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团队实践与协同学习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学习型组织团队实践协同学习
论文摘要:团队实戢与协同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逢径,而实行团队实践与协同学习的关键是组建学习型团队。文章分析了学习型团队的内涵与特征,嗣述了学习型团队的组织体系以及团队实战与协同学习的过程与内容。
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知识老化周期变短,学生需要在有限的学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由于团队实践和协同学的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加强团结协作,形成知识互补,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迅速,有助于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拓宽专业基础、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实施基于团队实践与协同学习的创新教学模式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而实行团队实践与协同学习教学模式的关键是组建学习型团队。
1学习型团队的内涵与特征
学习型团队,指的是具有不同背景、知识、技能和拥有不同信息的成员,相互依赖,通过沟通与协作,强调知识互补,为统一的目标和标准共同负责而奉献的少数人所组成的种群体。一个高效运作的学习型团队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明确的目标、异质的成员、灵活的组织、依存的关系、良好的协同、优秀的文化、整体的绩效、合理的支撑服务体系。
2学习型团队的组织设计
团队按组合的状况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紧密类团队,例如科技创新班、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等;二是松散类团队,例如问题解决型团队、工具应用型团队等。
2.1团队结构
团队一般都由组织者、核心组、团队成员、辅助人员四个组成部分搭成基本构架。这样组合的特点是:组织结构简单紧凑,成员组合多元高能。
(1)组织者。在团队中以一般队员身份出现,起牵头、教练、推动、协调、沟通、服务作用。
(2)核心成员。在特定的目标中拥有特定的技能与知识的少数成员,主要从事活动的组织、规划的制定、方向的掌控等活动。
(3)团队成员。根据成员异质、能力互补、任务饱和的原则来选配团队成员。
(4)辅助人员。辅助人员可以由教师、专业人士等组成,主要为团队提供所需要的资源,监督团队目标的落实与绩效考评,处理各种矛盾,为团队提供智力支持。
2.2团队成员特点
团队成员组合的主要特点是知识、能力、个性、角色等多元化。
(1)知识多元化。每个成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能够为团队其它成员所需要并能够通过协作方式传递给其它成员。
(2)能力多元化。高效的团队运作离不开成员间的有效协同,同时,团队知识的彰显也需要具有各种能力的人员。
(3)个性多元化。团队成员在价值观、信仰、态度以及行为方式的差异和冲突并非都是有害的,许多创新的观念就是在冲突中产生的。只要冲突保持在恰当的水平上,通过有效的沟通,就能在冲突中解决问题。
(4)角色多元化。团队实行角色共享或轮换,经过多次轮回后,每个成员能够在不同的角色得到历练。
(5)科学组合。团队不是一群人的简单组合,而是通过科学组合,优势互补,形成一个向心的凝聚合力,达到l+l>2的效果。
3学习型团队活动——团队实践与协同学习
学习型团队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团队实践与协同学习。组建什么样的团队取决于教学的内容与目的。对兴趣小组、科研攻关小组等周期比较长的团队活动,可以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团队,对个案研究、议题讨论等周期较短的活动,可以建立临时性团队。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临时性团队居多。
在团队组建前,教师首先需要确定相关的议题。一般来说,在围绕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范嗣较为宽泛,以保证团队视野有足够想象与发挥的空间。
组建团队时,结合议题的知识面与知识点,以及参与团队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来确定团队规模。团队规模过大,成员的彼此依赖往往会制约团队的创造性,抑制团队的绩效,同时也给团队的组织管理、绩效评估带来难度;团队过小,会导致成员工作过载,团队行动迟缓因此,教师应该适度掌控议题的大小与边界,以防团队过大或过小。团队成败的关键在于团队的核心人物。团队核心人物不应是教师指定的,这是由团队的自组织性质所决定的。在团队核心人物的形成过程中,但基于对培养对象的考虑,适度的干预是必须的,如教师推荐负责人等。
团队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规划团队目标。结合教师给定的议题,团队成员共同就该议题讨论决定本团队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以及所采用的技术工具与方法,理清研究思路,明确任务时限。成员分工。根据各成员所擅长的能力与知识进行任务分工。即可以按知识点进行分工,也可以从方法层面来进行分工,如进行市场营销案例研究,可以按照目标市场分析、渠道建设、价格定位等知识点来分割任务,也可以按照支撑理论、技术工具、市场调研、分析与推理、验证与结论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工。
样本参照。选择样本参照来明确团队及其成员的工作所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成员通过样本参照以明确自己的差距,团队整体工作也可以参照样本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
定期交流。成员既要对他人的工作提出诚恳的批评意见,同时也要虚心地接纳别人提出的改进措施,这本身就是一个消化吸收、拓宽思路、开阔视野,提升团队水平的知识整合过程。主张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定期交流,开展头脑风暴,利用QQ群、网络硬盘等网络资源建立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避免信息不对称、工作不同步、内容不协调的现象发生。
跟踪反馈。团队负责人和辅导教师定期对团队工作进行捡查评估,对工作设立里程碑,对团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矫正和帮扶。
成果提交。成果提交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包括成果报告、成果宣讲、接受质询等。成果提交时,进行团队成果互评,并总结各团队的长处与不足,这既是一个团队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公开透明的团队绩效考评环节。
团队解散。团队必须具有一定的保质期。周期长的团队会变得自满并缺少创新性,而新成员有利干激发出较大的创造力。团队在遍历一个任务周期后应该进行重组。团队实践与协同学习是一个学习、实践、反思、协作、创新轮回循环、旋进上升的过程。
4学习型团队的绩效评价
团队绩效的评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团队的产出。(2)成员的满意度。(3)持续合作的能力。
对个人的评价,首先要考虑个人所在团队的绩效,团队绩效所占权重应高于个人在团队中的个人能力表现。对个人能力评价时,要避免形成“主角高、配角低”的错误判断。
第二篇:以协同创新为主题转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房晓东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东莞 523808)
关键词:协同创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8-0128-04 开展校企协同创新合作是 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迫切要求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任职资格、职业素质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三个方面。通常企业在招聘时不仅要求求职者具备专业知识能力,还需要具备很多能力,如分析判断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然而,这些能力都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而是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都是从小到大围着分数转,从而欠缺职业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只具有本专业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对工具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对工作问题和工作效果的分析、判断能力等,并且具备对新知识进行有效积极学习的能力,这才是职业能力的全部内涵。因此,如果说专业能力或许能决定一个人的择业方向及在该方面所付出努力的程度,那么职业能力则能说明一个人在既定的职业方面是否能够胜任,也能说明一个人在该职业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纵观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高技能人才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创新则是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是经济发展与创新的主体力量,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很有必要,校企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协同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支撑。那么,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哪些基本的职业能力?如何快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校企协同创新教学活动对创新精神有孵化作用吗?校企开展协同创新活动对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哪些具体做法?对于上述问题,校企合作必须以超前理念、开放视野、全局观念、创新思维加以审视,要站在职教创新体系的高度上认识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构建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地方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协同创新,共同培养人才,不但要让学生掌握该专业的理论和应用技能,还要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到相关单位就业,就具备了一专多能的能力,上岗就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毫无疑问,具备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得到企业的喜爱,就业形势较为乐观。因此,高校与企业开展相应的协同创新合作教学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其中,抓好职业能力培养就是实践教学过程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基地的现状
当前,随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广东东莞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对创新技术和创新人才产生了强烈渴求,高技能人才培养成为本区域内高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办学水平的现实动力。因此,高校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水平,更好地融入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强校企协同创新,成为地方高校发展新的时代主题。
