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补充性教学实验的生活化策略

时间:2019-05-12 23:2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学补充性教学实验的生活化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学补充性教学实验的生活化策略》。

第一篇:化学补充性教学实验的生活化策略

化学补充性教学实验的生活化策略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知识最真实的载体。开发生活化的补充性教学实验的必要性在于:弥补现行教材实验编写的局限性、增强教学实验的可操作性、充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举了将补充性教学实验生活化的策略及若干生活化补充性教学实验的开发实例。

关键词:补充性实验;生活化;开发策略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6)4?C0048?C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研究缘起――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的补充实验教学感悟

在苏教版《化学1》专题2第二单元第二节“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教材中有文字描述:“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以生成碳酸氢钠”,并给出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O2+H2O=2NaHCO3,但没有对该知识点设置相关的实验探究。若按照教材的描述以常规实验方式进行补充演示,一来操作繁琐耗时,二来实验现象(有碳酸氢钠固体析出)不明显,实验成功率低,故多数教师对该知识点一般采用讲授法教学,与初中学过的CaCO3与CO2的反应进行类比;也有的教师通过播放实验视频加深学生对该反应的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观看该实验视频后,掌握该反应的学生人数比未看过实验的来得多;但即使采用了实验视频进行教学,学生仍存在死记硬背、混乱记忆,以致不能灵活地将该反应加以运用等问题。笔者在中学实习期间,对“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的知识点补充了演示实验。该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物品]市售雪碧一瓶、足量碳酸钠固体。

[实验原理]市售雪碧中含有柠檬酸,与过量的碳酸钠固体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柠檬酸耗尽后,雪碧中原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和上述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共同与过量的碳酸钠固体反应,使雪碧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

[实验操作及现象]

(1)将一瓶市售雪碧倒出一半,向剩余的一半雪碧中迅速加入过量的碳酸钠固体,立即旋紧瓶盖,看到瓶中冲出大量气泡;

(2)用力摇晃雪碧瓶(可以由学生操作以增加趣味性),让气体与液体充分混合,约20s后,看到雪碧瓶严重变瘪。

[实验评价]

(1)知识性――该实验既复习了碳酸钠与酸的反应,又呈现了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碳酸氢钠的反应,具备了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性;

(2)生活性――该实验以市售的雪碧为反应药品及仪器,实验材料容易获得,实验设计贴近实际生活;

(3)简易性――该实验操作简便,耗时短,可操作性强;

(4)趣味性――该实验设计趣味性强,现象明显,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

(5)交叉性――该实验运用了物理中关于气体压强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这类问题也是中学化学常见的考查点。

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该实验兴趣盎然,课堂教学效果及课后知识巩固率都比较理想。这与该实验设计选材的生活化密切相关。“补充性教学实验”生活化的意义

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视、听觉器官并用,其信息接受程度和记忆信息的保持率都是最高的。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化学实验则是最能体现化学学科特征、同时又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实践材料。

经对现行教材实验内容的编写进行研究后,不难发现,如同上述案例,由于课时、教学条件和学生水平等因素限制,教材很难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安排实验教学内容,尤其在元素化合物部分的教学中该问题显得更为突出。现行的新课程教材虽然每年都会进行修订,但教材作为一种普及性的教育课本,必然存在其统一性与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相矛盾的问题,对此,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条件,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修改或替代,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材观,从传统的“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1]。通过在教学内容中补充生活化的、能够揭示教材中“盲点”知识的实验进行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生活化补充性教学实验”的开发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2.1 弥补教材局限性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一种真实有效的载体,通过化学事物或化学现象的呈现,有利于学生记忆、理解相关知识。教材中编写的化学实验大多是由科学家或化学工作者开发的“经典实验”,与知识点的匹配上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对于教材中没有相应实验内容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视学生情况开发补充性实验[2]。

