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程体系与模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21:2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课程体系与模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课程体系与模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第一篇:“创新课程体系与模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创新课程体系与模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 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强化技能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才能,是当今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结合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模块教学实践,对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与技能训练教学模块的建立与运行进行探讨,以交流学习。

关键词 课程体系;模块教学;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9)12-0040-03

Mode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Innovation Course System and Module Teaching”//Han Ruigong

Abstract At present, it becomes the important link to strengthen students’ skill training and bring up their innovation ability.This text combines the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a machine electricity profession and module teaching practice, also gives a discussion to its establishment and run.Key words course system;module teaching;practice and research

Author’s address Weif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houguang, Shandong 262700

高等职业院校如何深化教学改革,特别是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努力摆脱长期重理论、轻实践技能操作,重学历教育、轻实践经验,脱离生产实际的错误倾向,一直是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目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以劳动者为主,企事业单位自主用人,市场自行调节劳动力资源流向的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形成,竞争上岗已成为必然。因此,创新课程体系,实施模块教学,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强化技能培养,科学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才能,是当今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创新课程体系与模块教学”模式运行的现实意义

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建立高等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是人才培养和改革的必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科学进步与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目前我国教育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针对市场经济的激烈挑战,我们认为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科学建立机电类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教学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1 建立高等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是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必然高等职业院校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力量,它培养的人才主要是生产、建设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因此要求其毕业生必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同时还必须有过硬的实践技术操作技能,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真正服务社会,建设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由此可见,加强对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训练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2 建立高等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是教学改革和深化的要求据调查分析,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中,仍存在理论与实践比率不当的现象,仍然重视理论教学,追求理论教学质量,而忽视实践教学,特别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一部分毕业生较难在社会上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有的毕业生即使找到工作岗位,但由于不适应或操作能力较差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如何彻底改变目前这种状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引进、吸收和消化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创新课程体系,设置多维的技能训练教学模块。

1.3 建立高等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就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的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有关报道,近几年我国的高职毕业生,每年以25%左右的速度增长,大量的高职毕业生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就业带来了困难。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训练培养,使学生具有一技之长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熟练的操作基本功,对于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拓宽就业渠道,开发智力资源,科学实施零待业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创新课程体系与模块教学”模式的组成与研究

机电类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教学模块是实现机电类专业操作技能培训的提高;是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是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实现学生集中强化训练,以达到基本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式;是快速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之一。

机电类专业技能训练教学模块主要由教学的“硬件”和“软件”2大部分组成。硬件是指组成具体模块的实施场(厂)地和一系列配套的实验仪器与实验设备。软件是指模块运行的内容、操作的方法与步骤、运行结果的评定以及监控模块运行的教师队伍。

2.1 “创新课程体系与模块教学”模式硬件的建立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块的建立,也是机电类专业技能训练教学模块的制作,它是机电类专业技能训练教学模块的基础内容。根据高职机电类专业的专业教学要求和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学意见,山东潍坊科技学院从机电类专业教学的实际出发,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才能为目的”,将机电类专业教学模块的硬件划分为几个子模块,以便科学调度,分阶段实施。

1)“电工基础”为主的电路基础理论模块。运行该模块,主要是训练学生对电路(直流、交流)理论分析过程中的感性认识,以及对定理、定律的验证,并培养学生对机电类专业学习的兴趣,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念,初步建立机电类专业学习的基本框架,同时也是学生对电工理论知识认识的进一步加深。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电路以及相应或相近的课程,电工电子实验室就是该模块实施操作的场所。

2)“电工工艺”为主的操作工艺模块。运行该模块,训练学生的电工操作技能,掌握操作工艺,如掌握导线的加工、连接工艺,内外线路的施工和安装方法等。电工工艺模拟操作实验室就是该模块实施操作的场所。

3)“电路控制”为主的电路设计、分析模块。运行该模块,训练学生对电机的多种控制元件的认识与学习,电机控制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并能实现其控制过程。利用电子电路,可控硅整流电路分析和设计自动控制电路的控制过程,利用微电脑电路控制电路的模拟实验等。电力拖动实验室就是该模块实施操作的场所。

4)“维修制作”为主的综合设计、运行模块。运行该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以上模块训练所掌握的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通过学生维修一些电气设备(家用电器、汽车电路、用电设备、电动机等),能够分析产生的故障原因并能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可以参与校办工厂中一些产品的设计和制作,让学生开动脑筋,制作一些由自己设计出来的东西。学校的电器维修车间、汽修车间、用电设备维修车间、加工工厂和产品开发研制中心就是该模块实施操作的场所。同时运行该模块的课程体系和技能训练,与相应基地、企事业建立顶岗实习,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一技之长,为学生走向就业岗位,创造和谐的条件。

5)“数控机床”为主的综合操作技能训练模块。运行该模块,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计算机操作与数控技术相结合的能力。通过数控机床原理、PLC课程和计算机操控知识的学习,初步掌握数控机床的调试、运行、加工控制和简单故障排除的训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高科技技术的能力,并将学习的机电类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到专业加工、制作中去,以适应现代加工技术对人才的需求,提高高职专业教学水平,开拓人才培养市场,创新教学模式。学院的数控中心和实践教学基地就是该模块实施操作的场所。

学院现有现代电工实验室、现代数字电路实验室、现代模拟电路实验室、电力电子与电机控制实验室、电力拖运实验室、液压气压传动实验室、PLC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机床电气维修实训室、电工电子综合实训室、CAD/CAM实训室、工具车床实训室、汽车电气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发动机实训室、电子线路制作实训室、数控编程实训室、数控技术实训中心等30余个实验实训室。数控技术实训中心拥有先进的数控机床26台,以及各类型数控综合实验台及网络数控系统等设备,是目前山东省高职院校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之一。同时,学院与多家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二十多处,利用企业的技术资源和设备资源,充分满足学生实习和顶岗实训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岗位就业适应能力,为科学实施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块,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2.2 “创新课程体系与模块教学”模式教学软件的建立建立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块硬件,不仅仅是为技能训练创造了平台,要想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有所作为,创造出非凡的学习业绩,必须有一套系统的操作运行规程和完善的教学制度。

1)机电类课程体系教学模块运行计划的确定。模块的运行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培养目标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其计划中应包括:课程授课计划、教学大纲、学生学习的目的和掌握的基本要求、内容、操作的步骤、实施的时间、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场所和基地、组织考核的办法和指导教师人数。

