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法治国党组理论学习交流发言三篇
(篇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凝聚了全党的智慧,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障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必将有力推进我国的依法治国进程。这也标志着我国开启了法治建设新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上认识的突破、手段的创新,法治建设进入“新常态”。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深化改革、四中全会的主题是依法治国,这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两个“轮子”,充分说明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通过认真学习四中全会精神,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自治州人大在我国家法治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依法治州过程中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依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立法法》的授权和按照《**州人大常委会制定条例起草办法》规定的程序做好立法工作,在州委领导下正确处理好与 “一府两院”的关系,行使好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各项监督职能,确保政府依法行政,“两院”公正司法。而我作为一名在人大工作的干部应努力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一、努力提高立法质量,完善和制定自治州条例和单行条例
法治的最终目标是保护人民自由、平等、安全和权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先要制定高质量的法律,即良法。所谓良法,应当具备四个特点,即: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符合良好社会道德伦理、符合立法技术规范。制定出来的法律应当是概念明确、简明易懂、适用性强、便于操作。特别是自治州制定的单行条例还应当在不与上位法相抵触的前提下,充分行使变通权,制定更加符合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民族特色的单行条例。**州人大常委会《条例起草办法》第五条规定:“州人大常委会党组须将五年立法规划报中共**州委审定同意后,由州人大常委会审议作出决定,印发各有关部门执行,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形成,并得到不断完善,各方面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立法工作与法治实践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必须切实在提高立法质量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奠定良好制度基础。要制定和修订出高质量的单行条例,应当在两个“着力推进”上下功夫。
一是着力推进科学立法。科学立法,就是要使法律符合实际,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良好的法律制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是建立在对社会实践进行概括和总结基础上的结晶。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应用社会调查方式方法,科学征集确定立法项目,防止为立法而立法。正确认识和把握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不同区域、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的利益诉求,在党的领导下正确处理法律的管理职能和服务保障职能的关系,确保所立之法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适应时代发展,提高精细化立法水平,健全和完善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坚持法律出台前后评估制度,增强立法的及时性、针对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坚持法律语言大众化,增强群众认可度和社会适应性。切实研究改进地方立法工作,逐步扩大地方立法权限,充分体现地方各级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发挥自治州立法的民族特色和灵活性,适时依法制定、修订、废止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及时解决不同区域存在的特殊社会问题。
二是着力推进民主立法。民主立法,就是坚持立法为了人民、立法依靠人民。《立法法》第五条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州人大常委会《条例起草办法》第四条规定:“州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向社会广泛征集立法项目。坚持突出重点,急用先立、统筹兼顾的原则,科学编制五年立法规划。”法律来源于社会实践,人民群众对社会实践最有发言权;法律须在全社会得到普遍遵从,而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推进民主立法,关键是要制度化、组织化。应当完善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立法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立法的积极性,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等形式扩大公民有序参与,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回应社会关切。应充分发挥民主协商的作用,特别重视拓展基层群众参与立法渠道,选择法律草案中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广泛听取、合理吸收各方面尤其是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建议,从源头上凝聚共识,确保制定的法律充分体现公共意志和公平正义原则。**州人大常委会《条例起草办法》第四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进行广泛调研,搞好论证、起草和广泛征求意见工作。书面征求意见应写明反馈意见的时限、方式和相关要求,并附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被征求意见的单位和个人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向起草单位反馈修改意见,没有修改意见的,也应书面或电话告知;召开有关专家、学者、管理相对人的听证会,广泛征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举行听证时,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应按照听证会的有关程序公开进行。”立法机关要着力提升工作水平,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严密组织立法活动,认真对待群众的意见建议,建立人大代表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绝不能把民主立法表面化、形式化。
二、认真开展执法检查,保障宪法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执法检查是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重要举措和途径,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一项监督职权。实践证明,执法检查也成为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法律实施的普遍形式,在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动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执法检查这一监督形式,一方面通过检查发现问题,督促解决问题,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障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另一方面,在执法检查过程中,通过与群众零距离的走访座谈,宣传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让群众学习、掌握、运用法律,增长见识,提高法律意识,成为人民群众在生活中的自觉行为。
