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工作调研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3:0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改革工作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第一篇:新课程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新课程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2004年秋季学期,我校初一年纪率先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到目前为止,我校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四年,进行课改实验,我们面临着师资缺弱、经费困难和体制不顺三大不利因素的困扰。在乌兰县教科文体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认真探索,大胆实践,投入大量精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绩

一、主要做法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只有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总结,边前进。为使我校的课改实验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我们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乌兰蒙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乌兰蒙中新课程教师培训方案》,对我校新课改进行整体规划、具体安排,对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提出具体要求。我们加强对教师教学、培训、考核等方面的措施,加大检查、考核力度,研究制定了《校本教研工作制度》,确保了新课改实施、教师培训和新课程改革评估工作的扎实推进,克服了课改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实际操作中,我们突出了“四抓”。

一抓宣传。新课程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和社会方方面面,新课程改革没有全社会的支持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为了使新课程改革深入人心,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社会、家长宣传新课程。从2004年至今,学校通过墙报、宣传标语、宣传栏、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学生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学生、教职员工,向社会广泛宣传课程改革的意义、特点,让课改家喻户晓,让全社会对课改工作由了解到接受、到支持。

二抓培训。培训是搞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都要通过培训来让教师接受、领悟,从而变成自觉的行动。2004年暑期,新课程启动初期,我们及时地对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还挤出资金,派出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新课程改革的培训,为了达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每次培训,不仅认真组织培训内容,更注意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培训过程突出互动与对话、培训结果落实心得与交流。几年来,凡是省市及外省组织的各种培训,我们都尽可能组织教师参加,使实验教师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尽快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

大力是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为了搞好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我们研究制定了《乌兰蒙中校本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我们努力通过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抓指导。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深入课堂、走入教师和学生中去,与实验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在课改刚启动阶段,没有现成模式,我们就把实验教师组织起来开展研讨,进行观摩、座谈、交流。

二、初步成效

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师生内心。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对教育工作者、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三年来,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从困惑、到接受、到自觉的过程。课改之初,大家对新课程不以为然,在实践中采取应付甚至抵触的态度。经过反复培训、深入实践,新课程的主要精神、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正在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广大教师能够自觉地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初步改善了以往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方法。受惠于新课程的广大学生,改变了对学校的看法、对教师的看法、对书本的看法、对学习的态度。学生的自主发展得到实现。由于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主动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实施新课程的学生与以往同年级学生相比,与高年级学生相比,其自主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浓了,实验年级的学生厌学情绪明显减少。二是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了,很多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课堂发言积极。三是动手实验能力明显提高,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学生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一改过去只是死读书、读死书的被动局面。四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发展、主动学习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问题学生明显减少。

教师的专业成长迈开了步伐。新课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是通过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丰富了理论知识,对现代教育理念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和理解。二是教育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很多老师已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而是用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新的发展观来看待学生。三是教学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多数教师不同程度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改变了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由较单一的知识传授开始转为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四是教师的教研意识增强了。过去很多教师备课依靠现成的“教案”,现在不少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反思,探索出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新路子。

三、问题与思考

新课程实施三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所面临的困难依然不少。一是新课程实施效果离目标还有差距。表现之一是对新课改认识不够,观念转变不彻底,巩固不牢,有畏难情绪,教师的心理准备与知识更新仍存缺憾,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甚至是被动地进行;少数教师仍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问题,难以改变多年形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表现之二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束缚了学校的手脚,限制了师生的发展空间,教育工作的领导者和广大教师的眼界不够开阔,实施课改的手段比较单一,思路有些狭窄。表现之三是新的评价体系尚在探索之中,教师既有的教学价值观难以扬弃。表现之四是课改发展不平衡,新课程改革还存在一些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表现之五是课改的质量效益、社会效益的隐性表现,影响了教师与家长的参与热情,影响了社会的支持力度。

二是经费困难。学校公用经费严重不足,新课程培训、教研工作、添置必要的教学仪器等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四、打算与安排

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课程的师资队伍。推进新课程改革,校长是关键,教师是根本。首先要抓好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培训、考核,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其次是加大培训力度。以课改培训、教科研活动为载体,强化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课改,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我校办学条件。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加强新课程改革硬件建设。努力开发新课程资源,对新课程所必需的图书、资料等优先予以保证。

