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各种资源加强化学教学的直观性与生动性(5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4:2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用各种资源加强化学教学的直观性与生动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用各种资源加强化学教学的直观性与生动性》。

第一篇:运用各种资源加强化学教学的直观性与生动性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运用各种资源加强化学教学的

生动性与直观性

作者姓名:

牛 建 良

学院班级:

生化学院08化学一班

指导老师:

常 艳 红

提交日期:

2012.04.20

题目--------------------------2 摘要--------------------------2 关键字-----------------------2 1运用实验创设情境 加强化学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3 1.1生活化的化学实验------------4 1.1.1选取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化学物质用作实验用品-----------------4 1.1.2选取生活和社会中的化学现象用作实验内容-------------------4 1.1.3选取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用作实验内容---------------------5 1.2趣味化的化学实验------------5 1.3家庭化学小实验--------------5 2运用教学媒体,加强化学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6 2.1传统教学媒体的使用----------6 2.2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6 2.2.1有利于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6 2.2.2有利于贴近化工生产实际,理解生产流程---------------------7 2.2.3有利于贴近现实生活实际,深刻理解教学内容-----------------8 2.2.4有利于展示某些危险的实验操作,提醒学生注意------------------------8 3运用趣味性语言,加强化学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9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运用各种资源加强化学教学的直观性与生动性

牛建良

(天水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甘肃 天水 741001)摘要: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化学知识零碎,需要记忆的内容太多,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怎样适应新课程教学,既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是每个化学教师都应该努力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正确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化学教学的直观性与生动性,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关键词:资源;加强;化学教学;直观性;生动性

Utilization of Various Resources to Strength the Vividness and Object Features of

the Chemical Teaching

Niu Jianliang(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Chemistry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Tianshui Gansu

741001)Abstract:Chemistry is a natural science, which study on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reactions of matter, especially of atomic and molecular systems.The chemical knowledge is miscellaneous.There is too much contents need to memory and easy to losing interest neither for the teachers nor for the students.Every chemical teacher should think seriously about how to adapt the new curricular teaching, complete teaching task,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inspire the students’ study interesting.In my opinion,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various resources to strength the vividness and object features of the chemical teaching is a better way.Keywords: Resource, strength, Chemical teaching, vividness, object features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化学知识零碎,内容繁多,学生学习时容易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尽可能的使教学内容直观化、系统化、生动化,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的知识[26]。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前人的经验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2]。化学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尤其应该注意直观性作用,即教师应该利用事物直观,模型直观,语言直观,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这样才能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座通向未知知识领域的桥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1]。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多种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时,我们先避开书本,向学生展示几个情景和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喷泉实验”等,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显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生活中的化学事物或事件,总是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呈现出来,每当它们出现时就产生了新闻的时效性和轰动性,学生们就会产生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媒体可以及时了解事件的真相和其中所蕴含的化学知识,教师以此向学生进行相关生活化学知识的同步介绍和渗透,同时增强了事件的真实感和可信度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为了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得化学教学尽可能的直观化,生动化[3]。1运用实验创设情境,加强化学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征,通过做形形色色的化学实验,学生可以验证书本上的结论和现象,同时还有可能遇到教材中没有或是不便阐述的问题[6]。实验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前人的经验,更主要的是学生由此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懂得了获得结论的过程。

常言道:“耳闻不如目睹”;“百闻不如一见” [4]。实验情境因其本身的直观具体性,使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利于感受,利于理解。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演示某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化学实验,创设化学实验情境,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化学实验的辅助作用,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因此,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好各种实验,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有利于揭示科学知识的奥秘。

1.1运用生活化的化学实验创设情境

通过化学实验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无处无化学;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知道和理解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清楚所学的知识能用于做什么和怎么做;同时对化学的本质和价值,尤其是化学科学的“两重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7]。1.1.1选取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化学物质用作实验用品

教师选取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化学物质作为实验用品,可以产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对于激发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兴趣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氨的性质”一节时,通过氨的喷泉实验及浓氨水和浓盐酸反应产生白烟的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的思维出现松懈时,教师可以拿出两小块牛肉,告诉学生其中一块是刚从市场买来的,另一块是前两天买的已经开始变质,并告诉学生肉类在腐败变质时会产生少量的氨气,请学生设计实验检验牛肉是否新鲜。又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在上课之前,如果让学生从家里找来水垢或鸡蛋壳,课堂上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后,再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东西制取二氧化碳,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反应,而且知道石灰石和水垢及蛋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25]。

1.1.2选取生活和社会中的化学现象用作实验内容

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化学现象都可以用作化学实验内容选取的素材。这些素材不仅学生熟悉,内容丰富,而且易于选取,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学以致用。

例如:通过学习空气成分的知识,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会改变吗?”;学习了蛋白质的相关性质后,可以让学生探究“鸡蛋白性质实验”等等。这些实验不仅能够将教学与现实生活及社会实际相联系;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对现实生活及社会实际的理解,知道化学是有用的[10]。1.1.3选取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用作实验内容

