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上音乐教案-留给我4人教新课标(2014秋)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创作歌曲,曲调清新自然,旋律优美流畅,二段体式。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真挚的歌声来表现歌曲优美的情绪,同时在和同学们的合作学习中,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全曲。
2、通过演唱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的情趣。
3、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从我做起!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全曲。教学难点: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及打击乐器为歌曲自由伴奏。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交流
二、创设情境,引入音乐
1、瞧,连小鸟也赶到我们这里参加聚会呢!(播放课件)
2、在听一听,谁在位我们歌唱?(播放海浪声)
3、师生交流:同学们,小鸟与大海还有一切生灵,它们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个蓝色的星球上,你们知道这个星球叫什么名字吗?
4、介绍地球
5、导入: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地球妈妈的“身体”不如以前了,它总是一个人在偷偷哭泣,到底为什么?(播放地球污染图片)
6、看完这段录像,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7、师总结:是啊,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救救地球吧!因为挽救我们的地球,就是挽救我们人类自己,让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小鸟在欢快的歌唱,留下地球妈妈给予我们的一切吧!有一首歌正好表达我们大家共同的心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留给我》。
8、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审美体验,表现音乐
1、初听音乐,跟着音乐动一动。思考: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它是几拍子的歌?
2、师生共讨,解决四拍子的强弱关系。
3、师弹奏,生哼唱。要求:学生带上感情摆动着身体,轻轻地哼唱。
4、有感情地根据节奏朗读歌词。(可以用打击乐器双响筒打节拍)。
5、师讲解歌曲的主题思想。
6、再听音乐,思考: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几句?你愿意当小老师吗?
7、小老师带唱。
8、教师纠正音准不到位的地方。
9、采用听唱法,以学生自学为主学习全曲。
10、再次分析歌曲,“留给我”反复出现了几次?应带上怎样的情绪演唱?
1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创编活动,巩固音乐 你能为歌曲设计怎样的演唱形式呢?
1、传递心声。
2、领唱、齐唱并配上打击乐器。
五、总结全课,结束音乐
师总结:同学们,今天老师真为地球妈妈高兴,也为你们感到骄傲,因为老师看到每一位孩子都在为保护环境,拯救地球而积极行动者,现在我有一个提议,请同学们把对我们环境保护的建议,心声写在卡片上来告诉我们身边的伙伴好吗?
第二篇:六年级上音乐教案-手拉手4人教新课标(2014秋)
教学目标:
2、欢快活泼的歌声演唱《手拉手》,通过“手拉手”小伙伴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共同进步,使少年儿童真切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热和,从而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美好未来的无穷向往,从小培养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定信念。
3、熟悉附点八分音符,了解它的时值并在演唱时唱准附点。教学重点:
1、歌曲中附点的演唱及歌曲强弱的力度变化。
2、通过欣赏,感受音乐的坚定有力。
教学难点:歌曲中附点的演唱及歌曲强弱的力度变化 教学预备:钢琴vcd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节奏练习。
二、动一动:
1、师:首先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要求:请大家仔细聆听老师用手拍出的节奏,并且能够正确模仿。(1)指名学生起来模仿节奏
