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语文资源 勿忘听课教师

时间:2019-05-13 23:3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发语文资源 勿忘听课教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发语文资源 勿忘听课教师》。

第一篇:开发语文资源 勿忘听课教师

开发语文资源 勿忘听课教师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正如一股强大的旋风,席卷课堂,如果你是一名授课教师,听课者走进了你的课堂,你想到了吗?他们也是可利用的语文教学资源,怎么利用呢?现在谈自己的一些拙见。

一、听课教师是资源,要为丰富课堂而开发 1听课教师是学生情绪的催化剂暑期培训在影剧院,千余名听课教师端坐台下,听,那位听课教师在煽情,她让学生先看看台下:“这么多老师的眼睛正望着我们呢?他们期待着大家的精彩表现成为他们暑假的特别礼物!”转而,又从孩子的角度调动老师:“现在,正是孩子们放暑假的时间,他们应该开心的玩,高兴地旅游,可是为了配合我们的培训工作,却坐在这里上课,让我们用掌声感谢可爱的孩子们吧!” 台下,掌声雷动,“大家不要辜负了老师们的掌声呀!”课在这样的情感交融中开始,那节课得到了好评,成功背后听课者的掌声也功不可没,因为一开始就极大得调动了孩子们的情绪那些听课教师成为了催生精彩的催化剂,还有一次,一位老师在上一年级口语交际课时,很多老师来听课,铃响之前,走道里满是听课教师,授课老师先是语言激励:“看,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到我们101班听课,为什么呀?因为他们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发言最积极,想亲自来看看,谁想让听课老师最先认识自己请举手?”一年级孩子最可爱,最好哄,瞧他们乐的,小手举得老高。当着学生的面,她把聪明花发给这些听课的老师:“你们听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看,哪个孩子听课最认真,发言最积极,你对他印象最深,你就把聪明花发给他,好吗?”听课老师笑起来,积极配合,大声回答:“好。”“谁想让听课的老师第一个记住他?”看孩子们挺着胸脯的样子个个可爱,上课发言也很积极,下课铃响之后,那些孩子们还向听课老师询问自己的课堂表现,看自己能不能得到聪明花,这也是很好的语言交际机会呀!看着一个个孩子自信地走向听课老师,我们不能不说,听课老师对孩子表现的潜在关注,扩大了鼓励的范围,提高了课堂效果。

听课教师是授课者的教学补充

特级教师窦桂梅就非常善于开发听课教师资源。她在讲《难忘的一天》,为了让学生认识到邓小平爷爷“计算机从娃娃抓起”这句话对后世的影响,她自己当堂采访了在台上录象的电教人员,让他谈谈今昔对照来谈,真是开发绝了,升华了主题,活跃了气氛,丰富了课堂,激活了认识,让我们不得不佩服窦老师高超的教学技艺。为增进交流,南阳的老师到我校听课,王老师上了一节三年级口语交际课,课的内容是“星期天该这样过?”学生们大谈了一些自己的过法以及怎样过更有意义之后,王老师开始利用听课教师资源了:“今天,到我们班听课的有教育的专家,有学校的领导,学习的机会来了,大家可以问问他们,怎样合理安排星期天?”学生纷纷走下座位去请教,然后又满怀收获地回到座位上,发言开始了,好家伙,收获真不少,有的说通过采访懂得了星期天的利用要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相结合;有的则从正反两面谈星期天学特长的利与弊,让大家端正学习特长的态度;有的提到了类似“一日三省吾身”的周日省身记……很多观点带着理性的成熟,是有些成人话,但对成长很有用,学生认识的提高得益于王老师对听课老师资源的开发。还有一次外出听课,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自主提出问题,自己先想想怎么解决,课上和大家交流,学生交流完之后,授课老师让大家请教听课老师,让听课老师给大家做指导,这节课,课堂上老师比学生还多,因为这节课也在影剧院。3 听课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特邀嘉宾有位在执教《枫桥夜泊》时,学生质疑了一个非常有水平的问题:“张继为什么愁?”让学生联系张继的生平去推测,如果对文学史有一定的了解,又对历史有较丰富的认识,推测得出的结论可能相对会更科学。可是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认识水平也是有限的,让小学生从文学观,历史观上去看问题,似乎太为难孩子们了,其实,如果认识到听课教师是资源,那么,众多的听课老师不就是一沓活资料吗?大胆地让每个学习组长请一名听课老师到自己的小组中和大家一起学习,让听课老师参与小组学习全过程,听课者成了孩子们的学习嘉宾,深入小组之中,和孩子们一起发言、交流、辩论,不仅更深入地了解学情、指导学情,还使课堂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所有的老师都放下了架子,教学多么平等美好!

