第一篇:我看有效教学
我看有效教学
关键词 :英语课堂 有效教学
摘 要 :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掌握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等是老师们最大的愿望,本文从备课,师生关系,导课艺术等几个方面入手来尽可能的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针对这个题目,我专门查阅了一些资料。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所以学生的发展是有效教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所在。
怎样使英语课堂教学更有效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第一、在备课上下功夫,针对普通班学生的一些特点,例如,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基础知识薄弱,注意力不太集中等。在备课时要仔细的研读教材,对教材进行整合,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法具体化。突出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尽量吃透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合理设定教学重点、难点,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从而在教学实践中达到“教师为达标而教,学生为达标而学”。还要备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就失去了整节课的意义。我采用了分层的方法,为学生量身定做一些问题。例如,在阅读完一篇短文后,我会提问一些问题,Does Maria like sports? 这一简单的问题,只需要回答 “yes” 和“no” , 我就找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回答,复杂的问题或练习题让程度稍好的学 生来解决。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第二、是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营造一种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是促进学生快乐学习英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所以,基本上每次上课前我都会把作业书写的比较认真的学生名单汇总出来,然后在课堂上大声地读出来,并且给以热烈的掌声来鼓励他们。有些学生平时是很难得到表扬的,但是在写作业时只要认真一些,按时交作业就可以得到同学们的掌声。所以他们都偷偷地乐。听课也认真专注了许多,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第三、导入新课时要讲究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可设置一个悬念吸引学生;也可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抓住学生;也可从直观教具和演示开始,巧妙利用教室的人和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等设置情景。语言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的,有了情景学生才印象深刻、声形意有机结合,学得才有趣,掌握才准确。要变讲为提问,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参与而不是旁观者,学中用、用中学,并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这样,每个学生都可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第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充满情趣。在教学中采用多层次、在教学中采用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全景式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学好英语。在教授学生学习字母时我把字母做成卡片让学生做字母排队游戏,分组进行字母排队比赛,教唱字母歌,效果不仅快而且 好,还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单词教学,我们可充分 利用直观教具,比如教basketball,我们指着篮球:“What’s this? It’s a basketball, basketball,basketball 再重复一下,篮球的音形意深深印在学生脑子里,以后看到篮球就会脱口而出basketball,basketball,而不需要汉语翻译作中介。如果进行词汇复习,我们可进行guess。比如复习clock,soccer ball,pen,book,eraser 等名词。可把准备好的小实物、图片、模型放在讲台上,先让学生看一下,然后放到讲台下,秘密地把一件比如book放在一个准备好的大袋子里,然后拿出,用学生已学过的句型问:T:What’s in my bag? 学生猜后回答S:It’s an eraser.如果答不对,就说T:No, it isn’t.接着问另一个学生T:What’s it?学生猜答S:It’s a book.猜对了,教师鼓励这个学生说T:Yes, you’re right .还可进一步说T:you’re very clever.然后再换一件继续进行。如此等等,既复习了单词,也熟悉了句型,既练了听,也练了说,一举多得。且学生不以学为苦,而是兴趣浓厚地参与课堂教学。句子教学,可进行听力比赛,看谁最先说出所听的句子,看谁说得快、说得好、说得准,然后再进行单词组句比赛等等,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效果很好。
第五、建立公正合理、灵活多样的激励性评价机制,有效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焦虑感和挫败感。竞赛是英语课堂常见的教学形式。竞赛的内 容有很多,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能力方面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小组对抗赛、个人夺标赛、单词接龙赛„„无论哪种形式,什么内容,学生都乐于参与,课堂气氛空前活跃。通过竞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培养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这一点上,我采取了等级制的评价方式,相应的等级发给相应的小奖品,对学生的学习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同时,我还给各小组建立了自评表、互评表,及时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消除学习中的焦虑感和挫败感。
第六、我们老师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堂课后,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进步,我们的学生才能得到进步或发展。
第二篇:我看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内涵、维度和策略
有效教学的三大内涵
近年来,有效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对有效教学内涵的探讨也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有效教学的内涵究竟指什么?
