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善我国土地税收制度的国际借鉴1
完善我国土地税收制度的国际借鉴
摘要:土地税收是保障国家财产收入、调节土地收益分配的有效制度。通过对土地交易的各个环节进行纳税,不仅可以引导土地利用方向来合理配置和利用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还对抑制土地投机、贫富差距扩大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适宜国情的土地税收制度必须立即得到推行。本文选取了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土地税收制度,通过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较,指出我国土地税制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先进土地税制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税制的几点建议,以期对我国土地税改有所启示。
关键词:土地税制国际比较借鉴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of land tax system
in China
Zheng Yongkang(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03,China)
Abstract:Land tax is the security of state property income, regulating distribution of land income.Through tax all aspects of land transactions, not only can guide the direction of the use of land to the rationally allocate and use of increased scarce land resources, but also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inhibition of land speculation and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Therefore, the suitable land tax system must immediately be implemented.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British, Australian and Canadian land tax system, through comparing with these developed countries, pointing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land tax system, andrefer the overseas advanced experience,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s to perfect the tax system of our country, hoping it could enlighten our land tax system.Keywords: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land tax system
1、前言
近年来,土地收入呈逐渐扩大趋势。2008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约9600亿元,2009年全国土地收入增加至约1.59万亿元。到了2010年,这一数据又随着楼市的火爆猛增至2.71万亿元,规模之大令人咋舌,而2011年我国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就已经超过3.15万亿元。国土资源部2010年2月曾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1999年~2008年十年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累计5.3万亿元[1]。仅2011年一年的土地收入就达到了十年间土地收入的60%。土地收入金额的如此之巨大使得土地转让收入已直接和间接成为地方政府主要的预算收入来源。因此,探索土地收入征管制度,正确处理好国家、地方等多方的利益关系,是我们当前值得深思的问题。越演越烈的房地产泡沫不断扩大,作为最基本生产要素之一的土地,只有得到优化配置,才能保证我国经济迅速健康发展。然而,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土地利益分配不公平问题,也不能阻止经济主体行为的盲目性及恶意炒作土地。社会公众对公共品需求日益增多,也导致了公共土地的需求增加,为提供公共土地和解决公用地的外部性问题,政府管制势在必行。
土地税收是针对土地或土地改良物(如建筑物)的价值或租金收益课征的赋税。现代土地课税的重要意义不仅仅表现在财产和收入的分配上,它将在加强对土地资源利用的管理,抑制投机交易,调节级差收入,抑制贫富过分悬殊,促使土地的有效配置等诸多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2]。国外土地税收制度是个复杂的体系,大都是多税种、多次征收的复税体系。由于各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土地制度的基础、土地资源的供应程度各不相同,对于构建我国现代土地税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国际先进土地税制
2.1英国土地税收制度[3] ~[4]
英国的土地税制是一个包括许多税种的复杂体系,其中主要包括地方议会税(家庭财产税)、营业房产税、遗产税、印花税,以及所得税、增值税等。上述税种中地方议会税属于地方税,其他均为中央税(营业房产税虽然由地方政府征收,但需要全部上交中央政府处置分配,因此也将其列入中央税)。总的来说,土地税制是以土地为课税对象的税收制度。土地包括农业用地、住宅用地、经营
用地、林地等。英国的土地税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土地保有课税、土地有偿转移和增值课税。其主要特征主要有:
2.1.1高度集中的税收分税体制。英国在土地税收上实行高度集中的分税体制,中央与地方政府对土地税收分权管理,中央政府侧重于土地及资产转移和增值课税,如所得税、增值税、土地印花税、遗产税;地方政府侧重于土地保有课税,如地方议会税、经营房产税。但在整个税制管理中,英国中央政府具有较大的权力,包括相关立法和政策的制定,甚至是税率的确定。
2.1.2完善的税收立法制度及申诉程序。英国与土地有关的主要税种都由法令做出规定。议会法典确定税收的基本规则。法院负责法典释义并规定税制的大部分细节。国税与海关局通过发表各种相关声明和通知文件来解释如何具体实施这些税法,包括主要制定税法实施说明、税法例外的税收减让办法、对具体税种制发一系列解释性的通知和宣传单、对预算报告的相关解释以及征管手册等。
2.1.3利用土地税收杠杆调节国民收入差距,提高土地利用率。英国的遗产税就是调节国民收入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其遗产税规定,对遗产超过31.2万英镑的征收遗产税。为防止富人通过提前转移财产逃避遗产税,遗产税法规定,继承人除了要对死者遗留的财产缴纳遗产税外,还要对死者7年内赠与的财产,根据赠与及死亡的年限,按不同的税率缴纳赠与税。