听课教师可以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评价

我校的“小班化”教学实验每学期都要给家长开放课堂,届时听课的有老师也有家长,上学期,有位老师的开放课内容是《浪娃娃》,其中,有一句话是海妈妈教育孩子的,这位老师就让孩子们想一想妈妈平时是用怎样的语气和自己说话的,想完,朗读给自己的妈妈听,让妈妈评评自己学得像不像,读得好不好,得到妈妈夸奖的就把手攥成拳头,自豪地笑着看着老师。孩子们有滋有味地给妈妈读着,妈妈(或爸爸)欣赏着,那情景,真是美极了!不一会儿,举起的一个又一个小拳头挥着自信,真让人喜悦无比。试想,这么多听课者在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评价,不用再一个个挑着读,一个一个去评价了,授课者和听课者成了师师合作的关系,不用孤军奋战了,多好,这现成的资源怎能不开发呢? 5 听课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或交流,或漫谈,或共研,或争辩,多种互动形式让课堂信息交流量增大增强。其实,如果有听课教师在场,让这些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参与进来也是别有洞天的体验。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捶捶乐》就是典型的把听课教师当学习伙伴来开发的范例,听课老师无须展示你的知识,也无需师者的身份,评价者的身份来介入,只需要跟孩子们交流就行。孩子们向听课老师推销捶捶乐,听课老师只需要听孩子们推销产品,对孩子们有疑当问,欣赏当赞,只需表态就行,只需合作就行,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听课老师只是从天而降的一个学习伙伴。试想;平时,孩子们上这样的课时,都是和自己的同学交流,大不了和自己熟的不能再熟的老师交流,总之都是老面孔。听课老师来了,也就是新的信息链接点来了,这样的资源不开发于心何忍? 由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听课者不光可以保持多年旧习坐在后面,也可以坐在侧面,前面,走进小组,观摩学情,当然,这种观摩走进去不能贯穿听课的始终,是有时机讲究的,但是端坐而纹丝不动该成为历史了。二 听课老师是资源,要为自我成长而开发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想吸纳众人之所长,听课老师就是非常可利用的资源,他们会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为自我成长而开发听课教师资源,大致可以这样做:

1、欢迎同行听课,练就教学基本功在自己上课的时候,邀请同课头的老师听自己的课,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进度,又面对同龄的学生,有相似的学情,可以很轻松的沟通,切磋,交流,无论从课的设计,到课堂的组织,听课老师都是最有共同语言的。请这样的老师听课,不怕暴露缺点,也不必有太多的压力,听课者是自己最亲近的同事和朋友,不会对自己课的好坏做定论,除了帮助还是帮助,除了建议还是建议,对准确定位教材,更实地把握课堂和教材很有好处。

2、邀请行家听课,提高教学水平这里的行家可以是本校的教学高手,可以是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艺都较高的学校领导,可以教研室的专职教研员,也可以是知名专家,但是,一般来说,学校以外的专家是不好邀请的,要凑别人的时间,最捷径的是邀请本校的实力派教师来听课,每次听完,大到教学理念的把握,小到课堂小节的调控,多问几个怎么处理好?有什么好办法?每次多些反思,自己必定会有进步。前几年,我就是在这样的练课中,凭着我校实力派高手的指点,练出了“质疑漫谈”阅读教学模式和“角度求异”作文指导模式课的,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有了大的指导方向。