有效果:学业成绩(表征);
认知提高(学有所得:从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不能到能的知识、技能、能力的提高、进步、变化)(内容)。
有效用:①生活能力、实践能力(善于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效用之一:直接用、显性用);
②当下学习对后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效用(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为学习者的后续发展打基础,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生活做准备)(培养带得走的能力)(效用之二:长期用、一生用);
③人变得聪明(聪慧)、文明(有教养)(知识转化、内化为智力、品德)(效用之三:间接用、隐性用)。
有效率:减负增效(内涵); 身心健康(前提);
幸福指数(解决“苦教苦学”问题)(核心)。
有效课堂教学(分析、研究)的三个维度
宽度(教育广度):教育维度的考量。学科知识的教育化、心理化处理(加工,改造),把学科知识生活化、经验化、情境化、活动化,核心和本质是儿童化(儿童数学、语文、科学„„)。儿童的学科、儿童的知识、儿童的思维,这是儿童学习、儿童教育的根本。从某个角度讲,这是把学科知识浅化、宽化的过程,从而让学科知识走进儿童的经验、生活,变成儿童自己的知识。
深度(学科厚度):学科维度的考量。学科知识的科学化、学术化处理(加工,改造),关注、强化学科知识的概念化、科学化、规范化、学术化、逻辑化,核心和本质是学科(科学)思维、思考和文化。宽度强调学科(知识)的儿童化;深度强调儿童及其学习的学科化。前者强调让学科走进儿童,后者强调让儿童走进学科。前者把学生描述成是“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后者把学生描述成是“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周彬)。没有宽度的课堂,必然是机械、乏味的课堂;没有深度的课堂,必然是平庸、表层的课堂。深度和宽度的均衡分布,是最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就像正方形是面积最大的四边形一样)(周彬)。当然深度和宽度的具体分布比例,要由学科的性质、学生的基础和教学的任务等因素来定。
温度(人文温度):人文维度的考量。学科知识的人性化、情感化处理(加工,改造),要挖掘并赋予学科知识及其教学的人性化、情感化、态度化、品格化,从而使学科知识及其学习与儿童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联系和统一起来,成为儿童人格和精神成长的过程。“学科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情感和心灵世界的的加温,只能让学生变得越来越冷漠”。如果说,宽度需要教师高度的教育学素养特别是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和机智;深度需要教师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特别是深刻的知识;那么,温度则要求教师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特别是丰富的情感。没有温度的课堂是可怕的、恐怖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即使有所谓的教学效果,也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从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宽度、深度和温度三度是缺一不可的。如果把宽度、深度、温度比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宽度、深度、温度三者比较接近时,对学生的发展促进最大。从教师个人素养角度来说,三个维度的素养和谐统一起来,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最好!
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十项技能
一、观察技能
观察学生的情绪状态:发亮的眼睛,兴奋的心情。
观察学生的交往状态:对话沟通,共享合作,相互依赖,亲密无间,彼此支持,没有对抗与拒绝。观察学生的认知状态:学生是不是在动脑筋,是不是进行深度思考。观察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是不是参与其中,注意力是不是集中,专注力。观察时注意:有意识,参与式,渗透式。
二、倾听技能
“这样的倾听就是真正的倾听,它有效地改变教师的倾听方式,使他们从外在的听到内在的听,从抽象的听到具体的听,从观念的听到体验的听,作为一个真正的倾听者的教师,必定是这样的:他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他的耳朵,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这样的倾听由于植根于生命的大地,根深蒂固,顺风摇摆,时常静默沉寂,但又潜藏着创造的活力,它的全部目的无非在于:为了在空中绽放花朵,凝结果实。”
行为上的听应表现为“积极关注的听”,“积极关注的听”指的是教师将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到学生的身上,给予了最大的、无条件的、真诚的关注。教师通过自己的目光、神情和倾听的姿态向学生传递的是这样的一个信息:“你所说的一切都是十分有意思的,我非常希望了解你的一切。”在这样的倾听中,教师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的尊重,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自己的宽松、安全的环境。
认知层面的听应“建构的听”,“建构的听”指的是教师在倾听时积极地与对方进行对话,在反省自己的“倾见”和假设的同时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学生共同建构对“现实”的定义。
情感层面的听表现为“有感情的听”“共情的听”,“有感情的听”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谈话有情感表露,能够接纳学生所有的情绪反应,而且表现出自己对学生的情感表达方式可以理解。“共情的听”指的是教师在无条件的倾听中与学生在情感上达到了共振,双方一起同欢喜、共悲伤。
对待倾听完后,应作出认可,重复、重组和总结,自我暴露,鼓励对方。起到接受,理解,询问,共情的作用。
三、讲授技能
讲述(讲事),讲解(讲理),讲读(范读),讲演(讲座)。
讲授时:要做到深入浅出,感染力(动作和语言的感染力),必要的废话(营造听讲的氛围),针对性,启发性。传统的讲授具有:多,深,细,透。
四、导读技能
教师的引导必须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从而给学生留下自我选择、判断、联想、开拓、发现、创造的思维空间,要记住,思想一定要在自己学习的“阵痛”中产生出来的,这样才有价值,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才能对其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任务(目标):具体 思路(方法):清晰 条件(时间):明确 指导不当的表现: 给予学生的任务不恰当 指导过“粗”或过“细” 给予学生的时间过多或过少
五、设问技能
注意问题的价值,问题的难度,设问的时机。学生的思考一般是随着教师提问的线索而转移的;应有必要的思考时间、明确的思考目标、相应的思考机遇、强烈的思考动机、愉快的思考情绪等等。
六、导入技能 既要引题,又要引思。
七、小结技能 承上启下,意犹未尽。
结尾无穷指的是一节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行为。
如果开头的艺术是为将学生更好地引到教学胜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结尾的艺术,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课后。
