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议基层教研员的角色意识

时间:2019-05-13 22:5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散议基层教研员的角色意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散议基层教研员的角色意识》。

第一篇:散议基层教研员的角色意识

散议基层教研员的角色意识

江宁教研室

张裔平

我在去年区教研室年度论文报告会上,曾就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的工作,作了一次提纲式的发言。现作整理补充,形成这一篇小文,随感而发,故为散议。我当时把教研员的角色定为“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引领者、服务者、思考者”6个方面,虽有罗列之嫌,但在整理时也懒得再作调整,只是每一点上不平均用力,有话多说,无话少说,也是为了节省一点篇幅。

1.学习者

在课程改革实验初始时,曾有过一种说法:即使是特级教师,和普通教师也是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没有优势。这种说法太绝对,过犹不及。它否认了继承和发展的辨证关系,忽视了人的综合素质。但它也传达了一个信息,即使是原来水平很高的人,在新课程改革中不学习照样会落伍。很显然,我们教研员如果不重视再学习,就会丧失应有的地位,因而加强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教师不学习,他影响的是一个班级,而教研员不学习其影响远远不止于此。朱永新曾说,一个不读书的教师不会走得多远,同样一个不读书的教研员更走不远。

我有一个在苏北重点中学教书的后辈亲戚,30刚出头,和我一样教语文。前几年我去他家,在他的书架前,看到他读的那些书,我惭愧了;再看他的多媒体备课,更是自叹弗如。他那一年教高三2个班课,140名学生,教学任务很重。他原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名小后生,几年不见,不得不刮目相看了。这件事一直让我想了许久。教师职业很是辛苦,也清贫,营造让大家能安下心来读书学习的环境,实在太重要了。当然,肯不肯读书学习,客观条件很重要,最主要的还是受主观愿望的支配。我还想提出一点,不要一讲学习,就觉得是“刻苦”“勤奋”这类有些沉重的话题,以至视学习为畏途。现在学习知识的渠道很多,内容很广,阅读报刊杂志,阅读网络;专业性的学习固然需要,还有时事、历史,即使是文体、娱乐性的内容,也能让自己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说到底,学习是人的生存需要。学习有时候是苦的,有时候是乐的,就是这个道理。2.研究者

面对新课程,强调教研员加强学习的同时,应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深入研究,做一名研究者,通过这种研究来提升我们在教学教研中的指导能力。

我认为要特别强调对教学实践的深入研究,基础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是一种行动型的研究,这一点特别重要。研究教学实践,话虽这么说,心里很矛盾。现在基础教育的实际局面常常使人费尽思量。专家学者们所谈的新课程理念,确实令人神往,很少有人不为之心动;同样的话题,到了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口里,不得不再加上我这个地区的应试指标;再同样,到了校长们乃至于老师们的面前,应试的指标就更现实了。我认为,各种不同身份的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说话的场合不同,关注点也必然有所侧重,客观地说,大家都没有错。问题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是两个最热门的话语,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我很赞成这样的说法,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是两个完全对立起来的概念,把它们人为地完全对立起来,是不符合中国基础教育的实际状况的。我甚至提出一种另类观点,用素质教育的理念去研究应试教育,是摆在基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我深知,直接说出这样的观点是一种冒险,但这种话专家学者不会说,领导们即使心里有这种想法,何必冒险说出来,而实际上许多聪明的人都这样去做了。如果一件事许多人都在做又无大错,那么同样条件下,不肯做的人就是一种不聪明。前两年关于“县中模式”的争论,双方唇枪舌剑,彼此都言之凿凿,各执一端,最后都把问题推向了极端,谁都不肯承认自己不是素质教育。这其实是一场误会战。为什么这样讲?你看双方都承认这句话:“素质教育搞得再好,应试成绩拿不出来,底气不足”。这不正表明两者不是完全对立的吗?

我以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的眼光看,觉得搁置争论为上策,对实际存在的教育行为作一些踏踏实实的研究,是眼下最需要的。拿高考来说,有一种现象就很值得研究。一些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高考成绩好得出奇。对此,有人认为,人家能“死揪”,“揪”成了不讲教育规律的代名词,因此不屑一顾。我常常疑问,人家能“揪”出那么好的成绩来,本身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东西。何况,在无法回避更无法改变的考试压力面前,现在又有几所学校不在“揪”呢?同样是“揪”,能出更好的效果的,这里一定包含着许多科学的东西,这些“门道精”多,就是人家的水平高。思考问题都有一个层次的区别,要往深一层去想,不要只认为人家只是时间花得比我们多,学得比我们更苦。应该在教学策略的改进,学习方式的改变上来研究思考。人都有一个毛病,不肯轻易承认别人比自己高明,还爱讲大话自欺,其实这是最没有用处的。就此话题,教研室曾组织我们教研员在沙龙研讨中多次热烈讨论过,已形成很好的共识,并努力在平时的教学教研中,引导教师共同来研究。

话又说回来,像我这样以赞赏的口吻,用一个“揪”字来概括中国的基础教育实际存在的部分状况,内心实在也是可叹的,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常听专家们讲新课改理念,介绍发达国家教育,心里羡慕死了,回到现实中,又不得不自我解嘲:未来我们也会有那一天的。我这里讲的研究人家的“揪”法,就是指研究其中科学合理(相对而言)的成分,避免苦也吃了不少,还落得人家说我们白吃了苦,岂不冤枉。

