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主动求变,适应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的平台。因此,教师也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转变传统角色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
一、教师要主动更新教育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的活动,教师成为课堂的管理者,教师教,学生学;先教后学。教学关系就这样一成不变的进行着。教学评价也是看你是否把学生教会了。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在教学的社会关系中,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你——我”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及理念,丰富教学内容,追求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达到共同成长。在教学效果评价上也不只是注重结果,而是更加看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只有真正理解和体会了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和真谛,才能从根本上摒弃那些习以为常,驾轻就熟的东西和模式,在教学中把更新教育观念落到实处。
二、教师要主动转变角色
教师角色的确立,直接决定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关系到课程实施的走向及目标的实现程度。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大纲的执行者,知识的传授者,疑难问题的解惑者,应对考试的组织者。充分体现了教师总是教学过程的主角,在课堂上永远唱的是独角戏,学生充其量也只是观众而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之本。教育的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换句话说学生的“地位”可谓大大提高,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关系,学生不再是教师“专政”的对象,相反教师成了学生的服务者。可真要完成这种角色的转换对教师来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多年形成的教学方式,各种教学方法,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等都要改变。可面对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教师也只有一种正确的选择:积极应对,在教改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探究,进快完成由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到课堂学习的合作者;由大纲的执行者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由疑难问题的解惑者到探究学习的促进者等角色的转变。以便构建民主、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因为这种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而且还能够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个别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满堂灌”、“填鸭式”。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个性的学习。使学习具有研究性、探索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在教学方式上做了如下尝试。1.学生自主学习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入课题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部分学习稍差的学生阅读中的盲目性。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找出重点,并把自己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教师巡视辅导了解自学情况,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学生自主探究
就像是猜谜游戏,出了谜面,不讲谜底,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猜想,体验实验的魅力,掌握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基本手段之一。还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难度稍小的演示实验,实验时要特别强调注意观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发现。要求每位学生都要记住实验现象和结果。对实验中的重难点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补充,此过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与观察的能力,探究问题的精神。3.学生自主问答
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各组学生自行讨论后回答提出的问题,交流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理解。根据问题的多少、难易采用必答或抢答的形式进行检测,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某组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可让其他组的同学回答。另外组的同学还可以补充、评判。如此循环,不仅可以形成集体大讨论的氛围,而且加深了对重难点问题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4.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根据以上环节反馈的信息,有的放矢地分析、评价,整合,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示范性。然后,配以针对性的训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选题目,不仅有课前精心准备的,还要有根据学习情况具体当堂现编的。从而进行查漏补缺,二次反馈,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所学知识,提高课堂质量。
总之,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改变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切实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服好务,育好人。
第二篇:适应形势主动求变
适应形势 主动求变
确保社区党建持续发展
*区*街道党工委
*街道位于*市区东北角,辖区面积3.9平方公里,人口5.1万,下辖9个社区居委会。街道现有党员387人,下设15个党支部。社区党组织75个,其中党委17个,党组16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39个,社区党员1894人。近年来,*街道党工委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把社区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与现代城市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街居党建工作新途径,并成功走出了一条依托社区资源,创新工作方式,实现社区服务、管理、建设与社区党建同步推进的新路子,为街道社区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我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以扩大党建覆盖面为目标,推动街居党建向社区党建转变
