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监管方式 全面加强监管
创新监管方式
全面加强监管
——垫江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资料
学校、托幼机构食品安全关乎广大师生及儿童的身体健康,保障学校、托幼机构饮食安全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县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之际,县食药监分局切实担负起应有的职责,全面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做到依法履职,科学监管,切实消除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全面落实学校、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责任,规范从业人员行为,提高食堂管理能力,确保学校、托幼机构的食品安全。
我县共有中小学、托幼机构食堂
所,共有就餐师生15万多人,聘请了食品安全管理员268名,从2011年1月份接管餐饮监管起,分局领导和全体监管执法人员就高度重视学校食堂食品安监管工作,三年多来,全县学校食堂从未发生过食品安全事故。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建章立制,管理有序
(一)转变角色,勇挑重担。分局自承担全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后,在工作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全局干部职工不等不靠,迅速转变角色,勇挑重担,克服全县餐饮服务单位监管面宽、量广、点多、人少等重重困难,认真履职,积极探索和创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二)健全机构,明确责任。为了加强学校食堂监督管理,分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垫江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方案》和《垫江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方案》,将学校、托幼机构食堂纳入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对全县所有学校食堂的日常监督、执法检查、行政许可等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划片包干,责任到人,明确任务,狠抓落实,严格考核,将有限的监管力量充分利用,全县餐饮监管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开拓创新,成效明显。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聘请了268名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员,具体负责监督检查学校食堂食品原辅材料的来源、食品操作加工管理、餐具清洁消毒及从业人员卫生等,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头,形成了校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具体抓、管理人员直接抓的食堂管理责任机制。二是建立健全了《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制度》、《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制度》等10项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熟记于心,照章落实。三是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紧紧围绕打造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技能一流的从业人员队伍的目标,坚持每年由县食药监局集中组织一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和每学期由各学校组织对食堂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不少于10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食品生产加工业务技能培训。今年上半年共培训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员268人次,食品从业人员860人次。
二、强化监管,明确重点,狠抓落实
我们按照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工作、联合执法和分段监管相结合的方式,明确整治重点,综合监管力度,取得工作实效。
(一)规范学校食堂许可,确保经营合法。加强对学校食堂、新建、改建、扩建的技术指导,落实专人现场指导设计布局流程情况。对于已设立的食堂定期检查布局流程状况,对不符合许可要求的食堂当场下达整改意见书,要求限期整改,保障食堂烹饪及就餐环境卫生。同时,加大了对无《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堂的查处力度,对未办理许可证经营的,依法进行处理。去年秋期开学后,分局迅速组织对持有《餐饮服务许可证》超过有效期的7所学校食堂和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3所私立幼儿园食堂进行了立案查处。今年春期开学后,又对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3所私立幼儿园进行了查处。目前,全县
所学校、托幼机构食堂中除1所新办的私立幼儿园食堂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外,其余全部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全部取得有《《餐饮服务许可证》。
(二)严把食品采购验收,确保采购安全。全县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人员及时深入学校食堂监督检查,指导学校食堂建立进货台帐和索证索票制度,督查制度落实情况,并将米、面、油、肉、调味品等主要食品原料做为重点,认真查验食品原料有无“三无”产品和过期、腐烂、变质情况,认真检查食品储存是否与有毒有害及其他再无混放现象。通过完善的进货台账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了学校食堂从正规途径采购合格食品,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
