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田园随想1人教新课标(2014秋)

时间:2019-05-13 00:1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田园随想1人教新课标(2014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田园随想1人教新课标(2014秋)》。

第一篇: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田园随想1人教新课标(2014秋)

【课型】欣赏活动课 【教学内容】

1、欣赏英国画家康斯泰勃尔的油画《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

2、欣赏法国作曲家比才的音乐《小步舞曲》、《间奏曲》。

3、朗诵中国诗人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搭建一个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平台,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鉴别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2、技能目标: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去鉴别、感受、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田园小景。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表现田野的艺术作品,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教学难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去鉴别、感受、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田园小景。【学情分析】

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田野》这个主题中,《田园随想》是一个创造性的音乐活动,通过让学生通过赏名画、听音乐、品美文,感受田园的优美意境,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田园的情景。因此,教师要以教材提供的内容为基本素材,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去表现音乐。在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本单元有很大的外延性,教师应启发学生广泛地收集有关田园的艺术作品,增加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课下准备,用自己的艺术形式表现田园小景。尽量使每个学生有机会展示。也许在一个课时中不能完成,可能会用更多的时间,不要以完成教材内容为唯一标准。我们应该转变一堂课一首歌的传统观念,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个整体趋考虑,这样可以获得较大的提高。【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钢琴、表现田园景色的音乐、绘画、散文、乐器图片等。【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请闭上眼睛,在老师的描述中想象,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朦胧的远山、翠绿的原野、潺潺的小溪、小鸟在树林中穿梭鸣叫,远处传来悠扬的牧歌声……)

音乐与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可以表现同一种意境,只是使用的材料不同。一种是用声音,一种是用色彩。所以人们常说,绘画是静止的音符,音乐是流动的画面。

【设计意图:开课时创设情境,教师的叙述语言非常重要,用感性的声音将学生带入情境,共同营造恬静的氛围。在静听、静心、静想的基础上进入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

2、欣赏英国画家康斯泰勃尔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

(1)你看到画面上表现了什么?

(2)和同桌一起交流这幅画的内容、色彩、意境等哪些方面留下了深刻印象。(3)你有其他表现田园景色的美术作品推荐给大家吗?

3、听辨音乐片段:讨论什么样的音乐旋律与这些画的意境相配?

(1)教师弹奏《小步舞曲》、《剪羊毛》、《间奏曲》音乐片段,全体学生用手势表示选择。

(2)教师简介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间奏曲》。

(3)讨论小结:《小步舞曲》、《间奏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力度稍弱、速度稍慢,与绘画的意境是相似的。《剪羊毛》是节奏明快、旋律活泼跳跃,不适合表现幽静的田园小景。

4、讨论:可以选用什么乐器作为主奏乐器?

指名上台选择乐器图片并说出理由。

讨论小结:长笛清脆、柔美的音色,经常被用来表现田园的景色。小提琴、竖琴、双簧管、圆号等乐器的音色相对柔和,也经常交替出现。

5、完整聆听音乐:听辨有哪些乐器出现,感受优美的音乐旋律和意境。同时展示几幅其他表现田园景色的美术作品,在音乐中共同欣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内容、色彩、意境等方面欣赏油画,用丰富的语言形容并交流所看所想,欣赏其他表现田园景色的美术作品,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结合的学生认知能力水平,引导学生根据相关的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进行分析综合,为情境选择合适的音乐,在听辨和讨论中将绘画与音乐的关系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6、赏析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除了绘画、音乐,还可以用语言来表现田园小景。教师出示散文片段:(1)学生默读,了解散文内容;(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体会意境。

7、试一试,在《间奏曲》或《小步舞曲》的伴奏下朗诵。感受、对比有音乐伴奏和没有音乐的朗诵有什么不同?

