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近日反恐形势[模版]

时间:2019-05-13 23:1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6月近日反恐形势[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6月近日反恐形势[模版]》。

第一篇:2012年6月近日反恐形势[模版]

国际反恐新形势

近日,非洲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发生爆炸案,近40人伤亡;叙利亚胡拉镇发生大屠杀,至少108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就在最近美国媒体披露,中央情报局破获一起恐怖行动图谋,袭击者携带的内衣炸弹经过高科技“升级”,能够在机场躲过严密防范的安检系统……恐怖袭击,人类现实生活的血色梦魇。一年前,当“基地”头目本〃拉登被击毙,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反恐取得成功。当下现实却表明,恐怖主义的嚣张并未停止,就反恐而言,改变的只是美国的政策方向和恐怖主义的形态策略;就全球安全而言,反恐形势依然严峻。

“反恐”这一概念突入全球安全视野,直接缘于“基地”组织对美国的“9〃11”恐怖袭击。华盛顿先导下的强力政策,推动反恐全球化、机制化。2001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以恐怖主义和反恐行动划线,将错综复杂的世界政治文化简版化。过去11年,反恐力度不可谓不大,效果不可谓不明显。然而当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反恐成功,显然又一次将长期、严峻的反恐简版化。

奥巴马所谓的反恐成功,如果有其衡量标准,大约可以理解为自“9〃11”以来美国未遭受严重恐怖袭击,以及当代恐怖主义代名词——本〃拉登的毙命。

作为当代恐怖主义政治象征的“基地”组织,其头目拉登之死,不仅从肉体上消灭了一个恐怖网络的首脑,而且也是一个恐怖主义符号的消灭,其指标意义明确。而在多层严密监控防御体之下,美国能够在多次有惊无险的情况下避免重大恐怖活动的“零突破”,也是美国反恐政策的一个收效。然而,这绝不能成为反恐成功的佐证。美国本土反恐的“绩效”不能掩盖恐怖活动在全球范围的泛滥,而拉登的毙命,既不表明“基地”的消亡,更无法消解全球反恐持续严峻的形势。自“9〃11”以来,全球恐怖组织发展呈现以下趋向:

一、碎片化。“基地”组织作为大型体系化的恐怖网络已经被有效肢解。但“基地”在非洲、中东等地区的分支机构仍在活动,而“基地”的外围网络以及以“基地”为名的恐怖组织更是在世界各地频繁活动,一些个体性的恐怖袭击也造成重大伤害,恐怖主义仍然对全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二、变异化。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恐怖活动和反恐行动从来在制约与反制中不断升级、演化。当下的恐怖活动不仅在袭击物质手段上不断变异以图突破反恐围剿,其思路、手段也更新、更复杂,特别是伴随科技发展,恐怖活动器械不断升级。不久前第二届全球核安全峰会在韩国首尔召开,防范核恐怖主义成为峰会讨论重点。据统计,过去近20年发生了2100多起核和其他放射性材料的遗失事件,如果核材料同恐怖主义发生勾连,后果将十分严重。另外,网络恐怖主义的危害性凸显,借助网络,恐怖分子不仅将信息技术用作武器来进行破坏,而且还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招兵买马,并且通过网络来实现管理、指挥和联络,时至当下,防范网络恐怖主义已成为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

三、旗帜化。在今天的安全环境下,反恐行动得到世界范围的有力支持,但在不同的政治、文化语境下,恐怖主义和反恐在全球现实中发生认知和理解的严重分歧,一些恐怖组织甚至以恐怖作为极端化政治、文化反制的旗号。这样的政治分裂便导致一种黑色的现实悖况:一些时候当恐怖袭击发生,无辜者的受难令人悲愤,而恐怖主义者的动机却导致冲突的舆论。这是反恐的一大尴尬,是我们这个世界冲突现实的写照。

反恐无止境,任何侥幸和松懈都是可怕的。必须不断加固反恐的全球链条。与此同时,要立足于本,从消除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冲突上,遏制恐怖主义之魔。当前世界政治、文化风云变幻,施行反恐,更需要把握方式、方向。2005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在马德里举行的“民主、反恐和安全”国际峰会上对全球反恐有这样的表述:国际社会应在联合国的主导下达成反恐协议,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国际社会不会放弃使用军事打击手段制止恐怖主义,但为达到政治目的过度使用武力,甚至伤害无辜百姓的反恐措施,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消灭恐怖主义的。

2012年6月

第二篇:新疆反恐形势

人民网北京5月22日电4月27日至30日,习近平主席到新疆考察工作。作为陪同习主席视察新疆工作的随行者之一,新疆军区政委刘雷少将一路上聆听了习主席关于做好新疆工作的一系列讲话和指示,对习主席代表党中央提出的稳疆兴疆、强边固防的战略思想颇有感触和体会。近日,他在接受解放军报社主办的《国防参考》杂志采访时就新疆的反恐形势等问题谈了四点看法。

稳疆兴疆、强边固防必须把握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站在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高度,深刻认识新疆“分裂和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

“自汉代以来,中央政府对于新疆的要求一直都是以„反分裂‟为第一要务。”刘雷强调,这是坚持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必须首先明确的历史事实。自张骞、班超经略西域以来,新疆各族人民就一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为此,近两千年来,特别是近百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围绕“分裂与反分裂”问题展开了长期曲折尖锐的斗争,一次又一次地挫败和击退了主要受境外势力支持的分裂主义浊流。与祖国站在一起,以归属中华祖国为荣历来是新疆广大人民群众的选择。

说到这里,刘雷特意介绍了“新疆”这个词的固有内涵。美国学者贝尔斯1937年在上海出版的《左宗棠传》中谈到,乾隆用兵15万收复西北疆域后为之取名“新疆”。“新疆”,其意实为“故土新归”,而绝非一些人谬传的“新辟疆土”。诚如著名维吾尔族学者包尔汉所指出的,“新疆与祖国的关系不是一般的朝贡与封赐的关系,而是表现为长期的不间断的国家行政权力在这一地区的直接行使”。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新疆也命运多舛。1865年,在英国的支持下,浩罕国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与新疆封建势力和卓勾结作乱,侵占了天山南北诸多城镇。1871年,沙俄趁机侵占了伊犁地区,进一步加重了西北边陲危机。西北防务重新得到了清朝政府的关注。1875年,左宗棠率军西征,两年后打败了阿古柏等入侵者,1881年终于收复了被沙俄强行占领长达11年之久的伊犁,清朝政府则重新恢复了对于新疆各地的军政管辖。清军收复新疆时,左宗棠在1877年上呈的奏章里,提出了“设行省、改郡县,为新疆久安长治之策”的意见。随后,陕甘总督谭钟麟、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刘锦棠等人又数次上奏论述,遂使新疆建省之说臻于完善。光绪十年十月初一,清政府发布新疆建省上谕,正式建立新疆省。对于“新疆”省名本来的涵义,左宗棠在奏议中郑重言明,是“他族逼迫,故土新归”,即意为原来是中国领土,被外国入侵者占领后,现在重新又被收复回来。因此,把“新疆”一名的由来说成“以其为新辟疆土而成新疆”是不准确的。所谓“新辟疆土”而名“新疆”之说既混淆视听,造成模糊认识,又极易被“疆独分子”和“三股势力”所利用。所以,我们在进行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教育时,必须严肃澄清这一点。

刘雷谈到,王震同志生前曾说过,解放初,我军进军新疆的路线走的就是当年左宗棠率军西征走过的路线。在那条路上,他看到了当年的“左公柳”,可以想见,左公走的那条路就更艰苦了。王震讲过,“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则,祖国西北大好河山很难想象。”“自西汉张骞、班超经略西域起,历经汉唐各代到现在,我国各族人民都为保卫和开拓西北地区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解放后,毛主席、党中央指挥我们屯军戍边,对大西北的开发和建设更是功勋卓著。中华民族多少优秀儿女为这一崇高的事业献出了青春和生命。不久前,党中央提出大力开发西北地区,我们这一代人应是义不容辞的,我们的后代更是任重而道远。”回味王老将军的这些话和为之付出的一切,我们深深感到,毛泽东、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是坚持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的典范,是稳疆兴疆、强边固防的榜样。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创立的光荣传统,坚决贯彻中央治疆方略,自觉扎根新疆、保卫新疆、建设新疆,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刘雷紧接着指出,综观百余年来新疆地区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史,可以以1950年新疆和平解放为界分为两个历史时期。20世纪前半叶是分裂势力由思想传播发展到政治实践的时期,在来自国外的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的持续渗透下,1933年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和1944年的“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成为新疆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分裂政权,尽管这两个分裂政权存在时间不长,但其影响深远,“东突厥斯坦国”成了分裂分子追求的政治目标。

20世纪下半叶至今是分裂势力沉渣泛起到反分裂斗争进入以反对暴力恐怖为主要形式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党政军各级领导,对于维护新疆稳定高度重视,正确决策,措施得当,打击有力,动员各族广大群众进行反恐怖、反分裂的艰苦卓绝的斗争,遏制了分裂势力的猖狂气焰,打击了恐怖分子的罪恶活动。

