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舞蹈教学问题与措施分析
舞蹈教学问题与措施分析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艺术,舞蹈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舞蹈教学成为很多高校的新兴课程。不可否认,舞蹈教学的发展时间很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措施,希望对逐步完善舞蹈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舞蹈教学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185-01
高校作为舞蹈教学的主阵地,对舞蹈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舞蹈教学登陆高校课程时间短,发展不成熟,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以保证舞蹈的系统发展。
一、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点都没错,没有舞蹈学习的兴趣,再好的教师都教不出高水平的学生。现在的孩子习惯了足不出户,习惯了玩电脑玩手机,可以说是习惯了孤僻,一接触舞蹈,很容易出现害羞、不好意思的情况,部分学生不善于用身体表达自己,在心理没有爱上舞蹈这门艺术。再加上高校学生面临学业、就业的双重压力,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舞蹈,容易出现对舞蹈教学懈怠的情况,或者部分学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选择学习舞蹈,缺乏兴趣,从而导致舞蹈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单一
现在很多的舞蹈教学依然保持原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的说教,这样一味灌输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对舞蹈教学感受索然无味。很多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先做示范,告诉学生每个动作的要领,比如说腰要挺直、手腕要用力、手指要柔和等技术要领都是直接口述,把这些一连串的知识硬塞进学生的头脑中,学生没有理解动作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那样做,很容易造成学生仅仅是学会了这一个舞蹈动作,却没有拓展和延伸,没有长足的发展。教师是教书匠,学生是装死知识的仓库,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难以促进舞蹈的发展。
二、舞蹈教学相应措施
(一)提高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环境可以创造人,人也可以创造环境。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营造良好的舞蹈学习氛围,教学进度和效率都会提高。比如在舞蹈教学中,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敢于站出来展示自己;教师和学生变成亲密的朋友关系,把整??教学过程变成轻松交流的平台,学生就愿意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更好地学习舞蹈。
2.关注每个学生
可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无论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如何,都显得很谦虚,不善于表达自己。再加上学生舞蹈天赋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各式各样,很难把所有学生当成萝卜一把抓,因此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或许教师一次手把手的改正动作就让学生把这个动作牢记在心;或许教师和某个学生的一个眼神交流,就让学生产生了学习舞蹈的兴趣和自信,完全改变了学生对舞蹈课程的认识;或许因为教师能叫出自己的名字来,学生就增强了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变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舞蹈爱好者。学生毕竟是学生,还没走入社会独自承担一切,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呵护,从一定程度上说,教师的关注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也有责任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只要用心教了,没有提不高的教学质量。
(二)改进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方法
舞蹈教学非常依赖对媒体技术的运用,单靠语言描述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排队形的时候,学生只是作为大队形中的一分子,很难认识到队形变化的美妙性。恰恰运用了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就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队形变化的震撼性,从而更有精气神地学习队形变化,对学生的舞蹈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利用摄像技术把学生的舞蹈过程拍摄下来,再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就会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动作缺点,自觉地想方设法改正。值得注意的是,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否则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放在多媒体上,导致教学过程无法正常开展下去。
2.增加学生交流,提高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在现在的教学理念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起到的只是主导作用,教师尽力把教学内容完美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没有吸收也无济于事。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还是要把时间留给学生,增加学生交流的机会,探讨学习的心得,构建这样的平台对学生的学习帮助非常大。同龄人的交流学习远胜于教师单一的讲解。比如在团体的舞蹈教学中,只是教学生一个动作,让每个学生专注于自己的动作,是很难跳好一支团体舞蹈的。重要的还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互相提示和竞争,在每个个体之间搭建一座座桥梁,舞蹈的整体性也会显现得淋漓尽致。
