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国际借鉴及启示
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国际借鉴及启示
摘要:大企业税收管理是我国现行税收体制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税收收入的最稳定税源。大企业税收管理改革在我国启动时间不长,研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全方位地梳理了国外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机构设置情况,其次分析了其管理对象、特点及成效,最后对我国当前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改革、工作转变与落实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企业、改革、借鉴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的扩大,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风险管理理论被引入税收领域,许多国家按照纳税人规模进行分类管理、重组税务机构和业务流程,确立了新型税收征管模式,以最大限度地规避税收流失风险。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2008年我国国家税务总局机构改革也组建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各个省局也组建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处以及直属分局。研究国外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设置和分类化、专业化管理的运作情况,对于指导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开展与推进、加强与国际接轨和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现状
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组建大企业税收管理司,标志大企业税收专门化管理的开始。近几年来各级税务机关也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
(一)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在国家税务总局组建的大企业税收管理司指导全国大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各省级税务机关相
应地组建大企业管理部门,负责本级的大企业税务管理工作。
(二)初步明确了大企业税务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即承担对大型企业提供纳税服务工作,实施税源监控和管理,开展纳税评估,组织实施反避税调查和审计,指导海洋石油税收业务。
(三)各级税务机关初步确定了大企业税务管理机构的管理对象。国家税务总局于2008年将45户中央企业(集团)作为定点联系企业,各地税务机关也根据各自税源特点出台了大企业界定标准。如,北京市国税局以企业经营规模、销售收入和纳税情况为主要依据,从不同行业中选取6户~7户大企业作为2010年定点联系企业。辽宁省大连市地税局遴选了7家集团性质的市本级固定企业为定点联系企业。
(四)初步探索了大企业税务管理的制度建设。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2011年相继出台《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进一步规范对大企业的税务管理。
二、国外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设置
(一)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及职能
1.综观各国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有三种模式:(1)单一的中央机构型:即只设一个中央机构,负责全国范围内所有大企业税收的集中管理。(2)带分支机构的中央机构型:即在总部设立中央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另在不同地域或行业设立分支机构。(3)多级独立机构型:即在不同地域分别设立机构,各机构相对独立。第一种模式往往被国土面积较小、大企业数量不多的国家所采用,主要是一些亚太发展中国家,如泰国和菲律宾等;后两种模式则被多数发达国家和国土面积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所采用,如美国、英国、澳大利
亚等。
2.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职能定位,有以下三种:(1)全功能型机构,是将纳税咨询和辅导、纳税申报和税款征收、税务审计和强制执行等所有纳税服务和执法功能都集中一起,由大企业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如美国、新西兰和西班牙等。(2)部分功能型(亦称“有限功能型”)机构,主要是审计、管理功能,不涉及征收或强制执行等其他事项,如澳大利亚等。(3)单一功能型(亦称之为“审计型”)机构,仅具审计功能,如日本等。
(二)主要发达国家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组织架构 大多数国家(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在国家税务局下设大企业管理局,专门负责管理大企业的税收事宜。大企业管理局再按税种、行业、区域下设管理机构,负责各税种、行业、区域范围内的税收征管,并与大企业管理局形成垂直领导的关系。如1998年美国联邦税务局按纳税人类型(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和自雇企业、工资和投资收入、政府实体等)设置4个业务局,2000年10月成立了“大中型企业管理部”这样一个全功能型的带分支机构的中央机构,下设国际税收、信息中心、法律咨询等9个处和5个派出分局。分局按照主要行业设置,分别派驻在各行业在全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行业工作量过大的,除分局所在地外,还可以在本行业比较集中的其他城市设立办事处。其随后又新设立了实地专家分局,专门为5个行业分局的检查工作提供帮助。
三、国外大企业税收管理对象、特点及手段
