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启动工作调研总报告(汇编)

时间:2019-05-13 22:5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南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启动工作调研总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南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启动工作调研总报告》。

第一篇:海南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启动工作调研总报告

海南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启动工作调研总报告

今年秋季,我省与广东省、山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省区作为第一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区率先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

今年秋季,我省与广东省、山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省区作为第一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区率先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全省进入高中新课程的学校104所,高一学生39634人(高中在校生总数102632人),教师约2800人(高中专任教师总数5608人)。为了解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工作情况,为新课程实验提供专业支持,自今年9月13日~16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对我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准备和启动工作进行调研之后,我省高中新课程实验研究各项目组先后对部分高中学校进行了一些零星调研,十一月中下旬,省课改办又先后派出11个调研组,在教育部调研组对海南中学、海南侨中、海口一中、文昌中学、文昌琼文中学等校调研的基础上,分三批对国兴中学、海师附中、农垦中学、海口长流中学、三亚一中、琼海嘉积中学、洋浦实验学校等7所高中新课程实验项目样本学校(华东师大吴刚平教授和《中国教育报》记者赵小雅女士参加海师附中和洋浦实验学校的调研),以及儋州、万宁、东方、五指山、澄迈、定安、屯昌、临高、陵水、保亭、琼中、昌江、白沙、乐东等市县的大部分高中学校进行了调研,同时,委托海口市、三亚市、文昌市、琼海市、农垦总局教育局对其所属高中学校进行调研,除农垦总局因故推迟开展调研之外,其他市县的调研工作均如期完成,调研覆盖全部市县的绝大部分高中学校。调研结束之后,省课改办安排了一天半时间分别听取各调研组和各市县的调研情况汇报,现将这次调研的情况总体报告如下。

一、调研方式

在每个市县和学校,调研组都要听取市县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的高中新课程实验准备和启动工作情况汇报,与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的领导进行座谈或访谈,查阅课改文件资料,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分别进行座谈或访谈,开展问卷调查(集中调研时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68份),以分组调研为基础,调研组将调研情况进行交流、分析和汇总,向市县或学校进行调研反馈。所到之处,受到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热情接待与支持配合,万宁、乐东等市县分管教育工作的市县长参加了汇报会和反馈会。

二、基本情况

(一)课程实验管理工作机制的形成

各市县一般都成立了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市县长任组长(仅有保亭例外),有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由有关业务主管领导任组长、教研、学科骨干教师参加的专家工作组和学科指导组,并在政策、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课程改革提供支持。各高中学校也相应成立了课改的组织领导机构。

儋州市邱宏民市长亲任课改领导小组组长,该市把课改工作当作“普九”之后实现本市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又一次难得机遇,对课改工作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万宁市章华忠副市长全程参加了省课改领导小组组织的普通高中课改通识培训和赴福建南安课改考察,逢会必讲课改;乐东县韦忠清副县长对课改工作亲历亲为,把课改当作乐东缩小与省内发达地区教育差距的难得机遇。他们的这些作为,都为课改推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很多教育(教科)局长、校长充分履行课改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充分认识到高中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和工作方式,对课改工作都是亲历亲为,自觉充当课改的组织者、激励者、服务者和实践者,充分发挥了在课改中的领导作用。如海口市由于组织领导得力,全市都形成了重视高中课改的良好氛围,高中课改己成为各学校的“一把手”工程。

在调研中,我们再次感到学校校长在课改中的核心作用,再次体会到一个好校长带出一个好的学校团队(包括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一批好教师)就可以办出一所好学校,这是学校课程改革工作能够健康、平稳、有序推进的重要保证。新课程大大压减了必修课的课时,而内容含量并没有减少。是增加课时,还是另外寻找突破口?国兴中学在科目周课时的安排上,曾经有过一些犹豫,陈力校长就此组织教师展开讨论,并通过讨论形成了共识:既然是实验,就应当严格执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下称《方案》),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应当在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做文章。两个学段来,该校一直坚持按方案要求安排课时,除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三个科目外,其他科目模块均按每周4课时开课。从目前检测及调查的情况看,各模块的教学进度与质量是可以得到保证的。正是因为有一批象他们这样认识到位的校长,为很多学校高中课改开局良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各级教研部门在课改实验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文件的起草、方案的编制、制度的修订和重建、培训的组织和辅导、课改的调研、评估和专业引领、教学的指导和评价,教研部门都成了各级课改领导小组的得力助手和参谋。如三亚市建立了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月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分析课程改革实验中的动态和出现的问题,交流各学校的经验与做法,起到了很好的沟通、指导作用。

(二)实验方案的制定

各高中学校都以《方案》为依据,参照省教育厅印发的普通高中课改实验指导文件和《海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导手册》有关案例,制定了学校实验工作方案、课程编排方案和选课指导手册,制定和修订了相关教学管理制度,有的市县教育(教科)局也出台了有关指导文件。各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方案时既注意了共性要求,也注意突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海师附中从今年五月底开始,在反复研究、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15个课改方案:包括实验工作方案;校本研训方案;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新课程宣传教育方案、宣传手册和宣传教育展板;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及学生手册;课程资源调查与分析报告以及利用与管理方案、校本课程开发规划和开发方案;课程设置与编排方案及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等等。

八所中学对高中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行全面的制度创新,从学校2004~2007年的发展规划,到学校工作的每个具体管理环节,均制定了一整套适应新课程要求的管理规章,印行了两本精美的课改资料集《东方市八所中学管理制度汇编》、《东方市八所中学课程改革文件汇编》。

乐东县修订、完善和重建了《课改与研训校长责任制》、《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研组工作制度》、《年级备课制度》、《教师培训进修制度》、《研训工作评比制度》、《新课改档案管理制度》等,用以规范和指导课改工作。

(三)对实验校的资源支持

各市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实验校的资源支持尽了很大努力,各高中学校也想了很多办法来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包括调整布局(如定安县针对高中教育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合理的现状,采取合并等办法合理整合学校资源,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的规模效益)、扩建校舍、充实实验设施、加强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和其他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建设、扩充编制、招聘教师,等等。

三亚市十分重视高一教师的配备,各校不仅安排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任教高一,市一中等校还安排部分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和学科组长亲自任课,保证了课改的平稳启动。该校还充分利用有关社会资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创造条件,已与市图书馆达成协议,并积极与部队、旅游区、科研单位、社区、农场、农村等联系,开辟课改实验基地,同市内有关学校达成教师和其他教育资源交流共享的意向,与省外有关高校和名牌中学达成了“校校通”网络资源利用的意向。

儋州市2004年秋季在高中学校充实了60名本科毕业生;文昌市面向全国招聘了50位高素质的教师和大学毕业生充实重点中学;万宁市招聘了近40名应届师范类本科生充实高中师资队伍;海南侨中面向全国招聘了80多名骨干教师,并单列课改经费20万元,由教学副校长审批开支,凡是全国性的课改会议,学校都要派人参加,所有费用均由学校报销。

海口一中提出凡是教师课改需要而又自行提出申请者,都可以配备笔记本电脑一台,学校现已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70余台,为课改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

嘉积中学和国科园实验学校各投资100多万元兴建多媒体室等等,以满足新课程教育教学的需要;铁路中学投入200万元改善教学设备条件;文昌中学为建设多功能报告厅和校园网投资500万元。

在课改经费投入方面,尽管财政困难,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仍然想方设法筹措最必需的课改经费,保证高中课改培训和前期准备工作等经费之需。如:三亚市财政对课改的投入达到62万元,并正投资1.2亿元加紧建设三亚高级中学,拟于明年秋季投入使用。乐东县投入课改经费120万元(其中财政30万元),并投入校舍、实验室、仪器设备资金1000多万元。

(四)对家长和社会的实验宣传活动及效果

在课改宣传方面,各市县和高中学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和开家长会、挂条幅、出专栏等形式在所辖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宣传,各学校也普遍进行了入学教育。

乐东县课改领导小组印发了3000份《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来开展课改宣传,争取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万宁中学学生座谈会上,与会学生对新课程理念显示出高度的认同和渴求,表明课改宣传是深入人心的。

