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素质教育的思考
关于农村素质教育的思考
什么是素质?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基本品质结构。如何提高个体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是当今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对于提高个体素质主渠道的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小学素质教育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大力推进农村教育改革,提高农村学校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我们知道,在农村倡导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很大。再者,要抓好农村素质教育就必须得引起各方面的足够的重视。农村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部分的小学生生活在村镇,这就决定了基础教育工作重点在农村,所以说整个社会都应该关注农村的基础教育。
一、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要靠广大教师。我镇共有八所村小学,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大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和农村的教育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然而,在以创新教育的今天,他们的观念存在偏颇,认识不一致,再加上观念落后,严重影响了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从教师来源看,大部分是民办教师转正的,学历较低;从年龄看,老教师居多,缺少了继续为教育事业奋斗的激情;从学历结构看,体音美这样的专科教师奇缺;从教学效果看,教学科研水平偏低,教学方法陈旧,无法适应新的教学
理念。农村的教师队伍稳定性差,由于城乡差别,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教师资源上,城市学校都比农村的学校有优势。大部分教师都不愿在农村任教,从而造成了教师队伍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
2、教学硬件设施问题。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长期以来都是积弱积贫,有限的经费投入到学校设施和教学设备上的也不多,大多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去了。虽然近几年来国家为农村中小学设施注入了更多的资金和一些设施的配置,但绝大部分学校仍没有像样的图书室、活动室等。甚至连个像样的操场也没有,体育课上,教师也是无奈的让学生自娱自乐。
3、课程单一问题。农村学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专科教师缺,加之受条件的限制,很少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虽然地处农村却很少使用乡土教材,严重脱离生活实际。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市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的子弟变成书呆子,生在农村却不认识农作物”。
4、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问题。当前农村学校仍采用以学生成绩来考评及奖励老师的办法,考核教师以学生成绩定优,评先。极少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怎样?教师眼睛盯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整日为分数抓学习。教师讲课的方法陈旧,学生所学的知识死。课堂上还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多,教师照本宣科的东西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应付抽考,有了好成绩才能得到领导的肯定,学生成绩的高低决定着教师的荣辱。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创新教学,探索教学新路,搞素质教育。大部分教师没办法
跳出考试的圈子,每天想得是怎么能考好。由此造成了只抓主科,忽视小科。素质教育根本落实不了。农村教育若不走出这个误区素质教育就是空谈。
5、教师的认识问题。农村教师一人多科压力大,负担重。教师每天备课、写教案将花去大量时间,学生的活动也极少。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也是简单化,家长制。只注重分数,缺少能力、行为道德的培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成绩高、听话就是好学生。极少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说脏话、骂人习以为常。就是这样。教师每天很累,学生每天更累。学生没有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更没相应的课外活动。
6、家长对学校、教师、孩子的期待问题。家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第一个教育阵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家长和家庭对孩子所起的教育和影响作用,是学校和教师所不能代替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渗透性。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不良的家庭教育必然为学校教育带来种种的障碍,甚至由此给社会造成不良后果。学生的家庭情况千差万别,特别是农村地区,很多家长认为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所有的教育都指望学校和教师;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没有文化,不会教育孩子,也没能力教育孩子;有的家长对孩子缺乏正确认识,一旦孩子表现不佳,就产生了责难心里,怀疑孩子及老师。由此造成了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这些想法和做法,都会给教育工作带来或大或小的不良影响。
二、进行素质教育学校、教师、家长深思的问题
面临各种各样,如此多的问题,作为学校,作为教师,作为家长身上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素质教育是国务院、国家教委提出的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决策。人才的培养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教育。如果只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传授,轻视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的提高,这样往往造成学生高分低能,难于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学校、教师、家长一定要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读书并不一定是唯一的出路。作为农村的学校、教师、家长,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潜能天赋进行保护教育和开发。农村的教师可以平凡而不被人重视,但从另一方面想,我们可以从容地去学习,和最有朝气的人群在一起,去思索人生的问题,这是农村教师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农村学校的教育,是最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素质教育。
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成长的最重要时期,学生的各种能力、智力、思想品质、道德素养的形成,都将在此时留下终身难以磨灭的痕迹。一个在小学阶段心里品质受到极大伤害,沉默寡言的人在青年阶段再次遇到困难而一蹶不振的可能性是没有受到伤害人的10倍。现代社会竞争使人的心里越来越脆弱,心里承受力越来越小,我想这应归结为小学阶段的失误吧!所以小学教师的任务相当艰巨,不仅担负着塑造学生灵魂,培养学生情感、智力、体力、能力,各种情趣的任务。那么,我们的教师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呢?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初探
