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的财务管理学(会计)教学大纲
《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10411
【学分】
【参考学时】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0
【实习学时】
0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参考教材】
《财务管理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常树春,龙云飞主编)
【课程基础】
在学该门课程之前,学生必须预修过会计学,例如:中级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并且最好具有统计学,数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适应对象】
经济管理类——会计;统计;金融;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同时,强化学生对企业资金运动的管理和对资金运作能力及利用水平管理的能力。
【内容提要】
无论是个人、企业和政府,都有财务管理问题,但企业的财务管理比较复杂,尤其是公司财务管理更加复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是企业的主要形式。对一家公司来说,可能某些管理功能并不重要,但任何公司无论其规模大小,无论处于何种产业,财务管理却必不可少,而且地位十分重要。这是因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是企业整体管理活动中最综合、最系统、最连续和最完整的经济信息,企业中任何部门、领域和事项管理水平的高低。无不都会综合地反映在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中。因此,这种信息在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活动中也最具有指导价值。
现代财务管理学十分强调“市场是龙头,资金是基础”的观念。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学的实质是对资金运动的管理和对资金运作能力及利用水平的管理,它对于整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体系中,有效的财务管理已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基石。现代财务管理学集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于一体,研究管理目标、理财环境、资本结构与成本、财务风险、资本预算、股利政策、报表分析等财务范畴,使人们感受到了财务学的学科价值。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财务管理的概念
企业财务;企业财务活动;企业财务关系;财务管理的特点。
第二节
财务管理环境
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第三节
财务管理目标
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第四节
财务管理的内容
融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 第五节
财务管理原则
资金合理配置;收支平衡;收益与风险均衡;成本与效益;弹性;利益关系协调。【基本要求】
1.掌握企业财务活动的具体内容; 2.掌握企业的财务关系和财务活动; 3.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 4.了解理财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参考学时】
4学时
【参考资料】
【《财务管理学》.龙云飞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社出版.2004年】 第二章 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
第一节 资金时间价值
单利;复利;年金;终值;现值;常用年金系数 的运用;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内插法。
第二节 风险与报酬
风险的特点;风险的类别;风险的计量;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基本要求】
1.重点掌握时间价值的计算;
2.理解普通年金与预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的区别; 3.理解风险的分类。【参考学时】
5学时
【参考资料】
【《财务管理》张鸣.陈文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第三章 财务分析
第一节 财务分析概述
财务分析的意义、目的、方法;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第二节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已获利息信数。
第三节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第四节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股东权益报酬率。
第五节 综合分析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沃尔分析法;雷达分析法。
【基本要求】
1.理解财务分析的意义和目的;
2.分别掌握企业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和综合分析的技术方法。【参考学时】学时
【参考资料】
【《财务管理学》荆新、王化成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四章 第一节 企业筹资管理 企业筹资概述
企业筹资的意义;企业筹资的分类;企业筹资的渠道与方式;企业筹资的原则;企业资金需要量的预测。
第二节 权益资金的筹集
吸收直接投资;发行普通股筹资;发行优先股筹资。
第三节 负债资金的筹集
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商业信用。【基本要求】
1.理解企业筹资的动机与要求; 2.掌握企业筹资的各种类型;
3.学会运用企业资金需要量预测的主要方法; 4.理解吸收直接投资和发行普通股筹资各自的优缺点; 5.掌握向银行借款的具体形式,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6.掌握债券发行价格的确定方法; 7.掌握融资租赁的特点及筹资的优缺点; 8.掌握商业信用成本的计算。【参考学时】
学时
【参考资料】
【《财务管理学》荆新、王化成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五章 第一节 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 资本成本
个别资本成本;综合资本成本;边际资本成本。
第二节 杠杆利益与风险
经营杠杆;财务杠杆;综合杠杆。
第三节 资本结构
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资本结构的决策方法。
【基本要求】
1.理解营业杠杆、财务杠杆和综合杠杆的原理,掌握营业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综合杠杆系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资本成本的意义和计算原理; 3.掌握比较资本成本法和每股利润分析法; 【参考学时】学时
【参考资料】
【《财务管理学》荆新、王化成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六章 第一节 项目投资管理 固定资产投资概述
固定资产的种类;固定资产投资的分类;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第二节 投资决策指标及其运用
现金流量;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贴现现金流量指标;投资决策指标的比较。
【基本要求】
1.认真掌握现金流量的概念及投资决策指标的计算方法; 2.熟练运用各种专门方法。【参考学时】学时
【参考资料】【《财务管理学》赵德武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七章 第一节 证券投资管理 债券投资