3、大胆开放课堂,展示教学技艺当我们吸纳了同行的意见,行家的建议,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想再有新的提升时,我们就可以开放课堂,不是有准备地向同行向行家开放,而是也随时接受大家的检验,把课堂随时向老师开放,向家长开放,这样的开放是需要魄力,需要胸怀的,也是最富有挑战性的,他能全面的衡量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也给自己提供了向更多人学习的机会。当然,能做到这一步是不容易的。听课老师无论年龄大小,教龄长短,都有自己对教学对教材的独特理解,当你讲完课后,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请教一下听课老师,问问他们:“如果是你,你怎样设计?”大家的各抒己见,一定会对自己有启发的,一定会提高自己的。谁都需要鼓励,谁都想听好话,可是当自己从自我成长的角度看坐在教室里的听课者时,你会感到学习的机会来了,提高自己的机会到了!那样就不会是沉重的负担了。

第二篇:语文教学如何开发民俗文化资源论文

摘要:语文课程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发民俗资源,有利于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字中渗透的民俗文化精华,了解独特的民族审美艺术,提高学生的民族思维特质。学生只有真正了解并懂得民俗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才能发自内心地热爱民族的语言文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民俗文化;开发与传承

一、挖掘民俗,丰富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章节中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应关注民俗,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民俗资源,丰富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让斑斓多彩的民俗文化为语文教学服务。1.挖掘岁时节令民俗。这类民俗在课本中最常见,像《大自然的语言》中出现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二十四节气。教学此文时,可向学生介绍二十四节气歌以及二十四节气释义,让学生了解四季耕种的依据。2.挖掘节日民俗。当中国传统的节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习俗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时(如:大年三十守岁、清明祭奠、端午划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去搜集资料,去采访前辈,让他们在学习中去感受、去欣赏民俗文化,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阅读层面和课余生活,又能增强他们继承、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3.挖掘技艺民俗。这是最富有活力的民俗活动,包括竞技、戏艺、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它往往充分表现在民间游艺和各种庙会、集市的表演上。如《社戏》中让“迅哥儿”为之魂牵梦绕的“年规戏”,《泥人张刷子李》中两人精湛的技艺等,教师教学时,可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介绍自己本地区的民间文化(如踩高跷、挑幡等),由此感受自己家乡民俗文化的风采,欣赏独特的民族审美艺术。4.挖掘信仰民俗。信仰民俗属于“心理民俗”,是以信仰为核心反映在心理上的习俗。在对神、佛的崇拜中,出于敬仰,希求庇护。如《故乡》中闰土要走香炉和烛台等,这些情节牵涉到信仰民俗。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探究它产生的社会渊源,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地看问题,懂得用科学文明慢慢地取代它。5.挖掘建筑民俗。在历史的发展中,我国建筑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无论在技术还是艺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故宫博物院》《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课文,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宫殿建筑的特点,表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有意挖掘教材中的服饰民俗、礼仪民俗等民俗资源,让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字中渗透的民俗文化精华。

二、借助民俗,提升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

“民俗”是一个社会历史文化的心理积淀,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传统精神,透过这些民俗可以直观一个民族在一定时期内的历史文化以及一个社会发展的年轮。作家,特别是现实主义作家,不仅是模拟民俗,更是在其作品中自觉与不自觉中表现民间风情,反映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地域风俗。教学中借助民俗,既能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又能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1.感受民俗的地域色彩和时代气息。语文教材中选的近当代著名作家鲁迅、老舍、沈从文、汪曾祺等的作品,就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集成。他们的作品都是从自己熟悉的风俗习惯、风物民情入手,塑造人物形象,形成语言风格也都带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时代气息。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教给“我”的许多规矩:辞岁之后得到压岁钱;大年初一,睁开眼睛,就要对人说“恭喜恭喜”,还要吃一点福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学生对着匾和鹿行礼、拜先生和孔子等。鲁迅在这些乡土风俗的描绘中刻画人情世态,从微观的角度对风土民俗进行真实细腻的描述,显示出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独特的地方色彩。《云南的歌会》中那清新的装束,烂漫的山花,齐唱的山鸟,长长的屋廊,人们唱和相续,浓郁的民族气息扑面而来,表现了一种独特的地域美。《安塞腰鼓》中年轻的后生在黄土高原上酣畅淋漓的舞姿,既有浓浓的地域色彩又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一篇篇富有民俗风情的作品,把学生带进特定的社会生活,领略民俗的古朴,感受作品生动的时代感和历史的亲切感。2.理解民俗的社会涵义与情思。我国古典诗词中也蕴含着众多的民俗事象,以及由当时民俗心理观念所积淀的特殊社会涵义与情思。在古诗词中,“月”“柳”“菊”“茱萸”“龙舟”等具有民俗风情的事物常常用来表达丰富的内涵。教学中,若能借助诗中的民俗,就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更深层次地去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渗透的情感。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就是一篇寄意民俗风情的佳作。时当仲秋季节,诗人仰望如盘之月,顿萌人心思圆之情。民间由供月、赏月、全家欢宴组成的总称为“圆月”的习俗活动,触发了苏轼心头的离愁别绪,于是借明月送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再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对家乡的热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悠闲自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凡此种种都热烈而深切、畅达而含蓄地表达诗词的主题,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人文内涵。那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理趣”,正是在一派人人熟稔的民俗风光之中深入人心的。学生在学习诗词时,除了透过其生动的艺术形象去发现和理解它的富有哲理的思想之外,还能从中得到独特的美感享受。

