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实施条例讲话1221 胡晓义

时间:2019-05-13 23:2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贯彻实施条例讲话1221 胡晓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贯彻实施条例讲话1221 胡晓义》。

第一篇:贯彻实施条例讲话1221 胡晓义

贯彻实施新的《工伤保险条例》

推动工伤保险事业新发展

——在全国学习贯彻新的《工伤保险条例》

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胡晓义

2010年12月21日

同志们:

《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已于2010年12月8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自2011年1月1日开始实施。今天,我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就是推动各地深入学习贯彻新的《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部署条例实施前的准备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1月1日实施以来,在国务院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系统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工伤保险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工伤保险制度已经建立,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参保人数 大幅增加。截止2010年11月底,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61亿人,比2003年底的4575万人增加了1.15亿人,增长了2.5倍。全面实施了“平安计划”,农民工参保人数达到6276万人。二是基金规模成倍增长。2009年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240亿元,比2003年的38亿元增长了5.31倍。到2009年底,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00多亿元。三是享受待遇人数持续上升。到2009年底,全国累计有1000多万人次享受了工伤医疗待遇,有400多万人享受了工伤保险津贴、抚恤等待遇。积极推进解决老工伤历史遗留问题,已逐步将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四是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普遍建立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待遇发放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到2009年,共为400多万人进行了工伤认定,受理了劳动能力伤残鉴定200多万人次,为工伤职工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在确保工伤职工待遇发放的同时,逐步推进了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试点工作。2008年积极应对四川特大地震,确保了灾区工伤职工的待遇发放。

工伤保险事业的发展,对保障职工的工伤权益,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也逐步显现出了一些不足和欠缺,比如覆盖范围还不够宽,保障水平还不够高、保障功能还不太全等,需要对《工伤保险条例》进行修订和完善。这次《工伤保险条例》的修订,对完善工 伤保险制度,更好地保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对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都做出了全面部署。新《条例》正是按照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为广大职工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为核心,对扩大工伤保险适用范围和工伤认定范围、增强参保强制性、提高工伤待遇水平、增加工伤预防费支出等方面内容都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做出了更全面、更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安排。这使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能够惠及更多的职业人群,使工伤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使广大职工能够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新《条例》的颁布实施,必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必将进一步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全符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二)新《条例》的颁布实施,是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险法》已于2010年10月28日颁 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社会保险法》是建国以来第一部社会保险制度的综合性法律,是一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法律。《社会保险法》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基本方针、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对作为社会保险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伤保险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为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条例》是《社会保险法》颁布后第一部修订的配套法规,是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当前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又一件大事。新《条例》的颁布实施,使《社会保险法》中有关的惠民政策更具有可操作性并提前得以落实,对推进《社会保险法》的贯彻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新《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的重大举措。从1988年工伤保险改革试点地方出台工伤保险规定开始,到1996年制订出台《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再到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我国的工伤保险立法层次不断上升,工伤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我们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在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标准和经办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比较完整具体的规定。但是,目前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还是以工伤补偿为主,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的政策规定相对较弱。作为工伤保险制度三大支柱之一的工伤预防,由于原《工伤保险条例》中未 作明确的规定,其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缺乏有效的法规支撑,一直以来只是在试点和探索之中。新《条例》在进一步完善待遇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明确了工伤预防费的使用规定,以法规形式确立了工伤预防在工伤保险制度中的地位。《社会保险法》和新《条例》对工伤康复费用支出也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使我国的工伤康复事业有了有力的法律支撑和物质保障。《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新《条例》的颁布实施,使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法律制度框架最终形成,从而使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实现了由单纯的事后补偿向事前的积极预防的转变,实现了由治疗性康复向以职业康复为核心、促进工伤职工回归社会的工伤康复的转变。这些重大的调整变化,构成了新的更高的起点,对推进工伤保险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新《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工伤保险事业发展的新机遇。目前,我国工伤保险事业的发展面临许多任务和挑战。工伤保险还未实现职业人群的全覆盖,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尚未纳入制度的保障范围,扩面任务依然任重道远。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就业形式的多元化,工伤事故和职业病仍呈多发态势,如何做好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预防和待遇保障工作,是工伤保险制度面临的艰巨任务。同时,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中央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为广大工伤职工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加优质的服 务,也是工伤保险制度需要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新《条例》的颁布实施,完善了三位一体的制度框架,拓宽了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空间,为工伤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新的机遇;填补了事业单位人员参保的制度空白,提高了参保的强制性,为工伤保险的参保扩面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出台了简化认定程序、方便单位和职工的新规定,为工伤保险工作进一步规范管理、便民利民、提高效率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些机遇,不断推进事业的发展。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新《条例》的主要内容

《工伤保险条例》自2006年启动研究修订工作以来,历经四年多的时间。其间,2009年修订稿面向全社会广泛征求了意见,可以说修订后的新《条例》是社会各方面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实践成果的总结提炼。这次修订共增加了3条,修改了22条,其中实质性的修改约15条。新《条例》坚持以人为本,与《社会保险法》等其他法律制度衔接统一,在现行工伤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对制度适用范围、待遇水平、基金支出项目、工伤认定程序和范围等方面的规定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社保经办机构和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准确把握这部法规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以下六个方面是新《条例》的“亮点”,应当着重领会和认真贯彻。

(一)扩大了工伤保险适用范围。为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制度的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新《条例》对制度适用范围进行了扩展。将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了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组织。

(二)调整扩大了工伤认定范围。将认定范围从原来的上下班途中机动车事故伤害,扩大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和火车事故伤害,惠及了更多的职工群众,既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也符合实践发展的需要。至于上下班途中由于本人主要责任造成的交通事故伤害,如无证驾驶、驾驶无牌机动车、酒后驾车等导致的伤亡,具有相当的主观故意且社会危害性较大,则被排除在工伤认定范围之外。

(三)简化了工伤认定程序。新《条例》设臵了工伤认定的简易处理程序,对于事实清楚、双方无争议的工伤认定申请的认定时限,由原来规定的60天缩短为15天,并取消了工伤认定争议处理中行政复议前臵的规定,缩短了工伤认定时间。

(四)大幅度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新《条例》将因工死亡职工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从原来的48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提高至按上年度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发放,比原标准增长了2倍多。同时对伤残职工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做了调整,将一至四级、五至六级和七至十级伤残职工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分别上调,增加了3个月、2个月和1个月的本人工资。

(五)增加了基金支出项目。借鉴了国际经验和部分地区的实践做法,明确了将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等费用纳入基金支付的规定,并且授权我部会同财政、卫生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制定工伤预防费的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办法。这为我们开展工伤预防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将原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职工“住院伙食补助费”、“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以及“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改由工伤保险基金统一支付。这进一步规范统一了工伤职工的待遇标准,保证了工伤职工待遇的及时发放,同时减轻了参保用人单位的负担,提高了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

