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歌在视唱教学中的重要性(精选)
民歌在视唱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产生时间最早、分布最广、内容最为丰富的一类。作为视唱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民歌在传承、宣传、发展本土音乐文化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视唱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努力使民歌视唱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民歌汉族民歌视唱少数民族民歌视唱重要性
我国民间音乐浩如烟海、内容丰富。根据其不同特点,从不同角度,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情况下,民间音乐被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五大类别。其中,民间歌曲起源最早、内容最多、最丰富。在以西方音乐为主线的视唱练耳课中,民歌无疑是最能体现本土音乐文化的一种形式。大量的民歌被编入视唱教材中,很多成为视唱必唱以及背唱的经典曲目,成为视唱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民歌视唱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训练?各民族的民歌又是如何与视唱密切结合的?本文就以上诸多问题展开论述。
一、民歌视唱包含的内容
民歌的分类有多种角度和方法,可以依据题材、产生年代、民族、地区等来划分。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民歌视唱主要是按不同的调式调性,将汉族民歌和少数民族民歌混合在一起进行训练。
在音乐中,一个孤立的音或和弦是无法塑造音乐形象的。音乐中使用的音总是按照一定的关系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为中心,这个体系就叫做调式。在进行民族音乐作品视唱之前必须先对民族调式进行训练。它的训练内容包括调式音阶练习、音程练习、和音组练习。
音阶练习分为五声音阶、六声音阶、七声音阶三种。其中,五声音阶是六声、七声音阶构成的基础。它由五个音按照纯五度排列起来,这五个音被称为正音,音阶名分别为宫、商、角、徵、羽。当以它们中任意一个音为主音构成调式时就称为某调式。比如C宫五声调式、D羽五声调式等等。下面以D羽五声调式为例来看如何对民族调式进行训练。D羽五声调式的音阶序列为D F G A C D。从中可以看出:第一,D为羽,F为宫,调性属于F宫系统,调号为一个降号。第二,缺少小二度和三全音这两个不协和音程。需要重点练习的音程有:①大二度:F G、G A、C D ②大三度:F A ③纯五度:F C、G D、C G、D A ④小三度:D F、A C。以及以上音程的转位音程小七度、小六度、纯四度、大六度。第三,音组练习要以大二度和小三度所构成的“三音组”为基础音调,然后将音阶中的其他音任意组合进去,音与音之间可以级进、跳进、重复,旋律线条可以上行、下行或者上下行结合。
在五声调式基础上加上清角或变宫就形成了六声调式。六声调式和五声调式相比,其特点是在清角与角、变宫与宫之间增加了半音音程关系,即小二度音程。同样,在五声调式基础上加上清角、变宫、变徵和闰四个偏音中的任意两个音就可以形成七声调式。七声调式与五声调式相比,其特点是增加了半音和三全音的音程关系,即小二度、增四度和减五度。七声调式主要有三种:1.清乐音阶:加上清角和变宫。2.雅乐音阶:加上变宫和变徵。3.燕乐音阶:加上清角和闰。在视唱六声、七声调式曲目之前,要将五声调式中的音程进行训练,还要针对偏音加入后形成的不协和音程进行单独练习。总之,在对民族调式进行训练时,要运用多种多样丰富的手段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调式调性感,为进行民族音乐作品视唱做好充分地准备。
二、汉族民歌视唱
汉族民歌按照体裁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在视唱教学时可以将它们的产生背景和特点作为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实际音乐作品,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然后再接触具体作品进行视唱,这样既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拓展又能让教师的教学生动活泼。以民间小调《月牙五更》的视唱为例,它是东北民歌的代表作品之一,曲调中表现出东北人民勇敢的精神、勤劳的作风及火热的情怀,凝聚了东北人民的智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视唱时除了要熟练掌握构唱的各技术环节,即调式音阶、音程之外,还要特别注意民间小调音乐的表现手法和音乐性,这对于更好的领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民间小调音乐具有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因此,民间小调所表达的音乐情感是细腻、婉转的。视唱时有很多富于地方色彩的润腔部分,它一般是以装饰音的形式出现,或是前倚音或是上波音或是下滑音,要予以充分重视。此外,舌尖颤音和方言的运用都是东北民歌在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它使地域特征更为明显,听起来更容易让人产生亲切感。在保证音高、音准的同时,将以上这些元素与视唱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得到视唱训练又能从中了解历史,了解地域风格,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同时也能从中获取知识、积累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
三、少数民族民歌视唱
我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他们的音乐大体采用三个音乐体系:①中国音乐体系;②欧洲音乐体系;③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在五十六个民族中,大部分民族采用的是第一种即中国音乐体系。而第二种和第三种音乐体系则主要运用于新疆一些民族的音乐中。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民族的音乐不仅仅只采用一种音乐体系,它可能兼采用两种或三种音乐体系。
蒙古族素有“诗歌民族”、“音乐民族”之称,他们的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属于中国音乐体系,主要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类。《牧歌》是一首著名的蒙古族长调,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起伏度大,“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那雪白的羊群”,飘散着辽阔的草原气息。它的调式为宫调式,视唱时首先练习宫调式音阶,建立调式感;其次击打节奏,特别针对跨小节连线进行练习;第三将节奏与旋律结合进行视唱,保证音高、节奏的准确;第四阅读歌词,在脑海里勾勒画面,将蒙古族音乐抛物线的特点以及粗犷的音乐性格带入视唱中,在练习视唱的同时了解蒙古族既奔放又细腻的音乐性格。
