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从我国的税收制度浅谈税务代理制度
「摘 要」 税收征管是整个税务工作的前沿阵地和关键环节。它促进了税收征管手段和服务方式的改善,提高了征管质量和效率,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实现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基本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现行税收征管模式也存在着分工不明、职责不清、衔接不畅、管理缺位等问题。本文拟从目前我国税收征管的现状谈谈税务代理制度的必要性。「关键词」 税收制度;税收征管模式;税务代理制度
一、税收征管的现状
税收征管是整个税务工作的前沿阵地和关键环节。国家税务总局通过多年的征管工作实践和积极探索,到2003年我国基本在地方推广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CTAIS)工程。效能逐步显现。它促进了税收征管手段和服务方式的改善,基本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现行税收征管模式也存在着分工不明、职责不清、衔接不畅、管理缺位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在征收工作中存在“重征收,轻管理”思想,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由于经济增长较快,税收收入大幅递增,税务机关看到取得的成绩,掩盖了管理方面的漏洞,使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定额户管理更加薄弱,一般纳税人管理单位与业户接触机会少,造成管理脱钩,收入和管理没有真正做到协调并重;尤其是改革力度不到位,征、管、查三环节中,征收和稽查实现了集中,管理环节集中程度很低,未能形成协调统一的指挥中心,三者职能得不到充分发军。
(二)专业化分工过于僵化,制约了征管工作的整体性、连贯性。由于单一追求集约化征管,忽略了分工协作,在很多环节出现了断档和脱节,基层征收和管理的衔接渠道、业务流程因为利益因素而不畅通,税源监控特别是零星税源监控,对税源变化分析缺乏前瞻性。造成管理上事前、事中、事后相脱节,很难及时、准确地为领导提供管理决策依据。
(三)企业和公民纳税意识淡薄,部分企业和个人不把依法纳税作为应尽的义务,甚至存在着“要想富,吃税务”的观念。如目前个人所得税征收不错的一些省份仍有一部分单位尚未实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据有关方面估计,在所有应缴个人所得税的人当中,只有13%的人是主动申报纳税的,不主动申报或申报不实的问题严重。而且这部分人已有相当数量。一些“三资”企业和“挂靠”承包企业大部分名为国有、集体,实为个体、私营企业,偷税漏税现象比较普遍。为了保证税款的顺利收缴,避免国家税收流失,新税收《征管法》明确了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其他各类公、私之债的地位,当纳税人除了税收之外,还负有偿还、给付以上所列其他各类公、私之债义务的,纳税人所有的财产应当先供执行税款。其目的是防止纳税人钻法律的空子,恶意抽逃资本重组公司,或者与其他人恶意串通转移资产,致使国家大量欠税无法收回。
(四)有些地方政府在处理税收与经济的发展关系上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有些地方政府认为税收过严会影响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另外还存在有法不依问题。如在企业重组过程中,一些纳税人借企业重组之机,拒绝履行纳税义务;重组后的企业,有的拒绝承担重组前企业欠缴的税款;企业重组往往避着税务机关,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税款。个别地方政府认为企业重组是企业优化,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甚至个别政府官员为显示政绩或谋求升迁,“繁荣”地方经济,不顾现实条件和长远利益,竭力扶持“典型”企业,默许会计造假存在,甚至授意企业玩弄数字游戏。政府相关部门未能协助税务部门追缴税款,致使税务部门执法的行使主动权不够,未能对偷逃税者,特别是一些有社会地位有影响的企业或“名人”的偷逃税行为认真查处,这种行为按法律规定应该惩处,但是现实中执行起来又很难,这样也影响和挫伤了基层税务人员严格执法的主动性、普通公民自觉纳税的积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特别是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颁布和施行,税收征管的经济和法律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统一高效的税收征管机制。纳税人出于专业知识、办税能力、纳税成本、税收法律责任等因素的考虑,开始寻求中介服务,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此时税务代理制度应运而生。
二、推行税务代理制的必要性
(一)税务代理的含义及其特点。所谓的税务代理,是指税务代理人在国家法律规定的代理范围内,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代为办理税务事宜的各项行为的总称。它属于委托代理的一种。从法律约束性来说,税务代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事务委托或劳务提供,而是负有法律责任的契约行为。税务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代理协议而建立起来的,代理人在从事税务代理活动中,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在代理权限之内行使代理权,且其行为受税法及有关法律的约束。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四方面:
1、公正性。税务代理机构不是税务行政机关,而是征纳双方的中介机构,因而能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客观地评价被代理人的经济行为;同时代理人必须在法律范围内为被代理人办理税收事宜,独立、公正地执行业务,维护国家利益,并保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2、自愿性。税务代理的选择一般有单向选择和双向选择,无论哪种选择都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税务代理人实施税务代理行为,应当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自愿委托和自愿选择为前提。
3、有偿性。税务代理机构是社会中介组织,它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因此同其他企事业单位一样要自负盈亏,实行有偿服务,通过代理取得收入并抵补费用获得利润。
4、独立性。税务代理机构与国家行政机关、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等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独立行使代理权不受税务行政部门的干预与左右,也不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所左右,独立代办税务事宜。
(二)税务代理的范围。税务代理的范围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允许税务代理人所从事的业务内容。根据《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规定,注册税务师可以接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从事下列范围内的业务代理:①办理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和注销税务登记;②办理除增值税专用发票外的发票领购手续;③办理纳税申报或扣缴税款报告;④办理缴纳税款和申请退税;⑤制作涉税文书;⑥审查纳税情况;⑦建账建制,办理账务处理;⑧开展税务咨询、受聘税务顾问;⑨税务行政复议;⑩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业务。根据现行有关法律的规定,税务代理机构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行使税务机关的行政职能。同时,对税务机关规定必须由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自行办理的税务事宜,税务代理机构不得代理。
