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英语教学的艺术性
谈英语教学的艺术性
摘 要:英语对中国孩子来说,由于从小没有英语语言环境的影响,学习英语困难重重,但英语不仅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只要实行艺术化教学,使英语美感化,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艺术;学习兴趣
所谓教学艺术,就是独具匠心的教法,虽然素质教育已提倡多年,但由于应试教育习惯的影响,英语教学仍存在毫无艺术的情形,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满堂灌、注入式,把学生当作知识接收器,这样学生只有听记及死记硬背的任务,必造成思维的疲倦而兴趣淡然。二是老师不遵循教育规律和心理规律,无视学生人格尊严。仍搞师道尊严,对发言不正确的学生实行挖苦、讽刺,致使课堂气氛死板,学生噤若寒蝉,不敢发言,不愿发言,思维也就处于消极状态。三是教学采取机械地重复训练。四是不研究英语的知识体系,上课目标不明确,上到哪就到哪。以上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不讲求教学艺术的状况,英语教学要做到艺术化,不是单一的手段能凑将我,这是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哲学、美学、学科教学理论的综合运用。认真研究英语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内容,调查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认识态度,学习策略及学习方法,学习中的困难等等,这样才有制定教学方法的基础。
一、艺术性的标准
英语教学的艺术要受教育理念的制约。上面所举没有艺术感的教学方式都是应试教育影响的产物。只要遵循素质教育理念才有可能实现教学的艺术化。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科学有效的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些素质有“知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与适应未来社会并推动社会发展的素质。”只要做到了上述要求,就必然达到了艺术化的教育。有了这个理念,就要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种类型,教学实践中去研究教法。何?檠芯浚?即在教育理念指导下,将教学实践中的成败得失进行认真比较、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总结出一套好的方法。这些实践包括提问、释疑、板书、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学生反应、教学效果等等。这些构成了英语教学百花园的丰富多彩,只有在这种丰富多彩的园地里才能培育出教学的艺术之花,否则凭空研究,闭门造车,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存在的,即使有也会是短暂的生命,短暂的生命是发现不了规律的。
二、艺术的实践
英语教学艺术的实践主要在课堂(不排除第二课堂的实践性)。课堂里的听说读写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这就好比一场戏,教师应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使整个课堂活起来。教师既是导演就要成多面手。教师应是化妆师,自身的衣着打扮应大方庄重。教师应是语言大师,任何一门语言都可以艺术化。艺术化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枯燥的语言给人以泛味之感。语言既要准确也要生动。那就是不乏幽默风趣,能引起听觉的快感而易于接受。教师应是表演家,表情态度,身姿动作,都应大方而和蔼。这些表情态度与生动的语言相结合,就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这种氛围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黄莺唱歌能悦耳,和尚敲木鱼则令人生厌。和煦春风之声易入耳,而暴烈的雷声只能撕裂耳膜。所以学生听课的走神不能全怪学生,首先要检查自己的语言所营造的氛围情境是否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感受。
三、教学艺术的审美性
英语教学要具有艺术性,则必然具有审美性,就语言学科来说,语文是如此,英语也是如此。因为语言学不仅涉及词汇及语法,还涉及英语文化环境,离开了具体内容的词汇和语法就成了空壳英语,而文化环境的内容即历史的、地理的、民族习俗的、政治的、思想的等等文明因素。而这些因素又带有人文性质。人文性质是影响人的思想情感的因素。而情感因素正是学习语言艺术的有益的东西,文学作品又是富于抒情的,在进行汉语言教学中发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就对学生形成了强大的艺术感染。这些作品就成了审美对象,老师在讲解文学作品时,他也就融入其中,所以教师的语文教学,就整体来说也是学生审美的一道风景线。同理,英语教学也是这样,英语课文中有大量的异国文化内容。将这些内容与我国文化相比较,有的有其人类的共性,有的有其西方国家的独特性,这些内容本身就是学习英语的审美对象,而英语老师在教学中自己必须首先融入其中(从思想情感到语言到表情),也就成了学生欣赏的一道审美风景线。老师表现得越好,艺术审美性就越强,学生就越有浓厚的兴趣,并受其艺术的感染(主要是情感的感染),而这种感染力会有助于英语教学的效率的提高。而要提高英语教学的审美功能,教师就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要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包括本国的和西方的。