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达州专版2018年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写作表达要得体教案新人教版
写作(六)表达要得体
学习语言表达得体的方法,学会在书面交流中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技巧。
重点
学习语言表达得体的方法。难点
学习在书面交流中得体地运用语言的方法。
引导法 探究法 点拨法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大家应该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做东请客,客人陆续来了几个,还有几个迟迟未到,于是他嘀咕道:“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听了他的话,有客人借故离开了。他又说:“这不该走的又走了。”慢慢地客人们都走了。同学们,你知道客人们为什么都走了吗?对,因为这个人说话不得体。怎样才能表达得体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探究语言表达得体的方法。
1.语言表达得体,应该考虑写作的目的。不同的写作目的,意味着言语方式、言语态度应有所不同。比如要表示感谢,用语应比较恭敬;若是想获得对方的谅解,表达上应诚恳;若是想反映某个问题,则应观点鲜明,指出问题的要害,提出合理的建议。
2.语言表达得体,要注意读者对象的特点。读者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等不同,作者的用语也应有所不同。比如对长辈,说话要尊敬;对平辈同事,用语可以亲切;对普通老百姓就应少用难懂的术语。
3.语言表达得体,要注意语体特点。不同语体,用语不同。口语用词要求通俗易懂,用简短句式,避免误听的词语和太长太绕的句子;书面语要求语句要严密系统;专业语要有专业特色;文学语要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不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适应各自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要,形成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
比如文言词语典雅、简洁、庄重,在比较庄重的书面语体如公文事务语体中经常使用;方言词语、俚词俗语等,简明、通俗、易懂,在口语或书面语的文艺语体中经常使用。又如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常常使用长句、常式句、完全句等,而口头语体、文艺语体则常常使用短句、变式句、省略句等。
4.语言表达得体,要注意运用的场合。不同交际场合,用语不同。如喜庆的场合,用语宜热情奔放或风趣诙谐;悲伤的场合,用语宜严肃低沉;庄重严肃的场合,宜用书面语等。
交际的场合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氛围等。交际的场合各种各样,有喜庆、哀伤之分,有庄重、轻松之别。在这种情况下,语言表达要与环境气氛相协调。
三、写作文题
学生会计划开展“环境保护月”活动,准备邀请领导、专家学者、环保热心人士、家长和其他学校的师生等作为嘉宾参加活动的启动仪式。请你任选一个对象,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
要求:1.明确邀请函的写作目的,体现书面邀请的正式性和对对方的尊敬。要根据事实的身份,选择恰当的称呼。
2.应介绍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等情况,让对方对活动有所了解。如果需要对方在活动中发言,也应该提及,以便对方提前准备。
3.语言简洁明了,大方得体。
四、佳作欣赏
“环境保护月”活动启动仪式
邀请函
尊敬的×××同学家长: 您好!
为了增强全校同学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同学们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为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使我们的校园环境建设得更美好,也为了提倡绿色低碳生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实际行动构建一个绿色整洁的校园环境,我校将于2017年12月20日上午9时举行“环境保护月”活动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将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进行。请家长到达学校后,先去您学生的班级,然后和同学们一起到学校操场指定的区域就座。启动仪式上,敬请家长们向我校全体同学提出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
谨此,我们诚挚邀请您出席“环境保护月”活动启动仪式。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新世纪育才中学学生会 2017年12月1日
点评:这篇邀请函介绍了启动仪式的时间、地点、主题等,还提醒家长们准备发言,写作目的明确。针对家长身份,运用了“尊敬”“您”“敬请”“谨”“祝”等礼貌用语,表达非常得体。
第二篇:第六单元写作:表达要得体
第六单元写作:表达要得体(部编八上)教学目标:
1、学习语言表达“得体”的方法。能够较好完成语言表达“得体”题,遣词用语得体。
2、通过教师讲授及训练,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把话说的得体。
3、做一个语言得体,具有良好人格的人。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前有个知县好巴结上司。一天,知府到他这儿巡视,在宴会上,知县一边劝酒,一边套近乎。“大人几位公子呀?”知府伸出两个指头回答,“有两个犬子。”说完反问知县:“大人有令郎几位呀?”不问则以,一问把知县问傻眼了。知县心想:知府大人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我该怎么称呼我的儿子呢?他想了好半天,才毕恭毕敬的回答说:“回禀大人,卑职只有一个5岁的王八羔子!”