当然,素质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的应试教育也确实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如何逐步推进素质教育,需要认真把握,是我们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比方说,同样是考试,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考的方式、内容、次数、强度都应有区别;对一些更基础的学段,在不放松考试要求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有更全面、有效的发展;即使是同一学段,毕业年级与非毕业年级也应有区别。曾有过初中责怪小学,高中责怪初中的情况,我认为这对个别地方来讲,即使有些理由,那也是只就表面的考试分数而言,更不具备普遍的意义。在基础学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具备优良的学习品质,比一二次考试成绩更重要。如果让几岁的娃娃一进校门,就始终处在极度紧张的分数压力下生活,这正常吗?以前在学校教书时,常听老师们说要让学生留点学习后劲的话题,觉得是有道理的。不要一讲到成绩没上去,就是刻苦不够,恐怕很多时候是学习方法不科学。任何事情都不能急功近利,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如此。再如,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线;素质教育的最前沿阵地在课堂,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成为广大教师下大力气共同研究的课题。诸如此类,有的需要规范,有的需要引导,总之,要研究的东西太多了。

3.实践者

强调教研员要紧密联系教学实践,深入教学第一线,经常开展调查研究,除了听课外,还应提倡上研究课,做一名课程改革的积极实践者。这几年,我们教研室开展的教研员实践活动周的意义正在于此。

4.引领者

强调教研员在学习上、研究上、实践上,都应比教师先行一步,站高一点,做新课程的引领者。教研员是一种特殊群体,他既非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与教师比),也非教育理论研究者,更非教育行政工作者,却又都沾了边的特殊群体。教研员凭着职业的优势,被基层学校教师视为“领导”、“专家”。教研员具备这种身份并不是坏事,要善于利用这种职业优势,但不能依赖更不能滥用。在新课改背景下,教研员的职责应该是引领广大教师走新课程改革之路,应该努力尽名副其实的引领之角色。“引领”这个词我以为很有味,包含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强调教研员要当一名好的引领者,是因为教研员的成长连带着教师的成长,教研员的水准反映了教师的水准,教研员的思路反映了教师的努力方向,教研员的行为牵动着教师的课堂课后,甚至于教研员的生存状态反映了教师的生存状态。5.服务者

教研员应该积极为基层学校和教师服务,帮助学校和教师解决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指导,推进新课程的开展。积极主动深入教学一线,倾听学校呼声,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困惑,为他们排忧解难,雪中送炭,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等。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教师,对他们既不厚此薄彼,也不指手画脚,而是热心帮助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对他们有求必应,同时要善于发现典型,精心培养,乐做伯乐,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真心帮助教师不断成长。讲到服务,我又想到一个与此有些关联的话题。教研室在去年编写的50周年纪念册中,提出了要构建教研文化。教研文化有许多内涵,最主要的还是在学术范畴,所以教研室提出一种观点,即教研文化本身不应视作一种强势文化,而是一种平等的、包容的,具备渗透力的学术文化。换种说法是,我不能也无须非要你去怎么做,但我会让你觉得你会这样去做。再说得通俗一点,它给老师们带来的是可亲、可敬、可接纳、可受益。以前有人开玩笑讲,教研员不要当“学阀”,确实如此。既然是一种学术文化,还是在“无为而治”的环境中容易得到健康发展。教研员无论你个人水平有多高,只能起引领作用,无法代替广大教师去创造,更不能扼杀广大教师创造的积极性。“无为”不是不作为,“无为”是理念,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正是通过“无为”去追求一种“无不为”的境界。我们教研员有了一种良好的服务意识,就能让广大教师亲你、敬你,在与广大教师的共同创造中“有为”。

6.思考者

思考什么?我们不得不思考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的这种矛盾。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应是朝着一种理想教育迈进,这一点,我们不要去怀疑。新课改之所以遭到许多争论甚至质疑,正是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两者在碰撞。素质教育无疑比单纯的应试教育先进(此指理念上),但“先进”却不敌“落后”,这不是悖论吗?认真想一下就知道,我们生活在现实中,现实就是现实,谁也回避不了。许多高层次的专家学者研究出的结论是,中国是一个大国穷国,我们的教育也是大教育穷教育,必然是矛盾和困难重重,这是一种无奈。无奈不等于糊涂,更不是不去作为,所以要思考。连教育工作者自身都不去思考、向往理想中的教育,中国教育会永远落后下去。思考、向往理想的教育,并不是回避现实的教育,干好眼前的事,想着理想的教育,做一个头脑清醒的人;只想理想的东西,不把眼前的事做好,是一个不会生存的人;只会干眼前的事,而不思考的人,说得重一点,才是一个平庸的人。只有心里想着理想中的教育,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摒弃、继承、创新、发展。

以上6点,使我又想到了自己在教研室50周年纪念册中书写的16字自勉语:“学者本色,导师风范,前锋意识,创新思维,人梯品质,合作精神”。似乎可以与以上6点互为诠释。不过,我觉得把“学者”改为“学人”也许更准确些,因为不是人人都有能成为“者”的,而做一个肯学习的人,正是教师的本色。

第二篇:五种角色意识

2013-2014学第二学期中层干部学习材料第六周推荐

“五种”角色意识引导学校中层领导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学校中层领导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特殊职能,起着重要作用,不可或缺。切实增强学校中层领导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对于优化学校教育和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校和谐、健康、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立足岗位实际,培养学校中层领导的五种角色意识,可以引导其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增强全面服务能力。

一是做良谋能将。学校中层领导向上受学校校长的领导,向下领导和管理教师,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中坚力量。中层领导要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首先要增强服务校长的意识。要能为校长分忧解难,要能做校长的左臂右膀。具体说来,在学校行政决策执行时,要坚持原则不走样,禁防形式走过场,做雷厉风行的“执行官”;在学校管理中,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做教育管理的“好管家”;在学校发展建设中,要顾全大局,前瞻性思考,统筹谋划,做谏言献策的“诸葛亮”。