*街道是*市人口和地域最大的街道,同时也是一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与各种新型经济社会组织聚集的典型区域。人口构成复杂和地域面积广让街道党工委深刻感受到,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带来的城市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巨大变化,以及随之引发的经济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新矛盾、新问题。同时,也深刻认识到社区这一社情~的聚汇点、社会各类矛盾的聚焦点,必将成为新时期党的工作的聚力点。如何适应形势,使党的工作机制与社区建设、发展相适应,做好党的工作在社区的延伸拓展,海北街道党工委从占领社区阵地入手,采取了有效措施。
一是以变应变,创新组织形式。街道党工委以社区整合为契机,对社区党组织进行健全调整,明确社区党支部在社区建设中的核心领导地位。与此同时树立“大党建”的思想观念。街道党工委主动加强与社区单位党组织的沟通与联系,摸实情、勤协商,逐步使单位党组织认识到参与社区党建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本单位党建工作的延伸。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成立了由社区单位党组织领导参加的海北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委员会,在社区党支部分别成立社区党建联席会。通过签订社区共建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变过去的街、居党组织“单兵作战”为现在的社区单位党组织“合成作战”,形成较为完善的街居、社区党建工作网络。其成效具体表现为,一是有利于组织协调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二是取得了辖区单位对社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大力支持。如狮城社区党支部在开展共建活动中,9个驻地单位联合出资18万元对社区内道路两侧人行道进行彩砖铺装,改善了社区环境;原一通机械厂无偿将300多平方米的厂会议室转让东山北社区作为党支部活动用房。在去年创建全区综合示范社区活动中,为完善社区配套设施,许多辖区单位主动伸出了援助之手。两年来,辖区单位为各社区提供的资助折合金额达到7万余元。三是实现了社区资源共享,改善了街道党建工作条件。海北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成立后,各成员单位的教育、活动设施逐渐开始向社区党员和居民开放,为街道开展党建工作免费提供场所,收到了明显成效。
二是因地制宜,消除党建空白点。积极探索“两新”党组织组建方式和活动方式。一是加大组建工作力度。专门成立工作小组,对社区内“两新”组织党员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针对“两新”组织点多、面分散、职工流动党员人数少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累计建立“两新”党组织6个。二是采用多种组建方式。按照独立组建、联合组建、上挂组建等多种方式,合理设置党组织。对不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中介组织、个体工商户,党员并入社区党组织或行业党组织管理;对没有党组织和党员的企业,由街道党工委派出党建指导员。三是丰富活动内涵。开展了“班子建设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活动,并在基础条件好的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中开展创建规范化党组织活动,有力提高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涌现出了钻石广场有限责任公司党建工作典型。四是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重点在畅通三个渠道上下功夫。即畅通谈心交流渠道,建立了党员谈心交流制度和组织谈话制度,帮助流动党员消除隔阂,同时增强组织对党员的了解;畅通评议监督渠道,开展党员“亮相”活动,为群众认识党员、评议党员创造条件;畅通联管渠道,使党组织与企业、流入地密切联系、加强沟通,变单向管理为多向管理。同时,进一步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建立融登记、核实、转接、督查、服务为一体的管理机制,把流动党员管理引向正轨化。
三是服务为先,强化党的凝聚力。树立服务党员的意识,建立了海勃湾区第一个党员服务中心,旨在为党员提供教育、管理、发展工作中的各类咨询,受理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提出的党内服务要求。服务中心首先把解决贫困党员的生产生活问题放在第一位,专门建立贫困党员档案,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针对贫困党员的不同情况,一是全力抓好就业再就业,引导党员下岗“不褪色”。去年以来先后组织了11个单位62个就业岗位的供需见面会,帮助12名社区党员实现再就业。二是开展扶贫解困活动,鼓励党员贫困不失志。对贫困党员做到了报告一个,登记帮扶一个。三是组织经常性的“结对子、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教育党员困难不低头。截止目前,通过服务中心联系,已为11名困难党员结成了帮扶对子,解决了他们的生活之忧。
二、以扩大党组织作用面为目标,推动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由一般性工作向全方位转变
社区党建工作要想有位有为,就必须从原有的工作模式中走出来,特别是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各种组织、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本着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做的精神,不断寻找党的工作与老百姓生活和社区管理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在社区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增添党的工作生机与活力。
(一)以“为民”为宗旨,为群众排忧解难,多办实事。不断健全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先后创办各类服务网点80多个。服务项目由最初的换发身份证、代落户口,逐步发展为信息、家政及医疗服务等10多个类别,切实做到了“小病不出社区”、“小事不出社区”。以爱心超市为平台,认真兑现“两个承诺”。一年来,累计消除零就业家庭 67户,安置下岗失业人员96人,资助贫困大学生27人,资助资金约4万余元。同时进一步转变社区干部工作作风,强化为~识,营造了深厚的服务氛围。
(二)以“富民”为中心,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街道充分发挥辖区接接矿区、生产要素聚集及商业功能完善、第三产业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繁荣街道社区经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群众生活水平。在此基础上,党工委在街道层面,不断优化基础设施环境、文化环境和法制环境,为企业营造“进得来、留得住、办得好”的发展环境,在社区层面大力开展创建商业示范社区活动,推动街道社区经济不断提升发展,涵养税源,造福百姓。
(三)以“安民”为保障,创建安全和谐的居住环境,让居民安居乐业。认真
(四)以“乐民”为动力,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广泛组织以“文明健康行”为主题的社区文化、家庭文化和全民健身体育活动,活跃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去年以来,全街道共开展各种社区文化活动30多场次,参与群众达到4万人次。深入开展科教、文化等“八进社区”活动,建成了社区市民学校、社区活动中心等设施,为群众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场所。日前,全街道由居民群众自发开展的文体活动项目达到16个,活动队伍达到50多支,形成了四季有歌声、活动不间断的局面。
