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大纲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1、了解管理概念的多种表述。
2、了解管理概念的本质特征。
3、掌握管理的基本属性。
4、了解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 管理系统
1、掌握管理系统的总体构成。
2、了解企业社会责任。
3、重点掌握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技能与管理情商
4、掌握管理机制的含义、特征与类型
5、了解管理方法的特点与应用要领。
第三章 管理理论演进
1、重点掌握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形成。
2、重点掌握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内容。
3、掌握中国管理思想的基本观点。
第四章 管理原理与组织文化
1、了解管理原理的含义、内容及应用原则。
2、掌握组织文化的含义及内容。
3、重点掌握组织文化的建设。
4、掌握掌握组织文化的变革。
第五章 目标与计划
1、了解计划职能的含义及属性。
2、了解计划的类型。
3、掌握目标的制定与展开。
4、重点掌握目标管理的含义、特点及过程。
5、掌握计划工作的一般步骤。
6、了解编制计划的方法。
第六章 环境分析
1、了解组织环境的构成要素。
2、掌握五力分析模型。
3、了解价值链分析。
4、重点掌握SWOT分析法。
5、重点掌握波士顿矩阵。
6、掌握多元文化环境管理的内容。
第七章 决策
1、掌握决策的含义与特征。
2、重点掌握决策的有效性标准。
3、了解决策的类型和方法。
4、掌握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
5、重点掌握决策的过程。
第八章 战略管理
1、了解战略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2、掌握战略管理过程。
3、掌握企业使命以及战略目标的要求与内容。
4、重点掌握可供企业选择的战略。
5、掌握战略选择的方法。
第九章 组织结构设计
1、了解组织的分类。
2、掌握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和组织设计的原则。
3、重点掌握组织结构的纵向设计。
4、了解组织图和组织关系。
5、重点掌握组织结构模式及其特点
第十章 职权配置与制度设计
1、掌握工作设计的方法。
2、了解职权的类型及特点。
3、重点掌握集权与分权设计的内容。
4、重点掌握授权的作用、原则及步骤。
5、了解制度规范的类型。
6、掌握制度规范制定的内容。
第十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
1、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2、重点掌握人员招聘的过程、途径。
3、重点掌握人员培训的内容。
4、掌握绩效考核的基本方法与主体。
5、掌握薪酬体系的设计原则、内容。
第十二章 领导模型
1、掌握领导的本质特征、领导要素与手段。
2、了解被领导者的心理与个性。
3、重点掌握人性假设理论。
4、掌握领导特性模型内容。
5、重点掌握领导行为模型内容。
6、掌握领导权变模型内容。
7、了解领导变革模型内容。
第十三章 权力与指挥
1、了解领导权力的实质。
2、重点掌握领导权力的来源与构成。
3、掌握权力运用的要领。
4、掌握影响指挥的因素、指挥过程与指挥形式。
5、了解会议指挥的要领。
第十四章 激励
1、了解激励范式。
2、重点掌握内容型激励理论。
3、重点掌握过程型激励理论。
4、掌握反馈型激励理论。
5、掌握并会运用激励的实施系统。
第十五章 沟通
1、了解管理沟通的系统模型。
2、重点掌握信息有效传递机制与运行要领。
3、了解人际交往与协调的技巧。
4、掌握思想交流的简单机制。
5、了解劝导与交涉的技巧与策略。
第十六章 团队管理
1、掌握团队的特征和类型。
2、了解团队发展阶段。
3、重点掌握团队建设的内容。
第十七章 控制过程与技术
1、重点掌握控制的类型与有效控制的原则。
2、了解控制系统。
3、重点掌握控制过程。
4、掌握预算控制和PDCA循环。
第十八章 管理创新
1、重点掌握管理创新的特征与内容。
2、重点掌握管理创新的程序。
3、了解创造力的来源和创造性思维形式。
4、掌握创新的动因与障碍。
复习指导:
重点掌握部分不少于80%,掌握部分不多于15%,了解部分不多于5%。
第二篇: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学分数:54/18 课程学时数:3/1
一、教学目的(黑体五号)
通过《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的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黑体五号)
1. 掌握管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要求学生认真研究和正确对待国内外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努力用所学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观察分析企业管理问题。3. 使学生具备企业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具备一定的管理才能。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2学时)第一节 人类的管理活动
内容:人类活动的特点、管理的必要性、管理的概念 重点讲授:管理的概念(掌握)和管理的必要性 第二节 管理的性质与职能
内容:管理的职能、管理的二重属性 重点讲授:管理的职能
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内容: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 重点掌握:管理者的技能
第四节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内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本书的结构 难点:管理学的概念、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技能 思考题
1. 什么是管理学?
