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
摘要: 生动性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进行了探究,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1.语文生动的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生动的语文教学,首先是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激活语文教学的人性。“生命”课堂教学是把课堂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师生生命中有意义的部分。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满足对学生认知的培养,更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个性、价值观等得到发展。长期以来,我们把语文等同语言,只是把学习语文当作掌握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一种工具,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语文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文化,它更重要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在于塑造人的个性发展。例如:《斑羚飞渡》若单从知识方面来说,对文章理解无非是让学生明白本文记叙了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自救的全过程,树立环保意识,要保护野生动物。这当然比单纯泛泛的说教和《动物》课本上的教育要形象生动得多。但是,这忽略了文章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如果我们用人文的眼光、人文的情怀去引导学生体会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心甘情愿选择死亡的献身精神,肯定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强烈的震撼。那么,斑羚的灵动、神圣、悲壮及那种为了种群的延续甘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的精神,就会成为学生心中永远的丰碑。
生动的教学是有人文精神的教学,要发掘语文精神,鼓励个性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就是把老师教给的东西忘了之后剩下的东西。”就语文而言,这“剩下的东西”便是语文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语文精神的重要内涵。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对自然和人生的关怀。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掘语文自身的潜在精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
2.语文生动的教学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包揽一切,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生动的语文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悟来获得语文素养的学习行为内化的过程。教师要组织生动的教学,一是教学设计的动态性,一般认为教师是课堂的导演,上课只不过是教师把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走下来便万事大吉了。事实上,课堂应该主要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生命活动,所以课堂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上发生的一切也不会像我们事先设计的那样,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可预测的。所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充分照顾到学生的生命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使课堂脱去僵死的外衣,显露出无限的生机。语文生动的教学,也是一个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语文教学要培养现代化的人,必须掌握现代化的知识,语文课堂要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必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在教学《在沙漠中心》一文时,用多媒体展示沙漠图片,让学生走进茫茫沙漠,感受沙漠的可怕,从而对圣埃克絮佩里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对责任、事业、生命的思索产生由衷的敬佩。3.语文生动的教学是读写结合的教学
读写结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条经验,如何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上做到读写的有机结合,这是语文生动教学的关键。“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现在被认为是语文生动教学的好的做法。以读促写,是独立阅读课改为“阅读赏评课”,即让学生通过阅读,自我理解课文内容,自我评论、欣赏课文,自我发现课文中的写作特点,汇报自学后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变过去那种被动的学习态度为主动地去学习吸收,获得更多的写作知识,以促进写作。学会读书,读是关键,一篇文章,必须让学生先反复阅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出重点,读出感情,才能发现问题,有所感悟。在读中感悟道理,在感悟中培养创新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和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设计,还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以写促读,是针对在阅读教学中有好多学生不认真读书,上课听听老师讲书,课下一点不懂的状态,发动学生动笔去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独特生活。所谓以写促读,就是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精心设计写作练习,使学生带着写作任务去读书,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去写作。写是读书的出发点,读书是写的落脚点。这样就可以使读书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带着写作任务去读书,它是通过写来提高读的能力。
4.语文生动的教学是“文”、“情”、“理”高度融合的教学