二是做师德标兵。德高才能望重。学校中层领导作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只有自身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在广大师生中树立较高的威望,让广大师生“亲其师、信其言”。为此,学校中层领导要牢固树立法纪意识,带头守法不违法;要带头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令行禁止;要切实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公正行事,表里如一;要“心忧天下”,说实话、做实事,处处为师生着想,时时为教育思躇。唯其如此,师生幸甚、学校幸甚、教育幸甚。

三是做教学骨干。传道、授业、解惑是学校中层领导职业角色中的首要角色。因此,学校中层领导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及时汲取知识营养,更新教育思想理念,深化课改教研,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引领课改、教研风气之先,垂教师专业技能精湛、高超之范;要以己之昭昭,使人之昭昭,指导教师革新思想、转变观念、深入课改、用心教研,督促教师不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教师专业长足发展,推动学校学科教学长足发展。

四是做管理能手。“管”和“理”相辅相成。只管不理,难以服人;只理不管,行之不远。管理出效益。作为学校的中层领导,管理素质尤为重要。既要敢管,还要会管;既要管事,还要管人。如何在管人治事方面不乱方寸、不起矛盾,达到游刃有余?这就要学校中层领导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主动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实践、乐于反思,“每日三省吾身”。除此以外,还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遵照“管人先管心、管心先关心、关心要贴心”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好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师生员工“认管、服管”。

五是做人际纽带。学校中层领导位居学校管理“金字塔”的中间,上对学校校长负责,下对广大师生负责,是校长与教师实现有机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因此,作为学校中层领导,要时刻铭记自己所处的位置,经常深入工作一线,深入师生生活学习中,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要能与广大师生打成一片,做其推心置腹的良师益友,知其所想、导其所惑、解其所困、帮其所难;要能准确把握师生的思想动态,敏锐洞察各种矛盾隐患的萌芽,适时疏导,防患于未然;要能准确把握上级的文件会议精神,全面了解校长的工作意图,在安排部署、督促检查、反馈通报等常规工作中做到“坚持原则不放弃、按照规章来处理,思想障碍要梳理、实现双赢都满意。”

第三篇:浅谈秘书的角色意识

毕业论文提纲

浅谈秘书的角色意识

引言 “角色”,原本是戏剧、电影等表演中的概念。上世纪初,由乔治•米德引入到社会心的领域中,意指“人处于一定社会地位上所具有的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那么,套用这一概念,“秘书角色”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当一个人处于秘书这一社会地位上时所具有的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因为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经常需要扮演不同的身份,例如在家庭中可以是儿女、父母、夫妻,在社会交往中可以是朋友、敌人、陌生人。但在这里,我们所强调的是当一个选择了“秘书”一职作为自己的职业时,他在工作时所应具备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本论

一、秘书在领导生活中担任的几种角色

(一)领导思维的脑筋

(二)政策活动的枢纽

(三)决策的督办员

(四)决策的督办员

(五)领导信息的资料库

(六)领导公关活动的组织者和随员

二、秘书人员的角色意识及其培养

(一)服务意识

(二)参谋意识

(三)协调意识

(四)公关意识

(五)保密意识

(六)创新意识

(七)学习意识

(八)规劝、进谏意

三、秘书尽快掌握并进入角色的方法

(一)看——看经验丰富的秘书人员是如何工作

(二)听——多听别人的经验之谈

(三)读——坚持学理论与读书报有机结合

(四)练——自我训练

(五)写——发挥秘书的“笔杆子”优势 结语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秘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秘书的要求越来越高,秘书职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秘书人员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方能增强秘书工作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秘书角色意识是对自己所处的地位以及由地位所规定的社会职责的感知与认识自己周围人的种种角色关系的理解与协调。一个秘书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必须清楚自己所担任的角色意识,深刻了解自己的角色本质,对自己进行良好的角色定位,并能主动驾驭他人的特殊心理,抓住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种活动中的特定心理来明确秘书的角色意识。秘书的角色意识是做好秘书工作的关键所在,在现实的秘书工作中,只有把握秘书的角色特征,深入分析秘书角色意识并培养秘书角色意识,才能充分地发挥秘书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浅谈秘书角色意识

摘要:作为秘书人员,要真正的为领导做好政务性、事务性服务,就要弄清楚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分工,努力培养和强化正确的角色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职责和任务,顺利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更好地为领导提供各种服务。了解秘书的角色并培养秘书的角色意识,对于加深秘书对自身的认识和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以及改善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公效率,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秘书;角色意识 引言 “角色”,原本是戏剧、电影等表演中的概念。上世纪初,由乔治•米德引入到社会学的领域中,意指“人处于一定社会地位上所具有的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那么,套用这一概念,“秘书角色”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当一个人处于秘书这一社会地位上时所具有的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因为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经常需要扮演不同的身份,例如在家庭中可以是儿女、父母、夫妻,在社会交往中可以是朋友、敌人、陌生人。但在这里,我们所强调的是当一个选择了“秘书”一职作为自己的职业时,他在工作时所应具备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

“角色意识”则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对自己所处的地位以及由地位所规定的社会职责的感知和认识、自己对周围人的种种角色关系的理解与协调。相应的,秘书的角色意识也就是秘书人员对自己所担任的“秘书”这一角色的社会地位以及由社会地位所规定的社会职责的感知和认识。

正确认识秘书角色,是成为称职秘书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是脚踏实地做好秘书工作的基本保证,更是促进秘书职业化进程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化剂”。本论

