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PPP项目中的合同管理特点

时间:2019-05-13 23:2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PPP项目中的合同管理特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PPP项目中的合同管理特点》。

第一篇:浅谈PPP项目中的合同管理特点

浅谈PPP项目中的合同管理特点

正平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目前,在复杂的 PPP 项目实践中,单纯地应用基于项目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的项目管理理论已经难以满足项目绩效提升的需求,为解决 PPP 项目中涉及政府部门和合伙企业有关权责利等的保障和安排问题,从项目的制度层面入手,通过理论分析界定合同管理的内涵,基于合同管理理论,从政企双方的二元管理结构出发,探究 PPP 项目中的合同管理的衡量维度,在此基础上,本文就PPP项目中的合同管理特点进行详细探究,以期为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PPP项目;合同管理;管理特点

前言

Pubic-Private Partnerships(PPP)是指由私营部门获得公共部门的授权,为公共(含准公共)项目进行融资、建设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运营项目,通过充分发挥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各自优势,以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效率、实现资金的最佳价值,特别适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城镇化和自然资源开发等大中型项目。是以市场竞争的方式提供服务,主要集中在纯公共领域、准公共领域。PPP不仅仅是一种融资手段,而是一次体制机制变革,涉及行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

1.PPP项目

PPP 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被认为是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提供公共物品的制度安排。官方文件描述了这一合作过程,即“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收益”。可见,在 PPP 项目中,双方以平等主体的身份缔结合同,以此达成合作,也应当存在双方诚实守信、恪守契约精神的要求。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认为政府是公共物品垄断提供者,但 PPP 模式下政府由“提供者”转变为社会资本的“合作者”与项目的“监管者”。?m然政府不再直接提供服务,但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同时仍须接受政府监管。这就表明前述提及合同不单具有私法性质,其兼具公法和私法性质。结合对 PPP 项目中合同性质的探究,笔者认为,政府就该合同承担的信息披露义务,应不同于普通民事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政府信息披露义务应具有更为显著的强制性特征,违反该项义务,并不适用民法中的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

2.PPP项目合同体系管理特点

(1)合同风险大。由于PPP模式尚不成熟,相应的财政政策、政府程序流程不够清,纯公益性项目没有成熟的操作思路,保障缺失,发生违约情况难以索赔。(2)合同数量较多。PPP合同边界条件模糊不清,难以直接落地实施,需要在项目不断推进、设计逐步深化的情况下,分阶段签订具备实施条件的单项工程补充协议,作为PPP项目合同的补充和完善。(3)合同金额不确定。传统竞争项目在招投标阶段就确定了明确的合同金额,但由于PPP项目在招投标阶段仅为框架实施状态,有些项目甚至初步设计都未完成,因此没有明确的合同金额,PPP合同只能为框架合同。(4)合同参与方多且杂。合同参与方涉及政府、股东、贷款以及设计、施工、材料供应、设备供应、以及运营服务等诸多单位,各方之间通过合同建立往来关系。

3.PPP项目中的合同管理措施

3.1 增强对合同管理重要性的认知

PPP项目的各个参与者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一定要增强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真正地认识到合同是保证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在遵守合同条款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也要科学高效的利用合同,避免因合同中的漏洞而给自身带来经济损失,从而提升竞争力,保持自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优势,促进自身的健康平稳发展。

3.2 确立合同管理原则,增强合同管理手段

合同管理方式落后是制约合同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在实践中因为没有遵守合同管理原则,导致合同管理存在漏洞的现象有很多,因此应该积极提出合同管理手段,改善合同管理现状。可以利用档案管理方式,整理合同文件,通过归档管理加强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的掌控,促进合同的顺利履行。合同档案管理并不是单一的整理和记录,应由专业人员负责,利用计算机设备,及时将工程项目中涉及合同管理的内容进行录入,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

3.3风险分担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基础设施PPP立法指南》给出 PPP项目中风险的定义:可能给当事人对项目期待的收益带来负面影响的情形。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项目风险有很多分类方法,其中比较通用的分类是:政治和法律风险、财经风险、建造风险、运营风险、市场和收益风险。风险分担是指决定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风险事件??生的结果,该方采取预防措施使其不受或少受风险事件结果的损害。PPP 项目风险的分担影响合同各方的直接利益,与项目的效率和总成本有密切关系,事关 PPP项目的成败,合理的风险分担区间应力求使项目的效率最高和总成本最低,开使政企双方都能接受。

在风险分担的整个过程中,要坚持 3 个基本原则:一是对企业承担的风险要有上限的保护;二是要由对风险控制力更强的一方承担对应风险;三是风险承担的多少要与获得的回报匹配。以上述原则为基础,以合同为中心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是 PPP项目实现成功的重要保证。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可以划分为合同签订或变更前的准备阶段、合同建立过程中的风险分担阶段、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再分担阶段。第一个阶段,政府部门对风险?行识别?猿醪椒治觯?根据双方对风险的控制力大小初步决定由更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担风险;第二个阶段,企业对上一阶段决定由自己分担的风险?行评估,如果风险超出自己的控制范围,则对政府部门提出补偿要求,如果政府部门接受,就由企业承担相应风险,否则需要双方谈判重新商议相应风险的分担;第三个阶段,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生意外变化的风险需要?行再谈判重新确定风险分担的安排,而出现的新风险则需要经历分析、判定以及安排的整个过程,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引起合同的变更。

3.4 完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法律法规

工程项目管理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在依法治国政策下,建筑行业必须依托法律制度的完善来提升行业质量,进一步健全合同管理体系,促进合同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我国合同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从国内建筑市场实际出发,满足合同各方的实际需求,这将是一项长期任务。合同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从全面考虑,不可忽视任意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国内建筑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PPP项目的推进实施是中国进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PPP项目的实施总结是社会资本方的一项重要课题。只有从各个管理层面深入分析、细心研究、认真总结,才能逐步提升社会资本方应对PPP项目错综复杂合同关系的管理能力,提高社会资本方的搞风险能力,更好地推进PPP项目在中国的实营施,最终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方的双?A目标。

参考文献:

[1] 杜亚灵,唐海荣.合同治理对 BT 项目投资控制的案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71-77.[2] 徐 中.城市基础设施 PPP 项目中再谈判触??条件的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5.[3] 尹贻林,王 ??.合同柔性与项目管理绩效改善实证研究:信?Φ挠跋?[J].管理评论,2015(9):151-162.