三、结语
舞蹈教学是高校课程设计中的一部分,需要引起重视,改善教学质量。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提升舞蹈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锦峰.优化高校舞蹈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5):64.[2]祁鸿雁,钟华.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26(4):146.责任编辑:杨国栋
第二篇:教学问题分析与措施(范文)
一、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
1、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参与学习,更不去想怎样解决问题
2、学生的竞争意识淡薄,对于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和同学竞争学习的意识,别人怎样刻苦学习与自己无关,别的同学都会了知识自己不会也不着急
3、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部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数学计算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学生对学习物理现象很感兴趣,但一接触到物理公式进行计算就无从下手
4、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只满足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课后根本没有复习和巩固的过程,做题时不仔细审题,不会认真思考,对所学知识也不会运用
二、自身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仍然把工作重心放在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上,对学生自学的问题重视不够
2、在导学案的编制方面不够认真,应该体现导学的思想,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诱导。
3、对学生的预习重视不够,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没有认真的组织安排,应该对哪些问题是学生能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学生解决不了的,做到心中有数,不要将学生的预习流于形式
4、在课堂的展示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没有将学生真正的调动起来
5、在建设小组合作问题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落实情况不够清楚,大部分小组仍然很松散,没有形成合力,组长的职责还不明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还不能认真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6、在对学生学习评价方面,没有发挥出学习评价的激励,导向等方面的作用,对激励性评价语言很吝啬
三、改进措施
1、以学生为本,多让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改变直接把知识讲授给学生的习惯。
2、关于导学案,应该体现出诱导,指导的过程,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出诱发性、过渡性的问题,分步达成教学目标,并进行及时反馈。
3、在预习方面,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按照导学案进行预习,培养学生在不懂的地方做出记号,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并通过学生互学组内群学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4、重视学习小组的建设和管理,加强组长的培训和指导,明确组长的检查督促安排等工作职责
5、在学习过程中多利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不能随意打击嘲笑学生,对他们在学习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关注。
第三篇:学校教学现状问题分析及措施
东孟固学校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报告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课堂教学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我校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及听取广大一线师生意见,并对存在问题做出客观分析,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工作经验总结
现在学校在校学生有600余名学生,有13个教学班,教职工42人,中学高级教师名,中学一级教师30人。本科学历32人,全校教师学历达标100%。学校教学设施较为齐全,设有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等。此外,还有设有图书室、阅览室、少科室、实验室、体育器材室、校医室、学校领导办公室和各年级组办公室,学校安装了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实现农村远程技术教育基地,实现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近年以来,学校培养出了多名市县骨干教师。还有不少教师荣获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十佳班主任等称号。
办学目标:学校规划办学总体目标,提出了“三特”(即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五一”(即上一流设施、建一流队伍、创一流效率、育一流学生、治一流环境)的办学管理目标,确立了“以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基础,以科研为先导,以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为重点,以优秀的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促全面发展” 为办学思想,以“学好文化,学会做人”为办学宗旨。建立德育领导机构,校长亲自挂帅,以“用心去做,用爱感化”作为德育工作理念,以“礼仪、环保、诚信、安全”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课程特色: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努力做好校本课程特色化。我校开展国学经典进课堂,开设《弟子规》经典诵读。为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增强学生的体能体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快乐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提高团体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体育组利用现有的场地在各年级中开展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趣味盎然的“趣味体育”活动。“趣味体育”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在玩乐中锻炼,在玩乐中培养、提高各种能力。为了使体育活动特色化,学校还确定了跳绳为特色的体育活动,自编了课间韵律操,促使学生在快乐活动中,锻炼了身体。
