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族集体舞教案
白族集体舞教案
一、课题类型
白族舞蹈基本动作
二、课时
2课时
三、教具
舞蹈碟片、DVD、广场舞音箱
四、教学目的
通过对白族民间舞典型风格动作的学习、分析总结、传授,使学生从形态入手,再进入对神态的初步了解和掌握,加强对民族舞蹈的了解与热爱。
通过对白族民间舞踢踏、弦子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它们的艺术特色。从风格和动感上了解和掌握踢踏、弦子的韵律感和审美特征。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颤膝(要求膝关节绝对保持一种松弛的运动状态,兼有柔韧性和弹性)
六、教学方法
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
2、视频展示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本素质训练检查
1、身体的软开度
2、身韵练习(呼吸提沉)
3、直立半脚尖、小跳练习(二)白族舞蹈的简单介绍
白族舞蹈是白族民族舞蹈的总括名称。白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并与汉族舞蹈文化及周边民族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族民间舞蹈。
(三)白族舞蹈上肢动作类 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齐眉晃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
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 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三)踢踏类(颤踏动律训练)基本动作的要求和做法:
1、碎踏
规格及要领:双脚全脚交替踏步,双膝颤动,踏脚节奏均匀.可进、退、转体。
动作短句:2/4 中速
准备: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1]-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进。
[2]-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退。[3]-4(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七点方向。身体由外及里“抹”。
5-8(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五点方向。身体由外及里“摊”。
[4]-8 反复[3]-8的动作。身体对三、一点方向。
2、颤踏
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动作腿重拍踏地伸直膝盖颤动(变支撑腿),同时抬起另一只腿。动作时,踏地与抬起另一只腿同步,颤时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动作短句:2/4 中速
准备: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1]-6右脚“颤踏”(抬左脚),同时左转腰,里“横向规格及要领摆手”。
7-8: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原地左右“碎踏”两步。外“横向摆手”。
[2]-8:做[1]-8反向动作。[3]-4:做[1]-8动作。5-8:做[2]-8动作。[4]-8:反复[3]-8动作。3.抬踏颤(抬踏亦叫“冈打”)
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同时抬起前脚掌,重拍膝关节带动,踝关节发力,脚掌快速击打地面,颤膝,可双脚亦可单脚做。
动作短句:2/4 中速
准备: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1]-8:保持基本体态,原地双脚“抬踏颤”一次。[2]-2:保持基本体态,原地右脚“抬踏颤”一次。3-4:做1-2方向动作。5-8:做1-4反复动作。
[3]-2:原地右、左脚“抬踏颤”各一次。3-8:反复1-2动作。
[4]-8:原地右、左交替“抬踏颤”八次。
4、膝颤步
动作规格及要领:动作腿吸腿时,支撑腿蹭踮颤膝一次,再落脚“碎踏”两次。注意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动作短句:2/4 中速
