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清四所高中联合制作生物必修二教学案:必修二第三章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案
“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编辑
http://sw.fjjy.org 学校:临清实验高中 学科:生物 编写人:陈正文 审稿人:张向阳
第3章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教材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三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DNA的复制等三节内容后的概括与提升,是本章基因的本质的升华部分,更是为第四章《基因的表达》作铺垫,所以说是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的重要一节。
新课标教材的内容与原教材比较,有一大特点:没有直接讲述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是首先采取资料的形式,以数据差异和作用表达为主线,逐步呈现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样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还应用数学比较法,让学生知道基因与DNA的存在差别,知道基因才是有用的。从而在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启示和升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2)了解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2)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DNA技术,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2、教学难点: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那如何针对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实际来上好课?使学生在一堂课里面学有所获、学有所进,是我们老师必须探讨和追求的问题。虽然我们学校的生源与一流学校间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我们老师的努力指导下,已经掌握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对于DNA的有关知识也了解比较深,若我们能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学会、学懂、学全、活用,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必能更好的发展。
五、教学方法
1.以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入手,通过数学比较、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将课本所举的重复例子进行整合,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3.联系实际生活,引入DNA指纹技术的科普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认知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打下基础
·1·
“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编辑
http://sw.fjjy.org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本节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我们在第2章第二节学习了摩尔根果蝇实验时,知道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随染色体传给后代;
在第三章中我们证明染色体的成分中,只有DNA才是遗传物质。那么基因等同于DNA吗?基因和DNA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通过课本资料分析,理清基因与DNA关系
仔细阅读课本P55-56的4则资料,思考这些资料分别从哪些方面说明DNA与基因的关系? 资料1:
全部基因的碱基对总数只是DNA分子碱基对总数的一部分,因此,________________。资料3:
进一步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料2:
________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资料4:
进一步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探究---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1、DNA分子为什么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2、DNA分子储存的遗传信息与它结构中的什么有关?
3、由4种碱基排列而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足以储存生物体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吗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那么基因有什么作用,如何传递给后代,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内容,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 1.大肠杆菌的DNA与基因
·2·
“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编辑
http://sw.fjjy.org 2.海蛰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转基因技术 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计划)碱基序列。4.小鼠体内的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
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1.基因的化学组成 2.基因不同的实质 3.基因的位置
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十、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把知识整合进行教学,的确提高了课堂效率,这对学生通过逐步理解来掌握知识也非常有益,达到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情感态度也得以升华。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较紧,所以给学生探究讨论的时间不足,所以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效果有一定的限制。
·3·
第二篇: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学案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⑵说明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2.能力目标
⑴运用数学方法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⑵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和DNA指纹技术的应用,培养热爱科学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2.教学难点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三、教学策略
本节教学可用1课时。本节内容既是对本章内容的概括与提升,又为第4章《基因的表达》作铺垫。基于以上考虑,目标1侧重在知识方面,也是本节教学的核心。目标2侧重于运用数学方法的技能。需要说明的是,运用数学方法推算碱基排序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认同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因此应将目标2的技能要求与目标1的知识要求结合起来。目标3是在前两个目标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也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明确要求。
在本节中,教材提供了实证、探究和联系社会实际三个层面的活动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材资源,组织教学。
1.充分利用“资料分析”,让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讨论来理解基因与DNA的关系。
仔细品味“资料分析”中的4个材料,可以发现这些资料主要是从遗传现象和数量关系这两方面提供推理依据,引导学生得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一结论。资料1、3,主要是从数量关系上说明基因是DNA分子的片段;资料2、4分别提供了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小鼠体内的肥胖基因的相关信息,主要是说明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在教学过程中,上述资料可以根据需要多次使用,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从实例中逐步得出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片段、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结论,最终获得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一综合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教材提供的讨论题,也可以根据学生特点重新设计一些问题串,让学生沿着上述逻辑推理过程,得出结论。
