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秧歌舞教学反思
秧歌舞教学反思
我觉得本堂课,思路清晰,设计得合理,层层深入,符合学生们的认识规律。课堂上有舞蹈动律的学习,还有老师的亲自示范,形式多样,师生互动好,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平等交流,全班同学都能积极配合教师,学有所获。
这节课,给了我很多的感受和启发,当然也有遗憾和不足之处,那就是:在学生的学习第一小节的三八拍与第二小节的五八拍向后转圈那个环节时,我给做了不确实具体的转位,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的学生掌握的节拍和动作能相互合拍,而有地学生则在规定的节拍内没有赚回来,出现的思维断档的现象,动作与节拍上的脱节。我想在以后得讲解当中还应该给学生一个大致的转位定时,以帮助那些肢体运动稍微慢的学生以信心。可能是因为今天是公开课的缘故,大部分学生比较害羞,不太勇于表现自己,我想在今后,应利用舞蹈教学,让学生克服这种胆怯、被动、自卑等消极的心理因素,养成良好、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第二篇:《秧歌舞》说课稿
《秧歌舞》说课稿
《秧歌舞》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节歌唱课。《秧歌舞》是流行在民间的一首颇具民族特色的歌曲。整首歌曲欢快、热情,旋律线条清晰,朗朗上口。秧歌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种传统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也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欢迎以热闹非凡,歌曲表达了唱歌跳舞热烈欢乐的情景。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欢乐气氛,了解秧歌舞的特点,提升自己的音乐自我修养。
二、说学情
中公教育
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要有所了解,还应该对本学段的学生情况有一定的把握,接下来我就来简单的分析一下该学段的学生的一些基本的情况。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仍是他们的特点,在上课过程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我会指导他们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对能力稍弱的学生需要多鼓励、多引导,评价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规定,以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本首歌曲,感受传统民间舞蹈的魅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合作的方式,逐步提高音乐表现能力。【知识与技能】演唱本首歌曲,掌握秧歌舞的速度、节拍特点和基本步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把握,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演唱本首歌曲,并初步掌握秧歌的技巧;难点是秧歌舞的节拍特点和基本步法。
中公教育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1.教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视听结合法。
六、说教学用具
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准备从五个方面进行展开,分别是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探究学习、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下面我将会对每个环节进行一一的介绍。
首先是我的导入环节,上课伊始,我会为同学们播发芭蕾舞及拉丁舞的视频片段,并请同学们谈一下对视频内容的描写,学生自由回答,我会来进行总结,不同的国家都有着自己代表性质的舞蹈,中国也有独具特色的秧歌舞,从而顺势导入到本节课《秧歌舞》。
【教学意图】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利用不同音乐作品的相同的特点来进行导入,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
中公教育
其次是初步聆听环节,我会为同学们播放歌曲《秧歌舞》并请同学们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他们不难会回答出本首歌曲的情绪是热情、欢乐的,速度是稍快的。接下来我再次为同学们播放歌曲,并再次引发学生再思考:这首歌曲的节奏特点是什么?歌曲播放完毕后,同学通过讨论后得出本首歌曲的节奏特点有附点八分音符及前十六后八等节奏型,节奏感强。
【教学意图】通过这样的两次聆听过后,使同学们对本首作品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和了解,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深入学习的环节做好了铺垫。
再次是探究学习环节,该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我会为同学们弹奏本首歌曲的钢琴伴奏,同时请同学们跟琴进行旋律的哼唱,哼唱过程中我会请同学们注意之前发现的两个节奏型,并对此进行详细的介绍和示范演示,并请同学们进行模仿,经过多次的练习后,学生成功的解决难点。接下来我会带领学生采用带着节奏读歌词的形式,对本首歌曲的歌词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整首歌曲的记忆,从而为边跳边唱打下了基础。最后,我会为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认识到秧歌舞的技巧及十字花步,并进行分组的练习,我会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
【教学意图】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完整且正确的演唱本首歌曲。
又次是拓展延伸环节,我会让各小组进行舞蹈展示,对歌曲《秧歌舞》进行竞赛。过程中我会给予学生改编建议,并进行示范和指导。学生整体表演完毕后,由小组给予互相评价,最后我会进行整体的评价和总结。
中公教育
