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关于卓越人才培养的讲话

时间:2019-05-13 23:4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关于卓越人才培养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关于卓越人才培养的讲话》。

第一篇: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关于卓越人才培养的讲话

中国教育报3月5日第7版讯(记者 唐景莉)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多种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迫切需要提升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将推动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就此记者采访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

问:美国工程院院长查尔斯•韦斯特有句名言:“拥有最好工程人才的国家占居着经济竞争和产业优势的核心地位”。很多国家都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把培养未来工程师作为重要战略目标。请问中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答: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战略部署。这些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工程技术人才,国家未来发展急需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这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主动服务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第一,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十分明显。加快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培养一大批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是工程教育主动服务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然选择。

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科学发现未知,工程创造未来,创新引领世界。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整体创新能力,是引领科技、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必须加大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为下一步在岗位成才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国家间的竞争其根本是人才的竞争,是创造力的竞争。美国布什政府把维持美国在科技和工程领域的领袖地位写入《美国竞争力计划》,并投入大量经费支持工程教育的发展。奥巴马总统也提出让“有数学才能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工程领域,另一些人进入计算机设计领域”。欧盟委员会在世纪之初提出了建设世界最具创新活力地区的目标,先后推出3项大型工程教育改革计划,即“欧洲高等工程教育”、“加强欧洲工程教育”、“欧洲工程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适应对外开放、拥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工程技术人才,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增强综合国力的现实要求。

第四,率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加快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使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占高校本科以上在校生规模的32%。我国工程学科本科以上毕业生总量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工程教育大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面向未来工程的需求和未来工程人员的素质要求,我们要着力解决当前高等工程教育中“工程性”和“创新性”不足的问题,要注重知识的全面性与实践创新性并重,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问:率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请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提出了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标准等5项任务。提出了建立多部门联合实施的组织领导体系,设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改革工程教育教师职务聘任、考核与培训制度,制定鼓励高校和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政策等保障措施。

在这里,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

第一是卓越,一般情况下卓越是非常杰出的意思,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卓越是相对概念,意思是各种类型的工程师都可以追求卓越,都可以很优秀,更多的是强调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态度。

第二是工程师,严格意义上的工程师是指那些具有工程师执业资质的或者具有工程师职称的人才,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的工程师是泛指高等学校培养的具有工程师基本能力,并有获得工程师执业资质或者工程师职称潜力的后备工程技术人才。

第三是教育和培养的关系。从广义上来说,教育和培养的内涵基本一致,都是要按照一定的目的,对人施加影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的教育主要指的是高校阶段的教育过程,培养主要指学生在企业社会阶段的培养过程。教育和培养并列,强调工程师的培养需要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也可以叫做“卓越计划”,提出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一批工程师后备人才。具体表述为: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面向工业界,就是要主动适应工业界的需求,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面向世界,就是要为“走出去”战略服务,为工业界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面向未来,就是要为未来发展服务,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工程师。

“卓越计划”提出的目标之二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具体表述为:以实施“卓越计划” 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卓越计划” 提出了5项重点任务:

一是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其目的是改变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建立高校和行业企业间的制度化联系。

二是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要改革目前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灌输式和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扭转实践环节逐渐弱化的趋势。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要推进研究性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强调学生要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实践环节上,强调要到企业学习一年左右的时间,面向工程实践完成毕业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其目的是要改变高校教师队伍工程实践经验薄弱的状况,通过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经验,建设由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工程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是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其目的是要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为适应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需要,培养一批具有跨文化交流、合作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五是制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工业界对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要求,建立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依据和准则。

对照“卓越计划” 的总体目标,5项任务之间具有有机的联系。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是前提;制定培养标准则是基础;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核心;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是关键;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是支撑。

“卓越计划”预期使参与学校达到开设有工科专业的普通本科院校的20%左右,使进入计划的本科生占到工科专业本科生的10%左右、研究生占到全日制工科研究生的50%左右。实施的层次包括工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3个层次,培养现场生产服务型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工程师后备人才。实施的领域既包括传统产业,也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参与“卓越计划”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行业协(学)会、高校、企业和学生。基本原则是自愿参与。

问:“卓越计划”的核心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形成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突出表现在行业参与管理、企业参与培养两个方面。请问“卓越计划”将在哪些方面有重大突破? 答:近年来,由于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对学生实习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使得学生实习问题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已经逐步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由于在安全生产、学生人身安全、保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方面都存在较大顾虑,企业往往把接纳学生实习视为一种负担,这就进一步加重了学生实习的困难。从而形成目前这种一方面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员工的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在打破原有教育体制的情况下,在学生实习方面没有及时建立起新的、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学生实习制度,尚未从制度上对政府、学校、企业、学生等方面的责权利作出明确的规定。

实施“卓越计划”,就是要进一步完善现行教育体制,形成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这是“卓越计划”最根本的目的和意义,也是“卓越计划”的突破之处。具体表现在行业参与管理、企业参与培养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行业参与管理,使我国的工程教育从目前中央、地方两级管理,转变为中央、地方、行业三方协同管理。在我国,行业部门对本行业技术前沿最了解,对行业发展趋势最了解,对行业用人需求最了解。“卓越计划” 就是要逐步建立行业和教育之间的制度化联系,使行业发挥指导作用,提出对人才的需求,教育部门根据行业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结构、层次、类型等,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使教育成为促进行业发展的加速器。

二是通过企业参与培养,使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从高校培养转变为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培养工程师,培养人才是全社会的责任,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而且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又为企业发展提前储备了人才,这一点是很多企业家还没有认识到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技术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掌握着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具有真实的工程实践条件和环境。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就难以满足产业界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工程教育必须面向企业,依托企业,使企业由用人单位变成联合培养单位。“卓越计划”通过高校依托企业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来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校企联合的综合平台。

问: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指导、形式多样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基本原则。请问教育部将怎样组织实施“卓越计划”?

答:教育部将在5个方面推动组织实施。一是广泛深入调研、拓展国际视野;二是联合有关部门进行顶层设计;三是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成立组织机构和专家组织联合实施;四是制定鼓励高校和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政策措施;五是强调不同类型的高校应各有侧重、各有特色、多种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

“卓越计划”的实施工作涉及国务院多个有关部门、多个行业、多个省市政府、上百所大学、上万家大中型企业,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需要完成制定培养标准、设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协调国家政策支持、推动地方实施“卓越计划”、高校全方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艰巨任务,每一项任务都需要采取若干有力措施来推进工作。通过多项任务、大量措施,形成综合改革的合力,才能完成“卓越计划” 的既定目标。

一是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在研究如何推进“卓越计划” 时,我们运用工程思想和工程方法对“卓越计划”的工作任务和措施进行了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将“卓越计划”的工作步骤分为广泛发动、标准引导、条件保障、政策支持、分层推进、落到实处等6个方面。二是完善组织架构。“卓越计划”的组织架构由领导机构、协调机构、专家组织和实施系统组成。“卓越计划”涉及的部门和单位非常多,需要完成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因此沟通顺畅、职责明确的组织管理系统就显得更加重要。