2)机电类课程体系教学模块内容和数量的确定。不同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不同,同一专业其研究方向也有区别。具体在设置模块的数量、内容和形式上也要注意,要认真研究和考虑学生的选修和专业研究方向,依据各专业特点和学生专业选修方向,根据山东、潍坊乃至寿光和寿光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用人情况的实际,确定上述的一个或几个模块进行训练。在操作和运行模块的过程中,也要因人而异,即使同一专业的学生,由于兴趣和爱好不同,各方面能力上的差异,也应根据各自的特点,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评定之后,选择训练的数量和起点,分组实施或分阶段实施。

3)课程体系的建立。根据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学的具体要求,结合机电类各专业的教学实际,彻底抛弃各专业(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数控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教学中统一开设专业基础课的弊端,择优开设与本专业关系突出密切且满足专业教学需求的专业基础课,如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工程力学;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开设电工基础;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开设电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开设机械制造基础等。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机结合,做到“够用、需要”为目的。

4)操作监控机电类课程体系模块运行的教学管理队伍。课程体系的建立与确定,由各教研室主任会同教务处完成,并形成完整、系统的专业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模块的操作和监控应由专职的教师和实验员进行,这些人员的专业素质决定了学生技能的训练质量,学生技能训练一方面是要有相关等级证书的教师或实验员来完成,另一方面是由“双师型”教师或具有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人员来完成,这些人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过硬的实践技能。只有他们才能在训练过程中及时、准确、规范地指导学生,并能针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有效而且满意的解答,以提高学生训练过程中的效率。

5)规范、完善的操作训练制度。任何一种教学活动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作约束,一方面它规范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另一方面它保障了技能训练的顺利实施。各操作训练场所都必须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对教师和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规范人,以制度促进人良好行为的养成。

2.3 “创新课程体系与模块教学”模式运行效果的检测如何公正有效地对运行结果进行考核,是决定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块运行性能好坏的重要依据。

笔者在进行技能训练时,采取了以下具体的措施:一是制定科学有效的分阶段和综合训练标准;二是实行“教”“考”分离,即指导教师不能作为训练结果的检测员对被指导的学生进行考评;三是统一命题,统一组织验收,成立独立考核、验收班子,组织对运行结果进行考核和评定;四是对运行结果的考核,分阶段进行,也可进行一次。目前,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的统一技术等级考核,合格者由劳动部门颁发证书,为学生的就业创造基础,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2.4 “创新课程体系与模块教学”模式的特点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块有它自身的特点,一是课程体系相对优化,具有专业特色,与当地经济、社会和人才需求一一对应;二是训练内容的连续,也就是说它是由许多相关的实验内容所组成;三是操作的主动性,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能放开手脚,大胆思考,不像做实验那样照本操作,做完实验不知所云;四是指导的重点性,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指导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对个别学生进行重点辅导;五是考核的严肃性,对考核工作高度重视,并组织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的统一考核,在阶段考核中不合格者转入下一次训练中,要求严格,方法灵活。“创新课程体系与模块教学”模式教学的实践成果

实施“创新课程体系与模块教学”以来,教学质量相对稳定,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就业率高,收到良好的育人与社会效应。学院坚持“以生为本,质量为魂,科学发展,引领社会”的办学理念,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科学有效地实行“以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技能为重点”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跃居全省前列。专升本成绩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名,2008年录取人数超过了全省录取总数的五分之一。连续五年获得山东省计算机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获得全国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获得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连续五年一次就业率均达95%以上,机电类学生全部双证(毕业证和技能证)毕业,已经有100多名毕业生考上了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不少学生被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聘用。

总之,“创新课程体系与模块教学”不是学生实验的重复叠加,更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是在专业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新制定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学生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能够进一步提高实验效率,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实验结果和技能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为创新能力。教学的实践证明,“创新课程体系与模块教学”的建立和运行,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方面,在促进学生就业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确实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方法。

第二篇:浅析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浅析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网络工程专业 课程体系 教学计划

论文摘要:本文在调查、分析了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要求和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网络工程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和对应的知识点,设计了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并制订了相应的教学计划,供相关单位借鉴和参考。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小到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并且这种应用趋势还在不断向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更高的要求发展。于是,包括政府、军队、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在内的社会各行各业对网络技术各方面的人才需求急剧增长,作为高等院校,如何适应时代需求,培养掌握网络及其相关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需求,成为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战略任务。

目前各行各业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技术人才呢?而国内的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否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呢?为此,我们一方面调查并分析了多个典型行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与技能要求,另一方面跟踪分析了包括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美国MIT、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点军校、CC2005、加拿大Dalhousie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国立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当前网络工程或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网络工程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及对应的知识点,然后制定覆盖各知识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

2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的要求

我们对国内外从事网络设备设计、生产的科研院所和厂家的技术人员、从事网络组网工程的系统集成公司的工程师、从事网络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军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员、从事网络技术教育的高等院校教师等典型单位及相关工作岗位进行了关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要求的现状和和发展方向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围绕图1所示的网络工程生命周期,目前及未来五到十年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分为科研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三个层次,且应具有以下五方面的技能。

(1)网络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掌握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网络存储、网闸、网关等网络设备的体系结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制造工艺等相关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的网络硬件工程师岗位,从事网络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设计与制造等的工作。

(2)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技术

掌握包括局域网协议、广域网协议、TCP/IP协议、网络安全协议、网络管理协议及其他网络新应用协议等的工作原理、协议标准描述、协议分析与设计、协议实现、协议测试与验证等相关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的网络系统软件工程师岗位,与网络硬件工程师一起从事网络新技术、新设备、新协议的研发、设计与实现等工作。

(3)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

掌握包括C/S模式和B/S模式的网络编程技术、基于网络的MIS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

术、Web系统与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络分布处理技术、网格计算与云计算技术、网络备份与恢复技术、P2P网络技术、.NET技术、J2EE技术等在内的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网络应用软件开发技术公司的网络软件开发系统分析员与工程师岗位,从事各行业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4)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

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网络路由的设计、网络服务的部署、网络可靠性与安全性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子网与IP地址的规划、综合布线方案、网络施工方案以及网络测试与验收方案设计、论证等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网络系统集成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岗位,从事各行业网络组网工程的方案设计与论证、工程实施与系统集成等工作。

(5)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技术

掌握网络设备与系统的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网络性能评价与优化、网络安全防范等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军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中心网络管理与维护岗位,从事各单位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其中(1)、(2)属于科学研究型人才,(3)、(4)属于工程型人才,(5)属于应用型人才。

3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从2002年起开设网络工程专业到目前为止,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两百多所,即使未开设的院校在其计算机专业中也大量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教学成果,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网络工程专业定位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课程体系建设问题。