比较典型的是文昌市的做法,他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宣传高中课改,一是利用市电视台、市广播电台、市报刊《侨乡文昌》、《文昌教育》和《中学教研》等媒体,有组织有步骤地宣传新课程;二是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参与课改宣传工作,对自己所接触的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三是摆出新课改宣传的强大攻势,有机地利用街道、社区宣传栏等张挂横幅、张贴标语,形成浓厚的课改氛围;四是利用书信的形式向与学校有较密切联系的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宣传新课改;五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支持新课改;六是通过召开学生家长会议,印发有关课改材料,进行家访,设置电话热线等形式,向学生家长进行宣传;七是军训期间安排各班主任及有关科任教师对学生进行宣传;八是印发学校《课改简报》,利用标语、黑板报、校广播站等进行宣传。由于宣传形式多样,力度大,普通高中课改在全市范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五)对教师和管理者的培训以及效果

各市县和学校按要求组织教师和管理者分别参加了国家级和省级课改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几乎所有高中学校都进行了次数不等的校本研训。如农垦中学从2003年就已经开展校本培训,为进入课改作准备;进入新课程后,学校编制校刊《攻玉集》,让教师谈认识,谈困惑和问题,谈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教师展示自己的阵地。

又如澄迈中学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新课程教师研讨活动,采取互相听课、评课,交流教法和心得;开展富有特色的周二教师论坛活动,让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把经验、教训和困惑带到论坛上,与同行交流,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开展同科擂台赛,鼓励中青年教师展示个性化的教学,共享教学经验;选派优秀教师定期到外省跟班进修学习,开阔教师的视野,吸取先进学校的教学经验等。

嘉积中学在课改中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研训方式:一是抓教师队伍全员强化培训;二是寻名校、寻名师,先后派200多名教师到清华附中、上海育才中学、华中师大附中等校考察学习,并派出30名教师到上述学校跟班学习;三是采用PDS方式培训教师,与国内外院校结伴和合作,共派出20多名教师出去深造;四是师徒结对式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五是课题研究式培训,让教师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和提高,培训和研训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总的看来,各市县和学校都有健全的课改机构,基本的课改方案,多样的校本研训,广泛的社会宣传,课改起步基本上是平稳的,做到了形成共识,思想不乱,有序运行,秩序不乱。

三、初步经验、特色和亮点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虽然启动时间不长,但部分学校已经摸索出各自的初步经验,有的学校甚至已经形成一定的特色和亮点。

(一)初步的选课尝试

选择性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能否做到让学生自主选课,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是新课程实施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海南中学等校作为在选课指导方面探索最多的样本校,率先在选课方面进行了试运行。该校根据艺术课程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从高一第一学段推出了音乐科目的音乐鉴赏、歌唱、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4个模块和美术科目的美术鉴赏、绘画、工艺和书法4个模块来尝试选修课的试运行。任课老师的确定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即一方面学校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和以往教学情况确定,另一方面,教师自己也可以申请开设某一模块,最后则根据学生选择的情况来确定。教学班按照以下五个步骤确定:

1、拟任课老师对任教模块进行宣传;

2、学生填报志愿;

3、统计和调整志愿;

4、反馈结果;

5、试听后确定教学班。选课运行期间发生了以下可喜的变化:

1、学生学习艺术课程的积极性明显增高;

2、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积极应对和处理教材内容多与课时不够的矛盾

在调研中,高中学校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是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时间不够。针对这个问题,消极的办法是增加课时,但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方案》的要求。一批学校则采取了积极的办法,在这些学校中,国兴中学、洋浦实验学校、三亚一中等校的做法具有典型意义,他们的共同做法是绝不增加课时,并表示,既然实验,就要严格遵循《方案》的要求,以科学的实验结果为《方案》、《课标》和《教材》的修订提供依据。

洋浦实验学校处理教材的办法是:引导教师吃透课标,整合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核心概念,使用教材时,详略得当,增删有据;用好配套练习;充分了解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国兴中学则探索出了一套“专题单元(或问题)教学法”,即打破教材顺序,以“专题单元(或问题)”整合教学内容,在规定的课时数内完成模块的教学,经过实验,教师们已经做到在文科的教学中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这种方法。

(三)将理科教学搬到实验室里去上

高中新课程理化生等科目大量增加了探究性实验,很多探究性实验穿插在其他教学内容之中,如果按照原来上实验课的模式来进行这些实验,时间远远不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师附中等校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一是有选择地进行探究实验,但凡是让学生探究的,不走过场,让学生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受到较扎实的科学探究训练;二是将理科教学干脆搬到实验室里去上,在教学中需要进行实验时,随时进行演示和操作,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又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班和走班制的特点。

(四)“让新课程的亮点亮起来”

高中新课程分为八大领域,其中“综合实践活动”和“技术”领域是两个新的领域,在“选修Ⅰ”和“选修Ⅱ”中,“选修Ⅱ”是要求“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这种课程即通常所说的“校本课程”,也是一类新的课程。这些新课程都是学校和教师过去不太熟悉的课程,因而是新课程实施的难点。但因为这类课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如果实施取得突破,又可以使难点变为“亮点”。在推进这类新课程实施的过程当中,一批普通高中学校在启动阶段就已开始初步呈现一定的特色:

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方面,海南中学、国兴中学等30所学校是我省率先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学校,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先行者,他们大多在没有专业师资、没有专用实验室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师资、条件资源,克服重重困难,在第一学期就开设了被认为困难最大的一门课程,使我省通用技术课程成为首批实验区中开课学校比例最高的实验区。其中,国科园实验学校已开设了通用技术选修模块,120多名学生选修了“汽车驾驶与保养”模块,学校为开课配备了一台专用的教练车;另有不少学生选修了“服装与设计”模块。陵水中学基于“没有技术教育内容的普通高中不可能是真正的现代教育”的理念,高度重视通用技术的开设,学校所办的第一期《通用技术学习简报》是调研组看到的第一份关于通用技术的专门课程简报,简报所载学生撰写的《通用技术学习的认识与体会》、《成长过程中的惊喜》、《保护动物、珍视生命的报告》、《筷子的使用及分析》、《实该学习通用技术之分析》、《通用技术的学习技巧》、《科学与技术的分析》、《学技术的益处分析》等文章充分显示出学校的重视、教师的投入和学生的关注。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面,海南侨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是很有特色的,其中对社会实践活动中军训的管理评价与学分认定被认为是海口市最规范的。为了把开设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该校最早提出了“让新课程的亮点亮起来”的口号,他们在积累过去几年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年初得到了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的登门指导,并为《海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导手册》提供了4个方案和案例。今年秋季进入新课程的高一年级20个班,共形成了232个课题组(有8个课题组是学生自主开展研究,9个课题是聘请校外指导教师,海南大学的周开利老师就参与了指导),学生人人参与其中,选题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吴建东校长带头担任了两个课题组的指导老师,其他教师(包括其他年级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学期中期,所有的课题组都已经完成了课题的选择、课题分析和课题研究计划的制订,学生在进行课题分析和课题研究计划的制订时,严格依照有关规范要求操作,很有“做学问”的派头。

洋浦实验学校今年秋季一进入高中新课程,就按每周2课时在高一年级全面安排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全年级4个班180多名学生,课题选题包括“网吧为什么对青少年有那么大的吸引力?”“青少年迷恋网吧的原因与后果”、“网络语言对现时语言的影响”、“音乐对人的情绪的影响”、“武侠小说与言情小说对中学生的利与弊”、“洋浦的教育发展状况”、“海南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原因”、“汉字字体的演变及其历史文化价值”、“洋浦经济发展对沿海环境有什么影响?”“洋浦私彩对生活的影响”等有意义又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课题35个,参与指导的教师达到27个(不限于高一年级教师)。

为了支持各学校开设两个新的领域的课程,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利用社会资金,在全国率先开办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网站”和“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站”,要求各学校将所有这两个领域的课程实施方案、实施案例和评价等相关内容全部上传到网站上,既作为建构式评价的实证材料,也充分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同时,除师生进行互动外,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基本同步的专业引领,使这两个领域的资源劣势转变为资源优势。