(五)以“育民”为根本,加强改进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扎实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楼院以及五好文明家庭等系列创建评比活动,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提高社区全体员成的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目前全街道共成自治区级文明社区1个,市级文明社区3个、区级文明社区4个,26个文明楼院 在海勃湾区评比中榜上有名。不断创新载体,组织群众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制知识,促进广大居民自觉维护和遵守社区文明公约。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办家庭教育论坛和母亲课堂,提高了思想道德教育成效,被自治区妇联确定为家庭教育示范基地。通过一系列创建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全体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三、以扩大党的工作支撑面为目标,推动党员作用发挥由街居党员为主向依靠社区党员力量转变
海北街道党工委所属党组织党员共有387名,但在社区居住的党员却有1894名。在不断探究社区党建工作路子的过程中,街道党工委充分认识到,要想把街道社区的各项事业搞上去,仅靠自身是不够的,必须动员每一名社区成员的力量,特别是激发每一位社区党员的参与热情,在参与中增强他们的家园意识和奉献社区的精神,在参与中为社区党的建设不断提供新的力量源泉。
实行“三卡”制度,建立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机制。“三卡”即社区党员联系卡、活动登记卡和表现反馈卡。为了充分调动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街道党工委一方面向社区党员发放公开信、问卷调查和社区党建工作宣传提纲,倡议社区党员不仅在单位做好党员,还要在社区内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当好24小时党员。另一方面,开展以“我是共产党员、我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为主题的征求意见活动,收集合理化建议,转变在职党员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与此同时,各社区党支部对在职党员进行摸底造册,建立了社区党员联系卡、活动登记卡和表现反馈卡,通过“三卡”将社区党支部、党员和居民连成了一体。并定期向所在单位反馈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员活动的表现情况,增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意识。社区党支部还通过有效的共建网络和信息饭机制,对热心于社区工作的在职党员,开展评选表彰“社区优秀党员”、“文明市民”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增强了工作主动性。这一做法得到了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领导的肯定,认为这是新形势下对共产党员八小时之外社会生活圈表现情况加强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去年市委组织部对新任县处级干部的转正考核中,首次来到海北街道就考核对象在社区表现情况进行考察了解,促进了“三卡”制度的实行和推广。
提要求、找岗位,发动在职党员居住在社区、奉献在社区。街道党工委要求在职共产党员在参加社区党建中要做到“五个好”,即党内好党员、单位好职工、家庭好成员、楼邻好领导、社区好公民。各社区党支部为调动在职党员的参与积极性,广泛组织“好事从身边做起”、“我为社区添光彩”等主题系列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街道约80%的离退休党员参与,这项活动。实践证明,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首先源于对社区党员、干部的认同,良好的党风可以带出良好的社区民风。
广泛组织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为了给在职党员创造更多的参与社区服务的机会,社区党支部通过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将广大在职党员编入其中。广大在职党员根据自己的知识层次和专业特长自觉为社区建设做贡献。目前,全街道社区普遍建立了以社区在职党员为骨干、以社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电器维修、法律咨询、医疗保健等服务,进一步拓宽和完善了社区服务功能。全街道有近3000多名党员及居民群众参加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成为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社区服务的客体由原来的民政工作对象转变为全体居民,服务主体由单位的民政性服务转变为社区党支部、志愿者服务队协调服务,服务的范围由过去的民政化倾向服务转变为全方位、全天侯的互助服务。
第三篇:适应形势主动求变
适应形势 主动求变
确保社区党建持续发展
*区*街道党工委
*街道位于*市区东北角,辖区面积3.9平方公里,人口5.1万,下辖9个社区居委会。街道现有党员387人,下设15个党支部。社区党组织75个,其中党委17个,党组16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39个,社区党员1894人。近年来,*街道党工委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把社区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与现代城市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街居党建工作新途径,并成功走出了一条依托社区资源,创新工作方式,实现社区服务、管理、建设与社区党建同步推进的新路子,为街道社区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我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以扩大党建覆盖面为目标,推动街居党建向社区党建转变
*街道是*市人口和地域最大的街道,同时也是一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与各种新型经济社会组织聚集的典型区域。人口构成复杂和地域面积广让街道党工委深刻感受到,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带来的城市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巨大变化,以及随之引发的经济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新矛盾、新问题。同时,也深刻认识到社区这一社情~的聚汇点、社会各类矛盾的聚焦点,必将成为新时期党的工作的聚力点。如何适应形势,使党的工作机制与社区建设、发展相适应,做好党的工作在社区的延伸拓展,海北街道党工委从占领社区阵地入手,采取了有效措施。
一是以变应变,创新组织形式。街道党工委以社区整合为契机,对社区党组织进行健全调整,明确社区党支部在社区建设中的核心领导地位。与此同时树立“大党建”的思想观念。街道党工委主动加强与社区单位党组织的沟通与联系,摸实情、勤协商,逐步使单位党组织认识到参与社区党建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本单位党建工作的延伸。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成立了由社区单位党组织领导参加的海北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委员会,在社区党支部分别成立社区党建联席会。通过签订社区共建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变过去的街、居党组织“单兵作战”为现在的社区单位党组织“合成作战”,形成较为完善的街居、社区党建工作网络。其成效具体表现为,一是有利于组织协调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二是取得了辖区单位对社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大力支持。如狮城社区党支部在开展共建活动中,9个驻地单位联合出资18万元对社区内道路两侧人行道进行彩砖铺装,改善了社区环境;原一通机械厂无偿将300多平方米的厂会议室转让东山北社区作为党支部活动用房。在去年创建全区综合示范社区活动中,为完善社区配套设施,许多辖区单位主动伸出了援助之手。两年来,辖区单位为各社区提供的资助折合金额达到7万余元。三是实现了社区资源共享,改善了街道党建工作条件。海北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成立后,各成员单位的教育、活动设施逐渐开始向社区党员和居民开放,为街道开展党建工作免费提供场所,收到了明显成效。