在各个高校开设网络工程专业之时,正是国内企事业单位网络工程项目建设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人们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主要侧重组网工程的建设者、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单位对组网的需求增速放慢,同时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工作逐渐被一些大专、职高的学生占据,从而导致按上述定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学生找工作困难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当时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定位太低,网络工程专业只关注了组网工程的建设环节,没有涵盖网络工程生命周期中的全部环节,因而导致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面窄、参与技术研发的后劲不足,进而使用人单位甚至院校本身对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力乃至网络工程专业存在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为此,许多有识之士建议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学科地位,从原来隶属于系统结构下的三级学科提升为计算机科学技术下的二级学科,并更名为网络技术(NI),然后对网络工程专业(或更名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进行重新定位,使该专业的教学内容覆盖整个网络工程的生命周期,并根据新的定位,研究并制定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指导、规范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与实践,提高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4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图1所示的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和行业用户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的要求,我们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包括以下五个目标或专业方向:(1)网络硬件设备的设计与开发;(2)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3)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4)网络工程设计、规划与实施;(5)网络系统的管理、维护与评估。

5网络工程专业知识领域

为了达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在教学计划中除了数学、物理等公共学科领域外,还需要包含以下知识领域(各领域涉及到的知识点由于篇幅关系,在此未列出):(1)电子科学与技术;(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网络与数据通信技术;(4)信息安全技术。

6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围绕网络工程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和知识点,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五模块组成: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必修模块、专业选修模块、专业实践模块。首先通过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然后根据专业方向或自己将来准备从事的工作岗位选修相应的课程;最后通过专业实践环节的综合训练,起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的作用。具体来讲,重点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网络硬件设备研发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电工与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计算机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系统工程、计算机接口与控制、VLSI技术及应用、人机交互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的硬件方面的创新研究和设计制造的能力,以满足科研单位和网络设备厂家的硬件设计工程师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2)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计算机网络、Internet协议分析、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的系统软件方面的创新研究和设计的能力,以满足科研单位和网络设备厂家的系统软件设计工程师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3)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网络计算技术、分布式系统导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导论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的能力,以满足行业软件公司软件工程师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4)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网络工程、信息系统集成、移动通信技术、通信系统、程控数字交换原理、接入网技术、网络性能评价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工程规划、技术方案设计与评估、组网工程实施等方面的能力,以满足系统集成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5)网络系统管理维护与评估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性能评价、网站设计与维护、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护、信息安全法规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系统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以满足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员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7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实施计划

在制定实施计划时,需要考虑课程之间的依赖关系、各学期课时量平衡关系等问题。同时,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完成必修课学习的同时又兼顾学生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三、四学年秋。另外,为了更好地开展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我们建议第四学年春不安排课程教学,如果需要可以适当安排2~3次专业讲座。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学分、总课时、实验课时、考试课时及教学安排。

8小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正在不断向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更高的要求发展,用人单位对网络技术各方面的人才要求也将不断提高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作为高等院校,必须适应时代需求,不断修正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实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培出养掌握网络及其相关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需求。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科课程体系研究组.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科课程体系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第三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校企合作育人的“31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结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背景、创新思路以及实践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可借鉴性的探讨。关键词: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与实践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工学结合为主线、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积极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与企业进行校企深度融合,经过几年的创新与实践,共同探索出了“校企合作育人的‘31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和社会的多赢。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背景

(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供求不平衡、不匹配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正式发布《2010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达4.5万亿,国内网上零售的用户规模达1.58亿人,个人网店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350万家,未来10年将有1万亿资金投入到电子商务,由此将会引发超过200万的电子商务人才缺口。但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市场的基本现状是:一方面,专业大型电子商务公司和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部门,不能按要求招聘到足够的“熟练工”。为应付需要,有超过半数的是从其他专业或行业改行的,素质和能力明显偏弱,并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熟练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有严重供不应求的现象,且缺口很大;另一方面,各大专院校尤其是普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低的不超过50%,高的也不到85%,不少毕业生学非所用,甚至毕业即等于失业,出现了不适应电子商务实际需要的所谓“专业人才”供过于求的问题。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也不能独善其身,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招生规模下滑,专业生存形势严峻,改革迫在眉睫。

(二)专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标准与企业的用人标准出现偏差

结合我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来看,专业教育教学存在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分离、实训内容与企业实际不符、教师双师素质不高等问题,其根源主要是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不一致、实训标准与岗位标准不一致、实训标准与岗位标准不一致以及教师素质与双师结构不一致。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和标准与企业的用人标准出现了偏差,人才培养的质量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学校与企业无法有效对接和统一。

(三)内涵式发展之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学校发展现由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转变,从示范申报到示范建设,再到人才培养水平评估都体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趋势,相应的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关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的政策文件。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也提出了“要解放思想,推动实际工作为出发点,以学生得实惠,专业教育教学为核心”的工作思路,为项目改革创新提高了政策环境和支持。

二、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目标

依托行业企业、面向社会,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优化原有的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机制,搭建一个校企深度融合的平台,使企业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来,成为名副其实的办学主体之一,与学校一道形成办学的双主体,共同完成人才培育工作。而且在人才培育的过程中,既要考虑电子商务行业通用要求,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通用能力,解决学生以后就业的广泛性和职业的可发展性,同时又要考虑企业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个性能力和岗位拓展综合能力,解决就业的零距离,分阶段对学生能力进行提升,使学生既具备必需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和发展潜力。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路及措施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路及措施

优化原来的2+1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变一元办学主体为二元办学主体,双方各承担相应的人才培养任务,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整个人才培养工作按照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个性能力和综合拓展能力对应分阶段来培养,同时调整课程体系。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措施

1、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机制体制,构建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按照校企合作办学指定思想,建设 “两层机构、五个方面”的校企合作机制体制。两个机构为电子商务校企合作委员会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委员会;五个方面为校企共同进行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系级校企合作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

2、校企合作形式与运行机制建设

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校企合作委员会和电子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根据专业发展需求,不断拓宽合作领域,积极寻求合适的合作途径与方法,逐渐丰富合作内容。以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为纽带,积极寻求校企双方的利益结合点。几年来,我们与企业建立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实践中,按照校企合作教学总体安排,学生先在学校完成三学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通用能力培养,第四学期本学期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接受一学期的订单培养。此次订单培养开设的课程以及教学实施计划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师均由企业的能工巧匠和业务骨干担任,每天上午理论教学,下午实训,进行工学交替。教学过程中他们制作教案、电子课件、授课计划,布置和批改项目化作业,制订考核标准,组织考试考核并给出考核结果,出色的完成了全部教学活动。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岗位上,以网站建设、网络广告制作、客户沟通、商务谈判、商务礼仪等真实的任务驱动,做真的、真的做,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合一。通过一学期的订单培养,学生完成了企业学习任务,顺利通过了企业的全部考核,领到了校企联合颁发的结业证书,随后将在企业进行带薪顶岗实习,全部实现预就业。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成果

