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词语教学
谈谈词语教学
(一)词语教学的现状
语文的学习围绕“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而展开的,词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的很多方面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词语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1.词语教学弱化
“词语教学弱化”是指,阅读教学目标定位中忽视词语学习。词语教学仅仅停留在注音、辨形、释义的老模式上,将词语教学与课文教学相分离。阅读教学中,抛开语言文字品析空谈思想,脱离文本空谈情感的情况充斥课堂,使语文教学如空中楼阁,镜中花月一般悠忽缥缈。复习巩固的时候,也是为词语而词语,忽视了词语的情境性,这便形成了词语教学诸如死记硬背、生吞活剥等的缺陷导致不少学生对词语表明上懂了,但用起来就会出错,教过的词语留不下印象,如过眼云烟。2.词语教学简化
“词语教学简化”是指,词语教学内容简单化。在新课文的讲授之初,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把生字词的教学放在课前预习当中,让学生自主读课文圈生字画新词,给生字组词。课堂上检查时,指名读词或集体读词,会读了,字词教学就算完成了。我们可以试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缺乏老师的指导,很多字词的学习可能就会流于形式。3.词语教学泛化
我们常发现,词语教学“千篇一律”——认读、理解、巩固,教学目的仅为“扫清阅读障碍”,教学方法机械、单一。这种忽视不同年段词语训练目标,忽视词语自身丰富性,忽视学生思维发展性泛泛的词语教学,使学生没有“触摸到词语的温度,点染词语的亮度,开掘词语的深度,提升词语的效度”,没有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
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应贯穿整个语文教学全过程。如何进行词语教学,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词语教学,值得我们语文老师思考、探讨。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与各位老师交流,以求抛砖引玉,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二)重温课标要求,明确教学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小学生语言的学习,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强调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段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低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中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高段:“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从以上要求可以看出词语教学的任务: 1.从学习目标的角度看
词语教学有三个目标:理解词语——了解意思、理解含义、辨别色彩、体会表达效果等。途径有借助词典书籍体会、联系语言环境体会、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等;积累词语——留心收集,记忆。途径有在课文阅读中积累、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在生活实际中积累;运用词语——正确恰当的表情达意。途径有在口语交际中运用、在书面习作中运用。其中,理解词语是阅读能力的一项最基本要求,它是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的前提。2.从学习过程的角度看
了解——理解——体会,体现出词语学习的渐进过程。低段主要是先依靠语境提供的信息了解词语大意,目的在于积累;中段侧重于借助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正确意思,体会词语在语境中的作用;高段逐步发展到通过对词语的推敲分析理解语境,目的是体会作者的遣词用语、谋篇布局之妙,学习表达方式。由此可见,每个阶段词语学习应把握的尺度,已有明确说明。3.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
词语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解词”能力,还要在解词过程中掌握解词的方法,培养“会解”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多种解词方式,如结合上下文解词、联系生活实际解词、借助字典、词典解词等。词语本身的丰富性决定词语理解方式的多样性。《语文课程标准》启示我们,词语教学应让学生学会更多的解词方式,如,换词、去词、搭配、做动作、想象、借助直观手段、借助汉语本身的形象性等等。掌握多种解词方法,学生才具备独立“解词”能力。在语言能力发展同时,发展思维能力。4.从习惯形成的角度看
要感受到学习词语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积累词语,推敲词语的意义、感情色彩、作用,运用丰富的词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5.从情意陶冶的角度看
要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词语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词语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有了对词语的细细品味、深入推敲,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了解到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感受到人类优秀的文化,产生对母语的深厚感情。学生从词语学习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阅读课中分层、有效的词语教学 1.预习课文,唱好“三部曲”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具备了一定的字词学习能力。每学习一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唱好三部曲:1.找出课文中的具有新鲜感的词语,摘抄下来;2.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想想词语的意思;3.词语学习总结:分别找出音难读的词语,形难写的词语,意难解的词语,写到纸上交给老师。
这三部曲虽然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很有意义,一是给学生作自学内容的方向性引导,让学生有事可做;二是给学生作自学操作性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去做;三是提高思维参与力度,在不断的观察、归纳、质疑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特别是第三步,教学中不宜忽视,从学生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了解学情,以学定教,使课堂教学有针对性,不处于盲目的或想当然的状态。2.引入新课,积累进行时
根据语文教学心理研究,一个人要达到中等阅读水平需要常用词语一万五千个,教学中需要大力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扩展词汇量。语文学习强调的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对于学习内容进行多次的复现,有助于积累。语文课课始宜多进行语言积累,如好词、好句、成语、歇后语等。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一课新课导入就可以采用回忆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引入。
师:看到“春天“二字,你的脑海里蹦出哪些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 生1:春暖花开、花繁叶茂 生2: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生3:鸟语花香、姹紫嫣红
……
师: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关于春天景象的词语。
(万物复苏 草长莺飞 春意盎然 花红柳绿 莺歌燕舞 百花齐放 姹紫嫣红 繁花似锦 满园春色)
师:这些春天的美景我们可以用明亮的双眼欣赏到,然而,有这么一位盲童,她却无法欣赏春天的绚丽多姿,她会是怎样感受春天呢?一起来学习课文《触摸春天》。
这个新课的导入,唤起了学生的生活记忆,释放了原先的积累,将词语积累与课文学习有机紧密结合,做到了一举两得。像这样的引课形式应成为常式。3.检查反馈,对症再下药
词语识记要求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词语,正确地书写词语。在解决读音、书写的问题时,最忌心中无底,眉毛胡子一把抓,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难点,对症下药。根据学生预习中的词语学习小结,老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难读的词语,让学生读通顺;提出难写的词语,交流写法;提出难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释义,这样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教师还应找到学生预习的盲点进行指导,如四年级下册的《桂林山水》一课,“啊”字的音变学生不会关注,需要老师的指导。4.品读课文,语词要细读
品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平时的教学中,见得多的是以句子为抓手组织教学,这一环节中对词语的教学往往置之不理了。其实,我们认为好的教学还是应从词语入手展开阅读,这样的教学才会有语文根基。(1)抓重点词,引出重点句。
在教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文时,我这样设计教学:
师:钓鱼让作者领悟了一个人如果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鱼放回湖里去的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吃花生让作者明白了人要做有用的人。那么今天文中的主人公又会从什么事中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生活启示呢?请你读读课文,找一找这篇课文作者领悟的生活启示是什么?