德育工作:校长亲自挂帅,以“用心去做,用爱感化”作为德育工作理念,以“礼仪、环保、诚信、安全”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活动和法制教育,办好家长学校,逐步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网络,配合有关部门治理校园周边的娱乐场所,优化育人环境。深入开展“五爱教育”、“学雷锋活动”、“手拉手互助”等教育活动,提高教育工作实效。强化学生管理,培养良好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发展和个性独特发展。学校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好学生的管理,我们提出:“将常规教育抓成了常规”的口号,对学校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并制定了《十大行为好习惯》、《十个文明好习惯》、《十个学习好习惯》、《十个卫生好习惯》。对“十大好习惯”规定本着“抓住不放、反复抓、抓反复”的原则,各班根据“十大好习惯”,结合本班实际,在学生的学习习惯、文明习惯、纪律遵守等方面制定具体的量化评比细则,健全组织,互相监督检查,自我对照、给自己、给同学打分,开展评选“优秀少先队员” 活动。班集体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学校每月确定一个主题,每周确定一个重点,对各班的执行情况坚持一日一结一公布,一周一结一评比,产生出优胜班级,颁发流动红旗。目前,我校的学生管理达到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
校本教研: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实施,教学策略的变化。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第一、组织教师业务学习(每个学期至少6次),购买图书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并举行示范课、研究课和专题讲座。同时要求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第二、派出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课改实验班的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培训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理论水平。第三、抓活动,促进教师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我们组织了“三活动”、“四种课”、“五个一”的教研活动,带动教师学习业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①三活动。即集体备课活动、学习观摩活动、总结交流活动。②四种课,即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和同上一节课。③五个一,即每周听一节课;每周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每个教师每学期要给年级或学校上一节公开课或示范课;每个学期写一篇优秀教案或说课稿;每个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三活动”、“四种课”、“五个一”的正常开展,给教师展示自己的平台,给教师锻炼的机会。这种多样化的教研活动,形成为我校校本教研特色。
教学工作: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方式,我校提倡“双主体”教学模式,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参与者。把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的思想贯穿在整个教学的过程,让“双主”的积极因素统一于教与学的活动中,使课堂教学体现出师生的行为、认知和情感的互动,打造成有效的课堂动态生成。推进讲练结合,营造民主和谐、开放合作的教学环境,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习惯。同时学校还加强薄弱学科的指导,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和科技工作,提升学生素养。积极开展课堂调研、优秀课堂展示活动,整体推进有效课堂的特色建设,追求提升课堂效能的途径:有序的课堂、生态的课堂、高效的课堂、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教学相长。
学校建立领导巡堂查课制度,除每天定期巡视查一次外,还不定期的每周重点抽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向教师反馈,纳入教师工作考评,来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状况: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平时学习比较认真、努力、主动,他们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学习基础。这些学生平时作业认真,每次完成的质量也很好,测验成绩稳定,并且成绩也较好。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后进生,他们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学习不主动,基础比较差,学习马马虎虎的态度,平时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贪玩,老师留的作业不认真完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低分率为2%(50分以下),学生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自主学习的习惯没有养成。
教学评价:学校对学生成绩采用等级评价和定性评价为主,学校每学期期中、期末进行两次教学质量测试,成绩以等级评价,总评成绩=期末成绩的60%+平时表现的40%。
二、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问题的现状分析