三是深入调研。从2006年起,教育部就组织专家进行国际工程教育比较研究,形成了《中国和欧美工程教育的比较与展望》等研究报告,分析了美、英、德、法、俄、日、韩、印等国工程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教育部到高校和企业组织了多次关于校企联合培养工程师的调研活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10年6月正式启动了“卓越计划”。

四是制定政策措施。2011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鼓励高校、企业、学生参与“卓越计划”的政策措施。

五是分类指导。参与“卓越计划” 的第一批试点高校61所,可大致分为“985工程”高校、部属行业背景高校、省属高校3类。这些高校均具有较强的工科背景,特别是其中大部分学校具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在校企合作方面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

卓越工程师培养层次主要分为本科层次、硕士层次和博士层次3种。培养现场生产服务型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工程师后备人才。教育部鼓励不同类型的高校根据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行业优势和特色,在充分考虑行业的多样性和对工程型人才需求多样性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培养层次和类型,在人才培养上各有侧重。

问:行业部门对本行业技术前沿最了解,对行业发展趋势最了解,对行业人才需求最了解,因此,行业部门的参与是“卓越计划”实施成功的关键。请问行业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行业部门积极参与“卓越计划”,从组织机构建设、制定培养标准、评价培养质量、鼓励行业企业参与等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是组织机构作保障。教育部与有关行业部门分别成立相关行业与教育部联合实施“卓越计划”工作组和专家组,负责领导有关行业领域“卓越计划”实施工作的研究、规划、指导、评价,制定本行业内具体专业的行业专业标准,负责参与论证高校专业培养方案,制定鼓励企业参与“卓越计划” 的政策措施。目前,住建部、安监总局、测绘局已正式与教育部联合成立了工作组和专家组,正在与工信部、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地震局、水利部等部委联系,计划于4月底前完成工作组和专家组的组建工作。

教育部还在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行业协会联系,组建相应的工作组和专家组。各行业部门陆续组织召开工作组和专家组工作会议,启动学校专业培养方案论证、行业专业标准制定和鼓励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

二是行业主导定标准。标准引导是工程的特点,也是工程教育的特点,按照标准培养人才是国际工程教育通行的做法。为满足工业界对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要求,遵循工程型人才的培养规律,由教育部联合相关行业部门或行业协(学)会共同制定并发布行业专业标准。具体标准制定工作由教育部联合相关行业部门或行业协会成立的行业专家组负责,行业专家组研究确定本行业的标准体系,核心领域和核心专业,相关领域和相关专业。依据通用标准,明确拟制定的行业专业标准名称、适用范围、任务分工、进度安排。行业专业标准包括本科工程型人才、硕士工程型人才和博士工程型人才3个层次,标准的具体种类和适用范围由行业专家组研究确定。标准应覆盖所有的工业行业和工科专业。如果一个专业的工程师可在多个行业工作,则联合多个行业制定一个专业在不同行业的标准。

三是行业参与评质量。教育部联合行业部门或行业协(学)会,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建立“卓越计划” 质量评价体系,按照国际标准对参与“卓越计划”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对“卓越计划” 高校的培养方案和实施过程进行指导和检查。评价不合格的专业要退出“卓越计划”。

四是行业牵头定政策。各参与“卓越计划”的行业部门、协会按照行业指导、校企联合机制,正在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参与“卓越计划” 的优惠政策;制定参与企业的工程师承担高校学生培养任务的鼓励政策;制定学生实习安全责任事故处理等政策。财政部目前就企业接受大学生实习的财税支持政策方面,正在进行积极调研; 中国地震局、中国民航局等还将“卓越计划”纳入了行业人才发展规划;工信部也将“卓越计划”纳入了正在编制的汽车产业人才发展规划。住建部正在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建筑企业、勘察设计机构参与“卓越计划”,履行人才培养社会责任。

问:2009年6月启动了61所高校参与的第一批“卓越计划”,最近又启动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申报工作和第二批“卓越计划”的研讨工作,请您介绍“卓越计划”的进展情况。

答:目前,在教育部的政策引导、行业的指导下,在各高校的积极参与下,我们已初步建立了由各部门和行业企业联合参与“卓越计划”组织架构。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在2010年年底和2011年年初,分别组织召开了部属高校、“985工程”高校和省属高校工作进展交流会。围绕着“卓越计划”提出的5项重点任务,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进展:

(一)在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方面 按照“卓越计划”的整体安排,教育部先后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成立了“卓越计划”起草小组,负责“卓越计划”的总体协调工作。20个部门7个行业协会将与教育部共同实施“卓越计划”。目前,已初步搭建完备的“卓越计划” 组织构架,建立了由多部门联合的“卓越计划”协调机制,行业指导和校企联合的实施机制。

(二)在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卓越计划”参与高校根据本校的服务面向、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已经在建立组织管理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招生选拔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启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采取了具体有效的措施,认真落实“卓越计划”相关工作。“卓越计划”参与高校积极主动地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与企业联合制定本校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共同制定参与计划专业的培养目标,邀请企业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联合企业成立了700余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初步构建了“卓越计划”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据不完全统计,各校已投入启动资金7000余万元,用于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企业师资聘请、学生实习补贴、教师企业培训、开展教学研究等方面。目前,少数从2007级选拔学生的高校,学生已进入企业实习,主要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并结合工程实际,“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三)在建设高水平工程型师资队伍方面

各试点高校在实施本校“卓越计划”时,从教师评聘与考核、兼职教师聘任、教师工程经历培养等多个方面制定政策措施,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很多学校对专职教师明确规定,要有具备一定年限的工程实践经历,并通过与企业联合建立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各种途径,有计划地组织专职教师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各高校积极聘请了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初步构建了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

(四)在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方面参与“卓越计划”的试点高校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在与国外企业和学校长期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交流与合作。许多高校将优秀的学生派到国外的企业进行短期培训和实习,并积极选派学生到国外高校交流,到国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实习。通过加强与国外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了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五)在制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方面为了满足工业界对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要求,遵循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规律,按照“卓越计划”提出的总体工作目标,教育部组织专家制定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已征求了专家委员会的意见。机械工程学会制定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机械行业专业标准》,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启动了建筑学、土木工程、给排水工程3个专业的行业专业标准的制定工作。试点高校已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在通用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优势和特色制定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标准。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2011年“卓越计划” 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并完善联合实施“卓越计划”的体制机制及相关政策措施; 二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三是切实搞好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体系;四是扩大试点范围,加强经验交流;五是研究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第二篇: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教育部高教司〖1998〗33号)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教育部高教司〖1998〗33号)

一、总 则

1.为实现高等学校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障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制订本要点。

2.教学工作的地位。高等学校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从事社会服务等多种职能。各种类型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都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3.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

