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教案Unit 11 The media Lesson 3 The advertising game
北师大版教案Unit 11 The media Lesson 3 The Advertising Game Teaching aims: 1.To read a text about advertisement development 2.To learn and practise –ing form.3.To discuss advertising Teaching difficulties:
To learn and practise –ing form.Teaching Aids:computer Teaching procedures: Ⅰ.Warming up: T: Can you think of some advertisements you have seen ? S: T: Where you have seen advertising?(show some pictures)lead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topic.S: T: Do you think advertisement will mislead us by make us believe a product is better than it really is? S: T: When you buy something will you be affected by advertisement? S: 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design of nowadays advertisements? wonderful or dull? S: ⅡReading:
Read the text do the exercise “true or false”
1.“Tsing Dao Beer” tells you 3 pieces of information so it is attractive.2.Advertisement must be attractive and creative.3.The purpose of all advertisement is to make customer spend money.4.Producing public advertisement mentioned in the text is free.5.The text inferred that advertisement is trying to sell you something makes customers bored.6.The purpose of advertisement is creating something that has never been seen before.7.Standing out your advertisements is not easy because people are used to high standards of visual design.Answers: FTFFTFT Correct errors: 1.Other common ideas including happiness, wealth and success.2.This is often not enough to noticing in a modern city.3.Repeat old ideas is not a successful idea.4.Using humor as well as unusual ideas to surprise people are important.5.The main purpose of the advertisement is make customers spend money.
6.People are used to see high standards of visual design.7.People simply enjoy look at attractive advertisements.1.including改为 include 2.noticing改为be noticed repeat 改为 repeating 4.are 改为is 5.make改为 making
6.see 改为 seeing 7.look改为 looking Ⅲ
Listening and Speaking Do the exercise 3 Ⅳ Language points 1.sb /sth be likely to do = It is likely that 有可能,有希望的 Tickets are likely to be expensive.入场券可能很贵
It is likely that the thieves don’t know how much it is worth.盗贼很可能不知道此物的价值。
2.consist of = be made up of由… 组成,构成 The country consists of hundreds of islands 这个国家是由数百个岛屿构成的。3.link A to / with B
与…相联系
The video was linked to a powerful computer.摄像机与一台功能强大的 计算机相连接。
The Channel Tunnel links Britain with the rest of Europe.英吉利海峡隧道把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连接起来了。4.be used to doing sth
习惯于做某事 I’ m used to getting up at 5:30 am.我习惯于早上五点半起床 Ⅴvoice your opinion ⅥVocabulary Ⅶ Grammar Do the exercise 6, 8 and 9 Ⅷ practise spoken English Work in groups of four.Choose one advertisement from a local newspaper or magazine and describe it Ⅸ Homework Do the exercise 10
第二篇:玩具教案北师大2012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玩具》P5~6的内容
—————(1~5的认识)
武侯区科技园小学
执教教师:汪红梅
电话*** 我追求的理想课堂是:人人参与,获得数学知识,快乐学习,愉快成才长。
学情分析:
我们班有58名学生,能带这些天真可爱的一年级孩子是我的一种幸运。刚刚步入小学校的孩子对自己的新环境充满了好奇,处于前运算阶段的他们对学习没有任何概念,喜欢就认真完成,不喜欢就自己玩自己的;对自己的荣誉还不够关心,即使老师表扬了其它孩子,也跟自己无关;喜欢美是他们的天性,美的东西就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在前一节课中已经初步认识了1-10各数,再加上在幼儿园里的启蒙教育中有一定的数数基础,能用简单的语言自己表达的想法,但不能完整地表述。基于此我精心设计了本课。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能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1-10各数的基础上,通过1-5各数的学习,再次经历“数出实物的数量-----用图表示数量的多少------用数字表示数量的多少”的抽象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数字。教学目标: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1-5各数。
2、学习用操作,画图等方法,表示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5这5个数字的顺序。
3、学习用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物体的数量,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每种玩具图片(机器人,飞机,球,汽车,积木),数字卡片,带有磁铁的(圆片,小棒,正方形),田字格卡片。学具准备:
学具盒,拼音本,铅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介绍一位好朋友给大家,他就是淘气,淘气带来了好多好多的玩具来到我们的课堂。让我们仔细看看他都带了些什么?(设计意图:用熟悉的数学人物和物品,有效的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有飞机。生:有汽车。
生:有球,有机器人,有积木。师:说得对吗?你们都找着了吗? 生:说得对,找着了。
(二)新授课 1,数一数
你能数出这些玩具的个数吗?