(六)加大了强制力度。一是新《条例》增加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支付工伤职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的新规定,使工伤职工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也从制度上遏制部分用人单位恶意诉讼的企图。同时,《社会保险法》也对工伤待遇垫付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使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能够尽快得以落实。二是增加了对不参加工伤保险和拒不 协助工伤认定调查核实的用人单位的行政处罚规定,提高了工伤保险的强制性。这些规定加大了工伤保险的强制力度,更好地保护了广大职工的工伤保险权益。

除了以上六个方面的新变化外,这次条例修订对方便用人单位参保、再次和复查鉴定期限等内容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三、切实做好新《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

新《条例》明年1月1日就要正式实施,比《社会保险法》提前了半年,今天距实施之日只有10天了。实施前有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做,时间紧,任务重。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结合部里对《社会保险法》的贯彻部署,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按照倒计时的方式统筹安排好新《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

(一)全面开展学习培训工作。要贯彻实施好新《条例》,首先就是要认真组织学习和培训,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其精神实质,统一各方面的思想认识。通过学习培训,深刻认识新《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增强我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部里12月份集中举办3期《社会保险法》培训班,其中将专题讲解工伤保险相关内容。参加学习的同志回到地方,要马上成为“教师”,分级组织培训。部里明年初还将举办专题培训班,对省级和统筹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负责工伤保险工作的同志进行培训,各地要积极参加。工伤保险工作专业性、政策性都很强,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制定周密的学习培训计划,抓紧开展新《条例》的学习培训工作,明年上半年要将本地区从事工伤保险工作的同志轮训一遍。单位领导特别是分管领导同志,要带头学习研究,工伤保险行政部门、经办机构、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等相关业务部门的每一位同志都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工伤保险条例》修订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广泛开展宣传普及工作。工伤保险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备受社会关注。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新《条例》的宣传作为当前宣传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部里将下发新《条例》宣传提纲,各地要按照部里的统一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做好新《条例》的宣传普及工作。工作中要将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农民工作为宣传的重点人群。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深入到企业、街道和社区。12月30日,部里将组织全国各地集中开展一次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这次《工伤保险条例》修订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各地要因地制宜组织好这次集中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提高广大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增强用人单位遵法守法的自觉 性,让全社会充分了解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优越性和主要内容,还要与工伤医疗机构、司法机关等单位协调沟通好,为新《条例》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抓紧修订完善配套政策法规。完善相关的配套法规和政策,是贯彻实施新《条例》的重要条件。部里已经着手开始了清理,拟尽快对《工伤认定办法》和《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进行修订,并制定劳动能力鉴定管理等办法。做好这项工作,地方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特别是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对地方现行相关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凡不符合《社会保险法》和新《条例》规定的,要抓紧修改或废止。在清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工伤保险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和待遇刚性强的特点,妥善处理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实现政策的平稳过渡。对于各地实施条例的办法,以及条例授权地方制定的标准,如改由基金支付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标准、住院伙食补助费用标准、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用标准等,各地要抓紧研究制定和完善,尽早出台新的标准。

(四)确保从1月1日起新《条例》顺利实施。再过10天,新《条例》就要正式实施。按照依法行政原则,作为政府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新《条例》。特别要重视几个重点环节:一是覆盖面扩大后,要为新纳入人群提供参保登记服务;二是对工伤伤残职工执行新的待遇标准,一 时无法准确确定的,也要先预支,并向相关人员做好说明解释工作;三是严格按程序认定工伤和处理争议;四是严格执行相关处罚措施。同时,还要认真测算基金收支情况,确保基金平衡。预计支出大增,会动用一些结余,是正常现象,但对风险要有判、有数、有措。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贯彻实施好新《条例》,关键是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要把贯彻实施新《条例》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部里已经成立了贯彻实施新《条例》的领导小组,制定了贯彻实施工作方案。各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也要建立相应领导协调机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对新《条例》的学习培训、宣传和完善配套规章等都要明确任务、划分责任、提出要求。要加强对贯彻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主动与财政、卫生、安监、机构编制等部门沟通,争取支持和配合,共同做好新《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要提高工作的预见性,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研究解决新《条例》实施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新《条例》的实施工作做好、做实。同时,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充分利用新《条例》颁布实施的有利条件,适应工伤保险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的需要,加强机构队伍建设,为工伤保险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志们,工伤保险工作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贯彻实施新《条例》,推动工伤保险事业取得新发展。

第二篇: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胡晓义

50多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全国性社会保障法规——《劳动保险条例(试行)》。据资料记载,《条例(草案)》公布当天,“报纸立即被竞购一空,职工群众争先阅读”(引自《当代中国的职工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工人们心底欢呼:“农民有土地,工人有劳保!”“社会主义好,生老病死有劳保!”有的职工把准备养老用的积蓄全部捐献给国家购买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战争,显示出自身利益有了切实保障的工人群众全身心投入国家建设的极大热情。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今天,我国社会保险的制度体系、所处环境和人民的需求早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思考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的现实,开创社会保障的光明未来。

50年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三个阶段。虽然都是在社会主义的基础政治制度之上为人民谋福利,但这三个阶段搞养老保险的具体目的和具体内容各不相同。

第一阶段(1951年--1984年)。其中又分成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时期,初建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从1951年开始到“文革”前,我国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不仅规定了统一的支付条件、待遇标准和缴费比例,而且规定劳动保险金的30%上缴全国总工会做为社会保险总基金,对各地和各企业进行调剂,实际上实行了全国统筹。史料记载,早在1957年,全国实行《劳动保险条例》的企业职工就达1600万人,同时,不具备实行《条例》条件而与企业签定集体劳动保险合同的职工也有700万人,使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达到了当时国营、公私合营、私营企业职工总数的94%。对照1952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102号《社会保险(最低标准)公约》的规定,可以说,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起点确实高,发展相当快。

第二个时期,**导致养老保险制度的“沉降”。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对各项工作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失,社会保险制度也未能幸免。在机构被撤、资料散失、政令不通的情况下,1969年2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国营企业财务工作中几项制度的改革意见(草案)》,宣布“国营企业一律停止提取劳动保险金”,“企业的退休职工、长期病号工资和其他劳保开支,改在营业外列支”,从而取消了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使之变成了企业保险(一些文章习惯称这一事件为“退回”到企业保险,但实际上在1951年前我国并没有一个企业保险时期,所以无所谓“退回”;“沉降”一词虽然冷僻,但较为准确)。这一时期,制度虽然“沉降”,不再实行社会统筹,但保险标准被维持下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但基本待遇尚能支付。