语文是一门艺术,文学作品都有其精神实质。优秀的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学情味,是文学大师们对生活、对自然的“情”和“感”,是“文”、“情”、“理”高度的融合。语文教学的生动性,是教师在教学时要教学生读出作品的情味,品味语言的艺术,纵观人生百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读文字,在脑中理解文字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作者情与理融合在文字中的那种情味。学生阅读作品的过程,是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的千差万别,所以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就在于将学习的共同性要求转化为个性化的学习要求,使学习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中,发展起个人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批判能力。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生动性是语文新课程实施的教学生活化与教学艺术化的表现,是教师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必要做法。
第二篇:对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动性教学的探讨
对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动性教学的探讨
摘要:语文课堂具有生动性是重中之重,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如果,我们一味地让孩子的思维在课堂上如此“沉睡”下去,可以想像,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我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动性教学 教育观念
一、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就会受到欢迎。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
二、树立新的教育观念,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一)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
(二)教师要亲和学生,让学生争做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三)教师要妙用非智力因素,激活课堂氛围。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把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妙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能使课堂“活”起来。因为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满足。其次,妙用竞争方法,也能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因为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
三、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第三篇:生动教学范文
摘要:英语课堂游戏具有重要意义,它符合中小学生固有的天性,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把德育融于其中。关键词:课堂游戏;意义
中小学生英语教师的教学对象是一些十余岁的小孩子,他们天真活泼、思想幼稚、情绪多变。课堂教学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符合英语学习的自身规律;既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要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英语课堂教学游戏,是迎合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极好的教学方法
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好动,是中小学生固有的天性。天性者,不可压抑,只能加以诱导、利用。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教学游戏,让学生在动中练,在练中动,进行全班的、小组的、个别的操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语言练习,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如在第一册英语中,教师准备一些直观教具,像book、pen、pencil等,先师生间练习:What is this?It is a book..Can you spell it, please? Yes,b-o-o-k..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已学过的事物,问另一个学生,速度要快,这样练习的面积大,效果好。当然,老师要当好组织者、指挥者,当有学生出现困难时,要及时给予帮助,使游戏顺利进行。
三年级学被动语态时,这样的练习就变得较得心应手了:What is this in English? It is a book.Can you spell it please? Of course,b-o-o-k.What is made of ?It is made of paper.What is it used for?It is used for studying.其次,游戏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之母。特别是刚接触英语的学生,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学/英语教学论文.如果刚开始学生树立了对英语感到枯燥乏味的观念,对后来的英语学习简直是一种灾难。而游戏引入英语课堂教学,弥补了这一不足。他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兴趣比较持久。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娱乐活动,教师只要把死板的英语知识,融于生动活泼的游戏中,就能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求乐,就会兴趣盎然、满怀激情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了。比如在学到表示地点的介词词组时,老师可以设猜谜游戏,让学生轮流编谜语,让其他同学猜的办法:A sits in the middle of the classroom.He is in front of B(He is behind C).He is on D′s left(He is on E′s right).既练习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调动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英语课堂教学游戏能把德育融于其中。教学游戏,大部分带有对抗的比赛性质,对学生的积极性、上进心、集体荣誉感都有较好的培养作用。即使是学习英语有困难的学生,也为小组的争先而积极投入,其学习的速度也比死记硬背快得多。如许多初学者对记单词记忆不牢,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游戏:把班级的学生分为四组,进行单词记忆比赛,并说明定期举行,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促使他们不断的为小组的争先而复习,学生知识也学到了,集体主义精神也培养了。试题,老师要精心设计,应该有抢答题、必答题,并注意在操作过程中调节好气氛。