三、加强司法监督,着力推进公正司法
司法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权的重要组织部分。加强人大司法监督是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贯彻实施,确保司法公正的客观要求。要抓住备受群众关注的立案、执行等司法问题,围绕推进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改进和创新人大对司法工作的监督。要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除了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外,还要加强工作视察,必要的时候可以开展询问和质询,通过人大监督司法机关公正执法办案,进而树立司法机关的权威,维护司法公信力。要加强司法机关的人事监督,做好司法机关拟任人员的任前考核工作,除了考核其法律知识,把握好任职条件和标准外,还要对拟任人员的司法工作业绩进行全面调查和了解,把好任前考察关。要强化监督司法工作的民主化和公开化,将人大监督司法工作置于阳光下运行。一方面避免暗箱操作,杜绝影响和干预司法工作现象,维护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会公众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的监督,避免消极不作为、监督走过场等现象的发生。通过工作监督和人事监督之间的配合与协同,形成监督的常态机制和高压态势,确保司法权得到正确行使。促使司法机关依法办案、公正司法。
四、加大涉法涉诉信访办理力度,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地方组织法》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联系本级人大代表,受理人民群众对上述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申述和意见”。《监督法》第九条规定:“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的议题,根据下列途径反映的问题确定:
(五)人民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问题。”我们要坚持按照“分别受理、综合分析、统一交办、限期反馈、严格督办”的工作要求,认真接待上访人员,耐心解释疏导,宣传法律法规,及时分析梳理,加大督办力度,促进实际问题得到解决。
五、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推进普法工作深入开展
法律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每年12月4日,各级人大将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作为人大机关的党员干部要与此为契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带头学法、知法、用法、守法,增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自觉性、坚定性。要加强和改进人大宣传工作,加强组织协调,把握舆论导向,灵活运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法治宣传和教育,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营造“学法守法用法”、依宪依法依规治国理政的法治氛围。要通过定期听取普法规划实施及普法决议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开展普法检查、组织代表视察等方式。促进政府及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观念,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引导全社会积极学法、守法、用法,使人大履职的过程成为宣传和普及宪法法律、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篇二)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集结号。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推进依法治国、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作用,提出许多新要求,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大代表工作。
一、深刻领会十八届四中全面精神,增强做好人大代表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次新长征,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新中国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是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体现我们党对法治的信仰和对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更体现我们党对新时代条件下的时代问题的敏锐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水平,必将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新的蓝图、迈向更高境界。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健。要格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 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高司法公信力,需要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自身努力,更需要人大监督的强力跟进。新的使命把人大推到了法治建设的最高前沿,为人大工作提供了广大的空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人大工作将拥有更大的作为。
二、深刻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做好人大代表工作的认识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我们要深刻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做好人大工作的重意义,以理论上的清醒保持政治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自觉保持信仰上的坚定,进一步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大代表工作的责任感,增强政治定力,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扎实做好人大代表工作。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的基础。我们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本质要求,深刻认识人大代表的主体地位,深刻认识大代表代表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作用,进一步做好人大代表工作,真正使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的民主权利落到实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各级国家机关加强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人民对自己选举和委派代表的基本要求。代表工作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权的保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我们要充分认识代表的主体地位和代表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认识到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必须依靠代表来做好代表工作,必须要为代表依法履职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要把代表工作渗透到人大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全过程。