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一些条件的限制,建国以后新疆民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的教育开展较晚,工作相对薄弱,国家意识与公民意识的宣传教育长期以来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花大气力来抓教育,强化各民族中国人的国民身份,淡化族际间的区分和界限,塑造中华民族意识,引导族群意识与中华民族意识相一致,做到任何族群认同都不能高于国家认同,任何族群意识都不能高于公民意识,把国家意识与公民意识深深根植于各族群众,为新疆长治久安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提到国际舆论关注习主席近两个月七次提及反对暴力恐怖活动,要求筑起反分裂反暴力恐怖势力的铜墙铁壁,刘雷加重语气说,反分裂斗争事关国家总体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是一场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斗争。我们要稳疆兴疆、强边固防,必须像习主席强调的那样,加强新形势下的反分裂斗争。4月30日,针对乌鲁木齐火车南站站外发生的3人死亡、79人受伤的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习主席立即作出指示,必须深刻认识新疆分裂和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反暴力恐怖斗争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的决策指示精神,牢固树立长期斗争、艰苦斗争、持久斗争的思想,保持对暴力恐怖分子的高压严打态势,坚持先发制敌,凡恐必打、露头就打,打早、打小、打苗头,以铁的手腕予以毁灭性打击,坚决挤压暴力恐怖活动空间,坚决扼制其蔓延升级势头,布下天罗地网,筑牢反恐防暴的铜墙铁壁。

“当好战斗队,就是要坚决保卫边防,坚决打击暴力恐怖活动。”我们驻疆部队必须在实战化训练中提升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为确保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力量支撑。

刘雷表示,习主席赴疆第一站选在南疆,第一个点选在部队,凸显了驻疆部队在反恐维稳、稳疆兴疆中的特殊重要性,他在视察新疆军队和武警部队的工作时,最关注的是部队的战斗力建设。在喀什看望连队官兵时习主席指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越是复杂严峻的环境,越能磨砺意志本领,希望大家牢记职责、再接再厉,为祖国和人民再立新功。”他还特别强调,“我很关心你们的装备和训练,对付暴力恐怖犯罪分子一定要有有效手段。训练一定要按实战化坚持下去。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我们学习贯彻习主席的这一指示,最重要的就是要体现在实战化训练的改革和践行上。这是提高部队履行职责使命能力的必由之路。这些年,我们在抓好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同时,结合驻疆部队的任务实际,突出抓好部队实战化反恐维稳训练,在维护新疆大局稳定中发挥了“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

刘雷接着讲,反恐怖斗争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很强,敌对势力总是打着民族宗教旗号,蒙骗信教群众,煽动民族对立和民族仇恨。在这种情况下,孤立和打击极少数分裂暴恐势力,前提是抓好反恐防暴知识学习,掌握政策法律界限。近两年,我们组织官兵认真开展恐怖活动特点规律、方式手段的学习研究,加强对恐怖活动的了解;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防暴条令》以及民族政策等法规常识,掌握各类法律政策;突出反恐维稳、应急处突战法训法的学习研究,确保官兵遇到复杂情况能随机应变、临机处置。

谈到提高部队反恐实战能力时,刘雷表示,暴恐分裂势力一贯行动诡秘、凶残狡诈、手段阴险,暴恐活动往往出其不意、防不胜防,但作为驻疆部队必须按照万无一失的标准做准备。特别是这几年,互联网改变了暴恐活动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各种制爆方法网上都可以找到,效仿性和危害性极大,还有一些在境外有“圣战”经验的暴恐分子,图谋潜回国内实施破坏。要把暴恐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必须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把防范打击的本领练过硬。实践中,我们注重加强反恐应用训练,提高官兵实战制敌能力。

刘雷指出,暴恐活动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事发突然、情况紧急,留给我们的反应和处置时间很短,有时速度就是优势、到位就是胜利,2分钟到比10分钟到结果完全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快制快、先发制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遇事要决策快、行动快、处置快。这几年,我们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置预案,加强实案化实战化训练演练,提高各级的快速出动、快速应对、快速打击的能力,部队在关键时刻发挥决定性作用。特别是我们针对民兵预备役部队处在反恐维稳斗争最前沿,着力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突能力。

打击暴恐活动,必须树立军地“一盘棋”思想,多管齐下、协作配合、综合施策。近年来,我们不断健全完善军警民联合反恐维稳机制,开展常态化的反恐演练,组织屯垦部队、民兵和预备役部队与地方公安开展“网格化”巡控,形成联手防范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的整体合力。特别是针对新疆边境线长、对外山口通道多、通外开放口岸情况复杂等实际,牢固树立“大边防”的思想,以防潜入潜出、防偷运武器、防走私越界、防偷袭破坏为重点,加强边境应急处突能力训练,形成党政军警民管控体系,筑牢反恐怖、反分裂、反渗透的第一道防线。

现在,暴力恐怖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境内境外互相渗透、互相勾联、里应外合的严峻态势。尤其是从今年吉尔吉斯、越南边防军堵截击毙越境暴恐分子事件看,开展国际间的联合反恐演练、联合边境管控非常现实重要。这几年,国家加强了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和周边国家的联系,我们驻疆部队也多次参加了跨境联合反恐演练,建立定期与周边国家开展联合巡边机制,有效挤压了暴恐活动的生存空间。

“当好工作队,就是要做到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宣传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我们驻疆部队必须通过创新群众工作机制,把各族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打一场反分裂反暴力恐怖的人民战争。

“当好工作队”是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和看家本领,特别是在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善于做好群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群众工作做得越扎实越主动,反恐维稳的基础就越坚实,把握就越大。当前,各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扬好这一光荣传统,刘雷政委谈了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必须强化群众工作意识,端正对群众的根本态度,把群众放在心上。习主席指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本是人心。在新疆,无论是发展,还是民生,还是稳定,都要紧紧围绕争取人心谋划部署。争取人心大量的、经常性的工作还是要靠群众工作去实现。从新疆的现实情况看,新疆社会发育程度低,基层基础比较薄弱,围绕争取人心做群众工作遇到诸多难题。比如,农村宗教狂热和宗教极端思想不断升温,非法宗教活动打而不绝,一些社会治安防控薄弱地区,日益成为暴恐分子的滋生地,去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暴力恐怖活动主要集中在县及县以下。比如,一些地方农村年轻人早早辍学,又不务正业,不愿意到工厂上班,到处闲逛,教育管理问题突出。近几年打掉的危安暴恐团伙,其成员大多是18岁至25岁的无业青年。又比如,社会矛盾复杂化引发社会矛盾和对抗的触点增多、燃点降低,一些群众内部的民事纠纷容易被敌对势力炒作利用,引发大的问题。特别是“7·5”事件给民族关系造成的伤痕,需要长期努力做工作。近年来,通过持续抓好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深入开展军民共建美好精神家园活动,大抓“双语”教育,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村创建活动,开展“三学一交”活动(学说民族语言、学唱民族歌曲、学跳民族舞蹈,与民族群众和宗教人士交朋友)等,教育引导各级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是新疆发展稳定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基石。在新疆,最难、最长远的问题是民族团结问题,最大的群众工作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在根本上要靠真情真心。广大官兵做好群众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不断增强,大家都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和呵护民族团结,无论是维稳执勤、野外驻训,还是抢险救灾、军民共建,都能自觉遵守群众纪律,尊重民风民俗,模范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最大限度地团结和争取群众,与各族群众紧紧地站在一起,齐心协力、并肩奋斗。