1、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学生适岗时间大大缩短,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在该模式下,企业成为真正的办学主体,整个教学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保持一致,避免了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三个阶段培养的学生能力由职业通用能力到职业个性能力再到岗位拓展综合能力,学生的身份也由学员到学徒再到员工,能力阶梯递进,前后连贯,毕业生质量明显提高。企业对学生非常满意,希望与学校长期合作。

2、学生对人才培养模式评价好。该模式培养出来的能力突出,成长空间大,收入不菲。如2011年初将2009级电子商务专业的55名学生送到了校企合作公司,有的学生上岗的当月就创造了良好的工作业绩,获得9000多元的报酬。经过8个月的实践锻炼,已经有多名学生被提升为基层主管,学生平均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往届的毕业生中有些已经成为公司中层主管。纵观最近的几届毕业生,尽管他们最终有少数没有继续留在校企合作企业就业发展,但他们有些是被其他公司以更高的薪酬和职位挖走了,有些主动应聘到其他公司跟好的职位,而且发展都很好,因为我们选择的校企合作企业是电子商务行业的标杆企业,对整个行业具有带动和引领作用,所以来校企合作企业培养的学生深受同行企业的欢迎。学生一致感谢学校能够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教、学、做合一的学习的平台,使他们快速成长,获得这样好的工作和发展机会。

3、整合了社会资源,改善了办学条件。该模式把企业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办学主体,把企业有实战经验的专家和技术骨干整合为我们的师资队伍,把企业的生产性场地整合为我们的实验实训基地,增强了我们的办学实力,改善了办学条件,也为学校节约了资金。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推广价值

本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运行切实科学,成果的探索出了校企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合作运行的内容、方式方法及运行机制,把双主体办学变成了现实,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对相关专业群乃至校企深度融合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2]刘晓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7).〔2〕程光旭.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09,(1).徐斌华,男。1974年9月出生,湖北孝昌人,硕士研究生,院副教授,高级物流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企业改革、高职教学研究。

联系方式:***

第四篇:《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总结报告》[模版]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总结报告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总结报告

一、项目建设基础情况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贵州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兼办大专、中专、技工等多层次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是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7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由贵州省交通学校(原国家级重点中专、建于1958年)、贵州省交通干部学校、贵州省汽车驾驶技工学校(原省部级重点技校)合并组建而成。专业办学经验丰富,师资结构合理,实践教学资源能够满足办学需求,具备办学条件。

1.独具特色的“旺工淡学”人才培养模式

“旺工淡学、工学交替”是指根据旅游市场自身的淡旺季的特点,安排学生在旅游旺季到旅游企业见习和顶岗实习,旅游淡季时回到学校继续学习。这种模式改革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周期,不但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比达到1:1,更体现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根据对用人单位和学生的调查反馈,均认为是一种很好的人才培养模式。

2.专业教学团队

专业群现有专任教师15人,实训指导教师4人;全体教师中拥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助教7人。其中专任教师全部具有旅游行业企业从业和企业实践锻炼经历,具备“双师”素质,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3.校内实训基地

为了保证“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2005年学院投资45万,建立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贵阳骄苑旅行社,由管理工程系主任担任旅行社总经理;旅游教研室全体教师作为旅行社经营管理人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与旅行社的日常管理与业务接待。做到了“教师既是企业的员工又是专业老师和实训指导老师;学生教学实训和企业生产服务一体,学校与企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系社合一、双师双职”,这种方式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得到了社会和学生的认可,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4.校外实习基地

以试点为基础,渐进改革。校企磨合确定每年的4月中旬至11月中旬为旅游企业的旺季、11月中旬至次年的4月中旬为旅游企业的生产淡季,施行旺季顶岗实习、淡季回校上课,打破惯常教学安排。教学周期耦合企业生产周期;教学组织呈现灵活学期、分段教学的特点,体现了工学结合的内涵要求。

二、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1.积极探索“校企股份合作”模式

学院深化改革,积极探索灵活办学体制,率先在旅游管理专业基础上于2006年与企业合作,双方投资、共同管理,联合开办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利用企业良好的市场运作经验和完善的实训基地群,探索一条“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积极灵活的办学体制。由学校负责招生、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推荐就业。经过7年的摸索,逐步完善了各项制度,积累了一定的旅游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办学经验。为进一步探 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走出了一条校企深度融合,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校企合作之路。

2.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结合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旅游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旅游专业优质核心课程设计应该要设计出旅游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就必须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遵循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培养该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完成工作化的学习任务为基础,在学习中获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职业技能,课程力求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特点。采用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设计课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课程建设体系。

3.建设“双师素质”型的教学团队

以师德师风建设、专业梯队建设、双师素质建设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完善教师激励约束机制,与企业紧密合作,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4.构建基于工作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

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从“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需求出发,组建以旅游行业技术专家、职业教学专家为主的课程体系建设团队,以旅游管理专业面向的导游服务、旅行社工作、景区服务与管理三大岗位群的需要和国家导游员资格证等职业标准为依据,构建以真实旅游服务及管理为载体的岗位工作任务。

5.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针对旅行社岗位能力需要可建立导游实训室、仿真旅游车、模拟旅行社等基地。针对酒店岗位能力需要可建立宾馆,提供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等专业岗位供学生进行专业实训。

在实训条件的配备上可根据各实习基地的情况进行设备的购买,既要保正质量又要突出效果。相信在这样的方式下授课,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根据旅游专业群的情况在贵州省众多旅游企事业单位中选取那些经验丰富,技术先进的酒店、旅行社、景区与学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

6.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尤其是突出“工学结合”教学特色,强调“做中学,学中做”相结合。在教学中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如现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角色教学、讲座式教学等符合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实现工作过程,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合作开发教学案例等资源,将旅游企业的工作流程等信息带 到课堂,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三、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1.“旺工淡学”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的实施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除了企业对学生严格管理以外,学校全面介入和企业对学生进行共同管理。在这方面,我系形成学院成绩与企业成绩紧密结合的综合实习考核评定体系、专业教师校内教学任务和校外实训管理任务综合量化的教师考评体系等。但是,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后,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还需与企业密切合作,进一步继续完善一系列的校企共管作业文件,进一步加强过程监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作为“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重要支撑的骄苑旅行社,需要更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好的发掘市场、充沛客源、给学生营造更多的业务操作机会。

2.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 学校积极主动,而企业热情不高。

 合作形式只是采取了前述形式中一种或几种而已,比较单一。 合作多为基础层面,强效性合作很少,甚至合作难以长期维系或流于形式而名存实亡。这与目前旅游行业整体上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以及合作机制中企业利益分享不明确、不实际等因素有关。