三、链接民俗,传承与弘扬优秀的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资源是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最好素材,开掘和运用民俗文化资源,才能让教育在多元文化冲击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本土文化,在强势文化入侵背景中不丧失自己的文化精髓。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民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教学时,我不但注意给学生们讲解具体的民俗文化事象,更注意引导学生搜索各种前沿的研究资料和研究信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外界的信息,知道哪些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最宝贵的传统。我利用第二课堂,以讲座形式上了《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等民俗课程,还上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漫话对联》,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到民间采风去》。学生通过听讲座、调研、采风等一些健康的民俗活动,从课内走向课外,拓宽视野。健康朴素的民俗文化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大大增强。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民俗文化资源博大精深,也是语文课程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作为语文教师,理应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做一名传承民俗文化的使者,让优秀的民俗文化走进课堂,融入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乌丙安.中国民俗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4月版)

[3]王献忠.中国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

第三篇: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作者:李冲锋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点击数:757 更新时间:2009-1-17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教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操作步骤。

一、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

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和教师的创造性,是影响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因素。因此,教师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素养,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并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所谓“课程资源说就是“什么是课程资源”的意识,或者说是面对各种事物时考虑它“是否是课程资源”的意识。所谓发意识”,是指面对各种资源时考虑它对课程教学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怎样才能把它挖掘出来使它为课意识。具有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是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前提。缺乏这些意识即量的课程资源教师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教师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有助于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的确立需要教师在头脑中形成课程资源概念,就课程资源对课程教学的认识。确立意识需要相关知识的支持。因此,教师应学习课程资源的相关知识,加深对课程资源的认强化、巩固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2.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是价值中立的,也并不是客观的,而是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与个性色彩。与利用课程资源和教师的教育观念、课程教学观及教育价值取向等密切相连。具有不同教育理想、教育师在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所倾向的课程资源不同,不同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课程教学的影响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要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一般有如下四种。(1)内容取向。当围绕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资源开即是内容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中心是课程内容。开发课程资优化课程内容或课程设计,利用课程资源是为了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即使在内容取向上,不同教师也会利用不同的课程资源。新课标提出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师在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平衡三者的关系。由于教师在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及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造课程教学中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会有所偏重。比如,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教师可能注重知识资源和能力用,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师可能注重这方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学生取向。当围绕学生的生的兴趣和发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就是学生取向的。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关注的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是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利用课程资源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3)教师取向。需要、兴趣、爱好和特长等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就是教师取向的。这种取向过多地关注教师自对课程内容和学生需要关注较少。一般而言,新手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业发展处在自我求生的阶段相关。(4)混合取向。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考虑到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时,就是混合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谋求课需要与教师实际的协调与整合。

实际上,任何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都含有混合的性质,前三种取向并不完全否认其他因素的只是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做出上述区分。前三种取向中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注点相对集中,但由相互照应不足,往往会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因此,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宜采取混合取向,但也应看到混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平衡,或采取适当倾斜以谋求最佳的开发与利用效果。