(一)大企业的数量、规模与标准
1.大企业的数量与规模。目前各国大企业的数量与规模均有所不
同。日本确定的大企业规模占整个企业总数的1.3%,是各国中最高的;澳大利亚的大企业有1 000 家,其规模占企业总数的0.25%;英国确定的大企业是800 户,占企业总数的0.08%;美国大中型企业144 600 户,占企业总数的0.2%。
2.大企业的界定标准。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类型:(1)以注册资本为标准。日本规定,凡注册资本达到1亿日元以上的国内企业和所有的外国企业(含常设机构)均被视为大企业进行管理。(2)以销售或营业收入为标准。澳大利亚规定,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澳元的为大企业。大企业的子公司不论收入多少,均纳入大企业管理。(3)以资产作为标准。美国联邦税务局规定,凡资产超过1 000 万美元的公司、股份制子公司、合伙公司即被视为大中型企业,由联邦税务局大中型企业管理局负责管理。(4)以综合因素为标准。英国在确定大企业时,综合考虑企业的收入、利润、资本额、国际化背景、过去的行为等,没有制定一个量化的标准或是多因素的计算公式,但银行、保险、建房互助会等金融类的大企业因其多业务和复杂性一般都被纳入大企业的范围。
(二)国外大企业管理机构的管理特点与手段
各国虽在机构设置、功能确定上不尽相同,但都呈现出一些共性:
1、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寓服务于管理之中。以服务纳税人为理念,强调在执法中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特别是综合功能型的大企业管理机构,将纳税人作为客户,充分考虑纳税人的差别需求,与纳税人建立客户服务型关系,完全做到一站式服务。这一理念在发达国家税务部门的应用中,被改造为“以纳税人为中心”,要求税务部门和人员必须认清客户关系管理的价值,并身体力行配合实施,将
客户关系管理融入税务管理的每个环节之中,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如提供教育信息、帮助依法纳税等为纳税人服务。
2、侧重对大企业的税务审计工作。将审计分解为风险评估、审计选案、审计策略、审计标准和审计质量控制等具体的环节和步骤,根据不同类型的纳税人细化每一环节的操作,用审计手段深入管理。
3、注重执法的程序化和透明度。如美国的大中型企业管理部,每一项管理都有详细的程序,执法人员严格按程序操作,程序本身以及执法过程完全透明。
4、强调现代化征管手段的运用。包括电子申报和征收、风险评估、计算机审计等。
5、重视执法队伍的高素质和高效率。部分国家要求大企业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具有更高的资历,人员的培训和知识更新也更频繁,并用较好的晋升机会、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等方式留住人才。
四、国外大企业税收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的大企业税收管理与国际上税务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大企业界定标准,这种状况会引起各级税务机关对大企业管理的随意性,尤其是不同层级税务组织在确定管理对象时会存在交叉、重复的现象。二是目前我国大企业税务机构的职能基本属于审计型,与其他税务内部机构如纳税服务、税收征管等专业机构的职能存在交叉,会带来管理漏洞和行政协调成本的增加。三是大企业税务管理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两个规范性文件,不足以指导较为复杂的大企业税务管理工作。
(一)大企业的界定及标准启示
1、大企业的界定。大企业是指一个企业在销售收入、注册资本
或资产总额或其它因素方面达到了一定量的大中型企业。我国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金融、保险、邮电、石油、电力等特大型国有企业,二是在市场经济中自身成长起来的大型的现代化的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三是大量涌入的以世界500强等为代表的大型跨国公司。
2、大企业的标准。各国大企业的界定标准不一,各有优劣。在收入标准、注册资本标准、资产标准及综合标准之间,笔者更趋向于使用综合标准。在确定大企业时,综合考虑企业的收入、利润、资本额、国际化程度、所处的行业以及其他主管部门(如统计部门、海关等)多种因素,全国的大企业可以划定统一的量化的标准或是多因素的计算公式,可分步实施、因地制宜,但从事金融业、电信业以及交通、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投资经营的企业因其业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一般都应纳入大企业的范围。
(二)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启示
1、积极探索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应集中税务机关现有的人力、物力,组成强势的管理团队,实施与大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化管理。力争在“基本确立统筹管理机制、签订税收遵从协议、开展针对性风险管理、实施税源监控”四项工作任务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2、提供客户化服务。税务机关在服务方面必须借鉴发达国家新公共管理理念和经验,将服务对象作为客户看待,实行分层次服务,通过与大企业建立客户服务型关系,强调在执法中为纳税人提供高水准、专业化服务,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的纳税服务。建立大企业涉税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建立内部协调机制,完善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制度;提供优质税收政策服务,增强税收政策执行的透明度、统一性和确定性;统一和规范税收遵从协议签订;继续帮助大企业建
立和完善税务风险内控机制。
3、开发税源管理平台。应建立大企业税源管理和分析平台,并实现以下主要功能:建立大企业组织机构、关联企业的基础资料库;建立大企业的申报资料库,从而实现汇总申报数据与其所属单位申报数据的比对;具有与大企业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建立外部信息资料库,如从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股市、媒体采集的有关信息等;建立大企业的分析预警指标库;建立大企业的分析模型。