其次,要增强做群众工作的本领,要善于接近群众,熟悉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在此基础上学会做宣传工作,积极教育群众。在宣传方面,一要坚持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要想赢得斗争的胜利,不仅要迅速控制案发现场,制服暴恐嫌犯,还要尽快公布真相,公布得越快、越详细,杂音就会越小。我们公开真实情况的速度,要跟互联网上不负责或者别有用心的杂音赛跑,抢占话语权。去年以来,自治区在第一时间公布了10多起暴恐案件有关情况,及时掌握了舆论主导权。二要学会讲中国故事,用西方式的叙说,用受众能接受的方式来介绍。宣传报道中,应遵循国家传播的规则,对问题的揭示与分析、全面而又平衡的报道比平庸刻板的报道更能塑造国家的真实形象,没有人能相信一切都是完美的,承认自己确存麻烦但我们能好好处理,对受众来说更有可信度和说服力。在群众教育方面,要突出强化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这是增强国家意识、统一意识、公民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的基础。没有牢固的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就是脆弱的。只有文化认同的基础打扎实了,国家认同才能经得起风浪的考验。这些年来,驻疆部队广大官兵争当党的政策的宣传员、文明新风的传播员、社会舆情的引导员,坚持进街入巷、进村入户,深入开展“三观”“四认同”(即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宣传教育,打造立体式、全覆盖、持久性的宣传网络,使“三维护、两反对”(即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反对民族分裂,反对非法宗教)“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这个工作特别值得认真总结,并且要不断创新。今年,自治区还有一个重大战略举措,用3年时间组织20万各级机关干部,进驻乡村(社区)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自治区6名领导带头进驻南疆重点地区,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力度之大在新疆历史上是空前的,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切实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再次,要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学会组织群众,以此增强民族凝聚力。在这方面,毛泽东、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创新了两套机制。一是通过屯军戍边建立了“兵团体制”,有效地把具备一定素质的几百万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诚如习主席指出的,在新疆组建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做好新疆工作,必须把兵团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要发挥好兵团调解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等特殊作用,使兵团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二是通过民兵组织建立了“人民武装体制”,通过以退伍军人为骨干的组织体系,把大量有觉悟的高素质群众团结在党的旗帜下,通过骨干带群众,从根本上筑起与党和国家“同心同德”的、有纪律的“铜墙铁壁”,这是我党我军独有的政治优势。这些年来,我们在强化民兵的“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方面又有了许多创造和进展。例如,建立了民兵应急维稳力量体系,地州建营、县市建连、乡镇建排、村成立1警3协警6民兵的治安分队;依托边防民兵成立了应急支边分队和民兵哨所,担负管边控边任务。又如,抓了重点镇武装部达标建设,广泛开展一个县市武装部联建一所学校、一个乡镇武装部帮建一个村、一个专武干部帮扶一户人活动,打牢长治久安的社会基础。此外,按照乡镇民兵参加“网格化”执勤、警务室建设和铁路公路护路等方式,每天组织近5万人次进行巡逻执勤和重点目标防控,形成到底到边的反恐维稳体系。在用好这两套“群众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我们还有一套体制,就是积极参与强化和创新社会管理。这方面,我区部队近年来也做了大量工作,先后投入1600多万元参与乌鲁木齐市重点社区整治,组织部队党委(支部)与当地363个基层党组织开展军民共建和双拥活动,输送7900多名优秀复转军人到民族地区乡镇任职,为地方留下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组”。驻疆部队还积极帮助基层社区和农村建立专职治安联防队,村和社区建立治安联防队及“十户联防”组织;社区每100户配备1名社区工作人员,村委会配备专职治保主任,提高“十户长”待遇,像在哈密市设置“居民说事点”,克拉玛依市试行“一网多责、一格多员”网格化精细管理模式,泽普县对流动人口管理试行“日清周结”制度等,都是对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当好生产队,就是要在完成军事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和支援新疆的开发建设。”我们驻疆部队必须把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稳疆兴疆的重要一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

我军从进疆之日起,就担负起生产队的重要职能,积极参加和支援新疆开发建设,为形成久安之势、长治之业贡献力量。刘雷在讲到这一情况时,列举了这些年来驻疆部队助民援建的一系列措施和成果。例如,“西气东输”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驻疆部队1700多名官兵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迎战“千里风口”托克逊,翻越“百里火山”吐鲁番,历时三年圆满完成了新疆境内自然环境最差、施工难度最大、工程任务最重的326公里伴行道路和唯一一座476米长隧道的修筑开挖任务,使“西气东输”工程提前全线开通。为改变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植被稀少、风沙肆虐、生态脆弱的恶劣环境,驻疆部队20多年矢志不渝,用“天地无情我有情,沙漠植树为人民”的豪情壮志,与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连心携手、战天斗地,共同启动实施规模宏大、艰苦卓绝的柯柯牙绿化工程,构筑起一道辐射8县1市、长达30公里、面积9.6万多亩的生态长城,为实现跨越发展撑起了一片蓝天,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授予“全球500佳境”称号。驻疆某炮兵团40多年如一日帮扶疏勒县巴仁乡十六村,一代代官兵把这个过去连饭都吃不饱的贫困村,建成了如今拥有固定资产4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4000多元的新农村。在扶贫帮困上,驻疆部队持续开展“一部一村”和“百村万户”帮扶活动。积极参加“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大力支援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各族群众吃水、用电、行路等民生难题,建立扶贫联系点2200多个,帮助6万多名群众脱贫致富,定点帮扶的新疆十六村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小康村、文明村、示范村。我区部队广大官兵正是通过帮助地方“抓发展、惠民生,让各族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奔头”,才不断增强了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增添了爱国爱疆的正能量。

下一步驻疆部队如何在“当好生产队”上更有作为?刘雷政委在回答这一问题时着重指出了两点:一是在兰州军区党委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进一步做好做实对口援疆工作。中央援疆部署和举国援疆热潮是前无古人的浩歌,是立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史册上的丰碑。有一种力量叫援疆,有一种精神叫感动,“带头援疆”的官兵应成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中的一员。驻疆部队要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在坚持群众第一、民生优先的前提下,还要积极援助地方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设,为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做贡献。去年12月19日中央政治局听取新疆工作汇报后,习主席就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了影响深远的重要讲话,新疆军区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工作规划》,提出做好聚心凝魂、团结融合、富民发展、平安创建等8大工程、50项具体工作,以实际行动为稳疆兴疆、强边固防作贡献。二是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发展的内涵应该是社会的整体发展,包括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国民素质的提高,这样的发展才有可能是跨越式的发展,才有可能使发展取得最理想的效果。新疆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改善民生、惠及当地、促进团结上。要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良好基础。那种把“发展”简单看成是经济发展的观点是非常片面的,下一步驻疆部队在援建兴疆的过程中,既要援助经济发展,又要重视文化援建、科技援建、生态援建,尤其要注重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提高兴疆富疆的效率和水平,从而在更高的起点上“当好生产队”。

第三篇:反恐形势总体越来越严峻

反恐形势总体越来越严峻 对话 来源:中国网 2014-06-19 我国未来反恐形势,暴恐活动高发的势头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在我国调整一些反恐策略、手段之后,才会把这个势头给打下去,所以从目前来看,总体反恐形势越来越严峻。作者:严帅

中国人初次认识恐怖袭击要追溯到2011年的美国9·11事件,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恐怖袭击,也第一次意识到恐怖袭击带来的伤害。近一段时间来,“东突”恐怖势力在新疆、北京、昆明等地煽动策划了一系列暴力恐怖袭击事件。这让我们忽然认识到,恐怖袭击已经近在咫尺。

中国目前的反恐形势有多严峻?如何能有效打击恐怖势力?普通民众有可以为反恐工作作出哪些贡献?中国网特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军控与安全研究所有组织犯罪研究室执行主任严帅深度分析中国目前的反恐形势。中国网:如何看待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反恐形势? 严帅:中国现在面临的恐怖袭击处于高发期,反恐形势会日趋严峻。从恐怖袭击次数上判断,以前沿海发达地区很少发生恐怖袭击,此前也曾有一些“东突”恐怖组织宣布在上海或者福建一些大城市制造了一些事件,但是这些事件都是子虚乌有的,是他们自己宣传的,目的可能是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但是从统计数字上来看,1990年到2001年,东突恐怖势力在国内制造了大概200多起暴力恐怖事件。据新疆自治区公安厅统计,2012年新疆暴恐案件有190余起,从数字上看,恐怖袭击事件的数量增加的幅度很大。

我国未来反恐形势,暴恐活动高发的势头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在我国调整一些反恐策略、手段之后,才会把这个势头给打下去,所以从目前来看,总体反恐形势越来越严峻。中国网:暴恐势头为什么会要延续一段时间? 严帅:从中国新疆以及西北边境面临的周边环境上看,有几大因素促成了国内暴力恐怖事件高发的态势:

一方面,2014年美国从南亚撤军。奥巴马前几天访问阿富汗的时候表示保留大概1万人的美国驻军在阿富汗,帮助阿富汗政府军反恐。虽然美国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反恐打了十多年了,但是恐怖势力的根基和实力没有遭受到很大的削弱。虽然绝大部分“基地”组织的高级头目被美国定点清除了,但“基地”组织的威胁还在,所以当美国这股重要的反恐力量撤出去之后,南亚的反恐形势可能会恶化,进而会影响中亚,也影响中国西北边境。

另外,美国的反恐战略调整。一方面是投入的减少;另一方面美国在反恐上的双重标准,对我们造成的一些压力和扰乱,会使中国的反恐工作难度加大。因为之前美国在反恐上对于中国需求比较大,中国也是积极配合美国在国际上的反恐战争。现在美国它的国家安全战略重心或对外战略重心调整了,更多的是围绕遏制中国展开,那么美国会不会拿“东突”恐怖势力作为筹码来暗中干扰破坏中国的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因素。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是通过支持“基地”组织等恐怖势力与苏联进行这种大国之间的博弈。现在,美国的一些表现也是让人觉得美国正在这样做。从几起中国发生的重大的恐怖袭击,美国政府的表态上来看,美国一直都是不承认的,而且还借机中国的民族、宗教政策横加指责和抹黑,美国在反恐上的双重标准让我们看到了美国是多么的虚伪和狂妄。

第三,疆内的极端思潮有蔓延的趋势。从一些研究来看,极端思潮可能是导致或进入恐怖袭击的过渡期,只要某个人受到极端思潮的影响,那么他很有可能就进一步蜕变成恐怖分子实施恐怖袭击。现在这个极端主义思潮在新疆蔓延或者传播,是一个比较高发的态势,而且势头还比较严峻,尤其是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传播,对一些年轻人的影响特别大。因为对于互联网传播的管控,是各国都面临的一个难题,因为去管控互联网虚拟世界里的一些信息流动难度比较大,它能悄然无声地影响到一大批人尤其是一些不上学,也没有找到工作的年轻人,这些人尤其容易受到这种极端思想的影响和蛊惑。中国网:目前,中国的反恐工作最难的问题是什么?