化学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其中的许多问题与我们每个社会成员都息息相关,所以也应该成为作为社会公民的学生所关心和关注的内容。例如:学习了溶液的酸碱性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完成当地土壤酸碱性测定的实验,提出土壤改良的建议或适宜的种植方案。”;再如,学习了有关二氧化硫的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设计“形成酸雨的实验并调查酸雨造成的危害及防护”等等[9]。1.2运用趣味化的化学实验创设情境

所谓趣味实验是指以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学生兴趣的一类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起感觉兴趣;学生在实验中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获取激动人心的实验现象;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兴趣;强烈的实验现象,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这时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其明确实验原理,透过实验现象看本质,可以使其形成更稳定、持久的探究兴趣;许多趣味实验,实验药品的种类、用量及其仪器,有较大的灵活性,一些仪器还可以选择代用品,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经验,教师们按照主要实验现象的特点对一些趣味实验进行了系统的归类[29]。

如“火系列实验”:包括“火山喷发”、“魔棒点火”、“神蜡自燃”、“纸炮”、“烧不坏的手帕”、“水面鞭炮”、“小木炭跳舞”、“冰川上的火焰”、“火龙写字”、“滴水着火”、“燃烧出的文字或图案”、“神奇的烟灰”等。

“水系列实验”:包括“神壶”、“宝瓶”、“化学酒店”、“一杯多色”、“密写墨水”、“净水变色”、“寒来暑往”、“动物旅行”、“发射火箭”、“白花变成彩色花”、“水中火花”、“水中战场”等等[16]。

1.3运用家庭化学小实验创设情境

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没有给出药品、仪器、步骤、现象等,靠学生在家里利用生活中的物品独立完成,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6]。

例如:家庭小实验—制作无壳鸡蛋,将白醋倒在玻璃杯中,放入一只鸡蛋,通过观察鸡蛋的沉浮,培养学生兴趣,并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自制简易净水器,用一个空的剪去底部的塑料瓶、带导管的单孔胶塞、洁净的膨松棉、纱布和活性炭即可制成。整个实验取材方便,制作简单。通过该活动,培养学生欣赏自我的能力和体验成功的喜悦[28]。又如清洗餐具、自制汽水、制作叶脉书签等家庭小实验,都贴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既使学生感到亲切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教学媒体,加强化学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2.1传统教学媒体的运用

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展示实物或标本让学生观察,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客观存在,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例如:展示一瓶氯气,瓶后衬张白纸,让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轻轻的去闻氯气的气味。

应用图片、图表、模型等教具的直观作用属于模象直观。其特点是能够人为地突出事物的特点、揭示事物的本质或内部结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戊烷存在三种同分异构体,教师可以展示这三种分子的球棍模型让学生理解其分子结构[19]。2.2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在化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17]。

2.2.1有利于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其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30]。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对于中学生而言,单靠语言和文字等传统的教学手段描述,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动画模拟,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例如:原子和分子的概念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现实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讲解起来非常抽象,给学生的正确理解带来困难。在实际教学中,可结合教材中把氧化汞分子的分解模拟过程,模拟制成CAI课件,采用三维动画方式将微观世界“放大”,学生通过氧化汞分子的分解模拟过程,自然形成原子的概念。如在水的组成一节中,对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结合课本中的图形,首先把若干个水分子分解为若干个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然后又分别聚集成氢气和氧气[20]。这样使学生仿佛真的看到了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重新组合,不但对分子形成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对原子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很容易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而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再如:高中电化学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常常对于三池(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电子转移、电流方向、电极反应问题的判断无从下手,使学生难以理解。我们可以专门设计这一节的复习课,对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做补充讲解和模拟演示。利用电脑模拟出电子的运动轨迹、电流方向、电极反应中的电子得失情况,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三池”反应的整个微观过程,再启发学生总结规律,教学效果明显[22]。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有机物质复杂的分子结构及反应可通过相应的化学软件制成立体分子结构,再用Flash制作成动画,加上闪烁与伴音,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大屏幕上。例如:制作烃的衍生物、葡萄糖等分子结构以及乙烯的加成、氨基酸的水解等有机化学反应的CAI教学课件。再如在进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以及“离子(共价)化合物的形成”的教学过程中,事先编好动画软件程序,在讲课时,由学生根据需要操作按钮,将其调出观察。通过这样的设计,利用计算机建立的虚拟世界和人机交互性,让学生们自己在这个环境中去体会想象不到的东西,让复杂难懂的难点变为他们自己动手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难点也就比较容易被突破了[30]。2.2.2有利于贴近化工生产实际,理解生产流程

