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加快推进仙居恩施建设

时间:2019-05-13 23:3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加快推进仙居恩施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加快推进仙居恩施建设》。

第一篇: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加快推进仙居恩施建设

认真履行职能 助推湖北跨越式发展

政协恩施市委员会

贾庆林主席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讲话中指出,人民政协既要谋事,更要干事成事,这是对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要求。当前,湖北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各族各界的共同努力,县市政协要在湖北科学发展、跨域式发展推进过程中有作为,关键是要认真履行职能,科学地谋事、干事、成事,特别要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下功夫、见成效。恩施市作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及省直部门的支持下,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以州城建设为龙头、以八大生态走廊为骨架的“仙居恩施”轮廓已初具雏形,恩施市政协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打造“仙居恩施”、助推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立足职能,主动谋事

谋事是成事的基础,也是政协的重要职责。坚持从促进湖北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按照不一般地建言、不建一般之言的要求,高立意、高起点地谋大事、议大事,通过多种形式,提出具有超前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力求进入党政决策,产生实际效果。

一是及时转换角色,积极主动谋事。县级政协领导班子及专委会成员,大多来自党政主要领导岗位,要想在政协这个“闲”岗位上有所作为,就应该及时转换角色,从决策拍板、行政管理转变为协商献策、参政议政,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当参谋、议大事、献良策。近几年,恩施市政协围绕全市“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和“四三二”工作重心,在“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和重大决策等方面发挥了建言献策的作用。如自今年2月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在我州启动以后,市政协立即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争当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排头兵”的思路,由政协主席、副主席牵头,组成调研组就武陵山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恩施富硒养生养老产业等调研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的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

二是注意选准角度,突出重点谋事。注意从政协的职能特点出发,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来看问题、想事情、提建议。县级政协要重点围绕党委、政府着力推进的大事、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难事、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要事、有关部门呼吁帮助解决的急事、影响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的新事,组织开展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活动。2009年,市政协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全民创业”话题,深入开展了调研视察活动,组织召开了“政协委员话创业”座谈会,提出的6条对策建议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被纳入《中共恩施市委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决定》之中。

三是抓住关键环节,竭智尽力谋事。充分运用各种参政议政形式,并着重抓住核心环节、关键程序,努力增强谋事效果:组织各界委员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视察、调查研究等各种活动,尽量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针对性强的对策;按照协商在决策之前的原则,认真谋划和开展协商活动,使全委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座谈会议和秘书长会议等各个层次的政治协商更加规范、更加经常、更加有效,切实提高协商议政质量,真正做到议政议到关键处、谋事谋出高水平;抓好意见建议的跟踪反馈、督办落实工作,推动有关方面切实把政协的参政议政成果运用好,把各界委员的合理意见建议落到实处。今年7月,市政协副主席赵萍带队赴广西巴马就养生养老产业发展进行了考察,并就恩施富硒养生养老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亲自起草了《关于大力发展恩施富硒养生养老产业的调研报告》,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所提建议已写入我市“十二五”规划中。

二、围绕中心,用心干事

干事是成事的关键,政协既要善谋大事,也要多办实事。在干事的过程中,政协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按照“四服务四满意”的要求,突出服务宗旨,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实际出发,以实效落脚:在指导思想上,始终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一切为了发展,一切围绕发展,一切服务发展;在工作安排上,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点选择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努力使政协工作与全市重大工作部署同步合拍,让履职工作出成果见实效;在实际工作中,围绕市委市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委员进行调研视察,运用大会发言、报告、提案、信息等形式,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为促进全市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出实招。2010年,市政协围绕市委提出的“打造仙居恩施,建设八大生态走廊”的发展战略,组织开展了“政协委员话仙居恩施”研讨活动,提出的5条建议被市委市政府采纳,并写入了《关于加快推进“仙居恩施”建设的决定》之中,对进一步丰富“仙居恩施”的内涵和如何推进“仙居恩施”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要关注民生,服务群众。切实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界别众多、联系广泛、渠道畅通、位置超脱的特点和优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多做急公好义的好事,多做群众关心的实事,多做服务基层的具体事,多做促进和谐的“麻烦事”,做到更加情真意切地关注民生,更加富有成效地解决民困。优化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机制,进一步畅通民主渠道,力求更加广泛深入地了解民情,更加及时准确地反映民意,更加科学有序地集中民智。今年3月至6月,市政协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了“三万”活动,针对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发展滞后、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组织100名政协委员开展了“情系望城坡”捐赠仪式,为望城坡村捐款13万元。