第二篇:项目中的合同管理和索赔

摘 要:在激烈的公路工程国际承包竞争中,项目管理的成功与否集中体现在合同管理上。其中索赔工作对承包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结合海外工程承包的实践,论述了加强合同管理,树立“合同、索赔、风险”三种意识和“成本、时间”两种观念的意义、做法与体会。

关键词: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管理;索赔

改革开放以来,在打开国门、对外开放的同时,我国许多工程公司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作为承包商承包各种工程,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及时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发现问题,以便能够尽快学会我们以往所不熟悉的东西,掌握国际上通行的规则,使我们的工作与国际接轨,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就国际承包工程中加强合同管理,树立索赔意识,有效地维护承包商按合同规定所应享有的合法权益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风险事业,它包含着获利机会又存在竞争与挑战。在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承包商的经营管理水平集中地体现在他对该工程施工合同的实际管理状况,即合同管理水平。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加强合同管理,树立索赔意识,认真地进行施工索赔工作,能够促使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水平迅速提高,从而带动承包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笔者曾参与在南亚某国承包一项省级道路工程4A项目的施工。作为承包商,在加强合同管理,根据合同对我方在施工过程中所遭受的不应有的损失向业主进行索赔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成为近年来在该国索赔获得成功的唯一承包商。施工索赔对承包商的意义

在承包工程中,由于业主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致使承包方在项目施工中付出了额外的费用,承包方根据正当而充分的理由,通过合法的途径和程序,要求业主给予补偿,这项工作就是施工索赔。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多变,现场条件以及气候环境的变化,标书及施工说明书中的错误等因素不可避免,索赔在承包施工过程中是必然存在的。所以无论总包、转让或分包合同中都有专门的索赔条款。国际施工过程中的索赔是施工合同条件赋予承包商的合同权利,正是由于国际工程合同条件赋予承包商在合同所规定的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有进行索赔的权利,才可以使承包商的损失获得合理的经济补偿,从而有效地维护承包商的合法权益。国际工程承包施工的实践经验证明:要发展我国的国际工程承包事业,使我国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占有自己应有的地位,施工索赔是必不可少的业务,它是决定承包施工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这是因为,当前国际工程承包业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进行的,包含着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合同风险和施工风险。承包商通过公开竞争投标获得工程项目,为了中标,往往要降低报价以战胜竞争对手。在这种情况下,承包商如果不善于对有关方面给自己造成的损失进行索赔,以减少损失,就非但可能不盈利而且甚至有可能无法生存下去。因此,人们常说“中标靠低价,盈利靠索赔”。索赔得到的款项,在对于索赔工作不太了解的人想来,也许会觉得是微不足道的,但实践表明,善于利用合同条件进行施工索赔,其所得款项往往是相当大的,有时甚至会大于投标报价书中的利润款项。因而,施工索赔已成为承包商维护自己合同利益的关键性途径。

但是,由于索赔涉及面广、内容繁多、过程复杂、法律程序严格,因此是一项综合各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工作。参与索赔的人员应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熟悉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通晓各种施工合同和法律,并具有一定的财会知识。为了成功地进行索赔,承包商必须具备先进的合同管理、尤其是索赔管理的水平。承包方在事业上要获得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善于索赔,认真研究和运用施工索赔的理论和方法,其意义是深远的。实践表明:索赔成功率最大的承包公司,正是那些合同管理水平最高的公司。为了成功地进行施工索赔,迫使承包公司和工程项目的所有管理人员严格地进行施工管理,科学地控制工程开支,系统地积累各种资

料,正确地编写索赔报告,策略地进行索赔谈判等等。通过这些细致的工作,不仅可以提高一个工程承包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而且能够培养和造就出一批熟悉国际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2 树立索赔意识,加强索赔观念,有效维护合同利益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国际工程承包公司都先后开展了国际工程索赔工作,有些项目的施工索赔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总的来说,我国公司在这方面还普遍地缺乏经验,对索赔的重要作用还认识不足,各公司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一批有经验的施工索赔技术专家队伍。因此,有必要在广大国际工程承包施工人员中进行索赔知识的培训,并使他们树立做好索赔工作的基本意识观念。认识到这一点,4A项目从工程实施一开始就努力加强全体施工人员的合同意识,培养大家的风险意识、索赔意识,并要求全体施工及后场管理人员具备明确的成本观念和时间观念。没有这些基本的意识观念,是做不好施工索赔工作的,是不能有效地依据合同保护我们自身利益的。

2.1 合同意识

合同意识也就是法律意识,承包商必须通过加强合同意识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利用合同条件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同违约行为抗争,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2.2 索赔意识索赔意识就是索赔的自觉性。国际工程承包施工人员应把施工索赔管理工作作为自己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自觉地关心与施工索赔有关的任何事件,当自己的合同利益受到不应有的损害时能够及时主动地提出索赔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地把握索赔机会,而不是等到发现施工亏损或形成合同争端以后,才想到要提出施工索赔。

树立索赔意识,首先要正确地认识索赔。对承包商而言,施工索赔是其减少承包风险、防止经济亏损的基本手段。应该索赔而放弃索赔机会,不仅丧失了应得的经济利益,而且会被对方视为无知,亦说明其管理水平低下。这样的承包商,在当前经营竞争十分激烈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是很难逃脱亏损乃至破产命运的。

4A项目自1995年开工以来,经理部狠抓前后场人员的索赔意识,树立索赔观念,先后提出12项索赔要求,均获得赔付。

2.3 风险意识

国际工程承包施工是国际性的商业竞争,是一项高风险事业。承包商应如何防范和应对这种风险,化不利为有利,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在风险中挖掘索赔机会,尽量减少或合理分摊损失。在国际承包中一般遇到的风险主要如下。

(1)政治风险:如业主所在国爆发内战、政变或社会**,或与他国发生战争,业主所在国与承包商所在国在政治、经济关系上发生危机等等。在4A项目中我方提出了2项索赔要求。①延长动员期索赔。由于1995年6月17日下令开工后,工程所在地发生**,造成我方在动员期内人员、设备不能按计划入场,我方根据当时的情况,及时提出了15 d的延期索赔。②燃料运输商罢工引起的索赔。1996年3月17日至19日,当地燃料运输商罢工,造成工地燃料供应中断,我方提出延长工期3 d以及补偿3 d管理费。

(2)经济风险:如业主所在国的经济状况恶化,物价暴涨,货币兑换率动荡,外汇政策改变等等。由于该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近几年变化非常大。在1998年5月试验核武器后,该国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货币贬值幅度前所未有。为应对这一变故,我方在派人积极催促付款中的美元部分的同时,及时用当地币付款进行大宗材料的采购。根据合理的调价公式,我们成功地避免和消减了通货膨胀带来的汇率风险。

(3)合同风险:这方面的风险也是相当大的,如合同条款对承包商过于苛刻;对业主的开脱性条款太多;业主支付资信差;对工程变更、通货膨胀、价格调整及施工索赔等方面没有明确公正的条款规定等等。