维吾尔族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汉代以来,新疆就是我国古丝绸之路的要道,三大文明在此交汇,维吾尔族在形成自身音乐特点的同时吸收了多地域、多民族的音乐元素,因此维吾尔族民歌兼有三种音乐体系。东疆、北疆地区采用中国音乐体系的较多,南疆地区的民歌以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为主。《黑眼睛的姑娘》流行在新疆伊犁地区,属于中国音乐体系。调式为七声清乐宫调式,它是在五个正音的基础上加入了清角和变宫两个偏音,虽然使用了七声音阶,但Fa和Si(在此用首调唱名来称呼清角和变宫)几乎都出现在短时值和弱拍的位置上,在整个旋律的构成中主要起装饰的作用,因此作品仍属于民族调式。在进行节奏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弱起节奏 0 X 或 0 X X,以及小切分节奏 X X X 的运用,这些都是视唱时要关注的细节。
南疆民歌《莱丽古力》是一首典型的采用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维吾尔族民歌。它的最大特点是中立音即活音的运用。活音是指将一个全音降低或升高1/4音,即3/4音。这类作品一般较少进行视唱练习,原因是活音不易掌握。如果碰到的话,只能按照半音来构唱,然后再结合音响,让学生知道实际音高应该比半音高一些。尽管采用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民歌不易视唱,但是它仍然应该出现在视唱教材中,它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语汇,使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风格。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他们的音乐文化色彩纷呈、各具特色。以上介绍的蒙古族和维吾尔族民歌仅仅是沧海一粟。此外,很多民族还拥有除单声部民歌以外的多声部民歌,比如:侗族、壮族、布依族、仡佬族等等。这些多声部民歌也是视唱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视唱时可采用分声部或弹唱的方式进行练习。
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产生时间最早、分布最广、内容最为丰富的一类。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诗经》。其中的《国风》,记录了周初至春秋中期近500年间15国的民歌。接下来又有了战国的《楚辞》;汉代的“相和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吴歌”、“西曲”;唐宋的曲子;明清的俗曲以及各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由此可见,将优秀的民歌放入视唱教学中,不仅是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更是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一种传承。学生在练习这些视唱的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音高、节奏,还能学到古代历史、先民的生产生活以及传统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综上所述,民歌在视唱教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每一位具有历史责任感的教师都应在视唱教学中充分重视它们,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喜欢上民歌视唱,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俞人豪等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
2.《音乐理论基础》,李重光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
3.《中华民族音乐概述》,肖常纬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国民歌》,周青青著,中国音乐音像出版社,2000年。
第二篇:视唱《捷克民歌》教学设计
视唱《捷克民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基础版第二版视唱一个升号的各种调式
(二)中的第五条,通过视唱《捷克民歌土风舞》加深学生对一个升号调的唱名位置的熟悉程度,复习巩固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了解捷克民歌的调式特点。
学情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但是还缺乏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而视唱正好是对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考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译谱,提高学生记谱、译谱的能力;通过节奏训练,培养学生节奏感,巩固切分节奏与附点节奏的学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一比”环节,学生互评,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课后搜集其他风格的土风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其音乐修养与音乐审美能力。
教法分析:
根据建立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发现式、引导式、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样更能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一个升号调的首调唱名位置;视唱时准确把握歌曲的感情基调和调式特征。
难点:唱准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及附点节奏;唱准旋律中的三度及八度音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首调唱名法视唱G大调和e小调的音阶
【设计意图】通过用一个升号调首调唱名法来演唱,复习巩固了一个升号调首调唱名的位置;通过歌唱发声方法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二、进行新课
1.译谱
(1)要求学生独立将《捷克民歌》翻译成简谱,并抽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作业展示。
(2)以黑板上的译谱为范例,对简谱记谱法中存在的问题做针对性的讲解。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五线谱、简谱互译的能力,纠正学生在记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熟悉一个升号调首调唱名的位置。
2.节奏训练
(1)视唱《捷克民歌》节奏,找出难点节奏并解决难点。
解决难点一:切分节奏的唱法、附点节奏的唱法。
A.老师先板书出节奏
切分节奏:X X X 附点节奏:X.X
B.学生划拍唱读节奏
C.老师抽查学生掌握情况
D.集体唱读节奏
【设计意图】解决本条视唱中的难点节奏。
(2)唱读全曲节奏。
学生先集体唱读全曲节奏,根据节奏特点,划分乐句并标上换气记号“v”,然后小组讨论,找出乐曲中的典型节奏型,并划拍唱读典型节奏,最后老师抽查学生掌握情况,纠正其错误。