4、实施风险导向的税收管理。税务机关要充分利用大企业的遵从愿望和内控要求,将管理重心适当前移,注重宣传辅导,提高税法透明度,设立风险管理机构和岗位,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引导企业积极进行自我纠正,防范税务违法行为,避免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害,将税务风险防患于未然。参考文献:
1、罗风姣《国外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经验与借鉴》,《财会研究》2007年第1期。
2、姜 涛《大型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国际实践及其借鉴》,《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第9 期。
3、吴国平《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国际实践及启示》,《税务研究》2010年第2期。
第二篇: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国际透视及对我国的启示(本站推荐)
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国际透视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近年来,按照纳税人的不同规模进行分类管理已成为各国税务机关改革的重点,而对大企业实施专业化管理又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在税收管理的实践中,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积累了大量大企业管理的经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跨区域经营、整体规模大、内部结构复杂、信息化程度高的大企业越来越多,其对国家财政的贡献和影响也日益突出。传统的低层面、分散型的税务管理已无法满足需要,因此如何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对其实行适当、有效的税收管理也是当务之急。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各国税务机关的组织结构有个明显的趋势,即从税种管理演变为功能管理并进一步向纳税人分类管理过渡。在税制改革的浪潮中,各国开始接受“管理问题是税制改革的核心而不是辅助的问题”(理查德·M·伯德,1989)这样一种观点,纷纷简化税制、降低税率、扩大税基、改善管理,并开始推行以纳税人为中心,为纳税人服务的管理理念,加大对大企业的监管力度。目前,采取分类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已成为各国税务机关改革的重点。在税收管理的实践中,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大企业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建立大企业管理的国际视角
1、发达国家大企业专业化管理的历程
在世界各国,数量相对较少、规模很大的纳税人缴纳的税款占了税收收入的大部分。这些纳税人能否依法纳税对税款征收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大企业往往具有经营多样、业务复杂、涉税事务繁多并进行专业税收筹划的特点,使其在税法遵从上存在较大的风险。为尽可能规避这些风险,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成立了专门管理大企业的税务机构,进行有效的税收管理。
澳大利亚联邦税务局(ATO)在1994年把企业纳税领域分为大企业领域和小企业领域两部分,从纳税人按交易类型进行的管理向强化为大、小型纳税人负责的管理方向转变。把资源投入到税收收入最大、情况复杂的征税领域中去,同时对复杂问题进行持续监控,增加对纳税人和行业的了解。
美国国内收入局(IRS)于2000年成立大中型企业机构(LMSB),从纯粹的区域性组织机构转变为与企业类型相对应的组织机构,确立了通过公平执法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的目标,针对纳税人的不同特点提供相应的服务。
日本国税厅(NTA)1947年成立时,在每个区域税务局下属的检查和涉税调查处中都设有检查部门,负责对高收入个人和大企业进行专门税务检查。1960年调查科针对特大公司设立了特大公司科,1998年调查处设立了国际科,处理对国际交易的涉税事宜。
英国国内税务局(IR)于1997年建立大企业管理局(LBO),包括13个大企业办公室处理公司税事宜,目的在于确保大企业和高收入者能依法纳税,帮助纳税人遵守纳税义务,保证税收收入。
2、大企业纳税人的划分标准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调查,大企业纳税人的确定标准主要与其营业额、资产额、注册资本、应纳税款等指标有关。而单一采用某一种指标作为标准是不合适的,往往需要对这些指标进行认真分析和综合运用。具体来看,各国的划分标准也不完全一致:
澳大利亚是以企业的营业额为标准来划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大型企业为营业额超过1亿美元的集团或独立经济实体,中型企业为营业额在1000万至1亿美元之间的企业,小型企业为营业额在1000万美元以下的公司。值得注意的是,集团企业是被作为整体而不是各自独立的企业来看待。采用营业额为标准,能更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复杂程度,并为小企业渐渐进入大企业行列留有空间。
美国大中型企业管理局把资产1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和流通企业作为大企业。大中型企业管理局又对这些大企业分为两类CIC和IC,CIC是指经营业务复杂需要审计小组协作审计的超大企业,IC就是一般的大企业。CIC的确立标准包括资产价值、子公司数量、对其进行税务检查所需的税务专家数量及按美元计算的收入水平。
日本国税厅对企业分类的标准是资本总额达到1亿日元以上的国内大企业以及外国公司(含常设机构)。资本总额的波动比营业额波动要小,并且受经济状况影响较小,因此,用资本总额作为反映企业规模大小的指标,日本税务机关很容易确定哪些为大企业。大企业数量占所有企业总数的1.3%。
英国的大企业分类标准高于其他国家对大企业的分类标准,符合标准的大企业几乎都是非常大的跨国集团。受到大企业管理局管辖的企业所雇佣的职员超过全英国职员总数的60%以上。有些行业比如金融业、建筑业、保险业因其自身经营的复杂性,也作为大企业来管理。
3、大企业管理机构的职能设计