(一)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转变观念,全面培养学生。陈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未来社会,更难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死板的书本知识,僵化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社会无法立足。事实充分地说明,在抓应试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素质教育,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想考出好的成绩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效应。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加强全面的素质教育。
提高教师创新素质。教育界的专家和有识之士认为: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因此要提高教师创新教育,首先要让教师树立教育创新观念。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其次抓教师的继续教育,给全体教师定期进修培训的机会,确保培训次数和实效。并建立终身学习体系,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学习,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苦练教师基本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连基本功都不过关的教师,何谈赢得学生的依赖,何谈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来。没有高水平的知识,创新能力就没有根基,没有创新能力,所谓使命感、责任感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应注重内强素质,外练操作能力,开展
教师大练基本功、大比武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我们能认识到教师的素质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通过自身知识的内化形成和积累的。
开拓教师业务学习渠道,拓宽学习内容。作为教师,想要受到学生的敬佩,得到学生的依赖,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教师必须勤奋学习,认真参加继续教育等培训活动,搞好自修,不断地充实自己。所以教师要打破陈规,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教师在业务学习中,除学习书本的理论外,还应注重注入有利于开拓性、打破常规旧框的思想。如:现代教师必备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要求现代教师能够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的教育技术,特别是农村教师更要革新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手段和方法,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指导实践。提高教师理论水平,要组织广大教师学习、领会与掌握古今中外教育大师的教育思想,探寻教育理念的源头。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还要会运用,指导实践。只有实践才会发现问题,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应与同行多学习、交流,吸取他人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在“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中,使教师在感性上获得他人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常言道:艺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举止言行无时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低素质的教师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就道德
素质而言,教师应做到人为本、德为先,以自己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修养与人格去感化、影响所教育的对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严谨地治学,勤奋地工作,无私地奉献,对学生必然产生一种无声的教育。通过各种渠道,营造一种氛围。通过课堂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及未来的生存观教育。通过平时的言行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在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时,杜绝简单粗暴等现象,使学生在学校能感到集体的温暖。对教师产生敬慕的感情。教师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的说教在学生那里就会掷地有声,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铸造者,是学生品格的塑造者,是学生心智的启迪者。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仅要教好书,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育好 人。要切切实实改变“唯分是优”的传统观念,充分保护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具有优异个性特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合格接班人。“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是对我国信息技术最高的赞誉;从“神五”到“神六”中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丰功伟绩„„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教育工作者当初播下的知识种子所收获的果实。
(三)创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课堂上,老师们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不吝啬自己的爱,他们亲切和善的教态,生动幽默的
语言,以及给予孩子鼓励的目光、神情、手势等体态语言的运用,都激发起孩子学习的热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也是一样,教师对他的爱,他始终是刻骨铭心的。教师爱学生,学生也会爱老师,“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因果关系足以证明个中道理。
(四)大力推进课堂改革
课堂的和谐在整个校园文化的范畴中,课堂文化无疑具有独特而又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也特别重视利用好课堂这一舞台。坚持正面教育,满腔热情地激励学生前进,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并为他们成才创造条件。在校内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敢想、敢说、敢为的创造精神。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和谐教育的原则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情感的心理体验中获取知识、接受教育。要实施启发式教学法,提供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和主动发展能力的启发式教学,以主要精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要利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的契机,对全体教师加强了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培训,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入手,逐步形成了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课堂文化理念。
(五)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
教育要服务学生主体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独有的生命个体,各有差异,也各有志趣。我们既要按照党和现代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