这些包括文化知识和文化现象。了解其背景、渊源、文化含义、宗教含义,以及这些知识所代表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二是要有传递这些意思的表达能力,语言能力、表演能力,即传递知识与价值观念的能力。这就好比演员,他的素质不只是演技能就成功的。演技必须植根于丰富的知识土壤中。有位演员演了很多角色之后,突然停下来去作好象与演戏无关的事。如饮食方面,民间艺术方面(剪纸艺术、刺绣艺术等),她说这些其实对我的演艺有帮助。同样,有位英语老师一度停薪留职下海经商。两年之后,当他重返教学岗位时,同学们问他,你一定挣了不少钱吧,他回答说,钱有些,但他还读了不少关于西方外国文学的书籍,丰富了他的知识宝库。这给他的英语教学很有帮助,他还接触到不少演艺圈的人,对他们的各种表达方式表达艺术进行过很多研究。这些也对他的英语教学有益。这些都说明了,英语教学艺术,要给学生带来很好的审美效果,就要从多方面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成熟自己。
作者简介:
张威,四川省眉山市,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武阳初级中学。
第二篇:适当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英语教学艺术性
适当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英语教学艺术性
西流河一中
何银平
只是单一,单调重复的话,就没有艺术!
艺术基本上有两个功能,第一功能是使人激动,使人思考,使人奋起。第二功能是能让人放松,使人宁静,使人感悟。在英语课中,教学环境与条件比较狭窄,难免要造成语言环境与生活环境脱节,导致“聋哑”英语的产生。为了充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使英语全方位开放,不受时间、空间、教材的限制,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们不妨适当运用电教媒体。
一.善用电教媒体,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
语言是一种说的艺术,交流的产物,语言的优美,声调的活泼,可以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播放一些原版的英文歌曲,英文歌曲的特点是旋律活泼优美,唱词简单,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歌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感,我充分利用了一萧条给学生看一些英语动画片,如《迪士尼神奇英语》《欢乐学英语》《狮子王》等这些动画片内容丰富,语言地道,通俗,集趣味性和故事性于一体,产生了强烈的动态效果,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习得语言的自然环境,在这种环境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习兴趣。如在字母教学时我又提供了M麦当劳、KFC肯德基、WC厕所、P停车场等录像场景,这样使学生充分感到优美的视觉享受及英语的实用价值。
唱英文歌曲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一个单词读得多了,学生的耳朵会变得迟钝。嘴巴会疲倦,就很难保持对它的兴趣。如教学单词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时,就可以把这些单词替换成《生日快乐》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中使学生听得兴致勃勃,唱得乐此不疲,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单词。有一次,我把不同的动物叫声和动画加入到课件当中,声音与形象相结合,语言与前景相交融,使学生仿佛进入了语言活动的真实情景。通过耳濡目染,增强了语言实际的运用能力。
二.活用电教媒体,设置悬念,探奇寻胜
“悬念”就是悬而未解的问题。在开讲中提出一个学生凭现有知识无法回答的问题,造成学生渴望的新老交替状态,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众所周知,电教程媒体可创设出图文并茂,声像齐全,生动易懂,新颖多样,情节动人,幽默搞笑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有一课是关于香蕉这一内容,于是我制作了一个Guess game的课件,用它来引出课题。即让学生看大屏幕,开始大屏幕中央是一点点黄色,然后让学生来猜:“What’s this?”这时学生的答案有很多:It’s a pear/lemon/mango/banana……等,然后用右手按动鼠标,黄色的范围渐渐扩大,再让学生猜,这时学生的答案也有多种,最后,再次按动鼠标,学生基本上可以看到香蕉的全貌,猜对的学生兴趣盎然,欢呼着喊道:“Yeah”,学生情绪高涨。
如教学above、below、beside、across、from等这几个单词时,可充分运用课件,将梳妆台、电视、图画、鞋、订,这些实物都用卡通形式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就像动物一样蹦来蹦去,让学生在边看边仔细听。(The picture is above the bed)一图片跳着出现在床上面,并且不时闪动。(The slippers are below the bed)把鞋蹦到床底下,此是图片停止闪动,然后设置闪动时间长一些,继续让学生猜Where Iis…? It’s…。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记忆。这种悬念设计富有启发性,使学生在悬念未解时察觉到前方仿佛有光,产生探奇取胜的求知欲望,主动展开思维,调动知识设备,为获取新的知识而创造性地去听讲,质疑和答问。
三.巧用电教媒体,有机输入文化意识