生:他的父亲告诉他: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师:他的父亲是在什么时候告诉他的呢?
生:他们在塔顶眺望远方的时候,他的父亲告诉他的。
(出示句子: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师:他们眺望远方时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村庄、街道。
师:那里的村庄如何?那里的街道如何? 生:都很多。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星罗棋布、如蛛网般”这两个词读懂的。
师:“星罗棋布的村庄”、“如蛛网般的街道”分别是怎样的一副景象呢?请你画一画。
(请2名同学画在黑板上,其他画在书上,交流都画对了。)师:通过上面的画,你发现这两个词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它们都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师:那它们有不同点吗?
生:“星罗棋布”可能表示一点一点的东西,“如蛛网般”可能表示一条一条的东西。
师:那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比如,形容铁路线很多就可以用“如蛛网般”,形容蚂蚁很多可以用“星罗棋布”。
师:大家再看画的图,文中的父亲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是怎样对孩子说的?请找出父亲的话读读想想。
在这两个词的教学中,我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词的意思,通过比较能准确运用,由此引出课文的重点句子“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加入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首先采用让孩子感知,通过提问“那里的村庄如何?那里的街道如何?”培养孩子的语感,通过朗读能大概知道““星罗棋布、如蛛网般”这两个词表示很多;接着让孩子通过画画,进一步理解词的意思,此时是对词的意思清楚地理解,再通过画面比较出它们的不同点,准确地理解这两词。最后,通过看图引出父亲的意味深长的话语。(2)句子教学,品重点词语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句子教学?一些老师常常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在许多时候,对重点词的剖析,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真实的高度》一文时,一位老师这样设计教学:
师:哪些句子特别能看出小仲马永不言败、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精神? 生:我从这句话看出:“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
师:你能想象退稿笺上是怎么写的吗?
生:我想到退稿笺上可能这样写:你的稿件质量达不到我刊物的要求,恕不录用。
师: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退稿笺,也许不怎样难受。一次次的投稿,一次次的退稿,面对一张张这样的退稿笺,如果是你,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一定会很难受。生:我想会哭。
生:我想,我可能不是写作的料,放弃算了。
师:每一张退稿笺就像一盆盆冷水浇到了小仲马的身上。文中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退稿笺?
生:“冷酷无情”来形容。
师:小仲马面对这一张张退稿笺是怎么做的? 生:没有沮丧,仍然坚持创作。
师:我们来读读这句话, “面对第一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面对第二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面对第三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面对第十张、第二十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还是……”。
上述教学例子中可以看出,教师紧紧抓住“一张张、冷酷无情”等词,展开“一张张”隐含的过程,揭示出“冷酷无情”的含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体验,通过比较、朗读,较好地理解小仲马的永不言败、坚持不懈的精神。(3)以词悟文,享词语大餐
阅读教学,也可以设计成词语教学板块,大规模地进行词语学习。四年级上册的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情节有趣,用词丰富,就可以设计成词语板块学习进行阅读教学,通过归类设计、情景运用、复述故事等帮助学生学习、积累词语。
【活动设计】:
①出示第一组词语,读词;巨人:砌起围墙 禁止入内 训斥 叱责 孩子们:四处逃散 纷纷逃串 拔腿就跑
花园:北风呼啸 隆冬来临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鲜花凋零 树叶飘落 第一行介绍巨人一开始的行为,提醒读准“砌起”这个词,比较“训斥”和“叱责”的区别。让学生说说这些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出示句子,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词:
唤来寒冬的,是巨人那颗()、()的心啊!②出示第二组词语,读词: 巨人:拆除围墙
孩子们:玩耍喧闹 增添春意 洋溢笑声
花园:鲜花盛开 草翠花开 绿树成荫 鲜果飘香
出示句子填词:唤来春天的,是巨人那颗()、()的心啊!
