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学案之我见
教案学案之我见
邹小姗
学习和尝试了很多学案之后,结合自己以前的教学,受益匪浅。实行学案,不仅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不得不承认,相比之下更有利于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它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教师精讲,也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案在目标要求、课堂角色、教学方式等方面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教学过程案例,它着眼于教师讲什么、如何讲,侧重使学生“学会”。而学案则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它侧重使学生“会学。
两者的区别是:学案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料,每人一份,学案的内容包括了简单的新课知识以及一些探索性的东西。
而教案则是教师自己在课堂上用的,不给学生的东西,两者虽然都是为了教学而准备的,但是用法却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教案的要求是教师本身,而学案的要求是针对学生。
两者的联系是: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它最大的优点是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在老师的点拨下完成知识的构建,通过自我检测达到每节课知识的掌握与落实,不留死角。那么究竟怎么去设计和操作学案呢?
学案的形成是同年级同科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敌一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都说明了集体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克服单打独斗的弊病,实行资源共享,使每个教师都能从中受益,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同时也说明集体智慧的重要性,它需要每个教师都必须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观点展现给其他老师。由此看来,用学案之后,教师在课前较以往要忙得多,并不是想象中的“一人备课大家享用”的轻松状态。原来上课就是老师在教案的指导下去施教,上到哪儿,都是老师自己决定,只要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把该上的课上完就可以了。而学案准备好了,教师用学案去指导学生自学,上课45分钟,大约用20分钟时间让学生在目标指导下进行自学,独立或交流去解决学案中的各个问题,并将易混点讨论后还不清楚的问题记录下来,及时请教师帮助解决,正是有了这个时间教师才有机会参与到学生中去,为一个或几个学生解决一些学生不容易弄清楚的问题。通过教师这段时间的收集,为后面10分钟的精讲做准备。紧接着教师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为学生解决困惑,教师先将多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学生点睛,使学生解开心中的疑惑,再就是由学生根据自己自学的情况举手发问,教师给予及时指点。最后剩下约15分钟就是学生自我检测,根据学案学生独立完成,目的是检验学生自学情况、对疑惑问题是否真正解决。上课的45分钟教师仅仅安排了大约10分钟时间,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必须精讲。这是以往没有的、也是不可能的,回想以往教师总是一人在讲,占去了一大半的时间,有时甚至满堂灌。现在不存在了,教师讲多了,多占了时间,下一个环节就完不成了,逼着教师少讲、精讲,这是比以往改变最大的地方,教师慢慢由不放心达到真正放心。
原来老师上完一节课,作业一般都留在课后,根本不知道学生的作业是否独立完成,而学案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按目标指导进行自学,独立或交流去解决学案中的各个问题,同时教师能够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在自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并及时解决。真正做到堂堂清,天天清。
由此可见,学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通过“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
学案能指导学生以本课学习的内容为中心,在课前预习和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让课堂教学成为学习创造活动,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快乐。
学案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推动教学过程的互动、对话,培养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教学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交往与互动的立体教学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维、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学案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学案的编写大有文章可做,好的学案决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潜心研究,分类专项突破,以挖掘学案之潜力。决不能把学案当成变相练习,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
第二篇:电子教案之我见
电子教案之我见
浅谈电子化教学之利与弊
教案是描述如何进行一堂课的,通常都是教师书面上的文字,课前备课是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关键作用,备课的成果表现就是教案。过去的教案,都是教师手写而成。现在无论年青教师还是老教师,更喜欢用电脑编写教案,这就是电子教案。传统的教案往往是个人成果,教师按照自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教学设计而形成的教案,这里讲的教案与传统上的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的区别就是这个教案不仅是教师自己上课要看,更主要是很多内容要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也能看。这样这个教案中就包括了教师上课的全部板书、板画与一些用语言所难以表达的动感情景。用这种形式的教案上课可以完全不用黑板。