(三)税务代理对优化税收环境的战略意义。税务代理业在我国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由探索、试点到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全面实施,现已初具规模,成效显著。
1、实行税务代理制,对优化我国税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1)有利于建立制约机制,维护征纳双方的合法权益。(2)有利于完善税收法制建设。(3)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有助于建立新的税收征管模式。纳税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办税务事宜,减轻企业办理税收业务的工作量,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准确入库。由于税务代理人的工资、奖金以及代理机构的有关费用不用国家财政拨款,这不权减少了国家财政支出,而且减少了税收成本。国外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例如,日本现有税理士5万人,加上雇用22万人,共27万人,而全国的税务行政人员总数包括国税局、地税局职员约为13万人,不及税务代理人总数一半,大大降低了税收成本,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3、帮助企业合理、合法进行税收筹划。税务代理机构独立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税收征管部门,以税务顾问的方式帮助企业合理、合法进行税收筹划,在降低企业纳税成本的同时,减轻和解除了企业偷税的精神负担和被处罚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代理人和被代理人之间是有偿服务的契约关系,税务代理机构必须承担因代理不当导致的法律责任,从而维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三、税收代理的发展目标
税务代理的发展目标是服务。税务代理怎样为纳税人服务,才能赢得纳税人的依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稳脚跟,健康发展呢?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切实帮助纳税人解决困难,办好涉税事务。一般来说,纳税人在办理涉税事务过程中遇到有困难或麻烦时,才会对税务代理服务产生较强烈的需求。因此,税务代理应着重通过解决企业纳税上的困难。税务代理是企业的助手,对企业遇到的难题,税务代理要及时获取信息,并以热情、周到、高效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才能赢得纳税人。税务代理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知识和智力优势,着重开展受聘顾问、代理建帐建制、代理税务行政复议等业务,为企业提供深层次纳税服务,为企业履行纳税义务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努力帮助纳税人降低纳税成本,争取合法权益。由于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取得经济效益,以效益求生存、求发展。因此,税务代理应着重帮助企业降低纳税成本,争取合法权益。税务代理通过提供服务,使企业减少在办税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减少或避免税外损失。同时,税务代理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的税收优惠,为企业发展增强活力。
(三)坚持多服务、合理收费的原则。税务代理机构是社会中介组织,同其他企事业单位一样要自负盈亏,实行有偿服务。但应坚持多服务、合理收费的原则,让企业切身体会到委托税务代理结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四)认真帮助纳税人增强纳税意识,走全面发展的道路。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靠少缴税款求发展是行不通的。税务代理必须依法办事。因此,税务代理的职责应当是既要促使企业守法经营,依法纳税,又要促使企业增强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遇到有争议的问题靠法律途径解决。企业纳税意识提高后,为减少麻烦,会将更多的纳税事务交税务代理去办,专心从事生产经营,走全面发展的道路。这不权有利于税务代理的健康发展,对税务机关依法行政也大有好处。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化和纳税人自行申报制度的实施,税务机关在纳税人纳税事务中的“保姆”角色即将被税务代理制度所替代。税务代理制度是税收征管改革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大力发展这一行业,对于加强税收管理,维护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旭东。税务咨询与税务代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2]孙雷春。加强征管从基础做起[N].中国税务报,2003.7.3.[3]于田。试论现代税收征管模式实现的途径[EB/0L].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4]李志慧。税务代理实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5]国家税务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税务代理实务[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第二篇:我国现行税收制度
浅析关于我国税收制度的缺陷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现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我国税收制度正在不断完善,论文从税制结构、立宪、环保3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税收制度经历了数次改革,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仍存在着一些缺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税制结构的缺陷
(一)税种结构不科学
经过多次税制改革,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以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为辅助税种的多层次、多环节的复合税制体系,且现行税制已经实现了与世界接轨。
但是,从主体税种的收入上看,所得税收入近几年仅维持在20%的低水平;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近几年一直维持在近70%的高水平。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在充分发挥收入功能、保障税收大幅增长的同时,也弱化了所得课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此外,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薪阶层,而来源高收入者的比例还很低。2002-2004年,来自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占当年个人所得税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6.35%、52.32%、54.13%,3年平均为50.93%。据统计,2001年中国7万亿元的存款总量中,人数不足20%的富人们占有80%的比例,其所交个人所得税却不及总量的10%。如今,这一情况并未得到改变。
(二)主要税种存在的问题
以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为例: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税制结构优化中应该格外注意的一个税种。对于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分人、分所得项目分别征收方法,不同项目之间的税率不同,税负轻重不一,存在问题很多。在整个税制结构中,个人所得税是纳税人偷逃税范围最大、各方面干扰最重、征收难度最大的一个税种。而增值税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增值税的设计与征管环境不配套,致使偷税、避
税、逃税现象大量存在。从我国目前的法制建设水平和税收征管环境状况看,增值税征管成本较高,税收损失严重。
(三)税负结构不合理