【设计意图】节奏训练是音乐训练最基础的内容,在演唱或演奏中,节奏型的准确性掌握的如何,会直接影响到音乐作品的表现,通过寻找乐曲中的典型节奏,并根据乐曲的节奏特点划分乐句,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视唱旋律
老师先弹奏,让学生对全曲留下一个整体印象,然后老师弹出第一个音,让学生在没有钢琴伴奏的情况下凭自己的乐感去寻找音高,唱的过程中逐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最后引导学生做调式分析并处理歌曲演唱中的情感,把握歌曲的整体感情基调,以及切分节奏在塑造音乐形象中起的作用,了解捷克民歌的调式特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找到视唱音程跨度较大的音如何找到音高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音高的概念。视唱是对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测试,要唱好一条视唱,除了要有准确的节奏,还要结合科学的发声方法,唱准歌曲旋律,把握歌曲的总体感情基调。
三、比一比 评一评
1.分组演唱
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完整演唱歌曲。
2.学生互评
两组都演唱完歌曲后,学生互相指出对方在演唱时的优点和缺点。
3.老师总结
老师对学生代表发言作归纳总结,再有针对性地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评一评,让学生学习变得主动,并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评价与欣赏能力。
四、课堂小结
本堂课通过视唱《捷克民歌土风舞》了解了捷克民歌的调式特点,巩固了一个升号调首调唱名的位置,加强了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的训练,希望学生在课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视唱能力。
?编辑 段丽君
第三篇:视唱练耳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0视唱练耳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00 0
0.内容摘要:学习过音乐的人都知道视唱练耳的重要性,各级院校有关音乐教学的,无不把视唱练耳0 1.3200.作为系统练习音乐的必修课程。虽是基础课程但它一直贯穿音乐学习的始终。无论是学还是教,是声乐学习、表达,还是器乐练习、演奏,是音乐交流还是音乐创作,它都显得不可缺少,更不可荒废。因此一套科学、客观、行之有效的视唱练耳教学及如何正确的学习视唱练耳对音乐的学习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视唱练耳 听觉 重要性 音准
正文:
学习音乐的基础就是对各种音乐符号的识别和良好的音乐思维能力。音乐是一种存在,是人类为表达思想情感而创造和选择的,一种以声音在时间中展开为形式的艺术。视唱练耳作为一门有关音乐的启蒙,以及进入专业层次学习的必备训练手段和技术性理论课程,历来受到从事音乐专业教育的人们的重视。许多高校在进行专业招生时,视唱练耳是一门对于考察学生专业基础必考科目,具有较强技术训练特点的基础课程,视唱练耳还必须同时联系到艺术情趣,进行理解的分析。这是对乐谱的另一种深层次的理解。视唱练耳课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发展音乐视听方面,训练音乐思维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会直接影响到今后在歌唱、演奏、创作、研究等方面的发展。我认为,通过视唱练耳训练,会对学生在音乐表现上以及在今后的音乐学习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听觉基础训练的重要性
从我个人的学习经历来看,初次接触视唱练耳是在高中之后,掌握基础比较晚,虽然有很多专业老师都一致认为,视唱练耳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天赋也好,对于音乐接触的早也好,都对于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听觉的培养,有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在经过初步的训练之后,会表现出特有的对于视唱练耳发面的才能,但是视唱练耳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一项科目,学习音乐的同学都知道视唱练耳是所有音乐课程的基础,既是理论课程,也是技术课程,视唱练耳也是需要由简单到复杂,由深到浅的学习,没有系统完整的学习是不可行的,掌握音乐知识是基础,深层次的理解是目的。没有表层的掌握也就谈不上深层次的理解。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旋律、节奏、音色和力度,以及和声、复调、曲式、管弦乐法等等。随着程度的提高,还要引导学生在更多深层方面的理解,包括乐感的引发,风格的把握,调式、调性的感知,对乐曲的情感形象的表现等等方面因素。视唱练耳课作为各音乐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学生进行系统地学习,牢固地掌握音乐中的这些主要因素,同时开扩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觉。在视唱练耳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层次和基础不同,往往在学习时会碰到一些困难,教师应该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以便于很好的去掌握其他的科目。1.正确理解听觉的重要性
在视唱练耳课中,视唱练耳共包含有两大项内容:1.视唱部分;2.练耳部分。它们在学习时因二者不能分开,其总的称为“视唱练耳”。二者是互补、互进、互利的关系。所以单方面进行训练是不对的,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视唱练耳整体的把握与提高,也不符合学习的科学规律,所以,在学习时要完整的、系统的进行训练。
所以在开始的训练过程中,一定要非常严格的训练学生能够正确识别乐谱、使用乐谱,准确地表达音乐。没有系统学习过音乐的人,或根本就不识乐谱的人,可以想象,当他演唱或演奏乐曲时只能靠直觉的模仿,不可能了解和体会乐曲中的音乐组织和结构。如儿童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会了一两首歌曲一样,因为不识乐谱,从而不会用正确的音乐记忆对音乐加以理解,所以很快地就忘掉了培养学生这种理解和记忆,正是视唱练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懂得学习知识必须要重视基础,学习音乐的基础就是对各种音乐符号的识别和良好的音乐思维能力。视唱是看谱即唱,做到音高、节奏的准确性,并可获得丰富的音乐语言和重要的感性认识。视唱训练的主要形式是边看谱边唱出旋律,所以称作“视唱”。学习视唱的目的,不仅是培养识谱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视唱训练,培养多种音乐感觉——音准感、节奏感、调性感等等。同时,学习视唱也能帮助你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练耳即是听觉上的训练,主要来自感知上的听记,辩明各种单音、音程、和弦、短曲调及多声部短曲调等。