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2012年3月1日在中共攀枝花市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3 23:3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2012年3月1日在中共攀枝花市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2012年3月1日在中共攀枝花市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中共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2012年3月1日在中共攀枝花市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在中共攀枝花市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攀枝花市委书记 刘成鸣

(2012年3月1日)

同志们:

为了精简会议,市委、市政府把一系列需要全市统一召开的会议进行了合并,为大家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抓落实。昨天一天,我们先后召开了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工作会议,市政府的各位领导、市委的各位领导对去年的工作作了全面总结,对今年的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讲了很多很好的意见。今天,我们召开市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研究部署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实干奋进、攻坚克难、再创辉煌。

我到攀枝花工作,已接近80天的时间。在这之前,我是抱着既激动又如履薄冰的心情来到攀枝花的。因为新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心里没有底。同时,攀枝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关心的地方,有着辉煌的开发建设历史,40多年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凝聚形成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攀枝花精神。如何接好历届市委班子的接力棒,如何开创工作新局面,如何谱写攀枝花发展的新篇章,对我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我深恐有负重托。

到攀枝花以来的这段时间里,我走访了重点企业,到各县区、各部门包括部分乡镇、街道、社区,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十多个专题的调研,认真学习了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张剡市长代表市政府所做的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在全市各级干部和120万攀枝花人民的支持帮助下,我的思路在不断清晰,目标在不断明确,措施在不断完善,信心在不断增强。在了解掌握攀枝花的基本市情的基础上,我对攀枝花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思考,并与市级班子、各部门的同志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在此基础上,前几天,市委常委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认真研究,明确了总体的思路、目标、重点和措施。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把握形势,抢抓机遇,坚定不移推动攀枝花加快发展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促和谐”的要求;省委从四川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总体基调。特别是去年年底,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先后到攀枝花调研指导工作,对攀枝花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市上下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科学审视市情,把握机遇和条件,抓住有利时机推动攀枝花加快发展。

第一,攀枝花具备加快发展的六大基础。

攀枝花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历代建设者的辛勤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很多方面亮点纷呈、特色鲜明,为今后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有丰富的资源基础。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达到67亿吨,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的59%、93%和全世界的11%、35%(经整装勘查,新增钒钛磁铁矿储量将达190多亿吨);水能资源丰富,已建成装机容量330万千瓦的二滩水电站,正在建设装机300万千瓦的观音岩水电站、60万千瓦的桐子林水电站,正准备开工建设50万千瓦的金沙水电站、35万千瓦的银江水电站;光热资源独具特色,是全国三大热作区之一,无论是发展特色农业、光伏产业还是阳光休闲旅游产业,条件都十分优越。

我们有坚实的经济基础。2011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45.6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1.1亿元,人均GDP达到4.8万元左右,经济社会已进入快速提升的重要阶段,正迈入发展的“快车道”。

我们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一是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势头迅猛。已具备年产40万吨钛白粉、3万吨海绵钛、8000吨钛锭和3万吨钒制品的生产能力,建成了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钒制品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钛矿供应和钛白粉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钛金属生产基地。二是特色农业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以早春蔬菜、晚季水果及特色林产品等为代表的现代特色农业优势突出、品牌响亮,已经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三是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国内新兴的阳光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成功引进了银泰城市综合体、仁和国际康养度假区、阿署达景区开发等一批重大项目,发展后劲强劲。

我们有良好的发展基础。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市、全国创业型试点城市,被列为首 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钒钛产业园区被商务部确定为首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

我们有可靠的干部基础。经过这些年的开发建设,我们在实践中锻造了一支素质优良、作风顽强、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现在党政班子精诚团结,“四大班子”和衷共济,中层干部勤勉敬业,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气顺、心齐、劲足,汇聚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我们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我市的发展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人民群众思发展、盼发展、求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特别是市委提出建设幸福攀枝花,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真心拥护,这是我们推动工作最宝贵的民心基础。

以上的这些基础和条件,是全市上下艰苦创业的结果,让我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第二,攀枝花加快发展面临三大机遇。

国家层面的机遇。在被列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攀枝花面临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点支持攀西等资源富集区集约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振兴老工业城市等重大战略机遇,国家发改委已同意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规划进入前期工作,并且将启动“十二五”钒钛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老工业城市振兴改造专项规划。

全省战略布局的机遇。四川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突出南向发展,突出建设攀西经济区,要把攀枝花建设成百万人口大城市、次级综合交通枢纽、阳光度假旅游区、省级商贸物流中心,攀枝花在全国和四川的战略地位不断凸显。

省领导高度重视的机遇。去年年底,刘奇葆书记、蒋巨峰省长先后到攀枝花视察指导工作,对我市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奇葆书记明确要求,攀枝花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实现“两化”互动上走在全省前列,在推进新村建设、实现统筹城乡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在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实现改善民生上走在全省前列。这既是对我们的期望,更是对我们的鞭策,为攀枝花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使我们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重点更突出。

第三,攀枝花加快发展面临三大挑战。

宏观形势复杂多变的挑战。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各类风险明显增多,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增长下行与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 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

全省各地激烈竞争的挑战。当前,全省各地都铆足了劲、加足了油,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发展势头越来越猛,竞争态势越来越烈,甚至达到白热化。截至目前,除成都外,已有6个市州的GDP超过了千亿元;到今年年底,还有4个市州GDP要过千亿。

自身发展面临许多压力的挑战。虽然过去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成绩,但对比起来,我们必须充分看到,“总量小、不协调、欠发达”仍然是我市最大的问题,“发展不足、发展不够、发展不充分”仍然是我市最大的实际,面临着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市功能和配套设施不完善、人民群众对环境和收入增长期盼大等压力。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形势激人,慢进也退。如果我们不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乘势而为、加快发展,我们在全省全局和区域格局中的地位将逐步弱化。

虽然我们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但总的看来,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遇到的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过程中的困难。只要我们满怀信心,主动作为,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积极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在激烈的竞争中加速崛起。通过3—5年的努力,我们完全能够延续既有的辉煌,使全市发展面貌发生显著的改观,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建市50周年的到来。对此,我是有信心的,我们四大班子是有信心的,我们各级干部和全市120万人民同样是有信心的!

二、完善思路,明确任务,科学谋划攀枝花跨越发展

围绕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蓝图,以及奇葆书记、巨峰省长提出的新要求,我市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归纳起来就是“五句话”:大力实施“三个加快建设”,大力推进“三个走在全省前列”,全力打好“六大硬仗”,奋力实现“四个翻番”,确保“每年有新变化、三年见新成效,五年上大台阶”。

大力实施“三个加快建设”:

加快建设中国钒钛之都,就是要依托攀枝花的钒钛资源,按照“规划是龙头、企业是主体、项目是关键、科技是动力、机制是核心、政策是保障”的要求,不断扩大资源开发规模,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成国际领先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加快建设中国阳光花城,就是要紧紧依托山地城市特征和亚热带气候特点,突出阳光和花卉两大要素,推动区域性百万人口特大宜居城市建设,把攀枝花 建设成以花命名、以花为景、特色鲜明的中国阳光花城。

加快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就是要充分发挥地处川滇结合部的地缘优势,以“两高两铁一水”为重点,加快推进次级交通枢纽建设和现代商贸物流建设,实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充分开放合作,把攀枝花建成区域性的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的商贸物流中心和四川通向东南亚的经济社会发展高地。

大力推进“三个走在全省前列”: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实现“两化”互动上走在全省前列。就是以打造千亿经济强市和百万人口大城市为目标,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实现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形成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力争到2015年,钒钛钢铁核心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力争城镇化率每年递增1.5%—2%以上,实现城镇人口社会保障全覆盖。

在推进新村建设、实现统筹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就是以科学规划为前提,统筹城乡全面协调发展,在现代农业发展、农民人均收入、旅游新村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力争到2015年,全市农业五大主导产业全面建成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低山河谷地区基本建成新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左右。力争到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面建成,全市现代特色农业走在全国前列。

在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实现改善民生走在全省前列。按照“扩大保障范围、调整保障标准、创新保障模式”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城市、国有工矿、农、林、煤棚户区改造,切实满足城市中等偏下不同收入层次家庭的住房需求,力争到2015年,基本解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的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5%,确保走在全省前列,力争走在全国前列。同时,大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和群众生活质量,到2015年,社会保障实现基本覆盖,真正做到贫有所助、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人有所业、劳有所得、怨有所诉。

全力打好“六大硬仗”:

一是打好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硬仗;

二是打好建设宜居宜业百万人口大城市的硬仗; 三是打好区域交通枢纽建设的硬仗; 四是打好现代农业和新村建设的硬仗;

五是打好建设全国著名阳光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的硬仗; 六是打好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硬仗。奋力实现“四个翻番”:

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在前五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确保“每年有新变化、三年见新成效、五年上大台阶”:

每年实施一批急难险重任务,每年干成几件大事情,每年呈现一批新的亮点。

通过三年的努力,经济总量进入千亿方阵,“三个走在前列”基本实现,富民升位进入新的阶段。

通过五年的努力,全面实现市第九次党代会的目标任务,真正把攀枝花建成中国钒钛之都、中国阳光花城、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成为经济繁荣发展、交通四通八达、城市宜居宜业、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幸福攀枝花。

实现以上目标任务,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我们在发展进程中既要好字当头,又要快字当先。要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特别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特别注重城乡发展的统筹性,特别注重资源开发模式的创新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真正做到开发一方资源,发展一方经济,保护一方环境,造福一方人民。

第二,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攀枝花的地理条件相对闭塞,但我们攀枝花人的思想不能封闭,目光不能短浅。虽然身处内陆,但要放眼全球,透过崇山峻岭,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来考量攀枝花这座城市的发展大计,发挥优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为。在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中,尤其需要我们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冲破束缚,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用开放的思维来谋划攀枝花的发展大局,以更大的气魄来开创攀枝花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必须坚持以求真务实为根本要求。成事在人,关键在干。加快发展必须在“真”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见成效。攀枝花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特别需要沉下心来,脚踏实地,不务虚功,只求实效,每年干成几件大事情,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来回报党组织和人民的信任,来接受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第四,必须坚持以充分开放为抓手。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没有国界、没有省界、没有市界。攀枝花不沿海,不沿边,更需要放开胸襟,敞开大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开放的手段,大力推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合作,吸收各个地方的先进经验,集聚省内外、国内外的资源要素,借助各方面的力量来推进自身加快发展。

第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希望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人民群众自然而然的新期待。建设幸福攀枝花,就要积极顺应120万攀枝花人民的殷切期盼,坚持以加快发展为基调,以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为抓手,以广覆盖的社会保障工作为载体,以城乡居民收入翻番为目标,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以美好生活激发广大群众的发展热情,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力以赴推动攀枝花科学发展

2012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和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再过三年,是攀枝花建市50周年。在这关键而重要的发展阶段,谋划和落实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各项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四个倾力打造”的要求,全市上下一定要围绕向建市50周年献礼,全力打好“六大硬仗”,努力实现“六大新突破”。

(一)打好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硬仗,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中国钒钛之都上实现新突破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始终把工业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规划是龙头、企业是主体、项目是关键、机制是核心、科研是动力、政策是保障”,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一要培育千亿产业。要依托攀枝花丰富的钒钛资源,通过3至5年的努力,把钒钛相关产业培育成千亿产业,在全省工业发展中抢占一定地位。一方面,要突出集群发展,着力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钒钛资源开发,加速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资源集约开发。加强与鞍钢全面深入对接,每年要跟鞍钢提出投资计划,尤其是对钒钛产业投入、机制转换、主辅分离,要加强督促。另一方面,要强化项目支撑,加快海绵钛、钛锭、钛材、钛产品、含钒钛耐磨件、铸锻件等优势产业项目的建设进度,重点推进昆钢2万吨钛锭、富邦1000万件钒钛制动毂等一批重大钒钛产业项目建设,力争把攀枝花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钛金属生产基地和钒制品生产基地。

