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教学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所以,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守护者”和“权威的代言人”,作为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和学生平等的在一起去鼓励学生探索思考问题,使教学活动在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在教学时,我常常想,我曾经也是一名学生,在教学中我就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思考,使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下完成学习,使学生对学习的疑惑,感兴趣的问题,理解困难的地方,都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那么应该如何去做呢?
一、站在学生的立场,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模式,应该鼓励学生去探索,传统教学中老师会教学生很多解题方法,要学生记很多公式,其实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太好,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总结,教师要创造条件给学生,疏通思路,搬开思维障碍,把比较复杂,不容易理解的问题,由浅入深依次出示,这样解答起来就比较容易了,这样学来的知识才记忆深刻,不容易忘记,才能真正的达到教学的目的。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遇渔。例如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就是解决问题,很多学生在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时,往往只解决一步就结束了,学生对于自己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不是很清楚,思路也很乱,那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呢?在这个时候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责备学生,学生毕竟还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引导鼓励他们学会看图,明确题意。因为现在的实际问题大都用画面来创设情境,要让学
生能从图中找出有用的信息,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在引入时,老师也可以从一步过渡到两步。比如老师可以先从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引入:原来看木偶戏的有22人,现在走了6人。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自己提出问题:现在看戏的还有多少人?然后自己解决。接下来,老师再出示又有13人来看戏,再让学生提出问题:现在一共有多少人看戏?学生有了前面的铺垫,知道用剩下的人加上新来的人数就可以了,也就是16+13=29人。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把中间的过渡问题去掉,让学生直接解决:原来看木偶戏的有22人,现在走了6人,又有13人来看戏。现在一共有多少人看戏?在学生交流分析思路时,老师要强调为什么用两步,在学生汇报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时候,老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问一问每一步解决的是什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换位思考,让学生可以接受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但有时由于教学双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有些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比较容易,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但从学生的角度看可能存在较大的难度,由此导致在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方式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最终造成教学失败,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不能把学生的能力估计过高,如我在教学估算时,根据自己的设想,觉得本节知识不是重点内容,并且知识点也不难,只要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就可以啦,学生应该会掌握本节的内容了,心想顺利的话,可能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能把两节的内容完成。我开始按照自己的备课设计上课了,省去了很多过程,一开头就讲方法,然后就开始进行练习,自我感觉学生应该非常理解如何估算并能灵活应用了。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我看见自己的学生们一个个皱着眉头,迟迟不肯动手做题,我就在想这么简单的内容难道做起来
还要这么费劲吗?可是几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动手做题。这时我才意识到问题出现了,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理解问题,于是,我先让同学们停止做题,重新开始,让学生先自学,再合作,再讲解。当把知识点重新梳理完一遍,看着同学们的眉头逐渐舒展开的时候,本节课的时间也已经过了一大半了。用一节课讲两节的内容是根本不可能的了。通过本节课,我感受到在老师眼里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并不一定觉得简单。要知道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逐步积累增加的。教师要多换位思考,讲课的时候要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考虑到学生是否可以接受,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一个教师真正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是多么重要啊!