尤其是听觉的训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训练可使学生在乐谱的识别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视唱练耳课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为主旨的。它通过各种训练方法要求学生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变成清晰的听觉概念,并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音乐艺术是靠听觉来感知的,声音却是没有形状、没有实体、在时间运动过程中流动的一种表象。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以运动的形式为主要特征,在时间运动过程中实现,因此美学家叔本华称:“音乐是活的时间。”音乐随着时间的延续,同时也随着时间运动瞬间消逝,又由于听觉训练中使用的钢琴这种乐器本身的特点,要抓住转瞬即逝的旋律或节奏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加强听觉有效训练与音乐记忆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听觉训练是整个视唱练耳课的重中之重,因为即便是具备了一定音乐听觉的人,如果不进行相当时间的科学系统训练,真正掌握听觉的技术与艺术还将是一团雾水。教会学生懂得怎样听,掌握听觉的有效方法是非常关键的。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因此,对于听觉得训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说:“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对于每位学习音乐的人,都必须具备听音、辨音,识谱、视唱的能力,才能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鉴赏力、记忆力,才能用以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
2.记忆力的培养对听觉训练的重要性
人的记忆力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有些人对记忆人名、数字、词语等有突出的能力,有人擅长记忆形态、容貌、地貌等特征。而有些人对记忆抽象概念和逻辑规则特别敏感。经过专业化的训练,一个本来不具备快速音乐记忆能力的人也会获得明显的长进。人的耳朵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耳朵的倾听是听觉训练中至关重要的中介环节,音乐通过声音而实现的全部实际效果只有通过耳朵的倾听来鉴别和分析。要分辨准确无误的音高、丝毫不差的时值、清晰平衡的声部,以及重音、特殊节奏等都需要一双灵敏的耳朵。音乐以声音铸造了特殊的音乐语言,音乐所表达的意境是其他艺术所不及的,在音乐训练中,我们要把科学方法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培养全方位立体型合格人才。音乐基础课中听觉训练的重要意义,已经为国内外各种教学体系所认同。以听觉训练为主线,贯穿在视唱练耳各个教学的环节中,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 在音乐教学中,听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音乐不是音符的简单堆砌,它还需要演唱,演奏者对它用正确的理解来表现。创作才能使音乐富有生命。只有用正确的音乐语言来进行思维,才会有对音乐的真正体验。所谓“音乐语言”,是人们在长期的音乐审美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套音乐表现感情的体验,首先应是内心音乐语言的体验,没有内心的音乐,就不会对音乐有完整的体验。在视唱练耳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听觉思维能力的训练也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对乐谱的识别能力,进行正确的思维能力训练,可以使音乐内容表达的更加完整,在听觉训练过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集中,不能有丝毫的走神。练习听记应重视质量和效果,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经过刻苦的训练。听觉训练主要包括单音与音组的听写、音程、和弦与和弦连接,调式调性的听写,单声部旋律听记。而且视唱是获得音乐语汇和感性知识的主要来源,同时又是听觉训练的有力助手。要求学生在练唱过程中做到五个到位:一要听到(听钢琴的声音,听自己的声音);二要想到(如是二度还是四度);三要知道(如其性质是大的还是小的);四要唱到(唱到真正的音高位置,不能少一点或多一点); 五要做到(再次思考判断分析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当然要做到这五个到位,还要有娴熟的基本乐理的基础。视唱训练的内容与方法对于音乐的学习、对于音乐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视唱训练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音准、节奏、表情、读谱,在教学中不仅要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作品训练,视唱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音乐素质的高低。视唱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音阶的训练,音程的训练,节拍节奏的训练;作品的训练包括唱谱训练,背谱训练,视谱训练和精唱与泛唱训练,在视唱练耳课中,在视唱训练中,学生既要听到钢琴的声音,也要听到自己的声音,以确定自己的音准,音高,以便于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还能准确的唱出之前听到或唱过的内容。
三
视唱练耳课中,音准与节奏感的训练在其他相关课程中的重要运用
1. 音准与节奏感的训练在声乐课中的运用
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与学习中,对于音准与节奏感的训练,一直是视唱练耳课中最着力培养的重点,因为在其他相关的音乐课程中,或者在声乐课的学习,乐器的演奏,甚至于在参加活动时,都是检验学习者音准与节奏感的最好时机。声乐教学中的发声练习,就是利用一定的元音,辅音表达出高音的,它是声乐教学的基础部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声乐的技巧,比如音色,音域,发声的位置,换声点等,如果没有良好的视唱练耳基础,表达高音就无从谈起,声乐技巧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品视唱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歌词和旋律两部分的处理,一部全新完整的旋律实质上就相当于视唱若干个乐句,需要良好的练耳训练作为基础,视唱练耳训练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知能力。节拍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骨架,是音乐的脉搏。节奏在音乐表现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任何音乐都有鲜明的节奏,节奏训练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音准和节奏一样,是音乐的基础,作为音乐教育中最具有基础意义的视唱练耳课,以大量艺术音响为依据,并通过听,唱,记等教学形式来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敏捷的音乐感知力,要以一个人的先天条件即音乐天赋为前提和基础,并经过后天学习,训练,影响等多方面的培养,才能逐步获得,两者缺一不可。