3.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说它是有限的,因为并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够直接为课程教学服务;因为生活中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能够发现、挖掘、利用。资源无限,贵在选择创意无穷。不论是选择还是创意都需要教师智慧的投入。在现实课程教学中,课程资源是有限的,但人限的。有限的资源经过无限的创意可以生成充裕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应内含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之中切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灵魂。没有创造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没有前途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才能使课程资源化匮乏为丰富,化平淡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

开发课程资源是利用课程资源的前提,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价值的实现。相对于传统的没发意识而言,我们强调要创造性地开发各种类型的资源或者创生所需资源;相对于传统的课程教学的““课堂中心”、“照本宣科”,我们强调要创造性地利用课程资源。如果得到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像原来本宣科”,那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和意义就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并且课程资源的价值也没有要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解放思想,打破束缚,坚持创新。因循守旧、缺乏创也就没有突破、没有发展。思想上辞旧迎新是行动上发展的前提。马尔库赛说过思想不能改变现实,但人,而人是可以改变现实的。因此,教师要确立生活中处处有课程资源的观念、确立用课程资源教学的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使课程教学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

二、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步骤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教师若能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般步骤则会利用工作的展开。根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可把握以下步骤。

1.解读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决定了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及课程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同样也决定了择与利用。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总需要一定课程资源的支撑,课程资源总是服务于某一特定的课程教学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从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解读开始。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解读应该是多维度的目标所需要的课程资源是不同的。新课程改革之前,人们往往采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从知识目情感目标三个维度进行解读;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可以考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行解读。通过解读会分解出许多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需要考虑以下问题:为了实现具体的和整体的课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资源?需要多少课程资源?怎样开发这些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怎样进入课程教学过程式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最有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会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指导与定位。

2.根据目标寻找资源线索 课程教学目标规定了基本的课程资源,也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针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围实现,教师应多方面寻找课程资源的线索。课程资源线索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基本前提,教师应该知道从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线索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的特征。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不同的教学需要、教师素养的不决定了课程资源线索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因此,寻找课程资源线索的途径与方法因人因事而异。一般而的线索是比较丰富的,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教学内容出发,从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出发等等寻找都是可以的。教学一篇课文与它相关的一切内容都可能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线索。如,《荔枝蜜》一文要相关课程资源的支持,教师可选择以作者为线索、以荔枝为线索、以蜜蜂为线索、以蜂蜜为线索等众种或多种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动态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教学情境、教学氛围、教学灵感、突发事件及插嘴等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线索。

寻找课程资源线索时,会出现线索中带出线索的情况,比如,查找某方面的文献资源,在某一文章中还会提及其他相关资源,这些注释或行文话语就成为寻找课程资源的新线索。如果需要更多更详细的新线索继续查寻。当然,课程资源线索也可能会在开发过程中断掉。这时就需要从其他方面想办法继续重新寻找新线索,或寻找相关资源线索。课程资源线索是课程资源开发非常重要的因素,应给予充分重 3.依据线索多途径开发资源

线索只是一种端绪,一个引子。要开发出翔实、具体、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必须进行实际的开发工作找到课程资源线索之后,就要通过鉴定、筛选、挖掘及捕捉等基本方式开发课程资源。具体到各种类型开发,还有许多具体的途径。参观、访问、调查、文献检索、网络查寻以及活动实践等都是基本的课程教师要掌握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合理、有效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4.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的结合

开发出课程资源只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个步骤。课程资源毕竟还不是课程教学内容,从课程学内容还有一个转化过程。因此,面对开发出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结至少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把开发出的课程资源直接转化为课程内容。如,教师选择教科书之籍上的文章进行某一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教师对课文替代文章的选择过程即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这接进入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就实现了课程资源到课程内容的转变。第二种情况是,教师对课程资源进行加成课程内容,即把课程资源与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结合,使课程资源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补充、替换、教师以课文为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又吸纳其他课程资源与课文内容共同构成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资源与的结合是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为根本鹄的的。