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而且可使静态内容动态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条件。例如:在进行接触法制硫酸、催化氧化法制硝酸、炼铁、炼钢和电解食盐水等化工生产过程的教学中,可选用或制作相应的课件来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将分散、孤立的设备连接成完整的、系统的设备,将静态的生产流程变为动态的生产过程,将各个环节进行局部的放大和反复演示,使学生看清楚、理解各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整个生产的流程[5]。又如设计制作合成氨、尿素等工业生产流程图的CAI课件,通过视频剪辑或动画模拟仿真各物质的工业生产过程,在课堂上提供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体现出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2.2.3有利于贴近现实生活实际,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化学平衡”这一节内容是高中化学的难点和重点,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形象直观的视觉平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一堂课内就轻松自如地完成了原来需要两课时的内容,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的牢固程度以及运用的灵活性也大大提高,远远地超过了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效果。另外,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这一章节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然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配合动画、录像、文字、音乐,可将这一堂课上得有声有色,我们把各种氧化剂、还原剂以卡通小人的形象出现,还原剂给出电子时,氧化剂接受电子,当得失平衡时,出现的小人不会被电击死,当得失不平衡时,出现的小人就会电击死,并配上音乐,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记住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一定要遵守电子得失守恒的原则。若把这一课件稍作改动,可让学生更客观地知道如何判断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11]。这样一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进入高潮,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本来需要反复讲几遍的概念,学生通过视觉的感受一下子就记住了。2.2.4有利于展示某些危险的实验操作,提醒学生注意

在化学教学中,某些实验因为错误操作容易造成严重后果,我们可以用软件来制作错误操作的后果,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以提醒学生注意。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印象[21]。例如,教师讲到“一氧化碳的毒性”时,借助计算机设计三维动画片—“小白鼠中毒死亡之谜”,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谨防煤气(一氧化碳)中毒,有效地克服就课本讲实验的问题。又如:模拟“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并飞溅出来”的危险操作;再如某同学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未经检验氢气的纯度就去点燃,结果发生爆炸,启普发生器被炸得粉碎。这些特殊的实验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给学生[13]。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时,对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能盲目的一味追求高科技,从而偏离了教学的重点[14]。

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23]。板书能更好的有效的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对特定的应该掌握的内容更鲜明、深刻,理解更清晰、全面,记忆更牢固和持久,因此不能盲目用电脑屏幕代替板书。一味追求课堂上的教学过程的“奢华”,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反面降低了课堂效率。

②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才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的优势。

③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12]。3运用趣味性语言,加强化学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对于某些抽象的概念、理论,教师必须借助直观趣味性的语言,用恰当的比喻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才有助于学生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催化剂的作用时,可以利用翻越高山时在山下开凿了一条隧道进行比喻。当然,比喻既要通俗又要恰当,否则将导致一些违背科学性的错误[10]。

又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教师为了强调酒精灯和导气管的先后操作顺序,为了使学生记忆清楚,可以用“酒精灯早出晚归,导气管迟到早退”,类似于学生的习惯的有趣的话语,使学生牢牢记住实验过程中的某些顺序。又如,在学习化合价的时候,老师可以用押韵的句子,总结出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从而使学生更快更好的记住它[15]。

在讲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时,教师不妨引导同学这样理解:如果我们把原子比做一个篮球,那么若将其剖开放入一个排球,再将排球剖开放入一个皮球——再将乒乓球剖开放入一个玻璃球。这样在玻璃球外,乒乓球内——皮球外,排球内,排球外,篮球内都有一个空间。我们可以形象的看作是电子层,玻璃球自然就相当于原子核了。教师运用直观化的语言,把无形的东西直观化了,这样能够唤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对学生理解抽象的微观结构知识奠定了基础[18]。

再如:学习石灰石在高温下煅烧制取生石灰时,可以介绍明朝著名的爱国将领于谦写的《石灰吟》:“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8]。作者通过对石灰石的开采,在高温下变成白色的生石灰,生石灰的熟化以及熟石灰在空气中转变为白色固体等现象的描述,抒发了自己视死如归、保持民族气节的崇高理想。指出这首诗中第一句话反映的是开采石灰石的物理变化过程,后三句则反映了与石灰有关的三个化学变化。由此引入到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通过这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进一步教育学生即使身处高位,也应该廉洁奉公,为他人着想,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24]。

综上所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与生动性。直观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更能够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27]。

参考文献:

[1] 陈永红;《中学化学探索性实验教学的初步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马志成;《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与实践》;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邹海彬;《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董丽花;《高中化学教材结构的比较及其优化的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5] 周继敏;《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李 桢;《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的表征与策略研究》;吉林大学;2005年 [7] 周继敏;《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马永平;《教学情境中的教学系统结构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俞远光;《中学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康午生;《中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形成与训练的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11] 吴长才;《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2] 任淑悦;《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初步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1 [13] 梁雪峰;《多种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优化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14] 于晶明;《运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探宪或化学教学的实验》;广西师范大学;2002 [15] 亓英丽;《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及教学模式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2 [16] 陈 胜;《高中化学实验教育系统的构建与实施》;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17] 陈 丹;《中学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3 [18] 沙德慧;《微型化学实验与高师创新教育》;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9] 丁文瑞;《关于加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1980年