三、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要看是不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例如,在低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也就是说,教师只有把自己当作是学生中的一员,才能和学生想在一起,做在一起,学在一起。
总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这个主体而展开,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可以说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是沟通师生内心世界的桥梁,让我们利用这座桥梁和学生一道在数学世界里遨游,探索数学的奥秘吧。
第二篇:学生立场
学生立场
1、教育者要有“学生立场”。教育是直面人、发展人的事业,不懂得人就不懂得教育。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所以,教育者心中眼中要把学生的立场摆在第一位,以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为目标,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教育才有可能真正的发挥作用。
2、教育者要有教育的眼光。教育即生长,就是教育者应有的眼光和尺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就要明确的知道,学习是苦的,是一种修炼自身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必然要忍受身体不适和心灵煎熬。正如陶行知先生说“必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规。若一任学生趋乐避苦,这是哄骗小孩子的糖果子,绝不是造就人才的教育”。学习,就会形成压力、就会添加负担。“减负”不是“去负”,减掉的是过多过重的负担,去不掉的是“负担”本身。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怎么从促进生命生长的角度,考虑加以什么样的任务和负担才能满足和提升他们的学生的需要?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学生的需要生长了、发展了么?同时教育眼光还有具有道德重量。在对一切不利于儿童生长的现象保持敏感和进行谴责的同事,还承担了建构的重负——建构促使儿童生长的环境生态,用自己的热情、真诚、智慧和细致入微的行动,为儿童的健康成长遮风挡雨、开辟道路,这种目光里饱含道德的柔情和建构新世界的力量。
3、教育的内容要生活化。
从成人的角度,我们回顾一下,我们从小接受的厚重的教育内容,沉淀在心里、扎根在记忆里的着实不多了。那么同样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生命能量,为什么有的很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有的却顽强的经过岁月的淘洗留了下来?其实,除了学习者自身的原因之外,教育内容有没有和学习者的生活联系起来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只有满足了学生生活需要,唤醒了学生生活经验的教育内容,才有可能留存心底,发挥教育的力量。在德国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看来,生命生长的挑战和危机无处不在,教育的使命,就是帮助学生应对重重挑战和危机,促其走出危机,迎接新生活。能够有此功用的教育,就是最有价值的教育。那么让教育内容在学生的世界中“剩下”,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让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沟通,让喜欢躲在象牙塔的书本知识走出来,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
学生的课业负担迟迟减不下来,是因为不是“减”的问题,而是应该思考给孩子添加怎样的负担是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是利于其生命成长的,是支持其精神世界合理建构的,而这样的负担又怎样添加,以什么样的方式添加才是适合的。课业无效,减多少都嫌少;课业适合,负担加多少,都不嫌多。
3、理想的学校教育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
对于很多学校校长、教师、家长、学生来说,怕的不是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各种岗位练兵,怕的是应付各种上级的检查,应付突发的行政决策。于是乎全校总动员,甚至加班加点不眠不休。有的教
育区域为了抓工作有成绩,连续五年教育局各科室领队年均5次左右下到学校检查工作,所产生的问题可想而知。那么类似这种兴师动众的活动,是否是深思熟虑、真能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呢?(幻灯片)稍有所得,就忙于展现;稍有亮点,就忙于宣传;稍有成绩,就忙于汇报,以搞运动的方式管理教育忙于各种层出不穷的任务、检查、屏蔽,种种忙造成了闹,闹加剧了忙,各种忙和闹,都可能是对教育本意的南辕北辙。我觉得这是缺乏最起码的教育常识、管理常识的,尤其是对于学校而言。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而就李正涛教授在书中对这一问题,有这样一段论述“作为事业的教育,本来就应该是安静的。教育是一项静悄悄的事业:静悄悄的校园,静悄悄的课堂,静悄悄的生长,静悄悄的教育,是教育本应有的原貌。教育者心灵的躁动会引发受教育者更大的焦躁,这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心灵躁动的互传互动,在双方的生命之湖中会引发波澜,甚至是毁灭性的巨浪,教育的灾难,由此产生。一颗贪图热闹的心灵,收获的必然是灾难后的荒凉”。
想起,于丹教授《趣品人生》一书中说起一个故事,说清代文人李渔,在家乡兰溪建了一座亭子,传说在建造之初一个财主出自赞助,所以要给名字取名为富贵亭,李渔觉得恶俗,就阻拦说“且停停”。财主不悦,说反正也没取好名字,李渔便说就叫“且停亭”。后来有一副对联提及“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着往者溪山清净且停停”。教育就应该是这样的,把空间和时间还给教师和学生,像夸美
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设想的“要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少些喧嚣、硝烟、无意义的劳动,独具闲暇、快乐以及精神的进步”。这我觉得才是理想中的学校教育。现今的社会是快速发展中的,因此处在其中的人是越发忙碌的,烦躁的,内心荒芜的,重视常识、回归常识、尊重规律、敬畏生命才是教育者该有的一份清醒的认知。《教育常识》这本书我把它比作荒漠里的甘泉,时刻提醒我们为了“那些正在发生的未来”,让我们不只是活着,更要有意义的存在。
第三篇:话说学生立场
(山东省东营市晨阳学校:史延菊,257091.***)
移步即能换景
——话说我的学生立场
孩子,你的优点我如数家珍
――原来抓拍可以有这么好的效果
有多少次因我们的教学或其它工作出色,在开大会时,领导点名表扬了我们?回忆一下,那段美美的滋味伴随了我们多少天?那之后,工作更卖力,心中也时常感念领导的好,那种感觉如千里马遇到了伯乐。
在获得了低层次的温饱,安全等需要后,“被肯定”几乎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高层次需要。然而多少次我们面对班中基础薄弱的学生时,眼神中出现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厌倦?多少次当我们班主任面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时,口中说出的是冷冷的语言?