从整体上来看,课改的推进平稳有序,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大多数教师对课程标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真正以课程标准有效指导课堂教学还有一定的困难。
2、不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在课堂教学目标过分突出认知目标或技能目标,有一部分教师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3、大多数教师都没给时间学生看书自学,学生自主学习其中每节课给10分钟以上的教师达到20%。
4、部分教师学养不厚。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学科基本功不够扎实,学养不厚导致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较肤浅,不能融会贯通,甚至只是照本宣科,提问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语言未准确到位,因而影响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5、有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只求完成教学进度,不讲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还是以教代学,以讲代练,习惯于“满堂灌”、“满堂抄”、“满堂问”。还有部分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平时很少表扬激励学生,很少关心学生思想品德,很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少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6、对有效教学的评价缺乏认识所以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实践上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7、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是得不到重视。部分老师不善于用表扬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积极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改进措施
针对我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改进了教法,使有效教学课题推广得到顺利的开展。
1、加强学习培训,让教师确立有效教学理念
课堂有效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师资培训,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职责,热爱事业,热爱学生,乐于奉献,奋力拼搏。同时要抓好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我校教师的群体素质。
2、教与学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辩证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与内化的过程,“内化”要靠学生自己,老师绝对不能代替,就像吃饭、消化、吸收,别人不能代替一样。一个人的发展与成材,不是靠教师逼出来、教出来的,而主要是靠自己学出来的。力求做到:
(1)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是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善于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上除了激发学生兴趣,还要创设成功机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加强引导,按照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例如,学习方面的习惯主要有:计划学习习惯、课前预习习惯、自主学习习惯、课后复习习惯、纠正错题习惯、总结反思习惯等。
4、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高效,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是否讲完了课时教学的内容,而是看学生是否真正学懂或者学得好不好,看学生是否体验到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学习,同时指导学习方法,或者引导学生回顾用过的学习方法。例如:怎样看书,怎样抓重点,怎样用好例题,怎样勾画圈点,怎样筛选信息,怎样质疑解难,怎样梳理答案,怎么联系实际等等。
(2)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当代教育理论认为,一节课应该把2/3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的讲解累计不要超过1/3的时间。我们从现在做起:老师讲解累计时间不超过二分之一,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笔练的累计时间不少于二分之一,学生课堂作业时间不少于10分钟。
(3)多种教学方式有效结合
外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运用听觉和视觉可接受知识的65%。如果把听、看、想、做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将达到90%左右。再通过系统复习和记忆,学生就能够全面掌握学过的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坚持听、说、读、写、思、算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主阵地。为了改进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从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入手,切实保证新课程有效教学课题推广的顺利进行。
第四篇:整改问题分析及措施
整改问题分析及措施
(一)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方面:
1.部分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不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自觉地深刻理解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缺乏踏踏实实的干劲。
2.部分党员教师作风不够扎实。对理论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够,有的甚至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有的缺乏责任感,对业务钻研不够,工作质量不高,离岗位要求存在一定距离。