根据新课标,教师应补充相关的语言背景知识,使学生观察到西方的文化风情,从中了解中西言的文化差异,了解到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爱国热情,扩展国际视野。巧妙利用电教手段,能创造出让小学生感受外国文化的环境氛围,小学生观看后,不仅可以锻炼说,而且可以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真实生活,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及文化交际意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如我教Where are you from?这课,我利用多媒体显示教学内容,我出示了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的国旗,还出示各国具有代表情的东西如中国的长城、天安门、故宫,美国的白宫、纽约华尔街,日本的东京,日本妇女的和服、木屐,法国的凯旋门,英国的大本钟,格林威治天文台,学生大开眼界,感觉豁然开朗,这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很快掌握了新知识,再加上一系列与生活实际切实有关的场景,如展示圣诞节的场景,学生觉得很新鲜,学英语更有东趣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四.乐用电教媒体,创设交流情景
语言和情景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因为人们的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而且语言形式所表示的意义也是有情景决定的。由此可知,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必须创设和模拟各种生动活泼的情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宛如置于某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能使学生自然产生一种用曲语表达感情的欲望,学生就会感到所学英语的真实性,在英语教学中运用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嫖体教学,能打破课堂教学时空的界限,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它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交际情景,在这种极富创新的窨中,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从而更自学更有兴趣地进行英语语言交际活动,进而点燃学生创新火花,比如在教“up与down”这一对反义词时,我在课件上展示一片美丽的草地,太阳在慢慢升起,小男孩在放着风筝,一会儿太阳落山了,可小男孩的风筝断了线,掉了下来,可旁边的一个小女孩的一只气球突然松开了手飞上了天,学生充分想象,造出了许多句子:The sun is up.The red sun is up.如在教:“Who is this? This is …”我用扫描仪把班里同学的照片扫描下来,又从网上找了一些名人,有国家领袖:毛泽东、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有体育方面的冠军:伏明霞、姚明、孔令辉、田亮、孙文;电影明星如赵薇、周迅、巩丽;本的名人如刘氏三兄弟、徐霞客等。首先由于是自己或自己的同学出现在电脑上,他们感到英语是为生活服务的,这激发了他们说的热情,因而变得很活跃,兴奋点提高。当他们亲口把名人介绍给同学时别提有多神气了,他们俨然是一个个小解说员。除了用本课句型外,还不时冒出一两句令人叹为观止的话,如I like sports.Would you like to play pingpang? Let’s go to the movie, OK? 学生曾对这样一段韵文十分感兴趣,常吟诵于口,乐此不疲: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I see the blue bird looking at me.下面一个学生接上去:Blue bird, blue bird.What do you see? I see the green frog looking at me.下面接着说:Green frog, green frog.What do you see? I see the yellow duck looking at me.然后又说:Yellow duck, yellow duck.What do you see? I see the white cat looking at me.下面还说:Black dog, black.What do you see? I see the red dog looking at me.这段动物之间的一些拟人化的形象对话,让学生能说、乐说。
总之,中学英语教学的艺术性应多从人性上进行开发。人性就是要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灵性,没有思考就没有效率。没有效率任何艺术性都是空谈。那就从电教媒体入手,抓住人性,让艺术性落到比较坚实的基础上并有所提高。
第三篇:谈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谈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摘 要】播音员、主持人从最初给我们带来的新鲜感到长期以来只“传声”的工作定式,人们似乎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他(她)们的外在形象上,“端庄大方、声音清晰、字正腔圆”似乎已成了人们对这一职业人员的全部要求,然而人际传播的特点告诉我们,这些还远远不够,播音主持语言还应注意表达的艺术性,即在情感的真实性、传播的人性化、语言的口语化、内容的准确性上下功夫,方能达到生动传播的目的。
【关键词】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艺术性;传播