近年来,东莞本地高校相继在企业共建了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2010年1月,我院计算机工程系与东莞铭丰集团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并成立了校外实训基地,铭丰集团为实践教学基地提供了400平方米的培训场地,并投入价值25万元的配套设施,我院投入价值30万元的设备,用于教学、培训、实践活动的开展。但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存在误区及认识不到位的情况,存在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认识层面上,经常会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高校普遍把校企合作认为是为学生找一个实习场所,企业则把高校作为人力资源输出机构,通常是安排一个具体的工作给学生在实习中学习和完成,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的沟通与交流不多,双方并没有搭建起协同创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平台。在组织层面上,部分高校与企业未成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组织,或部分企业与高校只有合作的文件或实施计划,但实际可操作性尚处于设计状态,存在临时合作的现象。因此,企业无法全面参与到实践教学中,部分学生在毕业后也无法达到企业所要求的职业能力的要求。在制度层面上,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多是自发行为,没有直接参与的内动力,政府、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机制制度尚未建立并良性运行,学生的实践教育得不到制度保障。
基于对前期校企合作存在误区的认识,笔者意识到,在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能够有机结合是十分必要的。因此,2012年11月8日,为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我院计算机工程系与东莞铭丰集团成立了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2013年3月,我院计算机工程系与铭丰集团共同申报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共同成立了基地实践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铭丰集团的专家对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建设、学生顶岗实习、课程建设、培训考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及建议,双方在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方面达成了合作协议,并提出了网络培训方案。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职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校外实践基地及实践教育教学委员会的建设,使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协同创新、共赢发展的新路。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校企合作呢?如何使校企合作顺利有效地进行呢?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校企双方需要围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展教学法研究,必须建立科学的校企合作原则,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制度。构建开放式、多元化的网络教学平台平台建设的核心概念 在笔者的研究中,“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实现深度合作。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更新知识的环境。据了解,部分学生兴趣爱好局限在上网、看视频、看小说、打游戏、聊天等方面,这些成为学生上网的主要兴趣爱好,学生只是高科技的使用者,而非驾驭者。因此,通过网络引导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很重要。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进行合作探索,使高校与企业资源达到优化配置,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始,将课堂搬到实训车间,结合网络进行培训,使知识应用更直接,学生的收获更大。通过企业实习与网络培训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基础学习到实践操作再到创新开拓,实现三级飞跃。
平台建设的决策理念 如何结合网络培训平台指导学生在企业进行的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活动?网络培训活动对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何有孵化作用?高职院校开展网络培训活动对促进创新精神培养有哪些具体做法?要回答上述问题,首先要树立平台建设的决策理念,对网络教学平台从动态、多元、融合、持续、共赢五个方面进行规划建设。
1.动态。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为基础,关键是要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引领机制,实现校企产、学、研、用的真正对接。网络培训平台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牵引的教学模式,培训的内容将会根据社会需求的改变而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社会产生了新的需求后,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再寻找并形成新的需求,培训内容根据需求随时更新。这不但有利于探索建立实践课程设置管理的宏观统筹机制,实施课程内容设置动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层次和类型结构,还可保证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内容的质量。
2.多元。有别于现有的高校或企业在基地的单一的组织管理方式,校企“协同创新”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通过一种创新的体制机制,把最优秀的人才、团队聚集起来,形成一支稳定的、长期的教学团队。基地教学团队的成员来源于高校、企业或行业协会,人员流动不调动,无论是本单位人员还是其他单位人员,所有人员均采用聘任制。因此,适量引进多元类型的教师,必定能够帮助学生把握市场动向、提高学习兴趣,真正开展以职业能力及创新为导向的教学。
3.融合。充分发挥校企协同创新的引导和资源聚集作用,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吸纳双方多方面的支持和投入。例如,在校企共同合作的产学研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中,使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提高层次和水平,这有利于促进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增强创新资源和成果的开放、共享,提高使用科研成果的效益。
4.持续。建立高校、行业、企业、政府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拓展行业指导深度,可以将教学实习、毕业实习与网络培训活动结合起来,在这样的平台上,形成有利于校企协同创新、有利于解决人才需求的环境氛围,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
5.共赢。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共赢,实现的路径是协同创新,互相利用自身的长处实现合作成果的最大化。高校通过协同教学创新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为社会创造了效益;企业则更多的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为自己获得经济收益,最终是双方都实现自身需要的共赢目标。平台的建设规划 网络培训平台是联结企业与学校的纽带,也是双方协同创新的基础。平台建设需要良好的多功能创新环境。因此,校企双方应着力从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营造创新氛围,引导平台建设规划。平台建设规划是动态扩展的,将与更多创新主体、资源结合,其网络使用功能也将进一步丰富。经过综合考虑,平台最终选择了Moodle软件进行构建,Moodle即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引领式教学平台使用的是Moodle课程管理系统,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理念,为教师和学生创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适合用于完全的在线学习。无疑,这种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网络培训平台建设正是高职人才培养、教学研究、服务社会“三位一体”发展的重大创新驱动。网络培训平台建设规划如图1所示。网络培训平台搭建好以后,在平台运行方面,双方应本着合作的意愿与原则,在组织、人员、资金投入、教师聘用、合作教育等方面进行充分协商,形成共识,保证平台的正常教学活动开展。在机制方面,校企双方要把合作目标制定清晰,明确合作内容,严格规定双方责权。
校企协同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首先是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其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核心,我们将在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改造传统教学,从而构建引领式网络教学模式。引领式网络教学模式将积极推动网络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转变,引导和支持教师在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通过项目引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引领”核心概念界定 在笔者的研究中,“引领”的涵义是:利用异步讨论区交流工具,由网络辅导教师采用鼓励、追问、打断等交流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在协作的过程中进行意义建构。
引领式网络教学模式 本模式教学活动策略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学”是引领教学的重点。这种网上异步教学的开展充分地融合了企业文化与职业能力类型,不断地以企业的业务趋势和技术发展方向为指引,使实训课程内涵充实。同时发挥网络课程的平台和技术优势,构建一个校企协同创新的知识交流的平台、知识处理与共建的平台。基于Moodle平台的自主学习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
引领式网络教学特征 引领式网络教学依靠校企双方的协同创新力量,在实践教育教学中突破“千人一面”的流水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施“重基础、强能力、多互动、共提升”的专业实践培养方案,校企通过产学研多层对接,使平台成为“大课堂”。引领式网络教学的特征如表1所示。小结