第三个时期,整顿、规范和探索“文革”结束后,在百废待兴的局面下,1978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即著名的104号文件),针对“文革”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和过去制度的缺陷,重新规定了离退休的条件及待遇标准。1983年,针对城镇集体企业保障能力弱的问题,国务院在《关于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若干政策问题的暂行规定》中提出,集体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提取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金,逐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解决职工年老退休、丧失劳动能力的生活保障问题。到1984年底,“文革”期间遗留的200多万人应退休而未退休的问题基本解决,离退休待遇水平显著提高,城镇集体企业职工老年生活也有了初步保障。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第一阶段几经波折,起伏跌宕,但发展的线索是清晰的。在这一个阶段上,我们搞养老保险的目的有两个:前半段主要是改善人民生活,巩固新生政权。20世纪50年代初,国民经济正处于恢复中,人民生活还极度困苦。适时地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实现了我党早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就提出但因客观条件不能达到的“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年老、残废可以领取残废及老弱优恤金”的目标(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体现了人民政府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权性质。正如周恩来同志1957年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指出的,“劳动保险制度帮助广大劳动人民解除了在旧社会依靠个人能力无法解决的生老病死伤残的困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后半段主要为计划经济体制服务。50年代后期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在其后的多年里,虽然退休人数不断增长,但养老保险3%的筹资比例始终未变,这显然没有顾及职工的养老积累问题,只是在当时的退休规模下实行资金调剂,目的是集中更多的资金用于经济建设。直到“文革”期间,这一隐含的目的采取了与之对应的直接形式——把社会保险降为企业保险,连当时全国总工会积存的近4亿元社会保险总基金也缴解国库,转为财政资金。人们在回顾这一段史实时,通常归咎为“文革”的破坏,但未能解释为什么制度变更了而基本标准仍得以维持且运行平稳;说是“由于广大职工的坚决维护”,未免太过表象化;实际上,深层的原因在于沉降后的制度并未改变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质:虽然是企业保险,但企业是统负盈亏的,企业于中并无自身利益,也不承担最终责任——退休负担轻的,多出的利润上缴国家;退休负担重的,由国家补贴。从这一层面思考,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文革”早在1976年就结束,而社会统筹直到将近10年之后才得以恢复的原因了。近年的研究表明:我国由于没有实行预筹积累的制度,至今累积了1万亿--3万元的养老保险“隐型债务”,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第一阶段形成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包袱。但历史不能假设,一味的批判没有实际意义。应当看到,实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当时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它也不是完全没有积极效应的:计划经济时期集中资金建立起比较牢固的国民经济体系,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国有资产,虽无社会保障积累资金之名,但确实也为今天解决养老保险的历史债务问题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二阶段(1985年—2000年)。主要干了三件事

一是重建社会统筹制度,完成否定之否定的循环。1984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标志,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以城市为重点、以国营企业为中心的时代。虽然多年之后才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但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实际上已揭开了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序幕。在这个大背景下,谋求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企业,再不能容忍自我负耽畸重畸轻的养老保险制度了。于是从1985年起(少数地区从1984年起)各地纷纷进行了重建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制度的试点。199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在全国重新实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制度。从1951年始建社会统筹,经过1969年的沉降,到1991年重建社会统筹,历史兜了个大圈子,似又回复到本来的起点;但这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典型的“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不仅制度的覆盖范围大大扩展,包括了所有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和个体工商户,而且制度依存的体制已不是计划经济,而是市场经济。到2000年底,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覆盖了10448万职工和3170万离退休人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老保险计划之一。

二是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形成新的体系架构。经过10多年改革,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完全不同以往的崭新面貌:初步搭建了基本保险、补充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保险的多层次体系框架,与国际上流行的“三个支柱”保障理论相契合;实行了企业与职工个人共同缴费、国家财政资助的筹资政策,收支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使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开始形成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使离退休人员能够分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成果。

三是确保养老金发放,实施社会化战略。1998年,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为解决好攻坚中不可回避的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两个确北的方针,养老保险工作的目标集中在确保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上。其后3年,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状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企业自管退休时期,拖欠养老金现象屡见不鲜,一部分退休人员生活窘迫,群体性突发事件不断。1998年以后,养老金基本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还补发了100多亿元历史拖欠;到2000年底,90%以上的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原来普遍实行的差额缴拨的不规范做法基本全部改为全额征缴,一些地区正在向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的目标迈进。尽管仍有不少矛盾和困难,但总体来看,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比以前有了更可靠的保障,群众情绪平和,企业负担减轻,政府信誉提高,社会秩序稳定。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第二阶段历时15年,基本的运行轨迹是之后,必须实施以人为本的细化管理,及时记录、更新每一个参保者的就业状况、与缴费相关的收入状况、缴费数额等信息,以便对每个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做出准确认定。当务之急是建立容量宏大和安全有效的资源数据库,并逐步形成全国性网络,为日常管理和中长期预测提供可靠依据,提高宏观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21世纪已经开始的、可能将持续10年—15年的第三阶段,基本的发展目标是建立健全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又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养老保险体系。实现这样的目标有三个重要的衡量尺度:其一,它是一个社会化的体系,即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由社会机构承担管理服务职责的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身份在变——不再固定依附于某个特定的单位;企业的任务在变,不再承担管理退休人员的责任;政府的角色也在变——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的稳定、公平、正义与和谐是其天然职责。只有建立完全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其二,它是一个相对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体系。这个体系,不仅要解决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实现新老体制的平稳过渡,而且要能应对老龄化高峰的压力和挑战,还要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调整、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而优化的弹性空间。其三,也是最根本的,它是一个保证退休者能过上体面生活的体系,即政府调动各方面资源——行政的、市场的、家庭的、社会的,来保障和提高退休者的生活质量。这种生活质量,当然不是仅仅满足于温饱水平,它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包括社会各方面的人文关怀,包括创造使他们能够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在未来的10年—15年内,如果能够实现这些目标,完成这些任务,无疑将为我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任胡晓义 来源:《经济要参》2003年第15期

第三篇:胡晓晓读后感

《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读后感

寒假里,在校长的带领下我校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读好书的活动,因我是刚进入小学教育行列的新教师,为了更好的了解怎样做一个快乐的优秀教师,我选着了高万祥老师的《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一书。书的主要内容由《读书是教育之母》、《无愧于“知识分子”的称号》、《从特色教师到特级教师》、《教育就是爱》、《我写故我在》、《口才是教师的第一能力》、《细节就是力量》、《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九部分组成。

第一堂课:读书修身。

让我知道在‘教师’这个称号之外,我们还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这就是‘读书人’。教书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读书的人,做一个现代教师,第一项修炼就是做读书人。书籍是学校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写的“人”!

