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技巧及其教学

时间:2019-05-13 21:2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技巧及其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技巧及其教学》。

第一篇:浅谈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技巧及其教学

李娟

(玉溪师范学院聂耳艺术学院

云南 玉溪

653100)

[摘要]维吾尔族民间舞的技巧是体现该民族舞蹈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的重要语言形式,在全球化语境下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文章分析维吾尔族民间舞的技巧组成,总结维吾尔族民间舞技巧教学的方法、步骤。

[关键词]维吾尔族民间舞

技巧

教学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庆载歌载舞,平时亲友欢聚也用歌舞畅叙情怀。该民族舞蹈以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配合传情达意,从头、肩、腰、臂到脚趾都有动作,呈现昂首、挺胸、直腰的体态特征。通过动、静结合,大、小动作对比,移颈、翻腕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在全球化语境下,独特的民族民间艺术弥足珍贵,值得深入探讨研究。在其现代性转化过程中,将民族民间艺术纳入高等教育课程集中研究传承才能促使它向系统化、专业化发展,在当代生活中焕发出艺术活力。

一、维吾尔族民间舞的技巧组成

维吾尔族民间舞的技巧丰富而独特,主要组成内容有三部分,即道具舞蹈技巧、徒手高难度技巧、传统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没有,但符合维吾尔族民间舞审美风格的创新技巧。

(一)道具舞蹈技巧

“盘子舞”、“萨把依舞”、“手鼓舞”、“击石舞”等内容强调道具和优美的舞姿融为一体,道具的技术性较强。

盘子舞是“顶碗小碟舞”的俗称,产生于古老的库车,流行于新疆喀什、伊犁等地。属于女性抒情舞蹈,通常由女子单人表演。表演时舞者头上顶着盛水的碗,双手各持一小瓷盘,指挟竹筷或中指佩带顶针。在舞动的过程中按照节奏要求击打小瓷盘,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同时配以各种变化丰富的步伐,边打边舞,边舞边转。脚下的变化同上身舞姿的稳重、柔美形成对比。但是在新疆麦盖提县的盘子舞多由男艺人表演。表演时除手上击打盘子外,有的在嘴里叼上长把木勺,用勺把击打头上盛水的碗或头顶茶壶。现代舞台上表演的盘子舞有些头上已不顶道具,加强了动作步伐和旋转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维吾尔族艺术家康巴尔汗舞蹈艺术成就的最高代表作是《盘子舞》,曾倾倒了许多人。人们在《盘子舞》中不仅领略到康巴尔汗独特的艺术表演风格,更看到了通过艺术家的个性创造,将民族风格的技巧和个人特色的表演紧密结合,让人们发现,自己身边的盘子、筷子居然能在舞蹈里作为道具而发挥出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萨把依是维吾尔族的一种民间打击乐器,在长一尺半左右的扁圆木棍上,用铁皮护上端并镶有两个铁环,表演时右手持把,将上端有节奏地碰击肩和前后摇动,铁环随即发出悦耳的声音。在以各种状态摇动铁环,打着不同的节奏时,脚上配以各种步伐,如“跪转”、“单腿跪蹲”。它产生并流行于南疆喀什一带,属于男性舞蹈。

手鼓舞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舞蹈形式,流行于新疆各地。通常由女子在一男子手鼓的伴奏下起舞,舞蹈动作敏捷、节奏多变。多用高难度的旋转与腰部技巧,表现种瓜、摘葡萄等劳动生活。还有一种在音乐的伴奏下,女子拿一面小鼓(铃鼓),一边拍打一边起舞,表现照镜子梳妆等场景。

击石舞多数动作采用塞乃姆的基本动作,边打击石头片边舞蹈。“击石”是维吾尔族民间打击乐器,双手各持两片天然石头,随手指和手腕的弯直和抖动发出声音,在表演过程中加上跪起,旋转等高难度的技巧,属于男性舞蹈。