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受益,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新课程并不难,只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扎实工作。随着课改实践的逐渐深入,随着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随着社会各界和家长对课改的认同,我们有理由相信,课改必将成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有力抓手,必将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载体,必将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空间,必将成为教育事业腾飞的平台。

乌兰县蒙古族中学

2008年4月

第二篇:数学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调研目标:基本状态,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促进××县高中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调研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调研对象:××市××中学。

调研方式: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座谈、研讨。

目前,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运行基本没有达到目标,教师的教学方式虽有所变革,但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太大改变。×××××××××××××××××××××××××××××××××××××

一、高中数学新课改情况

××××××××××××××××××××××××××××××××××××××××××××××××××××××××××××

二、分析与结论

××××××××××××××××××××××××××××××××××××××××××××××××××××××××××××

三、如何改进新课改的建议

××××××××××××××××××××××××××××××××××××××××××××××××××××××××××××

第三篇: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学校:绵阳师范学院 班级:历管院09级1班 姓名:罗婷 学号:0903040122 实习学校:四川省叙永县第一中学

一、高中历史课改实践进展的积极方面

(一)高中历史教师们意识到教学观念和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应有所改变

这次课程改革的大背景是我国的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提出好几年了,然而,在实际中制约素质教育的因素很多,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抓根本性的问题,首先是是课程和教材的改革。这次课改的总体方向、基本思路都是对的,是要全面和整体地设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中阶段的教学计划,建立起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图改变课程结构单一的问题,使学校课程具有综合性、均衡性及选择性,实现课程及教学的多元化和现代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中历史课程是一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中知识密度大,专业化倾向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繁、难、偏、旧的情况,使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机械的,成为一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过程,不必要的学习负担比较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课程的改革就是最核心的问题。

这次课程改革的总体方向和基本精神符合当今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而且也符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正因为如此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各高中的历史教师在参加了国家、省、市三级培训后,他们或多或少的都意识到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确实应该有所转变。

这应该是我市高中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从目前的情况看最大的收获。

(二)高中历史教师越来越关心历史教育的本义

历史教科书在版本上由小变大;在体例上由章节体而“课题体”,有套红、有大小字,还有提要,但是学科教育的主体架构没有太大的变化。如今新版教科书在形式上的变化更大。我们看到,凡是教育学和心理学中说得通的教学道理几乎都被揉了进去。在主观上学科教育理念在“求新”,在形式上教科书也的确活泼了许多。但是,学生并没有让思想进入历史课,教师则反而产生了更多的困惑。如果是“一切为了学生”,那就要真正看学生因此在哪些方面获益,又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发展。当高中历史教师在经历了这些表面的让人眼花缭乱的变革之后,冷静的思考让他们逐渐关心起象“历史教育究竟应如何定位?”这样的问题。我始终认为,历史教育是人性培养基础,历史教育蕴藏着人类的终极关怀,“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一类问题,它不应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而中断,相反,应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深入。历史教育如果不是在这个立场为自己辩护,它必将在越来越功利世俗的社会中被抛弃的更远。历史教育究竟应当给人以什么?

——给人以思想(独立,反省,思辨)

——给人以眼界(深邃,多维,升华)

——给人以胸怀(博大,宽厚,自信)

——给人以情感(向真,向善,审美)

——给人以“文化”(品格,素养,境界)

历史教育的责任:

——锻造思想与涵育人格。

历史教学的应有之义:

——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

从教学的角度而言,所谓“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是否至少就意味着:要教给学生有思想的历史;要教给学生有情感的历史;要教给学生有生活的历史。“历史课的最高境界应当是——震撼,以及震撼之后带来的长久的思考!”这些观点在以往提及时,往往会被认为是迂腐和脱离实际的想法,但是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历史教师们也正在认真的思考和逐渐接受这些观点,这不能不说一种可喜的现象。

(三)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高中历史教师发现现在的学生逐渐变得越来“不安分”了,他们思维比较活跃,愿意表现自己,像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他们的观点有还显得很幼稚,但他们敢于很希望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愿望,给如今的高中历史教师以强烈的印象,也从另一个角度冲击着教师们的教学观念。一方面高中历史教师感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另一方面教师们也在不断的困惑中思索着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自己的教学方式。这也是这次调研给我的以强烈的启示。

