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小运动会教案
第七单元
小小运动会
单元备课
一、单元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能结合现实进行初步的估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
3.能利用所用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单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教学难点:
1.活用情境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2.注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尊重学生有个性的选择计算方法。
3.加强高效率的联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四、教学准备:
情境图、小学具、口算卡、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展台。
五、课时安排(共9课时)
运动会报名
3课时 领饮料
2课时 投沙包比赛
2课时 回顾整理
1课时 综合练习
1课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小小运动会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的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9+几的方法。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让学生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向学生明确运动员的选拔要求,让学生课前分组选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运动会就要来临了。开展运动会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准备工作,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进行运动会的报名。(出示课题:运动会报名)
师:下面请每组选出的运动员上台。(每组的运动员上台。)
小组的同学能够选你们当我们班参赛的运动员,说明大家是非常信任你们的,老师也相信你们。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信息窗一
(第1课时)
师:凡是参赛的运动员每人都要佩带一个菜牛上号码,大家想一想,我们班需要多少个号码?
生:只要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就知道了。
师: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运动员的人数呢?
生甲:可以计算赛跑的和投沙包的一共有多少人。列式:9+6=
生乙:刚才这个问题也可以列式:6+9=
生丙:其实,要算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算一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人。
1.探索9+6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演示来进行。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3)组间交流:
生甲:我用数一数的方法......生乙:我先把6分成1和5,9+1得10,10+5得15。
生丙:我把9看成10,10+6=16,16-1=15。......师:刚才这些同学说的都不错,说明同学们都动脑筋了,这值得表扬.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最简便,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
师: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吗?
2.探索6+9的算法。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技术2一下6+9得多少。
(1)让学生独立思考。
(2)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3)组间交流,教师对于由9+6=15想出6+9=15的同学要大加表扬和鼓励,向学生进一步渗透加法交换律的数学思想,并提高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积极性。
3.探索8+7、7+8的算法。
师:刚才有个同学提出了要求“需要写多少个号码”,还可以算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个。用这种方法又该怎样列式呢?(指生回答,并且说说算法。)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小结与回顾:过刚才我们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了“需要多少个号码,并研究9+6、6+9、8+7、7+8的算法。这也是课本第72页、第73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一边看书,一边回顾刚才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将书上的方框、括号填完整。
四、抽象概括,拓展提高。
同学们,下课铃声就要响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第1题
先让学生用完整的一、两句话说明图意,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一共摘了多少根”把正确的列式填在书上,同位说一说算法。
2.算一算,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得数。师计时,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订正时,引导学生看板书寻找规律。
板书设计:
小小运动会 9+6= 6+9= 使用说明:
学生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第2课时
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97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继续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法。
2.通过合作交流,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教学重点:
通过算法多样化让学生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为了解决运动会报名的问题,我们学会了计算进位加法,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说出下面几道题的得数。
8+5 5+8 7+4 4+7 3+9 6+8 7+9 8+9
5+7 6+6 3+8 7+7 4+8 5+9 6+5 7+6
2.自主练习第2题。
小组合作,教师首先要说明要求。可以以举例的方式讲清规则,如一人说得数是11的算式,就要把得数是13的算式有条理地按次序说出来,9+4=13、8+5=13、7+6=13、6+7=13、5+8=13、4+9=13。
小组内的同学要互相倾听,互相帮助,尽可能地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说一说。
3.自主练习第3题。
找朋友。先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动物?为什么把小猫和袋鼠连在一起?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好朋友吗?