澳大利亚的大企业及国际税务局(LB&I)把精力集中到为纳税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及处理审计、转让定价和资本弱化等问题上。税务人员的层次从整体上来说比其他部门要高,一般具有各种知识背景,如会计、律师、经济师、统计人员、金融分析师和商业分析人员,还雇佣一些专业人士,如具有金融管理、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和项目管理经验的人员。
美国大中型企业管理机构(LMSB)把大企业划分为五个行业类型进行管理:零售、食品和药品行业;大型制造行业;金融服务行业;通讯、媒体和技术;以及自然资源。此机构还负责国际涉税事项,包括国际技术指导、税收协定和情报交换的税务管理以及代理性国际项目管理。同时也负责评价纳税人行为和市场趋势、进行环境调查等,以便对人力物力资源的使用做出更好的规划。
日本国税厅下设东京国税局、大阪国税局和名古屋国税局,在各级国税局下设税务署。税务署负责处理申报表、税收收入的管理和对个人及小企业的检查,不负责大公司。区局的大企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对大公司进行审计,对个人和小企业的特别审查和犯罪案件调查。大企业管理局和公司局、预提所得税局及诉讼局关系密切,以确保对所有纳税人的税务处理的一致性和公平性。
4、大企业管理机构的具体工作
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大企业管理机构的职能是有限职能,而非全职能。他们不承担纳税人所有的税收管理事务,而把精力集中到处理风险分析、审计、转让定价和资本弱化等问题上。
澳大利亚大企业及国际税务局(LB&I)的工作重点是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这种风险分析可以是针对某个行业、某个交易或者针对整个税基,风险管理的结果取决于风险的性质以及对待风险的认识。建立风险机制能更好地了解其管辖的纳税人。它使大企业管理局能够对所有纳税人的风险情况作出合理正确的判断,从而支持大企业管理局在税务遵从、税收收入和管理效率方面的工作。
美国大企业管理局对经营业务复杂的超大企业运用审计小组进行协作审计,审计覆盖面约达70%。由于美国税法的复杂性,为确保相同情况的企业得到公平的税务处理,预测纳税遵从风险并作出及时处理也是该机构的重要职责。
英国的大企业管理局对所辖纳税人进行风险评估,并按照企业规模和业务本质来确定适当的税务处理。所评估的风险包括:纳税人的遵从态度、与税务局的关系是否影响税务遵从、应缴未缴的税款或延期纳税风险、由于税法缺陷或不足而引发的税款流失风险、税收筹划安排而引起的税款流失风险等等。
二、国外大企业管理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从上述各国的管理实践来看,设立大企业管理局是加强大企业税收控管、促使他们遵从税法的前提和关键。他们的经验是:对大企业进行专业化管理不但可以促使这些户数少、税额高的大企业遵守法律,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履行纳税义务的缺陷,改进核心业务的运作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境内跨区域经营、整体规模大、内部结构复杂、信息化程度高的大企业越来越多,而目前低层面、分散型的管理无法真正管理到位,阻碍了总体税收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因此,对大企业的管理如果仅仅依靠常规管理,税务机关将无法全面掌握大企业的纳税能力、获利能力和实体功能,缺乏广泛的信息资料来正确分析、预测、规划税收收入,远不能涉及深层次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只有适时调整管理目标,通过建立专业管理机构,实施专业化管理,逐步推动大企业税务管理由表层向内核发展。
1、借鉴国际经验,确定划分大企业管理的标准
我国的大企业与国外相比略有不同,主要表现在:大多数内资的大企业是国有企业,而且集中在银行、金融、邮政、通讯、铁路、航空、石油等行业;大多数外资大企业,有大量的税收优惠可以享受,同时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复杂的税务问题。因此在对大企业划分标准问题上就不能简单的采用一种方法,而应当综合运用。参考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1)运用资产、注册资本、营业额、纳税额的标准,按企业规模分类,;(2)特定行业、复杂行业,如电信业、金融业、石油业、交通业;(3)跨国的大企业、或在中国跨区域的、连锁性的行业;(4)外国企业及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如海运、空运。在确定大企业标准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某些历史因素。
一般来说,对某一地区的税收收入产生重大影响的企业都可以属于大企业,具体标准以当地
税源控管需要而定。如江苏省无锡市国税局,正在涉外税收领域内尝试大企业专业化管理,他们突破传统重点税源户的选择方法,借鉴国际经验,采用综合指标,选定了130户大企业作为试点,主要包括世界500强在无锡投资的企业、投资规模超过3000万美元的企业、大型跨国公司在我国境内投资两个以上的关联企业、在我国境外具有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与避税港有联系的较大规模的企业、特定行业的跨区域(国)性经营企业等。
2、根据我国国情,设置我国大企业管理局职能
在设计大企业管理局的主要功能上,通常有全职能和有限职能两种。(1)全职能是赋予大企业管理局全部的服务和管理功能,包括承担申报表的接受和处理、审计、涉税案件调查和起诉。这种方案可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减少纳税人在几个税务机构奔波的不便。(2)有限职能的模式是不处理税款征收,集中于为纳税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大企业税务管理的手段、模式应区分于其他企业,体现国际惯例,注重维护税收主权。因为首先,大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差异性,不仅表现在企业规模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公司治理结构和运作方式上。大企业往往会在融资数量与自有资金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使资产与资本运作融合,这样通常会产生资本弱化问题。这种由于融资利息而产生的关联扣除和列支,其结果是以减少税收来达到增加资产的目的。这样的税收问题,往往是常规的税务管理难以发现的。