生:能。
师:同桌两人互相数一数。(设计意图:全班参与数,投入学习。玩具是陪伴低段孩子成长的小伙伴,数玩具觉得是很有趣的,而且又是他们十分熟悉的东西,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言发展,达到想数,乐意数。)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带着大家数一数。(提示:用手指指着)生:(上台数)
(师提醒其他孩子学会听。)师:你想数什么?那你数出来。生:我想数小汽车,1,2,3,4。
师:他数得对吗?他喜欢小汽车有4个,老师把他喜欢的小汽车贴在黑板上,老师贴一个,你们数一个。生:1,2,3,4.师:你来在带着大家数一数。生:1,2,3,4.(同上教数:机器人,飞机,积木,球)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活动体会数数的顺序,并在数的过程中融入了分类的意识,满足学生表达的愿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2,读一读
师:同学们这些数字读作1,2,3,4,5.一起来读两遍。
生:1,1;2,2;3,3;4,4;5,5;(设计意图:全部参与学习,从数到读,满足每个孩子表达的欲望,且从具体实物过渡到数,体会数的意义。)3,摆一摆
师:老师有个小要求,每个人都有学具盒,里面有许多的学具呢,我想请你随便选一个你喜欢的学具,表示出你最喜欢的玩具。听清楚了吗?表示完了就请做好。师:告诉我他摆的是什么呀?
(挑选出1,2,3,4,5,有顺序地汇报)
生:1个△。
师:这1个△,能表示1个机器人吗? 生:能。
师:为什么呀?(设计意图:追问达到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目的,同时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
生:因为机器人是1个,△也是1个。师:谁听清楚了,他说的?谁愿意再说说为什么这1个△就能表示这1个机器人? 生:因为这两样东西的数量相同。师:原来这1个机器人的数量和1个△的数量相同的,所以就能用1个△来表示,是吗?(设计意图:小结知识要点针对我班学生是十分必要的)生:是。
师:还有同学用不同的学具表示吗?老师有1个机会只请1位孩子来说一说。师:为什么呀?谁来说。
生:因为它的数量和1个机器人的数量相同。(设计意图:再次说,达到人人都理解的目的)汇报2 请出摆了2个物体的同学上台展示 师:同学们猜一猜他表示的是什么? 其他同学猜:2个飞机
师:同学们猜对了吗?你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数 师:为什么就能表示2架飞机呢?
生:因为它们的数量相同,都是两个。师:说的真好,你教大家说一遍,生:因为它们的数量相同,都是两个。
师:还有没有同学用其他物体表示的?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说一说。
(设计意图:孩子当小老师体会成就感,获得快乐学习的体验)
汇报3 师:这几位同学一个比一个说得好,请这位最认真听讲的同学来说说他用几个物体表示的是几个什么?
生:我用2个“○”表示的是3个球。师:教大家说一遍。汇报4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下一个数,你用了几个方块?同学们猜一猜看他表示的是什么?
生:是4辆小车
师:对吗?你能带大家数一数吗?
师:请同学们看看老师摆的,猜一猜老师想表示什么?(4个图片)师:同学们真棒,那怎样表示5个积木呢?你们会来吗? 生:会
师:谁愿意上讲台来摆一摆 生:举手
师:请你说一说你摆的表示什么? 生:表示5个积木
师:能完整地说一遍吗?同学们也跟着他一起说 生:我用5个“☆”表示5个积木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习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字变为活生生的动作,将具体物体的个数转化为图像表示,然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对图形再次进行抽象,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数字符号。在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小结:同学们真能干,用不用的物体表示了这些玩具,因为他们的数量是相同的
写一写:同学们会读,会摆,会认了,真棒,会写吗? 生:会
生:会还不够,今天老师就教大家正确书写 师:“1”像什么? 生:铅笔
师:正确书写很重要,注意观察,在田字格中的“日”字格写字,从左上角向右下角用一笔写成“1”,注意上下顶格
师:来,举出右手,用食指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
(“1”从上到下属1竖,请在“田”字格式先写3个“1”,注意要空格,师巡视指导)“2”
师:“2”像什么? 生:鸭子 师:从“日”字格上面口的中间起笔,也就是鸭子嘴靠上口字中间,头顶住往上面横线,后脑勺靠上右边线,慢慢地往下写一横,要在线的上方,直直的
(提醒孩子看老师示范书写,现在在田字格先写3个“2”看谁写得好,师巡视指导)
师:用手指跟着老师一起书空一次 “3”
师:“3”像什么? 生:耳朵
师:起笔挨上左线慢慢写好上耳弯弯,在中线处开始写下耳弯弯 师:用手指跟老师一起书空一次。“4”
“4”像什么
把像红旗的4写工整,先写竖折,起笔从“口”字格上边接近中间处考试,注意横写在中线下方,最后写竖,起笔从格子剩下部分中间开始。师:用手指跟着老师书空一次。“5”
师:“5”像什么 生:称钩
师:起笔从上靠左写竖,慢慢从中线处开始写称钩弯弯,最后写横。跟着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先写3个5,教师巡视,指导,再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形象有趣的比喻,愉快地练习书写,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同时感觉到数学好玩,在玩的过程中规范了数字的书写,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对数学的美好情感。)
(三)小结: 说一说: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1,2,3,4,5,你能用这几个数,数一数教室的物体吗?