与大部分国家实行的消费型增值税相比,我国增值税的税负设计明显偏高,个人所得税税负设计虽然不算高,但由于税收级距较小,实际起到的调控作用倾向于一般收入水平者,边际税率水平显得偏高,从实际税负水平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收收入占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
产业税负不公平,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中,在国民经济发展的结构变化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四)征管方面不合理
我国现阶段的税收征管环境不完善,征管手段落后,征管人员素质偏低。
自1994年新税制运行以来,随着征管模式的变革,各地都在征收管理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是从实际运行状况看,许多地方还停留在征管大厅的建设层面,计算机的配置既不能满足需要,使用效率也不高,在税收干部队伍中,征管人员能力偏低,征管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扭曲现象。由于各级政府存在着事权与财权的划分,过于关心本级政府能使用的税金的现象普遍存在,越权减免税、截留、拖欠中央税收,鼓励多入地方金库的做法相当普遍,从而使现行税收管理体制的正确执行大打折扣,税收弱化问题相当严重。
二、税收立宪的欠缺
目前我国宪法中只有第56条对税收进行了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从税收立宪的起源及其本质来讲,税收立宪重在规范国家征税权、保护人民的基本财产权和自由权,而我国宪法的这一条规定显然是从维护国家权利、保证人民履行义务的角度出发的,很难说我国已经进行了税收立宪。
我国宪法关于税收立宪的缺失导致了我国税法领域行政法规占主导,而法律
占次要地位的局面,这一立法现状在世界各国都是罕见的。在我国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潮流之时,大力加强税法领域的法治建设势在必行。
三、环保设计的缺陷
我国现阶段补偿环境侵害、调节污染者行为、筹集防治污染资金主要是通过排污收费制度现的。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污染企业为了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千方百计逃避监管。排污费的征收主要是集中于大中城市的企业,大量小型企业和非企业污染主体,由于涉及面广,监控难度大,缺乏有效的监管。排污费的征管主要由地方环保部门负责,实施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
目前资源收费政策着眼于微观环境,征收主体偏重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收费标准低,征收面较窄,渠道单一;征收管理混乱,主管部门职能交叉,部门利益冲突严重。
我国目前的税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已不能与我国日益发展的经济形势相适应,我们应认真研究当前的问题及形势,从而扎实有效地完善我国现阶段的税收制度。
环境税发展才刚刚起步,严格说来,还不存在真正法律意义上的环境税。与环境有关的税费有消费税、车船使用税、资源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现已暂停征收)和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在资源税方面,其性质被定位于一种级差调节手段。一方面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是销售量或自用量,而不是开采量,客观上鼓励了企业对资源滥采滥用,造成了资源的积压和浪费。另一方面,税率过低,税率之间的差距没有拉开,缺少以引导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目的的专门税种,消费税的征收范围过窄。优惠措施注释单一,主要限于减税和免税,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影响了实施效果。
也正因为如此,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这一战略构想。将这一战略构想付诸实施的基本路径,就在于通过税收改革,在保证宏观税负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减少间接税,增加直接税;减少由企业缴纳的税,增加由居民个人缴纳的税,从而建设一个融间接税和直接税、企业法人纳税与居民个人纳税为一体的大致均衡的税收体系格局。
第三篇:我国矿产资源管理休系及其税收制度
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制度及其税费制度
一、矿产资源管理体系
(一)基本法律制度
我国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国家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分别申请、经批准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并办理登记。
1、哪些地区不得开采矿产资源
依照《矿产资源法》的规定,非经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同意,不得在下列地区开采矿产资源:
①港口、机场、国防工程设施圈定地区以内;
②重要工业区、大型水利工程设施、城镇市政工程设施附近一定距离以内; ③)铁路、重要公路两侧一定距离以内; ④重要河流、堤坝两侧一定距离以内;
⑤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国家重点保护的不能移动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所在地;
⑥国家规定不得开采矿产资源的其他地区。
2、开办矿山应当具备的条件
(1)开办国有矿山企业,除应当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外,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①有供矿山建设使用的矿产勘查报告;
②有矿山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含资源利用方案和矿山环境影响报告); ③有确定的矿区范围和开采范围; ④有矿山设计;
⑤有相应的生产技术条件。
(2)申请开办集体所有制矿山企业或者私营矿山企业,除应当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外,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①有供矿山建设使用的与开采规模相适应的矿产勘查资料; ②有经过批准的无争议的开采范围;
③有与所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人员;
④有与所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规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矿山设计或者开采方案;
⑤矿长具有矿山生产、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3)申请个体采矿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①有经过批准的无争议的开采范围; ②有与采矿规模相适应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人员; ③有相应的矿产勘查资料和经批准的开采方案; ④有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和环境保护措施。
(二)探矿权相关法律制度
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取得勘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称为探矿权人。
1、探矿权的取得
(1)依申请取得。符合下两个条件的,可以直接向矿产资源主管部门申请取得:“ 属于《矿产勘查开采分类目录》规定的第一类矿产的勘查,并在矿产勘查工作空白区或虽进行过矿产勘查但未获可供进一步勘查矿产地的区域内,以申请在先即先申请者先依法登记的方式出让探矿权。” 此种方式遵循申请在先的原则,先申请先得。
(2)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竞争取得。
(3)通过其他探矿权人转让探矿权而取得。探矿权人在完成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后,经依法批准,可以将探矿权转让他人。
2、申请探矿权所需提交的材料。