具有理想信念、公民意识、健康身心和科学人文素养,也要尊重学生的差别,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教育要公平惠及所有学生。不论学生的学业天赋和家庭背景等有何差异,我们都应该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平等、优质、多样的学习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成功的梦想、获得成功的机会;教育要惠及学生的一生。教育是长线事业,要培养一个合格人才,少则十几年,多则二三十年,所以教育不能揠苗助长、急功近利,不能企望“立竿见影”。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当下的学业,更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知识、能力、方法,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终身受益;教育要服务社会发展进步。教育既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成长,也要关注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素质。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做学问的同时,更要先学会做人。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和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养成好奇、好问、好思考、好探究的习惯,培养组织协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
第二篇:关于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思考
作者: 文金辉
地址: 贵州省雷山县报德小学
电话: ***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当然也应该朝着这个战略主题发展。现就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
前几年,我聆听了一场关于素质教育的专题报告。报告会上,一位知名教授风趣地说:“我们的许多教育工作者在轰轰烈烈地喊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地搞应试教育。”当时,与会者一笑了之,但是仔细一想,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现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多年,人们在思想观念、政策导向、管理体制乃至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的模式,因此,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决非轻而易举的事。其次,片面的教育评价制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社会对老师和学校的评价看学生的考试成绩,上级对老师和学校的评价也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不得不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只能看学生的考试成绩了。考试成绩似乎变成了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标准,谁还敢马马虎虎搞应试教育?第三,应试教育是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的需要。农村的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因为他们长年都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为改变命运而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女的身上,而“成龙成凤”的最好办法就是考取大学,跳出农门。你在学校学不会考试,你就别想考上大学,就不能改变命运。所以,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得学会考试,其他的事情等到大学毕业以后再说。老师和学校迫于各个方面的压力,不得不“轰轰烈烈地喊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地搞应试教育”。
二、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在农村小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一)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2009年,我省的“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检”以后,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还远没有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标准要求。小到图书、仪器、办公设施设备,大到校舍、体育活动场地场馆,都不同程度地欠缺。农村小学软件和硬件设施配备不齐,严重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特别是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办学条件和素质教育的矛盾显得尤其突出。显然国家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小学开设有信息技术课。但农村小学有这么一个学科却没
有专职教师,没有电脑,更不要说语音室。因而,信息技术课仅仅成为一个摆设而已。而农村小学师资的培养更是进入了一个怪圈:农村小学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师被挖走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城市学校落聘下来的教师分流到农村小学来,还美其名曰“支教”、“交流”。这种恶性循环对于农村学校来说,不亚于一场灾难!在这样的前提下,加强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确举步维艰。但是,在一些发达的地方却做得比较好,他们是把落聘的教师送到专业学校进修学习,而把一些优秀教师轮流下放到农村学校支教,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两种做法决然不同,两种做法的结果也决然不同。
“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不应该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它作为政府行为应该得到具体落实,否则实施素质教育将是一句空话。
(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小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的重要任务。素质教育决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那么简单,更不是应付考试,那种拿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教育成果标准的做法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有悖素质教育目标的,甚至是荒谬的。我们应该把教育扩展到生活的范畴,把学校扩展到社会的范畴,所有的生活都可看作是课程,社会应该就是一所大型学校。农村小学教师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有这样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
其实,艺术家不一定非得背来“四书五经”,数学家不一定非得有个好嗓音,平民百姓为什么一定要样样精通?人是有差异的,现实生活中的各个岗位也千差万别,所需的人才也不尽相同。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人都有才,但人人都不一定是全才。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才能成才。认识了这样的人才观,我们就不会把学生暂不需要的东西强加在他们身上;我们就会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我们就会主动去了解学生,发现学生。换句话说,我们要通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最终学会做人。
(三)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教育往往就是教书。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这种把教和学从不可分割的整体中游离出来的教育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师生的互动关系,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效果可想而知。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其创造能力。