2. 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6学时)第一节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内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节背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第二节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内容: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科学管理思想的发展 重点讲授: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第三节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的发展 内容:行为学派的产生:、“管理科学”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决策管理理论、新经济时代的管理思想变革:管理思想创新
重点讲授:行为理论(梅奥的霍桑实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雷戈的X、Y理论)、决策理论(西蒙的决策理论)以及管理创新理论 第四节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内容: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的新趋势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新趋势 思考题
1. 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有哪些内容?如何评价泰勒制?
2.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有何标准?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3学时)第一节 管理原理的特征
内容:管理原理的特征、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重点讲授:管理原理的特征 第二节 系统原理
内容:系统的概念、系统的特征、系统原理要点 重点讲授:系统的概念、系统原理要点 第三节 人本原理
内容: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有效管理的关键、现代管理的核心、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重点讲授:有效管理的关键、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 第四节 责任原理
内容: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奖惩要公平及时。第五节 效益原理
内容:效益的概念、效益的评价、效益追求 重点讲授:效益、效率和效果概念区别 第六节 伦理原理
内容:伦理的重要性、伦理的特性、伦理与法律的关系、伦理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重点讲授:伦理的定义、伦理与法律的关系、伦理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本章重点和难点:人本原理的重要意义、责任原理的内容、伦理原理与法律、效益的关系。思考题:
1.什么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节 2.什么是效果、效率和效益?管理活动为什么要遵循效益原理?
第二编 管理前提与本质 第五章 管理伦理(2学时)第一节 有关伦理的几种观点
内容:功利主义的伦理观、权利至上的伦理观、公平原则的伦理观、综合社会契约的伦理观 第二节 伦理管理的特征和影响伦理的因素
内容:伦理管理的特征;影响伦理的因素 第三节 改善伦理行为的途径
内容: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建立伦理守则和决策规则、在伦理方面领导员工、设定工作目标、对员工进行伦理教育、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进行独立的审计、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第四节 伦理行为的具体体现
内容:企业对环境的伦理行为;企业对员工的伦理行为;企业对顾客的伦理行为;企业对竞争对手的伦理行为;企业对投资者的伦理行为以及企业对所在社区的伦理行为。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伦理管理的特征、企业的伦理行为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改善伦理行为 思考题
1.在商业伦理上,存在哪些观点?各种观点的区别是什么? 2.合乎伦理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3.管理者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改善组织及其成员的伦理行为?
第六章 组织文化(2学时)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内容:组织文化的概念;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
内容:组织文化的结构层次、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组织文化的功能
内容:自我内聚功能、自我改造功能、自我调控功能、自我完善功能、自我延续功能 第四节 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径
内容:选择价值标准、强化员工认同、提炼定格、巩固落实、丰富发展。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组织文化的定义和特征、组织文化的功能、如何塑造组织文化 思考题
1.什么是组织文化?它具有哪些特征? 2.组织文化具有哪些功能?
3.为什么说组织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第七章 管理信息(1学时)第一节 信息概述
内容:信息的定义、对信息的评估、有用信息的特征 第二节 信息系统
内容:什么是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要素、信自系统的开发步骤、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第三节 其它的信息技术
内容:简要介绍其它的信息技术包括电信和网络、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等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信息的定义、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 思考题
1.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与联系? 2.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第八章 管理决策(3学时)
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内容:决策的定义、决策的原则、决策的依据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内容:决策的类型、决策的特点 第三节 决策的理论
内容: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当代决策理论 第四节 决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内容:决策的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决策的方法
内容:集体决策方法、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的方法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2.简述决策的过程
3.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4.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各有哪些?
第三篇 计划
第九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2学时)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及性质
内容:计划的概念、计划与决策的关系、计划的性质 第二节 计划的类型
内容:各种计划的类型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第三节 计划的编制过程
内容:计划编制过程包括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的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拟订和选择可行性计划、制订主要计划、制订派生计划、制订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计划的定义、计划与决策的关系、计划的编制过程 思考题
1.解释计划内容的5W1H 2.决策与计划的关系是什么? 3.简述计划的编制过程。
第十章 战略性计划(4学时)第一节 远景和使命陈述
内容:远景和使命包括的内容是什么、核心价值观、核心目标、BHAG目标 第二节 战略环境的分析
内容:外部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竞争对手分析、企业自身分析、顾客分析 第三节 战略选择
内容:公司层次战略、业务层次战略、职能层次战略 本章重点和难点:战略环境分析和战略选择 思考题
1.什么是战略性计划?战略性计划的内容是什么? 2.试分析影响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
3.战略选择包括哪几个层次?分别包含哪些战略选择?
