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加强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如何加强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朱银华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凭借课文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听说读写等基本功的训练,才是教学的实质。要让学生在学习这些“例子”时掌握语言文字的有关知识,领悟、理解运用语言的规律和方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注重读书,训练语言
熟读和背诵时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历来为人们所重视。读,是语言训练常用的方法,又是语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知了语言文字知识和规律,又在感知语言过程中历练了读的能力。这种交叉互补,相得益彰的训练促使读书在阅读教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注意做到:
1、读书面要广,要让班级中的学生人人有读书的机会。
2、读书量要大,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读书。
3、读书的质量要高,要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趣,读出滋味,并达到熟读成诵。
4、读书方法灵活,要在激趣和培养读书习惯上下功夫。
二、立足教材,训练语言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给语言训练找到坚实的支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环境,可通过词句间、段落间的联系去理解内容,又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去体会,揣摩词句的用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因素和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和欲望,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并掌握一定的方法。例如教学《天安门广场》一文,根据课文二三自然段运用方位词描写重点景物的方法,就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方位词,并按照方位顺序描写的方法描述校园一角等地方的景色。再如《秋天》一课,当学生学到“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穿紫袍。”时,也可以学习文中拟人手法的运用让学生说说果园里还有哪些水果也在嚷嚷,他们在说什么呀?(_______嚷着________,要__________)。像这样能结合语境进行的说话训练可以说比比皆是,只是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去挖掘。
三、多种手段,训练语言
“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叶圣陶)语感的形成来自长期的,反复的语言实践。但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有时是实实在在的能溢于言表,有时却是模糊不清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点拨,使学生把握语感的主动权。可从两方面入手:
1、根据年龄特点,确定语感训练目标。
2、明确训练要求。例如,教师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中,当讲到李时珍长年累月历尽千辛万苦时,教师先创设情景:李时珍长年累月在外奔波,有时因再一次错过了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有时在采药途中不小心一脚踩空差点掉下悬崖,有时_________________再由学生来想象并描述,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或者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读书说话的欲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言素质。
总之,紧扣教材,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就一定能那个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语言训练((推荐)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语言训练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徐国英
《语文课程标准》科学地阐明了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的特殊任务,是其他任何学科也代替不了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通过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什么是训练呢?就是要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这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老先生在这里讲的不是广义上的训练,而是有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训练”,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语言,语文训练归根结蒂就是语言训练。语言是工具,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何把语言这个工具变成自己手里的工具,唯一的途径也就是训练。
学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主体。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在课改理念的引领下,教师的语言训练意识比较强,但对怎样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还不得要领,具体体现在:课内不训练,课外训练,训练缺乏过程,训练形式化。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精心挖掘语文因素,认真分析课文的语文因素,采用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的语言训练。
《晏子使楚》
师:晏子“故意笑了笑”这种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自嘲的笑。
师:还可以大胆地想象,晏子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的笑? 生:(模仿笑)师:什么笑? 生:笑里藏刀的笑。
生:晏子这个笑指的是得意的笑。(得意地读)师:还有吗?
生:有点讥笑、嘲笑。(嘲笑地读)
师:刚才有同学说笑里藏刀,我觉得,楚王那个冷笑,那里面才可以说是藏了刀。晏子,他笑里究竟藏的是什么?
生:智慧„„
师:那叫智慧。哎!就是这故意地笑一笑,笑出了自信,笑出了幽默,笑出 1 了潇洒。请同学们按自己的体会好好的朗读。
师:你们的朗读告诉我们,就是这笑一笑,我们就能想象晏子的脾气、性格、骨气。让我们再次为晏子的这种智慧喝彩!
