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滚铁环》教学反思
《滚铁环》教学反思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让学生能在充分的阅读中感悟到课文蕴含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一、创设情景,加深理解和体验。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想象、做动作、看图等多种方法,力求把学生带入课文情景之中,能入情入境的与文本展开对话和交流,从中享受美感乐趣呢?于是,我采用了看图和想象的方法,结合老师语言的渲染,把孩子们带入文本之中,使这一词语转化为学生头脑中丰富而生动的画面,让他们在色彩斑斓的朝霞图片中感受到晨光里乡间小路上景色的美丽灿烂,清新与舒适,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情景的创设,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体验,如课文中“张开、飞、走、飘、扑、摇响”这几个动词运用十分生动准确,学生怎样才能领悟其用法的巧妙,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为此,我又运用了做动作的方法,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语言。通过听“鸟叫”和“铃声”帮助学生感受什么是“清脆”,并区别“飘来了”和“扑来了”的不同,这样更加直观有效,学生也能在这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美的享受。
二、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与生动。
我十分重视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以形式多样的朗读,引导学生获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与向往,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例如:文章第四自然段中的几个动词运用得非常准确,尤其是“飞”“走”“飘”“扑”这四个词语,在教学时,我就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努力指导他们读出这四个词语“快、慢、轻、重”的区别,并加入动作表演,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领悟景物的不同特点,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再加上仿照课文句式说话的练习,即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这节课最终让学生体会到了现在生活的幸福和快乐,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与向往之情。
第二篇:滚铁环教学反思
滚铁环教学反思
篇一:滚铁环>教学反思
滚铁环是一个民间体育的项目,是儿时玩的最高兴的项目,也是最值得自豪回忆的项目,最近我在二年级设了一个滚铁环的单元教学课,希望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学生能顺利地将铁环滚起来,且能进行简单的比赛。没有想到一个单元的课时结束了,真正能玩起来的并没有几个。我反思自己的教学,究竟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记得小的时候都是自制的铁环,且并没有花多少时间就玩的很好,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却怎么教也教不会?
第一节课,我把滚铁环项目做了介绍,并做了一个漂亮的示范动作,讲解了练习的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尝试练习,学生根本就体会不出如何用力,出现推圈无力和过分用力现象,不过学生还是玩的很积极,并没有因为玩不起来而退却,第二节课,我让学生先练习用手推铁环,等能把铁环推起来以后,尝试把手柄贴上去推,部分同学可以顺利第推起来了,但是很多的同学在手柄贴环时,出现贴不上去的现象,原因有几个:
1、手推的时候无力,导致环滚不起来
2、推环太用力,人跟不上环,等人追上,环已经倒地或出现歪斜
3、手推的时候用力方向不对,导致环出现东倒西歪,根本无法去贴环。
4、铁环滚起来后,手柄贴不上去。
第三节课,我让学生先把手柄贴在环后面,用手轻推环,然后顺势用手柄推,效果还是不明显,不过有几个男同学似乎找个了平衡的方法,开始推起来了,但是出现的问题就是人在环的后面追环,没有能力控制环。玩的很高兴。
第四节课,继续练习手推环,然后手柄去帖环,部分同学能贴上去了,但是并不能顺利推起来。
第五节课,我采用后贴环的方法,不过是贴两点,这样,环就等于靠在了手柄上,开始的时候,环略向手柄倾斜,利用手柄的支持,保持环开始的时候不倒下,然后用力推起来。这个方法比较管用,出现好几个同学顺利滚起来了,不过出现的问题就是:
1、贴不住环,推起来就倒地
2、手柄不能保持在初始靠点上,出现下滑或上升导致环不能滚起来
3、控制不住环,人追环。
第六节课,我采用前贴环方法,贴两点,环靠在手柄上,这个方法环更不容易倒地,学生练习起来更容易,大部分学生能滚起来了,但是不能控制力量,不能控制方向。出现的问题:
1、人跟不上环,手柄容易脱离环
2、人的站位就出现了问题。
虽然几节课下来,还是没有达到我的教学目标,但是我也总结了经验,前贴环和后贴环对于初始的练习很有效,要根据学生自身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在用力方面应该是环倒向那边就朝那边方向用力,在多练习的基础上才能控制直线或曲线。
铁环看似很简单的游戏。面对现在没有接触过铁环的学生,教授起来却不容易。现在的学生玩的能力都缺失了。
篇二:滚铁环教学反思
滚铁环是我国民间一项传统的体育健身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深受学生和群众喜爱。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家中大多都能找到铁环,开展起来比较容易,而且铁环和钩制作起来也非常简单。所以本节课我所选用的教材就是学生非常喜欢,乐于参与的我国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滚铁环。
本课采用主题式情景延伸教学法,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剧情延伸等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随着剧情的不断延伸紧紧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积极探究和体验,从而启发学生对我国这项民间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不断延伸的剧情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第三篇:滚铁环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滚铁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滚铁环教学反思篇1滚铁环是一个民间体育的项目,是儿时玩的最高兴的项目,也是最值得自豪回忆的项目,最近我在二年级设了一个滚铁环的单元教学课,希望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学生能顺利地将铁环滚起来,且能进行简单的比赛。没有想到一个单元的课时结束了,真正能玩起来的并没有几个。我反思自己的教学,究竟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记得小的时候都是自制的铁环,且并没有花多少时间就玩的很好,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却怎么教也教不会?
