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云阳县城镇化战略发展思路综述(五篇)

时间:2019-05-13 23:0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云阳县城镇化战略发展思路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云阳县城镇化战略发展思路综述》。

第一篇:重庆云阳县城镇化战略发展思路综述

重庆云阳县城镇化战略发展思路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载体,是先导型、基础型、组合型战略,是实施五大战略的首要任务。

一、云阳县城镇建设现状

截止2003年底,云阳县共有71个城(集)镇,其中有江口、人和、凤鸣、盘石4个部(市)级试点镇(江口镇被市委、市政府列为2003年重庆市首批启动的45个中心镇之一)。近年来,我们抓住移民迁建、西部大开发、对口支援等机遇,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以新县城建设为龙头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城镇建成区面积17.8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28.14万人,城镇化率22.3%。从1997年到2003年全县城镇建设累计投资近35亿元,新增镇区面积8.86平方公里,新增镇区人口12.67万人。城镇已成为全县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基地、产品加工和物资集散中心,并逐步成为务工经商聚集中心和社会投资热点。

二、实施城镇化战略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和能快则快尽量快的原则,把推进城镇化、市场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符合云阳县实际的城镇化路子,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

策、指导、协调、监督、考核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决策的具体实施。办公室设主任1人,副主任3-5人,工作人员5-7人,从相关部门抽调和增编解决。各镇乡也设立相应的机构,加强城(集)镇的建设与管理。各乡镇作为城(集)镇建设的主体,落实专人具体抓,设城管办的镇,不仅有行政人员,还有1-2名精干的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城管办的乡,要落实专人负责。原城建、国土、环保三位一体的合同工、临时工,工作特别出色,且具有大专以上专业水平的,镇乡可根据工作需要继续聘用,以保证工作上下对口,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城镇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强化学习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县委、县政府对城镇建设管理工作实行考核,并把城镇建设纳入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2、建立健全促进城镇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

(1)国有土地除法律规定可以采用划拨方式提供用地和移民迁建补偿用地外,其它建设项目需要使用国有土地的,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的储备、整治以及开发经营,实行一级土地市场,并建立完善的土地开发经营管理机制,防止土地闲置,严禁投资者囤积、“恶炒”土地。

严格限制协议出让用地范围。协议出让用地只限于工业项目,市政公益事业项目,非盈利性项目、标志性建筑及政府为调整经济结构、实施产业政策需要给予扶持的建设项目。

农业产业化或农业结构调整中建造临时性管理用房需占用耕地,视同农业用地对待,但必须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复耕协议书,届时按协议要求恢复成耕地。

国土房管局要根据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积极向上争取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用地指标,任何单位和个人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2)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要逐步改变过去靠移民投资建设城镇基础设施的单一渠道,建立以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城镇建设投融资体系,推行城镇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手段市场化、资金来源多样化、管理方式集约化、偿还机制良性化的经营城镇的路子。一是县上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资金作为城镇化建设基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设计;二是组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负责经营国有城市建设资源和国有城市固定资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整合利用,促进城镇建设资源和城镇资产的良性循环;三是计划、交通、水利、扶贫等职能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城镇建设;四是盘活城镇存量资产,采取出让城镇市政设施经营权、使用权、冠名权,出售部分国有股份和国有资产,预售在建可有偿使用的基础设施产权等。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将所有可经营性基础设施向集体、外资和个体私营经济开放;五是城市存量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公用事业附加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3)培育城镇经济,努力解决“空壳”镇问题。一是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根据不同地域和资源特点,培育一批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二是优化软硬环境,瞄准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业,引进外资外商开发经营;三是凡是到镇乡投资办企业、搞建设的,不论内资外资,一律享受已出台的外资优惠政策。

(4)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管理制度,彻底解放户籍对农民的束缚。凡是进县城或城镇购房入住,职业稳定或有生活来源的农民,本人及其随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均可办理城镇居民户口。对进集镇使用集体土地建房的农民,可以办理房屋产权证和集体土地使用证,也可办理城镇居民户口,办理户口转移手续只收取工本费。进镇落户的农村居民,可以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允许依法有偿转让,但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5)建立健全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主体,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社会统筹与个人财富相结合,覆盖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凡是落户城镇的农村居民及其子女在入学、就业、入伍等方面享受原有城镇居民同等的政治经济待遇。有关部门、镇乡要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提供信贷、信息、技术等优质服-6程度。大力开发农村劳务经济,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城镇经济。