(三)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确保餐饮安全。各所学校建立了食堂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档案,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按要求体检并持有有效《健康证明》上岗,确保从业人员身体素质符合食堂食品安全从业要求。同时,认真检查从业人员工作时衣帽穿戴情况、个人卫生情况及操作规范执行情况等,保证食品加工过程安全。
(四)明确日常监管重点,实施量化考核。日常监督检查中,认真检查防尘、防蝇、防鼠设施、冷藏冷冻设施、垃圾存放设施配备情况,查验防尘、防蝇、防鼠、冷藏冷冻效果和餐厨垃圾运转情况,确保学校食堂操作安全。认真检查学校食堂消毒设施配备情况、从业人员消毒知识掌握情况、消毒池与水池混用情况、餐具消毒效果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同时,建立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量化分级考核制度,每年末,根据检查结果将全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进行等级分类,对考核中级别较高的学校食堂降低监管频率,对考核级别较低的学校食堂实施重点监管,从而节省监管力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抓住重点时段监管,确保开学安全。今年2月春季开学之初,根据县政府分管领导的工作要求,县食药监局于2014年2月15日至2月20日,组织56名执法人员,对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进行了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268人次,车辆56台次,检查学校及幼儿园食堂174家。高考前,从6月 4日起开展高中考期间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检查,分局组建了4个食品安全保障小组,根据责任划分,分别对4个考点学校食堂、小卖部、医务室及校园周边餐饮服务单位、食品超市上、药店进行了拉网式排查,详细了解学校食堂及供餐单位的供餐计划安排,组织对考点学校食堂食品从业人员业务知识培训;重点检查考点学校食堂采购食品及原料索证索票和查验登记,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等9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下达限期整改意见通知书,对整改情况不定期复查。同时,蹲点驻守,实行全程监管,6月6日~6月8日,4个食品安全保障小组16名执法人员,分别对垫江中学、垫江一中、实验中学、职教中心4个考点学校进行蹲点全程监督检查,落实专人现场对考点食堂从食品原材料采购、保存、清洗、烹调、备餐、食品留样等进行全程监督。
三、管理规范,责任明确,亮点突出
(一)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全县所有学校均建立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明确学校校长是学校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和食堂团长是直接责任人,学校与食堂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类人员的责任,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着重强化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
(二)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食品采购验收索证索票、环境卫生、餐饮具清洗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食堂食品留样、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等制度,全县绝大多数的学校食堂经营管理各种资料、记录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走上了制 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三)加大资金投入食堂硬件良好。对布局及操作流程不合理、设施陈旧的学校食堂督促重新改造,对设计合理的功能间,学校添置匹配的卫生设施,保障学校食堂硬件改造达标。最近3年,全县有46所学校食堂进行了新建或者改扩建,共投入建设资金8900万元,80%以上的学校投入资金改善了食堂的一些设施设备。
四、示范引领,成效显著,管理规范
从2011年起,县食药监局每年联合县教委,开展了示范学校食堂创建活动,印发了创建工作方案,成立创建机构,确定创建单位,落实创建任务。采取动员部署,现场指导,观摩学习等措施,共创建命名了18所学校食堂为县级示范学校食堂。
总之,通过共同努力,全县学校、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有了较大的改进,学校食堂经营更加规范合理,学校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明显改善,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和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明显提高,健康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已初步形成,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2014年8月18日
第二篇:浅谈创新监管方式 促进科学监管
创新监管方式 促进科学监管
药品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药品监督工作的好坏直接关心到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伴随着顺德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医药产业的成长,我区药品流通市场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适应新时期药品市场的变化,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新监管方式、监管理念和工作思路,是加强药品监督的重要方法,也是新形式下的一个新课题。
一、当前我区药品流通企业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药品批发企业(含连锁公司)共21家,增长10%;药品零售企业1008家,增长30%,零售企业中有84.5%通过GSP认证;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100%,药品供应网覆盖率达到97.4%,农村与城镇每万人口药店数基本持平。
药店通过GSP认证后,执行GSP相关规定的积极性不高,被动应付。按照《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对药店药学人员不在职、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的监管难度较大。