二是因地制宜,消除党建空白点。积极探索“两新”党组织组建方式和活动方式。一是加大组建工作力度。专门成立工作小组,对社区内“两新”组织党员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针对“两新”组织点多、面分散、职工流动党员人数少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累计建立“两新”党组织6个。二是采用多种组建方式。按照独立组建、联合组建、上挂组建等多种方式,合理设置党组织。对不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中介组织、个体工商户,党员并入社区党组织或行业党组织管理;对没有党组织和党员的企业,由街道党工委派出党建指导员。三是丰富活动内涵。开展了“班子建设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活动,并在基础条件好的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中开展创建规范化党组织活动,有力提高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涌现出了钻石广场有限责任公司党建工作典型。四是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重点在畅通三个渠道上下功夫。即畅通谈心交流渠道,建立了党员谈心交流制度和组织谈话制度,帮助流动党员消除隔阂,同时增强组织对党员的了解;畅通评议监督渠道,开展党员“亮相”活动,为群众认识党员、评议党员创造条件;畅通联管渠道,使党组织与企业、流入地密切联系、加强沟通,变单向管理为多向管理。同时,进一步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建立融登记、核实、转接、督查、服务为一体的管理机制,把流动党员管理引向正轨化。
三是服务为先,强化党的凝聚力。树立服务党员的意识,建立了海勃湾区第一个党员服务中心,旨在为党员提供教育、管理、发展工作中的各类咨询,受理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提出的党内服务要求。服务中心首先把解决贫困党员的生产生活问题放在第一位,专门建立贫困党员档案,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针对贫困党员的不同情况,一是全力抓好就业再就业,引导党员下岗“不褪色”。去年以来先后组织了11个单位62个就业岗位的供需见面会,帮助12名社区党员实现再就业。二是开展扶贫解困活动,鼓励党员贫困不失志。对贫困党员做到了报告一个,登记帮扶一个。三是组织经常性的“结对子、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教育党员困难不低头。截止目前,通过服务中心联系,已为11名困难党员结成了帮扶对子,解决了他们的生活之忧。
二、以扩大党组织作用面为目标,推动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由一般性工作向全方位转变
社区党建工作要想有位有为,就必须从原有的工作模式中走出来,特别是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各种组织、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本着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做的精神,不断寻找党的工作与老百姓生活和社区管理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在社区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增添党的工作生机与活力。
(一)以“为民”为宗旨,为群众排忧解难,多办实事。不断健全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先后创办各类服务网点80多个。服务项目由最初的换发身份证、代落户口,逐步发展为信息、家政及医疗服务等10多个类别,切实做到了“小病不出社区”、“小事不出社区”。以爱心超市为平台,认真兑现“两个承诺”。一年来,累计消除零就业家庭 67户,安置下岗失业人员96人,资助贫困大学生27人,资助资金约4万余元。同时进一步转变社区干部工作作风,强化为~识,营造了深厚的服务氛围。
(二)以“富民”为中心,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街道充分发挥辖区接接矿区、生产要素聚集及商业功能完善、第三产业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繁荣街道社区经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群众生活水平。在此基础上,党工委在街道层面,不断优化基础设施环境、文化环境和法制环境,为企业营造“进得来、留得住、办得好”的发展环境,在社区层面大力开展创建商业示范社区活动,推动街道社区经济不断提升发展,涵养税源,造福百姓。
(三)以“安民”为保障,创建安全和谐的居住环境,让居民安居乐业。认真
(四)以“乐民”为动力,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广泛组织以“文明健康行”为主题的社区文化、家庭文化和全民健身体育活动,活跃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去年以来,全街道共开展各种社区文化活动30多场次,参与群众达到4万人次。深入开展科教、文化等“八进社区”活动,建成了社区市民学校、社区活动中心等设施,为群众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场所。日前,全街道由居民群众自发开展的文体活动项目达到16个,活动队伍达到50多支,形成了四季有歌声、活动不间断的局面。
(五)以“育民”为根本,加强改进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扎实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楼院以及五好文明家庭等系列创建评比活动,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提高社区全体员成的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目前全街道共成自治区级文明社区1个,市级文明社区3个、区级文明社区4个,26个文明楼院 在海勃湾区评比中榜上有名。不断创新载体,组织群众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制知识,促进广大居民自觉维护和遵守社区文明公约。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办家庭教育论坛和母亲课堂,提高了思想道德教育成效,被自治区妇联确定为家庭教育示范基地。通过一系列创建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全体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第四篇:适应新常态 主动新作为
适应新常态
主动新作为 不断加强和改进县级人大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县人大其常委会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总书记在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及省、市、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决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履行职权的有机统一,创新监督方式、规范人事任免、加强代表工作,为推动人大工作不断创新发展作了积极探索。
突出监督重点,注重解决问题,监督工作迈出新步伐。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加强人大预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县人大常委会按照《监督法》规定,立足实际,突出重点,积极探索,综合运用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专项工作评议、专题询问、跟踪问效等监督方法,加大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力度,突出跟踪问效,强化督办监督,极大地增强了人大监督的刚性和监督实效,在监督工作实践上创出了亮点。一是强化财政预算监督。强化对全口径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和政府债务的审查监督,推进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和重点专项资金公开,建立了人大与财政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审计在财政监督中的作用,通过交办重点审计项目、督促抓好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等多种途径强化