(二)徒手高难度技巧

徒手技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动作技巧型,如维吾尔族舞蹈的“动脖子”等。另一类是展示型技巧,可分为旋转、跳跃、翻滚等不同类型。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广为应用的展示型技巧是旋转。它快速、多姿、戛然静止,犹如鹰隼迎面回旋,高潮部分发展为竟技旋转,如跪转、空转、掖腿立转、并立转、夏克转、原地点转、跳转、擦地空转等。

(三)创新技巧

创新技巧指在传统舞蹈中原本没有,但后来在现代舞台表演时为了满足观众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而创新发展的符合维吾尔族民间舞审美风格的新技巧,这一类技巧更艺术化,专业化。它吸收了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和许多东西方国家的舞蹈技巧精华。如中国古典舞中的翻身、小翻、蹦子、双飞燕等,在职业舞者的创新改编下,形成了一种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特色的技巧。

二、维吾尔族民间舞技巧的教学

技巧在提高舞蹈表演技能和丰富舞蹈语汇,扩大舞蹈艺术表现力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技巧训练主要提高舞蹈专业学生身体部位的灵活性,增强弹跳力、爆发力,同时为表演高难度舞蹈奠定基础。“单一元素—短句—组合”训练模式,是中华民族民间舞专业化高等教育多年来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该模式由浅入深,符合艺术教育理论与形体艺术教育的规律。这种科学的训练模式同样适用于舞蹈专业学生的维吾尔族民间舞技巧训练。

(一)单一性技巧教学

单一性技巧教学,就是将民间舞蹈中的技巧部分提炼、分解成单一性技巧动作,然后进行强化训练。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明确,任务单一。其目的是打基础,找要领;其任务是解决学生的基本能力、素质问题。徒手展示型高难度技巧和一些创新技巧,就必须进行单一性训练,才可以保证技巧完成得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比如旋转类技巧中的夏克转、跪转、空转、平转等,都应该进行单一性反复训练,使学生在重复练习中“熟能生巧”。

(二)短句性技巧教学

短句是指舞蹈语言中一个短小且精巧的完整句子。所谓短句性技巧教学,就是遵循该民族舞蹈所特有的连接规律,把民间舞蹈中的技巧动作同该民族的舞蹈风格动作串连和组织起来,编排成连贯性的短句,以便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前面提到“盘子舞”、“萨把依舞”、“手鼓舞”、“击石舞”等道具舞蹈技巧就可以通过短句进行训练。如果仅仅在原地进行单一性练习,就会显得过于枯燥、无趣,学生很容易感到乏味和疲劳,难以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假如单一训练到一个阶段,及时加上短句强化训练,再配上一定的音乐伴奏,就可以激发起学生的训练激情,使学生在掌握技巧的同时又强化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风格。这种训练方式在教学流程中作为承上启下的环节,为完成综合表演性技巧组合做好铺垫。

(三)综合表演性技巧组合教学

综合表演性技巧组合教学,就是将各类技巧融入表演性很强的组合中去进行训练。这类组合的编排,可以安排一些具体情节,也可以从情绪出发,给技巧的运用找到情感的依据。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巩固和运用前两个阶段的训练成果,把技巧、风格和表演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种瓜舞”在手鼓的伴奏配合下,表现少女在田间种瓜的过程。用并立转表现播种,点地转表现浇灌,平转、夏克转表现丰收的喜悦心情,加上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独有的各种风格动作,使“技”中有“舞”,“技”中有“情”。从而达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表现力的教学目的。

上述三种维吾尔族民间舞技巧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互相影响的。从单一技巧训练,到短句技巧训练,再到综合表演性组合技巧训练,其教学

步骤循序渐进。经过系统的训练,学生获得扎实的舞蹈功底和对民族民间艺术文化内涵的深刻感知,有望将优秀的民族艺术继承发扬下去。

作者简介:李娟(1980—),女,汉族 ,玉溪师范学院聂耳艺术学院舞蹈系教师,主要从事舞蹈教学与研究工作。

第二篇:高中音乐 民族民间舞蹈--维吾尔族舞蹈 教案

民族民间舞蹈——维吾尔族舞蹈

(体态、动律、手位训练)