二、创新监管方式
如何进一步规范流通市场秩序,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改变传统的“被动式监管”、“保姆式监管”,建立更科学、高效的监管体制,顺德区局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一)积极探索常态监管模式。
一是创新监管手段,连续三年开展了诚信体系建设活动,使企业依法经营意识普遍提高,行业自律意识显著增强。保一方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除必要的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外,关键是建立常态的监管机制。几年来,顺德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结合辖区实际,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日常监管机制。在实施《尚志市药品零售企业信用分类管理工作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药品安全信用管理系统,充实辖区内1008家零售药店的基本信用信息录入,为下一步顺
利开展信用分类工作打好基础。今年5月份,组织召开全区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暨企业诚信动员大会,强化企业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通过诚信创建活动动员和部署,大力推进我区医药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放心药店”方案,引领企业“进正货、走正道,售正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流通网”,使“放心店”建设真正实现百姓放心、企业有信心。
二是建立了市场巡查机制。该局把监督检查与规范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要求检查人员对每个涉药单位的检查要全面,在纠正偏差和不规范行为的同时,指出整改的方向。为此,他们把专项检查、认证跟踪检查、突击检查结合起来,提高了涉药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也同时防止了交叉重复执法问题的出现。
三是实施职业化培训,提升药店管理水平。顺德区局对辖区1000多家药店的负责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职业化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和工作技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培训,提高了药品经营企业的综合素质,为净化药品市场,保证一方平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局倡议各涉药单位向社会公布保证药品质量承诺书,并在本单位显著位置进行张贴,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以此提高企业自律意识。
(二)强化创新意识,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顺德区局在工作中强化创新意识,注重从制度建设入手,探索建立约谈预警等长效机制的方法和途径,建章立制,促进全系统各项工作有所突破,再上新台阶。近期,顺德区局针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部分药品零售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约谈预警。对如何规范管理进行了宣传和指导,要求企业立即开展全面自查,立即整改,严把质量管理关。企业负责人对约谈方式反应较好,对指出的问题都作了详细记录,表示回去后加强对药店的规范化管理。
通过约谈预警,对规范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行为、消除监管盲区、完善监管环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鼓励企业加强自查,主动发现并及时纠正违规违法行为。
对自查失实的不诚信企业,将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大监管力度,进行跟踪复查。
(三)积极探索药品协管员参与日常监管检查新形式。
为进一步发挥药品协管员在农村药品监管中的一线哨兵作用,提高药品协管员现场检查水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顺德区局组织药品协管员集中检查交流活动,取得较好效果。通过监管检查、实地现场考察、召开座谈交流会,药品协管员普遍认为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有了一个新的提高,进一步认清了差距,拓展了视野,理清了思路。
(四)三管齐下强化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
顺德区局把强化监管网络建设作为三服务一促进工作的重点,针对村级药品监管信息人员调动频繁、业务素质不高、工作责任不到位的情况,采取调整充实队伍、强化考核和注重培训等三项措施,全力注重信息员队伍建设。
(五)创新监管方式,充分利用短信平台软件。
顺德区局根据辖区企业多而分散、人们手机使用普遍、快捷的特点,在现代化、科学化监督管理上做文章,努力变事后监管为事前监管。他们利用短信经常向企业发布温馨提示,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宣传工作,把过去简单硬性的事后罚款的监管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科学监管。企业得到督促、警示,提高了合法经营的意识。例如,为贯彻落实《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针对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部分零售药店不凭处方销售曲马多制剂、含可待因复方制剂等现象,顺德区局日前就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向全区1008家零售药店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几分钟的时间,顺德区局的信息就被快速发送到了分布于10街镇的药品经营企业,大大加快了和企业联系的速度、频次和处理应急问题的进度,提高了监管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六)改变监管模式强化药品市场监管。
顺德区局始终把监管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上,改变过去监管模式,克服了过去综
合业务科单独日常监管产生的执法力量分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和执法效能低等弊端,采取了以综合业务科为主,相关执法科室联动的方式,集中人力,整合执法资源,强化药品市场监管。上半年,集中精力开展全区药品零售企业日常监督检查,截止到10月31日,已出动检查人员2346人次,检查企业676家次。