例如,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中提到,“生石灰与水反应转变成熟石灰[主要成分是Ca(OH)2]。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甚至能将藏在石灰中的生鸡蛋煮熟”。生石灰与水反应大量放热是九年级常考查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发现,由于教材中没有真实实验现象的呈现,学生常常忽略了该知识点或对此印象不深刻。为弥补这一“盲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补充这样的实验:将一颗鸡蛋敲在一个小烧杯中,用铝箔将小烧杯包好,使之密封;将包好的小烧杯放入装有约200g氧化钙的大烧杯中,注入200~300mL水,约3分钟后待反应停止,取出冷却的小烧杯,打开铝箔,让学生观察变熟的“荷包蛋”。

2.2 可操作性强

教师极少在教学中额外补充实验,常常是出于课时紧、现有实验装置复杂、实验条件不足、安全性低等因素的限制,总的来说所开发实验的可操作性差,难以将其常态化。生活化的补充性实验通过对实验仪器药品、实验内容设计、实验目的原理的生活化开发,能够丰富实验材料的来源,简化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成功率,并使得实验教学更为有效,有意义。因此,在提高实验可操作性的问题上,生活化的补充性实验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3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特征,也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学科实践性和应用性[3]。新课程标准提出“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为了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教材中提供的实验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以教师演示实验居多,学生实验也多为验证性实验,同时又强调实验的规范操作等。毫无疑问,若只照着教材进行实验教学,很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中增加必要的补充性实验,并将补充性实验生活化,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生活化的补充性实验能让学生了解到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给学生以学有所用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创新意识。

“补充性教学实验”生活化的开发策略

3.1 实验仪器药品生活化

化学药品和玻璃仪器具有纯度高、便于观察等优点,但这些药品、仪器与学生的日常实际距离较远,在使用时常需强调药品的正确取用和规范操作,显得略为沉闷。若在教学的补充性实验中采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或物品作为实验药品和仪器,能够有效引起学生体验上的共鸣,使其在情感上充分地投入到实验及知识获取中来。

例如,笔者曾经在高中化学必修2“原电池”的教学中,在学生了解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后,为学生补充演示了“可乐电池”的制作实验。

[实验物品]可乐,食盐,5个易拉罐,铁钉,硬纸板,鳄鱼夹若干。

[实验原理]可乐的成分之一“磷酸”是一种中强酸,可乐中加适量食盐后具有较强的导电性,可作为原电池电解质溶液。易拉罐材质多为铝,作负极,铁钉作正极。将5个可乐电池按如图方式串联起来,所产生的电压能够使二极管发光。

[实验操作]

①将5个易拉罐截开,在下半部分中注入可乐至液面离罐口约1cm处(以便能够夹上鳄鱼夹),可乐中加入适量食盐;

②取5根长铁钉,分别穿过一张硬纸片放入罐中,铁钉尖端应尽量接近易拉罐底部,但不能接触(如图1);

③铁钉作正极,易拉罐作负极,用带鳄鱼夹的导线以正负极相连的方式串联5个“可乐电池”,再接上一枚发光二极管(电压约3V)(如图2)。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二极管发光。

[实验评价]“可乐电池”实验中采用学生十分熟悉的易拉罐、铁钉、可乐等为实验材料,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化学原理的运用,能够使这些日常物品组合为发电装置,一方面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又恰到好处地巩固了新知。

3.2 实验内容设计生活化

教师在实验开发中常常苦恼于反应条件、场所或安全因素的限制,以致教师无法开展、甚至不愿开展相关实验。要消除这些限制,就要使实验设计尽可能地简易、安全、可操作性强,这正是生活化实验的优势所在。生活就是一个“大实验室”,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所掌握的学识往往更本质、更稳固,因此,实验内容设计生活化也更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4,5]。

例如,初中化学中“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了石灰石高温煅烧生成生石灰的反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受到实验药品、仪器、条件和场地的限制,几乎没有教师给予学生该反应的体验式学习,学生对该反应的掌握只是被动接受。在此教师可以补充这样的课堂实验:手执一支粉笔(普通粉笔的主要成分之一为碳酸钙),用酒精喷灯灼烧其1/2,充分灼烧后冷却,将灼烧与未灼烧部分分开,分别投入水中,在两份溶液中均滴入适量酚酞溶液,看到经灼烧部分的水溶液呈明显的红色(灼烧生成的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该实验采用粉笔这种校园中极为常见的材料作为实验药品,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以此作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体验,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实验原理应用生活化

