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规划 完善功能 打造中和特色集镇
科学规划 完善功能 打造中和特色集镇
中和1988年建乡,2006年撤乡设镇,辖7村2社区,位于盐津县城西部,距县城36公里,水麻高速公路15.3公里穿境而过,全镇总人口3.59万人,其中集镇现有8960人,无环境污染型企业,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森林覆盖率达60%,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中和镇紧紧抓住中央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把云南建设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结合市委市政府打造“西部千里大峡谷”的旅游发展思路和县委政府将中和打造成窗口集镇的重大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中和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自然旅游资源,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长远规划,集镇建设步伐加快。
一、立足实际,着眼长远规划
中和受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县委政府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统筹城乡发展以及市委提出的“做特乡镇、做美农村”的精神要求,确定了把中和镇苦竹坝恢复重建项目建设特色突出、优势明显、设施良好的滇东北小集镇典范的目标。一是依托中和镇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良好的水资源环境,打造以赏竹、玩水、品尝农家菜为特色,集生态、水体、民俗为一体的滇东北“水乡风情”旅游小镇。二是把小集镇建设与工业带动、资源开发、商贸流通、旅游度假等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促进城乡统筹、产业互动。三是坚持规划引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集镇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相结合,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群众现场会或群众代表大会26次,参会人员达7000余人次。及时向群众宣传特色小集镇建设的宏伟蓝图及全镇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等。同时充分听取民意,排解民忧,尊重群众意愿,满足群众要求,解决群众难题。对于个别不理解集镇建设工作的,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联系,多次深入农户家中,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和教育引导,及时地将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了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将群众的实际行动统一到了特色小集镇建设上来。
镇党委政府始终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保障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集镇建设操作过程中,始终做到保障和关注民生,坚持做到让利于民的原则开展工作。一是按照规范统一的川南民居风格新老集镇、艾田社区集镇进行亮化改造,鼓励群众在统一规划下修建加层,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二是在政策范围内尽量提高补偿标准;三是对拆迁、改建、重建户实行奖励机制,鼓励群众积极亮化改造房屋;四是惠农政策如城乡低保、救灾救济款物,向拆迁困难户倾斜。
四、培养产业,夯实发展基础
中和镇是盐津的一个新建乡镇,地处水麻高速路旁,有国土面积239.7平方公里,2010年末人均有粮314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789元,是一个基础较差但发展潜力巨大的乡镇。镇党委政府
建设、电力、通讯等各项资金1.2亿元,现已完成特色民居、医院、幼儿园、文化站和水、电、路、通讯、景观及街道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苦竹坝新区、老集镇、艾田社区集镇的房屋亮化改造后,可容纳1.3万人,城镇化率将达35%以上。完成集镇建设投资14350万元。
五、下步工作
一是着力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加快旅游市场的培育,建立旅游配套设施,培育旅游新产品。重点打造以苦竹坝“水乡中和”为主体的乡村旅游长廊,充分挖掘潜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力争今年10月作为宣传月,加大水乡中和的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升中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筹建“和”文化研究中心。认真挖掘和整理中和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大重要文化遗产、文物和优秀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保护力度,不断丰富和提升文化内涵,繁荣文化事业,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支持发展地方文艺团体,广泛开展社区、广场、校园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使地方民俗文化与旅游发展相结合。