严帅:从源头上说,因为中国国内,尤其是疆内恐怖袭击,大多数是与境外势力有一些间接或直接联系的,现在盘踞在巴阿部落区的“东伊运”,也叫“突厥斯坦伊斯兰党”等“东突”恐怖势力在巴阿部落区继续活动,刚刚也提到美国的撤军,“东伊运”的生存压力减小了,它对于我国境内的恐怖袭击的影响力或者煽动性可能会加大,那么如何进一步铲除境外“东突”这股恐怖势力,对境内的影响或者是煽动渗透,这是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中国网:从目前来讲,哪些措施可以有效打击恐怖势力?是否有国外的一些经验可以借鉴? 严帅:美国反恐的一些经验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是我国要不要采取类似的举措也是值得进一步观察的。

美国“911”之后反恐就有两条战线:一条在境外,境外反恐有大规模的常规战争,也采取一些定点清除的猎杀行动,清除恐怖组织的头目,摧毁它的组织架构,应该说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果我国面临着源自境外的恐怖威胁,并且威胁越来越凸显的话,我国可能需要加强与当事国家的合作等方式来消除这方面的威胁,从源头上斩断恐怖主义对境内的影响。另外,我国民众对于恐怖主义的认识以及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也是比较需要迫切提高的方面。美国“911事件”之后采取的一些措施,目的是重点提高民众的防恐和反恐意识,比如美国国土安全部有一些项目,例如“可疑活动报告”,教育民众要有警觉性,呼吁民众一旦发现恐怖主义苗头或者蛛丝马迹,就向安全部门通报。从美国这几年破获的案件来看,民众在美国反恐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当于一场反恐的人民战争,如果人民有了这样的意识,恐怖分子就没有藏身之地了。

中国网:最近,首都综治委也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社会面等级反恐。以社区(村)的书记和治保主任为骨干,以楼门院长、中心户长为中坚力量,以广大巡防员、流管员、平安志愿者为基础,建立起了一支近10万人,覆盖全市的安全稳定信息员队伍,成为涉恐涉暴情报信息收集的重要基础保障。这也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也正在打响反恐的人民战争?

严帅:是的。因为现在我国的反恐面临非常严峻的局势,暴恐的势头比较高涨,所以现在需要我国各级政府采取强有力地措施加强反恐力度,这有助于压制住暴恐势力的活动势头,并且让人民群众真实感受到国家非常重视反恐工作,表明国家是以人民的安全和切身利益为工作的首要出发点。当然,在实施或者采取这样的措施投入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还是需要考虑可持续性,因为投入与反恐效果之间要取得一个平衡。

中国网:这两年发生的暴力恐怖袭击,包括去年的金水桥事件,今年的昆明火车站暴恐案,再到前段时间发生的乌鲁木齐爆炸案,这些暴力恐怖事件跟从前相比,有哪些新的特征? 严帅:地域上来看,原来大多数是发生在新疆地区,尤其是在南疆地区。从去年金水桥事件到昆明火车站袭击事件,这两件袭击的趋向性非常明显,就是要向内地,以前很少发生恐怖事件的一些地区蔓延,所以说这是很大的苗头,也是非常需要警惕的,如果这个势头遏制不下去,对中国的影响可能会更大。中国网:对普通市民的影响也更大了。

严帅:对,以前都发生在新疆这么远的地方,现在连北京这样的城市,火车站这种普通群众经常会出现的地方,都发生了暴恐事件。从袭击的选择目标上来看,也有一个新特点。原来在南疆的恐怖袭击可能更多的是针对政府机构的设施或者巡逻的安全力量或者是派出所,现在从这几起特别大的恐怖袭击案来看,都是选择普通民众聚集的地方,这种目标叫做“软目标”,针对“软目标”的袭击增多了,造成了更大更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恐慌。针对政府机构或者派出所的袭击,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心理冲击没有那么大,但是一旦在火车站或者在早市发生这样一个袭击。一次袭击造成的死伤人数比较多,而且袭击的手段上也比较残忍,对人心理上的震撼力非常大。

另外,从恐怖袭击的实施者来看,女性恐怖分子,在恐怖袭击当中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多,因为金水桥案,还有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都有女性参与,从国际上来看,这也是一个趋势。

所以说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国内发生的这种恐怖事件,与国外发生这种恐怖事件的特点、趋势,可能会呈现一个相似性的趋势。中国网:为什么女性恐怖分子会增多? 严帅:一方面因为之前大多数恐怖分子都是男性,反恐部门或安检部门对男性防范的警觉度更高,女性有柔弱的一面,欺骗性更大一点,防范难度更大;

另外,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性也是一个原因。尤其在疆内,可能男性是家庭里的主导,如果一个家庭里男性受到这种极端思想的影响成为恐怖分子,他的配偶也很有可能受到她丈夫思想上的影响,也可能走上恐怖道路了。

中国网:最近环球舆情有一个调查,就是近九成的民众都支持立法反恐。立法对于反恐工作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严帅:当前,我们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反恐立法的重要性,因为没有一部明确的反恐法的话,有时候抓到一些恐怖分子嫌疑人或者是一些极端分子,没有对应的、针对性的法律来审判、判刑和处罚,所以这是非常大的难题。

另外,一些大国或是一些西方主要国家,基本上都有反恐法,制定反恐法,明文规定涉恐活动的处理方法,对于恐怖势力将会产生很大的威慑效应。中国网:在反恐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国际合作的力量?

严帅:中国以前面临的恐怖威胁没有现在这么大,现在,不管是本土的,境内的,还是境外的“东突”恐怖势力的威胁,越来越需要中国在国际范围内,或者是至少要与中国周边国家进行更加有效的反恐合作,尤其是与巴基斯坦、阿富汗还有中亚国家的反恐合作,会越来越重要。

4月1日的上合组织国防部长会议上,中国提出建立上合组织的反恐中心,如果这个反恐中心建立了,可能就是成为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这些国家进行反恐合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可以更好推进这方面的工作。

另外还必须强调的一点,反恐工作需要全国一盘棋,就是要形成有机的联动。中国网:在改善反恐软环境方面,我们可以做哪些工作? 严帅:中国所面临的“东突”恐怖势力制造恐怖袭击的一大目的,就是制造民族之间的对立。恐怖袭击对民族地区的群众造成了污名化,也对他们的一些正常的宗教信仰造成了歪曲。首先,需要各民族之间更多的相互了解,尤其是南疆地区,主要是少数民族群众的聚集区,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对于一些内地社会主流文化接触得少,甚至没有接触过,所以小部分人可能会受到一些境外组织的歪曲宣传的误导和煽动。如何改变和纠正他们的那些认识很重要。

其次,在工作环境,以及社会生活的环境中,需要各民族之间更多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对方,了解对方,认识对方,这是消除他们固有成见的有效做法。

另外,媒体也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时候,媒体在宣传上追求轰动效应,可能导致在报道中过于侧重或者过度报道了负面的东西。其实绝大多数普通民众是非常希望有一个稳定的生活,渴望安全的环境,是坚决反对恐怖主义行径的。最后,对普通民众来说,中国红十字会、公安部也发布过一些如何防范恐怖袭击的知识读本,普通民众需要对恐怖主义有一定的认知,恐怖主义有些什么特点、危害性,等一些常识。尤其是国家会越来越注重对民众在反恐知识方面的教育,作为普通民众来说,可以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危机意识。值得注意的是,比如公交公司、地铁公司或是电影院这样的场所的工作人员,加强对预防恐怖主义相关知识的学习显得更加必要。因为从这两年的趋势上看,这些场所的安全措施需要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从事这些行业工作的人员,一方面政府或者是一些社区、企事业单位,需要对他们进行更多的培训。对工作人员自身来说,也要有这样的意识,他们承担了比普通民众更多的责任,需要深入了解更多的恐怖主义方面的知识、特点,以及如何防范方面的知识,以此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论文-反恐形势

本文的论点是:我国反恐形势越来越严峻。我从3个方面论证:

1、首部国家安全蓝皮书出炉。

2、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现状。

3、目前我国的反恐形势。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反恐形势越来越严峻。

摘要:针对目前暴力恐怖事件频发,我国出台了首部《国家安全蓝皮书》,以加大专业反恐力度,采取铁腕手段打击极少数极端势力来面对严峻的反恐形势和日趋多元化的暴恐活动手法。