抽3-5个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发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数学真是件让人愉快的事情。)
第三篇:北师大版平均数教案
平均数教学设计
姓名:张晓妮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必要性,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
3、在合作探究与交流中,体验运用所学的平均数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前两天,我们班的同学为参加学校的“六一”体育节活动,进行了一次投篮比赛,我们一起来看。
今天我想请同学们做小裁判,帮助我比一比他们哪队能获胜?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学生大声地喊,观看录像后,学生被比赛的热烈场景所感染,显得有些激动,情绪高涨地回答。)
谢谢大家的热情帮助,我们一起来看他们的投篮情况统计图。(教师分别出示男生队、女生队踢毽儿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生1:男生队五人的成绩分别是:4、7、5、4、5 生2:女生队四人的成绩分别是:7、3、5、9 请同学们认真地看一看、想一想他们哪队能获胜?(片刻地思考之后,许多同学兴奋地举起手,迫不及待地想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男生队获胜。生2:女生队获胜。(显然,学生的意见并不统一,许多孩子不服气地举起手,七嘴八舌地说着,男生队获胜,女生队获胜„„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必要性,特意制造认知冲突,这样自然诱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愿望,调动起学生学习研究的热情。)师:看来大家的意见并不统一,你是怎么知道的哪队能获胜?说出理由来。
生1:我认为男生队获胜,4+7+5+4+5=25个,男生队一共踢了25个,7+3+5+9=24个,女生队一共踢了24个,男生队比女生队多,所以男生队获胜。
生2:我不同意你的想法,男生队有5人,女生队有4人,人数不同。生3:25比24就是多1个。
生4:踢毽的总数是多1个,可是男生还多1个人呢?
(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参赛人数不同,比总数是不公平的,诱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愿望。)
师: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总数的方法不太公平,现在,我们有没有比较公平的办法呢? 生1:平均。
生2:算算平均每人踢几个?
生3:不对,应该是算一算男生队平均每人踢几个?女生队平均每人踢几个?
师:是啊,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要想公平地比较哪队获胜,我们就比每个队平均每人踢几个,这个方法能比较公平的比较出哪队获胜?有信心自己试一试吗?
学生齐声回答:“有”。
(经历了一番讨论交流,学生信心大增,都想自己试一试。本环节的设计,通过男生队、女生队参赛人数不同,在比较哪队获胜时,引发出矛盾,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在解决哪队获胜的实际问题的需求中,体会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必要性,产生学习习近平均数的迫切需求。)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独立尝试
师:把你的想法记录在练习纸第一个问题的地方。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的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和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流。(本环节的设计,我希望通过教师的充分放手,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利用自身丰富的“平均分”的体验,发现可以通过“移多补少”操作求出平均数和先求和再求平均数的方法。)
2、交流汇报
生1:丁丁踢了7个,他最多,拿出2个给小华和阳阳,这样他们每人就平均了,平均每人踢5个。再看女生队,也把多的拿出来给少的,移动一下,女生队平均每人踢6个。6个比5个多,女生队获胜。
(利用教师准备的统计图,请生1边说边摆,在生1操作的过程中,组织全班同学认真观察生1的操作过程,帮助同学们理解利用统计图“移多补少”得到平均数的方法。统计图“移多补少”的方法,不仅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且 还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直观理解平均数与一组数据的关系。)师: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变得同样多,同样多的这个数就是原来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生2:我能用计算的方法
男生队:4+7+5+4+5=25个 25÷5=5个
女生队:7+3+5+9=24个 24÷4=6个
女生队获胜。
师:谁能解释算式的意思?