三是积极支持配合滇云酒业园区建设,全力打造“滇和液”品牌。积极吸引外资建设以中药材、辣椒、红薯、竹笋、乌骨鸡等为主的特色食品加工业,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以水麻高速路为主轴,以“沱中”、“中木”公路为次轴,完善交通网络,完善货物集散、商品展示交易、贸易洽谈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把中和建设成为盐
第二篇:完善政务服务功能 打造“政务超市”
政务服务中心是政府设立的,把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具有行政审批权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部门集中起来,为社会公众办事的机构和新型办公场所。我县政务服务中心自2006年4月1日按新机制运行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四川省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倡导“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坚持“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原则,严格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并联式审批,阳光下作业,规范化管理”的运行模式,打造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政务超市”。
一、转变观念 树立公仆意识
树立广大企业和办事群众是顾客、是上帝,窗口工作人员是服务员、是公仆的观念,彻底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状,实现“管理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的转变。
二、创新制度 提高行政效能
(一)完善政务公开制度
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项目名称、法定依据、办理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六公开”,并把“六公开”内容印成《服务指南》,同时在中心网站(www.xiexiebang.com)上公布,供服务对象查阅。目前,中心网站访问量达32万余人次,月平均访问量达2.7万人次。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各窗口采用专用行政审批软件录入受理,并开通网上咨询、查阅服务和手机短信自动通知系统,及时通知服务对象已办结审批事项。由于政务公开力度的加大,真正做到“阳光作业”,中心运行至今,没有一起举报“吃拿卡要”的问题,同时,行政收费得到规范,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完善监察投诉机制
在中心服务大厅设立咨询投诉窗口,由中心管理人员轮流值班,接受办事群众的咨询投诉,要求做到:凡口头咨询投诉的必口头回复;凡书面咨询投诉的必书面回复。同时在大厅触摸屏设电子评价装置、办件受理单上印评价意见,办事群众可以对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业务能力等进行现场评价。
(三)完善规范管理制度
为使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得到约束,中心出台《蓬溪县政务服务工作目标考核实施细则》、《职业道德规范》、《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规范》等十余项规章制度,对工作人员服务语言、服务态度、服务仪表等做出具体规定,每月进行考核,并以此为依据,对工作人员和窗口单位进行考核。此外,为方便办事群众,同时提升队伍形象,中心实行“早九晚五”作息时间和上班时间统一穿着正装。
三、优质服务 做群众贴心人
走进大厅,一张桌、一根凳、一支笔、一张纸、一杯水、电脑触摸屏等人性化服务设施应有尽有。服务大厅里,每天到窗口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同时,中心的环境是敞开的,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在群众的眼皮底下,正因为如此,工作人员的服务和办事的效率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大厅面向的是广大社会公众,在工作中难免不会遇到由于服务对象不理解而产生情绪,甚至进行谩骂和人身攻击的行为,我们要求工作人员始终保持微笑服务,为此,中心特别设立了“委屈”奖。
四、丰富内涵 拓展服务外延
中心会同法制办对40个职能部门清理审核的529项行政审批事项应进必进,邀请与行政许可相关的中介组织、服务型机构进入中心办公。目前,邮政局特快专递已进入中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政府采购中心、项目招投标、新闻媒体投诉等前移到中心办公。让办事群众进一道门,办完所有的事。
弹指一挥间,蓬溪县政务服务中心已走过一年的历程,中心不断创新审批服务方式,完善政务服务功能,实行阳光作业。一年来,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3万余件,即办件达61.2%,承诺件按期办结率100%,提前办结率98%,极大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得到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您的满意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是中心永远的追求。
第三篇:打造六位一体完善服务功能,建设
打造“六位一体” 完善服务功能 ――攀枝花西区构建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
2008年以来,攀枝花西区政务服务中心按照“三中心合一”(政务服务中心、惠民帮扶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合一)的模式,全力打造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惠民帮扶、效能监察、资源配置、信息查询“六位一体”的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努力构建公正、廉洁、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体系,提升政务服务品质。