一、有声语言的概念
人类的自然语言都是利用发声器官(肺、气管、喉腔包括声带、咽腔、口腔、鼻腔)发出声音,我们用这些不同的声音来表达意义。因此,我们把人类的自然语言称为有声语言。
有声语言能够表达丰富复杂的意义,能够充分满足生活交际的需要。它能描写、反映客观现实,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甚至表达一些虚幻的想象的概念。有人说,凡是人能想到的,都能用语言来表达。俗话说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实际上是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而不是语言本身的不的人不能言传,但并不一定所有人都不能言传。因此,有声语言的内容可以说是无所不包,人的认知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就是有声语言所能达到的范围。
二、有声语言的三个层次
1、交流的层次
这是有声语言最基本的阶段。有的人的汉语水平好一些,有的人水平差一些,可能会有方言的成分,一般来说不同汉语水平的人在进行语言的交流时,不会产生太多的疑义,能够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2、准确的层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普通话是以汉语文授课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是以汉语传送的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规范语言,是汉语电影、电视剧、话剧必须使用的规范语言;是我国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在公务活动中必须使用的工作语言;是不同方言区以及国内不同民族之间人们的通用语言。掌握和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话,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各行各业人员,特别是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演员等专业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因此,有必要在一定范围内对某些岗位的人员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逐步试行持等级证书上岗制度。
语文教师、播音员等职业都有推广普通话的义务。可以教一些语音不是很好的人如何说准普通话。说标准的普通话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艺术的层次
艺术的层次是指播音、主持、朗诵、演讲等有声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这个层次里不仅仅要求准确,还要求要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作品所描绘的景物、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内心活动等等。
古人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一言可以兴邦国、片语可以退甲兵”。国外有人说:“眼睛可以容纳一个美丽的世界,而嘴巴则能描绘一个精彩的世界”。法国大作家雨果也说:“语言就是力量。”
其实这些话都是针对有声语言的艺术性而说的。
就拿播音主持语言来说吧,我们知道人的口一般有两个功能,一是吃饭,二是交流,而播音员主持人还多了一个功能,通过我们的嘴来工作,这个工作可不同于我们日常的讲话。歌德说过:“艺术之所以为艺术,是因为它不是自然”,所以我们应该从艺术的角度对播音主持有声语言做一个分析。
三、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
作为语言艺术的播音主持有声语言,它的艺术性一方面在于播音员那纯正标准的普通话语音、圆润动听的嗓音、情感真挚、变化多样的语言表达;另一方面还在于它能够用有声语言表达出丰富的节目内涵,甚至表达出稿件作者、节目编排者意料之外的弦外之音,为表达内容锦上添花,使听众观众获得一般稿件所达不到的审美愉悦和感受。
魏巍同志在听了我国已故的着名的播音艺术家、播音学教授齐越播送的他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新闻通讯后,赞扬说:“齐越先生不仅把他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了,而且把他想表达而没有表达出来的感情也表达出来了。”
郭沫若同志在听了我国着名的播音艺术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夏青教授朗诵的他写的诗后,赞扬道: “三分写七分读。”
邓小平同志在一次党代会期间说 : “不管多么潦乱的文章,一旦排成铅字就顺眼多了,再由播音员一念又增色不少。”
齐越、夏青是播音界的前辈,我们再说说主持人。
2011年5月17日,新疆举办了一台《春天启航――“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周年”文艺晚会》,湖南卫视主持人张丹丹用朴实真挚的语言,向观众动情地讲述了好人阿里木的故事,20分钟20多次掌声,激起了人们巨大的感情共鸣。我们来看她的几段主持词。
“人们没想到,一碗饭,100块钱,阿里木会念了8年,也记了8年。人们没有想到,当初一点点善良的给予,引发了阿里木一个长久的、巨大的、让人心疼的行动。”
“请原谅我们的想不到,我们想不到,是因为我们习惯了用有色眼镜来看待这个世界,我们想不到,是因为我们习惯了用复杂的心态来揣摩别人的动机。所以,当简单、直观的善良出现时,我们会下意识地问,这是真的吗?”
“请原谅我们的想不到,其实,我们早该想到,我们心目中的新疆不就是一直这样敞亮、热情、直率、善良吗?这种美好和善良难道会因为一点风吹雨打就全部消散了吗?”