(四)高中历史教师们逐渐对新课改的理论产生了兴趣。

教师这个是一个很容易让人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年复一年上课下课,年复一年重复着自己的教案,很多教师在评上高级职称后,再也没有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动力,对自己的职业失去了激情,但是,自课改培训以来象教研理论、公开课„„这些以往只有那些还没有评上高级职称教师才会关心事情,现在成了很多老师都主动关心的事情,新课改使高中历史教师们逐渐增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愿望。对公开课的评价越来越热烈,对新课程理论的求知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事实上,历史教育理论与历史教学实践之间是存在沟壑的。而历史教师的日常自觉性教学研究恰恰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因为它是以历史课堂教学为视界促使理论向实践的渗透,又以理论为引领推动历史课堂教学具有理论的跃升,从而促进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机交融。作为课堂教学“亲历者”的历史教师,通过自己的研究来追忆自己的教学过程,述说自己的教学思考,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评判自己的教学效益。这个过程实际上正是形成个人内在理论,并实现自我超越的教学科研经历。课堂实践是历史教师成长的基石,也是历史教师产生教育灵感的源头,更应该是历史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着眼点和归结点。

二、课改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的不足及解决的办法

课程标准应该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历史教育的政策与发展方向,反映学科教育的学术研究水平,尤其应该体现一个国家在学校历史教育方面的基本性格。应该看到,此次历史课程改革的整体理念是进步的,不过,在我们的改革取得进步的同时,期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抽象与多歧的概念所产生的困惑,盲目的乐观主义与琐碎的教育理念交织出的无所适从的感觉,也一同摆在了教师的面前。在调研中与许多老师接触之后,越发感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针对课程标准检讨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以便在课程标准修订期间对它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否则学校的历史教育依然会面临无法摆脱的困境。此次高中课程改革的最大动作,便是彻底改变了原有的课程结构。依据《标准》所言,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是构建高中历史课程新体系的基础,寻着这个思路,在《标准》中找到对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特点的新解释,结果没有答案。于是又找到《标准解读》和为培训新课程教师准备的《研修手册》,一样没有满意的答案。有人会说,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学历史的或教历史的人,还不知道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吗?可事实是,大家真的不知道。

由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比较原则,只规定了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而对知识点的取舍每套教材都有自己的理解,选择的知识点或案例不一样。许多教材是原必修教材的浓缩,缺少知识铺垫。有些地方还出现初、高中脱节的问题,因此教师要补充大量高中学习必备的知识。加上高考方案迟迟未出台,出于对学生的高考负责,一些教师贪多求全,课堂容量增加,节奏加快,难度加深,作业偏多,导致学生的负担明显加重。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我认为还是要强调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注意能力要求的层次性,循序渐进。要 清晰地理解必修模块中选取的知识内容以什么方式呈现;在本学科的最基本的基础知识中,有哪些放在必修模块,哪些放到选修模块,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的逻辑结构,每个知识点在不同的模块中分别应该把握什么程度的要求,坚决放低起点,减小容量,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走进新课程,接受新课程。这实际是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要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功底发挥课标的刚性指导作用,并尽量减少课标现有的不足给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

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有了十分重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表现在:选取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点改变了,知识内容的编排体系、逻辑结构改变了,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改变了,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运用。面对高中历史教材变化,几乎所有的历史教师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困惑。许多历史教师感到课时不足,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之间矛盾很大。教材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同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的教学要求之间、教材内容与课后习题要求之间存在差距;教材要求与初中教学衔接不够,例如,锦州市区初中的《历史与社会》,采用的是专题教学,但是这些专题于高中新教材的专题,缺乏必要的联系和衔接,到很多专题与高中的重复,而且相关教学内容顺序颠倒,知识的铺垫不足,一些尚未学习的概念提前出现,甚至个别地方中出现了不少科学性的问题等。