„„
一、朗读积累训练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说:“一个语言片断被确定为训练点,呈现在学生面前,那是因为意思不易明白需要细加研究,或是写法对学生有可借鉴之处值得反复品味。无论哪一种情况,都需要多读。掌握阅读方法,积累语言材料,陶冶思想情操,三者的交汇点便是读,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读” 会读、读懂,既是阅读教学的目标,又是进行语言训练的手段。课堂上要挤出时间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喜欢的速度去读。精彩的片断,尝试让学生去积累,并时常加以巩固使学生掌握语言规律并内化语言。
二、语句比较训练
词语和句子是组成语言大厦的基础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关键词句表达出来的。课文中有些词句,特别是那些表现文章中心、表达情感的精妙传神的词句,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和细细品味,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升华。
三、语言表达训练
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很有效的办法。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多种形式。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表达实践。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让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精品语言”的感受和模仿,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逐步走向个性化。此外,将口语训练贯穿于每一节语文中,还可以培养他们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优化口语交际教学,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生与生,师与生中发展个性化语言。
第三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 》 中明确指出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言是工具 ,对工具的掌握、使用和操作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技能。语言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训练。这种训练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练习。既有明确的目的 ,又要有科学的方法。我们当前的阅读课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感悟,轻运用”的问题。在新的课改实践中语言训练不能取消 ,而需重新构建 ,语言训练不仅是指语文智能的培养 ,而且浸透了语文情感。在内容和目标上 ,既包括外在语文行为的训练 ,又是指导包括内在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二者是相互转化和相互建构的 ,是统一的。《语文课程标准》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终目标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呢?我认为我们可以抓住“教材”这一语言的范例,寻找语言训练的有机训练点,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一、向教材借修辞手法,让自己的语言更生动
小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是稚拙的,同时又是可塑的。新教材在编排上增加阅读量,增加了经典诗文、优美词句的积累。许多课文都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让文章更优美生动。我们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让学生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继而寻求写作中可供借鉴的突出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让自己的语言更生动。
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课第二自然段后,赏析了对漓江水的描写后,学生明确了文章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应用,然后配乐欣赏漓江的美丽图片,再引导学生想象漓江的水还有哪些特点:漓江的水真_______啊,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漓江的水真_______啊,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有的学生写到:“漓江的水真甜啊,甜得像蜜一般。”有的写到:“漓江的水真凉啊,凉得像冰水一样,让你一碰就觉得神清气爽。”有的说:“漓江的水真滑啊,像一面巨大的镜子。”还有的还把漓江的水面比作婴儿柔嫩的皮肤,把漓江的水当了彩色的水墨,将山峰把天空白云花草树木绘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国画,等等。从作者的句式引出了一串类似的新句,又从真切可感的图片景物里观察到了新的特点,于是将眼中画、心中情和着笔下辞,自然而然吟出了一句句美丽的语句来。
最后,又将方法延伸到课外,播放录像(九寨沟冬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结了冰了瀑布,交流瀑布的特点,再模仿《桂林山水》的写法描绘一个片段《九寨沟的瀑布》:我听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玩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从没感受过九寨沟这样的瀑布。九寨沟的瀑布真________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寨沟的瀑布真________啊,_____________九寨沟的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有的学生写到:“我听说过惊涛骇浪的壶口瀑布,看见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游览过雄浑瑰丽的黄果树瀑布,却从没看见过九寨沟冬天的瀑布。瞧,九寨沟的瀑布真纯啊,纯得找不到一丝斑点,一色的雪白无暇,晶莹剔透。九寨沟的瀑布真奇啊,一个个冰条一根根冰柱,如洁白的竹笋,如发光的宝剑,如珍珠的项链。九寨沟的瀑布真静啊,湖水冰冻了,岩石冰冻了,连空气似乎都冰冻了,只有偶尔传来一两声叮咚叮咚,让你感觉到瀑布还没有完全冬眠。”
以上两个案例,有修辞手法的介绍,也有链接课文的读写结合,但归根结底都是围绕修辞手法的应用,都是为了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毋庸置疑,修辞必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只要你有心留住它。
二、抓住教材中语言空白点进行补白训练
接收美学理论认为,文本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空白,省略和模糊之处,甚至每一个句子中都有未写出的地方,一次文本就像一张布满空间的渔网。读者把文本作为自己的对象,在对象化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经验和想象的东西注入到文本的描写之中去,使原本只是符合抽象物的文本变得具体了。文字描写中空白、省略、模糊和模棱两可之处,在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活动过程中,被填补、补充、清晰化和明确化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空白点”,开展创造性阅读活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例如:《去年的树》一课中“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这里的两个“看”就可以作为语言训练和人文熏陶的落脚点,让学生想象鸟儿的内心世界。有的学生说:“我是不是唱得还和去年一样好听?我会一直想念你的!”有的学生说:“亲爱的树啊,我的朋友,我会永远记住你的!”通过品读、想象、感悟,训练学生的语言,在文本特定的情境中还原并经历文本表现的生活,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受到鸟儿“信守诺言,珍爱友情”的情感熏陶。又如第七册的《小木偶的烦恼》,“在小木偶的身上,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会发生什么事呢?回想之前的小木偶怎么啦?——他好意要把包给小红狐看,却被小红狐骗了。他原想讨回公道,却被熊警官扔出去。小兔子和老婆婆原本是来安慰帮助小木偶的,却认为小木偶在撒谎。在小木偶的身上发生的所有事都那么意外,那么充满着矛盾,事事事以愿违。这是为什么呢?都是因为木匠只给了他一个笑的表情。矛盾法在这些情节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设用此法想象后面的故事情节会是什么样呢?比如小木偶又带着“哭”的表情出发了,他到了一个新的地方,结果又发生了哪些令人烦恼的事?或是带着“生气”的表情,或是带着“着急”的表情……以《小木偶的烦恼》为题,模仿课文的矛盾法,续编后来的故事。