准备: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1]-2:左“吸颤步”进(吸左脚),右“前后摆手”。3-4:做1-2反向动作。5-8:反复1-4动作。
[2]-8:反复[1]-8动作退,双手上位左、右摆动。
5、退踏步
动作规格及要领:动作腿后撤半步,同时支撑腿微离地面,打拍支撑腿踏地,动作时,它具有退颤分离颤,踏地后顺势滑的特点。
动作短句:2/4 中速
准备: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1]-8:右“退踏步”四次,“前后摆手” 四次。
[2]-8:反复[1]-8动作,同时左转一周(7、5、3、1方向)。基本动作加强训练
1、颤踏组合 音乐 2/4 中板
准备: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1]-4:保持体态,双手向上晃手至“斜上位”。
5-8:保持手位,前弯腰90°,右脚勾脚“旁虚步”敬礼。[2]-4:收右脚正步位,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颤膝。5-8:保持体态,(右始)原地“碎踏”四次。
[3]-3:保持体态,原地右“颤踏”(踏右脚颤膝,抬左脚),里“横向摆手”。
3-4:原地左右“碎踏”,外“横向摆手”。5-8:做1-4反向动作。
[4]-8:保持体态,(右始)“碎踏”前行。[5]-8:反复[3]-8:动作。
[6]-8:保持体态,(右始)“碎踏”后退。双手曲肘经肩向上抽再向前抛出,还双手垂于体侧。
[7]-8:保持体态,(右始)“碎踏”左转四个方向(两拍移转)。
1-2:双手体前内“抹”,3-4:双手外“摊”,5-8:反复1-4动作。
[8]-2:(右始)向左横“踏”四步,双手体侧“摊手”。3-4:原地右脚“踏”两次,双手体前内 “抹”外“摊”。5-8:做1-4反向动作。训练提示:
1、颤膝时强调重拍向下,松弛、自如、灵活。
2、组合节奏准确,动作协调、连贯。
第二篇:集体舞暑期教案
大理市银桥一中2013——2014学年“乡村学校少年宫”
暑期白族集体舞教案
辅导教师:蒋玉峰
一、课题 藏族舞
二、课时 2课时
三、教具 U盘、广场音箱
四、教学目的
藏族舞的基本动律、脚下步伐及藏族舞风格的训练
五、教学重点、难点
基本动作的准确性、风格性、韵律性
六、教学方法 教师示范教学 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师生共同讨论
七、教学过程
1、主要动作及要领
(1)颤踏:双脚全脚交替踏地,膝盖松弛,重拍向下颤膝。
跺踏:(以右为例)右脚全脚踏地,同时左膝微颤。跳踏:(以右为例)1-右腿屈膝上抬同时左脚微跳。2-4右左交替颤踏3次。
赶步:(以右为例)在左前丁字位1-右脚屈膝全脚踏地,同时左腿屈膝抬起
2-左脚直膝全脚踏地,同时重心随脚前移。
牧童舞姿:(以右为例)右手勒马手于体前,左手空拳叉腰,双腿屈膝,双脚蹦跳至右侧大丁字步,同时右顶胯,右倾头。
吹笛子舞姿:(以右为例)双手自然屈指,掌心向内,位于右脸颊旁,模仿手持笛子,双腿屈膝,双脚蹦跳至右侧大丁字步,同时右顶胯,右倾头。
遮阳手:双手五指并拢,平搭于额前,模仿遮太阳的动作。(2)、节奏
准备位置:体对2点方位,踏步半蹲,身体前俯,展胸抬头,左手背手,右手空拳置于下颚处。
准备音乐:
(散板音乐):保持准备位状态
领舞保持舞姿,身体上下起伏一次,身体向左横靠,视一点,再回至准备位姿态
a 1-8 保持准备位舞姿颤膝8次,重拍在下 b 1-8 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双脚碎步
第一段
a 1-4 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双脚右起颤踏8次前进
双手扶胯,体对8点方位,同时右脚跺踏1次,视8点
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身体转至2点方位前俯,左膝半蹲,右脚跺踏,视2点
7-8 重复(1)5-6动作 b 1 右侧牧童舞姿
双脚蹦跳至左侧牧童舞姿 3-4 重复(1)1-2 5-7 体对2点,左手经1点与8点之间方位,右手经4点方位盖至遮阳手位,同时赶步3次向点方位前进
双手遮阳手位,右脚跺踏1次 c 1-4 重复(1)1-4动作
双手胸前折臂搭肘,体对8点方位,同时右脚跺踏1次,视8点
左手保持姿态,右臂保持折臂抬至额前,同时身体转至2点方位前俯,左膝半蹲,右脚跺踏,视2点
7-8 重复(3)5-6动作 d 1 右侧吹笛子舞姿
双脚蹦跳至左侧吹笛子舞姿 3-4 重复(4)1-2动作
5-7 体对2点方位,双手右耳侧拍手3次,同时赶步3次向点方位前进 8 保持姿态拍手1次,右脚跺步1次 E 1-4 身体由前俯至上扬,同时双手经旁斜下位托至旁斜上位,双脚跳踏步右左各1次
5-6 胸前折臂搭肘,双脚蹦跳右左各1次,同时倾头,摆胯
7-8 重复(5)5-6动作
F 1-8 经左转身至6点方位,左手4点与5点之间,右手8点方位经体前下位交叉打开至左手斜上,右手斜下位,同时双脚赶步8次