生3:男生队把每个人踢的个数加起来,他们一共踢了25个,再用25除以他们的人数,就是平均每人踢的个数。
生4:女生队也是这样算的,把丽丽的、小芳的、元元的、旭旭的加起来,一共踢了24个,再除以她们的人数是4人,就得出了女生队平均每人踢6个。师:我们先算出每一队踢毽的总个数,然后用总个数除以每一队的总人数,就得出每一队平均每人踢毽的个数。
(在学生讲解算式的意思之后,我参与到同学的讨论中,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比平均数的办法,比较公平地比出女生队获胜,大家真是公正的小裁判。(问题得以解决,学生听到老师的表扬,都有些洋洋得意,情绪兴奋。)
3、理解意义
师:我们计算得出女生队的平均数是6个,我想问问大家这个“6”表示什么?
生:是女生队平均每人踢6个。
师:是丽丽踢6个吗?是小芳踢6个,是元元踢6个,是旭旭踢6个?是谁踢6个?
(随着教师一连串的问题,学生不断地摇头,连声说“不是”。)生1:是平均每人踢的。生2:是把多的匀给少的。
师:说的太好了,是把多的匀给少的,这样得到女生队平均每人踢6个,这个6表示女生队踢毽的平均水平,是每个人都踢6个吗?
(“不是”,学生异口同声地说。)
师:男生队平均每人踢5个,这个“5”表示什么? 生1:“5”表示男生队平均每人踢的个数。生2:是把多的匀给少的,得到了平均水平。
师:对于男生队来讲,他们一个人踢的个数可能是多少? 生:可能比5个多,也可能比5个少,还可能正好是5个。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与,它叫——平均数。(教师板书课题:平均数)
(平均数求出来,我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在此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认识到“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代表一组数的平均值(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出示一组同学的体重情况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1)估计并计算平均每人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师:这是一组同学的体重情况统计图,请你认真观察,收集信息。
生:丽丽的体重是23千克,兰兰的体重是22千克,丁丁的体重是26千克,强强的体重是29千克。强强是最重的。
师:请你认真观察,估计这4位同学的平均体重大约是多少? 生1:大约是100千克。生2:大约是50千克。生3:大约是24千克。生4:应该是25千克。
师:刚才,有同学估计大约是100千克。生5:这也太多了。
生1:我知道了,刚才我估计的是总数。师:还有同学估计大约是50千克。
生6:我认为这个50千克是不可能的,太多了。
生7:这里最重的是强强,他要把他自己多出来的补给比他轻的同学,所以一定比29少,不可能是50。
生8:如果平均体重是50,那50乘4等于200,我估计他们的总数也就100左右,不会是200。
(生2发现自己有错,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师:(面对生2)你现在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4位同学的平均体重一定怎么样?(耐心的等待。)
生2:一定比强强的29千克少,也比兰兰的22千克多。
生9:我同意,因为最多的补给少的就会变少,最少的也会变多。师:(面对生2)谢谢你,因为你的发言,我们才有了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让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清楚了,我们大家都应该感谢你。
(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热烈鼓掌,在这热情的掌声中,生2高兴地抬起头,在他灿烂的笑容中,让我看到一个小男孩的自尊心、自信心。)师: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这4位同学的平均体重到底是多少呢?
学生进行计算,订正算式,进一步强化算法。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教师要善待这些错误,因为体验错误对学生来讲同样可贵。走走弯路,也能欣赏路上的风景,对学生而言酸、甜、苦、辣都是收获。)
(2)(课件出示第2个问题)笑笑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3千克,因此淘气得出这样的结论:笑笑的体重一定是33千克。师:你同意淘气的想法吗?为什么?
生1:淘气想的不对,因为笑笑班的平均体重是33千克,不是每个人都是33千克。
生2:这个33千克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得到的。师:笑笑的体重可能是多少?
生3:可能比33千克轻,也可能比33千克重,还可能正好是33千克。
第四篇:北师大 六下 《鹬蚌相争》教案
北师大
六下
《鹬蚌相争》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
3、理解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体会鹬蚌相争的过程、结果,从中受到启发,明白其中的道理,懂得与人相处时应该宽容、谦让。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2)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2)懂得宽容、谦让,与人和谐相处。教学方法:“问议导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PPT展示:地图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吞并其他六国,统一天下。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
这是什么故事呢?具有这么大的魔力?居然能够阻止一场战争?