教学版本:

北京舞蹈学院附中教材 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挺拔而不僵,微颤而不蹿,上身撒得开,脚步不离散的规范动作。2.通过动律、手位的训练让学生们了解维族人能歌善舞的特点。教学重点:

1.维族舞蹈的体态及动律特点。

2.八个手位所具有的多样化、多层面及富于变化的艺术特色。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维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资料。2.维族音乐的剪辑。

3.VCD、电视机、录音机。

教学方法:

首先放维族的音乐方式引导,通过老师表演让学生产生兴趣,再介绍维族人能歌善舞的特点,最后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音乐《达板城的姑娘》

二、欣赏体验

老师表演一段具有浓郁维族节奏的“赛乃姆”,让学生们感受维族的民族风格。

2.介绍维吾尔族人文、地理、风俗。课件展示: 通过播放课前搜集的几个维族舞蹈组合来加深学生们对该舞种的了解。3.提出问题: 维族舞体态、动律有什么特点

讨论得出: ①上身挺拔而不僵,上身撒得开。②微颤而不蹿,脚步不离散。

三、实际教学

1.手位主干动作(八个手位)。

要求:

注意基本手型,四位手至八位手都有反面手位,手位之间替换动作常常用绕腕转换。

2.摇身动律

要求:

摇身动律是一侧肩胛骨带动后背,形成推送慢、收回快的前后摇动,应特别注意摇动的附点节奏与下身点颤动律的协调配合。3.舞姿与脚位

(1)提裙式前点步 做法:

双手自然下垂于体旁,双手捏住体旁的裙边,前方点步位,手腕与后侧上提90度,将裙摆拉开。要求:

提裙式前点步为静止的舞姿动作,可用一侧胸腰。(2)托帽式后点步 做法:

右后点步位,体对8点,左手顶手位,右手在八位手上立腕,手心向上,感觉用右手脱住帽子,眼看8点方向。要求: 提胯立腰,胸腰对8点上方走。(3)

高举火把旁点步 做法:

右脚重心前点步,左手除大拇指外,四指形成捏空心拳于顶手位,右手自然下垂,眼看2点。要求:

高举火把旁点步为固定舞姿,一般配合动律出现。(4)

双手叉腰后点步 做法:

体对1点,右脚重心后点步位,双手虎口叉腰。

四、小结

在维族舞教学当中,动律与手脚的配合协调性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眼、头的表现还没出来

六、作业(编排)

请同学们课后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编排六个八拍的小组合(节奏的灵活性)

七、结束语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了维族舞蹈有别与其他民族艺术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格,浑然一体而鲜明独特,也同时领略了维族舞的热情和奔放,只有热爱自己的生活,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喜悦!

第三篇:维吾尔族风俗习惯

维吾尔族风俗习惯

维吾尔族风俗习惯

维吾尔族住房一般是泥土建筑,用天窗采光,屋内设有壁炉,屋顶平坦,可以晾瓜果和粮食。饮食以面粉、玉米、大米为主,喜吃瓜果。日常的食品有馕(烤饼)、面条、抓饭、茶、奶等。

维吾尔族服饰:城市妇女多穿西装上衣和裙子;农村男子穿长袍,妇女多在宽袖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男女老少都爱戴四楞小花帽;耳环、手镯、项链是妇女喜爱的装饰品。

维吾尔族婚俗:青年男女婚姻自由,婚礼隆重热烈。

维吾尔族丧葬:实行土葬。人死后净身并用白布裹身,用移尸木匣抬到墓地入葬。节日有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维吾尔族礼节:待人接物很讲礼貌,在路上遇到尊长和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掌放在左胸上,然后把身体向前倾30度,并连说:”艾斯拉姆艾来孔!”当行路人无处进餐和住宿时,只要说明来意,主人虽不相识,也会殷勤招待;走路让长者走在前面,谈话让长者先谈,入坐让长者坐在上座,吃饭,先端给长者;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喝酒、吸烟;老人无论到哪里去作客,他骑的马不论是卸鞍子,还是饮马、喂马,都由年轻人去做,走时,年轻人给老人备鞍,扶老人上马;家里来了客人,全家都出来欢迎,然后女主人以十分真诚的态度,用盘子端来茶水;老人吃饭时或到别人家里去,常常双手摸脸做“都瓦”(祝福仪式)。

