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中医院“脱困”要重视文化建设
基层中医院“脱困”要重视文化建设
县级中医医院多数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发展乏力,难与同级西医综合医院抗衡争锋。一些基层中医医院管理者不惜债台高筑,花大气力搞基础建设,上高精设备,以求增强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效果却并不明显。其实,医疗市场竞争,不仅是医院之间的医疗技术、设备、设施等硬件条件的竞争,更是人才、管理、文化的竞争;不仅是市场份额的竞争,更是医院文化的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竞争。因此,充分认识基层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在新形势下加强中医医院管理,巩固中医医院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具有导向作用
中医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在社会文化背景和中医药传统文化影响下,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具有中医药特色和医院自身特色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是医院的一种群体意识,在医院内部薪火相传。中医医院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医院的办院宗旨和发展方向,体现着医院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指导医院建设与经营目的、原则和方向;引导着医务人员学习什么、倡导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因此,无论是对于医院管理决策,还是职工医疗行为,医院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功能都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发挥着作用。
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导向作用的强与弱,与医院院长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医院院长既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领航人,又是医院文化的发掘、培育和设计者,其管理理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甚至个人品格都会直接影响医院文化建设发展方向,继而影响医院文化建设导向作用。因此,要加强基层中医医院文化建设,要求医院院长,要认真学习、了解、掌握和运用中医药文化建设发展规律,既要注重继承中医医院文化建设优秀传统,又要在继承中创新医院文化,使医院文化能够与社会主流文化和时代信息水乳交融,确保医院文化建设沿着既定航道稳步前行。
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具有凝聚作用
中医医院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先进的医院文化,能够扩大医院管理内涵,引导职工树立健康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而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使医院在职工中间形成强大的向心力,极大地增强职工对医院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不仅能够减少和避免中医医院人才流失,而且能够把全体职工凝聚到医院建设的整体目标上来,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团队作战,发挥集体优势,以取得最大的胜利。
基层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发挥凝聚作用有二个主要途径:一是通过引导全体职工树立和确定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奋斗目标,来凝聚人心,形成全院职工“心往一处想,劲住一处使”良好工作局面。二是通过发展和完善医院的制度文化,建立健全包括绩效考核制度、竞争激励制度、全员聘用制度等内容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来吸纳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从而达到凝聚人才的目的。
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具有规范作用
中医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制度文化所彰显的“制度管人,一视同仁”,对医院职工的行为起着直接的规范作用,是医院文化建设中外显的规范功能。而医院文化中所倡导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有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在职工的潜意识里起着规范作用,是医院文化建设中内隐的规范功能。中医医院文化建设正是通过内外引导、约束、规范,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统一行动,从而促使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
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发挥规范作用,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在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上,要坚持尊重、关心、激励、规范、教育职工的原则,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人性化管理,体现人文关怀。其次要注重提高职工整体素质。职工整体素质水平越高,医院文化建设的规范作用越强。提高职工素质,既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又要通过各种培训进修,重视提高其技术文化素质。
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具有幅射作用