2.视唱练耳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音乐作品必须通过表演才能受众,而视唱练耳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音乐表现力就是善于精准的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以出众的表演为基础,以敏锐的音乐听觉和优异的音准为保证,音乐表现的依据是对音乐的理解,也可以说是“识谱”的问题,视唱练耳的训练能够使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词汇,扩大音乐视野,同时在音乐形式和载体,风格和审美情趣等方面,也能够获得较多的感受和较深的理解,音乐的鉴赏力自然随之提高。不同的音乐作品都能够激发出人们内心的音乐表现力,使人思维活跃起来,激发起创作的欲望,学生的这种音乐感觉欲望要充分表达出来,才能挖掘出一个音乐人潜意识中的音乐创造能力。
四 在视唱练耳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知道,视唱练耳教学对象的年龄越小,其掌握固定唱名和绝对听觉的能力就越易于培养。专业音乐院校因其有附属中小学,从而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上,有着培养学生绝对听觉和固定唱名的条件与优势。由于我们的基础教育,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而且决大多数没有受过基础的音乐素质方面的训练,专业音乐素质薄弱,同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由于对这门课的不了解,学生们容易产生听觉惰性,因此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加强对视唱练耳课的全面认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视唱是借助于视觉进行视谱的,但更重要的是凭借内心听觉将乐谱中的内容通过人声加以实现,而在实际的学习中,往往只是一味的反复模仿,课程的单调性不仅使他们的学习态度产生改变,而且他们对这门课的真正意义也发生了本末倒置的情况;音乐听记在视唱练耳中直接担负着音乐听觉的任务,是进行音乐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要形式。因此,音乐听记与其他音乐理论课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了解视唱练耳课的特殊性和关联性,单纯的认为视唱就是唱谱,听记就是记谱,没有什么难的,临时抱佛脚就行,孰不知视唱练耳就像英语听力一样,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想在短时间内出成绩是不现实的。
1. 防止听觉惰性的产生 23132121 3321 141+ 3 3.265 ]‘’
;1 在学习过程中,还容易出现一些听觉惰性,所谓听觉惰性,是指在音乐听觉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下0000..00.200..0意.识或0.03 0.0020.000.6无意识的听觉状态,是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听觉惰性的产生是由于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灌输的方式,学生总是在模仿中反复练习,所以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的去理解音乐的各要素。以节拍的单拍子为例,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过去积累的各种节拍进行综合分析,把各个拍子(如二拍子三拍子等)的特征加以概括、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并在大脑中逐渐形成单拍子的节拍概念,当单拍子再次出现时,大脑就会迅速做出反应,学生的判断能力也会逐步加强。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音乐知识消化吸收的数量和质量也会有所不同,由此而表现出来对音乐的认知程度也有所差别,与学生的性格、毅力及接触音乐时间的长短、音乐知识的积累多少等诸多因素都有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音乐思维,避免产生听觉惰性,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尽快地上升为理性认识。
2.调动学生学习视唱练耳的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
视唱练耳课与其它音乐理论课及学生的专业学习都有着密切联系,并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进度,这也体现出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的能力。换句话说,学生在初学音乐时,经常会遇见会唱谱但不会记谱的情况,这就是学生没有把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的突出表现。一条旋律或者一首歌曲,普通人通过反复的听,也能唱得很好;但如果要把旋律准确无误的记下来,那对普通人而言就比较难了。这是因为旋律的哼唱是感性的,即使不经过训练也可以表达出来;而记谱不仅需要感性的认识,还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和基本乐理等音乐专业知识,是一种理性的认识。因此,在训练学生记谱能力时,应从从学生们感兴趣的曲子出发,先让他们哼唱出来并试着记谱,然后统一唱谱,重点纠正,使学生们能够对音符、曲谱有更直观地认识,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与音乐有关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综合素质。
3.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视唱练耳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为音乐实践服务。而音乐情感是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灵魂,将音乐情感的培养与视唱练耳的教学相联系,能够取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乐感的培养,所谓乐感,是指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对这些感受要启发学生有一种表现的欲望,这是音乐情感培养的基础。因此,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感是非常重要的。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应注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听觉惰性的产生,注重对音乐情感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
五 总结