第一节课,我把滚铁环项目做了介绍,并做了一个漂亮的示范动作,讲解了练习的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尝试练习,学生根本就体会不出如何用力,出现推圈无力和过分用力现象,不过学生还是玩的很积极,并没有因为玩不起来而退却,第二节课,我让学生先练习用手推铁环,等能把铁环推起来以后,尝试把手柄贴上去推,部分同学可以顺利第推起来了,但是很多的同学在手柄贴环时,出现贴不上去的现象,原因有几个:
1、手推的时候无力,导致环滚不起来
2、推环太用力,人跟不上环,等人追上,环已经倒地或出现歪斜
3、手推的时候用力方向不对,导致环出现东倒西歪,根本无法去贴环。
4、铁环滚起来后,手柄贴不上去。
第三节课,我让学生先把手柄贴在环后面,用手轻推环,然后顺势用手柄推,效果还是不明显,不过有几个男同学似乎找个了平衡的方法,开始推起来了,但是出现的问题就是人在环的后面追环,没有能力控制环。玩的很高兴。
第四节课,继续练习手推环,然后手柄去帖环,部分同学能贴上去了,但是并不能顺利推起来。
第五节课,我采用后贴环的方法,不过是贴两点,这样,环就等于靠在了手柄上,开始的时候,环略向手柄倾斜,利用手柄的支持,保持环开始的时候不倒下,然后用力推起来。这个方法比较管用,出现好几个同学顺利滚起来了,不过出现的问题就是:
1、贴不住环,推起来就倒地
2、手柄不能保持在初始靠点上,出现下滑或上升导致环不能滚起来
3、控制不住环,人追环。
第六节课,我采用前贴环方法,贴两点,环靠在手柄上,这个方法环更不容易倒地,学生练习起来更容易,大部分学生能滚起来了,但是不能控制力量,不能控制方向。出现的问题:
1、人跟不上环,手柄容易脱离环
2、人的站位就出现了问题。
虽然几节课下来,还是没有达到我的教学目标,但是我也总结了经验,前贴环和后贴环对于初始的练习很有效,要根据学生自身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在用力方面应该是环倒向那边就朝那边方向用力,在多练习的基础上才能控制直线或曲线。
铁环看似很简单的游戏。面对现在没有接触过铁环的学生,教授起来却不容易。现在的学生玩的能力都缺失了。
滚铁环教学反思篇2在五年级讲了一节滚铁环课,我的教学设计是想让孩子先自由的'拿着圈和棍玩一会,自己想想怎么玩,然后我再来教怎么滚,动作要领是什么。当我拿了铁环站在学生前面的时候,队伍就开始好奇起来。因为很多小朋友都没有见过铁环,有的就是见过也没玩过,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我对他们提了注意安全及规定的活动场地以后,活动开始了,孩子们自己拿了圈和棍,在规定的场地内让他们自由活动了,孩子们很开心。
他们有的用手推,有的放在棍上绕……我看差不多了就让孩子们坐好休息。我开始给他们演示正确的方法,哪个手拿圈,哪个手拿棍,在开始的时候棍放在圈的后下方、要和圈靠在一起等等。在讲解完毕以后,我就让孩子站在原地跟我一步一步的学习怎样摆,讲完以后,我开始让学生自己去练习。
意料之中的问题出现了,玩过的人都知道,滚铁环是个技术活,不是很容易练会,很多的情况就是孩子们刚开始肯定是不会的,连姿势正确都是问题。我只能一个又一个或者最多几个辅导,对大多数孩子还是照顾不来的。渐的,很多尝试了几次还是不会的孩子开始没有兴趣了,他们或是坐在地上地上,或者是开始自己玩自己的,全然不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做,去尝试,结果全场乱七八糟的,我怎么管都管不过来。
最后没办法,我就尝试着和孩子们一起玩,鼓励他们和老师比赛,我甚至特意在他们面前多做几种动作来吸引他们。渐渐地有的孩子很开心,为了和老师比比而继续努力的学习,我还表扬了一些已经有点会的小朋友,请同学们来观看他们表演。同学们的好胜心被激发出来了,纷纷的开始练习。一节课结束了,少数同学们基本都学会了正确的姿势和方法,多数学生玩的满头大汗,而且都纷纷说自己下次还要玩。一定会学会。
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颇深。我觉得上每一节课之前老师都要做好准备,特别是这种对孩子来说是很困难的,且是散开式的教学内容,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考虑到各种情况既要让学生学到东西、锻炼到身体、体会到快乐,也要让学生知道安全第一。由于现在的小孩子还没有什么经验的活动,也没有高年级的纪律性,所以有些要说的东西我觉得最好在解散前就要交待清楚,因为到了散开后孩子的注意力不会那么集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亲身参与比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曾近师生之间的感情。另外对一些能力较差的孩子多进行鼓励、表扬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学生的展示和比赛让孩子产生竞争意识,会激起孩子的积极性。我相信,好的体育课是充满快乐的,是可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的,也许现在的我还不能完全做的,但我会不断的提高自己,努力使我的课堂变成孩子的乐园。