二要打造百亿企业。要充分发挥攀钢等大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着力培养一批年产值上100亿元的民营企业。通过3至5年的努力,使攀钢本部实现营业收入超500亿元,钢城集团超300亿元,攀昆、龙蟒、德胜、富邦、新中钛、安宁铁钛等企业产值达到100-200亿元,加快形成一批百亿企业集群。经过3-5年的努力,力争一批企业达到100-200个亿的规模。我们既要“参天大树”,更要一片“森林”。

三要建设百亿园区。要充分发挥园区的聚集作用,加快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合理规划布局园区、完善园区功能、健全服务体系,提高园区的吸纳力和承载力。要引导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向园区集聚,加快形成组团和产业带,充分发挥优势产业的集聚效应。要争取把钒钛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或“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力争产值突破500亿元。要形成白马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南山工业园区、格里坪工业园区等一批产值上100亿元的集群的园区。攀枝花的园区集聚效应明显,特别是钒钛产业园区发展潜力很大,要努力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区或者是国家级开发区,实现目标后,政治上给位臵,经济上给重奖。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好园区,原料工业、加工工业等能够规划出来的就尽量集中,能退二进三的就退二进三,下大决心迈过工业集中发展这个坎,决不搞村村点火、处处冒烟。

四要发展中小企业。要从政策、资金、能源等方面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要鼓励和支持本地企业与市场竞争力强的外地企业携手发展,采取股份换市场、股份换产品、股份换技术等方式,搞重组联合,引进战略投资者。要重点发展一批10亿、20亿、50亿等不同层次的中小企业,扶持攀煤、泓兵、钛海、德兰等一批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同时,通过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推动企业发展蒸蒸日上。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扶持一批中小企业,引进一些战略投资者来强强联合。今天的会议专门邀请了全市发展前10名的民营企业来参加,今后市里的大会都要邀请动态前10名的民营企业参会,让民营企业随时掌握市委、市政府的政策和思路。

五要扶持上市公司。要鼓励一批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进军资本市场,通过创业板等途径扩充发展资本。市上要专门成立一个班子,组织一个队伍,加强对全市范围内成长性好的民营企业上市指导和帮扶工作,着重包装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有科技专利、有市场前景、发展势头好、效益显著的成长性企业,加快培育成上市公司,力争到2015年新增1-2家上市公司。

六要争创中国名牌。要加强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开展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增强主导产业市场竞争力。要把一大批企业创造出的专利产品争创为省上名牌、国家名牌和地理标志,抢占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要积极发展攀枝花钒钛研究院为四川 钒钛研究院甚至中国钒钛研究院,使其成为我市钒钛产业发展和产品品牌打造的“指挥所”和“生产间”。要加快国家钒钛制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不断增强在全国钒钛标准制定方面的话语权。

(二)打好建设宜居宜业百万人口中心城市的硬仗,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中国阳光花城上实现新突破

突出以花城新区建设和沿江景观打造为抓手,以“五城联创”为载体,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中国阳光花城”。

一要加快推进花城新区建设。新区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建成科学发展的示范区;以“两化”互动为抓手,建成产城一体的样板区;以对外开放为途径,建成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区;以改革为动力,建成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以民生改善为取向,建设繁荣和谐的首善区。要按照“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总体要求,高起点规划建设花城新区。今年,要争取启动安臵房、部分城市快速通道、三线建设博物馆、新区医院、山地森林公园等项目,引进并启动一批高端商务项目和城市综合体,充分发挥其在新区建设中的带动作用。要抓紧启动鱼塘至机场路、鱼塘至钒钛园区、鱼塘至斑鸠湾这几个连接线的建设。新区内的一些道路,今年要有计划的确定下来。老城区的疏散项目,年内必须开工。农口的大厦、银行、电信等可率先启动,带动一批项目,促进新区建设尽快全面展开。在体制机制上,要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市区联动、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将新区打造成为集行政文化中心、高端服务业和高品质居住区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城区。要采取项目业主制,以项目定业主,以业主筹集资金,市里根据财力、项目的大小给予一定补助。

二要加快实施金沙江沿江景观打造。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科学实施沿江景观打造。项目建设安排上,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排出项目实施表,根据项目特点,落实项目业主;项目整体效果上,既要考虑景观的整体布局,又要高标准搞好点位景观的打造,科学配套、合理规划建设休闲娱乐设施,加大塑造金沙江两岸山地风貌景观工作力度,着重突出花卉特色,形成花的道路、花的组团、花的海洋。项目实施上,要遵循“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的原则,引入多方力量参与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要按照2015年初步建成的目标倒排工期,确保明年春节前两岸的绿化、美化和亮化见到效果,到2015年,基本完成两岸的娱乐设施、亲水步道以及绿化、美化、亮化设施建设,形成景观带、生态带、休闲带、娱乐带,以此为基础积极争创中国人居范例奖。要先期实施渡 口桥到银江电站段建设,到2015年水位蓄水到998.5米,到时市区的生态环境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包括现在的干燥气候。东区和规建局正在做大量的基础工作,规划设计单位已经遴选出来了,5月份前完成所有规划方案,6月份必须开工。两岸的绿化要大力推广半坡咖啡的建设模式,摸清土地情况,给予一些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生态治理和景观打造。

三要积极推进“五创联动”的城市创建工作。从攀枝花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实践来看,城市创建工作是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的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素质、锻炼干部打硬仗的有效载体。我们要巩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的成果,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做好迎接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复查的准备,巩固全省环保模范城市的基础,加大攻关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着力打造独特的城市绿化和花卉园林景观系统,大力开展城市周边森林建设和农村森林建设,塑造绿色森林城市形象,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要在巩固中国优秀城市成果的基础上,加强旅游景区和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水平,以建设全国著名阳光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积极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要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配套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继续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不断强化精神文明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市民的素质,着力提升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积极创建国家文明城市。

(三)打好区域交通枢纽建设的硬仗,在打通对外大通道、加快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上实现突破

从总体上看,我市交通不通畅、布局不合理、运输成本高、运力紧张的问题比较突出,交通还不能适应市民安全舒适出行的需要,与全市加快发展和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要求还有差距,必须下大力气解决。

一要把交通枢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要把建设外通内畅的立体交通网络作为我市现阶段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纲,抓纲带目,纲举目张。要按照“扩展南北,打通东西”的思路,举全市之力推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构筑畅通高效、方便快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二要奋力实现交通枢纽建设的总体目标。力争通过3—5年或稍长一段时期的努力,形成市区—成都、昆明3小时经济圈、与川滇周边县域二小时经济圈、市区—三区一县(不含米易县)半小时经济圈、市区—米易县1小时经济圈、县区—主要乡镇1小时经济圈的交通网络,初步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骨架。

三要加快推进“两高两铁一水”重点项目。要确保年底丽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形成通车能力,力争8月份开工建设成昆铁路新线攀枝花段,力争2014年 取得攀宜沿江高速、丽攀遵铁路等项目批文,积极推进金沙江航道规划编制和建设。要加快保安营机场滑坡治理进度,力争9月份成功通航并增加攀枝花到北京、上海、重庆等重要城市的航班,实现与重要城市互通。同时,要下大力气解决市区交通堵塞的问题。

四要大力提升干线路网通达能力。要统筹实施“畅通城市”工程,尽快形成市域干线公路网络骨架,全面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要高标准实施公路和城市公交站场建设,确保实现“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对接”。要大力发展农村客运,确保农村地区村村通水泥路、柏油路或弹石路,进一步改善农民群众出行条件,特别是重要的村要通班车。同时,要解决好客运中心环境和形象差的问题,结合旅游散客接待中心建设,抓紧进行新客运中心选址。

五要积极构建交通建设多元投入格局。要加大项目争取的力度,主动“跑厅跑部”,加强工作对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要加强项目协调的力度,主动加强沟通衔接,调动周边市州积极性,共同向上呼吁争取,联动推进项目建设。要加大项目投入力度,通过把项目打捆挤进国家和省上的“盘子”、与金融机构对接、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等方式,多渠道破解资金难题。

(四)打好现代农业和新村建设的硬仗,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上实现突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要紧紧抓住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重点抓好“一水二路三产业四增收五新村六旅游”,努力实现“基地规模、农民收入、旅游新村建设”翻一番。

一要推进水利建设配套化。要加大投入力度,在确保市本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中小型农水项目的支持,大力推进中小型水库、微型水利设施和地下水资源利用等多种设施建设,既保障群众生活用水,又保障特色农业基地生产用水。

二要产业发展特色化。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生产经营业主的主导作用,整体推动特色产业上档次、出品牌。要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全方位、多渠道争取国家投入、政府投入和企业投资,助推优质水果、早季蔬菜、优质烤烟、林业生物等产业规模化生产。要切实用好“台湾农民创业园区”这个平台,加强与台湾农业组织的对接、交流,树立典型、打造亮点。

三要实现道路建设标准化。要在全省率先实现通村公路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农村公路养护体系,切实提高农村公路通达通畅能力。要按照打造 阳光花城的要求,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进道路标准化建设,不仅有错车道,还要实现道路两旁的绿化、美化和亮化。

四要实现新村建设规范化。新村建设要做到“五个结合”,即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阳光休闲度假相结合,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与提升农民素质相结合,与各类农业项目的整合相结合,按照“适度集中,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总体原则推进。要充分学习灾区重建经验,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在造型、色泽、功能设施等方面统一标准,充分体现出攀西地域特色。要灵活投资渠道,采取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和统规分建等多种方式加快新村建设。尤其是要提高村庄的布局水平、农房的规划水平和居民的生活水平。要先成线,后连片,最后片片相连,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村面貌。要先启动1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

五要实现公共服务城镇化。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农村居民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是全民共享的具体落实。在水电气等设施方面,各部门要优先支持,加快建设,提高标准;在医疗卫生方面,要在每村建设一个卫生站,确保“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在居住环境方面,要做到“牲畜归圈、污水归池、垃圾归栏”,实现庭院优美化;在金融服务方面,要在重点的村设立金融服务点、代办点,增设一些自动取款机,为群众提供方便;在文体服务方面,除增添体育设施、健身器材外,还要体现当地的特色文化,比如彝族的篝火文化、锅庄等。总之,每个村都要建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每个村都要设立民风民俗公共活动场所,在全域攀枝花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

(五)打好建设全国著名阳光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的硬仗,在打造旅游品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上实现突破

大力发展旅游等服务业,是攀枝花城市转型发展的需要、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升城市影响力的需要。具体来说,要大力抓好五项工作:

一是大力建设景点景区。要围绕“一心一轴两翼”的布局,着力推进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攀枝花旅游的特色性。要突出温泉特色,加快把红格打造成为欧洲风情小镇式的旅游度假区;以仁和国际康养度假区项目为突破口,努力把仁和建设成为国际级的阳光康养基地;抓住运动、亲水的特点,把米易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阳光运动旅游区;做足水的文章,把金沙江市区段打造成为集餐饮、娱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高品质城市景观带;加快推进二滩国家森林公园、格萨拉生态旅游区建设,构建“百里生态长廊”旅游观光带。

二是大力提升接待能力。要进一步完善景区标志标牌、通讯基站、水电管 网等设施,提升景点、景区的服务能力。特别要抓紧建设一批三星级以上酒店宾馆,加快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大力发展国际知名的商务连锁酒店、舒适便捷的乡村旅馆等,着力推进已确定的1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确保年内新增床位1万张以上,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要切实加强行业监管,强化技能培训,规范旅游市场,不断改善提升旅游发展软环境。

三是大力发展康养产业。要充分发挥攀枝花冬季风和日丽、宜于老年人冬季康养的优势,加速推进养老服务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和互动发展。围绕养老服务,大力开发多样化的适宜老年人的饮食、保健、运动、文化、娱乐、教育等产品,不断延伸养老服务产业链。以养老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休闲度假旅游业加快发展,力争到2015年,接待游客量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基本建成全国著名的阳光度假目的地,进而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化的阳光度假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康养目的地。