笔者的研究对当前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基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社会对具备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有迫切需求,这也正反映出高职生专业技能、有效沟通、团队合作等基本技能欠缺。因此,校企协同创新的重点是关注新的技术和应用对于教育、教学的影响,探讨高职生必需的专业技能和社交技能的培养,以使高职生就业途径多样化,并能在职场上更具竞争力。引领式网络教学平台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使得随时学习、交互学习、合作学习等新方式成为可能。通过在实践教学中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互动性、参与性,这种引领式教学法既可以让学生从传统教育中习得社群意识,又可以实现个人单独学习和群体共同学习,混合学习效果会更好。这正是我们在校外实践基地成立实践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先进教学模式和未来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目的。在信息时代,原有的教育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希望通过对计算机新技术应用的研究,持续增强信息技术支持职业教育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深度应用与融合。
第三篇:论文《阳光体育活动模式创新与校本实践研究》
阳光体育运动的校本化实践与研究
扶余市第一中学 房 华
一、内容摘要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兴趣的研究”已经走过了一学期的时光。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设计了研究计划与方法,进行了中期调整,撰写了阶段性研究报告。对课题进行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有如下七点报告:
(1)讲课伊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让兴趣伴随学生,让学生感受成功;(3)采取灵活方式提高学习兴趣;(4)巧引•开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5)激发兴趣──创新中培养体育能力;(6)激发兴趣──教师仪表,至关重要;(7)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体育兴趣。
二、研究意义
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难题,美、日、韩等国都先后出现过类似情况。而现在,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也正处于持续下滑的阶段。目前有数据显示,中国有1.6亿人患高血压、1.6亿人患高血脂,有2亿人超重或肥胖;城市里,每5个孩子就有1个小胖墩儿,高中生里85%以上的学生是小四眼儿;和日本孩子比,我们的中学生在身体素质多项数据上差很多;就在中国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就的这20年中,中国人的体质正在明显滑坡!(《一骑绝尘的思考》杨明)国务委员陈至立对此强烈提出:“长此下去,则民族虚弱,国无可用之兵,必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阳光体育运动”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的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是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阳光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最终目标,而开展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学校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能水平,提高健康水平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高中学生担负着国家未来建设的重任,其健康水平和体质的状况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是一项意义在于未来的事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常州市十二五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实施学生健康提升工程,拓展教体结合平台,提高“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水平,深化中小学体育项目特色学校和体育传统校建设,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公告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发展学生的体质成为体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阳光体育运动工作重点和重心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阳光体育运动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主线,围绕在短期内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目标,采用广泛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积极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为手段,达到学校体育与阳光体育共同的目的。
如何在当前大好时机下探索学校阳光体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发挥体育活动在推进“阳光体育工程”、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方面的作用呢?如何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历史文化、学生生活背景和学校场地等条件,设计具有传统趣味和时代气息的比赛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在活动中既拓展学生的体育、保健知识,又锻炼身体,锤炼意志品质,培养竞争、创新、合作的良好体育精神,养成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体能增强,让每个学生充分享受“阳光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呢?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基于上述种种原因,结合本校本地区实际我们提出了本课题 “阳光体育校本化实施,促进学生体质发的展研究”,这对当前推行体育“阳光工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研究内容
1、阳光体育的制度建设,完善评价、运行、保障机制。
2、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3、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与阳光体育锻炼。
4、开发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5、体育校本课程与体育传统项目。
6、阳光体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1、转变思想观念,理顺“健康第一”与“分数第一”、“阳光体育”与“应试体育”之间的关系。
2、阳光体育的制度建设:从保障机制入手,建立“阳光体育”的组织领导机构。德育校长主要负责,带 动大队部、教科研室、体育组、班主任、社团等部门,将教育科研、教育教学、德育活动、体育运动等有 机整合起来,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对整体活动进行引领与管理。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保障各种活动的顺 利进行。完善评价方法,以成果展示和日常活动效果为主要的评价内容,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3、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其中1━2年级每周4课时,3━6年级每周3课时。合 理配备师资,使体育课开齐、开全。在课程质量上,以学校的“目标管理”为平台,通过定期测试、听评 课等方式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同时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们提供学习机会,组织教师 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考核、集体备齐、课程观摩、业务学习等活动,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充分挖掘《学 生阳光体育》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传达的丰富信息,制定出校本化阳光体育工作的运行机制与管理体系。
3、构建阳光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融洽的活动空间,激活学生的运动兴趣,演绎充满阳光的体育 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与阳光体育锻炼。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下午各安排30分钟 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根据季节变化和学校的主题活动经 常性的开展花式跳绳、冬季长跑、轻松羽毛球、排球、体育游戏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体育 传统项目“花式跳绳”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一大亮点。
4、开发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1)继续开展校园体育娱乐竞技评比活动。此项活动内容繁多,如:一分钟拍球、三分钟跳绳、垫排球、立定跳远等等。学生们在比赛之前会寻找时间练习,赛后营造出了更好的活动影响,学生们都会积极的从事这些活动,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2)体育比赛与社团活动。学校可利用社团活动的形式将有共同爱好的学生组织起来,用老师的专长来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社团活动。学校应该给予这些学生时间和空间,创造条件来开展活动。将学生能够参与的、有场地条件的、有师资队伍的活动组织开展起来。我校经过多年努力能长期进行的体育竞赛有蓝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丢沙包、跳绳、乒乓球等活动。广大师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体验着紧张而又快乐的竞赛过程。
(3)校园运动会。运动会不仅是体育方面的事,还应纳入到学校道德教育、课程学习、特别活动、生活指导等全部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通过运动会的计划、筹备、演练以及实施,来培养学习自由和自律的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和个性,以及在集体中承担某种角色和责任,并与同伴们协同工作的能力。以身体活动为主的运动会在实施中既要着眼于技术、体力的提高和社会态度的养成,同时运动会本身还应具有充实感、成就感。
(4)积极参与体育赛事。通过市球赛、市学生运动会等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来广泛的参与,在参与过程中锻炼自己、提高技能。
(5)阳光体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我校体育教师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技能,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着优秀的水平。能够保证课程的开足开齐,我们有6位专职教师,其中本科3学历,研究生毕业3人。学校注重于教师的业务培训,大力支持专任教师的学习,为他们提多途径的学习机会,如国培、市竞赛、校本培训等。
五、研究方式
1、文献研究法:多角度开展阳光体育内容的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各地阳光体育的呈现方式,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找到阳光体育校本化实施的切入口、突破口,为本课题提供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2、调查研究法:对学生、教师、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前后效果问卷调查和组织专家对教学效果全面评估。
3、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结合:理论研究领先,提出阳光体育校本化开发理论后,开展行动研究,它是一种参与与合作为特征、以教师为研究者、以实践情景为研究场所的研究形式。