一、秘书在领导活动中担任的几种角色 秘书基本角色是领导的助手,基本职责和作用是协助领导开展领导活动和政务活动,实行组织、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具体角色为:协助领导处理政务,直接在领导的授意下受理机关发生的行政公务,直接处理在机关发生的与领导和领导活动有关的部门的事务活动,为领导分身、挡小事,协助领导抓大事,使领导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开展领导活动和决策思考。秘书在工作中所承担的角色,体现在领导活动中及秘书与领导的关系中,具体为:

(一)领导思维的脑筋 秘书是领导的幕僚、资政人员和决策参谋者。秘书思维是领导思维的前导补充和延伸。因此,秘书要随时关注宏观环境、关注国际环境情势、关注国内环境情势,做好思想及知识的储备,为领导分忧解难。

(二)政策活动的枢纽

在上级与平级、下级,领导与群众的多维关系中,秘书是传递文件、沟通政务情况的载体。秘书要负责疏通政务渠道,强化政务联系,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达到很好的沟通效果。秘书还要密切政权之间、政权与社会组织、党政领导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起到秘书的枢纽或桥梁作用,辅助领导决策。

(三)决策的督办员

在领导与领导机关做出的决策、决定颁发实施以后,秘书直接负有检查、督办、催办、落实的职责。

(四)领导的信息资料库

秘书负有搜集、掌握、储存大量经济、行政、社会信息,及时向领导提供必要情况的责任,并能很好掌握机关档案、文书,保管与工作有关的社会资料。

(五)领导公关活动的组织者和随员

在以公共关系活动形态表现的领导活动和政务活动中,如集会、庆典、宴请、接待、应酬等,秘书是秉承领导意图的具体组织者,在正式活动场合则要当好领导的随员。

二、秘书人员的角色意识

秘书是办公室人员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公室开展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们的角色是复杂的,可以是服务者、代言者、保密员、调解员等等。社会学原理告诉我们,角色就是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这种地位要求的行为模式。任何人都以一定的角色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秘书的角色是由秘书在社会活动中的内容和活动方式规定的。在社会实践中秘书的职责不是单一的,这就决定了秘书扮演的角色也不是单一的。

因此,一名优秀的秘书人员,不仅应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拥有熟练的操作技巧,而且更应该具备正确的角色意识,这样才有助于秘书在工作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秘书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要接触的人也很多,只有端正了态度,摆正了位置,才不至于犯“角色错位”的错误,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日常工作中灵活自如的转换角色,调整角色冲突,改善角色错位,这样就能在恰当的时间、地点、场合如鱼得水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做到这些秘书人员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有:

(一)服务意识

秘书工作总的指导方向与其他社会工作一样,都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所不同的是秘书所承担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是以服务领导为直接目的,也包括间接为基层或其他部门服务。秘书必须把服务作为基本职能,树立自觉服务的角色意识,在领导活动和政务活动中甘当领导的配角。

首先,要料事在先,想事在前。秘书在工作中要有超前意识,要把工作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事事要领导催着办,秘书只能是疲于应付,捉襟见肘。其次,要随机应变,反应迅速。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事情,若死守条条框框,往往行不通,必须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变通处理,一个方案不行换另一个方案。例如,客人按照约好的时间来访,可是领导因为有事要办出去了。此时,秘书人员就应随机应变,根据具体情况,变通处理。因此,准确的判断、机敏的行动对于秘书人员来说尤为重要。

(二)参谋意识

秘书的参谋工作,是为领导服务的,具有对领导者的从属性,不过它更直接从属于领导者的决策行为。秘书要在坚定执行领导决策、决定的前提下,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转化为积极的参谋意识,为领导出主意,想办法,当好参谋,为领导提供最佳的服务。

1、要增强参谋的角色意识。秘书人员应当尽量跳出事务圈子,加强政务服务和智力服务,极其谨慎地、竭尽全力地为领导当好参谋。

2、掌握参谋时机,找准位置。秘书人员要善于站在全局的角度和领导的高度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方案。只有这样,我们的参谋服务才能符合工作大局,符合领导的思维节拍,实现参谋意识的优质高效。

3、要参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要抓住领导关注的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来提供信息,出主意,想办法。在工作中,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会不断出现,有些问题虽没能进入领导视线,但却可能是影响改革和发展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因此,秘书人员一定要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生产一线,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及时发现不易进入领导视线的潜在性的问题,才能为领导做好参谋,提出相应措施,服务领导决策。

4、要善于进言,更要善于参谋。秘书人员只能发现问题,却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有效措施来解决问题,就不能算是一个好的参谋。因此,秘书人员要注重学习,不仅要认真学习唯物辩证法,还要大量涉猎政治、历史、文学、金融、法律、现代科技等各方面的书籍,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还要多动脑筋,勤于实践,从日常的工作实践中增长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积累处理各种问题的经验。

(三)协调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统一、联系、和谐、协调是自然界的普遍性质。协调工作已成为秘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文秘人员利用协调艺术可以使社会组织的相关公众达成协调,并通过具体的协调行为使双方进入和谐状态。秘书协调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

1、秘书协调是经领导授权,在秘书部门的职责范围内进行的。因此,必须了解研究领导协调的全局性、层次性、科学性、权威性、超前性等特点,努力做到:一要从全局出发,尽可能站在领导的全局高度考虑问题;二要按本层次的职权范围办事;三要讲究协调的科学性,认真细致地做好协调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如调查研究,研究政策,讲究方式,选择最佳时机等;四要在协调中注意维护领导的威信,特别是注意依法协调、公正协调和讲究协调艺术,完善协调事项的贯彻执行和督促检查手段,使协调事项得以兑现;五要加强预见性,即要超前、及时协调,减少“马后炮”,从被动中力争主动。

