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教育厅厅长魏小鹏在中国[精选]
省教育厅厅长魏小鹏在中国·沈阳第三届
校企合作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尊敬的鲁部长、王专主任,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下午好!
今天由辽宁装备制造学院和合作企业共同举办的“中国〃沈阳第三届校企合作高峰论坛”隆重召开。在此,我代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辽宁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各位领导、企业家和与会代表衷心的感谢。
在沈阳,在辽宁装备制造学院召开校企合作论坛,研究校企合作的深层次问题,探讨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简单地介绍一下辽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的有关情况。
一、坚持产教结合,紧密服务辽宁区域经济建设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省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点78个,其中,独立设置高职院校49所,共开设专业点1712个,在校生27万人。省级示范建设院校16所,其中国家示范和骨干建设院校7所,有中央和省财政支持的职教基地162个,全省高
职院校的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办学特色不断凸显。
第一,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升为辽宁产业集群服务的能力。一是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适应辽宁产业结构的升级。坚持优先发展农、林、地、矿、油等重点领域紧缺专业,重点支持发展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专业,积极支持和发展面向现代服务业专业的专业建设和调整方针,不断优化专业布局结构。二是搭建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集群对接的平台,与12个市产值在千亿元以上的16个大型产业集群对接,在技术开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等方面,与各产业集群所涉及的企业进行合作实现效果。三是建设特色专业群,服务于产业集群。集中力量办符合产业集群发展,凸显学校优势的特色专业,形成以特色为主干,相互之间为支撑的专业群。
第二,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校企共建公共实训基地。一是“一校两制”的管理体制,鼓励支持学校与企业合作,组建二级学院,积极探索公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二是与产业园区共建,实施区校一体、企校合作与融合。三是积极探索校企共建公共实训基地,整合优质资源,全力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产品检测、职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布局合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实训基地群。四是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校企合作培养紧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分别开展了面向紧缺人才单
招试点和实施春季招生改革试点工作。
第三,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一是着力加强高职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通过与企业共建“双师”教师培训基地,结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展教师培训和技能竞赛等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和专业骨干教师7000余人。二是实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单独评定办法,强调职业教育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的水平,突出教师的生产实践经验、技术应用和服务能力方面的要求。三是建立教师评价、聘用的导向机制,在评选名师、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团队中,将教师行业企业的经历,承担行业企业的横向课题、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发明的专利,以及行业企业的影响力等纳入指标体系,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我省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未来几年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省将以加快发展经济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管理模式的转型为主线,坚持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保障民生改善,显著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这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方面,面对加快经济转型,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前,中央决定进一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
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沈阳经济区被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础力量,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另外一方面,面对加快体制转型,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体制转型是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基础动力,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适应时代需求,遵循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规律,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和根本性机制。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借鉴国际经验,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积极探索主体多元、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努力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
三、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
上个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即将下发《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辽宁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新形势下加快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主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推动我省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发展。未来几年,我省将重点支持建设装备
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10个职教集团,努力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多元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二,以新的模式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推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依据产业集群和职业院校的区域布局,以为行业和教育发展共同服务为出发点,推进高职院校以新的模式建设实训基地,搭建深层次校企合作平台,实现校企共建、共用、共管和共享,推动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第三,实施特色专业群建设工程,适应区域经济的需要。依据我省产业集群或行业产业链发展的实际情况,重点支持建设200个左右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的特色专业,达到高职教育资源的有效配制。
第四,探索校企合作,举办二级学院。积极创新办学体制,鼓励高等院校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举办由国内外企业投资的股份制二级学院,创新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策和法规,加快推进辽宁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的制订与实施。
同志们,这次校企合作高峰论坛,必将为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起到促进作用,产生积极影响。辽宁装备制造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探索,也取得了重要成就。我们也期望辽宁装备制造学院以建设装备制造业一流高职院校为目标,继续坚持开展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培养,深化教学改
革,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我省装备制造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也希望各位企业家经常关心、支持辽宁教育的发展,通过高峰论坛等平台,扩大与我省职业教育战线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参与人才培养,提高企业的人才储备和竞争发展能力;通过校企实质合作,提升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愉快!祝本届高峰论坛圆满成功!