主要做法是:一是扩建行政审批集中服务平台。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对原政务服务大厅进行整体搬迁,建成后的新址办公面积达1400平方米,满足“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方案实施后的部门入驻率100%、项目入驻率100%的需求。二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攀枝花西区中心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围绕群众关心的就业、就学、就医、住房、维权等热点问题,将涉及区内10个部门和单位的27项公共服务项目纳入统一平台,强化了中心的公共服务功能。三是构建惠民帮扶平台。攀枝花西区中心建立了以区惠民帮扶中心为龙头,覆盖全区街办(镇)、社区(村社)的三级便民惠民网络。同时,中心还致力于惠民帮扶实体的建设,6月12日,由市、区两级政府联合设立的西区惠民超市正式开业。市区两级财政共同投入150万元向低保群众发放惠民购物卡,持惠民购物卡的低保群众在惠民超市购物享受8.5折优惠,此举惠及4159户,8203名城镇低收入群众。四是建立电子效能监察平台。投入100万元建设行政效能监察系统,并首次实现与省、市政务服务中心的联网,引入办事群众满意度测评,采用电子监控,对大厅办件情况实时跟踪、监管,客观评议,强化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五是组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将政府投资(所有)的建设工程、政府采购、非煤矿山矿权、国有资产产权等四大类共47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统一纳入中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中心设立独立的评标室、开标厅、监控室、专家通道,各交易主体全部挂牌入场。同时,中心采用无线网络系统、LED电子显示屏信息发布系统、实时网络音像监控系统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对交易过程实时跟踪,有效保证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六是建立信息查询平台。中心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列》,在大厅设立政府信息查询台,现行法律法规、政府公报、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在查询台都可以免费查阅。
达到了“四个效果” :一是提高了行政效率和社会效益。按照“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积极推行首问负责制、并联审批制、全程代办制等服务方式,减少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今年截止到8月,大厅累计受理事项36855件,办结事项36861件,办结率达99.98 %。中心承诺件办结时限从过去平均20个工作日,缩短为平均13个工作日,审批时限缩短40%以上,其中95% 的项目都是提前办结。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36场次,成交金额达984.2万元,节约财政性资金161.4万元,节约率为14%。惠民超市接待困难群众7000多户/次,完成帮扶资金15万元;政府信息查询平台接待群众查阅政府文件1.5万/次,社会公众和各市场主体的要求正日益在政务大厅高效便捷的服务中得到实现。二是为从源头预防和遏止腐败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近年来我区惩治腐败问题的案例反复表明,一些重要权力和权力行使的重点部位是容易滋生腐败的根源。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国有资产产权交易、非煤矿山矿权交易等招投标活动一直是人民群众关注,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部位。今年,中心抓住政务大厅新址启用的有利时机,按照“统一集中管理,规范操作程序,实施严密监管”原则,通过不搞过夜评标、及时公布中标候选单位、评标现场设置音像监控、制订《现场评标操作规程》等措施,增加公共资源交易的透明度;同时,建立项目完成时间、顾客满意度、质疑投诉情况、平均节约率等考评体系,对投标代理机构进行评价,提高公共资源交易的质量,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向“阳光操作”的更本性改变。三是强化了对行政权力行使的监督。政务中心、惠民帮扶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三中心合一的模式,改过去分散、独立行政行为模式,变为集中、开放、规范的现代行政行为模式。管理方式的调整创新,使各种监督措施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政务大厅管理机构通过制度建设,强化了对各部门行使行政权力的约束。监察局在政务中心设立的效能监察室,直接受理投诉和举报。在政务大厅受理、办理的所有事项,随时接受新闻媒体的跟踪采访报道,企业和群众可以评议各个部门的办事态度及效率,真正有效地把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并切实落到了实处,有力地推动了服务型政府建设。四优化了投资软环境。政务服务中心的建立和高效运作,为客商、企业和办事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树立了区委、区政府公正廉洁、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优化了发展环境,有力促进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经济区域合作。今年上半年,西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6.4303亿元,同比增长45.8%,完成全年目标的62.35%;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8.06亿元,同比增长54.21%。