(2)大家一起进行评议,并且一起来模仿节奏。A: B:
2、拓展:请学生自己设计节奏,一起来拍一拍。
三、认一认:
师:刚才大家的表现都非常好,接下来老师要增加难度了,请大家仔细听辨这条节奏:
1、出示节奏:
2、听老师拍节奏,照照节奏中的难点,大家一起练一练。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条节奏中有一个新朋友呢?出示附点八分音符。
3、教师讲解附点八分音符,学生熟悉并把握。
4、出示旋律,一起跟唱,巩固附点八分音符。
四、唱一唱:
师:刚才我们熟悉并学会了附点八分音符,现在我们一起来活学活用,教案《《手拉手》教案》。
1、把班级分成5个小组,每组领一张卡片,分组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分组唱一唱,大家一起评议。
3、听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大家给旋律排列顺序。
4、把旋律连起来唱一唱。
师: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把这几条旋律遍成了一首优美的歌曲,一起来学一学。
5、欣赏歌曲《手拉手》,感受歌曲的情绪。(活泼、欢快)
6、朗读歌词,说说歌曲的意思。
(1)出示歌词,分角色朗读歌词。(留意豆、妞、沟、手、走、头、球一些字的咬字)(2)分小组分角色读词。按节奏分角色配乐朗读歌词。(读准附点歌词)
7、熟悉附点八分音符,从歌曲中找一找、认一认,知道它的时值。
8、用lu或其他字跟琴哼唱全曲,熟悉旋律走向。
9、采用多种形式(师生合作,分组、分角色)演唱,熟悉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爱好。
10、歌曲的处理。加进力度记号作强弱的处理,并有感情地演唱。
四、拓展延伸:
1、交流有关希看小学内容的收集资料。
2、说说你眼中的贫困地区的小伙伴。
3、想想你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事,给予什么帮助。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会了这首好听的歌曲,我希看我们的小朋友能和歌曲中的孩子一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大家手拉手一起向前进!《手拉手》教学反思:
《手拉手》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以生活在大城市的小豆豆和生活在山沟沟的小妞妞对话的形式展开。两位小朋友固然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但都拥有着相同的信念。在教学歌曲时,我引积极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音乐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听、说、讲、做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我把歌曲的旋律分成几个乐句来完成:首先熟悉旋律的节奏,大家一起拍一拍;其次熟悉旋律的音高,大家一起唱一唱;最后随着琴声一起唱一唱。把歌曲的难点、重点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习的爱好。关注学生的感受、学生的情绪、交往状态,关注学生有没有学会,是不是会学,能否在音乐活动中学得轻松,学得自主,从情绪、交往、思维、目标达成状态来判定课堂教学效果。在学习歌曲旋律的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讨论学习,碰到困难首先自己讨论解决,然后在求助老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爱好和能力。
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串于音乐教学中。注重加强学生识谱、认谱能力的培养,结合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增强自主学习的趣味性。采用开放性评价的办法,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都找到自己的亮点,正确熟悉自己,从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第三篇:六年级上音乐教案-噢!苏珊娜4人教新课标(2014秋)
教学目标:
1、通过发声练习的训练,使学生能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附点四分音符和弱起十六分音符的准确演唱。
3、带有音乐性的演唱歌曲,从而体会美国乡村音乐的音乐风格。教学重点:能用柔和的声音流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1、弱起十六分音符的准确进入。
2、能带有音乐性的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背景音乐播放《噢,苏珊娜》伴奏音乐。学生进教室
二、发声练习