4.为什么要研究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哪些因素影响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第十一章 企业资源计划(3学时)第一节 物料需求计划及制造资源计划
内容:1960年代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1970年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1980年代制造资源计划
第二节 企业资源计划及其管理思想
内容:1990年代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核心管理思想 第三节 企业资源计划的构成
内容:财务管理模块、生产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 第四节 企业资源计划的实施
内容: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准备阶段、模拟运行及用户化、切换运行、新系统运行 第五节 业务流程再造与企业资源计划
内容:业务流程再造的定义、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教学要求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ERP的概念、ERP的构成、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及过程 思考题
1. ERP与MRP,MRPII有何区别? 2. 简述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
第十二章 计划的实施(1学时)第一节 目标管理
内容: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目标的性质、目标管理的过程 第二节 滚动计划法
内容: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滚动计划法的评价 第三节 网络计划技术
内容:网络计划技术的步骤和评价
本章重点和难点: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思想、目标管理的过程 思考题
1. 什么是目标管理思想?
2. 如何根据目标管理思想来组织计划的实施?
第四篇 组织
第十三章 组织设计(4学时)第一节 组织设计概述
内容:组织设计的原因、组织设计的原则 第二节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内容: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经营环境、经营战略、技术、企业发展阶段、规模等)第三节 部门化
内容: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矩阵组织 第四节 集权与分权
内容:权力的定义、权力的性质与特征、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组织中集权倾向、分权及其现实途径
本章重点和难点: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部门化结构形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
思考题
1.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如何影响管理幅度?
2.组织结构设计的任务是什么?设计时要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 3.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组织结构有何影响?
第十四章 人员配备(2学时)
第一节 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内容:人员配备的任务、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人员配备的原则 第二节 管理人员的选聘
内容: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管理人员的来源、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管理人员选聘程序和方法
第三节 管理人员的考评
内容: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管理人员的考评程序和方法 第四节 管理人员的培训
内容: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人员配备的任务、管理人员的选聘、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 思考题
1. 人员配备要遵循哪些原则? 2. 外部招聘有何优缺点?
3. 管理人员考评对管理人员有何积极影响?
第十五章 组织力量的整合(2学时)第一节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内容:非正式组织的产生、非正式组织的影响(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第二节 直线与参谋
内容:直线与参谋的关系、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如何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 第三节 委员会
内容:运用委员会的理由、委员会的局限性、如何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影响和作用、直线与参谋的关系 思考题
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何区别?
3. 直线关系与参谋关系的角色是什么?如何恰当处理直线与参谋间的矛盾?
第五篇 领导
第十六章 领导与领导者(3学时)第一节 领导的性质和作用 内容:领导的含义和作用
第二节 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
内容:领导者的素质及条件、领导集体的构成 第三节 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内容: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领导方式的连续一体理论、管理方格理论、权变理论 第四节 领导艺术
内容:做领导的本职工作、与下属的沟通、信任和合作、时间管理
本章重点和难点:领导的内涵、领导的作用、管理方格理论和权变理论 思考题
1.什么是领导?它包含哪些要素?
2.领导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你认为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十七章 激励(2学时)第一节 激励的性质
内容:激励力、效价与期望值的关系 第二节 激励理论
内容:需要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激励模式 第三节 激励实务
内容:常用的四种激励方式(工作激励、成果激励、批评激励、培训教育激励)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激励理论和激励方法 思考题
1.简要说明需要层次理论。
2.简要说明公平理论的内容,并运用公平理论谈谈如何在管理中做到“公平”?
第十八章 沟通(2学时)第一节 组织中的沟通
内容:沟通的重要性、沟通的过程、沟通的类别、非正式沟通及其管理、企业中的沟通网络 第二节 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内容:有效沟通的障碍、如何克服沟通中的障碍 第三节 冲突与谈判
内容:冲突的定义、冲突的起源、冲突的处理:回避、迁就、强制、妥协、合作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沟通的定义和作用、非正式沟通、冲突的定义以及冲突的处理 思考题
1.什么是沟通?沟通有何重要性? 2.什么是冲突?如何克服冲突的障碍? 3.企业应如何对待非正式沟通?
