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一年级《比较轻重》的教学策略
小学一年级《比较轻重》的教学策略
“比较轻重”一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多少和高矮、长短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活动。内容选取学生身边的、常见的、较感兴趣的事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先让孩子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最后称一称,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一年级的孩子都是刚刚走进校门的六、七岁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爱说爱动,愿意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乐于动脑。他们都不同程度地知道物体可以比较轻重,也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较简单的比较方法(程度有差异),但是对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还了解得不是很清楚。另外,刚入学的孩子上课的良好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因此,开展一些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不断体验、感受物体的轻与重,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通过让学生“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等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轻与重和掌握判断物体轻与重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物体体积大不一定重的道理,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可采用不同的判断方法。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有趣的情境。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设计意图,我采取“问题情境—自主建构—应用拓展”的教学方法.教学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实物和游戏中选择的,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物,如情境的创设利用“跷跷板”引导学生入境,以活动为载体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构建新知的过程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让学生在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自己喜欢的文具和水果等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并引发创新的欲望,要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让他们在观察中思维,比较中对照,从中不断完善自己,并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材的编写可塑性很强,留下了创造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创造地使用教材,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例如:三个物体两两比较,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比较的标准不同结果的多样化,就把这个改为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经历的过程中去体会“轻重”的意义.二、联系生活,主动探索。
当学生学会了比长短、高矮后,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比比身边的事物,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合作交流。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交流成果中,学生不断地体尝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的发现,感到我们小组棒,看到全班的发现,又会意识到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又能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生认识天平时的一个教学细节。学生通过教师介绍,大都能明白天平可以用来称物体的轻重,可究竟如何判断谁重谁轻,在学生的概念上还不是很清晰。教学中,我联系小朋友平时游戏的场景,依次引导:“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如果老师和你一起玩,会怎样?”结合学生的回答我进一步介绍:“天平称东西时,就和跷跷板一样,重的会落下来,轻的会翘起来。”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帮助学生理解简单的数学知识,这种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立刻领悟到了如何判断天平左右托盘上的两样物体的轻重,教学效果显著。
三、自主探索,快乐应用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中设计了三个小内容:1,比一比身边物品的轻重.2,让学生比一比篮球和铅球的轻重, 让学生了解并不是所有大的东西一定是重的,它跟物体的取材,质地有一定的关系.3,练一练中第二题(实际操作)这三道题也要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思想,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例如:练一练中的第二题,在备课时我感觉这道题对学生会有些难度,所以在不违背教材的前提下我将它改为实际操作,先让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猜一猜谁最轻谁最重,然后学生带着这样的猜疑去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去了解新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最轻与最重,这就降低了难度.通过探究活动解答自己的猜疑,让学生感知比较的标准不同结果的多样化,例如:苹果,橡皮,卷笔刀这三种物品,橡皮与苹果比就较轻,橡皮与卷笔刀比就较重.这样的活动使学生达到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让学生理解了“最重、最轻”至少需要三个物体比轻重。在“三种蔬菜比”的时候引入这句话,“三种蔬菜比一比,谁最重,谁最轻,为什么要加一个最呢?”
学生对轻重的理解和对比较轻重方法的总结归纳做的非常好,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学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我主要通过紧扣教材由教材引发学生思考地方法将轻重的概念及比较轻重的方法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动手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轻与重。还设计猜一猜环节,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发现能力。中间还有通过观察天平来比较物体轻重的环节,学生较好的完成了我预计的教学任务并且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文龙学校数学组
第二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比较轻重练习题
5、谁“最重”,谁“最轻”,最重的画√ 最轻的画o
6、谁“最重”,谁“最轻”,最重的画√ 最轻的画o
7、最重的画√ 最轻的画o
第三篇: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低段阅读记录
宋淑玲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抓住习惯的培养,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先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读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渐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又说:“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可见,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可以说对于一个人一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具体到一年级的学生身上,又要作何理解?如何实施呢?