这件事告诉我们:平时说话,要懂得谦言敬语,语言表达要得体。(板书:语言表达要得体)
所谓得体,就是语言适合语言环境,恰如其分。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
二、怎样才能做到得体?、掌握谦敬
遣词用语要注意分寸,要尊重对方,要讲礼貌。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家大舍小令外人”是对谦敬词语的最好的概括: “家大”:
自己的长辈、年长的平辈
。如家父、家慈、家兄等。“舍小” 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属,如舍妹、舍侄等。“令外人”: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堂、令媛等。
常用敬词有“贵”(如贵校、贵公司)、“大”(如大作,用于称对方的作品),“高”(如高见)、“尊”(如尊姓大名)、“拜”(如拜托)、“赐”(如赐教,请别人指教)、“惠”(如惠顾)等。还有常用的谦词。如“愚”“鄙”“寒” “拙” “浅见”等。另外,文明礼貌十字用语要注意使用:“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
这十个字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充分体现了语言文明的基本形式。在人们交往过程中,如能经常使用这十字用语,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因此,文明礼貌十字用语是人际关系和谐的润滑剂,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2005全国卷)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⑴ 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 “ 您了”。
⑵ 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您 ”。
⑶ 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以说“您老人家 ”。答案:拜托 包涵 高寿
2、符合语体
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口语适用于一般谈话、演讲、广播等.,特点: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不要有同音歧义;书面语用于政论--逻辑性强,多用长句,科技--逻辑性强,专业术语多,文艺--形象生动,富于文采,公文--格式固定,平实讲究。练习:下面是一位同学参加农村社会实践后写的调查报告中的几句话,有几处不得体,请分别指出.一位七十多岁的大娘乐滋滋地说:“改革开放以后,俺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也不用下地干活了,在家里看孙子,惬意着呢!咱大字不识一个,可不能让孙子也当睁眼瞎,一个暑假就督促他阅读了十册故事书。” 答案:“惬意”改为“自在”.,“督促”改为“让”,“阅读”改为“看”。
3、看清对象
充分考虑对方的特征,诸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气质、性格、爱好甚至禁忌等。一般来说,与“四高”(文化程度高、职位高、地位高、年龄高)的人交流,应该讲究称谓,不能直呼其名;语气应委婉谦虚,用语上可用专业术语,可讲求文采。相反,与“四低”的人交流,则不宜讲求职务称谓,语气可直接客观,用语上宜平白。此外,还要注意: 对失意人不说得意的话,对有缺陷的人不说人家忌讳的话。对长辈谈话忌大模大样。对方情绪好,可以多说两句,对方情绪低落,就少说几句。对方彬彬有礼,对他说话要客气、文雅、谦让,对方蛮不讲理,要据理力争,绝不低三下 四。对熟悉的人,可以随便一些,对不熟悉人,要热情、平易,注意分寸。等 等限 定的语体和语言环境,将“欢迎对方按时参加”的意思进行转述 在商店的广告里: 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里: 在给下级的通知里: 为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 答案:欢迎您届时惠顾;欢迎您届时光临指导 务必准时出席;到时候一定得回来.4、注意场合
欢庆的场合,说的话就应当有助于欢快气氛的加浓,多讲写吉利话,切忌不能说丧气话;悲伤的场合,要严肃、低沉而简略;工作场合,用语要准确扼要,经常用某些行话和术语;生活场合,用语要自然、亲切、灵活,多用口语;外交场合,用语要不卑不亢。等等.】
法院在审理一案件时,需传证人(罪犯的妻子)到庭。审判员说哪句话才比较得体?()
A、传证人XXX到庭.B、把罪犯XXX的老婆带上来.C、传证人XXX到这里来.D、叫罪犯XXX的妻子来.三、板书设计:
语言表达要得体 1.掌握谦敬 2.符合语体
3.看清对象
4.注意场合
四、巩固训练题
(06年江西)给“写得好”加上一定的上下文,使它分别符合下面的表达要求。(可以只有上文或下文,字数不限)例:表达的是“赞扬”:文章有气质,有文采,写得好!(1)表达得是“嘲讽”:________(2)表达得是“威胁”: _______
答案(1)这篇文章是写得好,好得连作者自己都看不懂。(2)他指着举报自己的人说:“你的举报信写得好,我们走着瞧。”
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有所得。说话得体不仅仅是为了应试,而是教导我们怎样做人。希望同学们说得体的话,做文明的人
第三篇:第六单元写作 表达要得体
第六单元写作表达要得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什么是表达得体,明白怎样做到表达得体。过程与方法
1.通过例文引路使学生明白如何做到表达得体。
2.了解倡议书的一般结构,学习写作倡议书。做到表达得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在写作中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教学重点:了解倡议书的一般结构,学习写作倡议书。做到表达得体。
教学难点:锻炼学生在写作中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朱元璋的故事
话说朱元璋做了皇帝。有一天,他以前的一位苦难朋友从乡下赶到京城去找他,其中一个人对他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 他这话说得很委婉,朱元璋听了心里很高兴。回想起来,也隐约记起了他的说话里像是包含了一些从前的事情,所以,立刻就封他为大官。
另外一个苦朋友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心想:“同是那时候一块儿玩的人,他去了既然有官做,我去当然也不会倒霉的吧?”他也就去了。
一见朱元璋的面,他就直通通的说:“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我们两个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罐子都被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下满把地抓豆子吃,不小心把红草叶子也一嘴吃进嘴里了,叶子梗在喉咙口,苦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并吞下去,这样红草的叶子才一起下肚了„„”
他说这些话,朱元璋嫌他太不会顾全体面,等不得说完就连声大叫:“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2、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杨澜一次在主持晚会时不慎被绊倒,全场一片哗然,这对一个主持人来说是再尴尬不过的事了,只见她从容站起,拾起话筒面带微笑对观众说:“谢谢大家,是你们的热情让我倾倒!”现场观众立即报以热烈掌声。
3、把话说好很重要古人说: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开心小点:“方便” ?吃饭的时候一个人说去方便一下,老外不解,旁边的人告诉他方便就是上厕所。敬酒时,另一人对老外说,希望下次出国时能给予方便,老外纳闷,但又不敢问。在酒席上电视台主持人提出,在她方便的时候会安排老外做专访。老外愕然:怎么能在你方便的时候?主持人说,那在你方便时,我请你吃饭。老外晕倒„„
4、萧琛善辩免灾南朝梁有个大臣叫萧琛,在萧衍还没称帝时就与他交好。后来萧衍当了皇帝,两人关系仍很密切。一次,武帝萧衍举行大型宴会,酒过几巡之后,萧琛有些醉意,就爬在案几上。武帝看见就用枣子投他正好打中萧琛的头。萧琛拿起盒子中的栗子正好打在武帝脸上,武帝一脸怒气。萧琛马上说道:“陛下把赤心投给臣,臣怎敢不用战栗来回报呢?”武帝听后,转怒为笑。
5、且听下面两个故事:
二、语言表达得体的重要性某家生了孩子,满月时抱出与大家见面。甲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乙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丙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
某地选美,一位小姐被选中。这位小姐打扮漂亮,言谈涵养却不尽人意。当男主持人问她“你心中的白马王子是什么样的”时,她竟然答道:“什么样子?反正不是你这个样子。”主持人因此十分尴尬,但他镇定了一会之后,彬彬有礼的向小姐深深的鞠了一躬,说:“太好了!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观众发出了会心的一笑。想一想:这位美女的话得体吗?主持人话隐含怎样的潜台词?