在合同中寻找索赔机会是衡量一个承包商合同管理水平高低的指标之一。4A项目中我方成立了专门的合同管理小组,负责搜集、整理和保管包括图纸、标书、施工进程表、双方往来

信函、会议及谈话记录、票证单据„„等等工程项目的完整资料,并仔细研究合同。通过资料的分析和科学准确的会计制度,提出令人信服的合理准确的索赔要求。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提出了如下几项索赔。

①业主延误提供施工现场的索赔。根据合同,开工令下达后的90 d内为动员期。但由于我方到场后,业主、监理迟迟不能给出水准点、导线点,造成施工初期的混乱局面,直到正式开工后一个半月才正式进行工地移交工作,为此我方以合同为根据提出了工期延长41 d的索赔,并要求补偿由此而产生的管理费。

②原路面体边缘切除索赔。因4A项目为道路改建、扩建项目,故原施工图纸要求在进行底基层施工时,去除从原路面体结构两边各30 cm至底基层底面标高的部分。然而这一工作既未在工程量表中反映出来,又未在技术规范中指明在何处结算,属于合同有误造成承包商损失,我方提出索赔。

③去除原路面而引起的索赔。合同规定,在进行新的路面体施工前,应去除2 cm原路面沥青表层,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原路面体并非标书所说的2 cm表处结构,而是7 cm的沥青碎石灌入。且经多年维护、加铺,整体性很强,所以去除2 cm是不可能的。我们在施工中发现,至少有7~9 cm的原路面结构需要去除。根据合同条款12条,我方记录了在这项工作中所需要的全部标高测量数据,要求赔偿因合同有误而使承包商蒙受的损失。

(4)施工风险:如特别恶劣的气候条件,不可预见的基础地质条件,地震、台风、海啸,施工中的伤亡事故等等。

1996年7月,4A项目所在地区遭受特大洪灾,当地政府强行征用我方10台自卸车用于抗洪救灾,造成工程进度严重滞后和大量的维修费的发生,为此我方提出14 d的工期以及车辆征用损失费。

在4A项目建设过程中大部分施工地段属于有水路基,给土方施工带来了极大不便。我方被迫采取许多措施来改善路基承载力。英语论文格式但在合同中没有有关勘察报告,我方认为这种情况造成了承包商额外支出理应得到赔偿。经过双方2年多的谈判,监理方同意支付全部有水地段的清场和原地面压实的额外费用。

此外在4A项目道路右侧0~35 km处,我方在项目开工时就发现,有一沿道路纵向埋置深度不等的煤气管道,该管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给我方工程进度造成很大影响。我方按照机械施工的定额,依据每天的工作日志提出索赔。

除了上述几种典型的风险因素外,还有具体的工程项目所在地点存在的许多特殊的风险,例如:遇到疫病流行,因社会治安不良而导致的人员遭抢劫、绑架等,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与当地民众发生矛盾甚至激化等等。所有这些风险,在国际工程承包过程中都有可能遇到。而4A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上述诸种不利情况几乎全都遇到过。但是,经过我方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合同为依据及时地提出各种索赔,最大限度地挽回了风险损失,确保了我方的利益。

2.4 成本观念

国际工程承包施工人员,如果缺乏明确的成本观念,便无能力做好施工索赔工作。这是因为,索赔要求的提出和解决,都是建立在成本控制的基础上的。施工索赔人员,应十分熟悉该项目的工程范围以及工程成本的各个组成部分,对工程项目的各项主要开支要做到心中有数,对超出合同所规定范围以外的工作,要及时发现,并及时提出索赔要求。

2.5 时间观念

国际工程施工中的索赔工作,有着严格的时限要求。一项合理的索赔要求,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能会得到赔付,但贻误了时机,便有可能部分或全部落空。因此国际工程承包商必须具备严格的时间观念,使自己的一切业务活动严格地按照合同规定和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进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些至理名言对于国际承包工程的竞争者来说,更显得极端重要。索赔工作的方法策略

由于该国工程承包市场不够规范,以往几乎没有索赔成功的先例。我方索赔欲取得成功,面临极大的困难。在3年的索赔工作中,我们合同管理小组经常开会研究我们应采取的方针、策略和具体的做法,坚持不懈地同监理、业主进行了艰苦的谈判。按照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一方面,对于原则问题立场要十分坚定,决不退让;另一方面,在该妥协的时候也应做出适当的妥协和让步,争取使承包方和业主都得利,达到双赢的结果。

作为监理方,其原则是,对于那些能够作为计量问题得以解决或采用变更令得以解决的问题,尽量避免用索赔的方式解决,以免引起更复杂的争议。我们在同监理谈判时充分考虑到监理的这个原则。在维护我方合同利益的前提下,采用灵活方式,将几项索赔改成了变更或以计量问题予以解决。其他索赔也在每月的临时账单中和最终账单中得到了支付。这样既维护了我方的正当的合同利益,又考虑和照顾到监理方的威信和形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成功索赔的额度占到了总合同额的10%,效益是相当可观的。

在该国的项目实施中,业主的权利很大,监理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业主的左右,这无疑增大了承包商索赔工作的难度。所以我们同监理在每次工程例会和索赔专项会议上进行解释、讨论甚至进行辩论外,还得同业主方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他们提出的苛刻要求,我们多次重新组织和递交有关材料,依照FIDIC条款和本项目合同的特别条款,摆事实讲道理。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以百折不挠的耐心做他们的说服工作,进行索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该国过去长期受到英国殖民者的统治,尽管独立多年,但是英国的合同制度和各种规范一直延用至今,使得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成了合同管理。这样由合同制的管理带来的施工管理的两面性,如果我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合同进行索赔,就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若稍有疏忽所遭致的损失可能使前场工程人员的许多工作和努力前功尽弃,这是非常残酷的。4 结语

当前,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国际工程承包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一个承包商来说,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使自己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壮大,就必须拥有一批自己的合同专家、索赔专家。所以,承包商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也应该高度重视在实践中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为自己的发展和壮大提供动力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梁槛.国际工程施工索赔[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6.[2] 何伯森.国际工程招标与投标[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3]FIDIC 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Works of CivilEngineering Construction[S].Four Edition 1988.[4]Rubin R A.Construction Claims-Prevention andResolution.Second Edition.Van Nostrand Reinhold,1992.