g-h 转身至1点方位重复(5)-(6)动作 I 1-2 经左跳至2点方位,双手于嘴旁呈呼喊状,右脚重心,左脚绷脚旁点地
3-6 保持姿态,身体前附下弧线至8点方位,同时双脚经移重心至右脚绷脚旁点地
7-8 保持姿态,碎步向8点方位跑动 J 1-2 继续(9)7-8动作
3-4 右脚向8点方位上步,身体前俯落至准备位反面动作
(3)、提示
a、颤踏步动作膝盖松弛,身体微微随动。b、舞姿节奏清晰,位置准确。
c、表演时体现出牧童放牧时轻松活泼的心情。
第三篇:集体舞寒假教案
大理市银桥一中2013——2014学年“乡村学校少年宫”
寒假白族集体舞教案
辅导教师:蒋玉峰
一、课题类型
蒙古族舞蹈
二、课题
体态动律组合以及手位与脚位组合
三、课时
4课时
四、教学目的
掌握蒙古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神韵,注意呼吸在蒙古族舞蹈中的运用。
准确掌握蒙族的手位与脚位,并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注重蒙古族女子舞蹈端庄、柔美的神态及舞姿与呼吸的配合。
手位与脚位结合在一起练习,注重呼吸的运用;并且将提压腕贯穿到手位、脚位中,注重整体的配合。
六、教学方法
口传身授
七、教学过程
蒙古族的体态十分明显,在后点步位上,上身略后倾,颈部稍后枕,手于平手位。在情感、形态、气息、发力中体现的是一种“圆形、圆线、圆韵”的东方思维观念。
(一)、活动
1、肩部的软开
2、腰部的柔韧性
(二)、体态动律组合
1、体态练习
(1)提胯、立腰、拔背、敞胸、重心略偏后呈微靠势,是蒙古族女子舞蹈的基本体态。
(2)目光远视,气息下沉,稳重、端庄、含蓄、柔中带刚,是蒙古族女子舞蹈的审美特征。
2、手型与脚型
(1)五指平伸为基本手形,要求五指自然平伸,手掌不要过分用力伸展。
(2)基本脚型是既不勾也不绷,既不外开也不向里的自然形态。
3、碎步
(1)直线调度的碎步(2)圆形调度的碎步
(3)要求碎步时要提胯、沉气;膝、踝关节松弛灵活;双脚在正步基础上,步幅小而碎;行走时要平稳,不能上、下颤动。
4、胸背练习
(1)胸背练习必须贯穿动作的收与放,前仰时要含胸,切忌前趴;后仰时要挺胸,切忌端肩,伸脖子。(2)手臂在做前后、环动、上下等动作时,要从意识上强调圆弧的形状,做到舒展、流畅。
(3)拧转胸背转体时要求身体像磨盘一样整体移动;胯和腰不能主动,颈部放松,头随身体自然转动。
5、板腰练习(1)地面板腰(2)中间姿态板腰
6、手与臂部练习(1)软手练习(2)四位小柔臂练习
(三)、手位与脚位组合
1、基本手位
(1)一位手——双手呈圆形于胯前(2)二位手——双手平伸于前斜下方(3)三位手——双手平伸与侧斜下方(4)四位手——双手平伸与侧平位(5)五位手——双手平伸与旁斜上位(6)六位手——双手屈于胸前位
2、基本脚位
(1)一位脚——两脚自然位(2)二位脚——两脚呈小八字位(3)三位脚——两脚呈大八字位(4)四位——两脚呈小踏步位,后膝盖抵在前膝盖窝处,后脚掌立住。
(5)五位脚——前脚脚跟转开,双腿弯曲有利,腰后平躺。
3、手位与脚位的配合(1)一位手与一位脚的配合(2)二位手与二位脚的配合(3)三位手与三位脚的配合(4)四位手与四位脚的配合(5)五位手与五位脚的配合(6)六位手与四位脚的配合
(7)斜下交叉手位与四位脚位的配合
4、提压腕练习
(1)注意提压腕发力点在手腕,切忌手指主动。(2)提压腕要小而脆,与情感、气息紧密配合。
5、手位与脚位综合组合
(1)注意手脚的配合,位置要精准。(2)时刻保持手形,要有厚重感。
(3)不同手位的提压腕与气息、情感相配合。
第四篇:浅谈白族服饰
浅谈白族服饰
巍巍苍山揽云梢,逾逾洱海碧怀抱,更胜人间虞美色,白族姑娘捧酒邀。
下关风抚上关花,百色交艳耳边恰,巧手针得绣球落,茉莉羞下倚人家。
——题记
白族,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远的少数民族,他们活跃在中国西南边疆,传承着炎黄子孙的传统文化,同时又依稀得带着白族人民的特色文化。
而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白族姑娘,说起我的家乡,自然是千言万语说不完。正因为我是一个姑娘,正所谓爱美之心,姑娘有之,又所谓佛靠金装,人靠衣装,现在我就给大家介绍下我们白族的服装。
我们白族人崇尚白色,就像茉莉花一样,清香飘然。因此做衣服也是一样,服装以白色衣服为尊贵。
当然,十里不同天,在我们大理周围,男子们一般缠上白色或者蓝色的包头,上身穿上白色对襟衣,披上黑领褂,而下身呢,配上蓝色或者黑色长裤,远远看时,正如一匹白马,悄然而来。
而我们女子呢,一般多用绣花布或者彩色毛巾缠头,上衣也依旧是白色亦或是浅蓝色,配上黑丝绒领褂,当然女子们也自然少不了一个对红坎肩,右边衬结纽处挂上三须”、“五须”银饰,纤细的腰上系上绣花短围腰,而下身配上蓝色宽裤,三寸金莲蹬上绣花鞋。回眸一笑,宛如仙子下凡一般,阿哥们经常笑着问:阿妹可是从天上而来?