针对教材出现的上述问题,我认为高中历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求。尽可能系统地研究整套教材的体系,重点研究好必修模块的知识体系和双基要求。通过系统的研究,提高教师把握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对教材的研究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运用课例研讨的方式进行新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把对教材的体系、内容、能力要求的研究放到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去进行,为此,我希望加强了集体备课和有经验教师的引领作用,做到制度性和非制度性集体备课相结合。在规定的备课时间内开展有效备课,不仅仅是统一进度和作业等,而是就每一节课的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合理取舍知识点,对每个知识点讲到什么深度都一一进行研究,最后由备课组长拿出优化的教学方案。非制度性的教研日益常规化,同一备课组的教师经常在一起研究问题,群体优势和个人特长的发挥相结合,共同走出课改的新天地。

(二)如何处理公开课和常态化教学之间的关系

当前的公开课上“教师讲授”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似乎讲授法就意味着“注入式”,就是“满堂灌”,以致连讲得精彩的教师也唯恐避之不及,谁也不想与“灌”字沾上边。然而常态的教学又如何呢?教师讲授一统课堂的情况仍不在少数。据说,有的地方迫于无奈便对一节课中教师讲授的时间做出硬性规定,若教师讲授超过15分钟即为不合格的课。两种迥然不同的价值观值得深思。一段时间以来,公开课的浮华表演之风日盛,如今的教学研究者似乎不太在意教师的讲解如何,而是关注一节课中学生活动时间的长短,因而有些教师在公开课上一会儿多媒体演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组织学生讨论,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教学情境的过于晃动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作深层次的挖掘,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做必要的价值引领,导致课堂华而不实。而在平时的“家常课”上,不少教师又在拼命地讲(也可以说是“灌”),唯考试是瞻的教育评价将师生带进了急功近利的误区,以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的活动和感悟,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学生的书本知识和应试技能,却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不顾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在目前这个阶段还是应该从常规教学入手,当然按照本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过程。新课程教学的灵魂是创新,它需要教师借鉴、融合各派教学理论,需要教师的智慧和教育机智。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新课程下无常规,也不应有常规,循规蹈矩的教学是与新课程精神相背离的。然而,在现实国情下,作为规范、引导教师教学行为的教学常规还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原因包括:一是新课程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才刚刚起步;二是传统的教学常规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有着深刻影响;三是整个高中历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我们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达到新课程的理想状态。所以,只有找准“切人点”,不断保持学校常规管理的耐力;找准“兴奋点”,不断提升学校常规管理的眼力;找准“落脚点”,不断锤炼学校常规管理的功力。以新课程的理念制定教学常规,让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化成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使广大教师真正健康地走进新课程。为此,首先,高中历史教学常规要有利于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素质直接左右着新课程的推行,因此,制定教学常规须关注并致力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符合新课程精神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高中历史教学不再是一种简单 的知识传授与记忆的过程。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的多样化统一。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研制者和开发者,这多重的、内涵丰富的角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素质要求。新的教学常规应该是能够引领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只有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常规下,教师才能转变单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才能促使自身的专业发展,实现师生双方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特别重视课前设计、授课、课后反思三个教学环节的常规管理。总的要求是变常规性备课为教学设计。做到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高中历史教师要对教材作“问题化”处理,使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将知识串联起来的线索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从而强化认知冲突,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解决问题的亲历性活动设计。

正是鉴于以上教学常规的新思路新策略,我认为应正确把握历史课堂活动、探究学习的“度”。历史教师应取得以下几点共识:(1)活动是必须的,但活动不是课堂的全部;(2)活动不等于表演,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讨论辩论等都是活动;(3)就活动本身而言,应该把活动安排在学生最需要的地方,正所谓“大难大动,小难小动,不难不动”;(4)活动中应当关注全体学生。不管哪一种形式的课堂活动,都不能成为少数学生的表演,而要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特别要注意防止两极分化,对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教师该讲授的地方就讲授,该探究的地方就让学生真正探究,逐步做到了传授知识与探究性学习、知识积累与素质积淀、归还学生时间与归还学生思维过程、解决问题与创设问题情景的平衡。

(三)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改革的空间有多大?