(七)三措并举切实加强药品经营企业药师管理工作。
一是认真完成药品经营企业药师信息内容录入并联网统一管理,查询药师信息档案方便快捷。
二是建章健制,规范药师行为。建立了药品经营企业药师行为规范,要求药师因故不能在岗时,应出示“药师不在岗暂停销售处方药”的告示,违者按无药学技术人员销售处方药论处。
三是加大了对药品经营企业药师不在岗及“虚挂”状况的查处力度。
三、最终实现四转变一创新促进科学监管、和谐监管
一是监管理念向服务引导转变。更新执法理念,实现从单一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引导企业规范经营行为、完善销售与服务体制。
二是监管方式向完善机制转变。建立辖区内药品经营企业信息数据库,营造诚信经营氛围;建立和完善应急体系,切实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三是工作重心向服务基层转变。抓药品“两网”建设,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秩序。
四是执法力量向资源整合转变。建立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普遍存在、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研究制订解决办法或整治措施,形成监管合力。
五是创新观念。市场的发展变化使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矛盾,药监部门的干部务必保持清醒头脑,以科学监管的观念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降低监管成本,要在监管决策、行政执法、技术监督的科学性上下功
夫,以开拓创新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实现药品安全监管和市监督工作的新突被。
四、创新工作思路的进一步探索
(一)加强药学服务,全面推进和深化“首席药师”。
(二)对于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药师脱岗情况,拟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以一年内在岗情况为计算周期):脱岗一次,给予书面告诫,并在内部通报;脱岗二次,在媒体上公开曝光;脱岗三次视为该店无药师,考虑对其重新予以核准经营范围,变更其经营范围为乙类处方药。
(三)曝光虚挂药师和因提供虚假材料不得申请药品经营许可的企业名单
(四)是建立药品零售企业依法退出机制。拟出台《药品零售企业依法退出实施办法》。在日常检查和稽查办案中,对药品经营企业有符合依法吊销、注销、宣布《药品经营许可证》无效的情形,一经发现,在严肃查处的同时,一律启动依法退出程序,将其淘汰出局。
(五)让零售药店负责人走进“假劣药品展示室”。一方面识别假劣药品知识,提高鉴别真假药品的能力,一方面接受警示教育。
(六)创新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模式。可在区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聘任的食品安全监管员中选聘一批人员为药品监督协管员和信息员,实行一岗双责。并且在各街镇成立的食品安全办公室加挂药品安全监管办公室的牌子,印发办公室工作职能,制定药品监管员工作纪律、工作职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保证措施。这种模式,既便于开展药品监管工作,又减少了监管经费的投入。施行统一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和经费资源,保障农村药品市场监管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七)推进业务专网平台建设。开展门户网站群建设,实施行政审批业务网上受理,进一步强化公共基层服务功能,加快药品监管信息化、网络化进程,早日实施信用等级自动评定、药品流通远程监管系统等,全面提升药品市场监管水平,提高
行政监管效能,解决传统模式下信息传递缓慢、监管手段单
一、资源难以整合等制约有效监管的现实问题,为公众用药安全构筑了一道科技防线,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和谐。
区药监局:陈子荣
第三篇:交易资金监管方式
交易资金监管方式
第一条为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规范存量房交易行为,保障存量房交易资金安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房地产经纪管理、规范交易结算资金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建住房[2006]321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存量房是指已购买或自建并取得所有权证书的房屋。
第三条本市市区范围内存量房实行网上交易和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制度。
第四条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是本市存量房网上交易和交易结算资金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
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委托郑州市房屋交易和登记中心负责本市存量房网上交易和交易结算资金监管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郑州正信住房置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是郑州市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的交易保证机构。接受交易双方当事人的委托,提供交易资金代收代付服务,承办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业务。
交易保证机构应向工商登记所在地的市、县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交易保证机构必须在银行开立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账户名称为机构名称加“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字样,并向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备案;交易结算资金开户行、专用账号应向社会予以公布;交易保证机构不得从事房地产经纪业务。
第六条房地产经纪机构(以下简称经纪机构)和经纪人在中介服务过程中不得从事交易资金的代收代付业务。
第七条存量房网上交易,是指通过存量房网上备案信息系统进行挂牌委托,发布房屋交易信息,并对达成交易意向的房屋,由交易双方当事人通过存量房网上备案信息系统签订合同的存量房交易行为。