综上所述,视唱练耳贯穿音乐教学的始终,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的知识涵盖面很广,良好的视唱练耳训练有助于改善学生的音准,节奏感和音乐表现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表现力以及创造力,可使学生在音乐美感的追求,艺术修养的提高,以及其它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重视视唱练耳训练可以使音乐教学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1]伊正文.视唱练耳教学
四川: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2]孙从音,范建民.基本乐科教程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1.[3]黄明智.论不同层次视唱练耳专业生培养[J].音乐探索,2000,3.[4] 陈玉香著《高考音乐强化训练视唱练耳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4年10月版
[5] 石蔚著《视唱练耳与音乐审美情感》 作家出版社 2002年6月版
第四篇:浅谈板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板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板书是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板书的设计,书写是极其重要的:
1.辅助教学,提高效率
教学板书是教师教学的有力助手。板书是课堂教学口语表达的主要辅助工具,可以弥补教学语言表达上的不足。教学板书可以解决一些口语表达不易讲解清楚的内容,可以浓缩教学信息,简洁明了地呈现复杂的教学内容。有时一副简洁的板书可以顶上教师费事劳力的讲解半天。好的教学板书可以直接体现教学意图,揭示教材结构,理清教学思路,突出教学的重点、关键,解决教学难点。简洁明了的板书,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繁冗的语言说明,从而简化了教学过程,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激发兴趣,启发思考
由于教学板书是通过学生的视觉器官来传递信息的,比语言更富有直观性,同时它本身又力图以简洁概括的文字或符号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简约化,因此容易引起学生一系列积极的心理活动。板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生动形象、富有创意、变化多样的板书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学板书的过程也是需要学生积极思维、积极投入的过程。它需要学生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运算能力等的积极参与。教学板书不仅向学生传递信息,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动眼更动脑。教学板书使学生有兴趣也思考,有情感,也有认知。
3.强化记忆,减轻负担
课堂讲解所传递的信息转瞬即逝,仅凭听觉记忆进行学习难度非常大。有了板书,学生不仅听讲而且眼看。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能记忆住的信息,85%来自视觉,10%来自听觉,5%来自嗅觉和触觉。黑板则是课堂教学中提供视觉信息的最简单、最重要的发射源。板书是高度概括和提纲挈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浓缩,它把最核心、最主要的信息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为学生提供记忆的抓手与凭借,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板书的直观、鲜明,也是便于记忆的原因之一。好的板书是对知识高度概括之后,条理化地反映出来的书面语言,能够清晰地揭示所讲授内容的内在逻辑或内在关系。它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能够形成整体性印象,便于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散乱的知识不仅不便于迁移,而且不便于记忆;条理化的知识是既便于迁移又便于记忆;理解了的知识才能记得快、记得牢。条理化的、揭示内在关系的板书可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的记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总体而言,好的板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影响学生的学习品质,而且通过教学板书可以看到一个教师的治学态度、教学作风,可以看出他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思维的严谨程度。
第五篇:浅谈精品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精品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 要: 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学校的教学质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各大高校学生数量急剧增长,师资力量短缺,使精品课程建设迫在眉睫。本文分析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精品课程分析,挖掘当下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提出更人性化的精品课程建设策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铺垫。
关键词: 精品课程 重要性 课程建设策略
教育部在2003年提出“质量工程”,指出“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争取在5年内有1500门精品课程,教案上网,形成真正的优质资源,使广大学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精品课程建设不仅是教案的改革,还包括队伍、实验机制的建设及教材的建设,等等”。精品课程是指一种比较成功的、优质的教学课程资源,其优质主要体现在教师水平的优质、教学内容的优质、教学方法的创新、教材的优质、教学管理的优质等方面,是综合各方面优质条件组成的优质课程资源。精品课程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改革的重点建设内容,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挥着积极作用。课程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精品课程作为课程信息化的典型代表,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我国自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出现了一些被广泛应用的精品课程,起到了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但从总体来看,我国的精品课程资源中,优秀的作品凤毛麟角,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加大精品?n程的质量提升力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数量在全国高职院校当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笔者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精品课程介绍,明确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环节,针对我国现阶段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精品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具有建设意义的解决方法,希望对于我国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事业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国家级精品课程典型简介