维吾尔族禁忌:吃饭或与人交谈时,忌擤鼻涕、打哈欠、吐痰,饭毕有长者领作”都瓦”时,忌东张西望或站起;禁食猪肉、驴肉、狗肉、骡肉和自死的畜肉及一切动物的血,衣着忌短小,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忌户外着短裤;屋内就

坐,忌双腿伸直,脚底朝人;接受物品或请茶,忌用单手;未经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动用主人家的物品;到别人家去,一定要让年长的人先进门。青壮年妇女一人在家时忌外人进去;新婚夫妇的洞房忌随便闯入;见到门上挂有红布条,表示妇女分娩或小孩出疹子,忌外人入内;不要和妇女开玩笑;在公共场合忌光着上身,更不能穿着背心、裤衩到别人家里去;忌背后议论别人的短处;禁止在住地附近、水源旁边、墓地、清真寺周围和果树下面大小便、吐痰或倒脏水;禁止携带污浊之物进入墓地和清真寺;禁止在墓地附近修猪圈、厕所,不许牲畜在墓地内乱跑,不许从墓地上取土;不得用自己的水桶或罐子在水井或涝坝内打水,要先用公用水桶打水,然后倒入自己的桶或罐内;北疆地区,禁止在长辈面前讲诙谐或揶揄的语言。

风俗习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由于一种历 史形成的,它对社

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

风俗习惯(fēng sú xí guàn)

解释: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出处: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例如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藏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示例:1.我们到一个地方就要尊重当地的~。2.由“成丁礼”到“冠礼”断发文身或凿齿拔牙、以及血缘复

九、父仇不共戴天、女子结婚不落夫家等等,都是由氏族公社遗传下来的风俗习惯。(黄现璠《试论百越和百濮的异同》)

本段基本意义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 ”;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

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风俗由于一种历 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

第四篇:当代民间舞蹈教学模式综述

当代民间舞蹈教学模式综述

本文作者:玛依莎 尖措太 工作单位: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内外情景,相继合一

俗话说“开端引趣,激发欲望”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创设良好的情境在舞蹈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自我舞蹈,表现动作,开阔思维的艺术思维,采用多种方式创设舞蹈学习模式,以奇特动作造型,激发起学生表现能力和求知欲,也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上的理解,对以后进一步加强舞蹈专业学生深入学习舞蹈艺术奠定了基础。互动式教学既符合舞蹈高校教学内容要求又能吸引学生在艺术表现的注意力的情境更加淋漓尽致。为第一时间保证,彼此愉快教学的心理状态,在愉悦中学习舞蹈更能体现艺术知识的高效传递和表达。具体分析创设情境的方式也有很多,其中包括艺术情境、舞台情境、人物情境、情节情境、多媒体情境以及舞蹈小品表演情境等等,当然每一种情境的设计都要根据具体的互动式教学内容。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应当积极的配合教师走入情境,发散思维这样在教学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洞悉生活,身临其境

在民族民间舞课堂上,老师即将教授维吾尔族民间舞蹈,那么学生在课前可以根据现有条件收集有关舞蹈的资料,观看舞蹈视频、查阅这个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等。这样会迅速建立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就是如此。在舞蹈学习中,往往学生把关注点只集中在授课教师身上,而忽视自身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教师有义务教学没错但是有些时候学生就会养成一种学习依赖性,接受知识时不善于发现问题,不善于思考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对学习内容建立了一个基本观点。