三是城镇化建设与发展旅游业、商贸服务业相结合。构筑“一心两翼”的旅游格局,加大特色旅游产品、重点旅游景区和区域旅游 热线开发力度。在城郊结合部,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推出旅游精品。大力引进大型商场、超市,发展连锁经营,新城重点培育3条主干道商业线,建设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壮大莲花塘、青龙嘴两大商业圈,塑造一批名吃、名店、名牌服务企业,逐步形式以新县城为中心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

四是城镇化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第一,把交通作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坚持“打通出口,改造骨架,优化网络,畅通乡镇,水陆并举”的发展思路,构筑“一纵一横”两循环的公路交通主骨架,东西横向通道以渝巴路为基础,开利路作为南北纵向通道,以县城为中心,连通黄石、高阳、长洪、南溪、云安、毛坝、栖霞、水口等镇乡形成北循环圈,连通南部镇乡形成南循环圈。建设云开路、云利路、长江大桥通乡镇硬化路,实现“2小时云阳”。发展内河水运,畅通物流、人流、信息流。第二,加大城镇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把重点干线作为亮点,镇乡镇区街道全部硬化。城镇居民全部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第三,加强市场建设,繁荣城镇商贸,一般镇乡要尽快把集市兴起来。

9101112-

第二篇: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 袁喜禄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 二O一三年十一月

大家好!非常感谢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对城镇化问题的一些理解和看法。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意义的一个重大战略。城镇化不仅关系经济增长,也是关系未来结构转型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载体。现在,各方面对城镇化也非常关注,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地方政府都对城镇化寄予厚望。我们长期跟踪研究城镇化的发展问题,“十一五”开始编制城镇化相关规划,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中已经存在一些新变化和新趋势,这将对城市发展和投资建设带来较大影响。由于今年年底中央会召开城市化的工作会议,在此我不介绍具体的城市化规划,而是介绍一些新的理解和认识,希望对下一步大家理解新型城市化的内涵提供一些帮助。目前,这些新变化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推进城镇化的宏观经济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金融危机之后,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都进入了增速放缓、结构转型的新发展时期。这与近十几年经济高增长的背景下推进城镇化大不一样。在这种背景下,有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如何辩证认识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方面要认识到城镇化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未来城镇化也要受到经济增长放缓的约束。全球经济危机之后,普遍认为中国经济还有长期向好发展的巨大潜力,一个重要动因就是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斯蒂格利茨很早就说过,21 世纪影响世界的两大事件,一个是美国高科技,另一个是中国城镇化。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一个共识。虽然中国城镇化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在宏观经济放缓背景的约束下,城镇化自身发展也要受到一些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也有一定限度。在总体经济放缓背景下推进城镇化,不仅要解决未来城镇化面临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解决近十几年经济高增长阶段积累的很多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因此,今后推进城镇化面临的难度将更大。比如说就业问题,过去高增长阶段创造就业机会和空间更大。再比如农民工总量问题。在编制“十一五”城镇化发展规划时,我们认为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强大动力。当时有五六千万农民工跨地区打工,现在达到 1.49 亿,整个农民工两亿多,这是高增长遗留的问题。因此从这种背景来讲,今后城镇化不可能是爆发式的,而是一个积极、稳妥、渐进的过程。

另一方面,城镇化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也是逐渐释放的过程。2012 年中央工作会提出城镇化战略之后,很多地方调高城镇化的数值和指标,希望通过城镇化建设来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这把长期战略当成短期应急之举,忽视了城镇化的基本背景和内在规律,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就会脱离正常发展的轨道。