一、话题指导
如何做到表达得体呢?
1.考虑写作的目的。不同的写作目的,意味着言语方式、言语的态度应有所不同,以适应特定的需求。比如要表示感谢,用语应恭敬,而不能流露出“自高自大”的态度;若是想获得对方的原谅,表达上应诚恳,以期得到对方的谅解;若是想反映某个问题,则应观点鲜明,指出问题要害,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还要注意读者对象的特点和应用的场合。因读者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等不同,写作时的用语也应不所不同。比如对象是长辈,说话要尊敬,对象是平辈,用语可以亲切。3.要注意使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子。比如到人家做客,应用“拜访”;邀请他人来作客,应说“光临”。再如,向别人提建议时,应考虑说“我的这些不成熟的看法,请批评指正”。(1)看准对象,把握分寸(2)讲究礼貌,谦敬得当(3)适应场合,巧妙用语(4)把握语体,掌握方式一秀才买柴,曰:“荷薪者过来。”卖柴者因“过来”二字明白,担到面前。问曰:“其价几何?”因“价”字明白,说了价钱。秀才曰:“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者不知所云,荷担而去。从前有个知县好巴结上司。一天,知府到他这儿巡视,在宴会上,知县一边劝酒,一边套近乎。“大人几位公子呀?”知府伸出两个指头回答,“有两个犬子。”说完反问知县:“大人有令郎几位呀?”不问则以,一问把知县问傻眼了。知县心想:知府大人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我该怎么称呼我的儿子呢?他想了好半天,才毕恭毕敬的回答说:“回禀大人,卑职只有一个5岁的王八羔子!”
语言表达得体要讲究(谦敬)知识回顾“家大舍小令外人” A .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
B.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C.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谦词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鄙”“愚”(如拙见、鄙见、愚见,谦称自己的见解)、“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等。
二、例文引路 感受技法
感谢信
尊敬的领导:
您们好!
您们的爱心与捐款我如数收到,衷心地感谢您们慷慨解囊和无私帮助,在我困难的时候向我伸出援助之手,相信爱就是幸福的主宰,相信爱就是改变的力量,相信爱会有无限的希望。
2017年5月2日,病魔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我被确诊为“肺癌骨转移IV期”,消息传给您们,您们对此十分关心,在此,我及其我家人,向关心和帮助我的徐总、楼总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我本是不幸的,在这人生最灿烂时却要面对病魔折磨,除了精神上的压力,还有经济上的压力,每当我想到这些我的心情很低落,甚至想放弃。但我又是最幸运的,当风雨淋湿梦想的翅膀时,当生命发出求救时,有亲人和您们纯洁的爱为我加油,陪我一起面对,每一滴爱心甘露都汇入爱的海洋,真爱瞬间汇聚,您们就是我心灵上的支柱,让我重拾信心,是您们伸出援助之手,让我在困境中看到——生命的曙光、生命的希望。
感谢您们伸出仁爱之手,让我增添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感谢您们伸出博爱之手,让我们全家感受到您们的真情与真爱!感谢您们伸出关爱之手,让我体验了天下一家亲的温暖与牵挂!
此时此刻,我唯一能用语言表达的就是感谢,在您们爱的庇护下,我一定坚强面对,我一定不会辜负您们的期望,争取早日康复。谢谢您们真切的问候与祝福!感谢您们慷慨与真爱!
祝:您们全家平安、开心、幸福、快乐!此致
敬礼!