而白族少女的头饰,便是最浪漫的地方,上面还蕴含着一个众所周知的成语:风花雪月。想必一定有人不解,这个谜底就在白族少女的帽子上,垂下的惠子就是我们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就是我们上关的花,而帽顶呢,象征着我们巍巍苍山上的皑皑白雪,而帽子弯弯的形状的就象征着我们幽幽洱海上的皎洁皓月。而头发也是有讲究的,已婚者挽髻,未婚的女子呢,就把头发梳成辫子垂下来亦或是盘在上面,然后缠上绣花、印花或者彩色头巾的包头。既能显得我们已婚女子的贤良淑德,又能显得我们未婚女子待嫁闺中的微微羞涩。是不是很美呢?更有诗曰:独辫明灭系红绦,满头云锦分外娇。流苏俏向红颜窥,鬓云暗把刘海招。紧袖白衫洱海怜,绛红领褂苍山绕。
其实我们白族服饰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色彩对比强烈而协调,色彩鲜艳而又不俗气。白色的素雅与红色的艳丽形成对比,正因为白有红而显得不那么平淡,而恰恰又是红因为有了白而不显得那么艳俗。就如电影《五朵金花》里的阿鹏哥穿的一般,深浅协调搭配,给人一种明快大方的感觉。
古时候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记大理国“国王服白毡,正妻服早霞,早霞者,白色也。”而我们白族人的审美呢,夹杂着理性祥和儒雅,正如苍山洱海一般的景色相衬迎。而早在3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以磨制的石斧、石刀、骨角器作为生产工具,生息和劳动在洱海地区。长期劳动形成的审美观和民族风情,突出体现在白族服饰中,白族崇尚白色,衣物以白色为贵,再配以色彩对比明快而映衬协调、挑绣精美的披挂,充分反映了白族人在服装艺术上的高度智慧。山光水色,亮丽风流萃于一身的白族服饰,以风花雪月的精心搭配,在中华民族的服饰百花园中独树一帜,并以其形色俱佳的语言,向世人诉说着白族文化的古今和未来。
而白族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像各种神话剧里的仙子一样的飘带,而飘带呢,是白族挑花工艺品。流行于云南大理。系围腰头的带子。带端呈扁矛形,带面由宽而窄,与腰头加接处最窄。中老年妇女常用黑、蓝色布料,少数用彩绸,较长且宽大。青少年女子喜用白、蓝色,一般用布料较短且窄。均用挑花装饰,以白线为主,少用红线。年轻人的飘带挑花图丰富,有花卉、飞禽等上百种。图案千变万化,带端部位皆挑绣蝴蝶。
而我们白族的帽子呢,也是有讲究的,就像我们小孩子戴着的帽子,叫童帽。童帽呢是一种服饰工艺品。流行于云南大南、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区。男女幼童头饰。以鱼尾帽为母体,演变出虎头帽、猫头帽、狮子头帽、兔子头帽、青蛙帽、老鼠帽等多种形式。均以彩绣装饰。常用图案有梅花、菊花等。帽两端缀以圆形银饰,正前上方饰琥珀、玛瑙制成的青蛙、佛像或各种造型的银饰品。有的在头顶两侧装弹簧绣球,在帽尾缀银铃。
而我们成年了的女子戴着的头巾,则别有一番风味。白族头巾呢,是方形的,流行于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丽江、兰坪等地白族聚居区。按工艺可分为四类: 挑花头巾。蓝布底白线挑花,用几何针法挑制各种图案。青年人头巾挑花艳丽、繁多。随年龄增长,花纹图案不断简化。蓝底白线挑花这一反彩线挑花的色调,是白族妇女头巾最突 出的特色。刺绣头巾。流行于洱源西山、乔后等山区。以天蓝或浅绿色布为底,边为锯齿形彩线挑花,中间绣有山花野草,色彩以大红大绿突出。
扎染头巾。主要流行于大理周城地区。用白布以靛蓝扎染。朴素、明快。
多层头巾。流行于剑川三河、丽江九河等地。除有较简单的蓝底挑花外,多用头巾包扎造型与层数区别长幼。少幼女童的头巾为单层,用红线扎成兔耳形;青少年女子用红线将双层头巾在头上环扎一周,翻披在后;婚后妇女则戴多层头巾,少则八层,多则十余层。无论层数多寡,最上边一层定为蓝色,挑制白花。老年人头巾层数减至三五层,以黑线挑花。