二、推动城镇化的动力机制面临新的转换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是推动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参与到整个全球化过程中,与中国作为全球世界工厂的这种分工格局地位密切相关。但是这些年我国没有顺势而为,丧失了推进城镇化的最好时机,造成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脱节,或者说是工业化超前、人口城镇化滞后,形成了现在半城镇化的矛盾。因此,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要四化同步发展。这就是因为在全球化过程中,我国工业化更多是为欧美发达市场的消费群体提供服务,但是和国内城镇化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整个世界经济的分工格局在调整,未来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在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以往依赖出口、依赖工业和依赖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不可能持续。在工业化超前、人口城镇化滞后的背景下,依靠工业扩张推动城镇化也不可能持续。未来互动模式是要通过城镇化来消化庞大的

过剩产能,才能形成投资与消费的良性循环。有专家提出,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只有人口城镇化才能化解工业化超前、城镇化滞后带来一系列的结构性偏差。所以今后城镇化发展将会从以往工业化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城镇化的模式,转向通过城镇化来消化过剩产能、支撑经济增长。

虽然背景发生了变化,但很多地区发展还是采取原有发展路径和模式,还是通过工业大规模招商引资的模式,这就忽视了整个产能过剩的背景。今后城市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是需要通过服务经济才能形成。

三、城市空间扩展的模式面临新的调整

这与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基本动力相关。我国各类工业园区、开发区的兴起是快速支撑工业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空间扩展的重要载体。尽管这些年各类工业园区、开发区的发展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模式的无限扩大也带来很多隐患。比如说,在城市微观层面,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城市经济难以健康发展,这是由于开发区模式和城市难以形成良性互动。整个开发区是工业为主,产业生态比较单一,基本上是生产功能区。这种空间上的隔离造成了开发区的一些死城,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往返运输。上海滨港新城是 200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100平方公里的城市居住用地,这种相互分离模式造成了很多问题。所谓低碳城市、绿色城市的一个关键就在于怎么如何减少运输能源带来的消耗,而这种城市布局模式却是与之相违背的。

在全国层面,开发区也带来许多问题。与国外不一样,我国十几、几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开发区非常普遍,这是造成全国土地浪费的重要动因。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工业化占用了更多土地,而城市用地非常小。另外,各地搞开发区都有优惠政策,这就带来了工业盲目扩张和产能盲目建设。第三个方面,开发区用地结构和土地政策不合理。基本上用工业的用地零地价和低地价,低地价的形成是靠城市居住、商业用地的高地价来弥补对工业的补贴。这助推高房价,也抑制城市消费和服务经济的发展。

在整个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未来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也面临着转型。今后通过开发区来拉大城市框架的模式不可持续。因此,未来要改变工业优先、招商引资优先、以物为本推进城镇化的倾向,要以人为中心推进城镇化。举个例子,城市经济发展和空间布局是密切相关的,光靠几个招商引资和工业项目不可能形成城市经济。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是国内工业园区的先河。很多地方学新加坡工业园区都没有学到真谛,都是单一的开发区。新加坡工业园区从规划开始就是城市开发区,不是单一的工业开发区架构。因此,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城市功能愈加完善,形成了产城互动。另外,我国台湾地区很早提出的工业园区再造也是按照“三生一体”的规划理念,生产、生活、生态一体。我国开发区出现这么多问题,在于整个规划理念和对开发区的认识还存在偏差。

四、城市化的空间格局面临重新塑造

城市化的空间格局是各类城市在空间布局组织上的形式,也是经济布局的一种模式。过去一直强调的概念是企业结构、产业结构,但是近年来我们逐渐认识到空间布局、空间结构,对区域、城市、国家都是重要空间布局的载体,这是形成经济运行效率、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布局的基础。这么多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在于,无论是省区、市县、乡镇,无论条件好还是条件差,无论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还是像珠三角、长三角环境好的地区,所有各级行政区都要在本行政区之内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从而导致国土空间盲目无序过渡开发。

从国际经验看,任何国家的人口、经济和城镇在国土都不是均匀分布的,都集中在少数地区。我国的实践经验表明,我国资源环境的区域差异更加显著,各个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差异巨大,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城镇化。前段时间我去东莞调研,东莞市长介绍了空间开发带来后果的经验,概括为三个方面,不仅有实践的意义,理论总结也是相当完备。第一,东莞是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个体招商引资形成分散开发的经典模式,但这使土地主体开发强