四是大力强化宣传推介。要突出“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广泛宣传“海南岛有阳光沙滩,攀枝花有阳光山川”,“海南岛有生猛海鲜,攀枝花有山珍美餐”,“孝敬爸妈,请带他们到攀枝花,欢迎你们来安个家”。紧紧抓住“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在“吃”的方面突出早季菜、晚季果、山珍、河鲜等,打造一批特色餐饮街区,尤其是在沿江两岸要规划建设一批河鲜鱼馆、铜火锅等;在“购”的方面突出地方特色,设计推出一批苴却砚、钛产品、特色农产品等旅游纪念产品;在“娱”的方面积极融入民族风情文化,推进一批山地运动、水上娱乐等项目。要积极与影视基地及老龄委、老干部局、军队干休所等建设结合起来,加快提升攀枝花阳光休闲旅游康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是大力繁荣商贸物流。要借助旅游业的发展,加快推进传统商贸业的改造提升,大力实施“名品、名牌、名店”战略,扶持发展连锁经营、代理制等现代经营业态,打造一批精品商业街区,促进民生消费不断升级换代。着眼建设大物流、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构建省际商贸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着力推进密地、格里坪等综合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培育对周边地区有较强辐射力的汽车及汽车配件、矿山机械、钢材、建材等市场,扶持壮大一批物流企业,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推进物流业规模化、网络化发展。突出发展金融服务业,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和攀枝花商业银行、攀枝花农村商业银行加快发展、跨区域发展,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构建区域金融服务中心。

(六)打好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硬仗,在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加快建设幸福攀枝花上实现突破 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区域性社会事业发展高地,是我们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攀枝花改革发展的成果和加快建设幸福攀枝花的现实需要。在具体实践中,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努力实现“八有”目标:

一要实现贫有所助。进一步提高以城乡低保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济制度、社会互助制度等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长效帮扶机制,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帮助城乡低收入群众同样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要实现学有所教。切实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名校、培育名师、塑造名生,努力为城乡居民接受良好教育创造条件。

三要实现病有所医。在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促进全市卫生事业持续、协调发展。

四要实现老有所养。坚持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全面保障城乡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

五要实现住有所居。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走在全省前列。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实现保障性住房逐步向夹心层居民覆盖,支持市民改善型住房需求。

六要实现人有所业。要扎实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有效拓展增收渠道,切实改善收入结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七要实现劳有所得。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完善职工工资共决机制、正常调整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一线职工的工资收入,在做大财富“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使劳有所得、干有所值,让劳动者体面地劳动、有尊严地生活,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八要实现怨有所诉。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和运行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建立群众信访接待中心,真正让群众话有处说、理有处讲、事有处办、冤有处诉,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防止矛盾叠加升级。发挥“12345”热线的作用,让需要救助的老百姓可以就地解决困难。

四、强化党建,夯实基础,凝心聚力推动攀枝花又好又快发展 做好攀枝花的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全市党员干部。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攀枝花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一)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营造协力共建局面。要切实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围绕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努力形成生动活泼、民主团结的政治局面。

一要坚持党委统揽。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自觉维护党委的集体领导和权威,认真抓好党委决策的贯彻落实,在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力、行动上同步。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法检两院依照法律和章程,履职尽责,步调一致地服务发展大局。

二要坚持民主决策。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

三要坚持凝心聚力。紧紧围绕“三个加快建设”、“三个走在全省前列”、“四个翻番”、“六个硬仗”等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调动全市各族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幸福攀枝花凝聚最广泛的智慧和力量。

(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要按照“高举旗臶、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唱响和谐曲。

一要强化理论武装。建好用好学习基本阵地,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带头作用,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城市建设,营造崇尚学习、认真学习、不断学习的浓厚氛围,提升全市上下攻克发展难关、打开困难局面、化解复杂矛盾的能力。

二要引领社会思潮。积极应对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突出宣传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攀枝花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形势,完善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会和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机制,探索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不断增强各级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三要宣传打造亮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推介攀枝花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发展潜力,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推出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和亮点,提升攀枝花知名度和美誉度,争取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增强社会各界在攀枝花投资兴业的信心。

四是推进文化繁荣。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以更加灵活的机制、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努力创演一批优秀文艺作品,着力培育一批主导产业、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促进文化繁荣和文化共享,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夯实组织人才基础。要紧扣跨越式发展需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选好配强班子,打牢基层基础,强化人才保障。

一要干部工作出人才。鲜明崇尚实干、注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重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真爬坡、敢破难的优秀干部;不用那些跑官要官、拉帮结派的人,不用那些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人,不用那些以权谋私、争名贪利的人。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构建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培养和激励机制,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广开选贤之门、广辟任能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使用起来。大力弘扬“四个特别”即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的作风,在干部队伍中形成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浓厚氛围,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促进干部加快成长,使真心干事的干部有想头、有奔头、有盼头。

二要组织工作出经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载体,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建新思路。要大胆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理念、活动载体和方式方法,打造一批典型,选树一批能人,建设一批基地,建立一批机制,在农村、社区、企业、机关、“两新”党建上推出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的先进典型。

三要人才工作出成果。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考核办法,做好育才、聚才、用才工作,发挥人才在创造和发展先进生产力中的关键作用,引导人才创新创造,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为幸福攀枝花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发展纪律保障。要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营造政治清明、政风清廉、政通人和的良好环境。一要突出教育防腐。有针对性地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二要突出制度反腐。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积极做好迎检工作。

三要突出管理治腐。抓住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狠抓廉政风险防控,实行全方位监管,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干部在阳光下成长。同时,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让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本色。

(五)加强政法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维护和谐稳定大局。当前,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同时,5月份省第十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下半年党的十八大要召开。今年的喜事多、大事多,抓好稳定工作意义重大。

一要强化责任。坚持把稳定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目标管理,时刻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落实包案、下访,积极化解积案,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一岗双责”共同抓,各方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创新思路。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坚持重心下移,注重从管理转向服务、从防控转向疏导,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积极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夯实基层基础,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增强促进社会和谐的内生动力。

三要加强预防。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关口前移,防范在先。坚持“一手抓事要解决,一手抓依法处理”,加强重大涉稳问题的防范、稳控和处臵。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市,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尤其是稳定问题,要分类化解,涉及到政策性问题,该政府办的绝不能因为政府的工作没有做扎实而殃及老百姓。

同志们,目标已经确定,关键在于落实。全市上下要强化责任抓落实,签订责任书,交纳保证金,急难险重任务确定下来之后,从我和张剡市长开始,各责任领导、责任人都要交纳责任金,任务完不成要充公财政,完成了要重奖。要强化考核抓落实,抓紧完善市上各种考核制度。要转变作风抓落实,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决不能当“观察员”和“评论员”。通过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加快把建设幸福攀枝花的宏伟蓝图,细化成思路、细化成目标、细化成项目、细化成措施,转化为具体的施工图,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个肩上有指标”,在全市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 干给一级看”、“一年一年干下去、干就干出成效来”的生动局面,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实现。

同志们,从现在到建市50周年的三年,是攀枝花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使命如山,重任在肩。面对历史的重任和人民的期盼,全市上下一定要倍加珍惜干事创业的机遇,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真抓实干的作风,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全力打好“六大硬仗”,扎实推进“三个加快建设”,确保“每年有新变化、三年见新成效、五年上大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市 50周年献礼!

第二篇:在中共市委九届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在中共市委九届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会,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总结我区去年工作,部署今年工作的重要会议。刚才,代表区委常委会作了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区委九次党代会以来区委常委会的工作,充分肯定成绩,深刻总结经验,系统提出今年

工作思路,对我们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实际,精心谋划好今年的工作。下面,我就去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一个简要总结,并对今年政府的主要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区九次党代会“五个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靠“三个创新”,推进“三化进程”,加强“三个建设”,提高“三个水平”)的工作思路,积极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大政府职能,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进程”,按照“北优”战略的总体要求,实施经济结构、创业居住环境和公务员队伍“三个优化”,区政府各项工作实现了在困难中前进,在调整中发展,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区域综合竞争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去年,新一届区委、区政府在承接上一届班子开创的良好工作局面的同时,也面临着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六大困难:一是非典疫情的袭击,给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直接的冲击和间接的影响,特别是国家相应采取的对饮食、交通、流通等第三产业的扶持性税费减免政策,使我区的财政增收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二是去年月份社会治安管理政策实施调整后,我区月份刑事案发数比月份猛增,增加了宗(月份仅比月份增加宗),第二、三季度“双抢”案件、重大恶性案件均呈反弹,社会治安形势转趋严峻。三是许多历史遗留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暴露,解决的难度不断增大。如镇街债务问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发展问题等,并由此导致群众不断越级到、市上访,××年—月份,我区到、市集体上访总人次上升,其中人以上大规模集体上访人次上升,特别是集体重复访人次上升。四是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南部城区部分经济发展较快,中北部广大农村地区长期发展比较缓慢,占全区面积不到四分之一的城区(条街道)产生的财政区库收入超过全区收入的四分之三。五是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存在问题较多,制假售假、走私贩私、非法传销、无证无照经营等现象屡禁不止。六是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到去年月份,我区农村富余劳动力高达万人。面对上述六大困难,我们从优化发展思路、理顺规划布局、制订政策和完善制度安排、强化各项管理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整、改革,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沉着应对,全力以赴,取得抗击非典斗争的阶段性重大胜利。

去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区委、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沉着应对,加强领导,成立了统一指挥协调机构,建立了卫生、教育、农业、爱卫、创建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和区、镇街、村居三级监测网络。针对我区流动人口众多的实际,重点抓好广大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的防治和监控工作,把防治非典与爱国卫生运动结合起来,与“建设美好家园”结合起来,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和有针对性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大大改善了农村和城市社区的环境和卫生状况,切断了疫病传播途径,有效控制了非典疫情的蔓延。全区累计报告病例例,累计治愈出院例,累计死亡率仅,取得抗击非典的阶段性胜利,在广州市抗击非典的主战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非典过后,我们把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重点推进全区农村卫生站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区财政对每个村卫生站投入万元,加强村级卫生硬件建设。同时,在新市、永平、京溪等街道成功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加强区疾病控制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健全区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二)全面优化经济结构,经济健康、协调、稳定增长。

我们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指示,紧抓“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通过发展来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加快工业发展作为实现“三个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掀起了工业强区新高潮,全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发展结构合理、健康稳定、后劲较足。去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除特别说明外,以下数字均为区属口径。在地口径统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发展预期指标。

一是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区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工业集聚区

为主要载体的工业化进程,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决定》、《关于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扶持措施》等系列加快工业发展和工业集聚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工业发展态势良好。

各工业集聚区的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八大工业集聚区引进项目个,投资总额为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

工业对我区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显著提高。去年我区三大产业增加值占的比重为∶∶,与××年的∶∶相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在××年上升的基础上(××年第二产业的比重比××年提高个百分点,××年第二产业的比重比年提高个百分点)仍然大幅度提高了个百分点。去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工业增加值占同期的。工业增加值对同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拉动全区同期经济增长个百分点,就是说超过一半的经济增长来自于工业。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提高,工业强区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正是得益于工业的快速增长,才使我区在“非典”疫情冲击下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

高新技术工业快速发展。以电子通信设备、电器机械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共完成产值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增幅比全区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速高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区的工业经济发展开始逐步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新的增长点,一条以工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以产业集聚为特色、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推进经济结构优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初显雏型。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发展后劲较足。去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比上年增长,远高于前五年的平均增长率。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亿元,增长,更新改造投资完成亿元,增长,其他投资完成亿元,增长。以蓝鸽科技公司、珠江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广州电器设备制造公司、广东大华仁盛科技公司、安达轴瓦公司、达意隆公司、广州中一药业等为代表的电子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制造、交通运输设备配件、制药行业的高科技企业项目顺利推进或进入成熟发展期,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和带动效应,对推动我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商贸流通业加快了从零散、低档业态向集约化、现代化转型。建成或改造了一批大规模、现代化示范性市场,引进了家乐福等国内外著名零售企业。××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亿元,增长,在全市排在前列;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亿元,增长。推进以帽峰山森林公园为重点的旅游景区建设,帽峰山森林公园全年接待游客超过万人次,“帽峰山生态游”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完成了人和镇岗尾村等四个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共亩农田基本建设,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亿元。

