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政治哭泣的自然教学案
八年级政治哭泣的自然教学案 题目:环境被破坏
一、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帮助学生认识到目前环境被破坏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人类生存的危机。
2.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卫人类家园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大自然的状况,环境被破坏。知道人类目前的生存环境。
二、学习重难点:
1.人们离不开大自热,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让学生在学习“环境被污染”的过程中,知道环境在破坏的事实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让学生明确地球是人类生存唯一的家园,深切的感受人类生存的危机是本课的学难点。
三、学习流程
1、自学时科代表先组织全班齐读学习目标,然后认真阅读第一课,读懂教材,用红笔划出本课的基本概念、主要问题等,构建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学案。
2、第二课时流程:(1)针对完成的导学案交流与自纠(5分钟);(2)疯狂记忆主要基础知识,小组成员两两互相检查(8分钟);(3)针对导学案上的重点、疑难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并展示、点评(20分钟);(4)总结(2分钟);(5)课堂检测(5分钟)。
四、自学导航:
(一)自学课本P14----17页,梳理知识要点,填写和回答相关问题。
1.现代社会,人类比古代耗费更多的资源,严重污染了、和,破坏了。如今,地球已经千百孔,不堪重负,也在对人类进行着无情的报复,使人类生存面临着。2.是地球陆地上的万物之母。
3.干净的空气主要含有氮气、、稀有气体和。(二)阅读14---17页。回答下列问题。1.水污染的原因及严重后果是什么? A、原因: B、后果:
2.土壤污染的原因及严重后果是什么?
A、原因: B、后果:
3.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是什么? A、原因: B、后果:
五、自主小结:
1.通过本课学习我懂得了: 2.今后我会这样做:
六、当堂检测:(一)不定项选择题
1.20世纪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这些历史变迁反映了我国()A、水资源短缺 B、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 C、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D、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
2.有一则公益广告其画面变化是这样的:“森→林→木→?”这则广告告诉我们()A、我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
B、我国森林资源减少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造成
C、由于我国人口快速增长,为解决粮食问题,必然毁林造田 D、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3.通过学习,你认为人类的生命之源包括()A、水 B、空气 C、土壤 D、微生物 4.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它()A、威胁生态平衡 B、促进经济发展
C、危害人类健康 D、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地球,离不开地球中丰富的自然资源,离不开地球良好的自然环境,但是,现在地球的脸变得千疮百孔,地球母亲在呻吟!地球上人类的大自然朋友在哭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的脸变得千疮百孔表现在哪里?(3分)(2)造成地球的脸千疮百孔的原因是什么?(3分)(3)针对上述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3分)第三课 做大自然的朋友
第一课时 人类的责任
一、导入:人类啊,你该如何选择
1.展现大自然中的各种美丽景象遭到破坏,动物遭到猎杀的场景
2.学生反思并交流:人类该做出选择,或是破坏环境,或是成为自然的朋友。
二、教学
环节一:可持续发展
1.教师 介绍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有关资料请参考“教学参考资料”以及教科书中的阅读资料)
2.学生讨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否会阻碍全球经济的发展。(可以分组讨论,各组把本组的讨论结果写在大白纸上,上台汇报交流)
3.教师总结,补充,帮助学生准确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4.学生课后分组搜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料,课下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上交本组活动成果。(小报、感想等均可)
环节二:世界各国的环保措施
1.课前请学生以专题小组为单位寻找各国环保规定以及其他环保措施,可以分小组开展活动,如分为美洲组、非洲组、亚洲组、欧洲组、大洋洲组。
2.教师简单介绍环境保护的意义,并请各小组上台汇报各组的查询结果。
3.各小组讨论,各国的环保措施的特点,我们有可以借鉴之处。然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加以总结补充。
4.最后,着重介绍我国的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具体资料可参考“教学参考资料”,师生也可以查阅有关资料)
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类要成为大自然的朋友,就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通过各种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世界各国关于环保的规定,以及我国的环保政策,希望学生能够承担起人类的责任,成为环保小卫士。