善于思考,提升专业

交流与讨论环节可以被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这是教师与学生在互动式教学中尤关键的一点,是互通的过程,交流与讨论是教师给予学生表达思想和观点的环节,更是一种自信心建立的重要途径。通过沟通,教师可以明晰出学生的知识内涵、自学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认真态度。开始阶段老师首先要给予一个和谐的教学情景,让大家能够突破心理底线舞蹈肢体表达思想。主要针对学生动作造型对民间舞蹈教学内容的思考,更是老师与学生舞蹈造型知识储备表现力的相碰撞产生新火花的空间提升。古云之人说“学之问”就是学会进行提问,能够从提出问题来看出学生内心想法。在互动式教学中积极并主动的接受舞蹈教师发出的信息,当信息进入后学生大脑又通过学生自己本体出发分析处最有效的表现动作方式,最终传递出不同舞蹈动作符号。同时,对教师的认真备课、完整教学内容、已经相关综合知识的能力全面的协调配合要求很高。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亲自示范动作来进行教学必不可少,当然能够给予学生直观教学是正确的方法。但学生也只是依靠自己的观察从外形模仿教师舞蹈动作,而这个动作的发力点、运动路线以及情感的投注等等更深层次的要求学生并不一定掌握。而且每一个学生的基础和个人能力都不尽相同,所提出的问题角度便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在解答问题时尽量采用一些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的传递出舞蹈表现得意涵,出事学生将收到的信息表现出来。如图片、影像资料、活体实例等以增强教学效果,达到互动式教学。本文只是浅说了主要的是要能够在舞蹈教学中实施这将是一大进步之举,不管在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中还是在其他舞蹈教育中互动式教学法是让老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的,互动式教学上我们应该怀着学生与教师“共同学习的心态”投入到舞蹈教学学习中去,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技巧个人修养,我国舞蹈教育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值得提倡。学生与教师都应勤奋的学习,有人可能说老师不用了,但我认为都应该,学生应当每天把教师教授的知识领会而要勤奋,教师也应当为完善自身而储备大量知识素材勤奋,以便为下节课成功的教授做好铺垫。

第五篇:少儿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心得

少儿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心得

作者:育红小学刘馨蔓 时间:2011-3-12 22:50:52 通过学习中华民族民间舞1-6级的考级课程,使我对中华民族民间舞考级课程的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及思考。这套舞蹈教材1-6级的教授对象主要是幼儿儿童。作为幼儿儿童本身具有好动,好模仿的性格以及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感知特点。这套民族民间舞的教材恰恰符合了教授对象本身的特点。我是一名还没有真正教过幼儿儿童的舞蹈教师,因此在学习了这套民族民间舞教材之后让我对如何教好幼儿儿童的民族民间舞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及思考。以下是我对中华民族民间舞教学的一些想法。

一.中华民族民间舞教学的重要性

常常看到电视上的“小童星”们唱着“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舞着周杰伦的“双截棍”。当时觉得他们很可爱,可是之后也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这些孩子们将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下去呢?作为蕴含了民族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族精神等丰富内涵而最终表现为与浓郁的民族特色音乐相结合的民族民间舞,自然是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材。通过这套教材让孩子们去了解中国的各个民族及民族文化,同时也通过了解各个民族及民族文化来更好的掌握,学习好民族民间舞蹈。

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孩子们是否能掌握,学习好民族民间舞蹈至关重要的环节。俗话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

二.对中华民族民间舞教学方法的思考

1.培养幼儿儿童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及感受能力

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内驱动力。因为幼儿儿童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注意力,自我控制力都比较差。往往停在某一个事物上的时间都比较短,如果在教学中不注意方法,强迫孩子们把精神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是难的,而且孩子们会很疲惫,同时对这件事情也会失去兴趣。所以我认为首先要让孩子们对民族民间舞产生发自内心的好奇和兴趣,才能使孩子们学习好民族民间舞蹈。