二是调整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中北部地区加快发展。去年,我们从政策引导、项目安排和具体措施扶持入手,加快发展中部中心镇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引进各类大型投资项目在欠发达地区落户,去年有仲恺农学院、教育学院、市菜科所等一批市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选址我区东北部地区。调整了区、街、镇的财政分成方案,实行一镇一策,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财政分成比例倾斜,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实力。对全区年集体收入低于万元以下的条贫困村制定扶贫实施方案,由区政府个职能部门共同实施。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九佛、钟落潭、竹料、良田镇辖内云平、云竹工业集聚区的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和,竹料、良田、太和镇的税收分别增长、和。中心镇江高镇通过市、区、镇三级筹集资金多万元完成或推开了镇内公里长的道路建设,引进了国际酒饮中心等龙头企业,××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完成税收区库收入万元,增长。××年个镇的税收区库收入占全区的百分比由××年的上升到,上升了个百分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开始在财政收入状况中得到了反映。

三是调整所有制结构,民营经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去年,我区努力提高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水平,形成了重点企业的跟踪、联系、服务机制,有力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内源型经济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据我区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资料显示,全区民营经济的基本单位占全区基本单位总数的,民营经济从业人数占全区从业人员总数的,营业收入占全区总额的。去年底,全区私营企业户数同比增长,达到户;从业人数万人,增长。去年仅国税部分我区私营企业入库税收收入亿元、个体经营入库税收收入万元,分别比××年增长、,成为我区税收增长的生力军。同时,理顺了广州民营科技园的管理体制,明确将民科园建设成融高新技术企业总部基地、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为一体的产业园区。去年民科园引进项目个,总投资额亿元,入园动工企业达家。广州市个体私营企业区引进项目个,总投资额约亿元。

(三)优化创业和居住环境,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作为广州市实施“北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坚持在优化中发展,在发展中优化,着力构建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环境。优化创业和居住环境是一项涵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职能全部内容的系统工程,既包括城镇建设、市容环境、生态环境等硬环境因素,又包括教育环境、卫生环境、社区环境、文化氛围等软环境因素。我们在以下七个方面取得了工作进展。

一是城市板块布局基本定位。通过编制和完善各种类别、各个层次的规划,科学地逐步确定了的城区体系布局和山、水、城、田生态格局,为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去年,积极开展了工业集聚区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总体环评等基础性工作,个工业集聚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部通过市的初审,其中个已通过终审;个新建工业集聚区的总体环评已获市环保局审批通过。由于基础工作做得扎实及时,我区个工业集聚区在年末全国开发区整顿中全部得以保留,我区工业的大发展有了宝贵的载体。大力推进江高、太和、人和、钟落潭四个中心镇的总体规划,其中江高镇总体规划已获市规划部门终审。《发展规划》已由市规划局组织专家评审。我们还积极向市争取规划修编权,配合市规划部门着手进行了新城分区规划的调整工作,完成了帽峰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和旅游接待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评审。

二是推进城乡路网建设,城市综合管理体制不断完善。重点推进了国道嘉禾均禾段、同大路、九佛公路二期和一批城区市政道路的扩建或建设,开展建设“绿色”活动,完成绿化项目项,新增绿地面积万平方米。开展城市环境整治,坚决清理和遏制“两违”建设,全区共清拆“两违”建设宗,总面积万平方米;制止、取缔新违法建设宗,万平方米;查处违法用地宗,万平方米。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西部水源保护区实施有效整治。对个环境违法单位做出停产处罚,否定了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个新办项目,杜绝了新污染。“城中村”环境卫生改造和环卫管理体制改革有新进展江高镇江村村、松洲街原螺溪村和永平街原永泰村三个不同模式的环卫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均取得良好效果,正在全区推广。以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牵头,城管综合执法、公安、市容卫生监督和辖区治安联防队伍互相配合,市容环境卫生、市场经济秩序、社会治安和外来人口齐抓共管的“大城管”体制,已在景泰街开展试点,进展顺利。

三是社会治安和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根据调整后的社会治安管理政策,我们尽快缩短了政策的适应期,及时制订了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社会面防控,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提高精准打击的力度。全面实施“警力下沉、警务前移”战略,大力推进社区警务建设。规范了全区出租屋和外来暂住人员的管理秩序。全年刑事案件同比下降了。通过落实领导接访日制度和领导包案制度,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年越级到市集体上访批数下降了,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深入开展“打假”、“打私”和“扫黄打非”活动,组织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私屠滥宰、烟草行业制假售假和传销活动,坚决清理整顿无证无照经营现象。全年取缔传销窝点个,香烟制假窝点个;查处无照经营万户,引导办照户,缴获盗版音像制品万张,经济活动渐趋有序。

四是推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稳定全区的低生育水平。积极推行“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新机制,推广新型婚育文化,为育龄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初步建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机制。××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下降了个千分点,低于市任务数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为,上升了个百分点,高于市任务数个百分点。

五是创建教育强区工作全面启动。召开了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以区为主、两级管理、三级投入”的教育管理模式,完成了镇街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区财政预算内投入教育事业经费亿元,增长。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竹料等个镇全面完成了小规模学校合并任务。积极开展等级学校创建活动,全力做好培英中学和中学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创建工作,全区等级学校达所,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年全区高考录取人数人,比××年增长,录取率达。

六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去年全区城市职工年人均工资万元,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为元,增长,农民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全区整体农民负担降到零水平。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长。全面实施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各镇街全部建立起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加大对农村富余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其中各镇街利用工业集聚区建设和新办企业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逐步推进“六通”工程,完成了个自然村公里公路硬底化。提前完成全区所有行政村输水主管网的铺设工作,饮用管网式自来水人口达万人,占应改水人口的。继续完善“村村通公交”网络,新开通了条公交线路。

七是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组织广场文化活动演出多场,送戏、送电影下乡场。积极开展有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举办了乒乓球、足球、篮球和体育舞蹈等项地区性体育赛事,参加人数超过万人。

(四)优化公务员队伍,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我们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合并、取消行政审批事项项。开通企业注册登记并联审批网络,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创新财政管理制度,完成个镇(街)财政结算中心的建设,对镇街财政分成资金的使用实行追踪问效。完善约束机制,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根据市政府出台的《广州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试行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出台了具体实施细则。首次开展了机关作风基层评议活动,促进区机关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修改完善了《镇街两个文明考核方案》,围绕区的中心工作调整了考核指标体系,促进镇街机关工作水平的提高。

总的来看,我区去年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而取得的成绩比预料的好,实现了城市板块布局定位、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发展、社会面管理和教育事业发展等五大突破。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全区生产力空间布局仍不够合理,特别是农村地区城镇体系相对分散,仍然难以形成发展合力。二是工业集聚区开发建设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组织管理架构不尽完善,开发资金严重不足,管理人才匮乏,制约了部分工业集聚区的快速度、高水平发展。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足,利用外资下降幅度较大。四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农村集体经济如何加快发展问题日益突出。五是社会管理仍存在较多失效现象,“城中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的“脏、乱、差”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两违”建设屡禁不止,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生生不息,消防安全隐患还比较多。对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逐一加以解决。

二、××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面临比较有利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广州市近年来良好的发展势头将继续产生强劲的带动作用,去年我们埋头苦干打下的坚实基础也将发挥相应的效应。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实施“五个统筹”,以十六大提出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大政府职能为施政方针,把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切实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为社会、企业和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优质、更人性化的公共服务产品,全面营造优良的创业和居住环境,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流、物流、技术流和人才流到我区来创业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大局意识,把我区的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台阶。

今年,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职工年人均工资增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以内,计划生育率在以上。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五个统筹”,按照委九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八届二次全会提出的要求,狠抓落实,强化管理,促进发展,稳定社会,通过重点推进中心镇、新城、金沙洲、帽峰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工业集聚区五个板块的发展,强化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市场经济秩序、消防与安全生产、城市环境、财务和公有资产六大管理,完善教育、卫生、文体、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五大政府公共服务产品,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一)重点推进五个区域板块建设,优化全区生产力空间布局。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市发展空间布局要求,我们要重新规划我区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将全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体系按功能片区来谋划。中心城区以新城的建设为核心,以金沙洲的建设为呼应,形成两大城区中心。现有的农村地区以中心镇为核心,划分为流溪河北岸产业区、机场控制优化发展区、大帽峰山生态旅游发展区和北部整合发展区四大功能片区,通过组团式发展方式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卫星城区。今年要有所侧重地抓好新城的规划调整以及中心镇、金沙洲、帽峰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工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

一是按片区规划调整生产力布局,重点推进中心镇的建设和发展。流溪河北岸产业区、机场控制优化发展区、大帽峰山生态旅游发展区和北部整合发展区四大功能片区,每个片区均以一个中心镇为核心,实现各类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互补和合理利用,加速人流、资金流、商品流向中心镇的集聚。今年要做好全区的片区规划,完善各中心镇总体规划,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重点支持江高、太和两个中心镇的发展。

二是以工业集聚区和帽峰山旅游休闲度假区的建设为重点,着力抓好重点生产力项目的布局、引进和建设。规划指导、政策设计和项目引导是政府履行经济调控职能的三种重要手段,是我区促进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三个关键。今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要继续开展各个区域和各个产业门类的规划修编,特别要加强协调监管,确保各项开发建设严格按现有规划组织开展。

二要完善对经济发展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不断完善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产业的配套政策,特别要抓好、市有关政策的衔接落实工作。

三要切实抓好现有项目的上马投产,统筹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重点引进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链条长、带动能力强,在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生产力骨干项目。创新工业集聚区的开发模式,充分利用民营资本加快工业集聚区发展,切实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以广州民营科技园为重点突破口,在局部发展总部经济的同时,要全力推进产业化促进中心建设,尽快形成“产业起步、项目带动”的发展效应。重点推进帽峰山森林公园西南门进出道路及西南门等有关设施建设以及石子田管理服务区建设,逐步完善其他各项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健全娱乐、接待、服务功能。同时要抓住新机场启动机遇,认真规划、布局和发展人和镇的空港产业,重点是物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规划、改造和发展好石井、江高、太和地区的物流园区。

四要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新突破,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集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新的农业龙头企业。

五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抓好一批生产性的重点项目建设。要集中力量,引进、推动生产力骨干项目的建设发展,改善我区的生产力结构。

六要积极调整投资项目的区域性布局,有意识把龙头带动项目引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有发展条件的地区,包括经济发展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逐步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我区北部整合发展区集中发展。

三是抓紧新城的规划调整和配合推进金沙洲的开发建设,打造新的城市中心区。今年要抓紧推进新城分区规划的调整,做好规划调整的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和有关协调工作。同时,全力支持并积极参与广佛都市圈中心的居住新城——金沙洲的开发建设。

(二)强化六大管理,营造配套完备、生态良好、和谐有序的创业居住环境。

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建设高效的、管理型的政府。正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各种问题容易相伴而生,更加要求我们要加强各项管理。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加强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并未被充分认识,个别部门和个别镇街未能认真履行职责,落实监管。有些地区为追求经济效益对违法建设经营姑息迁就,抓发展的一手硬,抓管理的一手软,使我区一些地方违法建设、经营现象比较严重。今年,我们必须切实转变重建设、重发展、轻管理、轻环保的思想,要善于以管理促发展,大力加强社会综合管理工作,特别要注意加强对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市场经济秩序、消防与安全生产、城市环境、财务与公有资产六大管理的力度。这六项管理要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落实镇街的职权和责任,最大限度发挥镇街的作用。各镇街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注意整合力量,统筹兼顾,确保各项管理相辅相承,互相促进。

一是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秩序综合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面对我区较为复杂的治安形势,要提高准确打击的力度,加强公安队伍的建设,完善群防群治的长效管理机制,扩大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加强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确保刑事案件持续下降,社会秩序渐趋稳定。要加强下访,重心下移,将信访苗头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要加强各部门的配合,提高解决各类信访问题的成效。充分发挥司法部门的作用,加强人民内部矛盾调解。要重点化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各类矛盾,维护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二是稳步提升计划生育工作质量。开展广场生育文化宣传,开辟普及计生文化的新途径。适应计生统计口径由户籍转为现居住地的改革,全面推进计生信息化管理。切实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争创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建立多部门配合的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机制,全面完成市下达的任务。