探矿权申请人申请探矿权时,应当向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提交下列资料:(1)申请登记书和申请的区块范围图;(2)勘查单位的资格证书复印件;(3)申请人的法人营业执照;(4)勘查工作计划、勘查合同或者委托勘查的证明文件;(5)勘查实施方案及附件;(6)勘查项目资金来源证明;(7)交通位置图;(8)申请作业区所在市、县两级地矿主管部门对申请区范围内矿业权设置情况的核查意见;(9)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提交的其它资料。
3、勘查许可证的期限
勘查许可证的有效期最长为3年;但是,石油、天然气勘查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7年。需要延长勘查工作时间的,探矿权人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30日前,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延续登记手续,每次延续时间不得超过2年。探矿权人逾期不办理延续登记手续的,勘查许可证自行废止。
4、探矿权人应当完成的最低勘查投入
探矿权人应当自领取勘查许可证之日起,按照下列规定完成最低勘查投入: ①第一个勘查,每平方公里2000元; ②第二个勘查,每平方公里5000元;
③从第三个勘查起,每个勘查每平方公里10000元。
探矿权人当的勘查投入高于最低勘查投入标准的,高于的部分可以计入下一个勘查的勘查投入。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致使勘查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探矿权人应当自恢复正常勘查工作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申请核减相应的最低勘查投入的报告;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30日内予以批复。
5、探矿权的转让(1)转让条件
矿权人有权在划定的勘查作业区内进行规定的勘查作业,有权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内矿产资源的采矿权。探矿权人在完成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后,经依法批准,可以将探矿权转让他人。转让探矿权,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①自颁发勘查许可证之日起满2年,或者在勘查作业区内发现可供进一步勘查或者开采的矿产资源;
②完成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 ③探矿权属无争议;
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缴纳探矿权使用费、探矿权价款; ⑤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探矿权转让的受让人,应当符合《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或者《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规定的有关探矿权申请人或者采矿权申请人的条件。
(2)转让探矿权所需提交的材料
探矿权人在申请转让探矿权时,应当向审批管理机关提交下列资料: ② 转让申请书;
②转让人与受让人签订的转让合同; ③受让人资质条件的证明文件;
④转让人具备本《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的转让条件的证明; ⑤矿产资源勘查情况的报告;
⑥审批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资料。(3)探矿权转让申请的审查项目
①转让探矿权必须同时符合《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的五个条件。②“在勘查作业区内发现可供进一步勘查或者开采的矿产资源”,须由转让申请人提交相应的地质资料、矿产资源勘查报告或经批准的储量报告作为证明。必要时可由转让审批机关向下级地矿行政管理机关行文核实。
③“完成最低勘查投入”,须由转让申请人提交工作量清单和单位会计报表作为证明。必要时可由转让审批机关向原登记机关或下级地矿行政管理机关核实。
④“探矿权权属无争议”,须由转让审批机关向下级地矿行政管理机关核实。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缴纳探矿权使用费、探矿权价款”,转让申请人须提交付款收据或收据复印件加盖收款登记机关印章作为证明。
⑥ 转让属国家出资形成的探矿权,转让申请人须提交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结果确认机关的评估结果确认书。转让属非国家出资的探矿权,须由转让申请人提交勘查出资证明。
⑦ 转让的探矿权为再次转让的,转让申请人须提交上一次转让审批文件的复印件。⑧ 转让申请人与受让人草签的探矿权转让合同,应审查以下主要内容: A.转让人和受让人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 B.标的,即探矿权名称;
C.对标的的具体描述。包括勘查许可证证号、发证机关、探矿权所涉及的勘查区的地理数据、勘查许可证的有效期限及工作程度等;
D.双方拟定的转让价格或收益分配比例;
E.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买(卖)断的要明确一次或分期履行、履行的时间、结算方式等;
F.受让人对将继续履行探矿权人的义务的承诺; G.违约责任; H.必要的说明。
⑨按勘查登记的规定审查受让人的资质条件。
(三)采矿权相关法律制度
1、采矿权的取得
(1)、先申请探矿权,经探明矿产资源储量后申请成为采矿权。
(2)、通过采矿权主管部门组织的招标拍卖挂牌方式竞争取得。按照国土资源部《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的规定,有下列五种情形之一的新采矿权设置,采矿权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授予采矿权:① 国家出资勘查并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地;②采矿权灭失的矿产地;③探矿权灭失的可供开采的矿产地;④主管部门规定无需勘查即可直接开采的矿产地;⑤国土资源部、省级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采矿权主管部门不得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授予采矿权:①探矿权人依法申请其勘查区块范围内的采矿权;②符合矿产资源规划或者矿区总体规划的矿山企业的接续矿区、已设采矿权的矿区范围上下部需要统一开采的区域;③为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建筑用矿产;④探矿权采矿权权属有争议;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以及主管部门规定因特殊情形不适于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授予的。
(3)通过其他采矿权人转让转让采矿权而取得。因企业合并、分立,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或者因企业资产出售以及有其他变更企业资产产权的情形而需要变更采矿权主体的,经依法批准,采矿权可以转让,受让人办理变更登记手续,领取采矿许可证,成为采矿权人。
2、申请采矿权所需提交的材料
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资料: ①申请登记书和矿区范围图; ②采矿权申请人资质条件的证明 ③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④依法设立矿山企业的批准文件; ⑤开采矿产资源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⑥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资料。
申请开采国家规划矿区或者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内的矿产资源和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还应当提交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申请开采石油、天然气的,还应当提交国务院批准设立石油公司或者同意进行石 油、天然气开采的批准文件以及采矿企业法人资格证明。
3、采矿许可证的期阴