三是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政协为经济社会发展办实事不能求大求全,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真正把政协自身特有的事情做得更加富有成效,把与其他方面共有的事情做得更加富有特色。前几年,我们选择突破性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恩施老城改造、预防肺结核疾病等关系中心大局且自身有条件完成的课题,作为调研视察、协商议政的重点,成效比较明显,市委、市政府也很满意。如张钧委员提出的《关于建设恩施土家女儿城的建议》被市委、市政府采纳,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之后,形成了项目规划,并于今年5月在我州召开的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协商推进会上,与湖北奥山集团、随州香江商贸有限公司、中华龙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武汉博海生物医药公司签订了湖北奥山〃楼外楼——恩施游客接待中心、恩施〃中国女儿城等4个项目的投资协议,签约金额达52.5亿元,此项目已于10月下旬在恩施华硒生态园举行了奠基仪式。

三、狠抓落实,努力成事

成事,就是干好工作,办好事情,成就事业。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要真正成事,就必须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把全体委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个委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政协工作进一步活跃起来。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练就成事的过硬本领。通过举办委员培训班和采取印发资料、会议学习、开展活动前集中学习等形式,组织推动各界委员认真深入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理论、方针、政策,学习时事政治,学习政协章程和政协工作的业务知识,增强委员的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使委员不断提高干好工作、成就事业的本领。2009年,市政协组织对七届政协委员及政协工作者在市委党校进行了知识更新培训。2010年,组织政协常委及联络组长到上海展望学院参加了能力提升培训。

二是健全履职制度,提供成事的有力保证。认真总结履行职能的经验,将那些成熟的经验和作法适时上升为工作规则、程序和规范;建立健全与政协章程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各种工作程序,进一步推进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切实提高政协履行职能的质量和水平,为成事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同时要完善激励机制,支持委员双岗建业,鼓励委员参政议政,督促委员所在单位为委员履行职责、参加政协会议和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关心委员的工作和生活,尽力为委员排忧解难,努力调动委员参政议政、干好工作、成就事业的积极性。近年来,市政协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的20余项管理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于2010年出台了《关于委员履职和委委员履职做好服务管理工作的规定(试行)》、《恩施市政协委员及政协工作者宣传奖励实施方案》,2011年制定并下发了《政协恩施市八届委员会委员履职手册》等。

三是完善协调机制,优化成事的外部环境。做好政协工作,发展政协事业,离不开党委重视、政府支持,也离不开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配合。要不断完善联系协调机制,采取多种形式,主动加强和保持与党委、政府的联系,争取党政领导对政协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与党政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互相提供情况、交流材料、反馈信息,着力优化政协工作的外部环境。市委、市政府历来就关心和支持政协工作,尤其是今年3月市委主持召开了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无论是从政协干部队伍的配备上,还是在委员活动经费的预算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市政协机关干部队伍真正实现了老中青结合,呈现出我想干事、我能干事、我要干事的良好势头。

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推进过程中,政协工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州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充分发挥政协优势,认真履行职能,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多建诤言、多献良策、多办实事,为加快推进“仙居恩施”建设、助推湖北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充分发挥统战优势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个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石和政治优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障和精神动力。在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新世纪,统一战线是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是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是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绝不能动摇。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统一战线工作应在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思路布局、方法措施上进行新的思考、做出新的谋划,最大限度地把各阶层、各民族、各党派、各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农村建设上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整合资源,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一、牵线搭桥,找准突破口,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新农村建设,困难多,压力大,没有足够的知识、科技、氛围、资金作保障,一切只能是空谈。我们要充分利用统战的人才优势、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找准能够直接作用到农村的工作突破口,在新农村建设中搭建起“三座桥梁”:

一是政策宣传的桥梁。新农村建设的决策能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首先要看群众理解不理解、支持不支持,因此要充分调动广大统战成员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对群众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通过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任务、目标、内容和有关优惠政策,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将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转化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自觉行动。

二是科技指导的桥梁。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科技化水平是关键。我们要广泛联系党内外科技人才和各方专家,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为主要目的,组织实施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基层负责人培训计划,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造就一大批种养能手、经营能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三是资金投入的桥梁。新农村建设,投入是保障。我们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要求,积极建立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发动工商企业拿出资金,投入社会事业,为农民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采取办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和夜校等办法,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技能、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增强农民增收的能力。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采取多种形式把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逐步向农村转移,投资办厂或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