国家在推进课程改革时,课程评价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也同时出台,但由于社会对评价认识的偏差以及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价改革的整体方案迟迟未能出台等诸多因素,评价改革滞后于甚至制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深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评价改革虽然与高考改革有紧密的联系,而高中历史教师在评价改革中却不必作茧自缚。恰恰相反,历史教师不仅有评价改革的空间,而且可以大有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让一线教师成为评价改革的主要参与者、设计者。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评价过程,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改变评价的单一途径,把评价融入到学生所喜爱的活动中,渗透到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评价标尺的多元化,才能使学生从评价的畏惧感中解脱出来,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也才能使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作为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评价改革必须是对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的、积极、有效的改革,而不仅仅是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改革,应该是多元的、全方位的、发展的改革,而不应该是单一的、片面的、固化的改革。评价的对象也不应该单纯是学生,还应包括教师。

当然,虽然高中历史教师在评价改革中可以大显身手,但由于应试观念的影响,高考等终端评价改革在评价改革体系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改革的空间取决于高考改革的力度。

三、结语

高中的历史教育应该也必须得到重视,这是因为对公民素质、人文精神乃至最为基本的国民意识养成而言,它都较义务教育阶段更为重要。历史教育无疑要培养国民的自信力,这种自信力是建立在坚实的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认同,以及宽阔的国际视野基础上的,亦源于对现代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自省。所以,说到历史教学的特点,就不能不遵循维护国家利益、养成国民意识,以及学科特性和学生学习规律的一般原则。我相信广大高中历史教师是真心地希望找到回归学校历史教育本义的途径。首先是用“发展”的观念代替“塑造”的观念,其次是要特别强调历史学科教育于合格公民养成方面的作用,将这两条做到了,历史教育的民主大门也就打开了,知识性的历史课程就会向生命性的历史课程转变了。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教师。而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让教师主宰课程,即教师不仅要是专业课程的实施者,还要是专业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的经验仍然重要,但不再是复述书本知识经验,而是建立在学科教育理论和专业学识基础上因思想而获得的经验。为此,教师要会走学术的路子,成为学者型的教 师。

高中历史教师做学问、搞研究,不是奢望,而是现实。提高历史教学质量需要学问和研究,创新教育更需要学问和研究。指导学生的发展需要学问和研究,促进教师的自身成长也需要学问和研究。没有学问,无从指导学生和提升自我;没有研究,无从产生自主的认识。历史教育或说历史教育课程是一门系统的学问,需要做深入而广泛的研究。总之,追求历史教育的本质,一是为学生开创历史教育的新局面,二是让学生从历史课程中学到乐趣、学到技能、学到智慧、学到自信。

第四篇: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 关于改革实施情况的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 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 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 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

新课程是在大量的调查研究、经验研究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众多的学者、专家、行政人员、教科研人员、校长与教师代表以及部分社会人士持续对话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是在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产生的。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一个高节奏、高科技、高竞争的社会,教育只有着眼于未来,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对此,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就特别强调,课程既要实现儿童的“认知”与“情意”的整合,还要实现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与文化发展的整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必须超越现行的“学科”课程典范,实现课程典范的重构。

1、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评价体系的改革等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它不只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点:一是新课程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新世纪的发展积极准备的素质教育观念。二是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现了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三是突破学科中心,基于“四基”选择课程知识,体现了面向全体,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素质教育理念。四是建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六是调整现行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合理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课程结构从整齐划一走向多样化,从分科走向综合,体现了给基础教育注入生命活力需要提供良好政策空间的素质教育观念。

2、从“学科本位”转向“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一根本性的转变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建立起符合儿童学习特点和需要的以综合为特征,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都有突破性的进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课程目标对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强调,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更有利于儿童全面发展。

新课程包括的主要内容主要由九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确定了新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以及改革的六个具体目标。第二部分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原则,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主要通过三方面的改革来实现:第一方面是建立由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成的新课程结构。第二方面是关于必修课与选修课。第三方面是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联系。

第三部分是制定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每一门课程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突出课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

第四部分是改善课程实施(教学)的过程。探讨教学规范的转型,重建教、学、教材、教师与学生的概念,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等问题。同时倡导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第五部分是规范教材的开发与管理。为教科书的“一标多本”建立前所未有的课程开发平台,让教科书走向市场,鼓励社会各界学有专长的人士参加到教科书建设中来。