八、管理技能
活而不乱,形散而神不散。包括组织技能和调控技能。
九、激励技能 表扬与批评。形式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动作(微笑,眼神)。
十、板书与多媒体技能
开——开导、开引、开化、开眼 示——例示、标示、暗示、训示 悟——感悟、醒悟、顿悟、领悟 入——入神、出神入化
提高课堂魅力的十句话
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教师决不替代。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
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
课堂时间主要是学生学习用的,应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就是把学习能力乃至于生存权力还给学生。
书是学生学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对老师充满希望的学生是没有希望的学生。让笑声、掌声、欢呼声在课堂上响起。
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山东省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 张玉坤
摘要: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包括情感教育、分层次教学、有效提问、对话互动、激励式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可以有效的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从而极大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策略学习潜能有效教学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我们教师所熟知的,虽然略显绝对,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每个学生都有潜能,并且潜能是巨大的。学习潜能是与学习活动密切相关的、尚未被实际挖掘出的学习能力。每个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学习潜能有待开发,学习潜能只有经过开发,才能成为现实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潜能的最重要的开发者,怎样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开发这种潜能的关键所在。学习能力依赖于情感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教学方式等等。近年来,笔者通过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活动,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极大的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情感教育策略,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情绪、情感在人类学习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情绪是学习的一个关键信息来源,重视情感的作用,强调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含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有着重要意义。那么,如何运用情感教育策略开发学生学习潜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方法方式多种多样,又因人而异,在实践中,我感觉以下两点的实施效果最为突出。
1.1真爱学生,视为己出。“热爱学生”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准则之一,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则更为困难。某教育机构也曾对120名教师和120名学生做过问卷调查:有90%以上的教师说“热爱学生”,却只有10%的学生说“能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对于潜能待开发学生来说,他们最缺少的就是来自教师的爱,他们最需要的也是来自教师的爱。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实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起着“替代父母”的作用,教师如果能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细致、不厌其烦、谆谆善诱,以自己的真心去换取学生的真心,学生一定能感受到你的爱,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对于你在教学中的各种要求,学生自然会尽力的去做,想方设法的去做,学习的潜能自然也就源源不断的得到开发。在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种情感促进学习的力量。1.2真心微笑,激发潜能。在教育教学中,我崇尚“微笑教学”,这是面向全体教学的最佳境界。微笑的背后有老师开朗的性格、宽容的品格。真心的微笑是老师的美德、知识和能力的结晶,我虽然达不到很高的艺术水平,但性格使然,我总爱微笑,同事总是说我的课堂富于激情和感染力。在教学中,我经常微笑着,微笑着鼓励困难学生回答问题,微笑着点头肯定学生的进步,微笑着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笔,微笑着把学生的衣领翻下整好,甚至微笑着歪头不语来表达自己对个别上课懈怠学生的不满。偶尔我上课着急上火了,此时的学习氛围寂静沉闷,课堂教学失却了学生的参与,那是没有灵光的,哪有什么有效性,通过相同班级的教学对比发现,充满微笑的课堂教学,学生思维更活跃,发言更积极,学习效果更佳,发自内心的微笑能增强亲和力,让孩子们的学习过程轻松愉悦,增进师生间的情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其学习潜能得到较好的开发,教育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2.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学生群体内部客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既体现在智能兴趣方面,更体现在学习程度的发展水平方面,承认差异,正视差异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前提。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关注差异,开发潜能,多元发展”的教育理念,努力做到让教学适应学生的成长需求,而实施分层组织课堂教学正是实践这一理念。教学分层包括目标分层、内容分层、教法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等方面。我想就其中两方面谈自己的实践与探索情况。
2.1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教学目标,要重点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课堂教学中,实行相同教材、基本相同进度、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跳一跳就能够着树上的苹果,不至于不切实际的目标要求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抹杀。教学目标分层有利于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获得学习成功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确保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吃得饱”,基础中等的学生“吃得好”,学习困难学生“吃得了”。