第三篇: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合同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合同管理

摘要: 规范本单位的合同管理,就应该首先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建立和健全一系列可操作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其合同管理有章可循。

一、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尚不发达,施工企业普遍缺乏对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正确认识。很多承包商签订了工程合同,片面强调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管理,对合同管理缺乏全面的认识,往往因为合同意识淡薄、合同条款不明确或不完备等问题引发纠纷,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局面,甚至产生严重违约,同时索赔又无据可依,承受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一)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一些建设项目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谁都可以签合同,合同管理程序不明确,或有制度不执行,该履行的手续不履行,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二)少数合同有失公正

合同文件存在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现象。从目前实施的建设施工合同文本看,施工合同中绝大多数条款是对发包方制定的,其中大多强调了承包方的义务,对业主的制约条款偏少,特别是对业主违约、赔偿等方面的约定不具体,也缺少行之有效的处罚办法。这不利于施工合同的公平、公正履行,成为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争议较多的一个原因。同时,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不规范管理,大量的施工队伍与建设规模严重失衡,致使业主在建设工程承包中占据主导地位,提出一些苛刻和不平等的条件,将自身的风险转移到承包商身上。由于建筑市场处于买方市场,承包商为了获得工程,只好接受。

(三)“阴阳合同”引起的纠纷

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有的业主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工程招标前,提出一些苛刻的条件和不平等条约,要求投标单位私下进行承诺,签订与中标合同的工程价款等主要内容不一致的合同,承包方为了获得项目,只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但多数情况下,双方在履约过程中意见分歧较大,造成合同纠纷,直接影响合同的履行。

(四)合同价款引起的纠纷

合同签订过于简单,许多涉及补价的项目由于合同不明确,工程竣工结算时无法补价:一些合同虽然条款比较齐全,但内容只作原则性约定,不够具体和明确,特别是缺乏对违约责任的具体约定,或对违约责任约定过于简单而产生合同纠纷,造成施工企业不能及时得到补偿。违约责任的约定直接反映出该合同的质量如何,也直接决定了该合同能否顺利执行。

合同纠纷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当前的建筑市场仍不够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健全,市场交易中业主与施工企业的地位不平等,部分工程承包存在违法或违规的行为,另一方面是对合同签订的实际条件没有远瞻性,没有在合同中明确实际条件如果发生变化的解决方案。但更重要的是,施工企业的法制观念淡薄,合同法律意识不强,基本上没有事前把合同管理纳入经营管理范畴,没有对索赔管理工作给予应有的重视,等到发生合同纠纷的时候,才临时研究合同有关条款,设计补救方案。因此,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是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必修课。

二、加强合同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管理机构体制

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建立与工程量清单相配套的工程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国家已经出台了招投标法,并全力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体制。但在招标形式和方法上要兼顾业主和承包商的双方利益,过份追求招标过程的严格、完善,并不一定能达到招标的最佳效果。建议在招标形式上应该重视原则,突出效果。同时,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法推广实施后,没有新的计价办法配合相应的合同管理

模式,使得招投标所确定的工程合同价在实施过程没有相应的合同管理措施。建议尽快研究相应配套措施和管理办法,健全体制,完善操作。

(二)提高管理人才的素质

专业人才缺乏也是影响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设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在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或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下转第22页)(上接第126页)性工作。甚至有的合同领导直接敲定由一般办公人员办理合同。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就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援。

(三)注重合同细节管理

施工合同纠纷多数情况下源于价款结算方式的纠纷,如工程款如何拨付,设计变更单价如何审定,停工窝工造成的损失如何计算、材料价格异常变动的处理办法等。这就需要甲乙双方有一定的远瞻性,尽量在合同中把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具体化,尽量避免给结算方式留下盲点。当施工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或停工窝工,施工合同中又无明确表达时,应及时签订补充协议,避免日后发生纠纷。如笔者所在地的某道路工程,招标时要求采用商品混凝土,为赶工期,经施工企业与业主商量决定将商品混凝土改成现浇混凝土,但未办理任何相关的协议变更手续。因此,工程竣工结算时引起了价格纠纷。如果事前就此问题甲乙双方能达成一致意见,以补充协议的形式予以明确,就可避免后期的纠纷,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健全法律体系

加强承发包双方对合同的法律认识。通过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招标投标法》,通过不断的宣传、学习培训,使合同的承发包双方切实认识到法律是保障施工合同顺利实施,保护双方合法权益的必备工具,是走向市场经济中科学管理的坦途和桥梁。

(五)加强施工合同索赔管理工作

我国工程承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对工程索赔认识不足,缺乏推行工程索赔所需的意识和动力。因此,提高索赔意识是承包商亟待解决的问题。施工合同是索赔的依据,索赔则是合同管理的延续。合同管理索赔要求承包商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分析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采取最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在合同整个履行过程中,要随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以合理履行合同,这不仅有利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企业尽快适应国际工程建设规范,提高企业未来生存能力。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走向招标承包竞争机制的时间还不长,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对合同的编制和管理经验均不够丰富,再加上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因此,更应加强合同索赔管理。利用一切合理的理由进行索赔而得到经济补偿,也是较高管理水平方面的体现。

三.建筑工程项目合同进行动态管理合同变更

(一)重视现场签证。

在按照合同条款支付时应该防止过早、过量签证,特别是合同变更补充协议的签认须格外谨慎,签证必须依据相关合同条款衡量,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尤其要重视设计变更与施工图错误,此类签证只需签变更或修正的项目,原图纸不变的勿重复签证,已经下料和购料的,务必签写清楚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变更日期、运输情况、到场情况、成品情况、有无回收或代用等详细情况。

(二)及时记录、收集和整理工程所涉及的各种文件

对合同变更部分进行审核与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合同变更应该与提出索赔同步进行,须业主与承包商双方达成一致后再进行合同变更。

(三)及时处理停工损失(包括由非承包商责任造成的停工损失)

双方按合同约定的时间以书面形式,按合法程序签认停工的相关具体内容。

(四)严格执行定额规定

对于未对定额进行规定的情况,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或者参考相同类定额及有关的规定做出补偿。

三、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施工合同管理已经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合同履约这一管理意识成为约束建设市场经济行为的普遍准则。企业管理这严格按照管理体制把握施工全过程的合同管理,切实保证合同的履行,维护合同双方的权益,真正把合同管理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自身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才能使企业自身在竞争激烈的行业间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李幼琴。2007,26(6)。

2。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浅析[J].建筑经济,杨伟忠2006,(11)。

3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之浅见[J].经济师,王亚再。2005,(4)。

4.《合同法》,王利明、崔建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合同法原理》,谢怀拭等著,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第四篇:PPP项目中需要签订的主要合同(协议)总结

PPP项目中需要签订的主要合同(协议)总结

从PPP项目的采购阶段起,PPP项目的参与各方会签署一系列协议,下面就主要的协议和合同按照先后顺序列举如下:

一:确认谈判备忘录

阶段:项目采购阶段。“采购结果确认谈判工作组”同“候选社会资本方”间的确认谈判完成后。

签署的双方:项目实施机构与中选社会资本签署。

解析:“确认谈判备忘录”具有阶段性框架协议的法律效力,政府和社会资本就采购谈判中的重要条款以备忘录的形式确定下来,作为成交(中标)公告发布后双方签订PPP项目合同的依据。