[20] 郑长龙,梁慧姝;《论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实验能动性》;化学教育1996年09期 [21] 刘知新;《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再探》;化学教育;1996年10期 [22] 盛 珩;《从化学学科谈电化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1998年 [23] 盛 珩;《关于有效课堂的思考》;2008年

[24] 黄增农;《中学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尝试》;宁德师专2005年03期

[25] 王军,赵文斌,杨林《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年02期

[26] 商明秀,周丽荣,林莉《直观性原则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卫生职业教育2008 [27]程书芬;《浅谈“直观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2009年

[28] 夏 炎;《论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化学教育;1980年02期 [29] 刘学铭;《化学实验事故的列举和分析》;化学教育;1980年02期 [30]刘知新;《化学教学论》;化学教育;1990年4月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常艳红作为我的指导老师,她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视野广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树立了明确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掌握了通用的研究方法。正是由于他在百忙之中多次审阅全文,对细节进行修改,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许多中肯而且宝贵的意见,本文才得以成型。在此特向常艳红老师致衷心的谢意!

最后感谢天水师范学院化学系的各位老师,他们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永远是我学习的楷模。

第二篇:直观性的教学策略

直观性的教学策略——红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视频 1)周:我印象最深的是卢老师对直观性教学策略的运用非常到位。以“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这个知识点为例。卢:好的,先请老师们观看视频 1。

周:细胞学上,红细胞是体现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的经典例子,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卢老师化微观为宏观,即将细胞学上的红细胞制作成一个自制教具——装水的红气球(体积不变)揭示双面凹的圆饼状与普通球形的细胞相比引起的表面积变化,引导学生归纳红细胞的形态及功能,并提炼出红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这种直观性的教学策略及手段的采用非常有必要,这个模拟教具的制作和使用非常有创意;卢老师不吝时间和手段剖析强化其形态和功能,学生对其本质属性再认识,归纳整合,实现自主意义建构。安:鉴于“结构与功能”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核心知识及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直观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而血细胞的“微观”特征决定了学生对其恰恰缺乏科学的感性认识。卢老师除了这个模拟教具的使用之外,还利用血液实物、人血永久涂片的显微观察、白细胞的功能动画、血小板的功能视频、PPT 等辅助教学,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微观概念宏观化,复杂概念简单化,启发学生自主建构循环系统和血液的概念,有效渗透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学科观点教育。

卢: 科学概念的形成,要有丰富的事实的支撑。所以初中阶段有着大量的 生物事实性知识,过去一直被单纯地要求识记,而我们忘了它也是思维过程的核心,需用直观性的手段引导学生在感知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加工而成,如引导学生在认识生物学事实的同时理解“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便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性到普遍的思维推进过程。这是科学概念形成的必经阶段,也是有效渗透学科观点的重要过程。实验手段的选择——“血红蛋白的特性”演示实验(视频 2)

卢: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是一门讲究实验证据的自然科学课程。对于实验手段的运用和选择也是老师们需要重视的问题。请周老师先谈一下这节课您印象最深的实验。

周:我想谈一下“血红蛋白的特性”这个演示实验。卢:好的,请老师们先看一下视频 2。

周:如卢老师所说,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是一门讲究实验证据的自然科学课程。所以在教学中突出实验性或者探究性一方面是生物课堂教学的特征之一,即像生物课;同时也是加深学生印象的直观性手段之一;最后也是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形成科学思维方式的途径之一。血红蛋白的特性决定了红细胞的功能进而决定了血液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学生理解血液功能的重要铺垫。用血豆腐做实验材料,做一个简单的对照实验,学生就能领会“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即呈鲜红色;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即呈暗红色”的特性。这是老师们讲授“血红蛋白的特性”时的一个经典实验,效果非常好。卢老师的课上这个演示实验也非常成功,并引导学生不止于知识的细枝末节,及时联系红细胞的功能和血液的功能,由分子水平的机制回到细胞学水平和组织水平的功能上来。安:卢老师提供的这节案例上用了血豆腐做实验材料演示“血红蛋白的特性”实验,效果很好。但我知道,卢老师在另一个班的课上却是用了一个动态的演示实验,我认为效果则非常震撼(视频 3)。卢:好的,老师们现在请先看一下视频 3。安:从视频上可以看到,卢老师用了两小烧杯抗凝的血液,一杯用排水法通入氧气,演示氧浓度高时血液的颜色变化;为增强实验中颜色的对比效果,另一杯则通入二氧化碳演示氧浓度低时血液的颜色变化,鲜红色和暗红色的颜色对比而且是这种动态的颜色变化让学生惊叹声不绝于耳。虽然从对照实验的设计来说,这个实验的设计不严格,规范的设计应是一杯通入氧气,一杯不做处理就可以,但为了增强效果,卢老师在分别通入氧气和二氧化碳之前,特意向学生说明这样设计实验的用意,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所以,我认为相比较静态的实验结果的观察,动态的实验演示效果更佳,因此虽然在提供的案例上没有采用这一个演示实验,我仍然想向大家介绍它。在具体实验的选择上,如果某班恰有学生有“晕血”等时,则不宜选用这种血液的动态演示实验。