4.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5.教学管理的基本方法。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要以唯物辩证法等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注意综合运用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必要的经济管理手段等,避免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要注重现代管理方法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努力推动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6.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包括图书情报系统、后勤服务系统、卫生保健系统等。高等学校各个部门都要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中心,协调配合,认真落实“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7.教学投入与教学条件。学校要保证教学经费在全校总经费中占有合理的比例。要用好有限的教育经费,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要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并随着收费制度的改革,逐步增加对教学工作的投入。

8.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要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着眼于更好地调动各种类型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学生发展志趣和特长提供机会,从而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计划管理

9.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是在国家教委宏观指导下,由各校组织专家自主制订的,它既要符合教学规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适时地进行调整和修订。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10.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前提条件,必须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依据国家教委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实际,体现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要求,体现不同层次、不同学校的培养特色。

11.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原则,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的原则,遵循教育规律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整体优化的原则。12.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一)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与专业方向;

(二)修业年限;

(三)课程设置(含课程性质、类型、学时或学分分配、教学方式、开课时间、实践环节安排等);

(四)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五)必要的说明(含各类课程比例、必修选修安排、学分制或学年制等)。

13.制订教学计划的一般程序是:广泛调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论证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学习、理解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及规定;教务处提出本校制订教学计划的实施意见及要求;由系(院)主持制订教学计划方案,经系(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讨论审议,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主管校长审核签字后下发执行。教学计划要保持相对稳定,并根据需要,隔若干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

14.教学计划的实施安排:

(一)由教务处或系(院)编制分学年、分学期的教学进程计划,或称教学计划(学期)运行表,落实每学期课程及其他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教室和场所安排、考核方式等;

(二)由教师和有关职能部门编制单项教学环节组织计划,如实验教学安排计划、实习计划、军训计划、社会实践计划等;

(三)审定后的教学计划所列各门课程、环节的名称、学时、开课学期、考核方式(考试或考查)、开课单位和任课教师等均不得随意改动,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应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执行。

三、教学运行管理

15.在教学管理中,教学运行管理是按教学计划实施对教学活动的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它包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相互配合的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和以校、系(院)教学管理部门为主体进行的教学行政管理。其基本点是全校协同,上下协调,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和各项制度,保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保证教学质量。

16.制订课程教学大纲。大纲可参照国家教委提出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依据学校制(修)订教学大纲的原则规定,组织有关教师编写,经系(院)、校相继认定,批准施行,也可参照使用国家教委组织制订或推荐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要努力正确的指导思想,体现改革精神,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服从课程结构及教学安排的整体需要,防止单纯追求局部体系的完善。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括本课程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时分配及必要的说明等部门。每门课程均应有教学大纲,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当严格执行教学大纲。

17.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课堂讲授是教学的基本形式,系(院)与基层教学组织的任务是:

(一)选聘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被选聘的新开课或开新课教师必须经过所开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严格训练,建立岗前培训制度;

(二)组织任课教师认真研究讨论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或选用与大纲相适应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编制教学日历和教案,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建立听课和自检、自评教学质量的制度;

(三)组织任课教师研究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积极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益。

18.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都要制订教学大纲和计划,严格考核。实验教学必要时可以单独设课,或组成实验课群,也可在相关课程内统一安排。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要符合教学要求并尽可能结合实际任务进行,要保证足够的时间。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应尽可能建立保证完成各类实习和社会实践任务的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践基地。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也可让学生有选择地自行安排。

19.科学研究训练的组织和管理。课外科技活动,要纳入校、系(院)、基层教学组织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计划,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工作,把课内和课外、集中和分散安排结合起来,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费,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20.日常教学管理。要制订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或学期的运行表、课表、考表,保证全校教学秩序稳定。对这三项重要表格文件的执行情况要有管理制度和检查办法,执行结果要记录在案。在实施过程中,要经常了解教学信息,严格控制对教学进度和课表变更的审批,及时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事故。

21.学籍管理。学籍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入学资格、在校学习情况及毕业资格的检查、考核与管理。学校应制订本校的学籍管理办法,并建立学籍档案。在日常学籍管理中应重点管好成绩卡和学籍卡,做到完整、准确、规范、及时。

22.教师工作管理。要根据学校教学工作总量和规定的师生比要求,确定学校教学编制。要分别制订必修课与选修课、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环节等不同性质、不同类别课程的工作量管理办法。要做好每学年(或每学期)教师工作量的考核工作,考核内容包括: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及效果、教书育人、教学改革与研究和其他教学兼职(如导师、班主任)的完成情况。

23.教学资源管理。要搞好教室、实验室、场馆等教学设施的合理配置和规划建设,充分加以利用,保证教学需要,提高资源效益。注意根据需要与可能,改进教室的功能,建设必要的多功能教室。

24.教学档案管理。学校应建立必要的机构和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确定各类教学档案内容、保存范围和时限。教学档案内容一般包括:教学文件、教务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学生学习档案。教务处及系(院)级教学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档案工作,每年进行档案的分类归档。

四、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

25.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要通过不断改善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内部因素(教师、学生、条件、管理等)和外部因素(方针、政策、体制等),通过科学的评价,分析教学质量,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网络,从而营造并维护良好的育人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6.提高质量意识,树立正确全面的质量观,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要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观点,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发展的观点,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观点。

27.搞好全过程质量管理:

(一)招生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把好新生质量关,搞好招生宣传、招生录取、入学新生全面复审等 工作;

(二)计划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分步实施;

(三)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把好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关;

(四)教学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提供充足的、最新的图书资料,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电化教育、仪器设备、体育场馆、多功能教室的水平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

(五)实行科学化考试管理,主要是建立科学的考试工作程序和制度,严格考试过程管理,进行必要的试题及试卷分析,做好考试及授课工作总结。

28.进行教学质量检查。要经常了解教学情况,加强教学信息反馈过程的管理。各教学环节的经常性检查,可以通过抽查学生作业,分析平时测验及期中考试成绩和试卷,召开座谈会,检查性听课等方式进行。定期的教学检查,一般可安排开学前教学准备工作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等。

29.教学工作评价是宏观调控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学工作评价一般包括:校、系(院)总体教学工作评价;专业、课程和各项教学基本建设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等。开展教学工作评价,要明确目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要抓好基础,突出重点;要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

30.教学工作评价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完成。校、系(院)可成立教学工作评价领导小组,也可赋予教学工作委员会等组织以相应的职责。

31.坚持教学工作评价经常化与制度化。要把教学工作评价的目标与内容作为日常教学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实现教学工作评价与日常教学管理相结合,不搞形式主义。

32.教学工作评价要和学校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通过评价调动教师和干部的积极性,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凝聚力。

33.重视教学信息的采集、统计和管理。教学信息主要内容包括:新生入学基本情况、学生学习和考试情况、毕业生质量调查等,主要教学信息应定期采集,并进行统计分析,要发挥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和学生教学信息员在教学工作评价中的作用。

五、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34.教学基本建设包括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风建设、教学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它们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应以学校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为依据,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地坚持下去。在每项基本建设中要不断提出改革措施,创造稳定、良好的教学环境。