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我通常的做法是:
1、加强课前预习,学会提出问题。学生在预习中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向老师或同学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先是学生通过讨论探索,能在学生当中解决的问题就在学生当中解决,当学生解决不了时,老师就给予提示帮助解决。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局面,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情绪高涨活跃,学习气氛轻松自由。学生有了自己的思维空间,就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合作学习,激发讨论热情。在班上建立学习小组,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互学,使学生能在互助、和谐的状态下交流见解,探索新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学生合作学习可以互补彼此间的不足。每个同学的认知结构、经验水平、个性发展是存在着差异的,在合作学习中,他们能从别人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发,取长补短。
(四)面向全体,因村施教,重视个性发展
儿童心理学认为,得到赏识与肯定是一个人乐此不疲地从事某件事情的外在动力因素。赏识教育在农村学校中扮演着非同寻常的角色。每个班级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层次的发展阶段,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是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发展的前提。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要适应于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不同情况,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达到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我的做法是:课外尽可能指导他们超前学习,课堂上经常鼓励他们展开思维,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对于后进的学生,我经常在他们中间开展一些学习比赛活动,重点放在提高的幅度上。无论提高幅度大小,都要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能从这个幅度上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希望,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这样使上层学生的潜力得到挖掘,下层学生也能逐步提高,品尝进步的快乐。总之,我们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加以赏识,以此达到增强兴趣,树立自信,发展能力的目的。
(五)结合农村实际,开发课程资源,推进特色教育发展
我国现行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农业生产是农村最主要的活动之一,是农村人生存的基本技能。农村人不懂得农业生产技术,必将闹出“守着金山饿肚子”的笑话。因此,农村学生要全面发展,生产劳动教育自有它特定的意义。
我所在的地区是苗族聚居区,这里的人和全国大多数农村人一样都从事着最基本的农业生产与管理工作。然而,教师也和大多数人一样,不可能是全才,农业生产活动并不一定在行。但我们要看到,开展教育活动的人也不仅限于教师。我们可以聘请农技部门的有关干部来指导,可以邀请当地劳动能手来作典型经验介绍,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向有经验的农户实地学习,甚至还可以利用远程设备搜集教育资源,然后再组织学生学习。这里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跳芦笙、踩铜鼓、吹木叶、唱飞歌、苗族刺绣、苗族服饰、苗族民居建筑吊脚楼„„所有这些都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闪烁着灿烂的民族光芒。在乡村旅游得到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些无疑都是值得开发的“新课程”。农村的教育就应该有农村的特色,无论是农业生产技能还是民族文化素质,都应该让孩子们传承下去,在“教学做”中传承下去。
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我们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更要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学生会学,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便是这个道理。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考虑农村因素,把劳动技能教育融于学科教学之中,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教育活动,挖掘学生潜能,健全学生个性,才能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才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二十一世纪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
第三篇: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
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
宾县第四中学校刘靖华
21世纪即将到来,新的世纪对人才的需要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培养跨世纪的人才,是全国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思考和进行探索的问题。它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第一线的老师,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使他们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素质方面都获得全面的提高。
在新世纪的曙光即将升起时,我们应该看到,人类不仅期待物质的高度繁荣,也需要精神的高度明晰,也即人类素质的提高。教育不仅要为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更需要为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帮助青年人构建灵魂之塔。素质教育的成败不仅影响到中国的现状,更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落实素质教育不是一纸文件,一句口号,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从点滴做起的一项艰巨工程。
素质教育又如何开展呢?
一方面,要创造一个优雅环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不少家庭在追求家居现代化,高档化的同时,却往往忽视购买图书,订阅杂志等文化活动,消弱了家庭文化建设,对学生、新一代青年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并且,家教中要讲究教育艺术。对学生的教育不应以惩罚、打骂方式开展,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应该以鼓励为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人生立志须早,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积极、文明、向上的进取精神,艰苦朴素精神。唯如此,新一代青年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
众所周知,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集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等诸多称誉于一身的全能全才之人。翻开历史,探究苏东坡的成长历程,便会发现,苏东坡的全面发展得益于其父母良好的家庭教育。尤其与家教中朴素的素质教育及丰富的教育艺术紧密相关,对现代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苏东坡的成长过程,对今天家教中的素质教育不无启发。对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又忽视思想教育的父母,难道不是一个佷好的模范吗?