第四篇:完善城市功能 打造宜居临武
完善城市功能 打造宜居临武
今年以来,临武县委、县政府紧急围绕“环境优美、平安舒适、文明祥和的山水园林宜居县”目标,扎实推进“城镇建设与管理提质年”活动,按照宜居、宜业、宜行、宜游的标准,不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积极倡导低碳环保生活,在全省县级城市率先完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和公共直饮水系统建设,为市民出行、出游带来极大便利,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市民幸福指数进一步上升。
一、先谋后动,确保决策科学。临武县启动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和直饮水设施建设,在全市尚属首例,在全省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县级城市。这既是挑战,也是动力。为确保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做了周密部署,在工作正式启动之前就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担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2011年8月15日,领导小组组织县规划、县城管、县建设等部门人员,先后到株洲、杭州、昆山等城市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学习考察,并形成调研报告。8月下旬,县统计局民调中心针对“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和公共直饮水系统”问题,通过电话和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在全县广泛开展了一次民意调查活动,调查对象超过xx人,涵盖学生、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个体工商户、离退职干部职工、普通市民等。经过统计,超过83%的人支
持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和直饮水设施的建设。这些,为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成功样板、科学的实践经验和坚实的民意支持。
二、动则必快,确保迅速推进。一方面,科学规划布点。在县委、县政府决策制定后的第一时间,临武县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县城实际情况,认真规划了公共自行车和直饮水的布点工作,以城区商业中心、公共广场、学校以及人群密集区为中心,规划设臵饮水站点30个,安装直饮水主机30台;设臵公共自行车站点70个,安装全自动锁车器180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1500辆,基本实现全城覆盖。同时,在布点的设臵上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每个点的间距一般不超过500米。另一方面,又快又好建设。经过相关法定程序后,两个系统的建设于9月下旬正式启动,截至11月底,30个直饮水站点全部建成,公共直饮水系统已全面运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第一期建设的30个租赁站点也已全部完成,共安装全自动锁车器70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500辆,为全市新型城镇化推进大会在临武县的胜利召开提供了一流现场。
三、动则必成,确保运转成效。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和直饮水系统建设容易、管理难,这是各先行城市的共同感受。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临武县始终将它们的高效运转作为重中之重,努力把实事做实,把好事做好,让市民充分享受到城市配套功能完善带来的可喜成果。一是宣传上务求声势浩大。为了
2让市民充分了解掌握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和直饮水机的便利及其使用方法,全县共印制发放了20000份便民服务指南,同时通过临武电视台、晴岚广场电视墙、临武新闻报、临武新闻网站等渠道作了广泛宣传,确保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市民从思想意识上主动爱护公共设施,从根本上杜绝破坏行为并有效避免非恶意破坏行为,以大大延长直饮水设备的使用寿命。二是使用上务求简单高效。在公共直饮水的饮用上,采用免费方式,并在每台直饮水机身上,张贴了一目了然的使用方法宣传画等,市民完全可以“张嘴即喝”;在公共自行车的租赁使用上,临武市民及外来游客可在城区任一租赁点凭卡借车,在任一租赁点凭卡还车,2小时内免费使用,且是单次计算,不累计计时,即还车后再租车则重新计时,极低的或者说是完全没有的使用成本,极大地促进了市民对它们的接受程度和使用频率。特别是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自10月24日正式启动以来,累计借还次数为269342次,平均每天借还次数近4500次,总骑行时间达到了39377小时。三是管理上务求精细有效。这两个系统对临武而言是新事物,在学习同行业先进项目管理新理念时,临武县没有生搬硬套,而是巧学活用,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公共直饮水系统由县自来水公司负责管理,建立了专门执法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由专职人员对直饮水设备定期、定时巡察,并制定了相应管理制度,把直饮水系统和直饮水台清洁、消毒等工作情况记录在案,同时定期将水质原样送县防疫站检检验,确保直饮水出水质量符合《中华人民