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想想吧:偶然的打击或许能令人奋发,但长期的白眼只能成为折断孩子双翼的冷箭!尤其是这样的孩子,他们多少渴望着一次被承认,被肯定。
任班主任的第二年,我便意识到了这一点,此后便养成了动手给孩子们写随笔的习惯,随笔的内容多为肯定及鼓励。睁大我们的眼睛,随时像拿着相机一样,抓拍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成绩差的或许人品好,背诵差的或许动手能力强,英语不及格的未必数学不优秀,就算这孩子什么都做的不够好,但他有可能进步了。下面摘录几则这样的随笔:
赵磊(成绩较差但干卫生特别积极):老师欣喜的发现,你真是新学期新面貌啊,理的头型真精神,上课时也比上学期坐的端正了。最值得肯定的是:你总能热心帮助别人干卫生,且每次的打扫的都特别干净!
陈娟(书写较乱后来有所改进):孩子,记住今年的5月份吧,你的字从这个月起有 1 了很大的变化,各科老师都在夸你呢!作为班主任,真为你感到高兴。继续努力啊,相信你的成绩也会像你的书写一样,会有很大的进步。期待中……..晓雯(非常内向英语成绩不好)剪了留海儿了?很秀气,你的笑容很好看。作文写的那么棒,真羡慕你有那么好的文字功底。人家说能学好语文的同学一定也能学好英语,可能你尚未找到合适的方法吧,相信你的潜力无穷。
此类的随笔我都是随时写并随时贴在教室的后墙上,对这些孩子是一种鼓励,让其它孩子也有个盼头儿。能看得出得到鼓励的孩子眼睛是亮闪闪的。
我始终相信:站在学生的立场一直鼓励着他们一定会给那些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手臂带来力量,给迷茫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自卑的孩子带来自信!孩子,美好的日子我们曾一起度过
―――你们的生日我都记得
回忆我们成人过生日时,有时只是得到朋友的一句祝福都会感到高兴。而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如果在他们过生日时给他们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向来给学生过生日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都是怎么记忆深刻怎么过。记得有一次,我把当天过生日的同学叫到办公室,装作要和她谈心的样子,(其实暗中让班长布置男女生分别在教室里站成两列),估计班长布置好了,我就和她一起回教室,刚一推开教室门,女生一个个对她拥抱,并说着生日快乐,男生则羞涩地伸出手和她握手并说着生日快乐,那场面真是热闹温馨!最后我也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她说那是她过的最快乐的一个生日,虽然没有生日蛋糕。
但有一个环节是固定下来的:那就是给每个过生日的孩子写一首生日诗。让他们惊喜 2 之余还带些惊讶:教英语的老班还会写藏头诗。进而由惊讶变为崇拜。无形中又给自己平添了几分魅力。要知道,班主任的人格魅力那可是相当有“杀伤力”啊!下面摘录几则给学生的生日诗:
祝石家俊生日快乐
祝李宏宇生日快乐
祝寿庆生辰 石奇花如云 家中多贺词 俊逸更清新 生应多发奋 日日长精神 快上青云路 乐事献双亲
祝福声声响耳畔 李桃芬芳又一年 宏图伟业胸中藏 宇宙浩瀚任你展 生当唯想作人杰 日月年华好把握 快意人生勤登攀
乐娱生日庆华年.吴陈傲生日快乐
吴家好子弟 陈侯好勇士 傲岸天地间 生来英雄气 日月天清明 快意征尘洗 乐在沙场里 孩子,抬起头来,老师明白你的心
――安安稳稳等试卷
站在学生的立场,我们就不会把成绩单贴在教室里公示;站在学生的立场,我们就不会在发试卷时大声读出每个学生的分数,哪怕有的同学只得了个位数;站在学生的立场,我们就不会对那些考试分数较差的同学讽刺挖苦,说话句句如利剑;站在学生的立场我们就会明白:无论学生对于自己可怜的分数表现出多么无所谓的表情,他的心中其实也很难过。他们只是用无一种满不在乎来掩盖心中的痛!难道我们已全然忘记自己上学时的情形了吗? 每次考的不够好时,多盼望老师不要读分数啊,甚至不要发试卷才好!
