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上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2人教新课标(2014秋)
《森林狂想曲》(附钢琴谱)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民族乐器曲笛,进一步了解小提琴音色,感受乐器音色的丰富表现力。
4.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感受,能用深情、和谐的歌声、乐声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欢乐心情。并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创造和谐的乐声——《森林狂想曲》。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教学难点:
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用具:钢琴、字母图片、竖笛、音响、打击乐器、有关乐谱、多媒体课件等。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森林狂想曲》是拥有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的光碟,是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台湾自然声音;新颖并充满创意的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合无间。
现在大家听到的是这张专辑的第一首曲子《森林狂想曲》。
本曲由三个不同的主题旋律伴着多种自然声音组成的音效交替而成,乐曲开始由弱到强似由远及近的鸟声、蛙声„„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热带森林。随即奏响的第一主题节奏明快,旋律跳跃,似森林深处的溪水、山泉,紧接着曲笛和小提琴轮流奏响主题,虽然一中一洋,但不感到异样,配以轻快的伴奏配器,似乎带有一丝喜悦的感觉,似乎是一个热闹的开场白。你可以听听各种大森林的动物,合着曲子有节奏地叫着,还有蛙的声音。一场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
笛子、小提琴与腹斑蛙、中国树蟾,白腹秧鸡、褐鹰鸟、山飞鼠等20种声音对唱,山中精灵也疯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
图片导入,让学生对森林氛围进行感受,然后播放音乐去感受森林。
二、完整听赏全曲 教师播放音响(课件1)。
学生聆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情绪。
师:谁能告诉老师,在这首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在乐曲中你听到了几处没有音乐旋律伴奏的声音?(教师提示是在乐曲开始、结尾、还是中间?)
生:听到了蝉声、蛙声和溪水„„乐曲开始、中间、结尾共三处。师:大家再来听一听这神奇的声音。听一听这三处的力度有什么不同?好像什么?
教师分别播放乐曲开始、中间、结尾的音效。(课件2)师:谁能来学一学这好听的声音? 生1:吹口哨学鸟叫。(可能)生2:学布谷鸟叫。(可能)
师:他们学得太棒了!我们大家都来学一学好吗?可以用你的小乐器或竖笛。学生即兴演奏、模拟蛙鸣鸟叫。
师:大家学得简直比音乐家现场录的还像,老师都陶醉了。
师: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们觉得这首乐曲应该叫什么名字?
生: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
师:同学们请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可能有:《美丽的大森林》《森林的早晨》等)
师:同学们给乐曲起的名字真好听,音乐家也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森林狂想曲》。
教师出示课题——《森林狂想曲》
师:同学们知道吗?台湾有一位音乐家,有一天看了一则“残忍”的生态故事:在南美洲有一种体积很小的鸟类,每年都从南美洲飞到北美洲的森林区里去产卵,并固定在森林中下蛋。而政府为了经济利益,将森林部分地区开垦成牧区,而以牧区牛身上虫子为食的游牧鸟,自己不会筑巢,便将自己的蛋下在这种季节鸟的鸟巢中,还把巢中原有的蛋拨走。由于游牧鸟的体积很大,蛋孵化之后,老是跟季节鸟的幼鸟抢食,季节鸟的幼鸟老是吃不到母鸟喂的食物,食物都给游牧鸟的幼鸟霸占去了。一个多礼拜之后,只见游牧鸟的幼鸟茁壮成长,季节鸟的幼鸟却眼眶凹陷,身处饥饿,丝毫没有成长。后来生态学家仔细研究之后,才知道是开垦森林的结果。
这位音乐家看到了这段故事,不禁热泪盈眶,眼看着生命就这样一个一个没有了,一种对自然的感动与保存之心油然而生。为留下宝贵的森林原始声音,他邀请了荒野保护协会理事长徐仁修,跋山涉水,历时5年,深入热带森林,共收集蛙鸣、鸟叫、溪流近100种自然声音,再配以悠扬的乐曲,创造了这动听的乐曲。让我们大家都来做保护大自然的小卫士吧!