债券投资的收益评价;影响债券市场价格的因素;债券投资风险;债券投资的优缺点。
第二节 股票投资
股票投资评价;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股票投资的优缺点。
第三节 证券投资组合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率;证券投资组合的策略与方法。【基本要求】
1.掌握债券投资收益的计算原理; 2.掌握股票投资收益的构成;
3.了解证券投资组合的收益、风险和计算; 【参考学时】
学时 第八章 第一节 营运资金管理 现金管理
持有现金的动机;现金管理的内容;最佳现金持有数量的确定。
第二节 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的管理目标;应收账款的成本;信用政策;应收账款的管理与监督。
第三节 存货管理
储备存货的原因及其成本;最佳定货量的确定;存货的日常管理与监督。
【基本要求】
1.掌握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2.掌握应收账款成本的确定; 3.了解信用政策的内容; 4.掌握存货管理的基本方法;
【参考学时】
8学时
【参考资料】 【《财务管理学》龙云飞 主编 中国人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第九章 利润规划及其分配 第一节 目标利润规划
指定目标利润的方法;利润规划。
第二节 税务规划
税务规划的内容;税务规划的意义;税务规划的原则;税务规划的主要方法。【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量——本——利之间的关系; 2.理解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应考虑的因素; 3.理解税务规划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参考学时】学时
【参考资料】
【《金方案、税收筹划实务与案例》刘蓉编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年】 第十章 第一节 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的选择
股利政策的内容;股利政策的类型。
第二节
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
法律因素;企业因素;股东因素;债务契约因素。
第三节 股利形式
现金股利;财产股利;负债股利;股票股利
第四节 股利理论
股利无关论;股利相关论。
【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股利政策的类型、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性; 2.掌握股票股利的特点及发放股票股利的动机。【参考学时】
3学时
【参考资料】 【《公司财务》欧阳令南编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
第二篇: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学分数:54/18 课程学时数:3/1
一、教学目的(黑体五号)
通过《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的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黑体五号)
1. 掌握管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要求学生认真研究和正确对待国内外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努力用所学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观察分析企业管理问题。3. 使学生具备企业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具备一定的管理才能。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2学时)第一节 人类的管理活动
内容:人类活动的特点、管理的必要性、管理的概念 重点讲授:管理的概念(掌握)和管理的必要性 第二节 管理的性质与职能
内容:管理的职能、管理的二重属性 重点讲授:管理的职能
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内容: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 重点掌握:管理者的技能
第四节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内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本书的结构 难点:管理学的概念、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技能 思考题
1. 什么是管理学?
2. 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6学时)第一节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内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节背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第二节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内容: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科学管理思想的发展 重点讲授: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第三节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的发展 内容:行为学派的产生:、“管理科学”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决策管理理论、新经济时代的管理思想变革:管理思想创新
重点讲授:行为理论(梅奥的霍桑实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雷戈的X、Y理论)、决策理论(西蒙的决策理论)以及管理创新理论 第四节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内容: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的新趋势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新趋势 思考题
1. 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有哪些内容?如何评价泰勒制?
2.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有何标准?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3学时)第一节 管理原理的特征
内容:管理原理的特征、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重点讲授:管理原理的特征 第二节 系统原理
内容:系统的概念、系统的特征、系统原理要点 重点讲授:系统的概念、系统原理要点 第三节 人本原理
内容: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有效管理的关键、现代管理的核心、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重点讲授:有效管理的关键、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 第四节 责任原理
内容: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奖惩要公平及时。第五节 效益原理
内容:效益的概念、效益的评价、效益追求 重点讲授:效益、效率和效果概念区别 第六节 伦理原理
内容:伦理的重要性、伦理的特性、伦理与法律的关系、伦理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重点讲授:伦理的定义、伦理与法律的关系、伦理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本章重点和难点:人本原理的重要意义、责任原理的内容、伦理原理与法律、效益的关系。思考题:
1.什么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节 2.什么是效果、效率和效益?管理活动为什么要遵循效益原理?