(一)通过讲故事的方法。例如:在教授《小熊舞》时,可以根据舞蹈组合的动作顺序,先编一个有关小熊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在听完故事后,老师在配上《小熊舞》的音乐,让孩子们跟着音乐自由发挥,去想象自己就是那只小熊,同时老师用规范形象的动作(肢体语言)去引导大家。在孩子们把对听故事的兴趣,不知不觉转移到对小熊形象的扑捉上后,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二)利用幼儿儿童好模仿的性格,进行教学。例如:在教授《小鸡啄米》,《蹦蹦兔》,《小象洗澡》等,可以先让孩子们运用自己的肢体去模仿他们眼中的“小鸡”,“小兔子”,“小象”的形象。然后配上舞蹈组合的音乐,让孩子们用心去感受音乐,是优美的,欢快的,还是笨拙的,让他们用自己扑捉到的动物形象来表达音乐的情绪。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感受能力以及创造性的表现力。

(三)借助游戏的魅力。做游戏是幼儿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游戏给孩子们的感觉是有趣的,轻松的,互动交流的活动。而课堂中进行的往往是单一的,个体的,有制约性的活动。把游戏溶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学习舞蹈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跳皮筋》,可以真的扯一条皮筋,让孩子们跟着老师的动作来跳,这样孩子们就在游戏中轻松的,有趣的完成了所要学习的舞蹈组合。利用这种方法也会渐渐的培养起孩子们对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和信心。这也是这套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的魅力所在。

(四)创设环境,营造民族民间舞蹈的氛围。我想可以根据教材组织一次“中国各地民族旅游活动”教师可以把所要教授的民族民间舞蹈划分成几个单元。例如:第1站可以先带领孩子们去辽阔的大草原--蒙古。当然不是真的去了。可以把教室布置成草原的感觉,有蒙古包,有一群群的小羊羔。让孩子们穿上蒙古的服装,放着蒙古特色的音乐,在这种氛围下教师可以进行《剪羊毛》,《小骑手》的教学。第2站可以带领孩子们去往水果丰富的新疆,同样把教室布置成具有新疆特色的,挂满一串串的葡萄。穿上新疆的民族服饰。在那里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学习《尝葡萄》。依次类推。这种方法可以给孩子们营造一种直观,新鲜,身在其中的氛围,对于所要学习的民族民间舞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讲解,对各个民族风土人情,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有着直观的了解。这种方法还可以配上图片,影象,民族特色物品等资料的运用。

2.重视培养儿童的创造性表现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在让孩子们对民族民间舞产生兴趣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表现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在我看来,以往的教授过程,教师只注重孩子们的动作是否标准到位,单纯要求孩子们模仿老师的动作,用口令训练孩子们的动作。等孩子们的动作差不多达到老师的要求后,再配上音乐。我认为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们刚刚建立起来的兴趣,在这一环节丢掉,另一方面抹杀了孩子们创造性的表现能力。这样教出来的孩子们动作会很死板,没有表现的欲望,只是为了动作而动作。应该培养孩子们“以情带舞”。先让孩子们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是怎样的一种情绪,配合教师的启发,结合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从而让孩子们对这段音乐产生想要表达的感情,配合教师规范,感情投入的表演(注意一定是表演)使孩子们在这种氛围下进行学习。在初步掌握后,教师再把重点难点以及孩子们还没有掌握的地方加以纠正巩固。3.注意教师的语言

根据教授对象本身的特点,教师的口头表达要生动形象,简明清楚。要充分利用好肢体语言,因为肢体语言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孩子们年龄小,课堂纪律很难维持。而良好的课堂纪律又是教学质量和进度的保证。过于严厉的语言会破坏整堂课的气氛,而且很容易打击孩子们的自尊心和信心。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也很重要。教师在教授幼儿儿童时应多采用鼓励,表扬的语言,采用评比,比赛,奖励的方法.给孩子们学习好民族民间舞的信心。4.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人,而且是幼儿儿童。每个孩子们的性格,身体条件都不会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教师不能采用一种方法来对待教育所有的孩子。应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和特点,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我认为这样就会避免“广播操式”的舞蹈,死板的舞蹈动作,做作的,好无发自内心的舞蹈表演。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大部分是各个民族的人民在劳作中或劳作 之余表达心情,情绪时产生的舞蹈。他们就是“以情带舞”。所以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性格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学会感受音乐,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情绪。“以情带舞”达到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目的。