4、数理统计法:对学生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进行分析。
六、实施过程及产生的效果
课题实施两年多来,经过学校及全体老师的努力,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支持,课题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观念转变,师生开始关注体育成绩
经过两年多的课题实施,全校师生都有了健康第一的观念,学校也营造出一种以运动为时尚的氛围,校园中处处洋溢着运动的气息,教师也像关注学生语文、数学成绩一样来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
1、学校营造出一种运动的氛围
现在,我校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走进校园你就会感到一股运动的气息。一走进校园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围墙上的大字标语“每天锻炼一小时 幸福生活一辈子 今天你锻炼了吗”还有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宽阔的操场,平整的球场使每个进人校园的人都有想运动的冲动。早晚长跑,师生一起,节奏匀称,步伐整齐,口号响亮,使你置身其中跑上
一、两千米也不会觉得累。课外活动篮球、排球、乒乓求、羽毛球、哒哒球、跳绳、跑步等各种各样的运动丰富多彩,到处洋溢着青春运动的气息。
2、班主任老师注重学生的运动成绩
班主任老师开始注重学生的运动成绩,开始时我们要求所有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测试之后要在第一时间把每个班的体育成绩告诉班主任老师,让班主任老师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领导也多次在会议上要求各班注重学生的体育成绩,现在班主任教师在没有课的时候开始关注体育教学,来观看知道他班上的学生体育课的学习情况,一有测验,班主任教师反而首先开始关注,就像关注学生语文、数学成绩一样开始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
(二)讲课伊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调动学生,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优美等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一节课的开始学生活动积极,那被调动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
1、鼓励成功,保持兴趣。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他对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项体育活动更加关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持久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保持持久的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呢?由于班级中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必须有一个弹性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认为,体育课中运用分层的教学有良好的效果:根据学生的不同素质,客观地分成多个层次组。它是一个动态的分层,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层次,同时亦可上升下降,从而起到尝试多个层次,体验多个成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倡导愉快,保持兴趣。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体验到快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由此来保持体育兴趣。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宽松学习环境的前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在于师生相互尊重,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课中来。另外,由于师生的和谐,更能使学生从老师的热情、自信中克服怕苦、怕累的心理,增强勇气。
(2)运用多种手段实施愉快教学,保持体育兴趣。要使学生能愉快地学习就要使课堂中教与学的过程成为一个愉快的过程。因此,就必须在这个过程中挖掘其快乐的潜力。以前在体育教学中的准备部分不外乎慢跑、徒手操,久而久之,学生感到厌烦。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但可以在音乐下来完成动作,而且还运用组织得法的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练习,以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3、满足需要,保持兴趣。满足需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1)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表现欲。教师除了要能够发现那些外露、活跃学生的表现欲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及时发现那些内隐的、含蓄的、带有某种自我抑制的学生的表现欲。这时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是有重要意义的。
(2)用爱心去保护学生的表现欲。学生对体育教学有了积极旺盛的表现欲,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珍惜保护。保护学生的表现欲,就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学生的表现欲以某种方式反映出来时,教师要给予理解、关怀和适当的鼓励,即使不能让学生的表现欲付诸行动,也要用爱心对学生的表现欲表示称赞、支持,然后给以解释。
(3)精心培养学生的表现欲。由于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在不用教师启发和诱导的情况下,能自觉地产生主动参与意识,并反映出“表现欲”的情感冲动而付诸行动。此时,教师要首先善于由此及彼地把学生的这一表现巧妙地引导到与此相关联的体育课堂之中,如我国的一些民间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其次,教师要创造学生有“用武之地”的外部条件。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组织各种小型多样的比赛,以便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爱好与兴趣,使教学与教育目标紧密结合,活跃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不同类型学生的体育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之终身受益。
4、倡导竞争,保持兴趣。学生的特点是争强好胜,渴求表现自己。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竞争情境,提供竞争机会,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从而进一步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注意竞赛的合理组织,正确地运用竞赛规则,加强竞赛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竞赛的内容要多样,如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比高、比远、比快、比反应、比质量、比作风等。竞赛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和讲评,表扬优胜者,以示鼓励,满足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对于失败的同学要鼓励他们振作精神。
5、课内外结合,保持兴趣。虽然体育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但是,由于体育课有其特殊的一面,有许多练习需要延伸到课外来提高质量。如果在教学中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的作用,那么会使学生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同时阻碍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终身教育。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把体育课中的练习质量进一步提高,从而增进体育的兴趣。另外,还利用学生的各自爱好,组织各种兴趣训练组,提高专项成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加大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
加大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使学校的体育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工作。
(四)用“阳光60分”,打造学生阳光人生。
确保“阳光60分”,还学生活动的时空。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和终生的幸福,是教育工作的终极目的。阳光体育运动不但能锻炼身心、激智、启德、促美、益心,还能促进文明、和谐校园风气的形成。站在这个高度来审阅体育运动,我们才会把“保证学生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变为自身的需求。
1、保证时间 保证学生天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这是让学生“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前提。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活动安排中,学生天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就拿课间操来说,总共20分钟,除去集合等时间,实际用于做操的时间不足10分钟,除此之外的活动课在很多学校形同虚设。同时,绝大多数村小受活动空间和设施的局限,学生难以参与富有实施的活动。在有限的时空里,阳光体育难以走进学生中间。
因此,学校首先要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实行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体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其次,学校必须从校本课程的高度来确立阳光体育运动的“法定”地位。
我们具体的实施方法是:依据本校实际,大多数都是住校生,早晨安排二十分钟的锻炼时间,上午课间安排三十分钟的活动时间,下午晚饭前安排三十分钟的集体活动时间,每周安排三节体育课。每天安排一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这些时间累加在一起,每天都超过了一小时,保证了学生充足的锻炼时间。活动时间全部列入学校课程表,从课程的高度确保学生的活动时间天天不少于一小时。
时间得到保证以后,学生开展体育运动就有了保证。这一些时间的安排以后,学生一到这些时间,就会自觉的到操场上参加集体的或者个人的体育运动,积极的锻炼身体,学校里这些时间,操场上气氛活跃,虎虎有生气,生机勃勃。
2、保证空间
“阳光60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为了真正使学校“处处有健身设施,随时能快乐活动”,学校腾出仅有的资金,应充分利用学校的运动场或边角空地,因地制宜建设阳光体育活动场地,设置一些攀爬梯、单双杠、云梯、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桌等运动设施;在运动器材方面,采取“两条脚”走路,学校给每个班级配置一些器材,学校给每个班级设置一个“阳光体育运动器材箱”。使学生的活动空间得到扩展,活动设施器材得到补充、丰富。
经过两年的努力,学校现已有较多的体育运动场所及设施。在这过程中,我们得到上级体育部门的支持,也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以及学生家长的支持。现在,我校已经有标准田径场、5个标准的篮球场、4个排球场、2张室内乒乓球台等一系列活动场地。场地与器材的丰富最大可能的为学生的体育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3、保证效果