4.自主练习第5题
一共有多少萝卜?学生自己看图,列算式。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
5.自主练习第6题。
让学生看图编个小故事,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唤起学生对美好往事的回忆,让学生尽情地提出数学问题,并独立解答。交流时,先组内交流,再组间交流。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使用说明:
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能利用所用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课题:9加几(几加9)自主练习
(二)(第3课时)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96页9、10题和97页 教学目标:
1.进步掌握9加几(几加9)进位加法计算过程,并正确计算9加几(几加9)的算式;
2.运用有过的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3.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信心,兴趣。教学重难点:
9加几(几加9)进位加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9加几(几加9)进位加法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本节课我们继续对9加几(几加9)进位加法计算进行练习。板书课题:
9加几(几加9)进位加法练习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教科书96页9题:你的朋友在那里? 连一连,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2.教科书96页10题:一共有几个贝壳? 理解题意,列式计算汇报交流:9+8=17(个)3.教科书97页11题:一共拔出了多少个萝卜? 理解题意,列式计算汇报交流:9+5=14(个)4.教科书97页12题: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理解题意,列式计算汇报交9+7=14(个)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汇报交流结果
5.教科书97页13题:一共有多少学生? 理解题意,列式计算汇报交9+4=13(个)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汇报交流结果 三.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算一算: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先对比,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2.新课堂:70页1题: 先观察图,列式计算汇报交流 9+4=13(个)9+6=15(个)4+9=13(个)6+9=15(个)3.连一连:送信: 连一连,汇报交流 四.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试着写出这样的一组算式吗? 先算一算,集体订正,汇报交流: 并试着写出一组:9+7=16 7+9=16 2.智慧园地:小猴摘苹果:(1).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 9+3=12(个)
(2)、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9+9=18(个)
五、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表现怎样? 自主评价谈各收获及表现
板书设计:
9加几自主练习
基本练习
深化练习
使用说明:
我认为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角度提出的。为此,数学教学中算法多样应当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出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当然不应是教师主观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较佳方法中的标准,一是简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类问题中均可使用,这两条标准必须同时具备。
课题:信息窗二:领饮料
——8加几(几加8)的加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98页及99页自主练习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运动会插图,使学生得到很多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列式计算,进一步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计算,使学生知道在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8加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8加几的进位加法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帮小朋友完成了报名工作,现在运动会正式开始了,有比赛项目的同学正忙比赛,没比赛项目的也忙着呢!他们忙什么呢?我们看看吧。表示很想知道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板书课题:领饮料 1.出示情境图:
A.小朋友们认真看图,没有比赛的小朋友在忙什么? 观察情境图,谈自己的发现和认识 B.从图中你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找出数学信息,全班交流
一班:一组要8瓶,二组要7瓶 二班:一组要6瓶,二组要8瓶
C.你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A.一班两组一共需要多少瓶? 二班两组一共需要多少瓶?…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一班两组一共需要多少瓶? a.要求一班两组一共需要多少瓶? 必须知道哪些信息? 先说出信息,b.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再根据信息列式: 8+7=
7+8= 教师板书:8+7= 2.二班两组一共需要多少瓶? a.要求二班两组一共需要多少瓶? 必须知道哪些信息? b.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再根据信息列式: c.汇报交流算法。独立计算,汇报交流算法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汇报交流算法。独立讨论,汇报交流
a.7分成2和5:8+2=10,10+5=15 b.8分成5和3:7+3=10.10+5=15、、、、、、师:比较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比较,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个是8凑成10,一个是将7凑成10.,都运用了凑十法 教师板书:凑十法
四、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进位加法,仍然采用了什么方法? 运用了凑十法,进步说凑十法的好处 拆小数,留大数;凑成十,再相加。
五、巩固运用,拓展提高:
1.教科书99页自主练习1题: 观察图,理解题意列式,汇报交流 8+3=11 8+6=14 2..圈一圈,算一算: 教科书99页自主练习第2题: 观察图,圈一圈,算一算
3.8+2+6=
8+2+7=
8+2+4=
8+2+7=
8+8=
8+8=
8+8= +8= 先比较上下两算式,有什么联系,在计算,汇报交流结果
六、完善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你表现怎样? 自主评价,谈各自收获及表现 板书设计:
信息窗二:领饮料
——
8、一班两组一共需要多少瓶?
8+7= 15(瓶)
a.7分成2和5:8+2=10,10+5=15 b.8分成3和5:7+3=10.10+5=15、、、、、二班两组一共需要多少瓶?
使用说明: 7、6加几 8加几是在学生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实现知识的迁移过程。教学的第一步是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接着让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初步体验“凑十法”。8加几的计算方法与9加几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用“凑十”的方法来解决,初步实现知识的迁移过程。然后让学生直接看算式算出结果。
第二篇:第七单元 小小运动会
第七单元
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退位
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16-9的多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并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
学具:每人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你知道都有什么项目的比赛吗?咱们先来观看一场垒球比赛,好吗?(多媒体演示课本主题图中的比赛情景),问:观看了比赛,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明:本节课先研究谁能获得冠军的问题。
2、估一估。
师:你估计,几号运动员最有可能获得冠军?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号运动员可能获得冠军,因为他投得最多。
2号运动员可能获得冠军,因为他掉在外面的少。
3、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准确地判断出谁是冠军?