三、听辩情绪
师:这首乐曲这么好听,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第一主题。师:这个主题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 教师播放第一主题。(开始的A段)(课件3)生:速度稍快,旋律跳跃。
师:大家来唱(奏)一唱(奏)这个主题,感受它欢快的情绪。
四、听辨结构
阶段目标:听辨乐曲结构,了解曲式特点。1.记忆第一主题
师:现在我们在来完整地欣赏一遍音乐。当听到第一主题时用一种动作表示,如拍腿或拍手等。听听这个主题出现了几次?(课件4)
教师播放全曲。
学生用动作表示第一主题,并回答共出现了7次。
师:当听到主题A时,用“啦”演唱,再听一听还有几个和第一主题不同的旋律?
教师播放全曲。(课件5)
学生用“啦”演唱主题A,并回答还有两个和第一主题不同的旋律。2.听辨多段体结构(可机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听辨结构)师:同学们听辨得非常准确,全曲共由三个主题交替构成。我们分别用字母ABC表示三个主题。现在我请两位同学来到前边,将三个主题曲式结构用字母排列出来。其他同学听音乐表演(第一主题坐着拍手,第二主题起立二人对拍,第三主题可离开座位转圈等,音效部分模拟自然声音)。除三个主题外,听到的声音用你喜欢的图案表现。如:≈
教师播放全曲。(课件6)
学生活动:听音乐表演。学生板书。
师生评价:结构图正确与否。
五、听辨音色
阶段目标:分辨民族乐器——曲笛和西洋弓弦乐器——小提琴的音色魅力及演奏方式。
师:这首乐曲的主题多次出现,欢快的旋律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那明快的音色你们知道是什么乐器主奏的吗?让老师告诉你们吧!
乐曲主题是由两种不同类别的乐器主奏的。一是民族吹管乐器——笛子;还有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西洋弓弦乐器——小提琴。它们同属于高音乐器,音域很宽,高音明亮,表现力非常丰富。现在老师放两段音乐片段,你们听一听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可以模仿一下这种乐器的演奏姿势。
教师播放主题A,播放主题B。(课件6)
生:主题A是用笛子演奏的,主题B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师:作者用笛子和小提琴一中、一洋两种乐器,轮流奏响主题,似一个热闹的开场白。
六、创造
师:乐曲这么动听,你们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吗?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分组表现主题或音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表现一个主题。
学生活动:
第1组律动表现第一主题。
第2组在座位上演唱主题并拍手伴奏。第3组吹口哨模拟鸟叫。
第4组竖笛创造模拟动物界、自然界美妙的声音。第5组奥尔夫节奏乐模拟动物界、自然界美妙的声音。
七、展示
师:音乐家将自然界原音与音乐天然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也学他们,将你们喜欢的好听的声音与今天我们熟悉的主题结合在一起创作出更好听的《森林狂想曲》吧!
学生分组创作插部主题(学生模拟鸟叫、竖笛模拟小鸟对唱、打击乐器——蛙鸣筒模拟自然界声响等做为插部主题)。
乐曲组合展示:A B A C A D A(可由学生安排顺序)
八、小结
师:让我们大家在这动听的乐曲的伴奏下,走进那神奇的世界吧!教师播放全曲的flash动画(课件7)。附钢琴谱:
第二篇:五年级上音乐教案-手拉手地球村2人教新课标(2014秋)
教材分析:
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绿色畅想》中的一首歌曲。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通过重复轻快的节奏和大跳音程塑造了热情、灵巧、开朗的小主人公的形象。在句末辅以击掌或用打击乐器演奏,较好地突出了少年儿童的活跃性格和情趣。第二乐段是合唱部分,两拍和三拍的长音频频出现(第一乐段中最长的音只有一拍半),使音乐变得更加宽广、爽朗,合唱的两声部之间以三度音程为主,只有两处用了连续的纯五度进行,具有“副歌”的性质,其歌词“地球村是我们共同的家乡,生命河在我们心中歌唱”,正是这首歌曲所需表达情感的点题之句。教学目标:
1、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手拉手,地球村》,合唱时基本做到二声部声音的和谐统一。
2、通过演唱歌曲,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更加关注绿色事业,爱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教学重点:对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歌词有较深的理解,演唱时声情并茂。教学难点:二声部声音的初步和谐统一。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制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同学们好:
师:请同学们打开咱们的课本,首先看一下咱们这个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绿色畅想
师:奥,是有关于绿色的,(播放背景音乐《绿色花园》学生伴随着优雅的音乐听老师讲述)绿色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在我们的校园中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绿色。绿色,代表生命的活力。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活的情趣,哪里有绿色哪里就能显示出勃勃的生机。生命赋予我们太多的激情,绿色给我们太多的遐想,太多的希望,太多的感悟。不知是忙碌的生活让我们的心灵变的粗糙,还是粗糙的心灵让我们变的忙碌。其实生活本可以如此享受,生命本可以如此丰富。然而,我们自己却忘了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给大地带来了更多的麻烦,甚至是灾难,地球在叹息!请看大屏幕(播放课件,这部分的课件老师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作出环境破坏前后的对比,引发学生的思索。)师:通过播放课件大家最直观的印象是什么?