首先,从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做起,如每次读书之前,可引导学生诵读读书歌:“小朋友们,读书啦!读书啦!身坐正,脚放平,眼离书本一尺,左手轻轻按,右手慢慢移,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字字过目,按标点正确停顿。”这是最开始指导阅读的儿歌,就是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以及最基本的读课文的要求就是把课文读正确。一种良好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时刻纠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必须贯穿整个一年级的阅读教学。
这第一步还只是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起步,但这一步虽艰难却至关重要!
二、激发朗读兴趣多读以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每一个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项一般都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用生动的导语、图片或创设相应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一年级的课文《蜗牛学艺》,就可以通过一个“蜗牛”的谜语小故事导入:“小朋友们,这只小蜗牛本领可真大,可以背着屋子到处走呢。可是,这只小蜗牛,还嫌自己的本领不够大,于是,有一天,这只小蜗牛走出家门,拜师学艺去了”,这只小蜗牛在学本领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小故事呢?小朋友们,快去读一下课文,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吧。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求知欲望。
然后在兴趣的激发下,去“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在读的时候,一定要训练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并且读出声来,从视、听两个通道去感知阅读材料的内容。如果拼音不熟练,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尤其是对于比较难读的字音或长句子,教师应加以梳理,帮助学生尽快读正确、读通顺,为有感情的阅读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通过同桌互读、男女生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在学生朗读中或朗读后,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从而保持学生朗读的兴趣。
三、教师当好指挥家,调动各种感官,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懂了文字,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又与自己的生活体验链接以后,便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讲,“有感情朗读”是读者情感外显的一种行为,凭借读来抒发读者内心的情感。而一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积累有限,有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和感受。所以,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用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体验。
1、教师要示范引导,以情带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丽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师的范读是朗读教学的最好的资源。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初步学习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教师精彩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真正加入到有感情朗读的行列中来。当学生想读好,而又读不出“味”的时候,教师可适时点拨,或示范朗读。教师的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这些体态语言,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谓“无声胜有声”。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带着学生一同朗读课文,走进文本。
2、抓关键词句,感悟品读。
在朗读时,如果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对课文的品读感悟会有很大的帮助。如《蜗牛学艺》一课,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兔子”的热情,可以通过老师范读中语音强调“兔子主动找上门来”中的“主动”和“找”这两个词来帮助学生体会兔子的热情。果然,老师这样读了之后,学生都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热情的兔子”就这样蹦出来了。先抓住重点词品读,然后连贯起来读句子,就能较顺利地读好课文,读出感情。
3、创设情境,引发共鸣,让学生想读、爱读。
教师要通过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图片、表演、多媒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唤醒学生生活体验等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如学习《棉花姑娘》一课指导朗读对话时,老师戴上头饰扮演燕子,全班同学做棉花姑娘,引导学生理解燕子想帮却帮不上忙时,教师可很为难地说:“听了你们这样请求,我特别想帮你们。可是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帮不了你们的忙。谁来教教我,我该怎么回答棉花姑娘?”学生听老师这么一说,有的摆手,有的摇头,有的叹气地教起老师来:“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学生读得非常投入,特别入情。剩下的两个并列段不用老师引导,学生就能读得津津有味。学生进入情境后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完全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了。
4、转换角色,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