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按照矿山建设规模确定:大型以上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30年;中型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20年;小型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10年。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继续采矿的,采矿权人应当在采矿许可 证有效期届满的30日前,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延续登记手续。采矿权人逾期不办理延续登记手续的,采矿许可证自行废止。
4、变更登记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采矿权人应当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1)变更矿区范围的;(2)变更主要开采矿种的;(3)变更开采方式的;(4)变更矿山企业名称的;(5)经依法批准转让采矿权的。
5、采矿权的转让(1)转让条件
已经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因企业合并、分立,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或者因企业资产出售以及有其他变更企业资产产权的情形,需要变更采矿权主体的,经依法批准,可以将采矿权转让他人采矿。转让采矿权,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①矿山企业投入采矿生产满1年; ②采矿权属无争议;
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缴纳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 ④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国有矿山企业在申请转让采矿权前,应当征得矿山企业主管部门的同意。
采矿权转让的受让人,应当符合《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规定的有关采矿权申请人的条件。
国有矿山企业转让采矿权时,还应当提交有关主管部门同意转让采矿权的批准文件。转让国家出资勘查所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的,必须进行评估。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的评估工作,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结果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确认。
(2)转让采矿权所需提交的材料
采矿权人在申请转让者采矿权时,应当向审批管理机关提交下列资料: ①转让申请书;
②转让人与受让人签订的转让合同; ③受让人资质条件的证明文件;
④转让人具备本《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的转让条件的证明; ⑤矿产资源开采情况的报告;
⑥审批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资料。(3)采矿权转让申请的审查项目
① 转让采矿权必须同时符合《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的4个条件。②“矿山企业投入采矿生产满1年”,须由转让申请人提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和投产以来各年(包括当年)的销售纳税单。
③ “采矿权权属无争议”,须由转让审批机关的下一级地矿行政管理机关出具证明。④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缴纳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转让申请人须提交付款收据或收据复印件。
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对于资源补偿费,须由转让申请人提交收费机关出具的缴费证明,对于资源税,由转让申请人出具完税证明。
⑥ 转让国家出资形成的矿产地的采矿权,转让申请人须提交评估结果确认机关的评估结果确认书。转让的采矿权属非国家出资的,须由转让申请人提交有关的出资证明。
⑦ 转让的采矿权为再次转让的,转让申请人须提交上次转让审批文件的复印件。⑧.转让申请人与受让人草签的采矿权转让合同,应审查以下主要内容: A.转让人和受让人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 B.标的,即采矿权名称;
C.对标的的具体描述。包括采矿许可证证号、发证机关、矿区范围的座标、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限及开发利用情况等;
D.双方拟定的转让价格或收益分配比例;
E.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买(卖)断的要明确一次或分期履行、履行的时间、结算方式等;
F.受让人对将继续履行采矿权人的义务的承诺;
G.受让人对继续按经审批的矿山开发利用方案进行施工、生产的承诺; H.违约责任; I.必要的说明。采矿权转让申请人与受让人在转让之前,应就各有关方面做好交接工作。采矿权一经转让,受让人将行使由此权产生的一切权利和履行全部义务,包括转让之前原采矿权人应履行而未履行的义务和承担法律责任。此项应明确写入双方合同之中。
⑨ 按采矿登记的规定审查受让人的资质条件。
(四)矿业权的租赁、抵押、转让及矿业企业的改制 矿业权是指矿产资源使用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
1、矿业权的租赁
矿业权出租是指矿业权人作为出租人将矿业权租赁给承租人,并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行为。我国矿业权依法可以出租,矿业权出租应当符合国务院规定的矿业权转让的条件。矿业权人在矿业权出租期间继续履行矿业权人的法定的义务并承担法律责任。已出租的采矿权不得出售、合资、合作、上市和设定抵押、再行出租。
(1)矿业权人申请出租矿业权时应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①出租申请书; ②许可证复印件; ③矿业权租赁合同书;
④ 承租人的资质条件证明或营业执照; ⑤ 登记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资料。(2)矿业权租赁合同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① 出租人、承租人的名称、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注册地址或住所;
②租赁矿业权的名称、许可证号、发证机关、有效期、矿业权范围坐标、面积、矿种; ③ 租赁期限、用途; ④租金数额,交纳方式; ⑤租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⑥合同生效期限; ⑦争议解决方式; ⑧违约责任。
2、矿业权的抵押
矿业权抵押是指矿业权人依照有关法律作为债务人以其拥有的矿业权在不转移占有的前提下,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的行为。我国矿业权依法可以抵押。以矿业权作抵押的债务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矿业权为抵押物。债权人要求抵押人提供抵押物价值的,抵押人应委托评估机构评估抵押物。矿业权设定抵押时,矿业权人应持抵押合同和矿业权许可证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备案手续。矿业权抵押解除后20日内,矿业权人应书面告知原发证机关。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申请实现抵押权,并从处置的矿业权所得中依法受偿。新的矿业权申请人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当事人应依法办理矿业权转让、变更登记手续。采矿权人被吊销许可证时,由此产生的后果由债务人承担。
3、矿业权的转让
矿业权转让是指矿业权人将矿业权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作价出资、合作、重组改制等。矿业权的出租、抵押,按照矿业权转让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管理,由原发证机关审查批准。采矿权人不得将采矿权以承包等方式转给他人开采经营。
矿业权转让的当事人须依法签订矿业权转让合同。矿业权转让合同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①矿业权转让人、受让人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
②申请转让矿业权的基本情况,包括当前权属关系、许可证编号、发证机关、矿 业权的地理位置坐标、面积、许可证有效期限及勘查工作程度或开采情况等; ③转让方式和转让价格,付款方式或权益实现方式等; ④争议解决方式; ⑤违约责任。