2.2训练分层。就是以学生学习现状为基础,实行动态分层,双向选择,即教师选择与学生选择相结合。训练题目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要求学生必须人人做。这时,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其学习潜能得到了更好的开发,学习效率大大提高。3.实施有效提问教学策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只要立足课堂,我们就会发现,课堂教学中有不少教学行为偏离了教学规律,无形中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影响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其中,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提问具有激励、反思等功能,有利于老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但是只有有效提问才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自觉地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
3.1提供“有问题”的环境。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应设计一些知识或问题不讲,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时间,让他们独立地去思考去讨论。应该说,没有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要真正掌握高中知识是困难的,但不能使他们感到自己对学习是无能为力的。相反,要使他们相信,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若没有他们思维的主动参与,是不可能真正学会知识的。
3.2课堂教学中注重问题的设计与运用。首先,以趣味性问题开始新课。在新课开始前,可以提些趣味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和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如在讲“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因为问题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学生便急于想通过学习新知识来获得答案。其次,采用阶梯式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我常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真正做到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第三,采用扩散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类问题的解决要求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以寻求多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运用比较的方法,更有利于快速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向。并使学生懂得对于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4.实施对话—互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对话、共同建构、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创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促进学生个体的潜能开发和个性的充分发挥。比如,在学习血糖平衡的调节时,我通过CAI展示了“胰岛A细胞和B细胞以及它们分泌的激素后,介绍胰岛素的作用。”接着提问:“你能否猜出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什么?能否想出胰高血糖素是通过哪些途径升高血糖的?”然后引入活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如何调节血糖的平衡的呢?先请学生阅读课本“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的活动介绍,然后4人一组分工合作带着问题进行模拟活动,一起探索。然后组织小组交流构建模型的过程和结果,展示小组建构的血糖调节机制示意图。这样的教学设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内的“合作交流”解决了解和识记层面的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而且通过表达、质疑、探究、讨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往沟通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观点、看法及得到的初步结论,往往都还有较大的完善空间,这又提高了师生互动的针对性。
应注意的是:这些空间的完善不能靠教师的讲解补充甚至纠正来实现,而只能通过学生之间成果的交流,进行互动争辩,以实现自我完善。
5.巧用赏识-激励评价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当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回答问题或回答错误时,大致有两种评价取向,一种是消极的批评式评价取向,例如在某些课堂中,老师用讽刺、挖苦、责骂的评价语句对学生的回答全面否定。另一种是积极的激励式评价取向,即用积极地分析性的话语指出错误所在及出错的原因,同时肯定正确的部分并予以鼓励。这样的回答既明确无误地使学生知道该回答是错误的,同时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赏识性、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是抚慰学生稚嫩心田的春风,运用得当能够有力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创造欲望,从而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5.1把赏识-激励式评价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即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及时对每位学生的积极表现做出恰当的激励性评价,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之处,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热情,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超越。在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时,不能采取简单的否定方式,而要关注学生的回答中创新的部分,独特性的部分,给予积极评价,同时善意的、委婉的提出改进的建议,从而帮助学生接纳自己、拥有自信,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5.2在形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自评和他评)结合起来的办法,使学生通过评价和被评价,有所思,有所得。教师和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评价的态度是中肯的,评价的效果是积极有效的。通过这种师生、生生之间多元互动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5.3教师要掌握好评价上的“收”和“放”。让学生介绍某个知识点,总有精彩和不足的地方,对学生的精彩之处,要不吝赞美之词,予以充分的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之为“放”;对学生不足的地方,评价要恰到好处,既有肯定,又有补充或修正,使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自觉地对知识进行二次构建和完善,是之为“收”。