3.我系师资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系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有以下特点:年轻化,高级教师相对缺乏,学科带头人数量较少,中青年骨干教师不多,社会实践经验方面还有待加强。

第五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最终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裴红霞

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 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1、我国拔尖创新人才严重匮乏。在世界一流科学家中,我国仅占总数的4.2%,是美国的1/10。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5%左右。我国的专利转化率不足15%,美国等发达国家高达70%以上。缺少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具有创造能力和国际水平的领军人物,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教育领域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研究很有必要。

从诺贝尔奖来看,英国剑桥大学拥有8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拥有40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诞生过8位美国总统;美国加州理工学院31人32次获得诺贝尔奖,平均每1000名毕业生出一个诺贝尔奖。8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的华裔,除了2位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其他6位均在美国读完中学和大学。百年历史的清华、北大没有培养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虽然我们不能因为拿不到诺贝尔奖就矮化我们的教育,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虽然基础知识扎实考试分数高但缺乏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

2、钱学森的“世纪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振聋发聩!当今教育前所未有地被提高到全社会所高度关注的领域,尽管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然而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影响下,“应试教育”倾向仍没有根本好转,严重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在中西教育比较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从中国传统教育和西方传统教育对比看:从《孔子讲学图》中可以看出孔子总是居于高台或中心位置,学生们则凝神静气,倾听着老师的点拨,因此培养出的学生是唯师、唯书、唯上。从油画《雅典学派》中看出在画上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边走边进行激烈的争论,他们的手势一上一下,表明了他们在思想上的原则性分歧。培养出的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权威、具有批判能力。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一位美联社记者到北大、清华采访,问学生:“你们现在学的这个专业是不是你们自己选择的,是不是你们自己最喜欢的?这位记者回到美国后,写了一篇题目翻译为中文后就是《美国人不要急》。大意是:“这些孩子正在读的专业不是他自己喜欢的,今后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这些非常值得我们反思。

2、从与美国友好学校的十年教育交流比较看:我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典、丹麦、意大利、乌克兰、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0个国家的25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每年有300多名师生进行互访交流、互住家庭、互到对方学校上课,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不同学校的课程、老师和学生。其中与美国艾奥瓦州得梅因市山谷中学建立友好学校10年,在学校课程、课堂教学、教法学法等方面进行深度的探讨,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今年两校共有120多名师生参加互访交流活动,在与美国友好学校的十年教育交流比较中的发现:

(1)从课堂学习看,美国课堂一般是三个环节:课前阅读、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课前,无论理工科还是人文学科,美国老师在一堂课结束前通常都要为下一节可布置大量阅读文献,而不是一本指定的教材。课堂上,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主要是学生在发言和讨论,而老师只作一些引导性讲解,学生发言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后,学生需要对阅读和课堂讨论后的所思所想以论文的形式写出来,重点是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作业还包括做题、提交各种研究性方案、动手实践的作业。

(2)从课堂容量上看,美国课堂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课堂一天的知识量。他们留出了29天的时间让学生感悟,这样美国学生多产生了一个东西:智慧。美国学校严格限制学生得到知识的数量,因此学生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而中国学校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宝库,无私地塞给学生,学生对知识自然没有饥饿感。创新往往并不是依赖于知识的多少,而是感悟,因为感悟可以产生智慧,智慧才能产生创新,中国学生学习得到的是知识库,美国学生学习得到的是工具箱。

(3)从学生表现上看,我们发现美国学生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特别爱问问题,总是在不停地问,他们只要看到不懂的、奇怪的事情就提问;二是对新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并且乐于尝试,敢于挑战。而中国学生的表现:一是不爱提问题、不敢提问题、不会提问题,在课堂上突出的表现是发言时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2012年11月17日—18日,全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自主能力培养观摩交流会在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召开,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市的1000多名教育专家、校长和老师云集省会,共同探讨创新人才的培养。省教育厅、市教育局、裕华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在开幕式上致辞。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裴红霞作了题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的专题汇报,并进行了“四环节”课堂和主题班队会现场展示。国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中心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到会,分别作了《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等专题报告,并对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四环节” 课堂和主题班队会现场点评,对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裴红霞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

往是老师讲过的、书上写过的、别人说过的才说;二是不善于尝试新鲜事物,表现出循规蹈矩、思维定式,主要是受“应试教育”影响,老师、家长灌输说教的东西过多,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失去了对知识如饥似渴的感觉,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学习负担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将我国教育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教育相比较,并不是要全盘否定我国的传统教育,而是学习西方的优势,发扬我们的优势,以中西方教育相结合为目的,探索适合我国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校中的实践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的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的指导思想是坚持 “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的质量。因此我们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永远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为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实现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为目的,以转变教育者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以建立“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教育、自主管理”学生新的学习、成长方式为抓手,以“思想和实践高度统一”的校园文化为动力,确保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扎实推进。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马克思明确指出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这一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以人为本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的本质地位。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而当前的问题是我们高考的考试科目中仅限于数、语、外、文综、理综五个学科的文化课程内容,造成学校很难在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再加上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体育、艺术这些课程被挤占。虽然我们有体育、艺术高考,其目的不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是为国家培养体育、艺术专门人才而设定的,从而造成以文化课考试为主的“高材生”不懂体育、艺术,参加体育艺术考试的“特长生”文化知识水平很低,无论是“高材生”还是“特长生”,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又都不作为升学的考核内容。因此在这种现状下基础教育领域很难做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如:我国的体育明星大都在出名后才接受高等教育。而美籍华人林书豪哈佛大学毕业后进入NBA,很快就成为世界球星。前不久报道了清华大学毕业的某硕士生,曾获多种耀眼的光环,最后却走向犯罪。这些非常值得我们中小学教育反思。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解决好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在我们看来,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以课程为保障,因此大力开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2000年在学校扩建时期,我们根据校本课程的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校本课程专业教室和功能场馆,如篮球馆、排球馆、乒乓球馆、保龄球馆、足球场、体操馆、健美操馆、素描教室、国画教室、版画教室、手工工艺教室、美术欣赏教室、键盘教室、钢琴教室、小提琴教室、二胡教室、声乐教室、舞蹈教室、音乐欣赏教室,机械加工教室、机器人教室、航模教室、无土栽培教室、通用技术、电子控制,总面积是文化课教室面积的2倍。我校从2001年开始充分利用学校功能场馆齐全的优势,开发了体育、艺术、综合实践学科的校本课程26项,其中体育类9项、艺术类11项、综合实践类6项,体育设有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保龄球、健美操、体操、武术。艺术设有键盘、二胡、小提琴、声乐、舞蹈、音乐欣赏、素描、国画、版画、手工工艺、美术欣赏。综合实践设有机械加工、机器人科学、航模科技、无土栽培技术、通用技术、电子控制。