指导朗读两组词语,体会两个不同的画面。表现出第一组词语所蕴含的冰冷的情感及第二组词语所流露的愉快、温馨的场景。
③根据对比的情景,参照两组词语复述故事。要求:复述有条理;选用上恰当的词语。
④书写词语 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完全以词语为中心组织教学,既学习、运用、积累了词语,有体会了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一举多得。5.巩固练习,运用最重要
词语运用是词语教学的终级目标。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在《秋游》的作文中表达自己的心情:听老师说明天要去秋游,他心里很高兴。游览公园的过程中他心里很高兴。回家的路上,他心里很高兴。他只会运用“高兴”这个词语来表达心情。从这位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用词是很贫乏的,应该说,几年来学过的有关描写心理高兴的形容词有很多,但是学生不会运用,能运用的仅仅还是幼儿时期就已经学会的几个简单的词。像这样的学生不仅仅是个别特例,有好部分学生都出现这种状况。大量学过的词语还未进入学生的意识,学生还不能在思维和语言中支配和运用。
积累词语的方法很多,当前用得最多的是听写词语。经常性地听写词语,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词语。然而,我们见得较多的是老师报词语,学生写词语。这样,学生更多关注的是词语的形,而对词义、用法缺乏思考。这样的词语对学生来说是仍处于“消极词汇”状态,在习作、说话中很难熟练运用。所以,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词语,但能运用的仍不多。
如何使“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据学习研究,一个词语在具体语境中反复出现数十次,才有可能进入学生的意识,在思维和语言中支配和运用。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爱阅读的孩子词汇丰富,语言灵动的原因,因为在大量的阅读中,许多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反复呈现,自然而然就熟悉了,如同认识一个新朋友,接触多了,自然就叫得出名来。词语的巩固练习,应该朝这个方向做多。(1)造句子听写词语:我们在听写词语的练习上也可以用语境呈现的方法,老师有意识地造个句子,让学生写下某个词。如《桂林山水》中的“无瑕”一词,小学课本中没有再出现过第二次,如果就学习这一课时学生会写了,之后就不再复现具体语境,这个词就不可能被学生所吸收。老师在听写时说几个句子,会加深对这个词语的运用记忆。如:“洁白无瑕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山水画”,“这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价值不菲”,“他的心灵就像白璧那样无瑕”。
(2)“串词成段”写话:抄写词语是语文老师经常布置学生的作业,这种机械作业思维力度低下,如果改成用上几个词语写话,效果就会好得多。如用上“无瑕、玩赏、色彩明丽、拔地而起、怪石嶙峋”写一段话,学生就会充分想象,唤醒生活积累,写出内容。
有关词语运用的方法举不胜举,教师有了词语运用的意识,方法会不断涌现。6.盘点词语,习惯成能力
对于课本中安排的“词语盘点”,不仅帮助学生复习课文中出现的词语,还引导学生学会盘点词语。一篇课文学习结束,老师让学生参与盘点词语,把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写到课文后面的字词区域,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盘点出来的词语会不尽相同,但其得来是学生自主的。平时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关注的是故事的内容,对词语的关注度较少,阅读后,吸收的词汇量不多。经常让学生进行词语盘点,阅读时会更关注词语,而不仅仅是内容或情节。课内学习一旦形成这种习惯,会迁移到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综上所述,阅读课中词语教学每个环节的操作都体现学生为主体,强化自主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力度。“听过的,我会忘记;看过的,我会记得;做过的,我会理解。”把课堂变成学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词语积累,提升学习能力,促成良好习惯。
(四)启动词语积累的辅助系统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足够的词汇,小学阶段至少达到一万五千个词语的量的积累,我们要启动一个词语学习的辅助系统,充分利用课堂之余的边角余料时间,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积累词语,反复呈现已学词语,不断吸收新词语。在这样的意识下,我们的词语积累行动开始了。1.“每日一读”,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
早上,学生到校后,值日干部就带领全体学生读记十个新词,这些新词是值日干部前一天从成语词典中摘录好的,写在小黑板上。摘录时,值日干部要理解摘录的词语意思,带学生读后,要担任解疑的任务,如果有同学提出不懂的词语应给予解答。
我们发现,成语词典中有许多成语是学生可以自学的。中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是学习成语的大好时机。据统计,小学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不足一千,而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学习到成语词典中常用成语两千个。每天十个,两个学年就可积累两千个。
词语归类,是帮助学生积累词语的好办法。根据词语的特点分类,如按格式 AABB ABAB AABC ABCC分类,按构词特点分类,按词意分类等等,每天一小类,日积月累,聚沙成塔,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收获不少。
每天的早上,只要用好十分钟,即可学习一部分。在诵读词语中,一天的学习生活开始了。2.常用“词语接龙”
课堂前几分钟,做一做“词语接龙”的游戏,既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又活跃课堂的气氛。
排队时,学生一边词语接龙,一边排好队伍,等到十来个词语时,队伍也排好了。我们要求,十个成语接上了,队伍一定要排好。这样,既复习词语,又督促排队速度,一箭双雕,而且学生喜欢。
整理书包时,学生一边动手整理,一边词语接龙。学生先站着,接了一个词语方可坐下。这种间隙时间也利用上了。
家庭作业,与父母进行词语接龙,既是有趣的游戏,又是知识的巩固。3.每月一次的“词语学习日”
每月一次的词语学习日,带给学生的是一份丰厚的词语大餐。这一天,按照一定的主题,教室里的墙壁上挂满了学生学生自制的词语卡片,供学生课余时间交流学习。课堂上,教师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如“猜一猜”、“演一演”、“赛一赛”等形式,用有趣的形式来学习词语,积累词语。学生一天的学习结束,将会得到写有词语的精美卡片做奖赏。4.“纠错行动”
学生的作业、作文中一定会存在一些错别字,对学过的词语会提笔忘字,组织学生开展纠错行动,能有效地减少错别字。在语文书的尾页,让学生增加几页白纸,把平时见到的、出现的错别词“揪”出来,正确的词语写在白纸上,日积月累,一个学期就可揪出好多个错别词,对这些词语平时经常读读写写,达到牢记的效果。
第二篇:浅谈词语教学
小学语文的词语教学
向义镇共华小学 刘洁
一、对词语教学的正确认识。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是以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为基础的,英语如此,汉语更是如此。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在学者的内心形成一个具体可感的语言环境,才能够更好地去听说读写。在汉语言中,字一般不能表意义,能表意义的字也就是词。只有词才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所以在小学语文基础教学中,词语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和积累大量的词语,应该摆在重要的位臵,特别是中低年级阶段,应该是摆在首要位臵的。但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虽然重视了这方面的教学,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有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五项内容,但对词语训练这一重要内容,却没有摆在重要位臵,造成学生由字到句段篇章之间的脱节,使得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而正是这一现象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因获得成功而产生的内动力,导致语文难学、害怕语文,对语文产生厌恶、逃避、抵触的情绪这一不良循环。因而重视词语教学,注重学生词汇量的积累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未来教育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的《新世纪小学语文教材》,在这一方面就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新世纪小学语文教材,在一、二年级语文教学中主要以识字为主,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大量地接触词语,每篇课文后面“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平均不少于二十个。到了三年级则完全以学词作为主要教学任务,特别是把学习和积累大量实用的书面词语作为最主要的教学任务。每篇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一题,词语数量一般是二十多个,有的多达四十多个。实践证明,如此大量的密集的词语学习训练,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宽广的可以自由遨游语言的环境,再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则会轻松自如,事半功倍。我们不能不说新世纪教材这一改革是超前的、跨世纪的。