地方议会税和营业房产税是对土地和房产保有环节征税,这两项税收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地的低效利用。因为房屋一旦空置,就不能产生效益,就会增加业主的税务负担。纳税的压力驱使英国人很少空置自己的土地和房屋,所以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英国土地税收制度其他特点还有税收公平、管理机构精简高效、对房地产有很强的调控作用等等。2.2 澳大利亚土地税收制度[5]
澳大利亚采用分税制实行联邦、州和地方三级课税制度,土地税是州政府征收的主体税种之一。作为一个经济发达、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澳大利亚的土地税制具有其较为完善和优越的一面。
2.2.1实行累进税率制。与英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澳大利亚在土地取得环节没有设立遗产税、继承税或赠与税等土地所得税,只是在某些情形下可能
需要缴纳印花税。澳大利亚的印花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是指随着征税对象的数额由低到高逐级增加所适用的税率也随之逐级提高的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翻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征税象数额越大,适用的税率越高,反之则相反。
2.2.2征收范围广,税基宽。为了加强地方政府对土地资源使用情况的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州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新南威尔士州现行的税法规定,土地税的征收范围包括州内的所有地区。闲置的土地(包括农村的闲置地),居住商业和工业用地以及从州或政府租来的土地都是土地税的征收对象。纳税人不仅包括土地的所有人,还包括委托的代理人和受益人。
2.2.3采用土地的市场价值作为计税依据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澳大利亚以未改良土地的市场价值作为计税依据能够抑制市场上土地不合理价格的形成,使土地资源达到有效配置,具有较好的税收调节性,并且可以降低评估成本,同时也避免了由于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而造成的计税价格和实际价值相脱离的现象。
2.3 加拿大土地税收制度[6]
加拿大于1873首先开始征收土地税,后来各国相继仿行。,加拿大的土地税是合并在不动产税内征收的。居民买了房屋就同时买了土地,所以计税时也把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包括在内。因此,加拿大的土地税也就是不动产税,其税基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土地,另一部分是建筑物和其他不动产。加拿大的不动产税是根据不同环节进行征税的,分别对土地的保有和转移进行征税。对土地保有的征税又包括对土地所有和出租进行征税,而对土地的转移则又包括对转移行为本身和转移时所发生的增值进行课税。主要包括:(1)不动产保有税,即不动产税,由地产所有者每年按时缴纳;(2)不动产转让税;(3)营业性不动产税等。
2.3.1税率的浮动性。加拿大没有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税税率,税率主要依据各地方政府的收支状况白行规定。不动产税率的确定权在省或地方议会,地方政府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力求税赋公平公正。各省、市的不动产税大多采用不同税率征收,以此抑制贫富差距拉大。不论是谁都要依法缴税,原则是收入较高的人必须支付更多的税,而收入低者则税率相对较低。
2.3.2不动产税收优惠。加拿大不动产税的税收减免,主要也是依据不动产的用途和不动产的所有者予以减免。此外,加拿大的一些省还设有税额扣除法、延期付税法,以减轻低收人家庭和有困难的特定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3、我国土地税制现状
3.1现行土地税收体系
中国的土地税收体系经过1994年的税制综合改革,基本确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税制框架。对土地经济行为也初步形成了以土地使用权的取得、保有、流转为征税点的土地税收调节体系。我国的土地税制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土地取得课税制、土地保有课税制和土地转让课税制。土地的取得环节主要有耕地占用税,土地转让环节征收的主要有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七个税种,而在土地保有环节直接与土地有关的则只有城镇土地使用税。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我国的土地税制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为了加强国家对土地的宏观调控.自2007年1月1日起城镇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的年税额在原规定的基础上提高2倍同时将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纳入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二是自2008年1月1日起,耕地占用税每平方米的税额标准有所提高.并且删除了不适用于外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规定。三是为了简化税制.实现我国房地产税制的内外统一.城市房地产税已于2009年的1月1日被废止,外国企业和组织、外籍居民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缴纳房产税[5]。3.2土地税收体系存在的问题[7] ~[9]
3.2.1税负结构不够合理。在土地取得和保有环节中税负水平偏低,而在土地流转环节税负水平却偏高,占到总体税负水平的15%左右。不合理的税负结构给土地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第一,对持有存量土地的征税压力不够,不能形成经济上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用地激励机制。第二,在土地流转环节上,税负偏重,如营业税、所得税、契税等,使流转阶段的税负水平相对较高,致使土地交易成本过大。第三,土地取得环节的征税压力不够.加卜开发存量土地所需支付的高额成本,促使宁愿支付少量的税费,也不愿占用存量土地进行开发,这样不利于促进土地使用者合理节约利用土地,阻碍了土地的合理流转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3.2.2税种设置交叉与重叠并存,税种设置不合理。设置如对出租房地产收入
既征所得税又征房地产税,则是税种交叉;契税与印花税设置重叠,契税是房地产产权发生转移时就双方当事人所订立契约征收的一种税,印花税也是就经济活动中订立的凭证征收的一种税,课税范围明显后者覆盖了前者。中国现行税制中对不动产征收的税种较多,不便于计征,如房地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其征收对象是一样的。因此,应对现有部分土地税种的有机整合和替代