1、首部国家安全蓝皮书出炉

14年5月6日我国公布的首部《国家安全蓝皮书》引起舆论高度关注。分析指出,严峻的反恐形势和日趋多元化的暴恐活动手法,都要求中国必须进一步加大专业反恐力度,采取铁腕手段打击极少数极端势力,切实保障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也有外媒分析说,恐怖威胁正在发生变化而且蔓延全球。新的趋势对各国的反恐行动带来严峻挑战,必须先发制人。

上述蓝皮书指出,原来在新疆实施恐怖袭击的“东突”恐怖组织正将攻击目标向疆外扩展。从恐怖分子的意图分析,他们是一直都希望通过攻击政治色彩浓厚的地区与地域来扩大其影响、宣传其主张。

对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情报学系教研室主任吴绍忠指出,恐怖分子向疆外实施恐怖袭击主要处于两点考虑,一是新疆以外的地区,防范、打击恐怖主义的经验和能力与新疆相比非常欠缺。对于恐怖分子而言,他们实施恐怖攻击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二是内地部分核心城市,人口集中、媒体发达,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一旦遭受恐怖攻击,其危害会更广、影响会更大。【1】

2、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现状

正如原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所指出的,中国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2】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主要包括:

(1)、“东突”和“藏独”分子的恐怖暴力活动直接影响中国西北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安全;

(2)、本国的海外利益不断受到恐怖袭击,海外的公民和国家财产遭受恐怖袭击,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中国的能源运输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3)、恐怖主义在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活动频繁,出现向中国境内渗透的趋势。

具有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特征的“东突”势力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来自恐怖主义的最大威胁。“东突”分子以实现建立所谓“东突厥斯坦国”为目的,试图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长期在中国境内、主要是新疆地区从事爆炸、暗杀、纵火、投毒、袭击等恐怖暴力活动。调查表明,作为国际恐怖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东突”与“基地”组织在武器、物资、培训等方面关系密切。“东突”分子在“基地”组织受训后,除针对中国进行恐怖暴力活动外,或是加入阿富汗塔利班武装,或是参与俄罗斯车臣恐怖势力的活动,或是参加在中亚的恐怖活动,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相关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危害到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3】此外,近年来“藏独”分子的分裂活动也呈现出恐怖暴力倾向,**集团中的激进组织,如“藏青会”和“藏妇会”等极力主张开展暴力恐怖活动。可以说,恐怖主义活动已经成为影响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的一个重要不稳定因素。

从外部环境来看,中亚、南亚和东南亚都是恐怖事件频发的地区,而且这些地区的一些组织已经逐步进入中国境内,如宗教极端组织“伊扎布特”从90年代末开始向中国新疆地区渗透,这些对中国的安全构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4】

3、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反恐形势

中国现在面临的恐怖袭击处于高发期,反恐形势会日趋严峻。从恐怖袭击次数上判断,以前沿海发达地区很少发生恐怖袭击,此前也曾有一些“东突”恐怖组织宣布在上海或者福建一些大城市制造了一些事件,但是这些事件都是子虚乌有的,是他们自己宣传的,目的可能是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至2001年,他们制造了至少200余起恐怖暴力事件,造成162人丧生,440多人受伤。【5】同时,他们还在国外制造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恐怖暴力事件。据新疆自治区公安厅统计,2012年新疆暴恐案件有190余起,从数字上看,恐怖袭击事件的数量增加的幅度很大。

我国未来反恐形势,暴恐活动高发的势头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在我国调整一些反恐策略、手段之后,才会把这个势头给打下去,所以从目前来看,总体反恐形势越来越严峻。【6】

注释:

【1】 中国国家安全蓝皮书引关注 全球面临反恐新形势,中国新闻网,5月7日电。

【2】 王毅:“新挑战、新观念——国际反恐斗争和中国的政策”,2002年2月2日在慕尼黑国际安全政策会议上的讲话,见中国外交部网站。

【3】 王毅:“新挑战、新观念——国际反恐斗争和中国的政策”。【4】 “伊扎布特”是极端伊斯兰教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境内的主要传播者之一。该组织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哈里发国家——以伊斯兰教法典和圣战思想为基础的、好战的伊斯兰教专制政权。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东突”恐怖势力难脱罪责》,2002年1月21日,见新华网。

【6】 中华网,观点中国,观点库,反恐形势总体越来越严峻,作者:严帅。

第五篇:当前世界反恐形势及其影响

当前世界反恐斗争形势及其影响

俄罗斯客机坠毁、法国枪击爆炸事件、IS杀害中国人质等新闻,指出恐怖袭击就在我们身边,反恐问题已成为当下最为热点的问题。

就何为“恐怖主义”作出了详细解释,指出“伊斯兰国”已成全球性恐怖威胁,并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当前一些国家面对恐怖势力的主要做法,从而提出当前中国面临的恐怖威胁日趋严峻的事实。

分析了我国的反恐措施,并就如何应对恐怖事件进行了详细介绍,强调我们要不断提高反恐意识。

一、近期恐怖袭击呈现的新特点

法国巴黎恐怖袭击突出表现的当前国际恐怖活动的新动向,恐袭也反映出法国防恐、反恐的薄弱环节。

加拿大、澳大利亚恐怖袭击打破两国寂静的安全氛围,尤其是澳大利亚人质事件,表现出澳反恐力量专业化能力的不足。

发达国家恐怖事件曝露出的深层次问题。

二、“伊斯兰国”的发展演变

2003年美国发动第二次海湾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打出”上百支反美武装,扎卡维领导的“统一圣战”组织就是其中之一。

被称为“基地”三号人物的扎卡维生于约旦,2004年6月16日被美国列为与本·拉登同等危险的人物。2006年6月7日被空袭炸死。

投靠“基地”组织,建立伊拉克“基地”分支,历经“舒拉委员会”、“伊拉克伊斯兰国”等名称的变化。

与“基地”组织断绝关系,建立“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组织,最终宣布建立“伊斯兰国”组织。

三、“伊斯兰国”迅速崛起原因分析

“伊斯兰国”的发展蔓延与中东地区的政治生态及国际大环境息息相关。一是长期以来中东地区的宗教化与世俗化、专制与民主、逊尼派与什叶派的矛盾冲突始终未得到缓解。

二是家族统治和腐败问题严重,贫富差距日趋突出,失业率居高不下,一旦出现动荡,就导致局势失控。

三是大国在中东地区的干预和博弈,特别是美等西方国家在中东“植入式民主”的结果。

四、“伊斯兰国”已成全球性恐怖威胁

(一)“伊斯兰国”已成为吸引全球 恐怖分子的“磁石”。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80多个地区和国家的13000人加入“伊斯兰国”组织。其中中国藉人达100名左右。

英国、澳大利亚因返国或要出国加入“伊斯兰国”的人员可能制造恐怖袭击事件而提高恐怖预警级别。

其他国家也不断发现与“伊斯兰国”有联系的极端分子从事恐怖袭击的图谋。

(二)“伊斯兰国”分支组织已经出现,其他一些恐怖组织纷纷宣布效忠“伊斯兰国”及其头目巴格达迪。

印尼返国人员建立“伊斯兰国”分支组织,“伊斯兰祈祷团”精神领袖和“唯一真主游击队”创建人巴希尔宣布支持“伊斯兰国”。

摩洛哥、尼日利亚、菲律宾、巴基斯坦和阿尔及利亚等国的恐怖组织表态效忠“伊斯兰国”。

五、美国等应对“伊斯兰国”措施不力

美国已拉起近60个国家参与打击“伊斯兰国”的国际联盟,英、法等国家和欧盟、北约以及阿盟等地区组织均在其中,但问题与分岐仍存。

当前国际社会采取的应对“伊斯兰国”的措施有限,如阻止相关人员出入境。包括美国在内,迄今联盟中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单独出动地面部队与“伊斯兰国”面对面作战。

在叙利亚问题上存在分歧。阿拉伯国家与伊朗矛盾不解。

六、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态势分析

(一)国际恐怖主义发展的多元化趋势: 一是国别形态的恐怖组织。此类恐怖组织虽然在活动方式与范围上仍是跨国性的,但袭击目标与对象主要锁定在一个国家;

二是区域形态的恐怖组织。此类恐怖组织虽与其他恐怖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但主要袭击目标与对象是在一个地区的数个国家;

三是全球性的恐怖组织。此类恐怖组织无论是在活动范围上,还是发动恐怖袭击的能力上,以及袭击的目标与对象上,都是全球性的。

(二)国际恐怖组织的结构上呈现多元化

状态:分散化、网络化、扁平化;传统组织化;意识形态化等特征。

(三)恐怖活动方式手法的多元化形态

“独狼式”与一定规模的恐袭;单个目标与多个目标的恐袭;就地取材与武器泛滥;本土化与国际化恐怖活动相互呼应。

(四)因特网已成为恐怖分子所利用的重要工具。因特网上各类涉恐网站众多,包括一些打着宗教旗号的极端主义网络。这些网络不仅宣扬极端主义思想,而且教授进行恐怖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一是因特网成为恐怖组织招募人员、策划袭击的场所。二是通过网上恐怖学校培训“独狼”式个体恐怖分子。三是未来因特网也有可能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