有观众这样评价张丹丹的主持:“她的主持,充满了魅力,我坐在最后一排,但她讲述的每一段情节,仿佛近在咫尺,令人感动……”
为了能在《春天启航》这以晚会中有出色的发挥,张丹丹提前一周就开始做准备。她说:“不要小看主持人在台上的一分一秒,背后有很大的工作量。我从来不是那种别人拿来台本给我,我就负责背词的主持人。在我看来,主持人也是一个创作者,要有自己风格化的语言,要考虑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让观众自然而然地接受。来新疆之前,我和同事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
这些都说明播音主持有声语言是一种再创作。播音员主持人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深化了稿件节目的主题,表达出了文字作者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的东西,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播音员、主持人的每一次播音主持活动都是创作,敷衍了事、随心所欲、照本宣科、信口开河不是创作,只有有感而发、有动于衷、有的放矢、有声有色才是创作。这其中,我们既要承认播音创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又必须承认创作道路的规定性和方向性,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可以简要地表达为:在“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过程中,力求正确理解与准确表达的统一,达到思想感情与语言技巧的统一,节目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追求语言的艺术性(即声美、情美、意美)。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四、如何增强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
1、要注意情感的真实性
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特点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很有激情的职业,面对话筒和镜头影响人感染人是他们的职业要求,然而比这种职业要求更重要的是我们用什么来支撑它,让它变得有内容,不浮夸。央视《走基层》报道的宣传语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止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对于一名播音员主持人来说,他(她)的真情实感是让报道触动人心的基础。
2、要注意传播的人性化
解决了情感来自哪里的疑问,我们就该考虑情感传向哪里的问题了。有了“实感”的基础后,在“真情”的传递中,我们应该切实从基层群众的生活出发,努力做到人性化的传播。
以下是一段电视新闻的口播导语,我们看播音员是如何处理的。
原稿口播:家住米泉三道坝乡的雷婷今年23岁,在她17岁时,不幸患上了脊柱包虫病,在随后5年里连续做了七次手术,在忍受了苦痛的同时,也让她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医疗负担,虽然雷婷已做了七次手术,但病情还在继续恶化。
播音员改为:“都说有什么别有病,可见健康是多么的宝贵,可就是这健康对家住米泉三道坝乡的雷婷来说成了她5年来的一个梦想。
今年23岁的雷婷17岁不幸患上了脊柱包虫病,在随后的几年里先后做了七次手术,但病情还在继续恶化,她的家庭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医疗负担。”
播音员首先用了句“都说有什么别有病,可见健康是多么的宝贵”引起大家的共鸣,接着说这对雷婷来说成了她5年来的一个梦想,让人欲罢不能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时才顺理成章的说出了雷婷的病情,句句相扣、层层递近,充分表达出了对新闻主体雷婷的关爱,体现了社会舆论的人性化。增强了语言的艺术性,扩大了语言的感染力。
3、要注意语言的口语化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了情当然还需要用最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员王端端到遵义采访,在当地看到很多当年红军的宣传标语――“我们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因为我们还要回来!”“红军到、千人笑!”……。这些标语让她由衷地感慨:“这是多么鲜活生动的语言啊!”、“当我们有时候用晦涩、一般人听不懂的专业词汇播报新闻时,这种书面语言离老百姓多么远。”
这深刻的体会再次提醒我们,新闻的播报有它严肃的一面,但更需要注意语言的口语化。与编辑更多注重文字的语法逻辑不同,播音员应更多的在口语表达的生动性上去锤炼语言。
4、要注意内容的准确性
2012年2月,中央电视台连续五天播出了《走基层》报道《招工局长陈家顺》。真实准确的报道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同行们的赞誉。德国一家电视台负责人在评价央视《走基层》报道时说,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节目的真实,真实的素材中流露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尊重”。这种追求真实的态度和努力启示我们,播报语言更要力求准确表达稿件内容。
如,有一条新闻说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贺新萍的事迹,开头有这样一段内容: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贺新萍和丈夫双双下岗,在经历了做小生意、跑中巴车、打零工后,两人选择了新疆人看不起的修脚行业,在别人的白眼中开始了奋斗……
原稿中说:“两人选择了新疆人看不起的修脚行业”,似乎让人觉得新疆人有职业歧视。为此播音员做了这样的修改:“……两人选择了许多人瞧不上眼的修脚行业,在别人的白眼中开始了奋斗……”
这样一来就更加准确了。由此也可以看出播音员表达的准确性不仅指用气发声、吐字归音等播音基本功的扎实,更在于播音员对新闻内容本身的理解和把握,它也成为我们传播行为是否有效的一个考量,这更是回归新闻真实的要求。
总之,当代媒体的发展,与那种见字出声、只会播现成稿件而缺乏思想的播音员形象渐行渐远。一个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在学习运用群众语言、增强语言的艺术性、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见成效,以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有温度的播报主持语言,实现最佳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传播的观念》陈卫星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2]《新闻往事――激荡的中国近现代新闻界》郑连根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2010.6
[3]《新闻传播学原理》童兵 展江 郭青春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5
[4]《城市电视台的生态与发展》彭铁林 陈积流主编,南方出版社出版,2007.12
[5]《一个人与这个时代》邹煜采访白岩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12
第四篇:谈中学英语教学
谈中学英语教学