第十九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2学时)第一节 控制原理
内容:控制的必要性、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的类型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内容:有效控制的特征(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第三节 控制过程
内容:控制过程(确立标准、衡量工作成效、纠正偏差)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控制原理、有效控制的要求、控制的过程 思考题:
1.试述控制的必要性
2.控制有哪些类型?有效的控制应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第二十章 控制方法(2学时)第一节 预算控制
内容:预算的形式、预算内容、预算的作用及局限性 第二节 非预算控制
内容:非预算控制方法(比率分析、审计控制、损益控制、投资报酬率控制以及亲自观察觉法和报告分析法)第三节 成本控制
内容:成本控制的基础、成本控制的步骤、成本控制的作用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预算控制的定义、形式和内容;非预算控制的方法 思考题
1.简述预算控制编制步骤。
2.内部审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七篇 创新
第二十一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1学时)第一节 创新及其作用
内容:创新定义、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及作用、创新的类别与特征 第二节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内容: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环境创新 第三节 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内容:创新的过程:寻找机会、提出构想、迅速行动、坚持不懈 本章重点和难点:创新的定义、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创新的过程 思考题
1.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制度创新包括哪些内容? 3.创新的过程包括哪些?
第二十二章 企业技术创新(1学时)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
内容:技术创新的内涵、技术创新的贡献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源泉
内容:七种创新来源(意外的成功或失败、企业内外的不协调、工艺过程的需要、产业和市场的改变、人口结构的变化、人们观念的改变以及新知识的产生等)第三节 技术创新的战略及选择
内容:技术创新的战略、创新对象的选择、创新方式的选择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技术创新的内涵、技术创新的源泉和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思考题
1.技术创新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2.材料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第二十三章 企业组织创新(1学时)第一节 企业制度创新
内容:工业企业社会的制度结构特征、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创新的逻辑
第二节 企业层级创新
内容:工业企业社会的层 企业层级结构特征、知识经济与企业层级结构的改造 第三节 企业文化创新
内容:工业社会中企业文化的特征、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创新
本章重点和难点: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层级结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 思考题
1.知识经济表现出哪些特征?
2.为什么说网络化的层级组织结构应该是稳定与变化的统一?
四、教学参考书 教材:周三多编,《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1]《管理学》第三版(美)斯蒂芬·罗宾斯著 毛蕴诗译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当代管理学》加雷思·琼斯 珍尼弗·乔治著 郑风田 赵树芳译 人民邮电
出版社
[3]《管理学案例集》 徐波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4]《管理学原理案例库》 刘兴倍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5]《管理学题解精粹》李俊杰,崇文书局
[6]《管理学原理》 杨文士著。人民大学出版社 [7]《管理学》 张玉利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8]《人力资源管理》(第九版)(美)德斯勒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五、考核方式
考勤(10%)
平时案例分组讨论及发言(20%)期中开卷文章或学习小结(10%)期末闭卷考试(60%),以案例分析等主观题为主要考试内容。
(撰写人:刘宇璟,审核人:XXX)
第三篇:《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学/ Management 课程代码:030101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大学语文》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本科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
教材: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周三多等编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年9月 主要参考书:周三多等编著 《管理原理》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2月 第二版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管理类各专业的共同课,是管理类各专门管理的基础课,是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要求学生认真研究和正确对待国内外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努力用所学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管理问题。
在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应该能够初步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各专门的管理学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管理概述
第一节 人类的管理活动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第三节 管理的对象与方法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第二节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第三节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四节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管理原理的特征 第二节 系统原理 第三节 人本原理 第四节 责任原理 第五节 效益原理 第四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管理的方法论 第二节 管理的法律方法 第三节 管理的行政方法 第四节 管理的经济方法 第五节 管理的教育方法 第五章 管理伦理 第一节 紧迫的课题
第二节 道德的本性与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第三节 管理道德行为的改善 第四节 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六章 决策理论
第一节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第二节 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 第三节 决策的方法
第四节 决策的理性限制极其应对 第七章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八章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九章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十章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十一章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十二章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十三章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十四章 第一节第二节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计划的类型与作用 计划的编制