3.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建工作不重视。对党员不能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党员干部队伍管理、监督的考评机制不够科学、规范。
整改措施: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查找各自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源加以整改。加强理论学习,教育党员教师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严格管理,加强监督,制定科学、规范的考评机制,将党员考核列入教师聘用和考核体系。
责 任 人:杜贵军
承 办 人:白志清 王永红 整改时限:2016年6月——9月
(二)师德师风方面:
1.有的党员教师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2.有的党员教师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工作拖拉,为学校发展想得少,缺少应有的服务意识和大局观念。
3.有的党员教师进取精神不够,安于现状,工作中缺乏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工作能力的动力,探索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出来。
整改措施:成立师德师风考评领导小组和外聘社会各界评议员,完善家长委员会,试行《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加强日常管理、监督,激发教师进取精神,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工作能力,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严格遵守教师廉洁从教承诺和师德师风承诺,将师德师风建设列入教师聘用和考核体系。
责 任 人:杜贵军
承 办 人:白志清 王永红 苏彦廷 整改时限:
年6月——9月
2016
第五篇:舞蹈分析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舞蹈小鸭嘎嘎,让幼儿了解苗族,小鸭子的特点。2.培养幼儿大胆的表演及变现能力3.教师通过讲解小鸭嘎嘎在舞蹈中的摇摆动律,让幼儿塑造一个可爱、顽皮、滑稽小鸭子的形象 关键动作:鸭子步 教学重点:教学时注意步伐始终与扭胯动律协调配合。教学难点:1.舞蹈中的鸭子舞步 教学方法:
一、熟悉音乐,了解舞蹈情节。听乐曲跟老师做基本动作即熟悉乐曲,又舒展身体。教师讲述舞蹈情节。教师放乐曲引起幼儿兴趣。
二、分段欣赏舞蹈,分解联系动作。引导幼儿运用顽皮、可爱、滑稽的神态及动作表现。给并让他们分组表演,教师即使给予评价。
三、完整地跟随音乐跳舞。1.教师提醒幼儿根据乐曲变化作出相应的动作,并注意舞蹈动作的合拍,协调。2.教师表扬表现力好的幼儿,并请他们表演给大家看。3.轮流到在大家面前表演,其余幼儿学做评论员,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他人的长处,正确对待同伴的评价。我只能想到这些了!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的最简捷的途径,它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的个性化充分发展,人格的完善。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在的农村,已经达到或正在大步迈向小康生活。在这些农村,随着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全面关心下一代的素质,提高生活素质,培养艺术才能,已经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需求。在此背景下,加上我校的舞蹈教育优势,开发了《农村小学舞蹈特色教学》为内容的校本课程。笔者谈谈在课程开发中关于小学生舞蹈能力培养过程中四个步骤。
一、以欣赏熏陶为先导。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和舞蹈题材。
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小学生舞蹈教育的任务和目的,选择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幼儿感兴趣的题材。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我们就选择一些节奏欢快、活泼、优美的音乐来让小学生学习舞蹈。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和舞蹈教材,这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成败,也是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小学生对舞蹈感兴趣的基础。
2、让小学生感受舞蹈作品。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因此,小学生感受舞蹈作品必须以感性知识为主,更多地依赖于主动、直观的形象。在活动中我们就利用多种形式、教育手段来让小学生感受舞蹈作品,让小学生能逐步投入舞蹈这种意境中去。
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发展形象思维,体验乐曲情感和意境。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再现作品所描绘的意境,就能体验歌曲中的情感和意境。想象的水平依赖于表象的数量和质量,要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就应该使他们获得足够的表象。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包括语言、肢体动作、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艺术形象,提供想象的空间。
二、以舞蹈基本功训练为基础。
1、地面训练。主要解决柔韧性、软开度及身体各部分的灵活性。解放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为把科和中间的训练做好最重要的准备。
2、扶把训练。
3、中间训练。
4、技术技巧。
三、以舞蹈模仿训练为重点。
1.律动的模仿。
律动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等变化做不同的律动性动作。律动可以单一动作重复练习。也可将几个关联动作组合练习。律动的训练加强动作与音乐的协调配合,提高幼儿对舞蹈动作的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为学习舞蹈打好基础。
如,形象模仿动作:鸟飞、兔跳等。集体舞一般是在短小歌曲或乐曲的伴奏下,有组织、有规定的队形、位置上做舞蹈动作,一般可以反复进行,舞蹈时要求学生要有相互的感情交流,动作和谐一致。
2.集体舞的模仿。
集体舞一般是在短小歌曲或乐曲的伴奏下,有组织、有规定的队形、位置上做舞蹈动作,一般可以反复进行,舞蹈时要求学生要有相互的感情交流,动作和谐一致。集体舞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变换队形,在音乐中整齐、协调的动作、树立相互合作的集体主义观念。
3.表演舞的模仿。