3.2.3税率设置单一。单一税率制削弱了土地税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我国目前设立的土地税种中,除了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之外,其他税种均采用单一的税率或税额标准,不仅无法发挥土地税收调节社会财富分配和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作用,而且也不利于抑制土地投机活动。
3.2.4按土地面积计税,计税依据的选择不科学。我国的土地税种中与土地有直接关系的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都是使用土地面积作为计税依据。以土地面积作为计税依据一方面很容易产生计税价格与实际价值相脱离的现象,使土地税额不能很好地反应土地的价值,另一方面按土地面积计算土地税容易出现对于同样面积的土地,不同收入阶层的人承担同样多税负的情况不利于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造成税负不公的现象。
3.2.5税收体系结构缺陷。一方面表现为税种缺失。有些税种、税目该设立却没有设立,如国际通行的遗产税。另一方面表现为错位。性质属于税的却收成费。如土地闲置费本来属于不当行为惩罚税,却以费的形式存在。
4、我国土地税改的国外先进经验借鉴[10]~[12]
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土地税收制度的比较,值得中国土地税制改革借鉴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4.1调整土地税的主要依据。我国现行的主要土地税种中,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采用的计税依据都是土地的实际占用面积,土地的实际面积具有固定性,不会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每一块土地的市场价值不尽相同,如果对所有的土地一同对待势必会导致税收的不公平,而且土地税制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容易造成征收的名义税额和实际税额不相符的现象。澳大利亚采用土地市场价值作为计税依据,保证了土地税收实际价值的稳定,从而保证了政府财政税收。
4.2实行累进税率制.使税率随着征税基数的扩大而提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大蛋糕”该如何切,一直是全国热议的话题。在土地税的征收上采用与个人所得税类似的累进税率,可以间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并增加土地的持有和转让成本,减少土地投机活动的发生。在税率设置上,应根据我国具体的经济发展情况,设置最低起征点和税率的级距,使之既能体现对不同阶层征税的差别,又能使这种差别不至于太大,从而使各个阶层都易于接受。要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通过减税和免税等优惠政策降低低收人群体的税收负担。与此同时,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对低收人群体提供更多补贴和救济。
4.3扩大征税范围,增强政府对土地使用的调控作用。我国现行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的征收范围仅限于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而不包括大量位于农村的非农业建设用地和非农房产.这不仅造成明显的税负不公也给农村乡镇企业和非农建设滥用土地埋下诱因。澳大利亚土地税的征收范围广,不仅增加了州政府的财政税收收入,而且有利于增强政府对土地的调控功能,加强政府对土地使用情况的监督。因此,我国在新一轮的税制改革中应扩大土地税的课征范围,将大量位于农村的非农建设用地和非农房产纳入土地税的征收范围。
4.4转变“税低费高”为“税强费弱”。在国外,土地税收一般仅占房地产价值的2%左右,而且西方许多国家都把收缴的规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明确它的使用方向和范围,不列入预算的规费一般都被设置特定的用途。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土地开发的税收并不重,但是其他类型的收费却令人瞠舌。有关资料表明,许多地方的土地收费项目在100项以上,甚至不乏多达200多项的收费存在。土地税收占房地产开发成本的10%左右,而各种收费却占成本的30%以上。税外收费现象非常突出。所以,我国应当强化税收,减少收费种类,或者将两者合并设置,例如将土地使用费并入土地使用税,将土地收益金并入土地增值税等。
4.5简化土地税收结构。各国土地税收都是将土地看为一种基本生产要素,从宏观调节出发,并按照要素的流通过程进行课税,建立有关土地的复税制体系,保证了课税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税种数量上看,我国各个环节的税种征收数量不平衡,例如交易环节有多种税,而开发使用环节仅有一个税种。交易环节征税
远大于开发环节的税收容易导致开发土地的盲目性,并且增加了土地交易的成本,限制了土地的经济流转。除此之外,我国现行税种种类繁多,虽然名称不同,但是实质上是对同一税源进行课税。比如对转让土地使用权,既征土地增值税,又征收所得税。重复征税现象的存在,容易导致纳税人偷逃税款,而且也不符合税收原则中的效率原则。我国应当建立简化易行的土地税制结构,按土地取得、保有、转让三个环节设计土地税种。尤其在保有环节应详细制定规则与办法,以达到平抑地价,确保公平负担的目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征收保有税,提高不动产占有成本,从而促进不动产的流转和有效利用,提高不动产的供给量。
参考文献
[1]人民网.全国土地收入13年近13万亿资金去向鲜有对外公布[EB/OL].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7206812.html,2012-02-24 [2]费跃锋,董道元.对中国土地税费改革的国际借鉴与思考.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J] ,2004,(1):65~68.[3]宋国明.英国土地税收制度特征与启示.资源管理[J] ,2010,(7):2~8.[4]张进昌.论新世纪英国地方税制的结构与特色.天津财经学院学报[J],2003,(8):17~21.[5]许文娟.澳大利亚土地税收的启示.上海房地[J],2010,(1):53~55.[6]宋国明.加拿大土地税收管理.国土资源情报[J],2006,(2):24~26.[7]曲顺兰,路春城.构建节约型社会与土地税制的完善.税务研究[J],2006,(2):23~27.[8]余珍明,尚聪敏等.加入WTO后中国土地租、税、费体系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农业经济[J],2002,(3):44~45.[9]李国香.中国房地产税收制度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4).[10]阮家福.中外土地税收制度的比较与借鉴.宏观经济研究[J],2009,(9):75~79.[11]林霞,张宝健,左松洁.我国的土地税制的问题与建议.商情[J],2009,(14):88~88.[12]陈多长.土地税制的实践:国际比较与中国的借鉴.中州学刊[J],2002,(1):47~50.