【教学意图】通过这样的一个设计是希望让同学们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不仅仅是会唱,而且还能联系到民间文化,从而对歌曲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感受艺术的魅力。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我会采用师生共同总结方式来对本节课进行回顾。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秧歌舞》这首歌曲,学会了歌曲中的特殊的节奏型,如附点八分音符和前十六后八,且能够完整的、边跳边唱的演绎歌曲,提升了对歌曲的表现能力。课后,我会让同学们在课下把歌曲唱给更多的小伙伴听,让他们也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欢乐情绪,把快乐带给别人。
【教学意图】通过这样一个设计,能够让同学们在师生共同的总结和互动中去再次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在回顾的过程加深对本节课知识内容的了解。
中公教育
第三篇:秧歌舞教案
公开课教案
执教者:宋红英 年级:四年级
内容:音乐活动《秧歌舞》 时间:2015.11.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秧歌舞》。
2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学习简单的秧歌舞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体验汉族的秧歌舞,从而培养热爱祖的民族歌舞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各小组的汇报,让学生了解民族舞蹈——秧歌,并学习简单的秧歌舞步。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自身体验,培养学生舞蹈的创编能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秧歌舞》,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舞蹈室,并按三大组位置座好。座位形状为半圆形。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秧歌舞》的歌声中进入教室,即复习了歌曲,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为下面的教学做了铺垫。采用半圆形座位模式,给学生一种全新,自由的感觉,也方便各小组的汇报。)
二、各小组汇报。(设计意图:采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让学生各展才能。通过创造、体验、合作,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师:上节课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了三组,本节课,同学们将要在老师的组织下,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希望其他同学能认真听同学的汇报,尊重同学,做合格的小观众。(设计意图: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天空,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
(一)、唱歌小组汇报:
师:现在我们请唱歌小组的同学汇报一下你们收集来的信息,资料。
1、介绍秧歌的历史和发展。(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秧歌的历史与发展有初步的认识,了解祖国多民族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伟大的祖国。)
2、请同学们欣赏收集到的其他秧歌曲。
学生把收集到的其他秧歌曲展示给同学们欣赏。(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3、演唱创编新词的《秧歌舞》。
组长指定一人介绍改编成新词的《秧歌舞》,然后小组齐唱。(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表达能力,激发其他学生也想尝试创编歌词的想法。)
4、师生互评。
师:你们觉得我们的唱歌小组表现的怎么样?他们歌词创编的怎么样?谈谈你们的看法。生答。
师:让我们一起为唱歌小组喝彩。
生鼓掌。(设计意图: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性用语,使他们的心灵在赏识中得到舒展。)
5、小组选派一人教唱全体同学。(设计意图:大家一起体验唱歌小组的成功。)
(二)、乐器小组汇报:
师:唱歌小组汇报的非常重要,让我们了解了秧歌舞的历史与发展,并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精心收集的其他秧歌舞的音乐,还为我们创编了新的《秧歌舞》歌词,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感谢他们。生鼓掌。
师:接下来请乐器小组的同学们为我们汇报你们的成果。
1、播放歌曲伴奏录音,乐器小组的同学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师到同学间巡视。(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反应及创造能力。)
2、学生在乐器小组的伴奏下演唱歌曲《秧歌舞》。
师强调乐器小组的同学一、二拍用响板,三、四拍用串铃。以便在学习秧歌步时用这种方法提示学生动作。(设计意图:本课让学生使用节奏乐器“响板”和“串铃”,是别有用心的:
一、二拍用响板是“进”,三、四拍用串铃是“退”,用这种方法即提示了学生的动作,又培养了内在节奏感。还增加了节奏乐器的实用效果,用学生自己奏出的音响来烘托课堂气氛,对学生、对教学都是有特殊意义的。也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3、师评价。(设计意图:及时对乐器小组的同学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与学习兴趣。)
(三)、舞蹈小组汇报:
师:接下来,让我们以掌声欢迎舞蹈小组的同学为我们进行汇报表演。
1、组长指生介绍秧歌的基本步伐。(设计意图:尊重组长的决定权。)师再次重复秧歌的基本步伐。(设计意图:重复强调秧歌的基本步伐,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2、舞蹈小组表演创编的秧歌舞小组合。(设计意图:通过创编表演,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音乐表现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与小组合作能力。)
3、生评价。师再对舞蹈小组的表演进行肯定评价,并组织进行秧歌舞基本步伐的学习。(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舞蹈小组创编的秧歌舞小组合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想法和建议。)
师:舞蹈小组的同学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用热情的舞蹈来表现了歌曲的情绪。舞蹈就是跳动的音乐,他们的表演,使歌曲变得更加生动起来。真棒!