×××
×××年××月××日
【点评】这封感谢信写作目的非常明确,即向关心帮助自己的领导表达深深的谢意。用语恭敬,言辞诚恳,感情真挚。如:称呼领导为“尊敬的领导”“您们”。多次用“感谢”一词从多个方面表达谢意。还用“衷心”“最真诚”“最崇高”等词表达自己的心情。总之,是一封表达得体的感谢信。
三、作文题目
1.下面这段话是班长准备的班会发言稿中的一段,写得不够得体,请你试着修改一下。
我们班最近变化很大,卫生好了,纪律好了,学习成绩也好了,本月获得了年级“流动红旗”。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我认为主要归咎于班主任的管理。班主任管理很严格,很到位,很负责,我很欣赏,要充分肯定。
1、“归咎”用的不恰当,改为“归功”。
2、“我很欣赏,要充分肯定”,说话不得体,改为“我深受感动,对班主任产生了由衷的敬爱之情。”
2、在“环境保护月”活动中,你所在的班级将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倡导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请以班级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不少于500字。提示:
1.应介绍发出倡议的背景、目的,这样更让人们理解和信服。2.明确倡议书的主题,如“节约新风尚,环保小卫士”“低碳生活我行动”等主题,并提出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3.注意倡议书的使用场合、对象,做到表达得体。思路指导
注意倡议书的格式。倡议书是书信的一种,格式与一般书信大致相同。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1)题目。可直接用“倡议书”三字作题目,也可具体命名为某一方面的倡议书。(2)开头顶格写称呼。(3)正文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写清倡议理由。倡议书的发出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代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地行动。第二,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排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4)结尾。结尾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
(5)在右下方写提出倡议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名字,在名称或名字下写日期。本次写作关键是正文部分,应先写清环境保护倡议活动的原因和现实背景,再写发出倡议的具体措施。最后总结一下,表明倡议活动的意义及倡议者的希望等。
四、范文赏析
环境保护倡议书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蓝天碧水、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优美家园,但是废气、污水、白色垃圾、重金属侵蚀了她,环境污染已危及人类的健康与生存。有谁会想到,那些泛着刺眼的白色的饭盒会污染多少土地?有谁会想到,那些废弃的塑料袋飘散在风中,会污染多少城市和乡村?保护家园,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热爱家园,就是热爱生命。我们要用爱心去关注环境的变化,用热情去传播环保的观念,用行动肩负起环保的重任。
几年来,我们学校精心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环境,营造人文、和谐的育人氛围,拓展各种渠道,普及绿色理念,倡导绿色文明。我们的口号是:“绿色环保,举手之劳,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这里我向大家倡议:
1.努力学习环保科学知识,主动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奉献社会,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爱护一草一木,倡导文明行为。不践踏草坪,不随意摘花折草,做绿色使者,保护绿色生命。
3.节约用水。提倡使用脸盆洗脸,洗完脸或洗完衣服的水用来浇花,洗拖把。爱护节水设施,关紧水龙头,自觉做到珍惜水源。
4.节约用电。建议尽量用自然光,随手关灯、电脑等用电设备,使用完后及时断电,减少待机损耗,合理使用电器。5.绿色消费。尽量少用一次性纸杯,提倡自带水杯,少用一次性塑料袋,建议用布袋,可以多次使用,减少“白色污染”。6.垃圾处理。垃圾不要随手扔在地上,尽量放在附近的垃圾桶中,但要注意垃圾分类,矿泉水瓶能重复使用的尽量接着用。7.节约粮食,爱惜粮食,让节俭美德代代相传。“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崇尚节俭,就是延续文明。8.做动物的朋友。自然处处有弟兄,它们是和我们一样平等的生命,善待生命,与万物共存。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了自己,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全人类能永远拥有美好的家园,请大家积极响应倡议,为绿色环保一起“尽一份责,出一份力”!倡议人:××× 时间:×年×月×日 写作素材 素材一
1.以身作则,保护环境。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塑料袋。多作宣传,少用一次性的东西。
2.希望同学们倒垃圾时要分类。能回收的放一起,不能回收的放一起,这样不但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对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减少了污染。
3.做节约资源的表率。建议大人买菜时,尽量少用塑料袋,多用竹篮子,用笔尽量用钢笔,减少用圆珠笔。
同学们,快行动起来吧!保护环境是人类最大的问题,要解决了这个问题,会对人类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为了人类的延续,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好好保护环境吧!素材二
1、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2、除了相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3、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4、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5、来时给你一阵芳香,走时还我一身洁净。
6、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7、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
8、欲揽春色入自家,无可奈何成落花。
板书设计 写作表达得体 考虑写作目的 注意对象场合 注意词句恰当
第四篇: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同步作文指导表达要得体教案新人教版_213
第六单元同步作文指导
表达要得体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什么是表达得体,明白怎样做到表达得体。2.过程与方法目标:
锻炼学生在写作中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分清不同对象、场合,使语言表达发挥最佳效果。
讲授法、练习法。
多媒体。
一、精彩导入 激发兴趣
现实生活中,我们免不了与人接触。有些人呢,我们喜欢和他说话,愿意与之深交,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觉得他说话好听,我们听着舒服。所以,说话委婉得体就显得非常重要。其实写作也一样,表达得体,不仅可以显出我们写作能力强,而且还可以显出我们综合素养高。那么怎样做到语言表达得体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二、例文引路 感受特色
感谢信
尊敬的领导: 你们好!
你们的爱心与捐款我如数收到,衷心地感谢你们的慷慨解囊和无私帮助,在我困难的时候向我伸出援助之手,让我相信爱就是幸福的主宰,相信爱就是改变的力量,相信爱会有无限的希望。
×年5月2日,病魔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我被确诊为“肺癌骨转移IV期”,消息传给你们,你们对此十分关心,在此,我及我的家人,向关心和帮助我的徐总、楼总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我本是不幸的,在这人生最灿烂时却要面对病魔的折磨,除了精神上的压力,还有经济上的压力,每当我想到这些时,我的心情都很低落,甚至想放弃。但我又是最幸运的,当风雨淋湿梦想的翅膀时,当生命发出求救时,有亲人和你们纯洁的爱为我加油,陪我一起面对,每一滴爱心甘露都汇入爱的海洋,真爱瞬间汇聚,你们就是我心灵上的支柱,让我重拾信心,是你们伸出援助之手,让我在困境中看到——生命的曙光、生命的希望。
感谢你们伸出的仁爱之手,让我增添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感谢你们伸出博爱之手,让我们全家感受到你们的真情与真爱!感谢你们伸出关爱之手,让我体验了天下一家亲的温暖与牵挂!
此时此刻,我唯一能用语言表达的就是感谢,在你们爱的庇护下,我一定坚强面对,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争取早日康复。谢谢你们真切的问候与祝福!感谢你们的慷慨与真爱!