第二篇:我国现行税收制度
浅析关于我国税收制度的缺陷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现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我国税收制度正在不断完善,论文从税制结构、立宪、环保3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税收制度经历了数次改革,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仍存在着一些缺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税制结构的缺陷
(一)税种结构不科学
经过多次税制改革,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以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为辅助税种的多层次、多环节的复合税制体系,且现行税制已经实现了与世界接轨。
但是,从主体税种的收入上看,所得税收入近几年仅维持在20%的低水平;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近几年一直维持在近70%的高水平。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在充分发挥收入功能、保障税收大幅增长的同时,也弱化了所得课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此外,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薪阶层,而来源高收入者的比例还很低。2002-2004年,来自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占当年个人所得税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6.35%、52.32%、54.13%,3年平均为50.93%。据统计,2001年中国7万亿元的存款总量中,人数不足20%的富人们占有80%的比例,其所交个人所得税却不及总量的10%。如今,这一情况并未得到改变。
(二)主要税种存在的问题
以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为例: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税制结构优化中应该格外注意的一个税种。对于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分人、分所得项目分别征收方法,不同项目之间的税率不同,税负轻重不一,存在问题很多。在整个税制结构中,个人所得税是纳税人偷逃税范围最大、各方面干扰最重、征收难度最大的一个税种。而增值税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增值税的设计与征管环境不配套,致使偷税、避
税、逃税现象大量存在。从我国目前的法制建设水平和税收征管环境状况看,增值税征管成本较高,税收损失严重。
(三)税负结构不合理
与大部分国家实行的消费型增值税相比,我国增值税的税负设计明显偏高,个人所得税税负设计虽然不算高,但由于税收级距较小,实际起到的调控作用倾向于一般收入水平者,边际税率水平显得偏高,从实际税负水平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收收入占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
产业税负不公平,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中,在国民经济发展的结构变化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四)征管方面不合理
我国现阶段的税收征管环境不完善,征管手段落后,征管人员素质偏低。
自1994年新税制运行以来,随着征管模式的变革,各地都在征收管理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是从实际运行状况看,许多地方还停留在征管大厅的建设层面,计算机的配置既不能满足需要,使用效率也不高,在税收干部队伍中,征管人员能力偏低,征管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扭曲现象。由于各级政府存在着事权与财权的划分,过于关心本级政府能使用的税金的现象普遍存在,越权减免税、截留、拖欠中央税收,鼓励多入地方金库的做法相当普遍,从而使现行税收管理体制的正确执行大打折扣,税收弱化问题相当严重。
二、税收立宪的欠缺
目前我国宪法中只有第56条对税收进行了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从税收立宪的起源及其本质来讲,税收立宪重在规范国家征税权、保护人民的基本财产权和自由权,而我国宪法的这一条规定显然是从维护国家权利、保证人民履行义务的角度出发的,很难说我国已经进行了税收立宪。
我国宪法关于税收立宪的缺失导致了我国税法领域行政法规占主导,而法律
占次要地位的局面,这一立法现状在世界各国都是罕见的。在我国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潮流之时,大力加强税法领域的法治建设势在必行。
三、环保设计的缺陷
我国现阶段补偿环境侵害、调节污染者行为、筹集防治污染资金主要是通过排污收费制度现的。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污染企业为了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千方百计逃避监管。排污费的征收主要是集中于大中城市的企业,大量小型企业和非企业污染主体,由于涉及面广,监控难度大,缺乏有效的监管。排污费的征管主要由地方环保部门负责,实施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
目前资源收费政策着眼于微观环境,征收主体偏重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收费标准低,征收面较窄,渠道单一;征收管理混乱,主管部门职能交叉,部门利益冲突严重。
我国目前的税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已不能与我国日益发展的经济形势相适应,我们应认真研究当前的问题及形势,从而扎实有效地完善我国现阶段的税收制度。
环境税发展才刚刚起步,严格说来,还不存在真正法律意义上的环境税。与环境有关的税费有消费税、车船使用税、资源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现已暂停征收)和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在资源税方面,其性质被定位于一种级差调节手段。一方面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是销售量或自用量,而不是开采量,客观上鼓励了企业对资源滥采滥用,造成了资源的积压和浪费。另一方面,税率过低,税率之间的差距没有拉开,缺少以引导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目的的专门税种,消费税的征收范围过窄。优惠措施注释单一,主要限于减税和免税,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影响了实施效果。
也正因为如此,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这一战略构想。将这一战略构想付诸实施的基本路径,就在于通过税收改革,在保证宏观税负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减少间接税,增加直接税;减少由企业缴纳的税,增加由居民个人缴纳的税,从而建设一个融间接税和直接税、企业法人纳税与居民个人纳税为一体的大致均衡的税收体系格局。
第三篇:完善我国土地管理制度问题研究(范文模版)
新华网北京8月23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3日下午就完善我国土地管理制度问题研究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落实节约优先战略,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坚持各类建设少占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区域、城乡、产业用地结构优化;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提高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刘守英研究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林坚副教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的发展中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管理事业快速发展,初步建立起符合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土地管理制度基本框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我国土地管理仍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的发展,既要考虑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发展空间。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是造福子孙后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和管理工作,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