二:PPP项目合同

阶段:项目采购阶段。

签署的双方:项目实施机构与中选社会资本签署。

解析:确认谈判备忘录拟定的合同文本应在预成交(中标)结果公示中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项目合同,应在政府审核同意后签署。

三:继承PPP项目合同的补充合同

阶段:项目执行阶段,项目公司成立之后。

签署的双方:项目实施机构与项目公司签署

解析:项目实施机构与项目公司之间也可以重新签署PPP项目合同,代替项目实施机构与中选社会资本在先签署的原合同。

四:股东协议

阶段:项目执行阶段,社会资本依法成立项目公司时。

签署各方:项目公司的各股东之间

解析:股东协议签订的目的为在股东之间建立长期的、有约束力的合约关系。

五:融资合同

阶段:项目执行阶段,项目公司成立之后。

签署双方:项目公司同贷款方签署

六:工程承包合同

阶段:项目执行阶段,项目公司成立之后。

签署双方:项目公司同工程承包商签署

七:运营服务合同

阶段:项目执行阶段,项目公司成立之后。

签署双方:项目公司同专业运营商签署

解析:根据 PPP 项目运营内容和项目公司管理能力的不同,项目公司有时会考虑将项目全部或部分的运营和维护事务外包给有经验的专业运营商,并与其签订运营服务合同。个案中,运营维护事务的外包可能需要事先取得政府的同意。但是,PPP项目合同中约定的项目公司的运营和维护义务并不因项目公司将全部或部分运营维护事务分包给其他运营商实施而豁免或解除。

八:原料供应合同

阶段:项目执行阶段,项目公司成立之后。

签署双方:项目公司同原料供应商签署

九:保险合同

阶段:项目执行阶段,项目公司成立之后。

签署各方:项目公司及其它参与方同保险公司签署

解析:由于 PPP项目通常资金规模大、生命周期长,负责项目实施的项目公司及其他相关参与方通常需要对项目融资、建设、运营等不同阶段的不同类型的风险分别进行投保。通常可能涉及的保险种类包括货物运输险、工程一切险、针对设计或其它专业服务的职业保障险、针对间接损失的保险、第三者责任险。(转自PPP项目法律部,原标题《PPP项目中需要签订的主要合同(协议)总结》,PPP资讯整理)

第五篇:商业银行如何参与到PPP项目中来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

二、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三)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使投资者有长期稳定收益。投资者按照市场化原则出资,按约定规则独自或与政府共同成立特别目的公司建设和运营合作项目。投资者或特别目的公司可以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债、项目收益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方式举债并承担偿债责任。政府对投资者或特别目的公司按约定规则依法承担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相关责任,不承担投资者或特别目的公司的偿债责任。

“未来地方融资平台肯定会被PPP取代,这是一个大趋势。对银行来说,PPP将来会成为银行和政府合作的纽带。”

商业银行参与PPP,大势所趋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合作,以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共同提供公共产品。尽管目前PPP模式仍处于试点推广阶段,但是,总体上看,PPP模式取代地方融资平台,已经是大势所趋,在地方债务高企和发债受限的情况下,PPP模式成为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模式之一。这一模式的出现为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服务创造了条件。随着地方融资平台的受限,商业银行信贷将瞄准PPP市场,为其提供融资服务。同时还将搭建PPP金融服务平台,发挥银行自身优势。PPP的内涵与外延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司合作模式,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英国,主要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特点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赋予私人部门特许经营权,私人部门通过独立运营和收益权获取利润,之后政府回收项目。

这种模式主要初衷是为了解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当中的融资难和运营效率差的问题,同时也拓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活跃社会资本。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高企,很难继续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对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合作参与建设基础设施将是未来城镇化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提供的主要方式,这也对于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有较大作用。

商业银行如何参与PPP?

当前新型城镇化PPP项目如火如荼,PPP项目将成为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与传统贷款人角色不同,商业银行在PPP项目中将担当综合化的融资服务咨询机构,一方面,银行为PPP项目提供良好的金融资源,包括贷款、投行、保险、信托等,另一方面,银行业将积极参与到项目的设计、开发等顾问服务,为项目开发提供咨询。

商业银行参与PPP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联动参与PPP——投贷模式;

投贷模式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和运用投行资金的形式满足PPP项目融资需求,发放贷款使得商业银行成为PPP项目的债权人,投行资金的介入使得商业银行可成为PPP项目的股东,商业银行既获得利息收入,也可以获得股息收入,这有助于调节银行收入结构。同时贷款和投行资金联动可以降低银行大规模贷款带来的风险,投行资金的参与也为银行更好参与PPP项目的运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商业银行贷款业务;

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举债刺激经济发展,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高企,中央政府多次调研政府债务情况,并明确未来将集中清理地方债务,优先集中力量偿还到期债务。而另一方面,我国新型城镇化刚刚起步,预计未来六年将释放42万亿资金需求,在地方政府融资受限和偿还能力受质疑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将失去一大贷款投向。PPP的发展在满足新型城镇化所需基础设施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贷款投向,PPP将成为城投债的替代和延伸。

3、银行理财借道支持PPP;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显示,监管层有意鼓励银行理财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虽然明确限制商业银行层层嵌套通道,但是商业银行通过信托等通道参与项目投资仍然是可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参与PPP项目主要是通过与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由银行募集资金,信托公司负责投资PPP项目。银行理财资金进入PPP项目主要通过项目公司增资扩股或者收购投资人股权,并作为机构投资人股东,获得固定回报,并不承担项目风险,只是名义上的股东。退出时有股权转让和直接减资两种方式,股权转让是指项目公司支付股权受让金,直接减资是由银行支付给信托公司资金,然后返还给银行理财账户,程序相对复杂。

4、资产证券化;

PPP资产证券化是指以项目未来收益权或特许经营权为保证的一种融资方式,因此资产证券化主要适合经营性项目和准经营性项目。由于PPP项目具有以下特点,因此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安全的融资方式。

首先,由于PPP项目多是公共基础设施项目,面向全体公民,受众面比较广,而且需求弹性小,价格稳定,因此PPP项目可以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其次,现金流可以预测,PPP项目通过收费方式收回前期投资,在项目开始前可以对项目进行充分尽职调查,而且公共项目由于使用价格稳定,所以其现金流可以很好地被预测。最后,项目安全性高,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是良好的资产,而且风险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被合理分配。

银行参与PPP项目的资产证券化,一是可以通过信托等通道,用表外资金购买PPP资产证券化产品,PPP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长期性等特点,可以调节银行理财产品或资管计划的风险和久期;二是银行非银业务部门可以参与PPP资产证券化的设计产品和承销。