卢:红细胞的形态及功能是本节的重点,而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时与氧结合,氧浓度低时与氧分离”的特性决定了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进而决定了血液的这一重要功能,是学生理解血液功能的重要铺垫。在如何呈现“血红蛋白的特性”时,我确实煞费苦心。如安老师所说,虽然我更青睐动态实验带来的震撼效果,又在经典实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但考虑每个班的学生的特殊情况不失为我们选择实验手段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学结构及教学评价——血细胞到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周:卢老师讲授血细胞这个本节重点时,按照红细胞的形态及功能→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红细胞相关指标→白细胞的形态及功能→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白细胞相关指标→血小板的形态及功能→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血小板相关指标的结构来设计和展开,充分体现了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原则。本章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科学地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 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准备自己或亲人的血液常规化验单,在血常规化验单这一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这正是对其概念学习效果的评价,因为科学概念的真正掌握,体现在运用中,同时也利于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健康和生命教育。

安: 初一年级的学生都有流血和抽血的经历,虽对血液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大都不知道血常规化验单数据的生物学含义、血液究竟含有哪些成分及各成分的主要功能,而这又是作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科学素养。所以,创设“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的教学情境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教育的很好的素材。我印象最深的是卢老师对 对血常规化验单中白细胞相关指标分析时的处理。卢:好的,老师们请先看视频 4。安: 卢老师对 对血常规化验单中白细胞相关指标分析时,虽然“课标”中对白细胞的要求仅限于白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但由于血常规化验单中白细胞相关指标涉及到了白细胞的 5 种类型,且某种白细胞类型的相对比例变化可作为疾病诊断的参考,因此教师可做简单的补充介绍,使学生明白白细胞真像是一支“兵种齐全的部队”,“防御和保护”的功能描述呼之欲出,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又照顾了生活实际,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4 教学内容的选择—— 造血干细胞 及白血病(视频 5)卢: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请两位老师谈谈“造血干细胞及白血病”相关知识的去留问题。请老师们观看视频 5。

周:这一部分属于本节课的拓展阶段。通过介绍造血干细胞简单介绍白血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呼吁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形成对待血液的科学态度,体验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一个人的决策和行为来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对他影响最大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从概念教学的角度来说,这也是科学概念中的科学观念问题。比如血液问题上,学生包括成年人通常会有一个错误观念,那就是献血不利于健康、捐献造血干细胞不利于健康等。澄清这些观念是生物学科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安: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总目标包括 了解并关注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进而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关注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关注现代科学发展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通过造血干细胞知识的学习,形成对待血液的科学态度,体验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的情感,是 STS 教育的重要内容。STS 是 “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英文缩写。进行 STS 教育,引导学生关注 生物-社会问题,关注社会,就是 培养其未来社会公民的意识和能力。

大家非常熟悉全球的“血荒”问题,以我国为例,2012 年春节后某城市的血库存量几乎为零,临床用血靠患者家属及亲友捐献,形势非常严峻。无偿献血指标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之一,虽然我国 8% 的无偿献血比例还低于世卫组织的 10% 的标准,但“血荒”问题也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国际难题。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比例则少之又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社会问题?个人认为是 受到教育体系本身及高考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干扰和束缚,我国的传统理科教育有不少缺点,如科学价值观偏移,导致教师为升学而教,学生为升学而学,科学、技术、社会三者脱节。所以在 “造血干细胞及白血病”相关知识的去留问题上,卢老师充分领会了新课标的理念,是新时代生物学教师的正确选择。

卢:以上我们从教学策略、实验手段、教学结构、教学评价及教学内容方面全面剖析了这节课。我们认为本案例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关注生物--社会问题,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渗透“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生物学核心观点,符合学科发展的需要。本案例以生物学事实性知识的教学为基点,引导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形成科学概念和科学观念,是概念教学有效性的一次有益探索。

谢谢周然老师和安军老师百忙之中参与案例评析,相信各位同仁在两位老师的精彩点评中都有很大的收获,再次感谢两位老师,感谢各位同仁的观看,再见!