二、整合资源,找准切入点,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农业,发展农业的关键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扩大农业的产出,才能确保农民长期得到实惠,农村长期得到繁荣。为此,我们要围绕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这一目标,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三个先锋”: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先锋。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按照优化布局、提升质量、增进效益、协调发展的要求,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我们要广泛发动统战人员下村入户进行调研,拿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即:在产品结构上,向优质、专用、绿色、特色发展,积极鼓励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业;在产业结构上,大力发展名、优、新、特品种,延伸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扩大林、竹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在就业结构上,引导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村工业、以农产品流通为主的第三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积极发挥市劳动就业中心的中介作用,并加强对转移农民的培训。

二是农业工业化的先锋。要积极倡导海内外社会各界成功人士到农村施展抱负,打造“回归工程”,到农村去创业,在农村求发展,向农村寻找商机,兴办产业,投资办厂,承包项目,开拓农村市场,把自身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带动农村、发展农村,富裕农民。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和产品创新,让农民掌握更多技术,开拓更大市场,增加更多收益,实现所帮助村脱贫致富,实现整村的经济社会全面发。与此同时,我们要积极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的政治待遇,将他们吸引进统一战线中来,使他们成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急先锋。

三是农产品走出去的先锋。我们要广泛联系我市在外人士,使他们了解本地产品,宣传本地产品,推销本地产品,使他们的社会资源变为我市农产品的销售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大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组建农民经纪人队伍,给他们最大的权限,最优的待遇,积极支持和鼓励农村“能人”参与农产品市场营销,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

三、激活主体,找准关节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我们在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最终目标中要深入研究农民所需、所急、所盼,加大对农民的引导力度和服务力度,从而构建 “三条渠道”:

一是信息服务渠道。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生产力,农村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畅。我们广大统战成员要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专家建立了联系点制度,通过电话或网络等方式联系,提前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预测,推动了农业信息化进程。同时也要建立起信息沟通平台,及时将市场信息提供给农民,并接受农民的咨询。

二是农民培训渠道。我们要联合学校、文体、卫生、司法、工商等单位,组建一支集文化、市场、法律、科技于一体的农民培训教师队伍,通过新闻媒体、下乡入户、设立咨询点、开展专题培训等形式,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科技素质和交际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农民转移渠道。富裕农民首先要减少农民,但不能仅仅把农民送出去当作终极目标,在转移农民工作中要抓好两个环节:一是转移前的培训,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学校的统战人才资源,免费对农民进行各种知识的培训,使农民有一技之长,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二是转移时要有目的,要联系非公企业,送农民出去,即挣了钱,又学了技术,输出一个农民,迎回一个产业工人。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当前,我们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政策,充分调动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的积极性,充分运用统一战线各领域的资源,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工作的优势,积极投身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促新农村发展见实效、出实绩。

第三篇: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优势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

2011年,威远县严陵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79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69.7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7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87元。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反哺农业、支持农村、调整城乡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镇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

加快城镇化、工业化步伐,两化互动发展,这是严陵镇今后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从战略上解决威远发展问题的重要切入点。

工业园区是镇域经济发展的基地和平台,如何进一步提升园区建设水平,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城镇发展的新组团,利用区位优势,逐步使工业园区布局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怎样着力扩量升级,发挥产业集聚功能,坚持土地、项目、政策向园区集中,不断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怎样加快推进园、城融合,借力园区拓展城镇空间,推动园区和城镇相融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带动严陵镇城镇化取得突破性发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严陵工业园区概况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富民强镇的关键所在。当前,严陵镇正处在新一轮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要在更高起点上,以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新理念,谋划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奋力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2009年建于县城南部的严陵工业园区,近期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已建成4.5平方公里。园区采取“一区多园”的模式,以建业大道、凤凰大道为道路骨架,将园区划为四个特色园区:以建业集团和四川省煤焦化集团为主的煤化工循环经济园、以威玻集团为主的玻纤新材料工业园、以白塔集团为主的建材工业园和中小企业园。从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形成城镇化发展的巨大动力。园区发展四大优势

一是随着内江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加快建设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威远作为全省的扩权县和工业强县,能够在资金和政策上获得上级更多的支持。发达地区企业因资源、能源、劳动力等问题需要将产业向西部转移,严陵工业园区建设面临有利的机遇。