计划的执行与调整 组织结构设计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组织设计的任务、依据与原则 部门化
集权与分权 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管理人员的选聘 管理人员的考评 管理人员的培训 组织力量的整合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直线与参谋 委员会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概念和基本特征 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 组织文化的功能
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径 领导者
领导的性质和作用
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 领导方式极其理论 领导艺术 激励
激励的性质 激励理论 激励实务 沟通
沟通的性质极其过程 沟通的障碍
第三节 冲突与谈判 第十五章 控制活动
第一节 控制原理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第三节 控制过程 第十六章 控制方法
第一节 预算控制 第二节 比率分析 第三节 审计控制 第十七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第一节 创新及其作用
第二节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第十八章 企业技术创新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源泉
第三节 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三、教学时数分配
本课程计划学时34学时(其中讲课 30学时,案例分析 2学时,考核 2学时)课程内容 讲课 实习习题课上机 小计
讨论课
第一章 2 学时第二章 2 学时第三章 2 学时第四、五章 2 学时第六章 2 学时第七章 2 学时第八章 2 学时第九章 2 学时第十章 2 学时第十一、十二章 3学时第十三章 2 学时第十四章 2 学时 4 第十五、十六章 3 学时第十七、十八章 2 学时共计
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习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同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有关说明 本课程是管理类专门管理的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其研究涉及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数学,以及有关的工程技术学和计算机科学,可以与管理类专业的其它基础课程同时开设。
第四篇:《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经济管理类专业中职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高职生的必修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高职生三年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通过学习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理论发展史、中外管理理念的比较、管理与组织设计、管理的类型与方法以及管理创新等知识,使学生了解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与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为未来服务社会从事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2学时)
主要内容:管理的的基本含义、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的学习及研究方法。
学习要求:理解管理及管理者的概念,管理的重要性及其作用;了解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
自学:从管理的作用、目的看管理的效率与效果;研究方法。讨论:为什么说管理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课堂案例讨论:管理者角色理论的应用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
主要内容:泰罗及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及一般管理理论、韦伯及官僚制组织理论;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几种主要现代管理理论学派。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史阶段的主要思想观点,现代管理各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自
学: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阅
读:企业理论相关书籍
第三章
组织及其环境(2学时)
主要内容:组织的概念和功能;组织的分类、组织的资源;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组织的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
学习要求:了解组织的分类与组织环境的特点,理解组织环境对组织管理与发展的影响,掌握组织的环境因素、环境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自
学:相关的组织理论。
第四章 计划(2学时)
主要内容:计划的概念及其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计划的种类以及各种类型计划之间的联系;计划的原理、计划工作的逻辑步骤;现代的计划编制方法及在实践中应用
学习要求:理解计划的概念,了解计划的分类和内容要素;掌握现代计划方法;掌握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特点和程序。
自我评估:你是一个称职的计划人员吗?
自
学:现代计划方法:运筹学方法、甘特图方法、滚动计划法。作
业:个人时间管理
第五章
决策(2学时)
主要内容:决策的概念、原则及依据;决策的分类;决策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决策的方法及运用。
学习要求:理解决策的概念,了解决策的作用和类型,掌握决策的步骤,了解决策的技术方法,了解现代决策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自
学:几种定量预测、决策方法。课堂案例讨论。作
业:决策方法应用题。
第六章 组织设计(2学时)
主要内容:组织设计的任务与过程;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与原则;组织结构的典型形式、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
学习要求:理解组织、劳动分工、统一指挥、权力、职权与职责、直线职权、参谋职权、指挥链、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等概念;掌握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
自
学: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与原则。
作
业:比较直线制形式、职能制形式、直线职能制形式、事业部制形式和矩阵制形式的特点。
第七章 组织构建中的人员配备(2学时)
主要内容:人员配备的作用与过程;人员选拔计划的制定与实践;人员培训的目的与过程;人员考评系统和过程。
学习要求:了解人员配备的意义与过程,理解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掌握人员选拔、人员培训和人员考评的原理与方法。
自
学:人员配备相关理论。
第八章 组织文化的理论基础(2学时)
主要内容:组织文化的理论基础;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特征;组织文化建设;跨文化组织管理。学习要求:了解组织文化的特征、构成与分类;理解组织文化的机能和作用,掌握组织文化建设与跨文化组织管理的方法。
自
学:跨文化组织管理的特征。
第九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2学时)
主要内容: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意义;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组织变革的方式和内容;组织变革的步骤;组织变革阻力的克服;组织发展的趋势。
学习要求:了解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意义与动因,理解组织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掌握组织变革的方式与特点,展望组织的发展趋势。
自
学:组织变革的影响因素及有关理论。
第十章 领导(2学时)
主要内容:领导的含义与功能;领导的影响力;人性假设理论及其相关对应的领导方式;领导特征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
学习要求:了解领导的概念及作用、领导者的素质和条件、典型的领导理论;理解人性假设理论,掌握其领导方式。
自
学:PM理论、三因素理论、领导作风理论;路径—目标理论、领导—参与理论 自我评估:你属于何种领导者?