届以来,连续三年对县政府承办的25件重点建议办理情况进行了票决。经过票决,17件建议因得分在80分以上予以通过,8件建议得分在60分—80分之间被责令整改,提高了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和办理效果。四是强化建议办理监督。县人大常委会着力加强对代表所提议案、建议和批评意见办理工作的监督力度,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对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检查,着重对人大代表所提议案和建议办理的答复率、满意率、办结率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办理代表议案、建议和批评意见的考核机制,严格对办理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将承办单位对代表议案、建议和批评意见办理落实情况,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积极推行网上办理,提高办理工作透明度。
严格人事任免,强化任后监督,人事任免实现新突破。县人大常委会根据《组织法》和《省人大常委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履职实际,通过调查研究,制定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暂行办法》,在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命相统一的前提下,改进任前述职方式,推行了履职承诺全程录像制,并通过电视台向社会公开播放履职承诺,实现了全民监督,同时,开展了向宪法宣誓工作。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县人大常委会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人大任命的“一府两院”工作人员的任后监督,制定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承诺评议办法》,对“一府两院”组成人员、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职情况进
民制度》,切实加强与人大代表和选民的联系;县人大常委会每次组织的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活动都邀请部分代表参加,召开常委会都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和镇人大主席列席会议,扩大代表的知情知政渠道。为了丰富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内容,县人大常委会指导各镇人大建立代表活动小组114个,以镇人大为主体建立代表活动中心19个,指导各代表活动小组抓好规范化建设,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彻底解决了代表活动无人抓的问题。针对基层代表职务犯罪多发的严峻形势,常委会对村(居)任职的县人大代表进行了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题培训。结合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连续两年对县人大代表进行了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法律法规和代表履职培训,提高了代表的法治意识和履职能力,充分发挥代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县人大代表赵虎存经调研发现,农村青壮年都在城市打工,导致大片土地荒芜,于是向县政府提了《关于农村撂荒地管理和土地流转的建议》,县委、县政府认真研究,于2013年8月在县委十八届四次全会上通过并下发了《洛南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的实施意见》,催生了800多户家庭农场,吸纳劳动力就业3000多人,去年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系列报道中,陕西省多家新闻媒体还对赵虎存的履职情况进行了报道。
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与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省、市委的《决定》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备案审查
审查监督咨询体系等方面的工作,确保重大事项决定科学、合理。二要着力规范文件审查工作。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也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基础性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三中全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明确规范性文件的内涵和备案审查程序,配备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专门负责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按照“统一受理、分工负责”的模式,按专业分别进行审查,切实改变我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进展缓慢的现状。三要着力加强与代表和公民的联系。县人大代表是县级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县人大常委会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要求,将更加广泛的邀请人大代表和公民参与人大重大活动。一是在每次开展的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活动中,增加人大代表的参与人数,召开汇报座谈会,邀请公民代表参加,并认真听取代表和公民的意见、建议。二是增加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人数。同时,制定公民列席常委会会议的办法,让公民参加人大常委会会议,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社会监督的范围。三是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严格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常委会委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的制度》,加强与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第五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展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015-02-28 来源:政策研究室子站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扎实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区域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地区间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
第一,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扎实推进。一是认真落实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组织编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海上依托重点港口城市,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二是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确立区域功能定位,研究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交通、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工作方案以及体制机制改革措施。三省市签订了协同发展备忘录,各项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扎实推进。三是推动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在相关11省、直辖市的配合下,与有关部门一道,牵头起草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提出了2014年和2015年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开展了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长江经济带12个海关全部启动区域通关一体化。相关11个省、直辖市分别制定了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实施方案。