8、聆听范读:怎样与音乐配合,学习配乐朗读的技巧:节奏、气息、音调的控制运用。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感受、齐读感悟,和学生共同品读这篇徐志摩最著名的散文,体会文字所描绘的美丽风景和幽美意境,让学生在同样优美的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诵,进一步得到情感的升华,掌握朗诵和唱歌一样,需要掌握气息、音调和节奏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

9、拓展启发: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田园风光吗?(如唱歌、影视等)? 小组讨论准备。

【设计意图:本课的创造空间很大,这一个课时中,我们以教材提供的内容让学生了解音乐、绘画、散文等艺术形式在表现田园景色中的特点,为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田园小景奠定基础,给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提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作展示,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中根据教学主题及教学目标,尝试和使用了创设情景、分析对比、学生搜集资料合作、小组汇报、师生合作等教学方法。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大容量、全兼容和交互性强等特点,将各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展示给学生实现视听结合,激发其认知兴趣,调动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增强教学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给学生提供一个性化全方位的音乐环境,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转化为知识和素养的积累,同时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我结合音乐课程现代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依据《音乐》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我设计了想、感、赏、做四个环节,也就是回忆美、领悟美、欣赏美、创造美一系列生活化情境,让学生 “乘着信息技术的翅膀” 在大自然中自由翱翔。

音乐教学是素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则为现代课堂教学引入了新的元素与生机。本节课我借助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轻松攻克了教学难点,使音乐教学如虎添翼,既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优化了课堂结构。为理解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与情感体验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获得初步的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学本节课,使我更加坚定了信息技术与音乐课整合优化的信心,让我们乘着信息技术的翅膀在音乐无极限的空间里自由翱翔吧。

第二篇: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田园随想人教新课标(2014秋)

《田园随想》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活动课 【教学内容】

1、欣赏英国画家康斯泰勃尔的油画《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

2、欣赏法国作曲家比才的音乐《小步舞曲》、《间奏曲》。

3、朗诵中国诗人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搭建一个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平台,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鉴别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2、技能目标: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去鉴别、感受、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田园小景。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表现田野的艺术作品,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教学难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去鉴别、感受、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田园小景。【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钢琴、表现田园景色的音乐、绘画、散文、乐器图片等。【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请闭上眼睛,在老师的描述中想象,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朦胧的远山、翠绿的原野、潺潺的小溪、小鸟在树林中穿梭鸣叫,远处传来悠扬的牧歌声……)

音乐与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可以表现同一种意境,只是使用的材料不同。一种是用声音,一种是用色彩。所以人们常说,绘画是静止的音符,音乐是流动的画面。

2、欣赏英国画家康斯泰勃尔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1)你看到画面上表现了什么?

(2)和同桌一起交流这幅画的内容、色彩、意境等哪些方面留下了深刻印象。(3)你有其他表现田园景色的美术作品推荐给大家吗?

3、听辨音乐片段:讨论什么样的音乐旋律与这些画的意境相配?

(1)教师弹奏《小步舞曲》、《剪羊毛》、《间奏曲》音乐片段,全体学生用手势表示选择。(2)教师简介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间奏曲》。

(3)讨论小结:《小步舞曲》、《间奏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力度稍弱、速度稍慢,与绘画的意境是相似的。《剪羊毛》是节奏明快、旋律活泼跳跃,不适合表现幽静的田园小景。

4、讨论:可以选用什么乐器作为主奏乐器?

指名上台选择乐器图片并说出理由。

讨论小结:长笛清脆、柔美的音色,经常被用来表现田园的景色。小提琴、竖琴、双簧管、圆号等乐器的音色相对柔和,也经常交替出现。

5、完整聆听音乐:听辨有哪些乐器出现,感受优美的音乐旋律和意境。同时展示几幅其他表现田园景色的美术作品,在音乐中共同欣赏。

6、赏析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除了绘画、音乐,还可以用语言来表现田园小景。教师出示散文片段:(1)学生默读,了解散文内容;(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体会意境。

7、试一试,在《间奏曲》或《小步舞曲》的伴奏下朗诵。感受、对比有音乐伴奏和没有音乐的朗诵有什么不同?

8、聆听范读:怎样与音乐配合,学习配乐朗读的技巧:节奏、气息、音调的控制运用。

9、拓展启发: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田园风光吗?(如唱歌、影视等)?