(一)《国际市场营销实务》主讲教授:刘红燕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该课程属于市场营销类高职高专公共课程,网上专家评审中获得很高的分数。这门精品课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具备良好师资队伍、合理的教学结构等方面,该课程特色鲜明,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创新性,课程教学采用的创新思路和方法及创新内容和系统等,都展现了较高的课程教学水准;二是课程的先进性,该课程对于国际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完美呈现,还增加了最新的市场营销的研究内容,课程保持着与时俱进,具有一定的时代感和先进性;三是示范性,该课程在全国高职院校当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具有较广泛的辐射性和示范性。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质量,他们的精品课程建设理念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为载体,以实际应用为基础,以国际化为条件,培养高层次具有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核心在于创新。这是该精品课程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实用会计基础》主讲教授:张艳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该课程属于经济类高职院校基础课程。它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各有所长又相得益彰的教师队伍。在教学方式上,该课程运用丰富多样的课程教学形式,包括课堂面授、师生互动、专家访谈、研究谈论、教学参观、课后阅读、网上留言和谈论等多样化的形式,课程突出教师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该课程所有任课教师具备了较高的教学水平,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先进、创新,且适合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能选择比较优秀的教材教案,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二、我国现阶段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2003年教育部提出精品课程建设至今,我国的精品课程项目申报日益增多。虽然一些名校已经实现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但整体来看,适合广泛应用的精品课程并不多,在课程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
许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开发出新的情景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适用于现代科技教学的方法,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的积累不足以支撑精品教学,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甚至产生厌烦情绪,教学效果不佳。
(二)重建设轻应用,受益不大。
国家对于精品课程项目有一定的经济补贴,这导致一些高校为了获取精品课程的申报经费,争先恐后申报精品课程项目,但在申报成功后,只是应付了事,对于精品课程建设并不能全身心投入,导致虎头蛇尾,课程很难称得上精品。一些精品课程并没有被引入课程教学,后期更新也不及时,最后成为摆设,师生受益都不大。
(三)师资队伍不完善。
精品课程建设主要是希望通过教授参与教学,实现优秀教学经验的共享。但是在一些高校中,真正起到中坚力量的是中青年教师。许多教授级别的教师虽然教学经验资深,但是精力不足,无法将其全部精力用于精品课程建设,导致师资力量不完善,师资水平有待提升。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当。
一些精品课程忽略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有效整合,出现信息技术应用和课程教学内容脱节的现象。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低下,无法将教学内容和相关技术有效联结起来,实现知识和技术的融合,在精品课程设计中不会运用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不利于精品课程的有效传播。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一)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推动教学内容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时代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方式,精品课程建设是一种信息化建设。精品课程需要采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的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视频的录制并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传播。在制作、传播和日常维护过程中,精品课程建设直接推动了教学内容信息化建设,也增强了师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
(二)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最初愿望,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之一。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能够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学生可以不受时间限制的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与名师交流,提高学习兴趣,拓宽学习渠道。教师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相互交流,使其能力得到提高。精品课程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