学生思考发言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数一数
算一算
[反思:通过“估计几号运动员最有可能获得冠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而且,由此引发争论,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算法
师:1号运动员投中了几个?谁会列算式?(板书:16-9)
怎样计算16-9呢?
1、自主摆小棒
师: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首先请用最快的速度拿出16根小棒,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拿的?
师:从16根小棒中取出9根,有几种取法呢?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组的小朋友合作。
2、展示摆法。
师:谁愿意到投影台前边摆边说你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从16根小棒中,一根一根地取,取出9根,还剩下7根。
从16根小棒中,先取出6根,再从10根中取出3根,还剩7根。
先从10根中取出9根,剩下1根与原来的6根和起来就是7根。
9根和7根和起来是16根,16根减去9根就是7根。
……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同组小朋友在一起说一说。
[反思:儿童的智慧出自他们的手指尖上,通过让学生摆小棒,引导学生操作,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摆小棒,这样从直观上获得感性认识,为后面抽象算理作了铺垫。]
3、整理算法。
师:刚才,我们都是通过摆小棒知道16-9=7,不摆小棒,怎样计算16-9呢?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先自己试着说一说,再和同组小朋友说一说。
师:我们一起听一听,怎样计算16-9?谁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告
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想法:
16-1-1-1-1-1-1-1-1-1=7 16-6=10,10-3=7。
10-9=1,1+6=7。
9+7=16,16-9=7。
……
师:计算16-9,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可真了不起!你最喜欢哪些方法?再和同桌小朋友说一说。
[反思: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学生的个性,又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4、总结算法
教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回顾几种不同方法。同时,指出: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5、算法巩固。
师:2号运动员投中了几个?怎样列算式?(11-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计算3号运动员投中了几个,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算法。
师:3名运动员的成绩已经计算好了,谁是本场比赛的冠军?
三、创设模拟比赛情境,练习巩固
1、多媒体演示:搬瓜比赛(课后练习第三题)(1)小组商讨:如何搬瓜才能获得冠军?
(2)以小组为单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搬瓜”。
(3)请优胜小组交流成功经验,教师相机指出:要想取得最后胜利,搞好合作是关键。
2、多媒体演示:箱中探宝(课后练习第一题)(1)学生看图后说一说图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题,利用实物投影反馈。
(3)为优胜小组颁奖。
3、多媒体演示:摘星星
(1)学生在规定的时间独立做题,利用实物投影反馈。
(2)为优胜同学发速算星。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以“小小运动会”为主线,引导学生操作、探究。而练习的设计恰恰采用比赛的形式,既增加了练习的趣味,又与前面的主体教学相呼应。]
四、课堂总结
师:紧张而又激烈的比赛结束了,从比赛中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
-------11-20之间各
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熟练地读出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并能正确地读、写。掌握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情感目标:运用生活化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
教学难点:掌握数的组成。一.创设情境,直接导入:
有一句广告词说得好。“天蓝蓝,海蓝蓝,我家住在大海边。”同学们喜欢到海边去玩吗?现在有一队小朋友已经在海边玩哪。我们快去看看。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探索过程(出示课件)
1.你看见了什么?(小朋友)小朋友在干什么?(喂海鸥)海鸥都在哪儿?(沙滩上、岩石上、天空中)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提)还可以怎样提?