小组讨论准备。

第三篇:四年级音乐上册 田园随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最新版

田园随想

教学内容:

1.欣赏音乐《前奏曲》《小步舞曲》,进行田园随想。2.欣赏绘画《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3.配乐朗诵《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4.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田园小景。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

2.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歌曲、乐曲、绘画、配乐朗诵或表演等艺术形式,创造性地表现一幅田园小景。引导学生从活泼动听的旋律和诗一般的语言中感受大自然美丽的山山水水,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音乐和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可以表现同一种意境,只是使用的材料不同,一种是用声音,一种使用色彩。2.板书课题:田园随想。

二、欣赏绘画《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

1.先请同学们欣赏英国画家康斯泰勒尔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想一想,画面上表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从画面的内容、色彩表现的意境等方面欣赏这幅名画。3.讨论什么样的音乐意境与这幅画的意境相似。

三、欣赏音乐《前奏曲》《小步舞曲》,进行田园随想。1.教师播放音乐《前奏曲》《小步舞曲》,引导学生进行田园随想。2.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确音乐《前奏曲》《小步舞曲》旋律优美,与绘画的意境是相似的。3.与音乐《欢乐颂》对比体会《欢乐颂》是庄严的,不适合表现幽静的田园风光。4.法国作曲家比才的音乐《前奏曲》《小步舞曲》旋律优美、节奏舒展、速度缓慢适于表现田园的景色。

5.引导学生了解表现优美田园景色的音乐,一般是旋律优美、节奏舒展、速度缓慢,由于长笛清脆、柔美的音色,经常被用来表现田园的景色。6.引导欣赏中国名曲《姑苏行》《春江花月夜》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四、配乐朗诵《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

1.除了绘画、音乐,还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现田园小景。

2.教师出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3.试一试,在《前奏曲》或《小步舞曲》的伴奏下朗读。并感受、对比有音乐伴奏和没有音乐伴奏的朗诵有什么区别?

4.启发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吗(如唱歌、舞蹈、影视、雕塑等艺术表现形式)?

五、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田园小景。

1.分组准备用各自的艺术形式表现一幅田园小景。2.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2017.3.1

第四篇:六年级上音乐教案-天堂1人教新课标(2014)

教学内容:

1、欣赏《天堂》

2、了解蒙古族长调及短调的特点

3、复习《小黄鹂鸟》并学习它的第二声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天堂》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蒙古族长调的特点。

2、学生能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小黄鹂鸟》的第一声部,在学会第二声部后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完整演唱这首歌曲。

3、通过欣赏与演唱蒙古歌曲,让学生了解蒙古民歌中长调与短调的特点,同时能够感受到演唱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学重点: 欣赏《天堂》,感受歌曲中A、B段的不同旋律特点及情绪。教学难点: 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两个声部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旋律线 教学过程:

一、欣赏《天堂》

1、聆听引子——认识马头琴 师:听一听这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马头琴(出示马头琴画面)师:你知道它是哪个民族的演奏乐器吗? 生:蒙古

师:它是蒙古族人民最喜欢的乐器,几乎家家都有,它的音色圆润,纯美不仅人们爱听,就连骆驼听到都不肯走开。师:那它为什么叫马头琴呢?

生:因为它的琴头是一个马头的形状(出示马头琴的琴头)

师:其实,关于马头琴起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大家可以上网去查找一下。师:你知道如何演奏马头琴吗? 生:不知道 师:大家看一看(出示演奏马头琴的姿势),其实它与一样乐器的演奏姿势很像,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二胡

师:既然马头琴是蒙古大草原的代表乐器,那么它所演奏的乐曲也一定都与草原有关。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段由马头琴演奏的音乐能让你想到什么画面?

2、听引子——展开想象 生:听音乐

师:说一说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略

师:有这样一位演唱者,他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创作了一首豪迈粗犷,却又深入人心的歌曲,他用两个字概括了自己美丽的家乡,那就是《天堂》,咱们一起来听一听,他是谁

3、初听歌曲

师:这位演唱者是谁? 生:腾格尔

师:这是一位蒙古族的歌手,他创作了许多好听的歌曲。你觉得他的演唱打动你了吗?为什么? 生:略

师:正如歌者所方“如果你听出我歌声中对土地的热爱,对生命的诚恳,那都是原于我蒙古人的天性”