35.学科和专业建设。要科学规划学校的学科和专业结构体系。要拓宽本科专业口径、扩大专业基础,主干学科或主要学科基础相同的专业应尽可能合并,增强学生适应性。要稳定和提高基础学科水平,形成基础与应用学科的互补;重视发展应用学科和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更新传统学科及专业,适度发展新兴学科、交叉边缘学科及专业;发挥本校优势,办出特色。要注意根据学科与社会发展,适时进行专业设置、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专业设置要依据国家教委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上报审批。

36.课程建设。课程建设要进行理论研究,明确总体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要制订建设规划,进行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的系统建设;要以建设优秀课程为中心,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要重视系列课程建设,改革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要把重点课程建设和优秀课程评选作为一项整体工作,坚持评建结合,以建为主。

37.教材建设。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教材建设规划,加强文字教材、实物教材和视听教材建设的规划工作。采用推荐教材或自编教材及其它辅助教材、教学参考书时,要注重质量。要鼓励选用国家优秀教材,并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课程建设,依据教学大纲抓好讲义或自编教材。要做好教材质量评估和优秀教材评奖,不断提高教材质量。做好教材的预订、发行管理工作,要制订预订工作的原则和规范要求,开拓教材发行渠道,改革供应办法,方便学生、教师购书,防止教材的积压、浪费。

38.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坚持校内外结合,做好全面规划。实验室建设一定要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匹配,防止分散配置、分散管理、局部使用、低水平重复的低效益建设方式,注意集中力量与条件建设好公共的基础性实验室;做好实验室的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经费管理,改进分配和设备投资办法,提高投资效益,提高设备利用率;组织实验室建设的检查验收。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要突破仅限于感性认识、技能训练的旧模式,使之成为可模拟工业、社会等环境,进行综合教育训练的课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同时要改善实习条件,健全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努力把实习与承担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做到互利互惠,以取得校外实习单位的支持。

39.学风建设。学风包括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逐步形成好的传统。要坚持重在教育,建管结合,以建为主的原则,坚持“校、系(院)共同抓,教师人人管”的作法,把学风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要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充分利用选修课、第二课堂等形式扩展学生学习的领域。要特别重视考风建设,通过严肃的教育和严格的管理,坚决制止作弊等错误行为,纠正不良风气。

40.教学队伍建设。通过体制改革,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梯队,校、系、教研室均要制订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层层负责,抓好落实。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职与脱产培训结合,以在职为主;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注意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发挥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充实教学第一线。

41.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要制订并完备教学基本文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进程计划、教学日历、课程表、学期教学总结等。要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包括学籍管理、成绩考核管理、实验室管理、排课与调课、教学档案保管等制度以及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及奖惩制度;学生守则、课堂守则、课外活动规则等学生管理制度。

六、教学管理组织系统

42.健全教学工作的校级领导体制。学校教学工作,要由校长全面负责,分管教学的校长主持经常工作,并通过职能部门的作用,统一调动学校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统一管理教学工作进程及信息反馈,实现各项教学管理目标。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校务会议讨论决定,有关教学及管理的指导思想、政策、规划、重大改革举措等。要建立教学工作会议和各级领导定期听课、学习、调研的制度,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学校教学工作要形成整体一致的目标系统,遵循学校建设总体目标,编制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确定学校各级教学管理目标。

43.建立校、系(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有丰富教学工作经验的教师和懂得教学工作、有管理专长的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研究和决定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44.健全校、系(院)教学管理机构。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机构一般包括校、系(院)两级:

(一)校级教学管理职能机构要充分发挥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等部门在教学管理系统中的职能作用,明确各职能处及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协调好各种工作关系。建立必要的业务指导机构,如教材建设、外语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等委员会,加强单项教学工作的咨询和指导。教务处是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教务处的工作状态反映一个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状态。学校应健全教务处的科室结构,配备较强的管理干部队伍,明确组织教学改革和建设的责任,保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二)在系(院)级教学管理机构中,由系主任(院长)全面负责系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等工作,分管教学的系副主任(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系(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是系(院)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咨询机构,要定期研究并向系(院)务会议提出有关建议。系(院)务会议讨论决定本系教学及管理工作的有关问题。系(院)可设教学秘书和教务员,在教学系主任(院长)领导下,处理日常教学行政工作并从事教学状态、质量信息的经常性调查了解工作。

45.重视教学基层组织建设。教研室(学科组)是按学科、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研究组织。作为教学基层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及其它环节的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和组织学术活动;组织师资的培养提高及提出补充、调整的建议,分配教师的工作任务;加强相关实验室、资料室的基本建设等。教研室(学科组)要重视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46.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要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干部队伍。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学管理干部的岗位培训和在职学习,掌握教学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提高管理素质和水平。要结合工作实际,有组织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与实验。要创造条件,开展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相互考察、交流和研修,以便适应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

七、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47.搞好教学管理,必须以教学管理研究和教育研究为基础。开展教学管理及教育研究,是所有教学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及教师的共同任务。在学习与研究过程中,要从中国国情、教育科学的规律与特性出发,紧密结合教育及教学管理的实际,不断改进研究方法。

48.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开展教学管理及教育研究是一项综合性、应用性强的工作,要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应做到:

(一)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二)做好长远和近期的规划;

(三)制订阶段实施计划;

(四)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立项研究;(五)组织校内外、国内外的广泛交流,提高研究水平;

(六)发动广大教师和管理干部,结合本职工作进行教育研究,研究队伍实行专职和兼职相结合。

49.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要紧密结合教学改革的实际。要随着经济建设及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重视研究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注重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实行因材施教。要面向21世纪,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深入进行比较教育研究,努力开展各种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第三篇: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司长讲话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司长讲话

各位老师下午好,非常感谢王校长给我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中加学校是一所办得很好的学校,也有很好的声誉。现在大家知道全国都在进行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作为中加学校它在提高教育质量、课程质量方面有很多好的东西,也有很多好条件。

这次课程改革是在中国社会20年快速发展之后。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教育,是不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不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讨论持续很长时间,我认为我们不是讨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概念是什么,我想我们应该讨论的是教育究竟是什么?我们办教育的目的、办学校的宗旨是什么?只有这个问题讨论清楚了,我们就能知道我们究竟该怎样办教育了。

有的基础教育的老师见到我就说弄得太花了,真正的基础教育核心问题是什么呢?应该是从课程入手。

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的,一定要从课程入手,而不是从花边活动入手,也不能光从概念入手,还是要从最基本的理论建设和它整个的管理制度改革入手。这样在1999年的时候有一个面向21世纪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个教育振兴计划经过国务院批准以后,国家用国民财政收入的一个百分点来支持这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那么,在这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里面有一个工程就是素质教育的工程,这里面的最核心的项目就是要构建一个符合新世纪的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

这个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我们从1999年开始以后,做了一些前期的研究工作。首先就是我们这个课程改革究竟要改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改?在这样一个讨论下面确定了一个我们改革的目标,这一轮的基础教育的改革制定了六个改革的具体目标。如果看到了课程改革纲要的话,你们可以看到六个具体的改革目标。