二、词语教学的几种基本方法。
义务教材从小学一年级到陆年级虽然几乎每课课后都出现了词语训练这一项目,但是对于词语教学却一直存在着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在教材编排上,每个词语的出现在整个小学学习阶段都是一次性的,前面出现了,后面一般不再出现;二是在教学要求上,这些词语每出现一次,就要求每个学生整齐划一地掌握这些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讲、会用“四会”的各项要求;三是在词语数量上,每次出现的词语数量小,整个小学阶段掌握的词汇量远远不能满足小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需要。
学生的任何学习都应当遵循其认知规律,词语的训练也是如此。小学生学词并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学习了一篇课文,就必然掌握了教材指定的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的 各项要求。实际上,人们只有在大量阅读和口语交流中,经过反复认识,比较和运用,才能对词语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因此学生掌握词汇,理解词语和运用词语的能力,就不可能人为地整齐划一。所以我们认为小学生的词语学习,应当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应当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并逐步做到恰当运用,不能要求一步到位;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我们还应教给他们一些掌握词语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提高自学词语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观点,在具体的词语教学中,有以下几种词语训练的基本方法:
1 指导学生通过理解字义学习词语。每个词语都是由单个的字组成的,它必然含有这些字的某一方面的含义。因此对某些词语,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理解这个词语中每个字的字义后,再把这些相关联的字义串联起来组成这个词语的意思,如“前呼后应、爱慕、庄配、笨拙”等。另外汉字是表意文字,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字占了汉字的绝大部分,视觉性很强,因此,由汉字组成的词也必然具有这个特点。很多词语从组成它的汉字字形上就可以传达出它的词义,例如:乒乓、刀刃、忐忑不安等等。汉语这个特点使阅读变为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些字虽不会读出字音,但却能明白它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们教会学生运用汉字表意的这个特点进行阅读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理解词语的一个方法。
2 指导学生查词典学习词语。在教学过程中,查词典是学习词语的一种方法,但不是重要的方法,只作为辅助手段。这是 因为有时词典中的注释比词语本身还难理解,例如“提炼”一词,词典解释为“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从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提取出(所要的东西)”如果采用查词典的方法来理解,就会发现里面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等词语更难理解。其次因为词典中有的注释还值得商榷,另外更因为学生读懂了注释并不意味着理解了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例如《一个降落伞包》这篇课文里“咱们脱险啦!”这句话,如果查词典,“险”有五个注释,但具体到这篇课文里,“险”究竟是什么意思,仍需要通过反复阅读课文才能理解。但是查词典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小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掌握了字典的使用方法,在三年级则应该完全掌握词典的使用方法,它既可以帮助学生预习所要掌握的词语,又可以帮助学生独立地进行课外阅读,并伴随终生。
3 指导学生采取替换的方法来学习词语。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一些不大理解的词语,可教给学生找近义词,采取替换的方法来理解。如“这是油田逐步形成的奥秘。”这一句中“奥秘”这个新词难以理解,如果指导学生找出它的近义词“秘密”,就会豁然开朗。
4 指导学生通过词语的搭配学习词语。通过词语的搭配,可以帮助学生精细入微地理解词语的意义。如上所举的“奥秘”与“秘密”这对词,它们意思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可以让学生给词语找朋友进行理解,如“大自然的()、我心中的()” 让他们准确搭配词语,达到理解词义的目的。词语的搭配训练形式多样,有主谓搭配、动宾搭配、扁正搭配等等,通过词语搭配的训练,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使用方法。
5 指导学生通过打比方来学习词语。学生对有些词语的理解常常是含糊的,不能词典那样给它一个精确的解释,这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它,从而对它有一个明朗、准确的理解。例如“持之以恒”这个词,学生在阅读中接触到时,对它的理解是模糊不清的,当教师激励他们去理解时,他们会表达成“比如同学们每天早上锻炼身体,如果他们不论是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都能坚持,那么就是持之以恒。”虽然这一表达不能说是对词语的精确解释,但它已表明学生对这个词语有了形象生动的理解、把握。
6 指导学生通过动作神态的表演来学习词语。学生对一个词语的理解除了含糊性外,还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对那些能通过动作神态表演来理解的词语,可指导学生通过表演来达到理解的目的。如对“抓耳挠腮、暴跳如雷、眉开眼笑”等词语的理解就是一例。
7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词语。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已经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息已与书面词语建立了对应联系,在生活实际中已理解掌握了这些词语。但更多的信息与书面词语并未建立联系。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类词语时,教师如果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则 可收到最好的效果。例如“乳白、枣红、米黄”这些词语,可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日所喝过的牛奶、所吃过的红枣、所见过的大米的颜色而不讲自明;而“山梁、树冠”等词,我们则可通过引导学生看相关的幻灯、图片、实物进行理解。
学习方法
8 指导学生通过造句学习词语。让学生在说话、造句的过程中理解并学会运用词语,也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词语的一种方法。阅读和说话,是具体语言环境的两个不同方面。一个词语让学生多造几个句子,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这个词语几个方面的意义。因此在阅读文章时,在讲解词义时,在比较词语时,都可以进行造句训练,这也是学习词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9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词语。这是学生学习词语最基本的方法。儿童学习语言是一种无意识的印象记忆,他们把各种语言现象常常是以完整的语言模式接受下来。例如父母说的某一句话,反复说了几遍,他们就能在另外的场合把这句话给自己派上用场,复述出来。义务教材基于这一观点认为汉字的教学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同样的道理,词语的教学也不能脱离具体可感的语言环境,应该在课文的阅读过程中进行。对于新接触到的词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的来回的阅读过程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到一本书,小到一个词语,道理都是一样的。而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 大量的课文与课外读物的的阅读过程中获得大量的词语。
