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小学英语教育2002
杨彩霞
指导老师
陈式
[摘要]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目标语文化和自身文化的差异往往会暴露在语言教学中,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不反影响学生对语言赖以生成的情景和认识和理解,而且阻碍他们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系统地、有目的地导入西方文化,尽可能帮助学生了解目标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富有语言文化背景的小环境,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更有效。本文着重对如何进行文化教学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文化;语言;文化教学
一、引言
语言总是伴随着人类的活动,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特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变化和发展又决定了语言的形式。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社会环境,因此也就有了许多种不同的语言。语言源于文化,并且和文化紧密相联。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著名语言学家E.Sapir在他的Language(1921)一书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面存在。”几乎在同一时间,英国社会人类学家Malinowski(1922)也指出,不把语言和应用它的文化联系起来,便不可能对这个语言有所了解„„对任何一种生活条件与我们完全不同并拥有不同文化的民族所操的语言的研究必须要通过它的文化和环境来进行。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下,人们在不断地调整、适应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生活、思维和谋事的方法。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他们特殊的、和其他文化的语言方式不同的说话方式。如果对目标语文化背景了解甚少,人们在和操目标语的人交谈时一定会引起误解、造成麻烦。为什么文化和语言会有干丝成缕的联系呢?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又该怎样学习、解文化背景知识、使之能和谐地统一呢?本文试图就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这一问题作一探索。
二、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语言是它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镜象折射。作为文化一部分的语言和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的语言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语言反映社会和文化,文化离不开语言。”既然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语言教学就离不开对它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了解,语言教学的过程也就自然成为对该语言国家文化介绍和 了解的过程。那么什么叫文化呢?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很难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一般都将“文化”的概念分成广义文化(Culture,或称大写字母的文化)和狭义文化(culture,或称小写字母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狭义的文化指的是人们的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关系等”(张国杨、朱亚夫,1999)
由于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目标语文化和自身文化的差异往往会暴露在语言教学中,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不影响学生对语言赖以生成的情景的认识和理解、而且阻碍他们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例如,“tea”这个词在英语国家使用的频率极高,由tea可以派生出“tea—time,tea—break,morning—tea,afternoon—tea”等,在澳洲甚至可用来指正餐以外的一餐。学生若不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就不能深刻了解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在英语国家,tea—time作为日常工作、学习时间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指喝杯茶,人们在这段时间还可喝牛奶、咖啡及吃小甜点。如果主人某日邀请你下午去他家“have tea”,那就是大家聚在一起闲聊,喝上一杯咖啡,吃些休闲的甜点。这和我们中国人“喝茶”的意义不同。
三、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这点在目前已成为一种共识。所以说,“语言与文化唇齿相依”(邓炎昌、刘润昌,1989),学习第二语言也就是学习第二种文化。外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自然也就离不开文化教学。但是,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英语教学一直只重视语言形式的教学,忽视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致使许多人只会在考卷上做题,而不能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所以,我们的学生常这样对老师说:“Good morning,teacher。“而很少说:”Good morning Mr/Miss„ 与外籍人士见面打招呼时甚至也不会用一句最简单不过的“Hello”,而对“where are you going?”和“what are you doing?”这样的问话似乎是情有独钟。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刚到美国的中国青年,下飞机后住在一位本地人家里。主人问他:“Would youlike something to eat?”他按中国的方式回答:“No,thank。”结果主人信以为真,没有为他准备饭菜。因为按照英语习惯,此时不必客气,应照直回答。那个青年在饿了一 2 夜之后,第二天早上只好痛快地回答:“Yes,please。”否则的话,也许连早餐也吃不上。
由此可见,不了解某种外语的文化,就无法准确地理解或正确地运用这种外语,即使最简单的日常用语也往往因文化不同而造成理解上的差异。所以对英语教学来说,有关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四、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内容导入
由于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探求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外语教育而言,对文化概念和范畴的界定紧紧围绕目标语的特点以及影响目标语的学习、理解、交际的种种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要素来进行。这就是说,外语教育语言学所研究的文化,相对来说是一种狭义文化,即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关系等。
我国学者陈光磊先生(1992)创提昌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来考虑外语教学中应导入文化内容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外语教学中应导入与目的语语义和目的语语用相关的文化内容。赵贤洲先生(1989)则在“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略”一文中写道:“为了有利于语言教学,我们把文化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所谓知识文化,主要指非语言标志的,对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不直接产生严重影响的文化知识。所谓交际文化,主要指两种文化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发生影响的言语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即词、句、段中有语言轨迹的文化知识。“基于这点,有人赞同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教学,初中阶段侧重交际文化,高中阶段增加知识文化的份量,但交际文化教学在高中仍应坚持不断。由于交际文化更直接影响交际的成功,所以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中学教材给学生导入一些与目标语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掌握。例如,高中英语(SEFC)第三册的第3课“Madame curie”中出现了“Nobel prize for Physics”诺贝尔奖似乎人人皆知,但并非学生们都知道它的由来。例如:它是一个什么奖项?何时设立的?为哪些学科设立?诺贝尔奖最初奖金是多少?每位获奖者获多少奖金?奖项在何国何地颁发?只要教师查找有关资料,为学生讲述一段有关诺贝尔奖的情况即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