另外一个是怎么样看待这次课程改革。很多人认为课程改革就是教科书的更新换代,甚至于我们有很多的高级领导也认为课程改革就是要换教科书了。你们赶快编一套好的教科书吧。这是对课程改革我想是一个片面的一个认识。

最后我们的一个讨论,就是课程改革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这个我想课程改革六个目标的确定,已经建构了课程改革的整个框架。

今天因时间的关系,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这回课程改革的六个目标,以及我们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面,对这六个改革目标实验的一些基本情况。我用20多分钟,剩下的时间请刘老师给大介绍你们更关心的问题——关于整个高中课程改革的框架。(这次的课程改革)事实上它不仅是对义务教育,而是对整个基础教育领域里面课程改革的目标。那么有六个改革的目标:

第一个目标也是最重要的、首要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首先我们要讨论课程究竟是什么,它有什么样的功能。因为一个学校运行起来最核心的功能是要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我们是要通过课程让学生在课程里面经验过了来培养他们的,那么课程它究竟有什么样的功能呢?以前以至于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学校就是传播知识的地方,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老师讲、学生听,这是天经地义的。那么现在我们就对这个发生一个问号,课程是不是就是仅仅传授知识。我想这样讲传授知识还是讲得很客气,事实上有很多地方就是在灌输知识。至于你怎样获得这个知识,这个和你以前的知识有什么关系,和你以后用不用得着这些知识;和你在学这些知识的时候,你用什么样的方法,用什么样的体验,这个大家都不关心,只关心把我是不是把我这个预定的知识批发出去了。我想我们现在的高中也好,初中也好,小学也好,在没有搞课程改革的地方,对学校对课程仅仅是传播知识,甚至就是批发知识,好像认为这是一个主要的任务。我想这回课程改革的第一个目标就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学校里面的课程,它应该是一个全面的育人的功能,这和党的教育方针是完全一致的。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那么我们在学校里面,我们把我们学习的内容,大概分析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作为基础教育来讲,知识和技能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个基本的学习技能,是没有发展的平台,也不可能起飞。一个人能力的发展他也必须通过知识作为载体,所以知识是很重要的,但是他不是唯一的。那么还有什么东西是很重要的呢?这就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为什么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呢?这就牵扯到我们对人是如何学习的一种认识,就是人的智慧是怎么形成的呢?他不是靠外面一个完全结构好的一个知识体系灌到我的脑袋里头,就变成我的知识了,这是违反人的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的。人的智慧的构建,他是通过他原来有的经验和他对新知识的一种理解,通过他作用于客观世界,变成他的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他有很多思维活动,他达到一种理解。哈佛大学的研究,一个为理解而教的研究里面就谈到什么是理解,就谈到了这个项目的最重要的一个成果,那就是把人的理解分成了五个水平。有一个排除的说法,就是死记硬背会背诵不叫理解;会照本宣科不叫理解;会简单的拿一个案例来模仿也不叫理解。那么理解是什么呢?他讲了五个水平,其中的一个就是说,我在我原来有的原认知或者我在我原来有的基础上,在获得新知识过程中用上了我原来的经验,用上了我原来的知识,那么我对这个新知识有一种新的理解,而且这种新的东西和我原来的东西把它结合起来构成一种新的知识网,而且我用这个新的知识网去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他认为这是其中理解的一个形态。共有五个形态,因为今天时间的关系不能够讲那么多,我现在讲一个观点:学习过程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往往是不太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最关注的你考了多少分,这节课上完了以后,老师马上就想知道这节课有多少同学掌握了我讲的内容。事实上这是违反认知发展规律的。50分钟是不会引起思维的质的飞跃的。他必须有一个他的经验的参与、他的练习、他的不断的理解、他的旁征博引,它有很多的过程,才会变成他的东西。但是我们恰恰忽略了这个过程。它是需要儿童的或者学生的各式各样的一种学习方式来参与才能变成他自己的东西。那么方法也是很重要的,用什么样的方式,用什么策略来学习。每个人他的策略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认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应该是非常个性化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就是先预习——发现问题——好好听讲——回去认真做作业,然后再就是……我想这样把学习方法变得非常的呆板。特别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里面,网络的这种学习环境,那么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学习,这里边有很多的学习策略。所以我们认为学校的这个课程不仅应该规定一些对于一个人来说终身发展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为我们是基础教育;还要在基础教育期间,关注学生他的学习过程,建立他的学习策略和方法;那么最后的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说如何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他的积极态度还有他的价值观。事实上这和道德教育结合在一起。很多年以来我们的道德教育和我们所谓的知识教育始终是两张皮。我们老说,我们的道德教育没有针对性,孩子们都是说一套做一套,政府或者我们学校给孩子们进行品德教育时都觉得非常的无可奈何。高考结束了以后,学生对我说,我最讨厌的就是政治课,我把书都给扔了,我这辈子再也不想看见它啦。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就是它没有和儿童的情感、没有和他们的价值观的形成、世界观的形成,完全没有结合进去,它是游离在学生生活外面的空洞的一个概念。所以教育是很重要的,他不仅仅是会教会他知识,它是要学生能够学会做人,价值观是很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最基本的东西。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价值观,没有正确的价值观,那么关于道德的问题很难谈到。那么怎么样在学校里面对学生在学校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呢?我想就回到我们怎样来看待知识上,我们把学科知识或要考试的知识,认为是超价值的知识。我举过很多例子,(我们)从来没有把知识和价值观的教育合在一起。比如说我们讲地理吧,我们讲长江、讲黄河。特别在讲黄河的时候,就是在讲黄土高原从哪发源,到哪入海,要经过多少省,从黄土高原下来的时候要带多少黄吨的泥巴,黄土,怎么淤塞河道。整个讲完了,给你的感觉(黄河)就是一个怪物,就是带来环境恶劣的一个怪物。但是我们不讲黄河是中华文化的母亲,没有黄河,就没有中华文化的发源;也没有讲为什么黄河得不到治理;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我们对自然,我们有什么责任?我们对环境有什么责任?我们对环境的伦理在什么地方?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知识很多都是超价值的讲知识,只讲他的自然的、超价值、客观的知识,我们不把知识附带上价值观的这种价值。如果我们要是从小给孩子们讲治理黄河,让黄河成为我们最可爱的一条河;凡是违反环境侵犯环境规律的事情,我们都不能做,不能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去损害更多的环境,我想这样的教育他就能不仅仅记得黄河从哪儿发源,流到哪儿,慢慢地他就会由黄河这样一个内容带来他的价值判断。那么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不是灌输得来的,他是在无数次的价值判断过程中,他通过自己的思考,不断的判断和价值选择来形成的他的道德的。所以我觉得的课程问题它是一个系统的,是一个全面的,它既关注我们学到什么样的知识,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这些知识,我们有什么样的好的学习策略。换一句话说,你是不是学会了学习。另外,光有一个知识你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人,不是一个党和国家所期盼的接班人。那里应该有健全的人格,应该有理想,就是你的价值观、你的道德、你的人格。我想这就是教育所肩负的责任。现在我们把它完全变成了一个只追求分数,只会考试,这就是歪曲了教育所赋予我们学校的任务,但是这个责任不在学校。我觉得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一个原因,造成大家都去追求分数,而忽视了教育的其他重要价值。这是我们课程改革的第一个目标,也是最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的目标。