此外,通过请教老师、同学和父母来理解我们在阅读中不能理解的词语,也不失为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不过它像查词典一样,不是重要的方法。
三、词语教学过程中的四大误区及其解决方法。
九年制义务教材因其传统教法要求字词句编面面俱到,其课堂往往可以设计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但在中低年级把词语教学作为主要教学任务时,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一些误区:
1 脱离语言环境教学词语。因为教学以学词为主要任务,每课出现的词语数量多,教者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多认多抄词语,便把所有的教学时间放在词语上,使得学生对词语的学习脱离了其具体的语言环境课文,出现了架空教学的现象。
解决这一教学误区的办法是加强学生的课堂阅读量。教者应该明白任何词语的学习都应该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事实上每一项语言文字的训练都应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接触词语,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理解词语,例如“络绎不绝、急中生智、无懈可击”等词语,学生初次接触,如果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则无法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回往复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则能慢慢意会。而且上面提到的让学生多读多认多抄词语,实质上只完成了词语学习的会读、会写的两项目标,而忽视了更重要的会讲、会用的两项目标,从而违背了词语学习的目的,使词语学习失去了根本意义。所以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再去讲去说去运用,不但不会减少词语学习的时间,而且会提高词语学习的效率。
2 课堂教学枯燥呆板、单调无味。语文教材不像其他教材,每篇课文或者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各不相同的主训练项目,可以根据不同的训练项目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长时间使用一种、两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会失去新鲜感,使词语教学变得陈旧呆板,单调无味,从而导致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
解决这一教学误区,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全员、密集、兴趣”陆字为方针,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词语的不同环境,灵活多变地设计课堂教学形式,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集体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等生动活泼的课文朗读能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也可以用开火车读、词语对对碰、找朋友、我是小考官指名读等等方法,这样能活跃课堂汽氛,加深词语印象;查词典、联系生活实际、造句、打比方、动作表演等等丰富多采的词语理解方法,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不断地变换、更新电化教学手段,如制作幻灯投影、使用配乐录音、拍摄电视录像、采取电脑上机教学等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学习方法
3 词语掌握的尺度把握不当。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认 为既然是以词语教学为主,便对每篇课文出现的新词要求学生都能读写讲用,这既违背了儿童认知规律,又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认为既然学词是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不能要求学生一步到位,也就降低对学生学词的要求,结果出现学生对大部分已学的应该掌握的词语不能读写讲用的现象。
解决这一教学误区,要求教者在教学前认真地做好“三备”:备教材编写说明,备教材,备学生。一方面深入体会教材编写意图,认真钻研整册、整个年级乃至整套教材,从而大致确定不同的词语在多见多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在哪一个阶段应该掌握。另一方面学生理解掌握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不是整齐划一的,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词语学习的实际能力,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差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并适当地进行个别辅导,使他们能跟在班集体。
4 词语学法的教学把握不当。这一误区也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者见点不见面,见珠不见线,只注重大量的词语教学,而忽视了词语学法的指导。另一方面教者急于教给学生词语的学习方法,脱离了具体的词语教学环境,生硬抽象地灌输给学生,使得学生难以接受,无法消化,即使接受了也难以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脱离。
解决这一教学误区,教师要认识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的道理,另一方面又要认识到,学法的教学应该是渗透在具体的词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词语学习过程中 自己通过反复的实践,总结出学法。这样得到的词语学习方法,才来得生动、形象,才能够反过来灵活自如地运用理论知识指导、推动自己词语学习的实践活动,提高自学词语的能力。
第三篇:词语 教学
争鸣
“揪”词语,不是阅读教学的“万能钥匙”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
陈峰
《小学教学》(语文)2007年第11期刊载了安敏老师撰写的《为什么他们都喜欢铁罐》一文,介绍的是安老师在《陶罐与铁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大多数喜欢铁罐”的教学案列以及安老师充分开展后续教学活动进行重新引领的做法。安老师的“一定要让学生说真话”的观点是让人钦佩的,其教学的风格也是独特的。但我觉得安老师的困惑在自己的实践中还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因为“大多数学生喜欢铁罐”的教学效果,毕竟说明了教学目标没有达成,尽管新课程标准允许个性的张扬,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终归还是要重视主导价值倾向的。
问题出在哪里呢?笔者试着在安老师的文章中寻找答案。这样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教学果然进行得有条不紊。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傲慢”“谦虚“等词语被学生一一揪了出来,它俩的性格特点就鲜明了。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我窃喜不已。
其中,我特别敏感的是“揪”词语的说法,同时在心中产生共鸣,这不是安老师一个人的做法,现在确实有不少的课堂上流行这样的做法,以为“揪”出了词语就抵达了阅读教学的核心,守住了阅读教学的本位。我以为,这是一种表层的认识。
首先,“揪”词语不是阅读教学的目标。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当然要重视词语,但词语“揪”出来了,并不是文本解读就到位了,这其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大家抓住的关键词语也许大同小异,但词语的解读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过程。同样的词语给予读者的感受不一样,不同读者对它的价值和情感态度也不一样。所以,不知安老师在教学中“傲慢”“谦虚”等词语是怎么“揪”出来的,如果是在大多数学生(全体更好)自主感悟到位、品读充分投入的基础上“揪”出来的也罢了,多少还会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果是少数尖子生的“超常”发挥,那么,即使是学生(个体)“揪” 出来的,也不能真正为学生(群体)所理解和接受。
其次,“揪”词语也不是阅读教学的唯一有效策略。语言文字的意义载体并非全部寄托在词语上,词语虽然是理解文本内容的基本单位,但是,如果过分孤立地看待,拆散它与句子、语境之间的血肉联系,那么,抓住了词语又如何?岂不是让文质兼美的文章破碎成了仅具工具性的“词语大全”。即使课堂进行得“有条不紊”,“一切都在掌控中”,又能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呢?