每次考完试,我都是自己发试卷,也从不读每个人的分数,只是在发完后,把各个分数段有有几名同学公布一下,让学生大体明白自己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所以有学生告诉我说上我的课他们心情最放松。上我的课等试卷时敢于抬着头。而我所教学生的英语成绩也 4 从未令我失望过。
让我们为师者站在学生的立场,把欣赏的目光辐射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读到真诚与信任。给优生一些关注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待优生同样需要老师的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能听到教师恰如其分的鼓励,都了解教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当我们做到了这些,又何愁孩子们不努力进取呢?
第四篇:站在招聘者的立场上去应聘
当我又一次来到人才市场时,望着拥挤的大厅,我有些茫然,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如此狼狈?这个摊位走走,那个摊位看看,一转眼又过了一个多小时。除了送出去一份看起来没多大希望的简历之外,我几乎没有什么收获。当我暗暗叹着气在一个空位上坐下时,才发现自己坐在了某公司的一位部门经理身旁。我因为在人才市场和他打过几次照面,也算是混得了个脸熟,于是我向他讨教应聘是否有不二法门。他笑着说应聘没有什么不二法门,但窍门还是有的。在他述说的过程当中,还让我渐渐感觉到我也站到了一名招聘者的位置上。没想到这样一番“讨教”竟让我所得不少,并且成为我日后应聘成功的一项宝贵财富。现将我的所得整理如下:
一、应聘者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跟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职位上,实在没有合适的才兼顾其他自己能够胜任但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的职位,而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这位经理曾经在人才市场招聘过“文员”,招聘条件不高,只要求是女性,专科以上学历,英文读写流利,打字速度每分钟不低于50字。于是应征者无数。不到一个小时他的桌上就已堆起一大叠应聘资料,然而有些应聘者的专业却是机械、电子技术之类的。试想在沿海城市,人才市场已经饱和,即使你有能力很快适应这项工作,但就“文员”一职而言,人家首先考虑的就是文秘、国贸等一系列相关专业的人才。对于其他工作,相信道理也是相通的。
二、有些应聘者有相当的实力,但最终却败给那些能力不如自己的人,这是为什么?关键在于,许多优秀的人才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让招聘者了解自己的能力。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懂得表达自己的人,在面对汇报工作、临时发言等场合时就不会不知所措。而公司,恰恰最需要这种人才。我在学校时曾经和现在的许多学生一样,在老师让学生站到讲台上即性演讲两分钟时我感到非常讨厌。然而现在我十分后悔,后悔自己没有多创造一些这样的机会,因为现在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让我来磨炼说话的技巧和临场发挥的能力了。所以在时间已经不多的情况下,应聘者在面试前应该自己设想面试时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尽量做到考虑周详,要理清思路,再尝试着清楚地表达出来,最好是找亲朋好友做一个模拟的面试现场。多试几次,即使不能提高多少临场发挥的能力,至少不会让你面对招聘者的提问时不知所措,结结巴巴。
三、如果应征者太多,公司大多会先把资料留下,让你等候通知,这时候简历上的照片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简历上只是复印的照片,模糊不清已经失真或是根本没有照片,那么这些人很可能会在公司第一次筛选时落选。因为有的公司可能会这么认为,我连你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首先第一印象就为零,光看简历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适合做这项工作?所以最好不要心疼洗照片的钱,也可以在递交简历时问一下对方是否需要贴照片。
四、招聘者当然希望求职者在应聘时持一种尊重的态度,但求职者若过于谦卑,却未必能给招聘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这位经理坦言道,在他招聘时,那些神情自然、不慌不忙,说话充满自信的人让他看起来感觉舒服。当然他也就会对其多加注意了。于是我恍然大悟,一个求职者不管他是否因为很长一段时间没找到工作而导致的心理压力很大,心里十分焦急,在求职时这一切都要抛开,树立起一层新的自信心来面对招聘者。(孤翎)