生:由于人们对耕地的破坏造成土地沙化严重,由于对森林过度的砍伐造成了现在屏幕上的一幕,由于废气污染严重造成了气候变化恶劣,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归根结底:地球之敌是人类,人类之敌是自我!师: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全球人类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学生:(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救救地球吧,因为挽救地球就是挽救我们人类自己!)师:说的太好了,挽救地球就是挽救我们人类自己,我们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家园中,那就是——地球!只有时时刻刻保护好我们的家园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安定,更幸福。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一首有关地球家园的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二、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手拉手地球村》。在听的过程中首先思考第一个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中的“地球村”你是怎样理解的?(播放音乐)
学生:这首歌曲的情绪是稍快,热情的。“地球村”是提醒全世界人民相互友爱,共建美好家园。
师:同学们听得非常的仔细,理解得很深刻,回答得非常好。
2、再次听赏歌曲《手拉手,地球村》,结合第一次听赏的初步感受和大屏幕上的歌谱再次听赏一遍这首歌曲,同时思考第二个问题:你认为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播放音乐)
学生:学生讨论回答这首歌曲可以分为两个乐段,(1-13)小节为第一乐段,情绪欢快活泼,是齐唱部分。(14-23)小节为第二乐段,情绪优美抒情,热情流畅,是合唱部分。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的完整。
3、学唱歌曲:(学唱第一乐段)
(1)、节奏模打:大屏幕出示第一条节奏,学生跟随老师模打。
X 0X 0 X 0|X.X X X X| X 0 0(2)、根据这条节奏添加上音符再来唱一唱旋律,跟随钢琴一起模唱唱旋律。大家注意到旋律的后面的节奏音符了吗?我们用拍手的方式来填充它、表现它好不好?(添加“x x x”或者“x x”的固定节奏音型)加上拍手动作再唱一遍旋律。
X 0 X 0 X 0|X.X X X X| X 0 0 3 0 3 0 3 0|5.6 6 5 5| 3 X X(3)、最后根据旋律填加歌词再来演唱,注意不让忘记拍手动作。(学会这一条旋律同样节奏的歌曲中的第二句也迎刃而解)。
X 0 X 0 X 0|X.X X X X| X 0 0 3 0 3 0 3 0|5.6 6 5 5| 3 X X 弯 弯 腰 捡 回一个 希 望
(4)、大屏幕出示第二条节奏,跟随教师模打,根据节奏添加旋律并模唱,最后添加歌词演唱。(同第一条节奏教学方法一样)
X X X X 0|X 0 X.X X | X 0 0 6 6 6 4 0|6 0 1.1 6 | 6 X X 绿色的太 阳 就是 我 们
(5)、大屏幕出示第三条节奏,跟随教师模打,根据节奏添加旋律并模唱,最后添加歌词演唱。(同第一条节奏教学方法一样)• • • X x x x x|x 0 x x x|x.x x x|x 0 0 5 6 5 1 2|3 0 4 2 5|3.2 2 3|1 x xx 我们把 地球村 打扮的漂漂 亮 亮
(这一部分设计意图:通过节奏入手,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不但轻松掌握节奏,而且能很准确的演唱好歌曲)
(6)、通过分句循序渐进的教唱,学生唱的已经非常好了,然后把这几句组织起来完整的演唱。跟随老师的伴奏一起演唱(演唱第一乐段的第一段歌词熟练之后学生再跟随老师的伴奏试着演唱第一乐段的第二段歌词)。
(7)、第一乐段情绪处理:第一乐段的齐唱塑造了小主人活泼开朗的形象,那我们应该用怎么样的情绪来演唱呢?(要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4、学唱歌曲:(学唱第二乐段合唱部分)初步感受二声部
师:同学们很兴奋啊,丰富歌曲的形式有很多种,我们来初步感受一下二声部吧。
(1)教师弹奏第二声部旋律,让学生感受旋律的不同。
(2)教唱第二声部,老师用“la”分句教唱旋律,学生跟唱。(唱两遍)师:下面我们来做简单的二部练习,听老师来唱唱这个旋律 3 2 1︳„(回到第一旋律)3 2 1-︳4 5 4-︳„ 啦啦啦 啦啦啦 啦啦啦 啦啦啦(3)学生跟琴唱数遍然后跟据旋律加入歌词演唱两遍。
(4)请一部分学生唱第一声部,老师唱第二声部,其他同学来听听,感受第二合唱带来的感觉。然后再请另一部分学生唱,相互倾听感受和声的效果。(5)将学生分成两组练习简单的二部合唱部分,熟练演唱。
(6)大家注意到旋律不同颜色的部分了吗?在这些地方我们同样加上拍手的动作来表现它,加入“0 X X ”或 “ 0 X X X ”的节奏再来演唱一遍,对于拍错手势的同学加以纠正,再重新配合演唱一遍。