五、如何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
1、结合教材,适时渗入
由于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没有列入培养文化能力的具体内容,学校也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所以,我们要将教材中那些有关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人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典型实例挖出来,结合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来进行语言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例如,九年义务教育初一英语课本第12课中有这样的对话:一个小女孩问Mrs Read:“How old are you?”这时,Mrs Read 并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只是说:“Ah, it’s a secret。“教师在教到这里时,须联系英美文化习俗说明清楚:英美人非常忌讳别人问及他们的年龄、工资以及个人活动等私事。在这里,“It’s a secret”便是一种回避的方法。所以,当与外国人交谈时,除非他们毫不介意,我们最好不要问诸如:“How old are you?”、“How much do you earn?”等这类令人们感到非常尴尬的问题。再如,在教Thanksgiving day 一词时,教师可收集与感恩世游行等,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这一重大传统节日里的各种文化背景知识,感受一下感恩节的狂欢和节日里热烈的气氛,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2多媒体英语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运用多种媒体的英语资源,尤其是电视媒体英语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地道活泼的英语,更多地了解现实社会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接触与亲身感受地道的多媒体英语,就能解决教科书内容老套过时、文化内容不足的问题。因此,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渗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中的英语文化知识,尤其是与教材内容相关而又很难在教材中学到的英语文化知识,就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调味品”与“营养剂”,帮助学生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例如,教师可利用中国教育电视台中介绍过的与各级基础英语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英语材料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近乎自然习得的具体语境中学习语言,在类似的英语语境中得到或亲身体验,从而提高实际运用能力与综合素质
3.创设英语文化氛围,激活学习兴趣
教师要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具有西方文化氛围的环境。可在教室四周贴上富有英美文化气息的招贴画。如,悉尼歌剧院,美国自由女神像,代表美国饮食文化的肯德基快餐广告画,英国足球明星,澳洲的冲浪运动„„并且经堂性地更换这些图片,以便学生开拓视野,增强对文化概念的理解;课间及午休时间可播放一些学生喜爱的英语流行歌曲;用英语国家文化标志来命名每个小组,让他们准备材料介绍这一文化 4 标志。特定的情景能激起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学生满怀热情地学习相关内容,了解这些英语国家的文化标志。另外,在英语国家公共假日到来之际,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这些节日或让学生准备这些材料。如复活节、感恩节、圣诞节这些富有宗教色彩的节日是英语国家盛大的节日,在介绍这些节日时可把我国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一同推出,相互对照。这样可使学生对自身文化和目标语文化都有详细的了解。
4归纳比较,了解差异
对汉英两种文化的比较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比较,可使学生对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有进一步的了解,以而避免失误。针对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我们可以从称呼、招呼语,告别、作客、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就拿中西方“打招呼”的方式来说,汉语和英语所用的习惯用语存在较大的差异。“吃了吗”是中国人见面时相互问候的客套语英语国家的见人面时相互问候的日常用语却是“How do you do?/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再如,在汉语文化中,交际者听到赞美后往往自谦地说“哪里,哪里”、“我做得很不够”或者“这是我应该做的”;在英美文化中,当听到别人说“Your Eeglish is very good”时,他们往往只说一声“Thanks ”。因为在英美国家中,称赞对方或对方的家人是很重要的一种社交习惯,被人称赞时,要表示乐于接受并愉快地感谢,不要急于否认或自贬,也不要表现得忸怩不安。
5、课外引导,积累知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科学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他们。因为学习和掌握外国文化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扩大自己的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知识。所以,教师要经常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刊,并促使他们在阅读时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此外,还应鼓励学生课外多看一些英美原版电影和录像。这不仅因为国内外大部分电影和录像的内容本身就是文化的某个侧面的缩影,而且通过观看片中演员的表演,学生还可以了解和学到许多与目的语文化有关的非言语交际的言法和手段。另外,也可以鼓励学生收集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借此使学生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
六、结束语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自觉地、系统地、长期地安排好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与熟悉英美文化、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与掌握,改变过去为语言而语言、为操练而操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当然,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语言教学,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平时看报或读书时,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尽力摄取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最新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之,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仍是目前我国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待于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昌《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张国杨、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3]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3期 [4]赵贤洲“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略”,《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1期 [5]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6]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7]戚秀苗“运用多媒体资源培养学生英语文化素养、《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期
第二篇:谈中学英语教学