当然,我们所有的头饰呢,有了较大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据史书画记载,古代的白族先民身着“绛裙襦、黑头囊、金珐苴、画皮靴、首饰抹额、冠金宝化鬓、襦上复画半臂”。“霓裳彩斗、云鬓花垂、清歌互举、玉步徐移”,现在这种装束已不存在,就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白族服饰也与现在的白族服饰有着较大的区别。过去白族服饰崇尚简洁明快的风格,现在为适应审美的需要,不断向五彩缤纷、色调丰富的方面发展。最突出的是金花头饰的创新,这一顶漂亮的头饰囊括了大理“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的优美景致。那发辫下盘着的绣花头巾,犹如盛开在山顶的山茶、杜鹃,代表大理四季盛开的鲜花;头巾一侧垂下雪白的缨穗飘飘洒洒,象征着终年吹拂的下关风;而绣花头帕上精心梳理出茂密雪白的绒毛,形象地表现了苍山顶上那冰清玉洁、经夏不消的皑皑白雪;美丽的发辫似一轮弯弯的月儿挂在花海之中,象征洱海上空升起的一轮明月。从这充满浓郁文化内涵和美好寓意的头饰,我们不难看出白族人民极具智慧的审美情趣和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男子头饰简单。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都用蓝、黑色头。古时曾用八角巾作头饰。保山阿石寨则用7米多的长白布或黑布作包头。妇女头饰复杂,常用的有鱼尾帽、花头巾、白缨穗、银簪、冠针等。大理、洱源等地妇女头饰、发型随年龄变化而变化。幼童(含男童)以戴帽为饰,少女以花头巾、白缨穗、独辫发缠绕为饰,少妇以蓝布挑花头巾为饰,老年妇女则以黑布头巾为饰。
最后呢,我们白族的绣鞋也是一种标新立异的美。它是一种刺绣工艺品。流行于云南大理。主要有三类:
其一为船型绣花鞋。盛行于大理海东、下关山区、洱源等地。以鞋体象木船得名。以船形为母体,演变出鸡冠鞋、鱼型鞋等。共同特点是:鞋头高翅,鞋尾留有尾扣,鞋帮全部刺绣。常用图案有佛手、石榴、梅、菊、桃等花果及蝴蝶、青蛙、公鸡、蟹等动物。鲜艳夺目。
其二为圆口绣花鞋。即系带圆口布鞋,各地均盛行。仅在鞋头绣一组图案,如梅、桃、山茶等花卉,左右对称。上述两类为妇女穿用。姑娘从小即学,一双接一双,日积月累,到婚嫁时已数十双,甚至上百双。接新娘的队伍中有专人挑鞋,示新娘勤劳、能干。
其三为绣花凉鞋,男女青年穿用。采用雪白布面与布壳粘合,剪成所需鞋帮形状,滚上边,绣以几何图案或二方连续图案,以上革底,最后在鞋头钉上绣球。通常只在节日盛会或赶集约会时穿用。
过去妇女还常穿各式绣花鞋,红缨花碎布麻草鞋,现多已废弃。下雨时老年人穿的厚板底市制雨鞋,是一种很有民族特色的雨鞋。
总的来说呢,我们白族的服饰大多为深浅结合,颜色艳丽却不显得缭乱,给人一种大方自然的感觉。
听完我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白族的服饰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是不是很想来我们云南好好亲身体验下我们妙趣横生的生活呢。我代表我们白族人欢迎你。
第五篇:集体舞
第二节
一、什么叫集体舞
集体舞是幼儿用来自娱自乐和交谊的集体性舞蹈形成,在短小歌曲或乐曲伴奏下,在一定的队形上可以反复进行的舞蹈。
二、小班集体舞
1、《小羊》
跳法:两人相对,单行圆圈队形站立(见场记图一)
第[1]小节:两手握拳伸出食指放在头角上作羊角状,第一拍左脚跟向左前方点地,向左弯腰,第二拍还原。第[2]小节:动作同[1]小节,方向相反。
第[3-4]小节:两人错左肩小跑步交换位置,或背对背,与新舞伴面对面或新对子。(见场记图二)。
第[5]小节:两手叉腰向前跑对子想相互顶头,(一拍)。退回原位(一拍)同时口唱“咩!咩!”
第[6-10]小工节:动作同[1-5]小节。
《好朋友》
跳法:
幼儿站成一个圆圈,单、双数两人一对,面对面站立。(见场记图一)。第[1]小节:左手叉腰,右手第一拍用食指指对方,第二拍按胸。第[2]小节:两手在胸前转腕后向两侧打开、或右手托掌,食指指头,左手侧掌,手指翘起。
第[3]小节:手不动,原位起踵,点头两次。
第[4]小节:左手叉腰,右手第一拍按胸,第二拍用食指指对方。第[5]小节:两臂屈肘,两手大拇指在胸前相对按两下,表示扣两个扣子。第[6]小节:动作同[3]小节。
第[7-8]小节:每对幼儿两臂互搭,逆时针方向小跑步交换位置。(见场景图二)