度非常高,达到 40%以上。因为土地资源分散浪费形不成规模经济,土地利用效率非常低。第二,分散开发带来的招商引资也是中小企业、低档次、低素质的产业结构,从而造成东莞大量外来流动人口的集聚,大量劳动密集企业集聚了大量低端劳动力。第三,大量分散企业也是造成了污染扩散,对生态的影响更长远,也难治理。未来中国城市化为什么要以人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因为这就解决了过去一直争论大中小城市谁更重要的问题。其实大中小城市谁更重要就跟企业家认识一样,大中小企业在一国经济中同等重要,是互补的状态。大中小城市也是一个概念,要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通过大量大中小城市形成分工与协作。目前规划了 21 个城市化地区,也是未来具有培育城市群潜力的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这是未来要转型升级优化提升的城市群地区。剩下的 18 个重点开发区域也是具有培育城市群潜力的地区,如长江中游、成渝、关中地区。未来要引导形成一种集中均衡的空间布局模式。所谓集中,就是在小区域以城市群为载体,形成规模效应、外部效应。所谓均衡,这些城市群在全国布局上要有相对均衡的分布。通过在中西部重点培育的城市群来带动中西部发展,从而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同时,这种战略布局的构架其实也是要调整过去人口经济布局过于集中在沿海少数地区,向中西部扩展内需空间。

美国单位平方公里的 GDP 产出主要集中在少数的地区,比如东西海岸、五大湖地区,再加上一些新兴城市。而很多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比重比中国还低,有些州还不到 50%。所以美国各个地区同样都是高度发达、现代化,这就是经济的布局。过去日本经济能够长期占据全球第二位,主要是由于产业核心地区集中在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荷兰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空间,同样也是六个城市网络。

过去我们关心经济在哪些产业产生,今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政府更加要注重空间调控、空间引导,更加关注 GDP 在哪些地区产生。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形成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基础,这也是空间布局的战略支撑,不仅是经济意义,更在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五、制约人口城镇化的主要障碍变为更为复杂

过去推进城镇化面临是二元体制。二元体制的背后实质是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体制背后是经济因素,是有没有能力给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社会保障。传统的体制障碍要逐渐消除。另一方面,人口城镇化面临新的经济门槛,概括为高房价。高房价是阻碍人口城镇化的新障碍,但背后实质又是制度的因素,这涉及到土地财政、城市发展新的投融资机制。高房价带来的问题非常明显,比如说内需潜力为什么不能形成,主要是由于农民工只是生产者,不是消费者。高房价之后作为普通的消费者要提高消费转型升级,这是因为十年前分房之后购买家具和新的电器,这是改善性消费升级,但是这些消费升级没有之后,升级的动力会被遏制。另外,我国富豪排行榜很大程度上是地产开发商,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思议的。江浙搞实业的企业家都转向房地产,这抑制了实体经济的转型。这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内需和整个消费升级带来一种新的矛盾。推进城镇化,不是房地产化,但是房地产又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载体。无论扩大内需也好,还是增加投资的潜能也好,现在推进城镇化如果人不进城,投资和消费就不可能形成良性的循环。因此在新形势下,应该对房地产业有新认识,房地产业不是一个暴力的行业,它应该是为人提供一个在城市生存、发展、创业居住的空间和载体。只有以人为中心推进城镇化,才能摆脱过去一直把城市化当成城市建设的误区。这些年,我们一直在纠正几个偏差:一是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二是城市化不是简单的城市建设,是城市经济的繁荣过程。只有人在城市经济内部,城市化的内需潜力对投资和消费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形成一个畅通的通道,未来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才能有空间。

事实上,这么多年为什么大家一直说内需不行,或者说服务经济不行?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去番禺调研。番禺利用了广州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对住房的需求,开发了很多房地产大盘,在珠三角非常有影响力。我讨论到番禹这么多房地产大盘,那是不是城市经济?总感觉就是一片一片高楼,人们晚上过来居住一下。城市经济是什么?人们要在这要居住、生活、娱乐、消费,要有一系列关系的交往,这就是简单的房地产开发形不成经济的原因。