5.创造性多方式利用资源

课程资源的利用千人千法、万人万样。课程资源的利用贵在创造性。掌握多种课程资源利用的基本源的利用是必须的,但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开创更多具体的、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利用方式才是最重教师应在掌握基本课程资源利用方式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变地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才能不提高;课程教学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走向一次又一次成功。

第四篇:如何开发历史文化资源

我国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这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得天独厚的重要条件。谁率先将其开发成文化产品,谁才真正把资源变成了财富。

当我们用创意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经营资源时,应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仿古必须融今才能实现推陈出新。原生态存在的历史资源其蕴含的文化,需要张扬与发展,要与时俱进,才更能为现代消费者广为接受。如果新天地没有融入现代元素,就难以吸引众多的消费者。因此,在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中,必须适当注入现代元素,并与现代科技结合,达到推陈出新的效果。

第二,应以故事力活化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背后往往有许多故事,以多种形式宣传、演绎这些故事可更好地张扬其文化内涵,吸引消费者。也可以编故事,或用创意将各种原生态存在的、等待开发与利用的、有市场增值潜能的资源整合到一起,赋以新的价值,活化这些资源。

第三,创造情感资源。情感是人类的灵魂,创意给产品赋予了灵魂,消费者对一个产品和品牌从认知到最后购买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不断变化的过程,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是每个企业实现资源转化的“最惊险的一跃”,这一跃中,创意推动情感常常起到关键的作用。

第四,创建知识产权,既可保护权益,也可用于运作。创意产业强调要通过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一方面,由于文化创意的成果更具表现性,因而也更容易被模仿,因此它更需要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另一方面,知识产权还是商业运作的工具。

第五,必须树立“整合观”、“品牌观”和“体验观”三大观念。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一项涉及范围较广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规划先行,从长计议,统筹开发,还要树立融合开发观,在市级层面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行多元文化和多种功能的融合,才能打造完善的产业链,创造并实现更大的市场价值。

因此,我们要大力挖掘和整合利用文化资源,从而解放文化生产力,以创意推动文化资源向经营资源的转化。

第五篇:大资源开发调研材料

大资源开发对脱贫致富的带动作用调研材料

威信县扶贫办

(2011年9月)

一、县情概况

威信县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是一个集革命老区、民族贫困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一体的山区农业县。全县辖8乡2镇87个村(居)民委员会1634个村(居)民小组,国土面积1400平方公里。境内居住有汉、苗、彝、白、壮、回等民族,2010年末总人口42.28万人。境内海拔480—1897米,多为海拔1200米以下的矮山地区,县城扎西海拔1175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阴雨多,湿度大,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3.3摄氏度。

威信历史文化厚重。1935年2月,红军长征途经威信,中央政治局相继在水田花房子、石坎庄子上和县城扎西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决定由洛甫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通过了《遵义会议决议》,确定了全国其它苏区和红军的组织形式和斗争方针,作出了回师黔北,重占遵义和组建川南特委、川南游击纵队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实现了全党全军全国

发展新产业、推广新技术,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等方面稳步推进,增收渠道不断拓宽,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进程进一步加快,共解决了1.8万人的温饱问题,使7.5万人稳定解决了温饱。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03586万元,比2005年增长151.3%,年均增长2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689万元,比2005年增长3.6倍,年均增长3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6318万元,比2005年增长17.4倍,五年累计完成80亿元,年均增长7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18元。

二、实施工业经济强县战略,做好“黑色”文章

(一)工作措施及取得成效。威信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是云南省重点采煤县之一,属滇黔聚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以来,威信县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实施“三基地一屏障”发展战略,打造镇威煤电工业经济区的机遇,积极推进火电项目建设。通过开发利用丰富的煤资源,发展煤电联营、煤化工两大产业,通过煤炭资源和其他资源科学有效的开发,推动威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为加快威信县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县委、县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按照国家和省市的部署,县政府下大力关闭了270多口小煤窑,对煤资源加以保护;其次是对保留煤矿加大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和产量,拓展市场;第三

动作用日益凸现,2010年产煤223万吨,比2005年的108.6万吨增产114.4万吨,实现产值89200万元,占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3.5%;重点项目4×60万千瓦火电机组和年产量500万吨配套采煤系统一期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投资48亿元,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