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海口一中开发的校本课程已系列化,开发的19门课程是从教师申报的60多个选题中精选出来的,如《种下一棵智慧树——趣味逻辑泛舟》、《三国演义中的智慧学》、《话说海口》、《彩蝶飞舞——海南生物资源蝴蝶研究》等课程都可以说是特色化课程。海口一中和洋浦实验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最近得到了专程前往考察研究的国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项目组召集人吴刚平教授的充分肯定。

其他学校也都能结合实际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可以说,我省普通高中“走进”新课程的步伐是稳健的,一些工作是有创意的。

(五)变革中的课堂

课堂教学仍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主方向,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教学实施的关键。课程改革推进的状态如何,一个重要的窗口就是要看课堂教学中师生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化。从调研中我们欣喜的看到,进入新课程后的课堂教学已悄悄发生可喜的变化。首先,总体上看,教师讲授比过去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过去多了;教师设问少了,学生思考多了;教师主演少了,学生活动多了。其次,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本质是交流,现在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对话交流沟通多了,基本上营造了一个比较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第三,实验教师的教学注重加强课程与活动的联系,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课程的素材,大大拓宽了课程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这些正是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悄然变化,这种变化虽然还是初步的,但却是实在可喜的。

文昌中学在课改中是一所比较活跃的学校,他们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为了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关爱,让学生有更多自我管理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活动天地和合作机会,让学生有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希望,让学生拥有创新的舞台;学会书写,学会演讲,学会乐器,学会唱歌,学会打球,学会电脑”的课改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教师注意转换自己的课堂角色,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提倡大胆质疑。如语文备课组的老师每教一单元之前都向学生做问卷调查,确定详讲课文和略讲课文,详讲课文师生共同探究,略讲课文则鼓励学生讲授,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场面。座谈会上学生们普遍欢迎新课程,对学习并不感到有压力,心情愉快。在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支持教育教学改革和加强师生沟通方面,该校也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洋浦实验学校朱涛老师对语文早读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过去的语文早读是让学生背诵,现在则让学生活动,会唱歌的唱歌,会讲故事的讲故事,针对的是平时课堂发言不积极(有的学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能力;同时,还探索实行小老师上课的形式,让学生自愿报名当小老师,开展注音、解词、活动等等都可以,锻炼提高学生能力,以便为改革课堂教学服务。

三亚一中在转变教学方式方面,要求教师实施优质教学:一是对学生要充满爱,要因材施教;二是以优化教学时间为抓手,倡导“1+1”教学模式——教师讲授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0分钟,在教学上体现“三动”——主动、互动、联动;三是建立生态课堂,力求在平衡中求发展,其核心是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倡导师生关系的平衡„„

从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在第十二周,儋州市那大中学分别组织了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课程标准的认识、新教材的使用情况、教学内容与课时矛盾、学生评价、备课方式、教学方式等;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新教材的感受、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对学习的信心、对学分的认识等。从问卷中,我们高兴地看到,有70.3%的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上课,37%的教师利用网络等多种资源备课和上课,85.2%的教师认为教学内容与课时有矛盾,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解决。有89.5%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很有信心,63.5%的学生制定过学习计划,有26.6%的学生有计划地阅读课外书、上网查阅资料。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中新课程实施后师生行为的变化。教师们说,教科书不再象过去一样,在课堂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大家看到了新课程带来的新气象,学生不再厌学,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聪明伶俐让老师为之惊叹,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而是充满活力,学生参与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空前高涨。

(六)变革中的师生关系

一部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始学会反思,学会重新认识自己及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会自我调整,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如三亚一中的教师进入新课程后,一是努力实现自身角色转换,不仅仅当知识的传授者,更努力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二是重新认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建立起积极参与、共同发展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始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三是重新认识教学过程,努力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注意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注意促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四是重新认识课堂,认为课程改革实验的课堂应该是活跃的、宽松的、和谐的。在教学中,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关爱和宽容每一个学生;教师把民主带进课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把探索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把合作带进课堂,促进学生思考和合作创新;教师把成功带进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七)初步的评价改革尝试

在评价改革方面,部分学校已经按要求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如乐东中学的学分认定包括三个部分:在学生修习课时记录方面,课时达到85%为合格;在修习过程表现方面,采取自评、互评、师评三结合;在模块考试成绩方面,平时测验占30%,终结性考试占70%,总评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这样一种规定使学分认定细化到可以操作的水平。

(八)多种机制解决课改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1.部分学校初步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机制

在高中新课程的准备阶段,各学校就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校本研训活动,以加强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新课程实施后,各学校相继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是消极等待上级部门和专家指导解决,还是积极从容应对,自主解决,部分高中学校选择了后者,他们充分利用校本研训办法,在新课程实施的初期就基本上形成了自主解决问题的机制。如国兴中学经过自主探究,探索出以专题单元(或问题)整合教学内容的方式,较成功地解决了教学内容过多的矛盾。

洋浦实验学校则通过校本研训,对教师反映课时不足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主要是对课标的理解不够,深广度把握不准;担心按课标把握深广度,最终在高考时会吃亏;未能真正实现“用教材教”,凡是教材上涉及的内容,一定得教;对“配套练习”的使用不当;课前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展不够。他们认为如果增加课时,势必压缩其它学科的课时,甚至不开设某些科目,这样最易受伤害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音、体、美等,从而造成学生在某些学习领域的缺失;如果增加课时,增大难度,必然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保持不利;而如果不增加课时,周末不补课,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自主性创造了条件;不增加课时,又要保证教学质量,促使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培养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经过这样研究,他们最终决定认真贯彻国家课程方案,确保每一模块的教学时间为36学时,如因放假等原因耽误的课时,利用星期六补齐,但决不允许超过36学时。

五指山市由教科局牵头,五指山中学、海南二中、农垦通什中学实行校际合作;国兴中学、师院附中和海口一中也建立了教研联动机制,实行资源共享,共同研究和解决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2.集中研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为学校提供专业引领

对于课改中面临的有些问题,有的学校自身无力解决或自主机制解决不了,就需要提供专业引领。进入新课程之后,省课改各项目组先后多次深入学校开展调研,除了及时了解新课程启动情况外,还针对调研中发现和学校提出的各种问题,现场释疑解惑,使学校很多问题得到及时的回应和解决。此外,省课改办还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集中研训活动,比如今年11月11日,召开了所有高中学校教导主任参加的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和模块教学研讨会,请部分样本校交流学分认定实施方案和模块教学初步经验,集中就课改调研中发现的各种教学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这次会议对于消除部分学校和教师的焦虑,稳定新课程教学秩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创办教研专业网站同步解决课改中的问题

由于我省多数市县高中教研力量相对薄弱,无法提供学校所需的专业引领,而省现有教研员人手少,任务重,不可能提供所有学校所需的现场指导,大规模的研训活动也不可能经常和及时举办,因此,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供基本上同步的专业引领和支持就成为我省优先解决的一个问题。今年秋季以来,在省课改办领导的支持下,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利用社会资金及时建立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网站”和“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网站”,还相继建立了“师生成长博客网站”和“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网站”,师生的教学经验、体会和喜悦等都可以在网站上及时交流和分享,一批师生以至校长在这种互动中受到很大的激励,迅速成长起来。而问题、困惑等也可以通过互动和研讨进行解决,解决不了的,省内外专家可以提供专业引领,国家课改专家崔允漷、顾建中、吴刚平、刘良华等都成为网上专业引领的志愿者,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网站”成为全国排名第一的同类网站,“师生成长博客网站”在中文博客网站中也进入前20名。

总的看来,我省高中新课程在研训中准备,又在研训中得到推进,课改的准备和推进都打上了深深的“研训”痕迹。

四、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

我省各市县和学校在高中新课程实验准备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涌现出了一批表现突出的学校和区域,但就整体而言,也还存在一些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学校层面的,有的是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层面的,有的可能还不只限于我省,其他实验区也可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需要特别予以关注:

1.实验准备工作不够充分

一是仍然存在教师漏训的情况。虽然省课改办组织了高一教师的全员培训,但由于这几年来我省高中规模不断扩张,不少学校都面临师资紧缺的局面,有的学校直到开学前后才物色到师资。有的学校则因为计划不周,参加了培训的教师却没有任教高一,没有参加培训的教师又调整到高一任教。这些在开学前后才进入高一任教的教师没有参加相应的培训,有的学校也无力进行补训,从而造成漏训。