第二个关于教育内容,我们认为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应该学习什么样的内容,就是要克服现在的内容,繁、难、偏、旧。大家都知道,没有任何意义的难,让学生去钻牛角尖,一辈子用不到的事情让学生花很多时间去钻,就是为了在竞技上获胜,而没有其它的价值。所以我们现在的定位,基础教育的内容,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性,那就是应该定位在为人的终身发展打基础上,是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不是专业教育。因为基础教育不承担培养精英的责任,也不承担培养专门人才的责任,特别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应该提供的是公平教育的机会。不能用繁难偏旧的题目去选拔精英,这个违反义务教育的基本精神。所以关于教育内容也有一个改革的目标,就是改变繁难偏旧这种选择知识的基本原则,使我们的教育内容和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学生的经验紧密结合起来。那么选择的这些内容都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的内容。那些没用的知识,大可不必在学生基础教育阶段把它挤进来。

另外就是关于课程结构,第三个目标就是课程结构的改革。那么这种结构要体现它的基础性,它的选择性,它的均衡化。因为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内容的均衡,人的发展目标的均衡,都大家要考虑的。所以在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下,我们整个课程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程结构的变化有好几个纬度,一个就是国家所规定的课程,比原来来说大大减少了。原来就是基本上国家规定的课程占满了学校的课程表,学样没有什么自主权。那么现在我们规定是占85%到80%是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剩下的时间是给地方和学校,可以用来规划它们学校课程和校本课程,这是结构上的一个变化。另外一个纬度就是除了学科课程以外,我们还有很多活动性的课程,比如说我们有综合实践活动,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这个课程呢?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范围内,对于如何来办学校都有很多讨论,大家都认为学样不能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文化的孤岛,关起门来自己自做自划,自我陶醉,学校应该和整个社会发展同步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把学校封闭起来,关在学校里面培养,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是沟通学校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制度化的桥梁。应该通过社区服务,通过学工、学农、学军,通过研究性的学习,通过劳动性的活动,来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教育之间打通,使它变为制度的桥梁,这也是课程结构上很重要的一个改变。另外各个学科之间的比例都是课程结构调整的一些纬度。

第四个改革的目标,是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作为一个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指向,一定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引导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为什么要这样考虑问题呢?就是说在知识爆炸的一个时代,我们还想引用培根时代那样的一种理想——把一切的知识教给一切的人。现在,就是任何的老师,你就是再棒,你也不可能把一切的知识教给一切的人。那么,现在怎么办?最重要的是每个人要学会学习。所以这次课程改革,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在经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以后,他学会学习,就是转变学生目前这种呆独死记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在信息社会的条件下,在网络的条件下,如何学习,包括如何和别人合作、如何理解别人、如何交流、如何分享、如何对待不同的意见,这个都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品质。我想象陈景润那样一枝笔一张纸搞研究的时代,我想是永远的过去了。这样一个社会,没有合作,没有信息的共享,没有互助,没有批判的精神,没有面对不同意见的胸怀和思维能力,你是不可能有成就的。所以学会学习有很多的内容,它不仅仅是一种载意的,怎么做功课,怎么学功课的概念。我们第四个目标是定位在学会学习上面。

第五个目标是对整个评价体系要进行变革,我们认为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的作用。评价最重要的作用是教育的作用,是促进人发展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发展、发挥评价促进人发展的作用呢?我们不能只用一张考卷来看一个孩子,我们应该在一个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中,我们要科学的来观察他,哪一些行为是带有典型意义的、带有标志性的行为来观察一个学生。关于评价我们有很多的研究,这里面有一个基本的观点,我们认为人的智力,不仅仅是树立逻辑的智力和语言的智力,我们认为人是有多种智力的,因为社会的需要是多样的,而满足这个社会需要的人群是存在的,所以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那么通过教育就是要发现学生都有什么样的潜力,他可能语文、数学不一定会成功,他也可能化学、物理不一定会成功,而他在形象思维方面,他在体育方面,他在艺术方面,他可能都是非常有才华的。我们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发现了学生的这种潜能,给予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我们会对孩子们的终生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不再是失败者。在我们这种唯一的智力论的下面,造就了不知道有多少的失败者。有很多学生就是因为政府所规定的功课没有过关而被淘汰出去,而事实上这些学生他们不一定真是无能的。所以,我们这个评价的体系,特别是国家的评价制度,要进行彻底的变革。否则的话,我们会扼杀很多有才华的年青人,这个不是教育的初衷,教育的初衷是应该帮助所有的人有能力成功,是引导所有的人不断地去建设他自己的未来,而不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宣告他是一个失败者,这不是我们办教育的初衷。所以,整个评价的改革要围绕着如何真实的反映一个学生的发展过程,他有什么潜能,他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是帮助学生成功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淘汰和筛选的唯一宗旨。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对评价改革的一个定位。

最后一个就是关于国家对于这个课程的管理政策的变革。解放50年,我们都过于集中地管理了学校的事情。事实上呢?高质量的教育,应该是由每个学校具备了他的一种创造能力、自律能力来产生的,而不是一刀切切出来的。大家想想,我们现在在深山老林里边贫困的学校,和我们在大城市里面的发达学校,它们之间的差距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那么我们对他们的要求都是一样的,这就违反了规律,也违反了一个客观的存在。像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教育一定是多样化的,一定是起源于他现在的基本水平,那么国家对困难的地方要给予大力的资助,帮助他们尽快的赶上来,缩小城乡的差距。但是并不等于说用一个标准、一个方法、一个课表去统全国的课程。一定要把创造课程、提高质量的自主权,慢慢地交给学校。学校是办学的法人,它有权力来开发,来对自己的课程、对自己的社会信誉负责任。所以这次我们课程改革的很重要的一个宗旨就是实行三级的课程管理。国家只管宏观的整个的发展方向的、改革的目标、相应的政策,地方来规划当地的课程和发展规划。最重要的是赋予学校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一个空间,这是我们改革的六个目标。