第八条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是指存量房交易当事人为保证交易资金的安全,与交易保证机构签订交易结算资金监管协议,由交易保证机构代收买方当事人应付交易资金,并在交易完成后,按照约定,向卖方当事人代付应得交易资金的行为。
第九条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组织建设存量房交易网络信息系统,提供交易信息发布、档案信息查询、合同网上备案等服务。
第十条经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备案的经纪机构从事存量房经纪业务前,应向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申请办理网上用户认证手续。
经认证的用户信息发生变化的,经纪机构应当到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变更用户信息。
第十一条经纪机构接受存量房出售委托前,应当核验相关房屋权属证明和委托人的身份证明,并通过存量房网上备案信息系统进行信息核验,核验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从事居间服务的经纪机构身份验证;
(二)房屋权属证书记载内容的真实性;
(三)房屋交易要求的其他事项。
对不符合委托条件的,经纪机构不得接受委托。
第十二条经纪机构居间促成交易的,应当为交易当事人提供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的网上操作服务。买卖合同经双方当事人确认后,将合同文本传送至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交易网络信息系统备案。
双方当事人在签订交易合同前,可通过网上备案系统再次查询房屋的权属状况。
第十三条在交易双方当事人共同申请房屋转移登记前,买卖合同中主要条款发生变化的,交易双方当事人应到市房屋交易和登记中心办理交易合同注销手续,并重新进行网上交易。原经纪机构应当为交易双方当事人提供合同变更的网上操作服务。
第十四条双方当事人应当在买卖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到郑州市房屋交易和登记中心办理转移登记手续。
在买卖合同约定办理房地产转移登记手续的期限内,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买卖合同的,应当持解除合同的书面协议和其他规定资料,共同到郑州市房屋交易和登记中心注销交易合同的备案信息。
第十五条网上交易完成后,相关信息应在网上予以公示,公示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存量房坐落及相关测绘数据;
(二)存量房交易价格;
(三)经纪机构名称。
第十六条经纪机构应当如实提供存量房买卖合同的备案信息,并遵守合同网上备案的各项操作规程。
第十七条交易双方当事人自行达成存量房交易意向的,可到郑州市房屋交易和登记中心或经纪机构办理存量房网上交易。
第十八条交易保证机构应建立存量房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用于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的存储和划转。交易结算资金的所有权属于交易当事人,独立于交易保证机构的固有财产及其管理的其他财产,不属于交易保证机构的负债。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不得支取现金。
交易当事人通过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帐户划转交易资金,应与交易保证机构签订《郑州市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协议》(以下简称“监管协议”)。交易资金监管只针对交易房款,不含办理房屋过户等涉及的各项税费。
第十九条交易保证机构须与银行网上操作系统对应建立匹配的数据传输功能。
第二十条申请交易结算资金监管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交易当事人持买卖合同、房屋权属证书、本人身份证明,到交易保证机构服务窗口签订监管协议。
(二)当事人按照监管协议约定将购房款存入交易保证机构在银行设立的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帐户;交易保证机构向交易当事人出具交易结算资金监管凭证;交易当事人持监管协议、交易结算资金监管凭证、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所需材料,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
(三)交易当事人按照监管协议的约定,到交易保证机构办理交易结算资金划转手续。交易保证机构依据监管协议向开户银行出具《郑州市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划转通知书》,通知开户银行划转交易结算资金,监管协议解除。
(四)当事人需要申请按揭贷款的,应持买卖合同、监管协议、交易结算资金(首付款)监管凭证等按揭贷款申请材料,交贷款银行办理贷款业务,经审核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款银行将贷款资金划入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不得划入当事人个人账户。
贷款银行核定的贷款额度降低时,当事人应当于申请办理房屋权属登记前,签订有关协议并一次性补足首付款。
(五)设立抵押的房屋进行交易的,应先行办理抵押注销登记。交易当事人同意用监管的部分或全部交易结算资金办理抵押债务清偿的,由交易保证机构向当事人出具支付凭证到开户银行办理交易结算资金划转。
(六)因交易房屋不具备登记条件、交易当事人约定终止交易、交易当事人单方面违约等情况导致交易合同无法履行的,交易双方、交易保证机构可根据监管协议的相关条款解除监管协议。交易保证机构依据监管协议将交易结算资金划转给当事人。
第二十一条交易当事人划转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的账户发生变更的,应当向交易保证机构申请账户变更。
第二十二条交易保证机构从事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免费提供服务。
第二十三条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的开户银行应按照其与交易保证机构的约定,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专款专用。
第二十四条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负责对资金划转等情况进行监管。
第二十五条郑州市房屋交易和登记中心应做好日常抽查和定期检查等网上管理工作,对违反本办法规定和相关操作规程的经纪机构,应责令其进行整改,在整改期间暂停其网上操作资格,情节严重的,取消其认证用户并建议有关部门吊销其资格证书。