第三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

摘要: 生动性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进行了探究,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1.语文生动的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生动的语文教学,首先是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激活语文教学的人性。“生命”课堂教学是把课堂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师生生命中有意义的部分。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满足对学生认知的培养,更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个性、价值观等得到发展。长期以来,我们把语文等同语言,只是把学习语文当作掌握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一种工具,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语文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文化,它更重要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在于塑造人的个性发展。例如:《斑羚飞渡》若单从知识方面来说,对文章理解无非是让学生明白本文记叙了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自救的全过程,树立环保意识,要保护野生动物。这当然比单纯泛泛的说教和《动物》课本上的教育要形象生动得多。但是,这忽略了文章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如果我们用人文的眼光、人文的情怀去引导学生体会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心甘情愿选择死亡的献身精神,肯定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强烈的震撼。那么,斑羚的灵动、神圣、悲壮及那种为了种群的延续甘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的精神,就会成为学生心中永远的丰碑。

生动的教学是有人文精神的教学,要发掘语文精神,鼓励个性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就是把老师教给的东西忘了之后剩下的东西。”就语文而言,这“剩下的东西”便是语文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语文精神的重要内涵。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对自然和人生的关怀。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掘语文自身的潜在精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

2.语文生动的教学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包揽一切,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生动的语文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悟来获得语文素养的学习行为内化的过程。教师要组织生动的教学,一是教学设计的动态性,一般认为教师是课堂的导演,上课只不过是教师把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走下来便万事大吉了。事实上,课堂应该主要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生命活动,所以课堂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上发生的一切也不会像我们事先设计的那样,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可预测的。所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充分照顾到学生的生命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使课堂脱去僵死的外衣,显露出无限的生机。语文生动的教学,也是一个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语文教学要培养现代化的人,必须掌握现代化的知识,语文课堂要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必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在教学《在沙漠中心》一文时,用多媒体展示沙漠图片,让学生走进茫茫沙漠,感受沙漠的可怕,从而对圣埃克絮佩里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对责任、事业、生命的思索产生由衷的敬佩。3.语文生动的教学是读写结合的教学

读写结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条经验,如何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上做到读写的有机结合,这是语文生动教学的关键。“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现在被认为是语文生动教学的好的做法。以读促写,是独立阅读课改为“阅读赏评课”,即让学生通过阅读,自我理解课文内容,自我评论、欣赏课文,自我发现课文中的写作特点,汇报自学后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变过去那种被动的学习态度为主动地去学习吸收,获得更多的写作知识,以促进写作。学会读书,读是关键,一篇文章,必须让学生先反复阅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出重点,读出感情,才能发现问题,有所感悟。在读中感悟道理,在感悟中培养创新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和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设计,还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以写促读,是针对在阅读教学中有好多学生不认真读书,上课听听老师讲书,课下一点不懂的状态,发动学生动笔去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独特生活。所谓以写促读,就是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精心设计写作练习,使学生带着写作任务去读书,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去写作。写是读书的出发点,读书是写的落脚点。这样就可以使读书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带着写作任务去读书,它是通过写来提高读的能力。

4.语文生动的教学是“文”、“情”、“理”高度融合的教学

语文是一门艺术,文学作品都有其精神实质。优秀的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学情味,是文学大师们对生活、对自然的“情”和“感”,是“文”、“情”、“理”高度的融合。语文教学的生动性,是教师在教学时要教学生读出作品的情味,品味语言的艺术,纵观人生百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读文字,在脑中理解文字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作者情与理融合在文字中的那种情味。学生阅读作品的过程,是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的千差万别,所以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就在于将学习的共同性要求转化为个性化的学习要求,使学习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中,发展起个人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批判能力。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生动性是语文新课程实施的教学生活化与教学艺术化的表现,是教师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必要做法。

第四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注重直观性

低年级识字教学要注重直观性

通河二小沈燕

刚刚从五年级下来,一开始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五年级基本已经不教生字了,靠学生自学完成。而一年级重点是生字教学,虽然我很清楚这一点,也尽量注意在教学中把生字教得清楚,明白,但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前两天我们新教了两个笔画,横折和横折勾,我知道学生在数笔画时容易把横折数成两笔,把横折勾数成三笔,因此在教学中特地强调了它们都是一笔写成的,中间是不断开的,学生都表示明白了。我想,这个知识点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谁知过了两天,我让学生做数笔画的练习,不少学生就把“市”字数成7画,把“早”也数成7画,怎么也订正不对。我细细一观察,原来这些学生无一例外地把横折勾数成三笔,把横折数成两笔,所以怎么数都是7画。这时我才感到,自己过去以为笔画好教是多么幼稚,你觉得想当然的事学生不一定就理解,口头说一遍对有些孩子来说根本就是没有讲,即使听到了他也不理解为什么横折是一笔而不是两笔,所以,一定要采取直观教学才行。我从家里拿来一段绳子,拉直了问学生:“这是几笔?”学生说:“是一笔。”我再把绳子折成横折的形状,问学生:“现在是几笔?”有些学生斩钉截铁地说:“是一笔。”有的则不是那么自信了。我再次把绳子还原说:“你们看,它还是一笔,虽然它的形状变了,但可以还原成一横,并没有断掉,所以仍然是一笔。”我又把绳子折成横折勾的形状,问:“现在是几笔?”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一笔!”我再问:“老师能把绳子折成‘十’的形状吗?”学生们想了想说:“不能,因为这样就得把绳子剪开,剪开就不是一笔了。”通过这样的直观教学,学生们对笔画的知识掌握的就比过去牢固多了,再做数笔画练习时,正确率就大大提高了。