二是社会宣传不够深入人心。与家长和学生的座谈情况表明,学生、家长对新课程虽然有所了解,但有的了解还不充分,如某中学由于学生分布在全省各地,到调研结束之时,尚未召开过一次家长会,虽然学校在校内开展了大量宣传活动,也印发了给家长的公开信,但家长对新课程了解的实际程度学校并不清楚。

三是课程资源不足。课程资源不足在我省高中学校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只是各校程度不同而己。相比之下,一些地处乡镇的高中学校则更显突出,如临高县新盈中学高一只有一个班,班额达到112人,凸显了该校的条件性课程资源严重不足,澄迈县的瑞溪中学和万宁市的大同中学等校不仅高一规模小,而且实施新课程的有些基本条件还不具备。即使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如果严格按照国家高中学校达标要求,校舍、实验室和师资也还存在一定差距,而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条件目前绝大多数学校还不太具备,这都是值得引起我们关注的问题。

四是实验教材到得较晚,部分科目的教材晚到半月至一月不等,影响了开学之初的正常教学秩序。有的学校为解决这个问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将教材复印给学生使用。另一个问题是配套课程资源不足,各种版本的教材都存在录音磁带、练习册、教参、挂图等不配套问题。

五是有的学校排课、选课方案尚未出台,有的对模块教学缺乏整体设计和统筹考虑,使教育教学工作带有较大的盲目性。

六是若干重要制度建设滞后,如评价改革办法不配套,学分认定与教育质量监测或学业水平考试的关系不明确,师生和家长期待的高考方案也还没有出台等等,导致很多教师都表示心中没底。部分学校第一学段的模块教学已经结束,也进行了相应的测试,但尚未进行学分认定。

2.“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然存在

目前所有学校已经进入新课程,使用了新教材,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学校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多少改变,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新课程认识模糊,学校工作的着眼点不是放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上,而是放在追求升学率上,有的学校还提出所谓“一手抓课改,一手抓质量”,把课改与质量对立起来。

二是有的学校缺乏依法治校的意识,《方案》的一些明确规定在学校层面没有很好落实,如并行科目过多(有的学校13个科目全部开设,学生感到很紧张)、以“教学内容过多、课时不够”为名增加语、数、英、理、化等学术性科目的课时,研究性学习课程尚无明确的开课时间,等等。有的学校对学生选课认识不足,准备只提供几个“拼盘”供学生选择。诸如此类的现象如果不及时纠正,将会影响学校的培养规格,同时也会使新课程实验成果的价值大打折扣。

三是有的教师仍然习惯于“教教材”,尚未确立课程标准的权威地位,科学使用教材的问题尚未引起重视。按新课程要求,应该依据课程标准来使用、处理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但实际情况是,有的教师对教材只有全取,没有割舍和详略的处理,当遇到教材习题、教辅资料中有难题或担心知识不系统、应付不了高考时,有的教师都采取了增加教学内容、拔高难度的做法,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3.实验准备工作和启动工作均存在不均衡的情况。总体看来,样本学校比其他学校准备工作更加充分,启动实施情况也更好。部分非样本学校虽然编制了各种课改方案,但模仿样本校的多,在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上有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4.各学校师生普遍反映有的教材例题简单、习题过难,例题弄懂后不会做题,且习题还是原来教材照搬过来,教材本身没有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打着课改招牌的高中教辅资料也普遍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现象。此外,教材价格过贵,高一学生一学期教材费从200多元到400元左右不等,比高二学生的教材要贵得多,加重了家长和学生的经济负担。

5.个别学校和教师存在焦虑、抱怨、观望、消极等待的情绪,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采取有效的措施不够。有的重点中学的教师对课改也持怀疑态度,担心他们的学生成为课程改革的实验品和牺牲品。

五、几点建议

面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这样一场大的变革,存在一定的问题是正常的,现在的关键不是有不有问题,或者问题是否严重,而是在产生和发现问题后如何应对,能否正确对待和及时研究解决。从调研情况看,大多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都能够正视问题,对已经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正在研究解决之中,这种态度是积极的,应该给予充分肯定。针对高中课改目前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教育(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培训。高中课程改革首先是一场观念的革命。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正确的观念指导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实践。因此,新课程培训的优劣和观念转变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新课程的实施,因此需要将培训工作贯穿新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要通过培训既解决观念更新问题,也解决操作层面的问题,尽快消除部分教育(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新课程的疑虑,切实转变他们的观念,使他们从观望者变成新课程的生力军。

要进一步加强校本研训,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建立有效的自主解决问题的机制,使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和内涵式发展之路。尽快推动分片建立区域性高中课改协作组,形成区域性教研联动机制。针对课改中的重、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修,针对教师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课程内容的专门培训(如部分选修模块教材的培训、通用技术课教学内容的培训等)。进一步研究网络在教研技术支持中的价值,充分发挥其覆盖面大和同步互动的作用,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特别要强调的是,校长身处课改一线,作为新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有责任和义务充分挖掘和发挥教职工的集体智慧,组织研究和解决课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增强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及时报告和反映学校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2.进一步加大对新课程的宣传力度。当前尤其要注意加强对各级领导的宣传,赢得他们对新课程的支持,避免教育部门唱独角戏,以创造良好的新课程实施氛围;要继续深入做好对家长和学生的新课程宣传活动,消除他们对新课程的疑虑,使他们成为新课程的支持者和主动配合者。通过宣传和专题培训,使教育外部的人更多的了解新课程,使教育内部的人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到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取得预期成效。

3.以研究为基础全面突破新课程的难点,将难点转化为亮点。当前,在课程开设方面要下大力气抓好通用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教学实施方面要提升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能力和水平,不要降标,也不要提标;要围绕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设计,既要继续重视和发挥教材这一特殊资源的作用,又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取舍,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确保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模块的教学任务;要突破单一的教学方式,把传统有效的教学方式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科学结合,有效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评价方面要重点抓好综合素质评价和学分认定工作,形成新型的学生素质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在学生管理方面要积极探索教学班与行政班相结合、他人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组织管理形式,在保证学生自主选课的前提下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要进一步深化和加强高中项目研究,加大科学实施新课程的力度,努力培养和不断壮大科学实施新课程的队伍,要防止和杜绝课程实施中从一种倾向走向另一种倾向、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现象。

4.进一步抓好样本校和示范校建设。充分发挥样本校在课改中的先行实验和探路作用,充分发掘他们的各种成功案例为新课程实施服务,同时要在重点中学中狠抓课改示范点的建设,通过他们的积极实践扩大课改的正面宣传效果。要通过样本校机制,加强学校、地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行课程资源和研究成果共享。

5.进一步研究教材选用的合适层次。随着学校课程实施能力的提高,要逐步扩大学校在教材选用方面的发言权,最终实现学校自主选用。在师生还离不开教辅资料的背景下,对教辅资料要在组织审查的基础上推荐学校和师生选用,防止学校和师生误用。

6.加强课程改革保障机制建设。要充分整合教育系统基、督、财、训、研等方面的力量,加大依法实施新课程的督导和保障力度,依法开课,依法督课,依法保障新课程的实施,杜绝随意减少学习领域、科目或增减课时、随意拔高难度或降低要求、随意占用学生闲暇时间补课、搞奥赛训练和有偿家教等行为。要尽快建立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资源标准,切实履行政府在课程改革中应尽的职责,保障课程改革的基本经费和基本资源需求,努力探索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制度重建的力度,为新课程实施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包括选课指导制度、教学班管理制度、校本研训制度、发展性评价制度(包括与学生发展和切身利益相关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与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教师考核办法、职称评审办法,与学校切身利益相关的学校督导评估办法等,要通过发展性评价制度的建立,努力提高学校、师生参与和搞好评价工作的积极性)、民主管理和校务公开制度等等,学分认定与教育质量监控或学业水平考试的关系要尽快明确,高考的思路和高考、高招具体方案要尽快出台。要切实保障新课程实施者的权益,让坚定的新课程实施者不仅实际受益,而且也从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中率先受益,从正面强化课改工作。要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和教研经费投入,尽快解除教研人员的后顾之忧(如自筹工资等),为课改专业支持提供人力保障。