三是加大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力度,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专业市场管理,重点加强“两场”(梓元岗皮具市场和兴发广场)、“三个地区”(原同和镇、原新市镇、太和镇)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走私贩私、非法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清理无照经营,力争脱掉烟草制售的“假帽”。坚持“扫黄打非”,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建立长效市场监管机制,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提高社会信用水平,构建守法经营的良好经济秩序和社会氛围。

四是全面落实消防和安全生产工作。要强化消防安全观念,做到警钟长鸣。大力开展消防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安全防范意识;要从消防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检查、安全措施整改、隐患场所整治、消防队伍建设等各个环节逐级抓落实,确保监管到位,不留死角,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是以清理“两违”建设为突破口,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今年,要在完成同大路、国道、九佛公路三期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任务,按时按质推进“青山绿地”工程建设的同时,以创建文明城区和迎接卫生城区检查为契机,重点加强城市环境管理的力度,针对区内不少地区“两违”建设监控力度不足,新增“两违”不断出现的现状,必须全面落实镇街对“两违”监控的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出现“两违”建设孳生和蔓延的,要逐级追究领导责任。要加强环保工作,积极推进江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配合市推进全区截污工程建设。要加快“城中村”整治和改造步伐,把“城中村”改造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消防整治、社区商业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实现改造一片、带旺一片、发展一片。要开展中心村的示范建设,每个镇都要抓好—个中心村的示范建设,预留足够的公共用地规划农村住宅区,加强引导和控制,坚决杜绝新的“城中村”出现。

六是加强政府财政和公有资产管理。今年,要加强对组织财政收入的协调工作,要抓早、抓实、抓细。在此基础上,规范并强化区直机关、镇街财政性资金的管理,完善公有资产管理,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要将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向政府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三项职能倾斜。

二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堵塞漏洞,规范管理,把好财政资金的入口和出口关。

三要实施绩效财政,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发挥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监管的职能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的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对财政返还资金和专项资金使用的监控和调度,对包括镇街财政分成在内的财政资金实行项目使用,额度管理,随时根据资金使用的绩效进行调配,加大财政资金扶贫(资金短缺的部门和贫困的地区)扶快(资金使用效率高,成效明显的部门和地区)力度。

四要完善公有资产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公有资产监管和经营的有效模式。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建立不良企业的退出机制,减少公有资产的流失。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要切实解决好企业职工的安置问题。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制的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要盘活沉淀的物业和土地资源,加强镇街集体资产的监管和运营,完善公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确保公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三)完善政府五大公共产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政府要通过不断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以不断改善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结合我区的实际,今年区政府要重点发展教育、卫生、文体、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五大公共服务产品。

一是全力推进创建教育强区工作。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深化全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教育强镇创建工作,打造教育品牌,努力将培英中学和中学创建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要加快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步伐,按广花、广清、广从三线规划布局高中优质学位,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要加强名校长、名教的培养和引进,加大对资队伍培训的力度,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提高基础教学质量。巩固办学多元化体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积极构建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是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完善公共卫生事务的长效运行机制和应急机制。要提高警觉,严密防范,积极应对,防止非典疫情卷土重来。狠抓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好卫生村建设,加快农民健康教育基地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争取完成以上的农村卫生站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任务。将保健与医疗相结合,发展特色医疗,壮大我区的医疗卫生产业,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是将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继续以文化广场为载体,以业余文艺社团为骨干,以不断提升节目质量水平为关键,广泛开展“风采”群众文化活动,打造群众文化精品。今年适当时候召开文化工作会议,谋划我区文化发展的方向、思路和政策措施。努力扩宽文化产业发展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社会文化事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贯彻“政府求体育事业发展,产品求社会知名度,群众求身体健康,社会求祥和欢乐”的“四求”思路,开展政府统筹、企业参与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把“全民健身”运动推向更广、更高的层次。继续发展竞技体育,调动各方资源,加快体育场馆建设,提高体育事业水平。

四是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把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向村居延伸。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农转居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依托我区工业、商贸旅游业的发展,为下岗失业人员,农转居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今年组织开发就业岗位万个以上,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以上,培训和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万人以上。积极做好“城中村”农转居人员的参保工作,扩大社保覆盖面,全面落实“两个确保”和“五条保障线”,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扎实推进各项民心工程。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力争对集体收入万元以下的条贫困村的扶贫工作初见成效。大力推进农村“六通”工程,加快人以上自然村通管网式自来水和通水泥路的步伐。深入开展“村务公开”向经济社延伸的工作。

五是统筹发展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事业。加强对社区工作的规划协调、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加快社区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形成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基地,以社区服务站、服务点为补充的社区服务网络,以社会救助、便民利民为宗旨,完善社区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保养、托老、计生、家政等内容的服务功能系统,促进建立健康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今年适当时候召开社区工作会议,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街道工作的意见,切实解决社区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同志们,正步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形势逼人,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在我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共同创造新的业绩!

第三篇:在中共市委九届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会,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总结我区去年工作,部署今年工作的重要会议。刚才,*代表区委常委会作了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区委九次党代会以来区委常委会的工作,充分肯定成绩,深刻总结经验,系统提出今年工作思路,对我们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实际,精心谋划好今年的工作。下面,我就去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一个简要总结,并对今年政府的主要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200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

200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区九次党代会“五个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靠“三个创新”,推进“三化进程”,加强“三个建设”,提高“三个水平”)的工作思路,积极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大政府职能,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进程”,按照“北优”战略的总体要求,实施经济结构、创业居住环境和公务员队伍“三个优化”,区政府各项工作实现了在困难中前进,在调整中发展,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区域综合竞争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去年,新一届区委、区政府在承接上一届班子开创的良好工作局面的同时,也面临着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六大困难:一是非典疫情的袭击,给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直接的冲击和间接的影响,特别是国家相应采取的对饮食、交通、流通等第三产业的扶持性税费减免政策,使我区的财政增收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二是去年5月份社会治安管理政策实施调整后,我区6月份刑事案发数比5月份猛增28.58%,增加了389宗(5月份仅比4月份增加9宗),第二、三季度“双抢”案件、重大恶性案件均呈反弹,社会治安形势转趋严峻。三是许多历史遗留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暴露,解决的难度不断增大。如镇街债务问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发展问题等,并由此导致群众不断越级到*、市上访,2003年1—6月份,我区到*、市集体上访总人次上升22.24%,其中20人以上大规模集体上访人次上升23.3%,特别是集体重复访人次上升15.27%。四是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南部城区部分经济发展较快,中北部广大农村地区长期发展比较缓慢,占全区面积不到四分之一的城区(15条街道)产生的财政区库收入超过全区收入的四分之三。五是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存在问题较多,制假售假、走私贩私、非法传销、无证无照经营等现象屡禁不止。六是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到去年9月份,我区农村富余劳动力高达2.5万人。面对上述六大困难,我们从优化发展思路、理顺规划布局、制订政策和完善制度安排、强化各项管理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整、改革,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沉着应对,全力以赴,取得抗击非典斗争的阶段性重大胜利。

去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区委、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沉着应对,加强领导,成立了统一指挥协调机构,建立了卫生、教育、农业、爱卫、创建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和区、镇街、村居三级监测网络。针对我区流动人口众多的实际,重点抓好广大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的防治和监控工作,把防治非典与爱国卫生运动结合起来,与“建设美好家园”结合起来,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和有针对性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大大改善了农村和城市社区的环境和卫生状况,切断了疫病传播途径,有效控制了非典疫情的蔓延。全区累计报告病例133例,累计治愈出院130例,累计死亡率仅2.26%,取得抗击非典的阶段性胜利,在广州市抗击非典的主战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非典过后,我们把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重点推进全区农村卫生站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区财政对每个村卫生站投入2.5万元,加强村级卫生硬件建设。同时,在新市、永平、京溪等街道成功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加强区疾病控制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健全区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二)全面优化经济结构,经济健康、协调、稳定增长。

我们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指示,紧抓“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通过发展来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加快工业发展作为实现“三个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掀起了工业强区新高潮,全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发展结构合理、健康稳定、后劲较足。去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53亿元,增长14.02%(除特别说明外,以下数字均为区属口径。在地口径统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5.09亿元,增长12.34%),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04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3.58%,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发展预期指标。

一是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区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工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的工业化进程,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决定》、《关于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扶持措施》等系列加快工业发展和工业集聚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工业发展态势良好。

各工业集聚区的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八大工业集聚区引进项目95个,投资总额为5.59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99.83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1%。

工业对我区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显著提高。去年我区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0.02∶45.12∶44.86,与2002年的12.50∶40.41∶47.09相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2.4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在2002年上升的基础上(2002年第二产业的比重比2003年提高2.14个百分点,2003年第二产业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0.52个百分点)仍然大幅度提高了4.71个百分点。去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22.9亿元,工业增加值80.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1%、18.2%。工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41.36%。工业增加值对同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54%,拉动全区同期经济增长7.37个百分点,就是说超过一半的经济增长来自于工业。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提高,工业强区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正是得益于工业的快速增长,才使我区在“非典”疫情冲击下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

高新技术工业快速发展。以电子通信设备、电器机械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共完成产值72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2.3%,增长29.61%,增幅比全区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速高10.4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区的工业经济发展开始逐步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新的增长点,一条以工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以产业集聚为特色、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推进经济结构优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初显雏型。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发展后劲较足。去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远高于前五年6.67%的平均增长率。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8.78亿元,增长55.54%,更新改造投资完成4.38亿元,增长45.2%,其他投资完成3.42亿元,增长68.5%。以蓝鸽科技公司、珠江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广州*电器设备制造公司、广东大华仁盛科技公司、安达轴瓦公司、达意隆公司、广州中一药业等为代表的电子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制造、交通运输设备配件、制药行业的高科技企业项目顺利推进或进入成熟发展期,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和带动效应,对推动我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商贸流通业加快了从零散、低档业态向集约化、现代化转型。建成或改造了一批大规模、现代化示范性市场,引进了家乐福等国内外著名零售企业。2003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5.18亿元,增长15.5%,在全市排在前列;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02.96亿元,增长5.6%。推进以帽峰山森林公园为重点的旅游景区建设,帽峰山森林公园全年接待游客超过26万人次,“帽峰山生态游”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完成了人和镇岗尾村等四个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共3600亩农田基本建设,8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2.04亿元。

二是调整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中北部地区加快发展。去年,我们从政策引导、项目安排和具体措施扶持入手,加快发展中部中心镇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引进各类大型投资项目在欠发达地区落户,去年有仲恺农学院、*教育学院、市菜科所等一批*市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选址我区东北部地区。调整了区、街、镇的财政分成方案,实行一镇一策,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财政分成比例倾斜,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实力。对全区年集体收入低于20万元以下的18条贫困村制定扶贫实施方案,由区政府14个职能部门共同实施。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九佛、钟落潭、竹料、良田镇辖内云平、云竹工业集聚区的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57.64%和50.15%,竹料、良田、太和镇的税收分别增长22.13%、21.96%和22.06%。中心镇江高镇通过市、区、镇三级筹集资金9000多万元完成或推开了镇内22公里长的道路建设,引进了国际酒饮中心等龙头企业,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43亿元,增长15.69%,完成税收区库收入4000.28万元,增长35.05%。2003年9个镇的税收区库收入占全区的百分比由2002年的20.56%上升到21.57%,上升了1个百分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开始在财政收入状况中得到了反映。

三是调整所有制结构,民营经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去年,我区努力提高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水平,形成了重点企业的跟踪、联系、服务机制,有力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内源型经济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据我区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资料显示,全区民营经济的基本单位占全区基本单位总数的80.7%,民营经济从业人数占全区从业人员总数的48.3%,营业收入占全区总额的52.1%。去年底,全区私营企业户数同比增长116.53%,达到8908户;从业人数6.98万人,增长106.16%。去年,仅国税部分我区私营企业入库税收收入3.93亿元、个体经营入库税收收入9229万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49.24%、40.28%,成为