5、其他融资方式,1.股权融资,2.保理融资,3.融资租赁。(1)股权融资

由银行撮合组成产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投资者由机构和个人组成,然后参与PPP项目公司股权。

(2)保理融资保理融资是指保理商买入基于贸易和服务形成的应收账款的业务,服务内容包括催收、管理、担保和融资等。保理融资用于PPP项目时,整个过程为,PPP项目公司将其在贸易和服务中形成的应收账款出售给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拥有债权,并负责催收,此时PPP项目公司通过保理业务融资;另外一种是PPP项目公司的交易对手方在与PPP项目公司贸易和服务中,形成应收账款,贸易商将债券转让给银行,由银行向PPP项目公司催收账款。

(3)融资租赁

PPP项目公司与租赁商签订合同,由后者负责采购设备,然后租给PPP项目公司,此时租赁商拥有PPP项目公司一项债权,租赁商将其转让给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负责向PPP项目公司收取租金。

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否直接参与PPP项目。PPP模式的主体是政府与社会资本,那么银行作为社会企业法人作为融资机构,通过融资贷款合同参与到PPP项目中,那么其是否可以直接作为投资人参与到PPP项目中去,省去融资担保的费用和风险,岂不是更好。笔者以为不然。

要确定一个主体能否成为PPP项目的社会资本,需要看他的业务范围和业务限制。根据银行法第三条 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业务:(一)吸收公众存款;

(二)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三)办理国内外结算;(四)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五)发行金融债券;

(六)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七)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八)从事同业拆借;

(九)买卖、代理买卖外汇;(十)从事银行卡业务;

(十一)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

(十二)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十三)提供保管箱服务;

(十四)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经营范围由商业银行章程规定,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商业银行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以经营结汇、售汇业务。显然从上述业务范围不能看出商业银行能否作为社会资本,那么我们再看第四十三条: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从该条可以看出,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而项目公司显然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所以银行不能作为PPP项目的投资人。

那么银行不可以,金融公司、信托公司等是否可以?答案也是不可以。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第二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工作。本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的规定。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对经其批准在境外设立的金融机构以及前二款金融机构在境外的业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从而认定,金融公司、信托公司等属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也不能作为PPP项目的投资人 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的方式

1、政策性银行参与PPP的方式

政策性银行参与PPP项目,可以发挥中长期融资优势,为项目提供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等综合金融服务,并联合其他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银团贷款、委托贷款等方式,拓宽PPP项目的融资渠道。对于国家重点扶植的基础设施项目,如水利、污水处理、棚改等项目进行特殊信贷支持,如长期优惠利率贷款等。

此外,政策性银行还可以提供规划咨询、融资顾问、财务顾问等服务,提前介入并主动帮助各地做好建设项目策划、融资方案设计、融资风险控制、社会资本引荐等工作,提高PPP项目的运作效率。

2、商业银行参与PPP的方式

商业银行是PPP项目最重要的资金提供方,可以通过资金融通、投资银行、现金管理、项目咨询服务、夹层融资等方式参与PPP项目。(1)资金融通

在PPP项目从设计、建设、运营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在对PPP项目或实施主体的资信状况、现金流、增信措施等进行审核的基础上,为项目公司提供资金融通服务,具体可以通过项目贷款、贸易融资、保理、福费廷、银团贷款等,发展供应链金融,提供增值服务。(2)投资银行业务

商业银行可以依托强大的销售能力参与PPP项目公司中短融票据、PPN等融资工具的承销发行。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直接涉入PPP项目融资,这既能实现资产负债表外融资的目的,又能开发具有一定流动性、可市场估值、信息披露更加透明的金融工具,降低非标债权投资比率,或者利用产业基金、信托、资产管理、租赁等渠道,实现表内投资或表外理财资金对接PPP项目公司的融资需求。(3)现金管理

PPP项目运营时间长,资金流量大,商业银行可在现金管理方面充分介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针对日常运营资金的管理,可提供资金结算网络、现金管理、资金监管、代发工资等服务;为提高闲置资金收益,还可提供协定存款、企业定制理财产品等服务。(4)项目咨询服务

PPP项目涉及政府、社会资本、承包商等多个法律主体,PPP合同规范了项目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过程,并明确规定了项目收益的分配、服务价格的制定和可能存在的政府补贴,商业银行可以凭借金融、会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为PPP项目参与方提供合同订立、现金流评估和项目运营等提供咨询服务。(5)夹层融资(夹层融资(MEZZANINE FINANCE)是指在风险和回报方面介于是否确定于优先债务和股本融资之间的一种融资形式。对于公司和股票推荐人而言,夹层投资通常提供形式非常灵活的较长期融资,这种融资的稀释程度要小于股市,并能根据特殊需求作出调整。而夹层融资的付款事宜也可以根据公司的现金流状况确定。)除了传统融资方式外,商业银行还可以积极探索项目夹层融资。夹层融资的风险和回报介于普通债务和股权融资之间,融资结构可根据不同项目的融资需求进行调整。对于融资者而言,夹层融资具有期限长、结构灵活、限制少和成本低等优点,对于投资者而言,夹层融资能够兼顾项目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也面临着期限错配和信用风险,PPP项目大多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融资周期较一般工商企业贷款更长,对于主要以中短期存款为负债来源的商业银行来说,存在期限错配的风险;PPP项目涉及地方政府、项目公司等多个主体,相关主体对于契约的遵守情况直接影响项目现金流、盈利能力和融资项目的信用风险。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往往也遇到有稳定收入和经营现金流的项目一般不需要通过PPP进行融资,而缺乏现金流的PPP融资项目商业银行又不会介入这一矛盾。

3PPP的方式

由于PPP项目通常资金规模大、生命周期长,在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面临着很多风险,因此项目公司以及项目的社会资本方、融资方、承包商和分包商、原料供应商、专业运营商都有通过保险降低自身风险的需求,保险公司可以开发信用险种为PPP项目的履约风险和运营风险承保,增加PPP项目结构设计的灵活性,降低和转移PPP参与方的风险。

保险资金追求安全性,具有期限长、规模大的特点,比较适合基础设施、物业之类的投资,但险资对项目的担保和增信要求较高,大型保险机构一般都要求项目资产的评级达到AAA级,且有大型金融机构或大型央企国企、政府机关提供担保,符合要求的项目有限。

4、证券公司参与PPP的方式

证券公司可以为PPP项目公司提供IPO保荐、并购融资、财务顾问、债券承销等投行业务,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资管计划、另类投资等方式介入。(1)资产证券化

具有未来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就可能被证券化,很多基础设施类的PPP项目,如供热、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公共交通、高速公路等具有稳定的现金流,是良好的证券化基础资产。(2)项目收益债