表演朗读是一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阅读形式,因为低年级的课文故事情节鲜明、富有童趣。用表演读的形式来表现课文内容,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及相关语言的表达、记忆;通过演读,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能很好地突出课文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蜗牛学艺》这篇有趣的故事,通过伤心失望的“小蜗牛”和热情的“兔子”、“蝴蝶”、鸭子”它们之间的对话,再加上老师适当的引导和指挥,班上的朗读气氛非常热烈,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高、一浪高过一浪。
5、老师要当好指挥,及时激励和评价。
在平时的朗读训练时,老师要及时表扬和激励学生,“你读得可真好!” “真棒,比老师读得还好!”„„即使读得不够好时,老师也要说“读得有点感觉了,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老师的评价不仅要有激励性,更要有指导性和针对性,要能够教学生真正学会朗读。当学生读书声音响亮但缺乏感情时,教师可说:“你的声音真洪亮,如果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当学生读书感情很投入,声音很美,但是声音太小时,教师就说:“你读得可真好!如果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等等。老师的评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还给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其他的孩子听了老师的评价也明白了应该怎么做。得到表扬和激励,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读书的热情就更高了。
当然,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不止这些,还有个别读、指名读、男女生读、接读、引读、齐读、配乐读、比赛读、以评促读,等等。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课堂中可以穿插进行,互为补充。
总之,“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尤其对于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由不会读到会读,由初读到熟读和感情朗读,这样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在语文课堂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只能是读,切忌过多的讲解,在读中学习字词,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明白道理,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第四篇:学前优秀教案比较轻重
优秀教案:比较轻重
活动目标
1.培养合作和探究精神。2.学习比较物体轻重的办法。活动准备
1.乒乓球,与乒乓球一样大小的橡皮泥球、小铁球各1个。2.每个幼儿准备铅笔1支。3.小组活动材料:(1)自制天平秤(在一根一尺左右的棍子中央绑上细绳,将易拉罐从中间剪开,钻洞穿绳做成和平秤盘挂在棍子两端)1台;(2)弹簧秤1把;(3)积木、木珠、玻璃珠、夹子等小玩意若干;(4)同样大小的矿泉水瓶3个(1个空的、1个装水、1个装沙子);(5)水盆、厚纸船各1只。活动过程
一、学习用手掂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1.请幼儿轮流用手掂一掂3个装有不同物体的矿泉水瓶子,说说自己的感觉。2.请幼儿把最轻和最重的瓶子找出来。
3.小结:用手掂,可以判断几个物体的轻重。4.启发幼儿思考:“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物体的轻重?”
二、探索测量物体的轻重的方法 每组幼儿共同合作,尝试用天平秤称、弹簧秤称或船载物的方法测量积木等小玩意的轻重,说一说什么比什么重(轻),什么和什么一样重。
三、感知物体的轻重与大小的关系 1.教师出示乒乓球和橡皮泥球,让幼儿比一比这两个一样大的球是不是一样重,请个别幼儿用手掂一掂后回答。
2.再出示橡皮泥球和小铁球,让幼儿用天平秤称一称,看看哪个轻哪个重。3.小结:大的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同样大的物体不一定一样重。
四、做练习:第36—37页练习。
第五篇:一年级写字教学策略
浅谈一年级写字教学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教育学生继承和弘扬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如何指导一年级的幼童写字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姿势,齐抓共管。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写好字的前提。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利用课本上的图片,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身离桌边一拳。并让学生明白姿势错误,容易导致近视,驼背,字当然也不会整齐好看。课堂上,我反复地进行训练,学生们的写字姿势逐渐正确了。要养成一个好的写字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能单靠几节写字课。我经常向家长宣传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与老师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对学生每一次的家庭作业都能认真检查。我也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最近的写字情况,请家长关心,帮助学生写好字。
二、观察联想,活化字形,感知字形美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导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汉字由抽象的笔画组成。如何让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字形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写字感兴趣呢?除了故事、儿歌以外,比喻是个好方法。“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比如“伞”,同学们看像什么呢?有的说像大蘑菇,有的说像大树……想象生动的比喻,再加上形象的电脑画面的显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字形顿生兴趣,产生了写字的欲望。
三、设计活泼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写字教学常用讲授法和机械的练习。这种单