第二,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引导作用切实加强。一是进一步实化细化区域政策。发布实施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倾斜。出台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研究支持东北地区简政放权、深化国企改革、创新驱动振兴发展等重点领域改革,支持在东北地区率先全面实施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二是抓好已出台规划和政策性文件的贯彻落实。组织开展区域规划和区域性政策文件实施的督促检查,重点开展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等12个区域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工作。深入实施《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积极落实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组织开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情况评估。三是编制出台重点地区发展规划。国务院批复印发《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编制完成《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启动哈长城市群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指导推动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和南部城市群发展。
第三,重点功能区建设稳步推进。一是规范国家级新区设立管理。按照新区设立审核的相关要求,报国务院批复设立陕西西咸、贵州贵安、青岛西海岸、大连金普和四川天府5个新区,进一步发挥国家级新区在重大改革先行先试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等方面的作用。二是支持开展试点示范。广东前海、南沙、横琴和福建平潭开发开放合作平台建设扎实推进。推动设立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充分发挥汕头经济特区在吸引华侨开展经济、文化等活动方面的优势。全面落实《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继续推动皖江城市带、湖南湘南、湖北荆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江西赣南、广西桂东、重庆沿江和甘肃兰白等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第四,国际国内区域合作持续深化。一是深入推进国内区域合作。鼓励和支持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中原经济区等重点区域一体化发展,泛珠三角地区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推动出台《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继续指导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二是切实加大国际区域合作力度。继续发挥中欧区域政策对话机制作用,组织召开第9次中欧区域政策高层研讨会,推进案例地区试点合作。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大图们地区合作等。中俄地区合作取得新成效,《关于加强中俄地区与边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正式签署。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推动沿边地区加快开发开放,编制印发《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规划(2014—2020年)》。
第五,陆海统筹发展取得新突破。一是大力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建立促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天津等地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开展试点工作阶段性评估。扎实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和海洋经济。二是强化围填海管理。切实加强围填海计划管理,研究加强沿海滩涂保护与开发的政策意见。
第六,国土开发整治和流域治理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加强国土开发利用基础性工作。编制下达2014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和基础测绘计划,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二是推动解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三峡后续工作地质灾害防治。三是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55亿元用于重点流域治理。强化项目管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印发《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协调解决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重大问题,指导兴凯湖流域水环境综合保护有关工作,指导浙江、安徽两省编制完成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实施方案。
第七,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举措不断细化实化。一是继续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推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协调推动片区重大项目建设。修订《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出台《关于做好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年下达以工代赈中央资金57.2亿元,安排易地扶贫搬迁中央预算内投资55亿元,计划搬迁贫困人口91万多人,全国农村脱贫人口1232万人,完成年初预期目标。安排农村危房改造中央资金230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35亿元)。二是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启动研究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有关意见,落实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有关政策,编制出台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编制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研究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三是协调做好新疆、西藏和青海等四省藏区工作,推动对口支援工作扎实开展。四是推进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全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4亿元,支持林区接续替代产业13个,中央财政对9个林区县市区下达财力性转移支付2.2亿元。