3.同学们真棒,提了这么多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专门研究与海鸥有关的问题。
(一)出示课件,认识11。
1.首先研究沙滩上有几只海鸥?你先估计沙滩上有几只海鸥?(学生估计)
2.谁估计得对?你有办法知道沙滩上有几只海鸥吗?(数一数)3.谁上来数?这位同学是……个地数。你还有别的数法?(生两个两个数)还有吗?(生三个三个数)
4.我们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三个三个地数,都数出是11只。你会写11吗?写在本上。一生写在黑板。齐读一遍。
5.如果用1根小棒表示1只海鸥,沙滩上的海鸥要用几根小棒表示。(11)
生数出11个小棒。
6.师拿11根小棒放在投影上,问:你能一眼看出有几根?怎样摆可以一眼看出来?(学生摆)
7.谁愿意把自己的摆法跟大家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听一听。(生在投影上摆)
8.这边的10根小棒,我们把它捆一捆。这样就可以一眼看出是11根。我们都来捆一捆。这一捆是一个……(老师贴图,板书10),这一根是一个……(老师贴棍,板书1)指着图说,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老师刚才说的什么?
谁能再说说。(找几生说)
9.教师指图,这个1表示一个十,它对的位置叫(十位)。这个1表示一个一,它对的位置叫(个位)。
10.指着板书问:个位和十位都是1,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生说)
11.其实计数器上也有个位、十位。你能找出来吗?先找个位,指着举起来。再找十位。拨出11。指着计数器说,这个1在 ……位,表示几个…,那个1在 ……位,表示几个…。
(二)出示课件,认识13。
沙滩上有几只海鸥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下面我们来解决“岩石上有几只海鸥?”这个问题。
1.先估计一下,(生说),谁来数数。(一生数)2.在本子上写13。一生写在黑板。齐读。3.用小棒摆13。
4.师拿生的一捆,问:这是一个…,在13下面贴图片,写10。再拿3根,问:这是三个…,在13下面贴小棒,写3。
5.谁说说13的组成?(学生说,教师指图)。同桌互相说。
(三)出示课件,认识20。
除了沙滩、岩石上有海鸥,天空中也有海鸥。
1.先估计一下,(生说),谁来数数。(一生数)2.在本子上写20。一生写在黑板。齐读。3.用小棒摆20。
4.师拿生摆的,问:这是一个…,在20下面贴图片,再拿一捆,问:这又是一个…,在20下面贴小棒,他们是2个十,写2个10。
5.问:个位为什么没有?说说20的组成? 6.指着黑板,在11和13之间还有一个数,你知道是几吗?(12,师写),13后面还有……师写14,15,16,17,18,19。我们先写到这。这些数字你都认识吗?知道他们的组成吗?老师想考考你。有信心吗?
7.问: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18的个位是几,十位是几?
8.你能看着这些数字朋友像老师一样提问题。(生提,生答)三.趣味练习
今天我们和11-20这些数字交上了朋友。下面比比看,谁最了解这些数字朋友?
1. 猜谜语
你们玩过猜谜语的游戏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玩好吗?我说一句话,同学们来猜一猜。
(1)6个一和1个是组成的数。(2)十位是2,个位是0。(3)比18小,比16大。
谁想当小老师来考考同学?(学生提问)都想当小老师,那同桌两人互相提。
2.找朋友。
你能把咱们今天学的数字朋友从你的学具袋里请出来吗?(1)瞧!他们好乱的,能帮他们排排队吗?说说你是怎么排的?还有不同的排法吗?
(2)听口令,找朋友:
比11大2的朋友?比18小3的朋友?
19比20少几?18的邻居有哪些? 10离15近,还是19离15近?
(3)老师手上拿着一张数字娃娃,你们猜猜会是多少呢?“大了,小了,对了。” 四.综合应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数字朋友的作用可大了,你能从身边找到他们吗?看来同学们能找到很多这样数字,课后可以继续找,记在你的数学日记上。
第六单元
有趣的游戏
——位置的教学
教学内容:
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青岛版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游戏》。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境中感受前后和左右的位置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有趣的游戏,好吗?(板书:有趣的游戏。)师:昨天我发现同学们在玩一个很有趣的游戏,我就把它录下来了,他们是怎么玩的呢?我们一起来看:(播放录像:两个同学在玩指鼻子的游戏。)
师:想玩吗?我们也来玩。比比谁指得快,赢得次数多?
(游戏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些小朋友会指,而有些小朋友分不清左右。)
师:停!我想问问大家:玩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根据什么来区分左右?)
游戏最贴近学生的生活,由游戏入手让学生从玩游戏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意识。
二、解决问题,体验左右:
(一)集体交流,辨别左右
师:请游戏中赢了的同学介绍一下经验:根据什么来区分左右?(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由发表意见……)生活中经常用到左右,通过交流充分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初步辨别左右。
师小结:看来小朋友们分辨左右的好方法确实不少,听了他们的介绍你能分清左右了吗?