作为一个英语教师,如果只关注学生的英语成绩,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好的教师,甚至是一个道德败坏的教师。事情绝对有那么严重。
在英语炙手可热的年代同样会有人问:英语真的一定要学吗?相信许多英语教师会对这样一个问题嗤之以鼻,甚至不屑与之争辩。而我说,英语可以学,但绝对没有那么必要。在中国,英语是必修课,在美国,汉语是必修课吗?从全球角度来看,学外语只是个别时间里个别国家的个别行为。
众所周知,我国在中学阶段培养的学生是以应试为主,不可否认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考上大学深造,他们进入工厂或直接创业,英语对他们来讲只是一段苦不堪言的回忆。退一步讲,即便是进入了大学,毕业之后也不过是就业与创业,几乎与英语无关。而英语专业的人只有少数,况且大部分英语专业的人最后又当了英语教师,恶性循环开始了。
教师这个职业的地位在我国是很低的,尽管有它的好处。喜欢这个职业,自愿当老师的人毕竟是少数的,而大量本来就不想做老师而仅仅是为了谋生的人加入了教师队伍,这就极大降低了整个教师水平,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实际上,有不少教师是意识到这一点的,但是迫于学校上级的压力与升学率的压力,还是违背了了自己的意愿,做了许多“亏心事”。只注重成绩,不顾学生长远发展,害人不浅。
当然,也有一部分老师开始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或许他们的笔试能力很差,但是教师也鼓励他们练好口语,老师宁愿舍弃升学率,舍弃奖金与荣誉也要为学生办实事。中国有许多不认识字,不会写字但是会讲汉语的人,我们允许他们存在,他们的权利是一样的。而英语成绩不及格,不会写单词但是会说一口流利英语的人就会因为考试不及格而得不到毕业证书,享受不到和别人一样的权利,难道不可笑吗?更可笑的是现在许多用人单位不管公司业务是否与英语有关都要求英语最低过四级。
英语教师是很难做好的,他必须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大无畏精神和良知,并且认识到对于英语来说,应用高于一切。实际上其他学科也是这样。
第五篇: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中的艺术性
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中的艺术性
语文课堂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主阵地,在这块主阵地上,教师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以耐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同一类型的评价语言的满意程度是因人而异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要考虑到评价对象的不同需求,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从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习信心等各方面做出针对学生个体实际情况的、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即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人文素养的积淀、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延迟终结性评价,增加学生自由思考空间,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艺术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评价语言要分层把握、即时有效、适度延迟终结性评价等三个方面。
一、评价语言要根据学个体情况分层把握
1、对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有鼓励性。有困难的学生通常表现在理解能力、在记忆能力以及学习态度方面存在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对他们的评价语言应该小心谨慎,切不可敷衍了事,既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又要起到评价的作用。老师要从他们身上去发现让他们自己认同的优点,进行准确的评价;发现闪光点,使他们打消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努力学习的愿望。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教师的评价语言要针对学生个体而言。如: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可侧重在学习态度方面进行鼓励,对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学生的评价语言要刚柔并济,不仅能让差生心服口服,还为他们的进步指明方等。
2、对语文感悟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诚挚的欣赏性。感悟能力一般的学生在班内占多数,他们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上有发挥的潜力,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教师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能让这些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这个时候的他们所释放出的热情和潜能就能使他们努力向班里的优等生靠拢。同时他们也需要听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老师的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从而取长补短,完善自我。课堂评价语言就应侧重对他们学习态度的鼓励与欣赏,对知识正误及学习方法的点评。等待时机,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给予最大限度的表扬。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充满信心,从而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及方法就会逐渐增强。在课堂语言中,对这部分学习的过程也要进行客观的点评,学生听到了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评价,感到比较满意时,自然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有良好的学习愿望,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评价层次也会相应改变。伴随评价层次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3、对语文感悟能力强的优等生,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启迪性。
感悟能力强的学生既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而且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课上,他们所需要的是超越其他同学对文本的理解深度,获取由一定难度的新知识,要体会学识上超越同龄人的快感,要享受获得更高水平知识的乐趣。因