读书是一种寂寞的力量,是一个读书人的力量,更是我们新教师职业品质和人格精神的力量。

第二堂课:自我反思。

高校长对于什么是知识分子进行了很好的阐述,他说千万不要以为有了一定学历的人就是知识分子,让我知道优秀教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他对自己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他还反思了校园和教育。一是教育之痛,二是高考制度之痛。什么是“人文”他说“人文”就是人心。“人文教育”就是“人心教育”,包括人的爱国心、责任心、羞耻心、同情心的教育等。

第三堂课:教育科研。

一个优秀的教师和跟我们刚踏进教育事业的普通教师最大的区别应该是有没有科研的追求和能力。从特色教师到特级教师,应该是我们青年教师成长的一条十分灿烂的阳关大道。对于我们每名老师都应该有一个长期坚持的研究课题,坚持几年甚至永远坚持,一定会有令人惊喜的成绩。教育是复杂的,需要智慧的劳动,永远需要创新和超越。一个人真正的幸福是确定生活和工作目标,并向着这一目标不懈努力,教师的生命价值只有在科研实践中才能充分实现。

第四堂课:大爱厚生。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教育的爱心是一种教育的圣心,爱心教育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世界上千千万万教育方法的根源就是爱的教育。优秀的教师各有各的优秀,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拥有爱心。爱学生,就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友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教师爱学生,能把

一个民族变发达了;教师恨学生,能把一个民族变萎缩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强大的民族的教育都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

第五堂必修课:积极写作。

高万祥老师一直倡导教师进行文学和学术写作,认为在认真对待本职工作的同时,搞一些似乎和本职岗位有点有力的研究和写作,对于我们新教师的职业生涯是在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这种文学写作和学术性研究著述,或多或少对工作有一定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它能提升我们的生活与生命质量,让我们教师永远“诗意地栖居”在幸福和快乐之中。

第六堂课:锻炼口才。

口才是人的第一能力,更是教师的第一能力,因为我们教师是靠嘴巴吃饭的。高万祥老师讲到,美国是一个注重培养演说能力的一个国家。在美国各个小学、中学、大学都设有演讲大厅或演讲练习室,把演讲和交往作为必修课开设。在历史上,诸葛亮曾经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孙权,促使孙刘联合抗操。这就是口才的功效。教师,应该好好训练自己的口才,你的课堂就会多一份魅力。

第七堂必修课:注重细节。

教师工作是平凡而又伟大。说平凡,是因为教师工作从来表面上看往往十分简单琐碎,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说伟大,是因为教师工作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崇高事业。在生活中,很多感人的都来自细节;校园里,许多伟大的力量都来自细节。从学生经常接触的最细小最平常的事情做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丰富的情感和完美的个性,才能在学生生命和灵魂深处培育那神圣的“爱心”。

第八堂课:家校合作。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人生的真真影响而言,家庭教育远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同时,真正良好的学校教育,也一定会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教育,学校和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家长,让家长端正教育思想,讲究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和谐一致,这样才能有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家长怎样教育孩子,在给家长带来帮助、有利于家长提高素质和改进家教方法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开展工作,有利于学校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

第九堂课:追寻快乐。

人的性格虽然各有不同,但从职业素养的角度看,教师应该外向、热情一些,教师的人生应该是激情燃烧、乐观憧憬的人生,应该是一个能够享受教育幸福的快乐人生。教师的自我意识和职业认同是教师人生幸福感的基础,尊重自己的教师职业,是善待生命、寻找工作热情和人生快乐的最好方式。一个会追寻快乐的教师能够拥有热情、学会欣赏珍藏美好,在平凡中追寻生命的快乐。

读完高万祥老师的《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一书,让我对教师有了新的认识,更加知道自己踏上是一条神圣又富有神秘的教育之路,感触很深: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是多元的,但教师自身的努力则是一种最具活力、最持久、效果最明显的内生源泉。教师应在“修心、修情、修性、修行”中生活,锤炼教育行动,提升教育能力;精练教育生活,感悟教育人生。

第四篇:2011年两会尹蔚民、胡晓义新闻发布会

2011年3月8日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主题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记者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出席记者会接受媒体采访。(09: 35)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副主任吴高盛: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记者会现在开始。本场记者会的主题是“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我们很高兴地请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先生、副部长胡晓义先生。今天采访时间是一个小时左右。会议不提供英文翻译,请大家用汉语提问。如果用英文提问的,我们有翻译问题的译员。每位记者提问时请先报出自家媒体,原则上只提一个问题。先请尹部长讲几句。(09: 35)

尹蔚民: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和我的同事胡晓义副部长非常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见面,共同就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一些问题进行交流。今天又是一个好日子,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在这个地方,我也向在座的女记者、女工作人员,以及电视机前的女同胞,致以三八妇女节的敬意,向你们表示祝贺!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09: 35)

主持人吴高盛:今天是三八妇女节,第一个问题就给女记者吧。(09: 36)

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我有个问题想问尹部长,春节后,许多地方出现了“招工难”和“用工荒”的现象,请尹部长分析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进一步采取的应对措施,另外请判断一下今年的就业形势。(09: 36)

尹蔚民:谢谢你的提问,招工难是当前就业领域结构性矛盾的一种反映。首先我们应该看到,我国就业问题的基本格局仍然是供大于求,就业总量的压力还是第一位的。与此同时,在部分地区、部分企业、部分行业,也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招工难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但是有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趋势,岗位缺口比较大的还是一线普通的操作工。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既有季节性的因素,也有其他一些因素,我想主要有这样几点:(09: 36)

尹蔚民:第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量增加。第二,随着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用工需求在增加,吸引相当多的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第三,随着这几年我们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人数确实在逐渐减少。第四,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预期在不断提高。(09: 37)

尹蔚民:为了缓解招工难的问题,我们比较早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前不久我们下发了一个通知,提出了六项具体要求。从目前的情况看,招工难的问题已经得到了缓解。我们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现在的招工难的情况和去年同期相比,情况好于预期。(09: 38)

尹蔚民:下一步我们准备采取这样几个措施来缓解招工难的问题:一是加强信息的引导,及时掌握劳动力供求变化信息,而且特别强调要加强输入地和输出地的直接对接。二是要加强职业培训。前不久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电视电话会议,对这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要求。三是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改进用工环境,特别是在薪酬待遇、劳动条件、劳动合同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加大措施。我想,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招工难的问题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改进。(09: 38)尹蔚民:从当前整个的就业形势来看,还是供大于求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结构性的矛盾也比较突出。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就业的形势越来越复杂。从今年城镇的就业情况来看,大概需要安排的城镇劳动力有两千四百万左右,其中青年学生(也就是高校毕业生、技校的学生、初中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加起来近一千四百万人,所以应该讲就业压力是比较大的。(09: 39)