师:请小朋友们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打个招呼,再伸出你的左手来,摸摸你可爱的小鼻子。
师:小朋友们再来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这样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吗?
(学生会发现:左腿、右腿;左胳膊,右胳膊;左眼、右眼等。可以引导到他们边找边做动作:踢踢左腿,再踢踢右腿;伸伸左胳膊,再伸伸右胳膊……)
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刚才说的这几对好朋友,都是一左一右的。这次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右手的这边就是右边,另一边就是左边。(板书:左右)
从学生熟悉的身体器官入手,在体验感知自己身体上的左和右的同时,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来辨别左和右。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左右”的知识。你能说说吗?(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会说出:体育课上齐步走,左右转,用到左右;上下楼梯靠右边;马路上靠右边走。)
(若学生说不出马路上要靠右边走,教师可进行如下引导:其实在马路上我们也经常用到左右。你看马路上那么多人和车,来来往往,为什么都没有撞到一起呢?然后进行下面的小实验:)
师:你来当小司机,开着汽车到百货商店来买东西。其他同学当小警察,看看他们走的对不对?(此时,因为左右的相对问题学生可能会发生争议。可以让发生争议的同学亲自下来走一走,找出每
次的右边在哪?从而总结出:左右的相对问题。然后让每个同学亲自转一转找一找不同方向的左右,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实验引出争论,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再让学生去体验、感悟其中的奥秘;最后通过转身验证让学生明白:因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
(二)利用左右,跳韵律操。
师:刚才我们学到这么多知识,下面让我们来轻松一下,我们来跟着音乐放松一下。(放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来跳韵律操。)
师:看了同学们的出色表演,我有一句话非常想跟大家说。想知道我说什么吧?(教师偷偷地传话给一个小朋友:“谁敢和老师比赛?”再由这个同学通过从魔术盒里抽取“幸运同学”将话传给后面或前面的同学,这样传下去。由最后一个同学大声的将这句话说出来。)
通过巧妙的创设两个有趣、独特的游戏:跳韵律操、传话,让学生轻松愉悦的利用左右的知识。使学生体验出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情。
三、小比赛,巩固新知。
1、(请出敢和老师比赛的同学,进行拍手的比赛:即课本第69页自主练习1,下面的同学当裁判。)……
师问:谁还想玩?(大家都想玩,组织同学之间互相玩。)
2、小制作:
师:我刚刚受到一封电子邮件:我们一起来看看电子邮件上写的什么?(即课后自主练习第3题。)
师:同桌两人合作,比比谁合作的好,设计的又快又美观。完成后将作品贴到桌子上展示。
……
……
学生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并评价:你喜欢那幅作品?为什么? 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能力。让他们在评价中学会赏识与尊重,互相取长补短。
四、小结:
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看到小朋友们这么愉快的学习,我也很开心。下课以后你还接着玩,看看你还能发现哪些知识。
第二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
妈妈放衣服(比较)
--------帮
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但他们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感性知识。比较,是学生熟悉的,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因此要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设计思路:
1、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处理和使用教材。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入手,创设师生比高矮这一活动,营造愉快、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拓展应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找一找”,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小组合作、同位议议等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2、关注学生的经验、体验和感悟,以实践体验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培养学生比较方法的主要途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第二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
--------帮妈妈放衣服(比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比较事物的多
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体会比较的相对性、公平性。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观察,分析比较能力及简单的推理能力。
3、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知道事物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比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准备教学实物。新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又要注重数学学科特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让学生通过比一比、找一找、猜一猜等活动,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理解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课前安排:
把学生每4人分成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分好工:组长1名,小组发言人1人,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完善。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活动
(一)师生做游戏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我说你做》的游戏。听好老师的要求:我说大,你们就用手势比划“小”。
老师说学生边说边做。(大小、高矮、长短、胖瘦、粗细。)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真聪明,做的动作又快又准确。尤其是**同学,请到老师这儿来,奖励你一颗小星星。同学们,现在你看到我和他站在一起,你想说什么?