其次,大企业内部结构复杂,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频繁,往往利用转让定价或成本分摊来转移利润,规避纳税义务。比如,集团公司利用地区间的税率和税收政策的差异,通过采用偏离市场正常价格的转让定价方法,高进低出或低进高出,来使整个企业集团税负的时间和金额安排实现最优化。而现行的征管模式,可能会产生信息不对称现象,税务机关难以及时发现大企业内部较为隐蔽的避税行为,影响征管工作质量。
因此,应当把常规性的工作(如前台工作)与复杂性工作(如国际税收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设置大企业管理局的管理职能。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要加强对大企业的管理,就应该、也必须设立相应的专业化管理机构。而这一机构的职能则应该定位在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对企业运作进行实质性监控上,形成集日常征管、纳税评估、税务审计、反避税等于一体的立体式管理方式。以集约式、专业化的管理来取代分散型、常规式管理带来的“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等问题。
3、依托网络技术,建立大企业管理智能化平台
按户管理、实现“管户”与“管事”的有机结合,是大企业管理的主要方式。而要保证管理的质量,必须要有相适应的管理手段。因此,笔者建议,大企业管理应充分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打造智能化管理平台,建立“一户式”电子信息库,全面掌握纳税实体的综合信息,形成与企业运作相同步的信息流监控,加强对大企业的基础管理,实现税收征管能力的共享。
在实践中,无锡市国税局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自行开发了“无锡市涉外大企业税收分类管理一户式信息系统”。在使用中,该系统显示出了三个突出的优势:一是数据集中优势。这个系统涵盖了税务机关能够采集到的大企业的各种信息数据,集成了CTAIS、反避税软件、所得税软件、出口退税软件等多个系统的数据,可以高效率地收集和
占有信息,为加强基础管理提供了依据,而且为分析、预测、监控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二是智能分析优势。这个电子平台能够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自动处理、智能分析、增值利用。如,能够根据回归性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原理进行税源预测与统计分析。对一些重要指标(如税收负担率、行业利润率)设计了警戒线,如果企业指标突破警戒线,系统会自动以不同颜色提醒管理者注意,为税源监控提供了预警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三是效率优势。由于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了大企业数据归集和整理,大大节省了搜集信息的时间。如对大企业审计前的案头准备工作可以从原来的1到2天缩短为2个小时,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套信息系统的开发,为大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提高了数据的增值利用和共享的程度,较好的减少了税务机关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管理不到位现象。
4、建立行业税收分析制度,加强大企业行业税收管理
美国大中型企业管理机构(LMSB)把大企业划分为五个行业类型进行管理。他们的做法是:建立行业分析小组,按行业门类进行行业分析。实践表明,这样的行业化管理,不仅有助于建立起关于具体行业的一定层次的专门知识,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使税务机关集中精力,发现行业中特定的税务遵从风险,进行恰当的风险评估,规避行业税收风险,做到行业中税法实施的一致性,从而在税务管理过程中,对具有行业共性的遵从问题的纳税人进行更为有效的沟通和管理。
在这方面,国内的税务机关也在尝试和努力中。从无锡市国税局的情况来看,他们将大企业按照分为钢铁、化工、商贸、纺织、服装、饮食、汽车等近10个行业,并确定专人负责对其中的钢铁、纺织等四个重点行业的税收情况进行管理和分析。他们通过收集行业资料,研究行业动态,掌握税源变化情况和企业经营情况,将企业特点分析与行业分析、区域经济分析结合起来,研究企业和行业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切合实际的分析与预测。由于抓住了税收工作的主动权,在防范税收风险等反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因此,笔者认为行业化管理应该成为大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管理方式,税务机关应该积极探索行业管理思路,建立起切实有效的行业分析师制度,在实践中培养一批行业专家,不断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5、加强教育培训,科学配置大企业管理的人力资源
大企业管理局的税务人员面对的是业务量大、交易复杂并兼有专门税收筹划的大型企业,这就需要税务人员具备较好的税务技能和经验,掌握国际税收知识,熟悉税收领域的国际惯例。要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适当开展业务培训,如初任培训、任职培训、更新知识培训、业务知识考核等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目前,从实际出发,可以有计划的培养一批干部先行开展这样工作,依托骨干以点带面,以最少的人力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征管效果。
大企业的税务管理应该作为一个新的领域来看待。对占绝对税源的少数大企业实行专业化管理,不仅是抓住了税收征管中的重中之重,加强税源监控,而且能够促使对大企业的管理逐步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对企业的管理监控更加精确到位,不断推动我国税收征管工作在管理的深度和质量上不断走上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无锡市国税局涉外税收管理处)作者:秦凌 郁岚 作者单位:无锡市国税局
第三篇:关于加强房地产和建安企业税收管理的几点启示
关于加强房地产和建安企业
税收管理的几点启示