三、与时俱进做好人大代表工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代表要按照《代表法》的规定行权履职,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行权履职,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人大代表要依法行使人代会期间的权力,参加人代会围绕议题发表意见,提出议案,行使表决、询问质询权、选举权、罢免权、建议批评权。依法行使闭会期间活动的权利,闭会期间的活动是会议期间活动的延伸,也是大会会议期间开展工作的基础和条件。人大代表要积极参加闭会期间的活动,通过参加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列席有关会议等,对国家机关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等,督促国家机关改进工作,更好地行使国家权力。
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工作,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提供保障。一是加强代表培训。搞好代表培训,是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的有效途径。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代表学习人民代表大会、行政体制和政府工作、司法体制和司法工作、代表履职与代表活动的基本知识,提高代表履职能力,为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作用奠定扎实的基础。认真组织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代表进行专题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结合起来,与代表提出议案、建议以及为参加会议审议做准备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代表小组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建立代表联系机制,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要健全常委会组成人员同本级人大代表的固定联系制度,建立和完善代表参加活动、联系选民等制度,充分了解、掌握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诉求,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健全工作机构, 搭建服务平台,提供物质保障。人大常委会选举联络机构,是人大常委会与代表联系的桥梁,是服务代表的工作部门。在新的形势下,要逐步建全建立代表联络机构,加强代表联络工作的力量,州、县(市)、乡(镇)的代表联络机构应单独设立,成为一个职能专
一、服务性强,能为代表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工作机构。积极推进乡镇“代表联络活动站”建设,使代表活动有组织、有场地、有制度、作公示牌、有办公设备、有办公经费、有代表信箱、有经常活动。使代表联络站成为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代表信息来源、代表建议处理和代表为民办事的平台。达到州县市人大常委会、乡镇人大主席团密切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为党委传言送语、为一府两院进言献策、为群众代言达意;帮助代表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帮助选民反映意见和建议、帮助群众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基层组织化解矛盾和纠纷的作用。(篇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分析当前形势和任务,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主要阐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目标和原则,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队伍建设、党的领导进行论述和安排部署,这是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充分体现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联系,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结合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人大工作实际,深切体会如下:
一、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建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法治兴则国兴,法治衰则国乱。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式,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定性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期盼要求之高也前所未有。总的来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形势是好的,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凸显,党风政风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大量矛盾和问题均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相关。从长远来看,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历来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相反,有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了快速发展,最终却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历史和实践充分说明,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厉行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因此,要解决经济、社会、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公器私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等问题,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反对特权现象、惩治消极腐败现象,从根本上讲,必须依靠法治,必须依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市场经济应该是法治经济,和谐社会应该是法治社会。我们必须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才能确保改革发展顺利推进,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二、准确把握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主要任务
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讲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主要任务: 一是科学立法,完善法律体系。
第二篇:县级党组理论学习交流发言材料
县级党组理论学习交流发言材料
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20**第*次集中学习研讨会上的主持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20**第*次集中学习研讨会,主要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研讨发言。会前,县委宣传部收集了相应的学习资料送中心组各位成员进行了认真自学,各位研讨发言对象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撰写了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做好了有关准备。
下面,开始开会。会议进行第一阶段,政治理论学习。
首先,由***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
……(领学完毕)
下面,请***同志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
……(领学完毕)