[1][2][3]下一页

第四篇:学习讨论中共市委召开的九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

再学习再贯彻 再提高

——xxx大队召开学习会再次贯彻

九届十次全会精神和xxx讲话精神

12月23日上午,xxx大队召开中层干部学习会

再次贯彻市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和xxx讲话精神,xxx大队党总支书记、副大队长xxx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xxx书记指出,xxx书记的报告,总结了xxx在推进“五大战略”,破解“七大难题”等12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总结了工作实践的四点经验体会。报告全面深刻分析了“十一五”时期xxx所面临的形式,明确了“十一五”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指导原则,并全面部署了~年10个方面的工作任务。xxx根据xxx的实际情况在工作上作了科学统筹和安排,进一步确立了xxx发展的新目标,使我们的思路更清晰、方向更明确、信心更坚定。市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和xxx的讲话确实是鼓舞人心、振奋精神。

针对贯彻市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和xxx讲话精神xxx书记在会上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和xxx讲话精神,科室中队要组织队员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二是增强工作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克服工作中存在的部分人员使命感不强、责任感不强和紧迫感不强的问题。三是紧紧围绕开发区“十一五”规划、市局明年工作思路和大队明年工作思路,围绕开发区中心工作,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做好xxx工作。四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围绕开发区的战略转变,提升xxx的业务水平,要与建设和管理花园式生态型城市副中心的新形势适应。五是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扎实工作确保“十一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明年将要加快工作节奏,大队全体人员要做好加班的思想准备,搞好开局之年,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打好坚实基础。

xxx大队党总支副书记、副大队长xxx指出,全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发展全局,xxx大队要发挥执法职能保障xxx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和谐地发展,要通过吃透全会精神和xxx讲话精神来指导明年乃至今后五年的工作,立足本职积极谋划明年各项工作,确保“十一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在全面谋划明年工作思路的基础上要着重做好市局的五大方面工作:一是落实街面管控办法,确保面上良好效果;二是做好信息化工作,推进数字化执法;三是落实“四联机制”,做好部门协调配合;四是加强公众参与力度,提高社会参与水平;五是建立宣教网络,落实宣传引导机制。结合开发区实际要做好两大方面工作:一是围绕xxx推进城市化,做好一切关于推进城市化的工作;二是加强队伍管理,进行规范化和正规化建设,全面提升队伍形象。xxx副书记要求,要把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好执行好,确保工作卓有成效。

在会上,各科室、中队的负责人汇报了各自部门学习贯彻市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和xxx讲话精神的情况,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谈了的学习体会。

第五篇:市委书记刘小华在中共湛江市委九届十三次全会上的报告

全力做大做优经济“蛋糕” 为建设幸福湛江奠定坚实基础

——在中共湛江市委九届十三次全会上的报告

(2011年5月10日)

刘小华

一、做大做优经济“蛋糕”是建设幸福湛江的头等大事

二、全面增强产业竞争力是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重中之重

三、全面增创发展优势是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紧迫任务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五、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战斗力是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根本保障

同志们:

市委九届十三次全会是在“十二五”刚刚开局,钢铁、炼化两大项目即将全面建设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也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全会的主要任务是,重温省“粤西两会”特别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提升谋划发展水平,增强推动发展能力,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胸怀理想创大业,脚踏实地续辉煌,全力以赴做大做优经济“蛋糕”,为建设幸福湛江奠定坚实基础。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作报告。

一、做大做优经济“蛋糕”是建设幸福湛江的头等大事

汪洋书记在省委、省政府“粤西两会”上提出“把粤西打造成为全省经济新增长极”,要求湛江“奋力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龙头”;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作出了“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幸福湛江”的重大决策。幸福需要经济作支撑,龙头需要实力来体现。如何做大做优经济“蛋糕”,提高老百姓幸福指数,是摆在湛江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全市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

(一)湛江的经济“蛋糕”已今非昔比。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努力拼搏,湛江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徐少华、陈耀光同志先后主持市委工作的“十一五”时期,我市大力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服务业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重点项目投资额、港口吞吐量、财政总收入、旅游总收入和旅游人数等八项指标均比“十五”期末实现了翻番。尤为重要的是,成功争取了钢铁、炼化两大项目落户,为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团结务实、开拓进取,为我们继往开来、阔步前进,做大做优经济“蛋糕”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一定要永远铭记历届领导班子艰苦创业作出的重大贡献,学好用好前辈们创造的宝贵经验,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势头和工作局面。

(二)湛江的基本市情仍然是经济“蛋糕”太小。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滞后、总量太小,仍然是湛江最主要的市情特点。2010年,我市生产总值1402.8亿元,仅占全省的3.1%,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九,比茂名市还少89.3亿元,在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排名倒数第四;人均生产总值20048元,仅是全省的42.7%、全国的67.9%,在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一,在全省排名倒数第六,甚至比从湛江“母体”城市分出的茂名、阳江、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市都低。外贸进出口总额仅占全省的0.4%,实际利用外资仅占全省的0.18%,在全省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人均财力947元,仅是全省的21%。县域经济更加弱小,生产总值最大的县(市)才100多亿元,最小的不足80亿元;个别县(市)人均生产总值仅有8000多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我们只有树立更高目标,谋求更快发展,以快促好,好中求快,争取几年上一个大台阶,连续上几个大台阶,才能赶上全省全国的发展步伐,才能在百舸争流、你追我赶的竞争发展中力拔头筹。

(三)我市做大做优经济“蛋糕”面临黄金机遇。机遇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十分重要,对欠发达地区的崛起尤为珍贵。作为一个老地级市和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湛江迄今仍属全省欠发达地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曾经错过了一些发展好机遇。当前,湛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是省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省委、省政府着眼区域协调发展大局,高度重视湛江的发展,赋予湛江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龙头的重大使命,要求湛江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生态型海湾城市、粤西地区中心城市和环北部湾重要城市,这是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提升湛江科学发展水平的巨大推力。二是重大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带来的机遇。广东西部沿海高速铁路、合湛高速铁路、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和湛江机场升级迁建等重大基础设施陆续规划建设,我市的区位优势将得到极大提升。特别是中科炼化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建设,广钢环保迁建项目已正式成立湛江钢铁公司并即将全面铺开建设,这是我们加速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湛江跨越发展的强力引擎。三是周边区域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所产生的政策溢出效应带来的机遇。国家大力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将给地处粤桂琼三省枢纽位置的湛江带来积极效应。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湛江争取对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有关优惠政策,这是我们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合力。四是国家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带来的机遇。国家把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广东列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这是作为海洋大市的湛江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强劲东风。可以说,加快湛江发展,寄托着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望,蕴藏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只要牢牢把握机遇,把我市的区位优势、港口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生态优势和后发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与竞争优势,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四)做大做优经济“蛋糕”亟需继续解放思想。胸怀理想才能抱负远大,眼界宽广才能站高望远,谋划得当才能科学发展,解放思想才能与时俱进。我们必须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做大做优经济“蛋糕”全过程,着力冲破不适应、不相符、不对路的观念障碍,以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大提升。一是破除小进即满思想,增强危机忧患意识。近日市党政代表团考察的海口、南宁、钦州、北海、惠州、揭阳、河源七市,“十一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都在15%以上,而我市只有13%;七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2%至49%,而我市只有23.5%。没有总量就没有人均,没有投入就没有后劲。我们一定要放下大市老市架子,敢于正视差距,奋起直追;一定要跳出湛江看湛江,敢于抬高标杆,不断超越;一定要清醒认识不进则退、慢进亦是退,敢于知难而进,抢前争先。

二是破除无所作为思想,增强争当龙头意识。省委、省政府要求湛江争当“龙头”,就是要求我们各项工作尤其是经济发展走在粤西各市前面,在全省区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支撑、示范和带动作用。但一个城市能否真正成为区域的龙头,不是靠“钦定”和“自封”,而是靠干出来的。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以“争当龙头、舍我其谁”的气概,以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以更高的标杆、更大的决心去谋划和推动发展,使湛江不仅成为粤西振兴发展的龙头,而且要在环北部湾经济圈中扮演应有的更加重要的角色。

三是破除等待观望思想,增强抢抓机遇意识。机遇稍纵即逝。我们不怕没有机遇,就怕错失机遇。必须充分认识湛江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机遇,深刻反思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坚决克服认为大项目落地就等于大发展的消极等待思想,以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紧迫感,抢抓新机遇、推动大发展。

四是破除怕苦畏难思想,增强实干苦干意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我们不怕没有口号,就怕空喊口号。只有苦干实干,才能强市富民。一定要大力弘扬吃大苦、挑重担、打硬仗的精神,大力倡导真抓实干、敢于担当的作风,把全部心思放到干事创业上,把所有精力放到狠抓落实上,把浑身干劲放到攻坚克难上,务必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五是破除墨守成规思想,增强锐意创新意识。超常规的发展必须有超常规的举措。我们要从传统的思维定势、行为习惯、发展方式中解放出来,切实增强敢想、敢闯、敢试的胆识,在谋划发展、推动落实上不断激活思维、创新思路,不断深化改革、增强活力,不断破解难题、打造亮点,不断提升水平、开创新局。

(五)做大做优经济“蛋糕”要丰富提升目标思路。“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目标决定高度,思路决定成败。未来五年,将是湛江做大做优经济“蛋糕”、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龙头的黄金时期,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思路必须既切合实际,又催人奋进。省委、省政府要求粤西三市用实际行动叫响一个口号:“未来十年看粤西!”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叫响:“五年崛起看湛江!”

——做大经济“蛋糕”,五年再造一个湛江。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生产总值达到3500亿元,增长1.5倍,在全省“坐六争五”;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增长2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力争达到200亿元,增长2倍。“三年大变化”目标圆满实现,“十年大跨越”使命提前完成,牢固确立粤西地区振兴发展龙头地位。城市化率大幅提升,城市现代化进程显著加快,成为环北部湾具有集聚力、辐射力和引领力的区域性国际城市。

——做优经济“蛋糕”,五年塑新一个湛江。基本建成以钢铁、石化及造纸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初步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初步形成“轻重并举、星月同辉”的现代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2:48:40。生态环境继续保持优良,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宜居水平和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初步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结构优化、城乡协调、持续增长的科学发展新路。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工作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做大做优经济“蛋糕”为头等大事,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幸福湛江”核心,继续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工业湛江、开放湛江、生态湛江、文化湛江、和谐湛江。

“工业湛江”就是要把工业经济作为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根本支柱,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工业化进程,强化工业主导地位,把湛江建设成为广东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

“开放湛江”就是要把对外开放作为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外部动力,充分依托深水大港优势,加快推进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和保税物流中心、保税港区建设,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把湛江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具有影响力的中国远洋门户城市和全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

“生态湛江”就是要把生态文明作为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必由之路,坚持低碳发展、绿色崛起,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湛江建设成为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重点城市和宜居宜业宜游的充满魅力的生态型海湾城市。

“文化湛江”就是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内生动力,加快发展文化、教育、科技、体育、人才事业,提升湛江人文精神,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发展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把湛江建设成为广东和北部湾地区的科教强市、文化强市、人才强市。

“和谐湛江”就是要把和谐稳定作为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前提保障,深入推进平安湛江建设,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创业环境,把湛江建设成为令人向往的最具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城市。

二、全面增强产业竞争力是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重中之重

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地区最重要、最核心、最现实的竞争能力。目前,我市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二、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新兴产业尚未有效破题,企业“少、小、散、弱”问题突出,优势产业缺乏龙头骨干,县域经济相当薄弱。我们必须把全面增强产业竞争力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重中之重,抓紧编制完善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扶大扶强扶优,充分发挥驻湛央企、省企骨干作用和民营企业较多的优势,实施工业发展“千百十亿工程”,打造年产值超千亿元企业2家,超百亿元企业或企业集群10家,年产值超十亿元企业30家,打造一批“旗舰”式优势企业,扶持一批行业“单打冠军”,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起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兵团”,形成具有湛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和“轻重并举、星月同辉,海陆统筹、内外兼引,市县联动、错位发展”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一)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发展支柱。优势产业是对湛江当前有重大影响的支柱产业,要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加快打造产业航母。一方面,要全力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当前最重大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把广钢环保迁建和中科炼化项目作为“头号工程”,提供最优质高效的配套服务,确保项目如期动工、如期投产。全力加快推进晨鸣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确保首期项目今年上半年投产,力促二期项目早日建成。另一方面,要全力谋划发展钢铁、炼化、造纸三大项目的循环经济配套产业链。积极推动项目内部、项目之间及项目与社会之间形成三大层次的循环经济,努力打造国家级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按照“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大力培育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形成钢铁、石化、造纸产业集群和“115”基地,即超1000亿元产值的现代化石化基地、超1000亿元产值的现代化钢铁基地和超500亿元产值的国家级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基地,把三大产业打造成最具规模优势的支柱产业。