2、秘书协调既然是辅助领导协调,在大问题上应严格按领导所定的目标要求进行,加强请示报告,遵守秘书纪律,不擅自作主,不掺杂私心杂念处理问题。在涉及重要的方针政策性问题的协调中,应由领导亲自出面的,秘书要做好信息综合、沟通联系、事务准备和有关文字工作等,并对领导考虑不周的事情及时“参谋提醒”。对于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务协调中,秘书则应积极主动,大胆负责,为领导分忧解难,使领导能把精力解放出来,去抓大事。

3、由于领导工作的全面性,而协调又贯穿于一切工作之中,因此,必须明确重点,并充分依靠和调动其他部门的智慧与力量,共同做好协调工作。一些有专门机构负责的问题,诸如经济计划的协调,组织人事的协调,财务预算的协调等,则应当主要是协调领导,调动有关部门的积极性,提出方案,适当配合。

(四)公关意识

科学的公关意识和公关能力是现代秘书的重要素质要求。

1、现代秘书工作要取得成功,必须时刻注意树立和保持自身及其所在组织的良好形象和声誉,并将其贯彻于组织工作的始终。

2、现代秘书必须学会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利益,树立以公众利益为重的观念。秘书工作必须以符合社会公众利益为原则,任何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都是不利于组织发展的。所以,现代秘书人员必须牢记公众至上的原则,树立起与社会公众真诚互惠的意识,并将其落实到自身的工作实践中去。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秘书人员都应该而且必须做到让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达到利益的相融,实现组织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现代秘书必须具备创新审美的意识和能力。公共关系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媒介传播交流,争取公众对组织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扩大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现代秘书人员必须具有长远发展的眼光。秘书工作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一定的组织形象,具有“窗口”和“形象”作用。因此,秘书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必须从组织的长远和全局利益出发,不能只顾眼前,搞短期行为。如果目光短浅,心胸狭隘,就不能从组织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就很难与组织内外部公众保持良好关系来实现组织新的新发展。

(五)保密意识

保守秘密是秘书工作的重要职业道德规范,秘书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牢固树立保密观念,严格要求自己执行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切记莫以得知“内情”而炫耀,更不可以“秘密”讨好于人。秘书保密意识的加强要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保密工作,提高保密观念,牢固树立保密意识,把保密观念和保密意识贯彻到秘书工作中。

2、落实保密规定,明确保密职责。秘书的保密工作,要求奖惩分明,应当把保守国家和组织秘密当成秘书的基本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杜绝一切泄密事件的发生。

3、养成保密习惯,严肃保密纪律,健全保密法制。秘书在日常工作中,养成保密习惯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保障,严格的保密纪律和健全的保密制度是做好保密工作的根本保证。

4、完善保密设施,加强技术防范。要做好保密工作,秘书一定要有个很好的保密环境,要提供必要的保密设施。

(六)创新意识

办公室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服务性要求很高、成就感却很低的工作,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较强的秘书。文秘人员处理要准备大量的会议材料、简报、信息外,还要撰写新闻报告、调查报告,这些都需要文秘人员在政策、党组织允许的范围内,敢于创新,敢于探索。在工作实践中还要不断注重工作手段的创新,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和管理技术。

(七)法规意识

秘书部门和秘书人员在政务活动中承担着起草行政公文和行政法规的任务,因而秘书人员必须具有鲜明的法规意识,用以指导自己的政务活动和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

(八)进谏、规劝意识

秘书人员除了对领导工作上服务、支持以外,还要在发现领导工作、决策出现失误时,要能通过正当的渠道、妥善的方法向领导机关和有关领导反映,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处理;处理领导生活中的违纪问题,要进行坚持原则的必要抵制。

三、秘书尽快掌握并进入角色的方法

初上岗的年轻秘书,都迫切希望迅速进入角色、尽快缩短与领导要求的差距。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研究别人、剖析自己、勤于总结。具体方法是看、听、读、练、写。

(一)看——看经验丰富的秘书人员是如何工作

处处留心皆学问。可从面上看,无论是上级、平级、下级,还是年长、年轻的秘书都归入自己看的范围,见多识广,开阔视野;还可从点上看,确定一两位熟悉的取得突出成就的秘书作为研究对象,从思想品德、性格特征、知识结构、理论观点、工作方法以及言语表达技巧等方面深入分析、系统学习;可横向看,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风格、不同职业的秘书进行比较,扬长避短,为我所用;亦可纵看,了解优秀秘书的成长过程,走别人的捷径,让自己少走弯路。

(二)听——多听别人的经验之谈 听取不同类型、不同民族、不同习惯的文秘人员介绍心得体会;与自己工作接近、性格相投、阅历相似的秘书人员交朋友,借鉴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误的教训;也可侧面了解,利用各种机会,向群众了解文秘工作的新要求。广听博彩,相得益彰,只要主动听,善于听,就能不断丰富工作阅历,增长实践才干。

(三)读——坚持学理论与读书报有机结合 秘书首先要通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握精髓;同时古今中外的明名著、党报党刊的调研文章,从中央到地方主要的讲话等凡是能见到的,都要挤时间尽量去读,抓住要点,掌握实质。有志者,事竟成。只要长期坚持批判性地阅读,并有意识地从事实验性研究,就能迅速提高理论修养,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练——自我训练 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练手生。一要勤练脑。脑子是人体机器的中枢,只有练就灵巧的头脑,才能产生一种好思想、好作风。二要勤练身。身体力行,在工作中不讲价钱,不计名利,争挑重担,以身作则;在同事面前作表率,讲文明、讲团结、讲协作、讲奉献,言行正派,表里如一。三要勤练手。遇事多动手,小到案头文件、资料的摆放,细到出差前后行装打点,秘书要精心设计,细心操作,确保万无一失,为领导提供一流服务。