好,下面进行第二阶段,围绕***作研讨发言。由于时间关系,请大家发言控制在 5 分钟以内。
首先,请***同志作研讨发言。
……(发言完毕)
下面,请***同志作研讨发言。
……(发言完毕)
研讨发言到此结束,其他同志有什么需要补充的,请发言。
刚才,我们进行了理论学习,部分同志围绕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自身工作职责作了研讨发言。总体来说,这次集中学习大家准备充分,与上次相比有明显进步,希望大家继续保持,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始终在“学思用结合,知信行统一”上下功夫,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真正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下面,结合今天的学习内容和大家的研讨发言,我重点从解放思想的角度讲3 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必须持续深入解放思想,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今年是打赢“三大收官战”的关键之年,站在这个全新的时间节点上,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更大功夫,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破立并举、锐意进取、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一方面,从纵向上看,**工作取得一定进展,是解放思想的结果。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全县农业产业培育初见雏形、乡村振兴示范点规划布局初见轮廓、一批重点民生项目稳步推进等等,应该说都是我们跳出思维的束缚,解放思想、克难攻坚的结果。一个地方的核心领导层,假如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都是怕担风险,因循守旧,局限于照着文件干、跟着别人后面干,没有一点血性和胆魄,那就永远不可能实现跨越发展。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让更多想做而未做、能做而未做的事变成现实。
另一方面,从横向上看,我们之所以落后于人,是思想不够解放的原因。虽说我们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和周边很多市县区相比,我们的发展速度还是偏慢,发展质量仍然偏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我县表现得仍然然突出,比如,我们的新经济增长极的培育力度,科教文体卫方面的基础配套等方面与**群众对美好新生活的期盼,仍然不对称。为什么会这样,表面看是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质量的差距,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还是发展理念、观念和发展方式的差距。
具体来说,一是“不想”解放思想。我们的一些干部总存在惰性思维,总是等一等、看一看。一看上面的文件怎么写,写了的就干,没有写的不干,写了有所约束的绝对不干;二看领导怎么说,领导反复说,就随便干一干,领导没有说,没有追,那就能不干则不干;三看过去怎么干,过去有这习惯就这样干,没这习惯的那就不干。我总有些感觉,我们一些干部“居安”有余、“思危”不足,习惯做“太平官”,满足于“成绩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大年年走”,不愿设定高标准,工作过得去就行,能交差就行。
二是“不敢”解放思想。有些干部既怕议论,更怕越轨。怕有这有那的杂音,怕做得不对反而被追责,索性干脆不干更安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面也讲到这个问题,那个区长孙连城觉得自己到了天花板,不贪不腐也不想提拔,更关键就是不作为,白天掐表准时上下班,夜里心怀宇宙看星星。像孙连城式的干部,我县肯定也有。
三是“不会”解放思想。我们有些干部也想干成事,一些乡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想做成亮点,但是不知道从何下手,不善于学习思考,思路打不开,点子办法少。比如目前我县较成熟乡村振兴示范点,有了“形”,但是在“魂”上面功夫还不够,没有更好地与支部领办合作社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起来,内涵就不够丰富、就没有起色。这正如我们经常听到的“大解放大进步,小解放小进步,不解放就不进步”。
第二,解放思想必须遵循原则找准路径,才能实现推动发展
解放思想嘴上说说易,行动上落实难。怎么去解放思想?最起码要遵循以下几点。
一是解放思想首先要有思想。没有思想谈解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会以解放思想为由,乱决策、乱谋划。为什么有的地方想干成事但却适得其反,就是因为拍脑袋,拍胸脯,最后拍屁股,就是因为没有思想。像一些烂尾工程,财政花了大力去投资,但终究没有发挥作用,还成了烂尾、烂摊子,这是无效投资,是典型的乱拍板、乱决策。思想从何而来?思想是从学习中来,从思考而来,是学习加思考加提炼加经验的感悟,有思想的厚度,才有可能有视野的开阔,才可能作出正确的决策,所以说大家要多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深刻思考,才能使思想改造的成果真正转化为适应时代步伐的先进理念、建设发展的清晰思路、具体科学的目标举措。比如安底在产业发展方面,就是用独特的视觉,抓牢“合作社”载体,推动产业精细化特色化,就是典型的“化不能为能”的一个探索。所以现在我们提倡做学习型、学者型领导。当然,做学者型领导,是要把工作作为主业,其他的作为业余爱好,相辅相成、修身养性。
二是解放思想要紧扣上级精神。书法圈有句话:“取法乎上得其中”,学习过书法的同志更应该深有体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就是我们解放思想的重要法宝,我们要向总书记学。中央、省、市会议精神、文件要求和出台的各项相关政策,是我们解放思想的重要遵循,我们要向省委、市委学。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维新战略来统一思想、武装头脑、开拓思维、放大格局,并紧密结合本县本地实际,用好解放思想这个“利器”,找准与相关具体工作的结合点、发力点、创新点、兴奋点和引爆点,走出推动发展、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好路子,确保走对路、干对事。
三是解放思想要善于学习借鉴。第一要请进来教。要多请请外面的专家、学者给我们授课,不断提高,不断洗脑,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等等,我们都要学,之前我说过,我们的领导干部、甚至是县内一些律师都不同程度缺乏一些基本的法律素养,要多学习,要引进点水平高的律所来金发展,要请些专家给我们上上课,比如给我们讲一讲新颁布的《民法典》、讲一讲区域经济学等等,下来,县委组织部以及相关部门要牵头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第二要走出去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分管领导包括人大、政协的领导,我们的一般干部都应该多出去学学,去涨涨知识,开开眼界,有机会可以分期分批,不一定要大部队,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出去学习,带着工作任务去学,而不是借机旅游,回来后马上开会碰头,讨论商议它们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可贵之处在哪里,我们能从里面受什么启发,讨论我们怎么干。这种学习才是有效果的,我希望同志们今后的学习都要带着目的去学习,要学有所成。
四是解放思想要领导干部带头。解放思想的关键在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地方或部门的领航人,思想能不能解放、解放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样的成效,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这个地方、部门的发展。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们绝不能对别人讲解放思想,自己则裹足不前,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即使工作再忙都应该抽出时间充电,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才可能去解放思想。县级领导干部思想解放了,才能带动科级干部解放思想,才能带动一般干部解放思想。只有这样,县委作出的重要决策,大家才能够去理解,才能去执行,而不是带着怀疑或者困惑。
对于当下的**来说,解放思想起码要具备三种意识:要有一流意识。梦想有