谈中学英语教学
作为一个英语教师,如果只关注学生的英语成绩,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好的教师,甚至是一个道德败坏的教师。事情绝对有那么严重。
在英语炙手可热的年代同样会有人问:英语真的一定要学吗?相信许多英语教师会对这样一个问题嗤之以鼻,甚至不屑与之争辩。而我说,英语可以学,但绝对没有那么必要。在中国,英语是必修课,在美国,汉语是必修课吗?从全球角度来看,学外语只是个别时间里个别国家的个别行为。
众所周知,我国在中学阶段培养的学生是以应试为主,不可否认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考上大学深造,他们进入工厂或直接创业,英语对他们来讲只是一段苦不堪言的回忆。退一步讲,即便是进入了大学,毕业之后也不过是就业与创业,几乎与英语无关。而英语专业的人只有少数,况且大部分英语专业的人最后又当了英语教师,恶性循环开始了。
教师这个职业的地位在我国是很低的,尽管有它的好处。喜欢这个职业,自愿当老师的人毕竟是少数的,而大量本来就不想做老师而仅仅是为了谋生的人加入了教师队伍,这就极大降低了整个教师水平,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实际上,有不少教师是意识到这一点的,但是迫于学校上级的压力与升学率的压力,还是违背了了自己的意愿,做了许多“亏心事”。只注重成绩,不顾学生长远发展,害人不浅。
当然,也有一部分老师开始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或许他们的笔试能力很差,但是教师也鼓励他们练好口语,老师宁愿舍弃升学率,舍弃奖金与荣誉也要为学生办实事。中国有许多不认识字,不会写字但是会讲汉语的人,我们允许他们存在,他们的权利是一样的。而英语成绩不及格,不会写单词但是会说一口流利英语的人就会因为考试不及格而得不到毕业证书,享受不到和别人一样的权利,难道不可笑吗?更可笑的是现在许多用人单位不管公司业务是否与英语有关都要求英语最低过四级。
英语教师是很难做好的,他必须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大无畏精神和良知,并且认识到对于英语来说,应用高于一切。实际上其他学科也是这样。
第三篇:英语教学论文: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浸透
英语教学论文: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浸透
英语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浸透
【摘要】 语言和文化二者交叉渗透,唇齿相依。一个社会的语言是其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人们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会折射和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文化,所以说语言反映社会文化,文化离不开语言。因此,语言的学习必须与其社会文化紧密联系。英语的学习亦是如此。英语不应该仅仅作为知识来掌握,更重要的是把英语当做一种交流的工具来使用,而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助于学生对英语恰当的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文化意识;文化渗透;交际能力
一个民族的语言是随着这个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等,一个民族的语言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E.Sapir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紧密相连。
《英语课程标准》对现代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英语教学不能单纯地进行就语言而语言的教学,更重要的是重视跨文化教学,文化意识的渗透,扫清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障碍。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渗透的策略
文化意识的渗透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价值观等。怎样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渗透,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1、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营造文化氛围。
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英语语言环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因此,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营造英语文化的氛围极为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地用英语授课,模拟仿真英语环境;创设英语情境的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交际表达的机会。学习有关英语国家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时,让学生收集资料,一边观察一边讲解,播放相关的电影、录像,学唱英语歌曲,让学生置身于英语环境氛围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开展情景对话、表演等趣味活动,让学生扮演角色,增加学生体验的机会。
2、在生活中创设情境,提升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课下,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创设情境,提升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例如,在课下可以和学生用英语打招呼,谈论天气,用英语的思维方式进行交流。碰到一些特殊节日,如Christmas, Thanksgiving Day时,让学生寻找有关节日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资料,再让学生介绍和节日有关的背景知识,包括节日的来历、与节日有关的一些活动等,教师组织开展和节日有关的活动。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了解有关的文化内容,并且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
3、鼓励学生口语交际,加强学生对外国文化的敏感度。
学校和教师应多开展英语文化活动,比如说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比赛等等。鼓励学生阅读简单的英文作品、小故事,组织学生讨论中英文化的差异,通过英语话剧表演、英语角等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文化渗透,提高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敏感度。
语言的学习建立在对其社会文化的理解之上。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语言教学,更要注重英语国家文化的渗透,重视语言文化的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掌握语言,才能合理地运用语言,才能让他们在语言交际中游刃有余。
二、文化意识的渗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文化意识的渗透有助于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奇有趣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如果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巧妙地融入到对文化知识的探究过程当中,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这一单元时,我会设情境问学生为什么英语国家的人都是以“weather”来寒暄的。原来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常有变幻无常的天气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所以一见面就问天气。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而在英美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是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2、文化意识的渗透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学生只有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才会正确的理解和使用英语,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英语文化知识的缺乏,就会对英语现象理解不深刻,甚至产生误解;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往往习惯于中国文化的思维,由于使用不得体出现语用失误,使交流受阻,影响沟通。我们习惯见面问别人“你吃了吗?”,学生把母语的使用习惯迁移到英语当中,就会这样问“Have you eaten?”,他们也不觉得问外国人“What's your job?”、“ How old are you?”有任何不妥,虽然句子没有语法错误,但却使被问者感到尴尬,影响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学生也感觉莫名其妙。这些问题的产生说明学生在进行英语交际时,对英语文化缺少了解,也没有摆脱母语的影响。如果在教学中我们能够注重向学生讲授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告诉英语文化极为重视个人的隐私,在谈话时,直接打听别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婚姻状况是极不礼貌的,就不会有这么尴尬的事情发生了。