【滚铁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滚铁环》教学反思
2.滚铁环心情日记
3.小学日记滚铁环
4.课文滚铁环教案
5.滚铁环小学作文
6.滚铁环散文
7.滚铁环的作文600字
8.《滚铁环》作文500字
9.《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四篇:滚铁环教案
二年级滚铁环教案
张丽霞 毛萍
一、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课是学生非常喜欢,乐于参与的我国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滚铁环。课中力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有利于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积极探究和体验,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健康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从而“滚”出快乐,“滚”出健康,“滚”出趣味。
二、学生分析
小学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的年龄特征:
1、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2、模仿能力强;
3、创新能力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
三、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通过学习,能向同伴或家人展示滚铁环的简单动作;
2、运动技能目标:通过活动课的教学,学生能根据个体的差异,自我选择适合的难度进行练习,使大部分的学生能做出转弯、绕过障碍等简单的组合动作,并知道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滚铁环;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滚铁环的练习形式发展学生的协调和平衡能力;
4、心理健康目标: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并在滚铁环等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并对滚铁环活动表示较高的热情及体验成功的喜悦;
5、社会适应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创新和表现能力以及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与铁环间的协调配合,让铁环平稳的滚动。在学生掌握直线滚动的基础上,做出难度更大的转弯、变向、停顿、绕过障碍等动作。
教学难点:滚动中如何找准钩与铁环之间的恰当位置,用钩对铁环的协调控制。
五、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整队: 立正、稍息、报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训练推铁环的技术方法与内容、推铁环的花样动作。
(二)、基本部分:
1、教学持环的姿势:
(1)介绍姿势:手提式 勾环式 悬挂式(左、右、前、斜挂式)背后式
2、实战训练:
(1)学生初次训练,摸索门道。(2)教者巡视与指导:
(3)交流与讨论:指出存在的问题、复习推铁环的游戏方法。(游戏的玩法: 一手握住手柄,手臂与地面成45度角,另一手握环的正上方,扶助铁环,摆正,“V”、“U”字卡准铁环的下方,离地面五公分处,之后,先轻轻滚动铁环,再用铁勾迅速地推动铁环向前滚动,以铁勾控制其方向,可直走、拐弯。铁环滚动的速度完全决定于推手的力量,手臂推动的力量大,则环的转速快,跑动的幅度大。)