保证运动的效果是实施农村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课题研究的一个关键环节。效果是检验一切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
我们采用以下方式来确保活动的效果。
(1)集体活动,保证效果;我们通过一系列的集体活动来保证每个学生的运动效果。如集体跳绳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集体活动,保证学生的运动效果。
(2)加强监督,确保效果;学校要加强对班主任的监督与检查,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与管理。(3)跟踪调查,强化效果等多中方法来保证实施农村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效果。(4)变惩为奖。有奖惩的游戏或教学比赛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符合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所以在教学比赛中,教师没有对输队进行惩罚性素质练习,而是对胜队给予奖励。如发一面小红旗(可以是流动性的)或口头授予某种称号(“优胜队”“冠军队”等等),并且在课后小结时说明胜利在于集体的力量,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保持已获得的荣誉,更深一层地引伸到将来:或许某位同学会站在奥运会领奖台上,为祖国争光添彩。同时对输队同学加以鼓励,希望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也会像获奖同学那样得到荣誉或奖励。这样既鼓励了输队同学,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下一节课的学习也有了一种期盼。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又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一举多得。
(5)不同起点。所谓不同起点,就是使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在比赛初就比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占有一定优势,让距离上的优势来弥补两者在体能上的差距。
例如,在快速跑的教学比赛中,教师按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将学生分为两组,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的起点,设置在身体素质差的学生的起点之后若干米处,但终点不变。在比赛中要求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尽力保持这段差距,同时要求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尽力缩短这段差距,使双方学生都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取得胜利,从而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解决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又消化不了的状况。在其他内容的教学中也采用此法。例如,在跳高、跳远课中采用不同高度、远度等,球类课中的让分及支撑跳跃中的降低高度等方法。
(五)让阳光体育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
通过课题的实施在校园范围内形成一种人人爱运动,人人注重锻炼的文化氛围,让校园处处洋溢着运动的气息。现在,我校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走进校园你就会感到一股运动的气息。宽阔的操场,平整的球场使每个进人校园的人都有想运动的冲动。早晚长跑,师生一起,节奏匀称,步伐整齐,口号响亮,使你置身其中跑上
一、两千米也不会觉得累。课外活动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跑步等各种各样的运动丰富多彩,到处洋溢着青春运动的气息。并且使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即使在双休日、寒暑假也不间断锻炼,让运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使全社会形成一种全民健身的氛围。
医学界早就发现,胜利者的伤口比失败者的伤口愈合得好,愈合得快。这就证明了人的情绪好坏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也不可忽视,它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例如教师的仪表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且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它是无声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体育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师生默契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呢?我们认为,首先要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和拘束感。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态和表情的感染力。比如,教师在开始上课的时候,以亲切自然的表情、认真而谦逊的态度、体态端正、落落大方地在学生面前,用热情洋溢的音调向学生们问好,你别看这平常的动作、简单的话语,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能消除他们拘谨抑郁的心理。学生从教师亲切的目光中获得了大胆地扩展思维的能力,积极学习的动力。看到老师亲切而热情的表情,他们心情是欢快而兴奋的。根据心理学观点,轻松快乐的心理不仅使人产生超人的记忆力,而且能够活跃创造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这些都对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语言中蕴涵着艺术的魅力。它既能使学生兴奋激动,甚至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也能使学生消沉、厌烦,以至暴跳如雷。人们常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都说明了正确运用语言的重要性。善于运用语言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要具有准确、精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幽默等特长。体育教学是以各种身体练习、活动的形式为主,这是由体育教学的目标及内容所决定的。为了让学生有较多时间活动,教师讲解动作技术要领时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用生动的比喻启发学生分析。例如,讲解“鱼跃前滚翻”技术要领时,可以用口诀语言来讲:“摆臂蹬地如鱼跃,提臀合胸紧固腰,撑垫低头做退让,团身似球要记牢。”这样的语言和讲解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既简明扼要,又生动形象,富有风趣和幽默感。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体育教学的语言要有音调、语气、节律的变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总用一个音调、一个节律讲课,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学生感受性降低、精神不振、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性质、教学环境和学生的情绪等不同情况,灵活多变。比如,当学生做快速有力的动作时,音调应短促有力;当学生在做柔软性、协调性较强的动作时,音调要平和,富有节奏感;对本课教材重点、难点,要提高音调,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重视。讲话的节律也应结合教材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要有抑、扬、顿、挫的变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讲话的语气,对学生的情绪也很有影响,因为语气能给学生以直接的感情和感染力,能唤起学生的联想。学生喜欢听关切、赞许、鼓舞、肯定之类的话语,而不愿意听责备、命令、批评的话语。学生最反感的是讽刺、挖苦、鄙视的语气,所以教师的语气一定要引起重视,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体育教师的口令、提示语言的运用也要有音调的高低、节律快慢的变化。口令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口令要求吐字清楚,声音洪亮,拖腔圆润适当,语气肯定,有征服力。除此以外,还有短促、悠长、温柔、激扬等音调高低的变化。以显示出韵律和情感,使动作和口令和谐统一,优美动听。多用积极性的语言。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多用积极性语言教育学生。这样做既能促进学生的情绪向积极方面转化,也能防止消极情绪的产生。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也应该在这方面引起重视。
研究证明,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应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提供发挥他们潜能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参与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七、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发现校本化“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吹响了重视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的号角,号召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锻炼身体,努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学校有体育特色,确保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大课间活动”、“课外文体活动”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多年不见的充满活力与激情的体育锻炼场面重现校园内外,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日渐改观,取得了初步成效。
1、从2016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充满活力与激情的体育锻炼场面重现校园内外,学校的运动氛围日趋浓厚。这足以说明“阳光体育运动”已成为一种常态。
2、通过对我校16学年、17学年、18学年学生体质健康身高体重情况综合分析,了解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效果及身体健康的状况来看,经过一年的实践努力,体育运动状况明显改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每天锻炼1小时的口号已成为事实;学生经过锻炼,体型日趋标准,肥胖、营养不良比例逐渐缩小。这充分显示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功力”。
3、“阳光体育运动”能快速地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我校学生在市学生运动会、市中学生排球比赛中都取得优异成绩。
实践表明,上述对策能明显改善当前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诸多问题,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独特魅力,让教师引领着学生与阳光同行,体验体育学习与运动的乐趣,丰满学校体育的内涵,让“阳光体育运动”成为一朵迎着阳光而怒放的体育奇葩。这就是我们要追寻的阳光体育!