这些体育、艺术、综合实践的校本课程作为必修课,学生轮换上课,实现了学生人人会拉二胡、拉小提琴、画国画、素描,人人会篮球、足球、排球各种体育项目样样能行。这些校本课程的开设,对应试教育来讲好像是占用了大量文化课的学习时间,人们担心会影响升学率,实际上这些课程的开设占用的是应试教育中反复训练、题海战术浪费的时间。这些课程的开设,一方面用课程保障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中考、高考上的学习压力。

3、我们在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发展。学生在掌握体育、艺术、综合实践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巧的基础上,有些学生表现出在某一专业上表现出很强的兴趣和潜力,这些学生一般都是由家长参加各种社会上的兴趣班、特长班,而我们的做法是最大限度的利用学校场馆资源和师资优势,通过开设“城市学校少年宫”的方式,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对这些有专长的孩子进行免费提高培训,这些学生就组成了学校的田径、篮、排、足、乒乓、羽毛球、武术、健美操、航模、机器人等专业队,交响乐团、民乐团、合唱团等艺术团体,经常参加国家、省、市和国际的比赛和演出,这一做法得到了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2011年6月上海市考察团到我校,看了校本课程和城市少年宫的活动后,评价说:“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教育大气、学校大气、学生大气,在这里找到了国际化大都市学校的感觉!你们的场馆专业、教师专业、学生专业”。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一个全方位、多领域、大环境下才能有效运行

1、创新人才应具有三个方面的特质:一是创新思维:好奇、求异、批判、发散;二是创新能力:想象力、洞察力、判断力、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领导能力和表达能力;三是创新精神:持之以恒、顽强毅力、执着精神、抗挫折精神。新课程改革以来,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出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这些课堂创新实践在全国基础教育掀起了一场又一场“风暴”,给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创新人才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改革是很难实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传统教育方式表现出的是说教、灌输、包办,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仅在课堂教学、在教师身上,家庭、社会都是这种方式的教育,培养的人唯书唯上,缺乏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在课堂教学上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是个很大的进步,然而离开课堂以外的校园、家庭和社会的空间是很大的,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就要运用系统的观点,我们提出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涵盖学校的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校园活动、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各个领域。

2、我校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教育、自主管理”四环节教育模式,即项目设置——项目实施——交流展示——评价激励。“四环节”教育模式就是把教育内容作为项目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过程体验、交流展示的过程中自主完成项目。“四环节”教育模式转变的是教育者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成长方式,变包办为放手,变被动为主动。传统教育模式就像爬泰山,因为老师已经铺好了上山的台阶,学生只要有体力就能“爬到山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修路”。而“四环节”教育模式就像爬无名山,因为没有人修路,学生就要自己先研究山情,查看地形,然后再选择上山路线,不同的学生选择的路线也会不同。爬“无名山”单靠体力是不行的,更多的是需要智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点拨、激励和评价。爬泰山,虽然山很高,但只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无名山山不一定很高,但它是综合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育模式与四环节教育模式进行比较,我们认为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四点:

第一,在学习方式上,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灌输式、说教式为主,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课记笔记,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教师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的理解往往是老师揉碎嚼烂后的被动理解。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但是相对来说,在进一步科学创造时则缺少创新精神。而“四环节”教育模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教育,自主管理”,是一种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

第二,在学习过程中,传统教育模式是从理论到理论的学习,注重发展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往往会出现理论脱离实践。“四环节”教育模式强调归纳式的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展示,是理论来源于实践的学习过程。优点在于学生从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取学习的成功感,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大大增强。第三,在学习资源上,传统教育模式是封闭式的,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是课本、教师。学生的学习依赖于课本编写的水平和教师的业务水平,信息社会被书本、教师和学校而隔离。而“四环节”教育模式是开放式的,教师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作为项目课前交给学生,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习资源变得无比丰富,比如到图书馆、网络查找资料等,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四,在思维方式上,传统教育模式要求学生谦虚谨慎,奉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结果培养出的学生唯书唯上,缺少创新必备的怀疑、求异和批判的精神。而“四环节”教育模式则鼓励学生挑战权威,学生采用质疑、提问、讨论、辩论的方式,经过多种思维方式的撞击来辨别是非,从而获得进步,这才是有效教学的本质所在。有效教学不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快速形成,而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碰撞,让学生能够多个角度看世界。

3、“四环节”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教学

(1)“四环节”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关键在项目设置。教师要在认真研究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一个个项目抛给学生,项目设置体现了教师的集体智慧,表现出很强的“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激情。项目设置还具有很强的“问题性”,通过设置恰当的、对学生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学习。项目实施是“四环节”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主要途径是课前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外资源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先学,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然后课上学生带着自学中没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与小组同学讨论,集思广益,互教互学。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课本和教师。学生学会了从图书馆、网络中查找资料搜集信息,更多是在主动参与和探究中思考、怀疑、批判、挑战权威,产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提问、质疑、讨论、辩论形成了多种思维的撞击,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获取知识的能力。交流展示是“四环节”课堂教学中知识与能力的系统呈现。在“四环节”课堂教学中交流展示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活跃思维,锻炼学生提炼、概括、归纳、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上学生的展示并不是简单的将课前搜集准备的素材呈现出来,而是通过课上小组的讨论、教师的点拨之后对知识完善、延伸、生成的系统呈现,学生富有个性思想的自我表达,学生自信的交流展示和精彩的课堂生成让“四环节”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评价激励是“四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传统的课堂是“老师讲、学生听”,而“四环节”课堂教学更多的“学生讲、老师听”,教师的评价更多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通过倾听和观察对学生的课堂展示作出评价,不是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而是不断鼓励学生敢于表现,鼓励学生的奇思怪想,不断发现学生的原创思维,捕捉到学生的课堂生成。教师的评价是要将学生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评价中有点拨,评价中有设疑,评价中有激励。如果把学生比喻为水,教师的评价就是要给水加温,而不是给水降温成冰,任教师去雕琢,让水沸腾起来,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加活跃,教师的评价要能驾驭沸腾的水,评价激励就产生了效果。

(2)“四环节”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从传统教学向“四环节”教学方式转变是一个艰辛、渐变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先立后破”,大造舆论、形成共识、稳步推进,坚持思想和实践的高度统一,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好的思想只有转变成教师的自觉行为才能产生实效,特别防止“讲一套做一套”“两张皮”的现象。因此,“四环节”课堂教学要有典型引路,从两个方面重点研究:一是从不同学科的特点出发,要充分考虑到结构性知识、概括性知识、验证性知识、技能性知识的不同特点;二是从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出发,充分考虑到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的不同特点。典型引路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通过示范课、观摩课、录像课、公开课等进行示范引领、以点带面。