43号中明确项目收益债是PPP项目的融资方式之一。项目收益债券是与特定项目相联系的,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特定项目的投资与建设,债券的本息偿还资金完全或基本来源于项目建成后运营收益的债券。项目收益包括但不限于直接收费收入、产品销售收入、财政补贴以及因项目开发带来的土地增值收入。

5、信托公司参与PPP 信托公司参与PPP项目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模式。直接参与,即信托公司直接以投资方的形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通过项目分红收回投资。主要形式是发行产品期限较长的股权或债权信托计划,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保险等机构资金;间接参与,即信托公司为PPP模式中的参与方融资,或者与其他社会资本作为联合体共同投资项目公司,采取明股实债的方式,在约定时间由其他社会资本回购股权退出。此外,信托公司还可以为PPP项目公司提供融资,通过过桥贷款、夹层融资等形式介入。

相比银行和券商,信托公司的资金成本比较高,在公益性或准公益性的PPP项目中很难找到成本收益匹配的项目,此外,信托公司也不具备项目收益债等债券的承销资格,PPP项目短期内无法成为原有政信合作项目的替代。

6、PPP产业基金

PPP产业基金是指以股权、债权及夹层融资等工具投资基础设施PPP项目的投资基金,可以为基金投资人提供一种低风险、中等收益、长期限的类固定收益。PPP产业基金通常与承包商、行业运营商等组成投资联合体,作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投资运营。

在PPP产业基金模式下,金融机构可与地方政府和项目运营方签订产业基金合同,对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并且收益率较为合理的基建项目进行合作,通过设立有限合伙制PPP产业基金的形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机构可以自有或募集资金设立SPV,作为有限合伙基金的优先合伙人(LP)。

近来成立的PPP产业基金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很多PPP产业基金投向土地一级开发、保障房等非经营性项目,还款来源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以明股实债的形式保证固定收益,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理财,财政出具安慰函进行兜底。这些基金仍然有政府隐形的担保,只是城投债的新的表现形式。

金融机构参与PPP的操作要点及风险应对

1、金融机构参与PPP的操作要点(1)项目盈利性分析 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首先需要分析项目的收入实现形式,明确所要提供融资项目属于经营性项目、准经营性项目,还是非经营性项目,不同项目类型的盈利能力差别很大,其次分析项目的收费机制和项目盈利测算的合理性和可实现性,重点关注特许经营期限、收费机制变更的补偿机制、项目唯一性等条款,对于准经营性项目,还需考虑政府补偿机制、社会环境变化对项目现金流的影响程度。(2)项目退出安排

很多情况下,金融机构在项目一开始就介入PPP项目,与之前的和政府或政府平台的融资类项目不同,PPP模式下未必存在股权回购安排,政府出于项目长期性的考虑也会限制短期资金的进入,因此金融机构在开展项目时必须充分考虑相关的退出机制,例如在项目建设期可以由资管计划先期介入,待完成建设施工,项目开始运营后再由银行发放贷款,置换原资管计划的融资。对于采取资管计划+有限合伙基金的方式实现资金注入基础设施项目的,可以通过基金赎回、资管计划受益权转让、有限合伙份额转让等形式实现退出。(3)投资的流动性

由于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资金通常都有一定的投资期限,而PPP项目周期可能有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为解决资金的流动性问题,金融机构在设计融资方案时可以进行结构化分层,安排流动性支持者以增加流动性。通过结构化分层,对优先级份额设定较短期限,期限届满时投资者有权选择向流动性支持者转让份额实现退出;对于次级投资者则持有份额至产品到期,同时获得较高的超额收益。(4)增信措施

过去金融机构在和政府或政府平台进行融资合作时,主要关注政府的财力、增信措施、是否纳入财政预算和出具安慰函,在PPP模式下,项目审核的关键点转变为PPP项目的整体盈利性、项目运营主体的建设经营能力和财务状况,还款来源依赖于项目的现金流和相应的增信措施。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股权质押、基础设施项目应收账款收益权、项目公司资产、其他社会资本方保证等增信措施,降低投融资风险。在基础设施施工建设阶段,项目无现金流入时,可以考虑超额募集或由次级投资者补足资金的形式用于支付期间收益。(5)财务监督

PPP项目建设资金有多样化的来源渠道,为了保证各类机构的投入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必须确保投入资金被用于项目建设,同时相关的现金流入能用以偿还负债。因此金融机构必须对项目运作过程进行财务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并及时掌握项目的经营情况。金融机构可以委派财务人员,并采取设立专门账户的形式进行监管,如果有可能还可向项目公司委派董事和监事,参与项目公司的经营决策和监督。例如和银行签订专门账户,项目的经营收入先进入该专门账户,除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可以支付项目经营开支外,剩余资金必须作为债务偿还的准备。

2、金融机构参与PPP的风险应对

根据《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PPP项目风险按照“风险由最适宜的一方来承担”的原则,项目设计、建设、财务、运营维护等商业风险原则上由社会资本承担,政策、法律和最低需求风险等由政府承担。金融机构在参与PPP项目中,面临诸多风险,具体如下。(1)项目建设风险

PPP项目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建设完成达到可使用状态,才能在后续的经营中获得现金流和利润,尤其对于政府采用可用性付费方式直接购买产品和服务的非经营性项目,项目的“可用”是付费的前提条件。因此金融机构在对项目方融资时可以将建设施工方的资质要求列入合同条款,要求选择具有较强实力的工程施工企业参与项目建设,通过合同约定或者购买保险,由建设公司或者保险公司承担项目建设延期、不合格等引起的损失。(2)项目经营管理风险

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项目的经营状况或服务提供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项目盈利能力往往达不到预期水平而造成较大的营运风险。比如供水、供热、供电等项目的在面临运营成本上升需要提高价格时,由于民众反对或政府出于维稳的目的不予调整等。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和鑫远闽江四桥则是由于出现了竞争性项目而导致项目收入无法达到预期,而政府又无法按约定给予补偿,影响了社会资本的收益情况。

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一般仅以资金方或财务投资者的身份参与PPP项目,PPP项目的建设、管理、运营等并不擅长, 若项目一旦出现经营不善或管理纠纷, 会直接影响收益的实现。因此,金融机构在向项目公司提供融资之前,应对融资主体和管理团队进行详尽的尽职调查,寻找具有良好口碑的合作方,对项目的运营及未来现金流收入进行财务分析和测算,确保可行性缺口补助和政府付费项目纳入政府的全口径预算管理,并通过相关协议争取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的权利。(3)增信措施落实风险