在推理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探求问题的路径,引导学生确立事实、推理、结论之间的正确关系,以及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从上述分析也可以看出,本节内容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
2.合理组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
本节的探究活动有别于实验探究。这一探究活动主要是借助于数学方法,所以要侧重数学技能的训练,利用数学思维解决生物学问题。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到一个问题,即所有的碱基排列的概率计算是建立在一个假设基础上的(所有碱基对的随机排列都能构成基因)。因此,在将数学模型迁移到生物学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提示学生注意:生物学现象的特殊性和数学模型的应用范围。关于概率的教学,可以事先向数学教师请教,以保证不出科学性错误,但不宜涉及过深的数学知识,以学生能理解碱基排列多样性为宜。在将数学模型迁移到碱基排列序列的多样性问题时,应注意分析遗传信息多样性与DNA分子结构特点之间的关系。
3.通过介绍DNA指纹的应用,体现STS教育。
在进行理论探讨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介绍DNA指纹技术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的奇妙应用。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假如你是一名法医,你将如何利用DNA指纹技术来处理案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简单介绍一下DNA指纹的有关知识,不要让学生产生误解,以为DNA指纹就是人的基因。实际上,DNA指纹的特异性主要是由于在人(或其他生物)的染色体DNA中,不表达的碱基对中存在着的一部分串联重复的短序列,它们在个体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介绍了DNA指纹的法医学用途之后,还可以将视野拓展,介绍DNA指纹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孑遗物种的保存和孑遗动物的繁殖、亲子鉴定等。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提示:本节“问题探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碱基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二)资料分析
1.生物体的DNA分子数目小于基因数目。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这说明基因是DNA的片段,基因不是连续分布在DNA上的,而是由碱基序列将其分隔开的。
2.提示:此题旨在引导学生理解遗传效应的含义,并不要求惟一答案。可以结合提供的资料来理解,如能使生物体发出绿色荧光、控制人和动物体的胖瘦,等等。
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三)探究
1.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提示:在人类的DNA分子中,核苷酸序列多样性表现为每个人的DNA几乎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DNA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鉴别身份。
3.提示:可以从进化的角度来分析基因为什么不能是碱基的随机排列。
(四)练习
教材P58(题略)
1.(1);(2)×。
2.C。
3.提示:从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来分析:(1)在细胞增殖过程中能够精确地进行复制;(2)能够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能够贮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4)结构比较稳定。
拓展题(题略)
1.提示:并非任何一个DNA片段都是基因,只有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才是基因。
2.提示:DNA包括基因与非基因的碱基序列。
3.提示: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如报刊、杂志、广播等传播媒体常将基因与DNA这两个概念等同使用,因此在具体情况中,要留意区分。
第三篇: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案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3.理解基因、DNA、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运用数学方法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
【学情分析】
在前两章时认识到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在本章前三节中了解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但是,对基因的本质没有确切的了解,还未能弄清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通过资料分析和结构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观思考,总结,并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教学难点】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自制DNA分子模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
入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解了基因是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而染色体又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那基因和DNA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呢?
提出问题:DNA等同于基因吗?
基
因
与
DNA的关
系
过渡:我们现在不能通过做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通过几个资料来一起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P55资料分析1
思考:大肠杆菌中的DNA分子数目与基因数目相同吗?如果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追问:是不是DNA的片段都是基因呢?
阅读资料分析3
思考:人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与DNA的碱基总数相同吗?如果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追问:基因是什么样的DNA片段呢?
阅读资料分析2和4
资料2:转基因鼠为什么能发出绿色荧光?这说明基因具有什么作用?
资料4:具有HMGIC基因就会肥胖,而没有这种基因就不会肥胖,说明基因具有什么作用?
:
总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有了这些认识,“基因是DNA的片段”、“
有些DNA的片段不是基因”、“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那我们能不能从DNA水平上给基因下一个定义,既能反映基因与DNA的关系,又能体现基因的作用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回答:不同
结论:基因是DNA的片段
回答:不同,构成基因的碱基总数不到DNA碱基总数的2%,结论:有些DNA的片段不是基因
资料2
回答:转基因鼠能发出绿色荧光是因为体内具有了绿色荧光蛋白,说明转入体内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小鼠体内控制了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说明:基因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资料4
回答:说明基因能够控制生物性状
结论: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DNA
片
段
中的遗
传
信
息
过渡:我们知道自然界的生物具有多样性,而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这就说明基因也必然具有多样性,蕴含大量的遗传信息。基因是DNA的特定片段,那DNA分子为什么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呢?
合作探究:
1.DNA分子中的哪一部分可以储存遗传信息呢?
2.若一个基因由1个碱基对组成,4种碱基能形成多少种基因?
若一个基因由2个碱基对组成,4种碱基能形成多少种基因?
若一个基因由3个碱基对组成,4种碱基能形成多少种基因?
若一个基因由n个碱基对组成,4种碱基能形成多少种基因?
结论:DNA中的碱基排列顺序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推测:遗传信息与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有关。
计算:4种
4×4(42)种
4×4×4(43)种
4n种
小
结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遗传信息蕴藏在基因的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DNA分子多样性;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板书设计】
第四篇:山东临清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案
学科网(www.xiexiebang.com)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网站!