(7)第二乐段情绪处理:第二乐段音乐变得宽广,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小朋们热爱地球的那种真挚的情感呢?(我们应该用舒展优美的声音来演唱)。
师:今天我们对这首歌曲的二声部我们进行了初步练习,下节课我们还会重点练习这首歌曲的二声部。
三、整体演唱、表现歌曲:
(1)、跟随老师的钢琴伴奏演唱全曲。
(2)、注意演唱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不同情绪,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情感,请同学们用你最好的声音、最好的表情、有感情地再次演唱一遍歌曲。(男生唱第一乐段,女生唱第二乐段,并随不同音乐形象用动作表现。)
(3)、再次播放歌曲《手拉手,地球村》学生静心聆听原唱对歌曲的把握,学生跟随录音范唱,然后运用自己自制的打击乐器表现歌曲,最后演唱一遍歌曲。(4)、对于课堂表现好的同学适当的进行奖励和鼓励。
(5)、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让绿色永驻地球,其实就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弯腰捡垃圾,爱护花草树木„„„)
四、情感延伸:
同学们这首歌曲我们学完了,大家动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我,今天我们学习的不只是这首歌曲,我们还学到了怎样去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绿色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主题,绿色是自信的宁静,绿色是青春,绿色是生命,更是人生中突出的亮点。让我们一同享受绿色的生命色彩,让青春永驻,绿色永驻,生命永驻!
五、教师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将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用画笔画下来,且说出各自所画的地球村美在哪里。
(1)搜集世界关于环境治理还存在哪些问题,你有哪些建议,做一期手抄报。(2)搜集关于环保的歌曲,推荐给学校广播站。
最后让我们再次伴随这动听的歌声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学生听着歌曲有秩序的离开教室)教学反思:
通过对《手拉手,地球村》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歌曲,合唱部分也得到了训练,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为了调节这个课堂教学氛围,我特地精心制作了flash动画课件大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前后的变化,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能更好的表现歌曲的情绪情感,通过课件的使用效果比我预期的要好得多,学生兴趣浓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可是前半段时间过长,致使在难点突破的过程中显得有些仓促,学生掌握的不够扎实,这也反映了我作为年轻教师在课堂环节把握上欠缺教育机智,在今后的教学中争取做到更好地改进。
第三篇:五年级上音乐教学素材-森林狂想曲练习提示人教新课标(2014秋)
寒假特辑之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是台湾留美音乐制作人吴金黛等音乐人的作品专辑,《森林狂想曲》一专辑是几位音乐人深入山林实地录音,制作长达五年而成,其中包涵了台湾100多种自然界的声音。而《森林狂想曲》一曲又是其中富有代表性且流传很广的一首曲子,《森林狂想曲》一曲通过中国竹笛等与大自然的鸟鸣蛙声等的完美结合,表现了大自然和谐欢愉热闹的气氛。全曲热烈欢快的旋律可以说是描绘了一副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的景象,所以在演奏的时候吐音一定要轻快(短促跳跃),情绪一定要调动起来。
对音乐的思想把握好了,我们现在说说技巧处理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是叠音,本曲全曲的叠音也应该演奏做一个上方二度音下叠,3演奏为23(2很短一带而过,且手指下落稍要有力、干脆)。以下一个地方例外:
(画线部分36中的3需从2叠上,演奏作23,其中2很短,相当于前倚音。而6同上叠音)其次就是全曲主要是表现欢快的感情,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用类似于顿音的吐音(在乐理中顿音的符号为“”,吐音也有时用这个符号,但不是所有可以吐的地方都会有这样的符号,目前个人认为在有这个符号的时候需要吐音的时候短促有力一点,但是,以下几个地方需要短促而急收,一点即止: ①
(红线之前的连音线之外的吐音都需要吐得短促)②
(这一乐句同理)③
(这两乐句箭头处短促急收)④
(特别注意演奏过渡这部分乐句的时候,箭头处吐音短促,其余的地方建议轻吐,给人放松舒坦的感觉。之后主题再现时吐音处理参照开头。特别注意全曲除连音符号里面音符外的其余各单音都需用上吐音。)