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要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改变土地财政的约束,要形成新的城市投融资的机制,也包括强调以城市群为主体推进城市化。因此,我们要进行一些制度和机制上的改革。很多专家认为,城镇化是市场化的一个过程,认为政府在编城市规划、引导城市化进程,干预太多。我认为,我国的体制障碍,比如说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是因为制度形成的。打破这种制度障碍不可能靠市场机制解决,也必须只有政府自身改革和创新才能打破原有制度的束缚。

以上介绍了五个方面新的变化,给大家理解未来为什么强调人、强调一些新的城市化内涵,要绿色要低碳。人口进入城市后,既是城市发展的发动机或者是财富的创造者,也是资源环境的损耗者、影响者。在这种过程当中,怎么平衡城市化带来的益处,消除或者尽可能缓解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弊端,这是需要政府的政策和规划有一个更好的平衡。谢谢大家!

第三篇:**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思路

河南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思路

根据青海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体会议、黄南州十二届八次会议和河南县委十四届第48次常委会议精神,依照我县城镇化建设现状,根据城市发展规划,结合政府各部门提交的材料,形成如下发展思路。

一、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当前,城镇化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并在一定程度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水平。目前,我县户籍人口为4万余人,城镇户籍人员5千余人,城镇化率还达不到13%。

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引导有条件的农民转为城镇居民,既有利于集聚城市人口,提高城镇化率,又有利于推动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流转,将分散的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或生态用地等,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人口城市化转移方面,一是全面落实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我县已全面推行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取消了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二是积极推动建立居住证制度。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积极推动实施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通过健全与居住年限相挂钩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为居住证持有人享有居住地基本公共服务、参与居住地社会事务提供依据;建立与就业、住所、参保及居住年限等相挂钩的积分制度,完善居住登记,为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供有利条件;三是完善进城落户农民住房保障机制。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城落户农民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住房保障政策;将有固定经营场所或稳定收入,且住房面积、收入水平符合政府公布的住房保障标准的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就业所在地住房保障范围;四是完善进城落户农民随迁子女接受教育保障机制。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保证随迁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完善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创造条件逐步满足随迁子女入园需求;五是完善进城落户农民社会保障机制。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进城落户农民在城镇单位就业的,随同单位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当地的失业保险;灵活就业的,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随迁未就业的家庭成员,可参加迁入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二、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快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县通过开展住房条件改善工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先后建成集中供暖(一、二、三、四期),解决了县城的供暖问题,建成了河南县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管网8.0公里,服务区域面积6.9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达到3.1万人;建设垃圾填埋场3座,对县城生活垃圾进行全覆盖的处理;县城范围内建成停车场7处,有效解决了县城停车难的问题。并先后建成了白螺湖、博物馆、腾格里赛马场等民俗旅游设施,提升了城市品位,增强了旅游吸引力;建成了体育场、电影院、民族团结和党风廉政文化广场、党建广场等一批休闲娱乐场所,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建成了蒙和主题公园、河曲生态公园等休闲绿地公园,改善了人居环境。通过一大批项目的实施,城镇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明显上升。

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基本满足了县域居民的生活需求,但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城镇转移人口的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势必要进行改扩建,因此,在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方面,一是通过加快城镇重大工程建设,合理布局道路、排水、雨水、供热及环卫设施场站,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加大城镇区建设面积,提升人口聚集城镇的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推进河南县海绵城市建设,持续推进集中供暖二期煤改电项目,通过取缔10蒸吨以下锅炉,使用清洁能源供暖;二是完善县城的综合交通体系、供排水、供热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建立科学高效的城镇规划设计机制,坚持建管并重,加强城镇管理,积极推进县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使城镇开发边界更加清晰;县城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营商环境显著改善,常住人口数量稳步增长,城镇化率、县城垃圾集中处理处置率、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有效提升;逐步完善“街长制”“门前三包”等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逐步把城镇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提高城镇规范化管理水平;三是持续加强对外交通联系,融入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区域良性户主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四是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生活水平和生产条件的差距。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公交服务延伸至村落,满足村民对外的出行需求。