(二)建议
1、“阳光体育”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的权利 “阳光体育”需要全员参与。运动是学生的天性,但没有教师的广泛参与,“阳光体育”照样很难持续下去。因为“阳光体育”不仅仅是学生的运动权利,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参与其中,教师的人格魅力、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修养以及优美的动作示范和巧妙的组织方法,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化,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教师要做阳光体育运动的自觉实践者与先行者,共同行使“阳光体育”的权利。
2、“阳光体育”是学校现有条件下的“阳光体育”
现代体育发展离不开三件东西:一是“硬件”,指场地设施;二是“软件”,指科学的管理;三是“活件”,指人的积极性。要保证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必须有一定运动时间、空间以及运动器材。目前学校体育普遍存在设施与场地的不足和运动时间的限制,但我们不能因为“硬件”不足,对“阳光体育”产生消极抵制和等待观望的态度。教师要明确“阳光体育”是学校现有条件下的“阳光体育”,要有刻不容缓的意识,育人不能等,也是等不起的,我们不仅要去做,而且要做好。教师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化解资金、场地、器材、师资、时间等诸多难题,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和体育器材,从具体措施上狠抓落实,精心组织,科学管理,走出一条具有自我特色的“阳光体育”之路。
八、存在问题与后续研究
(一)存在问题
此报告只是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况且课题立项研究的时间较短,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1、研究构建了阳光体育运动的校本化模式,还未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阳光体育运动的操作体系及评价体系。
2、本课题研究更多的是“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内容及开展情况,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论研究却比较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我们当前对“阳光体育运动”研究的瓶颈。
(二)后续研究
1、拓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广度,深化研究,构建师生全员参与的校本化操作体系。
2、拓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度,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论问题做出更深层次的解释和说明。例如:“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关系问题;“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问题等。
作为今天的体育教师要抓住契机,结合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对学校体育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出更多的有益尝试,让学生经历的每一节体育课、每一次体育活动和竞赛充满阳光,培养他们团结、合作、坚强、献身的高尚情操。各学校应积极行动起来,重视学校阳光体育,号召学生到阳光下去锻炼身体,努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使阳光体育运动真正“阳光”起来。
第四篇:基于工作流的虚拟教学团队协同合作模式研究
基于工作流的虚拟教学团队协同模式研究1
张宁
(贵州财经大学信息学院,贵州贵阳,550004)
摘要:虚拟教学团队是网络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团队组织方式,由于团队成员地理位置分布的异构性,需要一种信息技术环境实现和支持团队运作过程的协同和交互。本文介绍了虚拟教学团队的特点和工作流技术,并构建了工作流环境下的虚拟教学团队的系统架构。
关键词:工作流;虚拟;教学团队
ZHANG Ning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s of Guizhou University, Guizhou, Guiyang, China, 50004)
Abstract: Virtual teaching team is a new network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as team members geographically distributed heterogeneous nature, requiring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to implement and support the op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collaboration and interaction.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rtual learning teams and workflow technology, and builds a virtual teaching system architecture team under workflow environment.Keywords: Workflow;Virtual;Teaching Team The Collaboration Research of Virtual Teaching Team under Workflow System 1 引言
团队的概念最初源自于企业管理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团队研究已经突破了企业管理学的学科领域。在教育界,各种各样的团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师生团队、自由团队和行政团队等[1]。当前,知识需求的层次和涉及范围越来越多元化,教学内容的不断加深和增多,也使得单个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复杂和变化的教学过程,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团队教学模式,从而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不久前,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西部高校考察时,谈到计算机目前的服务和应用时,他认为现在的网络系统和计算机都在向着共享资源、个性化、定制化发展,指出从高度教育的角度出发,也可以考虑教育的集成化发展,构建虚拟型的教学团队模式。虚拟教学团队的概述
基金项目:“贵州财经学院2010年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 张宁(1981-),女,贵州贵阳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集成管理 虚拟教学团队这种新型组织方式,其优势在于它的灵活与随机性,团队成员不需要固定于某一特定的行政组织关系下,但是它的管理模式远非一般管理模式简单,必须综合流动性和控制能力,牢固的教学伙伴关系,特殊的生命周期,以及团队间的差异和凝聚力,这样的联盟形式更多地依赖于现实需求而存在,并更多地依靠信息技术作为使能工具,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团队的沟通和协同。
在传统的教学团队构建和管理中,团队各成员间的关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因此团队之间的业务流程接口具有预设定、紧密耦合和良好集成的特点。随着虚拟教学团队的产生,可能存在短暂且不确定性的教学伙伴关系,表明团队各成员间的关系动态性增强,业务接口不是预设的、静态的,而是动态的,难以定义的,这种情况下,对整个教学团队成员间的协同和流程控制相对更加困难,具体呈现以下特点[2][3]: 1)、动态性:虚拟教学团队成员间的协同是动态的,且流程可以在运行中创建,成员和数量是变化的,可能在实现不同教学目标的运作过程中,会时常伴随着成员的选择或再选择。2)、松耦合性:团队成员间的请求和响应过程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必须采用异步通信方式相互联系。3)、不确定性:教学团队成员间的协作关系和约束关系不确定。4)、分散性:教学团队成员在地理位置空间是异构的。5)、自治性:教学团队内各成员间的依赖关系减弱。6)、异构性:各团队成员所属组织结构和应用平台异构。基于工作流的虚拟教学团队的信息架构
3.1、工作流简介
当前,工作流技术成为实现业务过程自动化与业务过程重组的核心技术。从计算机的角度上看,工作流经营过程的一种计算机化的表示模型,定义了完成整个过程所需要的各种参数,这些参数包括对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定义、步骤间的执行顺序、条件、以及数据流的建立、每一步骤由谁负责以及每个活动所需要的应用程序[4]。
由此可见,工作流是针对业务活动中具有固定程序的常规活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在教学团队活动中,教学过程本身就具有高度的规范性和制度性,在虚拟团队合作中,可以设计和固化诸如教学项目申报、教学大纲编制、教学进度测评、教学效果总结、团队经费查看等流程,结合工作流管理系统技术,能够实现虚拟教学团队的高效管理控制,满足虚拟团队中各个教学单位的参与者对教学活动的宏观管理与决策的需要。
虚拟教学团队的应用使大规模的异构分布式信息处理与应用执行环境取代了集中式信息处理的方式,这样,工作流管理系统也由最初的创建无纸信息空间环境,转而成为同化教学过程复杂信息[5]、实现教学业务流程自动执行的必要工具。3.2、系统总体结构
系统总体结构是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Web协同工作流管理系统,将虚拟团队成员的客户端模块完全放置在浏览器端,实现对工作流过程的分布管理和控制,总体采用底层服务器层、应用服务层、客户端层的三层控制访问。3.3、系统信息共享架构
虚拟教学团队的用户通过各类用户接口(如HTML、RSS等)接入工作流管理系统平台,共享知识空间的所有资源服务,在该系统内,定义了工作流执行服务和教学信息服务两大模块,工作流执行服务主要是负责整个工作流系统的执行和管理,教学信息服务主要是提供对分布式教学信息资源的导航服务,如图1所示:
图1
虚拟教学团队信息共享架构
其中,工作流执行服务是本框架的核心部分,负责整个工作流的执行过程管理,包括从过程建模、过程执行、信息需求发出和信息资源传递以及同用户进行交互的整个过程。其内部包含4个主要机构:(1)、WFMC参考模型:在建模方面,定义了描述工作流模型内在联系的模型——元模型,并定义一套在不同系统之间传递过程和模型定义的编程接口,可实现建模环境和运行环境的分离,也有利于实现协同的工作流运行环境。(2)、模型动态转换:通过定义角色模型、过程模型、资源模型,通过模型动态转换,能够对特定的工作流实例及其异常变化进行表示,达到修改特定工作流实例的目的,从而使预定义的过程模型能更好地反映教学团队实际的项目工作流程,并且为过程模型及过程实例的动态修改的程序实现提供了可能,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从而突破了工作流模型建立时功能与运行时功能的界限。(3)、工作流引擎:工作流引擎作为工作流执行服务的调度中心,将接收从工作流平台(外部接口)发送过来流程控制的请求(如业务初始化、获取任务以及结束任务等)。根据不同请求类型调用相应的处理模块完成与本次请求相关的操作并将结果返回。(4)、模型知识库:该架构采用基于框架的知识表示方法,并通过建立框架间层次化的网络结构,使得该模型对各个教学团队中各类复杂的项目流程,项目资源状况等进行更好的描述,提高了工作流系统模型的表达能力。
教学信息服务模块是作为虚拟教学合作团队的使用方角色,在现有教学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提供导航信息服务,主要包含2个主要机构:(1)、分布式教学信息资源:地理位置异构的教学项目信息资源,在信息源端驻留有为该信息源定制的Agent(称为信息源Agent),负责响应导航服务机构所发出的信息提取请求,从信息源提取所要求的信息,并以要求的格式返回。(2)、导航信息服务: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分布式的教学信息资源提供导航目录、索引检索和信息提取服务,导航服务机构中的Agent可以与位于教学项目信息源Agent进行通讯,取得信息实体。
4、结论