第二编 管理前提与本质 第五章 管理伦理(2学时)第一节 有关伦理的几种观点
内容:功利主义的伦理观、权利至上的伦理观、公平原则的伦理观、综合社会契约的伦理观 第二节 伦理管理的特征和影响伦理的因素
内容:伦理管理的特征;影响伦理的因素 第三节 改善伦理行为的途径
内容: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建立伦理守则和决策规则、在伦理方面领导员工、设定工作目标、对员工进行伦理教育、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进行独立的审计、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第四节 伦理行为的具体体现
内容:企业对环境的伦理行为;企业对员工的伦理行为;企业对顾客的伦理行为;企业对竞争对手的伦理行为;企业对投资者的伦理行为以及企业对所在社区的伦理行为。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伦理管理的特征、企业的伦理行为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改善伦理行为 思考题
1.在商业伦理上,存在哪些观点?各种观点的区别是什么? 2.合乎伦理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3.管理者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改善组织及其成员的伦理行为?
第六章 组织文化(2学时)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内容:组织文化的概念;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
内容:组织文化的结构层次、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组织文化的功能
内容:自我内聚功能、自我改造功能、自我调控功能、自我完善功能、自我延续功能 第四节 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径
内容:选择价值标准、强化员工认同、提炼定格、巩固落实、丰富发展。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组织文化的定义和特征、组织文化的功能、如何塑造组织文化 思考题
1.什么是组织文化?它具有哪些特征? 2.组织文化具有哪些功能?
3.为什么说组织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第七章 管理信息(1学时)第一节 信息概述
内容:信息的定义、对信息的评估、有用信息的特征 第二节 信息系统
内容:什么是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要素、信自系统的开发步骤、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第三节 其它的信息技术
内容:简要介绍其它的信息技术包括电信和网络、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等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信息的定义、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 思考题
1.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与联系? 2.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第八章 管理决策(3学时)
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内容:决策的定义、决策的原则、决策的依据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内容:决策的类型、决策的特点 第三节 决策的理论
内容: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当代决策理论 第四节 决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内容:决策的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决策的方法
内容:集体决策方法、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的方法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2.简述决策的过程
3.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4.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各有哪些?
第三篇 计划
第九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2学时)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及性质
内容:计划的概念、计划与决策的关系、计划的性质 第二节 计划的类型
内容:各种计划的类型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第三节 计划的编制过程
内容:计划编制过程包括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的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拟订和选择可行性计划、制订主要计划、制订派生计划、制订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计划的定义、计划与决策的关系、计划的编制过程 思考题
1.解释计划内容的5W1H 2.决策与计划的关系是什么? 3.简述计划的编制过程。
第十章 战略性计划(4学时)第一节 远景和使命陈述
内容:远景和使命包括的内容是什么、核心价值观、核心目标、BHAG目标 第二节 战略环境的分析
内容:外部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竞争对手分析、企业自身分析、顾客分析 第三节 战略选择
内容:公司层次战略、业务层次战略、职能层次战略 本章重点和难点:战略环境分析和战略选择 思考题
1.什么是战略性计划?战略性计划的内容是什么? 2.试分析影响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
3.战略选择包括哪几个层次?分别包含哪些战略选择?
4.为什么要研究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哪些因素影响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第十一章 企业资源计划(3学时)第一节 物料需求计划及制造资源计划
内容:1960年代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1970年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1980年代制造资源计划
第二节 企业资源计划及其管理思想
内容:1990年代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核心管理思想 第三节 企业资源计划的构成
内容:财务管理模块、生产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 第四节 企业资源计划的实施
内容: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准备阶段、模拟运行及用户化、切换运行、新系统运行 第五节 业务流程再造与企业资源计划
内容:业务流程再造的定义、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教学要求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ERP的概念、ERP的构成、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及过程 思考题
1. ERP与MRP,MRPII有何区别? 2. 简述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
第十二章 计划的实施(1学时)第一节 目标管理
内容: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目标的性质、目标管理的过程 第二节 滚动计划法
内容: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滚动计划法的评价 第三节 网络计划技术
内容:网络计划技术的步骤和评价
本章重点和难点: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思想、目标管理的过程 思考题
1. 什么是目标管理思想?
2. 如何根据目标管理思想来组织计划的实施?