医院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有社会文化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文化特性。医院文化根植于社会文化,其形成与发展既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文化,把自身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管理理念向社会文化幅射,从而优化社会文化大环境。医院文化向社会文化的幅射过程,就是医院塑造、树立医院形象和品牌的过程。医院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幅射作用越大,医院被社会的认知、认同率和知名度就越高,医院的发展能力与竞争能力亦相应越强。
基层中医医院作为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为背景构建的医疗机构,是中医医疗机构的“金字塔”塔底,数量众多,服务面广,因而其医院文化建设幅射功能有着特有的优势,在继承中医药传统,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层中医医院文化建设扩大幅射作用的主要途径,一是重视加强医院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中医医院展示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途径,基层中医医院要从建筑风格、院区环境、形象识别等各方面入手,突出中医医院文化特点。二是从细微处做起,通过行为文化向外幅射。行为文化是医院员工医疗服务行为所体现的文化,是医院文化的具体体现。细节决定成败,医护人员直接与患者接触,每一个行为都会成为医院文化的一个对外幅射点。
第二篇:基层组织工作要注重文化建设
基层组织工作要注重文化建设
一是加强组工干部的精神文化建设。围绕“组工干部讲党性”的要求,从理论学习切入,组织交流研讨,深化思想认识,通过交流统一认识,最终形成了“忠诚、公正、严谨、奉献”的组织工作核心价值理念,其中,忠诚,是根基,是方向,是组工干部推动组织工作之舟的“舵”,是为党工作的价值观,保证正确的工作方向。奉献,是动力,是引擎,是组工干部推动组织工作之舟的“帆”,是推动组工干部无私无悔地投入组工事业的无穷动力。公正和严谨,是态度,是方法,是推动组织工作之舟行进的两只“桨”,以公道正派、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树立组工干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形象。
二是营造和谐文化氛围。积极建设“和谐型”机关,关心爱护干部的身心健康,积极组织开展丰富的文体娱乐活动,充分发挥机关党支部、机关工会的作用,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关爱干部。每名干部生日当天都能收到部领导亲笔签名的生日贺卡及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组工干部本人或家人生病,部机关工会都会探望安慰。通过积极营造部内和谐人文的氛围,用和谐文化培养组工干部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高水平的人文素养
三是加强组织工作的制度文化建设。将建章立制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根本性工作来抓,研究建立高标准的组工干部准入制度和行为规范,探索建立高标准的组织工作标准体系。认真分析领导班子、干部人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等方面的新情况,在进一步提升自身建设水平的同时,进一步规范组织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能,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以制度文化有效保障优秀组工文化建设。
第三篇:中小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
中小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
一、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尽管中小企业在规模、产值上无法和大型企业相比,但是大量的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提供创新能力、改善商业环境方面具有大型企业所不可替代的能力,但是在研究企业文化方面却缺少针对中小企业的内容,难道真的像有些中小企业经理所说的那样,文化建设是大型企业才搞的阳春白雪的事情,小企业最重要的首先是求得生存,没有精力去做这样的事情。为了更深入的探讨这个问题,就有必要对企业文化的基本定义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最为普遍接受的一般定义为:企业在长期经营时间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标准等。而中小企业的存续时间一般较大型企业为短,人员规模也较小,所以对此问题也未重视,而对于成立不久的小型企业就更是如此。但是通过下面的分析就能看到,企业文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大型企业的影响,只是不为社会所关注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企业文化的不同定义。
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我们试图从企业员工共同行为的角度对企业文化进行定义。企业文化可以定义为:在隐含的假设下,企业群体性限制的有选择的排他性。隐含的假设是指企业内为员工所共同认可的并且没有成文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在此,企业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习惯、做出合理的解释、全体共享。由此可见,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成立时间的长短都会存在某种形式的企业文化,并对企业的经营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有利于企业的目标达成,就是适合该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建设本质就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建立,其中也包括基本的伦理道德的树立。
企业文化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新建立公司的文化建设;