祝你们合家平安、开心、幸福、快乐!此致
敬礼!××× ×年×月×日 【名师点评】
这封感谢信的写作目的非常明确,即向关心帮助自己的领导表达深深的谢意。用语恭敬,言辞诚恳,感情真挚。例如:称呼领导为“尊敬的领导”“你们”。多次用“感谢”一词从多个方面表达谢意。还用“衷心”“最真诚”“最崇高”等词表达自己的心情。总之,是一封表达得体的感谢信。
三、文题展示 小试牛刀
在“环境保护月”活动中,你所在的班级将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倡导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请以班级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不少于500字。
提示:(1)应介绍发出倡议的背景、目的,这样更容易让人们理解和信服。
(2)明确倡议书的主题,如“节约新风尚,环保小卫士”“低碳生活我行动”等,并提出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3)注意倡议书的使用场合、对象,做到表达得体。【写法指导】
生活中难免会需要以书面形式与人交流,比如写感谢信、邀请函、倡议书等等,还有作文要想得高分,语言表达一定要得体。那么,怎样做到表达得体呢?
要做到表达得体,首先应考虑写作目的。不同的写作目的,需要不同的表达方式、言语态度。除了考虑写作目的外,还要注意读者对象的特点和应用场合。比如对长辈,说话要尊敬;对平辈,用语可以亲切。另外,还要注意恰当使用礼貌用语。比如去别人家做客,应用“拜访”;邀请他人来自己家做客,应用“光临”。
【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
四、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本节课讲得过多,给学生动笔练、动口说的机会太少,争取课外补上。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详细
《三峡》
教材简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有不少是对大自然旖旎风光的专笔描述,但本文的重点则是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水经注》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之所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只用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而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在夏水一节,作者重点突出的是“沿溯阻绝”造成的水“疾”,并未描绘自然景色。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媒体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教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①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②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③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三峡风光图片;录音;自制教学挂图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式 研讨激发式
教学内容、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先欣赏“三峡风光”(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后解说: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这样被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永远沉入水底,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还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烙印在我们记忆中的,除录像、光碟、图片外,文学作品中也保存了自然三峡的美丽。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读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播放《三峡》一文录音。
二、欣赏了三峡壮丽的风光,听了《三峡》一文的录音,你能说出三峡最美之景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三、大家想不想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吗?
同学们分组合作,再读课文,理解句意,并施展自己的才能,泼墨弄文,展现这美丽的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四、展示交流,共同总结三峡山峻水急等特点。
五、默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六、本课时小结
七、拓展与延伸(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书店等,再搜集其他写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
提供参考网址给学生:
三峡古诗选集:http://
第二课时
一、交流、展示学生课后搜集的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的作品。
交流、展示后,教师补充:①“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李白《早发白帝城》必不可少);②三峡风光资料,包括文字介绍和图片。
二、研读课文、分析、体味、探究文章写景的方法
1、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
正音:阙(quē)嶂(zhàng)曦(xī)巘(yǎn)属(zhǔ)引 哀转(zhuǎn)
划分句间停顿点拨: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点拨后再听录音。
3、朗读比赛:分小组或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进行,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的积极性。
4、讨论:疏通文意(六人小组进行讨论,每两个小组讨论一个文段,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5、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
①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的笔勾勒?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讨论后教师归纳: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写景时动、静结合。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文章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同学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6、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课文。)
三、课文质疑
学生质疑,由学生或老师释疑。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赞扬勇于质疑的精神。
四、本课时小结
五、拓展与延伸(作业)
搜集资料,写一篇作文描绘黄河(或自己熟悉的河流)古今风光,注意用上本文的写法,并尽量使文章自然、流畅、生动。
板书设计: 两岸连山
地貌特征(山)奇特险峻
群峰对峙
大水猛涨 三峡 夏
江流湍急
回清倒影
四季变化(水)春、冬 素湍绿潭 摇曳生姿
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秋
哀猿凄清
有 形 有 色、有 声 有 情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
重点:教学目标1、2 难点:教学目标3 【课前准备】
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齐背郦道元的《三峡》
2、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言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3、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二、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课文
2、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3、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解释以下加点词,翻译粗字体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三、合作探究
1、以小小组为单位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参考《三峡》的各种描写角度)
2、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班级交流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郦道元抓住江水与两岸高山特征,状物传神,描绘了一幅奇异美妙、既生机盎然又幽深冷静的图画,又于其中寄寓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则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四、背诵默写
自背、互背、最后当堂默写
五、佳句运用
本文和《三峡》一样,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最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们说一段话来描绘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好。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六、作业布置
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记承天寺夜游》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景,是怎样写的?
4、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答谢中书书》有什么不同?