七、当前一些国家反恐的主要做法

(一)制订全面的反恐战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9·11”后,美、英、德等国出台系列反恐、防恐国家安全战略,形成一整套反恐战略框架。

一是加强军、警、特等部门间合作,逐步实现情报信息及时共享,如德情报机构和警方可共用反恐数据库。

二是多方合作,重在防范。英要求政府与私营部门、地方和其他社团共同加强对重要基础设施,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的保护。研制抗爆材料、交通工具防炸弹袭击的物理保护措施。

三是抵制恐怖思想渗透。英、美支持社区、社团和机构(如清真寺、大学和监狱等)抵制极端主义组织的思想渗透和招募活动。

(二)加强反恐立法,确保反恐战略的有效实施:

出台专门的反恐法律,或完善、修订已有的反恐法。各国反恐法虽形式各有不同,但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针对恐怖主义的特点与规律,对此种犯罪行为进行明确界定。

二是对于从事恐怖活动的犯罪分子,以法从重、从快判刑,进行严厉打击。三是赋予反恐专门机构更大的权力,以利于把恐怖活动与恐怖袭击消灭在萌芽状态,抵制恐怖思想渗透。

(三)进行结构性调整,提高应对恐怖威胁的能力: 从各国应对日益猖獗的恐怖活动看,原有的国家机器难有非常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进行调整。

一是恐怖主义是一种非国家主体形态的威胁,原有应对以国家为主体的威胁的国家机器结构不足以应对。

二是结构调整核心是快速研判,通力协调,有效应对。尽量减少部门利益的影响。

三是提出改变对警察的训练方式,应对出现的突发事件。

(四)提高民众反恐防恐意识,弥补专业反恐情报工作的不足: 恐怖活动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突出表现出隐蔽性与突发性,仅靠专业反恐部门与机构难以完全应对。

一是提高民众安全与反恐意识,注意周边出现的可能与恐怖活动相关的种种蛛丝马迹。

二是专业反恐机构与民众间良好的联系与互动,确保民众发现的线索能在第一时间内提供给相关单位。

三是民众第一观念是确保自身安全,其次才是配合反恐部门工作。

(五)加强国际反恐合作。

英、德等国破获恐怖袭击图谋,也得益于与他国的反恐合作。

英、德等国的恐怖嫌犯,大多有在巴部落区受训的经历。英国多起案件中,美向英及时预警,巴方果断逮捕恐怖分子关键人物,审讯了解恐怖袭击企图。

德国案件中,美方负责监控和破译恐怖疑犯与其组织之间的联络,及时通报德方,并与德方情报和行动部门协同破案。

八、国际恐怖活动对我国反恐斗争影响 “东突”是中国面临的最直接的恐怖势力

一是以“东伊运”为首的“东突”恐怖势力与其他国际恐怖势力相勾结,扩充实力,培训人员,指挥、策划中国境内的恐怖活动;

二是以热比娅为首的“世维会”整合欧美“东突”势力,对中国境内“文煽、武扰”。

三是境内极端分子受境外“东突”势力蛊惑、煽动、指挥,成立暴力恐怖团伙,组织、实施恐怖袭击事件。

“三股势力”构成的威胁分析:暴力恐怖势力是指:“通过使用暴力或其他毁灭性手段制造恐怖,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团体或组织。”民族分裂势力即:“从事对主权国家构成的世界政治框架的一种分裂或分离活动的团体或组织。”(正式名称是泛突厥主义,因为中亚是突厥语民族地区)宗教极端势力是指:“打着宗教的名义,利用‘宗教’作掩盖传播极端主义思想主张、从事恐怖活动或分裂活动的社会政治势力。”“三股势力”表现形式虽有所不同,但本质并无根本不同。他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沆瀣一气,同流合污。他们以宗教极端面目出现,以“民族独立”为目的,一方面制造舆论,蛊惑人心,一方面大搞暴力恐怖活动,破坏社会安定。按照“纯粹民族教义”建立“纯粹伊斯兰政权”。

中国面临的恐怖威胁日趋严峻。一是由局部向全局扩散;

二是恐怖活动数量呈高发状态; 三是以恐怖团伙为主要组织形态。

我国面临的恐怖威胁与国际恐怖主义接轨:以“极端思想”和“独立建国”为主导思想;恐怖袭击规模有扩大趋势;以自杀式恐怖袭击为主要手段;以基层政权及执法维稳力量及普通民众为攻击目标。

九、中国反恐斗争总体对策 中国正进入反恐斗争的新阶段 一是反恐领导体制正在不断完善 二是反恐立法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三是反恐力量正加紧建设

四是提高基层民警与武警处置能力 五民众反恐安全意思不断提高 六是国际反恐合作广泛展开

近年来,恐怖活动的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基地”组织为核心、同时发动多起大规模袭击的方式逐渐减少;由区域性圣战组织或基层圣战组织发动的单个小规模恐怖袭击的比率有所提高;小型化、分散化和网络化日益成为恐怖组织及其成员活动的新特点。这种由集中向分散转化的活动方式,大幅度降低了大规模军事打击的反恐效果。显然,由美国主导的“以暴制暴”的反恐战争方式,不仅无法有效遏制全球性的恐怖暴力活动,相反却刺激恐怖组织改变袭击方式,以躲避毁灭性的军事打击。于是,国际反恐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反恐方式的多样化,逐渐成为国际反恐斗争中值得讨论的新话题。

众所周知,反恐主体多元化意味着:反恐不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任务,也是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所有负责任的国家,包括各类国际组织及非政府组织,都应该在联合国主导的全球治理框架内进行积极有效的国际反恐合作。反恐方式多样化是指:除武力反恐外,还可以通过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方式,有效改变至少是改善孕育恐怖分子的土壤。反恐主体多元化与方式多样化均要求所有行为体通过各种方式,在地区和全球层面采取共同行动,从而有效遏制恐怖活动。因此,把“反恐合作”置于全球治理的框架内进行讨论,就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至于如何在全球治理的框架内进行反恐合作,其中既有认知问题,更有制度安排问题。鉴于有效且可操作的制度安排,必须建立在客观准确的认知基础之上,因此相对全面地认识全球治理与反恐合作的必要性并建立合作机制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际治理: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

从2001年10月起,美国先后动用武力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基地”组织,随后又发动伊拉克战争。在美国的重拳出击下,大规模的恐怖袭击有所收敛,然而小规模的恐怖活动却呈发散态势,并有扩大化和长期化的趋势。显然,原有的“一霸治理”模式已经不再符合当今的国际反恐新形势。因此,全球负责任的国家,尤其是新兴大国,有必要在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全球治理框架内,积极发挥反恐作用。近年来,国际反恐形势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恐怖袭击活动的实施者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从2009年至今发生的一系列恐怖袭击来看,其实施者并非来自“基地”的组织核心。而是基地组织在西方的分支机构或者本土激进组织。

第二,恐怖袭击的规模与范围呈现出小型化、分散化特征。类似2004年西班牙马德里“3·11”爆炸案和2005年英国伦敦“7·7”惨案之类的大规模连环恐怖袭击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分散的和小规模的恐怖行动。而恐怖袭击的活动范围,由原先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中东等比较重要的城市或区域,发展到近几年来呈四面开花的态势。

第三,恐怖活动的方式正在进行调整。一些地区恐怖组织不再像以往“基地”组织那样,对组织成员进行集中培训,而是越来越多地凭借互联网。他们通过圣战者聊天室和网站传播圣战主义思想,鼓励极端分子与一些同道者和地区圣战组织建立联系;通过网络传授、培训实施恐怖活动的手段与方法。更有甚者,他们还通过网络威慑一些参与军事反恐行动的国家政府。当今的恐怖袭击活动,已经从“基地”组织为核心集中恐怖袭击,转为以区域性圣战组织和基层圣战组织分散的恐怖行动。由美国主导的“以暴制暴”反恐方式,不仅无法有效遏制全球性的恐怖暴力活动,相反却刺激了恐怖组织改变活动方式,以躲避毁灭性的军事打击。第四,冷战结束以后,国际体系转型的步伐也日渐加速。全球化进程不断催生新的国际治理模式的诞生。进入21世纪后,国际社会的转型使得西方大国垄断国际治理体系的模式开始松动。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为讨论和解决危机而形成的20国集团机制,成为国际合作的主要平台,尽管这种合作仅限于经济领域,但这一新的治理模式,无疑对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国际反恐治理模式具有示范作用。