二、破除公司已有的僵硬的文化。企业文化会限制两个文化主体的行为,即限制决策层与员工两个团队的行为。企业文化是超越战略意义上的,但是就如同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与企业战略相协调一致一样,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远景目标的,必须相互协调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企业文化现象从企业的产生起就已经存在了,并非最近才出现的。而企业文化研究则是随着管理研究的发展以及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逐步提出的。70年代企业是对一般生产力的追求;80年代随着能源危及的发生,企业管理界提出了品质力概念,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90年代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为此,企业的生存能力也就是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成为企业成长发展的基础能力;00年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要想在这样的时代发展壮大,除了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外,还必须具备知识力。正如彼得.圣吉在其名著《第五项修炼》中所说企业必须具备系统的目光,并且成为学习型组织。从其深层次分析,彼得.圣吉的观点也是属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企业内的文化是彼得.圣吉五项修炼的以成功实施的基石。所以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成为近年来企业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以说知识经济时代是文化竞争的时代,唯有文化是企业内最不可替代、也最难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即便是个别关键部门的员工流失,也不会被别的企业复制,这也就是所谓的“内部无法复制性”。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建设的最佳途径
制度是企业得以正常运行的各种程序、规章制度的总称。随着企业员工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升,自我成熟的不断完善,员工参与的不断发展和与之相伴随的集权向分权的转化,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必须依靠文化作为支撑。文化对高层领导与员工团队具有同样的约束力,特别是可以产生对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维护者的约束力,是制度得以彻底贯彻实施的强有力保证。
四、文化可以填补企业内道德的空白
因为处在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特殊转型时期,特别是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在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道德问题,如诚信危机、信仰危机等,企业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培育自己的道德规范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企业内文化的建设就使企业可以在大、小环境之间有一个缓冲地带,并在企业内部得以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首先,可以在企业范围内统一道德观念。其次,可以树立起用人、育人、留人的观念。最后,可以建立衡量组织成员行为的基本准则。
五、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并非是虚无飘渺的东西,而是在企业中可以看得见摸得找的,并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同样是必须实实在在的,并要具体行动的支持。
一、最高管层必须怀有修齐治平的理想,并将之付诸行动。
二、要有意识的建设企业的文化,不能指望适应企业目标与战略的文化会自动产生。作为企业最高管理层应该下大力气去建设本企业的文化,使之能成为企业的最为关键的核心竞争力。
三、要考虑如何使企业文化产生强烈的文化力,也就是能对全体员工的观念、态度、行为产生使之符合本企业文化的约束力,并能在本企业内造就公平的环境,这就首先要求本企业的文化要获得全体员工的认可;如何才能认可?要求高层管理者的经常的宣讲,才能深入人心。
四、要认识到任何的企业文化都不是最完美的,很有可能是双刃剑,只有当其成本大于其收益时,它才是合适本企业的。这也就是企业文化无法复制的根本原因。
五、企业文化的建设要求所有的信息共享,能够将企业内的隐性知识通过共享而显性化。
六、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保证。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不论其大小、所处生命周期的阶段都不仅存在着企业文化,而且都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小企业更不应该忽视这个问题。
第四篇: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于心言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这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定。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这样的时刻,作为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部署,完全合乎形势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愿望。中国的企业同样需要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这也是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软实力的需要。中国的企业,经过相当长时期的高速发展,现在面临着升级转型的关键时刻。单纯的外延扩张和低劳动成本已经不可持续了。国际经济的形势、汇率的变动、工资成本的上升、资源环境的约束响起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眼睛向内,下大力提高全员的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实行升级换代,转变发展方式,赢得新的持续的胜利。进入小康阶段以后,员工的文化需求不仅同物质需求一样同步上升,而且越来越占据重要的位置。单纯提高工资福利已经失去了足够的吸引力、凝聚力。要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使员工保持积极向上不断