2、分组练习与个别性指导:
3、教学“直道推环法”:(1)在技术动作熟练后,可在直道上迅速地推动,使铁环快速地滚动,做到人与环的欢动之行,展示一种劲道的生命之感。
A 推动的力量控制(手臂推动的力量大小把握到位,力量大,推进的时速快;力量小,推进的时速慢)
B 跑动的步伐大小(步伐的频率,跟上的速度与环滚动的时速相吻合,不可过快或过慢)
C 行进的距离远近(运动中的人与环之间距离,不可太远,也不可太近)
(2)分组训练、教者巡视,及时指导:
4、教学“曲线推环法”:(1)动作要领:
在很放松的状态下,随心所欲地走曲线,控制好行进的方向,特别在铁环侧偏的时候,寻找合适的平衡点,适度的力量支撑,这一系列的动作过程讲究高度的协调性,手部的反应能力要强。
“S”形 讲究匀速,在左或右侧偏时,把推手紧靠在铁环上,根据斜偏的幅度,迅速地做出反应,卡准平衡点,朝相反方向旋转,再往前推行,之后的动作变化同前,要有节奏感,不紧不慢。
“8”形 讲究动作的协调性,基本方法与“S”相同,只是在转弯,走圆时,得把握好力量,匀速行进,当铁环向内侧侧偏时,推手紧靠环,支撑住,侧偏的幅度一般大于45度。
“绕桩” 讲究动作的连贯性,向内侧转圈时,侧偏角度大于45度,力量的大小决定铁环转桩时地速度,不宜过快,保持匀速,求稳。
5.教学“滚铁环的花样动作”:
(1)介绍花样动作:快、慢速推环法 ; 跳环法 ;接龙 “S、8”形。(2)讲解动作要领及个人演示:
(三)、结束部分
1、整队集合,收铁环。
2、点评活动课中表现,提出注意的问题。
第五篇:滚铁环 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分析
晨光里,乡间路上,小朋友滚着铁环向前跑,“丝丝丝、丁丁丁、踏踏踏”组合成一支悦耳和谐的交响曲;朝霞、太阳、小鸟、学校,构成了一幅清新绚丽的晨光图;欢快的铁环队伍带着大家迎着朝霞,一起跑进了春天的怀抱,这一切是多么令人向往呀!读着,读着,我不禁被课文里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语言文字所感染,也深深地陶醉在孩子们这幸福美好的生活之中了。这篇课文便是鄂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4课《滚铁环》。
如何让学生能和我一样入情入境,走进文本之中,去感受这种清新自由、对生活充满热爱与向往的快乐呢?这成了我在教学本课前重点思考、力图解决的关键问题。经过反复的酝酿,我最终采用了情景创设和感情朗读的方法,激发学生与课本产生共鸣,并在自主合作的交流探讨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片断一]:
师:自由朗读4自然段,看看这部分课文写了些什么?想想:哪些景物是“我”看到的,哪些景物是我听到的?
生:这部分课文写了朝霞、太阳、小鸟的叫声和校园的铃声,前两种景物是我看到的,后两种景物是我听到的。
师:不错,那么就请你们先读读“我”看到的部分,注意带点的词语,想象一下这是一副怎样的情景?(学生读书、想象体会)
师:谁来说,你头脑里想象出一副怎样的画面?
生:早晨的景色太美了。
生:乡间路上的景物太多了,有朝霞、有太阳、还能听到小鸟叫呢!
生:朝霞向我们飞来,太阳还向我们走来,我很快乐!
……
师:是啊,早上,每当太阳升起,露出笑脸向我们走来的时候,就会把天边的云朵染上色彩,人们称这样的云彩为“朝霞”,想象一下朝霞会被太阳染成哪些颜色?
生:有红的、黄的……
生:有赤橙黄绿青蓝紫,很多很多颜色。
师:天上的云朵在太阳的照射下有这么多颜色,真是美丽又灿烂呀!这就是“绚丽”。
(出示词语,指名朗读正音)。
师:(出示绚丽朝霞的图片)你们瞧,这美丽、灿烂的云彩就是朝霞,怎样读好这个词呢,谁再来读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通过朗读把天空朝霞的美丽表现出来)
师:这么美丽的朝霞是怎样来到我们的身边呢?谁来做做动作?
生:(表演朗读)
师:哦,朝霞姐姐飘得快,所以是“飞来了”,怎样读好这个词呢?
(指导朗读,加上动作)
师:可是太阳公公升起得慢,所以是“走来了”,怎样读?(结合动作,边读边体会)
(从“一快一慢”体会动词表达的准确性。)
[片断二]:
师:鸟儿的歌声和学校的铃声是怎样传来的?(指名回答,板书:飘、扑)
师:看看这些加点的词语也是什么词?(动词)能读好它们吗?自己读读吧。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评读)
师:(引导体会):鸟儿的歌声从远处的树林传来,听一听。(播放林中悠扬的鸟叫声)那学校的铃声是怎样的呢?(听清脆而响亮的铃声),有什么感受?