当今世界存在着许多诸如环境污染、材料合成、能源短缺等的社会问题,都与化学有密切关系。新课程提出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化学”,就是指化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约束自己的行为。然而当前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迫于考试压力,忽略了化学对于生活之重要的教育,让学生形成了学习化学知识只是为了考试的错误观念。一个有意义的补充性实验应当起到填补这一缺陷的作用,以认识生活、服务生活为实验目的,在生活中发掘化学原理,将化学原理应用在生活问题上。

例如,在“溶液的酸碱性”教学中,除了测试典型的酸碱盐溶液pH外,可以增加洗洁精、白醋、雨水、护肤品等物质pH的测定,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对实验结果的高度关注,真正明白了溶液酸碱性对于生活的重要意义。又例如,在学习有机化学中的“皂化反应”时,学生常常对该知识点感觉陌生而复杂,若在此处补充“制皂实验”,则能够引起学生对该复杂反应的学习兴趣,同时产生相应的记忆点,有益于对知识的掌握。结语

生活化的补充性教学实验在教学实践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充分发现利用生活物品为实验材料,开发知识性、操作性、趣味性强的生活化实验来补充教学内容,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这种有效、有意义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切实地走进化学、感受化学!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第一版)[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蓝峻峰,谢济运.化学实验教学生活化策略[J].柳州师专学报,2010,25(5):107~108.[3]周玉莲.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13,(4):77.[4]阮永利.在生活的“大实验室”里做实验[J].现代阅读,2012,(6):130.[5]黄华.化繁为简从严肃到趣味[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7~8.

第二篇:《文言文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文言文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一、课题研究步骤

1、初一年级:初步养成预习、诵读、积累等方面的文言文阅读良好习惯,逐渐培养关注古代文化生活的兴趣和对祖国古代汉语情感,开始有计划的进行人文话题和文言文实词、虚词和名句名篇背诵的积累,养成勤记笔记的习惯,“114古文运动”和文言文生活化起步。在课堂内外形成文言文学习中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习惯。文言文学习常规检查采用教师检查为主的方式。

2、初二年级:宏观规划初中阶段的文言文课内外学习计划,诵记和积累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关注古代文化和余姚本地的地域文化,积极参与文言文专题化阅读实践。要求通读一本古典名著,并对此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通过广泛的文言文阅读,进行语言和人文的积累。结合各种文言文阅读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对古代文学史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文言文生活化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文言文学习常规检查采用教师检查和学生自查相结合。建立文言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包括将日常生活用语应用于文言文教学,将日常生活现象应用于文言文教学,将文言文教学的启示应用于日常生活,融合生活的文言文教学

3、初三年级:文言文学习常规检查已进入以自查为主的阶段;继续通过广泛的文言文阅读进行人文积累。学生对古代代表作家和作品均已有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并有较充分的材料积累;对积累的文言文知识进行归类、整理。进行生活化的文言文教学,即将探究性教学方式引入文言文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和策略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笔者大胆改革传统文言文教学方法,开展了“文言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索。文言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把文言文学习与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中学生尽可能多地浸泡在文言文中,使中学生强烈地意识到处处有文言,时时用文言,自觉形成一种文言文实用意识,提高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那么,如何实现文言文教学的生活化?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让文言文教学生活化

多媒体、课件不仅因其形象新奇富有艺术为语文课堂增添了活力,增加了信 1

息容量,而且便于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下载相关视频材料辅助教学,更重要的,是它能让远古的文言文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枯燥乏味的文言文通过一种形象生动的展示方式呈现出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口技》一文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曲苑杂谈》的相声《洛桑学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一番由一人之口而发出的摩托声、喇叭声、刹车声等各种声音的精彩口技艺术,使古文变得生活化、情趣化。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初步领略到口技的魅力,急切地想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其中的奥妙。又比如在教《狼》这篇课文时,我先利用多媒体一边配音朗读课文,一边演示制作的动画flash,这种现代化的展示方式立刻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集中注意力,通过观看自己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动画flash,不知不觉中就轻松地了解了文言文的故事情节,体会了屠夫和狼不同的性格特征。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文言文教学生活化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拉近文本同生活、历史同现实的距离。充分运用表演法、体验法、游戏猜读法、文言吟诵赛、辩论会、记者招待会等现代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历史人物在这些生活情境当中走向现实,走向生活,让文言文焕发现代的气息。