总之,在这些年的课堂实践中,综合的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既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教学质量也相较以前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教书是一门艺术,育人是一项事业,教学策略的正确运用将为我们教书育人的航程扬起成功的风帆。
第三篇:我看有效教学
我看有效教学
科研室 陆俞静
自2001年钟启泉、崔允漷等教授正式提出“有效教学”后,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有效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效。大家对“有效教学”都有一定的了解,今天就“有效教学”的理论层面,向大家做以汇报。
一、追溯有效教学理念产生的背景
自教学活动诞生以来,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们就一直在努力研究和探索降低教学所耗、增大教学所得。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举一反
三、闻一知十”到《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到卢梭的“教育要顺应儿童天性,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顺序”再到杜威“做中学”无一不孕育着“有效教学”的思想。有效教学作为舶来品是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现代机器化大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以追求高效率为目标的科学管理思想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二是典型的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被运用于教学研究。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
有效教学最早的指导思想旨在通过对学校教学过程的分解、控制,追求教学行为的有效结果,它有利于减少教学的随意性,去除冗余环节,提高教学效率。比照有效教学理念产生的背景,在对人性内涵、教育目的、师生关系、学科知识价值等问题的认识已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提倡有效教学绝对不仅是为了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不是为大大压缩加班加点打消耗战的空间,如果是那这样的话有效教学真的又回到了出发时的原点。
二、有效教学的变革
纵观教育史发展,随着学习理论的变革,使有效教学呈现出相应的发展趋势。
(一)为行为结果而教学的教师中心取向
对有效教学比较早的、系统的研究是在20世纪60、70年代,这时的有效教学是它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探讨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对学生学习结果或学习成绩的影响。同时这类研究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决定作用,因此是一种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认为教师以及相应的教学手段作为外部刺激,直接主导和控制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很好地预测学生的学习结果。
(二)为认知建构而教学的学生中介取向
由于受到认知科学的影响,有效教学的研究将其关注的焦点从教师转向了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直接控制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通过学生的认知、态度、自我调节等中介过程起作用。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受控于教师,而是主动地加工信息,建构理解。为此,有效教学的研究转向探讨如何在充分考虑学生这一中介变量的前提下,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进学习者的一般认知能力的建构,促进学生理解不同学科领域中的信息并建构相应的认知结构。这就需要将学生作为关注的主体,探讨学生的认知结构的特点、建构过程及影响条件等问题。
(三)为情境性认知而教学的生态化取向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受到认知科学、生态学、人类学以及社会学等共同影响,加之对学校教育脱离实际、导致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欠缺、社会化延迟等状况的不满,有效教学的取向逐渐从认知建构转向了情境性认知,强调有效的教学应该统筹考虑学习者、教育者、教学内容与环境等各个要素,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置于开放性的、与外界不断互动的生态化的系统中来考虑。总的说来三种取向的有效教学在理论依据、教学措施等方面各有侧重: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认为,学生获得经验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通过确立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与计划,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等方式,以保证所有学生达到理想的水平。学生中介取向的教学则认为,学生的兴趣、能力、方法与活动方式等各不相同.教师应关注、理解并识别这些差异,通过教学的引导、指导,并提供实践机会等,让所有的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差异资源,丰富自身,改善内在心理结构。生态化取向的教学强调学校学习是一种团队的活动,教学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学生有效地参与各种团队的活动。虽然三种取向的教学的侧重点不同,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它们所提出的各种教学原则和策略能够在多样化的教育实践中,发挥其独到的、有针对性的作用,同时彼此又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以一次性大检查为契机,我对以“有效教学”为课题的学校加深关注,发现目前对“有效教学”的理论还是浅层次的,模糊的,因此加强对“有效教学的”理论学习尤为重要。
三、有效教学理念
2001年,为了配合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出版,其中专辟一节阐述有效教学的理念。