师:你能不能想一想他在演唱《天堂》时的心情

他在唱“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时什么样,唱“我爱你,我的家……”时什么样? 生:前面很想念,后面很激动

师:他的演唱不但强劲粗犷,而且还细致辞入微,给我们带来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辽阔无垠的大草原之中

师:现在咱们也来唱一唱这首《天堂》,感受一下它的情绪

4、复听歌曲——感受情绪 师:说一说它的情绪 生:前面很优美,后面很激昂

师:现在给歌曲分段的话哪儿是第一段?哪儿是第二段? 生:分段 师:板书 第一段用A来表示 你能不能试着边唱第一句边画出它的旋律线 第二段用B来表示 你能不能试着边唱B段的第一句边画出它的旋律线 生:边唱边随教师画旋律线

师:出示两条带有字线谱的旋律线让学生选择适合哪一段? 生:选择

师:粘贴到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一起画旋律唱谱,对比两条旋律的线条及情绪

5、复听歌曲——(出示视频)

师:让我们与腾格尔一起唱着这首《天堂》去看一看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共同感受天堂的美好。

生:起立,一起唱

小结:腾格尔用他独树一帜的演唱风格演绎了这首蒙古族长调歌曲《天堂》。蒙古人有三宝,你们知道指的是什么吗?一是辽阔的(草原)二是奔驰的(骏马)三就是这醉人的蒙古长调。刚刚咱们一同感受到了它的魅力,那么长调到底有哪些特点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了解长调与短调 师:(出示长调解释)生:

师:《天堂》这首歌就充分体现了长调的特点。

师:那么除了长调之外,还有一种体裁的歌曲在蒙古民歌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短调

师:那么长调与短调到底存在着什么差别呢?请大家来读一下(出示短调解释)生:齐读

师:咱们有没有学过短调歌曲? 生:《银杯》《小黄鹂鸟》

师:那大家来唱一唱这首《小黄鹂鸟》

三、学习《小黄鹂鸟》第二声部

1、复习歌曲

2、学习第二声部

师:同学们唱得很准,但是形式上有一些单一,只是齐唱。咱们一起来听一听蒙古的孩子们是怎样来演唱这首歌曲的,他们除了有齐唱之外还加入了什么形式来演唱?

3、听范唱 生:还有轮唱

师:有轮唱就要有先唱与后唱,咱们称先唱为一声部后唱为二声部,大家再来听一听,一声部的旋律与齐唱部分的旋律是什么关系

4、再听范唱 生:旋律是一样的

师:你们听得很仔细,那咱们再来听一听,二声部与一声部的旋律有没有哪几句是一样的?

5、听教师范唱

生:找出与一声部一样的乐句

6、学唱第二声部

师:弹奏旋律 生:小声跟唱

师:指导学生唱准每一句 生:完整演唱第二声部

7、随范唱演唱

师:咱们一起来听范唱,来演唱轮虽部分的第二声部 生:听范唱并演唱第二声部

8、完整演唱两个声部

师:我觉得现在咱们可以随琴完整的演唱了 生:完整演唱两个声部 师:指导学生在唱两声部歌曲时声时要统一、有层次 生:再完整演唱

三、总结:

蒙古族可以说是音乐的民族,千里草原可称为是民歌的海洋,在每一个蒙古包里,每一个蒙古同胞的口耳之间,都永远飘荡着这天籁之音。这节课我们只是初步的接触到了蒙古民歌中的长调与短调,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我们还能够这样在一起共同分享蒙古族更多、更好的音乐。齐读

第五篇: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牧童人教新课标(2014秋)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⑴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⑵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⑶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⑸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 X X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⑴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⑵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⑶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⑷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⑸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⑹小组进行演唱。

⑺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组一句怎么样?” ⑻生:“太棒了!” ⑼完整演唱歌曲旋律。⑽两个声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

⑾师:“看样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唱词了,下面我们就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好吗?” ⑿生:“好!”

⒀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

三、知识扩展:

1、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

3、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

4、国旗

5、首都:布拉迪斯发。

人口:539万。面积:4.9万平方公里。

6、风景欣赏:

四、小结:

课下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随《牧童》欢快旋律出教室。

下载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田园随想1人教新课标(2014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田园随想1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