虚拟教学团队的组织是跨组织知识共享模式的表现,有利于利用丰富的智力资源,促进技术创新,通过对虚拟教学团队内工作流程的定义和执行管理,提高了教学信息的交互效率和柔性,建构信息化的工作流管理平台,有效改善了教学团队的协同模式,最终有利于形成具有卓越价值传递能力的教学团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华荷峰.高校科研团队研究: 基于虚拟团队的概念[J].现代教育科学.2005,4: 91-93.[2]何瑛.虚拟团队管理、理论基础、运行机制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3]叶飞,陈春花.分布式科研团队的动态协调沟通策略研究[J].科研管理.2002,7:6-8.[4] Alonso G, AgrawalD, Abbadi EA et al.Functionality and limitations of current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s.1997[EB/OL].http://www.xiexiebang.com/cs/exotica/wfmsys.ps.[5]Van Der Aalst W.Process-Oriented Architectures for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Workflow.Information System.1999 ,24(8):639 – 671.作者联系方式: zn8124@126.com;*** 作者邮寄通讯地址:
张宁,贵州省贵阳花香村花香上海城C栋905,550003
第五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模式创新是实行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原有教学模式和高校现代教学模式的特征作简要比较,讨论了建立现代教学模式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在创新教育的大背景下,现代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依景激情,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的“ 黑板 ” 教学的辩证统一。同时从教学阶段、教师行为、教学策略和适用范围及其预期效果等角度进行了探讨,从而对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作出积极思考。【关键词】: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教学策略
一、教学模式的尝试性界定与当代国内外教学模式举隅
(一)教学模式的尝试性界定
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形成的一套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国内较为有影响的是张武升《关于教学模式的探讨》中的定义: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理论以简约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另外还有戚建庄、王北生主编《教学艺术新论》中的定义: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用于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再现和调节教学功能的教育策略体系。它由教育哲学主题、功能目标、结构程序及操作要领等部分构成。在国外较有影响的是乔以斯(B.Joyce)的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供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 因此,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有意识地将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策略组合起来综合运用,以达到特定教学效果的行为模式。
(二)当代国内外教学模式举隅
从理论流派上看,国际范围内较为有影响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1.美国学者布卢姆和卡罗尔的掌握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采取班级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以班级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提供学生所需要的个别帮助和所需额外的学习时间。对学习目标进行结构性分类,强调掌握学习的循序渐进,以新的教学模式需要高素质的科研型教师来实施,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是实现现代创新教学的关键。其主要特征是形成性测验对学生开展评估,及时提供反馈和矫正。
2.美国学者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把他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理论和实践运用于教学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强调转变教师角色,创设接受性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有意义学习行为模式的形成。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是需要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此外教师只是促进者,只做非指导性应答。
3.前苏联学者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注重构建真诚合作、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顾问、指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自觉学习。
3.美国学者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美国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ner)提出来的发现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某些材料,去发现应得的结论或规律。以乐观主义的态度相信任何人都是可教之才,认为学生应该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强调发现过程,激励内部动机,注意及时反馈。
4.德国学者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强调从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的标准来选择典型的事例和关键问题,通过讲授和探讨,带动学生理解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 1.教育方式的转变
当前的教育改革正由封闭型教育转向为开放型教育,继承型教育转向为创新型教育,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整齐划一的教育转向为个性化教育。在此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强调多元化、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的教育思想成为现代教育之主流。在这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思想。教学思想的更新是教学模式创新的灵魂。教学模式创新应注意的问题是: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不能夸大模式的适应性;要注意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同时,当前终身教育和通才教育思潮蓬勃兴起,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不断崛起 ,迫切要求新时期的教师具备一种更新知识结构、补充学术养料、拓展教育视野的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汲取新知的能力,才能立足讲坛,培养出大量的创新人才。
2.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新教育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学生是创新教育实施的主体。然而,现在的许多课堂教学模式过于死板,老师讲课方式墨守陈规,老师一直教,学生一直学,不管接受的效果如何。这种以教师“灌输式教学”和学生“接受式学习”为突出特点的我国传统课堂,其教学模式始终制约和束缚着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着我国创新教育的开展。创新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真正而有效的措施。国内外教育家都在不断尝试、探索和实践适合自己的创新教育模式:即在创新教育理念下,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创新化、课堂教学气氛生活化、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化,使得学生学习的潜能和自身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最大程度激发和全面发展起来。
一个教师,若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科研型教师就必须搞科研,苦练内功,掌握教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和知识。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依照一成不变的教材,一般化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要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途径,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处于学科的前沿。
大学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分支 ,在教学改革中,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相一致,是本科教学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系统化措施。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1.建立课程设计的教学平台
主要是选择合适的教学用具,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地软硬件环境。过去,学生课程设计的多数课题为软件设计型 ,在本机上实现算法设计、分析误差、校正 „„,很少有一个实际的系统去测试;受现有实验设备或科研设备的局限,少数硬件课题只能在现有设备上做设计好的实验,很难让学生真正参与、改变它。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在课程设计教学中仍无法得到真正地解决。现在随着科技 的发展,大型科技教学设备相继出来,为学生进行反复性、实践性、参与性的课程设计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比如现在实验室有很便利性的大型实验设备供同学们使用,这就增加了实验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权威性。同时,这种软硬件教学平台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逐步地完成由学习者到实践者的转化,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2.创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就是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即: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开放的、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开放的、实验教学的方式是开放的、实验教学的内容是开放的、实验教学的资源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性的特征是基于实验教学过程和能力培养过程的复杂性、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人才的个性化和发展目标的多元化等因素。