转让申请被批准之日起,转让合同生效。转让人和受让人收到转让批准通知书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变更登记手续;逾期未办理的,视为自动放弃转让行为,已批准的转让申请失效。
4、矿业企业的改制
探矿权、采矿权人改组成股份制公司时,可将探矿权、采矿权作价计入股份公司资本金,也可将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给股份公司,但在办理转让审批和变更登记手续前,均应委托评估探矿权、采矿权,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结果报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确认。矿业股份制公司在境外上市的,可按照所上市国的规定通过境外机构评估探矿权、采矿权,但应将评估报告向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外商投资企业在改制时将探矿权、采矿权作价计入股份公司资本金时应向相应的审批机关办理批准手续和工商登记变更手续。
二、我国矿产资源的税费制度
国家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但是,国家对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费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规定予以减缴、免缴。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
(一)资源税
1、含义:资源税是以各种应税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为了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并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而征收的一种税。
2、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率
(1)资源税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或者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2)资源税征税范围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其它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盐这7类。(3)现行资源税税目税额幅度规定如下: ①原油8.00~30.00元/吨 ②天然气2.00~15.00元/吨 ③煤炭0.30~5.00元/吨
④其他非金属矿原矿0.50~20.00元/吨 ⑤黑色金属矿原矿2.00~30.00元/吨 ⑥有色金属矿原矿0.40~30.00元/吨 ⑦盐:固体盐10.00~60.00元/吨
液体盐2.00~10.00元/吨
(二)矿产资源补偿费的
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应征主体为采矿权人;计征对象为不同矿经过开采或采选后脱离自然赋存状态的矿产品(原油、原煤、原矿或精矿);费基则是矿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的计算:凡采矿权人对矿产品自行加工的,按国家规定价格计算;国家没有规定价格的,按征收时当地市场平均价格计算。采矿权人向境外销售产品的,按国际市场销售价格计算。资源补偿费标准按矿种分别以销售收入的0.5%~4%的费率计征。资源补偿费实际征收额由下式算得:矿产资源补偿费金额=矿产品销售收入×补偿费费率×开采回收率系数。
按矿区。如果矿区存在跨省,由国土资源部定。中央得50%,返地方50%。
(三)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收取标准
1、探矿权使用费收取标准
国家实行探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探矿权使用费以勘查计算,逐年缴纳。探矿权使用费标准:第一个勘查至第三个勘查,每平方公里每年缴纳100元;从第四个勘查起,每平方公里每年增加100元,但是最高不得超过每平方公里每年500元。探矿权延续登记和变更登记,其勘查、探矿权使用费和最低勘查投入连续计算。
2、采矿权使用费收取标准
国家实行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采矿权使用费是指国家将矿产资源采矿权出让给采矿权人,并按规定向采矿权人收取的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按照矿区范围的面积逐年缴纳,标准为每平方公里每年1000元。
如果矿山企业未按规定及时缴纳采矿权使用费的,由国土资源管理机关责令其在30日内缴纳,并从滞纳之日起,每日加收2‰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国土资源管理机关吊销其采矿许可证。
(四)探矿权采矿权价款
1、探矿权价款 探矿权价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一次缴纳,也可分期缴纳。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价款,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确认。为了维护国家作为特定出资人的权益,在这类矿产地探矿权授让时,探矿权申请人为取得探矿权,除要缴纳探矿权使用费外,还应缴纳不仅包含国家已有投入,还应包括已有投入所获得的对该区块矿产地预期远景的价值。探矿权价款以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确认的评估价格为依据,一次或分期缴纳但探矿权价款缴纳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
2、采矿权价款
采矿权价款是指国家将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出让给采矿权人,按规定向采矿权人收取的价款。采矿权价款法人收取标准:采矿权价款以国土资源管理机关确认的评估价格为依据,一次或分期缴纳,采矿权价款缴纳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年。
此外,国土资源部登记发证的矿业权,采矿权价款在3000万元以下的,价款原则上一次性缴清;由地方登记发证的矿业权,采矿权价款一次性缴清的标准,是由各省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制定的。分期缴纳价款的采矿权人,应在价款评估备案后2个月内,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交申请和分期缴款方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分期缴纳价款的期限、金额等进行审核后,发出“缴款通知书”。
(五)探矿权使用费和探矿权价款、采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价款的减免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探矿权人提出申请,经登记管理机关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探矿权使用费和探矿权价款的减免办法审查批准,可以减缴、免缴探矿权使用费和探矿权价款:
①国家鼓励勘查的矿种; ②国家鼓励勘查的区域;
③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的。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采矿权人提出申请,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管理机关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采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价款的减免办法审查批准,可以减缴、免缴采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价款:
①开采边远贫困地区的矿产资源的; ②开采国家紧缺的矿种的;
③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矿山企业严重亏损或者停产的; ④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篇:对我国保险税收制度的思考
[摘 要]我国现行的保险税制存在着整体税负偏高、不利于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影响总准备金的积累及税负不公等问题。为此,建议降低保险业的税负水平、取消对外资保险企业的优惠政策、改革现行营业税统一税率的做法,实行分险纳税,以充分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