第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或正在步入新兴大国行列,除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金砖四国”外,还有墨西哥、南非、埃及、印尼、土耳其、阿根廷、尼日利亚、沙特等重要发展中国家。新兴大国的群体崛起,逐步进入国际体系治理的核心地带,为反恐合作置于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全球治理框架内成为可能。换言之,新兴大国的快速上升,以及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为它们在遏制恐怖主义这一全球性的公共问题方面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二、社会发展:平衡不同区域的进程 从一些恐怖袭击案例来看,除有政治诉求的恐怖组织领导者外,恐怖袭击的实施者基本来自于“被相对边缘化”的区域和人群。恐怖行动实施者的驱动力很大部分来自于社会环境的压抑。在中东伊斯兰国家、地区和人群中,普遍流行着怨恨与愤懑,其中有经济落后造成的物质贫困,也有伊斯兰文明式微带来的耻辱感。这种愤懑并不完全出于对绝对贫困、绝对落后的怨恨,而主要是对由全球化带来的不平衡发展的社会性焦虑,即“不患寡,患不均”无可否认,全球化和现代化客观上造成了全球的不平衡发展;而区域间的不平衡发展,又直接导致了物质生活差距的普遍拉大和文明压力的普遍升高。由于全球化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现代化也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引领的现代化,因此,在这个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们凭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强大的综合实力为己谋利,从而成为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最大受益者。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在此过程中却未必全部获益,有的甚至成为受害者:一方面,各个国家的情况错综复杂、各不相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并不一定适合它们;另一方面,虽然某些国家可能因为有选择地学习西方发达国家,把其成功经验与本国国情结合起来,而最终成为全球化的受惠者,发展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但多数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却是面临冲击、挑战和边缘化的困境。从整体而言,中东伊斯兰世界属于后者。因此,中东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相对边缘化和相对弱势身份,客观上与全球化的不平衡发展存在着一定关联。

当贫穷、贫困的物质发展不平衡状况超过了“弱势者”的容忍程度,就可能引发它们的激烈反弹,导致冲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东极端组织的暴力行动,是测量中东地区社会容忍度的一种“信号”,国际社会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充满怒气和恨意的戾气是一种极大的负面能量,其带来的“社会病”一旦释放,就可能站在社会的反面,成为反社会行为的帮闲直至帮凶。为了保持国际社会秩序的安全和稳定,各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缓解恐怖行动实施者的怨恨、愤懑情绪。为此,我们首先应当正视这种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不平衡:虽然人们因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而发生的争斗与冲突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但作为在国际社会转型进程中获益的西方发达国家,不应该不承认、不理会处于弱势地位的中东伊斯兰国家;更不应该利用自己的强势,继续对这些国家颐指气使。从操作角度来看,所有负责任的国家,都应该通力合作,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通过社会,去尽力平衡区域之间的发展进程。

从国内层面看,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应该通过提高治理能力,抚平相对边缘化的区域人群的焦虑:第一,振兴区域经济,促进社会平衡发展。中国在这方面已采取积极措施,如区域振兴计划,通过发展区域经济,提高边远地区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以尽可能减少因转型期发展的不平衡而造成的部分地区、人群的边缘化;第二,通过改进社会服务,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在中东地区,有的极端组织通过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而获得群众拥护;第三,倡导并坚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打开创制之门,与时俱进地探索社会发展模式,消除产生社会腐败的基础。从国际层面看,发达国家和新兴大国应当通过协商,建立国际援助机制。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贫困落后的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战略应变遏制为接触,仿效对待东欧和沙特的模式,帮助它们更好地转型并融入国际社会。

综上所述,全球化对国家及其主权的挑战,以及由全球化导致的不公正和不均衡,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国家之间的发展差异和利益分化。这种局面使部分国家、地区及群体面临生存危机,进而产生怨恨与愤懑,并成为诱发各种争端与冲突的导火索。如果各国政府能够以行之有效的政策来调节贫富分化,国际组织就能通过支持、支援等手段,减少其受损程度,帮助他们融入全球化现代化的国际社会转型的进程中。通过国际经济援助和振兴区域经济,缓解因落后引发的相对贫困和心理落差。

三、宗教传播:廓清伊斯兰教的本源

考察一系列恐怖案例后,我们发现,实施者大致有两类:一种确实是为生活所迫的贫困者,然较多的则是为宗教信仰而献身的有一定知识的富裕者。除了“9·11”恐怖袭击者之外,2010年5月纽约时报广场未遂爆炸袭击案的嫌疑人费萨尔·沙赫扎德也属于中产阶级。30岁的沙赫扎德,是巴基斯坦前空军官员之子,拥有计算机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他已经成家,有两个孩子,辞职前收入相当丰厚,在康涅狄格州有一幢独家住宅。制造“圣诞爆炸”案的奥马尔·法鲁克·阿卜杜勒·穆塔拉布更是出生富家的知识分子,他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父亲是尼日利亚银行家,曾任政府官员。

2010年8月,加拿大警方挫败一起制造恐怖炸弹图谋,被逮捕的3个犯罪嫌疑人分别为26岁、28岁和30岁,一人是放射技师,一人为医院工作者,均非贫困者或无知者。

这些恐怖分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自以为是按照真主旨意的“圣战”实施者,因而他们视死如归。比如:2007年,4名恐怖分子试图在德国多个大型城市对美国设施进行炸弹袭击。阴谋被挫败以后,他们于2009年4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法庭被审。在审讯过程中,小组头目弗里茨显得十分放松,他不时微笑,似乎对牢狱之灾毫不在乎。当控方律师念了一段被记录下的弗里茨的话:“如果每个人能杀五十人就不错了”,听到这句话时,他似乎想说什么,但最后还是沉默了。

这些案例似乎印证了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印证了伊斯兰教是“尚武”的宗教,其实不然。之所以恐怖分子大多来自于中东地区的穆斯林,这与“文化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有着极大的关系:自从亨廷顿发表“文明冲突论”以后,伊斯兰教就被打上“好斗”的印记。无论是国际舆论还是中东极端组织、恐怖组织的领导者,都从《古兰经》和圣训中寻找“圣战”的宗教教义依据。众所周知,宗教对其信徒具有极大凝聚力和感召力,对神的敬畏以及对彼岸世界的向往,能够激励着信徒按照神的旨意行为处事。普通的穆斯林在这样的宗教氛围中,很容易自觉不自觉地强化对自己穆斯林身份的认同,接受且按照国际舆论和恐怖组织领导者认定的教义去理解与穆斯林身份相对应的符号象征和行为规范,并按照这些规范性方式去行为处事。于是,在实行恐怖袭击活动时,行为者还误以为自己正在执行真主的旨意,会受到真主的褒奖。如此循环往复:伊斯兰教等于“圣战”,“圣战”等于“自杀式”袭击;真正的穆斯林就要为“圣战”献身,实施“自杀式”袭击者可以进入“天园”。“文化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就这样演变成客观现实。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认为:如果你认出哪个国家将是你未来的敌人,它就变成你现在的敌人。因为这样一来,它们也会认为你是敌人,于是关系就紧张。

国家如此,文明如此,宗教也如此。对伊斯兰文明和伊斯兰教的“妖魔化”,一方面严重损害了伊斯兰文明的形象,伤害了穆斯林的情感,激起全体穆斯林的反感和愤怒;另一方面又促使“文化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对中东极端组织的应验,既有可能促使对方的态度和行为朝着被“妖魔化”的目标发展和变化,使得他们的恐怖暴力行动更加频繁与激烈,也更容易获得一部分穆斯林的同情与理解。

这里要解决的有两对关系:伊斯兰教与恐怖主义的关系,“圣战”与恐怖袭击行动的关系。第一,伊斯兰教是否“好斗”?穆斯林是否鲁莽粗俗?热衷于以“恐怖”方式表述各种诉求的是整个伊斯兰世界还是其中的极端分子?“伊斯兰威胁”究竟是神话还是现实?纵观各种论述,发现相信与传播“伊斯兰教威胁论”的观点有两种潜在的假设:第一,自觉不自觉地把伊斯兰极端分子与穆斯林等同起来,把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明等同起来;第二,把伊斯兰国家与伊斯兰各种组织与派别等同起来。比如亨廷顿,他认为不同文明之间由于宗教观念、政治理想、价值取向的不同导致冲突。

马哈蒂尔还指出:“在今天的世界中,实际上在整个历史上,受到误解最深的一种宗教或许就是伊斯兰教。不仅非穆斯林误解它,而且穆斯林本身也误解它。”这是因为在穆斯林的宗教义务和社会义务中,有涉及“为保卫伊斯兰社会及其发展而对穆斯林集体规定的疏捐献身的兵役制度”。但《古兰经》只提出了一些原则,并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其细则是由后来的圣训和教法加以补充而系统化的。《古兰经》要求信士“为安拉之道而战的兵役制度,开始时只是穆斯林为反对暴政迫害而采取的一种自卫手段。先知穆罕默德迁出麦加不久,即宣布对进犯的敌人允许进行战斗的启示,此后宣布了“为安拉之道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并将获得巨大的报酬”等启示,鼓励穆斯林参加战斗。但同时又宣布“宗教无强迫”,只要对方“停止战争”,“倾向和平”,穆斯林也要停止战争,倾向和平,而且“不要侵犯任何人”。后来随着斗争的发展,这种自卫手段逐渐转变为主动讨伐的军事行动,以实现“一切宗教全归安拉”的目的。