(五)写——发挥秘书的“笔杆子”优势 是在看、听、读、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可颂高尚的人,可叙难忘的事,可写美丽的风景,可抒真挚的情,可讲成功的经验,可谈失败的教训,选题广泛,体裁灵活,一情一景,一事一议,点点滴滴,比比皆是,信息新闻,随见随记。写能帮助秘书掌握写作规律,积累写作经验。无论是调研报告还是经验论文,其构成都离不开准确的理论阐述和大量典型的事实论证。这就促使秘书要读更多的书,想更多的事,看更多的现场,要动更多的脑筋,形成思维上的灵活敏捷、认识上的条块结合,能力上的巩固提高。结语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秘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秘书的要求越来越高,秘书职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秘书人员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方能增强秘书工作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秘书角色意识是对自己所处的地位以及由地位所规定的社会职责的感知与认识自己周围人的种种角色关系的理解与协调。一个秘书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必须清楚自己所担任的角色意识,深刻了解自己的角色本质,对自己进行良好的角色定位,并能主动驾驭他人的特殊心理,抓住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种活动中的特定心理来明确秘书的角色意识。秘书的角色意识是做好秘书工作的关键所在,在现实的秘书工作中,只有把握秘书的角色特征,深入分析秘书角色意识并培养秘书角色意识,才能充分地发挥秘书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参考文献

[1]翁世荣﹒秘书学概论﹒上海:上海出版社,1984.[2]朱传忠叶明﹒秘书理论和实务﹒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3]袁维国﹒秘书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4]季水河﹒秘书心理学[M]﹒上海:复旦年夜学出书,2007.[5]崔永江﹒浅谈秘书的角色意识及其培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

第四篇:小班角色意识培养

一、提供装扮的道具,明确幼儿的角色身份

“小班幼儿开始出现角色意识但并不清晰,常常还会真假混淆,更多的是模仿角色原型的典型动作,比如妈妈烧饭、司机开车、医生打针等。”在组织游戏的时候教师发现幼儿往往把自己想象成某一角色,此时教师思考的是怎样去明确幼儿的角色身份。

二、充实操作的材料,丰富幼儿的角色行为

“小班幼儿的游戏主题比较单一,往往在玩具形象的影响下表现该主题最典型的游戏情节,如‘娃娃家’就是烧饭、做菜。‘医院’就是打针和听诊,每个游戏情节动作也比较简单。”这是小班孩子最主要的一个年龄特点,到了小班后期才会出现对应性的角色,如妈妈和娃娃、医生和病人等。但在实践中还发现缺少游戏材料,也会导致游戏的中断,此时教师应该思考怎样去充实操作的材料。

三、捕捉幼儿的剪影,提高幼儿的角色水平

“教师要引导幼儿回忆游戏情节,用语言概括和表达。”而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记忆是短暂的,要他们回忆活动中的情节是比较困难的,此时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孩子活动的剪影,适当的创设在游戏环境中,这样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一、丰富经验,理解角色角色游戏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是社会性的游戏,只有让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才能产生玩游戏的愿望。所以必须让幼儿了解和认识角色的作用与行为,初步建立起角色意识,进而在游戏中自己进入角色。

首先应通过开发多项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初步形成角色意识。如:主题活动“我的家”,要求幼儿回家了解,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他们在家干些什么家务?一家人是怎样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的?谁辛苦地把你们带大?你在家帮妈妈做了什么事?通过这样有意的观察,使幼儿认识了角色的行为,丰富了生活经验,理解了角色的实际意义。然后组织幼儿讨论谈话,加深对角色行为的理解和认识。其次应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们的活动,丰富幼儿的认知。如:带幼儿外出散步,组织幼儿参观商店的营业员如何热情接待顾客,看警察怎样指挥交通;看医生如何给病人看病等,并以此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们对劳动的态度。同时要求家长带孩子参加健康的社会活动,以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建立起角色意识。此外,还应辅以故事、看图片、谈话等形式,通过文艺作品丰富幼儿的经验。

这样,随着幼儿观察的不断深入,经验的不断丰富,孩子们玩起角色游戏就不会出现抢占材料、自顾自玩或无所适从的现象。他们能意识到自己在扮演角色,自己的行为必须符合角色的身份,必须大家合作游戏。

二、选择合适的主题,诱发兴趣角色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游戏中,幼儿进行社会性的学习,所以游戏的主题内容必须是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小班幼儿由于阅历所限,很多事情他们还没经历过,很多角色他们无从体验。因此,我们必须选择幼儿熟悉的生活主题。熟悉的角色才能激起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从而使幼儿树立起角色意识。

首先,应从幼儿熟悉的事物中选择合适的主题。幼儿无一例外地对“娃娃”感兴趣,而生活中和他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爸爸、妈妈。幼儿最丰富的经验也莫过于和爸爸、妈妈的共同生活经验。因此,我们将“娃娃家”作为小班最初开展的游戏主题。事实上从孩子们对“娃娃家”的喜爱程度,更加证实了“娃娃家”是小班幼儿的最佳角色游戏主题。幼儿园是孩子们生活、学习的主题场所。孩子们喜爱老师,乐于上幼儿园,他们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在“幼儿园”这一游戏中,孩子们不仅能按意愿再现幼儿园上课、游戏、做操、表演节目等活动,也满足了一些孩子想当一名老师的愿望。可见“幼儿园”也是小班幼儿能接受和喜爱的角色游戏主题。