1、教师无声的在钢琴上弹奏音阶。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心里有一个音高的概念,为后面的演唱音符做准备】
2、连接语: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了三个小音符。出示卡片:do mi sol 学生模唱。
3、连接语:老师用这三个小音符组成了一条好听的旋律。(黑板上旋律摆放)(1)(2)Lu Lu 生演唱。
【设计意图:这个发声练习可以在歌曲教学前统一学生的音色,附点的提前预设为歌曲教学中的附点演唱打下基础】
三、曲谱练习
1、音乐律动
连接语:老师同样用一些小音符编了几条旋律,当同学们听到以的do、re开头的音乐旋律,请用摇摆拈指的动作律动,当听到其他音符出现的旋律,大家用邀请的姿势表示。师唱《噢,苏珊娜》歌曲的曲谱,请学生按座位顺序进行律动,在反复中练习。
【设计意图:在教师演唱曲谱过程中让学生可以熟悉歌曲旋律,培养学生记忆音乐旋律的能力。】
2、教师将完整曲谱展示在黑板上,尾音空出。连接语:同学们,你们能唱出每一句的尾音吗? 尾音接唱,请学生上台贴音符。
(假如有难度,教师可以使用钢琴帮助用听辨单音的方法完成这个环节。)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在之前的律动中记忆旋律的能力,无法达成目标的学生培养听辨能力】
3、完整曲谱演唱:可以用乐句之间接唱的形式,再完整演唱。可以加入之前的律动动作,按照乐句律动。
4、用lu哼唱完整旋律。
【设计意图:在多次的练习中熟悉曲谱并可以熟练的演唱曲谱,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做准备】
四、歌曲教学
1、初听歌曲:(教师范唱)
连接语:老师要用这段旋律唱首歌,大家听听看,你能听出老师唱了些什么吗?是唱给谁的? 生回答
【设计意图:初听歌曲感受音乐风格,在歌声中体会到伙伴之间的友谊】
2、再听歌曲:(教师范唱)连接语:老师想邀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欢送朋友,大家用动作,老师用歌声。【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在律动中聆听不会感觉枯燥。】
3、三听歌曲,排列图片。(教师范唱)
连接语:老师画了几张图片来表示歌曲的演唱内容,请小朋友们上来为他们排排顺序。五张图片内容:阿拉巴马、五弦琴、路易斯安那州、大雨、太阳(两个地名阿拉巴马、路易斯安那州分别按照节奏朗读)
【设计意图:在图片的提示下排列出歌曲中的几句重要歌词,为帮助学生熟记歌曲歌词做准备】。
4、师生接唱:(歌词填空)
连接语:老师下面用歌声来提问大家,请小朋友们用歌声来回答我。教师歌词如下:我们打从什么地方来还带着什么琴? 我们到怎么样的地方去探望朋友们? 离开家的晚上怎么了可地上挺干净? 什么当空照我心冰冷啊朋友别担心。
【设计意图:熟悉歌词,在不断的提问和回答中唱好歌曲,熟记歌词。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在教师提问式的范唱中得到解决。】
5、跟琴完整填歌词演唱。副歌部分教师演唱
6、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加入之前用过的律动表演。
五、拓展歌曲
连接语:这首好听的歌曲其实最早是一首美国乡村歌曲,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它的英文版本,请小朋友们跟随老师用动作来一同感受吧!师生律动,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给我们带来的音乐美。
【设计意图:歌曲的前身本就是美国乡村歌曲,我们需要给学生最真实,最纯朴的音乐风格的体验。在师生律动中将本课推向一个高潮。】
六、结束部分
结束语:音乐不分国籍,好朋友间的友谊也是不分国籍的,无论你有多少朋友,老师祝愿大家的友谊地久天长。
第四篇:留给我音乐教案
《留给我》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来演唱歌曲。
2、通过歌曲学唱,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3、通过演唱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4、渗透法制教育,简单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重难点:用真挚、自然的声音表现歌曲。掌握歌曲节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希望生活在有很多树;一片片的绿草和鲜花;有清澈的小河;蔚蓝的天空这样的一个环境里吗?
师:是啊!我们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可是现在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需求量越来越大,就修建了很多很多的工厂;工厂里冒的烟就会污染空气,看不见蓝天、星星;排出的污水就会使小河变黑、变黑。还有的乱砍伐树木;导致水土流失等等---这些是什么行为?对不对?