第二十六条郑州市房屋交易和登记中心应做好存量房信息的采集、汇总和统计工作,建立和完善存量房市场形势的分析和评价机制,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存量房供求情况和房价情况,加强对存量房市场运行情况的监测,定期形成市场监测报告。
第二十七条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违规操作、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县(市)、上街区房产管理部门可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2010年12月10日起施行。
第四篇:创新监管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创新监管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创新监管方式建立长效机制
全面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2006年,XX市各级工商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局的要求,以食品安全监管为重点,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稳步推进流通领域商品准入制度改革,强化商品质量监管,切实加强了流通领域和农村地区消费维权工作,全面提升了12315工作水平,切实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使我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以强化责任意识为重点,努力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一)继续深化“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监管模式
今年以来,市局结合省局“四制两查”的监管模式,继续完善和深化“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的监管模式,我们一是帮助、指导企业建立商品质量保障制度;二是帮助、指导企业建立消费纠纷处理制度。在《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我们又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将过去以监督管理为主的模式,逐步向以经营者自律为主的模式转变。我们重点加强了“商品质量查验登记制”、“索证索票制”制度的建立和推广,指导和督促经营者建立进销台帐,把好进货关,对所进商品的名称、规格、商标、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凭证等作好详细的登记,便于查验;要求经营者向供货方索要发票、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要求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售货发票等资料。目前,全市各大中型超市、食品经营户均已实施了“五制一承诺”制度,并统一制作牌上墙公示,上墙率已达到100%。
(二)注重实际,在推行中求深入,求创新,使监管机制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有效
一是建立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制,预案是在本市流通环节中经确认已经发生、依法应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处理的消费者食品中毒事件,或通过相关信息渠道获取的某种食品有毒有害,可能引发区域性严重社会后果的食品安全信息,急需紧急处置时启用;二建立了商品质量监测制度,我局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30余万元购买了配备专业农药残留测定仪、亚硝酸盐快速测定仪等快速检测设备的检测车辆,深入城乡,对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的食品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组织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坚持在城区各大市场内开展经常性监测,并将检测结果在市场的商品质量公示栏内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同时根据监测结果组织商品质量监测抽查。我局今年将食品、农资商品、家用电器作为监测重点,加大监测抽查力度,并积极配合省局进行了第一、二季度的化肥、食盐、豆干制品、汽油、柴油等商品质量监测抽查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共抽查商品xx个批次,其中合格xx个批次,不合格xx个批次,对经销不合格商品企业处罚没款xx万元;三是实行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登记制。在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时,工商执法人员严格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工作规范》等规定,对商品质量特别是对食品认真进行检查,并如实填写《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登记册》,确保了商品质量监管到位。
二、把日常监管和集中整治相结合,促进监管职能到位
(一)建立健全市场巡查工作制度,强化日常监管
以总局明确的“六查六看”为监管的主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监管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监管到位。将监管重心下移,把商品质量日常监管的主要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基层工商所,分段、分片包干,实行“三个落实”即:落实巡查人员、落实监管责任和落实监管任务,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辖区商品经营者进行巡查。抓住“两个重点”即:一是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行业,加大了对经营主体、经营行为、商品质量和商品包装、商标、广告的监管力度,坚决取缔无照经营,强化监督管理。二是突出监管重点商品,重点针对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粮、肉、蔬菜、水果等品种和儿童食品加强监管,特别是对一些季节性和节庆食品进行了严格监管。
(二)突出重点,扎实开展专项整治
一年来,我局按照省、市政府及省工商局的工作安排,人民群众反映的焦点、热点等突出问题,认真开展了十多次专项执法检查:一是包装食品安全专项执法行动;二是春季食品安全综合整治执法行动;三是清查含苏丹红食品的执法行动;四是节日市场专项执法行动;五是儿童食品市场专项执法行动;六是工商机关牵头的食品安全综合整治联合执法统一行动;七是猪肉食品市场专项执法行动;八是月饼市场专项执法行动;九是工商企业联合打假专项执法行动;十是秋冬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十一是元旦春节前食品市场专项整治。