第十一章 激励(2学时)
学习内容:激励的性质和作用、激励的过程;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及后天需要理论、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强化的种类与强化方式;综合激励模式、常用的激励方法。
学习要求:了解激励的含义、激励过程和激励的作用;理解激励的基本理论,掌握激励的模式与方法。领会激励的模式,掌握激励的方法。
自
学:激励的基本理论。
第十二章 沟通与协调(2学时)
学习内容:冲突的类型与内容、产生的原因、冲突的管理;沟通的方式、渠道、障碍与有效沟通的实现;协调的概念、内容、方法与途径;群体间依存关系、群体动力学理论与原理。学习要求:了解冲突的起源、冲突的模型与过程分析;理解群体间关系与协调;掌握沟通技巧与沟通设计;
小组讨论:沟通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通过哪些手段能予以有效解决?
第十三章 控制(2学时)
主要内容:控制与控制过程必须坚持的原则;控制的类型、控制实施的基本过程;实现有效控制的特征;无种常用的控制方法。
学习要求:了解控制的概念及类型,理解控制的步骤及过程,掌握控制的方法。课堂案例讨论。自
学:常用的管理控制技术与方法。
第十四章 管理创新(2学时)
主要内容:创新职能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创新的特点与类型;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五种创新过程模型;创新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呈现的特点。
学习要求:了解创新的含义、特征、内容和过程,理解创新过程的实质,掌握创新的规律与理念。
自
学:创新技术。
第十五章 管理伦理(2学时)
主要内容:道德规范体系和功能;管理与伦理的关系;影响管理伦理的主要因素;提高管理伦理的途径;组织的社会责任。
学习要求:了解伦理道德的功能与评价,理解影响管理伦理(道德)的因素与组织的社会责任,掌握组织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自
学: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第十六章 新趋势下的管理理念(2学时)
主要内容: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各种新管理理念产生的背景、特点以及适用条件;新世纪管理发展趋势的哲学基础;学会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方法进行管理。
学习要求:了解自我管理、人本管理、知识管理、愿景管理的特点、原则和形式,理解新趋势下管理理念的精神实质,掌握新的管理手段与方法。
自
学:新世纪相关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案例讨论课的次数应不少5次,主要安排在决策、计划、组织设计、领导、控制等章进行;进行案例讨论之前,教师事先对案例讨论的具体过程进行充分的设计,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并向学生下发有关案例;案例讨论中,教师应把握讨论的进度及方向,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管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案例讨论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
本课程自学内容的量应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20%,主要安排在各章节中有关背景资料和易于理解的内容上,自学不占上课学时,但按一定比例作为考试的内容;学生进行自学前,教师应下发自学提纲或有关思考题,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平时作业量应不少于15学时,在主要章节讲授完之后,要布置一定量的案例分析讨论或阅读管理学名著、撰写读书报告等,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方法
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九个单元,每个单元由理论授课、案例分析、研讨、自学、作业或者模拟、实习、参观、调查等方式构成。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第五篇:城市管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城市管理学》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本科的一门必修课,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骨干专业课。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结合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全面了解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城市管理的主要方面,明晰城市管理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内涵。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骨干专业课,城市管理学属管理学范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学、运筹学背景知识;同时,作为研究政府管理行为的科学,与政治学、行政学、城市学等课程有密切关系。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较系统地讲述了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学科发展,阐述了城市管理的主体、体制、职能和发展战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管理中有关城市规划、城市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环境管理、区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情况,城市管理知识体系中最新内容如城乡关系协调、城市突发事件管理等;
2、适应电大成人业余学习的特点,在课程的难度、进度和重点内容上作适当安排;
3、对各章的学习内容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和学习重点,以便于组织教学和学生自学;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建议
1、按照“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规定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教学辅导为辅。
2、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音像教材和网络课程是形象、生动地展现课程内容的多媒体辅助教材,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网上答疑、直播课堂、课程讨论、电话、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
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助学习、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教学中要求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基础部分;要求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主要范围;要求掌握的内容基本上是教学和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教材说明
1、文字教材。本课程以《现代城市管理学基础教程》文字教材为基本教材。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式。教材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张波副教授任主编。它是教学和考试的主要依据。教材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发行。