姑妄猜测,只是由安老师的一个说法引发思考,来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并非直指安老师的课堂就一定在教学中存在多大的问题。希望触动迷信于“揪”词语的同行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揪”了词语之后,仍然要大下功夫,才能让阅读教学的目标更好地实现。
第四篇:词语教学
感性:词语教学的应然质态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可实际教学中,词语教学长期处于薄弱环节,致使很多学生关注词语的敏感性不够,感悟词语的能力不强,严重影响着他们的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等语文能力的提升。为此,我们应强化词语教学,注重发挥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运用多样化的感性手法,引导学生感受词语情意,体验词语情感,走进词语的感性世界,悟得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表达意图,把握词语的深层意蕴,直至能灵活运用。
一、联系语境
没有语境,就没有确切的词语之意。要让学生准确理解词语,就不能完全照词典的注释去讲解,不能忽略词语之间、词句之间的语义联系,而应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丰富和活化该词,结合该词所处的语境,品悟该词内在的情意和表达的意图。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春笋》有一句:“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教学其中的“冒”字时,先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冒’可以换成别的词吗?”学生们纷纷表示可以换成“长”“钻”“探”等。接着顺势追问:“真的可以换吗?请联系‘冲破’‘掀翻’再想一想!”此时,让一部分学生用报纸做泥土、书包当石块,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春笋破土而出的样子,在表演中感受“冲破”和“掀翻”,体会春笋生长的不易以及生命力的旺盛,为悟得“冒”的内在意蕴营造具象化的情境。然后趁势追问:“‘冒’真的可以换吗?”学生们侃侃而谈:“我知道了,不能换,因为春笋从泥土里‘冒’出来,是要力量的。”“从石块下‘冒’出来,是需要勇气的,而‘长’‘钻’‘探’没有勇敢的意思,只有‘冒’有。”„„这些交流表明,学生通过联系“冒”的具体语境,感受到了“冒”的趣味,触摸到了“冒”的温度,体会到了“冒”的表达意图。
二、展开想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想象的过程。有时,词语教学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词语活化为动态的画面,由词生像,像现情涌,帮助学生悟得词语的表达情感和意图。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夹竹桃》,有这样一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句中的“无日”普普通通,学生因熟悉而容易疏忽。其实这里的“无日”富有张力,在学生将“无日”理解为“昨天、今天、明天”或“春天、夏天、秋天”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春夏秋三季大半年的时间,在这将近270个日子里,天气都一样吗?以此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和煦、暴雨、清冷”的具体场景,想象夹竹桃在不同天气里绽放的姿态,想象无论是季节更替,还是阴晴冷热,夹竹桃始终傲然绽放的精神风貌,这样,丰富“无日”的表象,让“无日”鲜活起来,发现“迎风吐艳”竟然蕴藏着这么多彩的风姿。这样,紧扣“无日”展开想象,不仅体会到了此处“无日”的表达之妙,还深入地理解了文本。
三、链接生活
生活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生活的外延与语文的外延相等。贴近生活、引进生活、融入生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有时,词语教学也应注意链接生活,引导学生以生活情境还原,凭生活实例类比,借生活经验浸润,打通词语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唤醒学生对词语的生活感悟,激活学生的言语思维,努力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倡导的,“要让词语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成为他们意识中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春笋》时,在学生初读“一声春雷,唤醒了笋娃娃”之后,先激发他们思考:“唤醒是什么意思?”在学生交流“唤醒”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再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每天早上,爷爷奶奶是怎么唤醒你的?”学生纷纷发言:“欢欢,快醒醒,该起床啦!”“该醒啦!上学要迟到了!”„„接着进一步引导:“那么,春雷公公又是怎么唤醒春笋娃娃的?”这时学生兴趣高涨:“小春笋,你睡了一个冬天了,该醒醒啦!”“小春笋,快醒醒,你应该长大啦!”“小春笋,春天来啦!花都开了,赶快醒来吧!”„„学生们借已有的生活经验获得“唤醒”的感性认知,在运用相应的生活经验表达“唤醒”中,逐渐融入文本,凭己之情,度“春雷公公”之意,产生“唤醒”的共鸣,生成“唤醒”的真切体悟,准确把握“唤醒”的表达意图。
四、迁移训练
理解词语的终极目标是运用。词语的学习不仅是对该词意思的了解,更应该是自我认识的深度介入,是从语言形式悟得表达意图、习得表达方法的过程。要进入这样的学词境界,就必须根据这一个词的表达特点,适时适度地展开迁移性训练,激励学生在意以言表中内化该词,灵活运用该词。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灰椋鸟》中有这样一句:“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其中的“这几只”与“那几只”,“刚刚”与“又”,十分寻常,字面意思学生都十分清楚,却生动地表达了鸟的多,洋溢着作者对鸟的挚爱。在引导学生悟得这些词语表达意图和妙处之后,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用“看,这几只(或条)刚刚,那几只(或条)又”的句式随文练笔,或描摹“高邮湖船多”、或描写“湖滨滩鸭多”、或描述“池塘里鱼多”„„这样,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和这些词语发生着深层次的对话,将这些词语的表达技巧,通过写一写,不断内化为学生的表达能力。
其实,引导学生走进词语的感性世界,除上述方法外,还有很多,诸如多媒体演示、换词理解、比较辨别等。只要能化抽象为具象,让词语教学趣味盎然和语味十足,能助推学生更好地内化词语,都可以加以运用。?