表演舞一般是指体裁广泛、主题突出、有特定的内容、情节、角色,有画面和队形的变化,舞蹈性比较强,是部分学生参加用于演出的舞蹈。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舞蹈,教师在排练舞蹈时,要给学生讲清舞蹈中的故事情节、表演时应注意什么。在教学过程要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并进行模仿,反复练习,达到教师的要求。例如,在排练舞蹈《花儿向阳开》时,主要动作是学生双手作动态开花状,脚下做娃娃步和小碎步,初学时,学生动作做得较僵硬,我反复示范,并用启发式的语调告诉她们:“你们就是一朵含苞欲放的小花,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欣喜的开放。”学生理解了动作的含义,头、眼、手、身段、表情的配合有了,动作也就做活了。
四、以培养舞蹈创编能力为目标。
1、创设学习和创编舞蹈的环境。
环境是小学生的教师,它能让小学生获得经验,建构自信,发展自我。为小学生创设健康、丰富的舞蹈活动环境。以满足小学生舞蹈发展的需要,获得有益于身心各方面健康发展的丰富经验。如:在班上设立音乐活动区,老师为小学生准备各种舞蹈表演器材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创编表演,让小学生随时随地受到艺术作品的熏陶,从而产生对舞蹈活动的兴趣,小学生通过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用自己创作的表演道具进行表演,不仅能激发小学生对舞蹈活动的兴趣,还能培养小学生自信心。
2、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积累舞蹈创编的素材。
观察是创造的基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引导学生捕捉有趣的、耐看的动作形象,身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我们引导小学生观察的对象。让小学生观察可以作为舞蹈素材的事物,并试着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它们,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小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把观察的重点放在观察形态、动态、神态上。以前我们做各种动物律动往往采用一种固定的动作,如小猫捋胡子,小狗耷拉大耳朵等。其实,通过观察你会发现,一种动物除了有平量被大家都注意到的特点外,往往还会有别的人们忽视的显著特点。
3、师生共同创编舞蹈,体验创造的快乐。
作为孩子的“好伙伴”,我们经常与孩子们一起创编舞蹈。如和孩子们共同创建表演区,搭建小舞台,提供演出服装,头饰,道具。并随着教学活动的变换,不断变换材料,使环境对孩子有了吸引力,又由于材料的变换,无形中给孩子创编动作带来了一定的启发性,孩子在当前生活经验的提示下,能够轻松自如的投入到舞蹈活动中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教师顺应孩子的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演实践的机会,并参与表演,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表演兴趣。
4、尊重首创,使小学生主动创编舞蹈。
大家都知道,舞蹈创作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尤其是创编出与众不同的动作那就更难了。试想,如果某个小朋友千方百计地设计了一个新动作,被别人模仿去了,而他没有得到肯定和表扬,那么,久而久之,他是不是也就有动脑筋创新了呢?教师要像尊重专利技术一样,重视幼儿的首创。在每次创编活动总结时,要对小学生的首创动作加以肯定、表扬。这样,不但能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让小学生乐于创新,敢于创新,而且还能丰富其他小学生的想象,让每个小学生都产生创作出与众不同动作的欲望。
在小学生创编舞蹈的过程中,还可采用了从单独自由创作,到能力强弱搭配,再到自由分组创作的由易到难的形式。不仅在教育活动中让小学生进行创编,而且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节目排练中找机会,让小学生进行创编。有了这样的宽松的环境,小学生创编起来就更加自主、自由、自如。
一、二、民族民间舞是相对简单的,容易入门,也方便表演,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但学的人太多,外行人看不出来好坏。
第一,可以培养团队精神,舞蹈是一个团队协调的集体活动。特别是一些民族舞蹈。
第二,可以塑身,练就好身体,舞蹈和运动一样,需要大量的卡里路消耗,同时会促进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第三,可以培养孩子的民族情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民族舞蹈不是简单的动作构成,有他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历史,所有学习民族舞蹈的过程也是了解一项文化的过程。
权威性:中国著名舞蹈教育家、北京舞蹈学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资深教授潘志涛领衔主编,北京舞蹈学院中华民族民间舞系十多位权威舞蹈专家教授倾力创编。
愉悦性:教材的编排遵循“愉悦教育和素质教育科学统一”的理念,集表演性、游戏性和专业性为一体,让孩子不受死板、枯燥的机械形体动作折磨,教学中一个课时都是在学习优美的成品舞目,让孩子在愉快的舞蹈学习及表演过程中完成形体训练、树立自信、培养气质,并充分感受舞蹈给人带来的乐趣。
多样性:教材以56个民族舞蹈素材为基础,取材多样化,舞蹈动态风格各异,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教材共分12级(另附3个表演级别),每级精心创编了10个舞目,通过全部级别学习的学员将掌握150个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
实用性:150个舞目均编排为1-3分钟的组合或4分钟左右的成品剧目,每个舞目除了编配有专业的课堂训练音乐及表演伴奏音乐外,还配有绚丽多彩的民族舞蹈服装及专用道具,使每一个舞蹈都可直接用于舞台表演及参加各类比赛,彻底改变了以前那种苦于练习舞蹈基本功却不能登台表演的传统学习模式。
合理性:教材编排切实考虑孩子阶段性成长的特点,由易到难,深入浅出,使没有舞蹈基础的孩子也能够顺利地入门和快速地进步。启蒙级:1—2级,适合4—6岁 初 级:3—8级,适合于6—13岁 中 级:9—10级,适合于13—16岁 高 级:11—12级,适合于16—18岁 表演级:13—15级,适合于18岁以上人
唯一性:考级学员通过学习及考试,将得到国内唯一的中华民族民间舞认证机构“中华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中心”的权威认证。
每个舞蹈教育者都要面对一个巨大的责任——那就是决定你教什么动作及何时教这些动作,以此来最大化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和保护他们的身体。
美国国家舞蹈教育委员会主任瑞玛·费柏表示,了解和分析孩子们的身体发育是至关重要的。老师们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用一种循序的进程,在快乐的气氛中教授舞蹈,将孩子们领进舞蹈艺术的大门并掌握舞蹈技巧。