二是严陵工业园区紧靠县城,城镇建设的发展必将促进产业的加速发展。随着成自泸、内威荣等高速公路的建成,交通优势凸显,极大地有利于工业的发展。

三是规模效益明显。目前园区产值已达150亿元,入驻园区企业63家,建业、威玻、白塔、石牛、依兰丝等大中企业坐落在园区内,主导产业定位明确,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逐步形成集聚效应,聚集了发展的人气。

四是基础设施完善。基础设施是发展工业园区的先决条件,有了好的环境才能引进更优良的项目。县、镇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建业大道和凤凰大道的建成,园区的骨架道路和基本格局将成形;新建的110KW和原有的35KW变电站可满足工业用电需求;蜀南气矿、港华燃气在园区内均建有配气站,可满足工业用气需求;天然气管网、供排水系统、电力线路、通讯线路等将随着两条道路的建设按照规划就位,坚持“统一规划、成片布

局、整合资源、拓展空间”的原则,进行“三通一平”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周边环境,园区基础框架初步形成,企业生产要素将得到充分的保障。

以园区带动镇域经济发展

一是促进项目建设。镇域经济的竞争,关键是项目的竞争,谁抓住了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谁就取得了镇域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而工业园区则是招商引资的窗口、项目建设的平台。园区建设有利于充分利用镇域区位、交通、资源优势,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搞好招商引资;有利于克服用地紧张、无法摆放更多项目的矛盾,便于集中连片实行统一管理;有利于集中有限的财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基础设施投资成本;有利于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促进项目建设。

二是推进两化进程。城镇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提高现代化水平,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和农民增收问题,必须走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子,把农民从农业和农村中尽可能多地转移出来。工业园区建设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创造条件。工业园区使人口相对集中,为城镇化奠定了基础。人口成规模地增长,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三是带动统筹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支持农村、调整城乡关系,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带动事业统筹发展。坚持在相融发展中维护群众利益,改善群众生活环境,遵循“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完善城镇规划,加快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市民居住舒适度、生活方便度、出行畅通度显著提升。坚持在互动推进两化中增加群众收入,以新型工业化带动现代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镇商贸、金融、物流中心建设快速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这些无一不是工业园区与城镇化建设共同推进的结果。特别是工业园区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平台和空间,有利于产业和人口聚集,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经济因工业而强,城镇因项目而兴”。在繁荣经济过程中,促使城镇改造更新。笔者认为,抓好两化互动,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做实招商。引进好的项目才能构筑一流的园区。严陵镇紧紧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通过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达到以情招商的目的。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规范透明招商引资政策,加强项目包装,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达到培育支柱产业的目的。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园区产值已达150亿元,入驻园区企业63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聚集了发展的人气。

第二,做精服务。服务是建设工业园区的要点,有了好的服务,才能加快项目的建设和吸引更多的项目。相关部门对企业的立项、环评、建设规划、手续办理、专项政策落实等问题,实行“一条龙”跟踪服务。与此同时,镇党委政府定期、不定期召开业主座谈会,对园区企业实行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制度,定期对工程进展、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遇到难题,镇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负责落实,机关干部认真协调。

第三,做足后劲。事业发展,永无止境。严陵镇在西部大开发、建设中等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建设中找准发展定位,积极实施“工业重镇、农业稳镇、三产兴镇、经济强镇、和谐名镇”的战略。全力推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联动,不断提高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

业产业化水平,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夯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为此,严陵工业园区将勇担重任,真正发展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富民强镇的创业区。

第四篇:充分发挥政协优势 助推社会管理创新

充分发挥政协优势 助推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和政府应对我国进入矛盾多发期、社会风险活跃期的现实而做出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的重大部署。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机构,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政治组织优势,在加强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十二届政协始终把加强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加强和推进社会管理上的参谋作用、帮促作用和桥梁作用,为和谐东阳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人民政协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的优势

1、人民政协工作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致。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上指出,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政协组织由社会阶层结构状况设置的界别组成,具有广泛的群众代表性和群众基础。政协委员来自社会各个方面,与广大群众有着最广泛、最直接的联系,是党和政府联系各界别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说明人民政协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致。