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的机会不是很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其中,这样获得知识的方式更加自由化,学生记忆的时间也会加长,不会出现知识到耳边这边进那边出的情况。学生获得知识及记忆知识过程中会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目的性。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提供了这种探究的、自主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环境。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选择或提出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组织实验仪器等观察现象、分析数据、获得结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的训练是多方面的: 比如要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这一过程增强了学生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要选择仪器和方法。这一过程就必须经过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等积极的思维活动;要对安装调试、实验和操作,这一过程训练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以通过讨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辩能力;可以通过观察分析现象、排除实验故障、处理实验数据,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开放式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激发灵感、提高综合素质具有特殊作用。
3.教学组织形式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调整
适合创新教育要求的现代教学模式,应当是整合以往教学模式的优点,弘扬创新精神,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一方面,现代化的课堂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要自主性学习,教师成为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具有更大的独立性、自主性、探索性,更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从“封闭的束缚态”转变为“开放的自由态”,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或者“满屏灌”由于课堂纪律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很受拘束,课堂气氛缺乏活力,学生不能自由大胆地、随时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与见解。这样的课堂无疑将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扼杀在摇篮中。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学校实际培养出大量的在教师和家长看来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和“乖孩子”。
在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关系方面,教师是绝对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学生畏惧教师,害怕在教师面前犯错误,很难实现平等和友好。至于培养目标,我国的教育是将学生都当成科学家来培养,层层选拔式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绝大多数学生无疑都成了 “陪读者”、“失败者”或称“牺牲品”。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学校没有受到良好的通识教育,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表现出社会生存技能缺乏和素质能力偏低,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但是这并不等于对传统课堂的全盘否定。统课堂也有自己的优势。
4.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善于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 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应该有自己的继承性。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都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使有些方面发生了变革,,也并不是对传统的完全否定,而是表现为批判的继承和更高层次的综合等多种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包括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些国际一流大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关系与角色扮演及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方法对我国当前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在借鉴别国经验时,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权衡。借鉴国外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一方面要保持“取其精华,去其糟柏”的态度和做法,因地制宜的进行具体分析,确定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那种生搬硬套,将他国教学经验囫固吞枣地直接应用于我国课堂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三、教学模式创新案例及启示
例如在英语课堂上,很多老师采用“小组互动竞争型”教学模式,一个unit中的关键词(key words)和语法要点(grammar focus)老师不再一一讲解,只把重要用法简单介绍一下,之后给15分钟时间准备,分组鼓励学生把所有key words一一串起来,语法要点要运用到其中,组成一个小文章,题材范式不限,只要学生敢于说出来,敢于想象,发散思维,用口语表达出来,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学生用这样方法记忆单词会更深刻,容易些。相比较,老师整堂灌的效果就不太理想,学生只是简单的记忆或者说是超短时记忆,离开了黑板马上就会忘记。“小组互动竞争型”的英语教学模式的优点很多:
(一)课堂气氛更活跃有趣 虽然在竞争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有压力和紧张感,但这种气氛同样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积极刺激,每个人都想赢得比赛,每个组都在抓紧时间、争分夺秒的思考讨论正确答案,使得每个人都行动起来,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不仅仅是做老师讲课的听众,更像是课堂上的主人,而他们也都很享受这种通过竞争主动学习的方式,这样就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此外,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脱离了老师为主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会发生很多有趣的场景,如像学生偶尔在讨论的过程中联想到的笑话和结束后学生之间轻松地聊天,还有惩罚环节学生的表演,都让英语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而这些恰恰也从某种程度上很好地缓解了学生的尴尬紧张情绪。
(二)更高效地学习和记忆知识
很多学生都认为运用此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自己更快更好地记住所学单词和语法知识。因为在竞争的过程中,常常会反复出现某个知识点;也因为竞争比赛的这种形式使得学生在较有压力的情况下记忆知识,会更有效果。据调查报告显示,百分之九十二点三的学生都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更有效快速的复习旧知识或学习新知识。而且往往比老师直接教或者是自己独立思考有更深的印象,因而记忆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因为竞争是一种激发人胜负欲和表现欲的形式,且实践证明竞争的紧张压力和结果的影响会让学生对英语课堂变得更重视。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他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检验自己,增加信心,是对学习效果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对于因为对输赢的在意和不想因
为自己而影响全组成绩的意识会让他们比一般情况下更积极应对挑战,而且在竞争进行的各个阶段精神都高度集中,哪怕是老师在讲解规则和说明复习内容的时 候也不例外。所以整节课都能感受到学生们非常强烈的学习欲望和积极学习的态度。
四、结束语
创新教育背景下需要创新型的教学模式,现代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能够获取课内外的知识,还可以获得高度求知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得到创新意识的培养,学会分析批判地学习,学会发现问题、捕捉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师生努力,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并不断丰富、改进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那么我们所期待的培养具有“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有应变能力,富于创新的人才将会越来越多,也为以后教学模式创新提供更多经典素材。
参考文献:
[1] 韦宝平.创新教育视角下的研究型教学 [J].江苏高教,2003,(4): 85125.[3] 桑新民.探索信息时代高校课程与教学的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6): 38-4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5] 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 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7]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8] 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9] 王义堂,田保军.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10] 杨启亮.方法: 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J].教学探索,2003(1).[11 ] 李岚清副总理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4,(4):123.[12 ] 张一云,曾远文,林理彬.开设“学术研究”课的认识与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4):38240.[13 ] 王凤仙.谈 《自动控制原理》 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8).[14] 杨小微.现代教学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15] [美]理查德·I.阿兰兹.学会教学(第六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 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