尹蔚民: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继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大约在八百万人左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进一步把就业政策和产业政策相结合,扩大就业的岗位,加大就业的公共服务,加强创业的引导。我相信,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整个就业形势一定会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也就是保持基本的稳定。谢谢。(09: 39)

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记者:最近媒体报道称,今年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就是建议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请问尹部长,政府在这方面有什么打算和具体的安排?谢谢。(09: 39)

尹蔚民:我们已经了解到,今年政协的一号提案是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所以我们非常感谢民主党派、社会各界对社会保障工作的关注,这也表明社会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记者朋友们可能已经注意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讲到“十一五”社会保障取得的成就时,用了“突破性进展”这样五个字,“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想至少可以有这样几点:(09: 40)

尹蔚民:第一,社会保险法正式颁布出台,这在社会保障领域是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第二,建立了新农保制度,这在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上是有实质意义的一步。第三,居民医保、新农合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加上城镇职工的医保,在医保方面已经做到了制度的全覆盖。(09: 40)

尹蔚民:第四,出台了养老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了农民工到年底集中退保的问题。第五,实现了基础养老金的省级统筹,在更大的范围内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实现资金的调剂。当然我们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进展,包括解决历史遗留的突出问题,也包括我们在事业单位已经开始养老保险的试点。所以从“十一五”社会保障的角度讲,确实有很大的进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当然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毕竟还比较短,在公平性、流动性和持续性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09: 40)

尹蔚民: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已经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加快推进。一是在推进的方针上,首先解决制度从无到有的问题,这里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建立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保三项制度,可以做到在养老保险制度上的全覆盖。二是在覆盖人群上要由少到多,虽然我们制度全覆盖了,但是人群还没有全覆盖,特别是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以及一些历史遗留的突出问题,我们要着力解决。三是要解决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由低到高的问题,包括养老的待遇,也包括医保的待遇。我想经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社会保障体系在“十二五”期间一定会有一个更好更快的发展。谢谢。(09: 40)

新京报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国家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请教胡晓义副部长,社会保险法对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养老保险采取了授权国务院规定的做法。我们了解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在起草一个公职人员的养老保险的草案,请问是不是在制定这样一个草案,对于国家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着力要解决的是什么样的问题,怎么样能够缩小和职工的养老保险待遇之间的差距?谢谢。(09: 41)

胡晓义:我回答你的这个问题。对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特别是城镇各类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党中央、国务院早就作出部署。当然,配合着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最早启动实施的是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之从单位的自我保障变成社会统筹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09: 41)

胡晓义:对于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党的十七大已经作出了部署,就是要求促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按照这样的部署,在深化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就是刚才尹部长指出的,比如提高统筹层次,比如解决转移接续的问题,比如提高养老金的待遇等等,也开始安排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09: 42)

尹蔚民:同时,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进行有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既研究了很多国内的实际情况,也参考借鉴了国际上的很多做法和经验。(09: 43)

尹蔚民:应该说,去年10月颁布的社会保险法第10条当中关于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由国务院另行规定,这也是多年研究的成果。我们正在按照法律的授权和国务院的规定,加强和加快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使各个群体都能够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谢谢。(09: 43)

深圳卫视记者:有问题想请问一下尹部长,全国“两会”召开的前一天深圳市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到了1320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的首位。这次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提出要完善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请问尹部长,人保部将会如何完善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在目前物价飞涨,社会成本和企业生产成本也不断上涨的今天如何保证企业职工的工资能够正常持续的增长?(09: 43)

深圳卫视记者: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留意到,现在很多毕业生择业的时候都会遇到两难的困惑,在大城市机会多,但是高房价、高成本,要过上轻松的生活可以说是遥遥无期;小城市成本小,机会也少。请问您作为人保部的部长,您有什么好主意?谢谢。(09: 43)

尹蔚民:实际上你这是两个问题。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问题,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已经明确提出,我们要在“十二五”期间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去年全国有30个省市自治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增幅大约在24%,应该说是比较高的。当然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金融危机以来,我们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有两年的时间没有调,所以去年的增幅比较高。(09: 49)

尹蔚民:进入今年以来,目前有六个省再次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据我们了解,今年还会有相当多的省区市要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于提高劳动者的报酬,特别是企业一线工人的工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将根据经济的发展、物价的上涨情况、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情况,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当然这是一个方面。(09: 49)尹蔚民:另一方面,我们将加快建立正常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这里面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建立集体协商制度,通过集体协商确定职工工资的水平,确定职工工资增长的幅度。作为政府的主管部门,我们要加强在这方面的工作,使广大职工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09: 49)

尹蔚民:第二个问题,关于你讲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在大城市工作比较难找,生活成本也比较高;到中小城市或者基层,工作比较好找,但是相应的薪酬待遇也比较低一点。从总体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还是比较好的,近几年的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也就是说每年毕业生离开高校时就业率在70%-75%之间,年底就业率基本上能够达到90%以上。今年高校毕业生有660万人,所以总量的压力是非常大的。(09: 49)

尹蔚民:在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方面,我们非常希望高校毕业生能够到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就业,因为那些地方需要人才,有大量的工作岗位,有大量的创业机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结构性的矛盾,也就是说部分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和岗位不相匹配。下一步,我们仍然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放在整个就业工作的首位,我想主要有这样几个措施:(09: 50)

尹蔚民:第一,努力拓宽就业渠道,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努力扩大和挖掘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比如说服务外包企业,去年我们国家就新增了37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容纳了70多万人就业。70多万人里近50万人是高校毕业生。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措施。(09: 50)

尹蔚民:第二,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当然我们会采取一系列的相关扶植政策。比如说现在有4个国家项目:“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教师特岗”计划和“西部志愿者”计划,这四个国家大学生下基层项目计划,每年大约能够吸纳20万人左右。(09: 50)

尹蔚民:当然,这只是示范性的、引领性的。我们还是希望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能够走这条道路。因为基层需要人才,而且我们也特别强调,大学生到基层去,经过一段时间实践锻炼、磨炼、经验的积累,逐步再把这些人才向其他岗位再进行输送。(09: 50)

尹蔚民:第三,鼓励、引导大学生创业。从目前大学生创业比例来看,还是非常低,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前不久几个部门又刚发了一个文件,就是在大学生创业的税收、费用、场地、创业辅导等方面,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第四,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能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更高效率的服务。谢谢。(09: 50)

工人日报记者:请教尹部长关于劳务派遣的问题,《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务派遣一般是在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上实施,现下许多企业甚至包括大型国企都在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一些代表委员提出这是企业为了规避用工风险,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09: 50)