比如在讲授《曹刿论战》一课时,在对课文进行深入朗读之后,我要求学生运用表演法模仿曹刿和鲁庄公上台表演。表演要求要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话要尽量使用原文。提出要求后,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他们深入研读文本,力求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桌之间分好角色认真模仿。在上台表演过程中,学生模仿得惟妙惟肖,有的还合理地加入一些自己的创造,辅助以一些肢体语言,让几千年前的历史人物活生生地站在大家的面前。学生在研读课文中,不但掌握了重点词语的含义,而且还理解了曹刿的深谋远虑和鲁庄公的鼠目寸光。又如我在教《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时,运用体验法,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生活中失意时的心情和想法,调动其情绪,再让学生通过阅读去领悟古人的生活哲学,而后让他们用古人的话来阐明自己该如何对待生活中的种种失意。这样,古为今用,让学生体会到这些经典的文言文在现代生活中依然焕发出巨大的魅力。

(三)通过课前三分钟,让文言文教学生活化

为了让文言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每节课前,我都要求学生做一个古诗文言文的三分钟演讲。我将全班学生按学号排序,每天轮流安排一人走上讲台。要求学生就古诗文言文中印象最深的名句,联系个人生活、社会生活谈谈自己的理解,把古诗文言文运用到生活当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自己喜欢的文言文名句中思考其在现实社会当中的指导意义。比如,有的学生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谈到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有的学生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谈到我们身边的个别同学对于某一件事,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了;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却认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由此养成了不良的生活和学习的习惯。有的同学由“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谈到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同心同德、互相合作,团结就是力量。有的学生由“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谈到了在生活中,我们要以陈涉为榜样,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理想而不懈奋斗。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在文言文课堂上热情更高,精神更加集中,他们仔细聆听老师对课文的理解,课下积极主动查阅各种资料,思考古诗文言文跟现实生活的联系。经过长期的坚持,学生逐渐意识到,学习文言文不仅仅只是应付考试,还能够培养你高尚的道德,提升你人格的魅力,解决你面临的困境。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可以帮助你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再认为文言文是毫无用处的空话套话,而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的优秀作品。这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四)利用课堂拓展,让文言文教学生活化

文言文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我们教师要吃透文本,挖掘文本的现实意义,通过拓展延伸让文言文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比如在教《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在分析了邹忌成功进谏的原因后,我立刻问:“你从邹忌向齐威王成功进谏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学生经过思考,谈到了我们在平常交际当中说话要得体委婉,谈到了在指出别人缺点时要做到忠言顺耳,谈到了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自以为是。一个拓展延伸,就把几千年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融合到学生的日常生活

中,历史人物活了,历史事件活了,文言文教学也活了。

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文言文也是如此。语文又具有丰富的思想性、生动的情境性、广阔的开放性,最能把学生引入五彩的生活世界、独特的心灵世界。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言文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走向生活。文言文教学只有融入到真实的生活中,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

(五)教室环境文言化

用有关文言文名句的书法作品来布置教室。上墙的名句要求内容积极健康,书法精湛,给人以古朴美。上墙的“班主任心语”有:学海无涯苦作舟;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士有百行,以德为先;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教不由诚,曰为欺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轻风扶弱柳,淡月映梅花;天道酬勤;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上墙的“班级主题词”有:竞、静、敬、净;澹泊明志,宁静致远;苦读乐学,宁静致远;业精于勤荒于嬉;作气自鼓,争雄上流;辍者无功,耕怎无获;厚积而薄发;时不待我,发奋在今朝;志当存高远„„

用座右铭来励志明意。结合名句教学,我们要求学生摘录一句古代名言作为座右铭,并张贴在课桌的右上角。学生选择的座右铭有:生无所息;舍生而取义者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满招损,谦受益;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六)课外活动文言化