企业所得税是我们地税征收的重要税种,所占整个地税税收收入的比例较大,各级税务机关都十分重视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效果也十分显著。但是,作为近些年强势发展的房地产业和建筑安装业的企业所得税征收十分困难,在各行业税收管理中处于弱项、末项位置。在今年轰轰烈烈的行业税收整治中,我们始终把房地产业和建筑安装业的税收整治作为重点来抓,把省局、市局关于加强房地产业和建筑安装业税收整治精神落实到位。在整治中,注重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指导检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清理整顿,在严、实、细、狠上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指导是确保两行业整治顺利进行的保证
房地产业和建安企业历来是税收管理的重点,但在税收征收上又是十分棘手的难点。针对这种情况,从今年行业税收整治工作一开始,局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就把房地产业和建安业的税收整治作为重点内容加以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对房地产业和建安企业税收整治工作给予全方位的指导。一是思想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按率征收的指示精神,指导全局干部转变思想观念,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方面认真组织科所长逐条学习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深刻领会上级指示精神,另一方面仔细分析辖区建安企业和房地产业经营状况。通过分析讨论,积极引导大家认清当前形势,明确目的任务,把思想统一到上级的指导思想上来,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按率征收是上级的重要决策,符合行业发展的实际,因此,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全身心地投入。二是政策指导。针对市局下发的两个行业税收征收管理办法,组织有关科室认真研究,制定具体落实办法,对各科所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普遍问题采用统一培训的方式进行解决,一些特殊问题,请示上级机关后妥善解决。通过有效的政策指导,使全局干部熟练掌握有关政策规定,全面把握政策要点,确保了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方法指导。局领导十分重视两个行业整治的领导艺术,特别重视加强整治各阶段的环节管理。上半年整治以来,共召开19次科所长会,专题分析两个行业税收管理各个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解决办法,及时指导有关科所正确把握重要环节的税收管理,同时针对行业经营状况和不同特点,制定了《关于加强行业整治的若干意见(试行)》,对行业管理办法进行了细化,使其更具操作性。在两个行业整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都建立了相应的应对之策和临时预案,在工作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宣传指导。在内部人员全面掌握政策、方法的基础上,对所辖的全部房地产业和建安企业展开宣传攻势,使上级政策深入到两行业的所有企业。首先,召开房地产业和建安企业法人代表座谈会,宣讲有关政策规定,听取企业意见,讲解整治的重要意义,做到政策公开、标准公开、方法公开。其次,以管理科为单位,组织企业财务主管进行政策培训,进一步学习上级有关规定,吃透政策规定,掌握具体步骤,做好整治配合工作。
二、深入检查是两行业整治顺利进行的关键
两行业共同的特点是经营收入数额较大,成本费用难以掌握,因此,在搞好宣传的基础上,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深入调查,摸清底数,为全面整治建安企业和房地产业奠定了基础。一是明确职责,实行责任制。采取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划分范围、责任到人、三级签字认可的办法,抽调50名业务骨干组成25个调查摸底小组,分别对××户建安企业和54户房地产业进行深入调查,全面掌握其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核算方式等基本情况,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二是区分层次,重点监控。对年纳税50万和年亏损50万的业户进行重点监控和稽查,进一步探索和掌握房地产业和建安企业的经营规律,摸清税收管理现状。三是加强复查,全面突破。在上半年初步清查的基础上,从第三季度开始,组织各管理科(所)和稽查局分别对所辖××户房地产业和24户建安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采取边检查、边规范的办法,收集整理各项资料,把两行业项目摸清、内容摸细、规律摸透,切实把按率征收落到实处。
三、加大征收力度是确保整治效果的重要途径
根据两个行业的财务管理状况和税务管理水平,分两个阶段加大按率征收力度。第一阶段,按率征收、补税申报。在第一、二季度以逆向核定征收方式的办法,先对所有建安业、房地产业纳税人实行定率征收,目的是促动企业进行整改,早日达到核实征收的标准。然后根据企业整改情况,对财务制度健全,能够正确核算收入、成本和费用,能够真实准确反映经营成果的企业,上报市局审批实行核实征收,条件达到一户,上报审批一户。经过努力,5月份全局所辖建安企业和房地产业全部按10%的应税所得率进行了补充纳税申报。第二阶段,重点督查、及时入库。进入第三季度以来,我们重点抓了两行业税收入库工作。管理科(所)和稽查局分别对房地产业、建安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督导检查,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税款征收中,认真落实有关政策规定,积极做好各项服务,使企业积极配合。截至8月底,两个行业征收企业所得税合计××万元,其中建安业××万元,房地产业××万元。与去年同期××万元(建安××万元、房地产××万元)相比增长××万元,分别增长了×倍和××倍。
第四篇:关于加强房地产和建安企业税收管理的几点启示