第六部分是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新课程倡导评价的发展功能,强调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对教师的发展价值,以及对课程本身的改善价值,建立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

第七部分是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促进教育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继续完善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在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上,改革过去国家管理过于集中的做法,实行有指导的、逐步的放权,以有效提高课程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适应性。

第八部分是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机构需要对教师教育、培训、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课程参与等更新概念。

第九部分是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这次课改,提出“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原则。同时,试验区将分层推进,滚动发展,发挥示范、培训、指 导作用。同时,30个省级教研室要分别与9个“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央教科所挂钩,反映推广与实施状况。

本次我就以八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展开调研,使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调查问卷附后)。从这次的调查中,我得出以下几点结论:改革的实施成果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学科的知识已经和学生经验和社会有了一定的联系,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教学方式也有了改变,教学过程不再仅仅以教师的教为主,而是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就在此方面,做的还远远不足,调查中觉得这方面不足的学生占了59.6%,我觉得应该加大力度,并就渭南高新中学来说,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很少,多数还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很好的接触到先进技术和知识尖端。关于教材方面,学校使用了在新版本的教材,本身教材就设计了一些教学活动,内容难易、主次程度安排都较合理。学校也安排了选修课程,但是进行的并不是很顺利,形式和未改革前并没有很大的变化。就教师的培养和再教育方面,学校做的很好,基本每学期都有3~4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和1培训的机会,并且在网上开展了培训课程并为其配备了培训教师,这些教师都是一些本校或者外校的先进教师或者优秀教师,用来提高教师本身的技能和素养,我觉得应该大力发展和保持下去。在课程评价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努力,认为仍用成绩评价的学生占61.5%,比例下降了很多。

几年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少,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

①迫切需要寻找课程改革的合理基础

新课程改革还远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全面完整的改革蓝图,无论是研究成果的数量、质量,还是研究人员的结构和素质等,还只是课程论的初创阶段。

③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问题

教师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然而,继新课程改革进行以来,我们的教师在观念和实际操作方面都还是远远不够的。

③教学评价难以开展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校的评价仍以升入重点学校的学生人数为主;新课程提出学生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了学科学习目标,还有一般性发展目标;除了学业成绩,还有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 健康的审美情趣等等。高考制度与新课程同步进行,学校开设的各种课程就不可避免地要在某种程度上受考试目标的影响。

④新课程自身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新课程体系显得有些复杂,教师难以把握重点;由于综合课程的出现,教师素质跟不上,出现备课难、工作量大增的情况;有些学校感到综合实践活动课无法上,特别是信息技术课,很多农村学校至今都无一台电脑;有农村学校反映,新教材过于城市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等的有些内容太深,不够贴近农村生活实际。这对农村学生的学习来说有一定困难。

从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继承和革新并存的过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也还有待于在继承与创新中进一步完善。在此,我们试图从四个方面来把握其走向。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对中外课程改革的经验、教训、事实及材料,进行认真的梳理和系统的研究,并结合建构主义、多元智力、后现代主义等理论。

2.以教师专业发展作为课程改革的一大突破点。因此,我们也应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教育特点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从而使教师能更好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更加关注生命教育。强调教育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解放学生的内部力量,发掘学生的生命潜能,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与价值,从而使教育关注生命本身,关注生命的鲜活性、体验性、主体性、独立性和完整性,为学生生命的充分发展提供一个广阔、自由的空间,放飞学生的思想精灵。

4.校本课程开发将深入发展。受城乡差别的影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将更加强调校本课程的开发。各个学校可以在国家、地方的课程框架之下,依据本地特色、学校文化传统、本校的办学理念,创造一种积极、和谐、进取的学校文化,构建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这生动体现了课程的个性化、多样化、生活化和社会化,满足了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调查问卷

1、你认为新课程改革是否是你更有兴趣学习现在的课程? A.是(86.5%)B.否(13.5%)

2、你认为现在所学习的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大吗?

A.大(28.8%)B.一般(65.4%)C.小(5.8%)

3、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否经常开展各种活动来促进你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A.多(0%)B.一般(38.4%)C.少(59.6%)

4、你认为现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是否还是主要靠死记硬背? A.是(48%)B.否(52%)

5、你认为课程改革后是否还是以成绩作为好学生的标准? A.是(61.5%)B.否(38.5%)

6、你认为你的代课老师是否经常在学习中与你们交流与沟通?