二、出示动画,了解故事 PPT展示:鹬 蚌 渔翁 1.指出动画中的两种动物和人物。(1)看动画,回答。
(嘴巴又尖又长是什么?)
板书:鹬(有坚硬的外壳儿是什么?)板书:蚌(还有个人物?——渔夫)。板书:渔夫。(2)这就是《鹬蚌相争,渔夫得利》的故事
板书: 鹬蚌相争
三、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分析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质疑,问题导航:(鹬和蚌为什么会争斗?它们是怎样争斗的?结果怎样了?)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比较朗读,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概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
五、品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1.设疑:造成这样的结果,是谁的错呢?
2.是鹬鸟的错?是河蚌的错?
3.学生自由分组,展开辩论:
正方:是鹜的错,因为它想吃蚌的肉…
反方:是蚌的错,它不应该夹住鹬的嘴…
教师:两者都有错(无论学生先说是谁的错,均可回到两者同时有错的回答中)
教师:是这样吗?让我们来从课文中找出根据来。
(二)自学课文。小组讨论:
(1)鹬蚌为什么争斗?怎样争斗的?结果怎样?
(2)导致鹬蚌被捉的结果是谁的错?谁胜利了?谁受益了?(3)讨论本课蕴涵的道理。
(三)揭示寓意。
1、小结:鹬和蚌就这样相持着,谁也不让谁,直到彼此都筋疲力尽,最后都被渔夫捉住了,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2、重温寓意。
(PPT展示:故事哲理:互相争斗、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六、回归文本,总结升华 1.回顾课文,体会寓意。(出示板书)2.根据提示,复述故事。(出示提示)
七、课文延伸
重点理解:(1)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2)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八、拓展练习
续写:鹬鸟和河蚌躺在渔夫的鱼筐里……
九、创新提高
结合实际,谈谈你在生活中该怎样和同学们、邻居相处 ?
十、板书设计
鹬:今日下雨
死蚌 鹬蚌相争
互不相让 渔翁得利
蚌:今日不出 死鹬
十一、教学反思
第五篇: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教学目的: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填写算式。
3、在教学中渗透数的顺序,并进行社会秩序教育。
4、学会与人合作,体会计算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数位计数器及40-50根小棒等。
教学方法:抓问题,用多种游戏,把抽象的数位具体化。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寻找关键问题
1、数学课研究数学问题,一些小棒会有什么数学问题。
(每张桌子发40-50根小棒,玩小棒时间为3-5分钟)
2、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目的:练习20以内数的顺序,也可以在玩小棒中发现十根捆一捆)
3、游戏,看谁的手小巧。
老师报数,学生用棒子表示,讨论:快的同学的诀窍。
出示:十根可以捆一捆。
再进行游戏,让学生习惯中把1捆当作10根用。
4、完成:
()个一()个十
试一试,在计数器拔出10
个位只有几颗珠子,怎么办?(10个一是1个10)
在个位拔上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也表示10个一。
二、自主合作,解决数位顺序。
在解决了10是1个十也是10个一后,还能过度试一试在计数器上表示。接下来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数位,组成和算式结合,理解11-20各数。
1、11-20各数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
问题提出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并结合p68的图示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实现生生互动。
(这儿注意11-20的表达多样,只要求至少一样,方法选择,方法应用应由学生通过自主交流来确定。)
2、1个十,1个一 是11 10+1=1
110和11,十位上是1,没有变,个位由0变成1,就是11。3、15、19、20的数位可重点检查。
(20的数位可由10-20,也可19-20来描述。)
4、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数位不一样,数也不一样,十位上1表示1个十,个位上1表示1个一。
5、练习:(口算)
10+9 10+8 10+7 10+6 10+
510+4 10+3 9+10 8+10 7+10
6+10 5+10 4+10 3+10
二、实践应用,实现知识延伸
1、寻找粗心丢失的数。
游戏报数。(报数时丢一些中间数)
2、开火车顺数
游戏:数数(顺数和倒数)
3、拔珠游戏(师生――生生)
报数13,拔13并写出13,同时说13的含义,还可画珠。
4、p69 1-6 自己完成。
四、课外实践,拓展知识应用。
1、完成10-20各数数位图及小棒图。
2、和父母互说10-20各数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