由于调研时间短,加上笔者水平有限,上述报告难免以偏概全,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有关市县、学校和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二○○四年十二月

作者:陈夫义

作者单位:海南教育研究培训院

第二篇:新课程实验调研报告

创新载体、开发校本资源 稳步探索“综合实践课程”

平凉二中王维

2011年4月10日至14日,我有幸随市教育局郭局长带领的平凉市省市样本校考察团赴银川和兰州参观学习,在参观学习期间,通过听课、交流,特别是与银川一中、师大附中等名校的校长座谈交流过程中,我们对新课改的具体实践和困惑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现就本次赴银川一中、六盘山中学、师大附中、兰炼一中等四校参观学习中综合实践课程的探索和实践结合我校探索和实践的一些收获和体会与大家交流,请各位同仁指正交流。

一、综合实践课程该如何实施

(一).现象:

镜头1:

地点:银川一中办公楼二楼大厅展室

活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作品展”,大厅摆满了孩子们研究、实践成果:我的姓氏来源、奇妙的对联、中学生消费调查、中学生喜欢怎样的教师、关于网络游戏的利与弊调查、邮票的收藏与保护、关于中学生早恋问题的调查,孩子的照片、邮票、车票、发票......镜头2:

地点:西北师大附中体育馆

活动:校本选修课:乒乓球厅、排球厅、体操室、音乐教室,操场上,来自个高一年级各班的综合选修课正在进行,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的训练规定的专业动作;机器人工作室的学生们正在组装和研究机器人原理.....镜头3:

地点:宁夏六盘山中学会议室

活动:高一某班学生暑期社会调查和社区服务实践登记表自我鉴定栏,情真意切,写到“刘大妈的话让我懂得如何去爱人,帮助人,看到刘大妈孤苦无依,我的心里真的很难受......”

(二)探索和实践案例

平凉二中在综合实践课程方面根据校情和学情逐步探索创新载体,积累和总结了部分有效的做法。

1.研究性学习: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平凉二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通过“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进行。“集中”主要是在高一阶段由一位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分散”主要是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分散进行,以研究性学习小组形式进行学习研究活动。现在已经开发并设置的校本课程有《电子实用技术》、《文学名著研习》等,还计划开发高考文科和理科复习策略、中国传统文化及国学介绍等研究性学习专题。目前研究性学习活动已经在8个学科中全面铺开,其中语数外科目研究性学习可供选择的研究性课题都在30个以上,其他科目在20个以上,各备课组针对各学科特点编写了《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和可供研究性学习的学科校本教材《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鉴赏》等共8本。

2.生命成长课程:让学生在健康、快乐、感恩中成长

我校把学生的生命成长和感恩、励志教育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的必修课,编写并正式出版了校本教材《成长教育》。班主任通过班会、集体活动和个别谈心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开设学生心理辅导课程,设立学校心理咨询室,由专人任心理咨询师,在课余时间解决学生在心理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定期对学生进行专题心理辅导,学校先后邀请北师大李一教授和金玉龙教授来学校做感恩励志报告,受到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3.社会实践课程和社区服务:让学生走进生活和实践

2010年秋季开学初,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了军训及军民联谊活动,参观校史展馆、博物馆,参加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将此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社会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社区,走进贫困学生家庭、孤寡老人,为他们打扫卫生,零距离接触他们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并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撰写了服务体会和调研报告;学生在暑期进行分散社会实践活动,每位同学填写了《平凉二中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研修情况登记表》,加盖实践单位公章,作为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学分认定的原始依据。通过近一个学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和意识不断增强,大部分学生获得了相应的学分。

4.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载体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资料的收集能力、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学校不断加强学校社团和校园文化建设,先后创办了校刊教师刊物《烛光》和学生刊物《向阳花》,供师生发表自己的习作、研究性学习成果、参与社会实践体会等,同时还出刊了《烛光--新课程实验专刊》1期。除此之外,学校还定期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各学科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其中英语教研组开展的“英语活动周系列活动”,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不仅扭转了学生“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现象,也大大促进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舞蹈队、机器人兴趣小组、文学社团、健美操队、管乐队、学科探究小组、书法兴趣小组等小组活动的开展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整体综合实践能力,学生还可以通过学校社团搭建的平台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取得相应的学分。

(三)操作和实施

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和具体实施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设,要充分利用当地校本资源。作为目前平凉市各县区的具体情况,结合平凉二中相关综合实践课程的探索具体操作提出以下操作方案:

1.研究性学习

①开设方案

三年共15学分;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分散安排。

方案一:每个课题3学分,三年必须研究5个课题,每学期至少一个课题;

方案二:每个课题5学分,三年必须研究3个课题,每年至少一个课题;

方案三:第一个课题5学分;第二个课题10学分。

②遵循的基本步骤

在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方面,应遵照以下的步骤:

步骤一:确定课题和研究领域(学校和教师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相关同识培训,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课题选取的原则:从生活中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成长的需要,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应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步骤二:探讨和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着手搜集资料。

步骤三:分析资料,让学生通过研究和探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步骤四:与同学分享研究成果及展示,并反思。

高中一年级要用一定的学时给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通识培训,让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学习选题论证和资料综述的方法。

③排课方式

研究性学习实施5个学期(高一至高三上学期),每周3课时,共约270课时。每周安排在某一天的下午七八节自习课,两节连排,或者安排一节,课余学生可以安排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和自主探究。

2.社会实践课程

三年共6学分:每年一周;每周2学分。学校制定相应的标准,由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定学分。

活动内容:一是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性活动,如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二是学校传统活动、值周班活动、社团活动,校内传统活动、值周班活动或课外活动等三年至少有一周时间,最多不超过2学分。三是校外考察、实践。

组织方式: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分散主要是在假期,学校下发社会实践调查的相关表格,通过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加盖实践单位公章,撰写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等方式作为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

集中,主要是通过学校传统活动、专题报告、军训、社团活动等完成,如我校开设的“生命成长课程”、军训、名师点金堂、集体级会、志愿者活动等列入综合实践课程,学生参加活动后,按学时折合成学分。

校外考察主要是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学校提前与实践单位联系,学生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以班为单位,逐步分批进行。

3.社区服务(农村村委会服务)

三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即得2学分;学校、班主任根据接受单位(社区、村委会)负责人签章的服务时间证明来认定;团委或学生会活动,由负责教师认定。

参考内容:公益劳动、宣传教育、帮贫助困、环保卫生、社区志愿者等。

自选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生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社区服务项目上勇于创新。

时间安排:课余时间,平时、假期;宜分散进行。

组织方式:团委、德育处或者班主任教师组织,或学生自主安排。

评价建议:接受单位负责人签章的服务时间证明;教师签名证明;以记录的方式登记,填写由学校统一下发的社区服务登记表。

三、综合实践课程开发和实践的体会和建议

1.综合实践课程的探索尝试可以从艺术课程、学生社团、及研究性学习比较成熟的兴趣小组入手,逐步推开。

在西北师大附中的新课程实验中,较为成功的做法是综合实践课程及校本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开展较好的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这些选修课程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走班,实践效果明显。很多选修和实践课程是在学校社团基础上开设起来的。

2.以平凉市创建精神文明城市为载体,开发地方社会资源

当前,我市正在创建精神文明城市,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创建精神文明城市的相关活动作为鲜活的社会实践资源和载体,让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投入创建精神文明城市的活动中,一方面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学生也为地方精神文明创建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3.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课题切忌大而空

对于学生而言,研究性学习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和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要避免随意性,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要让学生提出可研究的问题,给学生分配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保持持续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关注当代的生活与社会,给学生超学科的综合体验,选题切忌大而空,没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学生无从下手,在选题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当的是导师的角色,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

4.充分发掘课程资源,丰富综合实践课程载体

一是社团资源;二是社区和社会资源,如把综合实践课程和创建精神文明城市结合起来;三是家长资源,通过家校联系,拓宽社会资源的广度,以此向社会宣传新课程实验工作,另一方面赢得学生家长的支持,有条件学校可以通过家校联系建立综合实践基地;四是现有课程资源,通过对学科某话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和探究,针对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达到预期的目的。

5.激活思维,拓宽课程外延,将“课程”理解为“经历”、体验、“机会”….不能把课程简单的理解为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利用教材接受的知识称为课程,而应该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经历、体验和尝试都作为课程,如我校开设的“生命成长课程”、感恩励志教育等,这些活动都被列为学生学习的课程。要通过开发不同的课程资源,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而不是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

6.建立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机制,过程记录和记载方式灵活,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实施过程的资料积累。

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要坚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参与,教师指导,学校搭建平台,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课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记录成长的足迹和快乐。

7.与德育工作、社团团委工作结合起来

8.不能给教师和学生增加过多的学业负担.