第四篇 组织
第十三章 组织设计(4学时)第一节 组织设计概述
内容:组织设计的原因、组织设计的原则 第二节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内容: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经营环境、经营战略、技术、企业发展阶段、规模等)第三节 部门化
内容: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矩阵组织 第四节 集权与分权
内容:权力的定义、权力的性质与特征、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组织中集权倾向、分权及其现实途径
本章重点和难点: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部门化结构形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
思考题
1.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如何影响管理幅度?
2.组织结构设计的任务是什么?设计时要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 3.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组织结构有何影响?
第十四章 人员配备(2学时)
第一节 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内容:人员配备的任务、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人员配备的原则 第二节 管理人员的选聘
内容: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管理人员的来源、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管理人员选聘程序和方法
第三节 管理人员的考评
内容: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管理人员的考评程序和方法 第四节 管理人员的培训
内容: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人员配备的任务、管理人员的选聘、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 思考题
1. 人员配备要遵循哪些原则? 2. 外部招聘有何优缺点?
3. 管理人员考评对管理人员有何积极影响?
第十五章 组织力量的整合(2学时)第一节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内容:非正式组织的产生、非正式组织的影响(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第二节 直线与参谋
内容:直线与参谋的关系、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如何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 第三节 委员会
内容:运用委员会的理由、委员会的局限性、如何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影响和作用、直线与参谋的关系 思考题
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何区别?
3. 直线关系与参谋关系的角色是什么?如何恰当处理直线与参谋间的矛盾?
第五篇 领导
第十六章 领导与领导者(3学时)第一节 领导的性质和作用 内容:领导的含义和作用
第二节 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
内容:领导者的素质及条件、领导集体的构成 第三节 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内容: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领导方式的连续一体理论、管理方格理论、权变理论 第四节 领导艺术
内容:做领导的本职工作、与下属的沟通、信任和合作、时间管理
本章重点和难点:领导的内涵、领导的作用、管理方格理论和权变理论 思考题
1.什么是领导?它包含哪些要素?
2.领导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你认为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十七章 激励(2学时)第一节 激励的性质
内容:激励力、效价与期望值的关系 第二节 激励理论
内容:需要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激励模式 第三节 激励实务
内容:常用的四种激励方式(工作激励、成果激励、批评激励、培训教育激励)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激励理论和激励方法 思考题
1.简要说明需要层次理论。
2.简要说明公平理论的内容,并运用公平理论谈谈如何在管理中做到“公平”?
第十八章 沟通(2学时)第一节 组织中的沟通
内容:沟通的重要性、沟通的过程、沟通的类别、非正式沟通及其管理、企业中的沟通网络 第二节 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内容:有效沟通的障碍、如何克服沟通中的障碍 第三节 冲突与谈判
内容:冲突的定义、冲突的起源、冲突的处理:回避、迁就、强制、妥协、合作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沟通的定义和作用、非正式沟通、冲突的定义以及冲突的处理 思考题
1.什么是沟通?沟通有何重要性? 2.什么是冲突?如何克服冲突的障碍? 3.企业应如何对待非正式沟通?
第十九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2学时)第一节 控制原理
内容:控制的必要性、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的类型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内容:有效控制的特征(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第三节 控制过程
内容:控制过程(确立标准、衡量工作成效、纠正偏差)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控制原理、有效控制的要求、控制的过程 思考题:
1.试述控制的必要性
2.控制有哪些类型?有效的控制应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第二十章 控制方法(2学时)第一节 预算控制
内容:预算的形式、预算内容、预算的作用及局限性 第二节 非预算控制
内容:非预算控制方法(比率分析、审计控制、损益控制、投资报酬率控制以及亲自观察觉法和报告分析法)第三节 成本控制
内容:成本控制的基础、成本控制的步骤、成本控制的作用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预算控制的定义、形式和内容;非预算控制的方法 思考题
1.简述预算控制编制步骤。
2.内部审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七篇 创新
第二十一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1学时)第一节 创新及其作用
内容:创新定义、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及作用、创新的类别与特征 第二节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内容: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环境创新 第三节 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内容:创新的过程:寻找机会、提出构想、迅速行动、坚持不懈 本章重点和难点:创新的定义、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创新的过程 思考题
1.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制度创新包括哪些内容? 3.创新的过程包括哪些?