(另外这两句过渡在音乐中出现了两次,音乐中第一次按照④中处理,第二次按照上面叠音处理,大家可以自由发挥。)
最后就是曲中出现的花舌技巧了,花舌也称打嘟噜或者弹舌头,和当年胡结续在我是一个兵中用的喉音有一定的区别,可以说是花舌在前,喉音在后。花舌主要是在于控制,还要特别注意调整笛膜,演奏低音中音高音时都要清楚才行。另外就是根据乐曲需要打“碎”一点或者是“粗”一点。不会花舌的会员可以不用,但是用上跟不用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希望大家勤加练习。
第四篇:五年级音乐上册 森林狂想曲 1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最新版
森林狂想曲
课 时:1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手拉手,地球村》《绿色的歌谣》,器乐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
1.提高《手拉手,地球村》《绿色的歌谣》的演唱质量。2.能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
教学重点:记忆《森林狂想曲》的主题,并演唱演奏 教学用具:多媒体、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和《绿色的歌谣》。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提高演唱的质量,唱出新意,所以我们
要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歌词和曲调的内涵,才能充满感情地演唱。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森林狂想曲》,这节课我们要亲自奏一奏,这将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这是一件很有趣的工作,不仅可以使我们提高合作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自己演奏,实现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真是其乐融融,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
二、复习歌曲《绿色的歌谣》。
复习几遍后请学生设计演唱方式,仍可有多种方式,不要设“标准答案”。
在复习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此歌中一些颇有特点的词曲结合之处,如:
这一句中,如将第1、3小节改为和就失去了这首歌曲的特色之一了,可见即使是歌词不变曲调也不变的情况下,歌词与曲调如何配合也将会影响歌曲的情绪与风格,这一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是可以并应该能理解的了。
三、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重点练习二部合唱部分,有条件的班级可要求学生既能唱第一声部也能唱第二
2017.3.1 最新版
声部,如有可能最好能初步学会二声部的歌谱。
在练习中要多次强调在唱准自己声部的前提下,要能同时倾听其他声部的演唱,使合唱更加和谐。
四、合奏练习《森林狂想曲》(乐谱见课本第48页)。(1)带领学生吹奏A段旋律。(2)带领学生吹奏B段旋律。
(3)带领学生吹奏A段的第二声部旋律。(4)带领学生吹奏B段的第二声部旋律。(5)将学生分成两大组合奏A段,再合奏B段。(6)按谱面要求进行合奏,即A、B、A。
(7)加入“音效”,即音效—A—音效—B—音效—A—A—音效。(进行实况录音)。(注意课本中合奏谱的第一小节是引子,并不是A段的旋律,在A段多次出现时这一小节可不奏。)
(8)放录音,共同欣赏、评价。
同学们演奏得很好,这是我们“班级版本”的《森林狂想曲》,你们还可以在文娱委员的带领下把C段也学会,就可以按录音里的顺序奏出全部的《森林狂想曲》了。
五、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都很高,请大家保持这种学习热情,更加自觉地、经常 地接近音乐、理解音乐、热爱音乐。教学反思:
学生能听出乐曲的各个主题,并且在器乐合奏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很高。板书: 森林狂想曲
音效—A—A—B—A—B—C—A—音效—A—B—A—B—C—A—音效
2017.3.1
第五篇:六年级上音乐教案-“自新大陆”第二乐章2人教新课标(2014秋)[模版]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音乐,使学生对欧洲交响乐产生兴趣,喜欢聆听德沃夏克的交响作品,愿意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认识英国管,能辨听音色。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参与形式,带领学生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初步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及内容,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以及想像力。