生:鸟叫的声音很好听,像唱歌一样;学校的铃声很清脆,很响亮。
生:鸟的叫声从远处树林里穿来的,声音小些,像在空气中飘一样;学校的铃声很响亮,就像把我们包围着一样。
师:那你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导读好“飘来了”和“迎面扑来了”,一个轻读,一个重读,在读中感悟“飘来”和“扑来”的不同,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
师:在滚铁环的路上,我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
练习说话:用“谁,怎样来了”的句式说一说,注意用上恰当的动词。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让学生能在充分的阅读中感悟到课文蕴含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展开对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教学:
一、创设情景,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想象、做动作、看图、听声音等多种方法,力求把学生带入课文情景之中,能入情入境的与文本展开对话和交流。例如:“绚丽”一词是学生接触的新词,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既能理解词义,又能感受到这一个词所表现出的丰富画面,从中享受美感乐趣呢?于是,我采用了看图和想象的方法,结合老师语言的渲染,把孩子们带入文本之中,使这一词语转化为学生头脑中丰富而生动的画面,让他们在色彩斑斓的朝霞图片中感受到晨光里乡间小路上景色的美丽灿烂,清新与舒适,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情景的创设,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体验,如课文中“张开、飞、走、飘、扑、摇响”这几个动词运用十分生动准确,学生怎样才能领悟其用法的巧妙,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为此,我又运用了做动作的方法,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语言。通过听“鸟叫”和“铃声”帮助学生感受什么是“清脆”,并区别“飘来了”和“扑来了”的不同,这样更加直观有效,学生也能在这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美的享受。
二、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与生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教学中,我就十分重视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以形式多样的朗读,引导学生获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与向往,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例如:文章第四自然段中的几个动词运用得非常准确,尤其是“飞”“走”“飘”“扑”这四个词语,在教学时,我就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努力指导他们读出这四个词语“快、慢、轻、重”的区别,并加入动作表演,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领悟景物的不同特点,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再加上仿照课文句式说话的练习,即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片断三]:
师:小伙伴们都来了,集合成一支铁环的队伍,想想:会有多少小伙伴?
生:很多、数不清,师:这么多同学一起滚铁环,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呀,你们开心吗?让我们一起读出来吧!
师:宋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说大家一齐“跑向了霞光、跑向了太阳、跑进春天的怀抱”呢?
大家联系前文,动脑筋想一想,可以和左右的同学议论议论。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自己的理解)
师:(观看录像、图片资料)是啊,我们的小朋友们滚着铁环多么的开心,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样的生活多姿多彩,不正像霞光一样灿烂,像太阳一样温暖、像春天一样美好吗?让我们一起跑向这美好的生活,跑向明天、跑向未来吧!
(配上音乐):齐读第六自然段。
[片断四]:
师: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再回头看看文中的1、3、5自然段,(出示句子)它们的内容完全相同,那么为什么要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呢?请大家结合2、4、6自然段想一想,再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讨论结果)
(师相机指导:三个自然段内容虽然一样,但是感情却一次比一次强烈。指导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必须发挥„导‟的作用,什么内容什么环节宜合作学习,要做到合理安排,使之恰到好处。”因而,在教学环节中的几个难点问题,我就采取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探讨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文章最后一句话“大家集合成一支铁环的队伍,一齐朝前跑,跑向霞光、跑向太阳、跑进春天的怀抱”的理解,以及对课文1、3、5自然段情感变化的感悟与朗读,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把这些问题提出来,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回答的多么的完善,而是起到一个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也多次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课堂上,学生们在相互的探讨交流中,充分开动了自己的脑筋,有各种各样创造性想法,十分有趣,他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理解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当然他们的诸多理解不很正确,教师也要给与一定的指导,起到帮辅作用。例如在帮助学生理解最后一句话时,我便用了看录像和图片资料的方法,让学生们感受到,我们的童年生活竟是如此的快乐,这不就像霞光一样美丽、像太阳一样温暖、像春天一样美好吗?部分学生虽然不能用语言完整的表述,但是他们情感受到了熏陶,体会到了现在生活的幸福和快乐,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与向往之情,我想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这样就已经达到我所预想的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