第二十二章 企业技术创新(1学时)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
内容:技术创新的内涵、技术创新的贡献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源泉
内容:七种创新来源(意外的成功或失败、企业内外的不协调、工艺过程的需要、产业和市场的改变、人口结构的变化、人们观念的改变以及新知识的产生等)第三节 技术创新的战略及选择
内容:技术创新的战略、创新对象的选择、创新方式的选择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技术创新的内涵、技术创新的源泉和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思考题
1.技术创新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2.材料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第二十三章 企业组织创新(1学时)第一节 企业制度创新
内容:工业企业社会的制度结构特征、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创新的逻辑
第二节 企业层级创新
内容:工业企业社会的层 企业层级结构特征、知识经济与企业层级结构的改造 第三节 企业文化创新
内容:工业社会中企业文化的特征、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创新
本章重点和难点: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层级结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 思考题
1.知识经济表现出哪些特征?
2.为什么说网络化的层级组织结构应该是稳定与变化的统一?
四、教学参考书 教材:周三多编,《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1]《管理学》第三版(美)斯蒂芬·罗宾斯著 毛蕴诗译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当代管理学》加雷思·琼斯 珍尼弗·乔治著 郑风田 赵树芳译 人民邮电
出版社
[3]《管理学案例集》 徐波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4]《管理学原理案例库》 刘兴倍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5]《管理学题解精粹》李俊杰,崇文书局
[6]《管理学原理》 杨文士著。人民大学出版社 [7]《管理学》 张玉利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8]《人力资源管理》(第九版)(美)德斯勒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五、考核方式
考勤(10%)
平时案例分组讨论及发言(20%)期中开卷文章或学习小结(10%)期末闭卷考试(60%),以案例分析等主观题为主要考试内容。
(撰写人:刘宇璟,审核人:XXX)
第三篇:财务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剩余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就反映了股利政策与投资、筹资之间的关系。就是在公司确定的最佳资本结构下,税后利润首先要满足项目投资所需要的股利资本,然后若有剩余才用于分配资金现金股利。剩余股利政策是一种投资优先的股利政策。
2、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企业一定时期筹资结合的结果。
3、全面预算:是指企业根据战规划、经营目标和资源状况,运用系统方法编制的企业经营、资本、财务等一系列业务管理标准和行动计划,据以进行控制、监督和考核激励。
4、可转换债券:简称为可转债,是指由公司发行并规定债券持有人在一定期限内按约定的条件可将其转换为发行公司普通股的债券。
5、营业杠杆利益:是指企业扩大营业收入总额的条件下,单位营业收入的固定成本下降而给企业增加的息税前利润(即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在企业一定的营业收入规模内,变动成本随着营业收入总额的增加而增加,固定成本则不随营业收入总额的增加而增加,而是保持固定不变。随着营业收入的增加,单位营业收入所负担的固定成本会相对减少,从而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利润。
6、融资租赁:又称资本租赁、财务租赁,是由租赁公司按照承租企业的要求融资购买设备,并在契约或合同规定的较长期限内提供给承租企业使用的信用性业务,是现代租赁的主要类型。
7、混合性筹资:是指兼具股权性筹资和债务性筹资双重属性的长期筹资类型,主要包括发行优先股筹资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筹资。
8、长期筹资的渠道:企业的长期筹资需要通过一定的长期筹资渠道和资本市场。不同的长期筹资渠道各有特点和适用性,需要加以分析研究。
9、营运能力分析:反映了企业资金周转状况,对此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营业状况及经营管理水平。资金周转状况好,说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高,资金利用效率高。
10、应收账款周转率:企业一定时期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是评价应收账款流动性大小的一个重要财务比率,它反映了应收账款在一个会计内的周转次数,可以用来分析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和管理效率。
二、简答题。
1、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
(1)优点:1)普通股筹资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
2)普通股股本没有规定的到期日,无须偿还,它是公司的永久性资本,除非公司清算,才予以清偿。这对于保证公司对资本的最低需要额,促进公司持续稳定经营具有重要作用。
3)利用普通股筹资风险小。
4)发行普通股筹集股权资本能提升公司的信誉。(2)缺点:1)资本成本较高
2)利用普通股筹资,出售新股票,增加新股东,一方面,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另一方面,新股东对公司已积累的盈余具有分享权,会降低普通股的每股收益,从而可能引起普通股股价的下跌。
3)如果以后增发普通股,可能会引起股票价格的波动。
2、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1)优点:1)债券筹资资本较低
2)债券筹资能够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3)能够保障股东的控制权。
4)便于调整公司的资本结构。(2)缺点:1)债券筹资的财务风险较大。
2)债券筹资的限制条件较多。
3)债券筹资的数量有限。
3、财务战略的职能类型:投资战略、筹资战略、营运战略、胜利战略
财务战略的综合类型:扩张型财务战略、稳健型财务战略、防御型财务战略、收缩型财务战略。
4、影响企业偿还能力的其他因素:或有负债、担保责任、租赁活动、可用的银行授信额度
5、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是指企业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评价短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量比率
6、年金概念和类型: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期相等金额的收付款项。折旧、利息、租金、保险费等均表现为年金的形式。