第三篇: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精神,实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确保全省普通高中从2010年秋季起始年级开始,全部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立足实际,借鉴先期进行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省市区及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莲山课 件 >认真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提高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课程管理和建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主要任务。建立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以校为本、区域联片开发与共建共享机制,建立课程资源交流平台;建立新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制定实施与新课程相配套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形成与新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提高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激励机制与问责制度,加强学校管理和标准化建设,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三、工作重点。

(一)组织开展新课程实验的师资培训。各市州及县市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组织全体高中教师、校长、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以及高校相关人员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实现“全员、全面、全程”培训的目标。要充分发挥国家、省级培训的作用,积极开展市州级、县市区级培训和校本级培训。要优化整合高等学校、教科研部门资源,密切合作,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培训、咨询、指导等工作。要充分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等手段,加快教研、培训网络和教学资源库建设步伐,逐步形成面向全省所有普通高中的现代化教研培训网络,不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积极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积极探索新课程教学改革,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究知识的意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三)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各市州及县市区要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统筹协调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配合学校为新课程实验提供资源保障。各级教育部门要与发展改革部门配合,坚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制定并实施普通高中实验室建设规划,有效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争取学校所在地的工厂、社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为新课程实验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要联合高校、教科研机构等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努力形成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省教育厅要采取分区域、分类指导方法,加强对实验教材选用的指导与管理,统筹安排全省使用新课程实验教材。

(四)推进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各级教育部门要建立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发挥评价对新课程实验的促进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要建立符合新课程实验要求的学校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机制,为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五)提高新课程实验的指导与管理水平。各级教育部门要督促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要求实验新课程。要因地制宜地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加强课程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及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保障活动课程的安全有效。要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促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制度。要建立学生学分管理制度,使学分管理成为体现学生学业发展过程的有效手段。要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健全课程有效实施的专业咨询、指导和研修机制。

(六)加大新课程实验的研究力度。各级教育部门要组织力量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各项工作开展专题研究,努力解决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新课程实验决策提供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要建立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制度,重点在制度建设、课程开设、课程管理、评价改革、校本教研、师资建设、设备配置、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形成在学校层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为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积累成功经验。

(七)研究制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省教育厅要组织力量对实施新课程背景下高校招生及考试制度改革情况进行研究,制定《甘肃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充分体现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要求与方向,努力形成有利于高等院校选拔合格新生,有利于普通高中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甘肃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须报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核准备案后公布施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配套政策。各市州及县市区要把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作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公民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建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机制,全面组织和协调宣传、编办、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的力量,在舆论宣传、政策支持、经费投入、条件改善、制度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要制定出台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相适应的教师编制、经费投入、教学管理、督导评估、招生考试、设施装备等配套政策。同时,要成立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指导组,对新课程实验的决策、实施、监控提供咨询和科研支持,对课程管理、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跟踪指导。

(二)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各市州及县市区要加强普通高中学校标准化、特色化、多样化建设,<莲山课 件 >切实加大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投入力度,对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实行适当的政策倾斜。省财政在2010年至2013年每年安排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专项经费600万元,主要用于省级高中新课程实验师资培训、地方课程开发、课程资源建设、课改示范实验基地建设、课改样本校建设、经验交流与推广等各项工作。各市州及县市区也要根据实际,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新课程资源开发、跟进培训、专项研究、设施装备等,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加强校本教研,促进专业发展。各级教育部门要把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纳入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建立促进校本教研的激励和保障机制,解决学校和教师教研活动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校本教研成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和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要积极组织和鼓励教师紧密结合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形成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环境,使新课程实验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要重视和加强学校教研组(学科组)建设,积极开展同伴互助式校本教研,鼓励教师自觉加强专业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加强督导评估,规范办学行为。各级政府督导部门要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纳入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普通高中学校督导评估范围,完善督导评估方案。要组织开展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专项检查和阶段评估,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新课程实验工作积极、稳妥、有序进行。

(五)加强专业指导,提高工作实效。省内各有关高校要积极进行教师、师范生教育改革,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相适应,为普通高中输送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合格师资。鼓励和支持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培养,为基础教育输送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合格人才。要加强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建设,配齐配全高素质学科教研人员,明确新时期教研员的岗位职责,充分发挥教研机构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的作用。教研机构要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组织力量深入教学第一线,切实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

(六)加强区域交流,总结推广经验。要以省及市级示范性高中或样本校为基地组建区域协作体,充分挖掘区域内教研机构与学校的优质资源,实现区域内优质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要探索建立区域内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加强教师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开展咨询答疑、在线研讨等活动,展示精品课程,及时反映工作动态,传播先进经验,提高新课程教学水平。要根据新课程实验工作进展情况,定期组织开展研讨、教学观摩、经验交流和总结表彰等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先进,促进新课程实验工作深入开展。

(七)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在主流媒体开设宣传专栏等形式,向社会介绍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目标任务和基本内容,宣传新课程改革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形成领导重视、群众理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社会氛围,确保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实施。

第四篇:县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

县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

县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

2007年秋季,我省全面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按照省、市教育部门的要求,我校上上下下都积极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新课程实验工作中。全体教职工、行政各职能部门、高一年级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和布置工作,制定了新课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高中新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全体教师特别是高一的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的高中新课程培训和教研,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准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这一年中,我校高一年级22个班进入新课程改革,参与教师73人,学生1365人。一年来,我校高一新课程实验工作开展较为顺利,现将所做的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新课程教学管理与实施

1、组织管理:学校高度重视对课程实验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高中新课改工作的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抓住要点,把握方向。每月召开两次专题研讨会,检查、总结课改工作进程和经验,及时制定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各种方案,力求创新,确保质量。

2、师资条件:高一年级共配备任课老师73名,其中高级教师12人,一级教师38人,本科学历71人.这样的教师结构具备了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学效果良好,教学成绩突出。

班主任现状:22个班级的班主任总体素质都较高。其中有省、市、县优秀教师,汉中市名师等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也有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教师,他们工作热情很高,在学生工作中思想先进,有创意,很受学生的欢迎。

3、资源利用:充分挖掘学校的软、硬件资源,尽量为新课程实验提供有力保障。所有上级组织的培训和教研,学校都积极支持,做到全员参与。同时,注重利用校外资源,聘请省、市专家及学校骨干教师,成立了 “教师培训”、“校本研究实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专家指导小组。建立了以汉江钢铁集团、朱氏电器、高力制衣、陕西长征运输集团等企业和社区为主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4、教学管理:严格按照陕西省新课程课时规定,开足课程,合理安排学校课程计划。能根据陕西省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制定本校的实验工作方案与课程方案,严格按照新课程文件精神进行行政管理,教研科研、课堂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

5、教学实施:严格按照《陕西省新课程实施工作方案》和《陕西省新课程工作方案》制定我校的课程计划,合理安排课程,科学制定课表。教导处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的多级培训,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与感知。制定选课指导手册,多渠道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使学生能多渠道获得知识。《汉中教研》对我校新课改作了专题报道,省教育厅、省教科所两次组织专家组来我校进行调研,市内6所学校来校学习、交流。我校网站创建了“新课改教研通讯”专栏,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新课改工作。

(1)做好学生家长的宣传工作。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并召开学生家长会,广泛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营造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良好氛围。