此,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知识层次上,而要选择独特视角,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教师的评价要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思维角度等方面,不但对这部分学生给与直接的肯定,同时让其他同学从他们富有个性的学习方法中体会到些什么。这样的评价语言不仅给其他学生指出学习的目标,还给了优生继续奋斗的目标,避免使其满于现状。教师抓住这些个别现象进行评价,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使语文课堂既和谐又有深度。
二、评价语言即时有效
1、有效即时的评价语言,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
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最能体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和谐程度,语文课堂是“人文关怀”的最佳场所。因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教师要根据课堂氛围敏锐的作出反应。因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课堂评价来维持,即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能使课堂气氛保持民主、平等、愉快和积极的和谐氛围。即时评价语言很丰富,如:真诚的赞美语;鼓励的身体语言;安慰和解困的幽默语言;启发思维的引导语言等,这样的语言能形成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之,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评价语言,是和谐课堂文化的前提,课堂教学才能成为师生充满真情的生命历程。
2、有效即时评价的评价语言,使课堂生成更加精彩。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有别于其它学科,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有生成,这是由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而决定的,也是由师生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所决定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的内容具有太大的扩展性,语文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善于把握课堂生成情景的人,是一个懂得倾听,点拨和引导的人,是一个懂得文本意义与师生不同体验差异的人,特别是要运用有效即时的评价语言,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生成的过程,上出精彩的语文课来。师生共同发展,这是新课程追求的目标,课堂上教师不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是创造者,课堂上生成的东西,需要我们用“即时评价”来鉴别,作出价值判断,评价本身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教育家斯塔佛尔曾说:“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有效的“即时评价”不是简单的褒贬,而是注重点拨、启发、引导的艺术性,而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判断和增长能力的关键所在,这种有效性不仅是课堂生成向良性发展,而且达到了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致使语文课堂更精彩。
3、有效即时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效提高。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是通过感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和推理等心理活动过程,对信息进行加工、简约、转换而成为知识与经验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中,要考虑知识传授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关系;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能及时调节好这种关系,特别是学生在课堂认知发生偏差或疑惑的时候,更需要教师即时评价,进行必要的课堂引导,纠正学生的认知方向,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问题设置后,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应随课堂情景的而即时调整,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更宽泛的层次,而不是狭窄的死胡同,也不应该刻舟求剑,死守教学设计,忽略学生的感悟和体验的过程,把学生的主动认知过程,变成了来时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因此,有效即时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效提高。
三、适当延迟终结评价语言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在《纲要》中有这样的表述:“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能死板的过早的给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语言,有时会误导学生“标准答案是唯一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及早的对学生的发言作终结性评价,这样会压抑学生、打击学生,致使语文课堂像一团死水,彰显不出应有的生命力。“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许多好学生是教师评价的结果。
另外,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免犯这样的错误:一听到学生的答案和自己所想的不一样,就万分激动,高度赞赏,“非常正确”脱口而出,过早的对学生的答案作终结性的评价,扼杀了学生与发展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发言者和其他同学一起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即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鼓励,延迟课堂教学中的终结性评价,这样能有效地增加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表现在多个方面,以上三个方面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的点滴经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说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总而言之,只要教师心中装着学生,视课堂教学为一门艺术,潜心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