类型:后付年金(普通年金)、先付年金(即付年金)、延期年金、永续年金。
7、短期筹资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是指筹集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到期的资金,通常是指短期负债筹资。
特征:筹资速度快、筹资弹性好、筹资成本低、筹资风险大
8、财务分析的作用:(1)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全面评价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财务能力,包括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从而分析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促进企业改进经营活动、提高管理水平。
(2)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为企业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更加系统的、完整的会计信息,便于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为其投资决策、信贷决策和其他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3)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检查企业内部各只能部门和单位完成经营计划的情况,考核各部门和单位的经营业绩,有利于企业建立和完善业绩评价体系,协调各种财务关系,保证企业此阿武目标的顺利实现。
9、金融市场的构成
金融市场是由主体、客体和参加人组成,主体是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是连接投资人和筹资人的桥梁。客体是指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如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参加人是指客体的供应者和需求者,如企业、政府部门和个人等。
三、论述题
1、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
法律因素:资本保全的约束企业积累的约束、企业利润的约束、偿债能力的约束。债务契约的因素
公司自身因素:现金流量、筹资能力、投资机会、资本成本、盈利状况、公司所处的生命周期。
股东因素:追求稳定的首日,有规避风险的需要;担心控制权被稀释;规避所得税 行业因素
2、MM资本结构理论的观点
MM资本结构理论的基本结论:在符合该理论的假设之下,公司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其实际资产,而非各类债务和股权的市场价值。
MM资本结构理论 吧的假设:公司子无税收的环境中经营;公司营业风险的高低由息税前利润标准差来衡量,公司营业风险决定其风险等级;投资者对所有公未来盈利及风险的预期相同;投资者不知福证券交易成本,所有债务利率相同;公司为零增长公司,即年平均盈利额不变;个人和公司均可发行无风险债券,并由无风险利率;公司无破产成本;公司的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无关,公司发行新债时不会影响已有债务的市场价值;存在高度完善和均衡的资本市场。这意味着资本可以自由流通、充分竞争,预期报酬率相同的证券价格相同,有充分信息,利率一致。
四、计算题
国库券的利息为5%,市场证券组合的报酬率为13%,要求:计算市场风险报酬率,同时请回答:(1)当β值为1.5时,必要报酬率应为多少?
(2)如一项投资计划的β值为0.8,期望报酬率为11%,是否应当进行投资?(3)如果某种股票的必要报酬率为12.2%,其β值应为多少?
答案:(1).市场风险报酬率=市场证券组合的报酬率-国库券的利息率
=13%-5%
=8%.
.必要报酬率=无风险利率+β*(预期报酬率-无风险利率)
=8%+1.5*(13%-8%)
=15.5%(2)投资计划必要报酬率=无风险利率+β*(预期报酬率-无风险利率)
=8%+0.8*(11%-8%)
=10.4%
投资计划必要报酬率10.4%<期望报酬率为11%,所以不应当进行投资;
4.12.2%=8%+β*(12.2%-8%)β=0.9
第四篇:《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经济管理类专业中职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高职生的必修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高职生三年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通过学习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理论发展史、中外管理理念的比较、管理与组织设计、管理的类型与方法以及管理创新等知识,使学生了解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与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为未来服务社会从事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2学时)
主要内容:管理的的基本含义、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的学习及研究方法。
学习要求:理解管理及管理者的概念,管理的重要性及其作用;了解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
自学:从管理的作用、目的看管理的效率与效果;研究方法。讨论:为什么说管理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课堂案例讨论:管理者角色理论的应用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
主要内容:泰罗及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及一般管理理论、韦伯及官僚制组织理论;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几种主要现代管理理论学派。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史阶段的主要思想观点,现代管理各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自
学: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阅
读:企业理论相关书籍
第三章
组织及其环境(2学时)
主要内容:组织的概念和功能;组织的分类、组织的资源;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组织的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
学习要求:了解组织的分类与组织环境的特点,理解组织环境对组织管理与发展的影响,掌握组织的环境因素、环境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自
学:相关的组织理论。
第四章 计划(2学时)
主要内容:计划的概念及其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计划的种类以及各种类型计划之间的联系;计划的原理、计划工作的逻辑步骤;现代的计划编制方法及在实践中应用
学习要求:理解计划的概念,了解计划的分类和内容要素;掌握现代计划方法;掌握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特点和程序。
自我评估:你是一个称职的计划人员吗?