生:我发现老师高。
师:你能不能用谁比谁高说一句话? 生:我发现老师比**同学高。生:我发现**同学比老师矮。
师:老师比他高,他比老师矮,看看我们俩,还能比什么? 生:我发现老师比**同学胖。生:我发现**同学比老师小。
生:我发现老师比**同学重。
教师适时做一下板书:(高矮 胖瘦 大小 轻重)
师:看,只有我和***两个人,大家就从这么多方面进行了比较。高矮、大小、轻重都是比较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比较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根据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课一开始就创设了教师和学生《你说我做》的活动,既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自己定位于是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合作者,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创造了参与条件。】
活动
(二)小组合作比一比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互相比一比。请听清老师的要求:小组同学先想一想可以比什么,再下位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比的方面多。要注意不能影响其他小组活动。小组长最后总结汇报。
教师随机指导。
小组汇报。
师:为什么同一个同学,一会儿高,一会儿矮?
生:因为有的同学踮着脚,所以他就一会高,一会矮。师:那你认为这样比可以么? 生:不可以。师:为什么?
生:因为那样比不公平。
师:那在公平的情况下比,为什么同一个同学,一会儿高,一会儿矮?
生:因为他比这个同学高,比另一位同学就矮。
师:哦,他们比的对象不一样,所以一会高,一会矮。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指导学生的合作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随机渗透比较的相
对性,体会比较的公平性,了解比较策略。】
活动
(三)多媒体出示信息窗
师:比较还有很多方面,如粗细、远近、厚薄、长短等。上节课我们帮妈妈整理好了衣服,现在让我们一起帮妈妈把衣服放好吧?(出示信息窗)请同学们先自己认真看图,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哪些东西可以比一比,比什么?
师:和你的同位小声交流一下,看你们的发现是不是一样?
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信息窗的探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同一种事物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比较,体会比较标准的多样性。】
活动
(四)拓展应用
师:我们帮妈妈放好了衣服,现在我们休息一下,跟着明明和丽丽一起去公园玩玩,好不好?
生:好。
(播放多媒体课件)
1.途径小河到美术馆
问题:“你知道哪座桥长吗?”
生:上面那座桥长,下面那座桥短。
师:美术馆到了,我们进去看看吧!小朋友哪支画笔最长,哪支画笔最短?
生:------
2、途径森林到黑房子里
播放课件:“明明,你知道哪棵树高么?” 师:谁来帮明明回答这个问题? 生:左边的树矮,右边的树高。
播放课件:“来到黑房子了,我们进去看看吧!咦,哪支蜡烛最高?哪支蜡烛最矮?
生:------
3、到开心乐园玩
播放课件:你瞧,他们来到开心乐园玩起了跷跷板,你看,他们谁重呢?为什么?
生:------
4、到果园摘果子
播放课件:来到果园里。呀,这么多水果,你知道哪种水果最多么?
生:苹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一样一样数的。师:那你还知道什么?
生:我还知道桃子和梨一样多,都是4个。
5、智力大比拼
哪支铅笔最长,画上∨,最短的画×,一样长的画○。
哪座房子最高,画上∨,最矮的画×,一样高的画○。
哪边重,画上∨,轻的画×。
哪堆糖最多,画上∨,最少的画×,一样多的画○。活动五:找一找
师:我们在公园游玩的过程中,又学到了这么多比较的知识。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可以进行比较,现在老师先给你一分钟时间,请你快速找一找哪些事物可以比一比,比什么?