【附相关资料】 【注解】
①〔交辉〕辉映;〔四时〕四季 ②〔歇〕消散
③〔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④〔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争相跳出水面。
⑤〔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⑥〔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译文】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三、预习要求:
1.解决生字词注音;
2.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
3.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 4.找古今中外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1.导入:
结合苏东坡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本地东坡遗迹(惠州东坡亭、东坡小学等)导入。
学生自由发言,简介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投影:作者生平。2.疏通文意
1)解决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2)朗读课文,听录音纠正 3)解决重点词语(投影)
欣然:高兴地 念:思考、想到 相与:一起
遂与外人间隔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遂至承天寺 盖竹柏影也
但闻屏障中尺一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翻译课文(学生提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3.研习课文
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明:叙述、描写、抒情
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 修辞 作用 特点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 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皎洁、澄清、透明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4.板书设计
描绘庭中月色 ——追求美好事物(热爱生活,旷达处世)5.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6.能力扩展:一切景语皆情语。
西江月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能力迁移:看图写景抒情。
(贴图)
8.作业
1)背诵《寄承天寺夜游》。
2)阅读古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结合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自行查阅作者的身世和本诗的写作背景)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观潮》
一、课文悟读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周密在《观潮》开篇,采用渲染手法,用“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一句先声夺人,接着由远而近,写大潮到来时的情景。当潮水远远地从海口那儿涨起时,细如“银线”,由于距离远,“犹抱琵琶半遮面”,只能望见其大致的形貌和颜色。渐渐地就会看到“海上涛头一线来”,有一条银色的横线向这边缓缓移动,像大家闺秀,身披银色条裙,姗姗而来。这时观潮人都要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翘首眺望,像是娘家人盼望着远嫁归来的姑娘。后来,大潮越涌越近,白浪滔天,就像玉砌的城堡、雪堆的山岭一样。那潮声如疾雷轰鸣,惊天动地;那气势像要吞下蓝天、淋洗太阳,豪迈恣睢,真可谓“怒涛沃日为之阴”(郑獬《观涛》)啊!作者用杨万里的诗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来形容大潮来时的情景,两相印证,巧作小结,画龙点睛。
钱塘江大潮已是天下奇观,而精彩的水军演习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者以惊涛骇浪烘托水军演习武艺高强,水军与巨潮大浪斗智斗勇着实让观潮人捏出一把汗,不过有惊无险,宋军胜利了,:“敌船”灰飞烟灭,随波消逝。当然,这里描写的只是寄托作者故国之思而已,他写这篇文章时,南宋早已灭亡。作者未能认识到南宋皇帝偏安于江南一隅,直把杭州当汴州,声色犬马,纵情游乐,当时水军演习只是为了观赏,并没有从实战出发。后来元军南犯,宋军战船数千,舳舻相接,但不堪一击。这是作者的局限。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数百弄潮健儿的惊险表演,更让观潮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作者在这里着意刻画出人是大自然的精灵,自然风景因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加美丽,表现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沿岸十余里,人头攒动,车马塞途,江潮人潮,连成一片。文章以人潮涌动反衬江潮奇美,真是言此意彼的精妙之笔。
二、亮点探究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古人又称浙江大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夸张说法吗?为什么?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学习:
第一句用渲染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提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古人称钱塘江大潮“壮观天下无”符合实际,不是夸张,因为这一奇观举世无双。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钱塘江的江口在杭州湾的人海处呈喇叭状,向内逐渐浅狭,海潮倒灌,潮波传播又受到内江狭窄江面的约束,这就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大潮最盛。其二,是江口有巨大的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强大阻力,潮头当然会掀揭天上。前浪遭遏,后浪又上,波推波,浪迭浪,潮水自然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潮头高度可达3.5米以上,潮差可达10米。其三,大潮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钱塘江大潮主要是由海潮倒灌引起的,所以,它也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探究学习:
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潮来之状”,当它远远地从海口那儿涨起来时,仅仅像一条银白色的横线。后来,越涌越近,像玉雕的城墙、雪堆的山岭,潮头之高能吞天沐日。“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文章首先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数百条战船摆开的阵势方面,以显示演练水军场面的宏伟,又通过描写水军演练过程的一举一动,表现他们武艺高强。“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3.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手法,请各找一个例句,并说说它的作用。
探究学习: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映衬”,女口“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4.写作贵奇,奇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满足其好奇心。《观潮》“奇”在何处?
探究学习:
文章以奇取胜,主要是形奇、神奇、意思奇、文字也奇。作者写江潮涌动时,抓住了形、色、声、力四个特点;写水军演习则主要表现他们武艺高强和动作迅速;写弄潮儿踏潮走浪彩旗不湿,奇在他们个个身怀绝技。至于写观潮场面,侧重写观潮人多得出奇。
5.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字是多么重要。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探究学习: “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动词“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人特别多。