自
学:现代计划方法:运筹学方法、甘特图方法、滚动计划法。作
业:个人时间管理
第五章
决策(2学时)
主要内容:决策的概念、原则及依据;决策的分类;决策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决策的方法及运用。
学习要求:理解决策的概念,了解决策的作用和类型,掌握决策的步骤,了解决策的技术方法,了解现代决策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自
学:几种定量预测、决策方法。课堂案例讨论。作
业:决策方法应用题。
第六章 组织设计(2学时)
主要内容:组织设计的任务与过程;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与原则;组织结构的典型形式、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
学习要求:理解组织、劳动分工、统一指挥、权力、职权与职责、直线职权、参谋职权、指挥链、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等概念;掌握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
自
学: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与原则。
作
业:比较直线制形式、职能制形式、直线职能制形式、事业部制形式和矩阵制形式的特点。
第七章 组织构建中的人员配备(2学时)
主要内容:人员配备的作用与过程;人员选拔计划的制定与实践;人员培训的目的与过程;人员考评系统和过程。
学习要求:了解人员配备的意义与过程,理解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掌握人员选拔、人员培训和人员考评的原理与方法。
自
学:人员配备相关理论。
第八章 组织文化的理论基础(2学时)
主要内容:组织文化的理论基础;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特征;组织文化建设;跨文化组织管理。学习要求:了解组织文化的特征、构成与分类;理解组织文化的机能和作用,掌握组织文化建设与跨文化组织管理的方法。
自
学:跨文化组织管理的特征。
第九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2学时)
主要内容: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意义;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组织变革的方式和内容;组织变革的步骤;组织变革阻力的克服;组织发展的趋势。
学习要求:了解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意义与动因,理解组织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掌握组织变革的方式与特点,展望组织的发展趋势。
自
学:组织变革的影响因素及有关理论。
第十章 领导(2学时)
主要内容:领导的含义与功能;领导的影响力;人性假设理论及其相关对应的领导方式;领导特征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
学习要求:了解领导的概念及作用、领导者的素质和条件、典型的领导理论;理解人性假设理论,掌握其领导方式。
自
学:PM理论、三因素理论、领导作风理论;路径—目标理论、领导—参与理论 自我评估:你属于何种领导者?
第十一章 激励(2学时)
学习内容:激励的性质和作用、激励的过程;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及后天需要理论、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强化的种类与强化方式;综合激励模式、常用的激励方法。
学习要求:了解激励的含义、激励过程和激励的作用;理解激励的基本理论,掌握激励的模式与方法。领会激励的模式,掌握激励的方法。
自
学:激励的基本理论。
第十二章 沟通与协调(2学时)
学习内容:冲突的类型与内容、产生的原因、冲突的管理;沟通的方式、渠道、障碍与有效沟通的实现;协调的概念、内容、方法与途径;群体间依存关系、群体动力学理论与原理。学习要求:了解冲突的起源、冲突的模型与过程分析;理解群体间关系与协调;掌握沟通技巧与沟通设计;
小组讨论:沟通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通过哪些手段能予以有效解决?