(3)“四环节”课堂教学在全面推开时要有“本”可依。2010年—2012年暑假我们三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和修订《“四环节”课堂教学指导丛书》,除高三年级外包括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11个年级9大学科共计104册,确保“四环节”课堂教学的稳步推进。这套丛书既是教师用书又是学生用书。教师在使用时要灵活把握,兼顾全体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学生在使用时要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积极主动参与到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去。学生要根据教师设置的项目课前做好项目准备,对于课前自学没有搞懂的问题要利用小组讨论请教同学,小组讨论后还没搞懂的问题一定要在课上敢于质疑和提问直到解疑释惑为止。

4、“四环节”教育模式下的德育教育

(1)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首,国家颁布的德育大纲对德育教育目标、内容、实施途径、评价以及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往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德育教育在许多学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是德育教育的时间和阵地被挤占,班会内容多以事务性管理,保障正常教学秩序为主,对理想、责任、人生观、价值观缺乏系统的教育,导致学生不明是非、道德缺乏,目前青少年犯罪和高材生犯罪增多的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二是德育教育的传统教育方式多以灌输式、说教式为主,学生处于完全被动接受教育的局面,造成学生很反感,德育教育实效性差,往往学生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德育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2)“四环节”教育模式下的德育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灌输和说教的传统德育教育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教育,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我校德育教育构建了以“培养什么人”为出发点,以“爱国、交际、协作、文明、健康、创新” 12字培养目标为落脚点,以“生命人——自然人——社会人”的人生教育为主线的德育教育框架。我们在建校初期就确定了“爱国、交际、协作、文明、健康、创新”的十二字培养目标。我们认为爱国情感——使学生为祖国强盛发愤学习;交际能力——使学生的人生天地更加广阔;协作意识——使学生的未来事业走向成功;文明素养——使学生的文明行为不断提升;健康身心——使学生永远充满活力和激情;创新精神——使学生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这十二字涵盖了国家德育大纲中规定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德育教育的全部内容,十二字集于一身让学生终身受益。

我们是将“爱国、交际、协作、文明、健康、创新”12字培养目标作为主题班队会德育系列教育的6个项目分布在两个学期来完成,第一学期9、10月份是爱国情感、11月份是交际能力、12月份是协作意识。第二学期3、4月份是文明素养,5月份是健康身心,6月份是创新精神。

四环节主题班队会改变传统德育教育由老师设计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教育。如:每年三、四月的德育教育项目是文明素养: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思想特点,围绕着文明素养这个教育项目广泛地在教师和学生中征求班队会教育的主题,最终每个年级确定10个左右的主题作为文明素养这个教育项目的题目供学生选择。每个项目的实施通过四次主题班队会完成,第一周主题班队会是选定主题,每个年级学生围绕文明素养的被选主题讨论最终选定一个题目作为本月主题班队会的主题。第二周进行第二个环节筹备组织,学生围绕已选定的主题搜集素材,分组确定展示形式和内容,由主持人协调安排展示的顺序和活动过程,班主任进行必要的引导。第三周进行第三个环节交流展示,交流展示就是按班会程序正式举行班会。第四周进行第四个环节收获评价,在这个环节学生谈收获,老师做评价。这样十二字主题系列班队会就从时间上和内容上做了保障,而且在我校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到高三,连续十二年每年进行十二字培养目标的月主题教育,不断深化学生对十二字培养目标的认识和理解,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就会显现出来。

“四环节”主题班队会的评价主要从以下五个维度进行:一是思想性。主题明确,内涵深刻,与学生思想实际结合紧密,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触动学生的心灵。二是知识性。内容充实、知识广博,信息量大,时代性强,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学科知识应用充足恰当,视野广,角度新。善于采用专题研究性学习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升对主题的理解和阐释。三是自主性。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充分,学生自主组织调控好,各环节衔接紧凑高效,学生讨论、展示准备充分,主动性高,参与面广,参与度深。四是艺术性。学生展示切合主题,内涵深刻,表现形式新颖灵活、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符合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富有创造性。语言表达流畅,感情真挚饱满,艺术表现力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五是发展性。评价点拨及时、准确、巧妙,既有对主题的升华,又有对学生的激励,既有利于学生个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又有利于班集体建设和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5、“四环节”教育模式下的校园活动

学校的校园活动应该是学生自己的舞台,而传统的校园活动是由学校和老师设计方案,学生来实施的形式,往往并非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四环节”教育模式下的校园活动是“舞台由学生搭,戏由学生唱”,让学生真正成为校园活动的主人,真正使校园成为学生自己的家园和乐园。我们学校常年开展的校园活动有读书节、健康节、科技节、合唱节、外语艺术节。如:小学读书节活动 首先是选定主题 :通过广泛征求学生建议,确定了“怎样合理消费,买到最喜欢的图书”为主题的“书市”活动项目。

其次是筹备组织 :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分小组为“书市”做准备,营销宣传组、导购服务组、图书销售组、收银结算组等。整个书市设立工商局、物价局、税务局,全部按市场运行。

第三是交流展示:书市正式运行。操场上人流涌动,又井然有序,各岗位的学生各司其职,两个小时的书市交易额就达到10万元。第四是评价激励:活动结束后,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导读员、最佳书虫等奖项。学校根据各班的展示,又评选出文明商家、最佳卖场、最佳书屋等奖项。

6、“四环节”教育模式下的家庭教育

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的特点是包办,家务劳动和家庭社会活动父母总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孩子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做出安排,本来应该是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全部被父母包办了,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时代,两代六口人关心一个孩子,吃的穿的用的都要做细致的安排,上学的书包都由家长背着,甚至上大学了还要帮孩子铺被褥,造成孩子依赖。而国外父母只要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做,将来在家庭中要承担的事情学着做。“四环节” 教育模式下的家庭教育就是改变父母包办式教育,引导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生活能力、生存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我校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常年开展“我当一天家”四环节家庭教育活动。如:2011国庆节假期初二学生家庭教育活动项目书。项目一:组织一次家庭外出旅游,制定出游方案:上网查看景点介绍,选择旅游景点,安排出行路线、出行方式、查看天气预报、做好出游时吃穿住行等物质准备、做出开支计划等等,全部由孩子安排,家长参与,让学生完整体验担当家庭责任的过程。项目二:承担一天的家务劳动,制定家务时间表、三餐食谱、采购计划,学习买菜、做饭、洗碗、洗衣、清扫卫生等,自理能力、生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学会分担家庭责任,也理解和体会父母的艰辛。