4、舞蹈小组的同学教全体同学学习秧歌舞的基本步。
师巡视辅导,要求舞蹈小组的同学在教身体协调能力差的同学时,把秧歌步简化成四二拍的音乐律动,让学生用“两进两退”的步法代替秧歌步。(设计意图:降低学习难度,这样的分层教学利于保护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在乐器小组的伴奏下,载歌载舞,表演唱《秧歌舞》。(设计意图:把三种表现形式结合起来,全员参与,活跃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更好地体验音乐、表现音乐。)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通过各小组精心的准备,汇报的都很好。现在哪位同学能谈一谈,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 生答。师小结。
(设计意图:肯定学习过程,运用反思性语言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活动,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认识与收获。)
公开课教学反思
年级:四年级
内容:音乐活动《秧歌舞》 讲课人:宋红英 时间:2015年11月
本节课是一节音乐活动课,是小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民族的舞步》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我将其特点初步归纳为十二个字,即“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深入浅出”、“体验成功”。
1、主动参与
在活动中,教师没有过多干预学生,始终处于组织与指导地位。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点拨下,积极地,自信地进行汇报与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全面音乐素质的提高。
2、合作学习
我运用了新的教育理念:一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为学生着想。教学中,我注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并汇报,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和宣讲资料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教自己,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的也有兴致。
3、深入浅出(降低难度)
对于一些身体协调能力差的,我把“扭秧歌”简化成2/4拍的音乐律动,让学生用“两进两退”的步法带替了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简单的“秧歌步”。用“两进两退”步法来实践、体验不同速度的2/4拍音乐,这一做法很好,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十字步”,对学生来说是很生疏的,一时间内很难运用自如。如果由于一时没能掌握而产生了心理障碍,将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用“两进两退”的步法带替“十字步”,并不是不要求“扭秧歌”要走“十字步”,而是将“十字步”做为知识介绍给学生,让接受快的学生走“十字步”,让接受慢的学生走“两进两退”,待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至熟练,再做统一要求。这样的分层教学利于保护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课让学生使用节奏乐器“响板”和“串铃”,是别有用心的:
一、二拍用响板是“进”,三、四拍用串铃是“退”,用这种方法即提示了学生的动作,又培养了内在节奏感。还增加了节奏乐器的实用效果,用学生自己奏出的音响来烘托课堂气氛,对学生、对教学都是有特殊意义的。
4、体验成功
成功是每个儿童的共同愿望。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己选择小组,即自己选择学习,表现音乐的方式,从而使他们能在自己的小组中发挥自己的长处,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位学生感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了自己的成功。活动中,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表现,精心他们的汇报成果,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愿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既学会了表现自己,也学会了与人合作。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语言组织的不精炼。所以,我要吸取这个教训,在以后的备课中,在设计好教学环节后,精心备教师的语言,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更加完美。
第四篇:《秧歌舞》教学设计
《秧歌舞》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明水县滨泉凤亭小学
执教者:史蕾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秧歌舞》
二、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2.学习简单的秧歌舞,能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3.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了解祖国多民族文化,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秧歌舞》,并把握基本的音准、节奏、情绪等音乐要素。
2、掌握并会敲击锣鼓等乐器典型节奏,学生之间可以准确配合。
四、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锣、鼓、镲、丝绸等
五、教学过程
导 入: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播放《秧歌舞》音乐,请同学们跟老师活动起来。(师生活动,共扭秧歌舞)
师:刚才我们跳的这个舞叫什么啊?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大街上扭秧歌。这也是我们汉族人所喜欢的一种歌舞形式。(简介:秧歌)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一首具有东北秧歌风格特点的歌曲《秧歌舞》。新课教学:欣赏歌曲,回答问题。
师:听一听这首歌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生:高兴地、热烈的。
师:要求要和音乐合拍(复听)歌词中唱到了什么?仔细听听他们在敲些什么? 生:敲锣打鼓!
师:东北的秧歌有什么特点呢?