英语课堂游戏,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的轻松快乐,且与现实的生活情景十分接近,有利于让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当然,教学游戏并不是使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唯一手段。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与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而根据中小学生的特征,把素质教育融于课堂教学游戏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英语老师要不遗余力地探讨和研究。
第四篇:如何实施初中语文过程性教学评价
如何实施初中语文过程性教学评价
广丰县二渡学校 蒋诗明
有效地实施教师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开展教师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在这我就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教学评价实施步骤简单的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课堂性教学评价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制定教师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方案?要明确教师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及评价的方法等等。
一、教师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
教师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分为评价前的准备、实施评价和评价后的效果。
(一)评价前的准备
首先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者,明确评价目的。对不同层次的评价对象评价的标准和重点应该有侧重,对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评价的重点应定位在师德的培养、教学技能的掌握和专业知识的运用之上;对于教学多年或学历较高的教师来说,由于他们的教学经验较为丰富或知识较为渊博,评价目标的重点则应定位在教学艺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效率等方面的提高之上。
“在确定“评谁”之后,“由谁来评”又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宗旨是促进被评者的发展。如果被评者不能接受评价者参与评价,那么,教师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并真正达到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因此,确定评价者的人选和人数是必须谨慎行事且要以被评者能够接受为原则。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主张采用双向选择、逆向选择和学校领导统一安排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评价者,不主张采用唯一的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来确定评价者;评价者除了必须掌握各种必备的评价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必须掌握现行的各种评价理念,同时还必须是一个公平公正的、坦诚无私的、始终如一的、教学经验丰富的甚至是德高望重的人。
在“为什么评”、“评谁”和“由谁来评”的问题都解决了之后,就应该让评价者一方面了解评价对象的基础和背景,查阅评价对象的有关教学的档案或材料(如教学工作计划、教案、学生的笔记、考试成绩、作业、作品等);另一方面评价者要主动与评价对象沟通,了解评价对象课堂教学的内容、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步骤以及教学评价等的具体内容,以便进一步确定评价对象的个性化的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同时为评价者的评价实施阶段做好思想准备。评价者必须在课堂教学的开始之前就应将评价对象的个性化的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一并告知评价对象,使评价对象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能以宽松的心态投入课堂教学之中,且能以积极的态度配合评价者,一起收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信息,正确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
这个阶段的工作是教师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环节,其准备得是否细致与充分,是否让评价对象明确了评价的目的,特别是对评价对象的情感、意志、态度和动机的激发是否到位,是否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并把教师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看作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活动,将是教师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成败的关键。因为教师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需要教师全方位的配合,这种配合应该是一种真诚的投入,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一种敢于暴露自己的不是和不足的诚恳态度。任何抵触的情绪和弄虚作假的做法都将使评价过程变味、评价结论变质而使评价流于形式,达不到促进教师发展的最终目的。
(二)评价实施阶段
评价实施阶段是要解决“评什么”和“怎么评”的问题,这个阶段可分为听课阶段和评课阶段。
1.听课阶段 听课者(每一门课程应不少于2人)应选择不影响主讲教师教学的位置坐下,且在未经主讲教师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在课室里随意走动,以免影响主讲教师的正常发挥。听课的过程中,听课者应做随堂记录。随堂记录可采用实录型(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也可采用选录型(根据主讲人的优势、课堂的特色、存在的问题而记录,也可根据听课者的需要而记录)。但不管采用什么类型的记录,课后听课者必须将随堂记录复印一份给被评教师审阅。被评教师如发现有不切合课堂教学实际的记录或有争议的内容,则应将该内容作应有的修改、或删除、或注明自己的意见。