三、向教材借表达方法
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优美生动的教材,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精美,学习如何运用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表达上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学习作者的运用语言的方法。这样一来,教师就不是纯粹的“教教材”了,而是“用教材来教”了。如学习《花钟》这篇课文,文中第一自然段写“牵牛花吹起了小喇叭,蔷薇绽开笑脸,睡莲醒来,万寿菊欣然开放-----”等等让学生感受同样是“花开了”作者却用了不同的表达,还让我们从中读出各种花的不同姿态、不同性情,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告诉学生这正是我们写作中所缺乏的。同时强调学生平时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抓住它们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学完这段后我要求学生回忆平时在校园里和公园里看见过的花,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来仿写一段话。学生写得兴味盎然,如“太阳花在中午十二点向阳开放;傍晚五点左右,茉莉花舒展着自己白花的花瓣;芍药花早上七点绽开了笑脸”等等。学生在模仿课文表情达意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掌握相应的表达方式。
语言文字的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不是孤立分开,而是相互交叉渗透。无论是哪一种的方法,都离不开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离不开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利用教材,以一法为主、多法为辅或多法并用的方式,进行最优化、最有实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切实提高,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第四篇: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
【摘 要】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切实落实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得到更大空间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积累;语言表达;逻辑能力;语言特色。
【正文】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使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于注重语文成绩、过于看重学生的笔试内容,往往忽略了语言的训练,作为教师的我们总认为,作为中国人,语言是不用学习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经常听见一些数学教师抱怨:一些学生逻辑性太差,一些语文教师也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一些学生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表述不清楚呢?不难看出,良好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逐渐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
一、组织有效的阅读活动,积累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使学生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组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进而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积累一定的语言,并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进而逐渐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翠鸟》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文中描写了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整篇课文洋溢作者对翠的鸟喜爱之情。所以,在学生快乐的阅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累以下词汇:橄榄色的头巾、浅绿色的外衣、赤褐色的衬衫、小巧玲珑等词。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就会不断增加,进而提高学生语言积累量。
二、创设“讲故事”活动,提高语言表达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该阶段的他们不喜欢呆板的课堂氛围,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喜欢教师的照本宣读。然而,故事都具有一定的新奇性,曲折、生动的情节最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落实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讲故事”的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中所描写的环境,领悟语言内涵,增强学生的语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采用看图说话,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看图说话在小学阶段是有阶段性的发展的。在低年级,主要是看图说话、写话,到了高年级就进入了看图作文的阶段。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我经常给学生展示一幅图画,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使学生表述出一段完整的话,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图片中的内容,最后,让学生组织语言将图片中所描述的内容表述出来,进而让学生的语言水平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讲完《香港(gǎng),璀(cuǐ)璨(càn)》之后,为了让学生感受香港的美丽和繁华,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进行全面观察,并把它具体地表达出来。在结束这节课之后,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张美丽、繁华的香港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的内容,自主组织语言表述图片所描述的情境,久而久之,学生在不断锻炼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四、鼓励自主发展,发展学生语言特色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不同,性格、兴趣爱好,思考问题的角度都不同。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或是根据某一话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进而使学生得到综合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寓言《南辕北辙》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要去楚国的那个人的愚蠢。在授课的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让学生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并表达出自己的看法。问题一:文中要去楚国的那个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问题二:他为什么到不了楚国?他到不了楚国说明了什么道理?引导学生对这两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让学生都能有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灵活运用不同的也阅读方法,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陶宏.