第二篇:4月16日,省教育厅在湖北
4月16日,省教育厅在湖北饭店召开2012年教师招录工作部署会,省教育厅副厅长欧阳建平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孙望安主持,各市(州)、县教育局负责同志、人事科长和省教育厅有关处室负责同志近220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欧阳建平同志传达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意见》(鄂政发【2012】30号)精神,就进一步深入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统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选派工作进行了部署。他说,建立省级统筹教师补充新机制是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大前提下,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大环境下,在“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在省直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创造性、突破性地提出来的新机制、新政策,对于切实加强我省教师队伍建设,有着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欧阳建平同志要求各县市区要明确重点,准确把握建立省级统筹教师补充新机制的关键内容。从2012年起,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进教师(不含县城)新进教师,实行全省统招统派、经费省级负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农村学校使用的长效补充新机制。2012年,根据各地需求情况,公开招录2万名左右新录用教师。新录用教师全部实行年薪制。到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地方义务教育学校任教的,每人每年3.5万元,到其他地区任教的,每人每年3万元。欧阳建平同志要求各地要认真组织好申报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逐级上报。要做好政策宣传发动工作,特别是历届在岗未进编的资教教师,要把政策宣传告知到每一个人,动员他们主动报名。要求各地提前准备,认真谋划,在面试中坚持标准、坚持原则,确保公平。
第三篇:魏小鹏在中国共产党营口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站在新起点 实现新跨越
为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率先崛起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营口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6月26日)
魏 小 鹏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营口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经济发展速度始终位居全省前列的五年,是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是滨海大城市框架初步形成的五年,是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惠民的五年,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提高执政能方和推进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市委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奋斗,圆满完成了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开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保持高位增长,突破千亿元大关,总量由2005年全省的第7位跃居第4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00亿元,是“十五”末期的6.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十五”时期的4.9倍。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轻纺工业进一步做精,重化工业快速发展,冶金、石化、镁质材料等六大产业初具规模。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形成。各类园区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配送、温泉旅游等新兴服务业增势强劲,金融业、房地产业不断壮大。全市城区经济走在全省前列。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超额完成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大石桥市从全国百强县的第76位升至61位,盖州市从省备第29位升至17位。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实现新突破。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农村经营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教育体制、医药卫生体制等项改革稳步实施,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成效显著,五年共开发土地153.6平方公里,完成投资1558亿元。营口港进入全国沿海十大港口行列,沿海产业基地一期开发建设基本完成,鲅鱼圈区成为全省城区经济发展的一面旗臶,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仙人岛能源化工区30万吨原油码头投入运营,白沙湾黄金海岸建设顺利推进,北海新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中小园已成为我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五年实际利用外资、引进内资、外贸出口年均分别增长28.3%、32%和16.8%。
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高度重视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性规划的编制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了五大城市组团建设,“滨海、带形、组团、生态”大城市的框架初步拉开。五年用于城市建设和城乡改造的投资达645亿元,滨海大道、辽河特大桥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老边营东新城、河海新西市,站前金湾银畔等老城区改造工程加速推进。鲅鱼圈区成为全省城区建设的样板,西市区荣获“联合国宜居生态城市奖”。城乡交通网络更加健全,被国家授予畅通工程城市。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全面提高,供水、供暖工作实现了历丈性突破,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群众幸福感得到新提升。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9%和14.5%。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比“十五”末期增加4平方米。大力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五年新增实名制就业2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由5.2%下降到3.41%。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人均分别比“十五”末期增加了9.6万人、68.8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实施,困难家庭、特困群体得到有效救助。提前两年完成省扶贪开发任务,五年减少贫困人口5.8万人。棚户区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一大批惠民工程全面完成,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创城工作达到新水平。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创城工作进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行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科技事业加快发展,重大科技项目首次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863”计划,有152项科研项目获得省、市级科学技术奖。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双高普九”走在全省前列,农村初中全部进入省标准化行列,成功创办营口大学园。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望儿山母亲节、国际海滨温泉节等大型节庆活动成为营口靓丽的文化名片。医疗卫生休系建设不断完善,新建了市中心医院和一批县区乡镇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水平明显提升。城市应急、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竞技休育水平不断提高,群众体育走在全国前列。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荣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称号。档案、史志、新闻出版、红十字会、老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
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巩固发展了和谐稳定的新局面。坚 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作用不断强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 履职能力不断提高。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 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 梁纽带作用更加突出,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走在全国前 列。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 维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入全国优秀市行列,信访稳定工 作深入有效开展,巩固发展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得到新提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坚持干部任用原则和标准,扩大民主参与度,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以“党群连心工程”为总抓手,大力实施“活力村部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和”“共建共享”等党建工程,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勤政廉政“半丹谈”等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同志们,营口的变化有目共睹,营口的发展令人振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党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市委辛勤工作、市级几大班子密切配合的结果,是老领导和老同志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与我们肝胆相照、携手合作的结果,是驻营中省直各单位和驻军各部队、武警官兵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第十届市委,向所有为营口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五年来营口发展的实践,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第一,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思想解放,为加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五年来,市委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 环节来抓,坚持与汁俱进,缺系实际,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禁铜,树立勇于争先的奋进精神,跳出营口看营口、对照先进找差距,确立了更高的参照系;不断破除消极畏难、等靠要的思想障碍,树立开拓进取、敢闯敢试的勇气,有效破解了土地、资金筹发展“瓶颈”的制约;不断破除封闭狭隘、思路不宽的思想束缚,树立宽广的视野和找略的思维,高起点实施了营口沿海经济带开发、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等十系列重大举措;实现了城市发展由沿”河向河海并重转变,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营口特色的发展之路。实践证明,没有思想时大解放,就没有事业的大发展。营口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解放思想,才能始终走在发展前列。