3、文化意识的渗透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加深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识、理解与热爱。
对于文化,人们应该采取尊重和包容的开放态度。对于不同的文化,教师应该通过对比,教育学生一方面要更加热爱和发扬本土的文化,另一方面要借鉴和吸收外来的优秀精粹。在进行英语文化学习时,我们应自觉的将我国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对比,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培养世界意识,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理解与热爱。
例如,在中国数字“4”与“死”谐音,所以人们觉得它不吉利,但是“4”在西方却是“lucky number”。再比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四册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这一单元B部分的餐具类单词“plate, knife, fork, spoon, chopsticks,”时,课前我先让学生查有关西方餐具摆放的方法,在课上我请学生说说摆放的方法并进行摆放,然后我边摆放边用英语描述:“The fork is on the left,The knife is on the right, The spoon is beside the knife.The plate is in the middle.”通过比较了解中西方用餐时使用餐具的不同。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所学的单词和句型,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体验,将语言和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深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理解语言所蕴含的意义,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本土文化,加深对本土文化的认识、理解和热爱。
参考文献:
邓炎昌.《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欧阳雪青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薄弱的现象和强化措施”,《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4期
陆田森 “跨文化交际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年第4期
第四篇: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山东省茌平县 茌平县第一中学 任晓飞
摘要: 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英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学习和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具有重要意义。学习一种语言也就是学习一种文化。因此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文化意识被作为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并重的一大板块,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本文试着从跨文化意识的意义,就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和内容,结合英语实际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培养策略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全球意识不断增强,不同文化的接触更加频繁,对人们的外语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外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学习和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具有重要意义。而高中又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所以英语的教学尤为重要。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学习一种语言也就是学习一种文化。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自然也就离不开文化教学。但长期以来,人们似乎认为只要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只注意讲解语法,单词。却忽视了交际中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文化意识,导致交际出现失误。文化意识的培养一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恰恰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语用失误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因此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所学,所听,所读,致使许多人只会在考卷上做题,而不能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达不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我国新近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目标,即“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新的课程标准将文化意识添加到教学内容中,并且明确指出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这几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的,相互促进。这也体现出了对现代英语教学新的要求:“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文化意识的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英语教师不要单纯地进行就语言而言的教学,还要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以扫清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教师们面临很大的挑战。
二,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文化意识的培养并非简单的对文化知识的灌输和对异国文化的接受。它涉及到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多方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学习过程。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的指导地位不容忽视。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如果教师自身文化意识功底不厚,就无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为此,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良好的语言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做学生的表率,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确保学生文化学习的成功,高效。
(一),转变师生的观念,注重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对学生学好英语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教师首先要重视文化渗透,完善自身的文化修养,以文化教育促进语言学习,帮助学生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同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把英语作为一种文化去学习和领悟,而并非简单的字、词、句的堆砌。把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向从应付考试转变到交际实用上来,让他们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逐渐培养他们对跨文化意识的敏锐性,使他们认识到,交际绝不只是掌握语言形式而已。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地获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并能通过语言体会文化,借助文化理解语言。如在教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3 Module 1 Europe时,开展以欧洲某些国家及首都,语言,著名城市及其文艺建筑为主题的交际活动,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师应该巧借这个话题,让学生预先查找有关欧洲一些国家和著名的城市的相关信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通过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城市的名称,文艺建筑,文化等,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以致用。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真实的文化情景。