以上是我这次通过学习民族民间舞考级课程,对民族民间舞考级课程教学所产生的思考和想法。希望孩子们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民族民间舞蹈。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美,动作的美,通过舞蹈表达发自内心的美。从舞蹈得到快乐。作为一名小小的舞蹈教师希望自己能为中华民族民间舞蹈事业的继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阅读全文(68)| 回复(1)| 引用通告(0)浓郁的民族情

作者:育红小学刘馨蔓 时间:2011-3-12 22:46:51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泛指我国56个民族的各种舞蹈的总称。由于各民族人群在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其生产、生活、历史、习俗在民族性的基础上必然带有自然界给予的印记,尤其民间舞蹈文化更是具有地域性,有着各民族自身独特的色彩和风格。

我在实际教学“中华民族民间舞”课程中,选取了民族风格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地方特色鲜明,对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协调能力具有良好作用的几大民族的民族舞蹈进行教学,包括汉族(东北秧歌、云南花灯)、藏族、蒙族、维族、傣族、朝鲜族。

在不长的授课过程中,我对此课程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对“中华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的认识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教师只有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舞蹈文化,具体掌握并能准确地用肢体体现各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才能够透彻地对学生进行民族舞蹈深层次文化内涵、具体风格特点的讲解、示范与指导。

在教学中,我看重对学生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的单纯性教学,即通过教学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民族舞蹈的传承,表达出民族的性格、气质和人文精神———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

以上种种,既可以说是单纯模仿,又可看作是对各民族舞蹈的自身认同,即民族气质的模拟。这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民族艺术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启发、引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否将本是单纯的、特定的各民族舞蹈表现出异彩纷呈的情感色彩,就要求学生将自身的艺术修养及艺术想象力作为现实的载体了。

二、对“中华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方法的认识

1、介绍民族舞蹈的民族文化、地域特点、生活环境及民俗风情。

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民间舞蹈的生成演化,与其他传统艺术门类一样,是与其相应的生存地域、民族习俗、地形气候、历史制度、文化背景,甚至宗教信仰紧密相联的。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整合,最终形成民间舞蹈各自稳定的结构和特点,并符合民族自身独特的美学追求。因而,在学生学习不同民族舞蹈前,教师应首先向学生介绍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地域特点、生活环境及民俗风情对舞蹈风格形成其特点的影响,让学生从感性上有基本的民族认知。

2、教授各民族舞蹈成形的风格特点。在整个民族民间舞蹈的教授过程中,此部分为最直接的环节。

这个部分在教学实施中可分为四个层次进行:

a、基本形态与动作的教授

教授各民族的民间舞蹈,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肢体形态及动作特征,这是各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的各自不同的舞蹈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例如:藏族的松驰、维族的挺拔、朝鲜族的含蓄、傣族的柔美及线条感、汉族东北秧歌的哏、浪、俏等等。

b、从单一到复杂的系统性教授

在系统教授民族舞蹈时,要采取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授方式。由于各民族舞蹈的节奏律动都不是单一存在的,因此在教授过程中,要把握纵深发展与横向扩展同时进行的尺度。例如:藏族舞蹈可分为:谐(旋子)、卓、踢踏。这三种同为藏族舞蹈,但属于不同的表现形式,身体的发力点及节奏处理各不相同,那么在教学中就应着重对学生进行比较性地讲解与教授,同时也要注意各种类深浅程度的协调。

c、气息在舞蹈中的运用

这里所谓的“气息”,是指舞蹈者有意识把握的艺术性呼吸。艺术性呼吸是从感性地维持生命的生理需求上升为理性地运用情感,心理、精神和审美观点去进行形象思维,是舞蹈过程中,人体通过气息的处理、把握、运行所达到的内心节拍和风格韵律高度统一协调地表现,能体现出不同民族的不同风格。