2、人民政协的政治组织优势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保障。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需要民主的政治环境。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优势。充分发挥政协这个政治平台优势,有利于调动发挥各党派团体、社会各阶层的普遍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协调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阶层和其他社会界别之间的政治利益关系,营造成出民主和谐的政治环境,从而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撑。

3、人民政协的人才优势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丰富智力资源。政协素有“人才库”、“智囊团”之称,聚集着各行各业各阶层的优秀人才,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这些特点和优势的发挥,有利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人才力量和智力资源的整合,把政协的人才和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力量,有利于促进构建和谐社会重大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切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二、近年来市政协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做法

1、着力“三个围绕”,发挥参谋作用,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的研究探索。找准服务大局与发挥政协优势的结合点,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一是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参政议政。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委员提案征集线索的重要内容,发动政协组成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沉下身子收集界别群众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建议,以政协提案的形式向党委政府反馈。在东阳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收到有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提案12件,占全部293件提案的4.1%,其中党派提案3件。二是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调研。先后开展了发挥联系领导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协商民主优势构建和谐东阳、加强政协民主监督推进“五事干部”建设等多个课题的调研活动,向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建议14条,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采纳。三是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协商建言。自2007年以来,每年都要举办委员论坛,以政协委员大会发言的形式,向党委政府协商建言,并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委员论坛的重要内容。在去年举办的“全面加快经济发展、全力改善发展环境”委员论坛上,就有两位委员分别以《攻坚克难是是加快东阳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和《东阳经济发展需要“天地人和”》为主题进行交流发言,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突出政协职能优势,发挥帮促作用,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动突出政协职能优势,积极发挥在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帮促作用。一是积极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人民政协以众多的界别为基础组成,这是人民政协不同于其他政治组织的特点和优势。利用界别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界别设置,最大限度地把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都囊括到政协组织。目前东阳政协共有22个界别,298名委员,比刚成立时的13个界别,92名委员增加了一倍多。对部分界别的委员构成人数也进行合理调整,增设了法律、金融、中介组织等社会阶层和新兴行业委员,提高各界别委员代表性。二是积极开展民主协商活动。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建设、重大项目作为民主协商重要内容,通过视察、调研、提案、社情民意等方式,提出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促使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更符合科学发展。在红椿巷区域旧城改造工程中,利用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进行了多次民主协商活动,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该项目启动后,政协常委会又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作出了《关于以实际行动支持红椿巷区域旧城改造》的决议,及时把党委政府的决策内容传达到社会方方面面,凝聚人心,稳定社会,促进和谐。三是积极构建立体监督新格局。通过开展专委会视察日、重点提案评议等活动,与新闻媒体联办栏目等形式,形成了专题监督、重点监督、联合监督相结合的立体监督新格局。以专委会为单位,坚持每月开展至少一次专题视察,深入了解各部门的工作执行情况,推动相关工作落实到位;组织开展重点提案办理情况民主评议活动,去年11月,对《关于做大做强木雕红木家具产业的建议》、《关于红椿巷区域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精心建设的建议》和《关于进一步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建议》三个重点提案的办理情况进行了民主评议,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分别与东阳日报社、市电视台联合开办了《政协视点》、《政协视线》两个栏目,以政协提案、视察、调研、社情民意为线索,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报道重点,实现了政协民主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机结合。

3、协调化解矛盾纠纷,发挥桥梁作用,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当前许多社会矛盾冲突事件的背后,往往是利益关系整合机制的缺失,是社会关系协调工作的不到位。人民政协的组织性质决定了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可以找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特殊群体的个体利益的结合点,促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方面的利益在现有体制框架内得到较好协调。一是认真参与矛盾纠纷的协调化解。利用联系镇乡街道的机会,自觉为各自所联系的镇乡街道排忧解难。如江北商业步行街拆迁签约是个老大难,政协联系领导自始至终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协助当地党委政府百分之百完成了拆迁协议签订工作。二是认真开展履职活动,打造亲民政协。每年都要开展专委会视察日、党派调研周、界别活动月、委员履职增效年等系列活动,组织政协各组成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2008年首次开展界别活动月,以后每年都要依托界别,集中一个月时间,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爱民、帮民、助民、为民服务活动,收到良好社会效果。三是畅通社情信息渠道。发挥政协委员面广、线长、点多的优势,及时捕捉并如实反映社会各阶层的思想动态和意愿要求,为党委政府准确把握社会舆情、妥善解决各种矛盾提供重要渠道。同时做好党委政府重要举措、中心工作和各项决策的解释宣传,争取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四是促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向农村延伸。增设了农业农村专门委员会,使政协工作与基层矛盾化解工作相辅相成,促进各种基层社会矛盾的及时化解。