1、建立文言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包括将日常生活用语应用于文言文教学,将日常生活现象应用于文言文教学,将文言文教学的启示应用于日常生活,融合生活的文言文教学;二是进行生活化的文言文教学,即将探究性教学方式引入文言文教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探

摘要:小学作为一个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起步阶段,如何有效地运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们学科素养的同时培养其各种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学科,其教学方式是否科学合理更是值得社会的关注和探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是一项基本的要求,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在这过程中积极融入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内容,以促进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对这个社会的感知能力。本文首先详细地阐述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可行性策略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和社会对21世纪人才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因此作为初级阶段的小学教育而言,当代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投注更多的心血和热情以达到现代教育的目标。数学作为这其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类别,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之下,大多数数学教师还是以一贯的教材为主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灌输,教学中既缺乏对学生主体性认识,更缺乏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低下,束缚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使其大多数成了只会应对各种考试的“机器”。这种问题亟待纠正。

二、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虽然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不大,也拥有较多的课后时间,小学教师在课后之余还会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以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时带来一些生活经验的传授和相关知识的教导,这表现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上具有一定的指导和促进意义。但是,对于大多数学校和教师而言,来自家长“望儿成龙、望女成凤”殷切期盼的压力以及各个学校教学质量的相互攀比进而落实到教师头上,对他们教学工作检查越来越严格的压力下,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只能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指导,以教材为主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数学知识的灌输以期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应对各种考试,但是对于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内容设置十分有限,许多教师都会以为了节约课堂上课的时间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借口而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内容形同虚设,即使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会有意识地融入生活化教学的相关内容,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必要的理论指导,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总是捉襟见肘、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数学教学生活的内容因其较为开放民主的课程内容特色,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能会存在许多学生“缺席”的问题,亦即存在一部分不爱学习、不想学习的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以课上做其他的小动作或是与周围同学闲聊或是玩其他小游戏等方式而在这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浑水摸鱼。所有的这些停留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问题都亟待解决。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可行性策略

(一)积极开展以数学应用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将回归生活,尤其是对小学数学理论性的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教师更应当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直观性认知和了解。例如在讲解到学校数学专题――应用题的时候,教师除了给学生讲解每一种类型数学题的基本解法以及各种数学公式等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数学应用题的书面解答上具备一定的基础,还可以以各种?笛?题目为基础开展一些相关的数学应用实践活动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对于小学数学应用题:已知6箱苹果重90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5箱梨重多少千克?教师在已经进行过此种类型题目的介绍与讲解的基础上,可以考虑组织学生到一个大型超市进行相关物品的采购,要求学生们自己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自己算账买单并且做好相关的资金流出记录;还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给予每组学生群体一定的资金,让他们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沟通技巧等方法要求其进行最经济实惠的采购方式,节约资金;最后还可以通过评出对此完成得最好的优胜组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数学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在此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了解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二)进行数学情景化教学

由于数学课程时间安排有限,教师也不可能时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数学生活化的体验,但是即使是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生活化教学。首先,可以以所授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一些文具进行对数学概念和公式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探讨。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的讲解中,教师如果只是对学生们进行书本上所列图形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等立体图形的简单介绍,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显得讲解内容空洞和难以理解,更加吸引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时,如果教师能够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介绍的同时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工具例如铅笔、白纸和剪刀等工具对这些立体图形进行自己的裁剪和制作,最后以作品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由教师评出优劣,这在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促使所有的学生都融入数学的学习中,一举多得。另外,教师应当十分重视数学教材中有关实践的内容,以此为基础既将教学回归课本又不乏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一年级教材中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拼一拼,搭一搭”中,教师就

应当以次为基础要求学生根据教材要求准备了一系列拼搭工具之后进行课堂上的展示,并把此当作一项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下积极开发自己的思维,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和询问家长、同学和教师的方式尽可能拼搭出标新立异的作品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又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理性判断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长期工程,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更加要求来自国家、社会、学校、家长、教师以及学生等多方主体的积极配合和努力,尤其是对数学教学实施主体教师而言,更需要在时代背景的要求下更新教学观念,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基本指导思想,在数学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以期为国家在培养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道路上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金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7(04):164-165.[2]金晓霞.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探[J].新课程(中),2017(01):63.作者简介:黄秀尾,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秀篆镇中心小学。