(二)制约我县煤炭产业发展的因素。(1)矿井规模小。按2007年核定生产能力,现有40对矿井核定总能力为146万吨/年。2010年,40对矿井的生产能力为225.4万吨/年,平均单井每年生产5.63万吨/年。据不完全统计,现有矿井中25对井的可采储量不足百万吨,平均单井可采储量不足50万吨。2010年单井最高产量为14.2万吨/年,最低单井产量为500吨/井。(2)地质构造复杂。全县煤炭资源构造多分布在新庄、马河、石坎三大向斜,煤层倾角10°—80°不等,在40°以上的煤矿占40%,且区内断层、裂隙发育倾向明显,开采难度大。(3)灾害程度严重。目前,全县40对保留矿井中,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38对,占矿井总数的95%;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6对,占全省突出矿井的一半以上。随着开采规模、开采深度的加大,高突矿井将会增多,安全风险日趋增大,安全管理难度大。(4)基础条件脆弱。目前,全县40对保留矿井大多是从小煤窑过渡而来,基础设施条件差,开采布局不合理,采煤工艺和管理方式落后,相当部分煤矿企业安全投入不足,技术装备陈旧,开采条件落后,“扎西会议会址”匾名;1988年,县城扎西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扎西红军烈士陵园被国家民政部公布为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威信被省政府批准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2001年,扎西会议会址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扎西会议会址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规划;2005年,扎西会议纪念馆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国防教育基地。“十一五”以来,全县紧紧依托资源优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围绕把威信打造成红色旅游精品县的目标,牢牢把握全省旅游二次创业的有利时机,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措施,突出特色,趁势而上,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威信红色旅游成为全省的一个亮点,把旅游业培植成为全县的骨干产业。

从2006年起,每年举办一届高规格、高品味的红色文化旅游节,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风采,打造红色生态旅游大县,做大做强特色旅游产业。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威观光旅游,5年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43.4万人次,年均增长率达21.6%;旅游综合收入达3.1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达18.9%;其中,2010年,接待各类游客39.8万人次,同比增长19.5%;旅游综合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29.2%。

(二)制约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威信县发展红色旅游虽然具备了很多有利条件,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无论是从观念更新到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从景区景点开发到各种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以及从宣传促销到政策措施的制订等,均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呈待开发状态,发展红色旅游存在“四大”不利因素。一是交通落后。威信县境内无铁路、港口、机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威信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时,县内景区公路等次低,甚至没有通公路,旅游环线没有形成。二是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威信县仅有宾馆4家,旅馆48家,客房600间,床位2000个,餐馆55家,无上规模、上档次的购物超市和星级宾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接待规模小,服务质量差,不能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三是旅游开发人才缺乏。全县直接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人员较少,且文化水平偏低、综合素质不高,初中文化的占33.7%,高中文化的占49.4%,大学文化的仅占16.9%。很多从事旅游工作的人员未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专业知识薄弱,不适应新形势下红色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四是宣传手段单一。近年来,威信县虽然采取一些方式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大力宣传,但由于财力有限,投入旅游发展的资金不多,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手段单一,没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攻势,影响红色旅游的发展。

万亩,2010年养蚕1.1万张,产茧360吨,产值936万元。坚持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的原则,大力推广双低油菜,不断扩大种植面积,2010年油菜种植面积达11.2万亩,油菜籽产量达1.48万吨。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搞好蔬菜产地和产品认证,以夏秋大白菜、萝卜、甘蓝、青花菜等冷凉蔬菜为主,建成1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并获得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和3个蔬菜产品认证,2010年蔬菜种植面积达72150亩,其中蔬菜大棚528个424.5亩。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大力实施“森林威信”建设,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步伐,“十一五”以来建成林产业基地1 3万亩,其中:竹子3.7万亩、速生丰产林7.3万亩、核桃1.4万亩、香桂2000亩。