(2)做好高一新生的培训工作。重视对学生进行新课程的培训,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使高一新生了解、认识高中新课程,在思想和行动上逐步进入新课程。针对高一新生的特点,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顺利完成学习方法上的转轨,走好三年高中学习生活的第一步。

二、新课程背景下师资培训与教研

学校把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作为教师培训的首要任务,加强制度保障和组织管理,为教师提供校内、校际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并积极推动校本教研,努力达到以科研促教研,进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保证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实施。

1、参加各级培训:制定新课程教师培训计划,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注重培训的全员性、全程性、全面性,构建研训一体化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学校精心组织全体高一教师参加省级、市级、县级的各类高中新课程培训。要求全体教师结合培训体会,认真领会课改精神,交流心得,转变理念、提高认识。有3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37位教师赴海南、广东、西安、渭南、宝鸡等地参观学习,86位教师参加了汉中市新课改培训,112位教师参加了远程教育培训。形成了“外出学习培训”、“网上远程培训”、“校内岗位培训”的多层次培训机制。

2、开展校本培训:大力发展校本培训,通过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多元化的培训,教师观念和行为发生了转变,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3、组织校本教研:制定学校校本教研活动计划、新课程教师培训计划等,围绕课程实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教务处组织高一年级广泛开展教学研讨课活动,本学年高一年级共进行省市县校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展示课”63节。

4、重视课题研究:学校制定了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科研奖励制度,营造了科研氛围。通过培训和研究,教师针对新课程实验的难点重点问题形成课题并进行研究。现参与国家级课题3个,省级课题5个,市县级课题16个。

三、新课程实验工作中的有益探索及工作亮点

1、新课程教学评价

学校注重改变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方式,注重评价的全方位、多元化;评价方式以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注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多方面。

2、“问题即课题”

“以教育、教学先进理论为指导,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教学实验,以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是我们在新课改过程中对课题研究的整体定位。学校针对新课改成立了教科研处,以课题研究引领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形成了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现已就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开展了24个课题研究。

3、新课程教学反思

学校教务处、教科研处每月组织一次专题会议,研讨新课程教学情况。先由教科研处拟定思考题,教师预先思考,会上交流,会后总结。各科教师坚持写课后反思,由最初的每周一篇到现在的每节一篇,使教师能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4、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制度建设

学校建立集体备课和周教研活动制度,倡导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发挥集体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改革课堂教学,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有力地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① 要求集体备课突出研究风气,增强实效性。要研教研学,实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转变,每周各组的集体备课务必须达到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② 发挥教研组作用,集集体之智慧,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教研活动要明确任务,提前准备,确定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讨论,发表独到见解.写好教学随笔及教学反思。

③ 鼓励教师解放思想敢于创新, 倡导教师之间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长。在加强同学科教师交流的同时,特别倡导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沟通,文、理相通,相互借鉴。

5、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校综合各种各类资源,特色办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抓好第二课堂和社团组织,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自我的平台。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抓特长:每周一、周四第七节为第二课堂活动时间,开设了多个兴趣小组,参与率达80%以上。抓重点:利用课余时间开办“一组、一站”(科技兴趣小组、学生广播站),参与率25%。抓提高:通过举办演讲比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及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等,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展示风采的舞台。抓实践:学校与汉江钢铁集团、消防队、天荡派出所、边寨村等单位和社区开展“手拉手”活动,到校外实践、采访,到敬老院义务劳动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抓激励:学校把握各项指标评价学生,倡导学生张扬个性,促进和谐发展。

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在2007年的“国庆文艺汇演” 和2008年“元旦文艺汇演”中,我校学生两次获得一等奖,并被选送参加汉中市文艺调演。我校体育代表队参加汉中市中学生运动会,囊括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并取得4金6银的骄人战绩。在“5.12”汶川大地震期间,同学们积极动手,搭建防震棚、活动教室,自制防震报警设施,收集资料在校内外广泛宣传防震知识,自办防震减灾板报,使我校的防震、教学工作均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6、建立学生档案 做好学分认定

认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及时整理、展示、评比、总结。我们尝试运用活动法、学生课堂情况纪录法、学生学习档案收集法等,与考试测查相结合,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我们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学习成长记录袋”,将学生参加的课内、课外活动,课下完成作业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查阅的资料、收集的图片、剪报等,与学生课堂教学相结合,每次活动都进行详细记录并将学生活动情况和成果收集进学生学习档案袋中,作为综合测评的依据。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情感的教育,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树立了学生良好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培养了积极观察、经常反思、勤于总结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分认定工作是我们从未涉及的新课题,作为省级课改样本学校我们尤感重任在肩。我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的学分认定委员会,制定了我校《学分认定实施方案》。给每个学生印制了《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表》,旨在对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平时测验及模块考试等全程跟踪并给以综合性评价:学习过程(40%)--其中学生课堂表现占20%、作业完成质量占20%(以上两项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确定);平时检测、练习占10%、模块考试占50%。在此基础上又印制了《高中学生模块修习学分认定表》和《高中学生模块修习学分(补考)认定表》,使学分认定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能本着客观、公平、公正、注重过程,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基本原则。在第一学年的四个学段各模块学习结束后,学分认定前期准备工作比较扎实、充分,实行和操作起来便有矩可循、有条不紊,整个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纠纷。随着教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将尝试吸收一定数量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共同参与学分认定活动。

学分认定的有序实施,不仅浓厚了学风,还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怎样评价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学会了理解和宽容,懂得了尊重和自尊。使班级更加团结,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同学相处更加和睦,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同学们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现:“5.12”当天,接到学校地震警报迅速撤离教学楼的通知后,高一⑧班立即有4名男生不顾自身安危,同时冲到本班腿有残疾的李向阳同学的桌前,将李向阳同学迅速的由六楼教室轮换背到操场;高一⑿王涛、赵江波等同学在撤离过程中,发现楼梯拐角处有一胆小学生两腿发软不能前行,他们立即将他抬到安全地带„„由于全校师生团结一心,互相帮助,在“5.12”及以后的历次余震中,同学们都能迅速安全撤离,没有一人伤亡。中央电视台于2008年6月5日专程来我校对学生防震避险紧急疏散演练进行了现场直播。

7、开足开齐课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按照课程标准,我们在开齐开足所有课程的同时,始终坚持四个原则:适宜于课改的推进,适应于社会的需要,适合于学校的实际,适用于质量的提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结合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我们对部分学科大胆地采取了灵活机动的变通方式,确保各学科课程的顺利开展:我们在2007年7月就选聘了两位专职通用技术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外出学习取经。同时聘请汉江钢铁集团的工程师、朱氏电器的维修技师、高力制衣的设计师为我校的客座教师,突出体现该学科的实用性、技术性和趣味性,并将课堂由教室延伸到了工厂、社区、车间;为解决生物课师资紧缺的矛盾,我们采取分散和集中并用的排课方式:在2008年6月前,安排生物课两周3节(已达到师资的极限),在6月份高考结束后,立即利用高三教师进行补充,安排每周3节,以保证授课课时数达到规定标准;为解决专用教室的不足(如音乐室、美术室),我们对音乐和美术采取大小课制(单班上课与合班上课并存);为体现狠抓基础和发展特长并举,我们对体育课采取行政班和走读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基本技能按行政班授课,特长训练按走读班授课„„这些灵活多样的课程管理模式,既解决了我校现有师资的紧缺,又弥补了学校教学场地、设施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教学资源,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我们在继续扩大与汉江钢铁集团(机械制造与加工)、朱氏电器(电器使用与维修)、高力制衣(服装设计与制作)等企业合作范围的基础上,结合学生选课志愿,又与陕西长征运输集团勉县公司、勉县农技站、黑潭沟茶场达成协议,在2008—2009学年新增汽车驾驶与维修、经济花、果的栽培与养护、茶叶种植加工、中国茶文化与陕南名茶等多种实用技术和地域文化的选修课开设,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教育资源,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发展性教师评价成为课改工作的一个瓶颈,操作难度较大,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家长对新课程认识理解不够,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为教师面临的一大问题。

3、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尚待提高。

我们将以教研组为单位,准备研讨校本课程的开发,争取每个学科,每个备课组都有一门校本课程,这样学生在选修课方面将有大的选择空间,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条件。