6.《观潮》既描绘了一幅风景画,又描绘了一幅风俗画。找出与其对应的段落。
探究学习:
第1、2段描绘的是风景画;第3、4段描绘的是风俗画。风景画和风俗画相互交融,丰富了读者的欣赏趣味。风景因风俗而增色,风俗赖风景而添辉,增添了人文内涵和民族特色。
三、选题设计
1.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已是一种人文景观,试选几篇观潮诗文,研究一下不同作者的描写重点和审美情趣有什么异同。
研究方法:
(1)从不同朝代进行比较研究。
(2)对不同作者语言风格进行比较研究。
(3)按不同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比较研究。
(4)按不同作者的思想观念进行比较研究。
(5)以诗文的不同体裁分门别类作比较研究。
(6)把相关诗文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作比较研究。
2001年9月5日中央电视台观潮实况转播光盘;
《观潮》赏析
浙江(即钱塘江)之潮,奔腾冲激,声撼地轴,叹为观止者由来已久。《庄子·外物》篇讲到任公子“蹲平会稽,投竿东海”,“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指的也许就是浙江怒潮。《史记·秦始皇本纪》也有始皇三十七年“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的记载。自宋以来,以浙江观潮为题材的诗文,为数不少。以笔记而言,就有周密《武林旧事》,耐得翁《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和吴自牧《梦梁录》等,其中《武林旧事》尤能绘声绘色。此书有两处写到观潮:一在第七卷,记淳熙十年(1183)八月十八日孝宗恭请太上皇(宋高宗)、皇太后往浙江亭观潮;一在第三卷,便是这里选录的。两段文字,可以参读。本文于叙述之外,更多的是描写,诸凡浙江怒涛,水军演习,吴儿弄潮和兵民、皇室观潮的情态状貌都逼真地再现了出来。作者善于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刻意渲染,因而能凭借极经济的笔墨,勾勒出现潮的热闹场面,成为一篇短小精悍的速写小品。
本文劈头两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从大处落笔,提纲挈领,先给人一个总的印象,接着,补充交代“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引出典型场面,然后转入集中描写:“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由远及近,由色相而及声势,序次井然,富有生活实感。海门,一般注家都以为镇名。但海门镇在浙江临海县东南,离杭州有数百里之遥,岂观潮人视力所能及?《淳祜临安志》第十卷引宋姚宽《西溪丛语》所录一石碑记得很分明:“夹岸有山:南曰龛,北曰赭,谓之海门。岸狭势逼,涌而为涛耳。”原来观潮所见的海门,就是鳖(一作“壹”)子门,在府治东北六十里,它离观潮的中心位置浙江亭(旧为樟亭驿,在今杭州候潮门外)约三十来里地,江面开阔,潮初来时远望过去,仅似一痕一线而已。既而作者以淋漓酣畅的笔触,恣意挥洒,盛夸江涛排山倒海之势。“玉城雪岭”写其色与形,“声如雷霆”、“吞天沃日”,状其声与势。它跟唐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中“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相比,更是惊心动魄,有如身临其境。宋杨万里《题文发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入境小轴·浙江观潮》诗:“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上句写江涛汹涌的近景,下句记远望所见。这里用它来收束对浙江潮的描写,显得十分熨帖自然。
教阅水军,据明人黄尊素《浙江观潮赋》说,是宋室南渡后才有的。文章第二小节叙写的就是水军演习的场面。主其事者,是“京尹”。京尹,就是京城的长官。宋室南渡,以临安(今杭州)为“行在所”(封建皇帝所在的地方,这是不忘旧都汴梁而以临安为行都之意),所以才有“京尹”这么个称呼。从教阅(训练、检阅)水军的特点出发,作者首先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数百条艨艟战舰摆开的阵势方面,以显示出教阅场面之宏伟。“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卓诡变幻,见其调度之神速,操控之机灵。然后历数水军诸般武艺: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洪波上,竟从容悠闲得“如履平地”。一经这么映衬烘托,越发显示出健儿们本领之高强,动作之娴熟。正当大家聚精会神,关注水军操练之际,笔锋又转而去描写另一画面:“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刹那间,烟炮满江,象征着“双方”接火,交战方酣,怎不令人心惊魄动!读者惊魂未定,画面陡转:“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原来,趁着硝烟弥漫的当口,诸船尽藏,不见一只,意味着樯橹灰飞烟灭,一场厮杀胜利告终。作者就是如此善于摄取水军实战演习中的特技镜头,着意渲染铺张,层次清楚,给读者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象。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剪裁的精当和文笔的老到。
第三节,转入对吴儿弄潮的描写。“弄潮”也是宋代时行的一项精彩表演。“吴儿”,吴地少年,钱塘古属吴地,故称。“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文身,身上刺有花纹。“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寥寥数笔,便使弄潮儿激流勇进、果敢好胜的心理态势跃然纸上。接着,又写“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传神地再现了他们精湛的表演艺术。试想,“鲸波万仞”,浊浪排空,何其惊心!而他们却履险如夷,“腾身百变”;不仅此也,挥舞的十幅彩旗居然“旗尾略不沾湿”,由此人们不难想见其技巧之熟练。“以此夸能”,意在挣钱(观潮时“豪民贵宦,争赏银彩”),而不是单纯的群众性娱乐场面。无怪乎苏轼要发出“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的感叹!与周密同时的吴自牧,在《梦粱录》里把弄潮儿斥为“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既然如此,周密又何以津津乐道,在《武林旧事》里不止一次地以欣赏的笔调极力渲染吴儿泅水的本领呢!细读下文,便可了然。最后两小节,特写观众辏集的盛况。先写豪民贵宦车水马龙,僦赁看幕,再写宫中观潮,临了兼及都民。这里描写的中心则是皇室贵近在“天开图画”台上观潮。十里江岸,“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统统不过是“黄伞雉扇”的铺垫陪衬。在都城细民眼里,“天开图画”台,“真若萧台蓬岛”,仿佛是现实生活中的神仙世界。所有这一切,在周密心目中都是大平盛世的象征,是令人向往的。今天看来,这种景象恰恰反映了南宋小朝廷文恬武嬉、苟且偷安生活的一个侧影。
周密生当宋元易代之际,《武林旧事》又成书于宋亡之后。作者在《自序》中写道:“及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殆如梦寐,而感慨系之矣。”清人鲍廷博说:“《自序》一篇,声情绵邈,凄然有故国旧君之思,不仅流连今昔而已。”(《<武林旧事>跋》)其实,周密这种思想情绪渗透全书,《观潮》一丈自然也有表露。对此,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和遭际来考察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也无需去求全责备。
湖心亭看雪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及写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严整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能力目标 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掌握白描写作的手法。
情意目标 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读提示]
1、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找记叙文的要素,看雪的时间、目的地、人物、事件。
2、全文共两段,请简要介绍各段的大意。
3、寒冬腊月,大雪三日,夜深更定,作者独游西湖,钟情山水的独特个性却遇上了知音人,他在湖上邂逅了两位客居杭州的人。默读此段,找出表现独寂的夜游者相逢的心境的词。
4、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这个“痴”字还有什么深意吗?