A.经常(2.8%)B.一般(9.7%)C.少(86.5%)

7、你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什么?

A.上课(78.8%)B.读书(15.4%)C.上网(5.8%)

8、你认为现在上课时,还是以老师讲为主还是自己也参与教学活动? A.教师讲(92.3)B.自己参与(7.7%)

9、你认真听课主要是因为:

A.考好成绩(82.7)B.感兴趣(17.3%)

10、请你对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一些建议或意见。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报告

新课程改革报告

本课题研究拟在三年内完成,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9月──2002年7月

1.进行新课程改革.新教育理念的学习,举行专题讲座,进行学习辅导,转变教育观念,实现新课改的转轨,要求每位参与实验的教师写出学习心的,并举行校际间的交流,推行参与培训的教师实行上岗待证制,对优秀参与者颁发优秀学员证。

2.对“学习新教材.研究新教材.推广新教材──青岛市初中语文“大阅读”的实验与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召开局属中学部分校长会议.分管教学教导主任会议.青岛市语文中心组会议.郊市区语文教研员会议.青岛市青年骨干培训班成员会议,对本课题进行论证。

3.对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领导及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语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教研员进行专题讲座,课题组成员要进行子课题的分析,同时要求全体实验教师端正态度,高度重视,自觉参与实验与研究之中。各个学校课题组要选择本学校的研究子课题,写出本学校的实验与研究计划,并确立具体实验步骤。

4.组织全市语文教师学习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语文课程标准》的考试,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5.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实验教材(人教社版)》的分析,进行全市的大集各,各区片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以研究新教材编写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关系,研究新教材的“课前提示”与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对阅读的启发作用,研究阅读教学的规律。

6.由各实验学校定期出示研究课,各区片教研网络每学期出示3节研究课,青岛市课题组每学期出示5节研究课。

7.各实验学校每学期写出阶段性总结,各区片教研网络针对课题研究进行区片研讨,写出阶段性总结,上报市课题组。

8.学期终了课题组汇总全市实验与研究情况做出实验总结,各学校与每位实验教师整理好总结与课后记,每学期要有相应的课题研究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9.举行由各校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教改骨干教师参加课题研究交流会,听取各校的研究情况的汇报。做好课题实验与研究材料的整理与建档工作,档案工作要规范,便于上级领导检查。青岛市课题组定期向课程教材研究所通报情况,并上报阶段性实验报告。

10.完成《实验教材(人教社版)》第七册.第八册语文教材教学光盘的制作,计划每个单元选一篇课文,由教研员分析教材,由课题组教师出示研究课,再由教研员评课。

第二阶段:2002年9月──2003年7月

1.召开课题组会议,召开部分学校领导.教导主任会议,听取有关课题实验的意见,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具体计划。

2.举行全市实验教师会议,通报上学期课题研究情况,提出本学期课题研究要求。举行阅读教学研究课.公开课,要求将该课摄录下来进行分析,同时对参与上课的学生进行诊断性检测。

3.举行部分学生座谈会,召开部分学生家长座谈会,提取家长及学生对实验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意见与建议。

4.举行阅读教学经验交流会,市南片.市北片.四方片.李沧片各出两位代表进行阅读教学经验的介绍;举行新教材的分析会,各研究学校交流对新教材的认识及研究成果。

5.邀请人教社有关专家来青岛讲学,下校听课,进行具体指导。

6.各区片.各实验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情况交流,并向教育局韩局长.教研室姜主任.解 主任.王主任进行汇报。

7.课题组成员组成课题视导组对市南区26中.39中,市北区43中.34中,四方区44中.21中.41中,李沧区61中.22中,进行课题研究的视导检查,并对各实验学校的实验情况提出具体指导意见。组织部分课题组研究教师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