(三)重拳出击,成效显著
在去年的专项整治中,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xx人次,出动执法车辆xx台次,检查食品经营户
xx户次,查处无照经营xx户,立案查处各种违法违规案件xx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x个,取缔私屠滥宰xx户,查获物资价值xx万元,处没罚款xx万元。查获假冒伪劣物资主要有:过期变质饮料xx瓶(袋)、奶粉xx公斤、营养保健食品xx公斤、罐头x听、调味品xx公斤、啤酒xx瓶、半汁葡萄酒xx瓶,质量不合格食用油xx公斤、散装白酒xx公斤、大
米xxx吨、面粉xx公斤、儿童小食品xx公斤,注水猪肉xx公斤.通过整治,我市流通领域食品质量有了明显好转,切实保护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以现代科技手段为平台,全面构建消费维权网络
(一)充分发挥12315申诉举报网络的作用
2006年我局投资百余万元建成了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该系统以市城区为中心覆盖全市,通过专网上连省工商局,下接全市七个县(区)局、分局和乡镇xx个基层工商所,现已正式投入运行。运行以来,日均话务量百余个。截止目前,全市共受理咨询、申诉、举报xx件,其中咨询xx件,全部及时解答,受理申诉xx件,全部及时处理,处理率xx,解调成功xx件,成功率xx,举报xx件,受理xx件,其中有效举报x件,立案x件,结案x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xx万元。
(二)建立和健全了12315指挥中心工作规范,充分发挥12315申诉举报网络的作用
指挥中心建立了完整的12315运作机制、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实现了指挥灵敏、反应快捷、受理及时、查处有力、高效运转的要求。特别是在及时准确掌握人民群众日常消费生活反映上,为政府提供了决策依据,也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开辟了有效途径。
(三)积极开展了消费维权“六进”活动
2006年,全市工商系统积极开展12315进市场、进商厦、进学校、进社区、进村镇、进风景区活动,在商场、宾馆、社区、乡镇、学校、旅游景点等设立了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联络点1235个,使申诉举报维权点覆盖全市城乡,基本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申诉举报的需要。
四、监管重心下移,切实加强对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
(一)以工商监管、群众监督、企业自律为基础,全面构筑食品安全“三网”工程
1、完善“监管责任网”,增强了工商所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为了切实加强流通领域商品监管,全市各级工商系统建立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责任制,层层签订了《流通领域商品(食品)质量监督管理责任书》。市局与各县(区)局、分局签订了责任书,县(区)局、分局分别与辖区工商所签定了责任书,工商所与所内干部、干部与辖区内的经营企业(户)签订了责任书,做到了横到边、纵到底,使责任落到实处。通过层层签定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了我市各级工商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意识。
2、完善“群众监督网”,增强广大消费者参与监督的意识
我局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的县、乡、村三级消费维权监督网络建设。目前,我们已在全市农村建立起消费者申诉站1875个,占全市村社总数的90左右,聘请联络员1875人,均制作了标示牌,工作职责警示牌并上墙公示。通过建立农村维权网络,使农民维权意识大大增强,降低了农村消费者的维权成本,维权可以不出村、不出社,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群众欢迎、政府满意。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我们对流通领域商品特别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实施舆论监督,该曝光的坚决按程序曝光,及时向社会通报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果,将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的详细资料公之于众,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让违法违规人员无可乘之机,让食品安全问题得到全社会的监督,问题食品犹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无立足之地。
3、构筑“农村现代流通网”,实施“万户放心店”工程
构筑一张保证商品质量、服务方便快捷的“农村现代流通网”,是强化企业自律,引导诚信经营的主要载体,也是保护消费者健康消费的一条重要途径。市局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市社区、乡镇、行政村积极推行连锁超市和放心购物示范店,引导和支持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向社区、农村发展连锁经营网点,并向有条件的村延伸开设便利店。今年这项工作已初步推开,射洪县金源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县所有的行政村建立起300多家连锁店,目前已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遂宁君利来百货有限公司和遂宁摩尔春天百货广场有限公司也正在积极申报中。市局还将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建议,争取政府辅助必要的政策支持,对该类企业给予税费、土地、资金等方面的优惠和其他扶持政策。计划在三至五年内,在全市所有2206个行政村,全部实行连锁店销售。市局还在射洪县、大英县和市城区进行了放心购物示范店的试点,已授牌放心购物示范店21家。下一步将把此项工作向农村推进,让广大农村消费者真正放心消费。
(二)加快构筑“一会两站”维权网络平台