第[9-10]小节:互相抱住,起踵四次,同时双手拍对方的背四下。第[11]小节:拍手两次,并向后转一跳,各与新朋友相对站立。(见场景图三)
中班集体舞 《小青蛙》
动作准备
人数不限,队形为单形圆圈,面向圆心或站成双行半圆,两列横队、四队横队均可。
“蛙跳”:双臂在胸前屈肘,手心向前,五指分开,同时两脚开立。(模仿青蛙的样子)下蹲(见图
第[1]拍:两脚蹦跳步向左前方跳一次,双手同时向前方推出一次。第[2]拍:动作与第一拍方向相反。动作说明:
前奏:准备全体小朋友正手叉腰,自然站立。第一段
第[1]小节:双手模仿小青蛙姿式,左右摆动上身。(见图)第[2]小节:向左、右各跳一次“蛙跳”动作。
第[3]小节:双手合掌,手心相对,放在右腮下,头向右倾倒贴在手背上。蹲下,做睡觉的样子(蹲时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见图)第[4]小节:双手在体侧,由后向前做划水动作一次。
第[5]小节:两腿半蹲,左手叉腰,右手向前用食指向地下指一次。(见图)第[6]小节:双手向前,做捕虫的样子,同时向前蹲跳一次。第[7]小节:双臂由体前向两侧分开,身体逐渐站起,掌心向上。(见图)第[8]小节:双臂向体前伸出,双手拇指向上,同时右脚用力重踏地一次。第[9-10]小节:同第[2]小节动作。第[11-13]小节:同第[7-8]小节动作。第二段
第[1-4]小节:同第一段音乐中的第[1-4]小节动作。
第[5-6]小节:双臂由体侧慢慢地向上举起,掌心向前,同时身体起立。第[7-8]小节:双手抚摸胸前一次,左手叉腰,右手在体前左右摆动,并用食指向前方指一次。(用力)
第[9-10]小节:同第一段音乐中的第[9-10]小节动作。第[11-13]小节:同第[7-8]小节动作。
《找朋友》
动作说明:
单行圆圈(成双数),面向圆心手拉手。一个幼儿站在圈中拍手起步找朋友,动作可以自由发挥。
第[1-2]小节:圈上幼儿顺时针方向做小跑步。第[3-4]小节:动作同第[1-2]小节,但方向相反。
第[5-6]小节:第一拍,拍手两下。第二拍,拍手一下。同时头左转。第三、四拍,动作相同,头方向相反。
第[7-10]小节:手拉手,第一至四拍,向圆心做小跑步,第五至八拍,退后做小跑步。
第[11-17]小节:全体幼儿拍手,起步散开找朋友。第[18]小节:找到朋友相互抱住。
第[19-20]小节:每对朋友做握手、敬礼动作。
第[21-23]小节:没有找到朋友的幼儿站在圈中做找朋友者,其他幼儿拉手退回大圆圈。
大班集体舞 《新疆舞》 动作跳法:
全班幼儿站成单行圆圈,面向圈心,一至五报数。
第[1]小节:右脚开始做进退步,同时两臂第一拍时,向前摆动,手背相对,手腕靠拢(见图)第二拍,两臂向外侧拉开,手腕向后压,手心向两侧。(见图)第[2-4]小节:反复做第[1]小节动作。
第[5-6]小节:右脚开始边做边垫步边拍手,起成五人一组小圆圈。(一数与五数围起来,三数在原位)。(见图)
第[7-8]小节:右脚做垫步四次,同时,第一拍,两臂自然地从两侧向上举起成孤形。手心高上(双托举);第二拍,两臂
两侧落下再屈肘于胸前,手心向上,手指相对,(端掌);第三至四拍,动作同一、二拍。
第[9]小节:右脚做进退步一次,同时左臂向圈中平淡(手心向上),右臂第一拍向前摆,右手轻拍左手;第二拍,右手自然地向上打开(手心向上),眼看右手(见图)
第[10-12]小节:反复做第[7-8]小节动作。
第[13-14]小节:右脚开始,边做垫步拍手,退成单行大圆圈。第[15-16]小节:右脚做垫步四次,左手斜上举,右手托帽。
《布娃娃和小熊跳舞》
跳法说明:
全班幼儿排成双行圆圈,两人一对。逆时针方向站立,外圈幼儿为小熊,里圈为布娃娃。前奏:
外圈幼儿右手叉腰,里圈幼儿左手叉腰,同时外圈幼儿的左手和里圈幼儿的右手相握(互握内手)。眼睛对看,互相问好,点头四次。(一拍一次)第[1]小节:两人外脚做踵趾步一次。第[2]小节:小跑步四次。第[3-4]小节:同第[1-2]小节动作。
第[5-8]小节:转身顺时地方向做第[1-4]小节动作。最后面对面站立。第[9-16]小节:外圈幼儿两脚分开站立,出膝,同膝盖稍向外。抬头挺胸,小嘴巴噘起,两手做吹喇叭动作,每两小节向左转90,同时左脚开始原地踏四步,(一拍一步),上身向左右右摇摆,里圈幼儿左手叉腰,右手拉裙子,面对外圈幼儿,左脚开始用小跑步,围着外圈移动,共360。