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目标有多高,动力就会有多大。我们要敢于设定更高的奋斗目标,在各项工作中找准**新一轮发展的高坐标高定位,要向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率先崛起”的目标看齐,力争小县大作为,异军突起,认准了的事就要干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创造一流。要有容错意识。容错意识很简单,就是要保护干事的人。经济学有一个概念“试错成本”,就是容许试错,只要成功了,在全县乃至全市可以推广,它试错了,也就是在小范围内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经济学概念上也是鼓励这种“试错成本”的。这个不能说在口头上,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包括各个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这个思想,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解放思想的氛围。要有效率意识。马克思有句名言:“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实际行动”。我们很多事想到了也提出了要求,但是执行不到位,或者执行得很慢,本来我们是可以先人一步的,就是因为我们的效率太低下,造成我们醒得早起得晚,人家是醒得晚干得快。比如:乡村示范点打造、新城区项目建设、问题楼盘化解处置等方面,这些工作效率就有待提高。今年,是“三大收官战”决胜之年,虽说疫情带来了一些影响,但总体政策上和**整体环境看,我们是有机会搞好发展的,我们要快马加鞭,在各块工作上都要抓紧“补短板、锻长板”,要努力争资争项,努力帮助企业,努力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努力推动落实。
第三,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实际,以解决问题促进高质量发展
邓小平同志有句话说得好:“解放思想必须真正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解放思想不是抽象的口号,不能坐而论道,更不能纸上谈兵,关键要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破解难题上,要以问题为导向。当前,有几项重点工作亟需从解放思想层面上打开局面、实现突破。
一是要在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上解放思想。要主动学习习近平、**等周边县区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经验做法,重点在扶贫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倾全县之力予以
保证,力争做到别人能够出台的优惠政策,我们也同样出台;别人能够整合的资金,我们也尽量整合到位,继续加大融资力度,妥善应对好债务风险。同时,要以脱贫攻坚统筹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来改变农村的面貌,提升乡村品质。
二是要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上解放思想。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全过程,是着力破解“三农”发展难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要有效运用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特别是在强化组织引领力,强化农业科技水平、强化田园管护、提升农产品品质、加强产销对接等方面做足文章。要依托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改变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补齐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强化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同时,要站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高度抓好乡村振兴工作,有效提升乡村的消费与投资需求,发挥乡村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使得乡村发展对整体社会发展的独特价值和多元功能得以充分展现,从而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要在干部人事人才工作上解放思想。要树好用人导向。一个地方的发展,人是核心的竞争力,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没有一支能干事、想干事、有水平、敢担当的干部队伍,再好的顶层设计都没有用,也落不了地。所以,要把用人导向树立好,让能者上、庸者让、懒者下。要加快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步伐。县委组织部要建好干部人才数据库,要在全县盘子里储备一批既有较好政治素养,又有丰富基层经验,既有水平、又有文凭、还有良好工作实绩的人才队伍,锻造一批素质高、有活力、能成干事、不出事的人才队伍,并适时予以考察提拔任用,要把人才用起来,不让人才埋没、不让苦干实干者寒心。要在留住和引进人才上出台干货。我们县教师、医生等专业性强的优秀人才都大量外流,但又引不进来,所以我们这方面要出台干货,实打实的留住、引进人才。
最后,要在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上解放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
力把**建设成为**的示范区”的重要指示,为我们的发展制定了宏伟蓝图和总体目标,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总纲”,是我们领导干部解放思想、破题解题的源头活水。为此,我们必须坚定新发展理念不动摇,要站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高度,紧密结合**实际,坚持系统思维,在谋划发展的“大棋盘”上,切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五大理念一起落子,各项举措一体推进,力争在全省实现“绿色发展,率先崛起”。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散会。
第三篇:依法治国心得体会交流发言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交流发言
人民至上,推动实现社会公平,让法治建设有深度。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并且属于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要从严管理执法人员队伍,坚决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的特权思想,让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申诉有门”“解决有道”;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人民群众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延伸法律触角,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法治建设走深走实,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要培养人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鼓励群众合理合法维权,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努力营造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法律切切实实成为每个公民的信仰,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重拳出击,依法严惩违法犯罪,让法治建设有力度。“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完善健全的法律体系是人民生命安全、生活幸福的有力保障。加强法治建设可以维护国家政治稳定能力,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要强化全局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担当精神,以“实”字当先,以“干”字当头,重拳出击、下大力气整治违反犯罪行为,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全方位守护人民安全。要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凸显,广大执法人员要适应新形势、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有效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德法结合,推动实现法治文明,让法治建设有温度。文明与法治是社会调控的两种形式,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一个高度发达文明的国家,必然会匹配相应的法律,一个法律完善的国家也必然会催生出一个高度文明发达的社会和国家。文明靠大家守护,法律要大家遵守。进入新时期、踏上新征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既要依靠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又要依靠人民群众的道德自律。