三、提升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城市群建设。

一是按照河南县总体规划(2012-2030)、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县域村镇体系的规划进行编制调整,完成河南县“多规合一”等专项规划,使城乡发展规划体系日益健全;二是加快河南县蒙藏医药特色小镇、高原美丽城镇建设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托全国特色小镇打造计划的有力支撑,将蒙藏医药小镇做大做强,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坚持把产城融合作为推动城镇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引导重大产业项目、重点企业向园区集聚,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

四、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推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近年来,我县通过大力整合扶贫项目资金,全县累计开展危房改造2742户(2019年实施299户)、建设高原美丽乡村24个(2019年划实施4个)、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29个(2019年计划新建11个)、城乡公共厕所32座(2019年实施20座)、农牧区居住条件改善工程300户;自2011年以来,共实施奖励性住房2000余套,有效解决了群众住房问题。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补齐短板,以县委“一心两镇三点”发展战略为抓手,结合高原美丽小镇建设,以优干宁镇蒙藏医药特色小镇建设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重心,将宁木特镇打造为“高原美丽城镇”、将赛尔龙乡作为茶马古道特色小镇建设;依托高铁过境的有力资源,强化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将柯生乡作为蒙藏文化特色小镇进行建设,在高铁路线周边设立大型宣传牌,加强对河南县文化旅游品牌的宣传;多松乡依托现有仙女洞、仙女湖、吉岗山等景区,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旅游景点,将多松乡打造成高原特色旅游小镇;托叶玛乡依托现有瀞度矿泉水厂,加大工业开发力度。依靠紧挨优干宁镇的有力地理位置,积极开发牧家乐、马背旅游等文化产业,将工业和旅游产业作为发展的两条主要途径。同时,积极创建河南县工业园区、文化园区、有机园区建设,大力推进河南县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和草生态博物馆建设;推进县城主要街道风貌改造,打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

五、完善城镇住房制度,建立购租并举的城镇住房制度,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十三五以来,我县先后实施了保障性住房1880套、干部周转房333套、棚户区改造2523户,解决了群众的住房问题。下一步,我县将从两方面着手,完善城镇住房制度。一是持续推进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保障性住房租赁工作;二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第11号令)和住建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的通知》(建保〔2013〕178号)及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关于青海省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管理办法的通知》(青政办〔2015〕22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建立保障性住房流转机制,完善出售制度,2019年我县按照县域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租赁住房供需情况,在确保持有数量能够满足租住需求的前提下,拟出售公共租赁住房390套,后期,将根据文件精神及实际需求,对保障性住房给予适当数量的出售;三是建立购租并举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在稳妥保证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基础上,加大房地产开发支持力度,刺激河南县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第四篇:信息产业基地发展的战略思路

文章标题:信息产业基地发展的战略思路

省委书记李源潮最近指出,江苏电子信息产业依托雄厚的技术支撑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完全有条件发展得更快一些。电子信息产业要努力争取“两个第一”,即主要经济指标全国第一,成为江苏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这一要求给我省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从统计上看,目前我省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第二

位,但占全省的比重还不到%。这种情况一是反映了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上的滞后状态;二是反映了我省的信息产业目前在总体发展滞后的格局中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三是说明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其经济地位与我省经济实力很不相称;四是反映了江苏的信息产业技术力量相对较强,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完全有条件发展得更快一些。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其信息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现象,就是产业中的同类企业和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在某一特定的地区的高度集聚。产业集聚现象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原因和结果,是这一高新技术产业动态演进中的基本特征。在这一方面,最著名的是美国的“硅谷”。我国的台湾地区、新加坡和韩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样遵循地理集中和集聚的经济规律。特定地区的信息产业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很多,优良的自然条件、适合的社会环境氛围、人才资源、基础设施、科技导向和发达的资本市场等等,都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与发达国家信息产业发展路径的不同之处在于,我国强大的政府能力和不发达的市场体系的背景,使我们习惯于把在某一特定的地区集中配置同类信息企业或者上下游信息企业的行为,称之为“建设信息产业基地”。在实践中,我省的信息产业基地的建设,绝大多数是通过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制度形式推进的。总的来说,我省沿江八市,都有加快发展信息产业的良好条件和经济基础,都有可能在新一轮的产业发展机遇中,成为世界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为加速我省信息产业基地的建设,努力争取实现“两个第一”的目标,我省各地在规划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时,我提出若干战略性对策建议:

首先要摒弃分散发展、各自为政的传统办法,在特定的有限的空间中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势能。因此产业政策在指导外商投资和吸引国内外投资的过程中,要使信息类企业之间在水平上形成严密的分工协作的关系,或者在纵向上相互之间具有产业关联关系。

其次,根据美国的经验,信息产业基地领导地位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政府对研究开发的支持。这种支持反映在技术优势形成的指标中就是:研究和开发项目支出占的比例;科研人员在劳动大军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在世界专利产品中的地位等三个方面。没有政府对信息产业的研究开发的高强度支持,所形成的信息产业基地充其量只能成为外商的生产加工基地,而没有自我强化的产业领导功能。

第三,要设法形成信息产业基地发展的资金平台。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资本密集度最高的工业。资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支出/;政府拨款数额;风险资金。美国的信息产业从一开始,用于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就占产业总收入的%,相当于销售总额%的收入要用于资本设备。—年之间,美国政府的拨款大约占到&项目资产的一半。在经历政府支持的初期之后,风险资金就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市场来源。

第四,发展信息产业基地,要坚持产业融合式发展模式。信息产业的市场需求定位在哪里?是以开发新的外生需求为主,还是诱导国民经济中的内生性需求为主?我国新兴工业化道路指出了发展信息技术必须与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这也是信息产业基地建设的基本的盈利模式,是信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江苏电子信息企业生产制造能力强,但市场营销能力相对较弱。这里的原因除了营销技术和人才问题之外,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制造本身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以改造传统产业为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基础。

第五,发展信息产业基地,强调的是运用产业形态的规模经济,在产业政策的设计上,还要注意运用企业形态和工厂形态的规模经济效应。这是取得学习效应、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

第六,要通过制度创新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美国制定新的竞争政策对信息产业竞争进行的鼓励;在保护专利的环境方面,允许交叉许可,避免单个厂商之间冗长的和危险的专利争端;在劳动政策方面,鼓励技术型劳动力流动,以促进信息产业的技术扩散和创新,加大技术信息的流通,促进互惠型增长。

第七,我省今后加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要高度重视对发达国家虚拟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的加入,以防止被跨国公司边缘化。具体来说就是要多争取国际外包业务,主动加入跨国公司在全球的产业的水平分工体系。如近年来十分可喜的现象是,南京爱立信熊猫已被确定

第五篇:华生:城镇化战略上思路混乱 户籍制度不该存在

华生:城镇化战略上思路混乱 户籍制度不该存在 户籍制度改革,改还是不改?从今天开始,很多人都说可以剥离,可以各种福利。当然剥离也可以,但是户籍制度到底改不改?没有人说,明天改了以后全国的户籍制度就取消了,从来没有人有这样的意见。是说是不是要开始改。

户籍制度是所有福利歧视制度的根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户籍制度怎么歧视人呢。我觉得,现在整个城镇化的问题,都面临这样不清不楚的问题。我现在非常的担心我们的城镇化,这样搞下去,会成为一场新的灾难。

我们现在讲的是新型城镇化,我12年前写了一篇文章,标题就是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现在我们讲的所谓的新型城镇化,怎么还那么旧?你把旧的经验在那里如数家珍,怎么会搞出新的城镇化,一定会搞到旧的道路上去。最糟糕的是旧的城镇化有很大的毛病,尽管在当时是有历史作用的。

现在最可怕的是把旧的好处改了,新的又更糟,造成了新的流民化,这是最危险的。我觉得地方政府不能为此负主要责任,他们也只能这样做,因为我们是中央集权的国家,要和党中央保持一致,中央对了大家都对了,中央错了大家都错,中央是相互矛盾的,下面就一片混乱。