第[17-18]小节:里、外圈幼儿面对面,外圈幼儿两脚分开站立。两膝稍屈,两臂屈肘举在胸前,腕关节放松,手指向下,左脚开始原地踏跳四次,同时身体向左摇摆,小熊状,里圈幼儿两手提裙,用小跑步依逆时针方向侧移动一个位置与新朋友相遇。
第[19-20]小节:动作同前奏。第三章 幼儿表演舞 第一节 什么叫表演舞
表演舞是幼儿通过舞蹈动作和表情来表达舞蹈作品的内容或某种情绪表演给人看的舞蹈,它题材比较广泛、体裁丰富多样,动作比较复杂,有特定的主题、内容、情节、角色、场记。
一、《小螺号》
1、内容简介
这个舞蹈是根据歌曲《小螺号》创作的,通过一群活泼可爱的海边娃娃,迎着海风,吹着螺号,模拟海浪、海鸥起伏飞舞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像大海一样生气勃勃地成长。
2、舞蹈音乐
3、基本动作说明:①基本动作
(一)四拍完成:
第[1-4]拍:前两拍小跑步四次,后两拍右脚踵趾一次。双手持螺号放手左腰旁。
②基本动作
(二)八拍完成
第[1-4]拍:摆步四次,右手举螺号在右侧头上方,左手叉腰。第[5-8]拍:蹲起一次,小碎步右自转一周,上身姿态保持。(见图)③基本动作
(三)六拍完成
第[1-3]拍:左手叉腰,右手放置嘴部做吹螺号状,上左脚,呈右踏步。第[4-6]拍:上身姿态不变,踏步蹲。(见图)④基本动作
(四)八拍完成
第[1-4]拍:左腿跪地向后坐,上身贴在右腿上,右手盖至头上于右腿相平,左臂屈肘于胸前。(见图)
第[5-8]拍:右手头上向后打开,左手掌撩起至前上方呈斜托掌位,左腿跪地,右腿向伸直。(见图)⑤基本动作
(五)八拍完成
第[1-4]拍:甲身体面向后,正步立起,原地小碎步,右手举起螺号在头上方,左手扶乙的肩部。乙身体面向前,正步半蹲,原地小碎步,右手侧平举拿螺号,左手扶甲的腰部。(见图)
第[5-8]拍:动作同上,只是甲正步半蹲,乙正步立起。
4、舞蹈场记说明 第一遍音乐:
前奏音乐第[1-5]小节:准备
第[1-8]小节;基本动作
(一)做四次(见图),背向观众,两人一组出场。队形一横排(见图场记)
第[9-16]小节:做基本动作
(二),前八拍往三点方向横走,左手举螺号,右手叉腰。后八拍往相反方向走。
第[17-18]小节:做基本动作
(三),单双数交叉蹲起。第[19-20]小节:同以上动作。
第[21-22]小节:两人一组,单数原地小碎步,右手放置嘴部吹螺号状,左手叉腰,双数逆时针围着单号转一圈。第[23-24]小节:两人互换位置做一次。第二遍音乐
前奏音乐[1-5]小节:小跑步散队形距离,第[1-16]小节:踏地,右脚向左踏出一步,左脚靠近右旁踏一步,两脚右、左交替进行(二拍一次),左手叉腰,右手持螺号举至头上方,上身随脚摆动,共做六次。(见图)
第[21-24]小节:基本动作
(三),两人相对而言一蹲一起一次,队形不变。(见图)第三遍音乐
前奏[1-2]小节:踢后腿跳四次,踢前腿跳四次,(见图),变一横排,(见图)
前奏[3-4]小节:保持上身姿态,右脚起踏地,左右各两次,左手叉腰,右手往右下划至左侧上方持螺号。(见图)前奏[5]小节:保持姿态不动。
第[1-8]小节:右起第一个小朋友开始,一小节蹲一个朋友,左腿跪地,右手持小螺号至体侧,左手叉腰,(见图),保持队形。
第[9-16]小节:双数举螺号至上方,单数至侧平举,每小节一次交替,摆螺号四次。
第[17-20]小节:基本动作
(四)第[21-22]小节:右手将螺号从下推至头上方,向 *碎步跑上(见图),左起第4个小朋友带头向 *跑成一竖排。(见场记)
第[23-24]小节:单数左脚向左前方踏一步呈踏步蹲(见图)右手持螺号右斜上举,左手至胸前。双数向右前方踏一步呈踏步立,(见图),上身动作相反,队形成两竖排。
第四遍音乐
前奏[1-4]小节:二龙吐*小跑步向两边分开,手持螺号,队形呈两个圆圈,(见图)
前奏[5]小节:上左脚呈左顺旗,四人一组对圆心。
第[1-8]小节:右脚起前方后踏地八次,右手先里一次,经胸前,体旁打开一次。上身随脚做动作进行。
第[9-12]小节:两横排。前排往*点,后排往*点。做小跑步四次,踵趾步一次,然后双手上举右自转后踢步一圈。第[13-16]小节:动作同上,相反方向做。第[17-20]小节:基本动作
(五),起伏交替两次。
第[21-24]小节:基本动作
(五),起伏交替两人自转两周。
第五遍音乐
前奏[1-5]小节:基本动作
(一),变队型成前三角形,中间一人是领舞,群舞右腿跪地,将螺号放至胸前,独舞将螺号举至头上(见图)第[1-8]小节:群舞保持队形,动作姿态不变,独舞动作如下:
第[1-2]小节:左脚向右前方迈一步,双手向胸前推出,呈右顺*旗,然后动作相反做一次。(见图)
第[3]小节:双手侧平举向左转一周。
第[4]小节:正步左手叉腰,右手至头上方,立起。第[5]小节:吸右脚,右托掌左按掌位。(见图)
第[6]小节:落右脚,呈右脚前点步蹲,保持上身姿态。(见图)第[7-8]小节:随音乐节奏左右摆动。
第[9-16]小节:群舞持螺号状,后踢踏趾步,变队形成大圆圈,左腿跪地。独舞动作同群舞,跪在中心。
第[17-18]小节:群舞两手侧平举,模仿大海起伏,(上下)四次。独舞立起,左脚踏地一步,右脚在左脚旁连续跺地五次。右手持螺号至头上方,左手叉腰。(见图)。
第[19-20]小节:群舞同[1-18]小节动作。独舞相反动作。
第[21-22]小节:群舞双托掌位,(见图),独舞左踏步,左手叉腰,右手由下向上将螺号推起,下后腰。
第[23-24]小节:群舞同[17-18]小节动作,独舞双手于胸前,做射燕蹲。(见图)
第六遍音乐(第[1-16]小节音乐即可):
前奏[1-5]小节:后踢小跑踵趾步两次,全体向后台跑,变四方队形,最后一小节转身。(见图)
第[1-8]小节:第一排两腿跪坐在地上,第三排两脚半脚掌立起,同时大家右手举螺号于头上方。第二排半蹲,右手持螺号于体侧,全体左手叉腰。每小节一次不求上下交替摆螺号,第[9-16]小节:保持队形,每小节一次左右同方相摆螺号,(见图)
(二)绸伞舞
第一遍音乐
第[1-4]八个幼儿肩扛人把打开的绸伞,站在台的左后角准备。[5]:面向观众,第1-2拍用右侧碎步,第3-4拍蹲起一次。[6-8]:做[5]动作,重复三遍。(场记一)第二遍音乐(边唱歌边做动作)
[1]:全体幼儿双手拿绸伞至腰前,伞面向观众,头和身体稍向右倾、左脚跟提起。脚尖紧靠右脚跟。[2]:做[1]的对称动作。[3]:用碎步变队形。(场记二)
[4]:第1-2拍,右脚起踵,同时左脚稍抬起,右手高举绸伞,左手侧平举。第3-4拍,蹲下,绸伞遮住脸,伞面向观众。
[5-6]:
3、6号起立相互对望(3号绸伞扛在右肩,6号绸伞扛在左肩),最后一小节时互相点一下头。
[7-8]:由3、6号带头,碎步走成两路纵队面向观众,右边幼儿将绸伞扛在右肩,左边幼儿将绸伞扛在左肩,两人内侧手拉住,互相点头招呼。(见场记二)第二遍音乐
[1-2]:右边幼儿面对观众,踏步蹲下转伞,在边幼儿踏步站立面向观众转伞。交替做两次。
[3]:原地碎步,右边幼儿右手举伞至上方,左边幼儿左手举伞至上方。[4]:猫跳步自转一圈。右边右转,左边左转。伞扛在肩上。
[5-6]:两纵队向左右分开走摆步,伞面朝前,放在腰部转伞,前四步分开走,后四部回到原位。
[7]:碎步从两路纵队合并成一路纵队,右手举伞,左手侧平举。[8]:右边幼儿勾脚,踵步向右侧倒,双手抓伞把,往右边放。左边幼儿做相反动作。面向**。最后一拍回到一路纵队站立,右手举伞。第四遍音乐
[1-4]:双手拿伞至腰间,伞面向观众转伞,由最后一名5号带头用碎步向台的左斜方前进,再碎步后退一斜排。(场记四)
[5-6]:5、8、7、6号左肩扛伞,右手叉腰,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右脚跟上成小踏步状,4、1、2、3号右肩扛伞,左手叉腰,右脚向右横跨一步,左脚跟上在右脚后成踏步蹲下,两人对看。(场记六)
[7-8]:做碎步两人交换位置做[5-6]小节的对称动作。(但不蹲下)(场记六)
第五遍音乐:
[1-2]:全体右肩扛伞,左手叉腰,碎步变形。(场记七)
[3-4]:两人对看,互拉左手,脚做碎步,依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圈。[5-6]:3、2、5、8号双手拿伞至腰间转伞,碎步走至四角,6、7、4、1号右手举伞,左手侧平举,碎步走至中间。
[7-8]:动作同[5-6]小节,6、7、4、1和3、2、5、8号交换位置。第六遍音乐
[1-2]:全体幼儿右肩扛伞至后台一横排。
[3-4]:全体幼儿右手举伞左手叉腰,右转身,面对观众。(前四拍)(后四拍)上身保持姿态,左右踏步各一次。
[5-6]:全体幼儿围成圆圈,一个幼儿走至圆心,右手举伞,自转两圈,旁边的幼儿两手拿伞至腰间,伞面向圈外体侧转伞
[7-8]:全体幼儿绸伞扛肩拥有向台前造型,圈心幼儿右手向观众招手,(造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