胡锦涛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4方面工作。第一,切实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制度,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第二,切实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管控作用,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时序,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走集约式城镇化道路,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供应,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完善土地使用标准。第三,切实维护群众土地合法权益,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用地,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规范征地拆迁管理,加大土地督察和执法力度,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第四,切实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深化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强土地行政管理能力建设。
胡锦涛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土地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严格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服务,不断提高土地管理工作水平,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要严格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法定程序,依法管地用地。要深入进行土地资源国情和土地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普及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基本知识,使全社会都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和保护耕地的重大意义,使保护耕地、节约用地观念深入人心,广泛形成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篇:我国土地征收程序的完善
我国土地征收程序的完善
[摘要]土地征收关系到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冲突与平衡,对深远,必须有合理的法定程序作保障。但当前,我国土地征收程序尚存在很多缺陷,需要在事业的认定、征收范围的决定、征收补偿以及征收的执行与完成等阶段加以改革、完善。[关键词]土地征收土地征收程序土地征收程序的缺陷土地征收程序的完善土地在我国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既是重要生产资料和财产,也是人民安身立命之本,还是重要的环境资源要素。土地征收意味着对所有权的剥夺,牵涉的权益很多,权益之间的冲突也很大,需要按照严格的法定程序进行。没有科学合理的土地征收程序作保障,就会严重地影响土地征收活动和国家建设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会加剧和激化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更会影响和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1所以,建立科学完善的土地征收程序迫在眉睫。
一、土地征收程序的作用实体法公正性的实现,必须以程序的公正为保障。没有程序的公正,实体法的公正就不能实现。科学合理的土地征收程序可以限制土地征收权的滥用,防止行政权力的泛滥,通过预先设定行政机关的权限,规范行政机关的行为,增加土地征收的透明度和公示性,避免暗箱操作和肆意妄为等现象的出现,以保证行政权力的公正合理行使;可以缓解征收者与被征收者间的矛盾,通过对土地征收施加严格的程序制约,对被征收者的利益进行必要保护,使被征收者明白征收的决策、执行依据和步骤等信息,增强征收者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有利于土地征收的顺利进行和征收目的的实现;可以节约成本,提高行政效率,通过规定征收者决策、执行的依据和步骤等重要,具有明显的条件导向性,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论证、内部决议等过程,保证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避免行政机关专断和反复无常,同时也可以增加被征收者的可预见性,增强其对行政机关征收行为的信服度,避免产生纠纷,保证土地征收的顺利进行。总之,科学合理的土地征收程序有利于平衡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并促进土地征收的顺利进行,带动和社会。
二、我国土地征收程序的缺陷如上所述,科学合理的土地征收程序起着巨大作用,但在我国,由于立法经验的不足和立法技术的落后,土地征收程序规定得粗糙,简单,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与不足。
(一)我国关于土地征收程序的规定我国《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对土地征收程序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根据上述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我国的征地审批权和农用地转用审批权集中到国务院和省两级政府,县市政府只有执行权,起到约束土地征收、防止耕地流失的作用。我国的征收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建设单位申请、拟定补偿方案、政府核准方案、拨付发证。其程序从表面看与其他国家差异不大,但在具体规定和实质内容上却存在着较大差距。
(二)我国土地征收程序的缺陷1.有关土地征收程序的立法比较简单、粗糙,在许多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存在漏洞。具体表现在:(1)土地征收目的合法性审查没有纳入程序中。土地征收目的必须合法,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需要才能征收土地,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原则,亦为我国法律所接受。但这一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却受到了严重扭曲,表现在:首先,我国对公共利益的界定不够明确。现行立法对“公共利益”语焉不详,仅做出了概括性规定,为征收权的膨胀和滥用提供了可乘之机。新近出台的《物权法》第42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这一规定强调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但对何谓“公共利益”却只字未提,无法为“公共利益”提供把握尺度,极易成为政府扩大征收范围的借口。更为甚者,《土地管理法》第43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前款所称依法申请使用的国有土地包括国家所有的土地和国家征收的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这实际上将公共利益的界定无限扩大,严重侵害农民的合法权益。其次,公共利益在程序上没有保障。土地征收目的审查机制既包括土地征收申请、批准前,有关机关对土地征收目的合法性的事前审查,也包括土地征收被批准后,被征收人认为土地征收目的不具有合法性时的救济机制,可以称为事后审查。