工人日报记者:请问您如何看待劳务派遣被滥用的问题?有人担心在未来几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劳动合同关系的基本用工制度会不会被劳务派遣所替代,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另外劳务派遣用工目前的总量以及所占职工总数的比例有没有最新统计数据?谢谢。(09: 50)

尹蔚民:劳务派遣,应该讲也是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它的最大好处是灵活用工和促进就业。当然从现在劳务派遣用工的情况来看,也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和劳务派遣用工不规范的问题。对此,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劳务派遣用工都有明确的规定。(09: 53)

尹蔚民: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制定劳务派遣办法,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的行为,就是从政策和制度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使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第二,进一步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对劳务派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地加以纠正和解决。(09: 55)

尹蔚民:第三,深入研究劳务派遣当中存在的问题,怎么能够从我们国家的实际国情出发,形成既有利于企业用工,有利于促进就业,也有利于维护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的这样一种比较规范的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就是从长远机制上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刚才你讲的数量问题,劳务派遣用工主要还是在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比较多。但是整个的比例是非常小的。谢谢。(09: 56)

中国县域经济报和中国经济网记者:我们知道,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又一大惠农政策,这项工作是从2009年开始试点的。请问,两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另外我注意到三天前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请问为实现这一目标,人保部将采取哪些措施呢?谢谢。(09: 57)

尹蔚民:这个问题请胡晓义副部长来回答。(09: 57)

胡晓义:建立新农保制度,确实是我们国家社会保障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中国农村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就是把老年农民也纳入到养老保险的范围里面来。从2009年国务院部署开展第一批试点之后,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但是已经有了快速的推进。现在全国第一批试点和去年部署的第二批试点,已经有838个县开展了养老保险试点。(10: 00)

胡晓义:同时,还有一批县市虽然没有列入到国家的试点计划里来,但是地方政府出资自行开展了试点,这样加起来,进行新农保试点的地区已经参保了1.43亿农民,其中有4000多万老年农民已经领到了由政府发给的每月最少55块钱的基础养老金。(10: 00)

胡晓义:这样一个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农村几千年来仅仅靠养儿防老、家庭养老的模式,所以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各地要求加快试点的呼声也很高,国务院已经作出决定,今年把新农保的试点扩大到40%的地区,我们部正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进行试点的有关准备工作。(10: 00)

胡晓义:一是确定试点的主要方向,就是试点的地区,我们建议向或者继续向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陆地边境线、革命老区这样一些农村地区倾斜,使他们更早地能够分享到社会经济发展成果,能够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来。(10: 03)

胡晓义:二是进行系统培训,有了好的政策,要把它落实到每一个农民群众的身上,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要建立起有效的、基层的运行网络。(10: 03)

胡晓义:三是要加大宣传工作。社会保障对农民来讲还是一件新事,所以要加大宣传。一方面要对已经超过60岁的老年人,确保他的基础养老金的支付,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政策的引导和宣传,动员、组织、引导更多的中青年农民从现在起就参保交费,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增加更多的资金积累。(10: 03)

胡晓义:最后,我们要完善工作制度、严肃纪律,确保无论是政府投入的还是农民群众自己交的养老保险基金绝对安全,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农民群众的身上。谢谢。(10: 04)

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记者:请问尹部长,目前各地针对购房都出台了限购令,北京的限购令规定买房必须有五年的社保记录,请问这个政策对北京的就业形势会有什么影响?谢谢。(10: 04)

尹蔚民:请胡晓义副部长回答这个问题。(10: 05)

胡晓义:你这个问题的角度,我确实觉得很新颖,就是限购令和五年社保缴费的要求对北京的就业形势有什么影响。我试着回答这个问题,不一定回答准确。我想,在住房市场上需要有一定的调控措施,这是大家都能够理解的,社保缴费的年限作为一项限制措施,我认为也可以得到大家的理解。(10: 07)

胡晓义: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前些日子曾经出现过一些情况,有些可以认定为无良中介,号称可以代办补缴社保来获得购房资格,这个问题北京市的官方已经作出了澄清,制度是严密的,没有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旦出现了一定严肃查处。(10: 08)

胡晓义:至于你说对就业有什么影响,现在我们还没有从北京市的渠道得到对就业有明显影响的信息。我理解北京的就业市场仍然是高度开放、高度活跃的市场,全国各地的劳动者都有可能到北京来寻找工作岗位。(10: 09)

胡晓义:限购令只是说在购房上有一定的限制,对于租房、对于其他方面没有过多的限制。所以我个人认为,对北京市的就业形势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我自己的看法。如果我们从北京市得到了这方面的信息,我们会跟媒体进行交流。谢谢。(10: 09)

江苏南京晨报记者:现在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一是在江苏苏北一些欠发达的县市已经出现了因为新增的就业人员不足,社保基金有较大的缺口。我已经开始在担心,等到二十年以后,我退休的时候,社保基金总量够不够,我能不能领到养老金,能不能领到退休金?(10: 10)

江苏南京晨报记者: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他们的社保缺口怎么来弥补,像我的担心,怎么样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前两年很冷的时候,包括在南京也有出现农民工露宿街头,冻死在马路上。人保部前两年也讲过,将会建造一部分的打工楼,来解决寻找工作的农民工暂时安身问题,但是这两年没有这个说法,想问一下打工楼有没有在计划中?谢谢。(10: 11)

尹蔚民:你也是问了两个问题,头一个问题涉及到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们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实行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个人账户实行积累制。从目前的情况看,养老基金的支付,是不存在问题的。(10: 18)

尹蔚民:去年统计数据,我们收上来的养老保险基金大约是在13000亿左右,支出的养老保险基金大约是近1万亿左右,当期的结余有3000亿,累计的结余有15000多亿。(10: 18)

尹蔚民:但是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好在什么地方呢?一是现在统筹层次还比较低,不同的统筹地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提高统筹层次。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当中,已经明确提出,我们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这样就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的调剂,有利于化解风险。(10: 18)

尹蔚民: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我们国家现在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阶段,大家都知道,去年底我们老龄人口1.7个亿,占总人口的12.8%,而且增长速度比较快。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制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10: 19)

尹蔚民: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早就决定设立全国社保基金,而且全国社保基金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的,到去年底社保基金已经有七千多亿。另外一方面,随着个人账户包括新农保的个人账户的逐步做实,我们还要研究投资的办法,使老百姓的养命钱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增值,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巨大的冲击。我想,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10: 20)

尹蔚民:第二个问题,关于农民工的住房保障问题,你实际上讲的是农民工的公寓问题,和刚才那位女记者的提问应该说差不多。(10: 22)