企业所得税是我们地税征收的重要税种,所占整个地税税收收入的比例较大,各级税务机关都十分重视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效果也十分显著。但是,作为近些年强势发展的房地产业和建筑安装业的企业所得税征收十分困难,在各行业税收管理中处于弱项、末项位置。在今年轰轰烈烈的行业税收整治中,我们始终把房地产业和建筑安装业的税收整治作为重点来抓,把省局、市局关于加强房地产业和建筑安装业税收整治精神落实到位。在整治中,注重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指导检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清理整顿,在严、实、细、狠上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指导是确保两行业整治顺利进行的保证
房地产业和建安企业历来是税收管理的重点,但在税收征收上又是十分棘手的难点。针对这种情况,从今年行业税收整治工作一开始,局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就把房地产业和建安业的税收整治作为重点内容加以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对房地产业和建安企业税收整治工作给予全方位的指导。一是思想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按率征收的指示精神,指导全局干部转变思想观念,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方面认真组织科所长逐条学习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深刻领会上级指示精神,另一方面仔细分析辖区建安企业和房地产业经营状况。通过分析讨论,积极引导大家认清当前形势,明确目的任务,把思想统一到上级的指导思想上来,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按率征收是上级的重要决策,符合行业发展的实际,因此,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全身心地投入。二是政策指导。针对市局下发的两个行业税收征收管理办法,组织有关科室认真研究,制定具体落实办法,对各科所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普遍问题采用统一培训的方式进行解决,一些特殊问题,请示上级机关后妥善解决。通过有效的政策指导,使全局干部熟练掌握有关政策规定,全面把握政策要点,确保了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方法指导。局领导十分重视两个行业整治的领导艺术,特别重视加强整治各阶段的环节管理。上半年整治以来,共召开19次科所长会,专题分析两个行业税收管理各个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解决办法,及时指导有关科所正确把握重要环节的税收管理,同时针对行业经营状况和不同特点,制定了《关于加强行业整治的若干意见(试行)》,对行业管理办法进行了细化,使其更具操作性。在两个行业整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都建立了相应的应对之策和临时预案,在工作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宣传指导。在内部人员全面掌握政策、方法的基础上,对所辖的全部房地产业和建安企业展开宣传攻势,使上级政策深入到两行业的所有企业。首先,召开房地产业和建安企业法人代表座谈会,宣讲有关政策规定,听取企业意见,讲解整治的重要意义,做到政策公开、标准公开、方法公开。其次,以管理科为单位,组织企业财务主管进行政策培训,进一步学习上级有关规定,吃透政策规定,掌握具体步骤,做好整治配合工作。
二、深入检查是两行业整治顺利进行的关键
两行业共同的特点是经营收入数额较大,成本费用难以掌握,因此,在搞好宣传的基础上,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深入调查,摸清底数,为全面整治建安企业和房地产业奠定了基础。一是明确职责,实行责任制。采取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划分范围、责任到人、三级签字认可的办法,抽调50名业务骨干组成25个调查摸底小组,分别对××户建安企业和54户房地产业进行深入调查,全面掌握其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核算方式等基本情况,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二是区分层次,重点监控。对年纳税50万和年亏损50万的业户进行重点监控和稽查,进一步探索和掌握房地产业和建安企业的经营规律,摸清税收管理现状。三是加强复查,全面突破。在上半年初步清查的基础上,从第三季度开始,组织各管理科(所)和稽查局分别对所辖××户房地产业和24户建安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采取边检查、边规范的办法,收集整理各项资料,把两行业项目摸清、内容摸细、规律摸透,切实把按率征收落到实处。
三、加大征收力度是确保整治效果的重要途径
根据两个行业的财务管理状况和税务管理水平,分两个阶段加大按率征收力度。第一阶段,按率征收、补税申报。在第一、二季度以逆向核定征收方式的办法,先对所有建安业、房地产业纳税人实行定率征收,目的是促动企业进行整
第五篇:浅谈如何加强集团企业税收管理
浅谈如何加强集团企业税收管理
王宇辉
集团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集团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是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重要内容,是确保集团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弥补现行集团企业税收管理中的不足,推进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必然要求,是顺应税收管理国际趋势、推进我国税收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有效的对集团企业进行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
一、集团企业税收管理中的现状
一是税收贡献突出,税收管理有较大压力。邢台市桥西区地方税务局管辖着9户集团企业、2户集团性质企业,集团企业的税收收入占全局税收收入的一半以上。以冀中能源集团为例。该集团在桥西区的28家单位,涉及煤炭开采、煤炭洗选、建筑、餐饮等业务,2009年每月缴纳各项税费近八千万元。因此,集团企业税收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桥西地税局的收入进度,也对桥西地税局的税收管理能力、服务水平和人员素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二是生产经营复杂,税收管理有较大难度。集团企业组织结构复杂,跨区域生产经营,具体生产经营项目多,关联交