三、对加强人民政协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的建议

1、要重视发挥人民政协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的独特优势。人民政协性质特殊、地位超脱,履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政治协商三大职能,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要重视这些优势的发挥和利用,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更多的帮助。

2、要重视群众工作,积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渠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核心在于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人民政协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可以在构建民意表达与汇集机制,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等方面有所作为。要充分利用政协的性质和特点,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协助党委政府拓宽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渠道,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要重视发挥政协民主监督在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的作用。民主监督是政协的三大职能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积极运用好提案、视察、工作检查、社情民意等民主监督原有形式,同时加强对网络监督、舆论监督、听证监督等民主监督新形式的探索运用,使政协民主监督能够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确保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不变形、不走样。

4、要加强对人民政协组织的动态管理。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要重视研究界别的动态变化,深入剖析社会各阶层的构成状况,根据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及时对界别设置,委员结构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二要重视政协组织向乡镇基层延伸,使政协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基层的社情民意,更准确地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更有效地为百姓代言建言,从而充分发挥政协团结整合的纽带平台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

5、要发挥政协委员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的模范带头作用。政协委员是政协的主体,也是政协的活力源泉。要重视发挥政协委员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委员影响和带动其所联系的广大群众,形成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主体和力量源泉。(市政协 曹洪刚)

第五篇:发挥政协优势推进协商民主

马克思主义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探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2006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党的正式文件中首

次提出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并重的论断,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选举+协商”的民主,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与人大的选举民主并重且互为补充。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创新,党的十七大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新命题,要求“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进一步明确协商民主的重要地位。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积极推进协商民主,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优势所在,也是新世纪现阶段必须肩负的重要责任。

一、推进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选择民主政治最初产生于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国家,指多数人的统治,与贵族政治、寡头政治相对立。西方资产阶级扩大了古代民主政治的基础,确立了以普选制和议会制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照搬这种民主制度,结果水土不服,导致政权更迭频繁,社会**,经济衰退,后患无穷。新中国成立前夕,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就认识到,要使中国彻底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命运,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就必须发展和加强革命统一战线,把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致力于建设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并且就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政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成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一政治组织,逐步形成了我国协商民主的基本框架。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按照民主原则共商建国大计,协商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这是运用协商民主形式的最初尝试和成功实践。可见,人民政协本身就是协商民主的产物,现代意义上的协商民主实践发端于中国,是由中国的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度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协商民主是当时的主要政治形式。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时,毛泽东针对“政协还要不要存在”、“协商还有没有必要”的疑问,明确指出:“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确立了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后的10多年里,人民政协团结各族人民和各界爱国力量,活跃在国家政治生活舞台上,发扬人民民主,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已不存在,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基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也应随之转型,必须形成一种更具包容性、代表各种利益主体的政治形式,实现有效的政治整合,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这种新的政治形态就是协商民主型政治形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颁布,反映了当代世界民主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大趋势,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为协商民主提供了政治保障,标志着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政治制度趋于完善。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共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一道经历了各种严峻的考验,荣辱与共,团结合作,平等协商。半个多世纪以来,这种合作协商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并不适合中国,推进协商民主,为社会多元利益主体的政治参与提供制度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选择,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形式,也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二、人民政协在推进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协商式民主的实质是最广泛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克服投票表决的局限性,从而在更大的范围、更深的层次、更真实的涵义上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政协责无旁贷。这是因为人民政协的性质与职能同协商民主一脉相承,在协商民主建设中拥有自身的独特优势。第一,人民政协在政治上具有的广泛主体性是推进协商民主的最大优势。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的广泛的主体结构,与日益分化的社会结构相适应,从而产生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人民政协涵盖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等社会各界、各方面人士,凝聚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可以说凡属于人民范畴的都可以涵盖在人民政协的构成之中。因此,人民政协既是广泛团结的产物,也是实现广泛团结的组织,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充分体现协商民主范围广泛的特点。

随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不断发展壮大,参加政协的界别也不断调整扩大,人民政协的主体性也在相应扩大。第二,人民政协在政治上具有的巨大包容性是推进协商民主的另一优势。作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坚持合作、参与、协商、包容的精神,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包容和吸纳各种利益诉求,实现