各位老师可以看到这回课程改革的六个目标,构成了整个的我们对一个教育制度的更新的一些基本的理论和它的框架。现在我们在实验区也在努力地朝这方面做。我们在2001年9月的时候有42个国家级实验区进入实验,2002年9月我们有572个实验区进入实验。今年9月将有1600个实验区进入新课程。我们国家一共有2800多个县,这就是说有将近60%的县区已经要进入新课程。这个新课程在我们的实验区非常的有生命力。很多人说,是不是老师是很反对改革的,他们将会成为改革的绊脚石。我们从两年的实验的情况来看,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我们教师是改革的生力军,没有他们的热情和他们的投入,我们课程改革实验区就没有今天的面貌。我们到下面去,让我们最感动的是他们,也是我们最直接感受的是我们实验区的教师废寝忘食的投入改革,他们认为新课程的改革为他们带来了平台,为他们带来了作为一个教师职业发展的舞平台和作为一个教师的人格的尊严,再也不用为了升学率让他们完全像像一个机器一样的,像一个拉线木偶一样的,去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所以教师在这个改革中他们的自尊、他们的智慧都得到了尊重。所以教师是充满了热情地去改革,恰恰是行政干部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改革,支持改革的力度远远没有教师投入改革的力度大,所以我觉得是体制问题。教师不是绊脚石,我们的制度如不进行根本的改变,我们的改革就不可能有一个质的跨越。我对教师是充满感情的,因为他们要克服很多困难,因为改革的前线是在课堂上,他们每天要面对很多挑战,但是我们的老师非常好,他们解决了很多问题,提出了很多有创造性的见解。所以我对改革非常有信心,今年我们将有近60%的县进入新课程,现在我们正在策划对教师的培训,也有一些研究的课题,也有一些推进的新策略。我现在介绍的是我们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一些基本的情况。评价像这栏的项目都在下面做,学生都有自己成长记录的档案袋,有很多创造性的做法,考试也在发生变化,对教师的评价也在发生变化,应该说是一个全面改革的一个态势。当然问题还有很多,这么大的改革,没有问题我觉得不正常。那么现在是有问题我们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对我们来说是挑战。王校长说,我们特别忙,我们确实特别忙,因为多少个项目,起码有几十个项目同时都在往前探索,推进。但是我们看到的、整个按系统工程思路推进的课程改革确实是有一个新的局面。

讲的不对的请大家批评,下面请刘老师给你们讲高中的改革。

2003年6月17日

第四篇: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定稿)

◆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学制:七年(限招英语)

二、中医临床班

培养目标:培养能运用中医诊疗思维方法、技能和必要的西医学知识,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高级中医临床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系统而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必要的西医学知识;

(2)熟练掌握全面的中医临床诊治和必要的西医诊疗技能,具有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有处理急、危、重病症的能力;

(3)毕业时达到中医高年住院医师水平;

(4)具备基本的中医临床科研能力。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培养特点:该班采用4+3培养模式,即通过四年基础课程学习和三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绩合格,符合我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学制:七年(限招英语)

一、理科基地班

培养目标:培养能运用中医诊疗思维方法、技能和必要的西医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研究技能,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与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中医临床人才。培养要求:

(1)掌握系统而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必要的西医学知识;

(2)掌握中医临床各科主要病症辨证论治和技能,处理急、危、重症的基本知识;(3)掌握必要的现代医学基本理论和诊疗技能;

(4)能熟练阅读古典医籍和查阅专业外文资料;

(5)具有较高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西医内科学(含传染病)、西医外科学、医学统计学、实验中医学基础、科研思路与方法等。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我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学制:七年(限招英语)

四、中西医结合B班

培养目标:培养能运用中医诊疗思维与技能和一定西医学知识,掌握必要的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研究技能,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以及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中医临床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1)掌握系统而深厚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

(2)掌握中西医结合临床各科主要病证的辨证论治和技能,处理急、难、重症的基本知识;

(3)具有必需的现代医学基本理论及诊疗技能;(4)能熟练阅读古典医籍和查阅专业外文资料;

(5)具有较高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伤寒论、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急诊学、针灸学、诊断学基础、医学免疫学、西医外科学、中医眼科学、皮科学、组织胚胎学等。该专业实行与中日友好医院联合培养。即学生入学后前三年在学校进行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然后在中日友好医院进行临床课程的学习,强化中西医临床知识和技能,最后进入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我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学制:七年(限招英语)

三、中西医结合A班

培养目标:培养熟练运用系统的中西医临床知识和技能,从事医疗、康复、预防、保健工作的高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1)掌握系统的中西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于临床,有较强的临床操作能力;

(2)具备综合运用中西医理论和方法,独立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并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处理急、危、重病症;

(3)毕业时达到中西医结合高年住院医师水平;(4)具备基本的中西医临床科研能力。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西医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伤科学、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中西医结合急诊学等。

该班采用4+3培养模式,即通过四年基础与中西医课程学习和三年中西医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达到中西医结合高年住院医师水平,成绩合格,符合我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制药工程(生物制药)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具有熟练运用现代生命科学的理论与技术及中医药知识,从事中药与生物制药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培养要求:

(1)掌握中医药基础知识,熟悉中医药基本思想;

(2)熟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微生物学等基础理论,基本掌握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

(3)掌握制药技术与制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常用生物制剂生产工艺和设备;

(4)初步具备现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5)具备主动获取知识,掌握相关领域科技研究发展动态的能力以及能进行创造思维、有自我发展潜力和从事中药、生物制药研究的初步能力。主要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学分析、物理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制药、发酵工程、中医药学概论、中药药剂学、生物药物分析、制药工程原理、制药工程制图学、制药设备、工业微生物学、生物药物化学、生物制药工艺学(方向课)、生物统计学(方向课)、中药化学、免疫学等。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制药工程(生物制药)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其应届毕业生将有50%左右比例直接进入相应专业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针灸推拿对外交流班 学制:七年(限招英语)培养目标:

培养能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针灸推拿临床技能,一定的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必要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社会学相关知识,扎实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基础,能在医药健康产业等领域中从事中医针灸推拿医疗、教学、科研及国内外学术交流工作的高级中医针灸推拿专门人才。培养要求:(1)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针灸推拿专业传统理论有较深理解;

(2)掌握中医临床思维方法,高水平的针灸推拿技能,一定的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诊疗技能,必要的生命学科相关知识和医学社会学常识;达到教育部《七年制中医学专业临床能力考核标准》的要求,能独立处理临床医学领域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3)掌握公共英语和中医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和直接从事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熟悉中医针灸推拿学科的临床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科研的基本能力;

(5)熟悉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科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6)能顺利阅读中医学经典著作。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双语)、中医诊断学(双语)、中药学、方剂学、经络腧穴学(双语)、刺法灸法学(双语)、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针灸医籍选、按摩推拿学、中医气功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等。

正常人体解剖学(含穴位局解)、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外科学概论等。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针灸推拿学

学制:五年(本专业以理科生为主,兼招少部分文科考生。部分学生可在后期分划为针刀方向)培养目标:

培养能运用中医药基础理论、针灸推拿气功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西医学知识和专业外语能力,能在医药健康产业等领域中从事中医针灸推拿医疗、教学、科研及国内外学术交流工作的中医针灸推拿专门人才。培养要求:(1)掌握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中医药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

(2)掌握针灸推拿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了解针灸推拿学术发展动态,具有从事针灸推拿科研的初步能力;