其次,应从幼儿心目中所崇敬的人物去选择主题。在和孩子们接触中,我发现“警察”和“司机”一直是他们所崇敬的人物,孩子们跟着父母外出,车子“嘀嘀”一开就把他们带到很远的地方,真是棒极了。还有那警察穿着制服,威风凛凛地指挥交通,在孩子们眼里也是再神气不过了,他们多么想尝尝开开汽车、当当警察的滋味。因此,“公共汽车”游戏深受孩子们欢迎。

第三,从幼儿对新异物的好奇入手选择合适主题。商店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妈妈常带孩子到商店买物品,孩子们看到商店里那么多未见过的、琳琅满目的诱人物品,他们多么想摸摸、看看、玩玩呀。还有柜台里忙个不停的售货员对孩子们也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孩子们是多么想象成人一样直接参与买卖活动。而“商店”游戏正可以满足孩子们参与社会活动的这一要求。

三、区分层次,注重差异为了培养胆小、内向及兴趣易变孩子的角色意识,在游戏中我对他们进行因人而异的重点指导,并采取相对固定角色的方法,即在不长的一段时间内固定角色,对他们进行角色行为训练,使其尽快进入角色,树立起角色意识。如对于胆小、内向的孩子则注重培养他们对游戏的积极态度和情绪,委以角色,交给任务,想方设法把他们吸引到游戏中来;对于兴趣易变的孩子则注重发展其注意力及持久性,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性。

固定角色并非是角色就固定不变了。实践证明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增强幼儿角色的应变能力,有利于幼儿角色意识的发展。所以对那些兴趣易变而不稳定及胆小、内向的孩子在相对固定角色一段时间,在其有一定的角色意识后,就应对其角色进行变换调整,使他们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角色,在提高他们对角色应变能力的同时,增强角色意识。

四、介入角色,示范引导角色游戏虽然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但不意味教师就可放弃指导。应该说老师的介入指导对培养孩子的角色意识、深入开发游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游戏之前的谈话、讨论是不可少的。谈话激起了幼儿对已有生活经历的回忆,将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既巩固了角色意识,又为下一步付诸游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游戏初始,教师应根据幼儿意愿引导确定主题,也可利用一些玩具材料调动幼儿游戏兴趣,让幼儿从材料中得到对所扮演角色行为的启发,增强角色意识。这就牵涉一个如何根据孩子的意愿分配角色的问题。新游戏的主角孩子们总是争着扮演,这时,老师如命令说xx来当医生,xx当妈妈,显然不利于幼儿积极性的发挥。遇此情形,我总是进行民主选举,让大家讨论。如:要玩“幼儿园”游戏,自然“老师”这一角色引起了孩子们强烈兴趣,这时我就问:“谁最像老师?谁会带大家做游戏?给大家讲故事?谁平时在班上最爱帮助别人,爱做好事,是老师的好帮手?”这样很自然地就推荐出了较好的组织者。在以后的游戏中就建议轮流担任,让能力差、角色意识弱的幼儿也有扮演主角的机会,以增强其角色意识和游戏能力。

在指导游戏过程中,老师更应善于启发、引导。老师的指导不是强加给幼儿的种种要求,而是老师以角色的身份向幼儿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劝告或者建议,从而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明确角色行为,意在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老师必须对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对游戏的不同态度进行了解和观察记录,然后对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教育。如:妞妞是个非常腼腆、胆小的小女孩,她总是不声不响,生怕别人注意,常常是怯怯生生地看别人游戏,自己不敢参加。我主动接近她和她交谈,消除她的恐惧心理,使她感到老师可亲,接着把她引到“娃娃家”来扮演较为容易的角色“孩子”,开始她很紧张,缺乏角色意识,不能胜任。于是我介入到游戏中,扮成“大姐姐”,通过言谈举止为妞妞进行平行介入指导,让她体会到老师变成了“大姐姐”,她变成了“孩子”。初步有了角色概念。第二次游戏时我仍以同一角色介入,建议和她一起抱娃娃去散步,以动作和言语对她进行示范。这样我不断地以角色的介入在非常自然轻松的状态下对她进行了引导,使她逐步进入角色,建立起角色意识。

第五篇:班主任论文:浅析班主任角色意识

班主任论文:浅析班主任角色意识

班主任论文:浅析班主任角色意识

班主任角色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并制约着班主任行为的方向。只有具备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角色意识,才能正确指导自己的工作,使班级工作卓有成效。我认为作为班集体的灵魂——班主任在育人过程中应具备十种意识。

一、全局意识

班主任应在新学期到来之前做好打算:本学期应使本班在各个方面达到怎样的目标,应采取怎样的措施辅助实践,班集体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与教育的终极

目标相一致,与学校的总体要求相一致。单个班级组织活动,要考虑到学校的整体要求和影响。怎样与全体教师形成合力,保持教学目的一致性等等。只有具有全局思想,才能创造宽广的教育空间。

二、平等意识

平等意识表现在班主任应该让学生有尽情而舒畅地表现自我、创造自我的时间和空间。班主任在班集体中应该是班级中的一员,应该是参与者、指导者、评价者、引领者,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要坚决抛弃“司令者”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有平等、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才能让学生在团结、向上、愉快的空间里充分发展个性,挖掘潜能。