听课过程是帮助被评教师收集信息的过程。因为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强调过程评价,主张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项活动、各种教学现象和教学结果都纳入评价的视野之中。因此,随堂记录应该记录一切有教育意义的教学现象和教学结果,其中应包括课堂教学的静态常态因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以及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因素(如师生在情感交流、合作与碰撞中的偶发因素,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学生认知的主体参与意识,以及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动态生成因素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中要“评什么”的具体内容。2.评价阶段 这个阶段应按先自评后他评的方式,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面对面交谈和对话中,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通过交流、沟通、讨论、协商、反思和互动的形式进行,直到达成一致的认识和结论为止。其中被评教师的自评的意义重大,切不可忽视或掉以轻心。因为只有教师才最了解自己的基础、背景和他所教的学生,甚至他想从评价中获得什么样的发展。因此,一定要给被评教师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足够机会和空间。同时,评价者应改变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冷冷冰冰的审视态度,抱着向评价对象学习的心态,主动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使评价对象真正体会到你对他帮助的真心和诚心。
第五篇:如何上好党课增强党课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摘 要:党课作为每位党支部书记的必修课,是对党支部书记业务技能的基本要求,但在工作中,经常出现党课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创新,形式单
一、内容空洞乏味、听讲者不感兴趣的尴尬境地,党课的教育意义不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反而在党员中产生一些消极抵触情绪的现象。
关键词:增强;党课;生动性
党课的目的是教育广大党员,不断提升党员的理想信念,政治认识,思想觉悟,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党支部书记要上好党课,就必须不断创新党课形式,丰富党课内容,提升党课质量。要在党课教案上狠下功夫
党课教案是确保党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党课材料编写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党课质量。因此,如何编写党课教案,对完成一堂党课而言至关重要。
总结大家在党课中的一些经验,个人认为一个好的党课教案,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观点鲜明。
党课要有鲜明的观点,在编写课件时,应首先明确要通过这堂党课帮助广大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树立什么、提高什么、反对什么,要传导什么样的正能量,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甚至是负面思想和认识。党课的选题其实很广,可以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可以是党的基本知识、党的优良传统,还可以是一些需要我们解读的认识误区或企业的形势任务等等。但是,党课教育的具体选题一定要有针对性,要与中心工作和党员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其主题宜小不宜大,可将某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问题的某一方面作为切入点,讲深讲透。
二是要选题适宜。
党课选题要有针对性,既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形势任务,也要把握听课者的需求,要考虑听课者的文化层次、年龄结构、行业和工作背景等,要到什么山唱什么曲,要讲大家听得懂、听得明白的道理,避免出现“对牛弹琴”的笑柄。
三是要材料丰富。
大量收集素材对于写好党课课件非常重要。素材来自于平时大量的阅读、积累,来自于讲课前的大量资料查阅、搜索整理。要有正面的素材,也要有反面的素材,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才能看的更远,只有把收集的素材消化了,你才有可能获取珍贵的精华部分,才能厚积薄发,才能在讲课时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才能更具说服力、感染力。
四是要语言生动。
好马配好鞍,语言过于平实,也会影响党课的效果。在编写课件的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修辞,要在语言上下功夫,使课件显得通俗易懂。可以通过使用排比句使党课形成一定气势,使用短句使党课显得干练,使用俗语、格言、流行语等生活语言使党课显得亲切易懂。
五是要结构合理。
党课布局上详略要得当,要突出主题,一切围绕主题展开,不能“??嗦”半天,也没讲清中心思想,大家听得云里雾里,党课的实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会出现党课讲的精彩,却没有“骨头”,无法达到预期授课效果。
六是要内容创新。
党课不能“人云亦云”,照抄照搬,要进行适当的创新。要通过大量阅读资料和别人的文章,消化吸收,提出自己的观点,增强党课的新鲜感,使听讲者获取新知识、新收获。
要在党课形式上大胆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等新科技推动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变得复杂多样,传统的上面讲下面听的授课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党课形式要多样化,就要改变目前台上长篇大论的讲,台下“忍”着听的状况,大胆创新,要更多的让党员身临其境,增进切身感受,使广大党员主动参与,乐于接受。以下几种党课模式对我们或许具有一定启发作用。
2.1 多媒体模式
在党课教育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数字教学,在简练的文字介绍后,配上相应的图片和小视频作注解,图文并茂,这种形式能更好的形成视觉冲击,加深党课教育的效果。
2.2 “微”党课模式
在实践中,很多支部现在流行的“微型”党课模式效果值得肯定。在上党课时不贪大求全,把需要进行的党课内容进行分解,小步快走,一次讲清一个道理,优点是占用时间短,便于在小范围开展,党员乐于接受。
2.3 情景剧模式
相声、小品作为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表现方式,在说明一个道理,突出一个事件时深受大家喜爱。把情景互动引入党课,通过道具、实物展示,声情并茂地叙述、点评人物和事件,潜移默化地把党员带入特定的情境当中,启发和引导党员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形成共识。
2.4 社会调查模式
党课要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授课时,可以安排听讲者走出课堂,深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增加听讲者的社会感受,然后再回到课堂,进行理论阐述,使党员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2.5 交流互动模式
在西方教育方式中,普遍流行的教育方式是交流互动模式,在党课教育中,我们也可学习采用,这种形式能更好的营造党内平等协商,互相教育,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具体形式可以是党员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对话,也可以是老党员与新党员对话,还可以是先进模范党员与一般党员对话。
2.6 典型报告模式
根据党课要求,可以选取我们身边的一些典型人和事,作为党课内容来讲,讲大家看得见、听得到的人和事,这样做,不仅是对党课的一次大胆尝试,而且,作为身边的人和事,大家更容易接受、认可,效果和优势要比在课堂上列举一堆其他的典型事例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