加快提升传统工业。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农海产品加工业和制糖、小家电、家具等传统工业,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两端延伸。注重品牌带动,依托优势企业和名优产品,努力打造更多国字、省字号名优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尤其要积极引导和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入园发展,集约发展,加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

加快做强港口物流。要以深水良港为依托,加快完善集疏运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建设大容量、低成本、高效率物流通道。在巩固大宗散货运输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集装箱物流业,加快形成大宗散货和集装箱并举的港口物流格局。推进无水港建设,拓展物流腹地。高起点规划建设港口物流园区,拉长港口物流产业链。积极争取国家批准建设保税物流中心、保税港区,提升港口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力争5年内湛江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翻一番以上,进入全国十大港口行列,基本奠定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的地位。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善于运用工业理念谋划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建设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基地。重点推进正大(湛江)农业综合开发基地、湛江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南国花卉科技园、湛江农垦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现代农业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和商品率,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争创广东省现代农业示范市,推动我市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二)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打造发展新增长点。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重要主攻方向。要在抓好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培育发展旅游产业。要用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谋划旅游业发展,主动对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高标准制定实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把旅游开发与城市提升拓展、海岸海岛利用、发展现代农业、弘扬历史文化、繁荣商务会展、引导康体休闲、推广科普知识等有机结合,推动旅游业扬优势、造亮点、上位置,成为我市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规划建设大型旅游码头、大型邮轮母港、环雷州半岛旅游观光通道等旅游基础设施,促进一批海湾、海岛、海岸等优势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支持徐闻建设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县。加快湖光岩、特呈岛等一批知名景区提升上档,开发一批新的特色景区景点,发展一批高端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产业链条。加强旅游策划和宣传,打响黄金海岸、热带绿都、天南古邑、魅力港城等旅游品牌。坚持在保护中开发优质旅游资源,着力引进“有理想、有文化、有实力、有经验、有品牌”的旅游投资企业,防止小企业圈占优势资源,防止马拉松式开发建设,防止变相搞房地产业,防止一哄而上无序发展,防止雷同重复千景一面,确保优势资源打造优秀景区,形成优势产业。

加快培育发展海洋经济。以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为契机,用创新思路谋划海洋经济发展,抓紧编制实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政策,在注重保护海洋资源的同时,科学围(填)海造地,科学开发海岛和利用岸线,向海洋要资源,要潜力,要空间,加快做大做强“蓝色经济”。在巩固发展海洋捕捞、海洋养殖、海洋油气等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海洋能源、海洋旅游、海洋生物制药等新兴海洋产业,特别要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和船舶修造业,打造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转变。

加快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广东(湛江)统筹城乡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制定金融发展优惠政策,加快建设金融服务区,引导金融机构聚集发展,做大金融产业。充分发挥广州银行电子结算中心湛江分中心的作用,加快打造粤西区域票据管理中心、金融交易中心和后台中心。积极引导推动商业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大型商贸、仓储、物流产业,进一步增强湛江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地位。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软件服务外包和文化创意产业,抓紧规划建设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园区,出台优惠政策发展总部经济,推动发展保险、证券、会展、中介、康体、商务等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全面繁荣。

加快培育发展“四新”产业。一是加快培育新电子产业。大胆谋划引进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做好“无中生有”文章。二是加快培育新能源产业。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以风电、生物质能发电、潮汐发电、太阳能利用等为重点的新能源,尤其要重点探索发展光伏产业等新能源设备制造业。三是加快培育新材料产业。重点围绕我市钢铁、石化、造纸三大产业发展精品钢、新合金、高性能合成树脂、高分子材料、光电子化学品、节能型墙体材料、新兴墙体涂料和优质特种纸等新材料。四是加快培育新医药产业。充分发挥在湛高校和南药研究所的科研优势,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积极开发海洋生物医药和南药新品种,发展一批医药龙头产业,把湛江建成我省重要的医药产业基地。

(三)大力办好工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建设工业园区是促进工业集聚发展的最佳选择。要旗帜鲜明地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让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产业集群最重要的载体和提升工业竞争力、壮大财源税源、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

着力建设专业性工业园。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开发、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的原则,加快建设专业性工业园区。市要重点加快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加快规划建设奋勇华侨工业区,抓紧规划建设钢铁、石化、造纸配套产业园和电子信息产业园,为承接三大项目上下游产业、引进培育新兴产业搭建良好平台。除城市中心区外,县(市、区)要集中力量办好一个以上主导产业突出的工业园,并按照工业新城的要求,注重配套完善各类服务平台,提升园区吸引力和竞争力。

着力培育发展产业集群。要把培育主导产业理念贯穿园区建设全过程,以专业性园区为依托,围绕重大项目、主导产业积极开展产业招商,引导同类型企业聚集园区,互为车间,集约发展,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市建立重大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支持顺德(廉江)、龙岗(吴川)两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加强对各县(市、区)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协调指导,努力在全市打造5个以上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产业规划,抓园区定位,抓大项目引进,抓配套产业链的培育和延伸,集中力量打造拳头产品,做强主导产业。

(四)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有效增强发展后劲。招商引资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欠发达地区借力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第一抓手”抓实抓好。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要尽快建立招商引资责任制、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市成立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并组建钢铁、石化、旅游、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五大专业招商队伍,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实际成立专业招商队伍,形成主要领导挂帅招商、专业队伍专司招商、职能部门积极招商、各级部门配合招商的招商引资工作新格局,使招商引资工作由被动招商向主动招商转变,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由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转变,力促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形成“既有明月当空,又有满天星斗”的崭新局面。

提高招商引资质量。要开阔招商视野,提高招商门槛,实行招商选资,大力引进高技术、高成长、高税收,用地少、污染少、耗能少的项目,尤其要强化税源意识,瞄准税收上工业项目,做到“大税大干、小税小干”。要围绕主导产业招商,引导产业关联发展、配套发展、集聚发展,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注重优化投资环境。要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强化“你投资,我服务;你创业,我铺路;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进一步优化政务、法治等投资环境,努力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保姆式服务,营造开放包容、公平竞争、讲求诚信的市场环境,促进以商引商,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群、发展一片”的效应。

(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补长发展“短板”。县弱则市弱,县强则市强。能否破解县域经济薄弱这一瓶颈,补长县域经济“短板”,是检验我们攻坚克难能力、协调发展本领的“试金石”。要紧紧抓住市级经济酿育重大突破、高速公路连通县域、富县强镇事权改革全面推进等契机,突出抓好县域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全民创业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尤其要把发展民营工业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鼓励本地民营企业家扎根创业的同时,发动湛籍在外民营企业家回乡创业。建立健全对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中小企业用地难、融资难等问题。编制出台民营企业创业投资指导目录,引导民营企业重点投资发展税源型经济。引导支持民营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与大企业开展合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壮大规模、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要把城镇化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互促进。尤其要提升县城规划水平,按照中等城市标准,加快县城建设步伐,增强城区集聚辐射功能。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做大做强中心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投资者和务工经商人员落户条件,积极引导工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向城镇集聚,打造县域经济增长极。切实加大扶持指导力度。把县域经济发展提到更加突出位置。抓紧推动高速公路与各县(市)县城、工业园区、重点旅游景区的连接线建设,加快连结县城和中心镇的路网建设。建立市、县(市、区)招商引资联动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推动重大产业项目或产业配套项目向县域布局。加大对县(市)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扶持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增强县域造血能力。

三、全面增创发展优势是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紧迫任务

地区的竞争从来都是环境的竞争。做大做优经济“蛋糕”,既要充分利用好固有优势,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又要不断显优补薄,改善软硬环境,增创发展新优势,提升环境竞争力。

(一)增创基础设施优势,夯实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硬支撑。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县域交通建设滞后,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要着眼打基础谋长远,秉承湛江人当年建设鹤地水库、湛江港和东海大堤的豪情壮志,坚决打好以港口、机场、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不断提升发展承载力。

打造内外畅通的交通网络。要尽快打通陆上交通瓶颈,基本形成市外通高铁、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快速、村村通公路,市区成环、海湾成环、半岛成环的“四通三环”大交通格局。重点加快茂湛高速铁路建设,尽快动工建设东海岛铁路;加快推进湛江机场升级迁建工程,力争5年建成;规划建设环雷州半岛高等级公路、东海岛至雷州跨海大桥、南三岛至东海岛海底隧道和官南大道,构建全市“一小时经济圈”。

构建环雷州半岛港口群。以加快深水码头和深水航道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以湛江港集团为龙头、布局合理、互为配套、功能齐全的环雷州半岛港口设施体系。加快建设宝满、东海岛两大新港区,加快40万吨级航道、40万吨级散货码头、宝满集装箱码头和东海岛通用泊位等工程建设,提高港口核心竞争力。加快徐闻海安港、雷州流沙港、廉江营仔港等县域港口建设。

加快水利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加快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建设,确保我市东部地区工农业生产用水及群众生活用水需要。大力实施中小型水库、江海堤围除险加固、城市防洪工程,提高防险抗险能力。加强灌区渠道防渗整治和节水改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重点加快雷州青年运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雷州半岛西海岸布局发展大型火电产业,重点推动建设广东大唐国际雷州火电项目。加强电网建设,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供电能力。

加快信息化发展进程。以建设“智慧城市”为目标,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积极推进“网上政府”建设,加快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巩固发展农村信息化成果,促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

(二)增创中心城市优势,构筑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强大载体。城市是支撑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载体。要按照“提升规划、加快建设、打造亮点、强化管理、注重经营”的思路,全面提升湛江作为粤西中心城市、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聚集力、辐射力和知名度、美誉度。力争2013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2014年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取得重大突破。提升规划,大手笔描绘城市发展蓝图。规划是城市的灵魂。我们不怕眼前落后,就怕眼光落后。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以宽广眼界和远大理想谋划中心城市未来发展。聘请国内外一流规划专家团队,借鉴世界海湾名城经验,高起点做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修编,抓紧完成城市规划区控制性详规及城市路网、“一湾两岸”城市景观、交通站场、地下空间利用与控制、城中村村场、海岛开发建设、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重要专项规划的编制提升。做到定位准确,谋划超前;突出优势,彰显特色;全面覆盖,规以致用。特别要按照“三规合一”要求,将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产业规划有机衔接,实现城市资源的科学配置。

加快建设,大力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按照“一湾两岸、拥湾发展”的大思路,加快中心城市拓展建设步伐。以承办第十四届省运会为契机,以打造湛江最亮丽的城市新名片为目标,加快把海东新区建设成为人居创业环境俱佳的生态型海湾新城区和海湾东岸经济文化中心。以钢铁、炼化两大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把东海岛建设成为具有强大承载力和带动力、闻名国内外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加快“三旧”改造和城市中心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步伐,抓好城中村、城郊村改造,推动旧城区转型升级。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加快建设湛江大道等城市快速干线及一批重点市政道路,改造整治交通瓶颈路段,提高城区路网密度。

打造亮点,大气魄彰显海湾城市魅力。完善城市功能,以丰富文化内涵,塑造城市核心与灵魂,构建城市亮丽风景线为重点,着力推进市区“六大中心”建设。一是高标准规划建设省运会主场馆,打造彰显湛江城市气魄的大型体育运动中心。二是加快建设集商贸购物、商务会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打造彰显湛江现代商业文明的大型商务中心。三是规划建设海洋博物馆、海洋文化主题公园、中心文化广场、湛江大剧院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打造彰显湛江海洋文化魅力的大型文化中心。四是完善规划,强化配套,加快推进职业院校聚集建设,打造彰显湛江科教实力的大型职业教育中心。五是按照快速接驳、便捷换乘的要求,规划建设市区高速铁路总站、长途客运汽车总站、市区公共汽车总站及未来的城际轻轨总站、地铁总站,打造彰显湛江交通枢纽地位的大型交通枢纽中心。六是适时建设新的市行政办公区,打造彰显湛江党政机关亲民便民形象的政务服务中心。