电子教案又叫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的设计既包括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复习引入、师生交流互动、练习巩固等)、板书、教学反思等传统环节,还包括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在一个教案中,充分整合图、文、声、像等各种媒体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最大的特点是提供链接,便于调用,生动直观。用电子教案上课,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让学生在美妙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增强学习效果。
了解了什么是电子教案之后,我们发现电子教案真是太好了,既方便省事又减少了粉笔灰尘对我们的危害。但我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电子教案也不例外
第一 上课时教师使用PPT情况就成为了评价课堂是否“现代”的一个指标,这从促进教师利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假如认为这就代表课堂现代化,则是对现代教育教学的严重误解——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不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不转变,现代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很有可能对教学效果起反作用。而且有一点我们是不能忽视的,电子教案所能表现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只是我们教学内容的大纲,很多理解性细节性的内容还无法完全展示出来。
第二 对着PPT“念课”,就是当前一些课堂的大问题。此举带来的问题是,有的老师可能根本不备课,而是从别人那里借来(或网上下载)课件。于是在讲课过程中,没有了引导学生参与思维的过程,而把整个推理直接呈现在PPT上。这确实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堂课”的传统模式,弄得老师连粉笔也不用了。
第三 在电子媒介的辅助下,使得我们老师讲课的速度非常快,内容也多了很多。学生们作课堂笔记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不能及时跟上老师的步伐。而电子教案就要求学生听课时注意力一定要集中,用电子教案讲课是一个知识点连着一个知识点,如果一个知识点没掌握会影响对下面知识的理解,这样的话在学生在课堂上一旦走神没有跟上老师的思路,立刻影响到下一环节的学习。最直接的后果是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不扎实,消化不了老师课上所讲的内容。
第四 电子教案还增加了老师和学生们的惰性。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嘴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手写备课的一个过程也是我们熟悉课程内容的一个过程,每手写一遍就会有更多的心得体会,因此我认为我们青年教师还是应该以手写教案为主,因为当你每手写一次,你就会越对教材熟悉一次,手写三次以上,再考虑用电子教案进行上课,效果会更佳。而学生只要花一些工夫,就可以把老师的上课内容拷贝到U盘里,带回去看,上课连笔记也懒得做了。
综上所述,电子教案有其利亦有其弊,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都不可以分开来看,网络既开拓大家的眼界,开阔大家的思维。但也使得我们越来越存在依赖性。
园艺系
第三篇:幼儿园教案书写格式之我见
幼儿园教学活动(教案)书写的基本格式
“书写教案”是幼儿教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但我们老师,尤其是刚刚步入幼教行业的新老师在书写教案时常常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惑,如:教学目标过于笼统不具备可操作性;教学活动过程过于简单没有指导性等等,所以今天,本人在以往一些专家的指导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前提下,就自己的理解,把教案中的每一个环节做一个简单的说明,也就每一项该怎样写、按什么要求写简单整理了“幼儿园教学活动(教案)书写的基本格式”,希望能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活动名称:
*题目格式应为:XXX活动:XXXXXXX(注明活动设计的领域和名称)如:社会活动:整理图书。
* 我园还要求:
1、有子领域的要加注子领域。如:音乐活动:歌唱“买菜” ;
2、一些游戏化名称的数学活动要求备注出本活动的具体知识技能是什么。如:数学活动:玩具找家(颜色分类)
二、设计思路: 简单扼要阐述活动设计主题内容选材、生成的背景及对整个教学活动设计的想法等。
三、活动目标:目标的制定要符合纲要的精神,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要,从幼儿发展的角度确定目标。
*如:“能XXXXXX”“会XXXXXXX”“掌握XXXXX”“学会XXXXX”“明白XXXX”“懂得XXXX”;
*目标不宜笼统,要具体明确出现具体的经验,可操作、可衡量;
*目标数量不宜过多,重点呈现新的经验和需要重复的重要经验,以2-3条为宜; *目标应直接、明确呈现经验“在XX过程中”XXXX”);
*目标的书写按照活动经验获得的相对先后顺序排列。
四、活动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物质准备包括围绕教学内容为幼儿提供支持其学习的活动环境、活动材料等,必要的教玩具名称,有场地布置的教学活动还需画出场地布置示意图(如体育活动)。如需要幼儿用书,通常放在活动准备的最后一条,材料也不宜过多过杂。要从目标和环节的实际需要出发。
不需要先呈现途径和方式
(如“通过XXX”或)还要避免直接叙事不直接呈现经验。(如:“让幼儿做一个*心理准备一般略掉 可有可无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一项准备都会在教案中省
五、活动过程或教学过程:
*活动过程中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实际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体验式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要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充分体现师幼互动。