3、通过欣赏“自新大陆”交响曲、演唱《念故乡》,感受音乐作品浓郁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的情感;能对思念、热爱故乡的艺术作品产生兴趣。[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能听懂音乐吗?音乐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不同的音色、不同的旋律、不同的演奏(演唱)技巧、不同的艺术处理等,能够传递出不同的内容,为我们留下不同的感受和记忆。今天,这节欣赏课的音乐作品将为我们讲述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来聆听、感悟。
1、连连看:请同学们辨别几个片段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以听为主”,通过“辨别音色、模仿演奏姿势、探究、联想”等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熟识“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的两个主题及各乐器组的经典片段,为后面大段欣赏做铺垫;通过有目的、有梯度的加深学生对乐曲旋律的印象,帮助大篇幅的音乐作品“瘦身”,让学生感到亲切易接受,为交流对作品的感悟提供了充分的感知基础。教学建议:每段音乐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聆听的次数。(1)铜管组关于第一主题的片段。
师:铜管乐器的音色是怎样的?(大气、深远、恢宏„„)铜管乐器属于西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你还认识铜管组的哪些乐器?再听,大家可以自由地跟随视频模仿演奏。(2)木管类的第二主题片段。
师:请你用一种线条来描述音乐,同学们会选择什么?为什么?音乐的什么特点给出了怎样的感觉?(旋律线的发展走向、情绪、气氛)是怎样的情绪或气氛?(激动、跳跃„„)音乐中有哪些木管乐器在演奏?同学们可以任选其一进行模仿。(3)弦乐类第一主题片段。
师:请用演奏姿势告诉老师:在弦乐演奏的音乐片段中,除了小提琴,还能听出什么乐器的演奏?如果从酸甜苦辣中选择相应的感觉来描述弦乐的演奏,你会选择什么?(酸、苦)音乐中的什么元素传递出了酸楚、苦涩的感觉?(音色、速度)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恋恋不舍、思想起伏,深有感触、缠绵„„)
设计意图:用最浅显、贴切的线条和“滋味”,引导、拉近学生与作品间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感悟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鼓励学生敢于在音乐中进行充分地想象和探索。(4)英国管短小的几个乐句。
2、英国管简介:
师:听到的旋律是否熟悉?请分享英国管的音色是怎样的?(圆润、柔和不刺耳,含蓄、内在、不张扬,忧伤的,听起来如泣如诉、田园风光般的„„)猜猜看,当英国管出现在管弦乐队时,它要演绎的会是一种怎样的特定情境呢?
(3)感受第一主题:把学生分成四组(铜管、木管、弦乐、打击)分别扮演称职的演奏家。要求:任选乐器;及时随指挥进入演奏;用心用情地演奏,在感染别人之前首先努力感动自己。
师:同学们知道像这样四大类乐器都齐备的乐队叫什么名字?(管弦乐队)
二、积累点拨:交响乐与交响曲(两个不同的概念,交响乐包括交响曲)
师:管弦乐队的“演奏”(交响乐)意思是由多件乐器“共同发声”。交响性音乐的名称来源于希腊。交响曲是一种具有奏鸣曲特点的、由管弦乐团演奏的大型器乐套曲。之前听到、演奏过的音乐都是这节课我们要欣赏的一部交响曲(板书)中的片段。
设计意图:实践出真知,通过让学生充分的参与、体验音乐,帮助学生在熟悉主题旋律的基础上,轻松领悟枯燥的专业名词“管弦乐队”“交响曲”“交响乐”,一举多得。
三、感知《自新大陆交响曲》
1、探索第一主题:随琴视唱。
师:作曲家在饱含深情的创作中吸取了美国黑人和印第安人的音乐特点,旋律起伏不大、音调简单,力度(柔和)、速度(慢),听起来别具一格。同学们,假如你是作曲家,你会选用一件什么乐器来表达这个主题?在唱它的过程中,你的内心又多添了哪些新的感悟?(悲凉、愁思、低回、婉转、思念的、忧伤的,感人至深„„)
2、简介德沃夏克——捷克作曲家。
师:德沃夏克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小时候非常喜欢听自己故乡的民歌,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获得了剑桥等很多名校的荣誉,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就是他非常著名的代表作。
3、简介《自新大陆交响曲》及其第二乐章。
师:“新大陆”是哪里?原本指南北美洲大陆,德沃夏克在这里特指美国。1892年,德沃夏克应邀赴美出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产生了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也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于是百感交集地写下了这部非常著名的《自新大陆交响曲》。