另一方面,转变历年旧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教育思想,开展“创造教育”。
当然教育是以课本为中心,我们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讲课与实验结合,课內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不仅较好地完成了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而且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把培养学生能力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进行多方面素质的教育。为此,我们不仅完成了教材中规定的学习任务,又使学生能力培养落到了实处。所以,改革后的教学既优化了课堂教学,又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搞好“创造教育”的关键。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外出学习、教师自学等形式,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并开展青年教师参加的“五项技能赛”、“拜师活动”等一系列活动,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实施创造教育的骨干,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
有专家指出:手脑并用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启发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其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兴趣和爱好得到发展。学校要多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石家庄市翟営大街小学自爱1994年提出以“创造教育为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目标以来,积极开展创造教育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如;
1994年获得河北省少年“弹射飞机模型”比赛团体第一。
1996年获“全国青少年第四届生物百项活动省级优秀活动奖”。
实践证明,开展“创造教育”,给教育改革注入了活力,促进了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而且对于转变师生的精神面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江泽民主席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教育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关系到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总之,育人是一项长期工程。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浅尝辄止是不行的。它是日积月累,逐步完善的过程。所以,国家对于素质教育的改革,也是在不断深化,不断走向完善。
第四篇: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浅议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浅议
素质教育在我国小学教育界已展开多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也存在许多问题。现就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谈几点看法。
当前农村小学主要面临着资金短缺、硬件缺乏、师资匮乏、家庭教育缺失和学前教育不足五大教学困境,其中资金短缺、硬件缺乏、师资匮乏三个问题最为突出。
目前,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经费不足问题,许多村级小学不仅没钱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维持正常教学运转所需资金都缺乏。大部分村级小学用地狭窄,教室破旧,没有体育、音乐、美术教学设施,教师宿舍紧缺,厕所条件简陋等问题。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村素质教育的宣传还不够,至今仍然有大量未接受义务教育的青年在外打工。
农村小学师资匮乏的问题也相当严重,特别是30~50岁的中年骨干教师和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学科专业教师紧缺。目前,大多数乡村小学以20~3O岁的年轻教师和50岁以上的老教师为教学主力军。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老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与现代教学理念脱节,两者都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乡村小学还要面对优质师资的流失问题。目前农村学校的条件和待遇都无法留住优秀的教师,好老师都会争取调到县级以上的学校任教,越优秀的教师从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也不容忽视。现在,大部分学校没有条件开设学前班.因而使得相当多学生的学前教育处于真空状态,为以后的教学造成了很大困难,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80~9O%。“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都没有能力给予孩子学习上的辅导.对孩子也比较溺爱,无法与学校教育相互协调,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提高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迫在眉睫,可以采取以下实施途径:
1.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和投入力度
当前,素质教育的内涵、性质及其理论在农村地区未能得到广泛的宣传,许多教师不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的意义有多大。同时,大多数农村教师由于受以前“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以学生的考试、升学为中心,偏离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导致了农村地区学生普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对农村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更好的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为更全面的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素质教育中老师是教育的主体,老师要更加注重自己本身素质的培养。良好的教师素质是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实施素质教育只能成为一种美好的愿望,因此,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强化教师培训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在职教师培训进修的规划、组织、领导,落实进修要求,帮助教师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重视继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满足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还要重点加强对现代课堂教学基本理论、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学习与研究,帮助教师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从而实现教育思想真正转变,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设置合理的学校教学课程。
适当减少学科必修课程。在乡镇小学中。应该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不同年级的特点,适当地减少语文课、自习课等;增加心理辅导与教育课、学科活动课、综合实践课、地方课程等内容,能够张扬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的特长。
适当开设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可以开设思维训练、语言表达、综合阅读、速算、科技信息、英语口语、礼仪教育、国情教育、法、科技信息、英语口语、礼仪教育、国情教育、法律常识、环境保护与自我保健方法、国际知识、劳动实践等课程。