一、重复的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学中应采取穿插写字游戏,编儿歌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写字兴趣。如在教学基本笔画时,我让学生先看了一张“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图片,然后对学生说:“大头儿子要学写字,小头爸爸说写好笔画还有要决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要决吗?”于是我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录音磁带:“要想写好汉字,先从笔画练起,记住笔画名称,看清它的样子。描描写写比比,认真耐心仔细。”其实,这样的顺口溜很能吸引学生,又达到了教学目的。如有时学生写字姿势不端正时,我就轻轻地背起《写字姿势歌》:“头摆正,肩放平,腰挺直,脚踏实;手握笔,一寸间,胸离桌,一拳头,眼看纸,一尺远;一寸一尺一拳头,三个一字要记牢,养成习惯最要紧。”学生听老师在背《写字姿势歌》,马上改变了不良的写字姿势。这样生动的口诀不仅可以出自教师之口,也可来自学生之口。在教学“少”字时,就有一学生试着编了一句顺口溜:“左点微微低,右点微微高”。我听了学生编的口诀,赞不绝口。学生在编口诀的同时,一定对这个字进行了认真的观察,所以写字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
课堂气氛是弥漫在整个课堂内的一种活生生的心理情态。一年级的课堂气氛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生动活泼的,反映着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正常和谐,学生才会产生满意、愉快、羡慕、互谅、互动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首先,教师必须始终热情洋溢,精神饱满,用自己振奋的神态来感染学生。课堂上,教师自己应有愉快的心情,手势动作要灵活自然,语言声调要抑扬顿挫,要向学生传达各种形式的情绪状态。比如在教怎样写好“人”字时,我对学生说人的一撇和一捺要伸展开来,特别是“伸展”二字提高了声调。我一边说,一边手势比划,学生就比较清楚地知道写“人”要注意的地方。有时,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我会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大的范字,学生马上给了我回应:“哇,好大的字。”于是,我对学生说:“你们也想写写这么大的字吗?请你拿起小手在空中大大地写一个吧。”实践证明,学生很喜欢书空,而且喜欢写得大大的。其次,学生之间展开的互评互议也是课堂良好氛围的催化剂。让同桌互相评评,找找别人的优点,听听同桌的评价,能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时,教师不再唱“独角戏”,学生也不再是“旁观者”,学生情绪高涨,教师热情洋溢,大家沉浸在“人人来参与,个个是主角”的氛围中。
五、比较观察,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
小学生写字往往眼高手低,原因在于,相对某一个人来说,其观察审美能力比较强,但实际动手书写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很好地把观察审美能力转化为书写审美能力。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呢?
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要求。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教师的范写很重要。示范是写字教学的先导。在指导学生整体认知之后,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教师要边演示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由于受到观察能力的限制,学生的临摹并不能一步到位。此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较运笔方法:教学“一”,我让学生观察老师正确的运笔之后,我要求学生进行临摹,将学生的不正确的书写和范字比较,在比较中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教学竖,我让学生比较“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写法的不同,并加以示范。
比较间架结构:教师除了指导汉字的笔画,还应该着重指导汉字的间架结构。例如:教学“皮”,在观察“皮”后,我让学生临摹,学生写出来的“皮”字,五花八门。有的把下面的“又”字写得太短,有的把“又”写的太窄,有的又写得太宽……这时我将他们这些字在黑板上“公开亮相”,和书上的范字进行比较,并逐一帮助他们找到“病因”,指出“治病良方”。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孩子们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比较之后的书写,效果令人满意。
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领会,悉心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造型美。
六、结合多媒体进行写字教学。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激活学生情感,培养写字兴趣的良好方式之一。之所以能够优化课堂教学,在于它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注重学生情感与智力相结合。在写字教学中,利用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愿望。比如,前面提到的教学基本笔画,在了解学生喜欢动画片中的人物。我就设计了“大头儿子”想学写字,“小头爸爸”介绍写字要决的课件,吸引学生。还呈现了一些“大头儿子”写的笔画,让学生说说那些笔画写得好,好在哪里。此时的学生俨然成了小专家,小评委,他们既提高了鉴赏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整堂课轻松而愉快。而有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写字也是一种享受,在学生练习时我就播放一些优美的钢琴曲和民乐演奏曲。一年级学生虽然不容易感受音乐带给人的意境,但他们很喜欢这样的形式。有很多学生说很好听,一些学生还骄傲地说;“我们班的写字课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写字,真舒服!”因此,从学生的好评中,我深深感到结合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情感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以上是在一年级写字课中结合情感教学的一些实践,是一种尝试。总之教育工作者应把激发学生情感因素当成是提高学生写字水平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使学生具有练习写字的内动力,从而把苦学变为乐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好字并非一朝一日之功,它需要很长时间,以及持之以恒的刻苦精神。作为一名教师,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切实做到言传身教,正确引导,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