生:听起来很热闹,非常的欢快、热烈。歌词描写了什么内容?
1、按节奏朗读歌词。
师:你能跟着老师的鼓点,读一读歌词吗?来试试。
师:东北人民歌唱幸福生活的新民歌。这首歌曲,就是由编者重新填词而成的。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按照节奏朗读歌词,感受歌词表现的热烈情绪。师:同学们读的真不错!(教师对不准确的地方进行指导,尤其注意讲解小附点、前十六后八的节奏。提示:在歌曲中间的前两个十六分音符后一个八分音符要指导学生唱准,不仅要把节奏唱好,还要把音符时值唱准。)
2、用“da”随琴进行模唱。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但是个别地方需要注意,(这时候学生基本可以演唱歌曲的旋律了,重点指导学生演唱附点的节奏,讲解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我们再完整来一遍。引导学生找出相同节奏型,介绍东北秧歌特有节奏型,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击打。
3、填词完整演唱歌曲
播放《秧歌舞》伴奏,学生演唱歌曲。
教师指导:激发学生感受歌词的情绪,指导学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4、学习秧歌的锣鼓节奏(多媒体出示)练习击打节奏型。师生合作。师:在秧歌中,为了渲染热烈欢快的喜庆气氛,人们常用锣鼓来助威,下面我们就学习一小段锣鼓经。
师:准备好了吗?我们来试试,你们合作得真棒。(找表现好的给他打)
5、学习秧歌舞“十字步”。(课件出示“十字步”的图示,教师示范十字步的步伐。)
师:东北秧歌有一个非常有特点的脚步,叫十字步,我们一起学一学。跟老师一起左上、右上、左退、右退。老师做,系上红绸让学生进行歌表演。教师指导:指导学生练习十字步,师生跟着音乐,共同做出秧歌的简单律动。
师:这首歌曲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那么让我们]扭起秧歌唱起歌。(全体载歌载舞,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六、拓展学习
师:大家的表演真热闹啊,其实除了我们跳的东北大秧歌,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歌舞也非常的著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简介东北秧歌(形式: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打花棍、高跷等)
师:其实呀,不仅是东北人喜欢扭秧歌,我们国家其他地区的人们也很喜欢扭秧歌。全国各地有自己不同风格的秧歌。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大街上扭秧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七、课堂小结
师:我们今天不仅跳了欢快、热烈的东北秧歌舞,了解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在课下学习一些舞蹈的知识或是舞步,把你学会的舞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了其他地区的秧歌。
师:同学们这节课就到这了,让我们]踏着这欢快的音乐边跳边舞走出教室。
第五篇:《秧歌舞》教学设计
《秧歌舞》教学设计
府谷四小:高 军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秧歌舞》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学习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并随音乐表演。
3、用打击乐器锣、鼓、镲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学歌唱曲《秧歌舞》并学跳秧歌舞步,随音乐表演。教学难点:
1、歌曲中的七度大跳音准。
2、学习秧歌舞的基本舞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手绢、锣、鼓、镲。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语
2、播放MTV——《爱我中华》 a歌曲演唱的内容及情绪 b学生表达,教师评价鼓励 c出示图片——56个民族
3、师生简单展示几个民族的舞蹈动作 师:
二、学习新课
1、揭示课题,教师播放《秧歌舞曲》教师随音乐表演
2、板书课题
3、介绍秧歌舞
秧歌舞又称扭秧歌,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种汉族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秧歌舞起源于古代农业劳动,汉族劳动人民在田间辛苦插秧、耕耘,耘田的劳动,以敲锣打鼓,用来助兴,其实早在宋代就有农事中唱秧歌的记载。秧歌舞除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一般由舞队十多人至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换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秧歌舞是传统节日必不可少的的娱乐形式。
三、学唱歌曲
1、出示大歌谱
2、欣赏动画歌曲秧歌舞,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教师范唱
4、学生评价,给予教师掌声
5、跟节奏朗读歌词
6、教师弹琴,按乐句教唱
7、弹曲填词:老师弹一句,同学填词唱一句
8、指导学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
四、歌曲处理:出示重、难点——渗透乐理知识
1、重点:附点八分音符(教师示范唱)
2、难点:七度大跳——歌曲结束句
五、学跳秧歌舞
1、出示手绢
2、教师教跳十字步
3、教几个简单的秧歌舞到动作
4、“十字步”采用两进两退的方法让学生感受
5、学生分组展示
六、用打击乐器为歌舞伴奏
锣 2/4 :× ×|×× ×|| 镲 2/4 :× ×|O× ×|| 鼓 2/4 :××× ××|×× ×||
1、拍手练习
2、教师教授敲鼓、敲镲
3、分组练习,并汇报表演
4、部分学生用手绢花,而部分学生扭秧歌,部分学生演唱歌曲加上锣鼓伴奏。
七、欣赏
1、师语:
2、欣赏陕西秧歌
3、浏览民族舞步——拓展知识