适当增加活动课程。适当增加活动课程内容和活动时间,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渠道。通过特长班和兴趣小组等形式,包容所有学生,在活动时间上予以保证,纳入课表。全员参与,全面开展,全方位启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活动课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涉及文娱、体育、手工制作、绘画、书店、编织、科技活动等各个领域。
总之。农村小学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怎样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当前摆在农村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但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深信这一伟大而艰巨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第五篇: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范文
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方法,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可供套用的现成模式,也很难有适用于所有中小学的成功经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及方向,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推进素质教育是农村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制度创新,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实践,努力开创了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蕲春县也先后被授予“湖北省两基工作先进县”、“湖北省教育兴农示范县”和“湖北省特殊教育先进县”等,谱写了“教授县”教育事业的新辉煌。
结合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际,笔者认为,当前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必须把握以下三点:
一、认真领会实施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
首先,要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但不同区域素质教育的落脚点、侧重点以及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位应该不尽相同。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应当体现以下几点:
1、立足农村,面向农村,贴近农村,与农村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当前农村形势相适应,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同步,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相联系;
2、中小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了解和懂得农村劳动生产技术,还要具有热爱农业、服务农民,建设农村的远大志向;
3、绝大部分初、高中毕业生还应掌握一定的农村实用新技术,具有运用、试验、创造农村生产劳动技术的基本能力,具备农村新型农民的基本素质;
4、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能够不断掌握和熟练运用农村现代科学技术,还会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发明新的实用技术。
其次,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社会工程,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应引导全社会转变人才观、成才观,积极创造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舆论环境,尤其要大力宣传那些扎根农村,带头脱贫致富,为农村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初、高中毕业生;应致力构建选人、用人机制,由重学历、重名牌学校向重能力、重综合素质转变;搞好农村实用技术教育渗透,真正让每一位初、高中毕业生掌握一到两门农村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直接投身农村经济建设,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切实收到实效,得到实惠。
第三,实施素质教育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思想变革,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共同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积极构建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教育部门要注意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学校由过去单纯追求升学率向不断提高整体办学水平转变,各级各类学校要努力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领头雁”和引路人,示范带动,逐步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广大教师要时时处处以素质教育思想思考问题,看待学生,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人人成功,个个成才。”
因此说,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适应的过程、转变的过程。只要我们找准广大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定位,从基础做起,持久以恒,才能扎扎实实的稳步推进,才能更好地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打造人力资源强县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深入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今天,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已成为摆在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那么,如何推动广大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呢?改变目前应试教育、升学竞争愈演愈烈的状况,需要党和政府痛下决心、统筹规划、全面治理,从社会观念、社会环境的改变入手,以政策设计和制度建设为重点,强化教育督导检查和教育法制建设,内外并举,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格局。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构建目标体系,明确素质教育的指向。
目标体系是素质教育的实施大纲,没有目标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实施素质教育只有目标明确,才有清晰可循的指向。根据这一主导思想,我县在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中,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总体目标,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智能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艺术审美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发展,基本形成比较系统的、科学的新型的、蕲春特色的小学素质教育目标体系。以这个总目标为依据,分别制定了《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标准、内容和考评办法》、《家长素质教育的标准、内容和评估办法》、《教师素质的标准》、《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评估细则》、《学生整体素质评价手册》,对学校、学生、家长、教师都非常明确地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使素质教育有章可循。