三、整合意识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学校的教学、思想教育、劳动、文体主要是以班

为单位进行的,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必须掌握有效的管理理论,不断去整合课任教师的资源,发挥教育的最大效用。首先,要建立定期的会晤机制,及时与课任教师交流班务中的建议和意见,尊重课任老师的不同建议或意见,并择优采纳,这样能激发课任老师关心班级工作的热情,消除顾虑,从而达到互相配合,同舟共济。其次,要主动协助任课老师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协助课任老师解决这些问题。再次,帮助课任老师建立威信,正确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评价老师,积极主动宣传课任老师的长处和劳动成果,使学生对他们产生敬佩之情。总之,班主任不能简单地把其看做是一个人的事,与所有课任老师处理好关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民主意识

民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社会进步的表现,班内的重大事情,需要通过民主解决,班干部的选拔、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班费开支等都由老师提出来,同学们投票通过,正常情况下,一个月就班内学习生活情况问卷调查一次,老师根据反馈上来的情报,针对出现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加以解决。民主使学生真正成了班级的主人,民主也使班主任远离许多是非旋涡,不再成为同学们矛盾的一个方面。许多时候可以把自己要干的事情,变成学生想干的事情,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五、赏识意识

赏识是一束温情的阳光,可以照亮任何一个人心灵,其实班级中并不缺少赏识的资源,缺少的是老师睿智的发现。赏识不是简单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如果对学生每一点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他就会时时体验到被赏识的感

觉,并从这种快乐的感觉中获得不竭的学习动力。

六、互动意识

影响班级管理的诸因素包括学生状况、家庭教育、制度管理、情感诱导、榜样示范、知识传授等。作为班主任要充分重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共生共长,使之有机搭配形成合力。具体做好以下几个互动,即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互访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互动、知识传授与道德培养互动、人文关怀与制度管理互动。(班主任)做到以上几点互动,就会保持班级管理模式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突出班级管理模式的针对性,避免管理模式的机械性,彰显管理模式的情感性,讲究管理模式的效用性,真正使班级管理中诸因素良性互动,收到最佳管理效果。

七、文化意识

学生整天埋头苦读,个性和独特性受到压抑和忽视,为改变这一现实,班主任应给学生构建一个充满爱心、团结协作、自由快乐、积极向上的家园,要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创设班级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来熏陶和培育学生的文化人格,努力营造一汪沐浴心灵的文化深潭。让学生沉醉其中,舒展心灵,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改善和创建优良的班级文化,提供自主创新人格发展的氛围。

八、楷模意识

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作为班主任担负着实施素质教育的伟大而又艰巨的使命,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是对学生思想的教育,更是人格的影响。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作风,都会因为学生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给学生在思想意识、道德情感方面产生相当的影响,甚至效仿、信仰。班主任应该在自己的言行举止上注意与学生沟通,主动接近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时空距离,用自己的品行去感化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九、责任意识

作为班主任,无论何时,你都必须关注着你的学生,对你的学生充满期待!只有当你对学生充满了希望的时候,学生才会充满希望地成长;只有当你在集体中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的时候,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才会获得成长与发展的动力。要将爱的甘露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让爱的阳光照耀每一个学生的心里。不偏爱优秀生,不忽视中等生,不歧视后进生,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用细心去了解学生,用耐心去等待

学生。明确了自身所担负的责任,就会积极地深入学生,做到脑勤、眼勤、手勤、口勤,从而使学生在和谐、健康的班级育人氛围中快速成长。

十、反省意识

首先,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增加理性分析的成分,让我们的工作过程更加清晰,即在工作中反思和分析一些基本的、甚至是熟视无睹的现象或行为。其次,要学会进行科学的观察,“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我们如果希望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研究学生,并对教育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从中发现我们所关心的规律或特征。要不断地反省自己的做法,使自己的思想意识进一步提高。

总之,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深化着班主任角色意识的内涵。班主任要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在实践中提高角色意识

水平,逐步使自己的工作从工作经验型走向科学化。

下载散议基层教研员的角色意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散议基层教研员的角色意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秘书的角色意识

    浅谈秘书的角色意识 作为一名秘书工作者,能否经常意识到自己是“秘书”,意识到社会及领导对秘书角色的普遍期待,这是秘书工作者能否进入秘书角色,适应工作岗位的关键。因而可以......

    班主任论文:浅析班主任角色意识

    班主任论文:浅析班主任角色意识班主任角色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并制约着班主任行为的方向。只有具备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角色意识,才能正确指导自己的工作,使班级工作卓有成效......

    基层教研员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基层教师进修学校的一名普通教研员。很荣幸能有机会参加今天这样高规模的盛会,这是我从事教研工作十五年来的第一次。此时时刻,站在这里,......

    青少年宫少儿舞蹈教学散议

    青少年宫少儿舞蹈教学散议舞蹈是培养审美观念最直接的艺术门类。它表现的是人体美。通过形象、动作、线条、姿态等这些无声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熔铸人的情趣,陶冶人的情操,净化......

    浅析班主任角色意识班主任论文(合集五篇)

    班主任角色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并制约着班主任行为的方向。只有具备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角色意识,才能正确指导自己的工作,使班级工作卓有成效。我认为作为班集体的灵魂——......

    班主任论文:浅析班主任角色意识-[5篇]

    班主任角色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并制约着班主任行为的方向。只有具备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角色意识,才能正确指导自己的工作,使班级工作卓有成效。我认为作为班集体的灵魂——......

    浅谈秘书的角色意识及其培养

    2 0 0 4年9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Sep., 2004第22卷第5期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Vol.22 No.5①浅谈秘书的角色意识及其培养崔永江(佳木斯大学校......

    试析瞿秋白散文中的忏悔意识

    试析瞿秋白散文中的忏悔意识 关键词:忏悔意识 俄罗斯文学 瞿秋白散文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下,瞿秋白的散文具有了深刻的忏悔意识,在散文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