八、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表达:我学会了秧歌舞,还了解了其他民族的舞蹈,这节课就上到这,再见。(同学们随音乐扭出教室)
《秧歌舞》说课稿
府谷四小:高 军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音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民族的脚步》之活动课《秧歌舞》。
一、说教材:
1、《秧歌舞》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地区的脍炙人口的秧歌舞曲,歌曲旋律简洁,节奏活泼,附点八分音符的运用,增强了节奏的动感,是东北人民歌唱幸福生活得新民歌。
2、秧歌源于汉民族元宵节庆时的集会表演,是北方诸民族盛行的娱乐舞蹈形式,流星于陕西、内蒙古、东北等地,跳舞时,脚走“十字步”,双手挥舞红绸,情绪欢快热烈。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秧歌舞》。
2、能力目标:学歌曲《秧歌舞》,指导学生学习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并随音乐表演。
3、情感目标:通过教与学,让学生在音乐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及节奏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歌唱曲《秧歌舞》并学跳秧歌舞步,随音乐表演。
2、难点:①、歌曲中的七度大跳音准。②、学习秧歌舞的基本舞步。
四、说教法:音乐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呢形式,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强调 要 加 强“听”、“奏”、“唱”、“演”、“说”、“写”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表现 力。也就是说要丰富学生情感的变现能力。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演”即富有情感的肢体表现——律动、形体、舞蹈等方面的培养,由于多种原因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现在的许多人在文娱活动中,唱奏有余而表演见拙、不会运用肢体更好的抒发、表现内心的情感。21世纪音乐课程标准注意到这一问题,在教学要求中提出:“培养音乐表演兴趣,有勇气、有表情地独自在众人面前演唱或演奏……。创编出有表现力的表演动作或表演形式,边唱边表演,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在教材中也安排了相当数量的表演内容,“秧歌舞”这一教材,就是要通过教与学,让学生在音乐的实践中,培育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及节奏感。
1、“情趣激趣法”,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游戏法”,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愉快的掌握本课知识点。
3、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还将运用“听唱法”、“示范法”让学生在多听、多唱中把握音准,唱好歌曲。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引导者。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运用听唱、教唱、讨论、合 作、表演等多种方式学习,获取知识。
六、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运用了新的教育理念:一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为学生着想。教学中,我注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并汇报,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和宣讲资料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教自己,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的也有兴趣。对于一些身体协调能力差的,我把“扭秧歌”简化成2/4拍的音乐律动,让学生用“两进两退”的步法代替了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简单的“秧歌步”。用“两进两退”步法来实践、体验不同速度的2/4拍音乐,这一做法很好,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十字步”,对学生来说是很生疏的,一时间内很难运用自如。如果由于一时没能掌握而产生了心理障碍,将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用“两进两退”的步法代替“十字步”,并不是不要求“扭秧歌”要走“十字步”,而是将“十字步”做为知识介绍给学生,让接受快的学生走“十字步”,让接受慢的学生走“两进两退”,待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至熟练,再做统一要求。这样的分层教学利于保护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扭秧歌”用红绸、方巾、扇子做道具,已司空见惯。本课让学生使用节奏乐器“响板”和“串铃”,是别有用心的:
一、二拍用响板是“进”,三、四拍用串铃是“退”,用这种方法即提示了学生的动作,又培养了内在节奏感。还增加了节奏乐器的实用效果,用学生自己奏出的音响来烘托课堂气氛,对学生、对教学都是有特殊意义的。
七、说流程:……
八、说教学启示: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教学目标的提出,教学过程的安排,到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表现欲,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了审美的情趣、在此,希望各位各位专家辅导老师及同学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