2、音像教材。根据城市管理学课程的具体内容,配有(电视)录像课,共14学时。音像教材主要讲授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并适当拓宽教材的内容。
3、网络课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组织编写制作了网络课件。网络课件是学习的导学、助学的工具,是集教学指导、疑难辅导、方法训练、拓展知识、交流互助的集合,它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自学的需求,并贯穿课程学习的始终。
二、学时分配
讲 次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第十一讲 第十二讲
教 学 内 容 绪论 城市管理主体 现代城市管理基础理论 城市发展战略管理 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 城市经济管理 城市社会管理 城市环境管理 城乡关系协调与管理 城市—区域协调发展与管理
城市突发事件管理 期末复习指导 学时总数
课内学时 录像学时 网络课程 6 6 8 8 8 8 8 4 4 4 4 72 1 1 2 2 1 1 1 1 1 1 1 14 1 1 2 2 1 1 1 1 1 1 2 15
第三部分教学大纲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教学,了解城市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和城市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解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和各自特征;掌握城市化的概念和内涵,城市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掌握城市管理学学科内涵以及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城市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起源
二、城市的涵义
三、城市的发展
四、城市化
第二节城市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城市管理的必要性
二、城市管理的可行性
三、城市管理思想的演进
第三节怎样认识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学
一、城市管理的内涵、对象
二、现代城市管理的特征
三、城市管理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城市管理的主体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管理主要相关主体的运作方式,了解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和政府城市管理职能的相关内容;理解政治权力系统与政治参与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职能和相互关系,理解管治的内涵与原则和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管理方式方法创新;掌握城市管理的主体构成体系和城市多元主体的作用结构与相互关系。
第一节城市管理的主体构成
一、城市管理的政治性主体
二、城市管理的参与性主体
三、政治性主体与参与性主体的关系
四、主体的契合——管治
第二节城市政府的体制与职能
一、城市政府的管理体制
二、现代城市政府的职能
第三节促进多元主体共治的城市管理方式方法创新
一、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
二、网格化管理
三、多元主体协同的下一代创新模式
第二章现代城市管理基础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新公共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掌握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做法、新公共管理对于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理解规模经济理论、范围经济理论、成长经济理论,掌握集聚经济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及其对于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理解囚徒博弈和囚徒困境的含义,掌握囚徒困境发生的原因和破解方式,掌握囚徒博弈及囚徒困境破解对于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了解可持续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目前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第一节新公共管理理论:促进城市体制管理创新的基石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新公共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做法
四、新公共管理对城市管理的启示
第二节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实现城市高速成长的动力基础
一、规模经济理论
二、范围经济理论
三、集聚经济理论
四、成长经济理论
四、增长极理论
六、其他区域经济理论
第三节重复性囚徒博弈理论:促进区域协作的根基
一、囚徒博弈
二、囚徒困境的破解
三、囚徒博弈及其破解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
第四节可持续发展理论:实现城市永续成长的源泉
一、经济可持续
二、生态可持续
三、社会可持续
第三章城市发展战略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意义和营销导向的城市发展战略思想,了解学习型政府的构建对城市发展战略的意义;理解城市发展战略的内涵和内容组成,城市定位的原则,城市发展战略制定及实施过程,理解学习型政府的内涵和特征;掌握城市发展战略分析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的涵义和内容
一、城市发展战略的涵义
二、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
三、城市发展战略的制订过程要点
第二节城市发展战略的制订
一、城市发展战略观:从资源到营销
二、城市营销的内涵
三、城市营销的主要内容
四、营销导向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作用和措施
第三节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潜在重点
一、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
二、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
三、全面导入循环经济
四、重视突发事件管理
五、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案例——建设“三个北京”
第四节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组织保障——学习型政府
一、学习型政府的内涵和特征
二、建立学习型政府的作用和意义
三、学习型政府的构建
第四章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理解城乡规划的任务和原则以及编制过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西方城市成长管理经验;掌握城乡规划审批、实施与控制,城市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土地储备的关键环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筹融资方式和管理模式,城市成长和空间管理的内涵。
第一节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城市规划的定义及其发展
二、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原则
三、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四、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第二节城市规划管理要点内容