第二课时 少年在行动
一、导入:教师鼓励激发情感
教师:环保是人人都关注的话题,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作为青少年一代的学生,希望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与探讨,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能够为环保事业做些什么。
二、教学
环节一:“要经济还是要环保”辩论会
1.将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一组为经济组,一组为环保组。
2.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21 页的关于林一家的阅读资料。
3.两组学生分别就自己的论点准备有关资料。在课堂上就“要经济还是要环保”的问题
展开辩论。
4.教师总结,进一步阐述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让学生树立清晰的环保意识。
环节二:我思故我改
1.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22 页《全民环保行为规范》,反思自己的行为。
2.在反思的基础上填写教科书中的自我反思表格,看看自己哪些做到了,哪些没有做到。
3.学生把自己填写好的表格交给老师(可以不记名)。
4.教师粗略统计学生做的情况,尤其要看没有做到的学生比较多的项目。
5.学生就同学们没有做到的项目展开讨论,对于这些项目,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改正改进的行为。
6.学生根据本班、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班级自己的环保规范。
环节三:我能做什么
1.课前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开展环境调查。4个组分别调查不同的地点,第一组为校园环境组、第二组为社区环境组、第三组为家庭环境、第四组为社会环境组。
2.请各小组依据教科书的内容,制定调查问卷并开展调查:校园环境组就本校校园环境展开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就创建绿色校园提出建议;第二组就社区环境(或农村村落环境)展开调查,并就建设绿色社区向社区居民(或村民)及同学提出建议;第三组就家庭环境问题展开调查,向母亲及其他家人提出建议;第四组就校园周围的绿化、河流污染、本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气候空气变化等展开环境调查,就建设环保社会向全体市民提出建议。(如有条件,尽可能留下音像资料)
3.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小组的调查过程和讨论结果。
4.教师总结,评选出最佳小组。
环节四:我的倡议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第二课《哭泣的自然》教案(教科版)
第二课 哭泣的自然
第一课时 资源在枯竭
一、导入:听歌曲《地球你好吗》
播放歌曲《地球你好吗》,同时展示地球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的情境 教学
环节一:我们有两个地球吗
1.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阅读资料《我们有两个地球吗》。
2.学生就资料中提到的数据展开讨论,对于自然资源枯竭现象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想象一下,50年后地球资源与人类的生活状况。
3.教师总结。
环节二:我们可以搬家吗
1.教师质疑:既然地球上的资源已经如此稀少,那么人类是否可以迁移到别的星球去。2.请学生分组探究讨论:(具体教学建议可参考“教学活动设计”)
3.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列举实际情况指出,迁移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只有珍惜我们唯一的地球,爱护我们的环境。
环节三:离我们远去的朋友
1.展示藏羚羊图片,播放歌曲《最后一只藏羚羊》。
2.教师讲解藏羚羊的相关知识、现有的数量、濒临灭绝的原因等。(可参考“教学参考资料”)
3.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根据我们对食物链是知识的了解,看看藏羚羊的灭绝是否会影响到整个长江源区的生态环境。
(2)除了藏羚羊以外,列举我们还知道的濒临灭绝的物种;对于这些物种的保护,我们研究具体建议。
(3)请各组将自己讨论的结果写在大白纸上,进行全班共享。
3.教师加以点评,同时补充学生的答案。最后提供给学生一份“动物的灭绝档案”,让学生认识那些已经离我们远去的朋友。
1781年,渡渡鸟灭绝,原产于印尼洋。1799年,蓝马羚灭绝,原产于南非。
1844年,大海雀灭绝,原产于大西洋北部岛屿。1876年,欧洲野马灭绝,原产于欧洲。
1883年,斑驴灭绝,野生灭绝在1860年,原产于南非。1893年,白臀叶猴中国境内灭绝,原产于亚洲。1914年,旅鸽灭绝,野生灭绝在1900年,原产于北美。
1917年,佛罗里达狼灭绝,原产于北美。
1918年,卡罗莱纳鹦鹉灭绝,野生灭绝在1904年。1922年,犀牛中国境内灭绝。
1925年,高加索野牛灭绝,原产于欧洲。1937年,巴厘虎灭绝,原产于印尼巴厘岛。
1942年,红鸭灭绝,野生灭绝在1942年,原产于印度。1947年,普氏野马中国境内野生灭绝。1948年,袋狼灭绝,原产于澳洲。1964年,冠麻鸭灭绝,原产于亚洲。1972年,爪哇虎灭绝。
麋鹿:1900年野生灭绝,全世界不超过3000头,因为是18头鹿的后裔而存在遗传缺陷。
华南虎:仅存 50只在动物园中。雪豹:野外生存有 1000~2000只。白鳍豚:不超过 100只。扬子鳄:不超过 1500只。大熊猫:野外生存有 1000只左右。
黑犀牛:从 1970年的6万头锐减至3500头。指猴:1966年曾有9只,后来命运不详。绒毛蛛猴:仅余 100只左右。滇金丝猴:野外仅存 1000只左右。黔金丝猴:现存 700只。
白眉长臂猿:中国野生量仅 50~70只。环节四:在这尘土飞扬的世界上