4、实施新课程时因我校的生源素质较差,学习方法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学生自学能力较差。这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很大的挑战。加之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于初、高中衔接提出更高的要求。

积极探索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评价问题,针对我校的生源实际,发挥“过程性评价”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对于终结性评价——省会考和高考的要求,我们将组织科任教师密切关注,专题研究,并在平时的教学中体现出来,力争在会考和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五、对下阶段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几点建议

1、要有制度保证

高中教育有毕业和升学的任务,那么学生应该如何选科?怎样做才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高中毕业会考或学业水平测试怎么要求?高考方案与课改有什么关系?因此,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及早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以解答学校和教师心中的疑问。

2、教学设施配套。

教学硬件设施配套的问题应尽可能解决,如专用教室、实验器材、活动场地、图书资源等等。否则开设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可能是纸上谈兵。

3、强化新课程培训。

希望省、市主管部门多组织新课程培训,学校将创造条件安排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的新课程培训,同时积极组织和落实校本培训。通过岗位培训,切实转变教师观念,提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走近新课改,我们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要转变观念的任务还很重,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还要加大,教学研究还要更加深入。我们将借助陕西省课改样本学校这个平台,不断学习,大胆实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形式,让学生和新课程同行,让教师与新课程同行,进一步促进我校与新课程共同发展。

第五篇:高中新课程实验宣传工作方案

高中新课程实验宣传工作方案

(讨论稿)

根据省厅和市局的部署,2009年秋季我校将全面启动新课程工作。此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在现代教育理念引领下,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的全方位变革。推动这场改革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成效,不仅需要全校广大师生统一认识、齐心协力、开拓创新,也有赖于广大家长、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密切配合。因此,做好宣传工作是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认真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面向多元群体,整合多方力量,拓宽宣传渠道,为我校高中新课程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工作目标

(一)统一全校教师思想。通过加强宣传和培训,充分理解高中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使之自觉充当课改的宣传者、推动者、组织者和实践者。

(二)提高学生及家长的认同度,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让学生了解新课程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挑战,掌握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通过宣传和交流,引导家长了解课改、感受课改、走近课改,达到认识、理解、支持课改的目的。

(三)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通过加强宣传和联系,征集建议,寻求社会支持,充分利用、整合社区教育资源,营造氛围,形成合力。

三、具体实施

(一)思想重视,加强领导,责任到人。

学校领导充分认识高中课改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视宣传工作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我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确定成立课改办公室,并落实专人负责宣传工作,建立由教务处、课改办、政教处、艺术组等组成的宣传队伍,明确宣传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努力争取通过各种渠道向师生、家长、社会宣传高中课程改革的意义,引导师生、家长、社会各界了解高中课改,明确高中课改的意义,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社会各界、学生家长的共识,为我校高中课改的实施营造浓厚的氛围。

(二)培训先行,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每年7至9月,组织全体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指导思想、改革的目标,熟悉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要求,领悟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体系以及内容要求。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以突破和更新。组织全体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参加省、市、县、校各种形式的培训,坚持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做到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采取主体参与、任务驱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充分调动参训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培训,确保全体教师均能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三)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广泛宣传。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宣传网络,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及时、准确、通俗易懂地向学生、家长、社会宣传新课程,实现校内外宣传同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与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同步,学校教育行为与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步。

1、利用校园环境进行宣传教育。在校门悬挂条幅、校内设置展板专栏等形式,结合每个月宣传教育的主题,不断改变宣传内容,将整个校园布置成为对社会公众进行新课程宣传教育的大课堂。

2、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在建)、校园广播台、校报专刊。我们将通过校园网站、广播台、校刊,报道我校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准备工作和进展情况,形成立体式的宣传方式,向社会发出我校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声音。

3、让社会各界参与学校课程开发、管理和实施。一些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可邀请社会人士参与,一些课程可以聘请社会杰出人士担任教职员,一些报告的主讲人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尤其要利用社会各界力量,实施我们的综合实践课程,让社会各界在参与学校课程开发、管理和实施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4、举办家长培训。拟召开两次家长会,第一次在每年的10月份上旬召开,主要议题是课程改革的通识教育;第二次在每年的12月底召开,主要议题是学生选课问题。此外,我们还将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及不定期进行家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增进家校沟通交流,共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5、发放宣传教育资料。在寄发高一新生录取通知的同时,向每一位高一新生家长寄发《致高一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详细介绍课改实施,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化解家长的担心和疑虑。除此以外,我们将发放给学生及家长的宣传资料主要有《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和《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指导手册》。我们要求学生将发放到他们手中的资料等都要带回家和家长一起阅读,让家长和学生一起成长,让家长和新课程一起成长。

6、设立家长接待周。在第一学期,我们将设立家长接待周和新课程教学开放周,让家长和社会人士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我们的课堂,零距离接触我们的课程改革实验,并回答家长有关课程改革的质询。

7、通热线电话。在整个学年,我们将定期开通热线电话,组织老师接听,回答家长或社会人士有关课程改革的质询。

8、鼓励和引导学生家长参与课程建设和课程管理。学校的课程决策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学生选课和课程评价等更是离不开家长的参与,我们还将充分发挥学生家长课程资源的作用,让家长来参与学生新课程教育,引导家长在参与中理解、认同和支持新课程实施。

9、在高一新生入学训练期间,由课改办、年级主任及班主任结合入学教育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课改宣传,做好迎接新学年、新学期、新课改的准备。

10、搞好开学教育,第一次升旗活动,第一次校会,第一次班会,各科任教师的第一节课,由校领导、年级领导、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负责对全体学生进行课改的动员和宣传。

(四)积累经验,交流推广,持之以恒。

高中新课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宣传工作任务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要积累总结实验工作经验,及时组织课改经验交流,持之以恒加强学习宣传。我校将利用《雷店高中校报》,每半年结集出版新课改中教师们撰写的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实录、教学案例等,给实验教师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提供交流的机会,并表彰课改实验工作的先进学科、年级,先进个人。推广好的做法,推进课改不断向纵深发展。

对社会各界和家长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多种形式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当然,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对社会各界和家长进行新课程宣传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是以事实说话,用成功的课程改革回报社会各界。因此,我们全体教职员工要认认真真制订好每一个实施方案,切切实实安排好每一个工作环节,仔仔细细落实好每一个教学步骤,紧张而有秩序,谨慎而有作为,从而把学校推进成灿烂的阳光地带,让新苗茁壮成长,把学校打造成学生昂首起飞的平台,让年轻的学子从这里展翅高飞,以此作为对社会各界和家长进行宣传教育的最有效方式。

下载海南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启动工作调研总报告(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南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启动工作调研总报告(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胆探索 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大胆探索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为了保证我区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开展,我区在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以《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

    新课程改革工作调研报告[精选5篇]

    新课程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2004年秋季学期,我校初一年纪率先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到目前为止,我校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四年,进行课改实......

    高中新课程实验阶段性工作总结新

    高中新课程实验阶段性工作总结 四川邻水九龙中学 四川高中新课程改革于2010年下半年在我省全面推行,这无疑为推进中学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创......

    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阶段总结报告

    新会一中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阶段性总结报告 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信息技术科组 我校从2001年开始,在初、高中各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从2004年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实验,就更......

    新课程实验前期准备及启动实施情况简要汇报

    新课程实验前期准备及启动 实施情况汇报提纲 我校2010年高一招生1548余人,设行政班18个,平均每班85人,这一批学生将是我校第一届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一、领导重......

    海南省澄迈县的调研报告

    卫生部机关年轻干部医改专题调研报告汇编 基层落实医改政策的缩影 --海南省澄迈县的调研报告 第四调研组(龚向光 霍小军) 根据部党组统一安排,为了解深化医改卫生体制改革2......

    漳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漳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简报第5期漳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6年6月15日 我市召开教育管理者培训研讨会 5月31日,市教育局组织召开了普通高中新课......

    高中美术07-6-6新课程实验阶段性总结

    关于开展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阶段性总结的通知 各高中美术教师: 我市普通高中首轮美术新课程实验历时三年,即将结束。各区教研部门、美术学科教研会和各普通高中学校在美术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