(二)改革课程设置,确立素质教育的载体
这些年来,教育考评与经济断接,与社会隔离,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校教学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我们认为,课程设置是教学改革的神经中枢,必须大胆科学地推进课程及教学改革。
1.适当减少学科必修课程。在中小学中,根据各校的特点、不同年级的特点,适当地减少语文课、思品课、劳技课、自习课等,增开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安全法制课,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2.适当开设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开设思维训练、语言表达、阅读指导、速算、科技信息、英语口语、礼仪教育、国情教育、法律常识、环境保护、国际知识、劳动实践等课程,增强学生操作技能。
3.适当合并部分课程。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少而简单的学科特点,设置选修课,即把思想品德课与劳动课合并起来上,科学课与活动课合并起来,时间各半,教学紧凑,提高效率。
4.适当增加活动课程。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很多学校都增加了活动课程内容和活动时间,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渠道。通过特长班和兴趣小组等形式,包容全校所有学生,在活动时间上予以保证,纳入课表。全员参与,全面开展,全方位启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文娱、体育、手工制作、绘画、书店、编织、烹饪、科技活动等,丰富了校园生活,提高了学习兴趣,陶冶了生活情操,也提高了实用技能。
5.建立环境课程(隐形课程)。环境是一种潜在的课程,是一种无型的教育力量。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校风、班风及教风、学风建设,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在校园里形成一种人人是环境、处处是教育的格调,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主人翁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工程,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坚持“六项原则”:即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力目的的原则。改变教师讲为主,以书本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揭示问题和亲自实践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的能力。
2.实行“四个优化”:即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优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保证“四个优化”的落实,采取教师“说课”的方法,教师说出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引导方法及板书设计等,以保证优化教学。
3.推行“六种课型”: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六种课型”的教改方案,即艺术型、思维型、活动型、学法型、综合型、训练型。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侧重不同课型的教学研究,提高每种课型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效果,使学生爱学,学得生动活泼,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4.落实“四字模式”: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在全县逐步形成“深、广、活、新、实”的教学科研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科学性,提高课堂教学工作效率。
(四)提高教师素质,增强素质教育的后劲。
第一,抓师德修养,讲奉献,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教师的师德素质修养主要突出十个方面,即:(1)热爱工作,忠贞不渝;(2)爱护学生,诲人不倦;(3)谦虚谨慎,诚实正直:
(4)精通业务,严谨治学;(5)改革求实,一丝不苟;(6)为人师表,身教重范;(7)尊重同行,团结协作;(8)廉洁奉公,无私奉献;(9)审美修养,审美鉴赏。
第二,大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讲能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使每位教师做到“四能五有”,即:能说、能写、能教课、能管班;有研究能力,有强健的身体,有医治学生心理疾病的能力,有良好的个性和特长,有现代竞争意识。
第三,发挥教师良好个性专长,讲水平,提高教师文化素质。利用微格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综合技能训练,要求“人人过关,校校达标”。“学、练、用”相结合,练中学,用中练,学以致用,使每名教师身怀一手“绝活”,实现“一专多能”,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健全评价体系,强化素质教育的考核。健全评价体系,改革考核办法,强化实施素质教育导向机制,是考核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实施素质教育的焦点应对准考试制度。从蕲春教育的实际出发,我们提出了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评估原则和方法。
“原则”为40个字,即“面向全体,注重知识,突出能力,加强平时,取消期中,淡化期末,简化程序,加大免试,重在激励,科学评价。”
“方法”是以五育评价代替单纯的智育评价,以全面的能力评价替单纯的分数评价。采取“四结合”考试评价:第一,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第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第三,分解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第四,灵活性评价与多样性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积极而稳妥地推进升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形成科学合理的选拔、考试、评价体系,为实施素质教育解除瓶颈和阻碍。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考试、评价体系,从而真正把教育从分数中解放出来,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真正发展。
三、切实把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指引下,农村中小学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目前推进素质教育仍存在诸多带普遍性的仅靠教育部门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应试教育的痼疾仍然在阻碍着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进;二是科学统一评价体系的缺位导致素质教育难以形成大的气候,局部推进步履维艰;三是社会对应试、升学的恶性推动使推进素质教育陷入困境;四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有说服力的成果,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程。因此,结合我们蕲春素质教育实践,我认为必须落实“六抓”:
1.抓思想转轨,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共识。改变教育观念,形成全社会重视素质教育的社会价值观,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首先,要转变基础教育单纯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念,确立基础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的目标观念;转变唯升学是人才,唯升学能成才的人才观,确立多渠道成才,多规格育才的人才观念;转变分数挂帅,以分数看学生,以升学率论英雄的教育质量观念,确立德育为先,全面发展,个性特点充分发展的质量观念;转变爱有三等,只对少数学生升学负责的施教观念,确立对