还比如写字,一开始我示范写字时,是把整个字都写给学生看后再叫他们写,结果发现很多学生都是倒笔画写的,哪怕这个字的笔画十分简单。有一个学生写“在”字时,居然是从下往上像积木一样搭起来写的。后来,我改变了教学策略,我写一笔,叫学生跟写一笔,虽然时间花得多了些,但写的顺序就不会颠倒了。总之,低年级教学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如果某个知识点的教学出现了较大的问题,那往往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出了问题,而不是因为学生太笨。所以,注重直观性,趣味性,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始终要坚持的原则。

第五篇:几何画板与数学教学直观性初探

几何画板与数学教学直观性初探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总要借助于图形,徒手绘图不但费时,而且效率低.画出的图形既不精确,又不能根据题目的需要和学生思维的发展而进行变化,非常影响课堂效率.如果能借助几何画板来绘图,不但可以精确、快捷地绘制出各种需要的图形,而且能让图形真正地“动”起来,学生观察理解更形象具体,这就能弥补传统教学中只能用语言描述、教具演示的缺陷.更重要的是,通过几何画板的操作,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因此,几何画板应用于数学教学,不但能加强画图的精准性,还能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关键词]初中数学几何画板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10003

一、从初中数学教学的直观性来谈几何画板

1.学科的特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指出,让想学习数学的孩子构筑数学起点,其中课本为孩子提供许许多多的有益数学学习的线索,它能为爱好数学的孩子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出发点,通过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情境,学生利用课前、课中、课后开展数学活动,能帮助他们走进的数学世界.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本中有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大量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描绘了有趣并有数学含义的问题,丰富的内容表现出了数学与实际及其他学科的关系,解析初中为什么学习这些数学知识和怎样学的问题.3.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有了时间与空间的保证

九年义务教育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现阶段的科技让学生有可利用的工具,教师教学能依据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特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索操作活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本中,设立了“做一做”、“试一试”等栏目,正文的旁边为突破难点设有“小贴示”“云朵”,学生可以借助工具进行必要的探索与合作交流,走进数学世界.章后的回顾、思考与总复习,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根据它出现的问题来探索、掌握知识,让教学成为能适应个性发展认知的活动.4.适应数学知识发展规律,满足能力不一学生的发展需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本中,每一章节都设有章节总概,并且图文并茂,成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有效切入点.几何画板的介入让大部分爱好数学的学生,逐步探索初中数学相应的内容,使学生经历真正的猜想、实践、证明的数学学习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本中,有关数学史料、数学在人们生活中和科技中的应用实例,有趣、渊博的数学知识延伸的介绍,主要是为了坚定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本中,有些题目只面向有较高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他们可以借助几何画板来尝试完成.二、从数学工具性谈《几何画板》的特点

1.几何画板不同于尺子、圆规等工具,它的外延很广,对其了解的教师可以制作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课件

学生可以借助它解决学习数学的困难,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它是最有效的教学软件之一.它通过以点、线、圆为基本元素,利用这些基本元素的变换、构造、测算、计算、动画、跟踪轨迹等,绘制出较为复杂的图形,掌握图形元素的变换规律,从而找到解题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说它是数学、物理教学,学生学习新知识中强有力的工具.2.从数学教学、学生学习中谈使用《几何画板》的好处

(1)几何画板有强大的绘制图形与绘制函数图像的功能,它在绘图的过程中保持元素之间关系的不变性(如:角平分线、平行线等),突显计算机的绘图功能.(2)数形结合这种思想方法主要体现直观和抽象.如果使用《几何画板》来进行数学学习,它能增强数学教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直观性,更能体现出数学美.(3)几何画板能动态地演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很好地完成突破.(4)能借助现有的公式进行快速、精确的计算,并能把结果马上呈现出来.(5)变换功能在图形变换过程中保持元素之间关系不变,使图形变换变得更易于操作.三、再从运用几何画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及案例来谈几何画板.1.几何画板绘图不但精确、快捷,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几何画板能简单、精确、生动地表现几何图形及现象,这就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和环境.数学教师讲解可以展示一些与学习内容关系密切的实例,使学生观其形,闻其音,丰富感观,让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初中数学在讲授时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时,可用几何画板制作能动起来的课件,并让学生自己来演示、观察、思考,这样的数学课堂,能给刚步入几何大门的学生带来神奇.降低迈进平面几何的门槛.点、线、面等几何图形已从学生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了.通过学生用眼观察与亲身感受,不知不觉中激发了他们学习几何的动机,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2.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理解、解析基本概念