第十三章 控制(2学时)
主要内容:控制与控制过程必须坚持的原则;控制的类型、控制实施的基本过程;实现有效控制的特征;无种常用的控制方法。
学习要求:了解控制的概念及类型,理解控制的步骤及过程,掌握控制的方法。课堂案例讨论。自
学:常用的管理控制技术与方法。
第十四章 管理创新(2学时)
主要内容:创新职能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创新的特点与类型;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五种创新过程模型;创新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呈现的特点。
学习要求:了解创新的含义、特征、内容和过程,理解创新过程的实质,掌握创新的规律与理念。
自
学:创新技术。
第十五章 管理伦理(2学时)
主要内容:道德规范体系和功能;管理与伦理的关系;影响管理伦理的主要因素;提高管理伦理的途径;组织的社会责任。
学习要求:了解伦理道德的功能与评价,理解影响管理伦理(道德)的因素与组织的社会责任,掌握组织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自
学: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第十六章 新趋势下的管理理念(2学时)
主要内容: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各种新管理理念产生的背景、特点以及适用条件;新世纪管理发展趋势的哲学基础;学会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方法进行管理。
学习要求:了解自我管理、人本管理、知识管理、愿景管理的特点、原则和形式,理解新趋势下管理理念的精神实质,掌握新的管理手段与方法。
自
学:新世纪相关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案例讨论课的次数应不少5次,主要安排在决策、计划、组织设计、领导、控制等章进行;进行案例讨论之前,教师事先对案例讨论的具体过程进行充分的设计,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并向学生下发有关案例;案例讨论中,教师应把握讨论的进度及方向,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管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案例讨论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
本课程自学内容的量应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20%,主要安排在各章节中有关背景资料和易于理解的内容上,自学不占上课学时,但按一定比例作为考试的内容;学生进行自学前,教师应下发自学提纲或有关思考题,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平时作业量应不少于15学时,在主要章节讲授完之后,要布置一定量的案例分析讨论或阅读管理学名著、撰写读书报告等,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方法
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九个单元,每个单元由理论授课、案例分析、研讨、自学、作业或者模拟、实习、参观、调查等方式构成。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第五篇:《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学/ Management 课程代码:030101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大学语文》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本科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
教材: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周三多等编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年9月 主要参考书:周三多等编著 《管理原理》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2月 第二版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管理类各专业的共同课,是管理类各专门管理的基础课,是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要求学生认真研究和正确对待国内外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努力用所学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管理问题。
在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应该能够初步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各专门的管理学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管理概述
第一节 人类的管理活动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第三节 管理的对象与方法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第二节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第三节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四节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管理原理的特征 第二节 系统原理 第三节 人本原理 第四节 责任原理 第五节 效益原理 第四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管理的方法论 第二节 管理的法律方法 第三节 管理的行政方法 第四节 管理的经济方法 第五节 管理的教育方法 第五章 管理伦理 第一节 紧迫的课题
第二节 道德的本性与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第三节 管理道德行为的改善 第四节 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六章 决策理论
第一节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第二节 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 第三节 决策的方法
第四节 决策的理性限制极其应对 第七章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八章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九章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十章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十一章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十二章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十三章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十四章 第一节第二节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计划的类型与作用 计划的编制
计划的执行与调整 组织结构设计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组织设计的任务、依据与原则 部门化
集权与分权 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管理人员的选聘 管理人员的考评 管理人员的培训 组织力量的整合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直线与参谋 委员会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概念和基本特征 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 组织文化的功能
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径 领导者
领导的性质和作用
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 领导方式极其理论 领导艺术 激励
激励的性质 激励理论 激励实务 沟通
沟通的性质极其过程 沟通的障碍
第三节 冲突与谈判 第十五章 控制活动
第一节 控制原理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第三节 控制过程 第十六章 控制方法
第一节 预算控制 第二节 比率分析 第三节 审计控制 第十七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第一节 创新及其作用
第二节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第十八章 企业技术创新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源泉
第三节 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三、教学时数分配
本课程计划学时34学时(其中讲课 30学时,案例分析 2学时,考核 2学时)课程内容 讲课 实习习题课上机 小计
讨论课
第一章 2 学时第二章 2 学时第三章 2 学时第四、五章 2 学时第六章 2 学时第七章 2 学时第八章 2 学时第九章 2 学时第十章 2 学时第十一、十二章 3学时第十三章 2 学时第十四章 2 学时 4 第十五、十六章 3 学时第十七、十八章 2 学时共计
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习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同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有关说明 本课程是管理类专门管理的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其研究涉及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数学,以及有关的工程技术学和计算机科学,可以与管理类专业的其它基础课程同时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