第五篇:词语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是枯燥的,但也有很多方法能理解词
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
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很多教师通常
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
思,不能真正理解词语的含义。因此,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
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甚至张冠李戴。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深的体会到: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
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掌握一些词语学习的基本技巧,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联系课文内容中理解词语含义
1、联系课文的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
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
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
词语。
2、还要联系一段话中语句间的关系,理解词语。
语句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虚词,想通过口头
释意,有板有眼,唯恐丢字漏字,挂一漏万,则会显得吃力不讨好。
最实用的方法应是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挖崛语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词语。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她的报告使全场震
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定
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一句中要理解“美丽”,先要
弄清“居里夫人的美丽”与“她那执着的科学精神”的关系,她那
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面庞”。联系
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还可以先去掉需理解的词语,读懂句
子,悟出关系,再说明用这个词语来表示上、下句的层次关系。
3、联系课文语句所描述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词语。
这种方法是被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事的课文中,学生往往特别
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此时,学生对维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续性有
强烈欲望。教师可抓住契机,可利用故事发展情节来理解词语。如
《一夜的工作》一文中的“浏览”一词,从字典中找解释,理解起
来交难。就让学生读句子,回忆自己平时读书书怎样的,遇到自己
喜欢的文章独立几遍,不喜欢的文章又是怎么读的,就体会了浏览的意思。、二、通过比较理解文中词语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
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
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因
此,运用比较法进行词语教学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法文法。
1、同义词比较:就是让学生在比较近义词的异同时,仔细分辨它
们之间的细小差别,从而明确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体味词语背后作
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异词比较:就是不同两个词语之间的比较,形成强烈的对比,很好地品味出文本的情感、突出主人公思想境界。
三、在情境表演中理解词语
1、学生情境表演。
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学生
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较简
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有人说:“看
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动手做才能学得会。”此话不假。体
验是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知、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而
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
到开发。
2、教师情境表演。
教师表演包括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肢体语言。例如教学
《老人与海鸥》时,写海鸥扑向老人遗像时,“海鸥飞成了白色的漩涡”一句中的“漩涡”,教师可通过演示使学生理解词义。
3、多媒体演示。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便于他们准确
生动地理解。
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词语
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已经接受了大量的信
息。有一部分信息已与书面词语建立了对应联系,在生活实际中已
理解掌握了这些词语。但更多的信息与书面词语并未建立联系。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类词语时,教师如果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
际去理解,则可收到最好的效果。
五、在思考词语的音、形、结构中理解词语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次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运用游戏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学词的兴趣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
命。”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运用有效的游戏,一定能激
发孩子们的识字学词的兴趣,不但能增强识字学词的效果,还能培
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让孩
子进行有趣的游戏,既培养儿童的理解力、模仿力、有能培养儿童的表演才能。
词语教学看起是枯燥的,没有多重形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
乏味。所以词语教学应渗透在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和
情感熏陶上,真正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样,既有助
于学生对字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强化,还促进了学生其他能力与
素养的形成,开拓了思维,培养了语感,激发了兴趣,感受到祖国
语言文化的灿烂,从而让字词教学显得情趣盎然。
学海无涯,教海更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还要不断探索、研究、总结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更上新的台阶。篇二:词语复习课教学反思 四字词语复习课教学反思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都说明复习的重要性!新课上完后,都是比较长的一段复习时间,对学生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又有重点地复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毕竟年龄小,对所学的知识容易遗忘或者已模糊不清,复习能有效地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字词语》是我尝试的另一堂词语复习课。四字词语包括成语和非成语,也叫固定词组或自由词组.四字词组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被大量运用于说话、文章里。自由四字词组不同于固定词组,它们是可以随意拆散,随意组合的。
学生从平常交谈和课文中接触到许四字词语,他们平时积累的四字词语多,但是都很凌乱,因此我想把他们进行归类,因此我有了上一堂成语复习课的想法。在上完这堂复习课之后,我对这节课认真做了反思。
首先努力做到的地方:
1.注重复习方法的渗透和归纳
一堂复习课不可能让学生牢牢掌握住四字词语知识,与其一味强求量的落实,不如讲求方法的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了它的一般规律,才可能在课外时间开展有效的复习,才可能有量上的实质提高。因此,我在《漫游四字词语王国》这堂复习课中,着重教学生学会进行四字词语的归类,引导学生从归纳总结出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数字四字词语、动物四字词语,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知道四字词语的大致分类。
2、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做对十道题更为重要。我也很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哪些同学知道这些成语呢?老师想请同学来说说。