1.展示有关沙漠、对森林的过度砍伐、草原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沙尘暴等图片或者视频资料。
2.阅读教科书中关于土地资源与荒漠化的相关内容。3.结合图片或视频谈一谈自己身边的关于土地沙漠化的问题。
4.分小组讨论:土地荒漠化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问题的根源;面对这个尘土飞扬的环境,我们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
最后小组汇报。教师总结,补充。环节五:干渴的世界
1.播放缺水的公益广告,引起学生关注。
2.学生阅读关于缺水的有关资料。(资料见“教学参考资料”或教科书第 11 页的阅读
资料)
3.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家乡缺水的情况;编写小品《没有水的一天》,上台表演。4.最后布置一个课外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
环节六:匮乏的自然资源
1.教师展示我国人均能源与其他国家人均能源占有量的图表,并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增强学生对能源匮乏问题的关注程度。
2.讲一讲自己家乡的自然资源,以及它们的利用情况,尤其是资源是否得到合理利用。3.教师展示中东石油危机问题的相关报道,请学生探讨能源匮乏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探讨资源枯竭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
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资源已经被人类过度地消耗了,如今,各种资源面临着枯竭的状态,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各种能源匮乏等。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人类将面对灭顶之灾。
第二课时 环境被破坏 导入:播放视频《地球之歌》
播放视频或音频《地球之歌》,展现地球环境被破坏的情境。教学
环节一:可怕的污染
1.学生分组讨论地球主要的环境污染以及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2.将小组讨论结果写在大白纸上,以便全班分享。3.小组上台交流本组讨论结果,教师加以总结补充。地球的报复
1.学生查找洪水、泥失流、雪灾等自然灾害的资料,在课题上进行交流。
2.学生讨论人类如此破坏自然环境给自己带来的恶果。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破坏环境源于人的贪婪;认识到,要保护环境,首先要节制自己的贪欲。(将本组讨论结果写在纸上,交给老师)
3.教师 对各组结果加以总结、点评、补充,展示一些环境污染恶果的图片。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与探讨,我们知道了自然环境被破坏的形势非常严峻,无论是水资源,还是土壤资源与空气资源,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而人类对这些资源的破坏,恰恰又反过来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沙尘暴、龙卷风、洪水,等等,都严重伤害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成长。环境保护,对人类来说是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
第三篇:《敬畏自然》教学案1
寄语: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英国)2012、2、22 《敬畏自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于自然的看法。(重点)
2、多角度赏析本文美点,感悟语言的魅力。(难点)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重点)
课前延伸案
一、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二、给加横线字注音:
鲲鹏()斥鴳()深邃()
相形见绌()
蓬蒿()咫尺()狼藉()
美味佳肴()
三、查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的相关情况。
四、知识储备:
本文文体——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主要使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通篇有论述的道理,有论点、论据、论证。
它和一般议论文不同的是富有文学色彩,使用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课内探究案
一、自主学习,把握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二、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作为一篇议论性的散文,它和普通议论文不一样的是,它和散文一样讲究飞扬的文采,彭湃的情感。请圈点勾画出你最欣赏的语句,按下列方法赏析:
&自主品析,作好旁批。
&合作交流,组长调控,一人读,一人品,其他成员可随时补充,争取赏析出其中的道理。
&小组推出读得最好和品位最到位的,推荐给全班同学。
提示:语言美点可以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个段落;可以从句式角度,修辞角度,也可以从情感角度……
三、巧拟标语,拓展延伸
读着本文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可每一小组拟一条展示交流)
提示:拟标语要简洁明了,生动形象,朗朗上口,感染力强。
四、课堂总结,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课堂活动,我收获了
。结束语:有句话说“人类一思想,上帝就发笑”,人类在自然面前该如何施展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力量?当我们想砍伐参天大树时,果断地放下了屠刀;当我们想品尝珍禽野味时,毅然地收起了猎枪;面对一片静谧的湖水,我们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面对一座巍峨的高山,我们欣赏它的神秘和雄伟……这才叫人类的力量——理性的力量。