二、渗透法制教育
简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三、学习歌曲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知道破坏环境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歌曲是怎样唱的。先齐读一遍歌词。
师:现在先听老师范唱一遍。
提问:你认为这里的“我”指的是谁?(地球上的一切生灵)“妈妈”指的又是谁?(地球)
师:这是一首旋律非常优美清新的歌曲,让我们带着这种保护妈妈,爱护妈妈的情感学唱歌曲。
1、跟老师反复演唱歌曲
2、歌曲处理、指导演唱
师:为什么在歌曲的结束句中要反复地演唱“留给我”呢?那么,你觉得“留给我”应该用什么
样的口气来演唱?是命令还是祈求?(祈求)
四、巩固歌曲
1、齐唱,在“漠”字处用手打拍子来划拍。
2、独唱,根据歌词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3、小组合作,根据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要保护环境的紧迫感。
五、课堂小结
师:歌曲呼唤我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妈妈,需要我们来共同保护,希望同学们能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积极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使我们的家园变得越来越美丽。
教学反思:
歌曲《留给我》,曲风清新自然、旋律优美流畅。第一乐段旋律舒展、节奏规整。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发展,节奏变得紧凑、旋律变得激昂,表达了人们对绿色世界的美好向往。
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优美的的情绪。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设计独唱、小组赛唱和齐唱的演唱形式。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这首歌虽然较别的歌曲难唱一些,可是非常的好听,朗朗上口,听我范唱后,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这首歌的兴趣。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都能准确熟练的演唱这首歌曲。基本上能做到以情带声,并且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也大概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能总结出环境保护迫在眉睫,使我们的家园变得越来越美丽。
第五篇:五年级上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2人教新课标(2014秋)
《森林狂想曲》(附钢琴谱)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民族乐器曲笛,进一步了解小提琴音色,感受乐器音色的丰富表现力。
4.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感受,能用深情、和谐的歌声、乐声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欢乐心情。并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创造和谐的乐声——《森林狂想曲》。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教学难点:
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用具:钢琴、字母图片、竖笛、音响、打击乐器、有关乐谱、多媒体课件等。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森林狂想曲》是拥有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的光碟,是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台湾自然声音;新颖并充满创意的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合无间。
现在大家听到的是这张专辑的第一首曲子《森林狂想曲》。
本曲由三个不同的主题旋律伴着多种自然声音组成的音效交替而成,乐曲开始由弱到强似由远及近的鸟声、蛙声„„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热带森林。随即奏响的第一主题节奏明快,旋律跳跃,似森林深处的溪水、山泉,紧接着曲笛和小提琴轮流奏响主题,虽然一中一洋,但不感到异样,配以轻快的伴奏配器,似乎带有一丝喜悦的感觉,似乎是一个热闹的开场白。你可以听听各种大森林的动物,合着曲子有节奏地叫着,还有蛙的声音。一场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
笛子、小提琴与腹斑蛙、中国树蟾,白腹秧鸡、褐鹰鸟、山飞鼠等20种声音对唱,山中精灵也疯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
图片导入,让学生对森林氛围进行感受,然后播放音乐去感受森林。
二、完整听赏全曲 教师播放音响(课件1)。
学生聆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情绪。
师:谁能告诉老师,在这首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在乐曲中你听到了几处没有音乐旋律伴奏的声音?(教师提示是在乐曲开始、结尾、还是中间?)
生:听到了蝉声、蛙声和溪水„„乐曲开始、中间、结尾共三处。师:大家再来听一听这神奇的声音。听一听这三处的力度有什么不同?好像什么?
教师分别播放乐曲开始、中间、结尾的音效。(课件2)师:谁能来学一学这好听的声音? 生1:吹口哨学鸟叫。(可能)生2:学布谷鸟叫。(可能)
师:他们学得太棒了!我们大家都来学一学好吗?可以用你的小乐器或竖笛。学生即兴演奏、模拟蛙鸣鸟叫。
师:大家学得简直比音乐家现场录的还像,老师都陶醉了。
师: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们觉得这首乐曲应该叫什么名字?
生: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
师:同学们请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可能有:《美丽的大森林》《森林的早晨》等)
师:同学们给乐曲起的名字真好听,音乐家也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森林狂想曲》。
教师出示课题——《森林狂想曲》
师:同学们知道吗?台湾有一位音乐家,有一天看了一则“残忍”的生态故事:在南美洲有一种体积很小的鸟类,每年都从南美洲飞到北美洲的森林区里去产卵,并固定在森林中下蛋。而政府为了经济利益,将森林部分地区开垦成牧区,而以牧区牛身上虫子为食的游牧鸟,自己不会筑巢,便将自己的蛋下在这种季节鸟的鸟巢中,还把巢中原有的蛋拨走。由于游牧鸟的体积很大,蛋孵化之后,老是跟季节鸟的幼鸟抢食,季节鸟的幼鸟老是吃不到母鸟喂的食物,食物都给游牧鸟的幼鸟霸占去了。一个多礼拜之后,只见游牧鸟的幼鸟茁壮成长,季节鸟的幼鸟却眼眶凹陷,身处饥饿,丝毫没有成长。后来生态学家仔细研究之后,才知道是开垦森林的结果。
这位音乐家看到了这段故事,不禁热泪盈眶,眼看着生命就这样一个一个没有了,一种对自然的感动与保存之心油然而生。为留下宝贵的森林原始声音,他邀请了荒野保护协会理事长徐仁修,跋山涉水,历时5年,深入热带森林,共收集蛙鸣、鸟叫、溪流近100种自然声音,再配以悠扬的乐曲,创造了这动听的乐曲。让我们大家都来做保护大自然的小卫士吧!