政协委员、各界人士政治上的有序参与。社会各界人士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自由发表意见,在充分、民主、平等、真诚的协商讨论中达成一致,从而把社会上各阶层、各群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愿望的表达、诉求的提出、关系的协调、矛盾的化解,纳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轨道,避免无序的、非常规的“大民主”状态。这是我国最广泛、最充分、最有效、最安全的民主形式和渠道。第三,人民政协能够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协调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政协的“基本属性、主要职能、组织构成、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人民政协代表广泛的利益主体,能够包容各种利益诉求,位置相对比较特殊,工作形式比较灵活,是执政党和政府整合社会资源、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实现社会管理和调控、构建和谐社会的独特纽带。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及时准确地反映基层和群众的意愿和要求,通过提案、专题调研和反映社情民意等工作,提供表达途径和参与平台,从而实现减少对立面、消减冲撞、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使党和政府的决策成为最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铺平道路。第四,协商民主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优势所在。在协商民主中,协商是形式,民主是目的,人民政协的三项职能都体现了协商式民主的优势,都蕴涵了协商式民主的本质。近年来,石乔口区政协在履职中充分体现协商民主的优势,做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在政治协商领域,通过搭建平台,建立协商机制,充分利用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协商和重点协商,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在民主监督领域,坚持以建言献策为主要手段,以弘扬团结民主为着力点,通过建立专项视察制度,督办提案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多种形式履行监督职能,畅通了民主监督渠道。在参政议政领域,通过课题调研引导委员积极参与,通过界别活动引导委员有序参与,通过建立机制引导委员有效参与,从而提高了参政议政的质量。

三、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协商程序,确保协商民主落到实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保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方向,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的前提。在思想上,我们要继续深刻认识在开展协商民主中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坚持党对协商民主建设的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在实践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坚持和完善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既要体现党委和政府在开展协商式民主中的主导性,又要体现政协在履行职能中的主动性,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履行政协职能的程序、机制等具体规定,在避免随意性、增强实效性上下功夫,真正使协商民主成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有效环节,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科学、完备的协商程序,是确保协商民主落到实处的重要条件。中共中央对政治协商程序化建设非常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国家和地方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近年来,政协工作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政治协商制度的落实,往往取决于党政一把手的个人民主意识,政治协商缺乏刚性规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容易流于形式。因此,必须加强政治协商程序化建设,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发挥党委对政协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真正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将遵守协商程序的情况作为组织部门考核领导干部政治水平、民主作风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颁布以来,各地对强化民主协商程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可以学习借鉴。一是坚持“三在前”、“三在先”的做法。重大问题协商在党委决策之前、人大通过之前、政府实施之前,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先协商后决策,对重要人事安排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先协商后决定,在制定重要的地方决策性规范文件时先协商后提请审议。二是实施听证制度。十七大报告要求增加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要公开听取意见,经过公开、公正的听证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群众理解和接受,保证政策推行的效果。三是建立决策咨询论证制度。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方针政策、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在决策前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咨询论证,充分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将专家提供的信息咨询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提高决策效率,降低决策成本和风险。四是公示重大事项。党委、政府建立重大决策协商信息公示制度,把民主协商过程、协商结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推动协商成果的落实和转化。五是坚持互动协商,提高协商实效。党委、政府积极拓展协商平台,进一步畅通协商渠道,实现协商的双向互动,增强参与协商的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民主协商的质量和效果。

下载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加快推进仙居恩施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加快推进仙居恩施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充分发挥组织优势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模版]

    充分发挥组织优势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组织优势是我们党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力推手。必须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创新管理理念、制度、手段、方法,把面向基层的各......

    建设和谐社会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功能,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

    发挥政协优势,助推示范区建设

    发挥政协优势,助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当前,我省举全省之力推进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政协应该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积极作为,一方面要利用全国政协、省政协这一平台,通过提案、社情......

    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全力推进定点帮扶工作

    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全力推进定点帮扶工作 ——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农村定点扶贫工作纪实江铃汽车集团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重点骨干企业,江西省的重点国有大型企业。从一九九六年十......

    充分发挥统战工作优势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

    充分发挥统战工作优势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揽全局作出的重......

    加强政协民主监督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政协民主监督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xx区政协委员 xx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在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工作中,人民政协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

    加快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加快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 作者: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3年第08期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以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

    发挥政协优势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