(一)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二)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三)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量化虽然能很好的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四)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五)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四、QAIT有效教学模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当然不仅仅是更换一套教材那么简单,它要求课堂教学实现多方面的、实质性的转变,其中教学方式要实现从“组织教学”到“动机激发”,从“讲授知识”到“主动求知”,从“巩固知识”到“自我实现”的转变,而转变教学方式的目的又在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这些变化都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掌握适合时代需要的教学策略,并善于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科学组合,才能实现“有效教学”,适应课改需要,走在教学的前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莱文提出的QAIT模式,是近几年倍受理论界关注的有效教学模式,它说明了高质量课程的主要特征。QAIT分别代表教学质量(quality)、适当性(appropriate)、诱因(inducement)和时间(time)等四个特征。这四个方面通俗地讲即教师对教材的讲授方法,材料的恰当选取,学生主动性的调动和给予教材学习充足的时间保证。斯莱文教授认为,有效教学只有当以上四个因素全部合适的时候,才能被真正意义上的实现。QAIT 模式就如同一个大链条,只有环环相扣,才能显现出整个链的力量。
(一)教学质量
QAIT模式中的教学质量是指知识或技能的呈现方式在多大程度上使学生易于掌握学习材料。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课程质量以及教学方式。教学质量较高,意味着教师所呈现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既有意义又有兴趣,并且也易于记忆和运用。课程对学生有意义的程度常常是决定他们是否付出努力的最主要因素。EG:这也是“主科”“副科”名词区分原因。
1、信息呈现的条理性与组织性
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使信息变得有意义。为此,教师要以清晰、有组织的方式呈现学习材料,把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确保学生理解所教授的概念并能应用到新情境中去,教学应本着逐步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则进行。具有条理性和组织性的知识呈现,既能为学生把握学科系统提供帮助,使学生形成知识的层级结构,又能使学生认知结构中形成学科知识间的横向联系,从而建立起知识的网络图。
2、将新信息和学生的先前经验联系起来
有意义的信息是以相互联系的事实或概念网络的形式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如果新信息能够很恰当地嵌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则这种信息比无法嵌入的信息更容易理解、学习和保持。因此,教师要分析学生的背景知识,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新信息与学生的先前经验密切联系,以利于学生对新信息的理解。
3、运用有效的认知策略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知识对学生的意义性,教师应采用一些认知策略。其中先行组织者策略是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策略。它为新信息提供了一个框架,并且把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的信息联系起来。这种策略可以使学生关注要学习的材料,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整合到新的学习中。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经验进行深入分析,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恰当的组织者(非人),以利于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另外“引入概念模型”是将信息组织和整合起来。当概念模型成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时,学生不仅能获得更多的内容,而且也能更好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概念模型的一种典型形式是知识网络图。知识网络图以图形的方式来展示主要概念以及概念间的联系。研究表明,在学完某些课程内容后给学生呈现知识网络图,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的课程内容的记忆保持。
(二)教学的适当性
教学适当性是指教师确保学生准备新课学习的程度。如果学生具备学习新课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新的学习对学生既不过难也不过易,教学适当性程度就高。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准备为前提。但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动机和学习速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要求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适宜教学,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保证教学的适当性,要求教师既要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又要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系统,了解学生对于本学科的兴趣及情绪,在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上,使学科内容的传授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之内,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
(三)激励(诱因)激励是指教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确保学生具有执行学习任务、掌握所呈现材料的动机。激励可源自学习材料本身的特征(趣味性),也可源自学生自身的特性(好奇心和对学习的积极态度),还可以来自教师给予的各种鼓励措施。从教学内容来说,如果信息本身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付出努力来学习它。但某些信息本身对学生而言可能是无趣的,若要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这些信息,教师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向学生示范校内获得的知识对校外生活的作用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所学内容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掌握并有效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四)时间