数学概念是客观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学生学习数学理论和构建数学框架的奠基石.初中生刚开始接触到完整、科学的数学概念,因此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既是严谨数学思维形成的前提,也是让学生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必要条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都强调概念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很多教育精英也都在强调并亲自示范概念课的引导及应用,但很多课堂反馈的结果表明,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掌握并不理想.由于学生受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对于邻近的数学概念辨别不清,有的可能对基本的数学概念理解不透彻,解题思路混乱,从而导致丢分.根据初中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特点,可借助图形进行直观性表述.学习圆的切线概念时,可用几何画板演示直线和圆相交的动态情形,观察有一种直线和圆只有一个交点的特殊情况,得出切线概念.学生学习习近平面几何难,主要是学生不能把概念转换为图形语言,利用图形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得学生对学习望而却步.为此,在几何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几何画板强大的图形功能,使概念有具体直接的形象.例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学生不好把握为什么自变量x不能取0,学生理解双曲线这一特点比较难,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几何画板这款软件工具,形象地把数量关系表示清楚.通过几何画板制作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点的运动和数据的变化,使学生明白当x值变化了,y是如何随着它变化而变化的.通过这样的演示,把抽象的图像性质浅显化,让学生对双曲线的特点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能牢牢记住函数和图像的关系.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双曲线特点:图像可以无限接近两坐标轴,但与两坐标轴永不相交.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变量和函数值这两个变量间的关系,让传统教学无法展示点的变化在今天得以实现.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对这些概念只会生搬硬套.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将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很容易接受,才会爱上数学.3.几何画板能给学生提供猜想空间和探索问题的答案

在利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根据问题的条件推断可能存在的结果是一种直觉思维形式,而利用几何画板可以为学生探究性地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究中自主地建构知识,实现课改的创新.例如学习“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这一性质定理时,利用几何画板很快准确画出大小不等的圆,并得出几组不等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值,让学生亲自验证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从而得出周长与直径比值的不变性,而不用几何画板来教学的话,学生在度量周长的长度时出现的误差会比较大,因为周长是圆弧,学生手上没有测量工具,这样不易通过自己的探索而得出结论,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时,学生可利用《几何画板》画出一任意的三角形,再连接两边的中点得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利用几何画板的功能度量中位线和第三边的长度,度量两组同位角的度数,然后再利用几何画板的功能,改变三角形的形状,观察中位线、第三边(底边线段)的长度变化和同位角的度数变化,感受两线段变化规律和同位角的不变性,从而得出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的探索答案,然后再通过数学方法证明其结论的正确性,从而形成性质定理.这样学习有效地把图形与数值结合起来,也体现了《几何画板》在数形结合上的优势,这是以往其他任何教学方式所无法达到的境地.四、《几何画板》与数学教学直观性的几点体会

1.理解《几何画板》各种强大的功能,能结合问题本身所蕴含的数学知识来进行使用软件.2.很好运用《几何画板》中的丰富多彩颜色功能,强调出复杂图形中的基本图形及重要点、线、面,让静止的图动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几何中的抽象概念.3.学习中帮助、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手研究数学问题或探究解题方法.这是切实可行的途径,因为《几何画板》的操作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学会,如果能利用《几何画板》去研究数学问题,从面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在数学习题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特约编辑章强)

下载运用各种资源加强化学教学的直观性与生动性(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用各种资源加强化学教学的直观性与生动性(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直观生动的图表》教学设计

    《直观生动的图表》教学设计 保亭中学 周艳华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常见图表的类型及创建图表的方法; ② 掌握常见图表的特征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

    对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动性教学的探讨

    对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动性教学的探讨 摘要:语文课堂具有生动性是重中之重,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如果,我们一味地让孩子的思维在课堂上如此“沉睡”下去,可以想像,后果......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浅谈谨慎性原则的运用班级:会本1102班学号:11501740226姓名:谭彬田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较早的得到了各国会计界的认可。我们应在充分了解谨慎性......

    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1 英语教学涉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读与平时训练得比较多,而听说往往容易受到忽视,我觉得听说训练应落实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只要常抓不泄,学生的听说......

    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余庆县中等职业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一、【专业名称】 汽车运用与维修 二、【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学习年限】 学制3年。 四、......

    浅谈化学课堂的幽默性与趣味性

    浅谈化学课堂的幽默性与趣味性 时间从指间匆匆划过,转眼间,教课的日子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如约而至,伴着校园内最后的一抹灯光消失殆尽。每一个教学的日子都是不同的,因为每一......

    化学补充性教学实验的生活化策略

    化学补充性教学实验的生活化策略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知识最真实的载体。开发生活化的补充性教学实验的必要性在于:弥补现行教材实验编写的局限性、增强教学实验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