8.各区片教研网络举行小型研讨会,在此基础上举行青岛市语文课题研究研讨会,进行阶段性了作交流,进行实验论文交流与宣读。

9.完成《实验教材(人教社版)》第九册.第十册语文教材教学光盘的制作,计划每个单元选一篇课文,由教研员分析教材,由课题组教师出示研究课,再由教研员评课。

10.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课题组写出调查报告,上报课程教材研究所,上报市教育局领导韩局长,上报市教研室领导麦主任.解主任.王主任,进行阶段性验收。

第三阶段:2003年9月──2004年5月

1.召开部分实验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座谈会.实验学校教研组长座谈会.召开各市区语文教研员座谈会,听取前一阶段实验与研究的情况,并对本区.本校实验情况进行论证,同时提出改进意见。

2.组织部分课题组成员.部分教研员及部分实验学校校长赴北京.山西或深圳进行考察学习,写出考察报告,并向全市教师进行汇报。

3.加强实验学校校际之间的交流,各实验学校之间相互听课,相互介绍自己在课题研究方面的成功的经验,以便进行总结。

4.进行课题研究经验交流大会,各个区片.各个学校进行新教材分析与交流,进行《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与交流,进行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多角度阅读及体验性阅读的经验总结;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教材课后记交流与研讨会。届时将邀请人教社部分专家到青岛市讲学.指导,并对课题实验进行初步论证,对实验较好的学校与教师进行表彰。

5.围绕课题举行青岛市级公开课,由课题组.部分实验学校介绍相关阅读教学研究成果,介绍相关阅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届时将邀请课程改革研究所领导.青岛市教育局韩局长.青岛教研室姜主任.解主任.王主任等有关领导莅临指导,并邀请有关舆论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6.围绕课题举行《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展示与比赛,届时将邀请教育局领导.教研室领导颁奖,并邀请有关舆论媒体对此进行报道宣传。

7.围绕课题进行教师教学论文评比;进行学生学习经验交流,对评选出的优秀论文以及新教材研究成果进行表彰;对评出的学生学习优秀者进行表彰。

8.完成《实验教材(人教社版)》第十一册.第十二册语文教材教学光盘的制作,计划每个单元选一篇课文,由教研员分析教材,由课题组教师出示研究课,再由教研员评课。

9.市语文课题组.区片教研网络.实验学校做好实验论文的整理。做好课题实验报告及相关档案材料的复查工作,先由青岛教育局.青岛教研室领导进行检查,以便进一步完善,迎接课程教材研究所的检查与验收。

10.完成课题研究论文,出版《课题研究论文集》,并由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完成课题研究实验报告;完成课题研究的示范课.公开课,并拍摄成录象课,在山东省或国家其他地区公开发行,为课改做出青岛地区的贡献:完成《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要形成系列),争取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向全国其他地区推广。迎接课程教材研究所的检查与验收。

下载新课程改革工作调研报告[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改革工作调研报告[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标准化工作改革调研报告

    关于标准化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5月23日,我局分管标准化工作的副局长薛庆林同志会同标准化处召开了各辖市标准化管理人员,各区、相关行业、重点企业标准......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报告

    新课程改革已经风风雨雨的整整走过了三年,三年来的新课改是怎样走过来的,给我们的学校教师、学生带来了什么,在此进行总结回顾,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有利于新课改的进一步扎实开展,有......

    新课程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新课程改革总结 靖远一中 2010年我校被市课改办确定为新课程实施样本学校之一。一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机构的指导引领下,我们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

    新课程改革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2012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预测题(新课改)一、填空题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构主义课程以美国的_______为代表。3.根据课程管理......

    新课程改革

    我县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实验中学课改是教育本质的一次变革,实施新课程是一种必然。高效课堂是新课改以来提出的新时期课堂教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是针对课堂教学的......

    关于荔波县殡葬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荔波县殡葬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荔 波 县 人 大 代 工 委 2011年10月21日 根据县人大代表在人代会期间讨论发言时提出“要求县人民政府尽快修建荔波县殡仪馆和尽快启动荔波县城......

    “大部制”改革工作调研报告(最终定稿)

    “ 大部制” 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大部制”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为整合部门资源,推进行政职能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加快经济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解放自我、创新发展”*......

    区政府计划生育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北京市海淀区做为我市科技、教育、人才的汇集地之一,辖区面积***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万人,流动人口***多万人,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海淀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