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陈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五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训练。”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他们有目的的语言训练。那么,在低年级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一、在拼音教学中渗入语言训练 根据低年级儿童听觉灵敏、记忆力强的特点,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词句训练,在汉语拼音教学阶段,要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利用教材中的每一幅彩图,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如教学韵母“o”时,彩图上画着一只公鸡“喔喔叫”,我就让学生说说:“公鸡在干什么”然后让学生听记:“早晨,公鸡喔喔叫,叫人们早起。”教单韵母“ü”时,彩图上画着一条鲤鱼在水中吐泡泡,就让学生先说说:“鲤鱼在干什么”然后让学生听记:“小鲤鱼一边游一边顽皮地吐泡泡。”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n”时,彩图上画着蓝天白云,提示:“蓝天上飘着什么”学生很快说出:“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这样,通过由浅入深、从简到难的说话练习,学生不仅学会了拼音,还积累了词语和句子,语言训练的目标得到了落实。
二、在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 识字是儿童掌握书面语言的基础,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要从小抓紧,让学生一入学就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如教“丢”时,问学生:“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一
个学生说:“去字加撇就是丢。”另一个学生说:“撇加去字就是丢。”还有一个学生说:“撇下加去就是丢。”这三个学生利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分析丢字的字形都是对的,可我并不以此为满足,接着问:“你们想想看,哪个同学讲得最好为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继续开动脑筋,经过讨论,认为第三位同学讲得最好。因为第一位同学既没按笔顺说,也没说明“撇”的位置;第二位同学能按笔顺说,但也没说明“撇”的部位;只有第三位同学既按“丢”字的笔顺说,又说出“撇”的部位。这样教学,既进行了语言训练,又突破了难点,把“丢”的音、形、义结合起来了。实践证明,在识字教学中,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中心切实抓好说话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当他们升入中年级接触命题作文时,就不显得脱节和难以“攀陡坡”了。例如:用“花”组词(花盆、花朵、花篮„„),然后分别用这些词造句:“这里有一个花盆”、“我有一件花衣服”等。在这个活动中,给孩子们的任务都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对增强学生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求知欲表现了对事物的兴趣,就带有了语言学习的主动性。
三、课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 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必须有语言行为的实践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强化语言的训练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改变讲读分析的方法。传统的教学一般是逐句分析,逐段讲解,这样不利于语言的培养。我觉得,课文教学时,一般不要进行逐句分析,逐段讲解。对课文中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方法不要强调理性的认识,而应该强调感性的积累。对课文中字里行间包含的比较深奥的内在意义,一般不要作过多的分析,要改变讲
读分析的方法,压缩分析讲解的时间。如教《我们也要当红军》一课,在理解思想内容方面,只要求学生在读了课文以后能够回答:“毛主席怎么知道两个孩子是贫苦农民的孩子”“两个孩子为什么要当红军”这样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难度不高,学生一般都能正确回答,这样就能节省时间,对学生进行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训练。2.熟读中悟其情。课文中的语言都是最规范的语言,让学生多读课文中的语言,对丰富儿童内部语言以及对儿童内部语言的规范化都是很有好处的。通过读,学生能获得对课文的直接感受,达到对文章的情和境的整体把握。因此,要十分重视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诵读,学生在读中思考、理解、品赏,从而使情得到陶冶,语感得以增强,语言也得到积累。3.精心设计提问,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是开拓学生思想、丰富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的有效手段。因此,如果向学生提些有趣味性、富于想象力的问题,就能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语文教学中,年级越低,教师的提问就越要具体形象,因为抽象性的问题越多,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问题的提法必须能促使学生思考具体的答案,不一定要作出抽象地概括。尤其在低年级,最好先让学生描述对象的特征再过渡到抽象概括。为了突出低年级训练重点,特别要注重语言文字提问,例如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换词,加一些词使句子更具体等.4.利用课文,说写结合。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阅读水平,从一年级开始,我便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说写结合。刚开始只要求他们说句写句。之后,过渡到说段写段,最后要求学生加工润色,整理成
文。如观察小白兔的外貌、吃食、活动后,就让他们有条理的先说后写。我也写范文,为学生进行示范。学生兴趣浓厚,写出来的文章生动,很有生活气息。说写结合,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在生活中转化语言的积累 语言文字的积累,应该服务于学生的运用。学生课外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文字,但这些语言文字都是死的,消极的词汇。如何使这些消极的词汇,转化为积极的词汇,被学生消化吸收。到了写话训练的时候,学生方能吞吐自如。
课堂上鼓励学生多用好词。组词的时候,说话指导的时候,教师都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语言文字积累,不应满足于基本的课内的词语。
每天抽一点时间,对学生进行句子的训练,让学生用上自己积累的词语说上一句话或者两句话,指导用词的准确,检验学生对词汇的内化程度。教师也该主动的运用学生积累的语言文字跟学生进行交流,达到“共振”效果。
此外,低年级的小朋友特别的赋有想象力,特别喜欢交朋友,同时又特别的喜欢告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教室里开辟一块“说话墙”,学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想跟同学老师说的,都写在一张纸条上,贴到“说话墙”上面去。如果发现有新颖的词语,创新的句式,教师优先关注,刺激学生用词的积极性。
新课标课文,每篇都富有童趣,而且很多课文都留有很大的空白,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为学生提供说话写话,再创造的情境。比如三册课文:《坐井观天》,青蛙跳出洞口以后的故事。《纸船
和风筝》中,小松鼠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那么,每放一个纸船,它都会说些什么呢?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运用积累的机会。
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日记,既能积累写作素材,又能锻炼学生运用积累的本领,可以是自己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是看过的有意义的画片、糖果纸、门票、小照片等剪贴而成的剪贴式日记,在日记本上,根据自己贴、画的内容用上自己的积累写几句或一段话。
语文教学要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言训练作为首要任务来完成,只有这样,才真正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掌握了语文教学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