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增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推动形成人民群众文明用法、执法人员文明执法的良好局面;要深化司法制度深层次改革,及时改进和废除不合理的法规,让法治建设彰显人文温度,为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明贡献力量。
第四篇: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交流材料
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读书会交流材料
当前,全党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此背景下召开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不断开创新时代环保工作新局面具有深远意义。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以下心得体会。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8日在北京隆重开幕。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大气磅礴、内涵丰富,3万多字的报告纵观历史、展望未来,浓缩了5年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与启示,描绘了从现在到2020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的宏伟蓝图。十九大报告把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
—1—
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以非凡的政治智慧、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历史担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发生历史性变革,赢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高度评价和衷心爱戴,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在领导全党全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中,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并概括为“十四个坚持”。这“十四个坚持”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
—2—
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个坚持”,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战略与战术相结合,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这“十四个坚持”,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十四个坚持”每一条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毫不动摇地坚持,不折不扣地落实。
“十四个坚持”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新的目标、任务、举措,进一步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需要我们深入领会学习,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3—
(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地位,同总书记关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思想高度吻合。
(二)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同总书记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高度一致。
(三)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了党的十八大确定的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一方针,不仅要贯彻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更要贯彻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体现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路径。坚持这样的方针和路径,才能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是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应有内涵。
—4—
第五篇: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交流材料
在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读书会上的发言
在全党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之际,党组组织召开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开创新时代环保工作新局面”,探讨工作思路,研究工作对策,十分及时,很有必要。听了 的辅导报告,感触很深。的报告,站位高、立意新、思路广、措施实,既立足实际又放眼全国;既有深入浅出理论的阐述,又有接地气、务实创新的举措,使我们受到了一次党性洗礼和精神充电,更加坚定了做好环保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下面结合实际,谈以下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作出的 极为重大、极富远见、极具内涵、极其凝练的政治判断。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有关重要讲话、论述和批示指示,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总结,即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同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重点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这些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新部署,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征程。环保部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主力军,必须坚决扛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牢固增强“四个意识”,践行绿水青山,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建设,坚定不移、坚持不懈、担当有为地推动党中央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目前,市局按照党中央、省市委及全省环保系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动员会部署要求,正在制定、完善和落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计划,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都已迅速行动起来,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