教师要精心设置英语课堂环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景,鼓励学生在该情景中用英语交际,学生可以通过交际活动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在交际中习得文化背景知识并对他们的跨文化意识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影响。比如在教必修2 Module 1 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时,利用电脑播放外国人看病的视频以及一些关于其他国家医疗体系的的信息,让学生通过这些了解外国的文化。并且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亲身体验来比较中国的医疗。比较中西方文化是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比可以加深学生对两种文化之间差异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去了解产生这一差异的社会历史原因。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给学生讲解语言意义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内容以及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4 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为例,在做文化背景介绍时,可以把西方的身势语言和中国的作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身势语言在不同文化中代表着不同的涵义。比较中西方文化可以加深学生对两种文化之间差异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去了解产生这一差异的社会历史原因,从而使他们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还能使他们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跨文化意识,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三),采用多种教学途径,加强课外教学培养跨文化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仅仅靠课堂四十分钟的文化渗透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课内外相互促进,实现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多元化,创设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和文化感知的良好氛围。
鼓励阅读与讨论,促进英语文化知识的积累。向学生推荐富含英语文化的、符合学生水平的报刊、新闻故事、简易文学作品等,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觉其中的文化要素并找出两种文化的异同,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又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同时提高了他们运用目的语文化进行交际的能力。
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延伸。如:开设英语选修课学校课,从而了解西方习俗、文化和风土人情。英语选修课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本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引导他们理解目的语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在校园中营造出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利用校园广播在课余时间播放英文歌曲、故事和诗歌等,介绍一些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习得相关的文化知识。另外午间英语新闻也是营造英语学习氛围的有效途径,给学生提供了了解世界的机会,长此以往,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同时逐渐养成跨文化意识。
三,结束语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不是空泛的,而是必要的和可操作的。通过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培养高素质、有着较深厚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首先需要我们的教师自身学习有效的教学理念,具备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并且与时具进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其次,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具体的实践方式却是动态的和不确定的,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实践中作出有弹性的设计,组成开放的结构,并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灵活的策略。
第五篇:谈怎样提高中学英语教学
谈怎样提高中学英语教学云沾化学校 崔丽老师们天天都在上课,也常常去听别人的课,大家看到教学效果往往有两种不同的场面:其一,教师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学生投入,兴趣盎然,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其间虽有苦思冥想,一筹莫展,而茅塞顿开后,脸上荡漾出发自内心的微笑,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在教学中充分体验着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其教学效果较好,成绩突出;其二,则是另一番场面,教师枯燥乏味地讲解,学生机械重复地做题,呆板的教学方法,沉闷的教学气氛,学生木然置之,毫无反应,在课堂上犹如一潭死水,教学效果一沓糊涂。这是为什么呢?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为什么教学效果截然不同呢?凡是一位想把教学搞好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是不能不用心琢磨的,在此谈点自己的肤浅认识,愿和同行们共同研讨商榷。
一、更新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前提。现代教育理论提出,教育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一副表情无不反映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设计,起着导向的作用。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下,教师要以新世纪民族素质对人才的要求为指导,要从“三个面向”的高度,重新认识英语教学,自觉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思想和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作为教学设计的向导,在教学中要着眼远一点、深一点,抓基础,重实效,要尽力做到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同时还要学会做人,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要提高英语教学必须抓住这一前提。