三、听辩情绪
师:这首乐曲这么好听,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第一主题。师:这个主题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 教师播放第一主题。(开始的A段)(课件3)生:速度稍快,旋律跳跃。
师:大家来唱(奏)一唱(奏)这个主题,感受它欢快的情绪。
四、听辨结构
阶段目标:听辨乐曲结构,了解曲式特点。1.记忆第一主题
师:现在我们在来完整地欣赏一遍音乐。当听到第一主题时用一种动作表示,如拍腿或拍手等。听听这个主题出现了几次?(课件4)
教师播放全曲。
学生用动作表示第一主题,并回答共出现了7次。
师:当听到主题A时,用“啦”演唱,再听一听还有几个和第一主题不同的旋律?
教师播放全曲。(课件5)
学生用“啦”演唱主题A,并回答还有两个和第一主题不同的旋律。2.听辨多段体结构(可机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听辨结构)师:同学们听辨得非常准确,全曲共由三个主题交替构成。我们分别用字母ABC表示三个主题。现在我请两位同学来到前边,将三个主题曲式结构用字母排列出来。其他同学听音乐表演(第一主题坐着拍手,第二主题起立二人对拍,第三主题可离开座位转圈等,音效部分模拟自然声音)。除三个主题外,听到的声音用你喜欢的图案表现。如:≈
教师播放全曲。(课件6)
学生活动:听音乐表演。学生板书。
师生评价:结构图正确与否。
五、听辨音色
阶段目标:分辨民族乐器——曲笛和西洋弓弦乐器——小提琴的音色魅力及演奏方式。
师:这首乐曲的主题多次出现,欢快的旋律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那明快的音色你们知道是什么乐器主奏的吗?让老师告诉你们吧!
乐曲主题是由两种不同类别的乐器主奏的。一是民族吹管乐器——笛子;还有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西洋弓弦乐器——小提琴。它们同属于高音乐器,音域很宽,高音明亮,表现力非常丰富。现在老师放两段音乐片段,你们听一听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可以模仿一下这种乐器的演奏姿势。
教师播放主题A,播放主题B。(课件6)
生:主题A是用笛子演奏的,主题B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师:作者用笛子和小提琴一中、一洋两种乐器,轮流奏响主题,似一个热闹的开场白。
六、创造
师:乐曲这么动听,你们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吗?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分组表现主题或音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表现一个主题。
学生活动:
第1组律动表现第一主题。
第2组在座位上演唱主题并拍手伴奏。第3组吹口哨模拟鸟叫。
第4组竖笛创造模拟动物界、自然界美妙的声音。第5组奥尔夫节奏乐模拟动物界、自然界美妙的声音。
七、展示
师:音乐家将自然界原音与音乐天然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也学他们,将你们喜欢的好听的声音与今天我们熟悉的主题结合在一起创作出更好听的《森林狂想曲》吧!
学生分组创作插部主题(学生模拟鸟叫、竖笛模拟小鸟对唱、打击乐器——蛙鸣筒模拟自然界声响等做为插部主题)。
乐曲组合展示:A B A C A D A(可由学生安排顺序)
八、小结
师:让我们大家在这动听的乐曲的伴奏下,走进那神奇的世界吧!教师播放全曲的flash动画(课件7)。附钢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