《敬畏自然》赋予了我们思维的力量,让我们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让我们再次怀着深深的敬畏之情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课后提升案
利用五一假期阅读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短文,在札记本上写下你的阅后札记。
重点推荐--姜戎《狼图腾》
国内获得十余次文学和图书奖项,获得2007首届曼氏亚洲文学奖唯一大奖,展现了草原狼的深沉、豪放、孤独、固执、忧郁、哀怨„„
“是生物的狼,也是人文的狼;是现实的狼,也是历史的狼。因之,这是一部狼的赞歌,也是一部狼的挽歌。”
——文学批评家 白烨
第四篇:八年级政治导学案
晒经九年制八年级政治导学案
班级姓名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命与健康权利的了解,珍惜和关注生命健康;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人格权,树立强烈的维权意识。2.能力目标:能正确分辨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3.知识目标:了解人格权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给予特殊保护。【学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2.教学难点:人格权的涵义及特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特殊保护。【预习导学】
一、阅读思考:
1.人身权的地位、内容是什么?2.人格权的含义、内容是什么?3.人身自由的含义、重要性是什么?4.关于人身自由的法律规定及侵权行为有哪些?5.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是什么?6.我国法律为什么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特殊的保护?7.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法律? 8.我国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哪些? 9.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做?
二、活动探究:
一、看图说话(教材第24页):以上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侵害了人的什么权利?
二、案例分析:
1、教材第25页,侵害了人的什么权利?
2、该不该拯救小偷的生命:郑女士开车经过长春路,由于前面红灯,轿车被堵在路口。一名男子突然上来敲驾驶座的车窗,并用手势朝她打招呼。这时,另一名男子拉开副驾驶座的车门,抢走车内皮包。包里放着十几万元的转账支票、2000多元现金和一些重要的证件和资料。郑女士急忙下车,一边大喊抓贼,一边猛追。迎面而来的蔡先生,听到呼叫,急忙追赶。当时围观的群众也有数百人。被发现并遭围堵的年轻小偷,无奈之下跳入护城河„„
3、教材第26页,法律禁止使用童工有何意义?
三、歌曲感悟:《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体验歌曲的主题,谈谈自己的感受。
歌词:独白:她,一个爱唱歌的小姑娘,曾天真的对我说:“老师,送我一支歌好吗?”我愉快的答应了,那个时候,九月的阳光正温柔地照射她甜甜的笑脸。谁知,这一次谈话竟成了永别那天下午,那个阳光灿烂的九月的下午,那个她背着书包匆匆走向学校的下午,她被城市汹涌的车流无情的淹没了,那一天,她刚刚满十三岁„„
九月的天空,依稀晴朗阳光下许多故事,缓缓酝酿车来车往,车来车往十三岁的小姑娘背着书包去课堂那个下午有风在轻轻流淌孩子你难道听见一种声响车来车往,车来车往最后你是否看见天使在飞翔月儿高高,黑夜很长空气中吹拂着命运的方向亲爱的孩子,什么是吉祥车来车往里有没有神的光芒你对我说起你死去的爸爸你说你梦里时常会见到他爸爸我来了,爸爸我来了牵着我的小手你不要太悲伤孩子你的书包在我的胸膛你说你喜欢学校喜欢课堂匆匆你走了,匆匆你走了那个世界里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月儿高高,黑夜很长孩子睡着了我为你歌唱你找到了你的爸爸那遥远的地方没有车来车往那安静的地方小河在流淌那洁白的地方,命运没有方向
四、法制在线:小英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在她出生不到3个月的时候,妈妈嫌弃她是女孩,把她扔在了车站附近一个花坛里,在饥寒交迫中她渐渐失去了知觉„„后来她被一对夫妇收养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小英14岁时,她的养父在一次煤矿事故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家里一下子没有了经济来源。有一家服装厂的老板很同情她的遭遇,就招收她当工人。从此,小英开始了打工生活„„
思考:小英的妈妈侵犯了她的什么权利?你怎样看待服装厂老板的行为? 【当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
1.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是()
A.受教育权B.安全权C.人身权利D.政治权利 2.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一切权利的基础是()A.人身权利B.身份权C.人身自由权D.生命健康权 3.人格权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做人的基本权利,下列属于人格权的有()
①生命健康权 ②人身自由权 ③姓名权 ④受教育权 ⑤财产所有权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④⑤ 4.下列现象属于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有()①饲养的宠物咬伤过路行人②父母殴打不听话的子女
③给同学起侮辱性的绰号④超市保安对其怀疑的顾客擅自搜身检查 A.①④B.①③C.①②D.②④