二、把握准教学目标,读透教学大纲,深钻教材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关键。英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与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今天,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然而,长期以来在全国上下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如何提高升学率,考试成了检测教学效果的唯一手段,教学的目标就是如何应付考试,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学英语教学从一开始就围绕着怎样应付各种考试而进行教学,其结果是学生除了会考试以外,并不能真正发挥一门语言的作用。[!--empirenews.page--]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现代教育理论的提出,指明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使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中学英语的教育,除了要使学生能通过正常考试以外,其最终目标是要使学生能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熟练运用一门语言的最大作用去更好地获取更多的知识。为此,在进行中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把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要深入领会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深钻教材,掌握教材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三、围绕外语教学的目的,抓住外语教学的特点是提高外语教学效果的出发点。外语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利用这门语言的交际能力,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因此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点就是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即培养学生听得懂、说得出、看得懂、写得来的能力,教学的特点就是听、说、读、写并重,并要掌握好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此外,要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遵循外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中学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遵循英语教学的规律才能有效地讲解基础知识,进行基本训练和培养综合能力,同时要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2、要处理好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努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词汇和语言形式是进行语言交际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加强语言、词汇和语法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词汇和语法教学要尽量同有目的的语言运用相联系,注重培养语言技能,发展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要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的,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手段,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说是口头信息的表达,写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听、读是语言的输入,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只有足够的输入,才有一定的输出,因此,中学英语的教学要注重进行这四个方面的综合训练和能力的提高。[!--empirenews.page--]
4、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适当配合母语。学习一门新语言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教会学生在学习中尽量忘却母语,教师应尽可能用英语组织教学,对大多数词语要尽量用英语解释英语,少数的抽象词语可适当利用母语加以说明,但在教学中不宜过多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
5、要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的关系。熟悉有关文化知识有助于帮助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教师在教学中可指导和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有关的文章,以此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6、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虽然学生是主体,但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面向全体充分鼓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教师如何抓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的关键,同时开展一些有利于教学的提高教学的相关课外活动。
8、要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努力创造英语学习的环境。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记忆很大程度上是靠直观感觉,因此在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直观的教具,为语言学习创造环境,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提高外语教学效果的基础。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除知识交流外,还有情感交流,教学活动是在知识和情感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只注重知识的讲解,而忽视情感的交流,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如何创设愉悦的课堂环境,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是教师的职业需要”,教师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都不能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学生,教师要有高度的控制力,这种控制力来自平素良好的心理修养,来自高尚的职业道德。
2、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善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这正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创设的最佳环境。[!--empirenews.page--]
3、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学习。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不应歧视差生,激励、鼓舞是教学的真谛,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心理安全”的气氛中学习,才能全面发展。
4、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要学生亲其师,教师必先爱其生”,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悦课堂气氛的基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集中反映,要充分发挥师爱的作用,以达到“亲其师而信其言”的效果。
五、进行适当的考试、考查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虽然现代教育理论提倡教育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并不完全否定考试、考查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试、考查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成绩和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以便及时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在语言教学中,既要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更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考试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笔试、口试及听力测试。总之,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充满着创造和激情,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一门语言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当然自身首先应被这门语言的魅力深深地打动,要达到“育人者先育于人”的境界,我认为这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