第四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展开,旨在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生活化 策略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里所提到的学生实际生活并非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必须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精心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迫切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贴近生活地去开展。

一、依托教材,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空洞乏味的状态。和许多教学同行观点一致的是,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仍然缺乏 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我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状况。二是选择信息。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为绿化道路环境,在校外公路栽种树木,一共栽了500棵,成活了490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是自主探究。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让学生自己解决。四是教师引导。告诉同学们“这批树木的成活率是98%。”从而提问“成活率”和“98%”的含义,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一重组更加贴近了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的熟知信息,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死知识”与“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让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案例,从而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社会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 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注重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总能找到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抓住了联系,就能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活用。如学习比例应用后,我设计了一个将配液加水或加盐的实验操作活动:“要把10%盐水50千克,配制成20%的盐水。该怎么办?学生通过精确计算,动手测量得出使盐变多(加盐)或使水变少(蒸发)的规律。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关注日常生活,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的身影在生活中每个角落,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技巧的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例 如,教学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时,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入手使学生明白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给爸爸妈妈测量坐高,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身边就有数学,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

四、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作为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如,在讲授“利息”的知识点后,我安排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自己做一次小小调查员”,让学生去银行了解现在的利率,然后让他们把积攒的零用钱存起来,怎样存最划算?这样的作业很特别,自然引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计算和反复比较,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更为深刻了。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 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课堂教学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出师生的生命力。数学教学生活化能极大地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恰恰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势必更积极、生动、活泼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处处充满着数学的世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是我们每个人正确的选择。

第五篇: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谐调发展。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在学习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识字、阅读、习作之外,还应让学生将语文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生活是一所大学校,而语文教学中所要掌握的识字、阅读、习作,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反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与实际相联系。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只有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活动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智者,更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访一访

观察生活在我们的书中,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与学生实际很贴近的,有些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存在着时空距离的差距,所以在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对课文内容认识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但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并扩大视野,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起到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的作用。针对前者,教师在准备教学之前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由于距今已有20多年,这对学生来说已是非常遥远了,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此先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有关于周总理的一些资料,也可以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周总理的任务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也能有助于课堂上感情的激发,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在教学这篇文章后,我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诗词《周总理,你在哪里》,让学生诵读,学生读得非常投入,感情充溢。针对后者,如《猫》一文,猫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小动物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它们一样富有生命和活力。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并且在学完了之后,还可让学生去仿写,这样又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再如《火烧云》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云彩,领略天空的美景,感受自然的千变万化;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演一演

再现生活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景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景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孙膑、田忌和齐威王。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孙膑胸有成竹的理解,而且对田忌和齐威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了很好的锻炼。又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当时战斗的英雄场面,加之教师抑扬顿挫的感情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革命战士为了战斗的胜利 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一种强烈情感的陶冶。使学生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3、学一学

体验生活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景,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例如:《说茶》一文中作者用形象的笔调叙述了品茶的过程:一观其色,二闻其香,三品其味。在上该课时如果仅限于品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毕竟现在的孩子是在饮料堆里长大的,茶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在此不妨让学生泡上一杯绿茶,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邀友品茶、说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定会像品茶那样,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又如《月光曲》,这是一篇优美的文章,但学生很难领悟。在上这课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海面上时而波涛起伏时而平静的画面,在加之学生充分想象,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月光曲》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想象,从学生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不仅仅是无声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神奇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更升华了审美情操。