第二,必须坚持狠抓招商引资不放松,凝心聚力上项目。五年来,市委始终把招商引资摆在加快发展的突出位臵,不论发展的环境多么复杂,发展的压力多么巨大,都紧紧咬住项目建设不动摇,连续开展了“招商引资年”、“项目建设年”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上项目,齐心协力谋发展”的浓厚氛围,成功引进了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有力推进了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壮大了经济总量,实现了“十一五”的又好又快发展。实践证明,营口今天的发展得益于项目,未来的发展更离不开项旧,只有牢牢抓住项目,才能赢得率先发展的主动权。
第三,必须坚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做到执政为民。五年来,市委始终坚持把广大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各项决策、衡量各项工作的唯一标准,把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突破点,着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难、行路难、住房难等诸多实际问题,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更加高涨。实践证明,只有我们尽心竭力为群众谋利益,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我们攻坚克难、推动发展的力量之源。
第四,必须坚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打造城市品牌。五年来,市委始终把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建设、管理和运营并重,实现城市价值和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一方面,下大力气改造城市硬环境,高标准推进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超前建设重大基础设施,打造优美城市环境,增强了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突出抓好软环境建设,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年”、“环境建设年”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不断强化全市的服务意识,全方位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努力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让各方来客和投资者在营口舒适生活、放心发展。实践证明,抓城市建设、树城市形象、创城市品牌,不仅能为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而且能够极大地增强一个地区的软实力,我们必须锲而不舍地抓下去。
第五,必须坚持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造就加快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五年来,市委始终把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基本保证。以提高干部执政能力为根本,在干事创业的实践中考察、培养、选拔干部,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发展,有力地激发了广大干部勤政敬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市委班子带头加强自身建设,有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四大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合力谋发展,协调一致干事业,形成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全市各级领导班子不断提高执行力。切实把市委的各项决策落实到位,凝聚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实践证明,只有抓住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环节,党的执政能力就能不断提升,营口的现代化建设就有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以上五个方面,既是我们过去五年努力探索、取得成功的深刻体会,也是今后继续前进、开创未来的宝贵财富。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在经济发展方面,经济总量还不够大,财政支撑能力不强,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产业集群的规模较小,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土地、资金、人才等问题仍然是制约发展的“瓶颈”。二是在社会生活方面,就业的结构性问题突出、社会保障能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不高,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发展不够协调,社会管理工作有待加强,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尚需提高。三是在党的建设方面,党的思想建设需要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党员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作风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些不正之风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党风廉政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其加以解决。
第四篇:学习教育厅厅长霍健康在全省2014年教育工作会讲话的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厅厅长霍健康在201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心得体会
进化完小:吴翼
2014年2月25日我校组织了学习《教育厅厅长霍健康在201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内容。霍厅长的讲话内容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和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部署,一“赶”二“转”三“改”。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教育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坚持以改革揽全局、增动力、添活力。深入实施教育“9+3”计划、强力推进“4+2”教育突破工程;坚持立德树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奋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通过学习我感受颇深,现将体会如下:
一、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只有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才能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好工作任务。因此自己将坚持经常性的深入学习和钻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理论精髓,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言行。注重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注重工作效果,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严格要求自己。
二、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师德如何,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影响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其师德内涵必然融汇于整个社会公德之中;而教师的特殊职业与地位,则决定着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影响。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而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才能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要努力成为一名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
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通过这次师德修养的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又有了新的理解。我铭记了作为人民教师所需要的九个“心”:真心、小心、专心、用心、倾心、诚心、静心、安心和爱心。
总之,高尚师德的养成靠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磨练。教师要善于从师德修养的角度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善于从自我教学行为的变化改善师德修养。也只有在变化中发展自己,才能始终“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潮流,做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因此,今后我会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师德优良、业务精湛、学生、家长欢迎的人民教师。
2014年2月28日
第五篇:学习教育厅厅长霍健康在黔西南调研时讲话的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厅厅长霍健康在黔西南调研时讲话的心得体会 则戎乡中学:马建春
2011年12月30日我校组织了学习《黔西南教育局关于贯彻落实霍健康同志在黔西南调研时讲话的通知》的内容,我感受颇深,现将体会如下:
一、霍健康厅长说:“教育是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事业,是公平的起点,是最大的民生,是政治、是稳定,是城镇化的推动力量,是旅游文化发展的基础,等不起、慢不得。”他要求要大力弘扬“贵州教育精神”,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采取强力措施,奋力推动全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大发展、大跨越。是我感受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了加强,要用讲话精神去完善自己的教育工作,尽自己的所能教好书育好人,不辱使命,为贵州教育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二、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师德如何,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影响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其师德内涵必然融汇于整个社会公德之中;而教师的特殊职业与地位,则决定着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影响。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而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才能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要努力成为一名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
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通过这次师德修养的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又有了新的理解。听了魏院长精彩的讲座和谆谆的教诲,我铭记了作为人民教师所需要的九个“心”:真心、小心、专心、用心、倾心、诚心、静心、安心和爱心。我也想了很多,高尚师德的养成靠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磨练。教师要善于从师德修养的角度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善于从自我教学行为的变化改善师德修养。也只有在变化中发展自己,才能始终“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潮流,做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因此,今后我会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师德优良、业务精湛、学生、家长欢迎的人民教师。
2011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