不过在说之前老师有要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做到三到:眼到,要认真看;耳到,认真听别人说;手到,把成语补充完整。明白了没有?也就是边看,边听,边写。”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
3、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上,我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因为老师激励的话语,热切的目光,课堂的生命,滋润着孩子的心灵,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我就运用巧妙的、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既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能使学生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课堂上,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就是一种启动思维的“催化剂”,会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闪现出“我要学习,我要思考”的火花。
4.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语文应该是生活中的语文,而不能脱离生活。这节复习课中,我也特别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我告诉学生:希望他们能当生活的有心人。
其次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1、出题不够严谨
出题过程中由于对第二阶梯第一小题出题欠严密,于是导致学生在此题上耽误了过多的时间,没有按计划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2、运用词语还存在问题
在这节成语复习课中我注重对成语的类型进行归纳,但是忽略的对成语意思的讲解,因此,学生并不是很清楚有些成语的意思,造成了运用不恰当的后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让学生能利用成语词典等工具书查找成语的意思,并正确使用。篇三:词语盘点教学反思 词语盘点教学反思
1、自学词语:把自己不会读的或者没把握的词语做上记号,借用工具书解决,准备组内过关检查。
2、小组内交流:1)、把自己不会的词语向组员请教,尽量组内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向老师提出来。2)、组内过关:可一人读其他人听;也可两两互读过关。
3、检测交流:异组互相检测,方法是:每组的组长到别的组随便抽查,进行读写。篇四:教学反思 词汇教学的反思 词汇教学的反思
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之本,要遵循语言教学原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词汇学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英语教学离不开词汇教学。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中学生不掌握大量的词汇,就不能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因而,词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词汇。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一个重要领域。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由于词汇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未得到完全地重视,目前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 孤立教学单词。英语词汇不是孤立的,一方面与语音、语法、句型、课文结合;另一方面在听说读写中体现。综合教学法应在词汇教学中充分起作用。然而,不少教师却长期坚持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先拼读词的发音,然而解释词的构成和语法范畴,罗列词义和用法,最后造句练习。这种教法,让教师的讲解占用过多的时间,使词汇教学变成了词典搬家。实践证明,孤立的授词法容易使学生烦燥疲劳,无法在听说读写中消化和吸收生词。2 不全面揭示词义。词汇意义除了概念意义(词典中词条所收录的意义)之外,还有关联意义(可以看成是词的用法范畴),其包括内涵意义、语体意义、感情意义和搭配意义。一般来说,首先要讲授词的概念意义,然后补充非概念意义,并揭示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同义关系、一词多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反义关系等),目的使学生较为深入地理解词义。但在教学中,教师普遍只讲词的概念意义,不解释其它意义,忽视词与词之间的内在关系,导致学生不能全面理解单词和准确地运用单词。3 缺少记忆环节。记忆是智慧之母。学英语若记不住大量的单词,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要想记忆大量的词汇,除了努力与勤奋外,最关键的是讲究记忆的方法和技巧。然而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指导学生掌握有效记忆词汇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记单词耗时多,效果差,难以形成词汇的积累,影响了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造成交际失败。4 脱离文化背景。语言与文化不可分离。离开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该民族的语言是不可能的。但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导入不足,学生对英美国家文化了解甚少, 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一知半解,领会不深,运用过程生搬硬套,出现纰漏。篇五:低年级词语教学反思
低年级词语教学反思
教师:戴菲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对词语的正确理解有利于感受、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积累书面语言。
经过三年语文的教学下面是本人对低年级词语教学反思: 多感官参与理解:写话、习作常常是亲身经历、亲自体验方能写出真情实感,理解词语也不例外。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通常可以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如,《称赞》一文中的“粗糙”,可以找一块表面不平滑的木板,让学生仔细看一看,动手摸一摸,再想一想用这样的板子做成的凳子看上去感觉怎样,“粗糙”一词就在学生的脑中形象化了。而这个词语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体会刺猬对小獾充满真诚的鼓励,从而感悟“称赞为伙伴带来自信”的课文主旨,一举多得。
借助画图理解: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离他们生活经验较远的词语,一般可借助画图来理解。如,《坐井观天》中的“井沿”,等,均可在教学时几笔勾勒出具体的形象帮助理解。
比较辨析理解:教学中常常遇到字形、词义较为接近的词语,一般可借助字形辨析来理解词语。如,《纸船和风筝》一文中,在第七自然段先后出现了“漂流”“飘荡”两个词语,教师可手拿两张词卡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两个“piāo”字的字形,想一想哪张词卡应该贴在空中的风筝旁,哪一张又该贴在水中的纸船旁?借助部首比较,可轻松地突破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是理解词语最常用的方法。如,《蓝树叶》一文中“吞吞吐吐”的理解,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否有过这样说 话的经历。学生提到自己做了错事时,面对老师的追问会吞吞吐吐;还提到在不情愿做什么事时,也会这样说。最终明白,林园园这样说话是因为她不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结合做动作理解: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一遍,可以加深对重点词句的准确把握。如,<清澈的湖水》一文中表达小洁的动作:手里紧紧地攥着、看得入了神,可以让学生用身体语言活灵活现地表演。换词理解:有些词通过找意义相近的词语很容易理解。如“兴奋”“称赞”“骄傲”等,均可用换词的方法来理解。
创设情境体验理解:有些词语在随文学习的过程中,可创设情境,在体验中具化词语。如,《从现在开始》中的“议论纷纷”,就可创设体验情境:小动物们,猫头鹰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白天休息,晚上做事!你们有什么想法快互相说出来吧!(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及时点拨:小动物们,你们刚才就是在“议论纷纷”。
借助经验理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些词语很难说出它的意思,却可以找到与它相匹配的事物。如,“鲜艳”一词,很难用“明亮而艳丽”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但却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他的生活经验: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鲜艳的事物?可能是盛开的鲜花,可能是颜色艳丽的衣服,可能是迎风的彩旗等等。当抽象的词语与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时,它就变得形象、生动、可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