[关键词]保险税制;整体税负;总准备金
保险作为社会稳定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财政税收密切相联。一方面,保险担负着经济补偿职能,可以弥补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帮助受损企业及时恢复生产,减少财政支出,有利于财政稳定。另一方面,税收政策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的杠杆,能直接影响保险业的发展。例如国家对保险业实行低税收政策,可以促进保险业的发展,反之,则会抑制保险业的发展。因此,适当的税收政策有利于保险业的健康发展,而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又可以保证税收收入的稳定性。然而,我国目前保险税收制度尚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保险业的发展。
一、我国保险税制现状
(一)内资保险企业的税收状况
我国保险税制是1983年国家实行利改税的财税体制改革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根据现行税法,国家对保险业主要在两个环节征税。
1.营业环节的税金。主要是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以及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营业税以实收保费为税基,税率从1997年初由5%提高到8%,其中寿险的储蓄性业务、家庭财产两全保险及农业保险免征营业税,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不作为境内提供的保险,为非应税劳务,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以营业税的5/8为税基,城市、县城和农村的税率分别为7%、5%和1%;教育费附加以营业税的5/8为税基,税率为3%;印花税则对财产保险合同按保费收入的1‰贴花,对农牧业保险合同免征印花税。
2.利润环节的税金。主要是所得税,1997年以前,人保所得税税率为55%,平安、太平洋保险为33%;从1997年初,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33%,对寿险业务免征所得税。
(二)外资保险企业的优惠政策
1.我国税法规定,营运资金超过1 000万美元,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外资保险公司经营所得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并享受第一年免、第二年和第三年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
2.外资保险企业可享受再投资退税的优惠。外资保险企业将从企业取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本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作为资本投资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可退还其已缴纳所得税的40%。
3.外资保险企业免交附加于营业税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此外,外资保险企业缴纳所得税时在计税工资、职工福利费、捐赠支出、业务招待费、利息支出、坏帐损失、固定资产折旧等方面的规定都比较宽松。
二、现行保险税制的弊端
(一)整体税负偏高
由于我国实行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所以保险企业税赋中的营业税占绝大部分。从1997年初,营业税税率由5%提高到8%,加重了保险企业的负担。首先,从国内各行业来看,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讯业、文化体育业的税率为3%,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国家资产的税率为5%,娱乐业执行5%~20%的幅度税率,金融保险业的税率为8%。比较起来看,保险业的税率较高。其次,与同样执行8%税率的金融业相比,保险业的税收负担也超过了金融业。因为金融业以利息收入作为税基,而保险企业以保费收入作为税基,但保险企业收取的保险费并不是保险公司的纯收入,而是对投保人的一种负债,最终将以赔款的形式陆续返还给投保人。这与金融业以存贷利差为计税依据是不同的,所以,保险业实际税负比金融业高。最后,从国际范围来看,我国保险业税负水平也偏高。在许多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对保险业往往执行较其他行业轻的税率,如在法国、英国、德国以及荷兰等国家,除征收所得税外,另一重要税种即为增值税,但这些国家无一例外地对保险企业实行免税的优惠政策;泰国的营业税税率为3.3%;美国各州有所不同,但一般在2%左右。多数国家的营业税因险种而异,因国情而变,通常采用比较宽松的、倾斜的财税政策。可见,我国保险业的营业税税率是较高的。[!--empirenews.page--] 保险业的高税负,从眼前看,固然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但是在保险市场日益开放、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都从根本上限制了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更不利于保险企业经营的稳定。
(二)不利于公平竞争环境的营造
税收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公平税负,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面对竞争,一方面,为了保护中资保险公司不受冲击,在对待外资保险公司的政策问题上,采取了对外资保险公司进行限制的措施,对市场准入规定了若干条件。虽然我国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享受一定的优惠条款,但是随着加入WTO谈判的进一步推进,这些优惠条款最多只能维持5年,向外资保险公司开放保险市场是迟早的事情,以后再也不能寄希望于通过对外资保险企业的限制性政策来保护民族保险业。另一方面,外资保险公司在受到一定限制的同时,也享受一些中资保险公司无法享受的超国民待遇。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中资保险公司不得向企业投资,而外资保险机构可投资股票、房地产、购买企业债券及发放贷款,在资金运用上占尽优势。在对外资保险企业的限制逐步放开,且外资保险公司享受超国民待遇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实施向外资保险企业倾斜的税收政策,必然损害内外资保险企业的公平竞争,妨碍中资保险企业的正常发展。
(三)影响总准备金的积累
保险公司的各种准备金从来源看,只有两个渠道,一是从保费收入中提取的准备金,二是从保险公司的利润中提取的总准备金。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应付较长期内可能发生的巨灾风险,如洪水、地震等可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每年从利润中提取并累积形成的,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总准备金积累得越多,其信誉越高,参与竞争的实力就越强。按照我国现行的做法,总准备金是按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而保险公司由于要负担较高的税负,因此其税后利润相对减少,必然影响到总准备金的积累速度,减少保险投资中的可用资金量,长此以往,甚至会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四)导致税负不公平
首先,是税基不同造成的税负不公平。中外资保险企业缴纳所得税时,在职工工资抵扣、坏帐处理、捐赠支出和业务招待费等方面的规定大不相同。如内资保险公司规定职工工资的抵扣标准是人均月收入不得超过550元;而外资保险公司则无此规定,职工工资可据实从成本中列支。内资保险公司提取坏帐准备金的比例为年末应收帐款余额的0.3%~0.5%,呆帐准备金为年初放款余额的1%;而外资保险公司则按年末放款余额或应收帐款余额的3%提取坏帐、呆帐准备金。内资保险公司的捐赠支出扣除比例为税前利润总额的3%;而外资保险公司则无此规定。总的来说,对外资企业税收条件比较宽松,而对内资企业则比较苛刻,这就形成了实际税基上的差异。其次,税率、税种不统一。中资保险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而外资保险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另外,对外资保险企业不征收城市建设维护税和教育费附加。同业不同税,造成税负不公平。