*活动环节中应体现教师干什么,引导幼儿干什么,每一个环节一定要为幼儿发展而设计,教师的言行以调动幼儿学习为目的。
*准备的材料应该在环节中说明什么时候用上,反之,活动中使用的材料应在准备中有交代;
*任何自编自创的游戏、纸工等,必须注明玩法、目标,有故事的需要附故事原文。
六、活动延伸(不需要延伸的 *根据具体活动的情况
决定
可以不写这个环节)否需要活动延伸;
*活动可向区域活动、生活活动及家庭中延伸; *活动延伸可以包括重复强调和后续拓展两种类型;
*说明向哪里延伸、做什么和怎么做,可巩固什么经验或让幼儿得到什么新经验。备注:
1、我园对于活动过程中标题数字的统一使用方式依次为:
一、→
(一)→
1、→(1)→ a、。
2、不要用老师的话作为某个环节的标题,老师的话一般只是交代过渡或引导语,标题应该是对于以下过程内容或目的的总结性语言。
七、教学反思(或效果分析):分析教学活动中的成功与不足,并提出有效对策,也就是怎样解决的。
对于以上的教学活动设计(教案格式)的表述,本人认为,是比较规范的书写格式,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幼儿教师来说应该比较实用。好的书写教案的习惯,不但能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更便于我们积累工作经验,总结不足。真诚的希望老师们能将自己在工作中的好的见解提出来和大家分享,在我们彼此交换思想的同时,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新收获的!
我园的教育教学文本:
1、教学日计划
2、主题计划
3、周计划
4、观察记录
5、个案观察
6、家访记录
7、班务计划及班级家长工作计划
第四篇:《劝学》教案学案
《劝学》教案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积累“劝、已、就、中、疾、致、假、绝”等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然、焉”等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
2.掌握课文出现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三、德育教育目标:
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教学重难点]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能举出几个历史上勤学苦读的事例吗?(积累活动一)
提示:头悬梁(孙敬)锥刺股(苏秦)凿壁偷光(匡衡)映雪夜读(孙康)闻鸡起舞(祖逖)[正面] 伤仲永[反面] 能说出几句劝勉学习的格言吗?(积累活动二)提示:学而不厌,侮人不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则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激励学习方面的一篇美文。三.作者简介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教育家。名况,时人尊称他为荀卿。曾游学于齐,后三为祭酒,继赴楚国,由春申君任命为兰陵令,著作终老其地。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一书共20卷,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所作,少数出自其弟子之手。《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四.教师范读或听文本朗读录音。五.学生自读。六.文本解读。
(一)第一二段: 提领重点词句。
重点词:已于輮有中然就参省知
重点句: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问:文本的第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
小结: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学习的重要性。4.学生试读试译。
(二)第三段: 1.提领重点词句: 重点词:而疾假水绝生
重点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小结: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学习的作用。
能举出现实生活中善假于物的事例吗? 学生试读试译。
提示:乌鸦喝水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狐假虎威
(三)第四段
1.提领重点词句。
重点词:焉跬步无以一用心
特殊句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难译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问:第四自然段主要讲了学习的哪个方面?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讲的? 明确: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从三个方面来讲的:一要勤积累,二要坚持不懈,三要用心专一。七.小组活动。试把文本的结构纲整理出来。提高自己青出于蓝
中学习的重要性冰寒于水木受绳则直知明而行无过矣 心(正面设喻)改变自己: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 论学习的作用:弥补自登高博见
点己不足(反复设喻)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善假于物也 ↓假舆马假舟揖
学要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不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要坚持不懈骐骥驽马 以(正反对照设喻)朽木金石
已要专一蚓——用心一(积的保证缺一不可)蟹——用心躁
八.探索文本写作特色。
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试结合最后一段谈一谈。九.整理知识卡片。
通假字:輮有知生兼词:焉 活用:輮水利一上下日
古今异义:金爪牙寄托用心闻 实虚词:劝已中然就疾假致绝焉 特殊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难译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固定结构:无以(有以)名句:课内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节选之外的名句:
①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②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劝学》练习学案
(一)选出注音全对的一项()
①木直中(zhîng)绳 ②虽有(yîu)槁暴(pù)③不积跬(guǐ)步 ④锲(qì)而不舍
⑤金石可镂(luî)⑥驽(nú)马十驾
⑦假舆(yí)马者 ⑧輮(rïu)以为轮
⑨用心躁(cāo)也 ⑩生(xìng)非异也。
A.①②⑥⑧⑩ B.②③⑤⑥⑧ C.④⑥⑦⑨⑩ D.①③⑤⑦⑨
(二)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假(借助,利用)舟楫者 狐假(借助,利用)虎威 不假(借助)思索
B.冰,水为(做,凝成)之 行将为(被)人所并 为(为了)之奈何
C.非利足也,而致(达到)千里 专心致(尽,极)志 闲情逸致(兴致,情趣)
D.劝(劝勉,鼓励)学 劝(用道理打动人)导 劝(劝说,阻止)架
(三)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四)下列句中活用现象相同的是()
①使之然也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⑤瑜等率轻锐继其后⑥吾妻之美我者⑦其至又加少也
A.①② B.⑤⑦ C.④⑥ D.②③
(五)指出没有词类活用的句子()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六)指出句中多义词的正确义项.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断,断绝 B.极,非常 C.横渡,横穿 D.高超,绝妙.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A.客舍、房舍 B.住宿、休息 C.放弃、不要 D.施舍.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A.金属 B.黄金 C.锣 D.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七)将下面这些比喻按要求加以归类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A.用相同类型事物设喻,从同一角度表达意思的有_________________ B.将相反情况组织在一起,从对照中揭示道理的有_________________(八)下面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句的几种翻译,请选出最佳的一句()
A.刻一下就舍弃它,朽木也不会折断;一直刻个不停,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B.刻一下就放掉它,朽木也不会折断;一直刻个不停,金石也能刻成
C.刻一下就停下来,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一直刻个不停,即使是金属、石头也能雕刻出成品
D.刻一下就停下来,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成功;一直刻个不停,即使是金属、石头也能雕刻出成品。
(九)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B.善假于物也 / 于是余有叹焉 / 青取之于蓝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不如登高之博见
(十)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于车马的人,不是脚长得利于行走,却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与人比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
(十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选出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善假于物也。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蚓无爪牙之利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选出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④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达到隔断猛烈功劳 B.得到渡过大成绩
C.得到断绝快功绩 D.达到横渡强成功.填空。
本段在论述学习贵在积累时运用了()和()的论证方法。4.文中以“骐骥”为喻,用意在于()
A.说明即使天资很高,如果不专心致志,也不能有所成就。
B.说明即使是个千里马,如果不发挥它的才能,也不能有所成就。
C.说明人即使天资很高,如果没有恒心,也不能有所成就。
D.用名马比喻名人,说明名人成就事业并不困难。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刻几下就丢下,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断。
B.刻几下但是马上放弃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
C.刻几下于是就丢下,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断。
D.刻几下并且丢下,腐朽的木头也不会刻断。.下列判断正确的几项是()
A.“下饮黄泉”的“下”是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B.本段三层意思,都是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来论述的。
C.文中的最后一句“„„者„„也”是表示原因的判断句式。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只要坚持,再难也能学好。
E.本段的比喻有许多不符合科学实际,因此用这些比喻是不能说明道理的。
F.本段三层意思各有侧重,但又紧紧相承,层层递进,即知识必须积累,积累必须有恒,有恒还须专一。
(十二)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之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也。”选自《春秋》
注: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政绩。
1.对下列句子中红色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景公召而数之数:屡次
B.寡人将大诛于子诛:责罚
C.而君反以罪臣罪:责怪
D.仓库少内内:交纳
2.对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子退而自察也 自察:自我反省
B.货赂不至 货赂:钱财礼物
C.原乞骸骨 乞骸骨:请求告老还乡
D.再拜,便僻 便僻:气愤的样子