学校:临清实验高中 学科:生物
第3章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教材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三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DNA的复制等三节内容后的概括与提升,是本章基因的本质的升华部分,更是为第四章《基因的表达》作铺垫,所以说是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的重要一节。
新课标教材的内容与原教材比较,有一大特点:没有直接讲述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是首先采取资料的形式,以数据差异和作用表达为主线,逐步呈现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样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还应用数学比较法,让学生知道基因与DNA的存在差别,知道基因才是有用的。从而在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启示和升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2)了解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2)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DNA技术,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2、教学难点: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那如何针对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实际来上好课?使学生在一堂课里面学有所获、学有所进,是我们老师必须探讨和追求的问题。虽然我们学校的生源与一流学校间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我们老师的努力指导下,已经掌握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对于DNA的有关知识也了解比较深,若我们能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学会、学懂、学全、活用,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必能更好的发展。
五、教学方法
北京学易星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www.xiexiebang.com)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网站!
1.以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入手,通过数学比较、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将课本所举的重复例子进行整合,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3.联系实际生活,引入DNA指纹技术的科普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认知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打下基础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本节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我们在第2章第二节学习了摩尔根果蝇实验时,知道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随染色体传给后代;
在第三章中我们证明染色体的成分中,只有DNA才是遗传物质。
那么基因等同于DNA吗?基因和DNA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通过课本资料分析,理清基因与DNA关系
仔细阅读课本P55-56的4则资料,思考这些资料分别从哪些方面说明DNA与基因的关系? 资料1:
全部基因的碱基对总数只是DNA分子碱基对总数的一部分,因此,________________。资料3:
进一步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料2:
________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资料4:
进一步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探究---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1、DNA分子为什么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2、DNA分子储存的遗传信息与它结构中的什么有关?
3、由4种碱基排列而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足以储存生物体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吗
北京学易星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www.xiexiebang.com)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网站!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那么基因有什么作用,如何传递给后代,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内容,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 1.大肠杆菌的DNA与基因
2.海蛰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转基因技术 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计划)碱基序列。4.小鼠体内的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
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1.基因的化学组成 2.基因不同的实质 3.基因的位置
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十、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把知识整合进行教学,的确提高了课堂效率,这对学生通过逐步理解来掌握知识也非常有益,达到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情感态度也得以升华。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较紧,所以给学生探究讨论的时间不足,所以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效果有一定的限制。
北京学易星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第五篇:临清四所高中联合制作生物教学案:必修三第四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教案(精选)
“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编辑
http://sw.fjjy.org 学校:临清一中 学科:生物 编写人:薛爱莲 审稿人:王政
第四章第4节 群落的演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本课内容较简单,包括演替的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两部分。前者是在群落层次上分析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后者是探讨人类在这方面的作用,体现STS教育思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许多与此相关的自然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也比较高。鉴于上述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问题导学法,利用图解、课件和模型制作等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② 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③ 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2.能力目标:
① 通过群落演替的过程培养学生要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② 从生活中大家都熟悉的现象中来分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全面独立分析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从以前的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到现在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要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学习了有关群落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群落的演替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对于群落的演替过程较难理解,需要教师指导并详细讲解。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
·1·
“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编辑
http://sw.fjjy.org 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3.多媒体教学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群落的演替,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群落中物种结构相对稳定。但是,当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种群落消失了以后,总会有其他一些种群来占据这个群落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又会有另一些种群兴起,逐渐取得优势。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下面阅读教材P78[问题探讨]相关内容。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学生阅读教材P78-79相关内容,查找演替的概念并尝试理解,结合教材图4-14,分析讨论完成教材P78下方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并总结光裸的岩地群落演替的过程。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相比较,分析共同点与不同点。提示学生思考:农田是人类对自然群落进行改造的产物,在农田上群落的演替能否恢复为原有的自然群落呢?在学习了这两种演替类型后,引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并讨论,小组内进行探究,分析并总结演替的类型及特点。探究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图4-16进行交流、讨论,完成P81中间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资料(也可让学生举例)分析人类活动对草原、森林、水域生物群落的影响。在分析中要把握:(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
·2·
“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编辑
http://sw.fjjy.org 建起新的关系;(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类生存和发展与群落演替的良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小组内讨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
探究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建议这部分内容采用上网调查或通过其他渠道收集资料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课下调查:(1)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认识到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致力于生活环境的改善;(2)《退耕还林条例》的主要内容及意义;(3)政府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时的主要政策,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自行完成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相关政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群落的演替,那么,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1、概念
2、光裸的岩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3、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
·3·
“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编辑
http://sw.fjjy.org
4、类型:①初生演替 ②次生演替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重点内容为群落的演替过程,其中初生演替的过程较为重要,且难理解,应重点讲解和比较,并归纳总结。次生演替相对简单,主要由学生自学完成。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讲解初生演替过程10分钟,学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10分钟左右,其余环节20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