4、欣赏第二主题。(1)初听第二主题。
师:第二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有名的乐章,被称为“一切交响曲慢板乐章中最动人的一个”。我们分享一下这个乐章的另一段主题(听)。熟悉吗?(木管组一长笛、双簧管)。(2)再听第二主题。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伸出右手食指,跟随音乐把你心中的曲线感觉描画出来。(原作者:马向华)(3)三听第二主题。
师:老师也在心中勾勒了一副曲线图,并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蝶恋花),现在,把它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参与”是帮助学生体验音乐的最有效途径,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除了督导学生更凝神地欣赏,更锻炼了他们将内在感受外化表现出来的能力。
5、简介创作背景。
师:在创作第二乐章的中间部分时,作曲家是从一首长诗中汲取了灵感,诗中描写海华沙心爱的妻子在饥荒与瘟疫的双重威胁下,奄奄一息,同思念中的丈夫诀别时的痛苦心情。那种动人的感情强烈地震撼了德沃夏克先生,他将从诗中获得的感受全部倾注到了音乐创作中,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波西米亚故乡的无限怀念和眷恋之情。
四、领悟《自新大陆》
师:同学们,《自新大陆交响曲》创作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首演时许多听众都被感动的热泪满襟。同学们虽然没有赶上首演,但这节课老师把世界著名指挥家卡拉扬先生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现场演奏也“请进了”我们的课堂。
1、参与:完整地欣赏《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每当第一主题出现,请跟唱表达心中的情绪;第二主题以不同的形象共出现了3次,每当感觉到它的存在,请伸出食指描画出感悟到的曲线。
2、综述:
(1)第一主题在整个《自新大陆》的第二乐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这种大结构中套着小结构的曲式叫做复三部曲式。(2)第二乐章的速度(慢板)
师:它漫漫地倾诉了作曲家的祖国情、故土情和亲情。德沃夏克先生从对故土、亲人的遥想、思念中回到现实,看到的是印第安人的悲惨生活,他感到十分心痛,柔软的乡愁浸透了孤独,惆怅、悲痛、呜咽和惨淡的气氛,于是慢板的最后是重重的哀叹!(3)《自新大陆》的美誉。
师:整部《自新大陆》交响曲博得了全世界人民由衷的喜爱,并将它誉为“德沃夏克最受欢迎的交响曲”、有人称它为“捷克第一交响曲”,成为了德沃夏克的代名词。
设计意图:完整地聆听时长约13分钟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极大地挑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对一、二主题的有效记忆,充分地调度学生自主参与到音乐欣赏的全过程中;另外,教师在恰当之处巧妙地加入解说,最大限度地保持学生对作品的注意,最佳地优化鉴赏的结果。
五、情感升华:演唱《念故乡》
师:同学们,尽管新大陆很精彩,但德沃夏克时时刻刻都在怀念伏尔塔瓦河畔自己的故乡。“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天甚清,风甚凉,乡愁阵阵来。故乡人今何在,常念念不忘,在他乡一孤客,寂寞又凄凉。我愿意回故乡,重返旧家园,众亲友聚一堂,同享从前乐。” 教学建议:教师声情并茂地示范并示意学生齐读歌词,表达、升华对音乐作品主旨思想的感悟和理解,将思想教育润物无声地沁入其中,在本堂课的尾声处,将情感推向一个小高潮。师:怀念遥远祖国的愁思化作朴实优美、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再加上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李抱忱先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填写的歌词,使这首《念故乡》也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一起来欣赏这首《念故乡》,会唱的同学可以随着轻声的跟唱。
六、小结
师:同学们,思乡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也是一种厚重的民族情怀。再过几年,你们也要背起行囊、离开家乡去开创属于自己的辉煌,老师希望:到那时,大家还能够再想起这首《自新大陆交响曲》,想起《念故乡》,还能够想起今天老师送给你们的“蝶恋花”,想起我们今天一起共渡的时光;也希望今后无论你们身在何方,都能够像作曲家一样永远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