创新的心态,具备适应运用新技术、新的营销方式的足够能力,也必须下大力打造企业合适的文化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为魂,在企业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的是非标准、融入标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提炼。大体上说,可能涉及的内容包括创新的精神、勤奋进取的精神、节俭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习的精神、诚信的精神、责任的精神。责任的精神包括对国家队民族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环境的责任、对出资人的责任、对客户的责任、对协作方的责任、对上下工序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不同的企业在提炼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是必须针对自身的情况,突出重点,有所取舍,并且可能要经过不断调整才能趋于稳定。在新的历史时期,员工的文化要求日益呈现出多样性。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放开眼界,力求生动多采。也只有在活跃的文化环境中才能有利于员工队伍的成长。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员工。员工本身是文化的创造者而不仅是相拥着。企业文化职能依靠员工群众自己来建设。要重视员工的社团活动、要有各种合作交流,也要重视同社会的文化互动。企业是工人阶级聚集的场所,企业文化建设必将对整个社会的文化其巨大的影响作用。现在工人阶级的队伍已经急剧扩大,而且正在继续扩大。每年都有上千万新人进入企业。亿万农民工正在企业中实现从农民到市民、到工人的转变。这个成长过程将决定中国的命运。做好
企业文化建设,帮助新一代职工健康成长,即使企业本身的需要,也是企业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企业的文化建设在过去的基础上迈上新的台阶。
第五篇: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拓展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空间
北京和平门全聚德烤鸭店党委
北京和平门全聚德烤鸭店是国有独资公司全聚德集团下属的一家企业,有员工近500人,其中党员近100人,营业面积1500多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单种菜馆。1998年企业实行改制。如何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改制企业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我们一直在探求的问题。在两年的实践摸索中,我们尝试了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拓宽工作空间的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在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战略中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
和平门烤鸭店有20年的建店历史,曾承担过若干次重大的国宴和接待国宾任务,也多次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等荣誉称号。随着市场的逐步放开,餐饮业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之经营观念不适应,设备老化,烤鸭主业经营收入出现下滑趋势,在消费者中的口碑下降,市场份额流失。一时间,扭转被动局面,使这个老牌国有企业重现生机即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在研究企业管理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进化,现在已经逐渐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社会营销时代,也称注重企业形象(CI战略)和一切以顾客满意为中心(CS战略)阶段。这一阶段要求企业通过经营活动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同时,获得企业利润。因此,党委在参与决策过程中提出,要重视企业文化这个重要因素,挖掘企业的文化积淀,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战略。
企业由于发展环境、文化背景的差异,客观地存在着自身的个性。同时,市场竞争也要求企业必须要突出自己的个性,突出自己的经营特色。那么我们的特色在哪呢?在党委组织的领导班子、中层干部以及员工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和平门烤鸭店的突出特色在一个“名”字:名品,全聚德烤鸭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享誉海内外,提到中国的名吃就不能不提到全聚德;名店,和平门烤鸭店是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址建设的,被誉为“第二个国宴厅”,为发展新中国外交立下功劳;名人,新中国几代领导人曾在这里接待外国元首、国际友人,社会各界很多名人曾光顾和平门烤鸭店。为此,我们提出启动“形象再造工程”,把和平门烤鸭店建成精品名店。我们这一经营思路得到了行政领导的高度认同。
在店堂改造设计、资料整理过程中,党委有关负责同志牵头组织实施。根据经营定位,我们在建筑装修、店堂装饰设计上,注意突出自己的文化特色。比如,特别装饰了一部分文化氛围浓郁的餐厅,取名“名人苑”。我们将店内收藏的名人签名、照片以书法作品的形式在店堂加以展示。同时配以“全聚德”历史、文化照片灯箱,突出这个百年老店的风格,显示和平门烤鸭店的档次和独特的文化韵味,使顾客在用餐的同时,能够品味到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在面向普通百姓的一层餐厅,推出了“精品屋”,把宴会服务程序引入到零点服务中,总结了精品“十个一”服务法,用精品创效益。
二、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
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央提出了明确的十六字要求,即:“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我们认为,其中的“管理科学”是企业的内功,也是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在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的同时,还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来保证企业的不断发展。一般来说,经营管理是行政领导的主要职责,那么党组织如何协助行政领导实施管理工作呢?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在现代企业中党组织完全可以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将企业的文化建设融入到管理工作中,通过企业的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管理上水平、上台阶,我们在这方面的做法是:
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一套行为规范、质量标准、规章制度等管理系统。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科学管理的保障和内在动力。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我们从领导人员的管理到服务的规范以及菜品的制作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讨论形成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体系,如,服务用语标准化,烤鸭的制作实行工厂化生产,严格保证质量的稳定性,等等。同时明确检查奖罚规定,从而使整个经营管理工作都有章可循,减少了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和人为影响。并通过坚持执行规章制度,使管理人员和员工形成良好、规范的职业习惯。挖掘老字号的文化积淀,将传统的经营管理精华融入到现代化管理之中。“全聚德”作为中华老字号,经久不衰,在130多年风雨历程中,积累了很独到的生意经和兴业秘诀,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如,“鸭要好,人要能,话要甜”,道出了做生意要追求诚信,讲究服务的艺术,“饭馆要人服,全靠堂柜厨”道出了企业管理的三大岗位——经理、服务领班和厨师长的关键作用,“十个帮手难
抵一个好堂头”,点出了前台服务迎来送往,沏茶倒水,唱菜单,叫菜跑堂,以及应酬各方面客人,巧妙化解突发问题和意外事件的重要责任。经过挖掘、整理、研究,适时地向行政领导提出了加强重点岗位管理的建议,并通过加强对员工服务意识,服务艺术的教育,解决管理粗放问题。在教育中,我们要求员工,特别是前台的服务员要做到几个“再”一点,如,服务再精心一点、再周到一点、再精细一点,等等。
三、以建设企业文化为载体,用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凝聚和教育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精神,并通过倡导企业精神来凝聚和教育员工是一个重点内容。工作中,我们一直强调企业有两个目标:生产物质产品,满足社会需要,提高企业效益;同时培养具有良好精神风貌和作风的员工队伍。
第一,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培育企业精神为重点,开展专题教育活动。从1999年开始,按照集团党委的统一部署,开展了“三职”“四爱”教育活动。即: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教育员工要“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全聚德、爱企业”。在教育活动中,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向员工讲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讲市场竞争对饮食服务业提出的新要求,教育和引导员工更新观念,增强爱岗敬业的意识。并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员工中的典型,召开服务经验交流会,努力在企业内营造一个热爱本职工作,比服务、比贡献的良好氛围。通过教育活动,逐步使“立足本职,规范服务”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在旅游行业和集团组织的暗访抽查活动中,和平门烤鸭店受到了一致的好评。
第二,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意识。员工是企业的主人,这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每当企业有重大改革措施出台,我们都及时向员工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充分挖掘员工队伍中蕴藏的智慧和力量。同时定期向员工通报企业阶段经营业绩和企业发展规划、目标,一方面,让员工了解企业运行状况,另一方面,以此来振奋人心、鼓舞士气,让大家看到企业的希望。如今,和平门烤鸭店的员工普遍有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有一种依托企业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员工格外珍惜取得的成就,爱岗敬业、钻研业务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有的员工动情地说,“只要对企业有利的事我都愿意去做!”有一次,有一位顾客
打算买烤鸭回家吃夜宵,提出能否请厨师10点左右上门现场片鸭。虽然当时店内并无此经营项目,但厨师当即答应利用休息时间上门服务。不巧这位员工孩子发高烧,他下班后带着孩子上了医院,回来后急忙赶到客人的家。这期间,客人提前打电话落实此事,值班的厨师长虽不知道这件事,但二话没说,放下电话就驱车赶奔客人家中。结果两位员工几乎同时到达,客人非常感动,由衷地说“到底还是‘全聚德’!”
第三,关心员工切身利益,增强企业的亲和力,让员工有一种归属感。让员工心系企业,首先企业管理者,特别是党组织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们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切实感觉到企业是一个温暖的家。几年来,我们在企业改造任务比较重,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投资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环境,并根据员工的文化需求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在企业改制过程中,面对减员增效和不让员工失去岗位的两难选择,我们想方设法在内部创造更多的岗位,不把员工推向社会。党组织出面做通员工的思想工作,辞退临时工,腾出一些保洁等岗位。另外,积极想办法组建便民餐厅,缓解就业压力。员工为企业所采取的措施深受感动,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工作更加努力。便民餐厅本来是拓宽就业渠道的一种尝试,但是经过员工的努力,不仅经济效益越来越好,上缴利润不断增加,而且成为附近居民离不开的“好邻居”,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