三、我国保险税制改革的具体措施[!--empirenews.page--]
(一)降低保险业的税负水平
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不同于一般的金融企业,税收政策应当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从世界各国的做法来看,一般都将保险业同其他行业区别对待,采取较为倾斜的政策,扶持其发展。考虑到保险行业维系着社会稳定并面临着市场准入的威胁,以及国际保险业的平均税负水平,把我国保险业的综合税率降低到30%左右,以体现国家对保险业的扶持,进而促进保险业的发展。
首先,我国的所得税税率为33%,与世界许多国家相比还算适当。如日本为37.5%,英国为35%,法国为42%,泰国为35%,卢森堡为34%,但世界各国都在做降低税率的努力,因此,从长远看来,所得税税率也应适当降低。其次,如前所述,营业税税率不仅与其他行业相比较高,与外国相比也较高。在我国暂时不能免征营业税的情况下,建议将税率降至3%或至少恢复到5%。最后,印花税税率为1‰,其税率虽然低,但因其计税依据是保费收入,所以实际税负并不低,因此,建议对保险合同的印花税适用较低的税率如0.3‰或0.5‰,或者根据不同种类的合同,规定不同的税率。
(二)取消外资保险企业的优惠政策
外国保险公司投资于中国,主要是看准其潜力巨大、发展滞后的保险市场,而非经营成本的低廉,带有明显的市场导向型特点。可见,外国保险公司到我国投资并不是针对我国对外资保险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际资本“利益最大化”原则,即使我国取消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只要我国有比他国更大的市场潜力和更能获利的因素,外国投资者就不会放弃对我国保险市场的投资。因此,有必要取消对外资保险公司的优惠政策。
首先,统一所得税税率,取消外资保险企业15%的优惠税率,统一按33%的税率征收。一是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二是给内资企业一个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其次,统一税种,内外资公司征收相同的税种,对外资保险公司开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是国家为加强城市的维护建设,扩大和稳定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来源而采取的一项税收措施,为开发建设新兴城市,扩展、改造旧城市,发展城市公用事业以及维护公共设施等提供资金来源。根据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应该对受益者课税。最后,统一内外资保险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主要是扣除标准要统一。计税工资、坏帐提取比例、业务招待费提取比例、捐赠支出的扣除标准都要统一。
(三)改革现行营业税统一税率的做法,分险纳税,充分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
世界上多数国家营业税分险种规定税率,如荷兰根据险种不同,营业税税率也不同。而我国保险业营业税与其他金融业统一适用8%的税率,不能体现国家对各险种的政策导向。我们不妨借鉴国外的做法,分险纳税,实行差别税率,建议对一些政策性、非盈利性的险种应减免税收,对利润水平低或者对社会稳定有重要作用的险种规定较低的税率,如3%;对赔付率低,利润相对丰厚的险种适用较高税率,如5%,以充分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
第五篇:从我国听证制度说开去
从我国听证制度说开去
现今,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听证制度已日益成为当今我国立法程序和行政程序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制度,对社会各方面产生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与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价格领域。在1998年,我国《价格法》首次将听证制度引入我国价格决策过程,明确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定价、政府定价时,应举行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的听证会,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
从这几年价格听证制度的具体实施来看,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价格听证都是关于涨价的,而涨价的理由也几乎都千篇一律,最核心的、似乎是无可反驳的一条就是“价格的升幅在人民群众收入的可承受范围”。但我们不禁要问:“价格的升幅在可承受范围就一定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吗?”“老百姓可以承受这个价格就代表可以接受这个价格吗?”答案当然是,未必。因此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听证制度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因为在所有的价格调整里,不一定都是合理的。不能说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多了,就要多赚一点。如果老百姓收入的增长,是要带动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不是带动物价的上涨。因此,笔者认为价格的调整不应与经济直接挂钩,而应重拾“价值规律”的精神和原则,对价格与价值不相符合的产品或服务,就要对其价格进行调整。
说到这里,就引申出这样一个问题,听证的目的是为了作出合理的价格调整。而价格调整就有调高和调低两种可能。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几乎没有降价的听证会。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无论哪个国家,无论其市场经济如何得完善,都必定存在某些商品价格不符合价值的情况,价格过高或过低都有可能。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方面,尤其是价格形成机制上还存在着不足,这也是价格听证制度需要存在的重要原因。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国家不可能只存在价格低于价值的情形,是必然存在价格低于价值的情形。如果价格听证制度只听证涨价而不听证降价,那么就等于价格听证制度只发挥了其一半的效用,这与我国引进该制度初衷是违背的。
回顾听证制度的发展历程,诚然,如能源价格升高带来的煤气价格听证、出租车价格听证,其最后获得涨价都是有其合理性的,值得支持。但我们也要看到,如电信、电力等垄断行业导致的高通信费、高电价是否也应该在听证制度的范围内呢?听证的结果除了让老百姓多掏钱外,能否出现让老百姓少掏钱的情况呢?答案当然是可以的,关键是谁来捅破这张窗户纸呢?转自环 球 网 校
edu24ol.com
让政府来要求降价吗?这似乎是可以实施的一个对策,但我们不可以忘记,政府主要作用是要调整市场,而不是控制市场。在听证制度中,政府是“裁判员”,但如果让政府在作为“裁判员”的同时,再要充当“运动员”的角色去主动要求降价,是不合适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公平的。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那么让老百姓自己去吗?似乎站在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作为利益关系人,老百姓应该自己站出来,因为降价后的受益者是老百姓。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老百姓可是一个很大群体,谁来向听证会提出降价的要求呢?所有的老百姓都可能去听证会吗?当然不能。那么这就需要在老百姓这个群体中找到一些代表去参加听证会。那么谁最能代表老百姓去提出降价的要求并参加听证会呢?答案是确定的,有一类人是最能代表老百姓,那就是我国的全国及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无论从民意的角度,还是从法律的角度,由人大代表来代表群众提出降价要求是最合适的。而一旦降价的听证会能够与涨价的听证会一样被广泛地接受,听证制度才能完全发挥其效用,成为完善我国市场经济的“金钥匙”,使价格的调整更趋合理,让“可承受”的价格变动真正成为“可接受”的价格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