1我国现行立法中,没有充分考虑征地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未赋予其广泛的参与权;土地征收审批程序中没有征地目的合法性的专项审查,在征地公告中也没有征地目的合法性的专门说明;当集体或农民对公共利益的认定存在疑虑,对征收的程序存在异议时,却缺乏合法有效的救济方式,这样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无论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在观念上都淡化了对征收土地目的合法性这一基本前提的重视,导致一些经营性用地也采用征收方式,从而严重侵害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2(2)缺少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机制。在我国,行政机关既是土地征收的决定者,亦是执行者,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必须严加监督,防止权力滥用,但我国现行土地立法并没有规定必要的监督机制,如在征地范围的决定权、征地审查权、赔偿方案确定权等方面都只规定由行政机关自主决定、具体实施,缺少对行政机关的必要监督,导致行政机关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为权力寻租提供机会。实践中,政府集土地征收者、土地交易者、土地争议裁决者等多种角色于一身,根本无从监督,导致违法征地行为大量发生,侵害了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也带来了行政权力的泛滥,破坏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危害社会稳定和繁荣。2.土地征收程序中对被征收者的保护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征收程序透明度和公示性不够。作为征收利害关系人的集体和农民在征地前被剥夺了知情权、协商权和申诉权,几乎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1从土地征收的决定,到补偿费的标准和征收争议的解决等,都完全由行政机关决定并实施,实难保障征收程序的公示性,无法避免暗箱操作行为的发生,因而难以保障被征收者的利益获得公正的保护。(2)被征收者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缺乏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整个征地过程中,被征收者都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土地管理法》第48条规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有关地方政府应当公告,并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但既然征地补偿方案已经确定,被征收者的意见所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尽管土地征收中有“两公告”制度,但实际上是让农民到指定单位办手续的“通知书”,因为征收方案和补偿安置方案均是在经批准之后方才公告的,此时,对农民提出的意见只有在确需修改的情况下才改动方案,极大地限制了农民的参与权。2除此之外,被征收者在征收目的性、征收的范围等方面都没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3)对被征收者的救济措施规定不足。根据《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被征收者在征地范围、补偿标准等方面存在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地的政府裁决,该裁决为终局裁决,并没有规定被征收者向司法机关获得救济的权利,导致征地纠纷被拒于司法审查的大门之外。这种制度安排,给征收者以过大的权力,而被征收者连起码的司法救济权都没有。双方的攻防武器严重失衡,无法通过司法权来制约政府征地行为,也不能有效地维护被征收者的利益。对于土地征收出现争议时的行政和司法救济措施,现行立法缺乏明确全面的规定。
三、我国土地征收程序的完善针对当前我国土地征收程序所存在的,笔者认为应结合本国实际情况,重点是在其具体规定和实质内容上加以改革、完善,构建科学合理的土地征收程序,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限制征地过程中政府广泛的自由裁量权,以保障土地征收的公平正义。
(一)公共利益的认定。这一阶段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合理界定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常随实践的发展而变化,难以通过法律的直接设定穷尽公共利益的事项。立法上应采取概括式和列举式并举,1直接设定与间接设定相结合的形式,从财产利用的目的和利用的效果两方面进行解释,将商业性用地严格排除在外,为“公共利益”提供尺度把握,增强可操作性。在法律不便直接设定公共利益时,转而为行政机关判断公共利
益设定标准,授权行政机关依照这些法定标准判断公共利益。2另外,当发生争议时,政府部门或其他强势主体必须就某一项目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这一主张承担举证责任。这一阶段包括两个环节:申请和核准。首先,由需用地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征地申请,申请人应就征地目的、条件、补偿等方面做出详细说明,并举行征地条件听证会和补偿安置听证会,充分保障有关人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异议权,通过公告和听证程序听取有关专家和民众的意见,使得各种不同甚至彼此针锋相对的观念、意见、利益全部一一展现,从而有可能根据法律的精神和规则对它们进行、斟酌、识别、协调、衡量,做出最能平衡各方利益的征地方案,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接着,由政府有关部门根据需用地人提出的申请文件和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其目的合法性,要严格按照法定标准,对其是否符合公共利益进行专项审查。一旦符合即可以结合其他因素,做出是否批准土地征收的决定。土地征收的申请被批准以后,必须予以公告并通知被征收者。这一环节对保证土地征收程序的公开性和透明度非常重要,有利于保障最终决策结果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正确性。此外,土地征收核准的公告在土地征收程序中对土地权利的确定、需用地人和土地权利人行为的限制等具有特殊的效力。
(二)土地征收范围的决定。政府有关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定,通过必要的听证和论证程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确定征收土地的范围,并及时予以公告,通知被征收者,允许被征收者乃至公众提出异议。如果对征地范围有争议的,利益关系人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复议或者申诉,对复议或者申诉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当然,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这样的规定,既有利于对行政机关行使权力进行监督,加强对其约束,防止其滥用征收权,同时赋予被征收者选择权,为其提供有力的救济途径,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三)土地征收的补偿。补偿方案的制定是土地征收补偿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征地方案确定后,征收者与被征收者应对征地的补偿标准等进行谈判、协商,由政府和农户选派的代表组成委员会共同确定征收补偿方案,意见不一时,由批准征收土地的政府裁决,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由法院裁定,以保证补偿方案的公正性。这种做法,有利于减少土地征收中的不公平性,使双方可以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协商,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和平衡化。接着,对补偿方案进行公告,这是土地补偿的必经程序,也是有关地方政府的义务和职责。对征地补偿进行公开,让征地补偿透明,既保护了集体组织和农民的知情权,方便了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监督,又可以避免因土地权属不清等而产生的纠纷。1第三,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根据《征用土地公告办法》有关规定,土地征收补偿方案公布以后,有关市、县政府土地主管部门应当认真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对土地征收补偿方案的意见和建议,以保证土地征收补偿的公平与合理以及土地征收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公布补偿费用的收支状况。补偿费用分配是否及时、合理,使用是否正确,关系到每个农民的合法权益,因此,法律赋予并保障政府部门和农民的依法监督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阻挠和干涉。