(三)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为教育培养一批特色人才。
精品课程要求注重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应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变能够发挥对于教学效果的直接影响。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利于精品课程的广泛传播,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例如在“商务英语”的精品课程中,在进行商务交谈教学模块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公司商务外交的视频片段进行情境导入,然后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分组扮演外宾和公司工作人员,营造氛围,使学生亲身体验商务谈判的情景和如何运用谈判技巧。精品教学,因材施教,灵活多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一大批特色人才。
(四)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全面推进教育的协调发展。
由于地区经济水平的差距,我国的教育水平存在地域性差异。一些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全国各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不协调。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为了花最少的成本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通过精品课程的示范性和辐射性,起到职业教育先进发达地区带动影响职业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作用,均衡各高校、各专业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全面推进我国教育的协调发展。
四、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精品课程主要是以精辟的现代教育理念为依据,以教授主讲的人才支持,把握精品教材资源,以精湛的信息技术手段达到教育效果。综合我国精品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精品课程必须以人为本,师生共建。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以人为本,精品课程建设是为了分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模式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对教师而言,学校要为教师的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有利的环境,提高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二)精品课程建设必须注重内涵、生动展现。
精品课程的中心是内涵建设,内涵建设要求教师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选取好的教学素材,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完美利用信息技术,将课程做成精品课程,提升精品课程的内涵,使丰富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三)精品课程必须突出特色,建引结合。
精品课程的“精”要求课程建设具有无法比拟的特色,有特色才有亮点,而不是生搬硬套,与其他教学雷同。教师要注重精品课程教学特色的提炼,根据学科特点,建立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避免教育的趋同。在开发精品课程时,要立足于全球教育行业,运用国内外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不断为精品课程添加新的动力和有效元素。
(四)精品课程必须探究模式,体现创新。
教学模式的创新是精品?n程有效传播的因素。精品课程的教学开展模式应更加注重将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提高课程的互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精品课程的课堂讲授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实现精讲和略讲相结合,还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教学。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要积极创建情境化模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结语
精品课程建设对人才的培养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借鉴一些名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究新型教学模式,注重课程内涵,突出教学特色,才能不断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的长效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琳,杜中全.国家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共享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23-26.[2]莫美兰.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现状及问题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0.[3]周晶晶.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9.[4]孟庆娜.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5]项国雄,梁蕊.高校开放式课程支撑体系的模块建设与运行质量分析――以国家精品课程为研究对象[J].中国远程教育,2008(03):43-51,80.[6]王雪引.浅议精品课程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J].甘肃科技纵横,2008(01):136-137.[7]王龙.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问题、对策与相关分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8]谢幼如.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5(07):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