共和国直饮水质标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则由新成立的公共自行车管理中心按照“政府引导,财政补贴,市场运作”的模式负责管理,实行管理人员和路面作业人员分层管理模式,有效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建立了3G网络管理平台,对全城所有服务停靠站点的车辆实行24小时网络监控,所有服务点的车辆存取、调配需求及每台自行车的租用状况和收费情况,均通过网络信息中心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自行车租赁服务点之间的通租通还;每个服务点安装了24小时监控系统,工作人员可在后台调取任一站点的实时视频和录像资料;建立健全了24小时专人调运、巡检制度,并为每名调度人员配备了对讲设备,以保证每个站点全天候都能正常运行。此外,还建立了通讯平台,设臵了咨询服务热线,切实增强了便民服务效能,确保了调度工作的及时、快捷。
第五篇:突出功能,强调特色,打造生态园林城市
突出功能,强调特色,打造生态园林城市
中图分类号: TU98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的主体,对于调节气候、防风降尘、减少噪音、保护物种多样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园林绿化是城市的形象工程,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很需要一个富有自然气息的生态园林环境,现有公园绿地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要求改善生存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营造舒适的园林环境至关重要。
一、充实完善城市园林绿化的六大功能
1、首要是改善城市环境的功能
把唐山建设成现代化园林城市,需要提高绿地率。绿地要均匀分布各区域,不仅在城市中心发展绿地,更重要的是加快发展郊区,特别是近郊的公园、绿地、风景区和大片林地,然后用道路绿化将这些绿地联系起来,建设唐山绿色城市防护林带。还要坚持以植物材料为主,以乡土树种为主,辅以适当应用经过考验的外来树种,提高和加强植物多样性。以种植高大乔木为主,以复层的林相结构为主,以最大的发挥其生态效益。
2、城市美容的功能
将自然环境引入城市内,仿照自然中的植物群落从新组合、设计、栽植,形成独具唐山特色的自然环境,也美化了唐山的市容市貌。不但增加唐山的形象和知名度,也有利于招商引资。
3、独特的充实精神生活功能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精神生活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从早到晚都愿意到公园绿地游憩活动,赏花观景。要完善这项功能,不仅要新建绿地,更重要的是在小区绿地、单位庭院,都要适当地增加一些文化设施,满足各年龄段居民的需求。
4、缩减城乡差别功能
现在许多农村建设农业生态园,既是一个旅游点,又是一个绿色产业。人们可以去采摘、度假。唐山远郊有许多风景名胜,如果发展郊区生态园林,开发生态旅游,会取得生态、经济双重效益,会带动农业发展,引导农民致富,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5、防灾避灾的功能
在城市绿地中,建筑物少而低矮,绿化面积大,是人们避震的理想场所。大小不同的绿地在防灾、避灾、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中承担不同的任务、发挥不同的作用。唐山城市人口密集,又是地震多发区,建立起完备的城市防灾绿地系统非常必要。
6、城市可持续利用的功能
唐山是重工业城市,废弃矿山很多,可以生态修复,可持续利用价值很大。通过调整和优化城市的用地结构,充分利用原有的人文和自然条件,进行景观再造和生态综合整治,使废弃的矿山成为人文景观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使自然风景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更凸显唐山城市形象。
二、从六个方面抓好园林绿化建设
1、搞好园林规划设计
要放开眼界,要有统一风格,突出唐山特色,避免雷同,要将园林中的多种元素如黑白与色彩,平面与立体等进行组合。体现唐山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尤其要开展好园林绿地规划。规划中绿地分布,要科学、合理、分布均匀,突出生物多样性和防灾避灾功能;有可操作性和经济性,按所处的地理位置规模确定绿地的性质、档次和功能,要体现城郊一体化。倡导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
2、加强园林科研工作
在园林植物引种、驯化、栽培,管理上做文章,总结一套适合我们唐山地区的植物品种和管理要点,打造精品花卉品牌。开展节约型园林措施研究、园林“低碳”研究、新病虫害的研究和彩叶植物的研究等,同时做好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3、强化园林绿化宣传教育
提高法制观念,制定相应的政策,依法加强园林管理。进行园林方面的科普宣传教育,普及有关树木花草的爱护和养护知识,形成热爱园林的社会风气和自觉行动。
4、培养园林绿化人才
多渠道、多方位培养各方面人才。在加强学校教育同时,注重实践自学和继续教育的培养。培养既懂业务知识,又具有优秀品德的优秀园林专业人才。
5、抓好园林事业的改革
按照大园林的需要改革现有体制和机构。从政策上鼓励社会、个人兴办园林事业,可以从事设计、施工,也可以经营花草树木和园林管理。鼓励事业单位改制参与园林事业施工和管理工作。
6、加强园林管理配套设施建设
园林管理配套设施是园林绿地建设的一部分,包括管理办公室、车库、宿舍、生产温室、实验室等,是园林绿地管理的物质保障。但是我市无论是新建绿地,还是改造的公园绿地均未规划建设园林管理配套设施。园林管理配套设施规划与建设应尊重绿地设计建设规范,按要求科学合理配备。重点绿地应建设园林管理配套设施,一般绿地中园林管理配套设施等建筑所占的比例,公园绿地为2――5%,植物园20%,动物园40%,体育公园50――60%。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