2009年11月12日,广西贺州市公会镇杨会村杨万文家因非法加工鞭炮而发生爆炸事故,致当场死亡1人,受伤13人。在14名受害者中,有13人是植杨小学在读留守儿童,其中最小的7岁,最大的14岁。事故发生后,当地警方迅速以非法危险物品肇事罪和雇用童工罪立案。据此回答第5—7题。
5.警方以雇用童工罪立案,是因为我国法律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周岁的未成年人。()A.14B.16C.18D.20
6.我国法律作出上述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A.生命健康权B.劳动权C.人身自由权D.人格尊严权
7.八年级学生小李学习不刻苦,期末考试多门功课不及格。其母亲把小李打了一顿,并把他关在家里两天不让他上学,要求他深刻反省。小李母亲的做法侵犯了他的()
①受教育权②生命健康权③人身自由权④名誉权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
8.2008年9月,教育部要求全国各地中小学组织学生和家长收看央视播出的《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节目。开展这项活动()
①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尊重 ②有助于增强未成年人珍爱生命的意识 ③能够完全避免未成年人伤害事故的发生④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能力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二)理解分析
健康是“1”,名誉、金钱、地位等都是“1”后面排列的“0”。有了“1”,这个数字可以是
十、百、千、万乃至无穷大;若没有了“1”,即失去了健康,那后面的名誉、金钱等再多也是“0”。
1.这个比喻强调了公民什么权利的重要性?
2.在我国,有哪些法律保障公民的此项权利? 学后反思:
第五篇:八年级政治第八课学案
第八课、走自立自强之路
第八课第一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基础知识记忆:
1、什么是自立?
答: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立意味着要独立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意味着要离开父母、老师的庇护,自主地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意味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创造多彩的生活。
2、为什么要培养自立品质?
答:①自立的过程是我们锻炼和提高生活能力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提高心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②自立才能走向自强。
3、怎样才能走向自立?(怎样培养自立品质?)
答:①自立就要克服依赖性。②独立思考,自主做出决定。③积极锻炼,提高自立能力。
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一个人是否做到自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A、能否克服依赖性
B、能否独立地作出决定 C、能否积极进行锻炼
D、能否自强
2、小明同学上中学时就注意自觉培养自立能力,进入大学后他又尝试勤工俭学,先后做过推销员、家庭教师、服务生等,在实践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自立能力也明显比一般同学强。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培养自立能力要()A、大胆投身社会实践,反复锻炼
B、从小开始兼职,去做童工
C、多做大事,多经风浪
D、多读书,从书本中学习相关知识
3、针对“我们是否应当自立”这一主题,七年级(5)班学生进行了一次大讨论。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你赞同谁的观点呢?()
A、小虎:我特别想独立,凡事由自己做主,父母老师都不能干预
B、小丽:我现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何必非得自立自讨苦吃呢?
C、小红:我现在未成年,需要大人的照顾与帮助,自立是18岁以后的事情 D、小涛:自立并不是非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我们需要自理
4、中国有句俗语:“娇子不成器”,意思是说娇生惯养的孩子不可能成为有用之才。这就警示我们()
①积极锻炼,提高自立能力
②努力学习③万事靠自己,不能求于别人
④克服依赖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问答题 1、2012年8月27日《威海晚报》讯,8月26日,哈工大(威海)迎来新生报到高峰。当天上午,记者在报到现场发现,新生“单枪匹马”来的寥寥无几,前来送学生的“亲友团”很庞大,七旬八旬爷爷奶奶辈的不少。截止26日上午11时,哈工大(威海)语言文学学院的105名新生已有70人报到,据负责接待的该学院学生会副主席介绍,只有2至3名学生自己来报到,其他学生都是由家长陪同,哈工大(威海)其他学院的情况基本类似,带着“亲友团”报到的学生达九成。
(1)以上材料说明了绝大部分大学生缺乏什么品质?列举你身边类似的两则事例。
(3)要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必须要掌握适当的方法。请大家为自立能力的培养贡献几个金点子。
2、招聘会上,一个60多岁的老人在各个摊位前忙个不停,填了60多份求职应聘表,并且不断向招聘单位咨询。许多人以为她是来找工作的,一打听才知道,她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26岁的儿子。此时此刻,她的儿子正“赋闲”在家,一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聊天、玩牌、上网。
(1)造成“儿子赋闲、老母应聘”的原因有哪些?请从儿子、父母角度进行分析。
(2)如果你是招聘者,你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吗?说说理由?