在民族舞蹈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不同的气息控制,既能体现出不同风格的民族舞蹈,又可将同一民族不同节奏特点的舞蹈呈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朝鲜族舞蹈中包含了古格里、安旦、扎津古格里、它令、阳山道、沙尔普里、挥毛里等近10种不同节奏型的舞蹈种类,从气息的控制上来看:

古格里:韵律柔物,动作舒展,节奏连绵不断;

安旦:韵律哏顿,情绪高昂,动作大方,节奏跳跃;

扎律古格里:韵律清脆,活泼,动作灵敏,节奏提升感强;

它令:韵律重、沉,情绪诙谐,动作潇洒,节奏撑展;

阳山道:韵律颠波,情绪激昂,动作流畅,节奏悠荡;

沙尔普里:韵律平稳,情绪含蓄,动作缓慢,节奏宁静;

以上不同节奏型的体现,都依靠对气息的控制。

d、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与学习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是学生学会几个固定的、程式的动作就算大功告成,而是通过民族民间舞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肢体的协调能力与肢体的可支配能力;让学生的肢体在将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以上教学的四个层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达到和谐统一,使学生在螺旋式的教学中稳步成长。

三、再现民族文化的认同

这个环节的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对各民族自身的认同感。这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在此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启发与引导,再次回到民族文化、地域环境、历史环境以民俗风情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客观、深刻的分析与讲解(可用影像资料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让学生从这种“软”的精神意识上对各民族再认知。这个阶段较之前面所提到的初次认知,有着“感性———理性———感性”的飞越性认识,能将民族的东西尽可能地融入到学生的心灵里,通过学生艺术化的肢体使“民俗”文化向“高雅”的舞台演化,使学生在舞蹈表演时从心理上对各民族具有真正的自身的认同感。

下载浅谈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技巧及其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技巧及其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藏族民间舞蹈教案

    教案设计: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 ——藏族踢踏舞 教学目标: 1、能掌握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动律,并主动探索藏族舞蹈与生活的关系。 2、能学会藏族踢踏舞六个基本动作,并在学习基本......

    藏族民间舞蹈教案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 ——藏族踢踏舞 教学目标: 1、 能掌握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动律,并主动探索藏族舞蹈与生活的关系。 2、 能学会藏族踢踏舞六个基本动作,并在学习基本动作的......

    少儿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心得(含5篇)

    少儿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心得 作者:育红小学刘馨蔓 时间:2011-3-12 22:50:52 通过学习中华民族民间舞1-6级的考级课程,使我对中华民族民间舞考级课程的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及思......

    维吾尔族葬礼[五篇范文]

    葬 礼 维吾尔族的丧葬仪式因地域不同,在大同之中有许多小异,呈现出形形色色的特点。 在维吾尔族许多乡村社区,当老人或就要被病魔夺去生命的病人处在弥留之际时,其亲属就请来一......

    维吾尔族建筑特色

    民族建筑特色校本课教案 苏公塔: 苏公塔: 苏公塔位于吐鲁番市东郊2公里处的葡萄乡木纳尔村,是一座造型新颖别致的伊斯兰教塔。苏公塔是新疆境内现存最大的古塔,建成于公元1778年......

    维吾尔族传统节日-开斋节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的每年9月(莱麦丹月)为斋月,历来被视为最尊贵的月份。穆斯林们要封斋(又称“把斋”),即每天要在日出前而不能在白天吃饭,平时抽烟的人要暂时戒烟,禁房事,断绝一切邪......

    维吾尔族舞蹈教案

    校园民族舞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舞蹈基本站立姿势。 2 掌握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组合。 3 在学习舞蹈组合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乐趣和快乐。 教学内容: 1学习“站姿” 2学习维吾......

    维吾尔族传统体育

    维吾尔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达瓦孜”介绍 “达瓦孜”一词,是借用波斯语“达尔巴里”意思是高空走大绳表演,古时称为“走索”、“高原祭”、“踏软索”等,是维吾尔族传统民间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