7、“四环节”教育模式下的社会实践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下学校将学生关在校园里进行封闭式管理,造成中学生在成长的重要时期脱离了社会,当走入社会的时候往往需要很长的适应期,更重要的是学生缺乏对社会的了解,缺乏社会责任感。“四环节”教育模式下的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多地走出校园、了解社会、观察社会。

我校常年开展“我爱石家庄”为主题的“四环节”社会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住在石家庄、了解石家庄、热爱石家庄、建设石家庄”的家乡情感和家乡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围绕着石家庄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发展为内容开展历史古迹、革命遗址、英雄人物、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旅游资源、气候状况、环境保护、水土资源、电力资源、山区经济、城市发展、城市特色、城市绿化、城市交通、城市管理、城市人口、经济发展、工业生产、农业经济、商业竞争、文化娱乐、运动健身、教育发展、医疗服务、住房状况、城市形象等方面的课题研究。“我爱石家庄”主题的“四环节”社会实践的活动方式,在小学阶段是以参观、考察的方式了解、认识石家庄,初中阶段以班级为单位,选择课题,分析现状,查找问题,研究对策,小学、初中社会实践主要利用节假日,在老师、家长共同参与下完成,高中阶段以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必修课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我爱石家庄”四环节社会实践项目,如:《真的,你不了解石家庄》、《石家庄“三年大变样” 》、《城市“三年上水平”——城市绿化问题》、《走进母亲河——滹沱河》、《石家庄电业小区老年人生活状况》等社会实践报告曾一度引起了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省会多家媒体的高度关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初显成效

我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校园活动、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等六大领域采用“四环节”教育模式整体推进,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备受国内外教育同仁的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辅导员杂志、新华网等上百家媒体采访报道。

我校是河北省对外交流的窗口学校,每年接待十几个国外代表团300多人次的访问,这些代表团参观学校后给出的评价几乎都是“这里的学生真幸福!”。新西兰前总理、世贸组织总干事迈克·莫尔先生站在国家元首和世界贸易的高度看教育,他参观学校后给出了这样评价:“你们学校与世界发达国家最好的学校相比,也是很棒的,在这里学习的学生真幸福!”

我校与瑞典法尔肯贝里市高中建立友好学校8年,在建立友好学校之初我们引入了瑞典先进的教育模式,包括教室学生桌椅、老师讲桌、环境布置、灯光、地板、窗帘、课堂教学方式等,利用2个班做实验,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起了很大影响。2012年10月瑞典法尔肯贝里市高中校长玛丽带领学生到我校访问,对我校的“十二字”培养目标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她说:“一是瑞典教育部教学大纲中也有交际、协作、文明、健康的培养目标,去年大纲修订中增加了创新,而你们早在十几年前就提出了十二字培养目标;二是你们采用系列主题教育的方式落实十二字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具备十二字就是一个完整的人,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2012年3月我们的友好学校美国艾奥瓦州得梅因市山谷中学校长带着53人的师生团来校交流访问,为庆祝友好学校建立十周年两校学生在河北省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了一场的“春之桥“音乐会,另外深入到学校27个班级听课。听完课美国校长和师生对我们的“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说:“这里的课堂教学方式与美国大致是相同的,而且有些地方更优于美国,比如:这里的课堂比美国更有序,课堂上学生交流展示比美国更多。”

2012年6月4日美国某州长应邀访问中国,率领友好代表团一行20人在我校与学生围绕着中美友好交流、中学生成长的话题开展了别开生面的主题交流活动。学生们的精彩表现赢得了代表团的高度评价,州长说:“你们的表现非常棒,就像是蛋糕上的樱桃,是最闪耀的明星。”

“四环节”教育模式最大的成效就是学生受益,学生变得更加好学、自信、阳光、大气,表现欲更强,乐于助人、积极向上,具有很强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从数字上看,近年来我校中、高考成绩大面积提高,初中自2003年新课改以来,2006年—2012年7届中考,连续四年夺得石家庄市中考状元,优秀率平均达到53%,超出全市平均优秀率26个百分点,中考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均居全市第一。2012年中考3名学生进入全市前五名,37名学生进入全市前百名,600分以上的学生有323人,占全市600分总人数的28.7%。高中自2009年新课改实施近三年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从我校2012届高三推荐录取情况与2011届对比看,有了明显提高,2011届保送共有171名学生推荐保送到全国60所重点大学,其中有46人次考入985院校,109人次考入211院校。2012届保送共有175名学生推荐保送到全国68所重点大学,其中有89人次考入985院校,174人次考入211院校。

保送到北京大学的屈博雅同学在谈到录取感受时说:“在北大保送生考试的4天时间里,我共经历了3场面试和5场笔试,北大在招生中着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文体、理想、责任感、价值观、领导力等多方面,我感觉北大的关注角度与我校十二字培养目标和“四环节”教育模式十分切合,作为第一批亲身实践四环节教育模式的幸运儿,我深感老师们每节课的项目设置真正让我们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同时,立足协作意识与交际能力的锻炼,在提升爱国情感的同时,塑造了我们文明健康的生活态度。我丰富的在校经历:学校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学生会社会实践部部长、模联社和话剧社骨干成员更为我自信的面试奠定了基础。”

总之,我们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研究,努力转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教育方式,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我们坚信:这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增强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对党和国家、对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拔尖创新人才而不断探索!(本文观点为学术探讨和交流)

下载“创新课程体系与模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课程体系与模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CDIO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CDIO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摘要: 根??信息化产业和软件行业对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我校从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对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

    动画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为了推动我国动画事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全国各地建立了众多的动画产业基地,各大院校也相继开设了动画专业,招收了大量的动画专业学生。在这种形势下......

    网络化教学模式与实践研究论文(精选合集)

    1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长期以来主要采用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为主,但随着近几年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发现这种传统的教学......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我国高校教学模式大多局限于传统的模块化教育,但随着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践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特色之一,推进高校调整人才......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高建强 来源:《职业·中旬》2011年第05期 一体化教学能够使理论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实践时发现的问题也能及时在理论上......

    “三线四步”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三线四步”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基于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构建出了“三线......

    论文《阳光体育活动模式创新与校本实践研究》

    阳光体育运动的校本化实践与研究 扶余市第一中学 房 华 一、内容摘要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兴趣的研究”已经走过了一学期的时光。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设计了研究计划与......

    基于团队实践与协同学习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学习型组织团队实践协同学习论文摘要:团队实戢与协同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逢径,而实行团队实践与协同学习的关键是组建学习型团队。文章分析了学习型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