(3)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你打算怎样为今后的参加招聘做准备?(至少谈两个方面)
第八课第二框、描绘自强人生
基础知识记忆:
1、自强的表现有哪些?
答: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而是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这是自强的重要表现。
2、自强的意义:(为什么要自强?)
答: ①自强的人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不断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并激励自己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积极进取。②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3、怎样走自强之路?
答:①正确的人生目标是人们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要自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为人生目标执着追求,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②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弱点的人。③从小事做起,在磨砺中走向自强。
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我国古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这些古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我们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B、自强的人都是君子
C、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
D、自强精神表现在方方面面
2、小涛是七年级(2)班的同学,他出生不久,父母就离异,他只好与父母相依为命,生活非常艰难。尽管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依旧努力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他先后获得“中国好儿童”“十佳少年“等光荣称号。小涛的事迹告诉我们()
A、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事情
B、逆境比顺境对一个人的作用很大
C、只有逆境才能成才
D、自强是进取的动力,也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3、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领导和依靠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谱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壮美诗篇。自强不息()
①是中华儿女人人都具备的精神风貌②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③使中华民族经历沧桑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④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在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中,不论是古代的屈原、戚继光,还是近代的詹天佑、林则徐,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A、取得社会的帮助
B、为人生的目标执着追求 C、认识自己的长处
D、避开自己的短处
二、问答题 1、2011年10月17日下午,安徽工业大学举办“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获得者—潘蔚同学先进事迹报告会。潘蔚幼时虽因车祸导致双腿残疾,终生与轮椅相伴,但自08年入校以来,她自强不息,敢于正视困难,学习刻苦努力,先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和2010“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并多次获得校内一等奖学金和“安徽工业大学十大杰出大学生”的多种荣誉称号。
(1)在潘蔚同学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2)自强对潘蔚同学的人生发展有何意义?
(3)在生活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培养自强的品质?
2、我国宋朝大文豪苏洵,相传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几次应考都名落孙山。一些人对他冷嘲热讽,但他没有灰心,而是闭门苦读,终于精通六经百家之说,并因散文的极高成就而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誉为“奇葩迟开,大器晚成”。
(1)苏洵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
(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小故事?
第八课第一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D
4、D
二、问答题
1、(1)缺乏自立品质。举例答案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
(2)①自立就要克服依赖性。②独立思考,自主做出决定。③积极锻炼,提高自立能力。
2、(1)父母从小对儿子娇生惯养,过分溺爱,使儿子养成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儿子不务正业,没有责任心,缺乏自立能力,只知道吃喝玩乐,荒废了大好青春时光。在学习阶段不学无术,导致没有本事和能力去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2)不会聘用这个年轻人。因为他整天无所事事、不务正业,依赖思想严重,缺乏主见、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聘用以后不能在工作中独当一面,将会影响到单位的生存和发展。
(3)①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培养自己的自立自强能力;②告别依赖,独立生活,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③明确自己的责任;④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自己过硬的本领和技能;⑤利用适当机会大胆投入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丰富社会经验。(至少3条)
第八课第二框、描绘自强人生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A
4、B
二、问答题
1(1)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立自强,自强不息的精神。
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于潘蔚同学的成长具有重大作用。自强使潘蔚同学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不断地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并激励自己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进取。自强会使潘蔚同学依靠坚强意志,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挫折,学习刻苦努力,并最终取得多种荣誉称号。
①正确的人生目标是人们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要自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为人生目标执着追求,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②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弱点的人。③从小事做起,在磨砺中走向自强。
2、(1)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自强是进取的动力,对一个人的成功具有巨大作用;我们青少年应培养自强的品格,努力学习,积极进取。(2)开放性答案,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