那么如何决定不同的年龄段该教什么呢?这需要老师们用无限的耐心去研究,也就是说你必须真正观察和了解你的学生。
首先是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将孩子们分成不同的班。
一、3岁—4岁的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因此他们的舞蹈课时间要短,最长不超过45分钟。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且要在家长或老师的帮助下上课。除此以外,一定要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与5岁至6岁的孩子分开,因为这两个年龄段的孩子有非常大的差距。4岁的孩子仍然有一些幼童蹒跚不稳的痕迹,而5岁的孩子则是他们开始长肢体的时候,这使老师在教孩子舞蹈时同样也有巨大的差别。对于3—4岁的孩子们上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他们对肢体的意识。如:能够认识和独立地使用头、手、胯、胳膊肘、肩膀和脚趾头。在课的开始,你可以用一首歌曲来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孩子们会很快记住这首歌,并会很高兴地跟着唱和跳。这就是简单的唱歌和拍手练习,帮助训练孩子们的肌肉,让这些肌肉会动。对空间的意识也是这个年龄段非常重要的练习。让学生们学会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跳舞,如:用半脚尖走路,在地板上跳舞,以及和同学们站成一排或圆圈跳舞等等。
动作的技巧也同样应该得到训练。舞蹈演员们每天都要在地板上摇摆、旋转、走路、跑步、跳跃、滚动和滑动。而对孩子们来说就是发挥他们的想象,假装他们是马(就可以训练跑马步),是蛇(就可以训练滑动的步子)等等。同时也可以配合使用一些道具,如艳丽的丝巾可以帮助孩子们领会舞蹈时的轻盈和优美,孩子们会高兴地选择一条丝巾并与丝巾一起舞动。
在你的课程中既要开发孩子们的艺术天赋又要教授舞蹈技巧;既要教会孩子们创造性地跳舞也要教会运用技巧跳舞。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开始学习芭蕾舞的转开。简单地将孩子们的双脚分开,让他们站一位,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应当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如:用一个比萨条帮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一位。总之找任何与孩子们的世界有关系的东西,从孩子们的眼光中去考虑问题。
二、5岁—6岁的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体已具备足够的协调性,可以开始学习正确的舞蹈动作及基础的舞蹈队形和节奏。要求学生运用这些技术激发他们自己创作舞蹈,用舞蹈讲述故事。如:表演一个轻盈飞舞的蝴蝶或者一个睡在玩具盒子里的娃娃是如何变成真人的。“公主”的概念也是在这个年纪扎根的。在教课时你最好用他们的语言说话:这是一个公主应该站的姿势,将自己往上挺直,保持下巴抬起。当舞蹈课结束时,轮流让孩子们给当天在课堂上练过的舞步起一个名字,或者是让一个孩子表演,其他孩子们给舞步起名字。在这个阶段,培养创造性和记忆力是非常有价值的训练。
三、7岁—8岁的孩子
这个阶段的孩子具有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同时也具有成熟的语言和认知能力。用课堂的时间介绍舞蹈术语,开始让他们记组合。7—8岁的孩子也更独立,他们会骄傲地问各种问题,也会骄傲地向老师或家长表演他们学到的东西。在这个阶段,家长的及时反馈是特别重要的。老师是在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要给予他们力量。设法找到一种方法使孩子们觉得自己很特殊。在你提出批评之前,首先要指出他的优点。如:你的转开非常棒,你能试一试将你的膝盖稍微伸直一点吗?当孩子们先听到表扬之后,会很容易接受批评。但是也要小心空泛的表扬,诸如“你很漂亮”等这样泛泛的话。孩子们也是很敏感的,他们知道这其中的不同。
四、9岁的孩子
他们可以开始学习规定动作后面所蕴含的东西了,可以开始培养舞蹈的审美力和跳舞时的表现力。注意要保证你的课要适合该年龄段不同能力的孩子。如:你的课上既有10岁的较好的孩子也有较差的孩子,那你的课的难度就要考虑从8岁到10岁、10岁到12岁。这样那些差的孩子还是能够跟上同岁孩子的水平。你必须要让孩子们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自豪。
《乐记·乐象篇》中说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无论诗、歌或舞,都是从人的内心发出的,内心有所指引,然后才会表露于外。舞蹈是一种美的教育,它从内而外地对人进行全面的影响,美的舞蹈浸透人的心灵,感染人的思想、品质和情感;开发人的表现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力;塑造人的体形,培养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舞蹈是一门比较特殊的专业,学习过程枯燥而艰辛,尤其是起步阶段,长时间的基本功(劈叉、下大腰、横叉、抬腿等)训练单调而乏味,让人兴趣索然;身体上的痛苦,常常让人萌生放弃的念头。
如何把学生引进门,冲破这些难关,激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成为舞蹈教师面对的重要难题。这就要求老师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把苦练变成趣练,提高学生的舞蹈兴趣。我在教授舞蹈的初期,接触了很多因训练十分艰辛、乏味而想放弃的学生。当时我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只是一味地鼓励和劝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经过多年的教学,我慢慢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当初的舞蹈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没有注重因材施教,认为教授舞蹈不过是让学生练出柔软的韧带,掌握技巧,学会动作而已,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忽视学生的个性;以让学生一味地模仿自己作为基本教学方式,不断重复“像我这样跳”之类的话;漠视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现在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于不少舞蹈教师的教学中。这样用自己的经验式的感觉和粗疏的体会去教授学生,忽略了学生的感受,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学习机械而被动。时间一长,原本对舞蹈有兴趣的学生也受到桎梏,上课提不起精神。舞蹈教学应把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当成学生智能的开发者,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每一次教学和示范都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挖掘学生的舞蹈感觉和表现力;通过配合音乐、夹杂游戏、变换训练模式等方法使单调、辛苦的舞蹈训练变得丰富而充满趣味。如此持之以恒,枯燥的基本功训练也会变得乐趣无穷。