为了更好地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今年我局进行了覆盖全市的县、乡、村三级消费维权监督网络建设,即:在乡(镇)设立消费者维护委员会分会,在村设立消费者申诉举报站和消费者投诉站,并根据各地实际,聘请义务联络员1235名。积极受理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农村消费者的申(投)诉,切实加大了维权力度,实现了城乡维权同步发展,迅速壮大了全市消费维权力量。通过“一会两站”维权网络的建设,显示出了工商工作的权威性和亲和力,大大增强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后劲,成为了农村消费维权工作新的亮点。
(三)开展农村消费及消费环境状况调查
为加强农村消费指导,推进农村消费环境建设,真实准确地了解当前广大农村消费者的消费及消费环境状况,切实维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农村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水平,为政府在制定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方面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市局消保科会同市消委会于2006年x-x月在全市5个县(区)23个行政村进行了抽样入户问卷调查。全市共发出调查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96份。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了当前农村消费及消费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及建议,积极推进农村消保工作的有效运行。
五、存在的问题
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和完善,我市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工商干部对消保工作认识不够,意识不强;二是商品质量监管改革工作发展仍不平衡,有的地方工作还未落到实处;三是有的工商所在平时的监管工作中,日常巡查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流通领域监管登记册登记内容很少;四是“五制一承诺”等经营企业自律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六、今年的工作打算
2006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意义重大。我局将在省局的领导下,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的部署,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维护食品市场消费安全;完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制度,提高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水平;加大力度、完善措施,切实加强服务领域和农村地区的消费维权工作;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推进12315行政执法网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消费维权工作体系,克服畏难情绪和满足现状的思想,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切实把消保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新的成效。
第五篇:创新商标监管方式 探索实行制度治本
创新商标监管方式 探索实行制度治本
——**工商局推行入市商品商标查验备案制
一、突出典型带动,注重宣传引导
2005年起**工商局提出在商业企业推行入场商品商标查验备案制2005年9月,组织系统商标管理人员及全市各大商场负责人召开了关于大中型商场超市实行商品商标查验备案现场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各大商场推广实施商品商标查验备案制的通知》,明确指出,实行查验备案制,不仅关系到净化市场环境和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关系到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还关系到商业企业树立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和促进我市经济健康发展。
二、梯次推广实施,全面推进落实
在推进步骤上,按照规模大小分为不同梯次,分步骤逐步推进,我们确定在全市13家中心商场和大型商场、超市内进行推广,到2005年底13家商场全部实行查验备案制;2006年起,我们开始在全市大中型商场、超市推广实施,经过1年的努力,全市74家大中型商场、超市全部实行了查验备案制,商品普及率达到90%。在实行查验备案的商品类别上,从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的食品类、农资类商品抓起,目前已对我市103家商场超市完成了上万个供应商和经销的数万种商品的商标索证查验备案工作。
三、强化教育培训,引导建章立制
一是对商业企业负责商品商标备案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专门的商标业务培训。重点加强了商场超市备案人员对《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商标索证备案制度》业务学习。二是要求建立商标索证查验制度。三是要求建立商标索证登记制度,分类对商品商标证明材料登记备案,建立台帐,有条件的还应建立电子台帐,设定预警程序,实行微机化管理。四是要求建立“一品一档”管理制度。
四、明确责任分工,确保监管到位
一是监管责任到位。各分(市)局把商品交易较为集中的超市、商场作为商标备案的重点,向辖区内各超市、商场辐射。二是监管整治到位。充分利用商标备案的第一手资料,对经营企业在实行商标备案制中所经营商品的种类、商标备案数量、存续状态有了一个最基本的了解,全面促进了商标监管的到位。三是监管服务到位。指导帮助备案企业建立备案档案,免费提供备案台帐等相关资料,帮助企业培养商标管理专业人员,增强与企业商标专管员的联络,拉近与企业间的距离。
五、提高自律意识,促进长效监管
结合市场巡查和经济户口的管理,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在重要商品经营者中开展诚信经营活动,培养商品经营者不进假、不售假的良好职业道德,使商品经营者增强商标法律观念,提高了商标备案意识,真正实现了商标管理从“以打为主”向“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的转变;结合流通环节商品质量监管,推行商标查验备案制,以食品类商品和农资商品为切入点,延伸到了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流通领域。逐步建立工商行政监督、社会群众监督和企业自我监督“三位一体”的商标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了流通环节监管责任落实。**工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