可见,伊斯兰教与恐怖主义无必然联系。第二,“圣战”是否就是实施恐怖袭击?在伊斯兰世界里,最有力的召唤之一就是“为主道而战斗”。一些极端组织的领导者经常引用有关“圣战”的经文,作为建立“圣战者”组织的经典根据;其中有政治诉求的领导者更是利用有关经文,组织、动员其成员和穆斯林群众投身暴力恐怖活动,有时以是否从事并参与“圣战,作为检验其成员信仰虔诚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伊斯兰教法学家们一般将“吉哈德”视为穆斯林应尽的宗教义务之一,它有大小之分,和平与暴力之别。“大吉哈德”是指信徒“用心、用舌、用手”同自己内心的邪恶意念作斗争,净化心灵,虔信真主和使者,并致力于以和平方式规劝世人,传播伊斯兰教;“小吉哈德”是指穆斯林用“剑”进行圣战,鼓励穆斯林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为捍卫和弘扬伊斯兰教而战。尽管《古兰经》本身有关于暴力使用的内容,但它对“圣战”的时间、对象、手段都是有严格的限制。当代著名的伊斯兰法学家优素福·盖尔达维博士指出:“伊斯兰教是一个仁慈、公正的宗教,它是为了怜恤整个世界而降临的。它命人要公正、行善,并且为了尊重有经典的人,而专门提到有关他们的事情。穆圣(愿安拉赐他平安)在战争中禁止杀戮妇女、儿童、老人和非战斗人员,如在茅舍内的修士。而且以在战前向敌方宣战为条件,因为战争在伊斯兰教中是有目的的,而不单纯为了杀戮。如此宽容的宗教完全拒绝这样的事件,怎能出其不意地夺取人们的生命!”

可见,“圣战”也不等于实施恐怖袭击。问题在于恐怖组织的领导者,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诉求,片面解读伊斯兰教。他们置“大吉哈德”于不顾,而盗用“小吉哈德”,进而把“小吉哈德”解读为在任何时代与任何环境,可以针对任何对象的“暴力行动”。

因此,我们的反恐治理,有必要从廓清伊斯兰教真实面貌入手,通过对伊斯兰教的正本清源,弘扬主流宗教,发挥主流伊斯兰宗教劝人向善的社会整合功能。具体而言:鼓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在清真寺等宗教场所宣讲主流伊斯兰教;鼓励伊斯兰教的研究人员潜心伊斯兰法学研究,厘清伊斯兰教的主流教义,并通过学校、广播、报刊等大众传媒宣传主流伊斯兰教。通过解读恐怖组织领导者的履历,指出他们并非伊斯兰教的神职人员,对伊斯兰教也仅仅是一知半解。还可以通过解剖恐怖组织的领导者的社会背景,揭露他们的真实动机:指出他们所宣扬的社会主张、政治主张既非宗教信仰,也非劝恶从善的伦理规范;他们所从事的活动更不是伊斯兰教教义所要求的行动;而是与其政治主张相对应的、为达到一定政治目的,借助宗教名义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四、文化包容:超越意识形态的禁锢

恐怖行动不仅是行为体的外在表现,而且是一个有文化内涵的“结构”。行动内部由动机、目标、手段和实施过程等部分组成;而动机内部又包含意图、信念、理智等观念要素;这些观念要素通过意愿萌发、目标锁定、手段选择等过程得以显现。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即同样的动机,同样的目标,但选择的手段方式不同,同样的动机并非选择同样的手段,因为观念在其中起着指导规定作用。

此外,如上文所述,对伊斯兰教的“妖魔化”有可能引发“文化的自

我实现的预言”的应验,从而促使穆斯林中的极端分子朝着被“妖魔化”的目标发展和变化。那么,在反恐治理中如何运用观念的规定性作用?学者们普遍认为,不同国家、不同文明通过积极的文化沟通,理解不同文化的不同认知图式,寻求不同文化的交叉线和共同点,从而建立具有普世性的价值理念。

我们必须承认,不同文化的差异确实存在,它首先反映在互动过程中对符号象征意义的理解。只有在交流各方不仅赋予自己的行为以意义,而且也能理解或者寻求理解他人给出意义的情况下,才能发生真正的交流。比如翘大拇指的符号意义是赞扬,然而如果在某一区域这一符号意味着鄙视,那么翘大拇指这一行为就会构成他们互动中的障碍,从而发生冲突,因为他们之间缺乏关于翘大拇指这一符号的“共有知识”。但是如果不同文化进行积极沟通,双方就比较容易接受这种并不涉及“核心利益”的符号象征意义。因为毕竟文化具有相对意义,即文化没有正确与否,只有各自的特征。此外,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认知图式,不理解对方具有不同文化象征意义的认知图式和思维线条,在互动中就容易发生误读,从而引起敌意。因此,在文化互动中,各方也应该尽力去理解对方的认知图式,达成谅解,形成共有知识。

既然文化相对、文化共存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那么在反恐治理模式中就应该提倡超越意识形态的禁锢,在以人为本的普世价值理念基础上求同存异,在联合遏制联合打击方面做一些努力。

第一,相互依赖理念。随着全球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家无论大小,客观上都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而在相互依赖的社会结构中,任何行为体的破坏性“越轨”行动,都会造成公共利益的受损;尤其诸如极端组织实施的暴力“越轨”行动,它已经在以相互依存为特征的全球社会中,为人类文明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第二,共同治理理念。协助中东伊斯兰世界融入当今国际体系,应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责任,也是其他地区大国的责任。应该站在全球治理的高度,一方面通过国际援助帮助中东部分地区摆脱贫困,帮助它们提高其现代国民教育的水平及其覆盖面;另一方面,切实改善西方发达国家中穆斯林被边缘化的状况。

第三,联合打击理念。任何极端暴力行动都是对国际规制和文明世界的挑战,任何现代文明国家的政府、学界、媒体都有责任有义务,摈弃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的差异,同心协力遏制极端组织的暴力行动。因此,在“反暴制暴”过程中,世界各国尤其是负责任的新兴大国,都应该放弃“各扫门前雪”的做法;任何带有政治性目的、意识形态性质的借题炒作和借题发挥,甚至相互攻讦,都应视为愚蠢的行为。

五、结语

中东地区恐怖组织实施的恐怖袭击活动,已经严重影响到世界的安全,威胁到所有国家及其国民的生存安全。而类似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大规模军事打击,由于恐怖活动的方式变化而成效逐渐降低,因为纯粹的军事打击既无法阻挡虚拟网络上的招兵买马,也无法阻止他们在网络上宣传恐怖主义、传授恐怖袭击技巧。动用大规模的军队,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因此,为了应对当今恐怖活动的新情况,国际社会有必要研究新的反恐方式。事实证明,由美国扮演“国际反恐警察”,或纯粹由西方大国垄断国际反恐治理体系的模式,都已不再适应新的反恐形势的需要。尽管西方主导国际治理体系的态势还会持续,但新兴国家参与全球反恐治理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下载2012年6月近日反恐形势[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6月近日反恐形势[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际反恐形势的新变化

    国际反恐形势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内容摘要 在反恐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联合反恐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美国等应对“伊斯兰国”的措施不力。美国已组成60个国家参与打击......

    形势与政策 反恐形势研究(5篇范文)

    当前国际国内反恐形势研究 摘要:2015年国际反恐形势愈演愈烈,反恐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随着伊斯兰国的崛起和欧洲恐怖袭击事件频发,恐怖袭击的阴云笼罩在全世界人......

    中国反恐形势的局势和对策

    中国反恐形势的现状和对策 一、我国恐怖主义袭击发展形势分析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及其破坏活动成为影响世界安全与稳定的一个突出因素,被人们比作“21世纪的政治瘟疫”和“21......

    关于当今世界反恐形势的调查研究(合集5篇)

    关于当今世界反恐形势的调查研究 前言 现在的时代变了,社会在发展,一股以“恐怖组织”的势力正威胁着世界,一场场以“反恐”风暴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结题报告 和平与......

    形势与政策之反恐论文

    浅谈恐怖袭击及对策 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特大恐怖袭击事件,作为一个标志性事态,表明恐怖主义已经超越了国界、民族和文化底线,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稳定和地区安全的首要威......

    反恐维稳形势政策教育

    反恐维稳形势政策教育近年来,新疆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三股势力”与境外恐怖组织和敌对势力勾结连聚合,在新疆以及北京、昆明等内地省市先后制造多起暴力恐怖事件,......

    形势与政策论文 国际反恐形式[范文大全]

    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论文 数学与统计学院 2013级应用数学2班 童钞 20131989 国际反恐形势的变化 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特大恐怖袭击事件,作为一个标志性事态,表明恐怖主......

    宁波市反恐工作形势分析及对策思考

    宁波市反恐工作形势分析及对策思考 恐怖活动是指一切个人或组织违反国家(国际)法规,为了制造社会恐慌和混乱,以暴力、暴力威胁或以其它破坏手段具有系统性的,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不......