每个学生负责,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施教观念。其次,各级党委、政府应深刻认同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观点,确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和政绩观,大力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能够理直气壮地推进素质教育。新闻媒体要向社会广泛宣传,正确引导,使素质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和公众需求。特别要强调的是,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教育思想的一次深刻变革,也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育人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教育恩想必须转变,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变那种“只重智育,轻视德育”、“考什么教什么”“只抓知识灌输,忽视能力培养”,“只抓书本知识、忽视实践环节”的现状,从偏向少数学生到实实在在面向全体学生,从单纯追求学科知识到追求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通过齐抓共管、齐心协力,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作配合、共同参与、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生动局面。
2.抓统筹规划,加强素质教育过程的管理。多年来的教育改革实践证明,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难度大,涉及面广,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如果不精心组织,精心指挥,不把教育系统内各部门协调起来形成合力,光靠各校教师和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一是科学组织,认真实施。由教育局牵头组织,科研、基教等部门共同参与,县、乡(镇)协同作战,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二是制定科学、规范、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防止在实施过程中过于简单、笼统、针对性不强、可比条件不充分等倾向。保证实验效果的科学性、实效性。三是选好试点和合理分布试点校,提高不同基础学校的可鉴性。
3.抓目标导向,选准实施素质教育的定位。抓导向具体表现为:一是确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考评原则。这个原则是“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有利于学生、教师公平竞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实现两个转变,对学生,要从单纯用考试分数来衡量,转变为看素质是否全面提高的综合评价;对学校,要从看升学率为绝对标准,转变为办学水平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三是对常规考试制度及其综合素质评价机制进行配套改革。为了积极稳妥地实施素质教育,县教育局和乡镇中心学校分别成立了“实施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协调基教股、教研室成立“课题组”,指导全县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各部门、各学校在改革中形成合力,确保了素质教育的有序推进。
4.抓队伍建设,形成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网络。要优化配置城乡教师资源,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全面加强并落实各级各类教师的职后培训,从师德素养、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技能等多方面,对教师实行定期的、强制的、有计划的、系统性的全员培训。要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要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和待遇,使中青年教师、优秀教师能够在农村留得住、安心教、教得好。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强校际之间教师的正向流动,制度化地加强校际之间、区域之间教师合作、互助和提高。把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的质量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尽全力把学生内在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均衡发展、知识能力和谐发展、个性特长充分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给学生展示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将来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5.抓教学特色,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深化。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构建整体改革和整体优化的工作体系。但由于各校工作基础和条件及城乡位置的不同,所以,不能强求一律,不能只搞一种模式,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考虑各位的特色和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例如南征中学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始终坚持整体优化、凸显特色的原则,重点突出,整体推进,广泛深入开展“孝”文化教育,收到明显效果,受到了省市宣传部、文明办的高度评价,《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都作了专题报道。一大批学校创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在德育工作、考试考核方法、课堂教学、课程设置与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养学生个性特长诸方面改革都体现出“整体优化”特色。
6.抓教育科研,注重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效。实施素质教育既是教育实践问题,也是理论认识问题,因而发挥理论研究先导作用,突出其科学性、实效性尤为重要。我们组织教研室研究人员一直参与理论研究、实践指导。近几年来,全县组织举办素质教育专题讲座36次,召开专题研讨会18次,编写素质教育论文集8本,不仅使广大教师从理论上明确了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进行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而且对转换观念、实现转轨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开展课题研究,也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县教育局申报的《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模式研究》等8个国家级课题,漕河镇一小的《小学新课程教育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等20多个省级课题都取得了研究成果,我们还在各级各类教育报刊上开辟专栏推广素质教育的先进典型,对实施素质教育起了良好的引导、激励与宣传作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主题。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根据党的十七大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将按照“三个全面”(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全面建设合格学校)的基本目标,科学、全面地理解素质教育,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真谋划教育发展,积极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抓好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为发展创新型的和谐教育,进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不断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