时间是指教师在多大程度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学习所教授的材料。斯莱文认为,教学需要花费时间,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花费在教学上的时间越多,学生学得也越多。重要的是在课堂上怎样运用时间。
综上可见,一般说来,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往往忽视那些对教师、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态度和活动产生影响的潜在性因素,这些潜在因素具体包括:物质因素和心理因素。物质因素又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季节、天气、星期几、上下午等)和教室条件(生活空间、空气、光线、室内布置、洁净程度、座位排列方式等);心理因素包括个体稳定性因素(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习惯、班级地位、个性,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自信度、准备状况、师生关系、个性、期望等);个体不稳定因素(师生即时心态、身心疲劳状态、外界临时性强刺激的效应等)和群体因素(班风和师生关系)。上述因素,除了自然条件外,其他的因素都是教师可改变和可控制的。改变和控制都应该以教师自身教学任务的优质完成为途径。
第四篇:我看有效教学的标准和无效教学的表现
我看有效教学的标准和无效教学的表现 发布者:周旭 发布时间: 2011-9-20 9:49:17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教学,是能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获具有实效的教学。“有效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有效——科学简明
教学目标是教师考虑的首要问题,如果教学目标高、多、空,显然是难以完成的,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容量有效——适量适度
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比如,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练习次数、时限的控制,哪些教材可以少讲精练,哪些内容可以机动处理等等,这些教者都要考虑周到,不能随心所欲、盲目施教,应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练不过,学不厌。
三、训练定点有效——突出重点
在教学中,教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重点讲解、示范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心中有数。如果教师主次不分,“胡子眉毛一把抓”,想全面开花而不能,教学重点突不破,教学难点攻不下,那么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教学方式有效——选择恰当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学校条件及学生等情况,科学、实切、灵活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学科教学切忌“一刀切”、“大锅煮”,只注重理论调子,不考虑当前实际。实践证明,只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贴切,才能让学生有趣、有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有效——充分展开
教学效果来源于教学过程。一节优质课,在组织教学、传知授技、学生练习、探讨交流等方面,教师既有“定向目标”,也应有“拓展思考”。教学各环节,教者应善于洞察学生而“事机展开,深挖细掘,见好就收”,做到“活而不乱”、“导而不烦”、“学而不厌”、“乐而不纵”。
六、教学时间有效——恰到好处
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都应预计。一般来说,主教材、教学重难点、学生练习占用的时间较多。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因此,我们应该在有限的课堂内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七、全体学生有效——都有收获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在实际教学中,切忌只重优生,歧视后进生,偏爱对优生的教育,放松对后进生的管理与指导。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受教育者都受益,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都有发展。
无效和低效的教学具体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要着力做到: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科学感悟;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
第五篇:我看电子白板教学
电子白板教学的利与弊
我校电子白板安装上已将近一年了,在一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对电子白板应用体会十分深。它既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十分大的便利,同时在利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优点:电子白板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1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微观现象,一些我们无法用宏观来描述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电子白板上的动画模拟、flash 等将它形象的体现出来。
2.电子白板的使用,电子备课的使用有利于我们的每一章节的复习。在复习课上,我们可以通过回放功能,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有目的的,有选择性的进行回放,加深认识。
缺点:
1电子白板的使用让师生产生一种依赖性。
教师在备课时依赖于网络上的课件,自己不加以整理,拿来便用。不将它加以整理,融合成自己的知识。学生在记笔记时,完全等着老师给它们展示知识点,而不是动脑思考。
2.电子白板的使用,让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在记笔记时,无从下手。
有些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在记笔记时,形成一个错误的认识:只要是老师板书的内容都是重点,都要记下来。因此,在使用电子白板时,只要是课件上出现的内容都要记下来,比如老师设计的情境引入,实验探究等。一节课完全是在记笔记,而对于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完全听不进去。结果一节课下来,累的手酸脑涨,反而什么东西也没有听进去,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到记笔记上去了。
3.师生互动差。有些老师在利用于课件之便。本应板书分析的内容只是利用课件给学生略加讲解。本应做的实验利用多媒体放一下录像让学生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