3.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中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请死之 b.景公许之
c.今子治而乱 d.景公迎而贺之
A.两个“之”字意思相同,两个“而”字用法不同
B.两个“之”字意思相同,两个“而”字用法相同 C.两个“之”字意思不同,两个“而”字用法相同
D.两个“之”字意思不同,两个“而”字用法不同.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
a.属托不行 b.以利贫民
A.a.下属请求的事情都不准许 b.把好处让给贫民
B.a.上级嘱咐的事情都不去做 b.以此使贫民获利
C.a.不听从私人请求和托付 b.用来使贫民受利
D.a.不接受亲属委托的事情 b.认为这对贫民有利.a.并会赋敛 b.便事左右
A.a.并且乘机增加赋税 b.随意送给您的亲信
B.a.加倍征收赋税 b.随意送给你的侍从
C.a.会同官吏一起收刮 b.随便赏给自己的部下
D.a.上下串通一起收刮 b.就让部下得到好处.a.子强复治东阿 b.寡人无复与焉
A.a.您一定要再治理东阿 b.我不再指责了
B.a.您务必要再去治理东阿 b.我不再指责了
C.a.您尽力再去治理东阿 b.我不再干涉了
D.a.您坚决地再去治理东阿 b.我不再干涉了
7.以下六句话,属于晏子治理东阿的正确做法的一项是()
a.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b.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c.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d.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e.并会赋敛,仓库少内 f.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A.a.b.c.d.e.f.B.b.c.d.f.C.c.d.e.D.c.d.8.下列对文章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奉公,为民着想,百姓安居乐业,却受到景公的责罚;后来只好改弦易辙,营私舞弊。晏子痛感景公昏庸,辞官而去。
B.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治绩显著,却受到景公责怪;后来营私舞弊,民不聊生,反受到赞扬。晏子说明真相,使景公翻然醒悟。
C.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无方,因而受到景公的责罚;后来改到易行,使百姓安居乐业,因而受到景公的赞赏。景公挽留他继续治理东阿。
D.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却受到景公的责罚;后来改道易行,反受到景公的褒奖。晏子见景公明白了事实真相,便表示愿终身为景公效力。
参考答案:
(一)A(二)B(三)B(四)D(五)C
(六)1.C 2.C 3.D
(七)A.1.4.5.7 B.2.3.6
(八)C(九)B(十)B
(十一)1.C 2.D 3.比喻、正反对比 4.C 5.A 6.BCDF(十二)1.A 2.D 3.D 4.C 5.B 6.C 7.D 8.B(制作李太永)
第五篇:故宫学案教案
明确:
(一)、学生阅读太和殿部分,探究: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太和殿的?说明顺序怎样?
教师步步引导:
1、第5自然段是介绍了太和殿的什么呢?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说明了太和殿的高、面积、屋顶、殿檐、额枋、梁柱、圆柱、窗、门、台基。
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说明顺序。
明确:从上到下。
提问:这些是介绍太和殿的什么呢?
明确:外观。
引导学生找出介绍太和殿外观的立足点。
明确:太和殿前的台基上。
归纳:阅读按空间顺序写的文章,要求:1)具体介绍了哪些事物;2)具体的说明顺序怎样;3)介绍了哪一方面的内容;4)立足点在哪里。
学生仿照第五段的分析,自学第六段。
学生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小组讨论,通过提问完成:1)事物;2)具体顺序(要求在书上圈上方位词)3)内容;4)立足点
明确:方台、宝座、龙屏、柱、蟠龙;是按空间顺序说明的,先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由上向后再向两旁介绍下部布局,然后沿大柱导上,以中央藻井的雕金蟠龙为中心点向周围展开,介绍上部装饰;介绍的是内景;立足点是大殿正中的朱漆方台。
介绍那么多的事物,哪个介绍得最详细?
明确:龙。
为什么对龙的描述有10次之多?
明确: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第七自然段,介绍了太和殿的什么?
明确:位置。
提问:太和殿的位置在哪里?
明确: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提问: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明确:为了突出皇权。
提问:第八自然段,介绍了太和殿的什么?
明确:作用。
提问:太和殿有什么用呢?
明确: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小结:可见,作者写故宫博物院着重写了太和殿,从文章的剪裁角度来看,属于详写。
板书:
太 和 殿
第5段(外观)高 屋顶 上 圆柱 外 面积 殿檐 窗
额枋 门
梁柱 下 台基
第6 段(内景)(正中)方台
(上面)宝座
(背后)龙屏
(两旁)柱
(顶中)蟠龙 内
第7 段(位置)中轴线
第8 段(用途)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
明确: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3、太和殿的主要的装饰物是什么?为什么以它作主要的装饰物?
教师总结:说明文在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要抓住重点,详略分明,这样才能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写作特色。平均使用笔力,只能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三)、问答:本文描写三峡景色时为什么没有按照春夏秋冬顺序描写,而是先写夏季、后春冬、最后秋季?5分
答: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
(四)文章结尾引用民歌有何作用?5分
答: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渲染了悲寂、凄凉的气氛,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