5、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6、从小品文的角度,试分析此文的特点。[重点难点导学]
1、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著名文学家。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很深的修养,明亡后隐居山中著书,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夜航船》、《快园道古》等。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炽。
2、诵读指导
首先要读得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是节奏合理。其次要读得流畅,一是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三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3、字词积累。
更(gēng)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拿:撑,划。拥:围裹。
毳(cuì)衣:细毛皮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一白:全白。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痕:指斑迹,迹印。一芥(jiè):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焉得:哪能。更(gèng):还 大白:酒杯名
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用。及:等到。舟子:船夫。
者:```````的人。
4、品味白描手法的妙处。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景生,景以情存,情景相生。本文写景有两句,先从大处下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的一种人生情绪。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远近、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
[助学资料]
1、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当时连下三天大雪,西湖里人声、鸟声都绝迹了。这一天,夜深人静,我雇了一条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炉火,独自去西湖里的湖心亭看雪。雾夜里雾气浓重浩茫,天空、浓云、远山、湖水,上下一片白茫茫。湖上的影子,只留下长堤淡淡的一抹,湖心亭一点,以及我的像一根细草似的小船和船中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毛毡对坐饮酒,一个童子在煮酒,炉上的酒正冒着热气。他们见到我非常高兴,说:“湖上怎么还有你这个人?”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勉强喝了三杯才告别。问他们的姓名,说是金陵人,客居在杭州。等到下了船,船夫喃喃自语:“不要说您相公痴呆,还有像您一样痴呆的人呢。”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①,与杏桃相次②开发,尤为奇观。注解:①勒:抑制。
②相次:一个接一个。
(1)解释下列词语。
①朝烟
②夕岚:
③开发:
(2)比较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不同意思。西湖最盛
① 今岁春雪甚盛 梅花为寒所勒 ② 尤为奇观
明确:(1)①早上的云雾
②傍晚的山气
③指花的盛开
(2)
兴旺,指景色最美之时 被,介词
① ②
大,指雪很大 是,动词 [知识网络] 线索 重点 灵魂
景中含情
湖 叙事 写景 抒情 情景交融 心 移 一痕
天空 步 一点 局部 孤独落寞 亭 时 崇祯五年十二月 全景 云层 换 一芥 有超凡脱俗的大雪三日更定 湖水 景 两三粒 闲情雅致 看 地 湖心亭
雪 事 看雪 由大到小,突出“小字”
白描手法,如临其景 [达标训练]
一、课堂讨论:
对“西湖”诗文的认识有哪些?
二、自测题。
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惟长堤一痕 B、一童子烧酒 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余拿一小舟
2、下面句中加点字与“客此”的“客”用法相同的是()A、顾之,客请与予对局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以河为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D、有两人铺毡对坐
3、湖上的长堤、湖心亭、小舟,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是“一痕”、“一点”、“一芥”?
4、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试将与本文作比较,两者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有何异同?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附达标训练答案:
二、1、C
2、C
3、因为湖上雾浓,所以长堤、湖心亭看似“一痕”、“一点”、“一芥”,形容船小。
4、描写手法 表达感情
《湖心亭看雪》 白描 清高自赏,淡淡愁绪 《江雪》 烘托 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附[导读提示]答案:
1、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目的地——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及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事件———看雪?(仅仅是看雪吗?还有看人)
2、第一段总写雪的环境和雪夜舟中看雪。第二段写亭中与人共饮。
3、“见余大喜”中的“大喜”既是亭中人的惊喜,也是作者夜游的独特心境。
作者落拓不羁,放浪于山水之间的高雅情调得到了应和。
4、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题,表现他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浊孤独的独特个性。
5、此文是小品,全文不到160个字,篇幅短小,语言严整而富于变化,文字简约,内涵丰厚。如“独”、“大喜”、“雾凇沆砀”等。
6、本文是张岱小品中的名篇,有美的情趣,美的意境,美的韵味,美的语言。
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课时安排
两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查找有关资
料,给诗歌插配有关的图画。老师准备录音机、课件、微机或投
影仪。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归园田居》(其三)、《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导入新课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整体感知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b.“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c.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 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c.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自由背诵。检查背诵
研读与赏析 o教师出示学生绘制的几幅图片让学生进行对照赏析,同时提出思考的问题: a.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 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l曰I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a.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
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
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b.“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语言“自然、通俗”。齐背课文
《游山西村》陆游导入新课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b.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全班讨论、交流明确: a.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
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
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b.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
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竞背课文 抽查背诵 ■研读赏析
齐背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拓展延伸《归园田居》(其三)和《游山西村》都反映乡间生活,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之处? 明确:《归田园居》(其三)流露出了归隐田园后的遁世思想。
《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于对农家纯朴风俗的留恋。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反映乡间生活的古代诗歌? 孟浩然《过故人庄》、辛弃疾《西江月》„„■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这两首诗歌。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 王维导入新课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整体感知教师范读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明确:
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 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自由朗读,限时背诵检查背诵■研读赏析齐背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b.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学生对照自己画的图画赏析,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b.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
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
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
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
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齐读背诵
《渡荆门送别》李 白■导入新课
初一时我们曾学习过表现乡愁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你还记得吗?另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愁的诗歌?(学生回答,教师可再做补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反映故园之思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整体感知教师范读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b.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学生讨论交流 a.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景物方面着笔,表现的是作者写出浓浓的乡思。自由背诵课文抽查背诵研读赏析齐背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出示学生设计的图画或课件,引导学生对照赏析,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a.“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b.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齐读背诵。延伸作业阅读《归园田居》其他四首。摘抄盛唐高适、岑参的著名边塞诗,并点评赏析。从四首诗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用文字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