强化管理,大幅度提升宜居城市形象。以创建“五个城市”特别是冲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全面加强和提高城市依法管理、精细化管理水平。要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上下功夫,重点治理乱扔吐、乱堆放、乱拉挂、乱张贴、乱搭建、乱摆卖的城市“六乱”现象,大力整治交通秩序,全面改造提升农贸市场,确保市区整洁有序。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市民的城市意识和文明意识,营造全社会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良好氛围。要在健全完善管理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推动管理和执法重心下移,强化属地管理,调动区一级管理城市的积极性。要在攻克管理难点上下功夫,完善落实严格的问责制,铁腕清理违法违章建筑,对监管和拆违不力者严肃追究责任。

注重经营,大思路构建城市良性发展机制。运用规划优先权,通过城市土地开发,以及户外广告、路桥冠名权经营等,以市场手段解决城市建设融资问题。注重对城市土地的科学规划与利用,强化政府在科学储备和经营城市土地中的主导作用。深化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和经营,以投入多元化拓展经营城市的运作空间。注重培育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价值,提高经营城市水平。

(三)增创改革开放优势,激活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动力活力。改革开放是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动力源泉。要以更解放的思想、更豪迈的勇气、更宽广的胸怀,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遵循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理顺市与区的关系,明确市与区的事权范围和利益分配,激活区一级在发展经济、管理社会等方面的积极性。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部分市直单位进行适当整合,提升行政效能。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市基础、交通、水务三大投资集团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放大投融资效应。组建新的投融资平台,盘活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存量。力推优势企业上市融资,拓展资本运营,加速做大做强。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动国有企业二次改制。积极推进富县强镇改革,依法扩大县级政府管理权限,积极在中心镇推行强镇扩权试点,理顺“省保县、市保镇、县保村”的财政支付对接。全面规范市和各县(市、区)公务员津补贴统发制度,落实“收支两条线”和财政统收统支。

着力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要充分发挥沿海开放城市的优势,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加快做大做强外向型经济。一是积极拓展区域合作。加强与粤西各市合作,合力打造“湛茂阳经济发展圈”。深化与珠三角的合作,积极探索湛江深水港与澳门自由港对接合作,主动融入粤港澳经济圈。争取享受海南国际旅游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有关优惠政策,在北部湾经济圈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加强与东盟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把湛江建成中国与东盟合作的示范城市、广东进军东盟市场的“桥头堡”。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扩大口岸开放格局。二是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大力吸引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三是积极扩大出口规模。扶持传统出口产品升级换代,努力扩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出口,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建设。培育一批新的出口导向型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企业。

(四)增创生态文明优势,拓宽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可持续路径。不发展工业,湛江没有出路;但乱发展工业,将是一条绝路。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与生态齐抓、经济与环境共赢,既要经济崛起,又要蓝天碧水,使湛江成为永远令人向往的生态绿都。

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抓紧修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加快三岭山森林公园等市政公园建设,巩固和发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成果,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加快建设沿海防护林、滩涂红树林、森林公园、交通绿色长廊、江河水源涵养林、城区公园绿地、工业园绿化缓冲区等七大生态带,构建沿海绿色生态屏障。加快城市绿道和慢行系统建设。

改善环保基础设施。深化资源、环保价格改革,加强城乡治污和固废集中处置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成一批市区、工业园区及县(市)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市区垃圾处理场、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县(市)城区、中心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加快实施北桥河、赤坎江和南柳河的治污工程,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市区海域海水养殖污染治理。加强对主要江河、重要水源涵养区及饮用水源、战略性水源保护。

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把环境监管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采取综合手段加大执法力度,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努力完成国家确定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重点抓好国控、省控污染源环境监管,加大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倡导清洁生产。积极培育发展低碳产业和低碳技术,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增长。支持遂溪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县。

(五)增创人文科教优势,增强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软实力。文化是衡量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要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把湛江厚实的文化底蕴和雄厚的科教实力,转化为现实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市文化艺术中心、湛江新闻大厦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城乡骨干文化设施,提高文化服务能力。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总结宣传新时期湛江人精神,构筑有湛江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续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广泛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抓紧完善提升教育发展规划,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抓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精心办好一批骨干学校,加快危旧校舍改造,改善办学条件。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优化教育结构。支持在湛高校加快发展,更好地为地方发展服务。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湛江,着力突破制约湛江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支持在湛科研单位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开展应用科研活动,鼓励企业自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促进产学研结合。规划建设湛江大学科技园和科技创新孵化器,重点建设环北部湾医药研发中心、海洋产业研发中心、现代农业研发中心。加快湛江高新区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强市,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重点引进一批具有专业管理水平的行政人才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急需人才、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健全人才选拔任用机制,重奖有突出贡献人才,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我们不但要把“蛋糕”做大做优,而且要把“蛋糕”切好分好,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老百姓过得更自信、更自豪、更幸福。

(一)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化“公共财政”理念,增加民生投入,确保每年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用好市场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放大财政杠杆效应,探索小财政办大民生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中,要高度重视规划建设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公园、市场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生活。

(二)推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加强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建立健全促进就业机制和城乡就业服务、就业援助体系。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与创业就业的对接联动,特别是根据钢铁、石化、造纸及商贸、旅游等产业的用工需求,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三)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目前,我市农村还有6.4万间危房和相当数量茅草房,纳入“双到”扶贫开发的农村贫困人口仍高达11.1万人。必须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促进农村贫困人口早日脱贫。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硬底化改造,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切实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加快城镇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并在5年内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年内全面告别茅草房。建立价格预警调节机制,控制物价过快增长。建立完善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加强房地产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四)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建设多层次、保基本、可持续、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支持发展养老事业。健全和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临时生活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城镇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切实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城镇困难家庭、老弱孤寡残等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五)打好医疗卫生攻坚战。加快建设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巩固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下决心打一场建设改造骨干医疗机构的攻坚战。积极支持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异地扩建,把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市第一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骨干医疗机构建设成粤西地区同类医院中最好的医院。加强县级骨干医疗机构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规范化改造步伐,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级卫生站建设,全面提高城乡卫生服务水平。

(六)营造平安和谐社会环境。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涉枪、“两抢一盗”等严重刑事犯罪,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集中开展清理非法私藏枪支弹药和打击黑恶势力欺行霸市两大专项行动,务必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发挥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作用,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群众工作统筹信访工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建立健全网络信访平台,提高信访工作和网络问政水平。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巩固发展创建双拥模范城成果,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继续严格落实人口计生政策,提高人口控制水平。

五、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战斗力是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根本保障

加快做大做优经济“蛋糕”,建设幸福湛江,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必须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突出抓班子队伍,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反腐倡廉,注重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水平。

(一)加强组织建设,夯实科学发展基础。组织建设是基础,公正用人是关键。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不断提高党的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湛江科学发展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建好队伍。

务必公正用人,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古人云:“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正确的用人导向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最好良方。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标准,形成“树理想、抓落实、打硬仗、出战果、用功臣”的用人导向。树理想,就是要树雄心立壮志,善谋大事,想干大事,追求卓越,争创一流。抓落实,就是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推动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打硬仗,就是要敢于碰硬,善于攻坚克难,碰到矛盾不回避,遇到困难不退缩,见到麻烦不推诿。出战果,就是敢打必胜,追求绩效,务求工作有实实在在的成果。用功臣,就是以绩为准,论功行赏,让那些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得到提拔重用,让那些为做大做优经济“蛋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成为新时期湛江最可爱的人。今年是市、县、镇、村四级集中换届年。各级党委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抓住换届契机,全面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好配强一把手,把各级班子建设成为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核心。

务必多措并举,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干部队伍培训引进渠道,建立健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一线培养干部、考察干部、提拔使用干部的工作机制。加大公推公选干部工作力度,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选拔一批副处级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后备人选,在全国范围内公开考聘一批专业管理人才充实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开展干部大教育大培训,扎实推进“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当学习型干部”活动,深入开展以“树理想、燃激情、强素质、增本领”为主题的教育培训活动,促进干部注重学习、终身学习。特别要围绕重化产业、海洋经济、旅游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应急管理等专题,有计划地对全市干部特别是县(市、区)和市直部门领导干部进行分层次专业知识培训,着力提高谋划发展、推动落实、招商引资、群众工作、危机应对、网络问政、直面媒体、系统管理等方面能力。

务必夯实基础,全面推进城乡基层党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做大做优经济“蛋糕”、推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创先进、争先锋。建立解决村干部待遇长效机制,加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继续加强机关、学校、社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力度,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注重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二)加强作风建设,兴起干事创业热潮。没有过硬的作风,就不可能有坚强的战斗力、执行力和创造力。湛江大发展大跨越,需要全市广大干部有满腔的豪情、百倍的干劲、扎实的作风、一流的业绩,尤其需要各级党政机关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在作风建设方面勇当排头兵。

努力形成狠抓落实的干事氛围。广泛开展“五荣五耻”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以敢于担当为荣,以不负责任为耻;以苦干实干为荣,以怕苦畏难为耻;以雷厉风行为荣,以办事拖拉为耻;以协作配合为荣,以推诿扯皮为耻;以善于创新为荣,以墨守成规为耻”,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苦干实干抓落实的氛围。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机制,明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工作量化目标,将考核结果与责任追究挂钩,与评优晋升挂钩。完善责任倒逼机制,以目标倒逼进度,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大力加强政务服务,深化政务公开,构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机关效率和服务水平。完善明查暗访机制,充分发挥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加大治懒治庸、督查督办和行政问责力度,对纪律松弛、“吃拿卡要”、办事拖拉等不正之风,坚决严肃处理。

努力汇聚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做大做优经济“蛋糕”,建设幸福湛江,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民心民力。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大力支持干事创业者,旗帜鲜明鼓励改革创新。加强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形成和衷共济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组织、引导、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形成共谋发展的统一意志和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加强廉政建设,保障湛江科学发展。党风关乎政风、影响民风,越是加快发展,越要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切实加快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做大做优经济“蛋糕”保驾护航。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强化“一岗双责”意识,将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纳入总体工作规划,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敢抓敢管。要抓住关键环节,紧紧围绕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关键环节,细化工作责任和目标要求,做到责任明确、考核到位、追究有力。

切实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加强廉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构筑拒腐防线。坚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切实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管理监督,对出现苗头性的问题,要通过提醒、函询、诫勉等方式及时纠正,堵塞体制机制上存在的漏洞,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加大力度严肃查处腐败案件。要结合剖析近年查处的少数领导干部腐败案件,吸取教训,举一反三,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查处案件的惩戒警示功能,加大案件查处力度,重拳治腐,着力解决重点领域的腐败问题,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党风廉政建设的明显成果取信于民。

同志们,湛江人民期待已久的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已经到来,抓住机遇做大做优经济“蛋糕”,实现湛江的腾飞崛起,再续湛江的骄人辉煌,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重大历史责任。让我们在党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倍加珍惜机遇,倍加奋发有为,为做大做优经济“蛋糕”、加快建设幸福湛江而努力奋斗!

下载中共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2012年3月1日在中共攀枝花市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2012年3月1日在中共攀枝花市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委书记在中共原平市委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在中共原平市委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今天我们召开中共原平市委全体(扩大)会议。主要是传达学习省委骆惠宁书记在全省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推进......

    在市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产业兴巢实干强市为实现跨越赶超、建设明珠之城而努力奋斗——在中共巢湖市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月6日)胡启生同志们: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

    在2005年中共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上

    同志们:这次市委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南通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确定明年工作目标和思路......

    张高丽在中共天津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张高丽在中共天津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张高丽在中共天津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在中共天津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张高丽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日前在中共上海市委九届八次全会上说

    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日前在中共上海市委九届八次全会上说——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面临着更大的利益诱惑。我们党不讳言利益,但不能超越法律和政策规......

    在中共XX县九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刚才,建国书记通报了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宜宾的有关情况,传达了市委二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提出了贯彻落实的总体要求。县政府按照县委的要求,要坚持以十六大精神、“三个......

    在2005年中共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文 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同志们:这次市委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南通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