易多,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都很强,信息化应用程度高。因而税收管理必然涉及大量复杂的财务会计处理知识、税收政策适用问题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这就必然要求税收管理人员具有特别高的专业素质,采取的税收管理办法和手段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税务管理和评估手段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其税收管理难度比小企业要大得多。
三是纳税意识和维权意识较高,服务有较大压力。集团企业一般都配备专人甚至是专门的部门负责涉税事项,基本能按税法规定申报纳税,而且部分企业还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进行着合理的税务筹划,他们把纳税信誉作为企业信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税务机关的服务要求很高,若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不能满足集团企业的需要,对税务部门的形象和地位将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集团企业税收管理的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员素质不适应。集团企业组织机构复杂,管理环节多,业务量大,涉及多个行业经营,专业化分工细致,信息化程度很高,还有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与之相比,税务机关的管理力量明显不足,精通法律、财会、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匮乏,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人员素质都存在差距,对集团企业的管理力不从心。
二是管理手段不健全。集团企业内部管理底数、内部结构及股权结构掌握不清;集团管理只注重对总机构管理,对分
公司的基本情况了解不深入;集团内部关联交易行为掌控不到位;重点税源监控力度不够。
三是信息渠道不畅通。集团企业的税收管理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企业信息资源的掌握。集团企业出于保密等方面考虑,在对外披露信息时十分谨慎,税务机关需要掌握的资产、核算等信息不予提供或需要经过一定的内部审批程序方可提供,信息的及时性难以保证。目前税务机关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就是企业自行申报,这些经过加工的“二手”信息,存在着是否真实准确的问题,依据这些信息开展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难以保证工作质量。
三、加强集团企业税收管理的对策
针对集团企业税收管理的特点和难点,结合目前税收管理现状,我们对进一步加强集团企业税收管理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转变集团企业税收管理理念,突出动态管理。由于集团企业内、外部都有很强的监控机制,既受到审计署、国家税务总局等外部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也接受集团内部审计的日常监督,纳税遵从度较高。但站在企业的角度,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可能与税务机关不一致,需要加强征纳双方的沟通和理解。我们税收管理人员不能和以往一样再坐在办公室里等着企业送报表,看看报表这样的工作方式。要动态管理,深入企业,系统地掌握集团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经营情况,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实
现集中的深层次的管理,而且可以及时对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提高集团企业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降低行业涉税风险,税务部门可以最小的投入保证作为重点税源的税收收入的实现。
二是完善集团企业管理岗责设臵,实现管理服务的有机结合。针对集团企业具有数量少、经营活动复杂、税收收入比重大、需要提供专业性较强的纳税服务等特征,我们就要配备较高素质的税收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研究制定对集团企业实行专业化管理的政策法规以及管理的方式方法,按行业划分客户管理范围,对集团企业进行垂直管理,为集团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深层次管理和服务。将集团企业作为重点客户,充分考虑集团企业的差别需求,与集团企业建立客户服务型关系,完全做到“一站式”服务。要以日常税务评估为税收执法的主要手段,及时评估集团企业涉税业务处理,达到及时核算税款、及时申报税款。一方面发挥税收职能作用,通过开展纳税评估,做好税收筹划,促进集团企业发展更大更强;另一方面将执法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以服务提升执法水平和管理层次,建立和谐的征纳关系。
三是发挥信息管税的作用,畅通管理信息渠道。税源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集团企业税收管理的重要突破口。面对企业高度的信息化,税务部门没有相应管理信息平台的支持是难以实现有效管理的。建立集团企业税源管理和分析平台是十
分必要的。该平台的建立将对集团企业的所有涉税信息及时加以收集,方便的掌握集团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内部之间的业务往来,从而加强对集团企业的管理和关联交易的管理,同时对集团企业进行纳税评估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四是强化集团企业税收管理人员的培训,满足税收管理需要。要立足现实,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岗位培训,针对集团企业的特点,重点培训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要熟悉集团企业财务软件的操作,从而提高税收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