(3)掌握一定的西医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掌握一定的专业外语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外语交流能力;(5)能够顺利阅读古典医籍。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针灸医籍选、按摩推拿学、中医气功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等。分划出的针刀方向加设针刀医学基础、针刀医学临床。

正常人体解剖学(含穴位局解)、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外科学概论等。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中医学七年制(针灸推拿康复方向)学制:七年制(限招英语)培养目标:

培养能运用中医针灸推拿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现代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必要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社会学相关知识,在医药健康产业等领域中从事现代康复、中医、针灸推拿医疗、教学、科研及国内外学术交流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

(1)掌握扎实的中医针灸推拿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2)掌握必要的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和诊疗方法,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3)掌握中医临床思维方法,较熟练地掌握中医针灸推拿和现代康复技能,达到教育部《七年制中医学专业临床能力考核标准》的要求,能独立处理临床医学领域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4)掌握中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临床研究方法,具备独立从事临床科研的基本能力。

(5)熟悉中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的学术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含穴位局解)、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按摩推拿学、中医气功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外科学概论、中医儿科学、实验针灸学、神经内科学、医学免疫学、康复医学概论等。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针灸推拿学

学制:五年(本专业以理科生为主,兼招少部分文科考生)培养目标:

培养能运用中医药基础理论、针灸推拿气功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西医学知识和专业外语能力,能在医药健康产业等领域中从事中医针灸推拿医疗、教学、科研及国内外学术交流工作的中医针灸推拿专门人才。培养要求:

1.掌握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中医药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

2.掌握针灸推拿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了解针灸推拿学术发展动态,具有从事针灸推拿科研的初步能力。3.掌握一定的西医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掌握一定的专业外语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外语交流能力。5.能够顺利阅读古典医籍。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含穴位局解)、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针灸医籍选、按摩推拿学、中医气功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外科学概论等。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公共事业(卫生事业)管理

学制:四年(限招英语)(本专业以理科生为主,兼招少部分文科考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运用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卫生事业单位及相关领域从事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

(2)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熟悉卫生行业的基本经济规律;

(3)掌握一定的医学与法律知识,熟悉国家卫生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4)掌握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技术与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基本的管理、人际沟通、协同合作和组织实施的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经济学、概率论基础、管理学原理、运筹学、医院会计与财务管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管理文秘、中医学基础概论、现代医学基础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卫生统计学、卫生法学、社会医学、流行病学、行政法学、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学、卫生经济学、计算机网络等。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工商管理(医药企业)

学制:四年制(限招英语)(本专业以理科生为主,兼招少部分文科考生)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运用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医药方面的知识,在医药企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现代管理的基本技能;

(2)掌握医药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药品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掌握一定的中医药相关知识;

(4)熟悉药事管理基本理论和我国医药企业管理的基本方针、政策、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惯例;

(5)熟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能力,了解工商管理学科理论的前沿知识和药事实践的发展动态;

(6)有较强的合作精神与人际沟通及分析和解决药学事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统计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市场营销与实务、管理信息系统、概率论基础、运筹学、管理文秘、经济学、财务管理、药事管理学、药品质量管理、战略管理、生产作业管理、经济法通论、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学、电子商务、中医药学概论、药理与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基础化学与分析检测技术、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等。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护理学

学制:四年(限招女生)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现代护理理论与技能,并掌握中医特色护理理论与方法,富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具有护理教学、科研和管理发展潜力的高级护理人才。培养要求:

(1)具备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2)掌握必要的中西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中西医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掌握护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基本原则、操作技术,初步掌握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4)能够参与社区健康服务,具有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5)尊重和理解护理对象,具有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6)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

(7)熟悉护理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8)了解护理学和医学技术发展动态,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持续自我发展的能力。

主要课程: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中医学基础、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社区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护理伦理学等。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护理学(涉外方向)

学制:四年(限招英语,文理考生兼收,限招女生)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现代护理理论与技能,并掌握中医特色护理理论与方法,富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并具有国际化护理能力的高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1)掌握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熟练掌握规范的基础护理和各科护理的基本技能;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2)能够参与社区健康服务,具有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3)具有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4)了解护理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5)了解护理学和医学技术发展动态,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持续自我发展的能力;

(6)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

(7)熟练掌握专业英语,在专业领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8)了解国际护理理念,具备成为国际化护理人才的潜力。

主要课程: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中医学基础、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健康评估、社区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护理专业英语基础、国际护理概论(英语授课)、护理实践(英语授课)、伦理与健康(英语授课)、《心理学概述》(英语授课)、《西方文化》(英语授课)等。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护理学专业(涉外方向)只在北京地区招生,上课地点在本校东校区。◆英语(医学)

学制:五年(限招英语,本专业文理考生兼收)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功底、一定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广博的人文知识背景,富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强,适应21世纪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医药科技教育、信息咨询和对外交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1)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2)掌握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历史与现状等相关知识,具有较丰富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3)具有一定水平的第二外语实际运用能力;(4)掌握一定的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5)具有较强的医学英语翻译能力,以及一定的科研能力。主要课程:

英语语音、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英语写作、翻译、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学、英语高级视听说、语言学概论、第二外语、医学英语词汇、医学英语应用文写作、医学英语文献阅读、中医术语翻译、西方社会医疗保健体系、中医学基础概论、现代医学基础概论、临床医学概论等。

该专业聘请外籍专家讲授英语语音、口语、写作和英美文化等课程,指导学生的课外英语活动,并开展相关的专题讲座。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通过国家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和论文答辩,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学生在修完本科阶段的课程后,若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可赴英国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第五篇:教育部思政司司长冯刚专题报告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冯刚专题报告

10月27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冯刚来南师大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为全体政工干部作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报告。

报告会上,冯刚传达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并对当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冯刚深刻分析了当前高校宣传及思想政治工作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指出宣传工作要从“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时代特征”这三个维度着手,宣传思政工作不应该封闭起来,要向世界其他国家学习好的经验;我们的任务是要培养有担当,有责任、有爱国情怀的人才;中国特色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要善于总结,要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及特色结合起来;要抓住时代特征,“今天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青年”这个课题值得全社会共同来探讨。

在谈到当前如何加强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冯刚提出,要从“问题导向”入手,研究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当前我们的教育对象呈现出很多新的变化,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非常明显;世界范围的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也带来了某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思政工作者自身工作也遇到很多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思政教育内容的衔接,在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思政工作队伍力量整合不够,思政队伍与专业教师融合不够等,这些新问题值得我们在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冯刚指出,在当前高等教育提升质量、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政教育工作要坚持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建设,考虑制度体系的持续性、动态平衡及相互协调问题;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辅导员、宣传思想队伍、理论课教师等几支队伍的建设。

冯刚强调,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一是要进一步深化“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的宣传。不要僵化理解“中国梦”,要结合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使命来深刻理解;二是要加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三是要推动实践育人制度化、常态化发展,通过建设社会实践共同体等方式来推动。四是要创新网络思想文化建设教育,通过网络正能量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供稿)

下载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关于卓越人才培养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关于卓越人才培养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