一、城乡规划管理机构
二、城市规划编制:主体与过程
三、城市规划的审批
四、西方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与方法简介
第三节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用途管制
一、土地利用规划
二、土地用途管制
三、城市土地使用制度
四、城市土地供给和土地储备制度
第四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一、基础设施的涵义与特性
二、基础设施建设途径
三、基础设施经营与管理
第五节城市成长的空间管理
一、城市成长管理内涵
二、西方国家城市成长的空间管理制度简介
三、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的起步
第五章城市经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经济管理的基本内容;理解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微观规制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和作用,城市财政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类别以及各种方法的利弊,掌握新条件下城市经济管理领域的核心要务,特别关注政府的财政收支管理。
第一节城市经济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城市经济概述
二、城市经济管理概述
三、新条件下城市经济管理领域的核心要务
第二节市场失灵与政府调控
一、市场失灵的涵义及其原因
二、政府应对市场失灵的宏观调控
三、政府应对市场失灵的微观规制
四、城市土地市场失灵的应对
第三节政府失灵与调控
一、政府失灵的涵义
二、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
三、政府失灵的调控
第四节城市财政管理
一、城市财政管理概述
二、城市财政管理的性质与职能
三、城市财政管理以及财政收支 第六章城市社会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社会管理的基本内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主要内容,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城市社区的分类和管理原则、城市社区自治的基本理念;理解城市人口运动趋势,我国城市人口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城市住房商品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城市社区管理改革;掌握城市人口的特征指标,我国城市住房管理改革的目标,城市社区的内涵和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
第一节城市人口管理
一、城市人口管理概念与内涵
二、我国城市人口运动趋势
三、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特点
第二节城市住宅管理
一、城市住宅管理的意义
二、我国的城镇住房制度沿革
三、城市政府住宅管理职责
四、政府对城市公共住宅的供给和经营管理
第三节城市社区管理
一、城市社区的涵义与类型
二、城市社区管理的涵义和主体
三、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
四、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
五、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及对策
六、城市社区自治
第七章城市环境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涵义和内容,城市环境管理中的循环经济理念;理解城市环境管理和原则;掌握城市环境管理的一般手段,循环经济中的3R原则。
第一节城市环境的涵义和特征
一、城市环境的涵义
二、城市环境的特征
三、城市环境问题的出现和污染的严峻现实
四、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
第二节城市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城市环境管理的概念和发展
二、城市环境管理的内容
三、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与手段
四、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城市环境管理新理念——循环经济与源头导向
一、循环经济是从源头解决环境问题的经济
二、循环经济对末端治理的历史性超越
三、循环经济的3R原则
四、循环经济中3R原则的排列顺序
第八章城乡关系协调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现代城市化发展过程,城市中的农村人口的出路如何;理解城市边缘区与城中村的成因,城乡一体化的意义和发展要点;掌握城市边缘区与城中村问题的管理对策。
第一节我国现代城市化发展脉络
一、城市建设健康发展时期(1949~1957)
二、城市发展波折时期(1958~1965)
三、城市发展停滞时期(1966~1978)
四、城市发展恢复正常、城市化进程加快时期(1978年以后)
第二节城乡发展中的冲突与调和
一、城市边缘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二、城市中的乡村——必须妥善解决的课题
三、城市中的农民:要成为享受居民待遇的城市住民
第三节城乡关系的最高形式:城乡一体化
一、城乡一体化定义
二、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
三、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点
四、近年来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和相关实践
第九章城市——区域协调发展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作为开放系统的属性,以及区域和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好处。理解中外城市和区域协调的种类和可能途径。掌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
第一节城市发展的非独立性
一、传统的封闭式城市发展思路的不足
二、区域协调的内涵和特征
三、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益处
四、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要求
第二节西方发达国家区域协调的具体做法
一、国外区域协调机构的发展过程和特征
二、典型案例——美国区域规划机构的运作方式分析
第三节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类型与途径
一、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城市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类型
三、区域协调的不同调控模式
四、区域协调的管理组织形式
五、区域协调的多种手段
六、区域协调的新形势:Citistate(城市联盟)
第十章城市突发事件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突发事件管理的一些突出案例;理解城市突发事件的界定和分类,理解城市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掌握城市突发事件管理的内涵、结构体系、功能体系。
第一节城市突发事件管理概述
一、突发事件的界定与分类
二、突发事件管理及其结构
三、突发事件管理的功能体系
第二节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和手段
一、确认危机来源
二、危机判断
三、预警系统的建立
四、危机管理的应对阶段
第三节美国及纽约市突发事件管理体系简介
一、美国国家突发事件管理体系
二、纽约市危机管理办公室介绍
第四节城市突发事件管理相关案例
一、城市自然灾害应对
二、城市事故灾难处理
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
四、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处理
五、综合案例——北京2008年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