今天全国的局面,在土地问题,户籍制度上一片混乱。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我们上层的政策是混乱的,是矛盾的,有一些东西是拍脑袋出来的。

比如有人说小城市的户籍制度可以先放开,这个话是拍脑袋说的。珠三角也好,长三角也好,镇子里面外来人口很多万的,谁给他放开,谁给钱让他放开。

现在我们要研究的是基本政策。十八大说,我们要区分公益性和非公益征地,要缩小征地范围。但是我们现在的政策,我们每天在做的不是区分,而是说无论公益非公益,要同地同价,按照一个价格征。所以我们十八大讲的东西和政府做的事情是矛盾的。我们到底是听十八大的还是继续贯彻我们每天在做的政策呢?所以不混乱是不可能的。像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所以我觉得要搞新型城镇化,搞人的城镇化,首先是要搞清楚你想搞什么。关键是要改变制度,改变利益驱动的链条,然后政府的行为模式才可以改变。所以现在我觉得最重要的,户籍制度也好,城镇化整体战略也好,上层要扎扎实实地研究一下。就像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我们当然要马上就改,以前还有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陪着我们,现在连南非也没有种族隔离了,我们户籍制度就更加孤单了。

当然,改革要有一个规划,比如说我们现在农民工有2亿多,中小城市流动的还有7000多万,这2亿多还是保守数字,因为还有几千万的留守儿童和父老乡亲,如果说城市能安置,人家都要来的。算一算,中国再过20年,城镇化率应是75%左右,即便发展速度比原来慢一些,20年后也能到这个数。至少有6亿人这20年要安排,每年至少要安排3000万,这才叫规划,其他的都是扯,都是说空口号。

那么,明年怎么安排这3000万,钱从那里来,考虑到这些才是实打实的规划。否则的话,我们的社会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土地制度也是如此。首先我们的建设指标怎么分的?为什么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市化脱节,不就是因为政府只管土地指标,不管人口指标吗?把每年的土地分配指标和人口户籍化的指标相结合,比什么都管用。你要地,就先安排人入籍,否则你要地干嘛?比如一亩地安排十个人,当然安排的越多越好,这样才把地方政府的行为给调整过来。

我们过去这些年最大的失败就是我们总讲空话,从来不和利益机制,不和真正的利益制度变革挂钩。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回到最本源的问题上来。总唱高调,就是全国把城镇化往灾难的道路上推。

下载重庆云阳县城镇化战略发展思路综述(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云阳县城镇化战略发展思路综述(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带来的发展机遇 城镇化建设会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表现在: 一、带来当地劳动力和就业需求的变化; 二、第三产业需求的变化; 三、教育需求的变化等。 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商......

    重庆云阳工业园区物业管理办法[最终版]

    重庆云阳工业园区物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重庆云阳工业园区物业管理,明确产权所有人、产权管理人、产权使用人的权利和义务,为入驻企业创造整洁、文明、安......

    李克强新型城镇化思路

    李克强新型城镇化思路: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2013年02月04日 01:44第一财经日报中央对城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新一届政府对城镇化高度的新定位还是被广大学者赋予“扩大内需的战......

    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制约因素及其思路对策

    课题组: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制约因素及其思路对策 [ 作者:中共绍兴县委党校课题组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网点击数:185时间:2011-1-11录入:张吉星 ]内容提要:建设新型城镇,是工业化强势......

    重庆五大战略

    重庆五大战略:大城市带大农村战略;软实力提升战略;大开放大创新战略;生态安全保障战略;固本强基战略。四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杂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

    襄樊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襄樊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 田祖海 一、物流概述 1、物流、物流管理 物流是指伴随物品由供应地向需求地的转移而发生的运输、装卸、储存......

    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与发展的战略思路

    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与发展的战略思路[摘要]农村信用社经过50多年的风雨历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为农村、农业、农户的金融服务中发挥着其他金融机构不......

    发展特色小镇的重要意义及战略思路

    发展特色小镇的重要意义及战略思路 为适应与引领经济新常态,浙江今年全面启动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这是贯彻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