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同学听听。全班交流。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来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
【设计意图:通过“游公园”、“找一找”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来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反思: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湖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利用各种资源创设性使用教材,设计适合
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根本,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教学中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提供了让学生自由选择比较方法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整节课始终让学生处于探索、思考、合作、发展的状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上册 小小摄影家教案 青岛版
小小摄影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明确从不同位置观察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在现实有趣的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积累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物体的形状的直观经验,并通过与同学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经历学习的活动过程,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教具准备:
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挂图 汽车、娃娃等模型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谈话:圣诞节快到了,圣诞老人给大家送礼物来了,请每个组的小组长到前面领取。(播放课件,展现圣诞节图,小组长领取礼物,放在桌子中央。)谈话:现在请同学们在你坐的位置观察,看到了什么?(以组为单位,4个学生站在前面,保持原位汇报)活动二:
谈话:我们把自己看到的拍下来吧,像老师一样,(模仿照相时的姿势)齐说咔嚓。教师:你拍到的是哪一张呢?快找出来。
(每个组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照片,学生从中找出各自的照片)变换位置,学生从1号到2号,依此类推,再次分别找到自己拍的照片。活动三:
学生回到原位,请小组长把礼物变动一下位置,再让学生观察。汇报交流。活动四:
谈话:我们观察的位置不一样,所看到的图形也不一样。(板书:位置 图形)教师:听,圣诞老人看到大家出色的表现正表扬大家呢。(播放课件)活动五:
谈话:圣诞老人为了表示对你们的祝贺,又给你们送贺卡来了。
(组长各领取两张不同物体的卡片)
教师:找到跟卡上一样的物体,你们俩就是好朋友,看谁找得快!(全体学生找朋友,找到的手拉手到前面来)活动六:
汇报展示:你们的贺卡画的是它的什么位置?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的收获是什么?有什么感想?(师生共同总结)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上册 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一教案 青岛版
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的信息窗1。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1.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让学生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
教师向学生明确运动员的选拔要求,让学生课前分组选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运动会就要来临了。开展运动会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准备工作,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进行运动会的报名。(出示课题:运动会报名)
师:下面请每组选出的运动员上台。(每组的运动员上台。)
小组的同学能够选你们当我们班参赛的运动员,说明大家是非常信任你们的,老师也相信你们。
二、提出问题
师:凡是参赛的运动员每人都要佩带一个号码,大家想一想,我们班需要多少个号码?
生:只要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就知道了。
师: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运动员的人数呢?
生甲:可以计算赛跑的和投沙包的一共有多少人。列式:9+6= 生乙:刚才这个问题也可以列式:6+9= 生丙:其实,要算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算一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决问题 1.探索9+6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演示来进行。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3)组间交流:
生甲:我用数一数的方法......生乙: 我先把6分成1和5,9+1得10,10+5得15。生丙:我把9看成10,10+6=16,16-1=15。......师: 刚才这些同学说的都不错,说明同学们都动脑筋了,这值得表扬。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最简便,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师: 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吗? 2.探索6+9的算法。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6+9得多少。
(1)让学生独立思考。
(2)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3)组间交流,教师对于由9+6=15想出6+9=15的同学要大加表扬和鼓励,向学生进一步渗透加法交换律的数学思想,并提高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积极性。
3.探索8+7、7+8的算法。
师:刚才有个同学提出了要求“需要写多少个号码”,还可以算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个。用这种方法又该怎样列式呢?(指生回答,并且说说算法。)
4.小结与回顾:刚才我们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了“需要多少个号码,并研究9+6、6+9、8+7、7+8的算法。这也是课本第72页、第73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一边看书,一边回顾刚才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将书上的方框、括号填完整。
四、练习与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先让学生用完整的一、两句话说明图意,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一共摘了多少根”把正确的列式填在书上,同位说一说算法。
2.算一算,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得数。师计时,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订正时,引导学生看板书寻找规律。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下课铃声就要响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上册 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五教案 青岛版
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五
教学目标:
1.借助成绩统计和分发奖品,引导学生提出多个问题,综合应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2.通过“领奖品和公布成绩”现实情景画面中大量的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现实的情景画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应用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运动会的比赛项目结束了,下面该到发奖的时间了,让我们到领奖台看看吧。
二、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成绩公告”栏里以统计表的形式给出了一年级三个班男、女同学的得分情况。
三、解决问题
1.整理提出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加以梳理,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起来。学生有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发了几本练习本?发了几支铅笔?发了几个笔袋? 一年级一班男、女生一共得了多少分? 一年级二班男、女生一共得了多少分? 一年级三班男、女生一共得了多少分?
一班比二班多得多少分?二班比三班相差多少分? 一班再得几分就和三班一样多? 2.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综合应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全班交流回顾
解答完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并说出应用图中的哪些信息,解决了什么问题及怎样解决的。
四、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
出示第一题先让学生说图意,然后独立解答,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决过程。2.自主练习第2题
先让学生编成童话故事,说给大家听。然后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