第五篇: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励志故事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知己”与“知彼”相比较,“知彼”就更为重要。而对生死相敌的对手,这一条则更为重要。伟大的斗士都是不会随便轻视他的对手的。要做到“知彼”,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失败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从来都不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创建了著名的松下电器公司的松下幸之助先生,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条重要的人生经验: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人们交往之间,总有许多分歧。松下幸之助总希望缩短与对方沟通的时间,提高会谈的效率,但却一直因为双方存在不同意见、说不到一块儿而浪费掉大量时间。他知道,对方也是善良的生意人,彼此并不想坑害对方。在23岁那年,有人给他讲了一则故事——犯人的权利。他终于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学。凭借这条哲学,他与合作伙伴的谈判突飞猛进,人人都愿意与他合作,也愿意做他的朋友。
松下电器公司能在一个小学没读完的农村少年手上,迅速成长为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就与这条人生哲学有很大关系。
这条哲学很简单: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故事是这样的:
某个犯人被单独监禁。有关当局已经拿走了他的鞋带和腰带,他们不想让他伤害自己(他们要留着他,以后有用)。这个不幸的人用左手提着裤子,在单人牢房里无精打采地走来走去。他提着裤子,不仅是因为他失去了腰带,而且因为他失去了15磅的体重。从铁门下面塞进来的食物是些残羹剩饭,他拒绝吃。但是现在,当他用手摸着自己的肋骨的时候,他嗅到了一种万宝路香烟的香味。他喜欢万宝路这种牌子。
通过门上一个很小的窗口,他看到门廊里那个孤独的卫兵深深地吸一口烟,然后美滋滋地吐
出来。这个囚犯很想要一支香烟,所以,他用他的右手指关节客气地敲了敲门。
卫兵慢慢地走过来,傲慢地哼道:“想要什么?”
囚犯回答说:“对不起,请给我一支烟……就是你抽的那种:万宝路。”
卫兵错误地认为囚犯是没有权利的,所以,他嘲弄地哼了一声,就转身走开了。
这个囚犯却不这么看待自己的处境。他认为自己有选择权,他愿意冒险检验一下他的判断,所以他又用右手指关节敲了敲门。这一次,他的态度是威严的。
那个卫兵吐出一口烟雾,恼怒地扭过头,问道:“你又想要什么?”
囚犯回答道:“对不起,请你在30秒之内把你的烟给我一支。否则,我就用头撞这混凝土墙,直到弄得自己血肉模糊,失去知觉为止。如果监狱当局把我从地板上弄起来,让我醒过来,我就发誓说这是你干的。当然,他们决不会相信我。但是,想一想你必须出席每一次听证会,你必须向每一个听证委员会证明你自己是无辜的;想一想你必须填写一式三份的报告;想一想你将卷入的事件吧——所有这些都只是因为你拒绝给我一支劣质的万宝路!就一支烟,我保证不再给你添麻烦了。”
卫兵会从小窗里塞给他一支烟吗?当然给了。他替囚犯点了烟了吗?当然点上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卫兵马上明白了事情的得失利弊。
这个囚犯看穿了士兵的立场和禁忌,或者叫弱点,因此满足了自己的要求——获得一支香烟。
松下幸之助先生立刻联想到自己:如果我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不就可以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想得到什么、不想失去什么了吗?
仅仅是转变了一下观念,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松下先生立刻获得了一种快乐——发现一项真理的快乐。后来,他把这条经验教给松下的每一个员工。
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你会发现,你变成了别人肚子里的蛔虫,他所思所想、所喜所忌,都进入你视线中。在各种交往中,你都可以从容应对,要么伸出理解的援手,要么防范对方的恶招。对于围棋高手来讲:对方好点就是我方好点,一旦知道对方出什么招,大概就胜券在握了。
当然,有太多的人不懂得如何运用这条规则,这是导致他们人生失败的一大原因。可是,也许他们至死都不知道,由于不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他们丧失了许多可以成功的机会,因为没有人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