4、谈一谈 领悟生活在语文课中除了让学生感受、品位,我觉得还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说。一次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在结束全文时,我请学生谈谈对小女孩经历的看法。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在大年夜人人都和家欢乐,但她却在卖火柴,甚至连双象样的鞋都没有,真是太可怜了。”有的说:“她真是不幸,连自己的爸爸都经常打骂她,疼爱她的亲人又都离她而去。”也有的说:“在大年夜里我们都能收到很多的新衣服等好东西,但她像流浪儿一样流落街头,最后还被活活饿死、冻死,所以她太悲惨了。”„„这些观点无疑是学生在对比了自已的生活后所发出的感受。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在课文结束时,小女孩的死是幸福的,她是带着幸福而死的。所以虽然小女孩的经历是悲惨的,但她的死是一种解脱,她的死摆脱了痛苦。所以,我认为她的死是圆满的结局。”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里立刻议论纷纷,大部分表示不赞同;也有的若有所思,觉得说的有点道理。此时,我也觉得很惊讶,但我没有否定他的看法,也没有以一句“也有道理”而轻率应付。首先,我为他的发言与众不同而喝彩。然后我请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自己进行再议论。小组讨论后,学生有的说:“她遇到了太多不幸的事,连最起码的温饱都没能如愿,所以她的命运很悲惨。”„„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分析无疑是有一定深度的。最后,通过学生的讨论及加上教师的指点,使他们对课文的写作目的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而且让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探讨。

(二)生活中孕育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而社会是一个大学堂,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有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知识的源泉,让生活成为学习的教材。《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的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

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从学校生活中促使语文学习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会发生很多很多有趣的、伤心的、难忘的事,而这些事都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学生在学校看到或遇到的事情,想到的事情,捡到东西怎么做,遇到困难怎么解决,碰见误会怎么解决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去说、去讲,甚至去写。

2、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促使语文学习《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人是社会的人,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如果能好好利用,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过年时,大家都爱在门的两旁贴上春联,有些对联寓意丰富,在此,可利用这一习俗,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对联到学校中来展出。这样,既让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神韵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也能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语文积累。又如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精点一百”“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你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用错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在假期可以让学生分组去查找,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教师悉心的安排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可让学生课后去老人那里搜集一些老故事、传说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我国的口头文学有一定的了解,也锻炼了学生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又如学了《万里长城》后,可让学生分小组去找找民间的古老建筑,在此,不仅让学生锻炼了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且对劳动人民的创造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再如学了《台湾蝴蝶甲天下》、《鸟的天堂》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此外也可让学生在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教师也可组织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野外游玩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

3、从家庭生活中促使语文学习

俗话说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那么家庭就可以称之为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在家庭里,儿童从无形中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因为涉及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回去必定会和家长交流,因此家长更是赞许有加。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正所谓“一切生活皆语文”。因此我们应该解放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做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坚定不移地进行语文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只要你去细细观察挖掘,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课堂语文知识的灌输,只重语言智能发展的弊端,而且也优化了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又将语文学习还原与生活中去。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从而语文教学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之中,才能更好的发芽,开花,结果。

下载化学补充性教学实验的生活化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学补充性教学实验的生活化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创新性规范化实验研究方案

    初中化学实验 “规范、参与、探索、创新”实验与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

    阅读教学生活化策略

    阅读教学生活化策略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即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为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

    食品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这是食品综合设计性实验,在自己找实验原理及步骤的过程中,深化了我对课文中知识点的理解。但由于查找方式及查找资料库的不同,可能会导致实验方案具有很大差异,有时实......

    小学识字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小学识字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研究方案 主研:袁敏 蒲芙蓉 刘冬梅 邵青华 胡思蓉 一、 课题的界定: 小学:指义务阶段1——6年级学生。 识字教学:将儿童熟识的语言材料,充分利用......

    浅析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浅析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杨兴福 四川省南江县沙河小学邮编 636621 【摘要】小学科学课教学应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而“科学探究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小学阶段科学概......

    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走向生活化,但目前一线教师仅仅停留于激趣设疑的肤浅层面,对新课程提倡的生活化教学的理解和实践还不够。为此,教师应发掘课堂教......

    化学实验

    鱼塘中学危险化学实验药品安全管理自查报告 为了贯彻上级《进一步加强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管理,保障学校和师生的生......

    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高考对化学复习策略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复习中应认真琢磨高考试题,透过试题本身,领会试题潜在的导向作用,调整并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形成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