尹蔚民:现在住房制度改革中已经非常明确,政府的责任在于保障性住房,也就是廉租房和公租房,而且建设部门已经有这样的政策规定,就是在政府盖的廉租房当中,要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很多城市现在已经在这样做。(10: 22)

尹蔚民:当然,这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和农民工现在遇到的其他方面的一些实际问题包括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住房、文化、薪酬等问题一样,有关部门都在进行认真的研究,相信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都会循序渐进地、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10: 22)

齐鲁晚报记者:尹部长您好,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十一五”规划中有几个目标没有完成,其中就是服务业就业比重,请问这个目标没有完成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还有哪些困难,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谢谢。(10: 23)

尹蔚民:在“十一五”约束性指标当中,其中有两项没有完成,一项就是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总理在政府报告当中非常坦诚地把这个问题讲出来了。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服务业的比重本身还比较低,特别是跟发达国家来比还比较低,发达国家服务业比重一般要占到70-80%。(10: 24)

尹蔚民:第二方面,由于比重比较低,所以在服务业的就业比重也相应比较低。在“十一五”期间,这个问题确实是没有完成预定的目标要求,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服务业的发展问题。随着我们工业化、城镇化快速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我想在这方面会有一个明显的改进。(10: 24)

尹蔚民:当然这几个指标政府工作报告上都已经讲了,包括城镇化的比例要提高四个点。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我们的服务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特别是我们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一个要点也是要大力发展服务业,而服务业恰恰是容纳就业最好的、最多的、最大的行业。(10: 24)

尹蔚民:所以我相信,在“十二五”期间,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在服务业当中会容纳更多的劳动者就业。谢谢。(10: 24)

香港明报记者:刚才提到了最低工资的问题,随着最低工资的逐年提高,对于很多种小企业来说也面临着劳动力成本的压力,据我所知,很多在珠三角开设工厂的一些中小企业,比如一些港商他们都有这方面的压力,甚至面临着要关闭的危险。想问一下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会不会通过减税等等政策给这些中小企业一个发展空间呢?谢谢。(10: 25)

尹蔚民:你讲的这是一个实际存在的问题。用工成本的增加是当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比较大的压力,这是我们政府部门在把握这类问题时的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刚才我们讲到了,一线职工的工资确实偏低,应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逐步地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水平。(10: 26)

尹蔚民: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职工工资的提高带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使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贸易加工企业感到压力比较大,因为这类企业平均利润率都不是太高,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能力有限。(10: 26)

尹蔚民:当然不仅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还包括原材料价格的上升等等,企业面临的压力比较大。所以我们会稳慎地把握,按照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的那句话,就是劳动者报酬的提高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一致。(10: 26)

尹蔚民:也就是说,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来提高劳动者的报酬。而且刚才我也讲到,这种提高可以采取集体协商的方式,大家达成一个共识。当然,这种劳动成本的提升,对经济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适度转移,也会产生一种倒逼机制,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谢谢。(10: 26)

中国社会保障报记者:请问胡部长一个老工伤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制度。但是有些企业已经经营非常困难,甚至有的已经不存在了。这些老工伤人员的生活相对比较困难的,人社部将如何解决好这部分人的工伤保障问题。谢谢。(10: 29)

胡晓义:老工伤人员这个群体我们是这样界定的,就是已经受到工伤的伤害,但是还没有纳入到工伤保险的统筹范围里来,而是由各个企业自行管理解决待遇的一批人员,这个群体在老国有企业特别是过去一些矿山、建筑企业当中比较集中。(10: 41)

胡晓义:老工伤问题是一个经济体制转轨、企业改革涉及群体规模比较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国务院作出决策全面解决这个问题。据我们初步调查,现在工伤保险制度已经覆盖了1.62亿职工,老工伤人员这个群体还有300多万人,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其中国有企业当中有伤残等级的,特别是1-6级工伤人员加上工亡职工的家属。(10: 42)

胡晓义:这样一个群体特别是伤残和工亡职工的遗属是最需要帮助的,因为他们日常的医疗费和抚恤费用都是比较高的。国务院决定把所有的老工伤人员都纳入到这个范围里面来,但是首先解决这130万人的问题,在今年4月底,也就是说下个月底,要将其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的统筹管理。(10: 42)

胡晓义:在今年年底之前,要把其他的老工伤人员也都纳入到工伤保险统筹管理。正像你讲到的,老工伤人员所在的企业,有一部分已经破产了,有一部分虽然没有破产,但是经营困难,很难再拿出钱来,所以在国务院决策中是多渠道筹资,首先存续企业应提供一部分资金支持,如果资金不足的话,目前工伤保险基金有一定的结余,用工伤保险基金结余再承担一部分,地方政府还要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角度再提供一部分财政支持。(10: 42)

胡晓义:此外,中央财政对于老工伤人员特别集中的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城市等,给予有重点的资金支持,这个预算已做了安排,而且已全部拨付到各省。通过这样几条渠道,再加上过去我们工伤保险工作的经验,我相信这样一个涉及几百万人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可以得到较好地解决的。谢谢。(10: 43)

香港大公报记者:尹部长,社保资金有一个保值增值的问题,现在有一些社保资金进入保障房领域,我们知道保障房投资和利润会比较低,想问一下,咱们这方面有没有什么限制和措施?另外,关于工资增长机制,很多人反映工资多少年都不变化,很多老百姓反映,这个工资增长受益人群是不是主要集中在公务员这个群体,因为他有一些机制来保障,其他人群的工资收入情况怎么样?现在收入分配差距还是在拉大,请问咱社保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措施?(10: 43)

尹蔚民:你也是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问题。可能你的信息不大准确。现在社保基金的投资有严格的规定,只有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在进行投资运营,地方各个省市只是做实个人账户,中央补助的资金也是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在运营方面有一系列的严格规定。你讲的进入保障房建设的资金可能是住房公积金那一块,那不是社会保险基金。(10: 45)

尹蔚民:第二个问题是收入分配的问题。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温家宝总理用了一大段来讲收入分配的问题。我觉得,是不是应该这样看,虽然我说到企业一线的职工工资比较低,但是从增幅来说,近几年企业职工的工资增幅平均大约都在10-12%,有的年份可能会更高一点。(10: 46)

尹蔚民:今年农民工全国平均月工资已经到了1690元,前年是1500多元,再往前就更低。我想应该首先把这个事实说清楚,每年还是有相应的增加。(10: 46)