PPP项目融资中可能涉及房地产抵押、信用保证、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多种增信方式,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增信方式不能落实的风险。尤其对于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和基础设施收益权应收账款质押等一些需要政府登记的增信方式,各地在执行中的口径尺度会有很大差异,根据我国现行的担保法,可用于质押的收费权类型局限于公路、桥梁、隧道、渡口等“不动产收益权”范围,因此在融资协议签订之前就要对不同地区的抵押登记政策进行了解,把担保方式的落实作为放款的前提条件,并尽量采用多种增信方式进行组合,在选择担保物时也要优先考虑易于处置变现的标的。(4)政策风险

PPP项目运作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政策影响,青岛威立雅污水处理项目中,当地政府在签约后又单方面要求重新谈判以降低承诺价格;长春汇津污水处理厂项目中,政府废止了当初指定的管理办法,导致实施机构拖欠合作公司污水处理费最终项目失败;廉江中法供水厂项目中供水量和水价都未达到当初合同规定的标准,此外,法律的变更也会对PPP项目融资带来负面影响,例如江苏某污水处理厂采用BOT融资模式,原计划于2002年开工,但由于2002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妥善处理现有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项目公司必须重新与政府就投资回报率进行谈判。上海大场水厂和延安东路隧道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均被政府回购。从以外失败的案例看,政府缺乏经验,违反财政补贴机制和项目唯一性的承诺,往往造成社会资本无法收回投资本金或取得合理的利润。对于政府的政策风险,必须从当地产业结构、财政实力、市场化程度、过往资信记录等多方面进行考量,并通过签订详细的法律合同,降低地方政府“随意签约,肆意毁约”的概率,在区域选择优先考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省会城市和财政实力较强的其他城市。(5)财政可承受能力风险

根据最新颁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财金[2015]21号),地方政府每一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关注特定地区(尤其是列入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名单的高风险地区)的财政收入状况、PPP项目目录,并密切跟踪各级财政部门(或PPP中心)定期公布的项目运营情况,包括项目使用量、成本费用、考核指标等信息,确保所参与项目涉及的地区政府整体PPP支出控制在一定比率之内。(6)信用风险

金融机构对PPP项目的投资能否收回本金和获得合理的利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项目实施主体等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对于获得特许经营权的项目实施主体,应选择有较高施工资质、项目经验丰富的专业机构,并对其资金实力、财务经营状况和信用资质进行分析。(7)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基础设施经营的现金收入不足以支付债务和利息,债权人主张债务而导致项目公司破产,造成PPP模式应用的失败。财务风险既可能由于政府不守信而造成,也可能因为运营主体经营管理不佳,或者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改变而影响原有业务模式的需求而导致。社会资本可能必须独自承担此类风险,所以金融机构在为项目融资时尽量要求由政府或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由政府部门和融资担保机构分担部分财务风险。(8)国有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

在部分项目中,金融企业向项目公司增资扩股或购买原有股权的方式取得项目公司的股权,合同约定期限到期时,国有股东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通过回购方式受让项目公司股权,在实际操作时两次股权转让大多未经过资产评估程序,而且多采用协议转让方式。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相关国有股的转让需要通过资产评估,并在产权交易场所公开进行交易,因此该类操作具有一定的法律风险。金融企业在项目开始之初就必须考虑国有股权转让的程序问题。

四、总结

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目前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的制度框架下,PPP模式成为解决两者矛盾的可选路径,而社会资本在项目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的各阶段都离不开金融机构提供融资。从业务模式角度看,PPP项目的巨额融资需求给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业务机会和盈利来源,而从资金的投资使用角度看,PPP产业基金、项目融资、股权投资、项目收益债、资产证券化等直接或间接投资工具,也给金融机构的资金配置提供了新的方向。

1、金融机构参与PPP的方式,既可以有直接融资,也可以有间接融资,通过各种类型的金融产品来进行。

2、商业银行仍然是PPP融资的主力军,除了传统的企业贷款方式外,还可以通过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通道,间接参与PPP项目融资,此类业务由商业银行发起,在实现表外融资的同时,还能确保对项目的把控力,在某种意义上是“影子银行”业务的延续。

3、非银金融机构可以发挥牌照优势,结合合理的产品创新和资源整合能力,通过各类资管计划参与项目的投融资。

4、作为城投债潜在的替代,PPP下的各类工具必将成为金融机构新的资金配置方向,资金流向的改变将会对包括债券在内的原有配置标的产生影响。

5、目前PPP模式还处于概念推广期,相关操作指引也在陆续制定中,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出台后,我们预计关于物有所值(VFM)评价方法的实施方法近期内也将细化。从PPP项目的特点看,从项目论证到确定合作社会资本开始运作,有少则半年长则数年的周期看,PPP项目短期内全面启动建设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对政府债务的缓解作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山东贤合律师事务所

PPP法律事务负责人、建工房地产专业律师

赵竣伟律师

下载浅谈PPP项目中的合同管理特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PPP项目中的合同管理特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材料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材料管理 (发稿时间:2009-6-3 9:21:07 阅读次数:1164) □谢洪军 沈奕锋 建筑材料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材料的采购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材料管理

    工程材料、设备采购管理制度一.项目部制定采购计划 项目部依据施工合同、设计文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制定编制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包括采购工作范围、内容及管理要求、采购信......

    浅谈项目中的沟通管理大全

    项目管理中的沟通,并不等同于人际交往的沟通技巧,更多是对沟通的管理。如何消除团队成员之间、协作者之间、与利益相关者(业主)之间的沟通障碍,防范沟通危机,畅通沟通渠道,......

    详解PPP项目中的资产移交问题

    详解PPP项目中的资产移交问题 PPP项目的方案设计需要全面考虑投资、建设、运营、移交的全流程,平衡好政府、社会资本方以及融资方的多元化诉求。 文/刘烨 所谓PPP(Public-Pri......

    PPP项目中的担保机制--单小坡(最终版)

    PPP项目中的担保机制 作者:河南文丰律师事务所 单小坡 PPP项目主要集中在大型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其项目体量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较多的特点决定了其风险相对较大,无伦对政府......

    项目中对新技术的管理

    一、 对项目中新技术或不熟悉技术的处理 1、 在组织一级通过设立研发部的形式来解决新技术开发与项目管理之间的问题,也就是新技术在研发部完成后再应用到项目中去。 2、 如......

    浅谈软件项目中的沟通管理(精选5篇)

    浅谈软件项目中的沟通管理 项目管理是一门科学,这是我对项目管理的一个认识,它包括方方面面的管理知识和管理体系,如八大要素: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风险、采购、沟通,......

    项目中管理和技术两手抓都要硬

    项目中管理和技术两手抓都要硬 在项目管理中,是技术重要还是管理重要?这个问题就如同是鸡先生蛋还是蛋先生鸡这种悖论,古往今来多少人参与辩论,也是说不清道不明。在中国,“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