(四)土地征收的执行与完成。如果双方达成协议或法院裁决维持征收决定,则可确定具体征收事宜。首先,由需用地人按照补偿方案缴纳土地征收补偿费用,之后双方到土地管理部门进行登记,需用地人获得征收土地的所有权。这样既有利于被征收者尽快获得合理的补偿,又有利于需用地人早日获得土地的所有权,有利于双方利益的实现,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维护交易安全。当然,在整个土地征收过程中,要增加透明性,在征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公示并向公众或者相关利害关系人随时提供可查阅的相关文件报表,以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有力制约,以权利制约权力,防止征收权滥用;2要加强协商性,注重被征收者在征地行为过程中的参与,让他们在征收目的性、征收范围、征收补偿安置和征收补偿安置费用的使用、管理等方面都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并能采取足够的措施及时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明确可诉性,设置、合理的救济措施,保证在被征收者存有争议时,可以通过多种救济途径,有效地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允许被征收者采取复议、申诉或者诉讼等救济措施,在条件成熟时,还可设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征地仲裁机构,主持有关征地过程中产生的异议仲裁,以更好地维护被征收者的合法利益。通过以上程序,可以使我国的土地征收程序更细致、科学和具有操作性,有力地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土地征收的顺利进行和土地征收目的的最终实现!结 语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征收程序起着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的土地征收程序尚存在不少缺陷,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以构建严格、周密的土地征收程序。笔者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随着我国立法经验的丰富和立法技术的进步,必将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土地征收程序,以实现各方利益平衡,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 王兴运。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A],转引自杨紫火亘。经济法研究[C],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李强。《中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
http://.cn/weizhang/default.asp?id=17110.[3]梁亚荣、李雪艳。修宪与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J],实事求是2004(6)。[4] 丁文,温世扬。土地征收侵权责任机制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6(4)。[5] 段应碧。改革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J],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简报,2003(4)。[6] 符启林。土地征用中公共利益的考量[A],经济法研究[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 王兴运。集体土地所有权补偿问题探析[J],河北法学,2005(4)。[8] 张玉东。公益征收程序的探讨——以一般征收程序为对象[J],政法论丛,2006(6)。* 中山大学法学院06级经济法研究生,研究方向:与公司法、经济法。1 王兴运:《中国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研究》,载杨紫火亘主编:《经济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0页。1 李强:《中国土地征
收法律制度研究》,http://.cn/weizhang/default.asp?id=17110.2 梁亚荣、李雪艳:《修宪与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载《实事求是》2004年第6期,第64页。1 丁文、温世扬:《土地征收侵权责任机制研究》,载《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第65页。2 段应碧:《改革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简报2003年第4期。1梁慧星教授便是主张采用一般概括式和列举式的,具体可参见: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以及《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物权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2 符启林:《土地征用中公共利益的考量》,载杨紫火亘主编:《经济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7页。1 王兴运:《集体土地所有权补偿问题探析》,载《河北法学》2005年第4期,第40页。2 张玉东:《公益征收程序的探讨——以一般征收程序为对象》,载《政法论丛》2006年第6期,第42页。
第五篇:证券市场税收制度国际经验
证券市场税收制度是指与证券市场的行为主体或其行为相关的税收政策及制度规定。具体而言,它是指对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发行、转让、投资、赠与以及继承所课征的各种税收。从共性方面看,它们都具有聚集税收收入、调控证券市场、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作用。世界各国的证券市场税收制度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日臻完善。由于证券税制所具有的独特的管理证券市场的政策功能和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作用,世界各国无一不通过税收政策对证券市场进行管理和调控,充分发挥税收在证券市场中的调节作用。大多数国家(地区),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和证券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的国家(地区)在证券课税方面进行了多方面富有成效的探索,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了丰富的证券税制经验。我国证券市场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成熟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距离,但由于各国证券税制目标的一致性,通过证券税制的国际比较,对我国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具有一定启示,为完善我国证券税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国际经验。
一、建立完整、科学、系统的证券课税体系无论美国、日本还是欧洲国家,其证券交易都具备一个统一的市场和相对集中的交易场所,建立起了中央结算交收系统和证券登记存管系统,使得交易大为简化。一国的证券市场越发达,其证券税制的体系也就越完善。而一个完善的税制体系表现在它的税收与税率设置是否充分体现公平与效率的原则,是否充分考虑到税收征管的方便性,是否充分平衡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经过不断地修改和补充,目前大多数国家(地区)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证券税制体系,主要表现在:
1.证券课税的覆盖面较广。证券课税基本上涵盖了包括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场内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在内的几乎全部的证券市场以及包括股票、债券、基金和衍生金融产品在内的几乎所有金融产品,证券课税的覆盖范围相当宽。2.实现了由单一证券税制向复合证券税制的转移。为便于对不同环节课税,在不同的投资环节如发行、交易、所得、遗赠等方面设置不同的税种,实现了由单一证券税制向复合证券税制的转移。这方面有两种不同的具体形式:一是设立专门的证券税种;二是采取扩大一般税种课税范围的方式对证券课税。后者的优点是既可以简化税制,又可以减少立法程序。3.建立了比较合理的证券税收征管制度。在证券市场中,税制的设置充分体现了不同投资群体与投资种类之间的区别,针对不同的投资群体如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设置不同的税种,针对不同的投资品种如国债、股票、认股权证等在税率方面进行区别对待。并且在税率的设计、税负水平的确定、征收范围的界定、税收收入的划分和具体的征管方法等方面都做了比较完善和科学的规定。二、发挥证券税制的宏观调控作用和资源配置功能发达国家政府都对证券市场给予积极的支持与监督,保证其积极作用的发挥同时防范金融风险的生成。政府或采取集中型管理体系或采取单一性职能监管方式,都通过完善的法律体系有效管理市场及其参与者,并在法律框架内赋予参与者最大限度的自由。
政府除了可以用证券课税筹集到可观的财政收入以外,还可以通过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来发挥对证券市场的调控作用,这种调控作用一般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投资导向作用。通过对不同种类的证券课征不同税率和税收负担水平的税收,可以引导投资向税率低的证券转移。通常的做法是,对政府支持的或新兴市场的证券品种征收的税率较低(如风险投资),或采取免税政策(如国债),而对其它产品适用一般或相对较高的税率(如股票)。2.倡导长期投资,抑制短期投机。通过对不同投资期限所取得的投资所得课征不同税负的税收,引导投资合理化。从稳定市场、抑制过度投机、鼓励长期投资的要求来看,也可以对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资本利得实行差别税率。如德国规定对投机性资本利得扣除一定免征额后全部课税,对长期性资本利得免税。法国将短期证券交易利得并入公司所得按33%的税率征收公司所得税,而长期证券交易利得可以先弥补证券交易亏损,对其余额按19.9%的税率征收证券交易利得税。3.调控交易方式。针对不同的交易方式,设计水平不等的差别税率,如对通过交易所进行交易取得的所得或交易行为征收税率较低的税,而对不通过交易所而进行的柜台交易或其它交易方式所取得的所得或交易行为征收税率较高的税,以利于促进集中交易。4.鼓励资本积累。对证券投资所得(主要针对股利)和资本利得规定高低不同的差别税率,如对股利征收的税率较高,对资本利得征收的税率较低,可以起到抑制现金股利分配,鼓励资本积累的作用。5.调节收入分配。为更好地调节证券投资的级差收益,更有效地体现税收的公平原则,各国都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减轻中小投资者的税收负担,如美国对个人股东每一的200美元股利收入免税。三、建立适合本国情况的最富效率的证券税制各国(地区)在制定证券课税政策时,考虑实际情况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证券市场发展的规模和阶段。比如新兴证券市场国家(地区)和成熟证券市场国家(地区)采取的证券税收政策往往不一样。一般而言,新兴证券市场的证券税制相对简单,设计的税率水平也较低,主要的原因是证券税收直接构成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如果在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就征收税负较重、税种较多的税收会打击投资者的积极性,阻碍证券市场的发展。但随着证券市场的日益成熟,建立健全的证券税收体系既是取得稳定财政收入的必要条件,也是证券市场稳健运行的
,可靠保障。二是整体的税收制度和征管条件。作为一个国家(地区)税收体系组成部分的证券税制,在税制设计和征管模式的确立等方面必然受到整体税收政策的制约,尤其是很多证券课税是一般税种在证券方面的延伸,本身就是同一税种的不同课税对象,更加强化了这种制约关系。照顾到与整体税制和征管模式的一致性,各国(地区)对于相同类型的证券课税都选择最合适又最富效率的税收政策。同时,在设计税制时各国都充分考虑到纳税的便利性。或者由纳税人自行申报,或者由中介机构及其他机构代缴,并给纳税人一定的选择权,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税种与缴纳方式。下面表A对美、日证券市场税收制度进行横向比较,可以体现出各国(地区)往往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建立适合自己的最富效率的证券税收制度。表A美、日证券市场税收制度比较美国日本
流转税已废止交易税与印花税兼有制度
资本利得税与普通所得税合并对个人、法人、居民、非居民采用不同方式投资所得税并入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法人分别计征遗赠税总遗产税制分遗产税制总赠与税制分赠与税制四、普遍采取从轻课税的政策,推动证券巾场发展
证券课税的优惠政策还体现在对资本利得的课税上。对资本利得优惠课税的主要原因是,①减轻投资者的交易成本,鼓励风险投资。②资本利得实现的时间较长,其中往往含有通货膨胀的成分,如果税负过重,就加大了波及原有资本的危险,③资本利得往往在实现(即平仓)以后纳税,而是否平仓、什么时候平仓是由投资者掌握的,如果税负过重,投资者就不愿平仓,就有可能出现减少市场流动性的“投资锁定”效应。④资本利得是逐步实现的,如果用一般的所得税累进税率一次课征,显然比分期课征税负要重。就各国证券税制的一般情况来看,涉及投资基金的税赋往往更为优惠。投资基金税收是指对运用信托资产投资于有价证券的投资收益所缴纳的税赋。从纳税程度来看,基金投资的税赋比其他投资一般要轻得多,大多数国家的税制在这一点上都有所体现。从税收项目上来看,一般包括所得税、交易税和印花税等,但各国的情况又有所不同。从纳税主体来看,由于投资基金是由大众投资者分散投资,基金公司集中管理,因此基金公司作为创造收益的机构只是代为理财,纳税人应是不同的投资者,所以各国和地区根据基金投资主体的这种特点,一般都规定基金公司是免税的,纳税者为不同的单个投资者。在纳税的具体方式上,当投资者获得所分配的基金收益后,所应缴纳的所得税由基金公司代缴,当然也可由投资者直接交纳。五、采取多种措施尽量避免重复课税在交易行为环节,大部分国家(地区)采用印花税或交易行为税的方式课征,没有重复课税的问题,只有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少数亚洲国家实行印花税和证券交易税并行的方式,虽有重复课税的现象,但总体税负较轻。重复课税较普遍也比较难解决的在于证券投资所得的课税方面。在大多数国家(地区),证券所得税往往通过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等税种课征,这样对于同一笔投资收益重复课税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例如,作为公司生产经营所得的利润在进入分配环节之前先纳了一道公司所得税,进行各项扣除以后的可分配利润有三种处理方式:①全部分配给股东。这时个人股东须交纳个人所得税,公司股东须交纳公司所得税。②全部不分配。结果往往是该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扬,如果卖出股票,股东则须交纳更多的资本利得税。③分配一部分,留成一部分。对纳税的影响为前面两种情况的综合。几乎所有国家都将有价证券的利息、股息和红利所得并入到总所得中计征所得税。为了减少证券投资收益重复课税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力争避免出现双重征税问题。对此许多国家主要采用下列两种方法:
1.扣除制和双率制。在扣除制下,允许被投资公司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部分或全部付出的股息,就扣除后剩余的部分计征公司所得税。双率制又称分劈制,即对被投资公司准备用于分配股息的利润按低利率征收,对留存收益按高税率征收。例如德国,对公司留存收益的正常税率为45%,对分配利润的适用税率为30%。2.抵免制和免税制。抵免制又称归集抵免制,就是把被投资公司所缴纳的公司税的部分或全部归集到投资者所得的股息中去,以抵免投资者的个人所得税,这一方法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免税制是指投资者个人所得的股息不作为个人的应税所得,免除对股息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它能比较彻底地避免双重征税。在证券市场税收制度的设计上,既要符合证券市场发展的一般要求,又要具有一定的本国特色。具体表现为税制设计上的完善性、税收种类上的完整性及征收方式上的区别性和多样性。同时,在税种的开征时机选择上,也必须注意考虑本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以及征收技术上是否具备可行性等问题。总之,在税,收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是需要大量的经验保证的,因此,证券管理机构不仅需要学习国外的已有经验,更需要自身不断实践与总结,这样才能摸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之路。证券市场税收制度国际经验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