当学生的舞蹈学习达到一定的层次以后,要特别注重表演实践。表演实践是提高学生舞蹈水平的又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经过大量的训练自信地登上舞台表演时,其身份发生了转换,变成了演员。演员在每次的演出中,发挥自己所学,在舞台上、观众前酣畅淋漓地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这既是学生刻苦训练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今后坚持学习舞蹈的一种激励。把平时的学习和舞台表演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大大提高课堂训练的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笔者发现,相对于没有参加过考级、比赛、演出的学生,那些有过舞台表演经验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表现得更加认真、积极。舞台表演使他们的舞蹈表现力、心理素质等得到了锻炼,舞台驾驭能力不断增强,阅历也更加丰富。
考级,对于今天中国的家长和学生来说,已经成了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词儿。自1989年北京舞蹈学院首推中国舞等级考试制度以来,在历经18年以后的今天,除北京舞蹈学院以外,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歌剧舞剧院、各地方舞协等机构都在举办各种类型的舞蹈考级„„然而,在舞蹈考级不断深入人心的同时,一些负面问题也突显出来:刚开始兴致勃勃学习舞蹈的孩子,不到几个月功夫,有一些居然“谈舞色变”,更有甚者,有的变得厌恶舞蹈。
一、警惕·丧趣
儿童时期产生的对舞蹈的这种体验,将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其严重性应当引起舞蹈教学人士的关注并给予高度的重视。作为一名从事青少年舞蹈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讲,我们最大的“失职”莫过于让我们的孩子丧失了对舞蹈的兴趣。究其原因,我认为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教学方法不当
现行的各类中国舞蹈考级教材在编排上备有路数。以中国舞蹈家协会编创的“中国舞蹈考级”为例,这是一套融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自娱性、知识性、技巧性于一体的教材,对学生的表演、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渗透在一个个教学组合当中,而考级本身只是作为检验舞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手段而已。
然而,很多培训机构和教师,为了考级而考级,完全违背了教材编排的初衷。
其一,灌输式教学模式。有些老师不认真钻研教材及教学法,而是按照组合从第一个动作硬生生地教到最后一个动作,没有启发和想象,只是要求学生模仿并刻板地掌握相应的规格要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之中,完全不了解自己在跳什么和表达什么。而且,针对每一级教材中专为进行创造性训练的组合,很多老师也是千脆自己编好让学生跳,结果在考级中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现象,完全泯灭了孩子们的创造性。
其二,考级教材使用不当。每一套教材的编排,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了相应的学习时间,要求教学内容和进度循序渐进。但很多培训机构和团体为了追求考试合格及优秀率,在教材的时间安排上强行加码,有的甚至超过规定时间的一倍还多,并且除了考级教材从不安排其他的相关辅助教学内容,目的只为了考级,从而严重忽视了少儿在学习舞蹈过程中美育和娱乐的功用。不断机械重复式的训练严重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其三,对身体软开度及技术的强制性要求。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其骨骼、韧带以及身体各器官系统正处于不成熟至成熟的发育过程,在此期间,如果给予他们某一动作过多重复的训练(如:蹲、弯腰、跳跃等),或者过于强烈的外力训练(如强压硬扳等),都可能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严重危害,这种危害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不同级别的教学内容,对孩子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软开度要求,有些老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孩子的生理特点,过分强调基本功的训练,让孩子们在承受着巨大身体疼痛的情况下强制完成某些动作。有些艺术教育机构和教师,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没有严格执行考级中心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不同级别课程的要求,考试时在学生年龄上弄虚作假,拔苗助长,致使学生进行超出自己身体承受范围的训练。
2、家长期望值过高与社会评价标准的偏颇
就舞蹈考级课程的学习来说,家长们都非常重视考级证书。除了课堂训练外,在家还要求孩子每天苦练,动作没有完成好,有些家长会责骂甚至动手,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在长期的高压下致使有的孩子产生焦虑。而过度焦虑或长时间持续焦虑是孩子在学习中的一种消极情绪。长期的过度焦虑会使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出现逃避和退缩行为。家长、社会过高的期望,教师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对学业失败的后果忧心忡忡,加重了焦虑的程度。
舞蹈考级制建立以后,社会对于孩子们舞蹈水平的高低,往往以考试等级为基准,以考试级别、基本功的好坏论高下。有些学校甚至把等级考试纳入招生条件或者加分条件中,直接影响孩子的升学,这又助长了社会以及家长对舞蹈考级的过度重视。艺术的学习一旦被附加上如此功利性的目的,这种学习就已经和它的初衷南辕北辙了。
二、反思·激趣
面对课堂上一次比一次少的学生,我们该如何挽留我们的孩子?强制肯定不是办法。我想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把兴趣还给孩子。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跨越式发展。
在少儿舞蹈教学中,我们应该始终以“激趣”作为核心目的,让孩子在获得良好的形体、身体素质、舞蹈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享受舞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