尹蔚民:在“十二五”规划纲要当中,对居民收入的增加,对最低工资的增幅,都有明确的要求,我们会按照这个去做。至于你讲到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也是按照国家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来同步考虑。收入分配工作的一个目标,就是逐步地缩小差距,更多地体现公平。谢谢。(10: 47)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我有个问题问尹部长,我们一直在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现在村办产业特别是农业生产一线也特别需要这样的人才,但是大学毕业生因为一些实际原因可能并不是很愿意到农村一线去工作,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会不会继续考虑在政策上的加大扶持力度,从而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改变?谢谢。(10: 53)

尹蔚民:我刚才实际上已经讲到,我们一直在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为什么呢?就是基层需要人才,基层有广阔的舞台。既然是政府鼓励和引导,就会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刚才我也讲到,大学生如果到农村去创办企业,在税收、小额担保贷款、场地费用、创业的培训、指导等方面,都有一系列优惠的政策。大学毕业生到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去工作,也会有相应的一些优惠政策。(10: 53)

尹蔚民:我们还是特别希望能够看到广大的高校毕业生能够根据祖国的需要,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到艰苦边远地区去大显身手,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谢谢。(10: 53)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有一个问题请教尹部长,刚才您提到劳动者报酬的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相一致的。但是我们看到“十二五”报告里还有另一个数字,就是居民收入增长要在7%以上的年均水平,这两个数字之间如果出现矛盾的话,我们如何进行平衡,以哪个指标为主?另外您刚才提到劳动工资的增长在最高的年份大概达到了百分之十几,但是在过去的十几年,我们的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的数据可能只有3-5%左右,这两个数据之间的差距在哪里?您能不能给解释一下。谢谢。(10: 53)

尹蔚民:这实际上是两个概念,一个是居民收入占GDP的增长幅度,一个是劳动报酬提高跟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第一个是一个大的测算概念,就是每年国民生产总值是多少,居民收入是多少,增幅是多少。第二个是单指在一个企业里面,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企业职工工资的提高,应该是同步,它不是全社会的大概念。(10: 58)

尹蔚民:再一个,最低工资标准都是由各省市来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实际内涵是要求各类企业职工的工资,不能低于这个最低工资标准,但是并不是说要以最低的工资标准作为职工的基本工资。我们一直在引导企业不能违反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同时也希望企业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地提高职工的工资,取得一种双赢的局面。(10: 58)

尹蔚民:刚才你问的这个问题,几个概念不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是这几个数据是非常清晰的,就是“十二五”期间,我们居民收入的年增长水平要在7%以上,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我们会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把这些工作都落到实处。谢谢。(10: 59)

主持人吴高盛:本场采访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尹部长,谢谢胡副部长,也谢谢各位记者。今天下午有一场记者招待会,两点半,请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接受记者的采访,也欢迎大家参加。(10: 59)

直播结束(11: 01)

第五篇:胡志义事迹材料

胡志义事迹材料

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来自纸坊头区,是一名普通的班组长,叫胡志义。为进一步引深“人人都是通风员”活动的开展,使“人人都是通风员”岗位标准渗透到生产工艺、工序管理中,真正实现员工现场岗位“三懂三会三做”,我根据区队制定的“人人都是通风员”长效考核机制,结合本班实际,充分发挥本班“四大员”的安全监管职责,有效的保证了班组的安全生产。在303盘区2310风桥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我放弃了休息日,班班与班组员工摸爬滚打在一起,就在风桥施工接近尾声时,我发现风桥挑顶处支护数量少,且高度、宽度都与设计有出入,我当即下令停工,并要求员工返工,按规程作业。班组成员说:“胡班长,算了吧,这又不影响通风,再说这又不是咱们一个班的职责,还有下一个班能处理,再说兄弟们都干了一个班了,返工岂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我当即对这位员工进行了批评,并语重心长的说“弟兄们,安全可来不得半点马虎。别看这是小事,万一出事,大家后悔也来不及了,再说这世上可没有卖后悔药的”。经过批评教育,大家心服口服的进行了返工,并顺利完成了风桥施工任务,也及时将一起安全隐患消灭在了萌芽状态。

在队里最需要的时候,我从不讲条件,提代价,我也从来不知什么是条件,什么是代价,总是到单位最需要的时候,随叫随

到。时间的概念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淡薄的,无论白天、夜班,只要队里需要,我会随时出现在工作面,顾不上吃饭睡觉,甚至连续几个班不出井,今年3月份的一天,我早班下午四点出井,由于井下皮带射箭,巷道内浮煤堆积很多,而第二天标准化检查,我二话没说,拖着疲惫的双腿,走上了工作岗位。

由于工作上做出了成绩,我受到了队领导和全队员工的一致称赞。我说:是企业给了我很多机会,我要把个人的前途与企业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投身到火热的事业中上,不断进取,实现自我价值。

我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处处体现出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积极努力,为全队超额完成进尺任务做出了贡献。

谢谢大家

胡志义事迹材料

纸坊头区 2011年5月2日

下载贯彻实施条例讲话1221 胡晓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贯彻实施条例讲话1221 胡晓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终总结(胡振义)★

    2013年终总结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已经是2014年,回顾2013这一年,感觉很忙碌,很充实,有可喜之事,也有可悲之事;有成功之事,也有失败之事;总之,2013这一年我认为我是失败的,在事业上没有......

    2012 年度工作总结胡晓飞

    二零一贰年度个人工作总结及二零一叁年度工作计划 2013年的钟声已敲响,过去的一年是收获的一年,我8月份成为平谷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在这里我担任土建工程师一职,协调项目顺利实......

    胡晓燕 个人简历详细信息

    胡晓燕 个人简历详细信息 向该人送出面试通知年龄: 27 性别: 民族: 女 汉 政治面貌: 群众学历: 所学专业:毕业学校:工作经历:要求月薪:求职意向:家庭住址:电子邮箱:大专 国际贸易 嘉兴南......

    抗洪抢险先进事迹(胡晓春)[本站推荐]

    抗洪抢险事迹材料 ---安义县住建局局长胡晓春抗洪抢险工作介绍 胡晓春同志,男,45岁,共产党员,安义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班子成员的......

    胡讲话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体会 通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深入总结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

    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胡晓丹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主题:到工厂打工专 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班 级:姓 名:胡晓丹学 号:实 践 单 位 : 实 践 时 间 : 10级应用电子(一)班苏州尧欣辉金......

    胡晓霞发声亮剑材料

    维护祖国统一坚守教育阵地 ——沙湾县第五小学教师 胡晓霞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新疆人,生于沙湾县安集海镇四旗村,成长于一个教师之家。从小与沙湾县安集海各民族同胞生活......

    教学工作计划.胡晓珍(最终五篇)

    教学工作计划 胡晓珍 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继续担任初二年级1、5班的语文教师。制定计划,利于更好的工作。 认真钻研教材,翻阅各种教学资料,多种渠道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