2015年,我们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区域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着力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狠抓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强国际国内区域开放合作,不断完善创新区域政策,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重点做好以下6方面工作:
(一)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一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用好党中央、国务院赋予西部地区的差别化政策,发挥好西部地区作为我国重大战略回旋空间的作用,编制《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加强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和储备,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二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和厂办大集体改革、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等狠抓若干项改革,力争在破解深层次体制问题上有所突破,着力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研究支持东北地区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继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合作。三是加大实施《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力度,深入推进“三基地、一枢纽”建设,优化“两横两纵”空间发展格局,进一步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桥梁纽带作用,编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新十年规划,开展新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大政策研究。四是支持东部地区率先转型升级,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陆海统筹,进一步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快形成改革创新新平台、对外开放新高地、国际竞争新优势,更好发挥东部沿海地区在全国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二)扎实推动国家重大战略落实。一是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扎实实施“一带一路”建设2015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突破口,着力推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加快构建强有力的投融资渠道支撑,积极促进人文交流,充分发挥多边双边、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和平台作用,扩大利益契合点。二是加快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建立健全规划和政策体系。推进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三个重点领域率先取得新进展,稳步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把体制改革、创新驱动和试点示范放到协同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推动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充分发挥重点地区和领域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编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实施交通、产业、环保等重大项目。通过加快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使经济带通起来,通过产业有序转移,使经济带亮起来,通过区域大市场建设,使经济带活起来,通过生态保护和建设,使经济带绿起来,把长江经济带这条“巨龙”舞得更好。相关地区研究提出本地发展思路,确定本地2015—2017年分的三年行动计划。统筹长江岸线开发利用,防止一哄而上。
(三)积极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极。按照促进健康发展和加强规范管理并重的原则,支持国家级新区、临空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作区、试验区等各类国家级重点功能平台建设,促进各类功能区有序发展。加强对已设立各类国家级重点功能区建设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总结评估,坚决制止在各类重点功能区中圈地和浪费土地行为。加强对海洋经济、流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提高流域、海洋保护开发水平,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带。
(四)着力扶持特殊地区加快发展。继续实施差别化政策,切实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力度。抓紧制定加快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落实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和规划。坚持精准扶贫和集中连片开发相结合,做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启动编制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继续推动落实中央支持新疆、西藏和青海等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统筹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确保援助资金真正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支持云南怒江、甘肃临夏、四川凉山等民族自治州加快全面小康进程。加快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推进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总结芦山灾后恢复重建经验,研究构建重特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机制。
(五)切实加大区域开放合作力度。研究制定深化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新时期推进区域合作的方向和重点。推进重点地区合作向纵深发展,研究制定促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意见,推动重点地区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国内国际区域合作,结合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发挥现有国际合作机制作用,重点推动与周边国家深度务实合作,以深化沿边开放促沿边、内陆地区发展,推动形成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
(六)推动建立区域协调发展长效机制。抓紧研究制定关于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出台《区域规划管理办法》。开展“十三五”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实施路径、完善创新区域政策等重大课题研究。加强政策预研储备与落地实施,有效破解东北地区和典型问题省份等发展难题,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加强经济走势预测研判,及时做好政策储备和预调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