3、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对威信长征茧丝绸公司的扶持力度,目前已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蚕桑龙头企业逐步壮大。大力扶持富华种业责任有限公司,基本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运营模式。年销售收入达1200万元,年上缴税金25万元,带动种植户户均增收1116元。成立威信锦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香桂产业,在罗布乡建成年生产30吨香桂油提炼厂1个,计划引导和扶持农户种植香桂5万亩。引资成立威信兴源木业有限公司,建成集造林、0务体系不健全,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组织化程度低;农业龙头企业少,且基本属于初加工企业。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群众受益不足,整体带动作用不强;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系不紧密,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订单农业没有真正推开,没有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农业产业基地分散,连片种植和规模发展难以形成,不能为生产企业提供稳定、高质的原材料供给,生产一加工—销售链条脆弱;农民的市场信息滞后,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与市场需求变化快的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农民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时始终处于被动;投入农业发展的资金短缺,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带动农民增收的效果不明显。

五、加快威信老区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加快威信老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特别是中央明确将乌蒙山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的重大发展机遇,真抓实干,奋力开拓,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谱写威信大资源大开发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新篇章。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全力抓好交通建设。改造升级农村公路,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并实现与干线公路的连接贯通,提高农村公路通达能

2开发式扶贫和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方针,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坚持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的同时推进,突出抓好整乡推进、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工程,积极实施小额信贷、信贷扶贫、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开发等工作。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思路,以小康建设目标要求,提升“一廊一带”新农村试点建设层次。以建设新农村生态文明家园为突破口,高起点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依托优势资源,重点发展电力、煤炭、化工、建材、生物资源等行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通过扶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的发展,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加快推进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确保2011年配套煤矿投产和第一台机组发电,同时,积极推进煤电项目二期二厂建设,力争到2015年,火电装机达320万千瓦,发电量达160亿千瓦时,把威信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煤电能源基地;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实现规模化生产、集团化经营,到“十二五”末,原煤产量达到800万吨。充分利用煤电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后地方电力充足的优势,建设年产45万吨电石的煤化工园区。积极引进资金实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大企业,开展建设年采选120万吨硫铁矿、40万吨硫酸和10万吨铁精矿生产线工程。

(四)以旅游业发展为龙头,推进三次产业升级。突出发展旅游业。全力打造五大精品旅游品牌(即:以

4成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建设。开展文化、科技、电影“三下乡”活动,倡导科学、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将符合条件的城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并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继续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农村救济救灾“绿色通道”。发展城乡社会救济、优抚和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建立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的机制。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采取有效措施,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六)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开展以生态保护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为重点的生态文化创建活动。坚持发展“低碳”产业。严格控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大力推进企业清洁化生产。按照“七彩云南·威信保护行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深入持久地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积极推进煤矿生产废水治理,积极探索煤矿污染治理途径,全面推广煤矿废水治理新技术,使其稳定实现达标排放。加强城镇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制定实施严格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有效防范饮用水源水质安全风险。结合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以农村饮用水源地、农村生活、畜禽养殖、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和面源污染控制为重点的“四治一控”工作。

下载开发语文资源 勿忘听课教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发语文资源 勿忘听课教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发家长资源

    家校合力:开发家长资源(合集) 2015-04-09 家长觉得为班级服务是一种荣誉,是一种自觉行为,这是班主任开发家长资源的最高目标追求。那么,这样的班级也必定是一个团结而强大的班级......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建设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建设 广西教育学院 陆 云 广西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林 洁 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理念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效果。课程资源的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一、纵深探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自身资源 1......

    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听课是一种学习与提高的方式,对于新教师或者资历尚浅的年轻老师增强自己的教学技能有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心得体会,供大家学习和参阅。小学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听课心得体会5篇范文

    语文教师是当前语文知识与语文精神的主要传承者与继承者,下面是写写帮文库带来的语文教师听课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篇一:语文教师听课心得体会10月15至19日,景东县进修学校......

    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搭建一架“读写之桥”——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心得体会对许多学生来说,习作是学习中的一大难题,很多学生一提到它就犯难,无从下手,无事可写;对许多像我这样的年轻老师来说,习作教学也......

    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心得体会1 最近,我们组织了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听评课活动,收获良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

    语文教师听课心得体会3篇

    语文教师听课心得体会3篇 语文教师是当前语文知识与语文精神的主要传承者与继承者,下面是语文教师听课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篇一:语文教师听课心得体会10月15至19日,景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